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复习及练习(有答案)非常详细

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复习及练习(有答案)非常详细

必修二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更》复习一、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更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削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 计算公式:v=Δc/Δt (υ:平均速率,Δc :浓度变更,Δt :时间)单位:mol/(L •s )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化学反应速率 意义:衡量化学反应快慢物理量 表达式:v = △c/△t 【单位:mol/(L ·min)或mol/(L ·s) 】 简洁计算: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浓度变更量之比 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结构的性质 外因 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加快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温度:上升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催化剂:运用催化剂可以改变更学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固体的表面积、光、超声波、溶剂压强(气体): 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2.化学反应限度: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故化学反应都有肯定的限度;可逆反应的限度以到达化学平衡状态为止。

在肯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各组分浓度不再变更时,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定义:化学平衡状态:肯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变更,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动:动态平衡等:υ(正)=υ(逆)≠0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更变:假如外界条件的变更,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3)化学平衡必需是可逆反应在肯定条件下建立的,不同的条件将建立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通过反应条件的限制,可以变更或稳定反应速率,可以使可逆反应朝着有利于人们须要的方向进行,这对于化学反应的利用和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2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2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二十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点知识本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重要知识点有反应热、中和热的概念、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概念、燃烧热的概念、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主要考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燃烧热的概念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的判断,应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

化学反应与能量是高考的新增热点,预测今后高考中,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等主干知识,密切联系生产、生活,与当前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相关的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内容会再次出现。

重点、难点探源一、焓变反应热1、焓变⑴概念: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热效应。

⑵符号及单位:表示符号:△H;单位:kJ·mol-1或kJ/mol。

2、产生原因3、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化合反应②所有的燃烧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金属与酸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④C和CO2、C和H2O(g)的反应二、热化学方程式1、意义不仅表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H2(g)+O2(g)=2H2O(l) △H=-576kJ·mol-1,表示在25℃、101kPa条件下,2molH2(g)和1molO2(g)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1.6kJ 的能量。

2、书写步骤(三步走)⑴第一步:写出配平的方程式。

⑵第二步:注明各物质的状态。

⑶第三步:写出反应热△H。

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中和反应反应热⑴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

⑵示例:1L1mol·L-1的盐酸与1L1mol·L-1的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57.3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l(aq)+NaOH(aq)=NaCl(aq)+H2O(l) △H=-57.3 kJ·mol-1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⑴装置如图⑵注意事项①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化学中考必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中考必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中考必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学化学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规律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化学中考必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知识点和示例。

一、热力学基础知识热力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规律的科学。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进行分析。

下面是一些基础的热力学术语和概念:1. 系统与周围:在热力学中,研究对象称为系统,而与系统发生能量交换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称为周围。

2. 热与功:热力学中的能量可以分为热和功两部分。

热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传递,而功是由于力的作用引起的能量传递。

3. 焓变: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焓变(ΔH)来表示。

焓变为正表示吸热反应,为负表示放热反应。

二、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根据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不同,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能量,使周围温度升高的反应。

典型的放热反应是燃烧反应,例如燃烧中的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吸收周围的能量,使周围温度降低的反应。

典型的吸热反应是物质的融化和蒸发过程,例如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三、放热反应的实例1. 酸碱中和反应: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这是一种放热反应,其中释放的能量通常以热量的形式体现出来。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Cl(aq) + NaOH(aq) → NaCl(aq) + H2O(l) + ΔH这个方程式中的ΔH表示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发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一般情况下,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而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

例如,铁的氧化反应如下:4Fe(s) + 3O2(g) → 2Fe2O3(s) + ΔH四、吸热反应的实例1. 融化反应:融化反应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吸收热量的过程。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专题复习
C.-746kJ·mol-1D.+746kJ·mol-1
4.N2H2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 mol N2H2(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N2H2(g)+O2(g)====N2(g)+2H2O(g);ΔH=+133.5 kJ·mol-1
B.N2H2(g)+O2(g)====N2(g)+2H2O(g);ΔH=-133.5 kJ·mol-1
C.N2H2(g)+O2(g)====N2(g)+2H2O(g);ΔH=+534 kJ·mol-1
D.N2H2(g)+O2(g)====N2(g)+2H2O(g);ΔH=-534 kJ·mol-1
5.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一标:标出各原子的化合价
二找:找出反应前后变化的化合价
三定:根据最小公倍数法,计算出“得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四平:先配平化合价变化的原子个数,再配平其它原子
五查:检查反应前后各原子是否守恒
《离子反应》知识回顾
一、离子反应(概念见课本)
1.离子反应的条件
(1)发生复分解反应:
①生成沉淀:
CaCO3、BaCO3、BaSO3、CaSO3、BaSO4、FeS、PbS、AgCl、AgBr、AgI、Mg(OH)2、Cu(OH)2、Fe(OH)2、
Fe(OH)3、Al(OH)3、H2SiO3
②生成气体:
SO2、CO2、NH3、H2S、NO2、NO、O2、H2
③生成弱电解质:
弱酸—HClO、HF、 H2S、H2SO3、H3PO4、H2CO3、H2SiO3、H4SiO4、HNO2、CH3COOH

专题05 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情况判断与计算-高中新教材高一化学期末复习重点

专题05 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情况判断与计算-高中新教材高一化学期末复习重点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重点专题05 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情况判断与计算方法探究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从反应物分子转变为生成物分子,各原子内部并没有多少变化,但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生成物分子中的新化学键形成。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利用化学键的能量变化计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下:既可以利用所有化学键的键能计算具体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又可以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计算某一个具体的化学键的键能。

计算公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值=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计算出的数值如果为正值,意味着是吸热反应;计算出的数值如果是负值,意味着是放热反应。

归纳总结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2)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吸收能量和放出能量的数值不相等就造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在宏观上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在微观上取决于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和新化学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比较2.常见的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E1>E2反应吸收能量(吸热反应)E1<E2反应放出能量(放热反应)(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决定因素。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

(2)根据化学键断裂或形成时的能量变化判断——用于计算。

若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判断。

由不稳定的物质(能量高)生成稳定的物质(能量低)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复习重点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了解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理解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及书写热反应方程式2.难点聚焦一、反应热1反应热。

反应热用符号Δ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

当ΔH为负值为放热反应;当ΔH为正值为吸热反应。

测量反应热的仪器叫做量热计。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生成物的能量总和-反应物的能量总和2.反应热与键能关系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源于化学反应过程中断裂旧化学键并形成新化学键时的能量。

旧的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的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当破坏旧的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小于新的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时,为放热反应;当破坏旧的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大于新的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时,为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注意,键能大小与物质的稳定性成正相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有热放出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形成原因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化学键强弱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表示方法△H﹤0△H﹥0实例全部的燃烧反应;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多数分解反应;2NH4Cl(s)+Ba(OH)2·8H2O(s)= Ba Cl2+2NH3↑+10 H2O;C+H2O=CO+H2、CO2+C =2CO例题:【例1】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在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kJ,而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uSO4·5H2O(s)=CuSO4(s)+5H2O(l);△H=+Q2kJ/mol,则Q1与Q2的关系是()A.Q1>Q2B.Q1<Q2C.Q1=Q2D.无法确定【答案】B【例2】“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初中化学计划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初中化学计划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初中化学计划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学科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间发生了重组,产生了新的物质,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这篇文章将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探讨其对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

一、能量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种类主要包括热能、化学能和动能。

热能是指物质内部分子之间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化学能是指物质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所具有的能量;动能是指物质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这些能量种类在化学反应中的相互转化是能量变化的基础。

二、能量的吸收和放出在一些化学反应中,系统吸收了外界的能量,产生了吸热反应。

例如,水的蒸发过程中,液态水吸收了外界热量,转化为水蒸气,这是一个吸热反应。

而在其他一些化学反应中,系统则放出了能量,产生了放热反应。

例如,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燃料在氧气的存在下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三、热能的测量化学反应中产生或吸收的热能可以通过测量系统温度的变化来进行定量。

常用的热量单位是焦耳(J)。

内能变化表示系统的热能变化,常用符号ΔU表示。

四、焓的概念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热能变化常常会伴随着压强和体积的变化,为了考虑这一点,引入了焓这一概念。

焓(H)定义为内能(U)与压强(P)乘积的总和。

焓变(ΔH)表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焓的变化。

五、焓的计算焓变的计算需要考虑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焓变(ΔH)等于生成物的焓减去反应物的焓。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可以计算出每个物质的焓变,然后相加得到整个反应的焓变。

六、反应热反应热是指单位物质的焓变,常用符号ΔH表示。

反应热可以根据实验测定值来计算,也可以根据燃烧热计算。

燃烧热是指在恒定压力下,1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

七、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一个基本原理,也适用于化学反应。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被创建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动能,而不会被消失。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班级 姓名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的本质: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生成过程。

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会释放能量。

任何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①放出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②吸收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的途径和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是体系包含的总能量不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吸热或者放热。

3、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④绝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⑤自然氧化(如食物腐败)。

常见的的吸热反应:①铵盐和碱的反应;②绝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

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右图是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图。

①锌片(负极反应):22Zn e Zn -+-=,发生氧化反应;铜片(正极反应):222H e H +-+=↑,发生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 +=Zn 2++H 2↑②该装置中,电子由锌片出发,通过导线到铜片,电流由铜片出发,经过导线到锌片。

③该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④由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的原电池中,一般比较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相对较不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极本身不反应!)。

⑤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1、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导体);3、有电解质溶液;4、形成闭合回路。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浓度常以mol/L 为单位,时间常以min 或s 为单位。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提纲第一册第一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升失氧,降得还;若是剂,正相反;若是性,也相反;实质:电子转移特征: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数的计算:发生变价的原子个数 X一个该原子的变价数电子转移守恒:失去电子总数=得到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某元素化合价:最高价只能降,有氧化性;最低价只能升,有还原性;中间价既可升又可降,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强弱比较: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左>右二、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⑴先确定能拆成离子的物质:三强酸HCl、稀H2SO4、HNO3HClO4、HBr、HI四强碱KOH、NaOH、BaOH2、CaOH2可溶性盐当心AgCl、BaSO4,其他盐大多数能溶;只有碳酸盐中只溶钾钠与氨盐拆开时只有NaHSO4是一分为三:即Na+、H+、SO42-,其他物质都是一分为二,即拆成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⑵检查电荷是否守恒是否配平⑶是否符合反应事实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化合反应、置换反应一般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需要持续加热的反应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①适当过量的空气②足够大的接触面积4、离子共存题:⑴离子之间若能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等,则相互不能共存;⑵注意限制条件:①若为无色溶液,则溶液中没有Fe3+、Fe2+、Cu2+、MnO4-②若为酸碱性条件,则考虑各选项与H+OH-能否反应,反应则与H+OH—不共存第二章碱金属一、钠 1、与O2点燃条件下的方程式:222ONaONa2→+2、与H2O反应化学方程式↑+→+22HNaOH2OH2Na2离子方程式现象:现象:浮熔游响红3、游离态——单质;化合态——化合物4、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Na投入CuSO4溶液,得蓝色沉淀,不能置换出Cu方程式:↑++→++242242HSONaOHCuCuSOOH2Na2)(二、钠的化合物1、Na2O2淡黄色粉末反应方程式歧化反应强氧化性与水:↑+→+2222ONaOH4OH2ONa2过氧化钠作漂白剂、氧化剂歧化反应与CO2: 232222OCONa2CO2ONa2+→+过氧化钠作供氧剂,呼吸面具歧化反应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对比1碳酸钠俗名:苏打,纯碱水解显碱性,而不是属于碱类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2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①碳酸钠与盐酸:OHCONaCl2HCl2CONa2232+↑+→+较慢碳酸氢钠与盐酸:O H CO NaCl HCl NaHCO 223+↑+→+较快②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O H CO Na NaOH NaHCO 2323+−→−+∆碳酸氢钠与酸与碱都能反应,即HCO 3- 与H +、OH - 都不能共存③除杂:碳酸钠碳酸氢钠:加热,方程式:O H CO CO Na NaHCO 222323+↑+−→−∆碳酸氢钠碳酸钠: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④鉴别: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未产生白色沉淀,为碳酸氢钠;⑤碳酸钠与氢氧化钙: NaCl 2CaCO CaCl CO Na 3232+↓→+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O H 2CO Na CaCO OH Ca NaHCO 2232323++↓→+(少量))(盐多生成盐O H NaOH CaCO OH Ca NaHCO 2323++↓→+(足量))(碱多生成碱三、碱金属元素:焰色反应: 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钠黄色相似性:最外层都是1个电子,显+1价,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NaOH为可溶性强碱递变性:随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去电子能力增强单质金属性增强、还原性增强、最高价含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增强 第三章第四章 物质的量1、各物理量的字母、单位、名称: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g .Mol -1 计算时与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无关;2、四个基本公式:3、三个推导公式: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系数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4、溶液的配制:1计算质量:m=C ×V ×M 称量: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一位;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和引流 冷却:烧杯中冷却转移:转移至容量瓶定容:加水到离刻度线1~2cm 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刻度;备注:A 、容量瓶能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B 、若是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在纸上直接称量,应放在烧杯中称量;C 、读数时要平视,否则仰低俯高,即仰视使浓度偏低,俯视时浓度偏高;D 、若溶液已经配制好,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用再加水,否则导致浓度偏低;第四章 卤素一、氯气 与氢气反应:苍白色火焰HCl2Cl H 22−−−−→−+点燃(光照)与水:HClOHCl O H Cl 22+→+ 歧化反应2O HCl 2HClO 2+−−→−见光氯水为浅黄绿色,含有具有漂白性、强氧化性、酸性;氯水的主要成分仍为氯气,另外还含有盐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稳定,见光会分解,需用棕色试剂瓶避光保存与氢氧化钙:OH 2CaCl ClO Ca Cl 2OH Ca 222222++→+)()(制漂白粉歧化反应实验室制氯气:↑++−→−+∆2222Cl O H 2MnCl MnO HCl 4浓盐酸,实验室制氯气先除杂后干燥,杂质:HCl气体,用饱和食盐水;水蒸气,用浓硫酸收集用集气瓶向上的排空气法;尾气处理:NaOH 溶液O H NaCl NaClO Cl NaOH 222++→+歧化反应Cl—的检验: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二、卤族元素: 双原子分子,强氧化性物质;F 2 Cl 2 Br 2 I 2相互之间能发生置换反应:说明氧化性逐渐减弱F 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能与水反应置换出氧气;HF是最稳定的氢化物,氟元素无正价HClO 4是最强的含氧酸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用于检验单质碘的存在碘单质能升华,属于物理变化卤素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CCl 4、苯等卤化银见光易分解,AgBr用于变色眼镜,感光胶片;加碘食盐中含I —不是碘单质; 第五章 第六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二、 记熟1~18号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常见化合价,化合物的书写形式;尤其是出现频率较高的H 、C 、N 、O 、F 、Na 、Mg 、Al 、Si 、P 、S 、Cl 三、四、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电子总是由离原子核由近到远,能量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为8个;次外层电子层数最多18个;倒数第三层最多32个;2、ZAX 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五、六、 元素周期律1、最高正价 = 最外层电子数;负价 = 最外层电子数—8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四、元素周期表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七横行,七周期;前三短,后三长;最后一个不完全;十八众行十六族,七A 族七B 族,其中VIII 族特殊占三行,还有零族排最后;2、同主族元素卤素、氧族、氮族、碳族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基本化合价相似,常见化合物写法相似;递变规律:随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单质非金属性减弱、氧化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减弱3、同周期元素第三周期为例,零族除外递变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失去电子能力减弱, 得到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性减弱、 非金属性增强单质还原性减弱、 氧化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减弱、 酸性增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4、最强的金属在周期表左下角Cs,最强的碱在周期表左下角CsOH最强的非金属在周期表右上角F 2,最稳定的氢化物HF;最强的含氧酸HClO 45、原子半径大小的判断规律: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再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七、 八、 化学键1、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指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含IA 、 IIA 活泼金属或NH 4+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包括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相同原子间形成非极性键;不同原子之间形成极性键;2、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物质:NaOH 、Na 2O 2、NH 4Cl3、若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称为共价化合物;若只含离子键或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则称为离子化合物;4、注意教材中所举的相关物质电子式的书写原则;CO 2、H 2O 、NH 3等离子化合物:阳离子就写其离子符号;阴离子要写出最外层电子数和方括号;相同微粒分开写,不能合并;共价化合物:既要写出原子原有的电子数,又要保证共用后为8电子结构;H 为2电子5、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断旧键,生新键;第六章 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一、2H 2O 2===2H 2O+O 2↑MnO 2作催化剂2KClO 3===2KCl+3O 2↑MnO 2作催化剂,需加热FeS S Fe −→−+∆与32FeCl 2Cl 3Fe 2−−→−+点燃相对比,说明氧化性氯气大于硫二、二氧化硫的性质:1、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 溶液反应导致酸雨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尾气处理:O H SO Na NaOH 2SO 2322+→+酸性氧化物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褪色;2、漂白性:能使品红试液褪色,加热又回复红色;属暂时性漂白、化合漂白氯水、Na 2O 2、H 2O 2、O 3属强氧化性漂白,永久性漂白;补充:42222SO H HCl 2O H 2Cl SO +→++SO 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当氯气与二氧化硫同时通入有色溶液,漂白性消失3、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4、工业制硫酸4232SO H SO O H →+实际不用水吸收SO 3, 而用98%的浓硫酸,防止形成酸雾三、浓硫酸的性质1、酸性2、强氧化性:与氢后金属铜反应,生成SO 2气体,不生成H 2.使铁铝钝化,用于储存运输冷的浓硫酸浓硝酸3、吸水性:五水硫酸铜蓝色变为白色4、脱水性:使有机物脱水碳化有机物反应中常用作吸水剂、脱水剂、催化剂、干燥剂5、SO 42—的检验: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HCl 2BaSO SO H BaCl 4422+↓→+第七章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22SiO O Si −→−+∆↑+→++2322H 2SiO Na O H NaOH 2Si 酸性氧化物O H SiO Na NaOH 2SiO 2322+→+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不用玻璃塞NaCl2SiO H O H HCl 2SiO Na 44232+↓→++强酸制弱酸32322232CO Na SiO H O H CO SiO Na +↓→++较强酸制较弱酸制玻璃:↑+−−→−+232232CO SiO Na SiO CO Na 高温二氧化硅不溶于水,玻璃、光导纤维中含有;第二册 第一章 氮族元素1、 2、 氮和磷N 2+3H 2 ===== 2NH 3工业合成氨,工业制硝酸第一步O H 6NO 4O 5NH 4223+−−→−+∆催化剂工业制硝酸第二步NO2O N 22−−→−+放电 22NO 2O NO2→+红棕色气体工业制硝酸第三步NO HNO 2O H NO 3322+→+工业制硝酸第四步歧化反应3、 4、氨 铵盐A 、B 、 NH 3 碱性气体,能使酚酞试液从无色变为红色;极易溶于水,能发生喷泉实验;C 、D 、NH 4+的检验方法:滴加NaOH 溶液,加热,有气体逸出,该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 4++OH —==NH 3+H 2O ↑ E 、 F 、实验室制氨气:O H 2CaCl NH 2OH Ca Cl NH 22324++↑−→−+∆)(实验室制氨气,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吸收氨气时用倒置漏斗防止倒吸碱石灰干燥,检验氨气用湿润的红色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5、 6、 硝酸强氧化性酸,浓硝酸降价得NO 2,稀硝酸降价得NO,都不生成H 2;Fe 、Al遇冷的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可用于运输储存浓硫酸浓硝酸O H 2O NO 4HNO 42223++↑−−→−光或热受热或见光易分解,棕色试剂瓶保存第二章第三章化学平衡一、二、 化学反应速率 1、 2、V =△C /t 方程式中发生反应的物质变化浓度比=反应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3、 4、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外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三、四、 化学平衡 1、 2、平衡判断的标志:V正=V 逆,各组分浓度C B 保持不变;3、 4、化学平衡状态存在可逆过程,意味着一个化学反应不可能实现百分之百的转化; 5、 6、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A 、B 、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反之,逆向;C 、D 、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反之,放热方向;E 、F 、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减小的方向移动;反之,系数和增大的方向;若气体系数和两边相等,则平衡不移动; G 、 H 、 催化剂:同等程度增大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依据上述判断,结合具体方程式,看看是正向还是逆向进行;I 、 J 、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第四章第五章 电离平衡1、 2、 盐类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谁弱谁水解;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盐类水解与酸碱中和反应互为可逆反应,即:盐+水====酸+碱,属吸热反应;常见离子反应方程式:第六章第七章 几种重要的金属1、镁232N Mg N Mg 3−−→−+点燃3、 4、铝↑+−−→−232O 3Al 4O Al 电解冰晶石制取金属铝Fe 2O Al O Fe Al 23232+−−→−+高温铝热反应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两性氧化物:与酸、与碱都能反应两性氢氧化物:AlCl 3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至过量,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注意Al 3+、AlOH 3、AlO 2— 之间的相互转化5、 6、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其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7、 8、 铁:432O Fe O 2Fe 3−−→−+点燃FeSS Fe −→−+∆+2价铁32FeCl 2Cl 3Fe 2−→−+∆+3铁2432H 4O Fe O H 4Fe 3+−−→−+高温(气)↑+→+22H FeCl HCl 2Fe +2价铁3222OH Fe 4O H 2O OH Fe 4)()(→++现象:白色絮状沉淀迅速转化为灰绿色,最终转化为红褐色检验Fe 3+用KSCN 硫氰化钾溶液,显红色注意:Fe 2+ 与Fe 3+之间的相互转化;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

高考复习专题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含真题及名校质检题)

高考复习专题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含真题及名校质检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情分析】一、考纲要求1.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变化的关系;2.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物及生成物能量的关系;3.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

4.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5.了解焓变与反应热涵义。

明确ΔH = H(反应产物)-H(反应物)。

6.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命题趋向依据新课程化学实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近几年的主要题型有(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2)反应热的计算;(3)比较反应热的大小;(4)反应热与能源的综合考查。

由于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因此有关能源的试题将成为今后命题的热点;对于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及计算仍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在选择题、填充题、实验题中体现,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关注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今年又是各地降低能耗,走可持续发展的一年,估计与实际相联系节约能源的试题可出现。

新课标明确了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极有可能出现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考试大纲对反应热的要求是: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掌握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初步认识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新能源的开发,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学习中应以“热化学方程式”为突破口,通过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充分理解其含义,同时触类旁通,不断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技巧,学会应用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高考中经常涉及的内容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及反应热的大小比较等等。

中和热实验的测定是高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个定量实验。

无论从能量的角度,还是从实验的角度,中和热实验的测定都将会是今后高考考查的热点。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要点:1、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2、燃烧热、中和热(中和热的测定)3、盖斯定律简介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这种能量变化,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

(其他如光能、电、声等)1、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2、常见吸热反应:⑴氢氧化钡+氯化铵,⑵C+CO2,⑶一般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⑷电离,⑸水解。

3、常见放热反应:⑴、燃烧反应⑵、金属+酸→H2⑶、中和反应⑷、CaO +H2O⑸、一般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

4、能量变化的原因⑴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的反应,两者吸收和释放能量的差异表现为反应能量的变化。

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大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则反应放热。

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小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则反应吸热。

【阅读】教材P35 H2+Cl2=2 HCl中能量变化数据。

⑵根据参加反应物质所具能量分析。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热。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热。

二、反应热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2、符号:反应热用ΔH表示,常用单位为kJ/mol。

3、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做量热计。

4、用ΔH表示的反应热,以物质所具能量变化决定“+”、“-”号。

若反应放热,物质所具能量降低,ΔH=-x kJ/mol。

若反应吸热,物质所具能量升高,ΔH=+x kJ/mol。

用活化能图分析,使学生了解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只与始态、终态有关,过程中能量大于初始、终态能量。

(用Q表示的反应热,以外界体系能量变化“+”、“-”号。

若反应放热,外界体系所具能量升高,Q=+x kJ/mol。

若反应吸热,外界体系所具能量降低,Q=-x kJ/mol。

)5、反应类型的判断当ΔH为“-”或ΔH <0时,为放热反应。

当ΔH为“+”或ΔH >0时,为吸热反应。

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回归教材重难点0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回归教材重难点0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A.煤油是可再生能源 B.H2 燃烧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火星陨石中的 20Ne 质量数为 20 D.月壤中的 3He 与地球上的 3H 互为同位素 【答案】C 【解析】A 项,煤油来源于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 A 错误;B 项,氢气的燃烧过程放出热量, 将化学能变为热能,故 B 错误;C 项,元素符号左上角数字为质量数,所以火星陨石中的 20Ne 质量数为 20,故 C 正确;D 项,同位素须为同种元素,3He 和 3H 的质子数不同,不可能为同位素关系,故 D 错误; 故选 C。
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
和 CH3O-的总能量与
和 OH-的总能量之差等于图示总
反应的焓变,故 D 错误;故选 B。 5.(2021•北京卷)已知 C3H8 脱 H2 制烯烃的反应为 C3H8 = C3H6+H2。固定 C3H8 浓度不变,提高 CO2 浓
度,测定出口处 C3H6、H2、CO 浓度。实验结果如下图。
构的稳定性,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1,3-环己二烯时,破坏了苯环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该反应为吸热
反应。A 项,环己烯、1,3-环己二烯分别与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因此,ΔH1<0,ΔH2<0,A 不正确;B 项,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其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共价键,因此,其
反而是 CO 与 C3H6 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因此可以推断高温下能够发生反应 CO2+H2
CO+H2O,从而
导致 C3H6、H2 的浓度随 CO2 浓度变化趋势出现这样的差异,B 正确;C 项,从图中可知,相同条件下,C3H6
的百分含量随着 CO2 的浓度增大,C3H6 的百分含量增大,即表示 C3H8 的转化率增大,而增大 CO2 的浓度,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高一化学单元复习一遍过-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高一化学单元复习一遍过-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考点二:化学反应与电能 知识复习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一).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化关系
化学能 燃烧 热能 蒸汽 机械能发电机 电能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火力发电原理及过程】
理论基础
要想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变为电能,就要设计一 种装置,使氧化反应和还原 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 并使其间的电子 转移,在一定条件下形成 电流 。为了使用方 便,还需要把可产生的电能 以化学能 的形式储存起来。 化学电源 就是这样的一种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将
形成电流;
电解质溶液中, H+ 离子向铜片(正极)移动, SO42-离子向锌片(负极)移动。
原电池反应本质是 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 原电池是一种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的装置。
1.原电池的电极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流向正极)的一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来自负极)的一极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导电粒子流向
氢氧化钡
玻璃片和烧杯底黏在一起,混合物呈糊状。
晶体与氯 化学
化铵反应 B方a(O程H)2·8H2O+2NH4Cl==BaCl2+10H2O+2NH3↑ 式
结论 该反应为__吸__热______反应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上把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1)常见的放热反应:
负极反应:还原剂-ne-=氧化产物 正极反应:氧化剂+ne-=还原产物 ④书写技巧:若某电极反应式较难写出时,可先写出较易写的电 极反应式,然后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用总反应式减去较易写的电 极反应式,即可得出较难写的电极反应式。
四.电池的污染与回收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热能的重点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热能的重点知识归纳!

化学能与热能的重点知识归纳!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的实质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微观角度)(1)物质中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结合的。

(2)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3)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宏观角度)(1)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化学反应释放能量,如图甲所示。

(2)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化学反应吸收能量,如图乙所示。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两个守恒):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3)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较:【注意】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有些放热反应只有在加热时才能反应,如: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除具有一般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外,还有其具体含义。

(1)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代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2)反应物或生成物在不同状态条件下,产生的热量值不相同。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2)注明各物质的状态(3)写出对应的反应热如:1g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5.65 kJ的热量,则甲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五点:(1)∆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聚集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隔开,若为放热反应,∆H为“ - ”;若为吸热反应,∆H为“+”,∆H 的单位一般为KJ/mol。

(2)反应热ΔH与测定条件(如温度、压强)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ΔH的测定条件,不注明即为25℃、101kPa。

化学能与热能复习

化学能与热能复习

在数值上等于速率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A.只增大c(A)时,v也增大
B.只增大c(A)时,v值不变
C.只升高温度时,k值不变
D.只升高温度时,k值变小
典题分析
2、考查速率图像
例2.如图表示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某一可 逆反应:A(g)+2B(g) ≒2C(g),以B浓度 表示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已知速率单位 为mol(L·S),图中阴影面积的数值相当于 【】
二、反应热、焓变
为了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称为该反应在温度 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 △H,单位:kJ·mol-1。
三、热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
1. 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代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2. 反应物或生成物在不同状态条件,产物的热量值不同。
和热数值会 ;用50mL0.50mol/L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
和热数值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典题训练
5.综合考查
例6、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 g的单质磷(P)
在3.2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
(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
则Va:Vb= ;
典题分析
C
3、考查中和滴定 例3.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做
指示剂,下列操作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之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总原则记住:所有的水解和电离过程都是吸热,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是吸热;但三个特殊的化合反应是吸热:H2+I2=2HI;N2+O2=2NO;CO2+C=2CO;两个特殊的置换反应是吸热;C+H2O=CO+H2;H2+CuO=Cu+H2O;还有硝酸铵、碳酸氢钠的溶解为吸热反应。

而燃烧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都为放热反应;化合反应一般为放热反应;碱性氧化物、强碱溶于水为放热反应;浓硫酸的稀释为放热【例一】(2)燃烧热和中和热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物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C→ CO2、H →H2O(l)、S →SO2)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表示。

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表示:H+(aq)+OH-(aq)=H2O(l);△H=-57.3kJ/mol。

★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例三】(3)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中加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用分数,但要注意反应热也发生相应变化。

★必须注明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

(4)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应的总热效应相同。

即反应热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方法:ΔH=∑E(反应物)-∑E(生成物),即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跟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之差。

【例四】(5)中和热的测定:可能误差:①未及时测出最高温度――其值偏小②使用一个量筒且未清洗干净――其值偏小③烧杯过大――其值偏小。

【例五】实验用品: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环形玻璃棒的优点在于:上下移动搅拌的面积大、范围广】。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

实验原理Q=mcΔt实验步骤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

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防止热量散失】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下图所示。

2.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

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

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6)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这还决定于分子运动的取向问题。

☆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7)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

活化能的大小虽然意味着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的难易,但是却对这个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并不产生任何影响。

如图所示:E1:活化能E2: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E2-E1: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例六】催化剂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降低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活化能.【例一】: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C)A . 铝片与稀H2SO4反应B .Ba(OH)2·8H2O 与NH4Cl 的反应C . 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D .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例二】: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 = CO2(g)+3H2(g); H = + 49.0 kJ·mol -1 ②CH3OH(g)+1/2O2(g) = CO2(g)+2H2(g); H =-192.9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CH3OH 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 -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反应一为吸热,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量) (C)CH3OH 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 = CO2(g)+2H2(g)的DH >-192.9 kJ·mol -1【例三】: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 +(aq)+OH -(aq)==H2O(l);ΔH =-57.3kj/mol 。

分别向1L0.5mol/L 的NaOH 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 ②浓硫酸 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B ) AΔH1>ΔH2>ΔH3 B .ΔH2<ΔH3<ΔH1 CΔH1=ΔH2=ΔH3 D .ΔH1<ΔH3<ΔH2将0.3mol 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又已知:H2O (g )=H2O (l );△H2=-44.0kJ/mol ,则11.2L (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kJ 。

(-649.5/0.3=-2165)(1mol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3mol 的气态水,所以 -2165+44*3=-2033,所以11.5L 即0.5mol 则为:-2033+0.5=1016.5KJ )【例四】CH3—CH3→CH2=CH2+H2;有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

化学键 C -H C =C C -C H -H键能(kJ/mol ) 414.4 615.3 347.4 435.3试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6E(C -H)+E(C -C)]-[E(C =C)+4E(C -H)+E(H -H)]=(6×414.4+347.4)kJ/mol -(615.3+4×414.4+435.3)kJ/mol=+125.6 kJ/mol【例五】50mL0.50mol/L 盐酸与50mL0.55mol/L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 kJ/mol):(5)取50 mL NaOH 溶液和30 mL 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0反应过程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CO 2(g) + 3H 2(g)CH 3OH(g) + H 2(g)能量H温度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 1/℃ 终止温度T 2/℃ 温度差平均值(T 2-T 1)/℃H 2SO 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________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29.8 426.426.226.330.4②近似认为0.50 mol/L NaOH 溶液和0.50 mol/L 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 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 =4.18 J/(g·℃).则中和热ΔH =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 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 .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 .量取NaOH 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c .分多次把NaOH 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d .用温度计测定NaOH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 2SO 4溶液的温度环形玻璃搅拌棒 防止热量散失 偏小12H 2SO 4(aq)+NaOH(aq)===12Na 2SO 4(aq)+H 2O(l) ΔH =-57.3 kJ/mol ①4.0 ②-53.5 kJ/mol ③a 、c 、d【例六】某反应的△H=+100kJ/mol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 D .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理论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热量的变化B.凡是吸热或放热过程中热量的变化均称为反应热 C .若△H<0,则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 D.若△H>0,则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 2、已知:H + H ═ H2;△H=-436KJ/mol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个H 原子的能量高于1个H2的能量 B.2个H 原子的能量低于1个H2的能量C. H 原子比H2分子稳定D.H2分子比H原子稳定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反应4.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5.已知:H2(g)+F2(g)===2HF(g) ΔH=-546.6 kJ/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4.8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22.4 L的氢气和22.4 L的氟气吸收546.6 kJ热量B.1 mol 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546.6 kJC.相同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高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2 mol H—F键的键能比1 mol H—H 键和1 mol F—F键的键能之和大546.6 k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