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与汉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翻译 (1)

合集下载

英汉对比静态与动态

英汉对比静态与动态
杰克和老板吵了一架就辞职了 After he quarreled with his boss, Jack quit. After he had a quarrel with his boss, Jack quit.
5.静态-ADJ&ADV.IN PLACE OF VERBS
❖使用动词的同源形容词与弱化动词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动词的意义
英汉语言对比 静态与动态
英语—静OR动?
1. Admittance Free 免票入场
2. Out of Bounds 游客止步
3. No Admittance Except on Business 闲人免进
4. Danger of Death – High Voltage! 高压危险!
英语-静态STATIVE
3.静态-PREPARATION- PROMINENT
❖ 英语常用介词短语代替动词短语,即“以静代动”
1)他们立刻出动去追击敌人。 They immediately set out in pursuit of the enemy. 2)有人给他撑腰。 He has someone behind him. 3)他在读书。 He is at his books. 4)机器正在运行。 The machine is in operation 5) 说完这些话,她便走开了。 With these words, she went away.
4.静态- VERB- WEAKEN
❖动词虚化: 把动词转化或派生成名词,置于虚化动词(have, make, take, do)之后做其宾语,如have a look, take a walk, make attempts, pay visits, do some damages, put up a proposal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

英语中,名词化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英语名词化简单说来即英语偏重使用名词,即所谓“名词 优势于动词”(preponderance of nouns over verbs) 。 英语趋向于用名词来表达原来属于动词 (或形容词) 所表 达的概念。
She succeeded in this match , so she felt encouraged (这次比赛她获胜了,因而很受鼓舞) . 从英语修辞效果上看,它更多是用以下简单句结 构表达: Her success in this match served as great encouragement to her.
他对总统声明为保持其职位而决心奋斗表示钦佩。
英汉对比之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
在汉语里,动词使用频率高,呈现一种动态特征。 而在英语里,名词和介词使用频率高,呈现一种静态。
从语法上看, 英语句子是以动词为中心的。但动词的 使用频率明显低于汉语句子。周志培对三个翻译材料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 点》及英译文、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欢迎宴会 上的讲话及汉译文、美国罗斯福总统第四任就职演说 及汉译文) 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英语动词在这三个 材料中所占比率分别为14 %、11 %和15 % , 而汉语 动词所占的比率为则33 %、24 %和25 %。
In terms of economic strength India is far behind.
英语在表示方位或状态的时经常使用out﹑on﹑ over﹑ off ﹑back﹑ up ﹑apart 等副词,而汉语在表示这些状态时往往会 使用动词。所以,汉语一些表示方向或方位的状态动词要转译为 英语的副词。例: 这两个工厂相隔两公里。

英汉互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策略

英汉互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策略
黄 保 超
( 洛阳师范学 院 公共外 语教研部 , 河南 洛 阳 4 12 ) 7 0 2
摘 要 : 英语的静态特征与汉语的动态特征是 由中西文化背景和中西方人士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这一语
言现 象主要体现在表意功能 、 句法 结构 和用词频率 的差异 等方 面 , 翻译 时 , 搞好英语 静态 与汉语动 态之间 的转 换
to i n.
Ke r y wo ds:e h iu ft nlt n;tt etn e c d n mi e d n y tc nq eo a sai sai e d n y;y a ctn e c r o v
英 、 两种 语 言的语 法功 能和 句法 结构 有许 多类 动词 。大 量原来 应该 用 动词 表 达 的概念 除 了用 非 谓 汉
s e y a c sc u e y t e d f r n u t r l a k r u d n a so i kn ewe n p o l n En l h s e k n e ms d n mi ,i a s d b h i e e t l a c go n sa d w y ft n i gb t e e p e i g i p a i g c u b h s c u t e n h n . h s p e o n n i man y r f c e n s n a o n r s a d C i a T i h n me o s i il e l td i y t e x,s ma t s a d wo d  ̄ q e e n E gi a g a e e ni n r c e u n yi n l h ln u g s
语是 动 态 的语 言 , 多 用 动词 的 习惯 ; 语 是 静 态 的 和分词 的地方 , 有 英 汉语 则 直接 由动词 来替 代 。由于 汉语 语 言 , 少用 ( 定 式 ) 有 限 动词 而用 其 他 手 段 表 示 动作 的动词 没有 时 、 、 、 和 人称 等 的形 态 变化 , 以 , 体 态 数 所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
主语与 主题
英汉语 言对比
静态与 动态
形合与 意合
树状与 竹状
主语与主题

试比较以下的汉英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只要用功读书,就能提高成绩。 If one studies hard enough, one will … 国庆节七天我们第一天全家人北京路购物。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seven-day National Day holiday, our whole family … 刮风了,下雨了。 It is windy and rainy.
主语与主题

现在请大家通过翻译一下的简单句子掌握这一技巧。 1.I would not believe what he said. 他的话,我可不信。 2.I did not remember a single point discussed at the meeting. 会上讲了什么,我一点也没记住。 3.He is the best singer. 唱歌,他是最棒的。



形合与意合
思考:汉语也 和英语一样具 有基本句型吗?
形合与意合

在不同语言中,句子内部连接或者外部连接几乎都是用三 中手段:句法手段(Syntactic),词汇手段(Lexical equivalence)和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用前两种手段 连接成为形合(hypotaxis),用后一种手段连接成为意合 (parataxis)。 英语句法结构重形合,句中各个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 的连接词语,以表示其结构关系。 汉语句法结构重意合,句中各个成分的相互结合多依靠语 义的贯通,语境的映衬,少用连接词语。


英汉静态与动态研究综述——兼论翻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

英汉静态与动态研究综述——兼论翻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

词, 汉语语法则重在名词。 【他不仅 多次 申明这 一观点 , ”2 而 且针对多数学者英语 以名词为重点 、 以动词为重点的看 汉语 法 , 汉语语法修辞新探》 在《 中专辟 出“ 汉语语法 不以动词为
重点论” 一小节讨论这一问题 j 。 申小龙 比较 了上述 两人 的观点 , 认为之所 以 出现矛盾 , 是 因为二人谈论 的是汉语 的两种不 同的句子类 型 , 同济谈 林
---— —
1 40 ・— - - —
是指在语 法理论研 究层 面上 。而英 汉对 比时 所谈 的英语 的
名词优势与汉语的动词优势 都是指 两种 语言 文本 中使用 名
谓语 、 宾语 、 表语 、 补语 、 定于 和状语 , 形态不变 ; ) 2 汉语 动词
英汉静态与动态研究综述 —兼 译中 — 论翻 静态与动 转换 态的
张 坤 坤
( 山东 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济南 2 00 ) 5 10

要: 英语和 汉语相 比较 而言, 英语名词使 用频率高 , 具有静态优 势 , 而汉语动词使 用频率高, 具有动态优 势。
通过英汉互译文本的对 比分析 , 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验证英语 的静 态优势及汉语 的动 态优 势, 而认识 到这一规律可以
率动词 占优势 ; 英语语法 以动词为重点 , 运用频率名词 ( 介 + 词) 占优势 。[粥‘ ” 】 蛳 综上所 述 , 我们认为 , 主张汉语重在名词 , 英语重在动词
现为英语的名词优势和汉语的动词优势。较早提出这种论
点的是林 同济 ,汉语的特点是动词优势 , “ 英语的特点可说 是
基础都是汉语 的全部句子 , 并不只是一部分句子 ”更重要 的 ;
态优势主要体现在较多使用动词上。我们说“ 较多” 使用 ,

汉英语言对比之静态与动态

汉英语言对比之静态与动态

汉英语言对比之静态与动态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汉英语言对比——静态与动态 (Stative vs.Dynamic)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说:“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

”语言研究中的比较,可以是在同一种语言内部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开展的;可以是历时的,也可以是共时的。

我们这学期开设的汉英语言对比课程,我认为是在不同语言中进行的共时研究。

这门课的开设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一般接触的课程里都是比较基础性的课程,比如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这些科目培养的是我们某一个具体方面的能力,这让英语的的确确变成了一门“工具型”学科,而没有展现出它作为一门语言独特的魅力。

而英汉语言对比却使我得以站在一个高度,好好的审视“英语艺术”。

英汉语言可对比之处有很多,我所写的论文研究的是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Dynamic)。

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有少用动词而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倾向于多用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ve);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

造成英语呈静态的原因是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要受很多形态变化规则的约束,使用时有很多不便, 所以一般每个句子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而对动词的需要有不至于此,于是只能采取名词化的方法。

也就是说英语是屈折语,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到形态规则的严格限制,一个句子结构通常只用一个谓语动词,或者至多是几个动词并列作谓语。

大量原来应该用动词表达的概念除了用非谓语动词表达外,必须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其中主要是名词和介词,以及形容词和副词,名词和形容词等可以由动词派生或转化而来。

这种使用优势不仅降低了动词出现的频率,而且削弱了动词所表达的意义,产生了动词的虚化和弱化,这就使得英语的表达呈现“静态”倾向。

汉译英(谓语的确定和否定翻译)

汉译英(谓语的确定和否定翻译)

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 2、用名词表示施事者,以代替动词(大量由动词派生 的名词) 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 他能吃能睡。
英汉语言宏观对比
3、用名词代替形容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名词连用) space shuttle flight test program 航天飞机试飞计划
英汉语言宏观对比
静态与动态( Static vs. Dynamic )
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 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
英汉语言宏观对比
英语的静态倾向表现在:
1、名词化 Insulin i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我常去北京。 I often go to Beijing. 他常去上海。 He often goes to Shanghai. 他昨天去了常州。 He went to Changzhou yesterday. 从这三个例子看出,汉语的谓语无形态变化, 而英语的谓语有变化。
英译时谓语的确定
1 谓语确定应充分、贴切传达愿意; 中国经济将融入世界经济大潮。 The economy of China will merge into the tide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economy of China will converge with that of the world. 中央政府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事务。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refrained from intervening in the affairs of the HKSA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never intervened in the affairs of the HKSAR.

英语与汉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翻译

英语与汉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翻译

从词类运用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来看,英语和汉语有一个显著的差异: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

也就是说,英语中有一种少用动词,或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而汉语动词十分丰富,应用广泛而自由。

这是因为汉语动词没有人称与数的限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没有谓语动词谓语动词的区别,所以使用频率非常高。

英语的静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句法方式和词汇方式两方面:句法方式是指用非谓语动词(分词、不定式、动名词);词汇方式是指用动词的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副词及介词短语等等。

英译汉——化静为动(在译文中强化汉语的动态色彩)1. 英语名词与汉语的动词的转换名词是英语的优势词,在英语中大量被使用,特别是常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各种动作概念。

由于英语名词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很多汉语中的动词功能在英语中是用名词来行使的。

而动词是汉语的优势词,在汉语中随处可见,动词可以充当句子的多种成分,没有太多的限制。

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有大量的英语名词可以对应成汉语的动词。

例(1) The sight and sound of our jet plane filled me with special longing.译文:看到我国的喷气式飞机,听见隆隆的飞机声,令我特别神往。

例(2) She has a great taste for music.译文:她十分爱好音乐。

例(1)中的sight 和sound两个名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在翻译时对应成两个动词“看到”和“听到”。

例(2)中的“taste”本是名词词性,在汉语中对应成动词词性。

两例十分典型地体现出英汉静态与动态的语言特征。

2. 英语形容词与汉语动词的转换在进行英译汉时,英语中的形容词也常常译成汉语的动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系表结构”中用来表达情感、思维、知觉等意义的形容词,常常被译成相应的动词。

同理,汉语中用来表达这种意义的动词也可以译成英语的这种结构。

请看一下几例。

例(5) We are very grateful to you for meeting us at the airport.译文:我们非常感谢你来机场接我们。

英汉翻译:英语与汉语的不同之处

英汉翻译:英语与汉语的不同之处

无灵与有灵
• The moment we stepped into the country,care and kindness surrounded us on every one side. • a. 一踏上国土,到处都是关怀与照顾包围着我们。 • b. 一踏上国土,我们就随时随地感受到关怀与照 顾。 • Thrift and diligence make him roll up a fortune. • 他靠着勤俭积攒了一笔财产。 •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observe the traffic rules. • 我们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形合与意合
• 在英文里, 词性相同的字眼常用and 来连接: 例如 man and wife, you and I, back and forth。但在中文 里,类似的场合往往不用连接词,所以只要说“夫 妻”、“你我”、“前后”就够了。同样地,一 长串同类词在中文里,也任其并列,无须连接:例如 “东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礼乐射御书 数”、“油盐酱醋茶”皆是。中国人绝不说“开 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以及茶。” 谁要这么说,一定会惹笑。同理,中文只说“思前 想后”、“说古道今”,英文却必须动用连接词, 变成“思前和想后”、“说古及道今” ——余光中
Adjectives & Adverbs(形&副)
• 形容词和副词的翻译需要注意英语中这 两类词有相应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 而汉语中则没有,需要加“一些”、 “比较”、“还”、“较”、“最”、 “很”、“十分”、“非常”等副词或 其它手段来帮助体现比较级和最高级的 意义。 • 由动词的分词构成的形容词,其涵义不 同,-ed分词有被动和完成的意味,- ing分词有主动和正在进行的意味。

英语与汉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翻译

英语与汉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翻译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语言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的差异。

高、中分组学生能认识到语块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书面语中使用语块可以使表达内容更加丰富、句型多样化和内容本土化;中分组学生更加注重意义的表达,因此在书面语中更多地使用搭配,以保证文章内容的充实和意义的丰富程度;低分组同学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只重视单个单词的学习,在书面表达中不过是将单个词语临时组织起来,因此费时费力,作文质量也不高(关于语块与作文质量的关系另文阐述)。

四、结论(1)非英语专业学生四年中,语块使用能力明显增强。

语块使用数量呈升———升———降趋势;语块类型日趋丰富,使用数量最多的是搭配、构句语块和组篇语块。

(2)高、中分组学生在语块使用数量的增长上远远超过低分组学生;高、中分组学生的语块使用类型也比低分组学生丰富多样。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对语块的意识和学习策略的不同。

高、中分组学生注重语块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语块的学习并应用于语言输出;低分组学生的语块概念不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语块知识缺乏,语块使用能力不强。

需要指出的是,该研究选取的样本较小,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遍性,研究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和推广;研究的内容仅限于语块的使用数量和类型,后续的研究亦可以对书面语中语块使用错误、语块与作文质量、语块与写作的流利性及地道性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希给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以启示。

参考文献:[1]Becker J.The Phrasal Lexicon[A].In Shank R&Nash-Webber B L.Theoretical Issue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C].Cambridge,MA:Bolt Beranek&New-man,1975:60-63.[2]McCarthy M J,Carter R.A Grammar,Tails and Affect:constructing expressive choices in discourse[J].Text 17,1997,(3):405-429.[3]Cowie AP.“Multiword Lexical Units an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A]In P.Amaud&H.Bejiont (Ed.),Vocabulary and Applied Linguistics[C].Bas-ingstoke:Macmillan,1992:1-12.[4]Nattinger J.&Decarrico,J.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5]Wong-Fillmore L.The Second Time Around:Cognitiveand Social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D].Stanford University,1976.[6]衡仁权.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产出中动词语法型式使用情况跟踪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2):143-149.[7]黄燕,王海啸.二语语块研究的“中国图景”:语块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外语界,2011,(3):74-81.[8]许家金,许宗瑞.中国对学生英语口语中的互动话语词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437-443.2012年第·4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29期Apr2012[摘要]英语与汉语在各自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英语的静态特征与汉语的动态特征,即英语中的动作意义常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表达,句中少用动词,而汉语则多用动词,动词可以充当很多成分。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汇总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汇总

▪ 英语的限定动词只能做谓语,而汉语中的动词(包括动宾 词组、主谓词组等)无处不在,不仅做谓语,也可做主语,如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 宾语,如“鲁迅主张打落水狗”,
▪ 定语,如“讨论的问题很重要”,
▪ 状语,如“一定要批判地继承我国的文学艺术遗产”
▪ 和补语,如“小溪旁那些女人们听得笑起来了”。
▪ Our son has been a disappointment to us.
我们的儿子令我们失望。
▪ Any delay in the delivery of the products will disturb our plan.
产品不按时送到就会打乱我们的计划。
▪ The sight of the books sends my memory back three years ago.
(4) There is a crying need for a new remedy. 现在急需提供新办法来补救。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there be”句型在使 句子平衡的同时,为名词的使用提供了条件,同时也 体现了英语的静态特征。而汉语没有这样的词语和 相似的结构,因此多数情况下应使用动词来翻译原文 当中的名词并使表达呈现动态特点。
试比较:
▪ 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
▪ 他能吃能睡。
▪ You are a terrible liar.
▪ 你谎话说得太差劲.
▪ His very appearance at any affair proclaims
it a triumph
▪ 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他一露面,就算是成功了。 ▪ He admires the President’s stated decision to fight

英汉语言对比静态与动态

英汉语言对比静态与动态

He is at his books.
4)机器正在运行。
The machine is in operation 5) 说完这些话,她便走开了。 With these words, she went away.
• 3.2名词+介词的优势常见于英语里大量的弱式短 语。 • give rise to (arouse) • make contact with (meet) • arrive at a decision (decide) • bring to a conclusion (finish) • undertake a study of ( study) •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 consider) • afford an opportunity to (allow)
4. Verb- weaken动词的弱化与虚化
4.1 英语里最常用的动词正是动作意味最弱 的动词-----to be,其各种形式包括must be, maybe, should have been都缺乏动态感,由it或 there与be构成的句式,其静态意味更加明显:
• There was a tropical storm off the east coast of Florida
• 佛罗里达东海岸有一场热带风暴
• A tropical storm lashed the east coast of Florida. • 一场热带风暴袭击了佛罗里达东海岸
4.2 英语还常把动词转化或派生成名词,置于 虚化动词(have, make, take, do)之后做其宾语,如 have a look, take a walk, make attempts, pay visits, do some damages, put up a proposal等。 这类动词短语显得虚弱而平淡无味。如:

英汉互译的静动态转化方法

英汉互译的静动态转化方法

英汉互译的静动态转化方法作者:马玉红王路来源:《教育界·下旬》2014年第05期【摘要】英语表意主要呈静态。

汉语表意主要呈动态。

英汉互译的静动态转化方法有助于创造出更地道的译文。

【关键词】英汉互译静动态转化方法引言英汉两种文化在认知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导致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申小龙认为,西方民族注重形式逻辑,在语言上注重形合;而汉民族强调主客体的融合统一,在语言上重意合[1]。

英语句子一般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或者至多是几个动词并列作谓语,大量原来应该用动词表达的概念除用非谓语动词表达外,必须借助动词以外的词类如名词、形容词、副词和省略等其他手段来表达。

英语表意主要呈静态。

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的束缚,汉语不存在谓语和非谓语之分,介词相对英语要少得多,一个句子可以用多个动词,同样的动词也可以重复、重叠。

汉语表意主要呈动态。

了解这一点,就可以总结出几种英汉互译时静动态转化的方法,在翻译时创造出地道的译文。

一、英语名词与汉语动词之间的转化英语有“名词优先于动词”的倾向。

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简化表达方式,使造句灵活,行文自然[2]。

相比之下,同样的意思汉语多用动词来表达。

如:1)She is a good swimmer. (静态)她游泳游得好。

(动态)2)He is the murderer of his wife. (静态)他谋杀了他的妻子。

(动态)这一点更明显地体现在翻译电影片名上,如:the Cider House Rules(1999)(总有骄阳)、Scent of a Woman(1992)(闻香识女人)、Howards End(1992)(此情可问天)。

上述影片英文名称都是名词或者名词词组,而它们的中文译名都含动词词组或者动词结构[3]。

二、英语介词与汉语动词之间的转化英语介词用法灵活,词义丰富,有时表达的就是动词的意思,在翻译时要注意把英语的介词转换成汉语的动词。

如:1)I am with you. 我支持你。

汉英翻译中动态与静态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动态与静态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动态与静态的转换作者:唐文丽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8年第11期摘要:本文在对比语言学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教学实例,讨论了汉语的动词优势和英语的名词优势对于汉译英的启示。

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动态与静态相互转换的意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关键词:翻译教学动态静态转换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003-011 引言在汉英翻译教学实践中,常常会碰到学生用汉语的语法规则和思维方式去组织英语语言,导致翻译得不够地道,译文汉语腔太重。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将汉英对比研究领域的成果引入到翻译课堂中,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各个层面上的差异,同时掌握相关的翻译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 汉语的“动态”与英语的“静态”关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连淑能在其著作《英汉对比研究》中分十个专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其中之一就提到了汉语的“动态”与英语的“静态”特征。

他指出,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和介词短语,因而叙述呈静态[1]P104。

因此,汉译英时,汉语句子的主要动词译成英语句子的谓语,其他动词则要转换成其他词类才能使用,如名词、形容词和介词,从而使整个叙述呈现静态。

由于汉英之间存在着这种动态和静态的差别,在具体翻译时就不能盲目地跟着原文走,把动词译为动词,名词译为名词,形容词译为形容词……如果生搬硬套,译出来的句子往往会比较生硬,犹如把“没刀砍不了柴”说成“刀的缺失使砍柴变得不可行”一样。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形成转换意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译入语各自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使译文尽量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下面我们将选取一些译例,进一步阐述汉英互译中动态和静态互相转换的现象。

3 汉译英动态向静态的转换方法例1.姑娘们会在这天晚上向天上的织女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

汉英翻译中动与静的转换——以《红楼梦》为例

汉英翻译中动与静的转换——以《红楼梦》为例

汉英翻译中动与静的转换——以《红楼梦》为例魏轶林湖南师范大学摘要:英语是屈折语,动词的使用受到种种限制。

一个英语句子通常只包含一个谓语动词,常用非谓语动词、抽象名词、介词等,因而英语语言呈静态特征。

而汉语没有屈折变化,动词没有时态和人称的限制,使用起来较为灵活方便,所以汉语多用动词,且有重叠、兼语和连动等类动词,因而动态优势较强。

本文摘取了红楼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语句,分析了原文本中动词的翻译情况,探讨了汉语动态化语言译成静态式英语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动态;静态;动词翻译;《红楼梦》一、引言从古至今,无论文言文还是现代白话文,汉语的遣词造句均热衷于使用动词。

汉语动词的使用没有人称变化、时态变化等条件的限制,使用起来相当灵活、简便。

在与名词相比较之下,动词显示出强烈的动态感,因此汉语动词的高频率使用使得汉语句子呈现出明显的动态倾向。

而英语动词有屈折变化,动词需要随着人称、时态、语态等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改变。

英语句子中,动词的受限造成了名词的频繁使用,介词常与名词“结伴而行”,因而英语中也不乏出现过于堆积介词的情况。

另一方面,强势动词也常常弱化或虚化成弱势动词,上述几类情况既大大减少了英语动词的出现频率,又削弱了动词的动态感,因而英语句子呈现明显的静态倾向。

二、汉语动态倾向的特点(一)动词的连用汉语不仅大量使用单个动词或者动词词组,也常常使用连动式和兼语式的句型。

这些句式都包含了多个动词,把字句和被字句也兼用其中,因此一个汉语句子结构中,充当谓语成分的可能会有多个动词或动词词组,这种多动词谓语句大大强化了汉语句子的动态特征。

如:老师喊他去教室打扫卫生=老师喊他+他去教室+他打扫卫生短短一句话连用了“喊”、“去”、“打扫”三个动词,足见汉语句子动词使用频率之高。

汉而语动词及动词词组,除了可以作为谓语使用,还可以充当主语成分,也可以充当宾语等其他各种成分,如:“努力学习才能得到好成绩”。

“努力学习”这一动词短语在小句中充当主语成分。

英译汉静态向动态的转换方法——以Pride and Prejudice 的汉语翻译为例

英译汉静态向动态的转换方法——以Pride and Prejudice 的汉语翻译为例

Ⅰ英汉语言特征英汉语言在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其中一项重要特征就是英语的静态特点和汉语的动态特点。

1.1英语语言的静态特征据连淑能先生在《英汉对比研究》一书中所述:“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

”(连淑能2009:132)。

1.1.1名词化表达法名词化主要是指用名词表达原来属于动词所表达的信息。

例如:The abuse of human rights in their own country in violation of the agreement reached at Helsinke .例句中所使用的名词“violation ”代表的是“违背,违反”的动词含义。

1.1.2介词结构表达动词含义英语中常常用介词或介词结构取代动词,即以“静”代“动”。

例如:They immediately set out in pursuit of the enemy.本句中,介词“in pursuit of ”在句中传达着动词含义,作目的状语。

1.2汉语语言的动态特征汉语中多用动词,汉语语篇的动态特点主要表现在动词连用方面。

例如:你去教室把他叫回来。

整句话中连续使用“去”、“叫”、“回来”三个动词,动态特征明显。

Ⅱ英译汉静态向动态的转换上面简单讨论了英语语篇的静态特点,汉语语篇的动态特点。

下面来重点探讨《傲慢与偏见》的翻译中静态向动态的转换方法。

2.1名词转换成动词名词转换成动词是英译汉静态转换成动态最常见的方法,这一方法在Pride and Prejudice 中非常常见。

例如:(1)“Our daughters,”replied Mr.Bennet,“haven ’t much in way of praise or recommendation.”本句中的名词“praise ”和“recommendation ”通过转化成汉语动词“值得夸耀和推崇”,完成了从英语静态向汉语动态的转化。

《英汉对比研究》第7章 静态与动态

《英汉对比研究》第7章 静态与动态

第七章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Dynamic)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ve);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

R.Quirk等人对静态和动态曾作如下解释:Broadly speaking, nouns can be characterized naturally as ‘stative’in that they refer to entities that are regarded as stable.whether these are concrete (physical) like house,table,paper,or abstract (of the mind)like hope,botany,length.At the opposite pole,verbs can be equally naturally characterized as ‘dynamic’:they are fitted (by their capacity to show tense and aspect,for example) to indicate action,activity and temporary or changing conditions.These relations between the open classes can be summarized thus:STA TIVE noun ↔ adjectiveDYNAMIC verb adverb英语的静态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名词化(Nominalization)是英语常见的现象。

名词化主要指用名词来表达原来属于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概念,如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动作、行为、变化、状态、品质、情感等概念。

S.Potter在“Changing E nglish”一书中曾指出英语“名词优势于动词”的倾向(preponderance of nouns over verbs)。

unit 7 中英文的动态与静态

unit 7 中英文的动态与静态

Examples Analysis
随着本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亚太区域 的经贸联系日益密切 日益密切,经贸合作不断加 日益密切 不断加 强。 The boom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lead to increasingly closer economic and trade ties as well as ever stronger cooperation in this regard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Examples Analysis
他老是说谎。 他酷爱流行音乐。 他不抽烟,也不喝酒。 他演戏演得很棒。 他文章写得很好。 他经常参观博物馆。 他最会捣乱。
Examples Analysis
从秦代到清末的二千一百多年间,哈雷彗星出 出 现二十七次,中国都有记录。 In the 2100 years from the Qin Dynasty to the late Qing Dynasty, Halley Comet appeared 27 times and they were all recorded in China. In the 2100 years from the Qin Dynasty to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27 appearances of Halley Comet were all recorded in China.
Examples Analysis
我们希望亚太各国密切合作 共同繁荣 密切合作,共同繁荣 密切合作 共同繁荣。 We hope to see closer cooperation and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countries in Asia-Pacific.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词类运用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来看,英语和汉语有一个显著的差异: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

也就是说,英语中有一种少用动词,或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而汉语动词十分丰富,应用广泛而自由。

这是因为汉语动词没有人称与数的限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没有谓语动词谓语动词的区别,所以使用频率非常高。

英语的静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句法方式和词汇方式两方面:句法方式是指用非谓语动词(分词、不定式、动名词);词汇方式是指用动词的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副词及介词短语等等。

英译汉——化静为动(在译文中强化汉语的动态色彩)
1. 英语名词与汉语的动词的转换
名词是英语的优势词,在英语中大量被使用,特别是常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各种动作概念。

由于英语名词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很多汉语中的动词功能在英语中是用名词来行使的。

而动词是汉语的优势词,在汉语中随处可见,动词可以充当句子的多种成分,没有太多的限制。

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有大量的英语名词可以对应成汉语的动词。

例(1) The sight and sound of our jet plane filled me with special longing.
译文:看到我国的喷气式飞机,听见隆隆的飞机声,令我特别神往。

例(2) She has a great taste for music.
译文:她十分爱好音乐。

例(1)中的sight 和sound两个名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在翻译时对应成两个动词“看到”和“听到”。

例(2)中的“taste”本是名词词性,在汉语中对应成动词词性。

两例十分典型地体现出英汉静态与动态的语言特征。

2. 英语形容词与汉语动词的转换
在进行英译汉时,英语中的形容词也常常译成汉语的动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系表结构”中用来表达情感、思维、知觉等意义的形容词,常常被译成相应的动词。

同理,汉语中用来表达这种意义的动词也可以译成英语的这种结构。

请看一下几例。

例(5) We are very grateful to you for meeting us at the airport.
译文:我们非常感谢你来机场接我们。

例(6) I am doubtful whether she is still alive.
译文:我怀疑她是否还活着。

3. 英语介词与汉语动词的转换
介词是英语特有的词类,使用频率非常高。

英语常用介词短语取代动词短语,实现以“静”代“动”,使英语的静态特征尤为显著。

许孟雄教授曾在《英语介词在汉译英中的作用》一文中明确指出“在某些情况下, 英语介词是能够用来代替汉语动词的。

”因此在英汉互译时,可以将英语介词或介词短语与汉语动词或动词短语直接进行转换,使得译文更加地道。

例(9) Many more visitors than it can comfortably hold pour into it, off the regular streamers, off chattered motorboats and off yachts, all day they amble up the towpath, looking for what?
译文:来客多了,这个小地方就拥挤不堪。

搭班船的,坐包船的,驾游艇的,一批批涌到,从早到晚,通过那条纤路,漫步进村观光,想看什么呢?
例(10) He came to me with a smile.
译文:他带着微笑向我走来。

例(9) 中的“off”本来是从船上下来的意思,这里换上了三个动词“搭”、“坐”、“驾”,非常形象。

例(10)中的“with”也被翻译成动词“带着”,和“微笑”互为动宾,十分贴切。

4. 英语副词与汉语动词的转换
英语中副词的作用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全句,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概念等。

英语中在系动词之后用作表语的副词,以及用于复合宾语的副词,往往可转成汉语动词。

而汉语中一些动词在译成英语时可以采用副词,避免了译文出现几个动词同时出现的情况。

例(13) That day he was up before sunrise.
译文:那天他在日出之前就起来了。

例(14) That chair has a broken leg, it will let you down.
译文:那把椅子有一条腿断了,它会使你跌倒。

汉译英——化静为动(将汉语诸多的动词结构转换为英语静态)
汉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的介词
这次会议具有重大意义。

This meeti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
这项目正在讨论之中。

The project is under discussion..
汉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名词
此时,表示对一种状态的客观描述。

他能吃能睡能说,就是不能干。

He is a good eater ,good sleeper and talker ,but not a good doer.
汉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形容词
汉语中的表示情感、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动词一般译为英语的“be+adj ”的结构
他渴望知识。

He is thirsty for knowledge.
汉语中一些表人或特质的动词可译为“be+有英语动词派生而来的同源形容词”的结构
他们享受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接待。

They had a reception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汉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的副词
基本属于汉译英的逆反过程,有两种特殊情况
汉语动词或动词短语转换为英语以—ly结尾的副词。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反对你马上离开。

Personally I see no objection to your leaving at once.
汉语中表动作发生、进展的副词可译为英语中像似含义的副词。

它们一般在be 后作表语。

那天他们在黎明前就起身了。

They were up before dawn that day .
综上所述,静态与动态的差别是英语与汉语的显著差异。

英语中的动作意义常常借助于名词、形容词、介词或副词来表达,句中少有动词。

相反的,汉语中动词出现频率很高,动词甚至可以充当几种句子成分,因此常常是一句出现若干个动词。

了解了英汉语言的这种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地将二者语言特征加以转换,可以使译文既能更好地忠实于原文,又符合各自的语言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