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三世嬴子婴与秦始皇嬴政的关系
皇帝故事-秦朝的第三个皇帝是秦王子婴吗?他为什么要自降为王?
皇帝故事-秦朝的第三个皇帝是秦王子婴吗?他为什么要自降为王?秦朝国祚十四年,历经三世,两帝一王。
秦始皇嬴政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雄韬伟略顺利合并了六国,建立了有史以来第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史上称为秦王朝,称嬴政为始皇帝。
天不作美,历史的河流也是奔腾不息,十九年时间过去,秦朝很快就迎来了它的第二位皇帝,那就是秦二世胡亥,秦始皇的第十八子,也是秦始皇最小最宠爱的孩子。
可是这位皇帝比他的父亲在位时间还要短,人生也更加是无法相比。
胡亥继位短短三年,秦朝这个建立历史不久的国家就已经分裂四起了,国家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岌岌可危。
无奈奸臣跋扈,专权夺位,竟然杀死了秦二世,妄想称帝。
可是秦朝的朝臣们不同意,秦朝的百姓们不同意,赵高奸计没有得逞,退而求其次就立子婴为秦王朝的下一任君主。
子婴是谁?为什么后世之人不叫他秦三世,反而只称呼他为秦王子婴呢?子婴,嬴姓,名子婴,或单名婴。
他的性格是仁爱善良但是又有节制的,该残忍时就残忍,该善良的时候就善良。
历史上关于子婴的身世有诸多的争议,有人说他是秦始皇的孙子,也就是扶苏的嫡长子;但是也有人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或者是叔叔之类的;有人还说子婴就是秦二世的某一个哥哥。
我们从历史资料的记载中推测出来秦始皇的子女一共有三十三位,秦二世在位之前就假诏杀了扶苏,继位之后将自己的十二个哥哥杀死在咸阳,又将自己的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残忍的碾死,刑场惨不忍睹。
后来胡亥还逼死了自己的哥哥公子将闾等三人。
算下来,几乎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被秦二世给杀了。
按照二世杀的人来看,我们推测他一共有三十二位兄弟姐妹。
史料记载,秦二世杀光了秦始皇的所有的子女,也就是说秦王子婴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儿子,这一点就可以排除。
之后历史学家们根据《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这句话推测,“立二世之兄子”这句话应该是指立秦二世胡亥的哥哥的孩子,后面的“公子婴”应该就是子婴的称呼。
因此他们认为子婴应该是二世的哥哥扶苏的孩子,也就是二世胡亥的侄子。
历史趣谈:秦三世子婴的介绍 子婴生平事迹大揭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秦三世子婴的介绍子婴生平事迹大揭秘
导语:秦三世子婴的介绍最早关于秦三世子婴的介绍出现在《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中,当时的秦始皇在巡游的中途去世,秦二世胡亥登
秦三世子婴的介绍
最早关于秦三世子婴的介绍出现在《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中,当时的秦始皇在巡游的中途去世,秦二世胡亥登上皇位。
胡亥的身旁有赵高辅佐,自然不会放过以前的忠臣。
胡亥登基的时候就准备杀掉蒙恬、蒙毅两兄弟,秦三世子婴劝谏胡亥不要这么做,这样不利于国家朝政的管理,但是胡亥不听诛杀了忠臣相反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
不久之后胡亥听信了赵高的谗言,诛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子婴有幸躲过了这场灾难。
秦二世三年的时候赵高已经完全的掌握了朝政,并且通过指鹿为马杀掉了一部分的忠臣,不久之后,赵高逼死了孤家寡人的胡亥想要自立为皇帝。
可是赵高发现并没有几个大臣愿意臣服自己,赵高只得找秦三世子婴让其继承皇位。
史册对于秦三世子婴的介绍中说子婴是个善于治理国家的仁君,因为子婴一上位就得到了支持。
但是赵高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子婴因此不能改称王,而后来赵高却让子婴称王,这实际上是为了给日后自己称帝做准备。
对于秦三世子婴的介绍主要在于子婴杀死了奸臣赵高。
当时赵高想要谋害子婴自己当皇帝,子婴便在宗庙里不出去,赵高便亲自来请。
秦三世子婴便趁机杀死了赵高,并且示众。
十月刘邦的军队攻进了咸阳城,子婴看见大势已去,便带着妻子儿女投降了。
最后被项羽所杀。
秦三世子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能做的或许就是杀赵高,等亡国。
秦三世是秦始皇什么人
生活常识分享。
论秦王子婴
论秦王子婴提起亡国之君,大部分人咬牙切齿,认为这样的人无恶不作、交涉隐隐,但是秦朝的亡国之君似乎例外,他是一个仁爱而又节制,聪明而又谨慎,他的亡国让人叹惋,一般认为秦王子婴是个可怜的人。
子婴仁爱且节制。
秦二世胡亥被弑后。
赵高迎立子婴即位。
当时的情况,秦朝的领土比统一前更小,所以赵高让子婴不能称皇帝,只称王,是为秦王。
子婴即位五天后便设计杀死赵高,并把他的家人全部处死。
算是为二世报了仇雪了恨。
刘邦首先进入关中,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
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的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投降。
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结束。
刘邦没有处死子婴,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
项羽进入咸阳城后,立即杀死子婴,并进行了大屠杀。
至此,秦朝累代之积至此一炬而尽。
子婴是一个明智的人。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即位。
二世宠信宦官赵高,赐死扶苏,诛杀多位旧臣,包括蒙恬、李斯等人。
当秦二世准备加害蒙恬时,子婴曾劝阻二世说:“赵王迁杀死李牧而任用颜聚,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任用后胜,结果都使国家灭亡。
蒙氏,是秦国的大臣、谋士啊!而陛下您想一时就把他们杀掉,臣私下认为不妥。
诛杀忠臣而举用没有德行的人,是使朝廷内群臣互不信任,而使在外的将士们意志丧失啊!”但秦二世不听从他的谏言。
秦二世在位三年,被赵高所杀。
赵高欲自立为王,但发现群臣并不支持,于是迎立子婴即位,并将玉玺交给他。
赵高声称民变起后,秦地比统一前更小,故不应该称“皇帝”,而只合适称“王”。
子婴是个很低调的人。
前207年九月,赵高令子婴实行斋戒,要到宗庙行礼,接受传国的玉玺;经过了五天。
子婴与他两位儿子及宦者韩谈谋议说:“丞相赵高在夷望宫杀了秦二世,害怕群臣们诛杀他,便假作是行德义而立我为王。
我听说赵高竟与楚国约定,消灭我国的宗族后瓜分土地在关中称王。
现在要我斋戒,到宗庙敬祀祖先,这是想趁机在宗庙中杀死我。
我推托有病不能去,丞相一定会亲自来到我这里;他一来我们就杀了他。
历史趣谈:秦王子婴死后谁当了皇帝?子婴是个怎样的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秦王子婴死后谁当了皇帝?子婴是个怎样的人导语:一提到秦国大家的印象就是秦始皇,秦始皇的确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他是秦国也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他建立了千秋万代的基业。
同时,他也是一位一提到秦国大家的印象就是秦始皇,秦始皇的确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他是秦国也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他建立了千秋万代的基业。
同时,他也是一位人尽皆知的暴君,阿房宫、万里长城、鱼肉百姓,都是他遭人诟骂之处。
而随后的秦二世胡亥,没有继承他父亲的丰功伟绩,没有遗传到父亲优良的禀性,反而日益颓废,走上了亡国的道路,成为了一个亡国之君,照此看来,秦国的统治者都是昏聩之人了?其实不然,秦国还有一个秦王子婴。
子婴,秦王子婴(?——公元前206年),姓嬴,名子婴,一说名婴。
秦王子婴的身世谁也不清楚,其实最早记载子婴事迹的就是《史记》,就连一向严谨的太史公司马迁也不能将子婴的身世记载得十分清楚,甚至在他的文章中还出现了前后矛盾的现象,如:”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而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又是这样记载的:”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史记·李斯列传》。
子婴的身世暂时就是一个谜,反观他一生,他是被赵高迎立起来的,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46天,在这46天里,即位的第五天就把赵高杀死了。
由此观之,这个子婴还是有辨识忠奸的能力。
后世著名的历史演义小说家蔡东藩曾这样评价过:”子婴不动声色,能诛赵高,未始非英明主;假使秦尚可为,子婴得在位数年,兴利除害,救衰起弊,则秦亦不至遽亡。
然如始皇之暴虐,二世之愚顽,岂尚得传诸久远?子婴不幸,为始皇之孙,贤而失位,且为项羽所杀,祖宗不善,贻祸子孙。
蔡东藩认为子婴是个可造之材,至少他能不动声色,能诛杀奸臣赵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秦三世嬴子婴 与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秦三世嬴子婴与秦始皇是什么关系?导语:嬴子婴(?―公元前206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
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秦二世三年(嬴子婴(?―公元前206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
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
五天后,子婴诛杀赵高。
同年十月,刘邦率兵入关,在位仅四十六天的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
一个多月后,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屠城纵火,杀害子婴。
秦末,子婴临危受命,是时诸侯并起,六国贵族纷纷复国反秦,秦朝的军事实力已经被联军瓦解,子婴即位时内外交困,秦朝已经不再是那个大一统的秦朝,“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生命只有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婴所能做的只有四件事——谋除赵高,整肃朝纲,抵御刘邦大军,亡国。
虽然子婴迅速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才干和魄力,诛杀了赵高,以图重振秦廷,但大势已去,秦朝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子婴的身份最早记载子婴事迹的《史记》,对子婴其人,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胡亥的侄子----扶苏之子子婴。
《秦始皇本纪》“立二世兄之子公子婴为秦王。
”(《六国年表》作“高立二世兄子婴”),这种说法认为“兄子”就是兄长的儿子,因为当时扶苏已死,胡亥无子,子婴作为秦始皇的嫡长孙最有资格继承帝位,所以这种说法最正确。
二是秦始皇的弟弟。
《李斯列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生活常识分享。
说说秦王子婴
说说秦王子婴一说到秦朝,我们立刻会想起不可一世的秦始皇,也会想起荒淫无道的秦二世,但是很少有人会想起他们的继任者秦王子婴,为什么呢?因为他在位时间短,既没有秦始皇的丰功,也没有秦二世的荒淫,然而要学习秦朝历史,了解子婴是必须的。
我们先看看他的称呼,秦王子婴,一般我们这样称呼他。
从这个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身份是秦王,而不是皇帝了,当然,也有人称他为秦三世,那是后人追加的。
在子婴即位的时候,天下已乱,诸侯争霸,秦国的秦朝的控制领土已经没有当初秦国的时候大了,子婴觉得再称皇帝已经不合时宜,遂复旧称,称秦王。
这个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子婴是他的名字,这是一般的看法,其实这还有争议,也有人说他的名是婴。
说到他的名字,就不得不说说他的他的身份。
我第一次接触到子婴时,书上就说他是公子扶苏的儿子。
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经历,各大电视剧里也是这么演的。
然而,子婴到底是谁的儿子尚未有定论。
关于他的身世,有四种基本说法。
第一种,也是最流行的说法,子婴是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的儿子,秦二世胡亥的侄子。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这就明确地指出子婴是秦二世的兄长的儿子,复苏作为嫡长子,他的儿子子婴作为嫡长孙应当即位。
这种说法符合礼法,所以得到了多数人支持。
第二种说法认为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弟弟《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赵高将玉玺交给了秦始皇的弟弟,即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这种该说法很难站住脚,秦始皇的唯一弟弟成蟜在秦始皇即位前已经去世,他的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即赵姬与嫪毐的两个私生子在两岁时已经被秦始皇所摔死。
所以,这种说法不可靠。
第三种说法认为子婴是秦二世的哥哥,这一派援引《六国年表》中的有关章句:“高立二世兄子婴” ,把它理解为“赵高拥立秦二世的兄长子婴为秦王。
”这种说法更站不住脚,因为秦始皇死时,只有扶苏和胡亥两位公子存活,所以赵高、李斯、胡亥要密谋除长以立幼,只要嫡长子扶苏或者其他比胡亥年长的始皇帝之嫡子活着,胡亥就没有资格即位,胡亥之所以能够继承帝位,之所以名正言顺,那就是因为他就是当时始皇帝存留在世间的唯一的年龄最大的嫡子,由此可知,包括扶苏在内的胡亥的17个哥哥都已经死了(不管他们是怎忙死的,当然也有可能是胡亥即位后杀的)。
秦王子婴是秦朝的第三个皇帝吗?秦王子婴最后被谁所杀?
秦王子婴是秦朝的第三个皇帝吗?秦王子婴最后被谁所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秦朝之后则是西汉,再往后就不多说了。
西汉开国皇帝是汉高祖刘邦,古代史上有名的混混皇帝,秦末时期担任沛县的泗水亭长,好吃肉喝酒,欠下一屁股债!虽然刘邦是秦朝灭亡之后的第一个皇帝,但是秦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却不是他杀的。
许多人都知道秦朝的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因为秦始皇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
秦朝的第二个皇帝就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史称其为秦二世。
在秦二世之后,秦朝还有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帝,他就是秦王子婴。
史书对子婴身世的记载不是很明确,因此后世之人对他的身世产生了争论,有人认为子婴是扶苏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孙子;也有人认为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还有人认为子婴是秦始皇的亲弟弟或者侄子。
对于子婴的身世之谜,至今未有答案,我们抛开他的身世不说,就说说他是怎么当上皇帝,又是怎么迅速退位被杀的吧!秦二世胡亥就是个二世祖,说真的,没见过这么能作的皇帝,把秦始皇的一世英名都给毁得差不多了!秦二世施行暴政,导致全国上下民不聊生,六国遗民叛乱之心死灰复燃,于是各地不断爆发起义,反抗秦二世的统治。
在秦二世的暴政统治中,宦官赵高的作用是巨大的。
赵高在秦二世还很小的时候就当了秦二世的老师,他与秦二世的师徒感情很是深厚,至少秦二世是这样认为的。
赵高怂恿秦二世做这做那,不但蛊惑秦二世杀掉始皇所有的子女,还放纵秦二世用暴政统治万民,最终将秦王朝推向灭亡的深渊。
最后,在起义大军快要攻打到咸阳的时候,赵高慌了,他派亲信刺杀了秦二世,本想给起义大军一个交待,然后匆忙将子婴拥立为帝。
本来,赵高是想要自己登基为帝的,但是当时时机不对,如果他真的提出了自立为帝这件事,估计会立刻落得血溅当场的下场!子婴当了皇帝,但是皇权却在赵高手中,为了除掉这位秦朝的大毒瘤,子婴也英勇了一把!赵高为了更好的霸占皇权,在子婴当上秦朝皇帝以后逼着子婴称王而不称帝,为自己将来当皇帝做打算。
历史书里为什么没有提到秦三世 为何称秦只有二世
历史书里为什么没有提到秦三世为何称秦只有二世秦三世子婴,准确地说应该被称为秦王子婴,史书里说,秦国二世而斩,意思就是秦国到了秦二世这里,就没有再传下去了,即使秦王子婴即位,他也不过是秦王,而不是秦国的皇帝,这是为什么呢?一切都要从秦二世的身世说起。
秦王子婴出生年月不详,嬴姓,名子婴,或单名婴。
秦朝最后一个君主,在位仅46天。
秦王子婴身上有很多未解之谜,如他被称作是秦王,而不是秦三世。
我们都知道胡亥死后,子婴就是秦二世的继任者,秦始皇因为不喜欢子议父、臣议君的不敬行为,也不想受到上一辈的议论,便取消了谥法,他还要求朕为始皇帝,后世计其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至无穷。
他想要自己的帝位万世流传下去,并且保证大秦帝国血统的纯正,也就是说没有了死后的谥号,但是按照道理来说,子婴是秦三世,这一点也无可厚非,为什么大家还是叫他秦王子婴?我们也知道,秦二世胡亥死后,奸臣赵高继续把持着朝中的权力。
子婴是不能够称秦三世的,在秦二世胡亥死后,赵高将秦从大秦帝国改为了秦诸侯国了,所以子婴应该是秦王,而不是秦三世,所以说秦朝二世而斩就是这个意思。
在史记中,我们会看到史记有前后相矛盾的两种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而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又是这样记载的: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史记李斯列传》司马迁的记载自相矛盾,子婴的身世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成为了一个谜。
很多书上也记载子婴是扶苏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孙子,在历史上子婴的身份众说纷纭,比较常见的有:其一,始皇孙;其二,始皇弟;其三,始皇子;其四,始皇侄。
而秦始皇的孙子和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这两种说法尤为常见。
但是试想下如果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扶苏的儿子,那么当初胡亥杀扶苏的时候,为何没有将扶苏的儿子一起杀了,这是个很有疑点的地方。
在《秦始皇本纪》记载:立二世兄之子公子婴为秦王。
二世就是胡亥,胡亥兄弟的儿子为秦王,那么子婴是胡亥的侄子,即秦始皇嫡长子扶苏之子。
这种说法应该是最可靠的,因为胡亥死的时候并没有儿子,子婴作为秦始皇的嫡长孙,应该是最有机会、最有可能当上皇帝的。
秦始皇简介
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施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
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家族成员祖先高祖父:秦惠文王嬴驷,嫡高祖母:惠文后,亲高祖母:宣太后曾祖父:秦昭襄王嬴则祖父:秦孝文王嬴柱,嫡祖母:华阳夫人,亲祖母:夏姬父母父亲:秦庄襄王嬴子楚(原名异人)母亲:赵姬(说法不一有说吕不韦的舞姬,也有说赵国将门之后)后妃妻妾:后宫数量众多。
子女儿子:秦始皇一共有儿子23人,但是留下姓名的只有四个。
嬴扶苏(长子)公子高(嬴高)公子将闾(嬴将闾)嬴胡亥(第十八子,史称少子,即秦二世)女儿:秦始皇有10个女儿,留下姓名的只有7个。
华阳公主嬴元曼(长女)嬴阴曼嬴诗曼华庭公主嬴嫶曼嬴惠曼嬴丽曼嬴季曼孙子:秦三世嬴子婴(也称秦王子婴):嬴扶苏嫡长子、秦始皇的嫡长孙。
史学界还有说法是秦始皇的弟弟。
身世之谜《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之母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将赵姬献给异人,后来赵姬至大期生子名政;又《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司马迁在《史记·吕不韦列传》里说,吕不韦将有身之姬献于异人,这与“取九月生子正(政)”的记载是吻合的。
可见,连司马迁自己也不知道嬴政的真实身份,“仅以听闻记之”而已,所以前后记述自相矛盾。
秦始皇之死秦始皇的死如他的身世一样引起了后人的争议。
史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死于疾病,一说死于非命。
秦王子婴的身份
秦王子婴的身份剖析秦王子婴为谁?今其争议颇多,原其本皆出《史记》,今且数其论:《秦始皇本纪》曰“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王”,表明秦王子婴为二世兄子,名婴;《李斯列传》载“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表明秦王子婴为始皇弟,名子婴;《六国年表》曰“高立二世兄子婴,子婴立,刺杀高,夷三族”表明为二世兄也,名子婴;《秦本纪》载“赵高杀二世,立子婴”,未明身份,名子婴;《秦楚之际月表》云“子婴为王”,名子婴,未明身份。
下表示:出处身份名《秦始皇本纪》二世兄子婴《李斯列传》始皇弟子婴《六国年表》二世兄子婴《秦本纪》、《秦楚之际月表》不详子婴史记不详,班固、司马贞、司马光以为二世兄子,故后人多以为是,文繁不引。
查《辞海》第六版云“秦始皇孙,二世兄子”;《辞源》以为扶苏子。
果如是乎?试一一析之。
《蒙恬列传》载二世将诬蒙氏兄弟,子婴谏之,故年龄不小。
昔有王云度先生以为于此非常时刻,子婴敢谏而不见诛,当为二世叔,始皇之弟。
且看二世兄子之见,多有从之,其扶苏之子乎?二世杀扶苏、诸公子,其后代自不可留;唯公子高自请陪葬以全其家。
况始皇薨五十,二十二乃加冠,若秦惠文王二十二加冠而二十三婚,始皇之子至多不过二十六七,其孙至多不过三五岁,倘不尊周礼而早婚,其子至多三十出头,而孙亦不过十岁,何以能谏?故非二世兄子始皇之孙也。
故此处云婴之名,或亦不可信,然周秦汉之时名婴者众,子婴罕见,故亦不可定论。
又始皇弟,史载始皇弟除赵姬与嫪毐之二子唯长安君成蟜,其已死于始秦王政九年,它无载。
倘有,当有所提及,何以只字未见?故余以为不可。
又,此弟非昭襄之子,而为从弟,宗室,二世尽杀诸公子,宗室未及,高慌忙而立,宗室之弟亦通。
袁仲一先生以为二世兄。
所谓二世兄,当已尽诛矣。
高与二世留之,岂非祸患?若为族兄,尚通,然支脉太远,当有所叙述,何以只字未及?或太史公亦不知其身份。
余尝以为长安君成蟜子,今日思之,年龄尚可。
秦朝皇帝子婴
秦朝皇帝子婴秦三世即秦王子婴,嬴姓秦氏,名子婴,或单名婴。
本文是秦朝皇帝子婴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秦王子婴(?~公元前206年),姓嬴,名子婴,也说名婴,扶苏长子(有争议),秦始皇之嫡长孙。
他是秦帝国第三任皇帝,也是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世称“秦三世”。
初称皇帝,后来改称“秦王”,在位46天,史称“秦子婴”。
[1] 子婴性格仁爱,有节制。
秦二世胡亥被弑后。
赵高迎立始皇帝嫡长孙子婴即皇帝位。
其后不久,子婴依赵高建议,废帝号,称秦王。
子婴即位五天后,赵高企图招引起义军到咸阳并承诺杀死全部秦朝宗室,子婴知道后先下手把他杀死,并诛杀赵高全家。
四十余日后,刘邦首先进入关中,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
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的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投降。
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结束。
刘邦没有处死子婴,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
不久,项羽亦率领大军到达关中。
刘邦因无力抗争而撤退。
项羽进入咸阳城后,立即杀死子婴,并进行了大屠杀,秦朝累代之积至此一炬而尽。
秦朝皇帝子婴人物生平拥立为君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即位。
二世宠信赵高,赐死扶苏,诛杀多位旧臣,包括蒙恬、李斯等人。
当秦二世准备加害蒙恬时,子婴曾劝阻二世说:“赵王迁杀死李牧而任用颜聚,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任用后胜,结果都使国家灭亡。
蒙氏,是秦国的大臣、谋士啊!而陛下您想一时就把他们杀掉,臣私下认为不妥。
诛杀忠臣而举用没有德行的人,是使朝廷内群臣互不信任,而使在外的将士们意志丧失啊!”但秦二世不听从他的谏言。
秦二世在位三年,被赵高所杀。
赵高欲自立为王,但发现群臣并不支持,于是迎立始皇孙子子婴即皇帝位,并将玉玺交给他。
其后不久,赵高声称民变四起,秦地比统一前更小,建议子婴称王而不称帝,子婴依赵高,废帝号,改称秦王。
诛杀赵高公元前206年九月,赵高令子婴实行斋戒,要到宗庙行礼,接受传国的玉玺。
经过了五天,子婴与他两个儿子及宦者韩谈谋议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了秦二世,害怕群臣们诛杀他,便假作是行德义而立我为王。
秦朝子婴简介
秦朝子婴简介秦朝子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秦始皇的亲信和重要谋臣之一。
他出生于战乱的时期,却凭借着自己的才干和努力,成为了一名杰出的人物。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秦朝子婴的生平事迹和重要贡献。
一、早年经历秦朝子婴的出生年代不详,但据史书记载,他是秦国人,出生在战乱的时期。
他年轻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聪明才智,曾经在秦国的官场中担任过多个职务。
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特别是在军事方面,他领导的秦军多次获得了胜利。
二、对秦国的贡献秦朝子婴是秦始皇的重要谋臣之一,他对秦国的发展和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担任了秦国的大将军,负责统领秦军。
他在这个职位上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领导秦军多次出征,扩大了秦国的疆土。
秦朝子婴还在政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在秦始皇的统治下,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如丞相、御史大夫等。
他协助秦始皇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如实行郡县制、征服南越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对秦国的发展和统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贤能之名秦朝子婴被后人称为“贤能之名”,他的才华和贡献得到了历史的高度评价。
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成为了秦始皇的亲信和重要谋臣之一。
他的治理手段得到了秦始皇的高度赞扬,曾经被称为“汉之张良、晋之王导、唐之魏征、宋之文天祥”。
四、逸闻趣事秦朝子婴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有一些逸闻趣事。
据说他曾经在一次战斗中被敌军围攻,他用自己的头盔引诱敌人,自己则趁机逃脱。
此外,他还曾经与商鞅、李斯等人共同研究法律制度,为秦国的政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结语秦朝子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才华和贡献得到了历史的高度评价。
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成为了秦始皇的亲信和重要谋臣之一。
他的治理手段得到了秦始皇的高度赞扬,曾经被称为“汉之张良、晋之王导、唐之魏征、宋之文天祥”。
他的生平事迹和重要贡献,对我们今天的历史和政治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历史趣谈:秦始皇嬴政的后代子婴是秦王朝的掘墓人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秦始皇嬴政的后代子婴是秦王朝的掘墓人吗
导语:说子婴是秦朝的掘墓人真的是太委屈子婴了,如果秦二世胡亥和赵高泉下有知的话,一定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因为把秦朝往断头台上送的就是胡
说子婴是秦朝的掘墓人真的是太委屈子婴了,如果秦二世胡亥和赵高泉下有知的话,一定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因为把秦朝往断头台上送的就是胡亥和赵高,子婴不过是一个帮他们收尸的人,但是收尸人自己也运气不好,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给整死了。
子婴上位只有四十六天,而且秦国是以子婴向刘邦投降为标志,标志着秦国的灭亡,所以很多人认为子婴就是秦国的掘墓人。
我们都知道,刚刚统一的政权大都不太稳定,这个是必然的,秦国也一样。
经过了几百年的动荡,六国的人虽然暂时被覆灭,但是内心攒动的小火苗从来都没有熄灭过。
胡亥倒好,自己本来就没有当皇帝的本事,硬是让自己有了当皇帝的命。
杀了公子扶苏,篡改了始皇帝的遗诏,自己当上皇帝。
但是胡亥没有像秦始皇一样继续平定天下,扫平动乱,稳固政权,熄灭原来六国人心中打算覆灭的小火苗。
而是和赵高两个人往死里作,不但搞的秦国百姓民不聊生,国内战乱四起,还把自己的兄弟姐妹,王室贵胄都杀的一干二净。
这样一来,这些人不都顺势揭竿而起,秦国才平定的天下,又开始动荡起来了,到最后赵高要杀胡亥的时候,胡亥身边也没有一个要帮他的人。
然而子婴和这些事情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说子婴是秦朝掘墓人真的是太委屈子婴了。
楚霸王项羽杀子婴的故事
之所以刘邦和项羽会有鸿门宴,就是因为赵高死了之后首先进入咸阳的是刘邦而不是项羽,项羽对刘邦这个行为非常的不满意,甚至说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还是弟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还是弟弟?导语:子婴的身世之谜?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还是弟弟?公元前207年,沛公刘邦军致咸阳,秦王子婴出城投降,历史定格在这一瞬间,曾经横扫六国统一子婴的身世之谜?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还是弟弟?公元前207年,沛公刘邦军致咸阳,秦王子婴出城投降,历史定格在这一瞬间,曾经横扫六国统一华夏,北击匈奴,南抚百越的秦帝国彻底灭亡了,最早记载子婴事迹的《史记》,对子婴其人的身世,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子婴在历史上的首次出场是在秦二世登基不久,由于胡亥和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因始皇沙丘病死串改遗诏,令在上郡监军的皇长子扶苏,大将蒙恬自杀,就在这个时候,子婴出场了。
子婴私下面见二世劝谏说,但是,二世皇帝听不进子婴的忠言,子婴这个人有智谋,在胡亥诛杀“诸公子公主”后竟然幸存下来。
不可谓韬光养晦,后来诛杀赵高,拥兵力抗反秦诸侯企图力挽狂澜,但最后失败为项羽所杀。
关于子婴的身份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胡亥的侄子。
即秦始皇嫡长子扶苏之子子婴,《秦始皇本纪》“立二世兄之子公子婴为秦王。
”(《六国年表》作“高立二世兄子婴”),这种说法认为“兄子”就是兄长的儿子,因为当时扶苏已死,胡亥无子,子婴作为秦始皇的嫡长孙最有资格继承帝位,所以这种说法比较正确。
二是秦始皇的弟弟。
《李斯列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三是秦二世胡亥的哥哥。
这一派认为《六国年表》的有关章句:“高立二世兄子婴”应该理解为“赵高拥立秦二世的兄长子婴为秦王。
”以上是主流的几种说法,但是这几种说法都有漏洞,不放我们一一。
为什么后人称子婴为秦王而不是秦三世?子婴有什么历史事迹?
为什么后人称子婴为秦王而不是秦三世?子婴有什么历史事迹?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有:阎乐归报赵高,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
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
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
宜为王如故,便。
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赵高在二世继位之后,蛊惑二世胡亥要及时行乐,好不容易坐上了皇帝。
赵高以老师的口吻说,自己看在多年教导胡亥的份上,可以帮胡亥处理政事,胡亥就可以安安心心的玩。
胡亥瞬间就被赵高给感动了,于是放心的叫国家交给赵高,对赵高的话更加相信。
就算后来赵高指鹿为马,胡亥也深信不疑。
赵高专权后,在朝中排除异己,怂恿胡亥杀掉了自己的政敌们,就连当初一起发动沙丘之变的丞相李斯也没有放过。
因为仅仅是一个中车府令是不足以满足赵高的野心的,他想要做一回丞相玩玩,所以原来的丞相李斯自然就没有再留下来的必要了。
更何况赵高在朝中大力排除异己的行为已经引起了李斯的警惕,此人不除,赵高心中难安。
朝中的大臣们成了清一色的赵高派系,全部唯赵高马首是瞻。
不起风浪来,只能编这么一段话来缓解,最后他立二世哥哥的儿子公子婴为秦王。
正是因为子婴在继位之前的那一刻秦朝已经废除了帝制,所以大家都叫子婴为秦王而不是秦三世。
更何况子婴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6天,所以大家干脆就忽略了这段他做秦朝王君的历史。
子婴继位后,马上就策划杀死了奸臣赵高。
后来刘邦的军队打到咸阳,子婴主动投降。
但是项羽攻到咸阳的时候,抓住了子婴还将子婴给杀了。
子婴的事迹很少,也就杀了赵高以及被项羽杀了比较出名。
皇帝故事-历史上秦王子婴是谁 秦王子婴的身世是什么
皇帝故事-历史上秦王子婴是谁秦王子婴的身世是什么秦王子婴出现在秦国统治摇摇欲坠的时候,这个时候的秦国早已经丧失了,当初建国的时候,大秦帝国以迅猛的速度成功横扫六合,建立了千古的伟业,其势头着实让天下人惊叹,而其成就也是震铄古今的,但是自从秦始皇上台后,雄才大略似乎少了,更多的是暴政,其国家处于衰败的景象,自始皇帝死后,万世帝业算是彻底崩塌。
始皇帝是秦国的君王,也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他建立了千秋万代的基业。
秦始皇固然伟大,但是也有他不仁义的地方,也许是贪欲太强,他对权力的掌控是绝对的。
自始皇帝去世后,秦国江河日下。
特别是随后的秦二世胡亥即位后,秦国的情况更加堪忧。
胡亥没有继承他父亲的优良基因,反而懦弱又贪婪,他在任期间不理朝政,只管寻欢作乐,大权都落在了赵高的手里,胡亥在赵高的调教下,比秦始皇还要残暴,制定了严苛的刑法对付百姓。
从他们提拔官员的标准“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就可以想见一二。
赵高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将李斯取代,然后又被杀掉,直到死前李斯才明白过来,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多么愚蠢。
临终前还幻想着与儿子“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可惜一切都太迟了。
不久,胡亥也面临着相同的抉择,胡亥被赵高残忍害死前,希望赵高能够放过自己一马,而他当时唯一的愿望是做一名普通百姓。
但是,赵高才不会心软,对胡亥心软无疑是自找死路。
赵高正是看透了胡亥的懦弱,才敢肆无忌惮地将胡亥玩弄于股掌之中。
胡亥之后,又是谁将继承大秦的江山呢?这个人就是秦王子婴。
子婴也就是秦王子婴,他的出生年不详,姓嬴,名子婴,一说名婴。
秦王子婴的身世谁也不清楚,其实最早记载子婴事迹的就是《史记》,就连一向严谨的太史公司马迁也不能将子婴的身世记载得十分清楚,甚至在他的文章中还出现了前后矛盾的现象,如:“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而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又是这样记载的:“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
”《史记·李斯列传》。
秦王子婴是秦始皇什么人
秦王子婴是秦始皇什么人子婴是秦王朝最后的一位皇帝,那么秦王子婴是秦始皇什么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子婴是秦始皇什么人,希望对你有帮助!子婴与秦始皇关系要理清楚子婴和秦始皇之间的关系,就要从子婴是谁的儿子开始聊起了。
我们都知道子婴能够被拥立为秦王,一定是秦始皇的后裔,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关于秦王子婴究竟是谁的儿子,历史上也并没有定论,但是史学家们基本认定子婴是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的儿子,所以称之为秦三世。
因为在《史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立二世兄之子公子婴为秦王”,历史学家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立秦二世的哥哥的儿子子婴为秦王,也就是说子婴是公子扶苏的儿子。
所以子婴就是秦始皇的孙子了。
而且当时胡亥是私自篡改了秦始皇遗诏,所以原本可以做皇帝的是扶苏,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子婴能够第一个被选来立为秦王,因为如果子婴是扶苏的儿子,那么子婴被拥立为秦王这一切都是名正言顺的。
之所以存在争议是因为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另外一种说法,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在《李斯列传》中也有记载,说赵高看群臣都不同意自己的想法,所以就只能把秦始皇的弟弟子婴给叫来,给他传国玉玺,立他为皇帝。
但是秦始皇的弟弟,名字叫成蟜,而并不是叫子婴,所以这个说法也就没能得到后世的普遍认可。
其他也有两外的一些说法,也都只是后世的猜测和讨论罢了。
所以我们基本上就能够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子婴是公子扶苏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孙子。
子婴简介子婴是大秦帝国最后一位统治者,史称秦王子婴。
子婴的出生和小时候的事情在历史中没有太多的记载,只有在后来秦始皇去世之后,历史上关于子婴的笔墨才开始多起来。
秦二世胡亥篡改遗诏,坐上了皇位,还把蒙恬、蒙毅两位大将圈禁。
子婴就向胡亥谏言,不该听信奸臣的谗言,而委屈了真正效忠于国家的重臣。
但昏庸无能、刚愎自用的胡亥还是杀死了蒙氏两兄弟。
之后,胡亥还在赵高的谗言下,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但是子婴却有幸活了下来。
此时的子婴就知道,胡亥身边的赵高是一个奸佞小人,巧言令色祸害国家。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提要】“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
本文参考从来学者的不同意见,从头检讨史料,考订“子婴”为始皇帝异母弟,长安君成蟜子之子。
长安君成蟜年龄略小于始皇帝,为始皇帝父亲子楚由邯郸返秦后所生。
秦始皇八年,始皇帝亲政,秦都咸阳发生政治变更,成蟜子在前线投降赵国,受封为长安君。
那时,成蟜子年幼尚为婴儿,留在咸阳,被称为婴。
二世即位,婴曾经以从兄的身份劝谏二世,二世被赵高强逼自杀,赵高立婴为秦王,婴与两位儿子及宦者韩谈共谋,刺杀赵高即位亲政,事在二世三年九月。
四十六往后,刘邦兵临咸阳,秦王婴率百官投降,项羽进入咸阳后,被项羽诛杀。
一关于秦王“子婴”出自诸说二始皇弟成蟜其人其事三秦王婴其人其事一关于“子婴”出自诸说子婴是末代秦王,二世三年九月即位,四十六往后投降刘邦,项羽入关后被诛杀。
司马迁著《史记》没有为子婴立传,关于子婴的出自,由于史书记载的歧异,形成各类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要紧有以下四种:一,二世兄子说,二,二世兄说,3,始皇弟说,四,始皇门生说[1]。
上述四种说法,各有不同的史料依据,现别离层次如下:(一)二世兄子说《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三年,赵高杀二世后,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文称子婴为公子婴,即秦公子名婴者,明言为二世之兄子。
于是,子婴为二世胡亥兄子,也确实是秦始皇的孙子的说法,成为最流行的一种观点。
但是,《史记·李斯传》记赵高强逼二世自杀,立子婴为秦王后说: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同一事,也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2]。
子婴与儿子谋划刺杀赵高的大事,其儿子当已经成年。
秦以17岁傅藉开始服役,以子婴子17岁计,子婴的年纪当在三十五岁以上。
咱们明白,秦始皇死时五十岁,长子扶苏年龄可能在三十余岁,他不可能有犹如子婴如此年龄在三十多岁的孙子。
秦王子婴到底是秦始皇的儿子还是孙子?跟胡亥是什么关系?
秦王子婴到底是秦始皇的儿子还是孙子?跟胡亥是什么关系?如果要选出一份“最倒霉的亡国之君”的榜单,秦三世嬴子婴绝对位列其中。
↑子婴很有能力,但命运不幸让他成为亡国之君↑他是短命王朝秦帝国的最后一位君主,登基伊始,因为山东六国都已经复国,拥立他的赵高等权臣认为秦帝国的皇帝已经不能称为皇帝了,遂恢复到“秦王”的称呼。
赵高这个做法,有卖掉秦国,讨好六国,为自己将来谋个新出路的意图——赵高想和六国重新瓜分天下,自己混个秦王当当。
然而,秦王嬴子婴识破了赵高的用心,并且先发制人,除掉了赵高,这已经是他能够为秦帝国做的最好的贡献了,也反映出子婴这个人是有能力的。
可惜,嬴子婴只当了46天秦王,等刘邦军队兵临咸阳城下,子婴选择了投降,他的人生目标已经不再是奢望秦帝国复兴,只想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
刘邦没有杀子婴,其实是顶住了部分舆论的压力,樊哙等人建议刘邦杀掉子婴,刘邦回答说:“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把子婴看管了起来。
↑刘邦不杀子婴,是很聪明的做法↑等到项羽率军到达关中,刘邦自保尚且勉强,更来不及关心子婴的命运,项羽到达咸阳后,从刘邦手中接获了子婴及秦朝宗室,项羽可没那么心软,把子婴一家老小全部杀死,并且杀死了秦王室诸公子和宗族,自此,秦始皇嬴政的千秋大梦成为泡影。
子婴的身份,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谜团,有多种假说,我们一一梳理一下,并通过逻辑推理,看看哪些假说站不住脚,而哪些假说又比较靠谱。
1、子婴是胡亥的侄子。
这一说法来自于《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司马迁写到:“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这里的“兄子”,就是胡亥哥哥的儿子的意思。
学界中大部分支持这个说法,有的人还指出子婴是扶苏的儿子。
然而,子婴是扶苏儿子这种可能性很低,众所周知,扶苏是被胡亥赵高矫诏赐死,而在赵高的谋划下,胡亥又大肆屠杀自己的兄弟姐妹,屠杀的作用自然是为了铲除潜在的政治威胁,那么,扶苏的儿子怎么可能会被赵高等人放过呢?↑扶苏仓猝自杀,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尤其是,在胡亥滥杀兄弟姐妹的时候,子婴站出来表示反对,如果他是扶苏的儿子,恐怕不敢这么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秦三世嬴子婴与秦始皇嬴政的关系
秦始皇嬴政死,秦二世嬴胡亥即位,赵高又杀秦二世,立秦三世嬴子婴;嬴子婴不满赵高专权,杀赵高;随后,刘邦攻咸阳,嬴子婴投降;项羽入咸阳,杀嬴子婴。
在大秦的历史上,嬴子婴其人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但他的身世却一直没有弄清。
最早记载嬴子婴事迹的《史记》,对嬴子婴其人,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秦二世之兄子”说,《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子婴。
子婴立,刺杀高,夷三族。
”二是“秦始皇弟”说,《李斯列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三是秦二世兄说。
这三说当中,“秦二世兄子”一说较为流行。
从东汉班固一直到近现代,多采用这一说法。
就连近几年修订出版的《辞海》和《辞源》这两部著名的大辞书,也都一致认为嬴子婴是秦二世兄子,并指出是嬴扶苏之子。
看来“秦二世兄子”一说大势所趋,已成定论。
细究史实,其实不然。
这是因为,第一,从年龄上推算看,如果嬴子婴为秦二世兄子,即秦二世的侄子,也就是秦始皇长子嬴扶苏的长子。
秦始皇只活了51岁,假设他18岁生嬴扶苏,嬴扶苏18刚生嬴子婴,到秦始皇死时,嬴子婴也只14岁。
嬴胡亥在位3年,到嬴子婴继嬴胡亥为秦三世时,最大也不过17岁而已,而《史记》却有几处记载着嬴子婴被赵高立为秦三世时,曾与其子商量诛杀赵高。
如《秦始皇本纪》记赵高立嬴子婴为秦三世时说:“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玉玺。
斋五日,
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
”从这条材料可见,嬴子婴不仅有两个儿子,而且年龄已不小,已能参与一道商量诛杀赵高之事。
如此看来,嬴子婴为秦始皇孙,是“秦二世兄子”这一说只能予以否定。
第二,从社会地位来看也不相称。
如果嬴子婴是秦始皇之孙、秦二世兄子,定大不过17岁,一个17岁的少年,在社会上决不会有如此那样良好声誉的。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在谋杀秦二世另立新君时说:“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
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
”在这里,赵高的话可能有夸大之处,不可全信,但是如果没有一点根据,恐怕也不能凭空那么说。
百姓皆载其言虽不尽然,但是嬴子婴在当时的统治阶级中是具有一定影响的知名人物,似乎是可信的。
第三,从对字文记载的正确理解来看,也不足为证。
明确记载嬴子婴为秦二世兄子的,只有《史记·秦始皇本纪》那一条材料,别处未见有相同记载。
至于《六国年表》所记:“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
子婴立,刺杀高,夷三族。
”在这段话中,把“二世兄子婴”理解为“二世兄的儿子名婴的”显然是不正确的。
在此,“子婴”是作为一个名提出来的,而不能把“子婴”二字拆开,分别作“名婴”和“儿子”讲。
因为从上下文看,“立二世兄子婴”和“子婴立”是紧接着的。
显然“子婴”在文句中是作为整体而言的。
又如《史记·李斯列传》始皇弟条下,《集解》说:“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尔玺。
”始皇在这里,要引“一本曰”,就是认为另一种本子提供了弟的名字。
可见,在文字记载中也只有一条孤证说嬴子婴为秦二世兄子,其它记载都不能作为该说的凭证。
通过上面的分析,嬴子婴决不可能是秦始皇之孙、
秦二世的兄子,所以第一说是应该否定的。
再看嬴子婴为“秦二世兄”说。
《史记·六国年表》记嬴子婴为秦二世兄是比较明确的,但是仅此一条材料而已,还未见其它相同的记载。
所以仅凭这一点,还不能充分肯定它就是正确的。
结合其它有关的情况分析,这一说也是有问题的。
虽然,从年龄来说,如为秦二世兄,必在20岁以上,最大可能30岁左右,可能有10多岁的儿子,与其子谋杀赵高的事,勉强可以说得过去。
但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以秦二世当政后排斥异已大肆杀戮自己的诸兄来看,那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知道秦始皇在世时并没有确定皇位的继承人。
按照传统的习惯,长子嬴扶苏应当是法定的继承人,然而由于秦始皇对嬴扶苏的某些不满,把嬴扶苏打发出去作监军,因而并未明确宣布嬴扶苏为法定的继承人。
只是到了病危之时,非要确定继承人不可的时候,秦始皇才勉强决定嬴扶苏为继承人。
然而由于秦始皇仓促在沙丘病死,赵高、嬴胡亥与李斯合谋改变秦始皇的遗诏,另外伪造遗言,立嬴胡亥为太子。
这样嬴胡亥就夺得了帝位,做了二世皇帝。
据《史记·季斯列传》所载,秦始皇有二十余子,嬴扶苏是长子,嬴胡亥是少子。
然《集解》云“秦二世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
”从这段话来看,嬴胡亥乃秦始皇第十八子,不一定是最小的。
他之上有17兄,如果按照辈分次第当权的话,那么轮不他头上的。
于是他只有通过阴谋手段,以达到夺取皇位的目的。
这样做必然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加剧争夺权力的斗争。
面对这种政治形势,嬴胡亥听信赵高之意,对诸公子进行了大规模的
杀戮。
被秦二世杀害的诸公子,连嬴扶苏在内,达23人之多。
嬴子婴如果是二世之兄的话,他又何能幸免!甚至在秦二世诛杀大臣之时,他还能向秦二世进谏,而后平安无事,这不是很奇怪的吗?因此,嬴子婴为秦二世之兄一说,是和当时的政治形势矛盾的,因而也是应当否定的。
余“秦始皇弟”一说,究竟如何呢?从现有的材料看,此说比较合乎情理。
虽然这一说法也仅见于《史记·李斯列传》但是结合其它材料一起分析,看不出有什么大的矛盾。
首先,从年龄看,作为秦始皇弟,有比较大的儿子,可以一起谋划诛杀赵高之事,这在情理中。
其次,关于向秦二世进谏之事,他作为秦二世的叔父,自然可以提出不应当杀蒙氏的问题。
虽然是臣子之属,但毕竟是长辈,所以从谏辞的口气看,也是一致的。
从凯觎皇位来说,在当时传位是父死子继的情况下,作为秦始皇的弟弟,是同有资格参加争夺的,因而对嬴胡亥不构成直接的威胁,所以他就敢于进谏,而不会冒很大的风险。
虽然秦二世“灭大臣而远骨肉”的情况下,也会杀戮一些较疏的反对他的亲属,但那毕竟不是主要敌人。
最后,赵高逼死秦二世以后,把嬴子婴抬出来继承王位,说明嬴子婴在当时的统治者中间,还多少有一些号召力,可以起到赵高所不能起的作用。
嬴子婴不愿做赵高的傀儡,毅然设计谋杀赵高,夺回了全部统治权力。
可见,嬴子婴的谋略和胆识,已久经沙场十分老到,不是一般的平庸之人可比,因而作为秦始皇之弟应该是比较相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