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外国诗二首》教案
19外国诗二首第1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析诗歌语言,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新课“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首歌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的。
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把握内容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1.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
具体朗读步骤如下: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②师范读,生听读,把握读音。
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3.朗读后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明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劝告)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希望)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体会哲理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和表现的手法。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明确: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
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明确: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明确: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外国诗二首》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等。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外国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外国诗歌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多样的表现手法,它们传递了诗人对生活、人生的独特见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两首具体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展示了诗人在面对生活选择时的情感变化和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情感变化和表现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韵律、意象等,我会通过具体诗句分析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于诗歌中的韵律、意象等修辞手法,学生们掌握得还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些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上尝试采用更多有趣的活动和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培养思辨与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对两首诗中的人生观念进行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辨与探究兴趣,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19 《外国诗两首》预习学案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撑.着()彷徨..()..()青荇.()凄婉惆怅..()浮藻.()河畔.()颓圮.()笙箫..()长篙.()..()漫溯.()斑斓2. 解释下列词语。
忧郁:瞬息:涉足:伫立:荒草萋萋:幽寂:3. 诗歌朗读: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情感。
组长检查签字:4. 利用工具书查找下列文化常识。
(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国)著名诗人。
他的创作对本国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影响很大。
他的代表作《____________》是“生活的百科全书”。
(2) 《未选择的路》的作者______________是一位独具风格的______________(国)现代诗人。
他吟唱着20世纪的音调,又接近于传统诗的诗体;他的诗富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5. 读后感悟:6. 你在预习收获或疑惑。
收获:疑惑:19 《外国诗两首》预习检测(共25分)1. 为加点字注音。
(7分)瞬.息()幽寂.()荒草萋萋..()忧郁.()伫.立()涉.足()尴尬..()2. 解释下列词语。
(5分)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忧郁:3. 填空(9分)(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国)著名诗人。
他的创作对本国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影响很大。
他的代表作《____________》是“生活的百科全书”。
(2) 《未选择的路》的作者______________是一位独具风格的______________(国)现代诗人。
他吟唱着20世纪的音调,又接近于传统诗的诗体;他的诗富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19课《外国诗二首》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外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外国诗歌在形式、主题和表现手法上与中国诗歌有所不同,它们体现了各异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这些特点对于我们理解外国文化和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夜莺颂》和《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两首具体的诗歌案例。它们分别展示了外国诗歌在表达自由、梦想和人生意义等方面的独特风格。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程度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决定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19课《外国诗二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19课《外国诗二首》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文阅读:学习《外国诗二首》——《夜莺颂》和《麦田里的守望者》。
2.诗歌背景了解:介绍雪莱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外国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3.诗歌内容分析:详细解读两首诗歌的主题、意境、修辞手法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例句分析、对比等方式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歌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体验。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进一步掌握诗歌朗读节奏,要求背诵此诗;体会自由诗的特点,把握诗歌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品读现代诗的方法;初步学写现代诗,以写促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朗读节奏、自由诗特点。
学习难点:品读方法、学写现代诗。
课前预学一.查资料,识记弗罗斯特及其作品。
上网查阅有着弗罗斯特生平及其作品的资料,做好笔记,并完成下面填空。
弗罗斯特(1874-1963)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
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其代表作有诗集有《》、《白桦树》等。
二.识记字音字形。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可惜我不能同时去shè足(意思是人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2.我在那路口久久zhù立。
3.它荒草qī 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十分幽寂。
4.但我知道路径yán mián 无尽头。
三.继续认知短语类型。
各种短语与词性的关系如下:主谓短语←名词或代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短语←名词+名词、代词+代词、动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数词+数词偏正短语←形容词+名词、数量短语+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副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动词+名词或代词后补短语←动词+形容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数量(动量词)短语、形容词+副词根据这些规律,辨别并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型。
1.黄色的树林()2.分出两条路()3.我不能()4.同时去涉足()5.久久伫立()6.极目望去()7.消失在丛林深处()8.选了另外一条路()9.荒草萋萋()10.十分幽寂()11.延绵无尽头()课堂研讨活动一.掌握朗读节奏。
根据上节课关于朗读节奏(停顿)的规律性知识,用“∕”标出《未选择的路》的朗读节奏。
部编版七下语文《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19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两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像,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二、学习重点
1.反复诵读,感悟两首诗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2.品味两首诗隽永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
理解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异同。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背诵《假如生话欺骗了你》
2.了解诗人普希金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检测
1.背诵诗歌,了解诗人。
2.字词检测
怀恋.()疲倦.()醇.厚()诅咒
..()
(一)小组探究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2.有的版本把这一诗句译为“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你认为哪一句译文更好?
(二)再次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诗中感情。
三、当堂检测
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题,写一首小诗。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背诵《未选择的路》
2.诗中的“路“有何含义?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检测
在检测学生背诵时注意学生感情地把握。
(二)小组探究
1. 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诗中的“路”、“荒草”、“足迹”、“落叶”等象征什么呢?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三、当堂检测
美文欣赏,体会象征这一表现手法。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九课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未选择的路》导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要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朗诵为主,合作研究为辅,意会诗歌精华。
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谨慎的选择人生的道路,坚韧不拔而且不随声附和。
二、重难点:朗诵诗歌时对诗歌感情的掌握和内容的理解。
三、作者简介:罗伯特 ?弗罗斯特,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被以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朗斯特一世共出了 10 本诗集,代表作有《波士顿以北》、《山间》和《新罕布什尔》等。
他的诗歌朴素无华,却又仔细委婉、回味无穷。
四、预习检查:1、字音及解说:涉及():.屹立():.荒草萋萋.():幽寂:延绵:2、感情解析(每一节解决一个问题,解析情感基调解朗诵语速)(一)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惋惜我不可以同时去涉及,我在那路口久久屹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逝在森林深处。
·诗人为什么在路口久久屹立?·感情·语速(二)但我却选了此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漂亮;固然在这条小道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踪迹。
·诗人选择了一条如何的道路,从哪些地方看得出来?·感情·语速(三)那一天清早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迹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他日再会 !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终点,唯恐我难以再回返。
·路走错了能够回头再走,而弗罗斯特为什么说难以再回返?·感情·语速(四)或很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惋惜将往事回首: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此后决定了我一世的道路。
·全诗最后作者为什么将感触的要点放在未选择的路上?·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感悟与延长:1、此诗让你意会了什么道理?2、本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以自然之路象征人生之路,在从前学习的课文中,哪些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呢?找到并详细谈谈是如何使用象征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精品】
1.易错字忧郁(yōu) 瞬息(shùn) 伫立(zhù) 萋萋(qī) 幽寂(yōu)2.多音字假将更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欺骗用虚伪的言行隐瞒真相,使人上当。
侧重指用虚假的言行骗人。
言行骗人用“欺骗”;恶劣欺骗用“诈骗”。
诈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侧重指用恶劣的手段进行骗人。
5.词语释义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普希金(1799-1 37),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
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该篇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成为普希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出处:】弗罗斯特(1 74-1963),美国诗人。
他曾当过新英格兰的鞋匠、教师和农场主,从农村生活中吸取题材,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代表作品有诗集《波士顿以北》,还有《林间空地》《雪夜林边小驻》等。
【文题解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假想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为题,从劝慰的角度,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以此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未选择的路》:用“未选择的”修饰“路”,揭示了诗歌的切入点--他虽然写了已走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题目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1 25年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这首诗是普希金在流放期间为邻居家的小女孩写的,题在她的纪念册上。
《未选择的路》首次发表在1915年月的《大西洋月刊》上。
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及作者创做的背景
2、掌握象征手法,体会“路”的象征意
3.在人生旅途中的岔路口,选定目标,坚定地朝前走。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象征手法体会“路”的象征意
难点: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教学方法】朗读法。
反复吟读,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步骤】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悟:
1、朗读诗歌,理解几个词的含义:
伫立:涉足:萋萋:
2、根据提示,给每一节诗加上两个字的小标题:
选前的————选择后的——多年后回顾的
3、感知内容:
两条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诗人选择了哪一条?你能理解他为什么选择这一条吗?
诗人对另一条路的感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
两条路中,哪条路是这首诗描写的重点?
既然选择了一条自认为是重要的路,为什么还要念念不忘另一条路呢?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二、再读诗歌,品析鉴赏:
1、诗中的路有什么内涵吗?诗中的“荒草萋萋”、“幽寂”有什么内涵?
2、这种写法叫什么?
3、康乃馨玫瑰梅花莲花牡丹黄河
4、本诗给你什么启示?当我们面对人生选择时要:
三、拓展延伸:与路相关的名言、俗语、诗句你能写出一两句吗?
四、课堂反馈:
1、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__,我向着一条路____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横线处应填词语为:A站立极目B伫立放眼C伫立极目D站立放眼
2、《未选择的路》作者是,国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有:。
3、《未选择的路》中的路既指,也指,采用了的手法。
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学案
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学案
第19课《外国诗两首》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背诵诗文。
2、能力目标:
①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②领悟诗句蕴涵的哲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学习重点、难点:
①熟读背诵全诗。
②感悟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③体会此诗和婉亲切、热诚坦率、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的语言特点。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读、说、悟、品法。
学习设计一课时
勤学过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谈谈普希金:
二、背诵比赛:(了解诗意,争取不加字不减字)
三、诗写作背景(深入理解意境)
四、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
五、诗歌的两个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六、作者通过展示他的生活态度,要告诫我们的是道理是:
七、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体会。
(略)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一、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二.说说弗罗斯特(1874-1963)
三.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四.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五、象征的手法和比喻的区别侯晓旭。
部编最新版七下第19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主题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诗歌中反思人生选择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19课《外国诗两首》。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做出重要选择的情况?”(如选课、参加社团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歌中的选择与人生奥秘。
举例:《城市》中,“他们走了那么远的路,却离自己越来越远”,这里的难点在于理解“走了那么远的路”如何同时指代字面意义的行走和人生的追求,以及这种表达方式的精妙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对比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确保学生能够透彻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意象、主题和表现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
19 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一、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
二、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预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1、普希金(1799—1837)是(国籍)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是流放的日子里,是以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二、题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意思?三、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句诗的含义?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一、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二、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们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原因何在?三、你能用一句话把此诗的哲理表达出来吗?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一、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二、拿起手中的笔,试着写一写:假如,不要,不要!需要。
相信吧,。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一、朗读并背诵《未选择的路》这首诗。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 外国诗二首 导学案导学单及教学反思》最新精品优秀获奖完美实用
前言:
该导学案(导学单)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单)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导学案)
19外国诗二首
课题外国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两位诗人。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4.背诵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
基人。
他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生活的百科全书”。
他的诗歌
《自由颂》《致大海》《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充分反映了渴望自由、反对沙
皇专制的思想。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他的诗富于象征和哲
理,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一生中共出了10多部诗集,其中主要的有
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外国诗二首教案
19外国诗二首第1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品析诗歌语言,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体会其对生活的现实意义。
一、导入新课“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首歌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的。
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把握内容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1.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正义必胜。
2.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
具体朗读步骤如下: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②师范读,生听读,把握读音。
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3.朗读后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明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
(劝告)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希望)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体会哲理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和表现的手法。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明确: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理解。
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明确: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明确: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外国诗二首教案
19外国诗二首第1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品析诗歌语言,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体会其对生活的现实意义。
一、导入新课“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首歌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的。
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把握内容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1.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正义必胜。
2.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
具体朗读步骤如下: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②师范读,生听读,把握读音。
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3.朗读后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明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
(劝告)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希望)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体会哲理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和表现的手法。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明确: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理解。
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明确: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明确: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外国诗二首教案
19外国诗二首第1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品析诗歌语言,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体会其对生活的现实意义。
一、导入新课“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首歌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的。
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把握内容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1.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正义必胜。
2.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
具体朗读步骤如下: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②师范读,生听读,把握读音。
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3.朗读后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明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
(劝告)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希望)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体会哲理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和表现的手法。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明确: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理解。
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明确: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明确: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型:新授共2课时
一、认知学习目标
1.了解普希金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预习成果展示
1.导入新课: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2.了解作者(先由学生认读,然后一一指正,最后出示答案)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的始祖”;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1817年以歌颂自由、抨击专制暴政为主题创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以当代贵族青年为主人公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30年12月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三、课堂学习研讨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注意课文的朗读节奏。
2.诗的两部分各表现了什么内容?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
4怎样理解“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独学:学生默读课文,分析、勾画并标注,学习完成后,告诉学科组长。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紧盯每组B层学生的自学情况,但不得打扰学生的自学)
对学:两人一小组互相交流,一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二看不理解的地方是否相互之间可以理解。
(教师紧盯各组B层学生的学习情况)
群学:组内同学在学科组长的主持下,相互讲解补充。
学生展示、汇报,教师点拨:
参考答案: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 来临。
2.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生活,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3.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
4.苦难与挫折只是暂时的,对于整个生命的过程来说,它只是一个小小的休止符,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它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而当它成为了过去,事后回想起来,会觉得那是一种亲切的怀恋,甚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你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许正是它,完全了你的人生,塑造了与众不同的你。
四、当堂训练检测
1.练习主要以独学为主,教师根据巡视情况适时的进行点拨指导。
2.主要交流2的内容。
参考答案:1、普希金 2、人生遭受挫折 3、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4、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我们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心地永远向往着未来”,这样,越过坎坷之后回首过去,那一切艰难困苦都将变成“亲切的怀恋”,因为苦难是最好的老师,欲见彩虹必先经历风雨。
5.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五、反馈小结升华
学生汇报检测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六、新课预习指导
朗读课文,预习课文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共2课时
一、认知学习目标
1.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
2.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
3.背诵诗歌
二、预习成果展示
1.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
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大屏幕出示课前自主预习内容,教师随机提问(要求每组B层学生作答,有难度由A层同学补充)
3.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著名的《白桦树》一诗,写一般人总想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
《修墙》写人世间有许多毫无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
三、课堂学习研讨
1.理清诗歌的层次。
2.如何理解“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步污染”?
3.如何理解“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4.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独学:学生默读课文,分析、勾画并标注,学习完成后,告诉学科组长。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紧盯每组B层学生的自学情况,但不得打扰学生的自学)
对学:两人一小组互相交流,一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二看不理解的地方是否相互之间可以理解。
(教师紧盯各组B层学生的学习情况)
群学:组内同学在学科组长的主持下,相互讲解补充。
学生展示、汇报,教师点拨:
参考答案:
1.第一节: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伫立,不能选择。
伫立(思索)
第二节:写我最终选择了一条别人很少走过的一条路,然而很诱人,很美丽。
决定(选择)第三节: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景象,使我难以再回返。
选择后的惆怅
第四节:由树林之路悟出的人生之路,同样未选择。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2.在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往往会遇到类似的麻烦。
看起来两者都不错,都很有魅力,正因为有了这种麻烦,人类才会创造出“选择”这个颇有分量的词语。
3.自己选择的路,就一定要走到底,无怨无悔,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而有意义的。
因此,“选择”除了需要理智的放弃、睿智的选取,更需要意志的延续
4.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四、当堂训练检测
1.练习主要以独学为主,教师根据巡视情况适时的进行点拨指导。
2.参考答案:1.(1)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2)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2.虽然/ 那天清晨/ 落叶满地,
两条路/ 都未经/ 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 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 路径延绵/ 无尽头,
恐怕我/ 难以/ 再回返。
也许/ 多少年后/ 在某个地方,
我将/ 轻声叹息/ 将往事回顾:
一片/ 树林里/ 分出/ 两条路——
而我/ 选择了/ 人迹更少的/ 一条,
从此/ 决定了我/ 的一生的/ 道路。
3.“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
4.提示:诗人通过叙述对森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大的选择,一旦确定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
五、反馈小结升华
学生汇报检测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六、新课预习指导
预习下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