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1.2走进科学实验室》教案(新版)浙教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2 走进科学实验室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2 走进科学实验室教案
教师讲述:进入实验室,我们了解了实验室的布局之后,要做实验,必须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实验安全原则。现在请同学们阅读第九页,实验室安全原则,了解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安全。
讲一讲:下列警告标志各表示什么涵义?
针对四种警告标志进行辨认
读图活动:通过图片中反映出的错误操作,让学生进行辨识,并纠正学生中一些错误的实验操作。
活动1:展示学生设计的实验仪器的使用说明书,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教师进行适当的知识补充
活动2:根据提供的器材完成以下实验操作。
提供的实验器材:盛水的烧杯、胶头滴管、试管、酒精灯、火柴、放大镜、试管架
操作内容:①用胶头滴管取10滴红墨水
②点燃酒精灯 ③用酒精灯加热试管 ④熄灭酒精灯
⑤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使其放大,思考怎样可以更大的放大物体。
2.酒精灯:加热物质
(1)点燃的方法: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2)熄灭的方法:必须用灯帽盖灭
(3)酒精灯火焰: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4)注意事项:
3.放大镜:放大观察
教学反思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的介绍过程中,学生尝试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际例子体会观察的局限性,需要借助仪器。
教学重点
1.认识常见的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教学难点
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教师补充胶头滴管、酒精灯以及放大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思考与讨论:酒精灯加热时为什么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一、实验室的布置
二、实验室的安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走近科学实验室 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走近科学实验室 教案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教学目标】重点:1.认识常见的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难点: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知识要点】一、实验室里的仪器试管架:放置试管等的仪器。

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等。

酒精灯:使物质加热的工具。

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

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

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仪器。

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的仪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遥远的星体。

各种工具和仪器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的,但是每一工具和仪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因此,同学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都在不断地提高。

二.实验室的安全实验前,做好预习和实验准备工作,检查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全。

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应先经教师允许。

绝对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不能用湿手接插实验室电源,不能用小刀、螺丝刀等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品尝药品,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应用招气入鼻法)。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实验室剩余药品既不放回原瓶,也不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实验中必须保持肃静,不准大声喧哗,不得到处乱走。

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也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

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使用浓酸、浓碱等强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等被腐蚀。

实验完毕要洗手。

三、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1)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抹布盖灭。

(2)若不慎烫伤,用药棉浸75%的酒精轻涂伤处。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教案(教学设计)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教案(教学设计)

第1章科学入门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情况,认识实验里常见的器材,知道实验室安全守则,初步会常见实验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常见仪器,知道其用途;通过学习安全守则等,会应急措施;通过随堂分组实验,初步学会液体滴加、酒精灯加热、放大镜使用等。

通过加热液体巩固酒精灯使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实验操作规范等实验基本要求;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分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兴趣。

常见的器材及作用;液体滴加、酒精灯加热、放大镜使用等基本实验操作。

滴管操作;酒精灯使用;放大镜操作;加热试管内液体操作。

教师:常见的器材演示介绍,滴管操作、酒精灯使用、放大镜操作的随堂分组实验。

学生:结合导学稿完成预习。

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室是做实验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解实验室及有关。

教师:1.走进实验室本校实验室的介绍,有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实验室等,分别在什么地方?电源插座、灭火器、消防桶、水槽、器材药品试剂柜等设施,简要介绍。

2.实验室常见的器材及功能⑴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⑵酒精灯:加热;⑶烧杯:盛放反应物、稀释溶液容器;⑷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压、电流;⑸秒表:测时间;⑹天平:测量物体质量;⑺分子模型:模拟分子结构;⑻放大镜:放大细小物体;⑼显微镜:放大微小物体;⑽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少量物质反应容器,加热容器、洗涤后搁置、夹持试管。

说明:取少量液体的器皿:滴管、试管。

化学实验室加热的仪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

化学实验室测量的仪器:温度计、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

物理实验室观察的仪器:放大镜、显微镜。

生物实验室3.实验室安全⑴.实验室安全守则:①.听从老师的指示,未经老师的允许不能擅自进入实验室。

②. 察看实验室灭火器、防护用品急救箱等应急情况处理器材的位置,并牢记在心。

③. 不能用湿手接插实验室电源,不能用小刀、螺丝刀等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1.2《走进科学实验室》优秀教案

1.2《走进科学实验室》优秀教案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内容来源】七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主题】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和观察的意义,熟悉科学实验常用的仪器;知道人的感官对事物判断的局限,体验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知道借助于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知道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及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2.过程与方法了解实验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会使用实验室的常见仪器。

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简单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和准确记录及描述。

知道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观察、准确的记录和描述。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知道屠呦呦吗?她是我国得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科学家的工作绝大多数在哪里完成呢?学生回答:科学家的实验应该在实验室。

教师追问:为什么在实验室呢?实验对我们问题的得出有什么用呢?今天就跟随老师一起走进科学实验室看一看。

(二)新课教学科学实验室实验室图片展示实验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

活动:学校实验室中共有存放仪器的仪器室(实验准备室)____ 间,存放仪器的柜子共有____ 个,供学生做实验的大间实验室(实验操作室)共有____ 间。

你认识哪些仪器?它们有什么用途?哪些仪器不认识?试着查询这些仪器的名称,并将它们填入下表。

仪器用途①②③④认识实验仪器1.温度计: 测量物体的温度2.秒表或停表: 测量时间(时间间隔)3.电流表: 测量电流大小4.电压表: 测量电压大小5.放大镜: 放大作用,用于观察较小物体6.烧杯: 配置溶液和较多量溶液的反应容器7.试管: 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8显微镜: 观察微小的物体9.酒精灯: 实验用于加热的仪器10.试管夹:夹持试管。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属于科学探究的范畴。

教材先介绍了实验室的设备和一些常见的仪器,让学生认识到各种仪器及英用途。

再介绍了实验室守则和一些危险警告标志,让同学们知道在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安全守则以及遇到意外事故该如何处理。

最后教材介绍了胶头滴管、洒精灯以及放大镜的使用,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本节课是七年级的第二课,是初中科学实验学习的开篇,为之后科学观察、科学测屋等学习奠泄了基础,处于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1. 在常见实验操作中,掌握观察、实验、收集信息的能力。

2. 能说出常见设备的爼称、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3. 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

4. 能说岀如何应对实验室意外事故。

5. 学习并练习洒精灯、胶头滴管及放大镜的使用。

6. 通过对实验设备的学习及实验操作的练习,感受科学的严谨性。

7. 通过对实验操作的学Al,认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说岀常见设备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能说岀如何应对意外事故。

【教学难点】学习并练习酒精灯、胶头滴管及放大镜的使用。

课前准备酒精灯、锥形瓶、试管、澄淸石灰水、二氧化碳气体、发黄的落叶、硫酸铜晶体、绿叶、细铁丝、蒸餾水、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淸。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学习科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所以学AI科学就必须要走进科学实验室。

展示“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科学实验室【设疑激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科学实验室。

【展示】常见的仪器并介绍其用途。

名称温度汁图片温度计用途测量物体的温度电压表测量电压大小电流表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秒表UUU电压庶______ K t.测量电流大小盛饭少量固体或液体摆放试管加热测量时间实验室常用器材分类(1) 能直接加热的器材: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堆锅等。

《第2节__走进科学实验室》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2节__走进科学实验室》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走进科学实验室》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设备,掌握应用方法。

2. 学习并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实验设备的应用方法,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所需实验设备和材料,如试管、量杯、烧杯、试剂瓶等,以及各种实验试剂。

2. 预先安置实验任务,以便学生在课前预习。

3. 制作实验操作步骤的PPT或视频,以便学生参考。

4. 安排实验室应用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

5.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恪守实验室规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实验图片,如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等,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二)实验室介绍指挥学生参观实验室,介绍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照实验台、实验器械、实验药品等,让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基本构成和操作规范。

(三)实验操作基础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器械的准备、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等。

同时,向学生介绍实验室安全知识,如如何正确应用实验器械、如何处理实验废弃物等。

(四)具体实验操作以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为例,如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器械,安全处理废弃物。

(五)实验总结与评判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收获,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判,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拓展学习推荐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项目和书籍,鼓励学生课余时间继续探索科学实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2 走进科学实验室 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2 走进科学实验室 教案

《走进科学实验室》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科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2.初步了解观察实验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

3.知道借助于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可以进行数据的测量。

4.培养在实验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的安全、常见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常见实验操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电压表、电流表、酒精灯、试管架、试管夹、试管、胶头滴管、放大镜、秒表、天平、烧杯、显微镜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试问)科学研究是从什么开始的?我们在科学研究中提出的假设一般都可以用什么来验证?师:是的,科学研究以疑问为开始,以实验为基础,在科学研究中往往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初中阶段的大多数实验都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科学实验室。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科学实验室,认识科学仪器。

简单向学生介绍一下学校实验室的设置和位置,展示插座、急救箱、灭火器、消防桶这些设备的图片,由学生提出一些常见的实验仪器,教师展示教科书中的仪器,并且让学生认识能说出这些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师:我们学校的实验室分为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

大家认识这些设备吗?它们分别在实验室的什么地方?除去这些设备,实验室中还有很多供大家实验用的仪器和试剂,常见的仪器有哪些呢?你们知道哪些试剂呢?(名词解释)师:当我们走进实验室的时候,可能可以看见很多实验仪器和试剂,那么这些试剂是不是可以任意放置呢?。

很明显,是不可以的,实验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比如说哪些环境呢?。

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同时还要分门别类地有序放置。

比如像浓硫酸这样的危险性试剂就要按规定放在指定的位置。

(二)实验室安全,合理遵守。

在进行的时候,不仅仅是要知道实验的目的流程等等,最重要的还是要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因此组织学生自行阅读实验室安全守则,并且划出着重的部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1.2《走进科学实验室》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1.2《走进科学实验室》教案
活动二:你认识这些仪器吗?
教师补充每种仪器的用途,像试管就是用于少量的试剂的反应。
注意事项:
①试管中所盛的试剂不能超过试管的1/3。
②试管可以加热,但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住。
③加热时,要先预热,然后使火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热烫试管不能骤冷,以免破裂。
介绍试管加热时如何使用
问:各种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你知道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吗?
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1、酒精灯容积的1/4 ≤酒精量≤酒精灯容积的2/3
2、添加酒精时,用漏斗添加酒精。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4、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5、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
6、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酒精灯
7、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灭。
8、加热时玻璃仪器不要与酒精灯的灯芯接触。
讲述: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实验室里小面积着火,用湿毛巾盖灭。如果意外伤害较严重,则应在老师指导下及时去医务室或医院;如果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必须有序撤离并报火警119。
学生回答并说出卫生要放在这些位置
学生辨识各种仪器
学生听介绍熟悉相关的操作:①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最后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的中上部)。②手握试管夹时,应该握长柄部位,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以免试管滑落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1.2《走进科学实验室》
课题
走进科学实验室
单元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常见设备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2、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
3、能说出如何应对实验室意外事故。

1.2走进科学实验室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1.2走进科学实验室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走进科学实验室》教学方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科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及其用途。

2.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知识。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简单的科学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 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和完成简单的科学探究实验。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客观性,树立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引入(5分钟)1.首先,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实验视频或实际演示,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这个视频或演示应该与本节课的主题《走进科学实验室》密切相关,让学生在观看或参与的过程中,对实验室产生浓厚的兴趣。

2.紧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对科学实验室有什么了解?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进行哪些活动?”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享他们对科学实验室的认识和经验。

3. 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总结他们的回答,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例如:“同学们,你们提到了实验室中有各种实验设备、实验药品,以及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的机会。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科学实验室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在实验室中开展有趣的科学实验。

”4.随后,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强调在实验室中要注意的事项,如穿戴实验服、佩戴防护眼镜、遵循实验操作规程等。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

5. 在课程的主体部分,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实验室中的实际操作,并加深对科学实验的理解。

6.最后,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初中七年级科学教案-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市一等奖】

初中七年级科学教案-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市一等奖】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第2课时常见仪器及实验操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室的常用仪器,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练习简单的实验基本操作,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操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烧杯、铁架台、酒精灯、胶头滴管、试剂瓶、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停表、电压表、电流表、天平和砝码、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展示)教师:上节课我们参观了学校的科学实验室,了解到实验操作室与普通教室的区别,还学习了实验室安全守则和实验中出现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

今天我们就来正式认识一下常见的实验仪器以及规范操作。

二.新课讲授活动一、认识常用的实验仪器活动规则:1、观察桌上的常见仪器,实验任务单中填写认识的仪器名称。

2、四人小组讨论记录的仪器用途、合作展示。

总结(PPT展示)试管: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试管架:放置试管。

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多在加热试管时使用。

酒精灯:对物体进行加热。

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固体。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烧杯:盛放物体,可以用来加热(需垫石棉网)玻璃棒:搅拌、引流、转移。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滴加少量液体。

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

温度计:测量温度。

停表:测量时间。

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质量。

电流表:测量电流。

电压表:测量电压显微镜:观察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物体。

放大镜:观察肉眼可见的微小物体。

活动二、常见实验操作1、液体试剂(较多液体)的取用2、液体试剂(少量液体)的取用3、放大镜的使用:观察笔、指甲、指纹等4、酒精灯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步骤1:四人小组看书讨论四种实验的操作要领, 填写实验任务单.步骤2:选择仪器,练习规范的实验操作, 2人一组 (1人操作1人点评),然后互换,直到掌握。

七年级科学上册1.2走进科学实验室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1.2走进科学实验室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1.2走进科学实验室教案(新版)浙教版1.2走进科学实验室教学目标:1、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2、了解实验观察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简单的实验现象3、知道人直观判断的局限性,要通过实验科学的判断,实事求是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2、难点:正确的使用仪器,如何记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常用仪器介绍引入: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可叫学生回答),就是如何去解决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找到资料和证据。

科学课和其他课较明显的区别就是要动手做实验,所以先要熟悉一下实验室的仪器。

1、试管架、试管、试管夹和试管刷(可先让学生上来演示如何使用,指出错误——试管夹如何套试管,为什么?试管的拿法,试管刷顶部毛的用途等)2、停表3、天平和砝码(简单介绍,在以后的质量测量里再详细介绍)4、电流表电压表(问学生是否可以在家里用这两个测,注意量程等)5、显微镜(放手指放大的挂图,发现很多细菌,教育学生要注意卫生)6、酒精灯(叫学生上来点,然后怎么盖灭,可以用手捏灭,由此说明三层火焰的温度)二、实验的操作和观察1、鸡蛋上浮实验1仪器介绍:可以先让学生回答要用到的一起的用途和名称,要注意哪些情况。

2思考:放入盐后鸡蛋会怎么样(一般学生都知道),那么我们放糖呢,会怎么样,如果放熟鸡蛋呢,又会怎么样)3做实验:叫两位同学上来做,一男一女,男的用玻璃棒搅拌,女的放盐,一般要放比较多的盐,期间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鸡蛋浮起来的原因。

(等鸡蛋浮起来的时候,拿着瓶子在班级里逛一圈,让学生记录现象)。

4然后用另一个烧杯里加糖,自己示范,故意说糖不够,这样蛋就没浮起来。

然后让学生回去自己做,然后下节课告诉老师答案。

5让学生回答上浮的原因。

(盐水有浮力,水有浮力吗?为什么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鸡蛋则不能呢?最后说明原因,盐水的浮力比水大)6把鸡蛋放入白醋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1.2走进科学实验室 讲义-最新学习文档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1.2走进科学实验室 讲义-最新学习文档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实验室分_______类:2.实验仪器和试剂如何存放?3.实验室常用仪器及用途:4.常用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酒精灯:★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也不应少于。

(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酒精灯的外焰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后集中加热。

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灭,不可用。

(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⑧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

(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或火焰,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2)试管:★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可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防止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时,试管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处),加热后不能,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3)试管夹★主要用途:夹持试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试管夹应从试管,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处)(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防止试管脱落);(4)烧杯★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加热时要垫,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加热(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以免损坏烧杯)。

0467_浙江版(2013)七年级上同步科学教案:1.2 走进科学实验室_0

0467_浙江版(2013)七年级上同步科学教案:1.2 走进科学实验室_0

1.2走进科学实验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滴管、酒精灯、放大镜的作用,会正确使用滴管、酒精灯、放大镜。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学会滴管、酒精灯、放大镜的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实验安全意识,培养良好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滴管、酒精灯、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难点:滴管的使用方法【教学准备】:试管和试管架;烧杯;酒精灯;托盘天平;量筒;试管夹;胶头滴管;玻璃棒,小木棒。

【教学过程】一、滴管的使用—---取用少量液体1、打开试剂瓶盖,并将试剂瓶盖倒放在桌上。

(防止盖口时带入灰尘等杂质污染试剂)2、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管,拇指和食指捏住胶头。

3、挤压胶头排气,然后将滴管伸入试剂瓶内液体中,放松胶头吸取适量液体。

(一定要拿出来排空气,不能把空气吹入试剂瓶中,以免排出的空气跟试剂发生化学反应而污染试剂。

)c、滴液时,滴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正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内壁,以免沾污染试剂或污染滴管。

(正上方、竖直、悬空)d、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上,防止污染滴管或腐蚀实验台。

e、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f、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二、酒精灯的使用—---以酒精为燃料的加热工具,用于加热物质。

1、酒精灯是由灯帽、灯芯和盛有酒精的灯壶三大部分组成。

2、正常使用的酒精灯火焰应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一般认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其原因是酒精蒸汽在外焰处燃烧最充分,加热物质用外焰加热。

(实验:书本P11)3、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4、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时受热膨胀,易使酒精溢出着火,发生事故;太少则灯壶中酒精蒸汽过多,易引起爆炸)。

5、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添加酒精时一定要借助小漏斗,以免酒精洒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重点:1.认识常见的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难点: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知识要点】
一、实验室里的仪器
试管架:放置试管等的仪器。

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等。

酒精灯:使物质加热的工具。

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

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

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仪器。

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的仪器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遥远的星体。

各种工具和仪器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的,但是每一工具和仪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因此,同学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都在不断地提高。

二.实验室的安全
实验前,做好预习和实验准备工作,检查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全。

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应先经教师允许。

绝对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不能用湿手接插实验室电源,不能用小刀、螺丝刀等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品尝药品,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应用招气入鼻法)。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实验室剩余药品既不放回原瓶,也不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实验中必须保持肃静,不准大声喧哗,不得到处乱走。

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也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

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使用浓酸、浓碱等强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等被腐蚀。

实验完毕要洗手。

三、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1)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抹布盖灭。

(2)若不慎烫伤,用药棉浸75%的酒精轻涂伤处。

(3)若被化学物质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纳米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为nm。

B. 人们在纳米尺度内发现了很多新的现象,给技术上带来很多新进展。

C. 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D. 所有高科技产品都与纳米技术有关。

2. 测得方凳的高度为49.25cm,可以判断所选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 1mm
B. 1cm
C. 1dm
D. 无法判断
3. 小妍家新买了型号为20cm的压力锅(俗称高压锅),妈妈说,家用压力锅有18cm,20cm,22cm 等型号,“型号为20cm”指的是()
A. 锅身的直径为20cm
B. 锅身的周长为20cm
C. 锅身的横截面积是20cm
D. 锅的容积为20cm
4. 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为
()
A. 1cm 5.50cm
B. 1cm 8.30cm
C.1mm 8.30cm
D. 1mm 2.80cm
5. 某把刻度尺是用金属制成的,这种材料受温度影响很明显(热胀冷缩),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长度,其测量结果将()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6.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度取决于()
A. 测量工具的种类
B. 测量工具的最大测量范围
C. 测量工具的最小分度值
D. 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7.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

B. 测量时可以做到零误差。

C. 测量过程中如果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 测量中的误差大多是由测量时粗心造成的。

8. 一元硬币的外观是银白色的,有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做的。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个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假设
B. 论证
C. 实验
D. 结论
二、填空题
9、小明测量了一些数据,但是忘了写单位,请你为其补上合适的单位
(1)小红的身高为164.0_________;
(2)硬币的厚度为2.5_________;
(3)人的头发的直径大约为80___________;
(4)你的手指甲的宽度约9__________;
(5)地球半径约为6400____________。

10、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甲的测量结果是12.82cm,乙的测量结果为12.8cm,那么:
①若这两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都为mm,则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11、某原子的半径是4×10-10m,即_________nm,合________cm;从北京到哈尔滨的铁路线长度为1388km,即____________m,合__________mm。

12、如图是某同学在使用刻度尺时的情形,请你指出其中的3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将下图中各测量结果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木板长度为_______________;铜丝直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对同一物体测量了4次,测得的数值分别为2.41cm、2.42cm、3.41cm、2.41cm。

(1)4次测量过程中,发生测量错误的是__________,计算平均值时________(选填“要”或“不要”)去除该数据。

(2)该物体长度的平均值是_________________。

15、有三个同学在家里利用实验器材探究纸片、塑料薄膜、棉布对电视机遥控信号的阻拦能力。

他们探究的过程分别是:
A. 甲同学在自己家中,将纸片放在遥控器与电视机之间,手指按遥控器控制键,如果遥控器能
对电视机起控制作用,则增加纸片层数。

如此重复实验,逐渐增加纸片层数,直到遥控器不能控制电视机为止,记下纸片的层数。

B. 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塑料薄膜按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记下塑料薄膜的层数。

C. 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棉布按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记下棉布的层数。

他们的实验结果已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同学使用材料能完全阻挡遥控信号的最少层数
甲纸片14
乙塑料薄膜20
丙棉布10
(1)三个同学的探究过程都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2)请从指出的问题中选出一个并说明应如何改进?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A
3. A 分析:压力锅锅身周长远大于20cm,选项B错误;选项C、D中横截面积和容积的单位都不是cm,锅身的直径约为20cm,故C、D错,A正确。

4. D
5. B
6. C
7. A 分析: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是由测量工具的选择、估读的偏大或偏小以及测量环境等原因造成的,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故B、C、D错。

8. C
二、填空题
9.(1)cm;(2)mm;(3)μm;(4)mm;(5)km。

10. ①所选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②乙
11. 4×10-1;4×10-8;1.388×106;1.388×109
12.(1)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2)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3)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13. 2.30cm 1.2mm
14.(1)3.41cm 要;(2)2.41cm
15.(1)没有选择同一台电视机(同一个遥控器)进行实验;遮挡材料的位置不一致;遥控器与电视机的距离不一致等。

(2)任选一问题,其答案合理即可。

注意:此题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