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TI的设立看中国翻译学学科的发展

合集下载

MTI(翻译硕士)教学特点与方案研究

MTI(翻译硕士)教学特点与方案研究

MTI(翻译硕士)教学特点与方案研究摘要:从2007年以来,我国已有40多所大学设置了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

这与传统的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工作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需要制订有别于培养传统外语人才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MTI与传统的外语专业人才差异MTI教学理念教学特点与方案1、研究意义。

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从2007年以来,我国已有40多所大学设置了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

实践证明,MTI的设置非常成功,首期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所以教育部鼓励有教学科研能力的院校积极申请MTI的办学工作。

这就意味着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将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其教学工作作为核心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MTI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口译和笔译两个方向,旨在培养专业翻译人才,这与传统的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重点培养学员过硬的口笔译技能、娴熟的译者能力、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人文素养。

所以,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工作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需要制订有别于培养传统外语人才的教学方案。

本研究打算致力于MTI教学特点与实施方案的研究,旨在为MTI 的具体教学工作找到科学而有效的指导途径,提高办学成效,更好地促进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科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翻译专业人才。

2、本研究的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在我国大陆只是近三年以来的新生事物,目前还鲜有学者对其进行过系统地研究,对其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案的研究更是不多。

浅谈翻译学学科建设:加强翻译专业的理论建设

浅谈翻译学学科建设:加强翻译专业的理论建设

浅谈翻译学学科建设:加强翻译专业的理论建设" 论文关键词:翻译学学科专业理论建设专业课程设置论文摘要:翻译专业各类学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巩固了翻译学独立的学科地位,同时也凸显出亟待解决的问题,翻译教育的理论建设必须加快步伐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要尽快转变学科理念,提高翻译批评的理论含量,搞好专业课程的设置及教材建设工作。

随着国际间交流日趋频繁,翻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愈加息息相关,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关注。

继2040年部分外语院校开始设置翻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2006年教育部批准设立本科翻译专业,2007年又批准开设翻译专业硕士(MTI)学位课程…。

也就是说,翻译作为独立学科进一步得到确认。

翻译学在我国虽说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迅猛。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翻译院系将会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翻译专业本科也会在全国高校中普及。

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加快翻译专业理论建设的步伐,以便使新建的翻译专业在理论与应用方面不仅只有其名还要确有其实。

翻译作为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与以往仅作为外语一项技能和一个方向的教学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

新增的翻译专业,硕士、本科课程如何设置,教材如何建设等,这些问题迫在眉睫,需要上升到学科理论建设的高度来认识。

我国的翻译专业教育起步较晚,要获得较快较好的发展,必须抓好翻译学的学科建设。

除了体系机构的建设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学科理论建设。

就翻译教学来说,就是要从翻译教学理论出发,认真学习研究国际翻译教学的经验,分析国内翻译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科理念,开展积极的理论批评,研究适用于新形势的课程设置和教材,才能进一步巩固并继续提升翻译学的学科地位;才有可能从宏观上描述和解释翻译活动的过程,从微观上指导翻译的具体实践;才有利于培养真正意义上翻译专业的人才。

应当承认,当前我国在翻译专业教育理论建设方面与西方①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只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有助于学科发展。

MTI学生对国内翻译市场认知的调查分析

MTI学生对国内翻译市场认知的调查分析

2252020年31期总第523期ENGLISH ON CAMPUSMTI 学生对国内翻译市场认知的调查分析文/陈佳鑫为深入了解当前我国翻译专业教育体系的构成与运作情况,以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我们也采取座谈的形式采访了该高校高翻学院的2名老师。

再次,为了解翻译公司基本运作流程、业务概况以及目前面对的问题,我们对国内某知名翻译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进行了邮件采访。

本文调查的高校自创办MTI专业以来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在招生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系,是国内翻译硕士专业院校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例。

同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我们对国内翻译市场有了初步的宏观把握,发现目前翻译市场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为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知识积累。

2.调查目的。

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把握MTI学生对国内翻译市场的认知现状以及学生整体的职业预期和职业倾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调查结果分析1.对翻译市场认知不够全面。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同学对翻译市场状况了解不够全面,相关信息较少来源于与相关翻译公司或机构的直接接触,68%的资讯来源是网络或其他媒体。

对于相关翻译机构或者公司的运作了解甚少,57%的同学只听说过一到两家翻译公司,但同时有68%的同学认为目前翻译市场较为混乱。

52%的学生不清楚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等翻译软件技术在翻译公司当中的使用频率,而在对翻译公司项目负责人的采访中可以得知,几乎所有大中型的翻译公司都会采用Trados 或其他辅助技术支持翻译流程中的各个环节。

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目前MTI学制一般为两年,学生在完成日常学习任务后,到校外翻译公司从事兼职和实习的时间有限,许多同学甚至一、引言伴随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翻译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大批翻译服务企业应运而生。

据《2019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底,在我国369,935家营业范围含有语言服务的企业中,语言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在营企业有9734家,有语言服务总产值为372.2亿元,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382.3万元,分别比2017年增加了12.9亿元和10万元。

翻译硕士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翻译硕士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翻译硕士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摘要]文章从分析翻译硕士的培养目标入手,围绕MTI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翻译目标,分析了目前中国高校MTI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高校MTI教学进行了探索,提出MTI教育应该与翻译产业紧密结合,才能促进翻译硕士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翻译硕士培养目标现状翻译产业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校入学率逐年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科分类也更加科学合理和细化。

尤其是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翻译人才的培养问题也受到了各方面的特别关注,为此2007年教育部提出,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决定在我国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与此同时教育部授权北京大学等15所高校招收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研究生,以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

如今招收MTI专业的高校已达158所,所有这些举措为我国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翻译硕士(MTI)翻译硕士即“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英文缩写为MTI,其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

招生对象一般为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获得者,当然也鼓励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及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报考。

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考或联考、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方式方法。

教学内容突出口笔译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实际操作能力,兼顾翻译理论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通常采用课程研讨、模拟、实训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互动性;加强教学实践,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翻译实务。

为翻译硕士承担专业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

而且毕业学位论文必须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可采用翻译项目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等形式。

中国翻译教学发展与改革研究

中国翻译教学发展与改革研究

3、加强实践教学:高校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 践活动、实习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4、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翻译学科应积极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如计算机科 学、人工智能等,推动翻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 合型翻译人才。
5、加强国际化合作与交流:高校应积极与国外高校和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 引进国外先进的翻译理念和教育模式,促进中国翻译学科与国际接轨。
虽然中国翻译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设置 不够灵活,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培养不足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以 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课程设置:增加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知识等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和视野。同时,应注重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课堂翻译实践与课外翻译实践 相结合。
3、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中国的翻译学科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的结合,不断推动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二、中国翻译专业的现状与挑战
目前,中国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翻译专业,其中包括综合性大学、外语 类高校、师范类高校等。然而,翻译专业的现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师资力量不足:由于翻译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高水平教师。然而, 目前中国翻译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翻译学科与翻译专业在中国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不断增长,同时也推动了翻译学科与翻译专业的快速发展。本次演示将对中国翻 译学科与翻译专业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国翻译学科的发展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翻译学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在21世 纪初,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翻译学科在中国得到了 快速发展。目前,中国的高校大多开设了翻译相关专业,涵盖了笔译、口译、机 器翻译等多个领域。

国内近十年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综述

国内近十年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综述

国内近十年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综述作者:崔红丽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8年第02期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的基本情况,并从学科发展、教学、问题和策略三个方面对研究进行归类汇总,以期对相关学者以启示。

关键词:翻译硕士专业;学科发展;MTI教学;问题和策略翻译硕士专业是国家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在2007年批准设立的专业学位。

截止到2016年5月,全国已有206所大学开设翻译硕士专业①,涵盖多个语种。

近十年来,翻译硕士专业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

一、对MTI学科发展研究国内学者早期主要关注MTI的学科发展和建设方面。

2006年,仲伟合通过分析当时国内翻译学科的发展状况,首次提出了设置翻译专业硕士学位,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的应用型翻译人才”②。

2007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相关通知③使这一提议成为现实。

2008年,我国开始招收MTI专业学生。

在发展初期,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翻译专业的区别受到了广泛关注。

董洪学&韩大伟④探讨了MTI与传统学术型翻译专业硕士培养之间的共核和差异性问题。

通过分析北京地区各高校的MTI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观念不清晰,和传统学术型专业硕士的界限和培养目标差异不明确等突出⑤。

另外,专业课程框架和教学模式也是研究热点。

参照德国高等院校的翻译专业,王京平提出了MT课程框架的四要素:培养职业翻译、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强化技能意识和训练、语际翻译是跨文化行为⑥。

对MTI专业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逐渐多样化和多元化,如校企合作、职业化培养、建立实习基地、订单式人才培养等。

二、对MTI的教学研究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MTI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翻译教学和计算机辅助翻译。

1.翻译教学方面。

学者对翻译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理论、翻译教学模式以及翻译素养等方面。

翻译理论在翻译硕士专业中的功能一直存在分歧。

基于此分歧和对中外翻译理论课程的研究,廖七一提出了翻译理论的四个基本模块⑦,并指出翻译理论不但指导着翻译实践,也是现代译员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工科类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特色化发展探索

工科类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特色化发展探索

工科类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特色化发展探索摘要:工科类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特色化发展模式具体应体现在招生特色化、课程设置特色化和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化三个方面。

关键词:工科类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特色化发展一、工科类大学开设翻译硕士专业的背景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一个在高校设置翻译硕士专业的决议,随后成立了一个全国翻译硕士学位指导委员会。

翻译硕士专业的设立,是我国对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标志着我国外语专业硕士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截止2010年9月,我国先后共有三个批次、158所高校获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这些高校按办学性质分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分别是综合类大学、外语类大学、师范类大学、工科类大学及其他类型的大学。

笔者对前述三批获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的大学及其分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 1 我国前三批获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的大学及其分类比较各个类别大学在三个批次中所占比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第一批、第二批获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的高校中,综合类、外语类及师范类大学占了其中的绝大多数,工科类大学只有两家。

但从第三批次的统计数据来看,工科类大学所占比例已增至31.4%,并且成为增加最快的一个类别。

笔者认为,这种变化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教育主管部门经过深思熟虑而作出的一个战略性调整。

工科类大学开设翻译硕士专业有以下两个深刻的背景:1.工科类大学开设翻译硕士专业是我国翻译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学位设置方案中有如下的规定:翻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要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高级翻译人才的需要。

招生对象一般应是学士学位获得者,并鼓励非外语专业毕业生及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报考。

可见,翻译硕士专业强调其“专业性”和“跨学科”性。

工科类大学开办翻译硕士专业,其本身就体现了二者的结合。

2.工科类大学开设翻译硕士专业是我国翻译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翻译市场对高端科技翻译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国内翻译硕士专业学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

国内翻译硕士专业学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

摘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在国内的迅猛发展是翻译产业市场刚性需求的结果。

制定翻译行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行业规范是翻译硕士专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另外国内各高等院校应该基于各自的专业优势和所在区域的本地特色进行翻译硕士专业学科规划和课程设计,并同时探索和研究行业需求的发展趋势,从而找到适合各自特色的MTI人才培养机制和学科发展路径。

关键词翻译硕士专业(MTI)学科发展特色专业On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in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of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Program in China//Jiang LiAbstract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Program in China is the outcome of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Setting a clear goal and formulating detailed guidelines for the industry will provide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TI program. Additionally,Chinese universities will find an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route for their MTI program through the marketing explo-ration,discipline planning and curriculum design.Key words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disci-pline development;superior programs1国内翻译硕士专业(MTI)发展的现状自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首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至今,全国获批的翻译硕士试点院校的总数量已由2007年最初的15家扩大到截止2015年最近的一批206家。

浅析中国翻译美学的发展历程

浅析中国翻译美学的发展历程

翻译与美学联姻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

中国翻译由最初借助美学思想意识呈现自身特征,逐步发展为自建理论框架,最终成为一门新的、独立的科学――翻译美学。

从翻译美学的发展过程中能清晰的看到,中国美学对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该文采取历时的研究方法,对翻译美学在中国的不同发展时期的状况进行概述,呈现中国翻译美学的历史发展轨迹。

一、中国古代译论中的隐形美学从我国古代译论中,不难发现美学的踪迹,可以说是自有翻译经验和翻译观点,便有美学思想与之共存。

由此看来,翻译与美学从一开始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古代最朴素的唯物观,认为越接近事物的自然状态越能发现事物的“真、善、美”。

此观点反映在翻译理论上就要求译文要忠实原文的内容,反对用浮夸和华丽的句子,就是要保留原文的“真”。

我国的翻译实践始于古代的佛经翻译。

一般认为,三国时期的支谦编写的《法句经序》是距今最早谈论佛经翻译理论的文章,书中有老子的“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的记录,从中可以体会支谦的翻译主张“因循本质,不加文饰”的美学内涵。

道安提出“五失本三不易”原则;玄奘主张“五不翻”;彦琮追求“宁贵木而近理,不贵巧而背源”主张等,都是古代最具代表的翻译理论。

以上几种翻译观点都体现了我国美学的思想意识,即追求事物的“真”,在翻译领域就是通常认为的“质派”(直译),其对立面“文派”(意译)始于从西域入关的鸠摩罗什,推出“案本而传”和“辞旨文雅”的翻译主张。

二、中国传统译论中的显性美学中国翻译经历了佛经翻译带来的第一次翻译高潮之后,一直处于低迷时期。

直到严复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中提出中国近代最有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时,中国才迎来第二次翻译高潮。

在严复之前,马建忠就提出“善译”论,要求“知其意旨,摹其神情,仿其语气,心悟神解”,力求与原文在意思上无一毫出入。

严复的“信、达、雅”理论中,“信”要以“达”为前提,“雅”是主要特征,要求译文讲究“修辞”,要有文采。

翻译硕士(MTI)专业设置现状引发的思考

翻译硕士(MTI)专业设置现状引发的思考

翻译硕士(MTI)专业设置现状引发的思考摘要:目前,翻译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深刻影响到翻译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教学体制。

各高校试点培养单位应以翻译专业和企业的合作关系链为办学契机,狠抓师资建设、课程制定和现场实习等教学环节的规划和设置,突出学位教育的知识实践性和质量经济性,以期促进MTI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提高,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翻译行业的发展和需求,树立翻译职业的形象品牌。

关键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产业化;技能化;职业化一、MTI专业设置现状透析2009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首届翻译硕士教育与产业研讨会”强调指出,要把翻译教育与翻译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此次理论联系实践的专业学位探讨研究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大会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针对翻译硕士专业应用与翻译技术产业需求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沟通和激烈的讨论。

这是一次全新意义的翻译研讨大会,挣脱了以往文学翻译理论占据中心议题的研讨格局。

目前,迅猛发展的翻译产业对高端复合型翻译人才的渴求、日益加速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翻译教育改革的热切呼唤都迫切需求现代软件技术对翻译活动的全面介入,以弥补刚刚起步的MTI学位教育与翻译市场需要日益多样化的“逆差”之势。

一直以来,笔者对翻译教学和翻译理论的学科建设颇感兴趣,也甚为关怀,虽然认识到翻译活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日益市场化、信息化和技能化的翻译人才塑造也早有耳闻,但将翻译教育与翻译产业真正联系在一起详加思考和研讨还是第一次。

近几年来,中国翻译产业发展论坛曾召开过多次有关翻译产业、翻译服务与翻译教育技术的学术会议。

多年来学术、科研界都有一个保守、顽固的看法,那就是一个学者应该远离市场。

当“翻译市场”、“翻译技术”在翻译教育界的呼声频率越来越高时,新形势下的翻译师资队伍由衷地发出一系列的困惑:翻译市场究竟能不能与翻译教育合二为一;翻译实践到底需不需要翻译理论的指导;翻译教育的培养结构有无必要进行分级变革;翻译硕士的未来教育究竟应走哪条路。

浅析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状况

浅析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状况

浅析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状况摘要:本文先简述当前中国翻译理论的大概内容,然后从翻译研究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当前国内翻译理论研究的不足等本体因素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机制、翻译领域的功利主义等影响翻译发展的外部因素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翻译理论沉寂的原因。

认为要结束沉寂期不仅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融合中西译论、翻译本体研究与相关学科相结合,而且要改革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字:翻译理论沉寂期内因外因纵观中国翻译理论,我们很容易找到这些熟悉的字眼“信”、“达”、“雅”、“神似”,还有“化境”等。

“信”“达”“雅”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要文言化。

如今“信”“达”“雅”三个字已经被我们说滥了,近代翻译理论近百年,长久被当做翻译界的金科玉律。

当然,内容也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适当的做了延伸、关联和改变。

如:“信”即产生了后来的“忠实”,“达”对应着“通顺”,而“雅”一词被赋予了新的翻译内涵,不是起初所指的译文要文言化,而指在选用词语时要得体,简明优雅。

“神似”“ 神似”,亦即“传神”,“传神达意”,“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顾名思义,就是传达原文的精神,通过文字把字里行间的意蕴曲达以出。

不同语言各有特色,有许多难以互译的地方,而翻译绝不是坐标似的“字当句对”,而是多层次的传神达意。

文学翻译尤其如此。

傅雷,一位毕生从事文学翻译创作的著名翻译家。

他视文学工作为崇高神圣的事业,不但把损害文学精品看作像歪曲真理一样严重,并且将介绍一部文学作品不能还原它本身,也认为难以容忍。

他深明文学翻译的甘苦,始终持着严谨、认真负责的翻译态度,他以自己的大量译作为印证,在严复的“信,达,雅”之外,另树一帜,标举“神似”,可谓我国翻译理论界的一个重大突破。

从中国四次翻译高峰期看翻译理论的发展

从中国四次翻译高峰期看翻译理论的发展

从中国四次翻译高峰期看翻译理论的发展摘要:我国翻译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四次翻译高潮,与之伴生的是翻译理论的同步发展。

我国翻译理论发展的大致轨迹是由“质”而“信”再到“化”,也就是说,从单纯模仿原文句法的直译到允许句法自由的意译再到饱含创造神韵、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的多种翻译手法相结合。

我国的翻译理论是在不断深化中加快发展,在传统理论基础上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关键词:翻译高潮;翻译理论;翻译史翻译的发展史,本质上其实就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政治、文化、商贸相互交流融合的历史。

我国的翻译可以上溯至公元67 年,传至我国的佛经由于语言不通而出现了经文的讲解、翻译。

由此至今的近二千年间,翻译也随着对外交流、对外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地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从四次影响较为深远的高峰期来对我国翻译理论发展史进行探讨。

一、第一次高峰期———唐宋及以前的佛经翻译从东汉明帝派使者从天竺邀请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来朝开始,我国的佛经翻译先后在东汉、东晋、南北朝、唐朝、北宋掀起了不小的热潮,历时一千多年,译经1 690 多部、6 420 余卷,形成了我国外来文化的巨大宝藏。

在我国佛经翻译史上,这一时期可以归结为直译到意译的过程。

从东汉恒帝建和二年开始,佛经翻译从零散翻译进入了大规模翻译时期。

安息人安世高及来自西域大月氏的支娄迦谶都是我国最早的佛经翻译家。

尽管他们所译的经书很少是全译本,翻译中问题也很多,但加速了佛教在社会普通群体中的传播。

后人对安世高译文的评价是“贵本不饰”,对支娄迦谶译文的评价是“审得本质,了不加饰”,表明他们的翻译提倡保持文学原意,属于初期的直译行为。

在前秦王朝的官方支持下,僧人道安主持了我国最早的大型佛经译场,他提出翻译佛经时要竭力符合原文原意,“惟惧失实”,对直译的要求更加明确。

由于这几个人的观点比较近似,后代的翻译家对他们的翻译原则给出了“重质朴,轻文饰”。

南北朝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译经僧人鸠摩罗什,他一生译经74 部、384 卷,最早提出了如何表现原文的文体和语趣的重要问题,对翻译文学影响甚大。

从MTI的设立看中国翻译学学科的发展

从MTI的设立看中国翻译学学科的发展
• 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英文缩写为MTI。
从MTI的设立看中国翻译学学科的发 展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 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 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
• 四、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 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 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
专业学位
1991年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 2006 16 种专业硕士学位 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为培养特
定职业高层专门人才而设置
从MTI的设立看中国翻译学学科的发 展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 一、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 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决定在我国设 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 1.教学目标。外语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外语交 际能力,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 这里的“译”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语言教学手段,目 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外语语法、词汇,或用来检 查学生外语理解和表达水平,作为增强学生外语能力 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
• 翻译教学目标则是建立在学生双语交际能力基础之上 的职业翻译技能训练。翻译教学从职业需求出发,主 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知识、百科知识(尤其是国际 政治、经济、法律等)和翻译技能训练(包括翻译职 业知识)。
从MTI的设立看中国翻译学学科的发 展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 十、学位论文必须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可采 用翻译项目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 等形式。
• 十一、课程考试合格、完成规定的翻译实务并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我国MTI(翻译硕士专业)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我国MTI(翻译硕士专业)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我国MTI(翻译硕士专业)建设的回顾与反思翻译硕士专业,简称MTI(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于2007年成为我国20个专业学位之一。

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MTI从最初的15所到今天的215所,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这同时也让MTI的整体发展喜忧参半。

从回顾MTI建设和发展的十年中的得失入手,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三个方面探寻我国在“翻译专业人才”与“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中徘徊不前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标签:MTI;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习基地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和近年“一带一路”倡仪的实施,我国越来越亟须具有专业能力的翻译人才。

在此社会背景下,我国的MTI翻译硕士成为我国国务院委员会批准设立的第18种专业学位,于2007年3月开始学位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MTI专业正式诞生。

但是,近年随着各高校MTI专业学位授予点的迅速增多,对MTI专业发展也出现了褒贬不一,喜忧参半的声音。

MTI专业发展究竟遇到了怎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进一步稳步发展成为各高校外语专业,以及翻译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MTI(翻译硕士专业)建设十年回顾我国翻译教育与西方相比起步较晚,自2006年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首批3所高校试办翻译专业本科(BTI)作为我国翻译专业的起点,到2007年以北大、上外、复旦为代表的首批15所高校的翻译硕士(MTI)至今只有十余年的历史。

在我国专业硕士学位建设中翻译硕士专业可以说成长是最快的,2011年对翻译专业更是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具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在2011年由40所迅速跃升为159所。

十年间翻译专业学位建设不断取得成绩,截至2017年现在全国已有152所高校设置了翻译专业本科(BTI),215所高校開设翻译专业硕士(MTI)。

自2010年起,曾经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种类型的MTI,逐步取消在职硕士,全部改为统一的全日制。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要求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在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作为培养高水平翻译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发展趋势与要求也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要求,以期为相关教育机构和教育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将首先回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国内外翻译硕士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接着,文章将重点探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包括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的完善化等方面。

文章还将深入探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具体要求,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跨学科素养、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要求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翻译硕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翻译硕士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翻译人才培养的创新。

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历史回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翻译行业逐渐成为了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为满足社会对高质量翻译人才的需求,我国开始着手建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制度。

在初期阶段,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主要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和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为主。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和专业化。

这促使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上的不断创新。

进入新世纪,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开始注重与国际接轨,引入了更多的国际标准和规范。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翻译等新技术在翻译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这使得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对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近年来,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不仅在教学质量和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在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论我国翻译学的建构与发展历程

论我国翻译学的建构与发展历程

论我国翻译学的建构与发展历程徐多毅;刘宏锦【摘要】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nslatology has experienced a process from being subordinated in linguistics to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From then on, translatology has stepped into a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rocess, being conformed and innovated with other disciplines.%我国翻译学科的建构和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属语言学的隶属阶段,到翻译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过程。

此后,翻译学融合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与创新,进入学科融合发展的过程。

【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9)001【总页数】3页(P39-41)【关键词】翻译学;学科;建构;发展历程【作者】徐多毅;刘宏锦【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工业大学行政服务中心,安徽马鞍山2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翻译活动由来已久。

它与人类文化、思想交流密切相关,其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不可低估。

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我国著名学者谭载喜指出:人们历来轻视翻译,翻译理论的研究工作更加缺乏活动阵地。

尽管翻译活动是一项古老而又蓬勃开展的活动,但翻译研究却长期缓慢发展。

人们很少把翻译活动看作是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

我国现代的一些学者诸如林纾、严复等人虽然对翻译有着精辟的理论见解,但他们谁也没有把翻译研究当做一门独立的学科。

由此可见,这些研究者都没有把翻译学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加以系统的研究。

尽管如此,人们对翻译的思考也从未停止过。

早在20世纪50年代,董秋斯先生就在《中国翻译》(当时称《翻译通讯》)上发表了关于“翻译理论建设”的文章,明确地主张建立翻译学,并论述了研究翻译理论是非常必要的,这标志着我国翻译学发展的开端。

推进翻译专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推进翻译专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推进翻译专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翻译研究与翻译学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形势确实令我们欣喜鼓舞。

然而,面对今天国家文化发展建设形势的要求,面对翻译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服务国家大局,拓展翻译研究的空间,促进翻译学科建设和翻译专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是我们欣喜之后更应冷静思考的问题。

翻译研究:关注两个“拓展”关于翻译研究,我们至少应考虑在两个“拓展”上下功夫。

第一个“拓展”是从研究对象或者研究内容来说,应关注从对翻译现象本体的研究向对翻译社会的研究拓展。

纵观至今的翻译研究成果,无论是语文学范式、语言学范式、文学范式、认知心理学范式、文化学范式还是社会学范式等等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对象上来说,归根结底都没有脱离翻译文本或说翻译活动本体,讨论的问题终究是语言的转换,社会历史文化对译本或翻译活动产生或接受过程的影响,译本产生或翻译活动中的认知与心理机制等。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翻译行业正快速发展并正逐步形成一支重要的文化产业,翻译研究应在不断深化和扩大对翻译活动本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的视野和空间,关注与翻译行业相关的整个翻译社会的研究,如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翻译行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翻译行业管理、翻译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互动关系、翻译行业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翻译产业经济、翻译产业技术、产学研结合与翻译专业人才教育等等。

翻译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翻译研究只有立足实践,立足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才能走出学术的象牙塔,呈现出无穷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个“拓展”是从研究方向来说,应关注从对外译中的研究向对中译外的研究拓展。

严格说来,既然交流是双向的,翻译活动是双向的,那么研究也是双向的,不应割裂开来片面只谈某一点。

但现实是,中外文化交流至今仍是不对称的(输入大于输出),由此而产生的交流实践活动及其延伸的相关研究自然也是不对称的。

应该说,近几年来,中译外方面的研究无论从质还是量上有了可观的进步,但仍有待拓展和深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筹建 筹建 筹建
筹建 已有
学位层次 语言能力 翻译学士 IELTS6.5
翻译 IELTS 7 专业硕士
翻译学 IELTS 7 硕士
翻译学 IELTS 7 博士
翻译能力
培养目标
人事部翻译 资格证 书三级
人事部翻译 资格证 书二级
人事部翻译 资格证 书二级
培养具有坚实的双语语言基础和娴熟的语言交际能力,掌握 多种文本的笔译技能、连续传译技能、同声传译技能的 高层次专业化翻译精英人才,重点培养适应各种场合的 高级口译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胜任政府涉外部门、新 闻宣传文化传播单位、出版单位、科研院所、学术机构、 外贸及商务机构、翻译公司、驻外机构、外资企业等部 门的口译、笔译及相关文字交际与沟通工作;能基本胜 任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工作及高级别领导人的口译工作。
• 九、承担专业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丰 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 十、学位论文必须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可采 用翻译项目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 等形式。
• 十一、课程考试合格、完成规定的翻译实务并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 十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翻译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MA in Translation
MA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MA in Legal 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
MA in Business 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
MA in Media Translation
MA in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 2006年 • 翻译本科专业在三所学校试办
• 2007年 • 翻译本科专业增加四所试办学校 • MTI 的试办 • 专业目录的调整
翻译学的学科发展给我们 的思考
• 外语教学与翻译教学
– 传统外语人才的培养 – 复合型 – 专业化外语人才
• 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
• 完整翻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完整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
• 翻译教师学历分布图
博士 在读博士 硕士 学士
学位层次
翻译学博士 PhD in Translation Studies
翻译学硕士 Mphil in Translation Studies
翻译硕士专业 学位
(MTI) MA in Interpreti
ng and Translatio
n
MA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 翻译教学则主要是训练学生借助语言知识、主题知识 和百科知识对原语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并用另一种语 言将理解的信息表达出来,这些专门训练包括:译前 准备、笔记方法、分析方法、记忆方法、表达方法、 术语库的建立等等。双语转换机制还涉及到语言心理 学、认知学、信息论、跨文化等多种学科。
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的说明
• 199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立内地的第一家翻译系
• 2001年青岛翻பைடு நூலகம்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的召开
• 近两年来国内20多家大学以培养翻译专业人才为主要 培养目标的翻译学院(系)的成立
中国的翻译学学科建设在2004年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获得了“外国语言文 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后,自主设置了 “翻译学” 硕士、博士授权点。上海外国语大学 翻译学学位点的设置,“标志着翻译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内地的高等教育体制中获得 了合法地位”。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1. 1.1921 .1.19Tuesday, January 19, 202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04:10:0 004:1 0:0004 :101/1 9/202 1 4:10:00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1. 1.1904 :10:00 04:10 Jan-2119-Jan-21
翻译学士
MA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MA in Translation and Manegement
BA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学制
3年 2-3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2年 4年
现状
已有 已有 筹建 筹建 筹建 筹建 筹建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 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 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
• 四、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 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 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 五、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鼓励非 外语专业毕业生及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报考。
翻译专业硕士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招生对象为有良好的 双语基础、具有一定口笔译实践经验的学员。课程内容 密切结合实际,加强实践环节。课程安排突出口、笔译 技能的教学与实践,同时安排必要的理论课程。与理论 研究型人才培养所不同的是,翻译专业硕士突出强调学 生的翻译实操能力。笔译方面能翻译各种高级别文字资 料、政府文献、各种专业技术资料同时具备担任各种文 字翻译的译审工作;口译方面能承担各种场合的交替传 译工作和大型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工作。
中国翻译学科建设的几个 里程碑
• 197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译训班的开设
• 1987年南京首届全国研究生翻译理论研讨会及青岛首 届全国翻译家论坛对“翻译学学科建设”的大讨论
• 1993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厦门大学与英国文化委 员会合作 “高级口笔译项目”的设立
• 199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翻译理论与实践”硕士研 究生
旨在培养具有专注的学术精神及优良的学术潜质,具有高级 口笔译翻译实践能力,并具备翻译学研究基本能力的硕 士研究生。学生毕业后,可以胜任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 学需要的各种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可以胜任口笔译翻译 的实际工作,还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翻译学博士课程, 是一种集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能力于一 身的高级复合型翻译人才。
• (8)模拟会议传译 2分
• (9)视 译
2分
• (10)商务口译
2分
• (11)法庭口译
2分
• (12)外交口译
2分
• (13)经贸翻译
2分
• (14)法律翻译
2分
• (15)科技翻译
2分
• (16)传媒翻译
2分
• (17)计算机辅助翻译 2分
• (18)中国典籍外译 2分
• 3.实习
2分
• 关于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学位论文 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学生任选一种):1.项目: 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 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 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2.实验报告: 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 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 于10000字的实验报告;3.研究论文:学生在 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翻译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 15000字(以上字数均以汉字计算)。
4分
• 同声传译
4分
• ②笔译方向:
• 文学翻译
2分
• 非文学翻译 2分
• 2.选修课(其中1-7至少选择两门):
• (1)第二外国语 2分
• (2)中外翻译简史 2分
• (3)翻译批评与赏析 2分
• (4)跨文化交际 2分
• (5)中外语言比较 2分
• (6)文体概论
2分
• (7)国际政治与经济 2分
• 关于课程设置。
•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 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0分。
• 1.必修课:
• (1)公共必修课:
• ①政治理论
3分
• ②中国语言文化 3分
• (2)专业必修课:
• ①翻译概论
2分
• ②交替传译
2分
• ③笔译理论与技巧 2分
• (3)方向必修课:
• ①口译方向:
• 专题口译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4:10:00 04:10:0004:1 0Tues day, January 19, 2021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1.1. 1921.1. 1904:1 0:000 4:10:0 0Janua ry 19, 2021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1年1月19 日上午 4时10 分21.1.1 921.1. 19
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的说明
• (三)我国现行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偏 重于学术训练,不利于高级翻译人才的 培养。
• 翻译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传统外语教学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 段等方面有根本不同。
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的说明
• 1.教学目标。外语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外语交 际能力,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 这里的“译”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语言教学手段,目 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外语语法、词汇,或用来检 查学生外语理解和表达水平,作为增强学生外语能力 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
• 十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的说明
• 一、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 必要性
• (一)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家 对外文化、经济交流合作的迅速发展, 对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专门人才的需求 日益迫切。
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 六、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考或联考、初试与复 试相结合的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