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学案及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3单元 10 过秦论含答案
10 过秦论本课话题——仁爱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强秦施行暴政,缺少仁爱之心,背离民意,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仁爱,作为一种博大而深邃的情怀,是人类的最高美德。
它是一种气度,是对人对物的接纳和包容;它是一种品质,是精神的成熟,灵魂的丰盈。
对于微小的个体而言,仁爱,会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轻松愉快;对于一个团体而言,仁爱,会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1.杏林春暖三国时吴国的仁爱名医董奉治病不收诊费,只是让被治愈者在他住所周围种植几株杏树。
后又将杏树所得救治贫民或流亡路过者。
自此,“杏林春暖”便成为对名医的赞词。
2.仁爱治国贞观初年,唐太宗认为将妇女幽禁在深宫中是浪费百姓的人力、财力,先后将3 000多名宫女遣送回家。
贞观二年,关中干旱,百姓卖儿卖女,唐太宗又拿出皇家府库的钱财赎回那些被卖的儿女,送还他们的父母。
唐太宗仁爱治国,出现了“贞观盛世”的局面。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
——雪莱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然向荣。
——梵·高真正的爱是夜的花香,是黑暗中的宝石,是医生听到的第一声心跳。
它是寻常中的奇迹,是用柔软的白云织成而撒在夜空的满天星斗。
——凯恩斯[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崤.函( ) 囊.括( )孝公既没.( ) 昭襄.( )膏腴.( ) 合从缔..交( )( )陈轸.( ) 倪.良( )逡.巡( ) 亡矢遗镞.( )鞭笞.( ) 俯首系颈.( )蒙恬.( ) 藩.篱( ) 隳.名城( ) 锋镝.( ) 劲弩..( )( ) 瓮牖.( ) 氓.隶( ) 猗.顿( ) 蹑足行.伍( ) 雍.州( ) 锄櫌.( ) 棘矜.( ) 谪.戍( ) 度长絜.大( ) 万乘.之势( ) 【答案】 xi áo n án ɡ m ò xi ān ɡ y ú z òn ɡ d ì zh ěn N í q ūn z ú ch ī j ǐn ɡ ti án f ān hu ī d í j ìn ɡ n ǔ y ǒu m én ɡ y ī h án ɡ Y ōn ɡ y ōu q ín zh é xi é sh èn ɡ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合从缔交(“从”通“纵”)(2)锄櫌棘矜(“櫌”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制⎩⎪⎨⎪⎧履至尊而制.六合(动词,控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控制、制服)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动词,统率、统领)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名词,规模)。
《过秦论》学案(含答案)
《过秦论》学案贾谊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教育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2.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结合单元知识短文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的知识。
知识拓展1.作者贾谊(前200—前168),又称贾生,洛阳(今属河南省)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汉文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博士,掌管文献典籍,很受汉文帝的重用。
后因其他大臣在文帝面前进谗言,贾谊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因此被后人称为贾长沙、贾太傅。
贾谊的作品主要有《新书》,又名《贾子》,共58篇。
贾谊的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散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
辞赋著名的有《吊屈原赋》《鵩鸟赋》。
贾谊的辞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2.创作背景作者贾谊写这篇文章时,时值汉文帝在位,贾谊担当着西汉政府掌管典籍经学的官职——博士。
当时中央重臣周勃、灌婴等人都是武人出身,与贾谊政见不合。
周勃、灌婴等人认为对内要严刑峻法加以管理。
而贾谊主张提倡儒学,定礼仪,明法度。
《过秦论》中明为论秦之兴亡,实则暗喻汉初时政弊病。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
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在作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
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统一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用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
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很快结束了。
整体感知1.预习自测(1)注音崤函(xiáo)合从(zònɡ)氓隶(méng)钩戟(jǐ)藩篱(fān)铦(xiān)倪良(ní)遗镞(zú)行伍(háng)漂橹(lǔ)乐毅(yuè)黔首(qián)逡巡(qūn)膏腴(yú)销锋镝(dí)蹑足(niè)谪戍(zhé)瓮牖(yǒu)锄耰(yōu)棘矜(qín)隳名城(huī)(2)通假字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三学案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Word含答案
目标·重点1.积累“制、亡、利、固、遗、度”等一词多义及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品评鉴赏本文广用排比、对偶,极力渲染夸张的特点。
3.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行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1.读准字音(1)崤.函()(2)膏腴.()(3)召.滑() (4)逡.巡()(5)箭镞.() (6)鞭笞.()(7)蒙恬.() (8)藩.篱()(9)黔.首() (10)隳.名城()(11)合从.缔交() (12)锋镝.()(13)劲.弩() (14)瓮牖..()(15)氓.隶() (16)蹑.足()(17)锄櫌.() (18)棘矜.()(19)长铩.() (20)谪.戍()(21)度长絜.大()2.理解词义(1)通假字①合从.缔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锄櫌.棘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①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②致⎩⎨⎧ 以致.天下之士: 致.万乘之势:③制⎩⎪⎨⎪⎧ 赵奢之伦制.其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履至尊而制.六合: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④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吞二周而亡.诸侯:⑤利⎩⎨⎧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⑥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蒙故业,因遗.策: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⑦延⎩⎨⎧秦人开关延.敌: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⑧因⎩⎨⎧ 因.遗策: 因.利乘便: 因.河为池:⑨以⎩⎪⎨⎪⎧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⑩而⎩⎪⎨⎪⎧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争割地而.赂秦: 而.迁徙之徒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古今异义①山东..豪俊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赢.粮而景从 古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流血漂橹.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迁徙..之徒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皆明智..而忠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才能不及中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类活用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赢粮而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内.立法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南.取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序.八州而朝同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履.至尊而制六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追亡.逐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⑪约从离.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⑫序八州而朝.同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⑬外连衡而斗.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⑮会盟而谋弱.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⑯以弱.天下之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⑰以愚.黔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⑱且夫天下非小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殊句式(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图表知全局总结本文的中心,完成图表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导学案及考题精练卷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导学案及考题精练卷【学习目标】1、能熟读并背诵课文后三段内容。
2、能辨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积累文言实词和句式。
3、能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学习对比论证。
【学习重、难点】训练文言文阅读翻译能力,学习议论文对比论证的方法。
【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2、重视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知识,培养文言文句翻译能力;3、认真分析叙述和议论的关系,体会论点和论据内在的逻辑关系。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著名的文学家。
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
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
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2、背景简介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
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
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
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现实:西汉初年,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相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大破坏。
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战国4500万,秦4000万,西汉初年1500万),经济凋敝,都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文帝时期,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晁错《论贵粟疏》),以至“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
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学案及答案
过秦论1.了解作者。
2.学习文章1、2自然节,积累重点字词。
翻译重点句子。
3.学习渲染、反衬、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学习文章1、2自然节,积累重点字词。
翻译重点句子。
【学习难点】学习渲染、反衬、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学习过程】知识链接:一.关于作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
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者之一。
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
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一年后,升至太中大夫。
他学识渊博,很有抱负,曾针对时弊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法律的主张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
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自伤未尽大夫之责,哭泣岁余,以至郁郁而死,年仅33岁。
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辞赋有《鵩鸟赋》《吊屈原赋》等。
其作品经刘向整理为《新书》(58篇),贾谊是汉代杰出的政论家。
他在政治上强调要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巩固中央政权, 全力抗击匈奴的侵扰,主张重视农耕以充裕民食。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
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一颗璀璨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
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二.写作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
农民大量流亡异乡,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
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
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
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
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
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
高中语文必修3学案3:第10课 过秦论
过秦论新课助读《过秦论》是西汉著名政治家贾谊借论述秦王朝兴亡的过程,向汉文帝提出以“仁义”治国主张的一篇政论文。
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
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现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
当时,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宝座有动摇的危险。
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以及《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
目的是希望西汉政权“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
这篇文章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意在为汉文帝提供借鉴。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
本文是上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
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
20多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被提升为太中大夫。
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
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
死时仅33岁。
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
★“论”是古代的一种论文文体。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自主梳理1.注字音2.合从缔交(“从”通“______”)锄櫌棘矜(“櫌”同“______”)赢粮而景从(“景”,古“______”字)3.解多义4.辨活用席.卷天下(__________)包.举宇内(__________)囊.括四海之意(__________)内.立法度(__________)外.连衡而斗.诸侯(__________)南.取汉中(__________)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__________)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以愚.黔首(__________)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序八州而朝.同列(__________)会盟而谋弱.秦(__________)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__________)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__________)5.分古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__________)非铦于钩戟长铩也(__________)非抗于九国之师也(__________)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__________)为天下笑者(__________)以为桂林、象郡(__________)7.积名句(1)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
高中过秦论学案及答案教案
10 过秦论阅读体验学习目的1、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行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2、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汉语特殊句式;3、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文学魅力。
预习检测1.下列各组词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膏腴.(yú) 雍.州(yōnɡ) 藩.篱(pān) 亡矢遗镞.(cù)B.锋镝.(dí) 辅佐.(zuǒ) 氓.隶(ménɡ) 一夫作难.(nàn)C.囊.括(láng) 连衡.(héng) 谪戍.(shù) 度长絜.大(qiè)D.盟.约(méng) 肥饶.(ráo) 猗.顿(qí) 俯首系颈.(jīng)1 。
答案:B (A项“藩”的读音为“fān”;C项“囊”的读音为“náng”,“絜”的读音为“xié”;D项“猗”的读音为“yī”,“颈”的读音为“jǐng”。
)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并吞八方内立法度揭杆为旗宰割天下B.不测之源斩木为兵百越之地山东毫俊C.区区之地万乘之势六合为家分裂山河D.金成千里百家之言比权量力成败异变2 .答案:C(A并吞八荒,揭竿为旗 B不测之渊,山东豪俊 D金城千里)3.下列短语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合从缔交②流血漂橹③孝公既没④振长策而御宇内⑤而倔起阡陌之中⑥蹑足行伍之间⑦天下云集响应⑧百有余年矣⑨序八州而朝同列⑩锄耰棘矜A.①③⑤⑧B.①②⑤⑧C.①③④⑨D.⑥⑦⑧⑩3.答案:A(①从——纵,③没——殁,⑤倔——崛,⑧有——又,其余句子中都没有通假字。
)4.《过秦论》是西汉文学家____________写的一篇史论文,所谓“过秦”,即____________。
作者以秦王朝不义而亡的史实,借古讽今,以讽汉文帝施行仁政,防止重蹈秦始皇因施行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10:第10课 过秦论 Word版含答案
过秦论【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
3.培养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和独立判断能力。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用蓝笔标画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子,用红笔标画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写在下面,准备在课上提出。
2.收集《过秦论》有关资料。
二、自练自测1.常识积累贾谊(前200—前168),世称, 洛阳人。
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仅活了33岁。
他有政论散文《》《》《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他为司马迁所推崇,司马迁把他和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
2.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陈轸.(zhěn)逡.巡(qūn)铦.于钩戟(xiān)膏腴.之地(yú)B.猗.顿(yī)锋镝.(zhé)度长絜.大(xié)亡矢遗镞.(zú)C.蒙恬.(tián)孙膑.(bīn)藩.篱屏障(fān)鞭笞.天下(chī)D.崤.函(xiáo)七庙隳.(huī)瓮.(wēng)牖俯首系.(xì)颈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君臣固守以窥.( )周室。
(2)孝公既.( )没,惠文、武、昭襄蒙.( )故业,因.( )遗策。
(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 )秦,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 )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4)九国之师,逡巡..( )而不敢进。
(5)因.( )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6)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7)隳.( )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 )。
(8)然陈涉瓮.( )牖绳.( )枢之子。
(9)率疲弊.( )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10)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1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 )万乘..( )之势,序.( )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教案7篇
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教案7篇课文《过秦论》教案设计篇一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这是千古名篇,无论从语言上,还是结构上,文采上,都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除课本要求的背诵以外,其他部分也要熟能成诵。
2、学习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论证语言的特色。
3、了解本文常见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4、体会本文巧妙的巧思,缜密的结构,精当的铺垫。
【指点迷津】重点:1、了解作者贾谊。
2、了解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
3、文章的主旨和结构:《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
分上、中、下三篇,本文选自《新书》,是上篇,内容是总论天下的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是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剖析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指陈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危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过秦论》上篇的中心思想是在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历史原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它的现实针对性是指西汉初期的政策,是劝谏西汉统治者施行仁政。
本文共5个自然段,分五个部分。
(大意略)4、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
本文作者作了几项对比:一是将秦国的实力与山东九国对比,实力远远大于九国;二是将秦国的实力与秦统一天下后的秦朝对比,秦朝的实力大于原秦国十数倍自不待言;三是将陈涉的实力与九国对比,陈涉的实力则小到“不可同日而语”的程度。
陈涉〈九国〈秦国〈秦朝最后交锋的却是最弱小的陈涉与最强大的秦朝,而结果却是秦王朝的灭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行文至此已水到渠成,结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独具特色,从语言的运用看,文章如辞赋一般,词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又多用对偶与排比浑然揉合的长句,句子短长相间,读来琅琅上口。
处处重复却不给人以累赘之感,句句相似却又没有雷同之嫌。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第10课《过秦论》含答案
过秦论1。
归纳积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纵横捭阖、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以及对比论证的手法。
3.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培养“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识。
4。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重点段落.1。
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并疏通文意。
2。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入木三分的说理,力争熟读成诵。
3。
仿照文章运用的对比论证的方法,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写一篇文章。
4.积极参与同学探讨,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1.积累文言知识。
2.加强诵读,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和写作意图。
3。
学习对比等论证方法。
1.本文是一篇史论,但大半篇幅用于叙述秦王朝兴亡的历史过程,实际上是以史实作论据,论证秦的迅速灭亡是由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因此,教学重点应是最后一段.2.讲授课文,指出作者政治主张的历史局限时,不必在秦二世灭亡的真正原因上旁征博引,同时对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史实,也不要过多介绍.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点通史或历史故事(如《东周列国志》)。
3。
文言文翻译是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在研习新课中要有意识地设计必要的讨论题,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文言文的语言规律。
1。
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2。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所谓的“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3。
《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
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1.一时谋议略施行.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
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
贾谊从小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
少年时,师从荀况的弟子、秦朝的博士张苍,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帝。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0《过秦论》(共1课时)含答案
《过秦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过秦论》分为上、中、下三篇,人教版(必修三)从贾谊《新书》中节选上篇作为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作者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指出了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劝谏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该文篇幅较长,文言知识较中丰富,文章内涵丰厚. 因此我设计用学三课时教学本文。
具体设计如下:ks5u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归纳并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学习本文用事实作根据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3)认识贾谊对秦代暴政的批判-“-—仁义不施”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4)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分析法、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秦一统天下的壮观气势,探究其迅速灭亡的教训;(2)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观。
ks5u教学重点]l.识辨课文中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
2。
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ks5u教学难点]对“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个中心论点的理解。
学情分析: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学生对古代议论性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既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教学过程ks5u导入新课]师:我国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是哪个?生:秦朝。
(齐答) 师;秦朝为什么会走向灭亡呢?生:因为暴政.师:贾谊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代表作之一《过秦论》.(板书课题)【解题】师:“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标题的?生:“过”理解为“指出……的过失,",做动词用。
标题的意思是指出秦国过失。
师: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同学们可以结合《优化探究》中的作者名片认识作者。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10课 《过秦论》 导学案及答案
第 10 课《过秦论》导学案目标导学1.归纳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学习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
预习案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
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但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
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
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写法借鉴1.《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其目的是给汉文帝提供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
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秦兴秦亡波澜起伏,力透纸背的说理,援引史实的分析,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 借古讽今: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古为今用,对于这个道理,古人很早就懂得。
贾谊就说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他的史论《过秦论》通过总结秦不施仁义二世而亡的教训,来讽谏汉朝统治者。
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的复辙。
这是贾谊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为他们谋画“长治久安”之道,事实上这只能是一种幻想。
知识链接1.“外连衡而斗诸侯”中“连衡”也写作“连横”,是秦国采取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当时一些诸侯国也曾采取另一种策略来对付秦国,叫“合纵”。
提出前一种策略的代表人物是张仪,提出后一种策略的代表人物是苏秦。
2.第二段中相关人物介绍:宁越战国时中牟人。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 语文 第3单元 第10课《过秦论》导学案(3)
【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第三课时【探究案】探究一:探究二:【训练案】一、综合训练思考:为什么同是秦破六国统一天下直至灭亡这段历史,西汉的贾谊选取“秦亡”这个角度,而北宋苏洵却选“六国破灭的原因”这个角度?二.构建知识体系:四、教师带领同学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
1.对偶排比句式的广泛运用: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 突出地表现出了秦的虎狼之心。
以上第(3)句三句话均为一个意思,但句句有力,强调了秦始皇的暴虐之行。
2、铺陈排比手法。
写赋是第一段“有席卷天下”四句,“席卷”、“包举”、“囊括”、“并吞”等词,基本上都同义;“天下”、“宇需要铺张和夸大的,内”、“四海”和“八荒”,也都是同一个意思。
同一个意思而一连写上好几句,既有排比又有对仗,这就是写赋的夸张手法。
3.全篇对比论证到底。
作者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即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
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自然宏伟,气势也自然磅礴拓展阅读《六国论》,思考:为什么同是秦破六国统一天下直至灭亡这段历史,西汉的贾谊选取“秦亡”这个角度,而北宋苏洵却选“六国破灭的原因”这个角度?[延伸阅读]说同是秦亡这段历史,晚唐杜牧《阿房宫赋》是如何借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来揭露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的。
第3课时过秦论学案含答案
年级活页导学案第周第 31 课时时间月日组长签字制作人:班级姓名《过秦论》教学学案(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读译课文第三段。
2.掌握本段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要读出本段的语感,有感情,有气势。
教学重点:1.准确掌握文中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 秦统一后对内,对外采取了哪些一系列的措施教学过程:一.自学指导(一),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段,然后结合课下注释,读译本段。
按学习小组来进行抽查。
.(5分钟)理解并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振.长策而御.宇内2履.至尊而制.六合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4威振.四海5以为..桂林,象郡6却.匈奴七百余里7士不敢弯弓而报怨..8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9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10因.河为池1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1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二.自学指导(二)。
学生自读文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1.找出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文句2读出秦王朝对外所采取的政策3读出秦王朝对内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
三.思考与探究在第三段,作者极力写秦王朝的势力强大,其用意是什么?和后文写它的灭亡有没有关系。
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老师抽查小组讨论情况。
四,当堂训练(每题5分,共40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xiáo)蒙恬(tián)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
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对的一句是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B.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过秦论》复习学案及答案
《过秦论》复习教案高三 ?三部制作一、通假字①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合从缔交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⑦赢粮而景从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二、古今异义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以外②孝公既没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⑥倔起阡陌之中⑧百有余年矣⑩威振四海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③山东豪俊遂并起三、一词多义1.固①据崤函之固②君臣坚守以窥周室③而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认为固2.因①因遗策③因河为池3.亡②因利乘便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③吞二周而亡诸侯4.兵②追亡逐北① 赵奢之伦制其兵5.之②收天下之兵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③商君佐之6.爱② 赵奢之伦制其兵④聚之咸阳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四、找出词类活用并解说②宽厚而爱人1.名词作状语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②内立法度,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名词作动词①履至尊而制六合②后代帝王万世之业也3.形容词作动词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4.形容词作名词①据崤函之固②尊贤而重士③因利顺便5.动词作名词①追亡逐北6.使动用法①外连衡而斗诸侯②会盟而谋弱秦③约从离衡④伏尸百万,流血漂橹⑤吞二周而亡诸侯⑥却匈奴七百余里⑦以愚黔首⑧序八州而朝同列五、判断特别句式1.自认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后代帝王万世之业也。
2.身故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3.聚之(于)咸阳。
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铸认为金人十二6、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7、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六、背诵名言名句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故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检测训练1. 以下各组中,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崤函(y áo)囊括(kuò)拱手(ɡǒnɡ)...B. 合从 (z ònɡ)逡巡(qūn)遗镞(zú)...C. 藩篱(f ān)锋镝(zhé)劲弩(nǔ)...D. 墨翟 (d í)行伍(hánɡ)万乘(chénɡ)...2. 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B.而倔起阡陌之中C.蹑足行伍之间D.百有余年矣3. 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皆理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要害 (y ào).鞭挞 (ch ī).瓮牖 (y ǒu).作难 (n àn).B. 南取百越之地,认为桂林、象郡C.氓隶之人,而迁移之徒也D.但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4.请选出句中没有词的活用现象的一项 ()A. 会盟而谋弱秦B.追亡逐北C.天下云集响应D.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5. 以下句子中,句式不一样于其余三句的一句是 ()A.南取百越之地,认为桂林、象郡B.委命下吏C.铸认为金人十二D.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移之徒也6. 以下加点词语的解说,完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因利乘便(由于)B. 合从缔交,相举为一(一体)奋六世之余烈(余威)C. 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D. 将数百之众(带领)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防)7. 以下加点词的用法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弱B. 天下云合而响应云:像云同样C.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控制,统治D. 外连衡而斗诸侯斗:对斗争8. 以下句子中的“之”用法与例句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A.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B. 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C. 致使天下之士D. 沛公引兵之薛9. 以下各句已补出被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B.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C.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D.(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11. 翻译以下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过秦论 2 二中雷晓云《过秦论》学案高一语文编写人:雷晓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2.学习文章1、2自然节,积累重点字词。
翻译重点句子。
3.学习渲染、反衬、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学习文章1、2自然节,积累重点字词。
翻译重点句子。
【学习难点】学习渲染、反衬、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学习过程】知识链接:一.关于作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
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者之一。
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
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一年后,升至太中大夫。
他学识渊博,很有抱负,曾针对时弊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法律的主张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
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自伤未尽大夫之责,哭泣岁余,以至郁郁而死,年仅33岁。
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辞赋有《鵩鸟赋》《吊屈原赋》等。
其作品经刘向整理为《新书》(58篇),贾谊是汉代杰出的政论家。
他在政治上强调要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巩固中央政权, 全力抗击匈奴的侵扰,主张重视农耕以充裕民食。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
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一颗璀璨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
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二.写作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
农民大量流亡异乡,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
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
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
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
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
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
三.解题本文选自《新书》,《过秦论》是贾谊的议论文的代表作。
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
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秦兴秦亡波澜起伏,那力透纸背的说理,那援引史实的分析,那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
四。
朗读课文,注意文中一些字的读音。
【生字】腴轸镞笞恬崤膏腴逡镞系颈黔首牖氓隶隳鞭笞藩瓮牖矜絜隳銛铩【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孝公既没.召.滑俯.首系.颈践.华为城劲弩.不及中人墨翟.蹑.足行.伍一夫作难.通假字:约从离衡合从缔交制其弊陈利兵而谁何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五)、研读课文,分析把握文章内容。
学生齐读后,研读第1自然段。
1.解释“过”:2.解释字词:固:席:是:衡:内:南:会盟而谋弱.秦 :约从离.衡3.翻译重点句子: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外联横而斗诸侯。
4.请学生概括本段意思,并做简要分析。
归纳段意:四、研读第2自然段。
1.解释字词: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为:制:因.利乘便:叩.关而攻秦:制.其弊.:追亡.逐北.:因.遗策:因.利乘便:开关延.敌:延.及孝文王、庄襄王:2.翻译重点句子:会盟而谋弱秦。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3.简述本段大意:4.教师提问:九国诸侯的强大都是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些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文章3、4、5自然节,积累重点字词。
翻译重点句子。
2. 学习对比、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
3.学习对比论证手法。
【学习重点】学习文章3、4、5自然节,积累重点字词。
翻译重点句子。
【学习难点】学习对比、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
学习对比论证手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学习过程:一、研读第3段。
1.解释字词:奋.六世之余烈.:以为..桂林、象郡: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以愚.黔首:以弱.天下之民:聚.之咸阳:信.臣精卒:以为..固:指出本段中的通假字:威振四海:2.翻译重点句子:振长策而御宇内。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问题探究:(1)作者先用哪些话揭露秦始皇政策的实质?(2)哪几句写他的对外政策?(3)哪几句是写他的对内政策?3.简述本段大意。
4.自读、背诵第三自然节。
二、研读第4段。
1.解释字词:瓮.牖绳.枢:揭.竿为旗: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天.下云集响.应:2.指出本段中的通假字:倔起阡陌之中:.赢粮而景从3.翻译重点句子: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教师提问,学生在本段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l)陈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身如何?才能如何?兵力如何?武器如何?出身:才能:兵力:武器:(2)作者写陈涉起义突出了什么特点?目的是什么?4.简述本段大意。
5.让学生熟读本段,根据以上板书的顺序,在课上背诵此段。
然后集体背诵。
三、学习研读第5段。
学生朗读。
教师强调:1.解释字词:崤函之固.: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序.八州而朝.同列:致.万乘之势:2.指出本段中的通假字:百有余年矣:3.翻译重点句子: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让学生简述本段大意。
3.问题探究:(1)作者论述秦王朝的灭亡,原因有哪些?本段内容与全文有什么关系?2.诵读、背诵第五自然节。
课堂小结:学生朗读全文,然后讨论:本文是怎样使用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的?四、教师带领同学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
.对偶排比句式的广泛运用:“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 突出地表现出了秦的虎狼之心。
以上第(3)句三句话均为一个意思,但句句有力,强调了秦始皇的暴虐之行。
2、铺陈排比手法。
写赋是第一段“有席卷天下”四句,“席卷”、“包举”、“囊括”、“并吞”等词,基本上都同义;“天下”、“宇需要铺张和夸大的,内”、“四海”和“八荒”,也都是同一个意思。
同一个意思而一连写上好几句,既有排比又有对仗,这就是写赋的夸张手法。
3.全篇对比论证到底。
作者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即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
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自然宏伟,气势也自然磅礴当堂检测:背诵课文最后三自然节。
课外阅读: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毛泽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六国论》,思考:为什么同是秦破六国统一天下直至灭亡这段历史,西汉的贾谊选取“秦亡”这个角度,而北宋苏洵却选“六国破灭的原因”这个角度?[延伸阅读]试结合历史学习,说说同是秦亡这段历史,晚唐杜牧《阿房宫赋》是如何借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来揭露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的。
附答案:【生字】腴(yú)轸(zhěn)镞(zú)笞(chī)恬(tián)崤(yáo)膏腴(yú)逡(qūn)镞(zú)系(jì)颈黔(qián)首牖(yǒu)氓(méng)隶隳(huī)鞭笞(chī)藩(fān)瓮(wâng)牖(yǒu)矜(qin )絜(xie)隳(hui)銛(xiān)铩(shā)【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孝公既没(mî)召滑(shào)俯首系(xì)颈践华为城(huà)劲弩(jìng)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í)蹑足行伍(háng)将数百之众(jiàng)度长絜大(duï)比权量力(liàng)万乘之势(shâng)朝同列(cháo)一夫作难(nàn)通假字:衡通“横”从通“纵”弊通“敝”何通“呵”倔通“崛”景通“影”余通“又”(五)、研读课文,分析把握文章内容。
学生齐读后,研读第1自然段。
1.解释“过”:指出……的过失,动词。
解释“论”明确文体为议论文。
2.解释字词:固:坚固的地势,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席:像席子一样地,名词作状语,包、囊:用法同上。
是:这,指示代词。
衡:通“横”(通假字)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向南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使动使……弱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3.君臣牢固的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利。
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4. 归纳段意:这一段主要写秦的强大是从秦孝公开始的。
文章先叙秦国的地理优势和秦孝公的野心,次叙商鞅辅佐下秦国取得的成果。
四、研读第2自然段。
1.解释字词: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以致天下之士:致,招纳。
为: 替制:统领、统帅因利乘便:因,凭借叩关而攻秦。
叩:击制其弊:制,控制、利用;弊:弱点、毛病。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北,溃败的军队。
因遗策:因,沿袭。
因利乘便:因,趁着。
开关延敌:延,引。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延,延续2集会结盟商量削弱秦国的办法。
他们曾经以十倍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
3. 秦国势力进一步发展。
4.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强调:首先写出了诸侯们买通天下之士,采用了合纵策略缔结了盟约;其次写出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各有所长;最后写九国之师军队强大,而最后的结果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这样就反衬出秦国的强大,同时也含蓄地指出了秦国之所以强大的原因是“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符合社会时代的发展,是一种“仁政”,这种“仁政”得到秦国后代君王的继承,所以到了势力如此强大的地步,又间接地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做了准备。
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研读第3段。
1.解释字词:奋六世之余烈:奋,发展;烈,功业。
以为桂林、象郡:以为,以之为,把……作为。
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乃,于是;却,使……退却。
以愚黔首:愚,使……愚昧。
以弱天下之民:弱,使……衰弱。
聚之咸阳:省略介词“于”,应为“聚之于咸阳”。
信臣精卒:信,诚信、可靠。
以为固:省略句,省略宾语应为“以之为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