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精品资料】勾股定理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1-3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详案
第一章勾股定理3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图形,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3.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教学重难点重点:构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合理抽象出数学模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游乐场有一个圆柱形的大型玩具,如图所示,现要从点A开始环绕圆柱侧面修建梯子,正好到达A点的正上方B点,已知圆柱形玩具的底面周长是12米,高AB为5米,那么梯子的长度是多少米?探究新知一、合作探究【探究1】确定立体物体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例1】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 cm,底面圆的周长为18 cm,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1)在你自己做的圆柱上,尝试从点A到点B沿圆柱侧面画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2)如图,将圆柱侧面剪开展成一个长方形,点A到点B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3)蚂蚁从点A出发,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AB2 = 122+92,∴AB = 15(cm).答:蚂蚁从点A出发,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15 cm.变式训练: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2 cm和4 cm,高为5 cm.如果一根细线从点P开始经过四个侧面绕一圈到达点Q,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_________cm.答案:13【探究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例2】如图是一个滑梯示意图,若将滑道AC水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滑梯的高度CE = 3 m,CD = 1 m,试求滑道AC的长.【解】设滑道AC的长度为x m,则AB的长度为x m,AE的长度为(x-1)m.在Rt△ACE中,∠AEC = 90°,由勾股定理得AE2+CE2 = AC2,即(x-1)2+32 = x2,解得x = 5.故滑道AC的长度为5 m.变式训练:在一次消防演习中,消防员架起一架25米长的云梯,如图所示那样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7米.(1)这架云梯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消防员接到命令,要把云梯的顶端下降4米(云梯长度不变),那么云梯的底部在水平方向应滑动多少米?解:(1)由题图可以看出云梯、墙、地面可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即云梯为斜边,云梯底部到墙的线段为一条直角边,云梯顶端到地面的线段为另一条直角边.根据题意252-72 = 242,所以云梯顶端距地面有24米.(2)当云梯顶端下降4米后,云梯顶部到地面的距离为20米.因为252-202 = 152,且15-7 = 8(米),所以云梯底部应水平滑动8米.课堂练习1.有一个高为1.5米,半径是1米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一铁棒,已知铁棒在油桶外的部分是0.5米,则问这根铁棒应有多长?2.如图,台阶A处的蚂蚁要爬到B处搬运食物,它爬的最短距离为____.m=0.33m)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3.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1尺=13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4.如图,台风过后,某小学的旗杆在离地某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8 m处,已知旗杆原长16 m,你能求出旗杆在离底部多少米的位置断裂的吗?参考答案1.解:如图,由题意得当铁棒在B处:AC = 1.5米,BC = 2米.∵AB2 = AC2+CB2 = 2.52,∴AB = 2.5米.∵油桶外的部分是0.5米,∴AD = 2.5+0.5 = 3(米).当铁棒垂直进入,得出油桶中的长度1.5米+桶外的0.5米= 2米.答:这根铁棒的长度范围是2米到3米.2.253.解:设水池的深度为x尺,则芦苇的长度为(x+1)尺.根据题意得x²+5² =(x+1)².解得x =12.x+1=12+1=13(尺).答: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12尺和13尺.4.解:设旗杆在离底部x米的位置断裂,由题意得x2+82 = (16-x)2,解得x = 6米.答:旗杆在离底部6米的位置断裂.课堂小结确定立体物体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求解.布置作业习题1.4第1,2,3,4题板书设计3 勾股定理的应用1.确定立体物体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例1 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 cm,底面圆的周长为18 cm,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例2 如图是一个滑梯示意图,若将滑道AC水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滑梯的高度CE = 3 m,CD = 1 m,试求滑道AC的长.。
华东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授课课件 第14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解:分两种情况.①若这两边是直角边,则斜边长是 32 42
=5,周长是3+4+5=12(厘米);②若这两边中较长的边是斜
边,则斜边长为4厘米,所以另一直角边的长为
(厘米),周长是
(厘米),所42以此32三= 角7
形的周长是12厘3米或4 9.67厘=米7 . 7 9.6
3.如图,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求四边形ABCD的面 积与周长. (精确到0.1)
解:如图所示,过点B作AD的垂线,垂足为C, 则△ABC为直角三角形,且AC=8-3+1=6,BC=6+2=8,
所以AB= 62 82 =10(千米).
答:登陆点A到宝藏埋藏点B的直线距离 是10千米.
C
课堂小结
勾股定理
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等于斜边的平方
验证 用拼图法验证勾股定理
1.求边长、面积,证明线段之间的 平方关系
试一试
观察右图,如果每一小方格表 示1平方厘米,那么可以得到:
正方形P的面积=___9___平方厘米; 正方形Q的面积=__1_6___平方厘米; 正方形R的面积=__2_5___平方厘米.
RA Q
B PC
我们发现,正方形P、Q、R的 面积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____S_P_+_S_Q_=_S_R____.
b
a
a
c
cb
c
b
c
a
a
b
证明:大正方形的面积=(a+b)2.
四个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
之和= 4 1 ab c2 2ab c2. 2
由题可知(a+b)2=2ab+c2,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1.勾股定理的内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注:勾最短的边、股较长的直角边、弦斜边。
勾股定理又叫毕达哥拉斯定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相同倍数后,仍为勾股数.常用勾股数:3、4、5; 5、12、13;7、24、25;8、15、17。
4.勾股定理常常用来算线段长度,对于初中阶段的线段的计算起到很大的作用例题精讲:练习:例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解析:可知三边长度为3,4,5,因此周长为12(变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解析:可知三边长度为6,8,10,则周长为24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求第三边长.解析:第一种情况:当直角边为3和4时,则斜边为5第二种情况:当斜边长度为4时,一条直角边为3,则另一边为根号7例3: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斜边长为25B.三角形周长为25C.斜边长为5D.三角形面积为20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可知斜边长度为5,选择C数学学习方法诀窍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
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
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
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
记忆是理解的基础。
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数学17.1 第1课时 勾股定理
为( D )
A.2 B. 34
C.4 D.4 或 34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Hale Waihona Puke 4.(教材 P29T11 变式)如图,在△ABC 中,∠C=
90°,∠B=30°,AB=2,则 BC 等于( B )
A.1 B. 3 C. 3 D.1
2
2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2 解: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 a cm, b cm.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和为 6 cm, 面积为7 cm2,
2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a+b=6, ∴ 12ab=72. ∴ab=7. ∴斜边长的平方为 a2+b2=(a+b)2-2ab=36-14=22. ∴斜边长为 22 cm.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解析:∵AC⊥BD,∴∠AOD=∠AOB=∠BOC= ∠COD=90°.由勾股定理得 AB2+CD2=AO2+BO2 +CO2+DO2,AD2+BC2=AO2+DO2+BO2+CO2, ∴AB2+CD2=AD2+BC2.∵AD=2,BC=4,∴AB2 +CD2=22+42=20.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变式题】正方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本质不 变) (1)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之 间的等量关系是 S3=S1+S2 ;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2)如图,以 Rt△ABC 的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 直角三角形.若 AB=a,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证明:∵AE=a,DE=b,AD=c, ∴S 正方形 EFGH=EH2=(a+b)2. 又∵S 正方形 EFGH=4S△AED+S 正方形 ABCD=4×12ab+c2, ∴(a+b)2=2ab+c2. ∴a2+b2=c2.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3-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课件
圆的面积S2= 9 π,以B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S3=25 π,S△ABC=6,
8
8
∴S阴影=S1+S2+S△ABC-S3=6,故选A.
13.(2023江苏南京中考,5,★☆☆)我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的 著作《数书九章》中有一道问题:“问沙田一段,有三斜,其 小斜一十三里,中斜一十四里,大斜一十五里.里法三百步,欲 知为田几何?”问题大意:在△ABC中,AB=13里,BC=14里,AC =15里,则△ABC的面积是 ( C ) A.80平方里 B.82平方里 C.84平方里 D.86平方里
解析 (1)证明:∵BD⊥AC, ∴∠C+∠CBD=90°=∠EDA+∠BDF, ∵∠BDF=∠C,∴∠CBD=∠EDA. (2)设AD=x,则AB=AC=AD+CD=x+1, ∵BD=3,AD2+BD2=AB2,∴x2+32=(x+1)2, 解得x=4,∴AB=x+1=5.
能力提升全练
11.(情境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江苏苏州姑苏期中,5,★ ★☆)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算书 《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1,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 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个正方形按如图2所示的 方式放置在最大正方形内.若知道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一 定能求出 ( C )
8.(2022江苏盐城校级期末)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 为4和5,则第三条边长的平方为 9或41 . 解析 当5为直角边长时,第三条边长的平方为42+52=41;当5 为斜边长时,第三条边长的平方为52-42=9.故答案为9或41.
9.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均 在格点上,求AB2-CA2的值.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地多种证明(1)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1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 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 a + b,所以面积相等.即a的平方加b 的平方,加4乘以二分之一ab等于c的平方,加4乘以二分之一ab,整理得a的平方加b的平方等于c的平方。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2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 面积等于二分之一 ab.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 使A 、E 、B 三点 在一条直线上,B 、F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 、G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Rt A HAE 也 Rt A EBF,ZAHE = ZBEF.••• ZAEH + ZAHE = 90 o,ZAEH + ZBEF = 90 o.ZHEF = 180 o —0o= 90 o.•••四边形EFGH 是一个边长为c 的正方形 . 它的面积等于 c2.bb3A H••• Rt A GDH 也Rt A HAE,ZHGD = /EHA.••• ZHGD + ZGHD = 90 o,/EHA + /GHD = 90 o.又••• ZGHE = 90 o,Z DHA = 90 o+ 90 o= 180 o.••• ABCD是一个边长为a + b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a+b的平方。
•'a加b的平方等于4乘二分之一ab,加上c的平方。
•'a的平方加b的平方等于c的平方。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3以a、b为直角边(b>a ),以c为斜边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二分之一ab。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
••• Rt A DAH 也Rt A ABE,••• ZHDA =/EAB.••• /HAD + /HAD = 90 o ,••• /EAB + /HAD = 90 o ,••• ABCD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c2.EF = FG =GH =HE = b —,ZHEF = 90 o.••• EFGH是一个边长为b —a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b减a的平方。
初中数学_《勾股定理(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勾股定理(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能利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2、经历观察与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
教学难点: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相传25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到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的地砖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数量关系。
请同学们观察,并填空1、观察图形(简化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①正方形A的面积是个单位面积。
②正方形B的面积是个单位面积。
③正方形C的面积是个单位面积。
结论:2、观察图形,填表A的面积B的面积C的面积图1-1图1-2教师口述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并展示图案。
学生认真观察图形,填空,探究发现,学生就发现的特点用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做详细准确的归纳。
通过毕达哥拉斯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体会观察、大胆猜想、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你能发现图1-1正方形A、B、C的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吗?图1-2呢?3、用边长表示A的面积用边长表示B的面积用边长表示C的面积用边长表示图1-1图1-2二、探究新知大胆猜想:命题: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长度存在什么关系?语言描述:符号表示:动手拼拼图1、准备四个全等的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2、你能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出边长为c的正方形吗?拼一拼,试试看。
《勾股定理》数学教学PPT课件(10篇)
=BD·
CD.
D
B
E
C
课堂小
结
利用勾股定理解
决实际问题
勾股定理
的应用
构造直角三角形
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3课时
利用勾股定理作图和计算
知识要点
1.勾股定理与数轴、坐标系
2.勾股定理与网格
3.勾股定理与几何图形
新知导入
想一想:
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
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13 的点吗?
如果能画出长为 13 的线段,就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13 的
2
点.容易知道,长为
的线段是两条直角边的长都为1的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
长为 13 的线段能是直角边的长为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
斜边吗?
新知导入
想一想: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发现,直角边的长为正整数2, 3
知识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AC2+BC2=AB2
由上面的例子,我们猜想:
命题1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
长为c,那么a2+b2=c2.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c
b
课程讲授
1
勾股定理
下面让我们跟着以前的数学家们用拼图法来证明这一猜想.
c
证明:∵S大正方形=c2,
S小正方形=(b-a)2,
b
a
b-a
例 如图是由4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构成的“田字格”,只用没有刻
度的直尺在这个“田字格”中最多可以作出长度为
8
_____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初中数学公式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初中数学公式二:四边形基本性质3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4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初中数学公式三:平行四边形6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7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8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9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10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1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3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初中数学公式四:矩形14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15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16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17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初中数学公式五:菱形18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19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0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21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22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初中数学公式六:正方形23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24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初中数学公式七:梯形25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26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27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28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29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30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31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32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33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34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35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36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这是一部分初中数学公式的总结归纳,还会有继续的归纳,大家可以继续关注更新。
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初中数学原创课件
第1课时 勾股定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
2.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并会运用;
3.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新知探索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发现:
A
B
C
A、B、C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SA+SB=SC
做一做
1.观察右边两个图并填写下表:
A的面积 B的面积 C的面积
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两
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
边长为c,那么a2+b2=c2.
C
A
c
a
b
B
图1-2
c
a
A b
C
B
图1-3
验证猜想
下图图案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
的会徽.它与勾股定理有着密切联系.
问题1
这个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
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
小正方形组成了一个大正方形.
勾股定理 (毕达哥拉斯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
c
a
斜边长为c,那么
a2+ b2=c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b
美国总统证明勾股定理
美国第17任总统加菲尔德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两个全
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直角梯形.
尝试完成这个证明.
(× )
巩固练习
练习1
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
解: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
A
5
C
x
12
(1)
x2 =52+ 122=169 .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一)》说课稿 湘教版
《勾股定理(一)》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是观察——猜想——证明勾股定理已及对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一、教材背景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准确数量关系,其中体现出来的“数形统一”的数学思维方法很好地将几何与代数两大门类有机地结合起来。
它既是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延拓,又是学生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圆、三角函数乃至高中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基础。
勾股定理不仅在数学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物理学和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2、学生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喜欢动手实践,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直角三角形的一些知识及利用割补法求面积的数学思维,但对利用图形面积来探求数式运算规律的方法还不太熟悉。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与应用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二、教学目标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证明——应用”的数学探究过程,在动手实践中体会“特殊到一般”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所具有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法与学法在教法上,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共同参与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以此突出重点。
以“动画演示法”展示形象直观的动态图形,贯穿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此突破难点。
勾股定理初中
勾股定理初中
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勾股定理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a²+ b²= c²
其中,a 和 b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c 表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度。
勾股定理的证明可以通过几何方法或者代数方法来进行。
在几何方法中,可以通过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勾股定理来证明勾股定理的正确性;在代数方法中,可以利用代数方程来证明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在初中数学中,勾股定理通常被用来解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例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角度等等。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建筑设计、工程测量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勾股定理-全章
第一章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说明: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b,斜边为c,则a²+b²=c²。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²+b²=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说明: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若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只需验证最大边的平方是否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等,则不是。
勾股数:满足a²+b²=c²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若a,b,c是一组勾股数,则ak,bk,ck(k为正整数),也必然是一组勾股数。
常用的几组勾股数有3,4,5;6,8,10;5,12,13;8,15,17等勾股定理的应用求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的长度常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求立体图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大致可分为:(1)圆柱形物体表面上的两点间的最短距离;(2)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问题,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不等量关系是:斜边的长大于每条直角边的长,其依据是“垂线段最短”;等量关系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我们求直角三角形边长的依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的长,可求第三边的长.直角三角形的判别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有两种方法:(1)利用定义,判断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2)根据三角形一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来判定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中的方程思想勾股定理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征,转化为三边“数”的关系,因此它是数形结合的一个典范.对于一些几何问题,往往借助于勾股定理,利用代数方法来解决.把一条边的长设为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即使有时出现了二次方程,大多可通过抵消而去掉二次项.勾股定理中的转化思想在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时,常先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比如立体图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求解,解答时先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在平面图形中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例题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基本用法】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比是3:4,斜边长是20,求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
勾股定理知识点归纳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超有趣的勾股定理哟!啥是勾股定理呢?其实呀,就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比如说,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 3 和 4,那斜边就是 5 啦,因为 3 的平方加上 4 的平方等于 5 的平方,是不是还挺神奇的?勾股定理用处可大着呢!如果我们知道了两条边的长度,就能算出第三条边的长度。
像盖房子的时候,工人叔叔就能用它来确定角度和长度,保证房子稳稳当当的。
还有哦,勾股定理也能帮我们解决好多数学题。
比如说求三角形的面积,或者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而且呀,勾股定理还有好多常见的勾股数,像 3、4、5;5、12、13;6、8、10 等等。
记住这些勾股数,做题的时候说不定能省不少时间呢!怎么样,小伙伴们,勾股定理是不是很有意思呀?稿子二嗨嗨,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走进勾股定理的奇妙世界!勾股定理就像是数学王国里的一把神奇钥匙,能打开好多难题的大门。
你看哈,直角三角形里,两条直角边分别叫“勾”和“股”,斜边叫“弦”。
勾股定理说的就是勾的平方加上股的平方等于弦的平方。
举个例子,一个直角三角形,勾是 6,股是 8,那弦就是 10 哟,因为 6 的平方 36 加上 8 的平方 64 等于 10 的平方 100。
这定理在生活里也到处能用上。
好比你要在院子里围个直角的篱笆,知道两边长度,就能算出斜边要多长的篱笆材料啦。
做题的时候,要是给了两条边,让求第三条边,那勾股定理就派上大用场啦。
还有那些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比如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相等,用勾股定理就能很快算出斜边长度。
呀,勾股定理是个超棒的工具,能让我们解决好多难题,是不是很厉害呢?好啦,关于勾股定理就先说到这儿,大家要好好记住哦!。
初中数学精品试题:探索勾股定理 一
第3题 第6题 B A C D E 第9题2.7探索勾股定理 (一)A 组1. 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三角形ABC 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有( )A .3条B .2条C .1条D .0条2.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3,4,则第三边的长为 ( )A .5B .7C .7或5D .无法判断3.如图,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a ,则a 的值是( )A .51-B .51-+C .51+D .54.如图,一架25分米的梯子,斜立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的底部距墙底端7分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4分米,那么梯的底部将平滑( ) A.9分米 B.15分米 C.5分米 D.8分米5.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6和8,则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斜边上的中线为_______.6.如图,分别以DEF Rt ∆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已知正方形M和Q 的面积分别是21和13,则正方形P 的面积是______.7.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20°,腰长为2cm ,则它的底边长为 .8.已知在Rt △ABC 中,AB=c ,BC=a ,AC=b ,∠C =90°. (1)若a =6,b =8,求c ;(2)若a =2,c =6,求b ;(3)若c =34,:8:15a b =,求a ,b 的值。
9. 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条直角边BC =6cm ,AC =8cm ,现将直角边BC 沿直线B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BE 重合,求CD 的长.10.在△ABC 中,AB=13 cm ,AC =20 cm ,BC 边上的高为12 cm ,求△ABC 的面积. 第1题B 组★11.小刚测量河水的深度,他把一根竹竿竖直插到离岸边1.5米远的水底,竹竿高出水面0.5米,把竹竿的顶端拉向岸边,竿顶和岸边的水面刚好相齐,河水的深度是____米.★12.在Rt△ABC中,∠A=90°,AB=AC,BC=2+1,M,N分别是边BC,AB上的动点,沿MN所在的直线折叠∠B,使点B的对应点B’始终落在边AC上。
人教版 初中数学 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学课件(1)
C
A的面 积(单 位面积
)
B的面积 (单位面
积)
C的面 积(单 位面积
)
A
图1
9
9 18
8
B C
图1
A
B
图2
(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图2
A,B,C 面积关
系
直角三 角形三 边关系
44
SA+SB=SC
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两条直角边上的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 斜边上的
正方形的面积
天闻数媒
如果他们是“文明人”,也必定认识这种图
形.
天闻数媒
那么这到底是一种什 么样的图形呢?它真的有 那么大的魅力吗?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时光隧道,和 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一起来研 究这种图形吧。
天闻数媒
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2----前492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数学家、天文学家。相传有一次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 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A、B、C三者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 进而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
B
图1-3
C A
B
图1-4
分“割” 成几个直角边为整数的三角形
天闻数媒
做一做
你是怎样得
C
到表中的结
A
果的?与同
伴交流交流。
B
C
(1)观察图 1-3、图1-4, 并填写右表:
图1-3
A
B
图1-4
A的面积
B的面积
C的面积
(单位面积) (单位面积) (单位面积)
图1-3
16
9
1 = (a2+2ab+b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初二学科数学内容标题勾股定理1编稿老师何莹娟一、学习目标:1.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加以证明.2.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3.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能够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二、重点、难点:1.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2.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灵活运用.三、考点分析:中考中对勾股定理的考查,单独命题的情况并不多见,多与三角形、四边形、函数等知识相结合.勾股定理在中考中的要求为:正确使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注意掌握:1.对直角三角形能够知两边求第三边;2.能根据给出的三边确定三角形的形状;3.能运用勾股定理构造图形.一、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要点诠释: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于: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c,则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应注意:1.首先确定最长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2.验证c2与a2+b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2<a2+b2,则△ABC为锐角三角形).三、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但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四、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又叫毕氏定理,即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边长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边长平方之和.据考证,人类对这条定理的认识,少说也超过4000 年!又据记载,现时世上一共有超过300 个对这一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它充满了魅力,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鹜,其中既有著名的数学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既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尊贵的政要权贵,甚至还有国家总统.也许是因为勾股定理既重要又简单,因此更容易吸引人,才使它成百次地反复被人论证.1940年出版过一本名为《毕达哥拉斯命题》的勾股定理的证明专辑,其中收集了367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实际上还不止于此,有资料表明,目前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有500余种,仅我国清末数学家华蘅芳就提供了20多种精彩的证法.这是任何定理都无法比拟的.1.直接在直角三角形三边上画正方形,如图这个证明方法之所以精彩,是由于它所用到的定理少,且都只用到面积的两个基本概念:(1)全等形的面积相等;(2)将一个图形分割成几部分,各部分面积之和等于原图形的面积.这是人们完全可以接受的朴素观念,任何人都能理解.2.古人的方法:如图,将图中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涂上深红色,把中间的小正方形涂上白色.以弦为边的正方形称为弦实,然后经过拼补搭配,“令出入相补,各从其类”,赵爽肯定了勾股弦三者的关系是符合勾股定理的.即“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也”.他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显示了我国数学家高超的证题思想,较为简明、直观.3. 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对勾股定理的证明. 如图,b ccaa bDCAEBS 梯形ABCD =21(a+b) 2 =21(a 2+2ab+b 2), ① 又S 梯形ABCD =S △AED +S △EBC +S △ABE =21ab+21 ba+ 21c 2 = ab+21c 2. ②比较以上二式,便可得 a 2+b 2=c 2.这一证明方式由于用了梯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从而使证明过程相当简洁.知识点一:勾股定理例1:(1)在直角△ABC 中,∠C=︒90,a=3,b=4,则c 的值是 . (2)在直角△ABC 中,∠B=︒90,a=3,b=4,则c 的值是 . (3)在直角△ABC 中,a=3,b=4,则c 的值是 . (4)在△ABC 中,a=3,b=4,则c 的值是 . 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思路:直角三角形三边满足勾股定理: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注意:应用勾股定理时应特别注意哪个角是直角.解答过程:(1)5;(2)7;(3)5和7;(4)71<<c解题后的思考: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平面几何中的重要定理,其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在应用这两个定理解题时,常会出现错解,现将易错处归纳剖析如下,以引起同学们的重视.一、忽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在Rt △ABC 中,a 、b 、c 分别为三条边,∠B=90°,如果a=3cm ,b=4cm ,求边c 的长.误解:∵△ABC 是直角三角形,∴a 2+b 2=c 2,即32+42=c 2,解得c=5(cm).剖析:上面的解法,忽视了题目中∠B=90°,b 是斜边的隐含条件.正解:∵∠B=90°,∴a 2+c 2=b 2,c 2=b 2-a 2=42-32=7,c=7cm .二、忽视定理成立的条件在边长都是正数的ABC ∆中,AB>AC ,如果AC=4cm ,BC=3cm ,求AB 的长.误解:由“勾3股4弦5”知AC=4cm ,BC=3cm ,AB>AC ,∴AB=5cm .剖析:这种解法受“勾3股4弦5”思维定势的影响,见题中有BC=3cm ,AC=4,就认为AB=5,而忘记了“勾3股4弦5”是在直角三角形的条件下才成立,而本题中没有指明是直角三角形,因此,只能用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来解.例2:已知:在Rt △ABC 中,∠C=90°,CD ⊥AB 于D ,∠A=60°,CD=3,求线段AB 的长.B A CD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是考查勾股定理的常见题型解题思路:欲求AB ,可由AB=BD+AD ,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和特殊角,求出BD=3和AD=1.或欲求AB ,可由22BC AC AB +=,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和特殊角,求出AC=2和BC=23. 解答过程:解:∵∠A=60°,CD ⊥AB 于D ,∠C=90°,∴∠B=30°,∠ACD=30°, ∵CD=3,设AD=x ,AC=2x 在Rt △ADC 中22D D C C A A +=∴AD=1,AC=2,同理在Rt BDC ∆中,可求出BC=3,BD=3,4=∴AB .解题后的思考:本题是“双垂图”的计算题,“双垂图”是中考中的重要考点,所以要求同学们对图形及性质的掌握要非常熟练,并能够灵活应用.目前“双垂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3个直角三角形,三个勾股定理及推导式BC 2-BD 2=AC 2-AD 2,两对相等锐角,四对互余角,及30°或45°特殊角的特殊性质等.例3:已知:如图,在△ABC 中,AC=4,∠B=45°,∠A=60°,求:线段AB 的长.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思路:由于本题中的△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所以根据题设只能直接求得∠ACB=75°.但可以添加AB 边上的高这条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 解答过程:解:过C 作CD ⊥AB 于D ,4,30,60,90=︒=∠∴︒=∠︒=∠∴AC ACD A ADC2=∴AD ,在Rt ACD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222CD AD AC +=,3222=+=∴AD AC CD , 又.322,32,45+=+=∴=∴︒=∠BD AD AB BD B解题后的思考:由此题可见,解一般三角形的问题常可通过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在三角形中作高是解题时常添加的一种辅助线.例4: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ABCDE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计算与应用解题思路: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 ,或延长AB 、DC 交于F ,或延长AD 、BC 交于E ,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方法,进一步分析可知,根据本题给定的条件选第三种方法较为简单. 解答过程:解:延长AD 、BC 交于E .∵∠A=60°,∠B=90°,∴∠E=30°. ∴AE=2AB=8,CE=2CD=4,∴BE 2=AE 2-AB 2=82-42=48,BE=48=34. ∵DE 2= CE 2-CD 2=42-22=12,∴DE=12=32. ∴S 四边形ABCD =S △ABE -S △CDE =21AB ·BE-21CD ·DE=36 解题后的思考: 对于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转化为特殊图形求解,本题通过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把四边形面积转化为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差.知识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例5: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且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1)a=3,b=22,c=5; (2)a=5,b=7,c=9; (3)a=2,b=3,c=7; (4)a=5,b=62,c=1. 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解题思路: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则有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过程:解:(1)a=3,b=22,c=5;5,8,3222===c b a222b c a =+∴ABC ∆∴是直角三角形,︒=∠90B(2)a=5,b=7,c=9;81,49,25222===c b a222c b a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3)a=2,b=3,c=7;7,3,4222===c b a222c b a =+∴ABC ∆∴是直角三角形,︒=∠90C(4)a=5,b=62,c=1.1,24,25222===c b a222a c b =+∴ABC ∆∴是直角三角形,︒=∠90A解题后的思考:注意大边对大角,即在直角三角形中边长最大的边所对的角是直角.例6: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且满足a 2+b 2+c 2+338= 10a+24b+26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运用解题思路:(1)移项,配成三个完全平方;(2)若三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三个非负数都为0;(3)已知a 、b 、c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解答过程:解:a 2+b 2+c 2+338=10a+24b+26c .()()()013125222=-+-+-c b a13,12,5===∴c b a 222c b a =+ABC ∆∴是直角三角形.解题后的思考:注意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应用.例7: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4,BC=6,CD=5,AD=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ABCDE思路分析: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运用解题思路:(1)作DE ∥AB ,连结BD ,则可以证明△ABD ≌△EDB (ASA );(2)DE=AB=4,BE=AD=3,EC=EB=3;⑶在△DEC 中,由于勾股数为“勾3股4弦5”,故△DEC 为直角三角形,DE ⊥BC ;⑷利用梯形面积公式可解,或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解答过程:作DE ∥AB ,连结BD ,ABD=BDE∴∠∠AD ∥BC ,ADB=DBE∴∠∠又BD=BDAB=4,AD=3,BC=6∴DE=AB=4,BE=AD=3,EC=EB=3 又CD=5在△DEC 中,222DE EC DC +=, 故△DEC 为直角三角形,DE ⊥BC ; 设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S则()1846321=⨯+=S 解题后的思考:把多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的面积的方法叫割补法,这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 小结:1. 可以通过拼接三角形,得到正方形,再根据面积相等的性质列出等式,从而验证勾股定理;2. 运用勾股定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3. 解一般三角形的问题常可通过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4. 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可转化为特殊图形求解.1. 勾股定理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于解决求解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题目.2. 在应用勾股定理时一定要注意弄清谁是斜边,谁是直角边,这是这一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易犯的主要错误.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 ,b ,c 有下列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该逆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4. 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主要是进行代数运算,通过学习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答题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1. (1)在Rt △ABC 中,∠C=90°,a=8,b=15,则c= . (2)在Rt △ABC 中,∠B=90°,a=3,b=4,则c= .(3)在Rt △ABC 中,∠C=90°,c=10,a :b=3:4,则a= ,b= .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 (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5cm ,则第三边长为 . (6)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 ,则它的高为 ,面积为 . 2. 在Rt △ABC 中,∠C=90°, (1)如果a=7,c=25,则b= . (2)如果∠A=30°,a=4,则b= .(3)如果∠A=45°,a=3,则c= . (4)如果c=10,a-b=2,则b= .(5)如果a 、b 、c 是连续整数,则a+b+c= . (6)如果b=8,a :c=3:5,则c= .3. △ABC 中,AB=AC=25cm ,高AD=20cm ,则BC= ,S △ABC = .4. △ABC 中,若∠A=23∠B=3∠C ,AC=32cm ,则∠A= 度,∠B= 度,∠C= 度,BC= cm ,S △ABC = cm 2.5. △ABC 中,∠C=90°,AB=4,BC=32,CD ⊥AB 于D ,则AC= ,CD= ,BD= ,AD= ,S △ABC = .6. 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a -b )(a 2+b 2-c 2)=0,则△ABC 是 . 二、解答题7. 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a :b :c=1:1:2,试判断△ABC 的形状. 8.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AB=1,BC=43,CD=413,AD=3,且AB ⊥BC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AB CD9. 已知:如图,在△ABC 中,∠C=60°,AB=34,AC=4,AD 是BC 边上的高,求BC 的长.AC BD10.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10,底边长是16,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11.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 ⊥DC ,AB ⊥AC ,∠B=60°,CD=1cm ,求BC 的长.BCDA12.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25,BC=26,AC=17,求S △ABC .AC第11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一、填空题1. (1)17; (2)7; (3)6,8; (4)6,8,10; (5)4 cm 或34 cm ;(6)3cm ,3cm ;2. (1)24; (2)43; (3)32; (4)6; (5)12; (6)10;3. 30 cm ,300 cm 2;4. 90,60,30,4,325. 2,3,3,1,326.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二、解答题7.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8. 49 9. ∵AD 是BC 边上的高 ∴在Rt △ADC 中,∠ADC=90°又∵AC=4,∠C=60°∴CD=2,AD=3222=-CD AC在Rt △ADB 中,∠ADB=90°,AB=34∴BD=6A B 22=-D A ,∴BC=BD+CD=8(切记此题不能直接使用勾股定理,因为在△ABC 中并未给出直角) 10. 作高,高=681022=-,三角形面积=21×16×6=48. 11. ∵在四边形ABCD 中AB ⊥AC ,∠B=60°,∴∠BCA=30°,∵AD ∥BC ,∴∠CAD=∠BCA=30°∵AD ⊥DC ,CD=1cm ,∴AC=2cm在Rt △ABC 中,设AB=x ,BC=2x .222AC AB BC +=,即4422+=x x ,解得332=x ,即AB=332,∴BC=334 12. 作BD ⊥AC 于D ,设AD=x ,则CD=17-x ,25-x =26-(17-x ),x=7,BD=24, S △ABC =21AC ·BD=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