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汇总

合集下载

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饲养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

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饲养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

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饲养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中华绒螯蟹又可以称为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皮肤的角化有帮助;对儿童的佝偻病,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也能起到补充钙质的作用,是一种经济蟹类,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今天专业人士就来简单说说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饲养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

一、养殖环境池塘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

二、前期准备工作1、池塘结构面积1~2亩,深度60~100厘米。

2、配套设施防逃设施:在池塘四周用双层塑料薄膜或塑料板围起来;增氧设施:具有配套的底部微孔增氧设施,增氧功率每亩水面不小于0.2千瓦;铺设瓦片:在池底放置1500~2000片/亩;种植水花生:占总面积40%~50%;配置进排水系统并分开。

3、清淤整塘、沥干晒塘、翻晒瓦片、增减水草最好在1月份销售完毕放干水后,整塘,3月份根据实际情况补栽水草,并充分晒塘,翻晒瓦片。

4、消毒除害从上一年销售结束后,用石灰进行消毒除害,杀死遗留在池中的蟹、细菌、寄生虫和其他敌害。

三、苗种放养1、苗种选购(1)供苗单位: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的大眼幼体培育基地作为供苗单位。

(2)大眼幼体:选择大规格种蟹,雄0.225千克以上、雌0.175千克以上;蟹苗:育苗产量高、育苗水质良好蟹苗。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进水、杀菌消毒:4上旬进水,用生石灰75千克/亩消毒,然后排水;4月下旬用漂白粉100~150克/米3杀菌消毒除害。

(2)水质培养:消毒3天后进水5厘米,视情况施用5千克过磷酸钙和2.5千克尿素或发酵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培养基础饵料,使水体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内。

(3)水质处理:进苗前5天用生物有机酸解毒;进苗前1天用0.2克/米3二氧化氯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培养水草,调节水质。

3、苗种投放投蟹苗前1天用0.2克/米3二氧化氯对养殖池中水体进行杀菌消毒,每亩投放有效大眼幼体1.5~2.5千克。

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技术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技术中华绒螯蟹,又称为河蟹,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广大消费者十分喜爱的高档水产品,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本技术为实现亩产河蟹50-60公斤,平均规格3两以上,回捕率达70%以上而设计。

一、池塘条件池塘以新开池(推土机开挖)为最好,一般池塘也可。

具体要求:面积10-30亩,最小不低于5亩,最大不超过50亩,水深1.2-2米,平均1.5米左右;坡比1:3-4,保证一定的浅滩区(缓坡河蟹不易打洞);淤泥10厘米以下,最好5厘米左右;池角圆弧形;池中央为浅滩区(平坦底质),最高水位0.5-0.8米,池中四周留埂浅滩脚前后外为深水区,宽5-8米,最高水位可达1.5-2米;进排水口设置于池塘对角线上,以利注水时形成循环水流;进排水方便,外河水质良好。

根据具体情况可配套蓄水消毒净化池(种植水草及适量水葫芦),容水量为一次可加注蟹池20厘米水位为宜。

二、清塘消毒清塘消毒,一般要求在春节前完成。

首先清除过多淤泥(老蟹池最好用推土机改造良质),清淤后曝晒15-30天,促进底泥有机质分解。

然后灌水20厘水,用生石灰150-200公斤/亩全池泼洒,随即均匀翻耙底泥;也可结合使用茶粕除野,使用前将茶粕浸泡24小时,加1%食盐水,效果更佳,泼洒浓度为20-30克/立方米。

三、放种前准备1.防逃设施池埂四周内侧,用加厚薄膜,钙塑板,铝皮围起,入泥10-15厘米,高出埂面50厘米,每隔0.5-1米设一桩支撑,最好在其外围四周设置网片,高2米。

2.过滤设施 60目双层筛网过滤进排水。

3.暂养区在蟹种入池前10天,用网片圈池塘面积1/10-1/5作暂养区,地点为深水区或起捕集蟹沟处(水位相对深的区域),待水草覆盖率达50%-60%时撤除暂养区网片,暂养时间一般至4月份,最迟不超过5月底,以免影响河蟹生长。

4.选择蟹种宜本地就近选购蟹种,要求规格基本均匀一致,足爪无损(包括爪尖无磨损),色泽光洁,清新无附着物,呈半透明状长脚长江水系蟹种,100-200只/公斤。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江苏省丹阳市现有河蟹养殖面积2万余亩,养殖水平差异很大,近几年来练湖河蟹养殖协会不断探索河蟹养殖技术,大力推广新的养殖模式,使其所在区域的养殖技术水平在我市处于领先水平,现将其生态养殖技术要点作一简单介绍,希望对广大河蟹养殖户有所帮助。

1池塘的选择和清整1.1池塘的选择选择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面积、水位适中的池塘。

1.2池塘的清整冬季清整池塘是河蟹养殖中修复环境、改善池塘底质的最好时机,必须认真做好主要措施如下:1.2.1认真晒塘干塘后塘底至少要晒20d左右,用曝晒和冷冻两种方法,杀灭塘底细菌、病毒,减少池塘底质中有害菌的基数,改善塘底土壤的物化性质。

同时利用冬季晒塘机会修复塘埂,整修防盗设施,拣去杂物、死鱼、死蟹,填平各类洞穴,清除污染物,有条件的可清除池塘中的淤泥。

1.2.2塘底消毒一般用生石灰消毒,塘中水深0.2~0.3m,亩用生石灰200kg化水泼浇,15d以后加水到0.4m 左右试水放苗。

有克氏原螯虾(俗称龙虾)的塘口必须先杀灭克氏原螯虾,方法是上水至夏季最高水位以上10cm,让克氏原螯虾洞没入水中,亩用溴氰菊酯175g化水泼浇,1h后龙虾出现死亡,随后拣去,一周后排水留水0.2~0.3m深,亩用生石灰200kg化水泼浇(改善底质、中和溴氰菊酯药性),7d后排净塘水,45d后上水0.4m即可试水放苗,该清塘方法能有效杀死蟹塘克氏原螯虾并能有效地控制河蟹抖抖病的发生。

2苗种的放养和水草栽种2.1苗种放养2.1.1蟹种放养在2月中下旬塘水深0.3~0.4m,亩放规格为160~200只/kg的蟹种500只,根据要求养成蟹的规格大小增减放养数量。

蟹种最好是自己培育或就地采购规格大小整齐一致、无缺肢秃爪、体表色泽一致、活力好的优质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蟹种。

2.1.2虾苗放养春季亩放养幼虾10kg。

2.1.3大规格鳜鱼种放养在5月上中旬,亩放全长5~7cm大规格鳜鱼种15~20尾,如水源中野杂鱼多,可亩放养20~25尾,如能补充饵料鱼则可亩放25~50尾。

中华绒螯蟹中间培育-渔业

中华绒螯蟹中间培育-渔业

一、幼蟹的培育幼蟹培育的目的是提高蟹苗的成活率,便河蟹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若直接将蟹苗放养到湖泊、池塘等大水体中,因蟹苗个小、体弱,取食能力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成活率小。

因而有必要在小水体中进行强化培育,在20天左右的时间范围内,使之蜕壳3次,达到1600-2000只/kg的规格。

幼蟹培育有多种方法,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水泥池培育法1.水泥池规格要求建池地点底质较硬、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水源水质良好等。

形状以圆形成椭圆形为宜。

一端进水,一端排水,或采用上面淋水、下面溢水的方式排注水。

有条件的地方,应在池上建简易棚。

以防雨水冲击。

池面积以20-30ml为宜。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放养前10-15天对池塘进行消毒,当池水20cm左右时,亩用生石灰75kg 化浆全池泼洒,或在入池前5-6天注水50-60cm,用10×10-6漂白粉消毒。

3.放养密度每立方米水体2万-3万只。

4.管理管理要点如下:(1)在—般情况下保持水深0.8-1.0m。

当蟹苗蜕壳后转为水底周围爬行时,水深以20-30cm为宜。

进水时,应用40目筛网过滤,以免把野杂鱼及其他敌害带入池内。

(2)培育池应设置避光措施。

(3)每天定时、定量、多点投喂鲜活饵料(如水蚯蚓、黄粉虫等)、鱼粉、麦粉、蚕蛹粉、花生饼、麦麸、嫩菜叶、人工配合饵料等。

日投喂量不超过幼蟹体重的3%-5%,其中70%于傍晚投喂,30%于上午投喂。

另外,也可在池中央离池底20cm处砌—个高出水画5cm的食台,以投放湿性饵料,亦可供幼蟹栖息。

(4)在水面上适量投放水葫芦、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亦可放些棕片、塑料水草等,以供幼蟹栖息。

(5)一般每隔5-7小时换1次水、换水时温差不能超过3℃。

(6)防逃。

主要措施是:保持水质新鲜;投放附着物顶用硬塑料膜压盖:防止将池壁弄湿。

(二)、土池培育法1.土池规格选池地点同上。

要求池底平坦,少淤泥,池埂不漏水,防逃设施。

花甲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花甲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花甲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花甲,又称中华绒螯蟹,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螃蟹。

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备受消费者喜爱。

本文将介绍花甲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养殖者了解如何成功养殖这一美味佳肴。

正文:一、花甲的养殖方法1. 生态环境选择:花甲适合于在水质清澈、温度适中的淡水环境中生长。

选择水质好、富含有机质的水域进行养殖,最好是池塘或湖泊。

2. 若干基础设施建设:准备足够的水池或塘,确保充足的生存空间。

水池的设计要合理,确保有宽敞的生长区域和水质的自然流动。

3. 合理养殖密度:花甲的养殖密度因水质、饲料和养殖场地大小而异。

通常来说,每亩面积可容纳400~600只花甲,但最好能与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咨询。

4. 合适的饲料供给:花甲喜食动物性饲料,包括虾蟹片、鱼块等富含蛋白质的饲料。

养殖者可以根据饲料市场上的种类选择适合的饲料,确保螃蟹获得充分的营养。

5. 定期水质检测:花甲需要适宜的水质环境才能正常生长。

养殖者应定期检测水温、pH值等指标,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确保水质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二、花甲的注意事项1. 防止疾病传播:养殖场地要保持清洁,避免腐败物产生和病菌滋生。

经常清理器械、改善养殖环境,养殖者可以减少病害发生。

2. 控制养殖密度:过高的养殖密度容易引发螃蟹骚扰、斗争和感染等问题,对养殖产量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控制好养殖密度,保证每只螃蟹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有助于提高养殖成功率。

3. 饲料供给要均衡:花甲的养殖饲料要均衡,不能单一依赖某一种类的饲料。

养殖者应根据花甲的需求,在营养配方上合理搭配,以避免可能导致花甲生长缓慢或养殖出现问题。

4. 规范采摘和销售:当花甲达到成熟期时,应选择合适的季节和时机进行采摘。

花甲采摘后应保持活体,避免损伤和外界环境对其影响,便于出售或储存。

结论:花甲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是确保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选择适宜的养殖环境、提供充足的食物供给,以及勤于检测水质、保持场地清洁,养殖者可以提高花甲的产量和质量。

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技术

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技术

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技术中华绒整蟹俗称河蟹、毛蟹、大闸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水产品之一。

近年来,随着养蟹业的发展,蟹苗供不应求,人工育苗规模不断扩大,但育苗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作者结合几年来在江苏、山东等地育苗工作的实践,对河蟹人工育苗生产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产蟹的选择与交配1.1亲蟹的选择以长江水系亲蟹为佳,“辽蟹”次之,“欧蟹”不宜选用。

来源有三:一是从湖泊、河流等淡水水域中捕获的性成熟亲蟹,二是池塘人工养殖的性成热亲蟹,三是从沿海或河口区捕捞的抱卵蟹。

当前,多选择河流、湖泊、池塘等淡水中生长的性成熟“绿蟹”培育抱卵蟹。

亲蟹选择要求:体质健壮,个体大,肥满度高,活力强,附肢齐全,无伤病。

雌雄蟹比例为3:1—4:1.5。

亲蟹收集的时间:“长江蟹”一般在11月中、下旬,“辽蟹”在10月中、下旬。

亲蟹收集后集中消毒,消毒药物以无残留、无伤害的药物为佳。

亲蟹暂养池应先期用漂白粉、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待水质稳定,溶解氧DO>5mg/L、pH为7.5—8.5时,才可放养亲蟹,放养密度为20—25只/平方米。

1.2交配亲蟹在暂养池精心喂养一段时间,当水温在10℃左右时,逐渐向池中注加海水,使池水盐度缓慢升到12‰一20‰,不久成熟亲蟹便追尾、抱对、交配。

河蟹交配的环境对卵的质和量影响较大。

实践证明,选择土池进行交配较水泥池好。

土池要求池底平坦,淤泥少,并铺以10—15厘米细沙,池塘面积以1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m。

交配时间一般分为冬前和冬后两个阶段,无论冬前还是冬后,都应保持水温10℃以上。

交配时间应控制在1周左右,避免2次交配,以免造成流产、死卵或胚胎发育不良等。

交配完毕应将雄蟹全部挑出。

1.3抱卵蟹的培育抱卵蟹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其成活率和受精卵的胚胎发育。

抱卵蟹的培育分室外和室内两步进行,室外土池培育关键要进行防逃,经常换水,根据天气变化调节水位,清除池中残饵、死蟹和杂物。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水源水质
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符合渔业用水标 准。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适中,一般5-10亩为宜,水深1.5-2米,底 质平坦,无渗漏,保水性好。
池塘建设与准备
80%
池塘改造
对不符合养殖要求的池塘进行改 造,如清除淤泥、修建防逃墙等 。
100%
增氧设备
安装增氧设备,保证水中溶氧量 充足。
80%
进排水系统
放养规格
苗种规格要求在100-300克/只之间,不宜过大或过小。
03
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合理配比混养
混养原则
根据池塘条件、养殖品种及规 格等,合理配比不同种类的水 产品,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 间和天然饵料。
混养品种
中华绒螯蟹可与虾、鲢、鳙、 草鱼等鱼类进行混养,通过多 样化养殖提高池塘产出和效益 。
品牌建设
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品 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与剖析
成功案例一
江苏省某养殖场在2020年采用新型养殖技术,实现中华绒螯蟹产量达120吨,利 润超过200万元。该案例展示了新型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潜力。
成功案例二
上海市某水产科技公司通过将中华绒螯蟹与不同鱼种的混合养殖,实现了养殖效 益的显著提升。此案例揭示了混养模式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
技术创新一
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建设池塘,提高水质与产量,降低环境 污染。
技术创新二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养殖,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 量。
技术创新三
结合大数据技术对养殖过程进行监测与优化,实现精准养 殖与管理。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将朝着智能化、环保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为实现水产养 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大闸蟹养殖技术1汇总

大闸蟹养殖技术1汇总

目录前言 (3)第一章大闸蟹的生物学特性 (5)一、形态特征 (5)二、生态习性 (5)第二章大闸蟹的池塘养殖技术 (7)一、蟹种培育 (7)二、成蟹养殖 (9)第三章大闸蟹稻田养殖 (15)一、稻田养蟹的基础设施 (15)二、蟹种暂养 (16)三、蟹田饲养管理 (17)四、水稻种植 (20)五、结论 (20)第四章大闸蟹的湖泊围栏养殖 (19)一、湖泊围栏养蟹的优越性 (19)二、湖泊围栏生态养蟹技术要点 (19)第五章大闸蟹饲养管理 (20)一、水质调控 (20)二、投饲管理 (22)第六章大闸蟹病害防治 (24)一、病因 (24)二、预防措施 (24)三、常见病害的诊断与治疗 (25)第七章大闸蟹的做法 (30)一、湘味之香辣炒大闸蟹 (3)二、川味之色辣大闸蟹 (30)三、花雕蒸醉蟹 (31)四、大闸蟹苦瓜汤 (31)五、大闸蟹海鲜粉丝煲 (31)六、大闸蟹炖白菜冻豆腐 (32)第八章吃蟹要防“病从口入” (30)一、不要吃死蟹 (33)二、不要吃生蟹、醉蟹 (33)三、不要吃胃和内脏 (33)四、不要与浓茶、柿子、啤酒同食 (33)五、小常识 (33)前言大闸蟹,又被人们叫做螃蟹、毛蟹,清水蟹等,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Milne-Edwards)。

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族、方蟹科、弓腿亚科、绒螯蟹属。

为我国著名淡水蟹,分布较广,适应性强,易养殖。

大闸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属水产珍品,据专家介绍,大闸蟹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钙、铁、硒、锌、钾、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有助于促进人体组织细胞的修复与合成,提高免疫功能。

另外,《中国药用动物大全》以及一些中医典籍,还详述了螃蟹具有清热解毒、散结去瘀、止痛清积、理经疏脉、滋阴健胃、强身健骨等功效,并称其对于淤血、损伤、黄疸、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蟹肉还能治疗小儿疳积、乳腺炎,产妇乳汁分泌少等疾病,其壳则可治产后子宫收缩、跌打损伤等。

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技术 - -

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技术 -          -

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技术摘要:中华绒螯蟹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养殖品种,在养殖蟹中属上等之品,它具有肉嫩、黄多、油厚、膏肥,味道鲜美、风味独特等特色,且规格大,深受消费者青睐。

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利用本地区稻田面积和水域空间,我们从中华绒螯蟹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养殖品种,在养殖蟹中属上等之品,它具有肉嫩、黄多、油厚、膏肥,味道鲜美、风味独特等特色,且规格大,深受消费者青睐。

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利用本地区稻田面积和水域空间,我们从2001年以来开展了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的试验、示范工作,现将稻田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稻蟹工程建设1、稻田选择:稻田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田块,底质为壤土或沙壤土,稻田面积为1亩以上。

2、开挖蟹沟:在稻田四周开挖蟹沟,沟宽80-100厘米,沟深60厘米左右,开挖环沟的泥土主要用于加高、加厚、加宽田埂,田埂高70厘米以上,宽50厘米左右,田埂要捶打结实,做到大雨大水冲不倒、不塌、不漏。

田埂为斜坡形,其内坡比为1:3。

3、防逃设施:选用聚乙烯双层厚农膜,该膜表面光滑,防逃效果好,首先在田埂上开挖10厘米深的小沟,在小沟内每隔70-80厘米插细竹杆1片,并用细铁丝固定,然后用双层农膜套于细竹杆;开口一端农膜埋入小沟内,用泥土压紧压实,膜高60厘米左右,同时用细铁网包扎好进出水口,以防蟹外逃和天敌进入。

4、消毒杀菌:放蟹种前20天,每亩用80公斤生石灰兑水全田泼洒消毒,消灭病菌及敌害生物。

5、建造生物栖息地:放水后在环沟内种植一些苦草、轮叶黑澡、金丝鱼草,同时放养绿色细青萍及水葫芦,种植及放养面积占环沟总面积的30%-40%,作为蟹遮荫、躲藏、脱壳、栖息、以及提供植物性饲料。

二、稻田放养时间及数量3月底4月初进行放养,亩放养250只,平均单重16克/只,稻田放养前蟹种用20毫克/升高锰酸浸浴1分钟进行蟹体消毒,或用3%-4%盐水浸浴5-10分钟。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

近年来,小个蟹市场价一路走低,大个蟹一路走高且供不应求。

欲养大个蟹,必须有无公害蟹种作保证。

各地对无公害蟹种的需求与日俱增。

2000年以来,我们利用稻田培育无公害蟹种,连年获得良好效果。

蟹种平均价1.25元/只,早熟蟹20元/千克;稻谷1.4元/千克,每667平方米蟹种、稻谷纯收入高达1.5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现将无公害蟹种稻田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一、稻田的要求与施工稻田要求环境安静,交通便利,能灌能排,保水保肥力强,土质为壤土,水源不受工业废水、化肥、农药污染。

田间工程由围沟、田间沟和蟹苗暂养池组成,约占稻田总面积的25%以上。

根据稻、蟹共生的需要,在离田埂1.5~2米处开挖一条上宽3米;下宽1米、深0.8米的围沟。

田内每隔4米开挖一条蟹沟,使稻田呈“田”字形小块,沟宽1米,深0.6米,并与围沟相通。

在田的南侧每667平方米稻田建20平方米的蟹苗暂养池,深80厘米,用作强化培育大眼幼体或收获扣蟹的暂养池。

所挖土方用于加高加固田埂,用塑料薄膜、5号铁丝和木桩在田埂上建围拦防逃设施。

稻田进、出水口也用网片防逃。

田块修整结束后,每667 平方米用生石灰7.5~10千克化水,全田泼洒,以杀灭病害,同时用0.5千克茶粕在温水中浸泡一昼夜泼洒稻沟,以杀死野杂鱼。

待毒性消失后,立即在池、沟中移栽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草,覆盖面积占50%~60%。

二、水稻的栽培与管理选择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力强的高产水稻品种。

插秧前15天,进行稻田整耙,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500~750千克、长效尿素20~25千克、过磷酸钙35~40千克作基肥,一次性施用不再追肥。

移栽前2~3天,秧苗普施一次高效农药,以防水稻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移栽的秧苗要求健壮无病。

通常采用浅水移栽,宽行密株,行距30~35厘米,株距12~13厘米栽插。

适当增加埂内侧和蟹沟旁的栽插密度,发挥边际优势,提高水稻产量。

三、蟹种的培育与管理无公害蟹种稻田培育要想获得好的收成,蟹苗质量好坏是关键。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 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 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养殖技术中华绒鳌蟹又称河蟹、大闸蟹和螃蟹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海域沿岸和通海的河流和湖泊中。

自20世纪70年代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后,中华绒鳌蟹的人工养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养殖模式由大水面粗养发展到围栏精养,从鱼蟹混养发展到稻田养蟹,产量成倍增长,已基本解决了百姓的吃蟹需求。

由此,中华绒鳌蟹的养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养殖。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和池塘清整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的池塘作为养蟹池,要求水质透明度高,溶氧量充足。

养殖池塘要求面积10~30亩,坡比1︰5,底泥厚10~15厘米,水深1.5~2.0米。

池塘边埂内侧用加厚塑料薄膜进行围栏,薄膜埋入土内0.1米。

进出水口安装双层片,防止中华绒鳌蟹逃逸。

应认真做好池塘清整工作,必须在11月底或12月初前排干池水,经冬季冰冻曝晒。

早春时使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消毒,用量为每亩120~200公斤。

清塘消毒后10天种植水草。

二、水草种植和螺蛳放养养殖池塘中需要3种以上的水草种群,水草的覆盖率在养殖中后期需要达到60%以上。

2—3月栽种伊乐藻和小黄草,栽种量为每亩48公斤,其中伊乐藻35公斤,小黄草13公斤;3—5月分期播种苦草,苦草籽播种量为每亩100克;夏季是中华绒鳌蟹生长旺季,此时可以移栽金鱼藻和轮叶黑藻,栽种量为每亩185公斤,其中金鱼藻占70%。

为防止初种水草在没有生根时被中华绒鳌蟹破坏,可采用片进行围种。

为尽快促进水草生根生长,可采用固着种植法。

清明前投放活螺蛳,投放量为150~200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撒。

确保中华绒鳌蟹在生长过程中有适口、鲜活的动物性饵料,减少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

螺蛳还能起到清除残饵,提高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的作用。

三、蟹种放养和套养品种蟹种放养应认真做好投放时间的选择、蟹种质量和规格的选择、适宜的放养密度和配套混养品种的选择。

【水产前沿】中华绒鳌蟹养殖技术分享(2)

【水产前沿】中华绒鳌蟹养殖技术分享(2)

【水产前沿】中华绒鳌蟹养殖技术分享(2)1苗种选择要选择规格整齐,无病害,无寄生虫,身体扁平,第四附肢末端细长、4枚额齿尖锐,有色阶(红、黄、白),手攥散开迅速,活力较好、光泽好,颜色统一,无残肢的1龄扣蟹。

尽量减少性早熟蟹的比例。

2苗种投放池塘养蟹的投放时间以1-3月为宜。

投放的蟹种规格在60-90只/斤的1龄扣蟹,放养密度应控制在500—600只/亩左右。

在放苗前用惠金碘5ppm对蟹苗进行浸泡消毒,全池泼洒惠金碘进行水体消毒。

在放苗后,每天泼洒多力安优饵佳/水产诱食酵母,连续使用三天,同时进苗后减料,并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强生乳,逐步加料。

3蜕壳过程管理河蟹蜕壳过程中吃料减少,这个时候可以减料。

在河蟹蜕壳过程中可向池塘中泼洒优钙、优矿。

同时河蟹蜕壳也是个需氧量较大的过程,注意稳水增氧,日常饲喂中也要注意用惠底安、安清改底,给河蟹一个好的蜕壳环境。

在高温期应该注意增强河蟹的体质和对水温的控制。

定期内服强力电解维他强生乳免疫多糖。

在经常改底和保障溶解氧的情况下,适当的提高水位来降低水温。

蜕壳时死亡的原因:a.苗种的质量差;b.水质、底质环境恶化;c.前期的营养强化以及钙质缺乏;d.气温、气候的骤变给其造成的应激反应;e.病害或寄生虫的影响;f.蜕壳后壳较软遇到敌害导致。

预防方法:源头抓起,选好苗,蜕壳前期的日常饲喂的饲料中添加电解维他强生乳免疫多糖提高机体免疫力,补充钙质。

全池泼洒水黄金多力安起到稳定水质,减少应激作用。

发病死亡过程中注意减料,保好水草,稳定其生活环境。

4水质亚硝酸盐处理亚硝酸盐在早期和中期都会出现。

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藻类较少时,氨氮1mg/L左右,使用藻类再生剂、氨基酸肥水露益水宝102肥水,藻类起来亚硝酸盐就降低。

中期藻类丰富时,常伴随氨氮较高(>1.5mg/L):先减料,再使用水黄金、解毒稳水宝调节水质。

由浮游动物多时引起的亚硝酸盐,要停料,使用惠底安、安清改善底质。

高密度养殖大闸蟹技术

高密度养殖大闸蟹技术

高密度养殖大闸蟹技术大闸蟹在我国北起辽河南至珠江,漫长的海岸线上广泛分布,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口感最鲜美,营养也十分丰富。

一般来说,大闸蟹特指长江系的中华绒螯蟹。

养殖大闸蟹投资少、效益高,是一条致富的好途径。

下面为您介绍一下高密度养殖大闸蟹的技术:一、准备幼苗使用拉网来阻止逃生,杀菌消毒和清理池塘时,去除过多的淤泥,只留下10厘米的污泥,用生石灰把全池泼洒一遍,每亩用量为200-250公斤,以实现彻底清洁消毒,去除杂质,杀死细菌,并提高底质的目的。

药物用后7天,过水一次去除污垢,然后在5天后重新加水。

二、种植水草想要把大闸蟹养好,种植水草是关键的一步,水草是大闸蟹的天然饲料之一,它们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还是螃蟹栖息和躲避敌害的地方。

主要以藻类为主。

也可以放入适量的田螺。

三、合理放养螃蟹幼苗在放入池中之前应进行消毒。

按照大小均匀分开。

放置它们时,应将它们用围网放入水域中。

螃蟹在适应环境一个月后,可以从围网中取出。

螃蟹放养要注意按照适当的密度,及时的放养,适度的规格和先放后后暂养,放养时,水不宜过深,最好是1.5-2米,温度为20-25度。

四、放养密度在丰富的水草和水质良好环境下,放养密度一般在每亩30只0左右,要让大闸蟹有充足的生存空间和生长空间。

蟹种的放养时间通常在每年的2月底到3月是最合适的。

如果放种时间过早,越冬伤亡会严重。

如果水温上升得太晚,一些螃蟹会脱壳,影响下塘的成活率。

五、每日巡逻早上巡池主要是检查残留诱饵的存在,以便安排当天的饲料量,中午巡逻主要是测量水温,观察水的颜色和池水的变化,傍晚和夜间巡逻池主要观察螃蟹的活动和进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六、注意事项可以根据成熟螃蟹会上岸的特点,在夜间捕获剩余的河蟹。

被捕的河蟹应及时用水清洗淤泥,并放入暂养箱中2小时以上,以便自行清除鳃部淤泥,防止窒息死亡。

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技术

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技术

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技术如标题所示,本文将探讨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在本文中,我将从介绍中华绒螯蟹的基本信息开始,然后深入探讨其成蟹养殖的技术和方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有趣的养殖领域,并有所收获。

1. 中华绒螯蟹概述中华绒螯蟹,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淡水蟹类,以其鲜美的肉质和高营养价值而备受青睐。

其特点在于体型健壮、壳色红亮,且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

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技术是为了实现更高的产出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2. 环境要求在养殖中华绒螯蟹时,首先要保证其生存的环境。

中华绒螯蟹是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动物,对水温和水质要求较高。

在选择养殖场地时,应该优先考虑温度适宜、水质清澈的地方。

可以在山区、丘陵地带或有地下水资源的平原地区进行选择。

3. 养殖方法中华绒螯蟹的成蟹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人工孵化、初级苗种养殖、中级苗种养殖和成蟹养殖。

其中,成蟹养殖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中华绒螯蟹的产量和质量。

在成蟹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饵料投喂、疾病防控、水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4. 技术要点为了实现大规格中华绒螯蟹的成蟹养殖,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要点。

首先是合理的饲料配比和投喂量,不仅要满足螯蟹的生长需求,还要确保其营养均衡。

其次是定期检查和清理养殖场地,避免因为水质问题或环境污染导致螯蟹的生长受到影响。

关注螯蟹的生长发育情况,采取适时的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螯蟹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5. 个人观点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高蛋白质食物的需求增加,中华绒螯蟹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我对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并愿意在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突破和创新。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对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中华绒螯蟹的基本信息到养殖方法和技术要点,我们对这一养殖领域有了全面、深刻和灵活的认识。

河蟹成蟹养殖技术要点

河蟹成蟹养殖技术要点

河蟹成蟹养殖技术要点河蟹成蟹养殖技术要点分类:水产养殖技术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叫毛蟹、螃蟹,是原产于我国的大型洄游性甲壳动物。

具有生长快、食性广、个体大、易养殖等特点。

由于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人们喜食的蟹类。

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

我国养殖河蟹主要进行人工投放蟹种养殖成蟹工作,养殖方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水面低密底粗放型,另一种是小水面高密度精养型。

这里介绍后一种养殖技术要点。

一、池塘单养1.蟹池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出水方便,面积一般以1—5亩为宜,水深一般以1—1.5米为好。

蟹池底质量最好为沙壤土、砂砾土,通气性能好,有利于水草、螺、蚌等底栖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可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池底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

蟹池的四周应建防逃设施,如砖墙、塑料薄膜等。

蟹池的进出水口应用铁丝网拦好,以防河蟹外逃。

2.幼蟹放养放养前应做好蟹池的清塘消毒和栽培水生植物的准备工作。

清塘的方法有多种,如排干池塘,曝晒池底: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或两者结合使用,其效果更好。

如发现有蛙或蛙卵应及时捞出。

放养的幼蟹以隔年的二龄幼蟹(蟹种)为宜,当年放养当年见效。

其放养密度,一般可控制在每亩1000只左右。

水生植物可栽培些苦草、轮叶黑藻及水葫芦等,一是为幼蟹提供饲料,二是为幼蟹提供栖息隐蔽场所,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3.饲养管理河蟹在池塘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除利用池塘中人工培植的水草和底栖生物外,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

由于河蟹是杂食性动物,主要投喂杂鱼虾、螺狮肉、贝类肉及饼粕、土豆、南瓜、小麦等饲料。

但在大规模养殖时,动物性饲料来源有限,且这些饲料营养成分不平衡,利用率低,生产每公斤蟹的饲料成本高。

目前多采用河蟹专用人工配合饲料,其粗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饲料颗粒在水中稳定时间保持在24小时以上,饲料系数为2左右。

生产每公斤蟹的饲料成本为12—15元。

投喂时最好把饲料投放在接近水位线的土坡上或浅水处,一般每亩水面选择数个分布均匀的投饲点,既便于观察河蟹摄食、活动情况,又利于清除残饲。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 蟹养殖技 术
双江 自治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陈建雄

术语
另加尿素 0 . 5 公斤 ,或按每 6 6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平方米施用腐熟发
大眼幼体 : 又称蟹苗( 以下简称蟹苗 ) , 是 由V期 蚤状幼体蜕皮变态而成 , 对淡水敏感 , 有趋淡水性 。 七 日龄大眼幼体规格为( 1 6 ~ l 8 ) ×1 0 4只 / 公斤。 仔蟹:大眼幼体经一次蜕皮变成外形接近成蟹 的I 期仔蟹 ; 经三次蜕壳而成的仔蟹称为 Ⅲ期仔蟹 , 经过五次蜕壳即成为 V期仔蟹 , 喜底栖生活 , 规格为 5 0 0 0~6 0 0 0只 / 公斤。 扣 蟹 :仔蟹 经 过 1 2 0—1 5 0天饲 养 ,培育 成 1 0 0 2 0 0只 / 公斤 左右 的性腺 未 成熟 的幼蟹 。 二、 仔 蟹培 育 ( 一) 培 育池条件 与 设施 l 、 培育池选择与改建 , 以靠近水源 , 水量充沛 ,
5 、 水质 , 应符合 G B 1 1 6 0 7 和N Y 5 0 5 1 的规定 。 6 、 土质 , 以粘 壤土 为宜 。 ( 二) 放 苗前 的准备 1 、 清塘消毒 , 4 月上旬灌足水用密 网拉网 , 地笼 诱捕捕灭敌害生物 ; 一周后排干池水 , 4 月下旬起重 新注新水 , 用生石灰消毒 , 用量为 0 . 2 公斤 / 平方米 。 2 、 设置水草 , 蟹苗下塘前用丝 网沿塘边处拦一 圈投放水草 , 拦放 面至少为培育池面积的 1 / 3 , 为蟹 苗蜕壳栖息提供附着物 。 3 、 增氧设施 , 配O . 7 5 千瓦 的充氧泵一 台, 泵上 分装两条白色塑料通气管于塘内。通气管上扎有均 匀的通气孑 L 。安装时离池底约 1 0 厘米。 4 、 施肥培水 , 放苗前 7 ~1 5 天, 加注新水 l 0 厘 米。养殖老塘 , 塘底较肥 , 每6 6 7 平方米施过磷酸钙 2 ~2 . 5公 斤 和水 全池 泼洒 。 新 开挖塘 , 每6 6 7平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概述河蟹俗名螃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等,是名贵水产品之一。

河蟹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钙、铁等营养元素,是独具风味的水产佳品;其药用价值也很高,是传统的食疗药方,蟹壳制成甲壳质是纺织、印染、医药、塑料工业很好的原料。

近几年来,各地利用水域资源,发展了池塘养蟹、稻田养蟹、湖泊网围养蟹及蟹池套养名贵水产品等养殖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积累了很多成功的技术经验。

第二节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1、分类地位与分布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方蟹科、弓腿亚科、绒螯蟹属。

河蟹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自辽宁,南至福建沿海诸省通海河流中均有分布,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两岸湖泊、江河中都有它的踪迹。

2形态特征2.1外部形态河蟹的头部和胸部愈合在一起,称头胸部,是身体的主要部分,背部覆盖着一层坚硬的背甲;螯足上长满绒毛,头胸甲明显隆起,额平直,额缘具四个锐齿,额的宽度不超过头胸甲宽度的一半,额角的后方有六个疣突,前侧边缘具四齿,足强大,其腹部(俗称蟹脐)的形状(雄性狭长呈三角形,雌性呈园形)是区别雌雄性别的主要标志。

2.2内部特征河蟹内部有完整的消化、呼吸、循环、神经和生殖系统。

肝脏是腹腔中唯一的消化腺,也是贮藏营养物质的仓库,河蟹用鳃呼吸,血液无色,卵巢呈“H”形,成熟时呈酱紫色或豆沙色,非常发达,精巢乳白色;卵巢和肝脏统称“蟹黄”,雄性生殖腺统称“蟹膏”,均为人们美食的精华部分。

3 生物学特征3.1生活习性河蟹栖居随各个发育阶段不同而异。

蚤状幼体阶段需生活在半咸水或海水的环境里,进入蟹苗阶段,便能离开海水环境,在淡水水域中生活。

其主要生活方式为底栖和穴居,一般生活在石砾、水草丛中。

3.2食性与饵料河蟹为杂食性动物,偏食动物性饵料。

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蚌肉、蚯蚓等;植物性饵料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以及豆饼、花生饼、小麦、玉米等商品饵料。

河蟹食量大,且贪食,并有较强的忍饥饿能力。

河蟹还有争食和好斗的习性,且具有自切和再生能力。

3.3繁殖习性河蟹一般两年达到性成熟,每年秋天开始生殖洄游,在咸淡水处交配产卵、孵化发育,河蟹在发育过程中,幼体期分为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和幼蟹三个阶段。

蚤状幼体经过5次蜕皮才能变成大眼幼体。

河蟹在幼蟹阶段时蜕壳次数较多,随着蜕壳而生长较快,个体不断增大,成为成蟹。

3.4蜕壳与生长河蟹一生分为幼体期、黄蟹期和绿蟹期三个生长阶段。

蜕壳是河蟹生长发育的标志,在幼蟹及黄蟹阶段,蜕壳次数多,生长就快,躯体也较大。

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特别是饵料较为丰富时,每次蜕壳后体形的增长幅度就大。

每年10月中旬左右完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蜕壳,就进入绿蟹期。

一旦黄蟹蜕壳变成绿蟹后,即进入性成熟阶段,其后不再蜕壳、个体也就不再增大了。

生殖一结束,蟹的生命即终止。

当年成熟的河蟹,第二年受精卵孵化后即死去,多数河蟹寿命只有2—3年。

第三节苗种生产1仔蟹培育仔蟹培育是将15万只/㎏左右的蟹苗(也称大眼幼体)培育1个多月,经5次以上蜕壳,长成3000只/㎏左右的仔蟹(俗称Ⅴ期幼蟹、豆蟹)过程。

培育方式有网箱培育、水泥池培育和土池培育。

1.1网箱培育网箱培育蟹苗有水体溶氧高、生长快、成活率高等优点。

网箱用聚乙烯网布或尼龙筛绢编成,通常网箱规格选用长4m、高2m、宽1m。

敞口加盖网,在盖网短边的一侧装缝拉链,便于打开进行饲喂和操作。

网箱可设在水深1.5~2m处、有微流水、水质清洁无污染的湖泊、池塘等处,一般沉入水中0.7m。

蟹苗放养密度5000~6000只/ m3水体。

网箱中需投水草等水生植物作为蟹苗的附着物。

1.2水泥池培育圆形或长方形水泥池,面积在20~50m2,池深40~50cm,水深20~30cm,放苗前对池子进行洗刷消毒、投放一定量的水草,并进行冲气,每m3水体放苗2万只左右。

1.3土池培育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底质较硬,池埂不漏水,池四周需建防逃设施,面积2—5亩,水深0.8m。

每亩水面放苗5~10kg。

蟹苗下塘后最好利用池中培育的水蚤等浮游动物,如天然饵料不足,可用鸡蛋和鱼糜按1:5比例拌匀蒸熟后,带水搓成鱼浆均匀泼洒全池,大眼幼体阶段可每隔4小时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池内蟹苗总量的150%~200%。

变成Ⅰ期幼蟹后,可以用鱼糜、虾糜、黄豆糊投喂,以后增投碾碎的螺蚌肉、豆饼等饵类,日投喂次数从3~5次逐步改为1~2次。

日投饵量前期占幼体总量80%,中后期为50%~20%。

培育期间要经常冲气、加注新水,以保持溶氧充足。

2幼蟹培育幼蟹(又称蟹种、“扣蟹”)培育是为成蟹养殖提供种子的重要一环。

在这段时间,河蟹蜕壳次数多达7次,生长快,增重倍数大,因此加强饲养管理特别重要。

2.1稻田培育培育蟹种的稻田必须环境安静,能灌能排,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粘土或壤土,事先需开挖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单独建进水渠道,用钙塑板、石棉瓦等材料建防逃设施。

放养时间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每亩稻田放养蟹苗0.5~1kg,蟹苗先围栏在环沟中培育,沟中可均匀地布入附着物,蟹苗入池后开始投喂饲料,大眼幼体阶段投喂鸡蛋黄,每2~3小时投喂一次,进入1期幼蟹后改投鱼糜加豆饼和麸皮,投饲率从100%降至5%~7%,日投喂4~6次。

在水稻秧苗栽插活棵后可测定培育池中仔蟹的规格和数量,可拨去环沟四周的围栏,让幼蟹自行爬入大田。

为了提高稻田的利用率,还可放养部分鲢、鳙鱼种以摄食稻田中的浮游生物,一般亩放30~50尾。

2.2池塘培育培育池以3~5亩为宜,池深1.5 m,水深0.8~1 m,要求池底淤泥少并向水口方向倾斜,以便秋季捕捞时方便,进水宜在池面上方,出水口处设拦网,池的四周要有防逃设备,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淤消毒,池中移栽伊乐藻、苦草、水花生等水生植物。

每亩放养蟹苗0.5~1kg或仔蟹2万~3万只。

幼蟹培育阶段饵料投喂一般前后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中期主要投喂麸皮、小麦片、水草等,投饲量根据饲料种类、水质状况、天气情况、水温及仔幼蟹摄食强度而增减,要经常巡塘,注意蟹池的防逃、水质的变化,要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水质恶化。

第四节成蟹养殖1池塘主养1.1池塘选择①水源、水质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附近无化工厂等污染,水质良好,符合GBll607-1989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②池塘条件池塘面积10~50亩为宜,池形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水深常年保水0.5~1.5m,排灌设施要完善,排、灌分开。

③防逃设备在池四周围上牢固可靠的防逃设备,一般防逃设备有水泥墙、钙塑板、铁皮、尼龙薄膜、玻璃钢等。

1.2苗种放养前准备①清塘消毒在蟹种放养前10~15天进行,常用的清塘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粕等,用量根据水深、淤泥量而决定,如生石灰,干法清池,每亩用量为60~75㎏,溶化后全池泼洒。

生石灰清池不仅能杀灭水中有害生物,而且改善池底土质和增加水中钙的含量,这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②种植水草水草既是河蟹栖息、避壳场所,也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是河蟹喜食的好饲料,常见的水草有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水草的覆盖面积达池塘的60~70%,过多的水草应清除,水花生带设置,在蟹种放养后进行。

③移植螺蛳活螺蛳肉鲜美,河蟹喜食,是较理想的优质天然饲料,一般移植时间在清明前,每亩水面移植200~250kg。

1.3苗种放养放养时间和数量根据蟹种的规格和来源确定,如放养的100~200只/kg的蟹种,一般在1—2月间进行,亩放500~800只;如放养的2000只/kg左右的仔蟹,一般在4~5月间进行,亩放2000~3000只。

为了消耗水中的浮游生物,起净化水质作用,可同时放养规格为50~100g/尾的鲢、鳙鱼种,亩放50尾左右。

1.4饲料投喂河蟹是杂食动物,常用的植物性饲料有各种水草、小麦、玉米、稻谷、豆饼、麸皮等;动物性饲料有螺、蚬、蚌等底栖动物、屠宰场下脚料、鱼虾类、血粉、蚕蛹、蝇蛆、蚯蚓及枝角类和桡足类昆虫;除天然和人工单一饵料外,还有全价配合饵料。

饵料的投喂应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

定时即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傍晚5~6时投喂为主;定位即定点投喂与适当撒洒相结合,保证所有的蟹都能吃到饲料;定质即饵料新鲜不变质,荤、精、青饲料合理搭配;定量即具体根据生长阶段、季节、天气等因素灵活掌握投饵量,保证蟹吃足吃好,忌忽饱忽饥。

1.5水质调控蟹池水位坚持“前浅、中深、后勤”的原则,即前期保持浅水位,以提高水温,促进蜕壳;中期特别是炎热的夏秋季要保持深水位,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平时自然蚀水、水位过浅时,要及时加水;水质过浓时,则应及时更换新水,尤期是夏秋季更要勤换水。

换水时进水速度不要过快过急,可采取边排边灌的方法,以保持水位相对稳定。

换水次数,6月份前每周换1次水,换水量1/5~1/4,7~8月份每周换2~3次水,每次换水1/3,9月份后每5~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1/2。

所注入的新水要防止温差过大和有外源污染。

1.6补草投螺水草既是河蟹可口的饲料,又是河蟹在水中的附着物;螺蛳营养丰富,还含有河蟹发育所必须的钙、磷等物质;水草和螺蛳都能吸附水和土壤中的肥份,有助于改良底质和水质。

除在蟹种放养前后播种苦草、移植水花生、浮萍等多种水草,同时投放活螺蛳让其在蟹池中繁殖生长外,养殖期间还要不断补充水草和螺蛳,保证使水草的覆盖面占池塘总面积的60%左右,螺蛳的数量达到每m2 1000只以上。

1.7日常管理要坚持早晚各巡塘一次,一查水质状况,发现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加水、换水措施;二查河蟹摄食情况,调整饵料的投喂量;三查水草附着物和天然饵料的数量,如暂养池中水生植物和螺蛳被蟹吃掉应及时补充;四查防逃设施的完好程度,尤其是大风大雨天气要随时检查,严防河蟹逃逸;五查病害生物以及敌害侵袭,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2湖泊网围养蟹2.1网围建设采用双层网围,两层网间隔5m,网围四周用毛竹(树木)作固定桩,每根桩间距为2~3m,将裁剪好的聚乙烯网片缝好后用绳子绑缚在桩上,上下左右拉成平面,网底部用石笼子和地锚固定,使网脚与底泥贴紧,石笼压入底泥20cm,网上部高出水面1~1.5m,顶部再装上“T”型的网片,网的上边设有30~50cm 垂直向下的塑料蒲膜做成的网檐,并与网贴紧。

2.2种草投螺网围设施建好后,用电捕器捕清养殖区内的大型凶猛性鱼类,2~3月份栽种伊乐藻,每m2用草茎2~3kg,匀成几束用脚踩入湖底淤泥中,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生长,达到繁茂,并同时移栽几株蒿草和芦苇等挺水植物,水面上移植占总面积1/5左右的水花生群落。

清明前向网围内投入鲜活螺蛳,每亩500kg。

为蟹、鱼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