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归纳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80306217
高中生物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解析: 本题通过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
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 能力。依据曲线 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故B正确。 曲线 a代表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 越低,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所以A、C正确。D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 剧烈,故此d点不是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的 点。 答案:D
差值为正值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
(2)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人为因素:如人工养殖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
接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 (数量 ) 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如下:
(1)年龄组成
①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大; ②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
③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
(2)性别比例 ①♀>♂→增长快; ②♀≈♂→相对稳定; ③♀<♂≈增长慢。
4、不同类型生物的存 活率
I型:接近于生理寿命时死亡率升高。如:人等大型哺乳动物 II型:种群各年龄期死亡率基本相似。如:鸟类,啮齿动物 III型:幼体死亡率很高。如:鱼类、两栖类等
5、种群的空间分布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种群是生物生存的基本单位
(4)两个方面 ①内涵: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
和死亡率等一系列特征。
②外延:有复杂的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2.种群的特点:一个种群不是简单个体的累加,而是具有 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等一系列特征的 有机整体。
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67张PPT)
(2)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 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资 料
• 德国人口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 瑞典人口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 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 • 种群的年龄结构提供了种群未来动态的信 息,例如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为急剧增长 型,人口还得持续增长几十年,直到2052 年人口达到15.39亿的时候才会停止增长 ,其年龄结构才能转化为稳定型。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 1.能说出种群的概念。 • 2.列举种群的特征,了解四种特征之间的关系 。 • 3.探究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 教学重点: • 种群的特征。 • 教学难点: •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一、种群
以下描述是种群吗?
• • • • •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暨豚。 3.海南岛上四季常青的红树林。 4.北京八一湖的野鸭。 5.此时此刻我们所在教室内的全 部学生和老师。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17
1998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 出生率 22.2 16.0 27.8 26.5 23.2 11.34 死亡率 8.9 6.5 9.6 8.9 7.5 6.54
世界 中国 孟加拉国 印 度 印度尼西亚 温岭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a.出生率>死亡率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加
降低
种群密度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必须降低出生率
高中生物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在标志重捕法中,为保证标志个体与非标志个体在重捕时 的概率相等,标志技术及其操作应注意: (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不影响动物的身体正常,不会对 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产生影响。 (3)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 有可能改变被捕食的概率,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 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准。 (4)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 会消失。 (5)根据重捕样本中标志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 ,可计算出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标志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重捕中的入 迁入率、 或迁出的个体数目 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迁出率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 的重要因素 的比率 年龄 组成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 ①三种类型:增长型、稳 期的个体数目的比 定型、衰退型;②可预测 例 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特征 项目 性别 比例
含义 种群中雌 雄个体数 目的比例
特点或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联 系
1、在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特征。 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 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 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的
述的是(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
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 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B项为种
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 章末归纳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5)在加入草履虫后,如果研究者再加入另一种以酵母菌为食 在加入草履虫后, 物的生物, 物的生物,则三者之间最先发生的关系是 A.共生 A.共生 C.竞争 C.竞争 B.腐生 B.腐生 D.寄生 D.寄生 (
C )
二、群落演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 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 侵入定居阶段 )。 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 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 竞争平衡阶段 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 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 衡。 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协调进化, 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协调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 相对稳定阶段 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 结构复杂、层次多。 结构复杂、层次多。
2.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2.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一直难以恢复。科学家为确定森林砍伐后对环境的影响, 一直难以恢复。科学家为确定森林砍伐后对环境的影响,长期跟 踪研究了该地区森林受破坏地的河流和未受破坏地的河流中氮的 含量,数据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含量,数据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 1.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目的是研究一种生物种 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 群数量的变动对另一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群数量的变动对另一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在第一天将一种酵母菌接种于一培养基上, 在第一天将一种酵母菌接种于一培养基上,放 在合适的并且无其他物种存在的条件下培养, 在合适的并且无其他物种存在的条件下培养, 在第三天将草履虫加到此培养基上, 在第三天将草履虫加到此培养基上,研究者检 测了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测了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回 答相关问题: 答相关问题: (1)下图表示在培养基上培养酵母菌时,各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繁殖 下图表示在培养基上培养酵母菌时, 速度的影响, 速度的影响,其中不正确的是 ( C )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整章课件PPT)
2、种群特征
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 征和遗传特征
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密度、年 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 死亡率等。
2.1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 部个体的数量,它是种群结构 最基本的参数。
怎样调查种群密度
样方法: 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
的全部个体数,然后以其平均密度估计种群 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
N=mn((重重捕捕中个标体志数数)) × 标志数
样方法:
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水杉的种群密 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hm2) 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棵。 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植物的 种群密度(单位:棵/hm2)?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是记名计算法 二是目测估计法
五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研究方法:
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是记名计算法 二是目测估计法
问题:
五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研究方法:
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是记名计算法 二是目测估计法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1、林中垂直方向分布植物依次是什么? 乔木、灌木、草本
2、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光照强度、温度等差异
3、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差异原因是什么? 食物
4、还有什么群落垂直结构明显? 高山、海洋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 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 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 体浅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 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全国通用版)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规律方法整合
整合一 “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 1.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增长速率曲线 如下图所示,其中a所示为“J”型曲线,b所示为“S”型曲线。 把握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时,要从增长条件、增长率变化、有无K值等 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J”型曲线是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连续增长。“J”型增长由始至终都保持指 数式增长,其增长率不变而增长速率持续增加。 (2)“S”型曲线是由于环境条件有限,因此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一方 面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另一方面由于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使种群数量 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相对稳定。“S”型增长由始至终具 有环境阻力,其增长率持续减小,而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所以, 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 (3)分析“S”型曲线每一段时间变化原因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除 食物之外的非生物条件;食物因素;种内斗争(主要因争夺食物而引起 的);种间竞争(主要是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其中,后三种是主要因素。
A.两岛社鼠数量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C.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种间竞争 D.黄鼠狼与社鼠的种间关系只存在竞争
热点考题集训 1.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 势是 答案 解析
A.总量将增加
引入狐狸后,袋鼠的数量锐减,可推测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
12345678
5.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活动过程 ①土壤中稍大型的小动物用 包着纱布的镊子 取出,微小动 物用细孔尼龙纱布 筛出,装入有固定液的瓶中,贴上标签。 ②将固定后的标本倒入培养皿中。 ③在双筒解剖镜下观察,进行分类,将数量和种类记录在 表中。
(3)分析讨论 ①土样中的动物是否能全部找出来?为什么? ②根据不同地点相同深度土样中小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的 不同,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
17
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 可导致害虫 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 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 合理的解释是( D )
提示:①不能;有些更微小的动物会“漏网”。 ②土壤是土壤中小动物居住和觅食的场所。土壤中小动物 的组成及其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 程度,如土壤的肥沃程度、酸碱度、温度、湿度、各种有毒化 学物质的含量等都会影响小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数量。
解析: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对象是土壤 样本内肉眼可见的所有小动物,调查的指标是小动物种类(丰富 度)。
2.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 (1)形成: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 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光照不是影响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 的唯一因素,温度、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等都属于影响因素。
(2)水域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布的不是温度,虽然随着深度的 增加温度也会发生变化,但主要因素还是光照,在 200 米以下 水域中几乎是没有光的,所以缺乏绿色植物。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与群落章末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章末总结
项目一 整体构建 宏观把握
项目二 从具体的曲线图中区分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1)“J”型曲线中的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J”型增长曲线 图一
“J”型曲线对 应的增长率
图二
“J”型曲线对应 的增长速率
图三
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中,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不变,但由于 每年的基数不同,故种群每年增长的个体数是不同的,呈逐年增长 的趋势,故种群增长速率(相当于“J”型曲线的曲线斜率)逐渐增大。
项目三 K 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图中 A、B、C、D 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 值,A′、C′、 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2 值。
[强化训练] 2.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 分析错误的是( )
A.图 1、2、3 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 律
B.图 1 中 a 点和图 3 中 e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c 点对应 C.图 1 中 b 点和图 3 中 f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d 点对应 D.图 1、2、3 中的 b、c、f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 纳量
标志 种群中个体总数/标记个
的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
重 体总数=重捕个体数/重
数量
围大的动物
捕法 捕中所含标记个体数
调查 方法
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
计数
1 mL 菌液的总菌数=
显微计 (A/5)×25(或 16)×10
种群的
微生物种群密度
数法 000×B(A 为 5 个格中总
数量
菌数,B 为稀释倍数)
有较强的活动能 取样器 定性计算:记名计算法
答案:A 解析:许多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 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但对于相对活动能力弱、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农作物植株上蚜虫的 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采用样方法。土壤中小动物有较强的 活动能力,身体微小,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4节群落的演替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80306216
阶段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优势种
特征
地面上只有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和岩石
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 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
居
壤的过程,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
苔藓在与地衣争夺阳 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 厚,有机物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越 来越丰富
阶段
优势种
• (4)此外,垦殖荒原、围湖造田、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等都 会影响群落演替的过程。
X
• •典例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有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C的 是 (2 )
• A.围湖造田
B.过度放牧
• C.封山育林
D.退草还耕
• [解析] 围湖造田、过度放牧、退草还耕都会导致生物群
落结构简单化,生产力下降,不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封
草甸、高 草草原
轻度放牧 不放牧
针茅草原
―中 放―度 牧→
隐子草+孤 茅+针茅
―高 放―度 牧→
蒿+大戟+苔 草+草熟禾
―极放―度牧→
蒿+星毛委陵草
―继 践―续 踏→
次生裸地
• (3)外来物种的引入
• 人类活动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些新物种引入到某一群落之 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新物种会迅速成为优势种,破坏原 有群落的稳定。
•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以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 影响。B项不正确,发生于火山、冰川泥以及沙丘的演替 是初生演替,此演替已到了森林阶段,所以一定是很长时 间,人类的活动会使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 行,不同地段上的差异属于水平结构,空间上的垂直分布 属于垂直结构。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1.下列生物不能组成一个种群的是( )A.某个鱼塘内的不同年龄的鲫鱼B.寄生在某个T细胞内的所有HIVC.一段腐木上的微生物D.生活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的所有大熊猫答案 C解析一段腐木上的微生物含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不属于同一个物种,不能组成一个种群。
2.下列调查生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的是( )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答案 D解析土壤中小动物的数量多、个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强,进行丰富度调查时一般不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通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营养、空间、气候和无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 t =N0λt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答案 B解析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条件适宜,可能呈“J”型增长,后来由于食物和空间等限制,可能呈“S”型增长,如果条件不适合其生存则可能灭绝。
4.种群密度的大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下列现象主要体现该观点的是( ) A.农业生产中,常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减少害虫的危害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减少害虫的数量C.为了维持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在一定的季节进行休渔D.我国沿海某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剧增,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答案 A解析A选项体现了死亡率影响害虫种群密度大小;B选项体现了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C选项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幼年个体的数量,使种群处于增长型,体现了年龄组成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D选项体现了迁入率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
5.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与群落章末总结课件必修3高二必修3生物课件
2021/12/11
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答案:(1)③ ② ① (2)共同争夺阳光、空气、水、肥等 且生存能力相同 (3)② (4)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 (5) 种群 群落
2021/12/11
第二十页,共三十一页。
项目五 区分调查种群密度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
方法
调查 方法
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
(2)“S”型曲线中的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图四
2021/12/11
图五
第六页,共三十一页。
图六
“S”型曲线的增长率是逐渐下降的,增长速率是先上升,后下 降。其中种群数量为 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 K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 0。
2021/12/11
第七页,共三十一页。
[强化训练] 1.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 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 叙述,正确的是( )
2021/12/11
第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答案:D 解析:图 1 为“S”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表示该种群 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 1 中的 a 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对应于图 2 中的 c 点、图 3 中的 e 点;图 1 中 b 点种群数量为 K 值,从增长速率的角度考虑,则对应于图 3 中 f 点、图 2 中的 d 点。
12/11/2021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2021/12/11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一页。
教材问题全突破 自我检测(教材第 85 页) 一、概念检测 1.判断:(l)× (2)× (3)√ (4)√ (5)× 2.选择:(1)D (2)D (3)C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出生率 < 死亡率 _减__小_ 衰退型
③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 的变化趋势。
答案
(4)性别比例 ①概念:种群中雌雄 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对 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③应用:利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性__别__比__例__ →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2.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 位置状态 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主要类型有均匀分布型、随机分布型和集群分布型。
解析 种群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其中衰退型年龄组成的种群密度将越 来越小。
解析答案
12345
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A ) A.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B.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现有人口男女的性别比例 解析 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等特 征都能影响种群密度,但只有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信息, 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解析答案
12345
4.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D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解析 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项错误;
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
答案
4.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①②③④代表哪种数量特征, 为什么?
答案 ①②分别代表死亡率和出生率,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 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③④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因为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 率影响种群密度的,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