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需注意的三个要点
课堂教学中情境设计应注意三个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1.02情境教学是著名教育家李吉林提出来的,她主张创造性地把儿童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在情境教学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广大教育者所接纳和推广,它蓬勃的生命力越来越得到彰显。
确实,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用事实告诉我们,优化的情境在激发教学中各种元素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在优化了的情境中,教材中的文字活了,学生的经验活了,学生的思维活了,学生的情感也更加丰富了,它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感染力,让学生真正地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情感上的陶冶,得到思维的启迪,提升语文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由此可见,情境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我们在设计课堂的教学情境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透彻领会教材中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在匆忙的生活中往往忽视最珍贵的情感交流,而学生正处于思想和情感形成的萌芽期、拔节期,纷繁复杂的信息、错综交织的情感认知方式必定会对儿童的心灵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作为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肩负着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开启学生美好心灵的重任。
所以生搬硬套、乏味说教的教学方式很难真正被学生所接纳,很难打动儿童的心灵。
而情境教学,强调的是教学中情境的再现,角色的体验,情感的激发,从而让学生产生共情。
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统编本四年级上册)一文,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因从伯父口中耳闻中华不振,后来在租界目睹中华不振,最后决心要振兴中华的故事,表达了少年周恩来是一个热爱祖国、有远大抱负和志向的人。
面对生在一个和平年代、国家繁荣昌盛时期的当代少年,他们缺少对中华苦难的认知,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那个时候的中华不振呢?如果仅仅靠对文字的朗读和教师的讲述,那效果一定不会好。
所以教学时,教师如果能通过视频、音乐、图片等形式创设情境,再结合文本和补充材料,让学生真切感受当时中国人是如何受外国侵略者欺侮的,人民是如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然后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因为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和积淀,个个激情澎湃,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并且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做一个栋梁之材。
例谈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合理创设教学情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例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景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内容摘要】:情景教学是英语新课程倡导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被许多教师所应用。
审视现今的英语教学课堂,由于情景创设的盲目和繁杂,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
那么,怎样才能使情景教学得以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阐述了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教学情景:情景创设应凸显整体性;情景创设应体现有效性;情景创设应明确目的性;情景创设应增添趣味性,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新一轮的课堂改革进入反思调整期后,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师们开始意识到课堂教学的情景应删繁就简,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情景创设应体凸显整体性。
【案例1】教学内容:《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 friend (Part A)(1)、创设英语俱乐部成员征集笔友的情境,然后出示俱乐部成员Peter在报纸上征集笔友的启事,引出Liu Tao想成为Peter笔友的情境,由此过渡到课文中Liu Tao 和Mum 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Liu Tao 写信需要什么,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通过推理和猜测,学习句型:“Can I have …? What for? I want to …. Sure , here are .”,以及词汇writing paper和some glue.(2)、Peter 找到了笔友,此时教师文学社想不想在英语俱乐部中找到一位笔友,让他们选择想找的笔友,阅读自己笔友的信,填一填自己笔友的信息卡,并根据信息卡的内容交流自己笔友的信息,然后构思笔友写信的内容。
师生的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一个情景、一个主题,使学生的思维保持连贯性,既能学到语言知识,又能真正理解语言的意义,做到活学活用,最终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钱林艳,2010 ,《中小学英语教师》)。
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几点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应注意的几点张掖市甘州区明永乡中心小学左莲玉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另一方面能够缩短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准确、快捷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应注意的几点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创设情境要贴近生活实际情境的创设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因为教学的需要而随意捏造情境。
创设情境要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
创设教学情境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而有所区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现实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事和物。
颜色、声音、动画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教师要多创设美丽生动的童话故事、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等情境。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既要安排一些有趣的数学直观性活动,更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我持续性发展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尽量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例如教学《旅游费用》的教学环节.师:当你们外出旅游时,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生:旅游中的住宿费车费的计算.生:旅游中的景点门票费.师:对了,这些旅游中的问题都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师:五一放假期间,小红一家五口一起去云洞岩旅游,旅行社推出了两种优惠方案.A种方案 B种方案一日游一日游大人每位160元团体5人以上(含5人)小孩每位40 每位100元元你说应该选择哪种方案比较省钱?理由是什么?这样选取了生活中鲜活的数学,创设了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二、创设的情境要有针对性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猜想和验证、思考和分析、归纳和抽象等数学活动的开展,经历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解决问题到进一步应用和拓展数学化的全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材料和活动的情境创设应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三、创设的情境要有趣味性情境的创设都是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而,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情境的真实性学生学习知识,不是只为了能够对知识进行准确表述和客观再现,而是要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和进一步解释,并且还要使知识发生迁移和生长。
因此,课堂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越真实、越接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情境的问题性探究式学习和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是“问题环境”的设计。
以问题为载体,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拓展而展开,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境的可接受性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时不要太过于形式化,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情境的主体性创设教学情境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新旧知识相融合,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创设问题情境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因为,在这种教学情境的引领下,学生可通过探究等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
否则,创设情境的教学素材所涉及的知识若远离了学生实际,只会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讲授“酸碱指示剂”内容时,表演一个“妙笔生花”的“魔术”:用蘸有无色酚酞试剂的毛笔在事先涂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白纸上画出红色的牡丹。
此时学生惊呆了,急于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笔和纸上到底有什么玄机,此时教师利用学生的这种强烈的好奇心,设置悬念,最后由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来解答。
化学趣味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结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机。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富有趣味的化学小实验。
并利用趣味实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获得的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唤醒学生们的探究意识。
创设适宜适度适合的教学情境

创设适宜适度适合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营造出来的环境和氛围,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创设适宜、适度、适合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本文将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创设适宜适度适合的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适宜适度适合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于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可以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和文学作品。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和成就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通过设立学习目标、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主动进行学习。
二、提高教学效果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适宜适度适合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个人品质、学科知识、能力素养等。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一、情境认知教学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人类的学习观念经历三大观念的变化,第一种观念是行为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连接过程,它强调了外部环境刺激对学习主体的重要作用,但忽略了学习主体自身的重要作用。
第二种学习观是认知学习观,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对知识的内部理解和自我建构过程,强调了学习者自身对学习的重要作用,但忽略了外部环境对学习者的重要影响。
而在20世纪末期兴起的情境主义学习观,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更加注重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探究与对话来看待学习,它综合了行为主义学习观和认知主义学习观的优点和价值,是一种比前两种学习观更为稳定、更为先进的学习观,已在国内外教育实践中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观念,情境教学在我国的发展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通过具体情境创设,教学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达到我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本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政治课堂情境创设的特点情境创设作为情境认知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对于一堂课教学起着关键作用。
我通过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认为成功的政治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情境创设应具有以下特点:1.情境创设的思想性思想性是政治课的根本特性。
从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角度思索,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其情境创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作为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重点放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上。
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接受和形成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并把所学习的观点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信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最终成为一个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独立的思想和创造力的人。
德育的关键在动情。
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还表现在对公民的道德教育上,要求从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几个心理要素出发,通过课堂学习,对学生实行公民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合法公民。
创设情境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创设情境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南洋中心学校李正茂【内容提要】:创设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要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景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要实现从“迷恋形式”到“追求实效”的转变。
【关键词】:真实性吸引力数学味发展性【正文】:《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
上述理论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我们的课堂应尽可能地和孩子的生活接近,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和学习,借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诚然,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数学的现实价值,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将所学知识自觉应用于实际解决生活中实际题目的能力与习惯。
但是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看到一些生涩难懂、肤浅低效,甚至有违科学常识,有违教学规律的问题情境被一些教师“苦思冥想”出来,为“情境”而去“创情境”的问题较为突出,对问题情境的有效性许多教师普遍缺少反思:存在问题一:人为编造,不符合实际情况。
存在问题二:只重趣味性,但问题肤浅,缺少思考价值。
存在问题三:复制生活,情节冗长,浪费教学资源。
存在问题四:情境背景陌生、远离生活,学生难于理解。
存在问题五:考虑不周,设计存在缺陷。
为此笔者尝试从以上几个问题入手进行探索:一、真实性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
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
例如一节公开课上,老师创设这样一情境:“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天使乐园,这里有几个好玩的地方,你们最想去哪里?”课件出示游乐园、智慧宫、百花园,孩子们高兴的选择了游乐园,当老师点击打开游乐园的大门时,孩子们的兴趣降到了零点。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是许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无论是在教育、商业还是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有一些主要原则需要遵循:
1. 确定问题的目标和范围。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明确问题的目标和范围,以便确保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2. 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
问题可以分为开放性问题和闭合性问题,根据问题情境的目标和范围,需要选择适合的问题类型。
3. 考虑目标受众的特征。
问题情境的目标受众可能是不同的人群,需要针对受众的特点来创设问题情境,以使其更加贴切和可接受。
4. 确保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问题情境需要基于现实场景,以确保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可行性,避免过于离谱或虚幻的情境。
5. 利用多元化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如故事情节、角色扮演、游戏等,以吸引受众的兴趣和注意力。
6. 注重问题情境的可操作性。
问题情境需要是可操作的,即能够通过具体的行动和实践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纯粹的理论讨论。
7. 鼓励创新和探索。
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鼓励参与者创新和探索,而不是限制和规范,以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以上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原则,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其更加贴切、有趣、有效。
- 1 -。
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的问题精心创设真实的数学问题情境,有效的引导是数学课的本源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没有以感性材料支撑,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空洞、乏味的。
效果是不理想的,甚至会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愿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有效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
数学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与事,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联系生活实际,发展数学意识和能力设计的问题和创设的情境贴近生活,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中处处在数学,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样设计真实、亲切。
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依靠平时积累。
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发展学生数学意识和能力。
3、实施有效引导,促进数学思维和创新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在知识里、问题中,体现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中,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是学会学习、发展创新的前提。
因此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设计情境时更加重视把科学的思维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使学生合理、多维度、深层化地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能力。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的问题麦积区甘泉中心学校屈小菊教学情境的创设,其目的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创设适宜环境气氛和特定地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受到情景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景交融,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如下情况:一、情境创设一定要和教学内容有联系,而且要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有帮助。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0”认识一课时,她创设了“0”像什么的情境,学生展开想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发言积极,似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开展了谁描述“0”的形象最生动的比赛活动,可在课堂小结时教师问学生“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是“我知道了0像轮胎、0像铁环等类似答案”。
这可以说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着,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没有让学生认识到“0”的意义以及“0”在计算中、在读写数中的作用,没有实现教学目标,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很失败。
二、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学生该年龄阶段能理解的最感兴趣的。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及关注程度是不同的,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画风》一文时,教师播放了狂风怒号的音乐,让学生听一听是什么声音,紧接着问学生“风会让我们身边的事物发生什么变化?你能画出来吗?”可学生的回答是风对我们的破坏,画的全是漫天飘飞的垃圾和害怕的现象。
与课本的内容“红旗飘飘、小树弯弯、......”大相径庭。
如果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去观察感受和煦的阳光下轻柔的春风抚摸着的红旗、小树、同学的头发等美丽情境,再回到教室里把他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引导,收效会更好的。
三、创设的教学情境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是认知发展、情绪发展、意志发展、个性发展、学习动机、交往、品德等心理特点,如果教师课前考虑到这些,不一定每节课都要创设教学情境,甚至教师的举手投足、身形笑貌,都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意什么?1、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不能“满堂问”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
设疑导学,要求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抓住契机, 可根据具体情况,缘机而变。
设置问题情境的时机要寻找最佳点。
一是把握提问的时机,如在上课一开始设疑,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注意力逐渐分散时设疑,可使注意力回升;在一节课结束或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设疑,可布下悬念,承上启下,形成以后的高潮。
二是把握提问的点,问题情境应设在学生容易迷惑、混淆、不懂的地方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使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提问次数要适当,不能把设疑导学误解为协调课堂机制、追求“轰动”效应的手段,不分主次“满堂问”。
虽表面上热烈,则于教学无益。
2、要注意启发诱导,不能越俎代庖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学生奉献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真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当学生不能单纯靠已有知识和习惯去解决问题,而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处于想说出、想表达而又不能即“愤”、“悱”的状态时,教师才去启发、点拨、诱导,这样才能真正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促进其智能的发展。
因此,当学生有了求知的要求后,不能用生硬灌输代替学生独立思考,而应积极地启发诱导。
填鸭说教,揠苗助长或者“抱着走”,只能损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异性思维的形成。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以后,如果过多指导则会伤害学生的主动性,失去自由思考的余地,妨碍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得出结论。
但采取放任的态度让学生随意思考,学生则可能偏离前进的方向或走一些曲折的道路。
正当的指导则应让学生有发现和探索的余地。
通过教师的引导或暗示让学生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
它要求教师的“说”要诱导学生的“想”;教师说的“点”要带动学生想的“面”;要求教师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走上思考的大道,发挥引路、搭桥、开窍、点拨的作用。
当问题提出后,教师要用启发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认清问题的所在。
问题情境设计的四大必备要素

问题情境设计的四大必备要素要素一:明确的问题描述情境设计中,首先需要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要展现的情景。
问题描述的明确性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情境设计的目的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进行设计和实施。
要素二:清晰的情境设定在情境设计中,情境设定是至关重要的。
情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展现特定的场景或情境,因此情境设定的清晰度直接影响着设计效果和实际效果。
情境设定包括地点、时间、人物、事件等方面的描述,需要详细而清晰地呈现出所要展现的情境。
要素三:丰富的情节设计情境设计需要充分的情节设计,情节是情境设计的灵魂所在。
在情节设计中,需要包括情节的铺垫、发展、转折、高潮等元素,通过设计精彩的情节来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情境,吸引受众的兴趣,增强情境设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要素四:合理的角色分配在情境设计中,角色扮演是非常常见的形式。
设计者需要根据情境的需要合理地分配角色,确保每个角色的出场和发挥都具有合理性和重要性。
角色分配合理性能够给情境设计增加更多的趣味和戏剧性,提升设计效果。
以上所述的四大要素是情境设计中必备的要素,只有这些要素得到合理的运用和处理,才能够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情境设计作品。
通过这些要素的运用,情境设计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魔力,让受众沉浸其中,获得愉悦和享受。
情境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强、技巧性强的创作活动,在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和因素非常多。
但是,设计者只要把握好上述的四大要素,就能够在情境设计中获得更好的表现和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这四大要素的运用方法和设计技巧。
要素一:明确的问题描述在情境设计中,问题描述的明确性是情境设计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决定因素。
只有针对特定的问题或需求进行设计,才能够使情境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因此,设计者在进行情境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或需求,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
只有明确了问题描述,设计者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确保设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问题情境设计的四大必备要素

问题情境设计的四大必备要素问题情境设计的四大必备要素是:目标、背景、角色、挑战。
第一,目标。
问题情境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明确的目标。
无论是教育领域、游戏开发、市场调研还是团队训练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关键。
目标帮助确定问题情境的范围和方向,为后续设计工作提供指导。
在确定目标时,需要考虑参与者的需求和期望,确保问题情境的设计能够满足其要求。
第二,背景。
问题情境设计需要提供一个具体的环境背景,以便参与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投入其中。
背景设定可以是真实的场景,也可以是虚构的故事情节。
无论如何,背景必须能够引起参与者的兴趣,并与问题情境的目标紧密关联。
背景应该包括相关的背景信息、环境描述和必要的背景知识,以增加参与者的参与度和投入感。
第三,角色。
问题情境设计需要为参与者提供角色,使其能够在情境中扮演一个具体的角色。
角色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职业角色,也可以是虚构的角色。
通过设定角色,问题情境得以更加生动和具体化。
参与者可以在情境中体验和实践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技能、知识和决策能力。
角色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具体取决于目标和情境的特点。
第四,挑战。
为了提高参与者的学习效果和兴趣,问题情境设计应该设置挑战。
挑战可以是任务的难度、时间限制、竞争对手等。
挑战的设定需要考虑参与者的能力和水平,既不过于简单以致无趣,也不过于复杂以致挫败。
挑战可以促使参与者投入更多的努力和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境设计的四大必备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目标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动机,背景提供具体的情境和背景知识,角色使参与者更加投入和参与,挑战增加参与者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这四个要素以整体的方式共同构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为参与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和体验机会。
要注意的是,问题情境设计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参与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不同的学习目标、人群和教育环境可能需要不同的设计方法和要素权重。
情境创设的注意要素

1.符合学生思维逻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虽然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提高,但是仍存在问题,因此在学生理解上需要用更多的比较;
2.情景设计要有条理,条理是情景设计的骨架,条理清楚思路明确对学生的引导至关重要,也是一堂课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
3.尽量不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在情景设计中,不能总依赖ppt,电子白板等电子辅助,还要在语言和实物中与学生交流,这样的教学才生动,才鲜活,才吸引人;
4.过渡要巧妙,不要给人一种硬生生的模块式的教学,那样学生会很容易被打断思路,甚至会造成知识上断层,缺少链接,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理念。
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什么

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什么?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什么?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
情境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服务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因为学生个性和生活经验的差异,同样的情境作用于不同的学生效果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在创设情境是应注意:一、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一般会通过解读与自己的认知结构、文化背景对接,认同教材所阐述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备课。
其实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根据自己的风格、知识呈现和对学生的预计,在教学的双向交流中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碰撞、激活,进行再加工,完成对教材的再创作,也即教学及教学情境设计。
在有巧妙设计情境的教学中,教师、教材、学生三者应该是构成了一个互动的教学场所,并不是孤立、单独地存在着,而是以其他两个部分作为自己存在的参照物。
三者和谐共振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美好的教学境界。
创设教学情境,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
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
还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2.情境创设要有序和有效教学情境的设计应以知识呈现有序、目标达到有效为前提。
科学教材大面积是对话文本,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与依据,而不是学习的全部。
教师要善于选择相应而合适的情境,巧妙设计问题,带领学生去发现某知识的可能事实,然后为这可能的事实寻找依据,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心智结构的发展。
要赋予静态的教材以生命活力,达到对教材的激活。
另外,教材叙述知识和生活往往是“由繁到简”的过程,这比真实的生活要高、要抽象。
通过教学情境设计,要设法做到“由简到繁”,把教材概念化的知识细节化、情节化,把它还原为贴近学生实际的人和事,与我们实际面对的学生对接,使学生有认同感,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动机。
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八个方面

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八个方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
上述理论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我们的课堂应尽可能地和孩子的生活接近,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和学习,借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此共识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当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已蔚然成风。
在笔者本年度所听近百节课中,几乎每课必有。
诚然,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数学的现实价值,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将所学知识自觉应用于实际解决生活中实际题目的能力与习惯。
但,如果对情境创设不分时机,一味追求,或情境创设不合理,则必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走向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面。
现结合自己平时的听课、调研及对新课程相关理论的理解,谈一谈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情境应富有情趣布鲁纳说:“对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
”皮亚杰也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所教的东西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契机和直接诱因。
”而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总是对新奇、富有挑战性的知识更容易产生兴趣。
因而,教师创设情境时应着力在新奇、富有情趣上下功夫。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解比例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一个小偷潜入了一家商店。
第二天,警察来了,但经过勘察,除了窗台上留下的小偷的脚印之外,别无线索。
但这也难不住神探们,经过测量,这枚脚印长25厘米。
根据人的脚长与身高比例通常为1:7左右,警察叔叔很快就算出了小偷大致的身高。
你也能求出小偷的身高吗?看谁是我们班的小神探!虽只是教师短短的几句话,却成功营造了一个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学生们接下来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思考、计算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与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创设情境可以从些角度考虑

创设情境可以从些角度考虑
在创设情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时间和地点:选择一个明确的时间和地点,以便为情境提供更具体
的背景和环境。
这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地点,也可以是虚构的地方。
2.角色:确定参与情境的角色,包括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
每个角色
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和目标,以便为情境提供多样性并推动情节发展。
3.情境目的:考虑情境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展示一个主题,探索一
个概念,或者提供一个教育性的经历?情境目的的明确性可以帮助确定事
件和对话的方向。
4.冲突和解决: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如何引入冲突元素,并在情境发
展过程中展示冲突的发展和解决。
这可以增加戏剧性和故事性,并让读者
产生兴趣。
5.感官描述:通过详细描写情境中的感官体验,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可以增加情境的真实感,并帮助读者更好地投入其中。
6.对话和互动:情境中的对话和互动是表达角色之间关系和情感的重
要手段。
通过描写对话和互动,可以为情境增添生动性和动态性。
7.情绪和情感:考虑情境中所涉及的情绪和情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
角色的行为和决策。
表达和描绘情绪可以让读者更容易与情境中的角色产
生共鸣。
8.结局和教训:扩展情境的结局,并让读者从情境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一个合适的结局可以为情境提供一个完整的结束,并留下读者深思。
通过从这些角度考虑创设情境,可以创造出一个生动、情感丰富且引人入胜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问题情境需注意的三个要点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
在教育界,关于课堂提问与问题情境的探究从未停止,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著名哲学家鲍波尔在谈及“问题”时,这样说道:“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
”由此可见,问题还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原动力。
正是好奇与疑问,让学生主动走进课堂,亲近教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以提问激起课堂千层浪,以问题引发学生展开实践,点燃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展开语言实践与应用,是开展有效性英语教学的必答题。
作为一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笔者就如何巧设问题情境,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学习主题
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然而在实际英语课堂中,不少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只注重激活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动”起来。
这种方式往往是营造出热烈讨论的教学假象,却忽略了教学目标,偏离了教学轨道。
这种“侃侃而谈”却不得要领的问题情境,无益于教学活动开展,也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教师要紧扣本课的教学内容,突出学习主题,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思考,带领学生走进话题,开展有意义的思维活动。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5A Unit3 My animal friends,为了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句型“I have...They have...It has...”来描述人或动物的特征,以顺利展开介绍活动,笔者在教学中创设了“Guessing”问题情境。
在这个情境中,笔者利用设问、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开展了竞猜游戏:“What’s my animal friend?Let’s read and guess!”并将这个问题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围绕教学主题,通过“guess”的形式,凸显问题的互动性,并适时地导入竞争机制,以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积极性。
二、包含探究任务
问题情境的功能在于启发学生思考,深化语言实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陷入“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尴尬境地。
究其原因,在于脱离了“问题”本身,淡化了“探究”的特性,导致学生“问而不疑、疑而不动”。
笔者在创设英语问题情境时,非常注重问题的探究性,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探究任务,给予学生思考与实践的空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英语”解决问题。
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与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实现以问题带动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5B Unit 4 Seeing the doctor,在学习“Cartoon time”板块后,笔者创设了一个“If you are a doctor”的问题情境。
在这个问题情境中,笔者利用多媒体
课件呈现了几个“病人”,这些“病人”的症状各不相同,如感冒、发烧、胃疼、牙疼、失眠等,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病人”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医生给出建议。
笔者用纸片给出如下提示:I can’t sleep well./I keep sneezing./I have a headache./My eyes feel tired.各个小组在接到任务后,有模有样地展开了探究活动。
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病人”的症状展开讨论,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问题表现出来。
三、引入趣味元素
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趣味”是课堂上最能吸引他们的味道。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口味”,在情境中加入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元素,如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情境和游戏情境,在确保问题具有启发性的基础上,整合学科知识,提升问题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答疑解惑的过程,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4A 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Story time”环节,为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笔者在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员准备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
这样一来,课堂变成了瓜果飘香的果园,水果琳琅满目。
在拓展实践中,笔者创设了以下两个问题情境:
1. What do you have?
2. How to make a fruit salad?
在以上两个问题情境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语篇学习的基
础上展开对话练习。
学生在练习中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水果,制作出本小组的“fruit salad”。
在这样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动手实践中,学生的语言表达非常活跃。
在两个问号的驱动下,他们忙得不亦乐乎。
好奇与疑问是学生最为可贵的学习品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问,以丰富多彩的提问形式、充满挑战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的语言实践,让个性化的语言创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蔚然成风。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曹埠镇曹埠小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