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核电项目公众沟通法规的研究和建议

核电项目公众沟通法规的研究和建议

一、引言中国核电经过3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跻身于世界核电大国前列。

截至2021年3月,大陆运行核电机组共49台,居世界第三;核准及在建机组19台,居全球第一。

目前,满足当今国际最高安府近年来制定了多项法规政策,指导核电项目相关单位开展工作。

2006年2月14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环评公参暂行办法》),规范了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公众团和企业力量纳入沟通工作中,形成了公众宣传、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舆情管理“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对项目推进起到了重要助力作用。

2016年3月,国家核安全局发布《核与辐射安全公众沟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立了“中央督导、政府主导、企业作为、社会参与”的整体工作组织原则,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公众沟通机制架构,形成政府部门、技术支持单位、地方环保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等构成的联动机制。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正式实施,设立专章论述“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要求,对国务院有关部门、核设施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核设施营运单位依法开展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做出了明确规定,保障了公众在核电重大项目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国内核电项目公众沟通工作有序开展提出了顶层要求。

在核电项目公众沟通工作中,核电企业主要依照《指南》《环评公参办法》 等法规执行。

三、核电公众沟通法规的落实情况2011年,日本的福岛核事故极大地加深了中国公众对核电的负面认知和恐惧,并在随后引发了包括2012年江西彭泽核电舆情事件、2013年广东江门核燃料元件厂项目事件等影响较大的涉核舆情和群体性事件。

为了重新树立中国民众对核电的信心,做好公众沟通工作,完善相关工作体系,原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开始先后于2013-2014年,依托辽宁省徐大堡核电项目和广东陆丰核电项目研究建立核电项目公众沟通法规体系,并于2015年和2016年先后印发了指导建设单位公众沟通工作方案编制和实施的 《指南》文件、指导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工作的《方案》文件,从国家层面对核电的公众沟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核行业与公众沟通的建议

核行业与公众沟通的建议

核行业与公众沟通的建议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核行业的公众沟通案例——阳江冷源事件、连云港“反核废料处理厂”事件,阐述当前互联网经济下网络舆情的应对手段,提出了健全核行业的科普与公众沟通机制,提高社会效益,加强舆情管理,完善法律体系等建议,以期为我国核能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舆情;核安全;邻避效应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核电相关的新闻往往容易吸引公众眼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核电企业对于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响应机制和应对措施。

半年来,阳江、大亚湾、红沿河等核电基地相继发生冷源相关事件,造成机组停机停堆,相关企业主动上报监管单位,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介,公开相关信息,引导舆论,快速消除相关舆情风险。

本文对比历史上曾因“邻避效应”导致群体性事件的错误处理方式,阐述核电企业公众沟通宣传的有效方法,提出核行业与公众沟通的建议。

一、阳江核电基地遭遇毛虾入侵事件2020年3月,由于毛虾群突然爆发,阳江基地各机组循环水过滤系统旋转滤网压差持续升高导致循环水泵相继跳闸,在操纵员快速干预过程中,3/4/6/2号机组自动停堆,1/5号机组快速降功率到次临界状态,机组状态稳定。

阳江基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分析原因,清理海生物,升级冷源拦截设备,同时邀请“核电那些事”微信公众号撰写文章《海生物来袭,机组主动趴窝│让这只“虾”来科普下》,于3月26日发布,以一只毛虾的视角介绍了核电厂取水口的设计,使公众了解为什么大量毛虾入侵能导致取水口的堵塞。

而反应堆自动停堆,操纵员正确干预则恰恰体现了核电机组的安全可靠,以及核电工作者优秀的核安全文化,他们严格执行程序,稳定机组,迅速组织捕捞,影响消除后恢复正常运行。

此次事件后,各核电厂反查自身冷源防御措施的可用性,改进冷源预案,提高机组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事件造成的舆论影响较为轻微。

二、连云港“反核废料处理厂”事件发生在2016年的连云港反核废料处理厂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由于网络舆情管理不当造成的网络舆情和社会群体性事件。

公众沟通是核能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公众沟通是核能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公众沟通是核能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王乃彦温州 2018.12.6内容提要1, 我国核能科普的现状2, 为做好我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的建议中国大陸核电站在安全高效原则的指导下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截至2018年6月中国大陸 在运核电机组38台 总装机容量369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19台总装机容量2100万干瓦1, 我国核能科普的现状 1.1 总体情况是好的.到2018年6月红沿河核电站运行在建石岛湾核电站海阳核电站田湾核电站核电站核电站核电站宁德核电站福清核电站在运38台 3690万千瓦在建19台 2100万千瓦霞浦核电站(AP1000)(高温气冷堆)(AP1000)(华龙一号)(钠冷快堆)(大陆第一座)1.2 但一些地方也存在着不足和问题福島核事故后,公众对核电安全性的忧虑在增加,因公众反对而发生的群体性“邻避”事件有所增加,这也反映出在公众沟通方面我们的工作还做得不够,认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2, 为做好我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的几点建议2,1 创新、公开、平等、参与便捷的沟通对话平台,将有利于提高公众信心。

与公众沟通讨论核电安全,一定要把他们当成主人,让他们参与进来。

而参与进来不是开一个报告会,让他们当听众这么简单,必须制度化、法制化、组织化,形成一种机制。

能够让企业、公众、政府、专家全方位参与,形成了良好的组织制度。

有了这样的组织和制度,大家就可以做到深度沟通:担心什么问题?如何规避风险?对大家的好处是什么?不同意见通过沟通得到化解,最后大家就能达成一致,切实感受到其中的“利”。

公众沟通是关系核事业未来发展大计不可或缺的部分。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核电行业公众沟通不断创新思路,一直在努力寻找拉近核电与公众距离的新途径,但并未解决核电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归结原因,其一是科普和公众沟通的力度、深度相对不够,尤其缺乏正确的方式方法,总的来说,存在范围窄、时间短,信息发布不够公开、透明,公众沟通行动迟缓,缺乏互动等问题。

我国核电公众沟通路径研究

我国核电公众沟通路径研究

我国核电公众沟通路径研究核电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更有赖于公众的接受。

在新形势下,切实、有效做好核电公众沟通工作,最大程度获得公众支持,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核电公众沟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01核电项目所带来的远期利好vs“短平快”项目的眼前收益核电项目实施过程极其漫长,除项目开工到投产间相对固定的5年建设期,在前期论证阶段受国家政策及企业自身规划的影响更是耗时巨大。

核电项目过长的实施周期与周边谋求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易触发公众不满情绪。

虽然通过早期公共宣传,厂址周边民众对项目落地所带来的搬迁、经济拉动效应予以接受,积极支持项目推进,但在项目漫长的推进过程中,为保护厂址自然条件所引入的限制性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城镇规划,且这种制约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放大,特别是在沿海旅游、地产等资源充沛地区和内陆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

对厂址周边公众而言,核电项目所带来的远期利好显然不如“短平快”项目实施带来的眼前收益更具吸引力。

02信息快速发酵vs内容真伪难辨新媒体时代下,通过移动客户端,可以随意、快捷地免费传递信息,接收各种意见和观念,而个体在拥有更多接收和发布信息能力和渠道的同时,也沉浸在各种无法判断真伪的信息海洋中。

对于核电运行事件(事故)、规划布局以及相关的细微敏感性信息极易通过新媒体的途径错误“发酵”并蔓延,各类片面甚至失真的“碎片”信息快速汇聚,所形成的强大舆论张力足以对普通公众产生巨大影响。

03核电的专业性vs公众的话语权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公众的权益意识不断提升。

在核电项目的公众沟通中,公众正逐步由原先的机械、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过渡,更加关注自身在公众沟通中发挥的作用,希望自己的发声能被重视并得到有效反馈。

但对专业性较强的核电项目而言,如何提高公众参与能力,使得在不增加参与难度的同时,加大公众参与深度、体现参与效果,是未来核电公众沟通工作中面临的又一新形势。

创新以关系培育为导向的核电公众沟通

创新以关系培育为导向的核电公众沟通

创新以关系培育为导向的核电公众沟通■邓理峰媒体导向与关系导向:我国核电公众沟通 的两种技术路线我国核电行业公众沟通一直在探索两种不同的技 术路线:一种是媒体导向的核电公众沟通。

这种技术 路线的公众沟通以大众媒体为信息载体,以核电知识 普及为目标,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覆盖范围 广、信息传达效率高的优势。

但是,媒体导向核电公众 沟通的局限性,是大众媒体不太适合用于传播复杂知 识,而且若要在复杂问题上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态度,大 众传媒的传播过程受制于诸多中介或调节因素,效果 很难保障、甚至效果不佳。

另一种是关系导向的核电公众沟通。

这种技术路 线的公众沟通通常以核电设施所在地为中心,在半径 5〜30公里的周边社区内开展。

关系导向的核电公众 沟通较少借助大众媒体为信息中介,而多以基于直接 的人际交往和互动为沟通渠道。

关系导向的核电公众 沟通通常是以关系培育和人际信任为前提条件,从人 们最为熟悉和信任的熟人群体为起点,更能影响人们 对于核电这类复杂技术问题的认知和态度。

但是,由于面对面的人际沟通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关系 导向的核电公众沟通覆盖面较窄,而且需要高密度时 间、精力和情感投入,长期效果好,但效率相对较 低。

鉴于此,媒体导向和关系导向的核电公众沟通技 术路线各有长短。

由于媒体导向的核电公众沟通具有 空间面广、时间快速的信息传达效率,仍旧会是核电科 普的重要渠道。

与此同时,若以认知和态度的长效培 育和改变为目标,那么对于核电这类复杂和有较强不 确定性的话题,基于社会交往网络的人际影响来开展 科普,将会是更优的选择。

为什么要重视关系导向的核电公众沟通第一,媒体导向和关系导向核电公众沟通的规范性 理念不同。

媒体导向的核电公众沟通通常是要突破空 间束缚,实现信息的最大扩散,旨在推动改变和最大化 社会影响。

而关系培育的核电公众沟通,其奏效前提是 人际关系和信任。

因此,关系导向的公众沟通,首先是 一种沟通双方的分享、参与、交往和共同信念的培育,并 在平等协商和互动的基础上,逐步培育彼此之间的合作 协作、互助互惠。

开放透明,架起核电与公众的畅通桥梁

开放透明,架起核电与公众的畅通桥梁
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中国政府在涉核项目决 策过程中逐渐把社会公众的态度置于更高层次,公 众态度由此成为影响政府和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 核电项目和企业面临更大的舆论和公众压力。2015 年,经过严格的安全审查和评估后,中国核电新项
78 WORLD ENVIRONMENT 2017年第2期 总第165期
基于实践中的探索和反馈持续优化沟通实践
一、信息公开 核电安全运营及其监管必须公开透明,在核安 全方面没有任何信息可以隐瞒。中国核电行业通过 网上信息公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企业社会责 任报告等途径主动向公众公开核与辐射信息,构建 互信互动的沟通基础。 目前,核电企业对所有在运机组的零级运行事 件都进行公开,同时要求新机组的公开平台要与投 入 商 业 运 行 同 步, 方 便 公 众 随 时 上 网 搜 索 查 询。 2015 年,中广核在运 14 台机组共发生零级运行事 件 8 起,并在两个工作日内向社会披露、公告,符 合国际上同类机组的工作标准。在新闻发布方面, 各核电企业建立起常态化的信息发布机制和新闻发 言人团队,通过新闻发布会、技术推介会等形式传
环境教育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开放透明,架起核电与公众的畅通桥梁
Openness and transparence set up a unblocked bridge between nuclear power and the p爱心树
作为人类科技进步的重大成果,核电为社会发 展提供了清洁高效的电力。核电的可持续发展,离 不开技术进步,更有赖于公众的接受。当下,对核 电行业而言,公众沟通已成为必须重视和谋划的关 键命题。
7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时代条件下核电公众沟通与国家安全的思考

新时代条件下核电公众沟通与国家安全的思考
然而,必须看到中国核电公众沟通工作依然存在 着诸多问题。近年来发生的诸如江西彭泽核电项目引 发对内陆核电质疑的舆论事件敲响了警钟。中国核电 公众沟通与核电本身发展的速度尚不匹配,公众沟通 工作滞后于核电发展,社会公众对于核能的认识和了 解有限,部分公众心存疑虑,这些突出问题必须引起 高度重视。
(一)核电公众沟通滞后于核电发展速度。未来 5-10年将是中国核电建造、调试和运行的高峰期,核 电公众沟通的任务将持续加重,但是部分管理机构及 人员对新形势下沟通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往往将“常 态下的公众沟通工作就是宣传,应急状态下的公众沟 通工作就是信息发布”作为与公众开展沟通的思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 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 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推动 核电出口,是中国重要的能源战略,也是国家“一带一 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的良好实践,对实现能源、经 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竞争 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条件下
核电公众沟通与国家安全的思考
Thinking on public communica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 concerning nuclear power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a new era
■文/ 文剑波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核电成功 跻身核电强国之列,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随 着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念持续 深化,公众参与环保等社会公共事业及维护国家安全 的意愿显著提升,使核电公众沟通与国家安全的重要 性更加凸显。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广大核电工作者 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为遵循,肩负起核 电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双重使命,针对核电公众沟通与 国家安全做出积极探索。

核电项目公众沟通指南

核电项目公众沟通指南

核电项目公众沟通指南公众沟通在核电项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项目方有效地向公众传达信息、回应关切、减轻疑虑。

以下是核电项目公众沟通的一些建议和指南:1. 确立沟通目标:在开始公众沟通之前,明确沟通的目标和意义。

确定需要传达的信息、期望得到的反馈,并制定相应的沟通策略。

2. 建立信任:核电项目可能引起公众的担忧和疑虑,因此建立信任非常重要。

项目方应该采取透明、真实和诚信的态度,主动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相关信息。

3. 确定关键利益相关者:核电项目的影响范围较大,可能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如当地政府、社区居民、环保组织等。

项目方需要明确对关键利益相关者进行重点沟通,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来确定信息传达的重点内容。

4. 多渠道传播:核电项目的信息传达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如举办公众会议、定期发布新闻稿、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等。

这样可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提高公众对项目的了解和参与度。

5. 回应疑虑和问题:公众可能会提出各种问题和疑虑,项目方应该及时回应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建议成立专门的沟通团队,对公众的问题进行分类和回答,并将常见问题和回答整理成FAQ文档供公众参考。

6. 建立互动平台:核电项目应该鼓励公众参与和提供意见。

可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公众听证会等方式,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项目进展和处理结果。

7. 培训沟通人员:为核电项目的沟通工作配备专业的沟通人员,经过培训,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知识背景。

沟通人员应该了解核电项目的各个方面,能够准确、简明地向公众传达信息。

8. 定期评估和改进:核电项目的公众沟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进行中应不断评估沟通效果,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改进。

定期向公众提供项目进展报告,展示项目方对公众反馈的重视和处理情况。

通过以上的指南,核电项目方可以更好地与公众沟通,增强项目的透明度和公众的信任,促进项目的顺利推进。

核行业公众沟通新探

核行业公众沟通新探

核行业公众沟通新探作者:吴洲钇刘日汪顺覃来源:《企业文明》2021年第06期“公众沟通”一词来源于管理学,是政府或企业为特定行政目标与工作就一些社会议题协商的过程。

作为专有名词,它在核工业行业内使用的历史并不长。

“公众沟通”一词最早与核工业发生联系是在2004年8月19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公众有“恐核症”?核能发展呼唤“公众沟通”》中,潘自强院士提出“核行业应该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使之更透明,为公众了解,受公众监督”。

自此,“公众沟通”一词逐渐在核工业内部开始使用。

如:2008年第11期《国防科技工业》杂志就刊登了《亚洲各国代表共议——关注核能安全、加强公众沟通》一文,延续了核能公众沟通的说法。

随后,不断有学术论文开始将“核能公众沟通”或“核电公众沟通”作为研究对象,《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第2期刊载了《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沟通、媒体交流与信息发布》一文,这是“公众沟通”首次出现在核科学与技术相关研究论文的标题中。

截至2021年1月26日,中国知网可搜索到以“公众沟通”为主题的核科学与技术相关研究文章共65篇,其中有不少集中在《中国核工业》(2015年第11期“月度聚焦——中国特色的公众沟通评估”)与《中国核电》(2018年第3期)的专栏中。

核行业公众沟通存在的问题“邻避效应”对核产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现,成为当前制约我国核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积极开展核工业公众沟通,可以促使社会公众更好地走近核行业、了解核行业,进而更好地支持核行业的发展。

涉核公众沟通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没有形成行业合力,系统统筹不足。

核工业内部的涉核公众沟通工作,主要由核电企业承担,囿于产业规模与地域差异,其影响力相对有限。

除了核能行业协会自2018年开始组织的公众沟通大会,鲜有持续性的大型论坛与会议。

核工业内部缺乏常态化的公众沟通合作与协同机制,行业合力还有待形成。

二是内容范围相对模糊,岗位有待专业化、精细化。

核电公众沟通实施方案

核电公众沟通实施方案

核电公众沟通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由于核能的特殊性和公众对核能安全的关注,核电公众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核电公众沟通实施方案,对于促进核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公众对核能的认知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

1. 提高公众对核电的认知和了解程度,消除公众对核电的误解和恐惧;2. 建立健全的核电公众沟通机制,增进政府、企业、媒体和公众之间的信任和合作;3. 促进核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核能的安全、高效利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实施方案。

1. 制定详细的沟通计划。

根据核电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核电公众沟通计划,包括沟通目标、沟通内容、沟通对象、沟通方式、沟通频率等,确保沟通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 建立专业的沟通团队。

组建由公关专家、核能专家、媒体人等组成的专业核电公众沟通团队,制定专业的沟通方案和策略,提高沟通效果和公众满意度。

3. 加强媒体宣传。

通过新闻发布会、专题报道、宣传片等形式,向公众介绍核电的基本知识、安全措施、环保效益等内容,增加公众对核电的了解和认同。

4. 组织公众参观活动。

定期组织公众参观核电站,让公众亲身感受核电的安全、高效和清洁,增强公众对核电的信任和支持。

5. 加强社交媒体互动。

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回应公众关于核电的疑问和质疑,及时发布核电相关信息,增加与公众的互动和交流。

6. 建立舆情监测机制。

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机制,及时了解公众对核电的舆论动态,针对性地开展舆论引导和回应工作,消除公众的疑虑和恐惧。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政府支持。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核电公众沟通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核电公众沟通提供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保障。

2. 健全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的核电公众沟通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公众沟通的程序、内容、责任等,保障公众沟通工作的顺利进行。

核能政策与公众认知的关系研究与探讨与分析

核能政策与公众认知的关系研究与探讨与分析

核能政策与公众认知的关系研究与探讨与分析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核能的利用并非一帆风顺,其发展与应用受到核能政策的制约,同时也受到公众认知的影响。

深入研究核能政策与公众认知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核能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核能政策是国家或地区为规范和引导核能的开发、利用、安全保障等方面而制定的一系列法规、计划和措施。

这些政策涵盖了核能的研发、核电站的建设与运营、核废料的处理、核安全监管等多个领域。

一个科学合理的核能政策,应当在保障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公众安全。

公众对核能的认知则是公众基于自身的知识水平、经验、价值观以及所获取的信息,对核能所形成的看法和态度。

公众认知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媒体报道、教育水平、社会舆论、历史事件等。

在很多情况下,公众对核能的认知可能存在偏差或不全面,这可能导致对核能的过度恐惧或盲目乐观。

核能政策与公众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方面,核能政策直接影响着公众对核能的认知。

例如,严格的核安全监管政策和高效的核事故应急响应机制,能够增强公众对核能安全性的信心;而不合理的核电站布局规划或核废料处理不当,则可能引发公众的担忧和反对。

另一方面,公众认知也会对核能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反作用。

如果公众对核能持有积极的态度,政府在制定核能政策时可能会更加大胆和积极,加大对核能研发和应用的投入;反之,如果公众对核能存在强烈的抵触情绪,政府则可能会调整或放缓核能发展的步伐。

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等原因,核能政策与公众认知之间往往存在着脱节的现象。

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推进核能发展的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导致公众对核能政策的不理解和不支持。

例如,某些核电站建设项目在没有充分征求当地居民意见的情况下仓促上马,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抗议,甚至导致项目被迫停工。

为了促进核能政策与公众认知的协调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

核电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核电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核电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核电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在科技进步、能源发展还是环境保护等方面,国际合作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核电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推动这一进程。

首先,核电技术的国际合作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

不同国家在核能领域具有不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

通过国际合作,各方可以分享经验和技术,互相借鉴,提高各自的核电技术水平。

例如,日本在核电安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与其他国家分享其在事故处理和核安全管理方面的教训。

而中国在核电建设领域有着较强的技术实力,可以与其他国家合作,在新一代核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通过国际合作,各方可以共同面对核能发展的挑战,共同推动核电技术的进步。

其次,核电技术的国际合作有助于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共同研究和开发新的核电技术,提高核电的效率和安全性,推动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

例如,欧洲核裂变实验反应堆(ITER)项目是由中国、欧盟、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共同发起的,旨在研究核聚变技术。

这个项目的成功将极大地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核电技术的国际合作有助于加强全球核安全。

核能是一种特殊的能源形式,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

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共同研究和制定核安全标准,分享最佳实践,并加强国际间的相互监督与支持。

例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就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机构,致力于促进核能的和平利用和核安全的加强。

各成员国通过IAEA共享核技术和安全信息,并接受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核能的安全使用。

为了实现核电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几个关键的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是建立全球化的合作平台。

国际组织、多边机构和福岛行动计划等合作机制可以为各国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新舆论环境下的核电公众沟通

新舆论环境下的核电公众沟通

■R POWER中国核新舆论环境下的核电公众沟通左跃(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45)I摘要:核电作为改善大气环境、提供能源支撑和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支柱,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推动核电走出去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

中国核电已有=十多年的安全发展经验,但公众对核电了解依旧不深,部分公众甚至存有误解,核领域的邻避事件时有发生,核电发展面临着接受公众考验的“新常态'文章通过对影响核电发展的核安全文化、公众参与、互联网新媒体等因素的分析,提出搭建政府、公众、企业、媒体等多方对话平台的重要性。

围绕如何做好核电公众沟通,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普宣传、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舆情管理的实施策略,对于核电项目有效地开展公众沟通,赢得公众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核电;公众沟通;策略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4-1617 (2018) 01-0116-04DOI:10. 12058/zghd. 2018. 01. 116Strategy for Communications of New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ZUO Yue(CNNC Nuclear Power C o.,L t d.,Beijing 100045,China) II Abstract:Nuclear power is an important pillar to improve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secure the energysupport and adjust the energy mix. Actively promoting nuclear power construction and export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energy strategy. Though China has experienced more than 30 years of safety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the public still does not deeply understand, and some people even misunderstand nuclear power, the NIMBY (Not in my back-yard) has occurred occasionally in nuclear field,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is facing the “new normal” of public accepta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actors including nuclear safety culture,public participation,Internet new media 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ortance of setting up multi-party dialogue platforms involving the government,public,enterprise and media. Meanwhile, it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information disclosure,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public opinion management in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public. It has certain guidance value for effectively carrying out public communication >gaining public support and creating a good atmosphere of public opinion and social environment for nuclear power project.Key words:nuclear power;public communications;strategyCLC number:G240 Article character:A Article ID:1674-1617 (2018) 01-0116-04核电是核技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认知核技术的主要窗口。

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公众沟通管理

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公众沟通管理

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公众沟通管理摘要:核电走出去是中国核电大国转向核电强国,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重要推动力,推动核电走出去意义重大。

日本福岛核事故已过去八年,但弃核、重启核电的声音长期并存,公众意见已经成为了核电项目能否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公众沟通对核电走出去的影响,核电走出去面临的舆论挑战,提出核电走出去的公众沟通策略。

虽然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出现让全球核电产业发展遭受重创,新能源的崛起也对核能产生部分替代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未来能源方向是新能源和核能的组合。

与风、光、水等新能源方式相比,核能更加稳定,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核电更加清洁,同时,核能利用效率远高于其他能源。

因而,核电大国和新兴国家仍将核电作为低碳能源发展的方向。

未来10年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涉核公众宣传与沟通是重要挑战之一。

阿根廷是中国培育多年的核电出口目标国,中国企业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但在踏勘核电厂址期间被当地民众强烈抗议,被迫更换选址。

此事件的发生为中国核电走出去敲响了警钟,如何提升工作沟通管理,成为核电走出去的紧迫课题。

1.公众沟通对核电走出去的影响丹尼斯?戴璞认为,核电要发展必须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是核电业界的共识。

随着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意识逐渐增强,加之媒体多元化和互联网普及,核电发展面临着公众考验的“新常态”。

国家对维护公众在重大项目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愈加重视,公众意见已成为核电项目能否落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公众沟通是核能行业发展的生命线。

公众沟通已经不是可以选择做或不做的事情,而是必须做好的事情。

公众沟通是核行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核电共同发展,成功走出去的必经之路。

2.核电走出去面临的公众沟通挑战2.1出口目标国公众对核电的误解较深欧美很多国家对公众的核安全教育、科普工作比较到位,而且有多年的核电经验,公众接受度相对较高。

新时代协力共创“五制并行”核能公众沟通模式的思考

新时代协力共创“五制并行”核能公众沟通模式的思考

积极发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核能,是新时代中国建设美丽国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及能源革命的重要任务。

新时代核能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认识新时期中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面临的形势、挑战、任务和存在的问题,推动社会公众科学理性认识中国核安全状况,构建核能行业公众沟通工作新格局,协力共创核能公众沟通工作新局面,是核能行业面临的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

一、新时代中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中国核电大国地位基本确立,但离“核能强国”仍有距离。

美国、俄罗斯、法国等世界核工业强国始终。

86.3%不看好的辽宁核电是如何做好公众沟通的

86.3%不看好的辽宁核电是如何做好公众沟通的

i 123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核电”)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按50%、20%、10%、10%、10%的比例共同出资组建。

公司于2009年3月27日揭牌成立。

项目位于辽宁省兴城市海滨乡徐大堡村南侧海岸,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核电厂址。

项目也以其便利的交通、宜人的气候环境、滨海旅游的区域优势吸引着人们普遍关注的目光。

该项目前期工作中,当地公众一度多次出现过对核电项目安全的担忧。

第三方机构对项目核能知识的普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6.3%的人认为核能“有潜在危险,需谨慎利用”。

对于普通大众,不关心核电能够提供多少电力、减轻多少环境压力、创造多少税收。

大众关注的是核电是否安全、会不会发生事故、会给百姓的生活安全带来多少影响。

公众对所谓的“核电站发生可能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的极限事故的概率可以控制在10-4/堆年至10-6/堆年”没有任何概念。

大众意识中“概率很小”与“概率为零”是两回事,对项目前期工作一度造成很大的影响。

辽宁核电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专门成立核电科普小组,现场长期考察调查,了解民众动态。

调查发觉:公众对核能信息获取,主要通过网络。

虽然公众信息来源很广泛,但网络是普通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而由于核的特殊性,公众获得的核电方面的信息非常有限。

当公众缺乏明晰的背景信息、未形成固定的观点时,就很容易被一些表面信息所左右,最终造成公众心中形成一种对核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核电科普小组(以下简称“小组”)同时发觉地方公众对权威机构缺乏必要的信任。

如果公众对权威机构相当信任的时候,公众不会质疑权威机构的核电政策,公众沟通会达到高度的良性循环。

例举国外典型案例,如在法国,法国核电装机占总装机70%左右,公众广泛的信任核电科普宣传,十分支持核电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项目部的核电科普宣传和公众沟通中有针对性提出了如下成功措施和经验,项目得以顺利的开展。

美国Vogtle核电厂公众沟通实践研究及启发

美国Vogtle核电厂公众沟通实践研究及启发
( 二 )Vogtle核 电 厂AP1000机 组 建 设 过 程 中 的公众沟通
自从2013年开工建设以来,Vogtle核电厂在公 众沟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媒体沟通、社 区建设、舆情监控等。
根据Vogtle核电厂的公众沟通经理介绍,电厂周 围公众获取核电信息的一项主要途径是通过当地媒 体。为了保证公众能够了解到电厂最新的动态信息, Vogtle每年会组织6-7次当地媒体来电厂进行参观访 问。除此之外,Vogtle核电厂长期与当地媒体保持良 好的沟通,定期将电厂的最新动态等新闻信息传递给 当地媒体。
Vogtle核电厂通过各类宣传材料和互联网工具 将电厂的信息向公众公开,其中包括:将电厂信息与 动态设计成宣传页夹在当地报纸中,发放给当地居 民;将带有核电小知识的精美台历分发给当地公众, 进而将核电融入到当地公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互 联网中的各种社交网络工具(Facebook、Twitter、 Instagram、YouTube)将电厂的最新进展和动态, 以视频、图片的形式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并定期更 新。
在舆情监控方面,Vogtle核电厂通过在线舆情 系统对与电厂相关的动态进行实时监控,实时了解 与 其 电 厂 相 关 的 新 闻 动 态。对 于 不 同 类 型 的 舆 情, Vogtle核电厂设置了对应的处理方案。
随着Vogtle核电厂在当地的持续运行,给当地经 济发展带来了质的提升,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带来 了明显改善。Vogtle核电厂的税收占当地税收总额 的70%-80%,对当地的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 劳动力就业方面,Vogtle核电厂永久雇员约800人, 除此之外,电厂在运行过程中也为本地居民带来了大 量相关就业机会。
美国Vogtle核电厂
公众沟通实践研究及启发

核电公众沟通发展趋势研究熊章辉

核电公众沟通发展趋势研究熊章辉

核电公众沟通发展趋势研究熊章辉发布时间:2021-08-25T06:55:49.345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11期作者:熊章辉张瑜王晓亮毛亚蔚[导读] 伴随着福岛核电事故的发生,公众对核电发展的态度有了较大的变化,对核电厂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质疑。

核电公众沟通问题越来越受到当下各界的关注,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公众沟通工作,增进公众对核电的深入了解、消除认识误区,已成为影响核电发展的一大难点。

本文主要针对福岛事故前后我国核电公众沟通工作的开展过程,并结合其他国家在核电公众沟通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和分析核电公众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核电公众沟通的发展趋势,为核电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熊章辉张瑜王晓亮毛亚蔚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840摘要:伴随着福岛核电事故的发生,公众对核电发展的态度有了较大的变化,对核电厂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质疑。

核电公众沟通问题越来越受到当下各界的关注,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公众沟通工作,增进公众对核电的深入了解、消除认识误区,已成为影响核电发展的一大难点。

本文主要针对福岛事故前后我国核电公众沟通工作的开展过程,并结合其他国家在核电公众沟通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和分析核电公众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核电公众沟通的发展趋势,为核电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公众沟通;公众接受度;核电;信息公开;透明一、引言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福岛核电事故,无疑引起了全世界公众对核电站的恐慌,也引发公众对当前的核电安全技术提出了新的质疑。

公众对核电发展所持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际上一些国家对核电项目建设的热情也逐渐降低,我国对核电项目建设所持的态度也更为谨慎,纵观全世界,核电的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在我国,福岛事故后曾发生过公众突发的抢购食盐事件,因担心核电站会发生类似日本福岛严重事故而反对在本地建设核电站的公众比例也大幅增加,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众缺乏对核能基本常识的了解,同时也警醒了政府、监管部门和核电运营商加强核电普及力度的重要性。

新常态下核电公众沟通的思考与探索

新常态下核电公众沟通的思考与探索

新常态下核电公众沟通的思考与探索近年来,随着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意识逐渐增强,加之媒体多元化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核电发展面临接受公众考验的“新常态”。

国家对维护公众在重大项目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愈加重视,公众意见已成为核电项目能否落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即使中国核电有着30多年的安全发展经验,但许多公众依旧对核电了解不深,甚至存有误解。

近年来发生的诸如江西彭泽核电项目引发对内陆核电质疑的舆论事件,为核电发展敲响了警钟,揭示出我们在公众沟通工作方面还存在缺失。

而在核电项目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只有积极搭建政府、公众、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对话的平台,做好公众沟通,赢得公众支持,才能为核电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核电发展面临接受公众考验的“新常态”经过近些年的不断探索和积累,我国核电公众沟通已摸索出了一些适合国情的方式方法,建立了一些具有地方特点的平台阵地,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但是,我国核电公众沟通与核电本身发展的速度还不匹配,公众沟通工作滞后于核电发展,社会公众对于核能的认识和了解有限,部分公众心存疑虑,在核电公众沟通方面开展的工作还远远不够。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有关机构针对我国核能知识的普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8.7%的人认为核能“有潜在危险,需谨慎利用”。

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安全的质疑。

核电是公认的经济、清洁、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能源,是解决全球的能源安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措施。

然而,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对核电的关注,不是能够提供多少电力、能够减轻多少环境压力、能够给地方创造多少税收,而是核电是否安全、会不会发生事故、会给百姓的生活安全带来多少影响。

目前核电站发生可能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的极限事故的概率可以控制在10-4/堆年至10-6/堆年,但在公众心中,“概率很小”与“概率为零”是两回事。

如日本福岛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带来的环境影响是全球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江小松来源:《现代企业文化》2019年第28期中图分类号:F416.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0-159-02摘要本文阐述我国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重要性,梳理了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历程和现阶段工作机制,分析了公众沟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在介绍世界核电强国公众沟通的基本做法之后,归纳出给我们的启示。

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公众沟通的方法论,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构建高效运作的体系,提高全民的核科学素养等角度对进一步做好我国核电行业公众沟通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核电公众沟通邻避效应一、我国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重要性分析(一)我国核电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核电具有清洁无污染、能量密度高、成本低、连续供电等优点,是唯一可大规模取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基荷电源,是我国大规模发展低碳能源的现实选择。

2018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仅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2%,全球核电发电量占比为10.3%,这个差距是我国核电发展的最基本潜力。

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推动核电“走出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家法律法规对涉核项目公众参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当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法制意识逐渐增强,网络媒体的兴起,国家更加重视维护公众在重大项目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核电发展将面对更多公众意见的考验。

2015年11月,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出台了《核与辐射安全公众沟通工作方案》。

2017年9月,《核安全法》第66条在我国核领域的顶层法律层面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公众参与。

2019年1月开始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明确提出针对环境影响方面公众质疑性意见多的建设项目,需要建设单位组织开展深度公众参与。

(三)做好公众沟通为核电行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核电企业承担起相应的绿色发展责任。

我们要让群众理解核电行业发展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作用,鼓励老百姓真正参与到核电项目的环保决策中;核电项目推进中征地拆迁、移民安置要合法合理给足经济补偿,推动核电项目和周边社区共建共享,实现融合发展。

二、我国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历程和面临的挑战(一)核电公众沟通的发展历程从我国早期的秦山、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投产,到核电站批量化建设,我国民用核能从无到有,发展已历经30多年,这期间经历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

核电科普宣传,经历了早期的秘而不宣,初步认识,积极接轨,融合发展等阶段;从“蜻蜓点水”、被动宣传,发展到搭建完善体系,系统化开展公众沟通工作,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二)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因素分析对核安全的质疑。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对核电的关注,不是能够减轻多少环境压力、能够给地方创造多少税收,而是会不会发生核事故、会给百姓生活带来什么危害、建核电站能给百姓带来多少实惠。

对核电知识的理解。

由于专业壁垒高,当核电从业人员将专业化术语向公众解释的时候,公众难以理解,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形成主观和非理性的判断,对核电产生负面的态度,形成对核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对权威的信任。

信任关系会影响到核能的公众接受性,但权威机构的公信力不足,百姓就会产生质疑,特别是发生核事故后,这种信任感会急剧下降。

此外,经济地位、知识水平、生活背景、职业等因素也会影响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

(三)核电公众沟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邻避效应的防范和化解应对不足。

核电产业发展存在着“好事看不着,坏事传千里,甚至被放大”的尴尬情形,邻避效应是核电选址与建设不能回避的问题,反映出公众对核的“不安全”认知。

如果无法有效解决邻避效应,容易产生“立项—抗议—叫停”的怪圈,还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稳定风险。

2.对公众沟通的工作认识度不足。

有的地方政府对在公众沟通决策主体作用的认识不到位,缺乏足够的重视。

有的核电企业在公众沟通方面付出甚多,收效却不显著。

信息发布不够公开透明,沟通方式错位。

3.公众沟通的系统协同性、专业复合性不足。

协同机制还不够健全,跨省跨行政区公众沟通开展存在较多困难,跨领域行业内外尚未建立互助机制。

监管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等资源未能形成合力。

社会科学领域对公众沟通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开展明显不足。

新媒体和自媒体舆情监测、控制和应对方法还需完善。

专业化核科普人才队伍短缺。

三、国内外涉核公众沟通特性的对比分析(一)我国现阶段涉核公众沟通的机制和模式近十年来,我国涉核公众沟通机制建设和公众沟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已建立了“中央督导、政府主导、企业作为、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科普宣传、公众参与、信息公开、舆情应对、融合发展”“五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一是中央层面已建立较完善的涉核公众沟通法律法规体系,相关部委在顶层设计、方案审定、过程监督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是涉核重大项目建设列入地方人大审议制度的范畴。

三是各企业集团建立了一套公众沟通体系、工作规划、工作策略和方法,并与地方政府共同积极探索项目与周边融合发展的途径。

四是行业协会、社会组织、高校和研究智库发挥第三方专业性和权威性的优势,增强了政府和公众对核电建设的信心。

(二)世界核电强国公众沟通的基本特色長期以来,美国、法国的核能发电量位居世界前两位。

核电强国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公众沟通经验。

美国Vogtle核电厂早在1989年已投产两台机组,2013年开工新建两台AP1000机组。

核电厂运行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主动公开安全生产和碳排放信息,做好新机组建设的公众沟通工作。

此外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是通过调研分析公众获取核电信息的渠道,制定有效的沟通策略;二是让电厂员工与外界沟通过程中对核电的文化理念、价值观进行有效传递;三是通过编制常用通俗化核电术语手册来更好做公众沟通。

法国公众对核能接受度较高,主要的做法有:一是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核能监管体系,确保核电安全,提升公信力。

二是《核透明与核安全法》规定公众有权准确、及时获取与核项目相关的信息。

三是核电运营企业积极参与到核安全宣传、文化推广和行业公信力建设当中。

在欧美很多国家对公众的核安全教育、科普往往从孩童时代就开始做起。

多所美国高校的核反应堆就建在校园内,甚至在行政楼旁边。

(三)给我们的借鉴和启示一是核电企业必须坚守核安全的责任,才能赢得公众对核电的信任;二是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强有力的监督管理,使公众沟通工作有法可依;三是通过完善立法确保公众获取核电信息的权利,保障公民知情权;四是公众沟通的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需要政府和企业始终坚持开放透明、主动公开的态度,把科普宣传和公众参与等活动落到实处。

四、我国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探索与实践(一)必须把握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公众沟通方法论我国发展核电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造福人民,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指明了我国核电沟通中公众的主体地位,公众是发展核电的实践者、评价者和直接受益者。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核电公众沟通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参考(见表1)。

我们必须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群众路线,积极做好公众沟通的具体工作。

(二)进一步做好核电公众沟通需关注的重点工作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法,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我国已把核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

国家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加强核安全能力建设,保障核事业健康发展。

2018年9月《原子能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继续完善核电公众沟通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一套完善的公众沟通决策程序,做好法律执行情况的督查。

2.做好顶层设计,构建高效工作机制,捍卫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强化政府主导、政企合力、上下贯通、统筹推进的公众沟通工作机制。

政府做好行业统筹、制定工作规划和优化资源配置;企业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建议与应对预案;公众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发挥协会、媒体各自在专业性、公信力等方面的不同比较优势。

推动制定并实施国家防范和应对邻避效应体系,构建行业内互助合作平台。

3.引导公众科学理性认识核能,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

人类不可能放弃核能的和平利用。

要让公众理解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良好的安全业绩水平,认识到核电安全是切实可控的。

必须从根本上增强公众对于核电技术和整个核电行业的信心,让公众客观看待核电技术和核电风险,提高全民的核科学素养。

4.扎实推进五条主线工作。

进一步做好科普宣传、公众参与、信息公开、舆情应对、融合发展主线工作。

比如,科学准确地界定利益相关者范围,使沟通精准有效。

科普宣传要从“应急式”向“常态化”转变。

及时公开公众最为关心的信息。

组建地方核电信息委员会,化解当地关切诉求。

通过开展我国核工业遗产价值保护、发展主题宣传来赢得公众的认同感。

建立更完善的核电利益补偿与平衡机制。

总之,我们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公众沟通工作,不断提高核电的公众接受度,唯此核电的持续发展才能支撑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并最终造福亿万人民。

参考文献:[1] 左跃,汪洋.美国的核电厂是如何让公众接受的?[J].世界环境,2018.5.31.[2] 综述:法国如何应对核电“邻避效应”[DB/ OL].http:///world/2016-11/03/ c_1119845079.htm,2016.11.3.[3] 陈润羊,花明.我国核电应对邻避效应的路径选择[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4] 左跃.新常态下核电公众沟通的思考与探索[J].环境,201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