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T425混合物的着火动力学研究

合集下载

微尺度条件下CH4_DME掺混燃料燃烧过程反应机理简化及数值模拟研究

微尺度条件下CH4_DME掺混燃料燃烧过程反应机理简化及数值模拟研究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近年来,碳氢燃料凭借高能量密度、质量轻、供电时间长等优点迅速吸引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基于碳氢燃料的微型动力系统获得了广泛研究。

微型燃烧器作为微型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工作性能与系统能量输出紧密相关。

但不同于常规尺度,微尺度燃烧面临着火焰淬熄和不稳定等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许多强化燃烧、稳定火焰的措施被研究者们提出。

我们课题组提出新的掺混方式,即甲烷/二甲醚/空气预混燃烧。

在前期实验工作中已经发现二甲醚的添加能大幅度拓宽可燃极限,有效促进甲烷的燃烧。

但实验平台测试技术有限,对甲烷掺混二甲醚燃烧的火焰动力学认识还不够充分。

数值模拟相较于实验方法能更便捷的获得燃烧过程的详细信息。

但当下适用于微尺度领域的甲烷/二甲醚混合机理尚未被开发出来。

因此,本文的工作之一是开发出适用于微尺度燃烧的甲烷/二甲醚混合燃料机理。

随后,运用该机理对甲烷/二甲醚/空气预混燃烧火焰动力学展开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二甲醚增强甲烷/空气燃烧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并计算微燃烧器内的熵产率分析系统的㶲效率。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采用DRGEPSA软件对甲烷/二甲醚详细化学反应机理进行骨架机理简化。

结合层流火焰速度敏感性分析,开发出适用于微燃烧领域的甲烷/二甲醚混合燃料机理(含有25个组分,96步基元反应)。

该机理能准确预测一个大气压下,当量比0.7至1.5,不同二甲醚掺混比的点火延迟时间、层流火焰速度。

利用所开发的机理,构建甲烷/二甲醚/空气在平板式微型燃烧器内的预混燃烧过程的三维数值模型进行模拟计算。

结果表明,该模型不论是火焰形态,还是吹熄极限,均与实验结果达到良好吻合。

(2)在不锈钢材质的平板式微燃烧器内,通过改变掺混比和当量比,完成了甲烷有无掺混二甲醚的火焰形态和吹熄极限基本对比。

发现掺混二甲醚后新增U型火焰和双峰U型火焰,并且当量比为0.9时倾斜火焰不存在。

讨论了贫燃和富燃条件对甲烷掺混二甲醚的作用原理,解释了添加二甲醚促进甲烷燃烧的主要原因。

多孔介质反应器中甲烷预混气体燃烧火焰传播特性研究_位纯知

多孔介质反应器中甲烷预混气体燃烧火焰传播特性研究_位纯知

多孔介质反应器中甲烷预混气体燃烧火焰传播特性研究_位纯知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随着当今社会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化石燃料资源的限制,要求经济和清洁的能源出现。

氢气是环境友好型能源,被认为是一种未来能源[1]。

传统的甲烷重整制氢方式有水蒸汽重整,自热重整和部分氧化重整,但常需催化剂,装置大系统复杂[2]。

将多孔介质超绝热燃烧技术应用到部分氧化重整的领域,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重整制氢面临的问题。

多孔介质反应器中燃烧气体对流传热,使固体骨架通过导热和辐射作用将热量传递到火焰的上游预混气体[3]。

因此多孔介质内超绝热条件下反应温度高,反应速度快,燃烧稳定性好等优点。

因此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国内外被广泛的研究。

Kim 等研究了甲烷在多孔床燃烧器的贫燃燃烧稳定火焰的位置受混合物平均速度的影响[4]。

Bubnovich 等人对双层氧化铝小球燃烧器的贫燃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火焰可以稳定在两层小球交界面上[5]。

Bubnovich 等人建立惰性多孔介质气体燃烧简单模型预测了燃烧反应区的厚度和燃烧波的波速[6]。

国内的吕兆华等人研究了不同当量比下泡沫陶瓷介质中的燃烧速率[7,8]。

王恩宇、褚金华等对渐变型多孔介质燃烧器中天然气预混燃烧温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温度分布更均匀燃烧更稳定[9,10]。

为了优化多孔介质反应器的点火启动过程,本文分别以氧化铝小球和氧化铝泡沫陶瓷为多孔介质,对不同流速的甲烷/空气预混气体在不同孔隙率和多孔介质材料的多孔介质反应器内的火焰前沿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不同多孔介质结构和流速对燃烧波的传播速度的影响。

1实验装置惰性多孔介质燃烧实验系统包括燃料供给系统、燃烧系统、冷却与干燥系统、控制与测量系统。

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多孔介质反应器采用内径40mm ,外径60mm ,高410mm 的不锈钢圆管。

圆管轴向开了12个为孔径5.5mm ,孔距20mm 的等间距的小孔。

管壁开孔中安装12根热电偶,相应的温度分别用T1到T12表示。

fluent甲烷燃烧机理文件

fluent甲烷燃烧机理文件

fluent甲烷燃烧机理文件甲烷是一种碳氢化合物,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

它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种重要的燃料。

甲烷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当甲烷与氧气接触时,会发生燃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甲烷的燃烧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中间产物。

甲烷的燃烧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点火阶段、燃烧阶段和熄灭阶段。

在点火阶段,甲烷和氧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产生一种称为自由基的中间产物。

这些自由基随后会与氧气反应,导致化学链反应的产生。

这些链反应会引发甲烷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在燃烧阶段,甲烷和氧气的反应将进一步加剧,加热周围的物质。

同时,产生的热能会使甲烷分子和氧气分子分解,形成碳氢化合物和水蒸气。

这一过程是一个高温高压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会使周围的物质燃烧起来。

最后,在熄灭阶段,当氧气供给不足时,燃烧反应会停止。

这时,燃烧区域内的氧气已经被消耗殆尽,甲烷分子无法继续与氧气反应。

这时,燃烧区域内的温度会迅速下降,甲烷分子不再能够与氧气反应,导致燃烧停止。

甲烷燃烧的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温度、压力、氧气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工业生产和能源利用中,了解甲烷燃烧的机理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甲烷燃烧也常常受到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如温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

在甲烷的燃烧过程中,由于燃烧反应涉及到多个步骤和中间产物,因此其反应速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总之,甲烷的燃烧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中间产物。

了解甲烷燃烧的机理对于优化工业生产和能源利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也为我们深入理解甲烷燃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甲烷燃料的燃烧特性

第三章甲烷燃料的燃烧特性

第三章甲烷燃料的燃烧特性在层流预混燃烧理论中,层流火焰燃烧速度是描述燃料燃烧特性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物理化学特性参数,它能够综合反映出燃料的扩散性、放热能力以及化学反应速度;在一些湍流燃烧模型中,作为量化基准的层流燃烧速度可以用来表征湍流流动是否对燃烧起到促进作用;燃料的层流燃烧速度对自身着火极限、着火延迟时间等参数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研究甲烷燃料的燃烧特性中有必要准确获得甲烷燃料燃烧过程中层流燃烧速度。

本章将采用定容燃烧反应器实验装置对甲烷燃料着火后的层流预混燃烧特性进行研究。

分析实验初始压力、初始温度以及混合气当量比对甲烷燃料着火延迟期的影响。

3.1实验装置定容燃烧反应器的实验装置结构简图如图3.1所示。

实验装置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为定容弹、加热系统、点火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纹影与高速摄影系统。

图中左下方的三个气瓶分别装满甲烷、空气、氮气或二氧化碳(本实验该气瓶阀门关闭),通过控制阀门开关大小来调节气体的流出量。

图中左上方的水银压力计是用来测量各个组分气体分压的,不同燃空当量比的混合气就是通过控制甲烷和空气的分压来配置的。

通过电感放电点火方式将甲烷/空气混合气点燃,同时利用压力传感器采集燃烧弹中的压力,再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火焰发展的纹理照片。

图3.1 实验装置结构简图图 3.2为实验系统中定容燃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定容弹的内径为mm 180、容积为20055.0m ,整个定容弹体采用中碳钢粗锻再精加工的工序制成。

定容弹内置的中心电极用以放电而产生电火花来点燃甲烷/空气混合气,定容弹外部安装了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可以测量混合气的初始温度和压力。

定容燃烧反应器的两端为直径mm 80的石英玻璃窗口,该窗口可以为纹影系统的采集工作提供光学通路。

当实验混合气的初始压力大于Mpa 1.0时,使用压力变送器测量各个组分的分压;当实验混合气的初始压力小于Mpa 1.0时,使用水银柱压力计测量各个组分的分压。

甲烷空气混合物 点火能量

甲烷空气混合物 点火能量

甲烷空气混合物点火能量
甲烷是一种常见的天然气,在空气中的混合物通常是指甲烷和
空气的混合物。

点火能量是指点燃这种混合物所需的能量。

甲烷在
空气中的点火能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甲烷和空气的浓度、温度、压力等。

首先,甲烷在空气中的混合比会影响点火能量。

当甲烷浓度较
低时,点火能量可能较高,因为需要更多的甲烷与空气混合才能形
成可燃的混合物。

另一方面,甲烷浓度过高也会影响点火能量,因
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甲烷和空气的混合物才能燃烧,过高或过低的
浓度都会增加点火能量。

其次,温度和压力也会对甲烷空气混合物的点火能量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会降低点火能量,因为在高温高压
条件下,混合物更容易点燃。

此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甲烷空气混合物的点火能量,
比如空气中的湿度、氧气含量等。

总的来说,甲烷空气混合物的点
火能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才能得出准确的
结论。

因此,要准确确定甲烷空气混合物的点火能量,需要进行实验或者依靠专业的模拟计算来得出结论。

甲烷燃烧实验探究甲烷燃烧实验

甲烷燃烧实验探究甲烷燃烧实验

甲烷燃烧实验探究甲烷燃烧实验
甲烷是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天然气,沼气,坑气等的主要成分,俗称瓦斯,可用来作为燃料及制造氢气、炭黑、一氧化碳、乙炔、氢氰酸及甲醛等物质的原料,最基本的氧化反应就是燃烧。

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的方式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甲烷燃烧的相关内容。

一、实验目的
认识甲烷的物理性质,学会检验生成物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二、实验原理
CH4+2O2=点燃=CO2↑+2H2O
三、实验器材
烧杯、导管、试管、酒精灯、贮气装置、甲烷
四、实验步骤
1、为了防止甲烷中混有氧气,在点燃时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要验纯;其验纯的操作为: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甲烷,然后靠近点燃的酒精灯,如果发出“噗”的声音则表明纯净,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不纯净。

2、观察甲烷的颜色、状态,发现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状态,家用的天然气通常会具有一种特殊的气味,那是为了安全而添加的人工气味,通常是使用甲硫醇或乙硫醇。

3、点燃从导管放出的甲烷,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观察点然后的实验现象,会发现冷而干燥的烧杯杯壁上出现小水珠,说明生成了水。

4、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观察实验现象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五、实验结论
甲烷能够被点燃,说明甲烷具有氧化性和可燃性,这种氧化性在能量变化方面表现为放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做饭等等。

甲烷喷射温度对燃烧稳定性影响规律研究

甲烷喷射温度对燃烧稳定性影响规律研究

甲烷喷射温度对燃烧稳定性影响规律研究近年来,随着甲烷在燃烧时热力学性能被广泛探究,甲烷喷射温度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对此进行的研究表明,甲烷喷射温度实际上影响了燃烧层中温度、速度和压力等参数,进而影响燃烧的稳定性。

本文旨在利用多学科的方法,研究甲烷喷射温度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首先,针对甲烷喷射温度影响燃烧稳定性的研究,我们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探究。

在实验室中,我们使用质量谱仪和激光检测仪,对喷射过程中的浓度信息、温度记录、喷射紊流水平和燃烧稳定性进行了详细测量分析,得出喷射温度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接下来,我们对喷射温度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

首先,我们模拟实验室实验,得出了喷射温度对燃烧速率的影响规律。

然后,我们使用非平衡统计力学(NES)方法,求解燃烧过程中甲烷喷射温度对稳定性及其影响规律。

最后,我们使用计算热力学方法,研究甲烷喷射温度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发现,喷射温度影响燃烧稳定性的效应温度范围为400-900K。

在低温区域,当喷射温度增加时,燃烧稳定性会明显提高。

在高温区域,当喷射温度增加时,燃烧稳定性会显著降低,且该影响是在400K以上开始体现的。

此外,我们还发现,随着喷射温度的升高,空气对火焰表面的热辐射也会逐渐增加,从而降低火焰稳定性。

总之,我们研究发现,甲烷喷射温度对燃烧稳定性会存在显著的影响,并且影响范围也较大,这需要注意。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喷射温度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火焰的稳定性。

未来,采取更为精细的分析计算手段和更复杂的实验方法,将有助于更好地揭示喷射温度对燃烧稳定性影响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程场景。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甲烷喷射温度对燃烧稳定性影响规律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喷射温度对燃烧稳定性有显著影响,需要注意。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揭示喷射温度对燃烧稳定性影响的规律。

《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爆炸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

《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爆炸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

《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爆炸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甲烷是一种常见的可燃气体,其爆炸特性的研究对于工业安全、环境保护以及灾害预防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的爆炸传播特性,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甲烷气体、空气、管状实验容器、高压气瓶、压力传感器、高速摄像机等。

2. 实验方法(1)制备不同浓度的甲烷气体,将其充入管状实验容器中。

(2)在管状容器的一端点燃甲烷气体,同时使用高速摄像机记录爆炸过程。

(3)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管内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4)重复实验,改变甲烷浓度,记录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爆炸传播速度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的爆炸过程,可以分析出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的爆炸传播速度。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甲烷浓度的增加,爆炸传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佳的甲烷浓度使得爆炸传播速度最快。

2. 爆炸压力变化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的管内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分析出不同浓度甲烷爆炸时的压力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甲烷浓度的增加,最大爆炸压力先增大后减小,同样存在一个最佳的甲烷浓度使得爆炸压力最大。

3. 爆炸火焰形态通过高速摄像机拍摄的爆炸火焰形态图像,可以观察到不同浓度甲烷爆炸时的火焰发展过程。

实验发现,低浓度甲烷爆炸时火焰发展较为缓慢,高浓度甲烷爆炸时火焰发展较快,但过高的浓度会导致火焰传播不稳定。

四、讨论与结论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的爆炸传播特性,得出以下结论:1. 存在一个最佳的甲烷浓度,使得爆炸传播速度和爆炸压力达到最大值。

这个浓度对于工业安全、灾害预防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 甲烷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爆炸火焰的传播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控制甲烷浓度,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3. 本实验结果可为相关领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工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水平。

《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爆炸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

《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爆炸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

《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爆炸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安全防护的需求,甲烷作为易燃易爆的能源介质,其燃烧和爆炸特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爆炸传播的特性和规律,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甲烷气体、空气、管状空间装置(如玻璃管、金属管等)、高速摄像机、压力传感器等。

2. 实验方法(1)制备不同浓度的甲烷混合气体,分别充入管状空间装置中。

(2)利用点火装置在管状空间的一端点燃甲烷混合气体。

(3)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爆炸传播过程,同时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管内压力变化。

(4)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爆炸传播的特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爆炸传播的压力变化曲线和图像记录。

结果表明,随着甲烷浓度的变化,爆炸传播的速度、压力峰值等参数均有所变化。

2. 结果分析(1)甲烷浓度对爆炸传播速度的影响实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甲烷浓度越高,爆炸传播速度越快。

然而,当甲烷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爆炸传播速度反而会降低。

这可能是由于高浓度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气体膨胀力较大,但同时也会抑制燃烧反应的进行。

(2)甲烷浓度对爆炸压力峰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甲烷浓度的增加,爆炸压力峰值先增大后减小。

这可能是由于在合适浓度的甲烷混合气体中,燃烧反应更加充分,产生的热量和气体膨胀力更大,从而使得爆炸压力峰值增大。

然而,当甲烷浓度过高或过低时,燃烧反应的效率降低,导致爆炸压力峰值减小。

(3)爆炸传播过程中的其他特性除了速度和压力峰值外,我们还观察到爆炸传播过程中火焰形态、温度变化等其他特性。

这些特性也与甲烷浓度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四、结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爆炸传播的特性。

结果表明,甲烷浓度对爆炸传播速度和压力峰值有显著影响。

碳氢燃料超声速燃烧的化学动力学研究(ⅰ)甲烷超声速燃烧的简化化学动力学模型

碳氢燃料超声速燃烧的化学动力学研究(ⅰ)甲烷超声速燃烧的简化化学动力学模型

碳氢燃料超声速燃烧的化学动力学研究(ⅰ)甲烷超声速燃烧的简化化学动力学模型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关于甲烷超声速燃烧的简化化学动力学模型。

利用该模型,我们可以准确地预测甲烷超声速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参数,如点燃温度、催化剂活化能以及燃料和氧的投入下的气体温度等。

本文还采用多种数值技术,以观察不同燃料投入及不同催化剂条件下甲烷超声速燃烧的过程。

关键词:超声速燃烧,甲烷燃料,化学动力学,简化模型,点燃温度,催化剂活化能,投入量效应正文: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一种甲烷超声速燃烧的简化化学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多种数值技术来检验所建立模型的可靠性。

然后,我们考察了不同燃料投入量和不同催化剂条件下超声速燃烧过程的参数。

我们发现随着燃料投入量和催化剂活化能的升高,超声速燃烧的燃烧温度也随之增加。

此外,本文研究发现,当氧投入量增大时,超声速燃烧温度和扩散速率也会增加。

最后,我们将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比,发现两者是相近的。

甲烷超声速燃烧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超声速燃烧的技术可以用来加快燃烧过程,从而实现功率大幅提升。

此外,该技术也可以用来减少燃料消耗量,并降低机械运行时的噪音。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超声波技术控制燃烧,从而将汽车、柴油机及航空发动机的有效功率提高50%以上。

此外,超声速燃烧技术还可以用于改善内燃机的工作状态,减少废气中的污染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节能减排。

另外,超声速燃烧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发电厂,以提高发电厂的汽车发电效率。

使用超声波可以加速燃料的燃烧,从而提高发电厂的发电效率。

此外,超声速燃烧技术还可以用于船舶发动机,以减少船舶对空气的污染和碳排放。

最后,超声速燃烧技术可以应用于航空发动机,以提高飞行的能源效率。

此外,超声速燃烧技术还可以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推进装置,以满足航天技术的未来发展,如极轨道航行或深空穿越等功能的实现。

超声速燃烧技术还可以用于火箭燃料的研究和开发。

使用超声速燃烧可以快速燃烧火箭燃料,从而实现高动力性能。

不同品质煤的着火动力学参数研究

不同品质煤的着火动力学参数研究

不同品质煤的着火动力学参数研究今天,煤是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要来源。

从应用角度来看,不同品质的煤在经过表观活化处理后具有不同的性能,因此,详细探讨不同品质煤着火动力学参数对煤的热性能和结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根据国内外资料,可以知道,不同品质的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较大,将影响其着火性能。

因此,研究多种品质煤的着火性能参数,能准确地反映其着火特性,是理解煤着火特性和消除煤火灾风险的重要研究课题。

其次,要研究不同品质煤的着火特性,首先必须针对不同的品质煤,测定其着火动力学参数。

首先,可以使用西谙热量激活实验法测定煤样品的自燃温度,以及热容量、密度和灰分等物理性质,以了解煤的物理特性;其次,使用MethCheck实验法可以定量分析煤及其煤渣样品的有机组分;最后,可以使用穿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结合化学分析仪研究煤样品的结构特征。

最后,针对不同品质的煤,采用室温至高温条件下的热量激活实验,结合多种着火动力学实验,研究不同品质煤的着火特性,探讨其着火动力学参数,如易燃温度、热容、反应活性、反应速率、冒烟温度、烟气组成及比热等。

这些参数对于提高我国煤炭的利用效率,减少火灾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不同品质煤的着火动力学参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该课题有助于改善我国煤炭的利用效率,提高煤炭的安全性,减少火灾的发生。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才能进一步研究多种品质煤的热性能和结构性能,使我国的煤炭质量得到提高,生产安全高效。

关于不同品质煤的着火动力学参数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品质煤具有不同的着火特性;通过仿真分析,可以发现煤着火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大量实验,可以找出影响不同品质煤着火特性的关键参数,并设计出更安全、高效的煤炭利用方式。

另外,多年来,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稳定发展,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稳步推进煤炭结构性改革,为可持续利用煤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不同品质煤的着火动力学参数研究”的研究内容。

《2024年密闭空间可燃气体爆燃传播特性和阻燃技术的实验研究》范文

《2024年密闭空间可燃气体爆燃传播特性和阻燃技术的实验研究》范文

《密闭空间可燃气体爆燃传播特性和阻燃技术的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快速发展,密闭空间内可燃气体爆燃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可燃气体在密闭空间内的爆燃传播特性,以及寻求有效的阻燃技术,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可燃气体(如甲烷、氢气等)、阻燃材料(如阻燃剂、阻燃涂料等)、测量设备(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高速摄像机等)。

2. 实验方法(1)在密闭空间内,通过控制可燃气体的浓度、压力、温度等条件,模拟不同场景下的爆燃环境。

(2)利用高速摄像机等设备,记录爆燃过程的传播特性,包括火焰传播速度、爆燃压力变化等。

(3)对比不同阻燃材料在密闭空间内的阻燃效果,分析其阻燃机理及性能。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可燃气体爆燃传播特性实验结果显示,可燃气体的爆燃传播过程具有明显的特点。

在密闭空间内,当可燃气体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火焰传播速度较快,爆燃压力迅速上升。

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火焰逐渐衰减,爆燃压力逐渐降低。

此外,不同可燃气体的爆燃传播特性也存在差异。

2. 阻燃技术及其效果实验对比了多种阻燃材料在密闭空间内的阻燃效果。

结果表明,阻燃涂料、阻燃剂等材料能有效降低可燃气体的爆燃传播速度,减缓爆燃压力的上升。

其中,阻燃涂料因其具有较好的附着性和耐热性,能在火焰传播过程中形成隔热层,有效阻止火焰的进一步传播。

而阻燃剂则主要通过与可燃气体发生化学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不燃物质等方式,达到阻止燃烧的目的。

四、阻燃机理及性能分析通过对阻燃材料的阻燃机理及性能分析,发现阻燃技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 降低可燃气体的浓度:阻燃材料在燃烧过程中,能够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等方式,降低可燃气体的浓度,从而减少燃烧的可能性。

2. 消耗氧气:部分阻燃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会消耗氧气,使燃烧过程中的氧气浓度降低,从而抑制燃烧。

《2024年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爆炸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范文

《2024年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爆炸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范文

《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爆炸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对气体爆炸动力学和爆炸现象深入的研究,理解不同浓度可燃气体在管状空间内爆炸传播特性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众多的可燃气体中,甲烷以其广泛的分布和重要性而成为研究焦点。

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的爆炸传播特性,分析其规律及特性,以期为安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在标准的封闭管状空间内进行,包括一端封闭的管道和一系列用于控制甲烷浓度的设备。

甲烷通过特定的浓度控制设备引入到管道中,同时管道内部安装了高速摄像机和压力传感器,用于记录爆炸过程及产生的压力变化。

本实验通过改变甲烷的浓度(设定为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研究其爆炸传播的特性。

所有实验都在相同的环境温度和压力下进行,以确保数据的可比性。

三、实验结果1. 爆炸传播速度实验结果表明,甲烷的爆炸传播速度与甲烷的浓度密切相关。

在低浓度下,甲烷的爆炸传播速度较慢;随着浓度的增加,爆炸传播速度逐渐加快;但当浓度达到一定值后,爆炸传播速度反而会降低。

这可能是由于高浓度的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和压力效应更为显著,但过高的浓度也会使反应的活性降低。

2. 爆炸产生的压力变化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爆炸时,会产生显著的压强变化。

低浓度的甲烷产生的压力较小,而高浓度的甲烷则可能产生较大的压力。

然而,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反应的不完全燃烧,从而降低压力峰值。

此外,我们还发现爆炸过程中压力的变化与爆炸传播速度密切相关。

四、讨论实验结果揭示了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爆炸传播的特性。

这些特性不仅与甲烷的浓度有关,还与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和压力效应有关。

这些特性对于理解和预测气体爆炸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些结果也可以为安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通过控制可燃气体的浓度来预防和控制爆炸事故的发生。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甲烷在管状空间内爆炸传播的特性,揭示了甲烷的爆炸传播速度、产生的压力变化与甲烷浓度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甲烷着火与燃烧特性的反应动力学分析

第四章 甲烷着火与燃烧特性的反应动力学分析

第四章 甲烷着火与燃烧特性的反应动力学分析4.1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选择4.2着火特性的反应动力学分析4.3燃烧特性的反应动力学分析本节将采用不同的甲烷燃料燃烧化学反应详细机理(Gri_mech 3.0、NUI Galway_Mech 、USC_Mech 2.0)对第三章中相同的实验工况下甲烷/空气混合气的层流燃烧速率进行数值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4.3.1初始压力对l U -Φ的影响在初始温度u T 为K 290,初始压力u P 分别为Mpa 1.0、Mpa 2.0和Mpa 3.0时,采用不同的甲烷燃料燃烧化学反应机理对其层流燃烧速率进行数值计算,将得到图3.24 T u =290K 时不同初始压力下层流燃烧速率随当量比变化趋势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图当Mpa P u 1.0=时,采用Gri_2.1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甲烷/空气混合气的层流燃烧速率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另外两种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则与实验数据存在一定偏差;当Mpa P u 2.0=时,在Φ值小于1的一侧,采用Gri_2.1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甲烷/空气混合气的层流燃烧速率与实验数据较为接近,另外两种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则与实验数据有偏差,但在Φ值大于1的一侧,采用Gri_2.1动力学模型和USC_Mech 2.0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甲烷/空气混合气的层流燃烧速率最接近实验值;当Mpa P u 3.0=时,三种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均与实验数据有偏离。

经过综合分析,在三种压力工况下,Gri_2.1动力学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甲烷/空气混合气的层流燃烧速率。

4.3.2初始温度对l U -Φ的影响在初始压力u P 为Mpa 1.0,初始温度u T 分别为K 290、K 320和K 350时,采用不同的甲烷燃料燃烧化学反应机理对其层流燃烧速率进行数值计算,将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如图3.25所示。

甲烷空气混合气在热氛围燃烧器中自燃特性的数值模拟

甲烷空气混合气在热氛围燃烧器中自燃特性的数值模拟

甲烷空气混合气在热氛围燃烧器中自燃特性的数值模拟鲁雯;郭雪岩【摘要】以可控活化热氛围燃烧器为计算原型,利用燃烧器形成的热氛围,对喷射的甲烷空气混合气体在热氛围中受热而发生自燃的现象及自燃火焰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射流速度,热氛围温度是影响混合气体自燃稳定性的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在低温范围内,温度的小幅变化会显著改变火焰的起升高度,低温热氛围下火焰起升高度受射流速度的影响程度较大;随热氛围温度的升高,火焰起升高度趋于一个固定值,同时受射流速度的影响程度变小,火焰达到稳定状态.【期刊名称】《能源工程》【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7页(P48-54)【关键词】数值模拟;自燃;火焰起升高度;射流速度;热氛围燃烧器【作者】鲁雯;郭雪岩【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820 引言面对节能和环保两方面的严峻形势,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严格的内燃机排放法规,减少对石油燃料的依赖,积极开发汽车新型代用燃料。

天然气是继煤和石油后的第三大化石能源,具有储备量丰富、成本低、燃烧热值较高,燃烧后所排放的有害物质少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内燃机理想的气体代用燃料。

HCCI(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ble lgnition, HCCI)是一种结合了传统汽油机和柴油机燃烧技术各自优点的新型燃烧技术,将燃料与氧化剂的均匀混合气体通过压缩引燃,实现了气缸内多点同时自燃,避免了传统汽油机和柴油机燃烧方式中温度分布不均匀及存在局部高温的弊端,不仅提高了燃料燃烧效率,降低了油耗,还大幅度降低了NOx和碳烟的排放。

为适应越来越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实现超低排放,HCCI天然气发动机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热点。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因此研究甲烷的自燃特性对天然气的HCCI燃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激波管实验平台的甲烷燃烧化学动力学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激波管实验平台的甲烷燃烧化学动力学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激波管实验平台的甲烷燃烧化学动力学机理研
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概述
甲烷燃烧在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其燃烧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基于激波管实验平台,探究甲烷燃烧的化学动力学机理,并深入研究其产物分布与生成路径。

通过研究甲烷燃烧机理,为改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提供理论指导。

二、研究目的
1. 探究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机理;
2. 通过激波管实验平台实验验证甲烷燃烧机理;
3. 深入研究甲烷燃烧时产物分布和生成路径,为燃烧反应的过程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三、研究内容
1. 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机理研究;
2. 建立基于激波管实验平台的甲烷燃烧实验系统;
3. 采用气质联用技术、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甲烷燃烧产物,深入探究其分布和生成路径;
4. 比较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结果,验证甲烷燃烧机理的可靠性。

四、研究方法
1. 建立甲烷反应模型,分析燃烧过程;
2. 建立激波管实验平台,进行甲烷燃烧实验;
3. 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和红外光谱法,分析甲烷燃烧产物;
4. 对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预期结果
1. 确定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机理;
2. 确定甲烷燃烧产物的生成路径和分布;
3. 提供改进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物产生的理论指导。

六、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探究甲烷燃烧的化学机理及产物分布和生成路径,为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本研究也将为燃烧控制以及污染防治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浓度甲烷爆炸火焰传播过程的实验研究

不同浓度甲烷爆炸火焰传播过程的实验研究

不同浓度甲烷爆炸火焰传播过程的实验研究
任瑞娥;吕荣;李媛
【期刊名称】《化工中间体》
【年(卷),期】2014(0)3
【摘要】为研究甲烷浓度对瓦斯爆炸后火焰传播的影响,以期降低煤矿事故带来的损失,在水平有机玻璃管道中,选取五种不同浓度的甲烷进行爆炸实验,并采用高速摄影仪记录火焰传播过程,利用MATLAB处理采集到的图像,研究在不同浓度甲烷爆炸传播过程中,火焰传播速度、传播位移以及火焰厚度随传播时间的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甲烷浓度对火焰传播速度、传播位移及火焰厚度的影响显著。

甲烷浓度越接近化学当量浓度,火焰传播速度越快,传播位移越大,火焰越厚。

随着时间的增加与传播距离的增大,火焰传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火焰厚度先变厚再变薄。

【总页数】4页(P45-48)
【关键词】甲烷浓度;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厚度;高速摄影;MATLAB
【作者】任瑞娥;吕荣;李媛
【作者单位】山西省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煤炭远销集团马家岩煤业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712.7
【相关文献】
1.甲烷浓度和点火能量对瓦斯爆炸火焰长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J], 郑兴忠;郑丹
2.管道内不同浓度甲烷爆炸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 [J], 尉存娟;谭迎新
3.密闭管内甲烷-煤粉复合爆炸火焰传播规律的实验研究 [J], 毕明树;李江波
4.敞口端点火条件下甲烷-空气爆炸火焰传播实验 [J], 王涛;文虎;罗振敏;任军莹;邓军;郭正超;程方明
5.甲烷浓度和煤粉粒径对混合爆炸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 [J], 田野;王保民;李利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3卷 第1期2019年2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Journal o f W uhan U niversity o f T ech n olog y(Transportation Science =Engineering)Vol. 43 No. 1Feb.2019甲烷-T425混合物的着火动力学研究"戴文丹李格升张尊华梁俊杰(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武汉430063)摘要:基于C H E M K I N P R O软件研究了不同初始温度和甲烷掺混比例下甲烷-T425C摩尔比分别 为57.5% #2. 5%的正庚烷、甲苯混合物,简称T425)混合物的着火特性,并进行了反应动力学分 析.结果表明,甲烷-T425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时间随甲烷掺混比例的变化规律因初始温度不同而存 在一定的差异.在中温区(725〜925 K),当甲烷掺混比例低于82.5%时,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时间存 在N T C(negative temperature c o e f f i c i e n t)现象,随着甲烧掺混比例的增加,N T C现象消失.此夕卜,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时间与甲烷掺混比例之间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根据着火延迟时间的变化规律,对30 M P a、当量比1.0条件下不同甲烷掺混比例的甲烷-T425混合物着火过程进行了反应路径分 析,结果表明,高甲烷掺混比例下,混合燃料着火延迟时间N T C现象的消失是正庚烷的负温度系 数现象和甲烷、甲苯正温度系数现象综合作用的结果.关键词:甲烷-T425混合物;着火特性;反应路径分析中图法分类号:T K16 doi:10.3963$. i s s n.2095-3844. 2019. 01.0180引言研究天然气-柴油双燃料的着火特性对深人 理解双燃料着火过程、优化双燃料发动机缸内燃 烧具有重要意义.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经常 被用作天然气的单组分替代燃料[14].柴油的成分 主要分为直链烷烃、支链烷烃、芳香烃和环烷烃,其替代燃料可分为单组分替代物和多组分替代 物.对于柴油单组分替代物,例如,正庚烷,由于其 十六烷值(CN=56)与柴油(40〜56)较为接近,被 广泛作为柴油单组分替代物应用于燃烧研究.对 于柴油多组分替代物,一般根据柴油的实际组成 或与研究相关的物性参数来选取不同组分构建替 代物.考虑到实际柴油中芳香烃的质量含量超过 30%)],有学者提出用烷烃和芳香烃的混合物作 为柴油的替代物.C o c io n e等6用正庚烷和甲苯 来构建柴油替代物模型燃料,摩尔比为7: 3,结果 发现,该替代物燃料与柴油的十六烷值、挥发特 性,以及其他物化特性较接近,且能准确模拟出柴油碳烟的形成过程•Hernandez等[7]以质量比为 1:1的正庚烷-甲苯二元混合燃料作为柴油的替代 物,对比了该替代物着火延迟时间的模拟值与 H C C I单缸发动机的测试数据,结果表明,两者具 有良好的一致性,即用正庚烷和甲苯混合可以准 确地模拟柴油的着火过程.综上来看,可以用甲烷 以及正 -混合物分 作为 气 柴的替代物模型.关于甲烷的着火特性,H uang等)]通过激波 管试验装置对高压、中温、贫燃料条件下甲烷-空 气混合物的着火特性进行了试验和模拟研究,结 果表明,甲基的氧化反应是1 250 K条件下化学 当量的甲烷-空气混合物提前点火的主要限速步 骤.对于正庚烷-甲苯混合物的着火特性,国内外 也开展了一些研究)10],其中试验主要集中在中 低温(600〜1 200 K)高压(1〜5MPa)条件下,结果表明,正庚烷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氢基会 显著促进甲苯的氧化速率,且正庚烷-甲苯混合物 的着火特性与正庚烷-空气混合物类似,均呈现出收稿日期'018-12-24戴文丹(1994一)女,硕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内燃机代用燃料燃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919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85205001)资助第1期戴文丹,等:甲烷-T 425混合物的着火动力学研究-87 -NTC [11]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现象.综上来看,对于甲烷、正庚烷-甲苯的着火特性研 究主要集中在其各自的着火特性上,关于甲烷-正 庚烷-甲苯三元混合物的着火特性研究较少,研究 有待进一步深人.因此,本文基于CHEMKIN P R O 软件,对甲 烷-正庚烷-甲苯混合燃料的着火过程进行模拟分 析,探索混合物着火延迟时间随初始温度和掺混 比例的变化规律,进行着火过程的反应路径分析, 揭示各组分燃料在着火过程中的相互关系.1研究方法1.1模型燃料构建分别以甲烷和正庚烷-甲苯混合物作为天然 气和柴油的替代物模型.P 〇〇n 等[12]指出,在开展 燃料燃烧特性(反应热、局部空气/燃料化学计量 位置、火焰温度和火焰速度等)的模拟研究时碳氢 比具有重要作用,在构建柴油替代物模型时,需要 特别注意碳氢比的一致性.因此,本文以碳氢比为 目标参数,计算了柴油替代物模型燃料中正庚烷和甲苯的摩尔比例,分别为57. 5%和42. 5 T (简 称该模型燃料为T !25).此外,根据Murphy 等[13]提出的混合物十六烷值计算方法,本文也计 算了所构建的柴油替代物模型的十六烷值以及最 低热值和沸点参数.关于实际柴油及其替代物的 燃料特性具体见表1.表1柴油及其替代物模型燃料的特性物理参数柴油T 425H /C 比1 8001 800化学式(摩尔分数)C3-C 25M f n h e p tane :M t 〇iuen e = 0.575:0.425CN40!5639@98低热值/(M 】-kg ”42.97543.010沸点/j350 0371 5注:M -摩尔比.& 2模拟方法利用化学动力学软件CHEMKIN P R O 模拟 了甲烷-T 425混合物的定容绝热燃烧过程,获得 混合物 着 延 时 拟 , 其 , 以 CH度最大值对应的时刻为着火时刻来计算着火延迟时@甲烷是正庚烷和甲苯等高碳燃料燃烧过程中 的中间组分之一,所以甲烷燃烧的化学动力学子 机理也是正庚烷和甲苯燃烧化学动力学机理中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理论上讲,可以使用正庚烷和甲苯二元燃料的化学动力学机理来模拟甲 烷-正庚烷-甲苯混合物的燃烧过程.对于正庚烷-甲苯混合物,M eh l 等[14-15]均提出了相关的机理以 描述其燃烧过程,其中M eh l 等人提出的机理包 含1 389种组分、5 930个基元反应(简称MEHL 机理),Andrae 等提出的机理包含1 121种组分、 4 961个基元反应(简称A N D R A E 机理).为验证 上述机理的准确性,本文利用M EH L 机理和AN -DRAE 机理分别预测了正庚烷-甲苯的着火延迟时间,并与文献[9]和Hartmann 等[16]的试验数据进 行了对比,结果见图1a ) !lb ).此外,本文也利用上 述机理预测了甲烷的着火延迟时间,并与Petersen 等[17]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该机理在甲烷着火延迟时间预测的准确性,见图1c ) !1d ).由图1a )!1b )可知,对于正庚烷-甲苯混合 物,M E H L 机理能准确预测出其着火延迟时间; 而对于A N D R A E 机理,在正庚烷体积比为90% 时,其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 在N T C 区域,偏差较显著.由图1c )!1d )可知, 对于甲烷,这两个机理均能准确预测其着火延迟 时 @综 来 , MEHL 机理 及正 -混合物 着 延 时 测 准确 高,本文选择M E H L 机理来模拟甲烷-T 425混合物 着 过程@2结果与讨论2.1甲烷-T 425混合物着火延迟时间本文基于M E H L 机理预测了 90%氩气稀释 时甲烷-T 425混合物在不同初始温度和甲烷掺混 比例下的着火延迟时间,结果见图2a ).由图2a ) 可知,甲烷-T 425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时间随初始 温度的变化与甲烷掺混比例有关:在低甲烷含量 时,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时间随着初始温度的升高 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呈现出N T C 现象;当甲烷 掺混比例上升到一定值(82. 5%)时,随着初始温 度的提高,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时间持续下降,,P N T C 现象消失.整体来看,甲烷-T 425混合物的 着火延迟时间随初始温度的变化趋势可大致分为 低温(<725 K )、中温(725〜975 K )、高温(>975K )三个区域,为了更详细地说明甲烷掺混比例对甲烷-T 425混合物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本文利 用M E H L 机理预测了低温700 K 、中温850 K 、高 温1 000 K 条件下甲烷-T 425混合物的着火延迟 时间随甲烷掺混比例的变化,结果见图2b ).-88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9年第43卷0.9 1.0 1.1 1.2 1.3 1.41.5771 000 Ka ) 35%正庚烷-65%甲烷混合物(vol %)0.90 0.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m o o o kb ) 90%正庚烷-10%甲苯混合物(vol %)c ) 5%甲烷-20%氧气-7%氮气(vol %)d ) 5%甲烷-20%氧气-75%氮气(vol %)图1正庚烷-甲苯混合物/甲烷着火延迟时间试验值与模拟值比较消耗的量占其所有消耗量的比值.由图3a )可知,850 K 时,在甲烷-T 425混合 物着火过程中,CH4主要通过与H ,0,0H 反应 生成CH ",然后再逐步被氧化,其中以O H 消耗 的CH !量最多&当甲烷掺混比例从80T 增至 85T 时,CH !的主要消耗途径基本没有变化.根 据图3b )可知,在850 K 时,甲苯(C o H f CH ")主要 通过与H 02, OH ,H 发生脱氢反应,生成 C6H f CH2,然后再加氧、脱氢生成苯甲醛 (C6H f CH 0)进一步氧化,部分C o H f CH "与OH 反应脱去苯环上的氢,生成C6H4CH3,之后再经 历加氧脱氢的过程.在不同甲烷掺混比例下, C o H f CH "氧化过程变化不显著,但其主要初始氧 化产物C 〇H5CH $的反应路径发生了较大变化, 见图3b )方框中所示,C 〇H5CH $与CH "反应生 成了乙苯(C6H5C2H5),当甲烷掺混比例提高时, 该通道所消耗的量所占的比例由E 21T 降到了 0.93%.根据图3c )可知,与CH !的起始氧化反应 类似,NC7Hi6主要通过与H ,0,0H 作用发生脱 氢反应,且0H 消耗的NC7Hi6最多;此外,H02 在N G ^的氧化中也起到较大的作用.N G ^脱氢后的产物主要为0^5-2和C7Hi 5-3,C7H15-1和 C7H15-4都较少,这主要由于NC e H io 分子结构中 不同位置的C 原子具有不同的C 一H 键能,伯碳 的C 一 H 键能大于仲碳的C 一 H 键能[18],即 NC7H16分子结构中C H 3的C (H 键更不容易断 开.NC7H16完成脱氢后,其主要经历一次加氧和 二次加氧过程.对于甲烷、甲苯和正庚烷,只有正庚烷的着火由图2b )可知,甲烷-T 425混合物的着火延 迟时间与甲烷掺混比例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 即低甲烷掺混比例时,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时间变 化不显著,在甲烷掺混比例上升到一定值后,混合 物的着火延迟时间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2.2反应路径分析为了探究甲烷掺混比例提高时甲烷-T 425混 合物着火延迟时间N T C 现象消失的原因,本文 对甲烷-T 425混合物着火过程的全局反应路径进 行了分析,初始条件为中温850 K 、压力3 MPa 、 当量比1. 0,甲烷掺混比例分别为80%和85%, 结果见图3,其中百分数表示某物质通过该通道篆/R l f e ^剧V#第1期戴文丹,等:甲烷-T425混合物的着火动力学研究-89 -延迟时间在中温存在N T C现象,因此,为进一步 分析 混 提高时甲烷-T425混合物着火延迟时间N T C现象消失的原因,本文根据正庚 烷的反应路径,分析了不同初始温度下n c7h#6生成C7H i5-2之后的反应路径随甲烷掺混比例的 变化,结果见图4.由图4a)可知,低温700 K时,NC e H#6经过一次加氧后先发生异构化反应,然后 进行二次加氧反应,而中温850 K时,NC e H#6— 次加氧 加分 增多,使得系统中OH少,从而抑制整个系统 ,出现N T C现象.在图4b)中,随着甲烷掺混比例 增大,通道(3)和(4)) 有所增加,即N C e H#6氧化过程中中温链反应也增多,抑制了整 个系统 .综合来看,从低温升至中温,随着甲混 提高,正 氧化路径显示其着火过程 N T C现象,但 DT425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时间并不 N T C现象,这面 时 混合物着火延迟时影响占据 作用,即高 ,甲烷-T425混合物着火延迟时间N T C现象的消失是-90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9年第43卷正庚烷的负温度系数现象和甲烷、甲苯的正温度系数现象相互博弈的结果.图!不同初始温度下N C 7H 16生成C 7H 15-2后的反应路径随甲烷掺混比例的变化(^ = 3M P a ,必=1.0,90%Ar •,白色背景:T =850 K ;灰色背景:T =700 K )3结 论1) 甲烷-T 425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时间随初始 律可分为 、中温、高温三个区, 区域,混合物着火延迟时 NTC象.但当 混 高于82. 5T 时,混合物着火延迟时 N T C 现象消失.2) 甲烷-T 425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时间随着 甲烷掺混 增大呈非线性增长,时,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时间缓慢增长,到 ,混合物着火延迟时 增长.3) 3 MPa 、当量比1.0条件下,当甲烷掺混比例高于82. 5T 时,虽然正 着火延迟时 iNTC 象 #但 时 混 合 物 着延迟时 影响占据 作用,从而使得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时间不存在N T C 现象.参考文献[1] T A N G C ,WEI L ,Z H A N G J,e t a - Shock tubemeasurements and k i n e t i c inves t i g a t i o n on the i g n i ­t i o n delay times o f methane/dimethyl ether mixtures[J ]. Energy = Fuels ,2012,26(11) : 6720-6728.[2] L I G ,LIANG J,Z H A N G Z ,eta - Experimental i n ­v e s tigation on laminar burning v e l o c i t i e s and Mark -s t e i n lengths o f premixed methane -n -heptane-air mix -tures [J ]. Energy = Fuels ,2015,29(7) :4549-4556.[3] LIANG J,Z H A N G Z ,LI G ,e t a - ExPerimental and k i n e t i c stu d i e s o f i g n i t i o n processes o f the meth ­ane -n-heptane mixtures [J ]. Fuel ,2019(1) : 522-529.[4] 姚春德,臧儒振,王建云,等.正庚烷-甲烷二元燃料着拟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5,48(2): 119-125.[5] 李永哲.低温燃烧柴油、汽油燃料替代物的试验研究 [D ].天津:天津大学,2011.[6] CORCIONE F E ,C O S T A M ,A L L O C C A L ,e t a l .Study o f multiple i n j e c t i o n s and aut o -i g n i t i o n o f d i e s e l sprays i n a constant volume v e s s e l [C ]. The Proceedings o f the I n t e r n ational Symposium on Diag ­n o s t i c s and Modeling o f Combustion i n I n t e r n a l Com ­bustion Engines ,Tokyo ,2004.[7] H E R N A N D E Z J J ,S A NZ-ARGENT J,BENAJESJ,e t a l . Selection o f a d i e s e l f u e l surrogate f o r theprediction o f auto -i g n i t i o n under HCCI engine condi -tions [J ]. Fuel ,2008,87(6)655-665.[8] H U A N G J ,H I L L P G ,B U S H E W K ? e t a l . Shock -tube study o f methane i g n i t i o n under engine-relevant conditions : experiments and modeling [J ]. Combus ­t i o n and flame ,2004(1) :25-42.[9] H E R Z L E R J,FIKRI M ,HITZBLECK K ,e t a l . Shock-tube study o f the autoignition o f n -heptane / toluene/air mixtures a t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s and high pressures [J ]. Combustion and Flame ,2007 (1):25-31.[10] A N D R A E J C G ,B J O R N B O M P ,C R A C K N E L L R F ,e t a l . Autoignition o f toluene reference f u e l s at第1期戴文丹,等:甲烷-T425混合物的着火动力学研究-91 -high pressures modeled with d e t a i l e d chemical k i-netics[J].Combustion and Flame,2007(1) :2-24. [11] Z H A O P,L A W C K.The r o l e of global and de­t a i l e d k i n e t i c s i n the f i r s t-s t a g e i g n i t i o n delay i nNTC-affected phenomena [J].Combustion and Flame,2013,160(11) :2352-2358.[12] P O O N H M,P A N G K M,N G H K,e t a l.Deve--opment o f multi-component d i e s e l surrogate f u e lmodels-part II:Validation o f the integrated mechanisms i n0-D k i n e t i c and2-D CFD spray com­bustion simulations[J].Fuel,2016(1) :120-130. [13] M U R P H Y M J,T A Y L O R J D,M C C O R M I C K Rpendium of experimental cetane number data[M].Golden: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2004.[14] M E H L M,PITZ W J,W E S T B R O O K C K,e t a l.Kinetic modeling o f gasoline surrogate componentsand mixtures under engine conditions[J].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2011,33(1):193-200.[15] A N D R A E J C G.Development of a d e t a i l e d k i n e t i cmodel f o r gasoline surrogate fuels[J].Fuel,2008,87(10):2013-2022.[16] H A R T M A N N M,G U S H T E R O V A I,FIKRI M,e t a l.Auto-ignition of toluene-doped n-heptane andi s o-octane/air mixtures:high-pressure shock-tubeexperiments and k i n e t i c s modeling[J].Combustionand Flame,2011,158(1) :172-178.[17] PETERSEN E L,H A L L J M,S MITH S D,e t a l.I g n i t i o n o f lean methane-based f u e l blends a t gasturbine pressures[J].Journal o f Engineering f o rGas Turbines and Power,2007,129(4) :937-944.[8]许汉君.柴油/甲醇二元燃料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Study on Ignition Kinetics of Methane-T425 MixturesD A I W e n d a n LI Gesheng Z H A N G Zunhua L I A N G Junjie{School o 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o f T echnology,Wuhan 430063,China)Abstract:Based on CHEMKIN PRO software,the ign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hane-T425 mixture at different initial temperatures and methane blending ratios were studied,and the reaction kinetics was analyzed,(mixture of n-heptane and toluene with molar ratios of57. 5T and42. 5T,respectively,t e.T425).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gnition delay time of methane-T425 mixture varies with the methane blending ratio due to different initial temperatures.Within the medium temperature region (725〜925 K),when the mixing ratio of methane is lower than 82. 5T,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henomenon exists in the ignition delay time of the mixture.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ix­ing ratio of methane,NTC phenomenon disappears.In addition,there is a nonlinear tween the ignition delay time of the mixture and the methane blending ratio.A tion rule of ignition delay time,the ignition process of methane-T425 mixture with d blending ratios at 30 ATM and equivalence ratio of1.0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 methane blending ratio,the disappearance of NTC phenomenon of ignition delay time of mixed fuel is the combined effect of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phenomenon of n-heptane and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phenomenon ofmethane and toluene.Keywords:methane-T42 5mixtures;ignition characteristics;reaction path analy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