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中生物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最新4篇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最新4篇高中生物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2、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举例说明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3、通过渗透实验说出细胞吸水或失水情况,指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异同点。
重点难提示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难点:渗透实验学习展示一、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膜方式(一)被动运输知识梳理阅读教材P47后完成并记住下列内容1、概念:物质梯度进出细胞,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的扩散。
2、扩散:由于物质而产生的物质现象,即一种物质从区域向区域迁移的过程。
3、类型:(1)简单扩散(或自由扩散):分子质量相对或的物质,在不需要参与的情况下通过进出细胞的方式,如、、等的运输。
(2)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需的参与,从区域到区域的扩散,如进入红细胞。
4、动力:。
5、渗透:水分子从通过等结构向水分子区域的。
简单的说就是水分子以方式通过细胞膜等结构称渗透。
(1)动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与失水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2)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与失水(二)主动运输知识梳理阅读教材P45后完成并记住下列内容1、概念:物质梯度进出细胞,既需要膜上的参与,又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的运输方式。
[2、举例:植物根细胞对的吸收进入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3、意义:(1)使活细胞主动选择吸收,及时排出和对细胞的物质,保证细胞的顺利完成。
(2)体现了细胞膜的,即可以自由通过,细胞选择吸收的或小也可以通过。
如应用于人工肾的。
[思考讨论]1、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有什么异同?2、画图表示主动运输和简单扩散、易化扩散有什么异同?3、低温会影响物质的主动运输吗?为什么?4、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1-3,你认为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A.A﹥B>CB.AC.B>A>C D.B ●植物细胞壁是结构,即和其他物质均能通过。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优秀5篇)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优秀5篇)人的视觉和听觉篇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能力目标: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异常,听觉的形成、耳的结构教具准备眼、耳结构的挂图与视觉、听觉形成的示意图及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装置等。
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分配为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
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
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
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
简明记录实验结果。
小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
附:板书设计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感觉器官: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组成的器官一、眼与视觉(第二课时)(眼的卫生保健→学习检查视力的方法;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引入新课:从青少年发生近视眼的话题出发,引出预防近视的重要性问题。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全册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全册第一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能描述细胞的不同部分的作用。
1. 引导: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概念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 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洋葱片中的细胞,并用显微镜观察不同部分的结构。
4. 思考问题:询问学生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第二课:细胞的生物膜和运输目标: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方式。
1. 引导:通过实验观察生物膜的特点,了解生物膜对物质的选择性通透性。
2. 概念讲解: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通过主动运输和袢运输两种方式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
3. 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模拟细胞内物质的运输过程,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
4. 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生物膜对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生物膜和运输的理解。
第三课:细胞的呼吸和新陈代谢目标:了解细胞的呼吸过程和新陈代谢的基本原理。
1. 引导: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呼吸的产物和过程,让学生了解呼吸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介绍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以及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3. 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检测细胞的呼吸产物,让学生了解呼吸与新陈代谢之间的关系。
4. 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细胞内能量转化的过程,并讨论其重要性。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的理解。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呼吸和新陈代谢过程。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深入理解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概念。
高中生物教案【优秀4篇】

高中生物教案【优秀4篇】高中生物的教案篇一课题:第4节免疫调节I 学习目标1、描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2 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II 学习重难点1、介绍抗体的发现、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介绍牛痘的发明以及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III 方法指导自学质疑/交流展示自学质疑、交流展示、知识建构、基础检测、巩固练习、能力提升一、自学质疑/交流展示1.免疫调节是通过来实现的。
它是由、和组成的。
2.人体抵抗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组成的。
3.抗原体是指;抗体是指。
4.特异性免疫包括和。
前者主要是细胞分泌起作用;后者主要是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5.过敏反应是指,其特点有。
二、【基础检测、巩固练习】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2.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形成浆细胞C.形成效应T细胞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3.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A.浆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抗体4.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5.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自身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6.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DNA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它们都有复制和遗传的自主性。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 的含量根本相等。
3.所有诱发DNA构造变异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遗传突变。
4.蛋白质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展大量繁殖。
〔2〕过程:①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③在噬菌体大量繁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展检测。
〔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过程:①R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②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④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结论: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死亡。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①过程:S型菌 DNA+R型菌R型菌+S型菌;S型菌蛋白质+R型菌R型菌;S型菌荚膜物质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②结论: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4〕结论:由〔2〕〔3〕实验可知DNA是遗传物质。
考虑:人和具有细胞构造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什么?提示:主要是DNA。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1.过程①TMV A RNA 感染TMV A病毒;②TMV A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③TMV B RNA 感染TMV B病毒;④TMV B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⑤TMV A RNA+TMV B蛋白质感染TMV A病毒;⑥TMV B RNA+TMV A蛋白质感染TMVB病毒。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精选13篇)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精选13篇)高中生物教学教案篇1一、设计思路在教学中我以新课标为依据,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重组教材,优化课堂教学。
本节的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是一个微观的分子水平上的过程,学生缺乏直观经验,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和物理模型模拟等,使这一内容直观化;侧枝内容是RNA的种类及遗传密码的概念、种类、特点等。
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繁杂,我将它们置于本节课之前和之后分别讲解。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用2课时。
由于课时调整,我在上完DNA结构后直接跳跃讲述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内容,课程标准中与本节教学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概述”是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和扩展等。
因此,本节教学主要是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描述,而且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要达到理解层次的目标,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观点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问题,需要运用有关DNA和RNA结构的知识,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为什么是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呢?”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
本节教材的另一特点是插图多而且复杂。
插图包括结构示意图、化学组成区别图、转录过程流程图、翻译过程流程图和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示意图等。
能否处理好教材中的插图,是本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DNA分子结构后,已经能够建构DNA的分子模型,并掌握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同时对DNA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DNA的`其他问题,学习的欲望强烈,但是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明白,学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
因此在每节课前都有一个复习旧知识的环节,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新版高中生物全套教案

新版高中生物全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4.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第一讲: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教学目标: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展示教学步骤:1. 引入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简要介绍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研究方法3. 展示一些生物学的经典实验和成果4. 讨论生物学对人类的意义和作用第二讲:细胞和细胞器教学内容: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类、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教学步骤:1. 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分类3. 实验观察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4. 讨论细胞器在细胞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第三讲:遗传与变异教学内容:基因的概念、遗传规律、基因突变和变异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掌握遗传规律和基因突变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教学步骤:1. 引入基因的概念和遗传规律2. 实验观察和分析基因突变和变异现象3. 讨论基因对生物发展和进化的影响4. 总结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第四讲:生物进化教学内容:进化的基本概念、自然选择、进化机制教学目标: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自然选择和进化机制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教学步骤:1. 介绍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历史2. 实验观察和分析自然选择的现象3. 讨论进化机制和生物物种的分化4. 总结生物进化的主要规律和影响第五讲:生态系统教学内容: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学生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教学步骤:1. 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 实验观察和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讨论生态平衡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4. 总结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和作用第六讲:人体生理教学内容:人体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人体生理的调节机制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教学步骤:1. 介绍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实验观察和分析人体生理的调节机制3. 讨论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4. 总结人体生理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高中生物教案【13篇】

高中生物教案【优秀13篇】高中生物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安排2四、教学过程1、〔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
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提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Homeostasis: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学生互动〕学生思考与讨论,师提示。
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
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
高中生物详细教案模板(7篇)

高中生物详细教案模板(7篇)高中生物详细教案模板(7篇)通过高中生物的学习可以知道,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详细教案模板(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高中生物详细教案【篇1】【课标要求】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考向瞭望】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过程特点及相互关系。
【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2、循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
3、范围:生物圈。
(二)特点:1、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具有循环性。
二、实例——碳循环(一)无机环境中存在的形式:二氧化碳和碳酸盐。
(二)生物群落中主要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三)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如图)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而实现的。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3、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二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四)特点:具全球性,可反复利用。
[(五)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1、温室效应的形成:CO2与悬浮粒子是决定地球温度及气候的关键因素。
CO2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
当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时,使地球变暖,这种热能又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太空辐射,再次被CO2吸收,从而使大气层成为地面的保温层,起到保温作用。
2、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的原因:(1)工厂、汽车、轮船等对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倾放大量的CO2。
(2)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7篇

高中生物教案7篇高中生物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对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较多的名词概念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动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1、学会识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2、通过电视录像和多媒体软件的观察以及实地考查生态系统,结合课本上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为题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生态系统功能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热爱家乡,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及特点。
(3)碳循环过程图解。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难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3、疑点在生态系统中为什么只能是物质循环,能量能否循环。
4、解决办法(1)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知识重点、难点编制成图文、音形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它们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难理解的内容转化为易接收的知识。
(2)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讨论交流将知识化难为易。
三、课时安排2课时:能量流动1课时,物质循环1课时。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采用自学、讨论与讲述法。
五、教具准备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多媒体软件及电教设备。
2、电视录像带、放像机。
六、学生活动设计1、自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全部内容。
2、质疑讨论、学生相互启迪,教师点拨指导。
3、交流总结,相互取长补短,获取新的知识体系。
4、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归纳小结,课后练习,写小论文。
新高中生物教材教案全套

新高中生物教材教案全套【教材版本】:编写标准【适用对象】:高中生物教学【编写目的】:本教材旨在帮助高中生系统地学习生物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同时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教材结构】:第一部分:生物基础知识1. 生物学基本概念2. 生物化学基础3. 细胞结构与功能4. 遗传与进化5. 生物多样性第二部分:生物实验与探究1. 实验方法与技巧2. 生物实验与观察3. 数据分析与实验结论4. 创新实验设计第三部分:生物应用技术1. 生物技术原理2. 生物工程应用3. 遗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第四部分:生物领域前沿1. 热点生物问题2. 生物科技发展趋势3. 生物伦理与社会影响【教学方法】:本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团队合作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教学环节设计】:第一节:生物基础知识的讲解与讨论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提问与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二节:生物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与技巧,培养其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第三节:生物应用技术的研究与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原理及应用,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生物技术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四节:生物领域前沿问题的探讨与展示通过研讨会、讲座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生物科技发展动态,促进学生对生物领域前沿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评估方式】:本教材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指导和进一步发展方向。
【教案设计】:第一节:生物基础知识的讲解与讨论内容:生物学基本概念目标: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认识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15篇)

高中生物教案(15篇)高中生物教案1一、教材与学情分析《酶的作用和本质》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部分内容。
在必修一其次章其次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当着——蛋白质》这一节关于蛋白质的功能中提到:“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很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它离不开酶的催化。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将是理解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学问的基础。
本节从细胞代谢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试验,引出酶在细胞代谢中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催化作用,并以此试验为依托,进行掌握变量的科学方法的学习。
学习掌握变量法,不仅有方法论意义,而且在科学讨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科学家对发酵现象和酶讨论的相关资料分析,探究酶的本质。
这些资料告知我们,酶的讨论经受了近70年的漫长过程,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揭示了酶的本质。
这不只是向人们讲解并描述了一段科学进展史,更重要的是把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严谨的科学看法呈现给我们,给我们以启迪和教益。
同学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一些与酶有关的生活必需品,比方加酶洗衣粉、多酶片、含酶牙膏等,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同学对酶的熟悉有限,不知道为什么加酶洗衣粉比一般洗衣粉去污力更强;为什么多酶片可以促进消化……所以我们应当让同学更多的了解酶,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使酶为我们的生活增加更多姿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酶的作用和本质〔2〕掌握变量法的科学应用确立根据:酶的作用和本质是本节的核心内容,因此确定为教学重点。
教材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试验为依托,介绍掌握变量的科学方法,如对比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这一科学方法将贯穿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部分的始终,因此将掌握变量的科学方法确定为本节的其次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6篇)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6篇〕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6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
2.物质循环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圈内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而且可以________。
二、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1.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功能。
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________化、构造________化和功能________化方向开展。
2.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变化时,会通过________调节,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为两种调节方式,其中,________调节将起主要作用。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在食物链(网)中,食物链的起点都是________,称为________营养级。
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另一个营养级总是________的。
一、1.单方向不可逆2. 反复利用二、1.自我调节多样复杂完善2.反响负反响三、绿色植物(消费者) 第一逐渐减少聚焦科技扫描知识生态工程主要原理:物质循环再生。
生态工程是起步较晚的生物工程,但在我国开展特别迅速,已由最初的农业生态系统以及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扩展到了许多生态农业。
生态工程遵循“整体性原理、协调性原理、循环再生原理”等。
一、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进展减量化、无害化、资化处理,将生活垃圾中有机局部、人畜粪便等转化为优质生态复合肥。
2.“无废弃物农业”作物秸秆、人畜粪便还田或用来培养蚯蚓等,用蚯蚓粪便再作肥料,既减少或防止了能的浪费、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又增加了产值。
二、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既要注意开展雨水和地表水的搜集,同时要注意灌溉的技术,传统的漫灌浪费大量的水资,点灌和喷灌可以节约大量水,因此,这一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灌溉上。
随着工业化消费的扩大,一些工厂、小区排出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除限制其减量排放外,还施行了回收(造纸厂利用废液回收钙粉、木质素等物质)、再生、再循环的措施,寓污水处理于应用之中。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优秀5篇)

高中生物教案高中生物教案(优秀5篇)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高中生物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高中生物教案的写作思路。
高中生物教案篇一一、目标专题:必修课本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本专题新旧内容更改概况:本章旧人教版内容包括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植物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等八个内容。
新教材内容变更为: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二、《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
3、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旧知“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设疑“储存在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如何转变为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开篇引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引出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教案(优秀5篇)

高中生物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生物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高中生物教案新版全套

高中生物教案新版全套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器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3. 能够描述细胞内部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重点: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器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3. 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1. 细胞器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资源:1. 教科书《高中生物教材》2.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玻片、载玻片、牛心肌细胞3. PPT课件:细胞结构和功能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提出问题: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你知道细胞的结构有哪些吗?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展示PPT,介绍细胞的结构及各个细胞器的名称和功能。
2. 示范观察牛心肌细胞的结构。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将牛心肌细胞放置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2. 学生自行进行显微镜观察。
3. 让学生描述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 总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复习细胞结构和功能。
2. 完成练习题,检查对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增强了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下节课需要加强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版高中生物教案全套

新版高中生物教案全套
一、课程名称:高中生物课程
二、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3. 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生物科技等方面的兴趣和意识。
三、教学内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生物分子与细胞;
3. 遗传与进化;
4. 生物体内环境的维持;
5. 植物生殖与发育;
6. 动物行为与种群生态。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验教学;
2. 实地考察与动手操作;
3. 课外阅读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
1. 开学第一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生物的分类;
2. 第二周至第四周:生物分子与细胞;
3. 第五周至第六周:遗传与进化;
4. 第七周至第八周:生物体内环境的维持;
5. 第九周至第十周:植物生殖与发育;
6.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动物行为与种群生态。
六、课外作业:
1. 熟读教材,做好笔记;
2. 完成实验报告;
3. 参加课外学术讨论;
4. 参加生物相关的比赛活动。
七、评估方法:
1. 期中考试;
2. 期末考试;
3. 课堂表现评分;
4. 实验报告评分。
八、教学资源:
1. 生物学教材;
2. 实验器材;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4. 生物学专业老师的指导。
以上是新版高中生物教学全套范本,希朇对您有所帮助。
祝学生学习愉快,取得好成绩!。
高三生物整套教案5篇

高三生物整套教案5篇高三生物整套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把某些课程作为重点,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高三生物整套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水分代谢”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知识如细胞成分、结构及植物根、茎、叶结构等内容联系非常紧密;也为今后学习“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水分的运输和利用。
(2)理解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
(3)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进一步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动手、类比综合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渗透吸水的原理教学难点: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二、教法设计:1、探究教学法:它由四个环节组成:(1)创设联想,提出探索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推理,(3)设计实验或演示其它教学媒体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结果。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通过设疑引入,为讲边演示实验和动画,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推理及综合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事实会不会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这样,我们可以把细胞放在外界溶液中,亲自观察一下,看看结果如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P、S、K、Ca、Mg 等;主要元素是从对生物体的作用上看,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 C 是最基本的元素,没有 C 就没有生命;C、H、O、N、P、S 六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 元素,大约占原生质总重量的 97%,生物体的大部分有机物是由这六种元素组成的。它们之 间的关系如下:
7
生物第一轮复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部分课堂作业
1、血液运输氧的化合物含有的元素主要是( )
A.C、H、O、N、Fe
B.C、H、O、Ca、Fe
C.C、O、B、Ca、Fe
D.C、H、N、Ca、Cu
2、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生活在海洋中的鲨鱼,组成他们的化学元素是( )
A、完全相同 B、完全不同 C、大体相同 D、无法确定
病毒、类病毒都属于专性寄生的生物,都没有细胞结构,都不能独立生活。它们虽无细胞结构,但与其它 生物一样具有严整的结构。 3、朊病毒:1997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朊病毒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美国学者普鲁辛纳。朊病毒只有蛋白质, 没有核酸。例如疯牛病的病原体。
第 课,课题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第 课时,课型 复 习 。总序第
C、O>H>C>N>P>S
D、O>C>H>N>P>S
5、据测定苹果中 Zn 的含量为 0.19 毫克/100 克,但苹果缺锌时,往往患“小叶病”,这个事实说
明
。
6、试根据你已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元素中含 C、H、O 三种元素,
请写出实验原理及过程。
7、有一种蜗牛,唾液里含有浓度为 4%的 H2SO4,蜗牛把唾液涂在软体动物的贝壳上钻孔,再把
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注:(1)应激性:生物对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
所发生的反应。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2)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可见,反射是应
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 (3)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性状)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动物对各种
3、下列关于“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多
B、碳原子含有四个价电子
C、碳原子之间能以共价键给合
D、许多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机物能连结成链或环
4、下列关于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的含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C>H>O>N>P>S
B、H>O>C>P>N>S
浓泡皮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偶数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非典”病毒等。
3
病毒的基本化学组分是核酸和蛋白质,而且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 或 RNA)。 病毒通过核酸复制 的方法来增殖,不进行二均分裂。
病毒体内无核糖体,缺乏独立的代谢能力。正在细胞外的病毒颗粒处于静止状态,基本上是无生命的物体 相似。
第 课,课题
绪论
第 课时,课型 复 习 。总序第
个教案。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重点 难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 具:幻灯片。
教学程序:(导入)地球从诞生至今大约有 46 亿年了。在这 46 亿年中,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形
二、生物体都具有以下特征:
物质:蛋白质、核酸;
1、共同的物质基础
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
实质: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2、新陈代谢
过程
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物质;贮能;
自我 更新
一切生命活 动的基础
分解自身物质→排除废物;放能;
定义: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
3、应激性 实例:根的向地性(重力),茎的背地性(光);
其实,生物体除了常见的 9 种元素之外,还有 Si、Cl、Al、Fe、Na、Zn……据统计,在生物 体的细胞内至少可以找到 62 种元素,其中常见的约有 29 种,其中重要的有 24 种。所以,一般 情况下,可以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的有 20 多种。 (三)种类:20 多种。
因为生物体内各种元素含量差别较大,所以,可以按照元素含量的多少把它们分为两类: 1、大量元素:指含量占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 C、H、O、N、P、S、Ca、Mg 等。 2、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如:Fe、Zn、Cu、B、
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
也正因为有了这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使地球上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各种各样的生物
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学习生物科学,对于我们每一
个人都非常重要。
一、生物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我国成就:生态农业。
五、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六、作业: 七、后记: “关于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增殖、遗传和变异、细胞内寄生、对抗菌不敏感,而对于干扰素敏感等特
征的微生物。
病毒个体微小,可通过细菌不能通过的滤器,一般在光学显微镜能看到,常见的病毒有牛痘苗病毒、传染性
刺激发生的反应(包括反射)的应激性也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植物的 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生理功能也是一种适应。生物体所表现出的适应 特征,通过遗传传给后代,并非生物接受刺激后才产生的。这是与应激性不 同的。 应激性、反射属于生物的适应性,但并不是所有的适应具应激性(如 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色等)。 因为: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而应激性是通过长 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 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 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4)遗传性:是指亲代性状通过遗传物质传给后代的能力。要求生物体有一定的生长、发 育条件,并对生活条件做一定反应的特征。因此,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应激性、 反射和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决定的。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对于地球上已知的大约 200 万种生物来说,无论它们个
体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如何,它们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这些共同的物质基
础主要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大体相同的。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4
(一)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二)实验证明:C、H、O、N 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另外,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 体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156mg
11.75ug
鸭
6mg
2.2mg
1.33mg
122mg
12.5ng
此表可以说明:
。
9、某植物学家在验证某一元素是否是某种植物的必需元素时做了如下实验:
(1)取甲、乙两个植株,分别放在 A、B 两种培养液中培养。A 培养液元素齐全,B 培养液只缺
少欲验证的元素,其他配方与 A 培养液相同。观察甲、乙两植株的生长情况
舌伸进孔内食之。蜗牛的唾液内含有 H2SO4 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蜗牛与软体
动物之间的关系为
,软体动物的贝壳被蜗牛的唾液软化而被蜗牛捕食的现象
说明了
。
8、科学家对鸡和鸭两种动物体内的某些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得到下表:(每 100 克中的毫克数)
元素
Cu 生物
Fe
Zn
P
Se
8
鸡
9mg
1.4mg
1.09mg
↓
19 世纪中叶:阐述事实资料(细胞学说、物种起源)。
19 世纪中后期:用实验手段和理化知识分析;
(二)实验生物学阶段。
↓
生命活动过程和生命活动规律。
(三)分子生物学阶段:20 世纪以来,研究蛋白质、核酸和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
四、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细胞水平→分子水平;
概述:生物科学 + 工程技术
1、微观方面: 生物工程
医药: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
成 农业:抗病毒植物、转基因鲤鱼、两系法杂交水稻、抗虫棉;
果 开发能源和环境保护:石油草、超级菌。
生态学: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宏观方面: 前景(作用):对解决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料匮乏、能源短缺和能源危机等 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微量元素 B 能促使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当柱头和花柱中积累了大量 B 时,有利于 受精作用的顺利进行;在缺乏 B 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 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如 C、H、N 3 种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占 73%左右,而这 3 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 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 1%。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四、总结: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 20 多种。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1、组成原生质的成分。 C、H、O、N、P、S 6 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 97%。生物体
的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是由上述 6 种元素组成的,如蛋白质是由 C、H、O、N 等元素;核酸是由 C、
5
H、O、N、P 等元素组成。 2、组成多种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蛋白质、核酸、脂肪、糖类等都是由 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 3、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