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专题二复习课件ppt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 多样性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反应速率与反应 限度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56页 0106页 0178页 0204页 0224页 0268页 0320页 0331页 0360页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二单元 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第四单元 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第二单元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元素周期表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 性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 律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 多样性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反应速率与反应 限度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56页 0106页 0178页 0204页 0224页 0268页 0320页 0331页 0360页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二单元 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第四单元 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第二单元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元素周期表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 性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 律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微观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
最新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专题二复习课件.ppt

同种物质: 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如Vx(正)=Vx(逆)
不同种物质:比例计量,方向相反
如Vx(正):VY(逆)=1:3 ②、浓度标志: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但不一定相等,或固定
为某个比.例精品课件.
30
(2)、间接标志 ①如断键与成键、
②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压强、物质的量、密度等
遵循:变化着的量不再改变, 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3)、特殊标志:
C、 v1减少,v2增大
B、 同时减小 D、 v1增大,v2减小
不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 学反应速率增大
.精品课件.
19
▪ 练习5、对于可逆反应:A+B
C,
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
加快的是( B)
▪ A、增加A的物质的量
▪ B、升高体系温度
▪ C、增大体系的压强
▪ D、减少C的物质的量
比恰为1:3:2 ④容器内N2、H2、.N精品H课件3.的浓度保持不变 32
N2 + 3H2 2NH3反应在定容的密闭 容器中进行
④t min内生成1molNH3同时消0.5molN2 ⑤t min内,生成1molN2同时消3molH2
⑥ 某时间内断裂3molH-H键的同时,断裂 6molN-H键
说法正确的是
D
A. 反应物A、B全部变成了C
B. A、B、C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C. 反应已经停止
D. 反应混和物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不再变化
.精品课件.
26
例3: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
B 发生反应:2HI
H2+I2在反应趋向平衡的
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不同种物质:比例计量,方向相反
如Vx(正):VY(逆)=1:3 ②、浓度标志: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但不一定相等,或固定
为某个比.例精品课件.
30
(2)、间接标志 ①如断键与成键、
②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压强、物质的量、密度等
遵循:变化着的量不再改变, 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3)、特殊标志:
C、 v1减少,v2增大
B、 同时减小 D、 v1增大,v2减小
不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 学反应速率增大
.精品课件.
19
▪ 练习5、对于可逆反应:A+B
C,
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
加快的是( B)
▪ A、增加A的物质的量
▪ B、升高体系温度
▪ C、增大体系的压强
▪ D、减少C的物质的量
比恰为1:3:2 ④容器内N2、H2、.N精品H课件3.的浓度保持不变 32
N2 + 3H2 2NH3反应在定容的密闭 容器中进行
④t min内生成1molNH3同时消0.5molN2 ⑤t min内,生成1molN2同时消3molH2
⑥ 某时间内断裂3molH-H键的同时,断裂 6molN-H键
说法正确的是
D
A. 反应物A、B全部变成了C
B. A、B、C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C. 反应已经停止
D. 反应混和物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不再变化
.精品课件.
26
例3: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
B 发生反应:2HI
H2+I2在反应趋向平衡的
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苏教版化学必修2 专题2 专题复习课课件PPT

栏目导航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化学反应放出能量,该 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该 反应为吸热反应。
栏目导航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 (1)用 E(反应物)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表示生成物的 总能量,ΔQ 表示能量变化,则: ΔQ=E(生成物)-E(反应物)。 (2)用 Q(吸)表示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Q(放)表示生 成物分子成键时放出的总能量,ΔQ 表示能量变化,则:ΔQ=Q(吸) -Q(放)。
栏目导航
3.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预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一氧化碳 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煤炉中发生了反应:CO2+C=高==温==2CO,试分析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 在 O2 充足时,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放热反应 B.煤燃烧时吹入的氧气越多越好 C.CO2+C=高==温==2CO 这一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D.煤燃烧时,反应物自身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 放出热量
栏目导航
A.其他条件不变,增加压强或 Y 的物质的量时反应速率都增大 B.a ℃、8 min 时,Z 的浓度一定为 0.5 mol·L-1 C.由图可知,a 大于 200 D.a ℃时,0~1 min 内 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20 mol·L-1·min
-1
栏目导航
D [由于 Y 是固体,增加 Y 的物质的量反应速率不变,A 项错 误;a ℃、8 min 时,X 的浓度为 0.5 mol·L-1,即 X 被消耗了 0.5 mol·L -1,Z 的最小浓度为 0.5 mol·L-1,若 Z 的起始浓度不为 0,那么 Z 的浓度将大于 0.5 mol·L-1,B 项错误;根据相同时间段内温度越低 反应速率越小可知,a 小于 200,C 项错误;a ℃时,0~1 min 内 X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20 mol·L-1·min-1,则 Z 的平均反应速率也为 0.20 mol·L-1·min-1,D 项正确。]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化学反应放出能量,该 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该 反应为吸热反应。
栏目导航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 (1)用 E(反应物)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表示生成物的 总能量,ΔQ 表示能量变化,则: ΔQ=E(生成物)-E(反应物)。 (2)用 Q(吸)表示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Q(放)表示生 成物分子成键时放出的总能量,ΔQ 表示能量变化,则:ΔQ=Q(吸) -Q(放)。
栏目导航
3.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预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一氧化碳 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煤炉中发生了反应:CO2+C=高==温==2CO,试分析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 在 O2 充足时,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放热反应 B.煤燃烧时吹入的氧气越多越好 C.CO2+C=高==温==2CO 这一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D.煤燃烧时,反应物自身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 放出热量
栏目导航
A.其他条件不变,增加压强或 Y 的物质的量时反应速率都增大 B.a ℃、8 min 时,Z 的浓度一定为 0.5 mol·L-1 C.由图可知,a 大于 200 D.a ℃时,0~1 min 内 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20 mol·L-1·min
-1
栏目导航
D [由于 Y 是固体,增加 Y 的物质的量反应速率不变,A 项错 误;a ℃、8 min 时,X 的浓度为 0.5 mol·L-1,即 X 被消耗了 0.5 mol·L -1,Z 的最小浓度为 0.5 mol·L-1,若 Z 的起始浓度不为 0,那么 Z 的浓度将大于 0.5 mol·L-1,B 项错误;根据相同时间段内温度越低 反应速率越小可知,a 小于 200,C 项错误;a ℃时,0~1 min 内 X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20 mol·L-1·min-1,则 Z 的平均反应速率也为 0.20 mol·L-1·min-1,D 项正确。]
高一必修二 有机化学复习 PPT课件 图文

• A.乙炔和甲苯B甲烷和乙烷 • C丙烯和丙烷D乙烯和丁烯
C
• 下列各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不相同 的是
• A.50g乙醇和50g甲醚 • C.200g甲醛和200g乙酸
B.100g乙炔和100g苯 D.100g甲烷和100g乙烷
解析:A中的乙醇和甲醚互为 同分异构体,B、C中两组物质 的最简式相同,所以答案为D。
下列各组物质中各有两组分,两组 分各取1mol,在足量氧气中燃烧,两者
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D
A. 乙烯和乙醇 B. 乙炔和乙醛 C. 乙烷和乙酸甲酯 D. 乙醇和乙酸
• 乙醛蒸汽与乙炔混合气体aL完全燃烧,所 需氧气体积是
• A aL B 0.5aL D
• C 2aL D 2.5aL
• 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 消耗氧气量相同的是
Cl
CH
3
+
3
Cl2
光照
CCl3
+ 3 HCl
苯的同系物特点
特点:只含有一个苯环,且侧链为C-C单键的芳 香烃。符合通式CnH2n-6
C7H8
C8H10
• 某苯的同系物的分子式为C11H16,分子中 除含苯环外还有两个-CH3,两个-CH2 -和一个-CH-,则该分子的可能结构共
有( B )
• A.3种
• 某气态烃0.5摩能与1摩氯化氢完全加成,加 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可以被3摩Cl2取 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 (C )
• A、CH≡CH B、CH2=CH2
• C、CH≡C—CH3
• D、CH2=C(CH3)-CH3
裂化和裂解
能否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直馏 汽油
产量较低 质量不高 无烯烃
C
• 下列各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不相同 的是
• A.50g乙醇和50g甲醚 • C.200g甲醛和200g乙酸
B.100g乙炔和100g苯 D.100g甲烷和100g乙烷
解析:A中的乙醇和甲醚互为 同分异构体,B、C中两组物质 的最简式相同,所以答案为D。
下列各组物质中各有两组分,两组 分各取1mol,在足量氧气中燃烧,两者
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D
A. 乙烯和乙醇 B. 乙炔和乙醛 C. 乙烷和乙酸甲酯 D. 乙醇和乙酸
• 乙醛蒸汽与乙炔混合气体aL完全燃烧,所 需氧气体积是
• A aL B 0.5aL D
• C 2aL D 2.5aL
• 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 消耗氧气量相同的是
Cl
CH
3
+
3
Cl2
光照
CCl3
+ 3 HCl
苯的同系物特点
特点:只含有一个苯环,且侧链为C-C单键的芳 香烃。符合通式CnH2n-6
C7H8
C8H10
• 某苯的同系物的分子式为C11H16,分子中 除含苯环外还有两个-CH3,两个-CH2 -和一个-CH-,则该分子的可能结构共
有( B )
• A.3种
• 某气态烃0.5摩能与1摩氯化氢完全加成,加 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可以被3摩Cl2取 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 (C )
• A、CH≡CH B、CH2=CH2
• C、CH≡C—CH3
• D、CH2=C(CH3)-CH3
裂化和裂解
能否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直馏 汽油
产量较低 质量不高 无烯烃
第二单元-氮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氨水的碱性较弱,其原因是 A.它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B.氨水极易挥发出氨
√C.氨与水结合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只有少部分电离成NH+4 和OH-
D.溶于水的氨大部分以NH3分子形式存在
解析 NH3溶于水后,大部分结合成一水合氨的形式,只有少部分NH3·H2O 电离成N+4H 和OH-,因此溶液碱性较弱,C项正确。
答案:D
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
性质 物理 性质
化学 性质
NO
NO2
[微拓展]
红棕 色、有刺激性气味 氮的氧化物有 6
_无__色、有毒气体, 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 种:N2O、NO、
不 溶于水
的 大 ,易液化,易溶于 N2O3、NO2、N2O4、
水
N2O5,其中 N2O3、
在常温下,NO 很容
操作及 现象
①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 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 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 红 色
学性 结论 氨 极易 溶于水,水溶液(俗称氨水)呈 碱 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质 与水 化学方程式为 NH3+H2O NH3·H2O 生成的一水合氨在水溶液中存在 NH3+2O
反应 +OH-
NH3·H2O
D.二氧化氮气体
•解 析 : 二 氧 化 氮 与 水 、 氧 气 可 发 生 反 应 : 4 N O 2 + O 2 + 2 H 2 O , 4 H N O 3 , 一氧化氮与水、氧气可发生反应:4NO+3O2+2H2O,4HNO3,因此B、 C、D项均不符合题意;氮气不溶于水,在溶液中不能与氧气反应,水 不能完全充满试管,A项符合题意。
引发 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或其他形成压强差引发液体向 操作 容器中流动喷射的操作
5.2.2氨和铵盐 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4、氨的实验室制法
收集方法
验满方法
由于氨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常用 向下排空气 来
收集。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在集气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可减小NH3与空
尾气处理 气的对流减少NH3与空气的对流,吸收多余的NH3,收集到纯净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HCl
水或碱
CO2
SO2
Cl2
NO2
NaOH
溶液
原理
NH3、HCl均属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常温下,NH3的溶解度为1∶700,HCl的溶解度为1∶500
均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2NaOH+Cl2====NaClO+NaCl+H2O
【思考】这个实验还体现氨水什么性质?
(现象:白烟)
小结:氨气的检验方法
①用蘸取浓盐酸、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若产生白烟,则证明有NH3
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3
(3)还原性
①氨的催化氧化 4NH3 + 5O2
催化剂
4NO + 6H2O
点燃
②在纯氧中燃烧 4NH +3O === 2N +6H O
的NH3,防止污染空气
制取NH3的其他常见方法
方法一: 加热浓氨水制氨气
△ NH3↑+H2O
NH3·H2O ==
方法二:浓氨水滴入生石灰(或NaOH)中制氨气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专题2-第3单元-第1课时

●新课导入建议 在我们生活中,手机用的电池,机动车上的铅蓄电池、 干电池等,这些电池的电能是如何转化来的?原理是什么? 这些问题本课时将给出答案。
●教学流程设计
演示结束
课标解读
重点难点
1.通过铜锌原电池的实验探 究,初步了解原电池原理。 2.了解化学电源的原理与应 用。 3.了解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4)从反应类型上判断 发生氧化反应的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正极。 (5)从反应现象上判断 溶解的是负极,有气泡产生或固体析出的是正极。 (6)从离子移动上判断 阴离子移向的是负极,阳离子移向的是正极。
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活泼的金属是电池的负 极,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导体)是电池的正极。 (2)有电解质溶液,且负极能与电解质溶液发生自发的氧 化还原反应; (3)构成闭合回路或接触。
1.原电池反应原理及应用。 (重点) 2.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的书 写。(重难点)
原电池原理
1.铜锌原电池 (1)装置:
(2)现象:Zn 片 逐渐溶解 ,Cu 片上有 大量气泡 产生,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3)电子流向:由 锌极 流向 铜极 。 (4)电流方向: 铜极 →导线→ 锌极 。 (5)离子流向:电解质溶液中, H+、Zn2+
利用反应 Zn+2FeCl3===ZnCl2+2FeCl2 设计 一个原电池。在图中方格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指出正极为 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将已知的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即失去电 子和得到电子的反应):Zn-2e-===Zn2+,2Fe3++2e-===2Fe2 +;然后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可知,该电极的负极应用 锌作材料,正极要保证 Fe3+得到负极失去的电子,一般可用 不能还原 Fe3+的材料(如铂、碳棒等)作正极,电解质溶液只 能用 FeCl3 溶液。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2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化学电源(74张PPT)

1.电化学腐蚀
[必记结论]
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原电池反应, 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腐蚀。
2.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成功体验]
3.家用炒菜铁锅用水清洗放置后,出现红棕色的锈 斑,在此过程中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A.4Fe(OH)2+O2+2H2O===4Fe(OH)3 B.2Fe+O2+2H2O===2Fe(OH)2 C.O2+2H2O+4e-===4OH- D.Fe-3e-===Fe3+
[例 2] 一个原电池总反应为:Zn+M2+===Zn2++M。 (1)该原电池电极材料及电解质可能是________。
探 究 2 能 否 将 HCl + NaOH===NaCl+H2O 设计成原电池? 2Fe3++Cu===Cu2++2Fe2+呢?
提示:不能将 HCl 与 NaOH 的反应 设计成原电池,原因是该反应不是氧化 还原反应;能将 2Fe3++Cu===Cu2++ 2Fe2+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原因是该反 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
4.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负极反应:Fe-2e-===Fe2+, 正极反应:O2+4e-+2H2O===4OH-, 总反应:2Fe+O2+2H2O===2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1)原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的装置。(3)正极是电子流入极。 (4)H+在铜片上被还原成 H2,铜片上会有 大量气泡产生。
答案:(1)× (2)√ (3)× (4)×
2.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 池产生电流的是________。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202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2页 0100页 0169页 0203页 0251页 0298页 0339页 0354页 0411页 0489页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实验活动7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 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生产中的重要非金 属元素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202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22页 0100页 0169页 0203页 0251页 0298页 0339页 0354页 0411页 0489页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实验活动7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 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生产中的重要非金 属元素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202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氮及其化合物课件-高一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二册

3NO2 + H2O == 2HNO3 + NO 2NO + O2 ==2NO2 4NO2 + O2 + 2H2O == 4HNO3
NO2与O2的体积比 发生的化学反应
剩余气体
= 4:1
4NO2 + O2 + 2H2O =4HNO3
无
﹤4:1 ﹥4:1
4NO2 + O2 + 2H2O =4HNO3
O2
解得: V(NO2)=80mL V(O2)=20mL
(2) 若20mL剩余气体为O2,设参加反应的O2为x mL,则原 混合气体中NO2为100mL-(20+x)mL=(80-x)mL
由V(NO2):V(O2)=4:1 得 (80-x)mL=4x mL 解得:x=16 即V(O2)=20+16=36 ∴ V(NO2)=64 若20mL剩余气体为NO,则 3NO2 + H2O == 2HNO3 + NO 设生成20mLNO需NO2为z mL, 由此可得:z=3×20mL=60mL,即NO2和O2反应共消耗了 40mL,设O2为y mL,则NO2为(40-y)mL. 由V(NO2):V(O2)=4:1 (40-y)mL=4y mL 解得y=8
氮肥种类
氨水 (NH3▪H2O) 铵态氮肥 NH4Cl (NH4)2SO4 NH4HCO3 硝态氮肥: KNO3
有机氮肥: 尿素(CO(NH2)2)
N
高温、高压
N2 + 3H2 催化剂
人工固氮
N
大气中的氮
2NH3
氨或铵盐
N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硝酸盐
化合价
+5 +4
HNO3
NO2与O2的体积比 发生的化学反应
剩余气体
= 4:1
4NO2 + O2 + 2H2O =4HNO3
无
﹤4:1 ﹥4:1
4NO2 + O2 + 2H2O =4HNO3
O2
解得: V(NO2)=80mL V(O2)=20mL
(2) 若20mL剩余气体为O2,设参加反应的O2为x mL,则原 混合气体中NO2为100mL-(20+x)mL=(80-x)mL
由V(NO2):V(O2)=4:1 得 (80-x)mL=4x mL 解得:x=16 即V(O2)=20+16=36 ∴ V(NO2)=64 若20mL剩余气体为NO,则 3NO2 + H2O == 2HNO3 + NO 设生成20mLNO需NO2为z mL, 由此可得:z=3×20mL=60mL,即NO2和O2反应共消耗了 40mL,设O2为y mL,则NO2为(40-y)mL. 由V(NO2):V(O2)=4:1 (40-y)mL=4y mL 解得y=8
氮肥种类
氨水 (NH3▪H2O) 铵态氮肥 NH4Cl (NH4)2SO4 NH4HCO3 硝态氮肥: KNO3
有机氮肥: 尿素(CO(NH2)2)
N
高温、高压
N2 + 3H2 催化剂
人工固氮
N
大气中的氮
2NH3
氨或铵盐
N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硝酸盐
化合价
+5 +4
HNO3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解离为H+和OH-,由图可知,H+进入阴极,OH-进入阳极,则双极性膜可控制其两侧溶 【解析】 A项,后母戊鼎是中国古代的青铜器;B项,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SO2及粉尘,天然气燃烧时不会产生粉尘;C项,汽油来自石油,石油是由烃类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仅含碳、氢两种
的焊接,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膜。 元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汽车发动机启动时产生的电火花或高温引起空气中N2与O2发生反应生成的;D项,明矾是一种铝盐,体内铝元素聚集到一定量会危害健康,因此做油条用的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 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课时二 氨和铵盐
德国化学家哈伯(F.Haber,1868-1934)从1902 年开始研究由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 [2] 于 1908年申请专利,即“循环法”,在此基础上, 他继续研究,于1909年改进了合成,氨的含量 达到6上。这是工业普遍采用的直接合成法。 反应过程中为解决氢气和氮气合成转化率低的 问题,将氨产品从合成反应后的气体中分离出 来,未反应气和新鲜氢氮气混合重新参与合成 反应
若在4.0 MPa时减小CO2与H2的初始投料比,则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CO2的平衡转化率曲线位于曲线Ⅱ的上方。实际工业生产中往往按照化学计量比进料,原因是可以保持反应物
△ 的高转化率,同时降低产物分离的能耗。
A.将工业废液排入海洋以减少河道污染
NH ·H O=====NH ↑+H O D.做油条用的膨松剂不应含明矾
3 2 。0~1 min内,v(H2)=ΔcΔt=0.2 mol2 L1 min=0.1 mol·L-1·min-1,B项错误。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C项正确。由于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且
的焊接,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膜。 元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汽车发动机启动时产生的电火花或高温引起空气中N2与O2发生反应生成的;D项,明矾是一种铝盐,体内铝元素聚集到一定量会危害健康,因此做油条用的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 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课时二 氨和铵盐
德国化学家哈伯(F.Haber,1868-1934)从1902 年开始研究由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 [2] 于 1908年申请专利,即“循环法”,在此基础上, 他继续研究,于1909年改进了合成,氨的含量 达到6上。这是工业普遍采用的直接合成法。 反应过程中为解决氢气和氮气合成转化率低的 问题,将氨产品从合成反应后的气体中分离出 来,未反应气和新鲜氢氮气混合重新参与合成 反应
若在4.0 MPa时减小CO2与H2的初始投料比,则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CO2的平衡转化率曲线位于曲线Ⅱ的上方。实际工业生产中往往按照化学计量比进料,原因是可以保持反应物
△ 的高转化率,同时降低产物分离的能耗。
A.将工业废液排入海洋以减少河道污染
NH ·H O=====NH ↑+H O D.做油条用的膨松剂不应含明矾
3 2 。0~1 min内,v(H2)=ΔcΔt=0.2 mol2 L1 min=0.1 mol·L-1·min-1,B项错误。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C项正确。由于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且
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能与热能. PPT课件 图文

②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 生成1mol水所释放的热量叫中和 热。室温下中和热约为57.3KJ/mol
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课堂练习:
1、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 的化学键要 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 的化学键要 放出能量。一个化学反应是 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5、指出下列说法的正误
A、生物体内进行的缓慢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对
B、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越多,化学键越牢固。
对
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与化学能无关。
不对
D、柴草的燃烧与化学能无关。不对
E、人类的文明程度与人均耗能无关。不对
谢谢!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这次是销售。电话里,她絮絮叨叨说着一年多来工作上的不如意,她说工作一点都不开心,找不到半点成就感。 末了,她问我:学姐,为什么想 找一份 自己热 爱的工 作这么 难呢? 我问她上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她 说不到 三个月 ,做的 还是行 政助理 的工作 ,工作 内容枯 燥乏味 不说, 还特别 容易得 罪人, 实在不 是自己 的理想 型。 我又问了她前几份工作辞职的原 因,结 果都是 大同小 异,不 是因为 工作乏 味,就 是同事 不好相 处,再 者就是 薪水太 低,发 展前景 堪忧。 粗略估计,这姑娘毕业不到一年 ,工作 却已经 换了四 五份, 还跨了 三个行 业。 但即使如此频繁的跳槽,她也仍 然没有 找不到 自己满 意的工 作。 2 我问她,心目中理想型的工作是 什么样 子的。 她说, 姐,你 知道苏 明玉吗 ?就是 《都挺 好》电 视剧里 的女老 大,我 就喜欢 她样子 的工作 ,有挑 战有成 就感, 有钱有 权,生 活自由 ,如果 给我那 样的工 作,我 会投入 我全部 的热情 。 听她说完,我尴尬的笑了笑。 其实每一个人都向往这样的
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课堂练习:
1、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 的化学键要 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 的化学键要 放出能量。一个化学反应是 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5、指出下列说法的正误
A、生物体内进行的缓慢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对
B、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越多,化学键越牢固。
对
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与化学能无关。
不对
D、柴草的燃烧与化学能无关。不对
E、人类的文明程度与人均耗能无关。不对
谢谢!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这次是销售。电话里,她絮絮叨叨说着一年多来工作上的不如意,她说工作一点都不开心,找不到半点成就感。 末了,她问我:学姐,为什么想 找一份 自己热 爱的工 作这么 难呢? 我问她上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她 说不到 三个月 ,做的 还是行 政助理 的工作 ,工作 内容枯 燥乏味 不说, 还特别 容易得 罪人, 实在不 是自己 的理想 型。 我又问了她前几份工作辞职的原 因,结 果都是 大同小 异,不 是因为 工作乏 味,就 是同事 不好相 处,再 者就是 薪水太 低,发 展前景 堪忧。 粗略估计,这姑娘毕业不到一年 ,工作 却已经 换了四 五份, 还跨了 三个行 业。 但即使如此频繁的跳槽,她也仍 然没有 找不到 自己满 意的工 作。 2 我问她,心目中理想型的工作是 什么样 子的。 她说, 姐,你 知道苏 明玉吗 ?就是 《都挺 好》电 视剧里 的女老 大,我 就喜欢 她样子 的工作 ,有挑 战有成 就感, 有钱有 权,生 活自由 ,如果 给我那 样的工 作,我 会投入 我全部 的热情 。 听她说完,我尴尬的笑了笑。 其实每一个人都向往这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1)起点是否从“零”开始
(2)连接符号:- “=”还是
利用三段式解题
练习7、某化合物A的蒸气1mol充入0.5L 容器中加热分解:2A(g)=B(g)+nC(g),反 应到3min时,容器内A的浓度变为 0.8mol/L,测得这段时间内,平均速率 v(c)=0.6mol/ (L.min),则化学反应方程式 中n值为__3___, v(B)=___0_.2___mol/(L.min)。
C 降到3.6mol/L,所需反应时间应为( )
A、=10s
B、=12s
C、>12s
D、<12s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降低,化学反应 速率减小
-
比较速率快慢时:同一物质,同一单位
练习5、对于可逆反应N2 + 3H2
2NH3
下列各项所表示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
A.V(N2)=0.01mol/(L·S) B.V(H2)=0.2mol/(L·S) C.V(NH3)=1.2mol/(L·min)
B>A=C
-
练习6、已知在2L的 密闭容器中发生如右 图所示反应,请回答: 1、反应物是_A__、_.B
2、2min内A的平均速
率是_1_._2_5m__o_l/_(L·min)
00
3、写出化学方程式 5A + 4B
3C
4、计算2min内 A 的转化率
5、2min时反应混和物中C所占的体积百分比?
【说明】压强改变是现象,浓度改变是实质
-
▪ 练习3. 反应C(s)+H2O(g) ⇌ CO(g) + H2(g) 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 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C ) A 增加C的量 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系体积增大
练习1、Fe与稀盐酸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反
应速率如何改变? 不变
合成氨反应?
增大
-
练习2、在密闭容器里,通入x molH2和y mol I2(g),改变下列条件,反应速率将如 何改变? (1)升高温度 增大 ; ((23))体扩积大不容变器的,体充积入更多减的小H2;增大 ; (4)体积不变,通入氖气 不变 。 (5)压强不变,通入氖气 减小 。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用来研究和描述化学反应 的 快慢 物理量。
通常用 单位内时间 反应物浓度 的 减少 或生成物浓度的 增加 来表 示化学反应的快慢。
-
2、公式:
v(A)c1c2 t2 t1
△ △ ct
3、单位:
通常为:mol·L-1·s-1或mol·L-1·min-1 (或写成mol / (L·s) mol / (L·min) )
-
3、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
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
A.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B.加热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E.适当的增加稀硫酸的浓度
改变浓度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本质
-
4、100 mL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
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
表示正确的是( BD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min) 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
是3: 2:1 C、在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
0.3mol/(L·min) D、在这 2 min 内 V(B)= 0.3mol/(L·min)
-
练习3:已知4NH3+5O2=4NO+6H2O,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 V(NO)、V(H2O)(单位:mol·L-
-
练习1、甲乙两密闭容器中均发生此反应 A B,已知甲容器中A每分钟减少4mol,
乙容器中A每分钟减少5mol,则两容器中的
D 反应速率( )
A、甲中大
B、乙中大
C、相等
D、无法确定
注意:V指一段时间内的浓度变化量
-
练习2、反应4A(s)+3B(g) 2C(g)+D(g), 经2min B的浓度减少0.6mol/L。对此反应速率的
-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本身性质
主导因素
浓度 浓度增大,V加快(溶液或气体 才有浓度可言)
温度 温度升高,V加快
(2)外因 压强 增大压强,V加快 (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催化剂 一般:使用催化剂能加快V
其他:原电池原理、固体反应物的颗粒 大小、射线等 -
【跟踪练习】
看反应的实质
-
4.注意事项: (1) 指 明 对 象 如 V( 物 质 ) : 该 物 质 不 能
是 固体或纯液体 ,因为它们物质的量浓度保 持不变,这些物质的反应速率被视为常数. (2)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反应速率都取 正值 , 且都是某一段时间内的 平均反应速率 . (3)同一反应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 数值可能 不同 ,但意义 相同 ;且不同物 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 化学计量数之比 。
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B )
A.加入适量的10 mL 6 mol·L-1的盐酸
B.加入数滴CuCl2溶液 C.加入适量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E. 加入适量氯化钠固体
注意:哪种物质过量
-
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其他条件不 变,增大压强(即压缩容器的体积),反应速 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1·min-1) 则正确的是( D )
A、4 V(NH3)=5 V(O2) B、5 V(O2)= 6V(H2O) C、2 V(NH3)= 3 V(H2O) D、4 V(O2)= 5 V(NO)
方法:取特殊值代入检验
-
练习4、在温度、体积不变的容器中进行
N2+3H2
2NH3反应,若反应物N2的浓度
由10mol/L降到6mol/L需20s,那么由6mol/L
2、对10mL1mol/L的盐酸与一小块大理石的化 学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下
列措施能使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的是( EF )
▪ A、增加CaCO3的量 ▪ B、加入一定量的CaCl2 ▪ C、加入5mLH2O ▪ D、加入15mL0.5mol/L盐酸 ▪ E、加入5mL1.5mol/L盐酸 ▪ F、将CaCO3固体改为粉末
1、已知 FeCl3(棕黄)+3KSCN(无色)
Fe(SCN)3(血红色)+3KCl,充分反应后,采取
下列
措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1)向混合体系中加入氯化铁固体 √(2)向混合体系中加入硫酸铁固体
(3)向混合体系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不变 (4)向混合体系中加入氯化钾溶液 减小
√(5)向混合体系中加入- NH4SCN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