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及应用

合集下载

点到平面的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对于一个给定的点P和一个平面上的点Q,我们希望计算出点P到该平面的距离。

在几何学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通过几何公式和向量运算来计算得到。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个计算过程,并提供一些具体的示例和应用。

1. 几何公式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要计算一个点P到平面的距离,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平面的方程。

一般来说,平面可以表示为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和D是常数。

点P的坐标可以表示为P(xp, yp, zp)。

我们可以用点P的坐标带入平面方程,得到一个数值d,即点P到平面的有向距离。

如果d为正数,则表示点P在平面的一侧;如果d为负数,则表示点P在平面的另一侧。

点P到平面的无向距离可以通过取绝对值得到,即|d|。

2. 向量运算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在向量运算中,我们可以使用向量的方法来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

首先,我们需要构造一个由平面上一点Q指向点P的向量V。

我们可以通过向量减法得到V,即V = P - Q。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向量V在平面法向量N上的投影。

平面的法向量可以通过平面方程的系数A、B和C确定,即N = (A, B, C)。

点P到平面的距离可以通过计算向量V在平面法向量N上的投影的长度来得到,即距离d = |proj_NV|。

3. 示例和应用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如何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

假设平面的方程为2x + 3y - 4z + 5 = 0,点P的坐标为P(1, -2, 3)。

首先,我们可以将点P的坐标带入平面方程,得到d = 2(1) + 3(-2) - 4(3) + 5 = -15。

由于d为负数,表示点P在平面的另一侧。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向量运算来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

由于平面的法向量为N = (2, 3, -4),向量V = P - Q = (1, -2, 3) - Q = (1 - qx, -2 - qy, 3 - qz)。

我们需要计算向量V在平面法向量N上的投影的长度,即d =|proj_NV| = |(V · N) / |N|||N| = |(2(1) + 3(-2) - 4(3)) / √(2^2 + 3^2 + (-4)^2)|。

点到平面方程的距离公式

点到平面方程的距离公式

点到平面方程的距离公式点到平面的距离是空间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常会遇到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情况,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需要确定一根柱子与地面的距离,或者在机械制造中,需要确定一台机器与地面的距离。

本文将详细讨论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公式及其推导。

平面方程的标准形式为Ax+By+Cz+D=0。

其中A、B、C为平面的法向量分量,(x,y,z)为平面上的任意一点。

为求点P(x0,y0,z0)到平面Ax+By+Cz+D=0的距离。

首先,任意一点P(x0,y0,z0)到平面的距离可以看作是该点到平面上一点Q(x,y,z)的距离的最小值。

我们设距离最小值对应的点为Q(x,y,z)。

由点到平面的距离定义可知,点Q到平面Ax+By+Cz+D=0的距离等于点到平面的垂直距离。

也就是说,Q点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知道了Q点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在解决问题中,我们经常会利用向量的内积关系来求解。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平面上一点为M(x,y,z),则点P到平面的垂直距离等于两个向量nP和PQ的内积除以向量nP的模长。

表示为:d=,nP·PQ,/,nP其中,点P到平面的垂直距离就是d,向量nP是平面的法向量,向量PQ是向量nP的投影。

接下来,我们将推导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首先,根据平面的法向量分量,可以得到平面的法向量为n=(A,B,C)。

设平面上任一点为M(x,y,z),点P为P(x0,y0,z0)。

平面的法向量与向量PQ垂直,可以得到两个向量的内积为0,即:nP·P Q=0将向量nP和PQ展开,可以得到:(A,B,C)·(x-x0,y-y0,z-z0)=0展开后整理得到:A(x-x0)+B(y-y0)+C(z-z0)=0通过整理,可以得到:Ax+By+Cz=Ax0+By0+Cz0由平面的标准形式可知:Ax+By+Cz+D=0其中D=-(Ax0+By0+Cz0)将其代入上式中,可以得到:Ax+By+Cz=D这是平面的方程。

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推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推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推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几何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的问题。

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是一种推导方法,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介绍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推导要推导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假设平面上有一个点P(x1, y1, z1),平面的方程为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D为常数。

我们的目标是求点P到平面的距离。

1. 求平面上的任意一点Q(x2, y2, z2)为了推导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我们需要选取平面上的任意一点Q(x2, y2, z2)。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可以选取平面上的某一定点,比如直角坐标系中的原点O(0, 0, 0)。

这样,我们可以假设点Q为O,即Q(0, 0, 0)。

2. 计算点P和Q之间的距离点P和Q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三维空间中的欧几里得距离公式计算。

根据欧几里得距离公式,点P和Q之间的距离d可以表示为:d = √((x1 - x2)^2 + (y1 - y2)^2 + (z1 - z2)^2)由于我们选取的点Q为O(0, 0, 0),所以该公式可以简化为:d = √(x1^2 + y1^2 + z1^2)3. 将点P的坐标代入平面方程将点P的坐标代入平面方程Ax + By + Cz + D = 0,得到:Ax1 + By1 + Cz1 + D = 0由于平面上的任意一点Q(0, 0, 0)都满足平面方程,所以上式成立。

4. 代入平面方程中的常数D由于平面方程中的常数项D为任意常数,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平面方程中的D消去。

假设D为-p,则上式可以变形为:Ax1 + By1 + Cz1 = p根据点到平面的距离定义,点P到平面的距离等于点P在垂直于平面的方向上的投影长度。

我们可以将平面的法向量记为N(A, B, C),即N = (A, B, C)。

点到平面的距离及其应用

点到平面的距离及其应用

点到平面的距离及其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很常见的一个概念。

无论是在建筑设计、数学或者物理等领域,点到平面的距离都被广泛地应用。

具体而言,点到平面的距离是指一个点到一个平面的最短距离。

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点到平面的距离及其应用。

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的计算方法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通过向量的知识进行计算。

设点P(x1,y1,z1)在平面Ax+By+Cz+D=0上,其到该平面的距离为d,则有公式:d = |Ax1 + By1 + Cz1 + D| / √(A² + B² + C²)其中,A、B、C为平面的法向量,D为平面的截距。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将法向量化为单位向量,并注意正负号。

例如,对于平面2x + 3y + 4z = 10和点P(1,-1,2),可以先求出该平面的法向量为 (2,3,4),然后将其化为单位向量:√(2²+3²+4²) = √29,故单位法向量为(2/√29,3/√29,4/√29)。

代入公式,可得d=|2(1)+3(-1)+4(2)-10|/√29=3/√29。

二、点到平面的应用1.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往往被用来计算建筑中线距离、水平间距、垂直间距等。

例如,在设计天花板和地面之间的吊顶时,根据建筑平面,可通过点到平面的距离计算吊顶的高度,以达到美观和安全的要求。

此外,在石材拼接时,也需要考虑石板与墙面的距离,用点到平面的距离计算能够有效避免石材与墙面的缝隙不均匀。

2.物理学在物理学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常常用于计算距离类问题。

例如,在分析磁场分布时,可以将磁场看作平面,通过点到平面的距离计算磁场点的距离,描绘出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

此外,在计算机图形学中,也需要用到点到平面的距离,用于实现几何建模和计算机视觉等。

3.数学研究此外,在数学的研究中,点到平面的距离也有很多应用。

例如,在解析几何中,对于平面的一般方程Ax+By+Cz+D=0,可以通过点到平面的距离计算确定平面过点的切平面方程。

点到面的空间距离公式

点到面的空间距离公式

点到面的空间距离公式在空间几何中,点到面的空间距离是指从一个点到一个平面的最短距离。

这个距离的计算可以用到向量和线性代数的知识。

我们先来看一下点到平面的空间距离公式。

假设平面的方程为Ax + By + Cz + D = 0,点的坐标为(x0, y0, z0),那么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可以表示为:d = |Ax0 + By0 + Cz0 + D| / √(A^2 + B^2 + C^2)其中,| | 表示取绝对值,√ 表示开方。

这个公式的推导可以通过向量的方法来得到。

设平面上的一个点为P0(x0, y0, z0),平面上一点为P(x, y, z)。

则向量P0P可以表示为P0P = (x - x0, y - y0, z - z0)。

又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A, B, C)。

由于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垂直于平面的最短距离,所以向量P0P垂直于平面的法向量n。

根据向量的内积公式,可以得到P0P与n的内积为0,即(n·P0P) = 0展开后可得A(x - x0) + B(y - y0) + C(z - z0) = 0整理后即可得到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点到面的空间距离公式在几何学和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几何学中,可以用来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从而判断点在平面的哪一侧。

在物理学中,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重力场中的高度,或者计算电荷在电场中的势能。

除了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还有其他的空间距离公式。

例如,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到点的距离公式等等。

这些距离公式在解决空间几何问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一下,点到面的空间距离公式是通过向量和线性代数的知识推导而来的,用来计算点到平面的最短距离。

它在几何学和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空间几何问题。

空间几何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空间几何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空间几何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在空间几何中,点到平面的距离是一个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的推导,然后再详细讨论其具体应用。

假设平面的方程为Ax+By+Cz+D=0,点P的坐标为(x0,y0,z0)。

我们需要求点P到平面的距离。

1.距离公式的推导:首先,我们可以在平面上任意选取一点Q(x,y,z),则平面上任意一点R(x,y,z)到点P的距离为:d=PQ=√((x-x0)²+(y-y0)²+(z-z0)²)由于点R在平面上任意选取,所以点R也满足平面方程,带入平面方程可得:A(x-x0)+B(y-y0)+C(z-z0)+D=0化简得:Ax+By+Cz=Ax0+By0+Cz0+D将平面方程中的D通过移项放到右边,得到:Ax+By+Cz-Ax0-By0-Cz0=-D可以看出,距离d即为平面上任意一点R到平面方程的左边的数值。

所以,我们可以将平面方程中的Ax+By+Cz-Ax0-By0-Cz0=-D的绝对值除以平面方程的系数A²+B²+C²再开方,即可求得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2.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应用举例:例1:求点P(1,2,3)到平面2x+3y-z+1=0的距离。

根据距离公式,首先可以求出平面方程的系数A=2,B=3,C=-1,D=1,代入点P的坐标得到:距离d=,2(1)+3(2)-(-1)(3)-2(2)-3(2)-(-1)(3)-1,/√(2²+3²+(-1)²)计算得到距离d≈4.12例2:求点P(-5,1,0)到平面3x-4y+2z-6=0的距离。

同样地,根据距离公式,求出平面方程的系数A=3,B=-4,C=2,D=-6,代入点P的坐标得到:距离d=,3(-5)-4(1)+2(0)-(-5)(-5)+(-4)(1)+2(0)-6,/√(3²+(-4)²+2²)计算得到距离d≈7.34总之,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是空间几何中基本的概念和工具。

点到平面距离计算的五种方法

点到平面距离计算的五种方法

点到平面距离计算的五种方法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几何学中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用的计算点到平面距离的方法。

方法一:点法式方程点法式方程是计算点到平面距离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给定点P(x₁,y₁,z₁)和平面Ax+By+Cz+D=0,其中A、B、C为平面的法向量,D为平面的常数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d:d=,Ax₁+By₁+Cz₁+D,/√(A²+B²+C²)方法二:投影平面上任意一点Q(x₂,y₂,z₂),可以通过计算点P在平面上的投影点R(x,y,z)来得到点到平面的距离。

首先,计算向量PQ和平面法向量N的点积,再将点积除以平面法向量N的长度,即可得到点P到平面的距离d。

d=,PQ·N,/,N方法三:三角形法可以利用点P与平面上三个点构成的三角形PQR,通过计算三角形PQR的面积来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假设PQ=a,QR=b,RP=c,计算三角形PQR的半周长s:s=(a+b+c)/2然后,使用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PQR的面积S:S=√(s(s-a)(s-b)(s-c))利用面积S和边长a、b、c,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d:d = 2S / bas方法四:垂足法垂足法是通过计算点到平面的垂直距离来求得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方法。

首先,计算点P到平面上一点A的距离AP,然后计算点P到平面法向量N的距离PN,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垂直距离PH:PH=√(AP²-PN²)最后,通过计算PH的值即可得到点到平面的距离d。

方法五:向量法通过计算点P到平面的投影向量P'和点P与投影点P'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点到平面的距离。

首先,计算P到平面的单位法向量N,再计算点P到平面的投影向量P':P'=P-(P·N)N其中,P·N为点P与单位法向量N的点积。

最后,通过计算点P到投影点P'的距离即可得到点到平面的距离d。

点到平面距离公式的证明方法与应用

点到平面距离公式的证明方法与应用

点到平面距离公式的证明方法与应用
空间中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称为点到平面距离,其数学公式为:
d=A·x+B·y+C·z+D/√A^2+B^2+C^2
该公式的证明方法总体如下:
1、假设一点P 和平面P: A·x+B·y+C·z+D=0有关。

2、设定点P到平面P的距离为d,并假设平面P通过原点O,建立垂线L,其斜率k为A/B。

3、根据勾股定理,有d^2 = (A*x+B*y+C*z+D)^2/(A^2+B^2)。

4、进一步将该式乘以A^2+B^2+C^2,可得d^2*(A^2+B^2+C^2) = (A*x+B*y+C*z+D)^2。

5、最终得到
d^2*(A^2+B^2+C^2)=A^2*x^2+B^2*y^2+C^2*z^2+2A*B*xy+2A*C*xz+2B*C*yz+2A*D*x+2 B*D*y+2C*D*z
6、令左侧等于零,可得上一行的数学公式
利用上述公式可求解空间中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比如假设点P=(x,y,z)到平面P:2x+3y-
z+4=0的距离,可先求出A=2, B=3, C=-1, D=4,再把上述公式带入可求出距离d。

此外,该公式还可以用于求解空间中两平面之间的距离,几何物体表面MMR之间距离等问题。

总之,点到平面距离公式是空间几何中一个常见的公式,不仅可用于求解空间中一点到平面的距离,而且还可以用于求解空间中两平面之间的距离,几何物体表面MMR之间距离等问题,该公式的应用十分广泛,计算方便,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向量

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向量

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向量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是由向量表示的,这个公式被称为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在三维几何中,平面可以由一个位置向量和垂直于平面的法向量来表示。

给定一个平面上的点P(x,y,z)和平面的法向量n(a,b,c),我们可以通过点P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来计算其到平面的垂直距离d。

proj_u(v) = (v · u) / ,u,^2 * u其中,v·u表示向量v和u的点积,而,u,表示向量u的模长。

假设平面上的点P投影到法向量n上的向量为v,则v可以由点P和平面上的一个固定点P0(x0,y0,z0)之间的向量差表示,即:v=P-P0然后,将向量v投影到法向量n上,得到它在法向量n上的投影向量proj_n(v)。

由点到平面的距离定义,点P到平面的距离d等于投影向量proj_n(v)的长度:d = ,proj_n(v)将投影向量proj_n(v)的计算公式代入其中,可得:d=,(P-P0)·n,/,n这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它可以通过点P和平面上的一个固定点P0以及法向量n来计算点P到平面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直接使用二维平面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来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会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

因为在三维空间中,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上的点到平面的距离有着复杂的关系。

因此,我们必须使用向量的投影和模长来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

总结起来,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是由点P和平面上的一个固定点P0以及平面的法向量n来计算点P到平面的距离的。

公式为:d=,(P-P0)·n,/,n其中,P表示点的位置向量(x,y,z),P0表示平面上的一个固定点的位置向量(x0,y0,z0),n表示平面的法向量(a,b,c),·,表示向量的模长,·表示向量的点积运算。

这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的向量表示法。

它在几何推导和计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方便地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从而解决一些与平面相关的几何问题。

点到空间平面的距离公式

点到空间平面的距离公式

点到空间平面的距离公式
点到空间平面的距离公式是指,给定三维空间中的一个点P(x0, y0, z0)和一个平面Ax + By + Cz + D = 0,求点P到该平面的距离。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点P和平面上的一点Q(x1, y1, z1)来确定该平面的法向量n(A, B, C),其中A = x1 - x0,B = y1 - y0,C = z1 - z0。

因为任意一条连接点P和平面上的一点的直线都垂直于该平面,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点P到该平面的距离公式:
d = |Ax0 + By0 + Cz0 + D| / √(A^2 + B^2 + C^2)
其中,|Ax0 + By0 + Cz0 + D|表示点P到平面的有向距离,可能为负值,需要取绝对值;√(A^2 + B^2 + C^2)表示平面的法向量n的模长。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点P到任意平面的距离,从而应用于多个三维空间问题中,如点到平面的投影、点与三角形的关系判断等。

- 1 -。

点线面间的距离公式

点线面间的距离公式

点线面间的距离公式在几何学中,点、线、面是最基本的几何元素。

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是解决许多几何问题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点线面间距离公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

一、点到点的距离公式点到点的距离是最简单的情况。

假设有两个点A(x1, y1)和B(x2, y2),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应用勾股定理来计算。

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如下:d = √((x2 - x1)² + (y2 - y1)²)其中,d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

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从给定点到直线上最近点的距离。

假设有一个点P(x0, y0)和一条直线Ax + By + C = 0,其中A、B、C是直线方程的系数。

点P到直线的距离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d = |Ax0 + By0 + C| / √(A² + B²)三、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点到平面的距离是指从给定点到平面上的最近点的距离。

假设有一个点P(x0, y0, z0)和一个平面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D是平面方程的系数。

点P到平面的距离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d = |Ax0 + By0 + Cz0 + D| / √(A² + B² + C²)四、线到线的距离公式线到线的距离是指两条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

假设有两条直线L1和L2,可以通过求取两条直线间最短距离的垂直距离来计算线到线的距离。

五、线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线到平面的距离是指线上的点到平面上的最近点的距离。

假设有一条直线L和一个平面Ax + By + Cz + D = 0,可以通过求取直线上一点到平面的垂直距离来计算线到平面的距离。

六、面到面的距离公式面到面的距离是指两个平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假设有两个平面P1和P2,可以通过求取两个平面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垂直距离来计算面到面的距离。

结论点线面间的距离公式在几何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和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点到平面距离的公式

点到平面距离的公式

点到平面距离的公式以点到平面距离的公式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在数学中,点到平面的距离是指从一个点到一个平面的最短距离。

这个概念在几何学和物理学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点到平面距离的公式可以通过向量和法线来表示。

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如下:d = |ax + by + cz + d| / √(a^2 + b^2 + c^2)其中,(x, y, z)是点的坐标,a、b、c是平面的法向量的分量,d是平面的常数项。

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公式的意义。

平面是由法向量和一个点确定的,而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从这个点到平面上最近的点的距离。

公式中的分子表示点到平面的有向距离,也就是点到平面的垂直距离乘以平面的法向量与点的连线的方向关系。

分母则是法向量的模长,用来归一化有向距离。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

点到平面距离的公式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三维渲染中,我们需要确定一个点在三角形或多边形上的投影位置,就可以使用点到平面距离来进行计算。

这对于生成逼真的图像是非常重要的。

点到平面距离的公式在物理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一个飞行器或火箭与地球的表面的最短距离时,可以使用点到平面距离的公式。

这对于航天飞行器的轨迹规划和导航是非常关键的。

点到平面距离的公式还可以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我们需要计算一个点到地面的最短距离,以确定建筑物的高度和地面的接触点。

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将点到平面距离的公式转化为向量和矩阵的形式来简化计算过程。

这样可以更方便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和处理。

点到平面距离的公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几何学、物理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希望本文对读者能有所启发,对点到平面距离的理解有所加深。

点到空间平面的距离公式

点到空间平面的距离公式

点到空间平面的距离公式
点到空间平面的距离公式是指求一个点到一个平面的最短距离
所使用的公式。

这个公式的推导基于向量的内积和向量的长度,它是: d = |(P - A) · n| / |n|
其中,d 表示点 P 到平面的最短距离,P 是点的坐标,A 是平面上的一点的坐标,n 是平面的法向量。

具体而言,将点 P 到平面的距离向量表示为 h = P - A,那么点 P 到平面的最短距离就是向量 h 在平面法向量上的投影长度。

由于向量的内积公式是 a · b = |a| · |b| · cosθ,其中θ是 a 与 b 的夹角,那么向量 h 在平面法向量上的投影长度就是
|h| · cosθ,其中 cosθ = (h · n) / (|h| · |n|)。

- 1 -。

点到面的距离公式立体几何

点到面的距离公式立体几何

点到面的距离公式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点(x,y,z)到平面Ax+By+Cz+D=0的距离d=︱Ax+By+Cz+D︱/√(A^2+B^2+C^2)。

数学上,立体几何(solid geometry)一般作为平面几何的后续课程,是三维欧氏空间的几何的传统名称——因为实际上这大致就是人们生活的空间。

立体测绘(Stereometry)处理不同形体的体积的测量问题:圆柱,圆锥,锥台,球,棱柱,楔,瓶盖等等。

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处理过球和正多面体,但是棱锥,棱柱,圆锥和圆柱在柏拉图学派着手处理之前人们所知甚少。

尤得塞斯(Eudoxus)建立了它们的测量法,证明锥是等底等高的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可能也是第一个证明球体积和其半径的立方成正比的。

三维空间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三维空间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三维空间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三维空间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是:
d=|(ax+by+cz+d)|/(a^2+b^2+c^2)^(1/2)
其中,点的坐标为(x,y,z),平面的一般式为ax+by+cz+d=0,a、b、c是平面的法向量分量。

拓展:
除了使用一般式求点到平面距离的公式,还可以根据向量的知识
得到点到平面距离的公式。

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点到平面所在的直线
的垂直距离,而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

因此,点到平面的
距离公式也可以写为:
d=|(P-P0)·n|/|n|
其中,P为点的位置向量,P0为平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向量,n为平面的法向量。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用到平面的一般式,更加方便。

此外,对于三维空间中任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也可以用向
量的知识轻松推导得到:
d=|P2-P1|=((x2-x1)^2+(y2-y1)^2+(z2-z1)^2)^(1/2)
其中,P1和P2分别为两个点的位置向量,(x1,y1,z1)和(x2,y2,z2)为它们的坐标。

点到面的距离向量公式

点到面的距离向量公式

点到面的距离向量公式点到面的距离向量公式是计算点到平面距离的重要公式。

在三维空间中,点和平面都是常见的几何概念,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很多几何问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下面将介绍点到面的距离向量公式的定义、推导以及应用。

一、定义点到面的距离向量公式是指,已知空间中一点P和一个平面S,求点P到平面S的距离d。

该公式可用向量的方法求解,即点到面的距离等于点P到平面S的垂线距离,垂线距离又等于点P到平面S 的法向量的模长。

二、推导假设平面S的方程为Ax+By+Cz+D=0,点P的坐标为(x0,y0,z0)。

平面S的法向量为N=(A,B,C),则点P到平面S的距离为:d = |AP·N|/|N|其中,AP表示向量P与平面上任意一点A的向量差。

由向量点乘的定义可得:AP·N = |AP|×|N|×cosθ其中θ为向量AP与N的夹角。

由于向量AP与平面S的法向量N垂直,则cosθ=0,因此:AP·N = 0代入点到面的距离公式可得:d = |AP·N|/|N| = 0/|N| = 0即点P在平面S上,距离为0。

如果点P不在平面S上,则向量AP与平面S的法向量N不垂直,cosθ≠0。

由于AP·N=|AP|×|N|×cosθ,因此:|AP·N| = |AP|×|N|×cosθ代入点到面的距离公式可得:d = |AP·N|/|N| = |AP|×|N|×cosθ/|N| = |AP|×cosθ根据向量叉积的定义,平面S的法向量N可以表示为:N = (A,B,C) = (i,j,k)其中i、j、k分别是坐标轴上的单位向量。

则向量AP可以表示为:AP = (x0-x,y0-y,z0-z)其中(x,y,z)为平面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则:|AP| = sqrt((x0-x)^2+(y0-y)^2+(z0-z)^2)cosθ = (AP·N)/(|AP|×|N|) = (x0-x)A+(y0-y)B+(z0-z)C)/sqrt(A^2+B^2+C^2)×sqrt((x0-x)^2+(y0-y)^2+(z0-z)^2)代入点到面的距离公式可得:d = |AP|×cosθ = ((x0-x)A+(y0-y)B+(z0-z)C)/sqrt(A^2+B^2+C^2)即点到面的距离向量公式为:d = ((x0-x)A+(y0-y)B+(z0-z)C)/sqrt(A^2+B^2+C^2)三、应用点到面的距离向量公式在计算机图形学、机器人学、物理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的主要应用 例1 : 求平行 于平面' r r : 5 x 一 1 4 y + 2 z + 3 6 = 0 且 与此平面 距离为 3 的平面方程 。 于是 , 解: 设所求 平面为 , 其方程 是 5 x 一 1 4 y + 2 z + D= 0 , 则平面叮 r 上 任 意一 点P( x , y , z )  ̄ J J ' r t l 的距离为 3 . 于是有 :

命题 : 在直角坐标 系中 , 点P o ( x o , y o , z o ) 到平 面1 r : + B y + C z + D= 0 的距离为
证法一 : 过P 。 作平 面叮 T 的垂线 , 设垂足是 P 平面订 的距离 :
z ) , 则点 到 例 3求戡 4




N 0. 1 l T I M E E D U C A T I O N No v e m be r
点 到平面 的距离公式及应用
周 正迁
摘要 : 在 空间解析几何的一些 问题 中, 经常会涉及点与平 面距 离等相关 的问题 。本文 首先给 出点到 平面的距 离公 式 , 然后介 绍了 最到 平 面距 离公 式 的 主要 应 用 。
故 d=
= —-==



4 √ 2 6
√ 2 6 1 3
求异 面直线 之间的距离 , 是空 间解析几 何的难点之一 , 要求 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 , 也就是要求出它们 的公垂线 上两垂足 之间 的距离。所以 , 弄清公垂线的方 向向量是解题 的关键 。解决此类 问题 的方法通常是把问题转化 为求直线 与平面 的距离 。当然 , 此 类问题的解法不是唯一的。 以上 , 我们用两种 方法推导 出点到平 面的距离公式 , 并通过 几个例子说 明了该公式 的基本应 用 , 我们 在解题时 , 首先应 当弄 清题意 , 再根据相关 的知识及利用公式给出解 答。
. . . . . . . . . .
B y1+ CzI) Axo + B y o + o + D + C z o - ( A x 1 + Cz

. . . . . . . . —
=: .


. .
: 。



4 A + B + c
证 法二 : 在平面丌 上 任取一 点 P 。 。 . , ‘ z . ) , 则 向量 ( 或 ) 在平面 的法 向量上投影 的绝对值即为点 P o  ̄ l J 该平面 的距离 。
求 异 面 直 线 = = 孚 : = 詈 =
与之间的距离 。 解: 求两条异 面直线 的距 离, 可 以过一直线 作平面平 行于另 直线 , 在后者上任取一点 , 该点 到所 作平面 的距离 就是两条异 面直线的距 离。 设过L l 的平面叮 T , , 其法 向量商 : { A , B , C l , L , 厶的方 向向量分 另 0 为 , , 贝 4 有 . = 0 , . = 0 所 以
解得 A = 4 C, B = 一 3 C, 即育= { 4 C, 一 3 C, c } ( c≠0 ) , 于是 可取 商 = { 4 , - 3 , 1 } 可取 。 故过 L 1 且与 平行 的平 面方程为 4 + 1 ) 一 3 ( y 一 1 ) + ( z 一 2 ) = 0 , 即 4 x 一 3 y + z + 5 = 0 . 在 上 取一点 P ( 1 , 0 , 一 1 ) , 那么P 到1 T 的距 离就是异 面直线厶与厶的距离 。
√ + + C
说明: 当直线平行于平 面时 , 直线 上任意一点到平 面的距离 都相等 , 但 我们应 当尽量在 直线 上取坐标为整数 的点 , 这 样计算 4 一 方便 。
于 是 , = 同 I I ] A x o + B y o + C z o + D ]
关键词 : 点 平面 距 离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文献标识码 : C 1 点 到 平 面 的 距 离公 式
DO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3 . 2 2 . 0 2 7 般地 , 设两平行平面叮 r : + +c z + Dj = 0 , 丌 2 : + B y + c z + D 2 = O , 在丌 上任取一点 Ml ( X Y, z ) , 则 。 到盯 : 平 面的距 离即为两 平 行平面订 与盯 2 之 间的距离 。
l 丽 }
( = { X o - X 。 , y o — Y 。 , Z o — Z } )
。因此有p i P o ' =
等与 平 面 3 2 Z + 3 = 0
一 一

由于平 面 的法向量为f i = , c ) , 所以
积, 可得
( 其 中 是常数 , 是 的单位 向量) . 对 上式的两端 用 作数 量
解: 当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 时, 在直 线上任取一点 , 该 点到平 面的距离 就是直线 与平 面的距离 。在本例 中 , 可在 直线上取 点 ( 1 , 0 , 一 2 ) , 则
d=

七=
・ =
2 4 1 4 41 4 7
—‘ = — — 一

A x + By o o

由 于
= { 一 , Y o — , 一 }

嘲丽 = 百 n P , P o盟
+ 3 C= 0 I A+ 2 B+ 2 C = 0
于 是, = 1 醌I = l A x o + B y o + C z o + D 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