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直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领会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相关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通过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的理解,灵活地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生命现象把握生命本质,运用生长素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执著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长素发现、向光性的原因。
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首先,先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前些天我们社区发生了一起跳楼事件。
生:是什么?师:据家属说是有一盆盆栽自己掉下了楼,没有任何人触碰。
大家想,植物好好的为什么会直接掉下楼去呢?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还比较难回答,现在老师给大家一点点提示——植物生长素。
至于什么是生长素,怎么发现的生长素,便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推进新课师:观察下列现象,说明问题。
课件展示:①放在窗台上的花盆中的植物,朝向光照的地方生长;②向日葵幼嫩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③玉米胚芽鞘会弯向单侧光方向生长;④向日葵、玉米胚芽鞘受到均匀光照时的生长状况。
师:看了这些资料,大家对“跳楼事件”肯定会有一定的看法了,先把这件事情放在一边,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从这几个资料中,大家可以找到什么共同点?生:植物体会弯向光源方向生长。
师:那么,为什么植物会向光生长呢?谁给的刺激呢?生:光照。
师:方向怎样?生:单侧光照下,才表现向光弯曲生长现象。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策略本章内容在本模块中是相对独立的,应该以植物体是一个生命系统的思路来理解本章教学。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适当总结提升。
因此,建议教师时刻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
(一)巧妙设疑,层层探究激素又称化学信使,在第2章中,已经认识到激素可随着血液流到人体和动物体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那么,植物体能不能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本章的篇首页,感悟诗的意境,进入问题情境。
并借助“问题探讨”栏目,引出问题,接近要点。
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正栏和旁栏中所列出的问题串,层层深入地进行。
(二)指导预习,领略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方法方法1:和达尔文一起“思考”,与詹森、拜尔同感“刺激”,随温特揭示生长素的奥秘。
由于高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所以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选择不同方式展示本小组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理解。
如果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指导投入较多,不妨提议学生代表提前制作演示文稿以备上课时用。
利用此内容,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
改变过去教师一人提前备好演示文稿,上课一人演示、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可以让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分别阐述和分析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的实验和结论。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和发言后,及时地评价学生对科学发现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达尔文设计实验的要点。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五篇
植物生长素是由具分裂和增大活性的细胞区产生的调控植物 生长方向的激素。植物生长素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个难点,下面 就是我整理的《植物生长素的发觉》教案,希望大家喜爱。
《植物生长素的发觉》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发觉过程。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3.说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分析经典试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对科学家试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试验设计 的严谨性。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 利用生长素发觉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化,学生关注生活现 象,体验科学发觉之美,形成主动探究、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 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第5页 共31页
大步。关于植物向光性的探讨还在接着,科学往往在这样的争议 中发展。
老师激励学生就前面的试验及推理,结合教材 P48 中科学家 对向光性缘由争议的介绍,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励有爱好的学生 在课后接着探究。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老师结合前面的试验及教材,引导学生概述: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主动运输,单方向)、横向运 输和非极性运输;举例说明形态学上端和下端,板图、动画说明植 物向光性的缘由。 分布部位(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分生组织、形成层、 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 (三)介绍植物激素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 P48 对植物激素概念的描述,说出其他植物激 素的名称。 老师说明继发觉生长素后,科学家又接连发觉了与生长素的 作用特点相像,对植物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把它们统称 为植物激素。 老师总结植物激素的概念。 全体学生朗读。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设计西湖一中张捷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本章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这三个部分的内容。
本节内容则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
(2)生长素的发现史渗透着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提供了基础。
并且,利用胚芽鞘作材料还可以有许多新的研究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严密思维,科学的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生长素发现的过程。
②领会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有关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2)能力目标①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②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执着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1、教学流程生活中现象展示→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素的发现→引导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实验一:黑暗和单侧光下胚芽鞘的生长→结论:胚芽鞘具有向光性,弯曲生长与单侧光有关。
↓实验二:有无尖端的胚芽鞘的生长→结论: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实验三:有无锡箔帽的胚芽鞘的生长→结论: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实验四:詹森的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刺激传递给下方↓实验五:拜尔的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分布不均造成的↓实验六:温特的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化学物质传递给下方促进生长↓分离、鉴定并命名→(科学的发展新观点)→小结→技能训练→练习巩固2七、教学评价本案例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力和态度观念方面教学目标的达成。
高中生物人教课标版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主题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材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生物③(必修)第3章第1节的内容,需1课时的教学。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科学理论的教学都遵循一个科学的教学思路.即: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
因此,本节课拟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特征为主要教学目标,按照生长素发现的时间顺序,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前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正是后人研究的问题,使学生体会科学发现循环往复、步步深入的过程,感悟科学知识并非一经发现、证实之后便永远不会被推翻,而是需要“通过归纳所得并经由观察证实的真命题及其集合的积累”,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探究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本质特征。
二、学生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不会觉得难,但遗忘率高。
而这部分知识又与后续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联系紧密。
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直接将生长素分布的特点告知学生,学生只会死记硬背。
这样不仅无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影响了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和科学能力的培养。
然而,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用计算机模拟科学发现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以及协同配合的能力,并使他们在科学探究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充分地体会到科学探讨过程的渐进性和艰巨性,实现对科学内容本身的欣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过具体实例的对比来理解向光性的外因。
②通过动手设计实验探究向光性的内因,并从中体验科学探索的思维和方法。
③掌握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弯曲生长部位、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极性运输等知识。
能力目标①过设计实验懂得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②体验探究过程的思维生成;尝试实验设计的变量控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
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对于“生长素的发现”这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的教学,主要是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像当年科学家那样亲自参与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观察,从中去主动发现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提出假设,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出验证假设的实验,并提出预期,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相关的实验过程及结果,从而对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相应结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②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教学过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詹森的有关研究教师:达尔文提出的实验结论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植物的向光性,但达尔文的结论其实只是分析实验现象后作出的假定性的解释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阅读教材47页3-8自然段。
讨论导学案上詹森,拜尔,温特的实验的相关问题。
下面请看詹森是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屏幕上呈现出詹森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请学生分析詹森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讨论回答下列思考题:1.詹森的实验有何巧妙之处?(选用了透水的琼脂片作实验材料)2.实验有何不严谨的地方?(缺少排除琼脂片的影响的对照)3.若果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玻璃片会怎样?(不生长,不弯曲)4.分析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2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
因此, 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与处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
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对教材知识作了适当调整(含顺序调整),本节课只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分析、评价实验设计的技能训练。
2、学情分析曾学习过“假说一一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实验设计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实验分析、深入思考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学习任务分析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生长素发现的过程,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对于以上的教学分析,需达到的教学三维目标(见表 1 )。
的花盆会掉下去呢?教学过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认识胚芽鞘,了解结构,理解功能,领悟科学家选择实验材料的意图。
认识实验材料。
2.体验实验设计: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引导。
①发现问题。
②提出假设:向光性的产生和幼苗尖端有关。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1_植物生长素的发现_教学设计_教案_5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体验生长素发现的科学历程②理解植物弯曲生长的特点及本质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同并努力应用科学探索方法②培养学生思考、执着的品质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因为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既是掌握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基础,又是理解生物激素调节作用的关键,更是能力培养的好材料。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
确定的理由有:生长素的发现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涉及到的科学家和实验都较多;高二学生尚未进行实验设计方面的训练,缺乏科学方法的系统培养。
对实验设计过程中的科学性、严密性、可行性都难以把握;对涉及到的一些实验材料(如胚芽鞘、锡纸、琼脂、云母等)缺乏感性认识。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这种方向上的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二、引导探索A、植物向光性的概念指导学生阅读P46第一节B、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一)达尔文的实验展示胚芽鞘、琼脂、云母片图片,并简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
并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1. 这三组实验的实验过程分别是怎样的?2. 每组实验的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是什么?(二)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多媒体展示詹森的实验,(一组,见书P47。
)并提出问题:詹森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詹森选择什么材料证明“刺激”向下传递?多媒体展示拜尔的实验,(一组,P47)回答下列问题:1、拜尔的实验为什么选择黑暗的环境?2、实验结论是什么?詹森和拜尔的实验都证明了“刺激”可以向下运输,“刺激”是什么?科学家推测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
(三)温特的实验展示温特实验图片,并提出问题1. 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如何?2. 若用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的生长方向如何?由此说明这种物质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1节,是在对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和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基于对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和调节,并与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
本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这为进一步学习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说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
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四、学情分析通过前两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又是怎样的呢?它与动物的调节方式又有什么区别?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
学生在高一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并且在学习孟德尔豌豆实验时,又学习了“假说演绎法”,已经有了基本的生物学科素养,小组合作意识较强,所以对于本节课“生长素的发现历程”的四个实验的设计,以及层层递进的推理过程都能很好地理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介绍了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等科学家探索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要掌握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等知识,这是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基础;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高二理科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并对植物的向光性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实验现象进行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以及对实验内容的分析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可能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所以学习本节内容的过程,就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学习深层次的知识、培养深层次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培养一定的科学素养的过程。
【设计思路】本课以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教学模式。
力求以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从而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本节生物课堂;同时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重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如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设计和评价实验内容的能力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师生交流,能够说出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
2、通过实验探究、能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2、基本技能(通过对实验和问题的讨论,逐步提高分析实验、评价实验的能力);3、基本思想(通过科学发展史教育,使学生体验科学创新的精神,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研作风);4、基本活动经验(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所包含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本质特征。
养成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教学工具】电子白板、投影仪、课前录制的实验视频等【教学过程】植 物 激素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生长素的 化学本质的发现过程及植物激素的概念。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学科:高中生物年级:高二年级册别:第3册《稳态与环境》教材内容:课程标准高中生物教材第3章第1节《生长素的发现》课堂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节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来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把生长素的发现制作成动态过程,使重、难点知识化静为动、化抽像为形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知识。
同时,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设计实验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植物生长素产生、运输和分布。
(二)能力训练1. 理解科学家在研究中的认识发展过程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2.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三)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和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1.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3.解决方法(1)利用现代教学传媒,形象、直观地再现历代科学家、学者的实验,化解重点和难点。
(2)结合相关试验设计题,精讲试验设计的一般方法、过程,突破重点、难点。
四、教学思路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本节内容中体现的尤其明显。
教学过程中,通过生长素发现的一些经典试验,引导学生学会借鉴经典实验的方法运用于试验设计题中,并掌握一般的实验设计步骤。
五、教学方法讲述、谈话、对比分析、探究的方法。
六、教学步骤[导课]教师以观察活动引入:种子播撒在土壤中,它的方向并不是固定的。
让我们看一看种子的方向对它萌发出的根和芽的生长方向有什么影响。
组织学生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及课文中的彩图。
学生观察发现:根向下,芽向上、向光生长。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教师提出向性运动的概念,同时强调此概念中的关键词:单一方向、定向运动。
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范文五篇
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范文五篇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范文五篇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下面就是整理的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一、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步骤〖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
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讲述:以上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种的生物调节方式不同,植物是通过激素调节,动物则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
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1.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
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必修三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 一 ) 知识目标:1.概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由。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散布。
(二)能力目标:1.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初步学会科学研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2.训练严实的逻辑思想能力,察看能力,养成优秀的生物学修养。
(三)感情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踊跃研究、勇于进步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谛的优秀意志质量。
二、教课重难点: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停发生着察看(包含实验察看)、依据察看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依据剖析提出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
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好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
同时也是学生领会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谨慎的思想逻辑过程。
教课难点:①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谨慎性剖析是本节的教课难点。
在研究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以科学的严实的逻辑思想指引学生层层设疑、合作研究设计实验来解决。
这个能力关于学生来说有难度也有挑战性,运用科学方法:假说- 演绎法解决这个教课难。
初步学会恪守实验设计中的单调变量原则和比较原则,学会剖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逻辑思想的严实性。
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散布。
学生对芽、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形态学上端等缺少感性认识,经过图片展现加深印象,感悟形象思想到抽象思想的变换。
三、教课方法1、设计理念经过创建情形,培育学生自主合作研究意识,经过指引生生沟通、师生评论,获得知识。
“创建情境现象→发现提出问题→合作研究/ 合作发现→释疑→概括→反应→应用”为施教方法,达成目标。
2、主要教法:a.达尔文实验回首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考证假说──得出结论,以此为思路睁开教课,生生合作拟订研究方案、展望结果、得出结论,突出知识线索对向光性的可能原由的推断,同时教师指引概括实验设计方法和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第2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
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与处理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
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对教材知识作了适当调整(含顺序调整),本节课只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分析、评价实验设计的技能训练。
2、学情分析
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实验设计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实验分析、深入思考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生长素发现的过程,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对于以上的教学分析,需达到的教学三维目标(见表1)。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表2 生长素的发现主要的教学策略与手段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
的花盆会掉下去呢?
续:表4
教学
过程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授
一、达尔文||体验与尝试实验设计1.认识实验材料(实物或图片)
2.体验实验设计:引导学生阅读课
本,教师引导。
①发现问题。
②提出假设:向光性的产生和幼苗
尖端有关。
③实验设计:教师展示(如图)并
且语言强调。
④实验预期: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
分别是什么呢?
⑤实验结论。
3. 尝试实验设计:
①提出问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
尖端还是尖端下部呢?
②指导学生提出假设。
③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温馨提示:
锡箔纸的特点和规范的实验语言);
④学生完成设计后教师归纳总结。
⑤[教学预设]:学生可能回答3种
结果(文字略)。
――初步解释探
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不同。
认识胚芽鞘,了解结构,理解功能,
领悟科学家选择实验材料的意图。
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思考后回答有关问题。
(注:给一定时间思考)
学生思考得出实验结果不是惟一,
而是多样性的,教师要注意科学评
价。
学生可能提出三种的假设: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①尖端或②
尖端下部或③共同感受。
合作学习:根据假设,小组讨论得
出实验设计并由小组长表达讨论
结果(文字略)。
认识实验材料。
培养搜集和处理
信息能力――看
科学家是如何设
计实验。
图片和文字双重
感官刺激。
初步
了解实验设计的
基本方法(对照
性原则和单因子
变量原则等),了
解实验的语言科
学性和规范性。
引导学生进行发
散性思维,从而
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讨论,建立
课堂兴奋点,活
跃学生思维。
续:表4
教学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程
二、
詹
森
和
拜
尔
|
|
强
化
实
验
设
计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简要介绍詹森和拜尔实验。
2.变式强化训练:
请设计实验证明:幼苗的尖端可能
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苗尖传
递到了下面。
(温馨提示:琼脂片
和云母片的特点)
设计后教师归纳总结并得出结论。
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获取詹森和
拜尔实验结论。
根据假设和温馨提示,小组讨论得
出实验设计并由小组成员表达小组
讨论结果(结果以图文结合方式展
现,文字略)。
利用问题来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探
究过程,提升学
生在探究中获取
新知识的能力、
正确表达能力以
及交流与合作的
能力。
三、
温
特
|
|
分
析
、
评
价
实
验
1.实验设计展示:
多媒体分步展示并作必要讲解;并
引导学生讨论,以上实验设计可能
出现的实验结果及得出结论。
2.实验分析和评价
帮助学生针对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并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讨论。
观看并描述温特的实验设计:(略)。
全体学生讨论得出所有可能的实验
结果(直立、向左、向右),最后师
生共同得出结果和结论。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实验结果是否一定由于生长素引
起的?
②如何补充实验解决以上问题?
③这样的补充符合实验设计的哪些
原则?
训练学生实验设
计和得出结论时
逻辑上的严密
性。
活跃思维方式,
树立质疑精神,
对于有思考价值
的问题,教师都
应予以鼓励。
四、本质
与概念
组织自学相关内容。
阅读课本。
养成锲而不舍的
精神。
总
结
与
收
获
根据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生长不生长看有没有生长素;向(单侧)
光不向光(弯曲)看有没有尖端;弯曲不弯曲看生长素是否分布均匀。
提升学生归纳、
总结等能力,掌
握解题方法。
收获1:游戏:选出四名同学分别代表达尔文、詹森、拜耳和温特,假设
他们在一起开了一个座谈会,设计一个片段,都用简洁的一两句话概括“自
己”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贡献。
(要求:语言要生动、准确。
)
收获2:作业:多媒体展示(见作业设计)。
通过活动设计,
提高归纳总结能
力,建构知识概
念图。
检测与巩固新
知。
七、作业设计
1、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2、某小组研究光对同一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甲所示。
某同学预测幼苗几天后的生长可能情况如下图乙。
请你判断:几天后,实验装置Ⅰ~Ⅲ中幼苗的正确形态依次是()
甲乙
A.(4)(1)(5)
B.(4)(2)(5)
C.(4)(1)(3)
D.(1)(5)(3)
3、给你两个黑纸箱,两个长势一样的胚芽鞘,一盏台灯,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胚芽鞘具有向光性。
(1)实验步骤;(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
参考答案:
1、D
2、C
3、(1)①取两个黑纸箱标号甲、乙,甲黑纸箱在侧面挖一个洞;②用这两个黑纸箱分别罩到一个长势一样的胚芽鞘,再用台灯照射甲黑纸箱有洞一侧;③将甲、乙两组放在同样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然后观察胚芽鞘生长状况;(2)甲组的胚芽鞘会向光生长乙组的胚芽鞘直立生长(3)胚芽鞘具有向光性
八、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美”]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
据此,板书设计为阶梯状。
附:名师点评
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的评析
赣州市信丰中学唐光福
赣州市教学研究室李通风
通过研读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郭名宾老师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认为其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构思独特,主线清晰。
围绕生长素发现历程中不同科学家所做的实验,紧扣核心知识,对重点知识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如体验与尝试实验设计(达尔文)→强化实验设计(詹森和拜尔)→分析、评价实验(温特)。
第二、教与学过程有独到的创新,体现了新教材理念。
教学过程既发挥了教师“诱”的作用,也发挥了学生“思”的作用,更注重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
设计中不仅有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语言表达等能力和科学实验素养,还有小游戏:用简洁的一两句话概括“自己”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贡献——旨在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建构知识概念图的能力。
第三、注重课堂高效,实现三维目标。
该教学设计能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合作学习中轻松掌握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又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教育,让学生养成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一一年七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