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必修1 光合作用 知识点全面总结 (word2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2019-11-16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一、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①、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②、叶绿素 b ——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②、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酮混合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7、光合作用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光能 CO2 + H2O ——→ (CH2O)+ O2 叶绿体光能 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 叶绿体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 .von .Sachs,1832——1897)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⑴、饥饿处理——将绿叶置于暗处数小时,耗尽其营养. ⑵、遮光处理——绿叶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 ⑶、光照数小时——将绿叶放在光下,使之能进行光合作用. ⑷、碘蒸汽处理——遮光的一半无颜色变化,暴光的一侧边蓝绿色. 14、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 .Ruben)卡门(M .Kamen)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⑴、同位素标记法三要点:①、用途: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②、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发出射线,可以用仪器检测到. ③、特点: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不影响细胞的代谢. ⑵、用18O标记H2O和CO2,得到H218O和C18O2. ⑶、将植物分成两组,一组提供H218O,另一组提供C18O2. ⑷、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检测植物释放的O2. ⑸、结果,只有提供H218O时,植物释放出18O2. 15、卡尔文循环——卡尔文(M .Calvin,1911——)实验⑴、用14C标记CO2得14CO2 ⑵、向小球藻提供14CO2,追踪光和作用过程中C的’运动途径. 14CO2 —→14C3—→14C6H12O6 ⑶、结论: 16、光合作用过程⑴、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 ⑵、光反应:①、特点:指光合作用第一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②、主要反应: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分解水,产生[ H ]和氧气;生成ATP. ③、场所:叶绿体基粒囊状膜上. ④、能量变化: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化学能. ⑶、暗反应①、特点:指光合作用第二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②、主要反应:固定二氧化碳生成三碳化合物;[ H ]做还原剂,ATP提供能量, 还原三碳化合物,生成有机物和水. ③、场所:叶绿体基质中. ④、能量变化:活跃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 ⑷、过程图(P-103图5-15)二、应会知识点 1、光合作用中色素的吸收峰(P-99图5-10) 2、叶绿体结构(P-99图5-11)⑴、具有内外双层膜. ⑵、具有基粒——由类囊体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3、化能合成作用⑴、概念:指利用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⑵、典型生物:硝化细菌、铁细菌、瘤细菌等. ⑶、硝化细菌:原核生物,能利用环境中氨(NH3)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或硝酸(HNO3)释放的化学能,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 ⑷、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也是自养生物。
生物知识点必修一光合作用
生物知识点必修一光合作用生物知识点必修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最为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植物和其他生命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繁衍。
在生物中,光合作用是通过利用太阳能来合成有机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有机物就是葡萄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
1.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概述光合作用定义为植物或其他光合能力生物在光合色素的助威下,将太阳能转化成生化能量,产生能够用于生命体代谢的材料,过程中,将水的氧化趋势降低,将二氧化碳还原,产生了氧气和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等)。
其方程式为:6 CO2 + 12 H2O + 光能→ C6H12O6 + 6 O2 + 6 H2O简单来说,光合作用就是将二氧化碳和光合色素转化成为葡萄糖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生命系统内的主要能量来源。
2.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光合作用反应的过程中,发生了两个过程,也就是光反应和暗反应。
在光合作用中,光反应是首要的反应。
这个过程需要太阳能来进行,而且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将水氧化为氧气,同时产生了ATP(三磷酸腺苷)和NADPH(尿嘧啶核苷酸二磷酸腺苷),并且将光能转化成生化能量。
反应式:2H2O + 2NADP+ + 3ADP + 3P + 光能→ O2 + 2NADPH +3ATP在暗反应中,化学能被转化为有机物。
它需要将二氧化碳还原成为葡萄糖,同时消耗了ATP和NADPH。
暗反应的过程中,葡萄糖分解成为二磷酸葡萄糖(G3P),有些G3P进入代谢作用的中心,经历分解和反应,进而转化为ATP,而其他的G3P成为生物体自身结构材料的一部分。
最终的产物就是葡萄糖。
反应式:6 CO2 + 12 NADPH + 18 ATP → C6H12O6 + 6 O2 + 12 NADP++ 18 ADP + 18 P3.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环境中的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光合作用。
高一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梳理
高一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梳理光合作用是生物体依靠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是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循环的重要方式。
在高中生物中,光合作用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下面将对高一必修一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及部分细菌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能量的来源,同时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
二、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可以分为光化学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部分:1.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是指在光合作用的光能转化过程中,由光能激发的叶绿素分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产生ATP和NADPH的过程。
2.暗反应:暗反应是指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利用产生的ATP和NADPH和二氧化碳进行固定,生成有机物的过程。
三、光合作用的光能转化过程光合作用的光能转化过程包括光能吸收、光能转换和光能固定三个步骤:1.光能吸收:光能吸收是指在叶绿素分子中,通过激发能级的跃迁,将光能转化为激发态电子。
2.光能转换:光能转换是指激发态电子在电子传递链中产生负氧化还原电位差,从而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生成ATP和NADPH。
3.光能固定:光能固定是指利用ATP和NADPH以及二氧化碳,通过暗反应中的光合糖化过程,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物。
四、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光合作用速率受到温度、光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1.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酶的活性,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供光合作用进行,但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2.光强度:适宜的光强度能够提供足够的光能供光合作用进行,但是过强或过弱的光强度对光合作用都不利。
3.二氧化碳浓度: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暗反应中的光合糖化过程进行,过低的二氧化碳浓度会限制光合作用速率。
五、光合作用与生态环境光合作用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不仅为生物提供了能量和有机物质,同时还释放出大量的氧气,维持了地球上氧气含量稳定。
光合作用重点知识总结
光合作用重点知识总结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地球上生物能量来源的关键。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本文将从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叶绿素等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进而参与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膜上,其中包含光合色素复合物。
在光合色素复合物中,光能被吸收并通过电子传递链路传递,最终产生ATP 和NADPH。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1. 光反应:光反应发生在光合体中的光合色素复合物上。
光反应需要光能,同时产生ATP和NADPH。
在光反应中,光能被吸收并激发光合色素复合物中的电子,这些激发态电子经过电子传递链路,最终产生ATP。
此外,光能还用于将NADP+还原为NADPH,作为暗反应的还原剂。
2. 暗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光反应结束后,在叶绿体质体内的基质中进行。
暗反应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质。
主要包括光合碳同化的三个过程:固定、还原和再生。
固定过程由RuBisCO催化,将CO2与RuBP反应,产生糖磷酸。
还原过程利用ATP和NADPH将糖磷酸还原为糖,最终产生葡萄糖。
再生过程通过糖磷酸反应生成RuBP,以继续进行固定过程。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受到诸多因素的调节,包括光强、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1. 光强: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光强呈正相关关系。
适宜的光强可以提高光合色素复合物的激发态电子数量,从而增加ATP和NADPH的产生量。
然而,过高的光强会导致光合色素复合物的破坏,进而抑制光合作用。
2. 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在较低温度下,光合酶活性较低,影响暗反应的进行。
而在过高的温度下,则可能引发酶的变性,破坏光合作用的过程。
3. 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其浓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高一光合作用知识点
高一光合作用知识点光合作用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植物、藻类以及某些细菌通过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在高中一年级的生物课程中,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生物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一过程,植物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氧气。
这个过程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光合作用的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荷兰科学家范·海尔蒙特通过实验发现植物能够增长,但并不清楚其背后的机制。
直到19世纪,通过梅耶、萨克斯和恩格尔曼等科学家的实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才逐渐被揭示出来。
三、光合作用的阶段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1. 光反应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需要光能的参与。
在这个阶段,光子被叶绿素分子吸收后,产生高能电子,这些电子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的过程,帮助合成能量分子ATP和还原分子NADPH。
2. 暗反应暗反应也称为光合作用的固定阶段,它不依赖于光能,但通常发生在光反应之后。
在这个阶段,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
最著名的暗反应过程是卡尔文循环。
四、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的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等。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光合作用效率最高。
例如,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也会增加,从而加速暗反应的进行。
然而,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
五、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对于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它是地球上大多数生物能量的来源。
其次,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动物和其他需氧生物生存的基础。
最后,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六、光合作用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通过调控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增加产量。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一、应牢记知识点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①、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②、叶绿素b ——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②、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酮混合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7、光合作用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8、光合作用反应式:光能CO2 + H2O ——→ (CH2O)+ O2叶绿体光能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叶绿体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 .von .Sachs,1832——1897)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⑴、饥饿处理——将绿叶置于暗处数小时,耗尽其营养.⑵、遮光处理——绿叶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⑶、光照数小时——将绿叶放在光下,使之能进行光合作用.⑷、碘蒸汽处理——遮光的一半无颜色变化,暴光的一侧边蓝绿色.14、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 .Ruben)卡门(M .Kamen)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⑴、同位素标记法三要点:①、用途: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②、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发出射线,可以用仪器检测到.③、特点: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不影响细胞的代谢.⑵、用18O标记H2O和CO2,得到H218O和C18O2.⑶、将植物分成两组,一组提供H218O,另一组提供C18O2.⑷、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检测植物释放的O2.⑸、结果,只有提供H218O时,植物释放出18O2.15、卡尔文循环——卡尔文(M .Calvin,1911——)实验⑴、用14C标记CO2得14CO2⑵、向小球藻提供14CO2,追踪光和作用过程中C的运动途径. 14CO2 —→14C3—→14C6H12O6⑶、结论:16、光合作用过程⑴、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⑵、光反应:①、特点:指光合作用第一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②、主要反应: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分解水,产生[ H ]和氧气;生成ATP.③、场所:叶绿体基粒囊状膜上.④、能量变化: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化学能.⑶、暗反应①、特点:指光合作用第二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②、主要反应:固定二氧化碳生成三碳化合物;[ H ]做还原剂,ATP提供能量,还原三碳化合物,生成有机物和水.③、场所:叶绿体基质中.④、能量变化:活跃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⑷、过程图(P-103图5-15)二、应会知识点1、光合作用中色素的吸收峰(P-99图5-10)2、叶绿体结构(P-99图5-11)⑴、具有内外双层膜.⑵、具有基粒——由类囊体色素.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3、化能合成作用⑴、概念:指利用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的合成作用.⑵、典型生物:硝化细菌、铁细菌、瘤细菌等.⑶、硝化细菌:原核生物,能利用环境中氨(NH3)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或硝酸(HNO3)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⑷、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也是自养生物。
高一的光合作用知识点梳理
高一的光合作用知识点梳理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最重要的一种化学反应,是植物和一些微生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下面将为你梳理高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1.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如下: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2.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光能捕捉反应和光合糖生成反应。
- 光能捕捉反应:叶绿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高能电子,同时产生氧气。
- 光合糖生成反应:高能电子经过光合色素系统传递,最终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用于将二氧化碳还原为光合糖。
3. 光合色素光合色素是吸收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的关键分子,其中最重要的是叶绿素。
- 叶绿素a:吸收蓝绿光和红光,反射绿光。
- 叶绿素b:吸收蓝光和红橙光,反射黄绿光。
- 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绿光和蓝光,反射黄橙红光。
4. 光合色素系统光合色素系统是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化的核心部分,包括光合系统Ⅰ和光合系统Ⅱ。
- 光合系统Ⅰ:吸收长波长光,将光能转化为电子能,并将电子传递至光合系统Ⅱ。
- 光合系统Ⅱ:吸收短波长光,将光能转化为高能电子,并用于光合糖生成反应。
5. 光合作用与呼吸的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是相互依赖的两个过程。
- 光合作用生成的光合糖提供给细胞进行呼吸,产生细胞所需的能量。
- 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6. 光合作用的调节因素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增加,光合速率也增加,但光强过强时会抑制光合作用。
- 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酶的活性,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 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但过量的二氧化碳不一定能提高光合速率。
7. 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在生命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氧气。
- 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糖是植物和一些微生物的能量来源。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光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不仅为植物提供能量和物质,还产生氧气,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光合作用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三个关键因素:光能、光合色素和光合细胞器(叶绿体)。
首先,光能是光合作用的驱动力。
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太阳光中的光子来提供能量。
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对光能的主要吸收体。
其次,光合色素是叶绿体中的一种生化物质,其中主要的成分是叶绿素。
叶绿素可以吸收可见光中的红、橙、蓝、紫等波长的光,并反射绿色光,因此植物叶片呈现出绿色。
叶绿素可以将吸收到的光能转化成电子能,供给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
最后,光合细胞器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细胞结构,其主要组成是叶绿体。
叶绿体内含有许多光合作用的组织单位——类囊体。
类囊体中含有多种光合色素,可以吸收并传递光能,从而进行光合作用反应。
总结起来,光合作用的关键步骤如下:1. 光能的吸收:当植物叶子暴露在阳光下时,叶绿素可以吸收到光能。
2. 光能的转化:通过光合色素的吸收和传递,光能转化为电子能,并传递给光合作用反应中的电子接受体。
3. ATP的合成:在光合作用反应中,电子能用来合成一种高能物质,即三磷酸腺苷(ATP)。
ATP是细胞内最重要的能量供应分子之一,能够提供细胞所需的能量。
4. 光合产物的合成:光合作用反应还能合成有机物质,主要是葡萄糖。
葡萄糖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有机物质之一,也是植物细胞壁、淀粉等有机物质的重要原料。
5. 氧气的释放: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水分子被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
氧气释放到大气中,为地球上的有氧生物提供氧气。
总的来说,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生存的基础过程,不仅为植物合成有机物质提供能量和原料,还能释放氧气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光合作用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和能源资源。
因此,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对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的所有知识点高一
光合作用的所有知识点高一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和一些微生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作为高中生,我们需要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过程和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合作用的知识点,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生物过程。
一、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光合作用是一种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体色素中,其中的主要色素是叶绿素。
光合作用的基本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方程式中的“CO2”代表二氧化碳,“H2O”代表水,“C6H12O6”代表葡萄糖,而“O2”代表氧气。
这个方程式表示了光合作用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1. 光反应: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素中,需要光的能量。
在光反应中,光能被吸收,并通过光合酶系统转化为化学能。
这一过程包括光能的捕捉、光能传递和光能利用三个步骤。
在光能捕捉过程中,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其中叶绿素a是最主要的色素。
在光能传递过程中,光能通过叶绿素分子之间的电子传递链传递,并最终到达反应中心。
在光能利用过程中,光能被用来将ADP和磷酸转化为ATP,并将NADP+还原成NADPH。
2. 暗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液泡体中,不需要光的能量。
暗反应是将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以及外界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是碳的固定,包括碳的捕获、碳的固定和糖的合成三个步骤。
在碳的捕获过程中,二氧化碳被捕获并结合在一种称为“RuBP”的化合物上。
在碳的固定过程中,RuBP分子经过一系列酶催化作用,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化合物。
在糖的合成过程中,这个稳定的化合物被转化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三、光合作用的调节与影响因素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等。
生物光合知识点总结高中
生物光合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光能的吸收、光合色素的作用和化学能的转化。
植物的叶绿素是最主要的光合色素,它具有吸收光能的能力。
当叶绿素吸收到光能后,会激发电子,然后通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将这些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最终合成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在这个方程式中,CO2为二氧化碳,H2O为水,C6H12O6为葡萄糖,O2为氧气。
这个方程式概括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即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光能的作用下,合成有机物质和氧气。
二、光合色素光合色素是植物叶绿色素和类囊体中的其他色素的统称。
其中,叶绿素是最主要的光合色素,它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能,从而激发电子,并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
叶绿素主要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类型,它们的吸收光谱分别在绿色和黄绿色波段,因此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太阳光的光谱。
除了叶绿素外,类囊体中还含有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素和植物黄素等其他色素,它们也能吸收光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起到辅助和保护作用。
三、光反应光反应是光合作用中的第一步,它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在光反应中,光能被吸收后,激发了类囊体膜上的叶绿素,激发的电子会被传递给电子接受体,然后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链,最终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同时,光反应还会释放氧气作为副产品。
光反应可以分为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两个部分。
光系统Ⅱ先吸收光能,激发了电子,然后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的过程,最终将这些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生成ATP。
而光系统Ⅰ则继续吸收光能,再次激发了电子,并最终将这些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生成NADPH。
总的来说,光反应是光合作用中,通过叶绿体的光系统Ⅱ和光系统Ⅰ,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最终生成了ATP和NADPH,为暗反应提供了能量和电子供体。
四、暗反应暗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二步,它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一、光合作用概述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地球上是生命存在的基础,因为它是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1. 光依赖性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需要光能,产生ATP 和NADPH。
2. 光合磷酸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ATP。
3. Calvin循环:不依赖光的暗反应,利用ATP和NADPH将CO2固定成有机物质。
三、光合作用的阶段1. 光反应阶段:- 发光阶段:光子被叶绿素分子吸收,产生激发态叶绿素。
- 电子传递阶段:激发态叶绿素将电子传递给电子受体,形成质子梯度。
- ATP合成阶段:质子通过ATP合酶回到叶绿体基质,带动ADP与磷酸结合形成ATP。
2. 暗反应阶段(Calvin循环):- 固定CO2:CO2与5碳糖醛RuBP结合形成2个3碳磷酸甘油酸(3-PGA)。
- 还原3-PGA:3-PGA利用ATP和NADPH还原成G3P。
- 再生RuBP:部分G3P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再生为RuBP,继续固定CO2。
四、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1.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但超过一定强度后速率不再增加。
2. 温度:温度对酶活性有影响,过低或过高都会降低光合作用效率。
3. CO2浓度:CO2浓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直到达到饱和点。
4. 水分:水分不足会导致气孔关闭,影响CO2的进入和O2的释放。
五、光合作用的效率1. 光能利用效率: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效率。
2. 生物量产量: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
3. 经济系数:植物生长过程中,光合产物分配到经济部位的比例。
六、光合作用的应用1. 农业:通过育种和栽培技术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
2. 生物能源: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开发生物能源,如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
3. 环境保护: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生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点高一
生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点高一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一种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维持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下面将对高一生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的过程。
该过程主要分为光化学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1. 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胞外基质(叶绿体基质),需要光能的参与。
该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素分子上,通过光能的捕获和转化,将水分解为氧气、氢离子和电子。
同时,电子被传递到不同的叶绿素分子中,形成光化学激发态。
2. 暗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或细胞质中,不需要光能的直接参与。
该反应主要通过卡尔文循环(也称为光独立反应),将光能转化的电子和氢离子与二氧化碳反应,将二氧化碳固定成有机物。
暗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序列,通过多个酶的催化作用进行。
二、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高一生物学习者来说,需要了解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 光照强度光合作用是依赖光能的转化过程,光照强度的增减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一定范围内的光照强度越高,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快。
2. 温度光合作用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但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3. 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初级物质,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因此,合适的二氧化碳浓度对保障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三、光合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光合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温度升高,虽然温度对光合作用有一定影响,但是过高的温度会引起植物的光合作用逆反应,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全球气候变化还会引发降水模式的改变,造成水资源不足或过剩,影响到植物的水分供应。
水的供应不足会导致植物减少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其生长和生理功能。
(word完整版)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文档
光合作用相关考点总结知识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1、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方法步骤:①提取绿叶中色素:称取菠菜叶2g→剪碎置于研钵→放入少许_______和_______→加入5mL______→迅速研磨→过滤→收集滤液(试管口用______塞严)②制备滤纸条:③画滤液细线:④分离色素:滤纸条轻轻插入盛有层析液的小烧杯中,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到,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3)结果分析:●无水乙醇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析液的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纸条上的细线要求画得细而直,目的是保证层析后分离的色素带;便于观察分析;●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析装置要加盖的原因是_;●是否可以用滤纸代替尼龙布过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绿素主要吸收和利用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1.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基粒和类囊体增大了受光面积。
(2)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酶和色素,利于光反应的顺利进行。
(3)基质中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2.色素的分布与作用(1)分布: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2)作用:色素可吸收、传递光能3.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1)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低温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3)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N、Mg等必需元素,缺乏Mg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
高中生物必修1光合作用知识点全面总结材料(word20页)
第三单元之—光合作用一、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一)叶绿体的结构模型.(二)相关知识1、.叶绿体是真核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叶绿体由两层膜(内膜和外膜)包围而成,内部有许多基粒,基粒和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
3、每个基粒都有许多个类囊体构成,类囊体薄膜上含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色素以及光反应所需的酶,是光反应的场所。
4、基质中含有暗反应所需的酶,是进行暗反应的场所。
5、光合色素的相关知识。
(1)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及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3/4)叶绿素b叶绿体色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1/4)叶黄素(2)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3)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4种色素),转化光能(只有少量的叶绿素a把光能转为电能)(4)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①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例如韭黄,蒜黄)②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低温(秋末)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③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N、Mg等必需元素,缺乏N、Mg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
另外,Fe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辅助成分,缺Fe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变黄。
(5)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①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②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
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经过色素吸收后,光谱出现两条黑带。
说明: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6)叶绿体色素的性质:易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叶绿素的性质不稳定,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性质相对稳定。
(7)植物叶片的颜色与所含色素的关系:正常绿色正常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约为3∶1,且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正常叶片总是呈现绿色叶色变黄寒冷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较稳定,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叶子变黄叶色变红秋天降温时,植物体为适应寒冷,体内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有利于形成红色的花青素,而叶绿素因寒冷逐渐降解,叶子呈现红色6、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高中生物 必修1 光合作用 知识点全面总结 (word20页)
第三单元之—光合作用一、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一)叶绿体的结构模型.(二)相关知识1、.叶绿体是真核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叶绿体由两层膜(内膜和外膜)包围而成,内部有许多基粒,基粒和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
3、每个基粒都有许多个类囊体构成,类囊体薄膜上含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色素以及光反应所需的酶,是光反应的场所。
4、基质中含有暗反应所需的酶,是进行暗反应的场所。
5、光合色素的相关知识。
(1)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及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3/4)叶绿素b叶绿体色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1/4)叶黄素(2)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3)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4种色素),转化光能(只有少量的叶绿素a把光能转为电能)(4)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①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例如韭黄,蒜黄)②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低温(秋末)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③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N、Mg等必需元素,缺乏N、Mg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
另外,Fe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辅助成分,缺Fe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变黄。
(5)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①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②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
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经过色素吸收后,光谱出现两条黑带。
说明: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6)叶绿体色素的性质:易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叶绿素的性质不稳定,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性质相对稳定。
(7)植物叶片的颜色与所含色素的关系:正常绿色正常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约为3∶1,且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正常叶片总是呈现绿色叶色变黄寒冷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较稳定,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叶子变黄叶色变红秋天降温时,植物体为适应寒冷,体内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有利于形成红色的花青素,而叶绿素因寒冷逐渐降解,叶子呈现红色6、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总结
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生命过程之一,是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有机物质的过程。
它由光反应和呼吸反应组成,主要包括光合、熔解、水势平衡、氧化还原反应、CO2固定等几个步骤。
1、光合:在叶绿体中发生,利用太阳光将6H2O分解成6H2O+6O2,同时生成ATP和NADPH2。
2、熔解:使用ATP和NADPH2产生的能量将CO2熔解成碳酸根,形成碳水化合物。
3、水势平衡:在光合过程中,水势会产生变化,从而影响植物体内水和盐离子的分布,它们通过调节水势来调节植物体内水和盐离子的分布平衡。
4、氧化还原反应:在叶绿体中,CO2与NADPH2被氧化成H2CO3,然后被细胞膜上的ATP酶水解成H2O和CO2,CO2进入光合作用,H2O被植物蒸腾出去。
5、CO2固定:CO2经细胞膜上的ATP酶水解后,会通过RuBP(ribulose bisphosphate)的代谢循环进行CO2固定,最终形成三羧酸循环,并产生有机物质糖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之—光合作用一、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一)叶绿体的结构模型.(二)相关知识1、.叶绿体是真核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叶绿体由两层膜(内膜和外膜)包围而成,内部有许多基粒,基粒和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
3、每个基粒都有许多个类囊体构成,类囊体薄膜上含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色素以及光反应所需的酶,是光反应的场所。
4、基质中含有暗反应所需的酶,是进行暗反应的场所。
5、光合色素的相关知识。
(1)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及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3/4)叶绿素b叶绿体色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1/4)叶黄素(2)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3)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4种色素),转化光能(只有少量的叶绿素a把光能转为电能)(4)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①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例如韭黄,蒜黄)②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低温(秋末)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③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N、Mg等必需元素,缺乏N、Mg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
另外,Fe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辅助成分,缺Fe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变黄。
(5)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①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②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
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经过色素吸收后,光谱出现两条黑带。
说明: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6)叶绿体色素的性质:易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叶绿素的性质不稳定,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性质相对稳定。
(7)植物叶片的颜色与所含色素的关系:正常绿色正常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约为3∶1,且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正常叶片总是呈现绿色叶色变黄寒冷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较稳定,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叶子变黄叶色变红秋天降温时,植物体为适应寒冷,体内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有利于形成红色的花青素,而叶绿素因寒冷逐渐降解,叶子呈现红色6、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原理解读:①色素的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而不能用水,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不能溶于水。
②色素的分离原理: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从而使各种色素分离。
(2)选材:应选取鲜嫩、颜色深绿的叶片,以保证含有较多的色素。
(3)过程:省略。
(4)结果分析:①从色素带的宽度可知色素含量的多少依次为: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黄素>胡萝卜素②从色素带的位置可知色素在层析夜中溶解度大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叶绿素b③在滤纸上距离最近的两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 与叶绿素b ,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是胡萝卜素与叶黄素。
④.实验创新:在本实验中在圆形滤纸中央点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液进行层析,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由内到外依次是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
【核心考点】(1)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试验有关事项①色素分离和提取的原理经常考察,易混淆。
②在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有助于研磨。
过滤时用的是单层尼龙布。
③画滤液细线时,用力要均匀,速度要适中。
④研磨要迅速、充分。
a.因为丙酮容易挥发;b.为了使叶绿体完全破裂,从而能提取较多的色素;c.叶绿素极不稳定,能被活细胞中的叶绿素酶水解而被破坏。
⑤制备滤纸条时,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这样可以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
⑥放置滤纸时,滤液细线必须在层析液上面。
(2)提取绿叶中色素的关键①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因此研磨要迅速、充分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
②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防止滤液挥发。
③)称取绿叶的质量和加入无水乙醇的体积要适当,以保证提取液的浓度。
(3)分离绿叶中色素的关键①滤液细线不仅要细、直,而且要含有较多的色素,因此要在滤液干后,重复画1~2次。
②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或没入)层析液,否则会使滤液中的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使实验失败。
(4)要提取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色素,至少要破坏1层细胞膜、2层叶绿体膜,共3层生物膜(3层磷脂双分子层或6层磷脂分子)。
要将叶肉细胞中色素完全提取,还需加上1层液泡膜。
(5)实验中几种化学试剂的作用:①无水乙醇用于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②层析液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③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
④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6)注意事项及原因分析过程注意事项操作目的提取色素(1) 选新鲜绿色的叶片使滤液中色素含量高(2) 研磨时加适量无水乙醇充分溶解色素(3) 加少量SiO2和CaCO3研磨充分和保护色素(4) 迅速、充分研磨防止乙醇挥发,充分溶解色素(5) 盛放滤液的试管管口加棉塞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分离色素(1) 滤纸预先干燥处理使层析液在滤纸上快速扩散(2) 滤液细线要直、细、匀使各色素扩散的起点相同,使分离出的色素带平整不重叠(3) 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一两次增加色素的含量使分离出的色素带清晰分明(4) 滤液细线不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直接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7)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分析:①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②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
③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
(8)滤纸条色素带重叠:①滤液细线不直。
②滤液细线过粗。
(9)滤纸条看不见色素带:①忘记画滤液细线。
②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解到层析液中。
二光合作用过程(一)光合作用过程概念模型(二)相关知识1、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在前,暗反应在后。
2、光反应的原料、场所和条件;暗反应的原料、场所和条件。
3、光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4、光反应的产物及去向;暗反应的产物及去向。
(物质转移基于一个原则,即从产生部位移向消耗部位)5、光反应和暗反应同时进行着,[H]、ATP、C3 、C5等中间物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6、暗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若光反应停止,暗反应可持续进行一段时间,但时间不长,故晚上一般认为只进行呼吸作用,暗反应不进行。
7、相同时间内,光照和黑暗间隔处理比一直光照有机物积累的多,因为[H]、ATP基本不积累,利用充分;但一直光照会造成[H]、ATP的积累,利用不充分。
8、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产生的ATP只供暗反应利用。
(三)光合作用过程1、光反应条件:有光、色素、酶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过程:物质变化:①水的光解:②ATP的合成:(光能→A TP中活跃的化学能)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A 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2、暗反应条件:有光和无光、酶场所:叶绿体基质过程:物质变化:①CO2的固定:②C3的还原:能量变化:(A 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3、总反应式:光能CO2 + H2O (CH2O)+ O2叶绿体①氧元素⎩⎨⎧H 2O →O 2CO 2→(CH 2O )②碳元素:CO 2→C 3→(CH 2O)③氢元素:H 2O →[H]→(CH 2O)4、实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5比较 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实质 光化学反应酶促反应时间 快 慢需要 条件 叶绿素、光、酶不需叶绿素和光,需要多种酶反应 场所 叶绿体基粒 叶绿体基质物质 转化 (1)水的光解2H 2O ——→4[H]+O 2(2)ATP 的生成:ADP+Pi —→ATP (1)CO 2固定:CO 2+C 5——→2C 3(2)CO 2还原:2C 3——→(CH 2O)+C 5 能量 转换 光能→电能→活跃化学能,并储存在ATP中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CH 2O)中稳定的化学能 完成 标志 O 2释放、ATP 和NADPH 的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等的生成两者 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能量(ATP 、NADPH )、还原剂NADPH ;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 和Pi6、外界条件变化引起光合作用中产物含量变化的分析方法 (1)分析方法:①改变的环境条件常见的有:光照强度变化、CO 2浓度的变化,而其它条件不变或在一定的范围内。
②光合作用中的产物有C3、 C5、[H ]、ATP 、C 6H 12O 6、O 2等。
其中C3 、C5 、[H ]、ATP 在光合作用中既有产生,又有消耗,我们称作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而C 6H 12O 6和O 2在光合作用中只有产生,没有消耗,我们称作光合作用的终产物,故考虑方法不同。
③对C3 、C5 、[H ]、A TP 变化的判断通常用动态平衡的方法。
因为。
C3 、C5 、[H ]、ATP 在光合作用中既有产生,又有消耗,所以在判断时既要考虑其产生(来路),又要考虑其消耗(去路),关键看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对哪个途径的影响更直接或更大。
如果来路大于去路,则增加或积累;如果来路小于去路,则减少或降低;如果来路等于去路,则不变。
光能酶 ATP [H]酶④对C6H12O6和O2变化的判断:因为C6H12O6和O2在光合作用中只有产生,没有消耗,所以只需考虑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对整个光合作用的影响。
如果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对整个光合作用有促进作用,C6H12O6和O2的含量增加,反之,则降低。
⑤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相关规律:不管是哪种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短时间内C3 和C5 的变化情况是相反的,即一个是增加,而另一个肯定是减少。
[H]和ATP 的变化是相同的。
C6H12O6和O2的变化也是相同的。
(2)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改变引起的C3 ,C5 和[H],ATP的变化(3)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如温度的变化、光照强度变化、CO2浓度的变化会影响C3、C5、NADPH、ATP、C6H12O6、O2这些物质的含量,有时还会结合模型分析,具体表解如下:条件C3 C5 [H]和ATP CH2O和O2合成量模型分析光照强度由强到弱增加减少减少减少CO2供应不变光照强度由弱到强减少增加增加增加CO2供应不变光照不变CO2量由充减少增加增加减少足到不足光照不变CO2量由不增加减少减少增加足到充足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一).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分析图1 图21.原理分析:光照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原理是通过影响光反应阶段,制约A TP和[H]的产生,进而制约暗反应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