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端到端的单播层析网络时延分布

合集下载

视频监控设备接入实用标准要求规范

视频监控设备接入实用标准要求规范

1.1联网接入架构各类社会单位视频监控资源分布在多个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包括行业单位专网或私网、互联网等。

公安机关在互联网上建设省市县三级社会单位视频监控接入平台,各类社会单位的视频信息通过互联网接入至县级社会单位视频监控接入平台。

即县级社会单位视频监控接入平台,能够整合并统一管理所有不同链路、不同技术要求的社会图像监控资源。

未来,随着社会视频监控资源的逐渐增多,有条件的派出所也可建设社会单位视频监控联网接入平台。

县(市、区)公安机关在互联网内部署建设社会视频接入平台,用于接入汇聚本辖区的社会视频监控资源。

市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级联各县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可管理、监看本市的社会单位视频信息。

省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级联各市级社会视频接入平台,可管理、监看全省的社会单位视频信息。

各级平台应搭建于具备固定IP的互联网环境下,兼顾经济性与多用户同时使用的需求,县级以上平台互联网带宽应不低于50M。

5.1.1通信协议结构5.1.1.1概述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传输、交换、控制的通信协议的结构见下图所示。

图通信协议结构图联网系统在进行视音频传输及控制时应建立两个传输通道:会话通道和媒体流通道。

会话通道用于在设备之间建立会话并传输系统控制命令;媒体流通道用于传输视音频数据,经过压缩编码的视音频流采用RTP/RTCP传输。

5.1.1.2会话初始协议安全注册、实时媒体点播、历史媒体的回放等应用的会话控制采用RFC 3261(SIP)规定的REGISTER、INVITE等请求和响应方法实现,历史媒体回放控制采用SIP扩展协议RFC2976规定的INFO方法实现,前端设备控制、信息查询等应用的会话控制采用SIP扩展协议RFC 3428规定的MESSAGE方法实现。

SIP消息应支持基于UDP和TCP传输。

5.1.1.3会话描述协议联网系统有关设备之间会话建立过程的会话协商和媒体协商应采用RFC 4566(SDP)协议描述,主要内容包括会话描述、媒体信息描述、时间信息描述。

一种自底向上的推测链路延迟分布的快速算法

一种自底向上的推测链路延迟分布的快速算法

基 金 项 目 : 国 家 “ 7 ” 划 资 助 项 目 ( 0 7 B 17 1 国 家 “ 6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93 计 2 0 C 30 0 ); 83
作 者 简 介 : 海 波 (9 4 ) 男 , 北 荆 州人 , 士 , 要 研 究 方 向为 网络 测 量 、 苏 18 , 湖 博 主 网络 层 析 技 术 (u b 2 m i.snha eu c ) 金德 鹏 (9 2 ) sh 0 @ al t g u.d .n ; s i 17 一 ,
法 FA B 。在 F A中 , B 先根 据测 量结果 求 出最底层 链路 的延迟 分布 , 自底 向上 的估计 出每一层链路 的延迟 分布 。定 性的分 再
析 和 实 验仿 真 结 果 表 明 ,B 相 比 已 有 的 方 法 大 大 减 小 了计 FA
算 的复杂度 , 而且在发包数 目足 够多 的情 况下 , 其估计 出的链 路延迟 分布与已有的 E 算法的估计结果十分接近 。 M
果 的精 确度接 近 E 算 法 。 M 中图分 类号 :T 3 3 0 P 9 .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 编号 :10 — 6 5 2 1 ) 9 3 5 —4 0 1 39 ( 0 1 0 —4 5 0 关键 词 :网络 层析 ; 路延 迟分 布 ;网络 测量 ;组播树 链 d i1 .9 9 ji n 10 一6 5 2 1 .9 0 1 o :0 3 6 /.s .0 l 3 9 .0 1 0 .7 s
收 稿 日期 :2 1一 1 O ; 修 回 日 期 :2 1 . 2 2 0 1O . 9 010 .2
( 0 8 A 1 3 120 A 0 Z 0 ) 2 0 A 0 A 3 ,0 8 A 1 1 7
的集合用 表 示。对 于 除 了根 节 点 以外 的每 个节 点 k V / { } 都有一个 唯一 的父亲节 点 f k 。进一 步 , 0 , () 递归 地定 义 k 的祖先 节点J _ ) , 一”( ) , = 尸( = ( k ) 也可以写成 k 或者 > <

基于随机网络演算的LTE网络端到端时延分析

基于随机网络演算的LTE网络端到端时延分析

架 构 中贯 穿 流 的 随 机 E2 E 时延 , 其 中 流 量 模 式 是 假 设 数 据 流
的 到 达 过 程 是 一 个 有 界 限 的 函数 , 并且 其 达 到 曲 线 也 是 随 机 的 。 另外 , 还 建 立 了相 应 的服 务 模 型 在此基础上 , 本 研 究 重 点 对 核 心 网络 时 延 、 接入 网时延、
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1 研 究背景
近几年来 。 网 络技 术得 到 了空 前 的 快 速 发 展 , 尤 其 是 无线
网络 枝 术 的 发 展 和 应 用 速 度 更 是 十 分 迅 速 。当前 . 社 会 对 无线 网络 服 务 的 需 求 越 来 越 大 。这 为 无 线 网络 服 务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广 阔 的 空 间 和 平 台。在 此 形 势 下 . 第 三代 合 作 伙 伴 计 划组 提 出 了移 动 通 讯 技 术 的 长 期 演 进 计 划 . 也 就 是 E L T E处 于 3 G
延 性 的 要 求 并 不 是 很 高 .其 更 多 的是 重视 网 络传 输 的 吞 吐 能
力 。但 实 际上 , 在 3前 - 的I ' J T E 网络 中 . 端到 端 的数 据 传 输 业 务
往 往 同 时具 备 实 时业 务 和 非 实 时业 务 两 种性 质 .为 此研 究进 . 但是还 没有达到 4 G 技 术 的 标 准 。 其 主 要 是 希 望通 过 I P技 术 , 来 促 进 实 时数 据 能 够 以最 快 的 速 度 实现 端 到 端 的 传 递 . 从 而提 高数 据 流 的服 务 质 量 . 尤 其是希望将传 统的语音通讯 方式转 变为由网络支持 的 V o I P .
最后就 L T E 网 络 端 到 端 时 延 的几 点 问题 进 行 了 分 析 。

IPTV端到端质量保证的实现

IPTV端到端质量保证的实现

IPTV端到端质量保证的实现肖晴1 姚良21.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1202.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上海2001221 IPTV质量指标体系用户对IPTV业务质量的感受可通过QoE来衡量。

影响IPTV QoE的因素很多,总体上可分为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

技术层面的质量指标又可分为媒体播放质量和业务互动质量。

媒体播放质量表现在:媒体播放是否清晰,是否有马赛克、停顿、断流、无音等现象。

业务互动质量表现在:频道切换的时长、频道切换成功率、点播时长、点播的成功率等。

根据IPTV现网运行经验,媒体播放质量主要取决于IPTV头端的编解码方式、媒体流(MPEG TS)质量、媒体流输出特性以及网络的传输质量,业务互动质量主要取决于IPTV平台和网络的性能。

1.1 媒体流输出特性及网络传输质量1.1.1端到端传输性能对视频质量的影响(1)延迟恒定的延迟表现为视频播放时间的推迟,实验数据表明,适当的网络延迟不影响组播业务,而对基于TCP的单播业务有较大的影响。

(2)抖动抖动的产生有多种原因:视频编码器/服务器性能变化,网络线路出现拥挤,网络设备性能变化都可以导致视频流的抖动,抖动过大会引起网络设备缓存溢出或机顶盒缓存的溢出和清空。

(3)丢包丢包对视频播放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试验表明,无论视频丢包的类型(I、B、P帧),在没有视频解码补偿或丢包重传机制时,视频播放质量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目前,现网的组播业务没有补偿或重传机制,单播流有重传机制,可容忍一定比例的丢包。

(4)接入带宽由于ADSL线路因素,接入带宽达不到IPTV业务所需带宽,媒体流将无法正常播放。

1.1.2 传输质量指标质量MDI(Media Delivery Index,媒体传输指标)由Delay Factor和Media Loss Rate组成。

Delay Factor(延迟因素,DF):表明被测试媒体流的抖动状况,单位是毫秒。

网络时延分析与优化方法

网络时延分析与优化方法

网络时延分析与优化方法随着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时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指标。

网络时延是指信息从发出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

较短的网络时延可以提高网络的响应速度,改善用户体验。

本文将介绍网络时延的概念、常见的时延问题以及优化方法。

一、网络时延的概念网络时延是指信息从一点传输到另一点所需的时间。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发送时延(Transmission Delay):发送时延是指信息从发送器发送到传输介质上所需的时间。

它与数据的长度、数据传输速率等因素有关。

2.传播时延(Propagation Delay):传播时延是指信息在传输介质中传播所需的时间。

它与传输介质的物理特性以及传输距离有关,例如光纤的传播时延较短。

3.排队时延(Queueing Delay):在网络中,信息需要经过多个节点进行转发。

当网络流量较大时,节点上可能会有一些等待传输的信息,导致排队时延的增加。

4.处理时延(Processing Delay):处理时延是指信息在节点进行处理所需的时间。

它包括了数据包在节点缓冲区中等待处理的时间以及节点进行转发所需的时间。

二、网络时延的常见问题网络时延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1.应用响应速度慢:当网络时延较大时,用户在使用网页、应用程序等时可能会感到卡顿,影响使用体验。

2.实时通信中的延迟:对于实时通信应用,如在线游戏、视频会议等,较大的时延会导致语音或视频的延迟,影响交流效果。

3.网络拥堵:当网络流量较大或网络设备负荷过重时,排队时延会增加,导致网络拥堵,影响信息传输效率。

三、网络时延的优化方法为了减小网络时延,提高网络的响应速度,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方法:1.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合理设计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减小传播时延和排队时延。

例如,引入边缘计算、使用CDN等可以将数据资源更靠近用户,提高数据访问速度。

2.提高传输速率:使用更高的传输速率可以减少发送时延,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例如,使用光纤替代传统的铜缆可以提高传输速率。

端到端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端到端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端到端网络的设计与实现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架构已经成为主流。

但是,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中间节点进行中转,从而会增加网络延迟,降低数据传输的效率。

端到端网络的设计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端到端网络的原理端到端网络是指数据传输的起点和终点之间没有中间节点的参与,数据可以直接传输到目的地。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减少了中间节点的干扰,缩短了数据传输的路径,从而提高了网络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端到端网络的实现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终点设备之间可以直接通信,不需要经过中间节点的干扰。

2. 网络链路可以进行自适应调整,以保证数据的流畅传输。

3. 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端到端网络的设计端到端网络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网络协议、路由算法、拥塞控制、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其中,网络协议是端到端网络的核心,其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路由选择等功能。

常用的端到端网络协议包括UDP和TCP协议。

UDP协议具有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可以用于音视频数据的传输。

而TCP协议则具有较强的流控功能,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需要按照路由算法进行传输。

常用的路由算法包括Dijkstra算法、Bellman-Ford算法和最短路径算法等。

这些算法可以优化数据的传输路径,减少延迟和丢包率等问题。

拥塞控制也是端到端网络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过大时,会导致网络拥塞,从而影响数据的传输效率。

因此,需要实现拥塞控制算法,例如TCP的拥塞控制机制。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对于数据的完整性,可以使用校验和或者哈希算法进行验证。

同时,需要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加密和解密,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端到端网络的实现端到端网络的实现需要考虑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

硬件层面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传输媒介和设备等要素。

而软件层面则包括网络协议、路由算法、拥塞控制、数据安全等方面。

基于网络演算的LR-WPANs端到端延迟界限

基于网络演算的LR-WPANs端到端延迟界限

F AN h .u , Z S u ri HAO n.e , S Ya fi UN . U He X
( . c o l fIf ma o n ier g e e U i r t o T c n lg ,Ta j 0 4 1 C i ; . fc fIf m t n 1 S h o o no t n E g e n ,H b i nv s y f e h o y i i 3 0 0 , hn 2 O e o n r ai r i n i e i c nn a i o o
cmu t ear a fnt nR t p e b uddb e rvl uv f fn nt n , n end rv e rt l ec u l i rvlu co ()u pr on e yt r a creo f e uci s adt oepoi s a — tny av i i h ai a i f o h d ea
超 帧 结构 , 并且扩展 了保 障时 隙 G S机 制 , 决 了移动 无线传 感 器网络 中节点连 通性 较 弱的 问题 , T 解 并且 对确 定性延 迟上界 的计 算具 有 重要 意 义 。采 用仿 射 函数描 述 网络 节 点输 入 数 据 流 累积 函数 的到 达 曲线 , 提供 基 于速 率. 迟模型 的服 务保 障。应 用 网路 演 算理 论得 到 保 障 时 隙的延 迟 确界 , 延 分析 了超 帧 系数 对延 迟的 影响 。结 果表 明 , 时间敏 感 的 工 业应 用领 域 , 帧 系数 应 该根 据 突发 在 超
数据 量 同步改 变 。
关键 词 :保 障 时隙 ; 率延迟 ; 射 函数 ; 速 仿 网络 演算
中图分类 号 : P3 3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6 1— 17 2 1 0 0 7 0 T 9 A 17 7 4 (0 2)4— 4 . d Dca und a o tLR. PANsBa e n t r lul b u W s d 0 Ne wo k Cac us

5g系统设计-端到端标准详解

5g系统设计-端到端标准详解

5g系统设计-端到端标准详解一、概述5g系统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相较于4g系统,5g系统在速度、延迟、连接密度和可靠性等方面有显著提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5g系统的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端到端的标准化流程和标准。

本文档将详细解析5g系统的端到端标准。

二、标准化流程5g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始于3gpp组织,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通信标准制定组织。

5g标准的制定涵盖了无线接入网(rrnn、embb、urllc)、有线传输网(nc)、核心网(scs)、网络架构(sa、nsa)、qos、安全、qoe、应用等多个方面。

这个过程包括了一系列的标准制定会议,由各成员国和行业组织共同参与。

三、关键技术为了实现5g系统的性能目标,一系列关键技术被引入。

其中包括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波束成形、全双工技术、网络切片、灵活的频谱使用(如毫米波频段)等。

这些技术大大提升了5g系统的性能,包括速度、容量、覆盖和可靠性。

四、端到端架构5g系统的端到端架构包括了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和网络运营支持系统(oss)等多个部分。

其中,无线接入网负责与终端的通信,核心网负责数据的传输和处理,oss负责网络的运营和管理。

在5g系统中,不同部分之间的接口和协议需要进行专门的定义和优化,以确保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五、终端到端体验5g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包括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更好的连接密度和更好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5g 系统需要在网络架构、qos、qoe、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

同时,5g系统也需要与各种终端设备进行兼容性测试和优化,以确保最终的用户体验。

六、总结5g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标准化流程和标准,引入一系列的关键技术,设计一个端到端的系统架构,并优化网络和终端设备的性能和兼容性。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才能实现5g 系统设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七、未来展望随着5g系统的逐步部署和商用,我们将看到一系列新的应用和商业模式出现。

无线网络中的端到端时延优化研究

无线网络中的端到端时延优化研究

无线网络中的端到端时延优化研究一、绪论随着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满足低延迟的要求。

而端到端时延是影响无线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讨论无线网络中的端到端时延优化方法和技术。

二、端到端时延的影响因素1. 信道延迟信道延迟是指无线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需的时间。

它与信号频率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频率越低,信道延迟就越大。

2. 接入延迟接入延迟是指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到互联网所需的时间。

它与网络拓扑、网络带宽和设备性能等因素有关。

3. 编码延迟编码延迟是指将数据从原始格式转换为数字信号所需的时间。

它取决于编码算法、数据大小和设备性能等因素。

4. 传输延迟传输延迟是指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所需的时间。

它与数据大小、网络拓扑、网络带宽和设备性能等因素有关。

5. 缓存延迟缓存延迟是指数据在传输时被临时存储的时间。

它取决于网络拓扑、网络带宽和设备性能等因素。

三、端到端时延的计算方法计算端到端时延的方法通常是在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端分别记录时间戳,并计算两个时间戳之间的差值。

即:End-to-end delay = transmission time + propagation time + queuing time + processing time其中,传输时间是指数据包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传播时间是指信号在信道中传播所需的时间;排队时间是指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等待传输所需的时间;处理时间是指数据包在设备上进行处理所需的时间。

四、端到端时延优化方法1. 优化网络拓扑网络拓扑的优化可以改善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递速度和可靠性。

选择更短的路径和更少的节点可以减少传输和传播时间,提高网络性能。

2. 提高带宽和减少丢包率较高的带宽可以加快数据包的传输速度,减少排队时间和传输时间。

减少丢包率可以避免数据包的重传,提高传输效率。

3. 采用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可以防止数据包在网络中过度积压,从而减少排队时间和传输时间。

网络中的时延分析与优化方法

网络中的时延分析与优化方法

网络中的时延分析与优化方法时延(Latency)是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所经历的延迟时间。

对于网络应用而言,时延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直接影响用户体验质量和网络性能。

本文将介绍网络中的时延分析与优化方法,以提升网络传输效率和响应速度。

一、时延的分类在网络中,时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传输时延(Transmission Delay):指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数据包的大小和网络带宽。

可以通过提高网络带宽、优化数据压缩和数据传输算法等方法来减少传输时延。

2. 传播时延(Propagation Delay):指数据包从发送方到接收方所需要通过的物理媒体所花费的时间,取决于传输距离和信号传播速度。

传播时延是不可控的,但可以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和选择更快速的传输媒介来减少传播时延。

3. 处理时延(Processing Delay):指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上进行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包括路由选择、报文解析和转发等操作。

可以通过优化路由算法和增强网络设备的计算能力来减少处理时延。

4. 排队时延(Queueing Delay):指数据包在网络节点的缓冲队列中等待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网络流量状况和队列长度。

可以通过增加缓冲区大小、改进队列调度算法和流量控制策略来减少排队时延。

二、时延分析方法时延分析是评估网络性能和发现性能瓶颈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时延分析方法:1. Traceroute:Traceroute是一种基于ICMP或UDP的网络诊断工具,可用于测量数据包经过的网络路径和每个节点的时延。

通过分析Traceroute的输出,可以了解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和可能存在的瓶颈。

2. Ping:Ping是一种基于ICMP的工具,用于测试目标主机的可达性和测量往返时延。

通过连续发送ICMP回显请求和接收回应,可以计算出网络通信的往返时延,并判断网络是否存在丢包和延迟问题。

3. WireShark:WireShark是一款强大的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可以捕获和分析网络数据包。

VoLTE 呼叫端到端接通时延分布分析

VoLTE 呼叫端到端接通时延分布分析

VoLTE 呼叫端到端接通时延分布分析作者:宋国海来源:《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18年第9期1 引言VoLTE的呼叫接续时长大幅缩短,VoLTE比CS呼叫缩短一半以上,因此用户感知时延非常明显。

目前,某省移动外场测试时可以感受到呼叫建立时延更短,第一条ONVITE接入消息到终端接收到网络侧下发的SIP180 Ring 消息之间的时间差,在理想情况下VoLTE呼叫VoLTE的通话平均接通时延可以达到2s 左右,而2G时代在6~7s,用户感知为秒通。

但由于VoLTE 网络结构复杂,从运营商角度来看,涉及到新增或升级改造的配套网络设备繁多,各设备存在大量的调测任务,在VoLTE 网络建网初期不但难以达到VoLTE 的1~2s级别的接通时延要求,甚至还有可能远大于传统2G/3G的接通时延标准。

因此,VoLTE业务端到端接通时延分析在VoLTE 网络建设演进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用户感知指标的分析非常必要。

2 VoLTE接通时延分布分析案例2.1 分析场景描述根据LTE 用户呼叫业务特点,可以将VoLTE 用户的呼叫场景分为VoLTE 呼叫VoLTE、VoLTE 呼叫CS(被叫为CS 用户)、VoLTE 呼叫CS(域选到CS)、CS 呼叫VoLTE、CS呼叫CS 等业务场景。

将VoLTE 呼叫VoLTE 的呼叫接通时延划分成10 个阶段,分别是主叫默认承载建立时延、主叫专用承载建立时延、主叫IMS 域呼叫建立时延、局间建立时延、被叫IMS域呼叫建立时延、被叫寻呼时延、被叫默认承载建立时延、被叫专用承载建立时延、媒体协商时延、振铃触发时延。

其它呼叫场景也可以根据其特点进行此方式的时延分段分类。

2.2 时延分布分析测试报告通过采集EPC域的S1-MME、S11、S6a 接口信令数据,IMS 域Gm、Mw、Isc、Mg、Mj、Cx、Sh 等接口信令数据,PCC域Rx、Gx 接口信令数据进行LTE 用户呼叫端到端感知时延分析。

5G 网络在toB 场景下的端到端时延分析

5G 网络在toB 场景下的端到端时延分析

42Internet Technology互联网+技术一、研究背景现如今,网络的速度越来越快,许多人对于5G 网络的认知就是5G 比4G 更快而已。

然而,并非仅仅如此。

现如今的4G 网络在网络速度的传输速率上,已经满足绝大部分人的生活,而5G 网络对于人类的生活的改变,绝非仅仅是网络传输速率上的提升。

5G 网络存在着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二是大规模物联网(mMTC),三则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

本文要讲的,则是其中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等新兴实时技术最为重要的部分,高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

而这一项5G 网络特征中的关键字,正是时延。

举个例子,1ms,这是未来对于5G 网络的端对端时延要求,而让绝大部分人难以相信与理解的是,这1ms 对于人类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将有多大。

或者说,这将是对人类的未来生活的一种颠覆。

人类的反应速度有多快呢。

据研究,当一个人的指尖产生痛觉,从它产生到传导至脑干,所用的时间为29ms 到200ms。

并且,我们要知道的是,这只是传导时间,而非人类的反应时间,哪怕是人类最为迅速的身体反射,也存在着几十ms 的时延。

所以说,当人类面对一个只有1ms 时延的网络时,宏观上来说,这将是一个超越人类本身反应速度的网络。

但是仅仅从这个方面来说,似乎不能阐述时延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因为据研究表明,时延低于50ms 的网络游戏已经不会影响到玩家的体验感。

时延更为重要的应用,还是在那些需要比人的反应速度更快的场景当中,也就是ToB 场景。

最为显著的例子,有大众皆知的无人驾驶汽车和VR,也有一直被寄予厚望的远程医疗,还有涉及高端自动化的工业物联网。

5G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必将并且已经率先渗透入toC 端,但是当toC 端市场趋于饱和后,5G 最终的归宿,还是作为其价值承载的toB 端。

以上并不是说如今的5G 网络时延已经到达了1ms 之下,但是我们不得不认同时延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巨5G 网络在toB 场景下的端到端时延分析文|覃锦玲【摘要】 5G 网络需要同时满足eMBB(超大带宽),uRLLC(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和mMTC(超大连接)业务的需求。

多媒体传输中的优先级控制与端到端延迟优化

多媒体传输中的优先级控制与端到端延迟优化

多媒体传输中的优先级控制与端到端延迟优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多媒体传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也面临着多媒体传输中的一些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优先级控制和端到端延迟优化。

优先级控制是指如何合理地分配传输带宽和资源,以保证不同多媒体内容得以按照其重要性顺利传输。

在多媒体传输中,不同的媒体类型对优先级控制的需求也不同。

例如,视频流对实时性有着很高的要求,而音频流对带宽的要求相对较低。

因此,如何根据不同媒体的特性和需求来确定优先级是实现优先级控制的关键。

一种常用的优先级控制方法是基于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调度算法。

这种算法通过设定各种优先级别,并根据这些优先级别来分配带宽和资源。

通过将相应的优先级信息嵌入到数据包的首部,传输网络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来优先处理高优先级的数据包。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高优先级多媒体数据的稳定传输,提高用户的观看和听觉体验。

另一方面,端到端延迟的优化也是多媒体传输中的关键问题。

在实时多媒体传输中,特别是视频和音频的传输中,延迟对用户体验有着重要影响。

过高的延迟会导致视频卡顿、音频不同步等问题,影响观看和听觉体验。

为了优化端到端延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增加带宽来减少延迟。

带宽越大,数据传输的速度就越快,延迟也就越小。

其次,使用适当的压缩算法可以减小多媒体数据的大小,从而减少传输所需的时间,降低延迟。

此外,采用更高效的传输协议,如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能够减少传输过程中的延迟。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利用缓存技术来减少延迟。

通过在传输的路径上设置缓存,可以将数据预先存储在缓存中,以便快速传输给接收方。

这样一来,即使网络传输中断或出现延迟,也能保证接收方能够及时获取到数据,并减少传输的延迟。

另外,为了进一步优化多媒体传输中的延迟,还可以采用预测算法来预测网络传输中可能发生的延迟情况。

基于频谱分析仪的端到端群时延测量技术

基于频谱分析仪的端到端群时延测量技术



位测量和显示处理。








- !" #$ 1234 &' ,



%
()#$


由以上可以看出,此方法利用锁相环成功解决了端到端(END-TO-END)群时延测量中参考信号 的问题。方法中充分利用了频谱分析仪的硬件资源,利用其本振做群信号,又利用频谱分析仪高灵 敏度的接收前端,降低的微波通信系统的测试与维护成本。 参考文献: 1、 《数字微波中继通信工程》 姚 彦 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0 年 2、 《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网络优化技术》 李乐民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6 年 3、 《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系统工程》 陈如明 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8 年 4、 《现代通信测量仪器》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8 年 5、 《频谱与网络测量》 美国 HP 公司 1995 年 6、 《Atmospheric delay tracking in a long-baseline optical stellar interferometer》 J.A. Meisner, Opt. Eng. 1996. 7、 《Degradation of Digital Satellite Signals by Group Delay》 Steven Back, Globecomm Systems Inc. Mark Weigel, EFData Corporation World Broadcast News, November 1999 作者简介: 陈爽:男,1993 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系,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 41 研究所工程师,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曾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主要从事通信测试仪器 的研究与开发。

基于端到端的单播层析网络时延分布

基于端到端的单播层析网络时延分布

基于端到端的单播层析网络时延分布范献国;黎文伟【期刊名称】《计算机系统应用》【年(卷),期】2011(020)011【摘要】推断网络内部各链路的特性,已成为管理和评估大型电信网络的重要条件.通过某个特定路径直接监测每个链路是不现实的,所以一般通过发送端到端的探测包,利用网络的终端节点来收集网络链路的特征信息.通过单播探测包方法来推断链路的时延特性.针对网络内部链路时延累积量生成函数(CGF),提出一种基于端到端的单播探测包时延测量的偏差校正估计法.通过仿真,所提出的方法获得的链路延迟特性与直接测量所得的链路延迟特性相比,具有更小的均方误差.%Inference of network internal link statistic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operating and evaluating large-sca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Since it is not realistic to directly monitor each link along some specific path, so end-to-end probes are used to collect the network link statistics at terminal nodes of the network. This paper uses an unicast probing method to infer the link delay statistics. This paper proposes a bias corrected estimator for the internal link delay cumulant generating function (CGF) based on unicast probe end-to-end delay measurements.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estimator obtains the smaller mean square error comparable to link delay CGF estimates obtaines from directly measured link delay statistics.【总页数】4页(P181-184)【作者】范献国;黎文伟【作者单位】湖南大学软件学院,长沙410082;湖南大学软件学院,长沙41008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网络中心战中端到端网络时延的确定 [J], 梁永生;张乃通2.基于端到端单播测量的网络拓扑识别方法 [J], 赵金龙;高仲合;贾圣文3.基于端到端数据的矩的网络时延估计算法 [J], 林俊武;张建中4.基于源端的流媒体单播拥塞控制算法 [J], 张秋余;魏明丽5.基于堆叠式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端到端校验 [J], 李诗逸;古亮;喻之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八步法”优化EPSFB端到端时延分析

“八步法”优化EPSFB端到端时延分析

“八步法”优化 EPS FB端到端时延分析摘要:当前阶段,网元还没有针对EPS Fallback时延相关的统计,因此时延评估主要依赖路测工具进行自动拨测,基于拨测结果,针对终端侧的接通时延(即主叫用户Invite到183 ring之间的时延)进行计算,然后针对时延异常的流程进行重点分析。

关键词:八步法;EPS FB端;到端时延引言广西公司从EPS FB完整的端到端呼叫信令流程出发,总结出“基于信令分段法”快速定位EPS FB时延问题,指导EPS FB时延优化工作。

基于EPS FB端到端呼叫信令流程,其分段时延基线参考如下:对TOP时延分段进行信令流程分析:一、SR~RRC Connect Setup CMP本段时延是空闲态起呼的终端特有,且主被叫该流程相同,作用为处于空闲态的终端建立RRC连接进入连接态。

优化此段时延主要为减少终端空闲态起呼的比例:(1)打开终端数据业务开关,尽量保持在连接态;(2)延长5G的不活动定时器(NRDUCELLQCIBEARER.UeInactivityTimer),尽量使终端保持在连接态;二、RRC Connect Setup CMP~Invite本段时延是空闲态起呼的终端特有,且主被叫该流程相同,主要进行终端记入后的鉴权/NAS加密/空口安全流程/同频测量控制以及终端能力查询流程。

优化此段时延主要为减少终端空闲态起呼的比例:(1)打开终端数据业务开关,尽量保持在连接态;(2)延长5G的不活动定时器(NRDUCELLQCIBEARER.UeInactivityTimer),尽量使终端保持在连接态;(3)保证5GC为最新版本,全流程基础处理时延会稍有优化;三、Invite~MobilfromNRCMD本段时延主被叫流程相同,为终端发起呼叫并决定回落的过程,主要包括建立5QI5/尝试建立5QI1(拒绝)/测量LTE过程/切换准备和发起过程。

此段时延的多数时延产生在终端的测量LTE过程,优化此段时延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1)终端优化测量LTE时延,如果此类终端的测量时延和测量的频点数相关,则考虑减少配置LTE邻频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剩下来的频点必须能够组成连续的LTE覆盖网络;(2)网络侧尽量配置覆盖连续的频点为高优先级;(3)如果现网使用重定向,根据网规网优情况,如果网规网优较好,邻区配置完善,则可以配置EPS FB的执行模式为切换,其体验优于重定向;(4)如果现网使用重定向,但是邻区配置并不完善,在LTE覆盖连续的前提下,20B版本可以打开盲模式开关,以节省测量时延,但是需要注意,一定要把覆盖连续的频点优先级配置为最高(非255)(NRCELLEUTRANNFREQ.VoltePriority);(5)为了减少LTE弱覆盖区域测量过程无谓的等待,可以缩短EPS FB保护定时器(NRInterRatHoParam.EpsFbProtectionTimer),通常建议配置2s,当定时器超时前仍未收到LTE测量报告,则以盲重定向的形式回落到LTE,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覆盖连续的频点优先级配置为最高(非255)(NRCELLEUTRANNFREQ.VoltePriority);(6)其他切换准备相关时延需要核心网侧进行优化。

端到端延迟的部分构成和影响延迟的因素有哪些?

端到端延迟的部分构成和影响延迟的因素有哪些?

一:端到端延迟的部分构成端到端延迟,也称为端到端时延,是指一个数据分组从网络中的一个端点(如源主机)到达另一个端点(如目标主机)所花费的总时间。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1:发送延迟①定义:发送延迟是指终端或网络中间节点(如路由器、交换机)发送数据分组到网络传输介质上所需的时间。

②影响因素:发送延迟主要取决于数据的长度和发送速率。

较长的数据分组和较低的发送速率会导致较大的发送延迟。

2. 传播延迟①定义:传播延迟是指承载数据的电磁波信号在信道中传播所消耗的时间。

②影响因素:传播延迟主要取决于传输介质的物理特性,如传播速度和距离。

不同的传输介质(如光纤、铜线)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而数据分组需要穿越的距离也直接影响传播延迟的大小。

3. 处理延迟①定义:处理延迟是指终端或网络中间节点(如路由器、交换机、主机)分析、处理数据分组所消耗的时间。

②影响因素:处理延迟包括对数据分组进行路由选择、检错和纠错、重新发送丢失的分组等操作所需的时间。

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和负载情况都会影响处理延迟的大小。

4. 排队延迟①定义:排队延迟是指数据分组在经过网络中的路由器或交换机时,排队等待转发所需要的时间。

②影响因素:排队延迟主要取决于网络设备的负载情况和数据流量。

当网络设备负载较重或数据流量较大时,数据分组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被转发,从而导致排队延迟的增加。

综上所述,端到端延迟是由发送延迟、传播延迟、处理延迟和排队延迟这四个部分共同组成的。

这四个部分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数据分组在网络中传输的总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优化网络设备的性能、提高传输介质的效率、合理调度数据流量等方式来降低端到端延迟,提高网络通信的效率和性能。

二:排队延迟的影响因素排队延迟是指数据分组在网络节点(如路由器或交换机)的队列中等待被转发到下一跳所需的时间。

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利用率定义:网络利用率是指网络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与网络总容量之比。

互联网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互联网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互联网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互联网通信是当今社会中最为普及和广泛应用的一种通信方式。

而其中网络延迟是影响Internet传输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网络延迟会影响到传输数据的速度和稳定性,给终端用户带来不必要的不便和损失。

本课题旨在研究互联网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以提高网络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研究内容:本课题以互联网端到端时延的测量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时延测量的精准度和实用性。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了解互联网端到端时延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分析目前互联网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研究和探讨互联网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的优化和改进策略,提高时延测量的精准度和实用性。

4. 设计并实现新的时延测量系统,验证所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预期成果:1. 对当前互联网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2. 设计出一个新的时延测量系统,对已有的互联网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进行改进,并且验证设计出的改进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提供适用于网络性能优化的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更快、更稳定的网络体验。

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方法。

通过收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总结和比较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找到适合本课题的时延测量方法。

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新的时延测量系统,并利用实验数据验证所提出改进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可行性分析: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互联网端到端时延测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目前已有很多组织和公司进行了相关研究,相关技术也较为成熟,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同时,为了确保本课题的实验效果和数据准确性,还需要利用必要的实验设备和软件工具来实现研究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网络 ;单播 ;层析 ;时延分布
End-o- - ・ t End Unia tTo o a y I e e c t r l y Dit i uto c s m gr ph nf r n eNe wo k De a sr b i n
F AN X in Gu LIW e — e a - o, nW i
21 0 1年 第 2 O卷 第 1 1期
ht:ww . Sa r. t / wc —. gc p/ — o n
计 算 机 系 统 应 用
基于端到端 的单播层析 网络时延分布①
范献 国,黎文伟
( 南大学 软件学 院, 长沙 4 0 部 各链路 的特性 ,已成 为管理和评估大型 电信 网络 的重要条件。通 过某个特 定路径直接监
s o h tt e p o o e si t r o a n h malr me n s ua e ro o h ws t a h r p s d e tma o bti s t e s l a q r er r c mpaa l o ln ea e r be t i d ly CGF e t t s k si e ma o t i e r m ie ty me s r dln e a t t tc . b a n sfo dr cl a u e i d ly sa i is k s
法 。被动方法 ,不主动发送探测包 ,而是 被动监测终
测包( 即包对) 目的终端节点来测量 网络的时延分布 , 到 丢包概 率 以及包 的错误率等参数 ,且不需要网间节点 的协 作。虽然被动方式不主动发送探测包避 免增加 网 络负载 ,但依据被动方法所 推断的链路数据 不如主动 方法 的准确 。因此 ,基于主动的方法符合 网络层析技 术发展 的趋 势 ,近些年来, 国内外越 来越 多的研 究者 开始关注主动 方法 的单播测量层析技术 。 V ri 出了一种通 过监测 网络链路中的数据 , a 提 d 来 估计 网络 中从源点到 目的节 点流的性能参数 的网络层
(c o l f ot aeHu a nvri , hn sa 10 2 C ia S h o f r, n nU iesy C agh 8 , hn) oS w t 40
Absr c :I f r n e o ewo k i tr a ik ttsish sb c mea mpo tn o dto o pea ig a d e au tn t a t n e e c fn t r n e n lln sa itc a e o n i ra tc n i n f ro r t n v lai g i n lr e s aet lc mmu iai n n t r s i c ti o e lsi o d r cl ag ・c l ee o n c to ewo k .S n e i sn tr aitct ie ty mont re c ik l n o p cfcp t , i a h l ao g s me s e i a h o n i S n —o e d p o e r s d t ol c h e o k l ttsisa e mi a o e ft en t r . i p ru e n O e d t -n r b sa eu e o c l tt en t r i saitc ttr n ln d so ewo k Th spa e s sa e w k n h u ia tp o i g meh d t n e h i e a ttsis Th sp p rp o s sa b a o rce si t rf rt ei tr a n c s r b n t o o i frt e l d ly s it . i a e r po e isc re td e tmao h n e l k n a c o n
l e y cmuat e ean n t n( G )b sdo ncs po eedt—n e ymesrm n . hs ae i dl u l nrt g f c o C F ae nu i t rb n - edd l aue e t T i p pr k n a ng i u i a o a s
K e o ds n t o k u ia t t m o r p y CGF yw r : e w r ; n c s; o ga h ;
1 引 言
网络 的监 管、预测及故障 的诊 断是网络 的运 营者 和设 计者重点考虑 的几个 因素 。一 般情况下 ,无法对 传输 的数据包进行直接测量 ,这是 因为网络路 由器等 节点 可能不支持这种测量 ,即使支 持但费用开销 比较 大 而无法 实施 ,另外局外人是无法 获取 由互联 网服务 提 供商所 掌握的网络 内部各链路 的特 性。正是基于这 些 原 因使得 网络的测量更富有挑战性 。根 据所使用 的 网络 监 测算 法可 将 网络测 量 分为 被 动方 法和 主 动方
测每个链 路是不现实的,所 以一般通 过发送端 到端的探 测包 ,利用 网络 的终端节点来收集 网络链路的特征信 息。 通过单 播探测包 方法来推 断链路 的时延特 性。针对网络 内部链 路时延 累积量 生成 函数( G ) C F ,提 出一种 基于端 到 端 的单播探测包 时延测量 的偏 差校 正估计法 。通过 仿真,所提出的方法获 得的链 路延迟特性与直接测量所得 的 链路延迟特性相 比,具有更 小的均方误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