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博弈模型研究

合集下载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博弈模型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博弈模型

现 象下两者 的谈判力的变化 ,论证 了企业 家人力资本参 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经济学逻辑。 【 键 词】 关 企业 家; 人力资本 ; 物质 资本 ; 收益分配 ; 博弈
【 作者简介 】黄纯灿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教 师;研 究方 向:应用经济 。


企业 家人 力资本 和物质 资本博弈 模型
、 ●
由图可以看 出,如果企业家人力资本与物质资 本不合作 ,就是市场交易状况 ,则两者只得到各 自
的 收 益 ( — —,— — ) 如 果 一 方 合作 ,另 一 方 x E I E J。 Y
付管理成本 ,不妨设B 支付 给A 的报酬为( bM 1 ) , 一 1
< < ,管 理 成本 为G。 同 时 ,由于 A和B 成 企 业 b1 形 后 ,两 者 交 易形 成 的交 易 成本 现在 不 存 在 了 ,即
2 0 年 6月 09
经 济 论 坛
Ec n mi F r m oo c ou
Jn 09 u .2 0
Ge1 5 . l l4 9 No 1 . .
总第 4 9期 5
第 1 期 1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黼 弈模型
文/ 纯灿 黄
【 摘 要 】本文建立 了一个企业家人 力资本与物质 资本 的博弈模型来研 究企业 家人 力资本与物质 资本在什 么条件下会组成分享制 企业 ,并研 究了企业制度变迁中企业 家人力资本 与物质资本关 系的演变,分析 了表 面
无 须对 B 进行 管 理 ,A只须 从 企业 总 收 益 中拿 出一
() 7
EB = [ - ) J+1 P[M- -] ()P( aM- 】(一 ) 1 b GJ
= M— —+ [ 一 — ) G b G J P( a bM+ 1 () 8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博弈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博弈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博弈贾建军!李永丽!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马鞍山!)"%%!#""摘"要!劳动者能否参与收益分配以及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特性交互发生变化"谈判的力量也在发生着变化$""关键词!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收益分配""中图分类号!_%&)9)"""""""文献标识码!4""""""文章编号!&#$&2(!)$!!%%##%#2%%"’2%!2*.B &9./=.0?..%H &%F "?.$7&F+0&’&%@H &0.$+&’7&F +0&’I *+3*K &$0+3+F &0+%4+%0*.G +/0$+=#0+"%"(;%3"9.!;)!+&%<N #%":;P "%4<’+!S G ;D D H D EJ K -K I @L @-C "46>F "J K %K -B ;K -!)"%%!"4-;<="0;=-K#"")=/0$&30&U ;@C ;@A C ;@H K O D A @A G D <H /M K A C =G =M K C @=-C ;@/=B C A =O <C =D -D E =-G D L @K -/C ;@P K ,B C ;@,M K A C =G =MK C @=-C ;@/=B C A =2O <C =D -D E =-G D L @K A @/=E E @A @-C =-/=E E @A @-C M @A =D /B 9U =C ;C ;@G ;K -I @D E C ;@@W C @A -K H @-?=A D -L @-C "G ;K A K G C @A =B C =G B D EL K -M D P @AG K M =C K H K -/L K C @A =K H G K M =C K H G ;K -I @L <C <K H H ,"C ;@=A B C A @-I C ;=B G ;K -I =-I KC C ;@B K L @C =L @9"">.1?"$@/&./&’%>#0$/’*!/-’./!#0*/-$/’*!/-’*&$%.#+*)!0*=1!*%&""随着国际化(全球化浪潮"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市场不断扩展且竞争更加激烈"要求分配(销售必须尽快做出反应"同时"巨额的商品流(信息流(货币流需要组织协调与管理$仅仅依靠自身人力资本难以完成这些协调管理工作"迫切需要新的人力资本加入$以知识(技术(信息沉淀为特征的高级形态的劳动力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成为价值增值的主体"而传统的依靠体力的低级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小"同时人力资本内部分层"科技型人力资本和管理人力资本出现$早期的会计学家7K C D -曾指出&)在企业中"组织良好且忠诚的职工是一项远比商品更为重要的资本$*但是"人力资本一直都没得到它应享有的剩余收益分配权$人力资本能否参与收益分配以及参与收益分配的程度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时期"外部经济环境和各种规章制度不同"使得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自身的特性也不相同$人力资本能否参与收益分配关键在于人力资本自身谈判力的大小$它能否参与收益分配以及参与收益分配的程度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博弈的结果$""在早期的农业经济社会"劳动者不需要经过特殊训练就可以参加劳动"他们提供的只是重复的简单体力劳动"价值的创造过程主要表现为劳动者体力的支出"生产力主要依靠自然力"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及陈旧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价值的生产与增值都是极其有限的$工业经济社会"生产力主要依靠科学技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尤其是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劳动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了明确的区分"确认了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但是体力劳动仍占据主导地位"脑力劳动者依然没有成为劳动者的主体"价值的创造仍主要表现为简单劳动的产物"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这两个时期"企业基本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处于卖方市场"企业发展主要依赖扩张"社会分工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企业规模小"内部分工简单"主要是对物质资本的需求"对人力资本的需求较弱$另外人力资本整体水平比较低"人力资本自身的异质性表现得并不突出"没有出现明显的内部分层$具体到经营管理"当时"管理人力资本都是通过)干中学*积累的"物质资本所有者从事具体协调管理的机会要多于其他人员"更容易积累管理人力资本"节约了交易成本"更能实现收益最大化$""外部环境变化使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自身的特性也在发生变化"外部环境赋予它们特性的变化使得各种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权力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能否参与收益分配以及参与收益分配的程度是随其自身特性的交互变化而变化的$一"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自身特性的变化""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自身特性包括很多方面"下面我们从它们在可替代性与稀缺性(专用性(承担风险的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加以说明比较$""#一$可替代性与稀缺性""可替代性是指被其它生产要素代替的可能性"找到替代品的难易程度$加尔布雷斯指出"权力归于最难以获得和最难以找到代替品的生产要素是必然的$只有存在稀缺性的东西才有必要确定排他性产权"稀缺性是人力资本主体要求参与收益分配的权力基础$如果只有与某种稀缺性财产的所有者合作才能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那么这种稀缺资源的所有者就有权力迫使其他生产要素所有者做出让步"获得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一般而言"所有资源总是稀缺的"差别在于稀缺的程度"而且不同资源在不同时期的稀缺程度不同"人力资本的稀缺是指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更加稀缺$如果某种生产要素很稀缺并且没有替代品"那么这种生产要素相对于其它生产要素来说就具有绝对控制权"有很强的谈判力$在农业经济社会和工业社会"劳动者的能力没有很大的差别"只要是身体健康的劳动者经过简单的培训都可以从事工作"而且有很多的待业人员"人力资本整体出现相对过剩"人力资本没有稀缺而言!虽然人类本身是有限的"高级人力资本是相对短缺的#$未来的社会是由稀缺的知识要素所决定的知识经济社会"人力资本在生产中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人脑的复杂性以及它的思维过程的不可复制性使得人力资本具有独一无二的稀缺性与不可替代性$人力资本的稀缺性与不可替代性形成了分享经营企业剩余的权利基础"如果这一特性增强"导致谈判力量相比过于悬殊"可能出现)劳动雇佣资本*的治理模式"由人力资本独享企业剩余$""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贾建军!&(#!Q #"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第!"卷第#期!%%#年&&月"""""""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 D <A -K H D E4-;<=>-=?@A B =C ,D E F @G ;-D H D I ,!S D G =K H S G =@-G @B #"""""""T D H 9!""1D 9#1D ?@L O @A "!%%#""目前人力资本稀缺状况愈演愈烈!特别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对高质态的人力资本产生了持续的强烈需求!高级人才似乎永远不能满足需要"国外高科技垄断企业普遍实行期权制和员工持股!目的就在于吸引#保留人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收入分配方式也在向国外学习!其原因就是人力资本稀缺性和不可代替性的加强"""!二"专用性""威廉姆森关于资产专用性理论的研究认为!企业所有权集中于物质资本所有者是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不如物质资本强的结果"费茨罗和穆勒关于资产专用性理论的$非流动性%的研究认为!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应该由物质资本拥有者担当企业所有者"而由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这一特性也在发生变化"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者所具有的专业技能越来越窄!出现了隔行如隔山的局面"与此同时!对专业技能的投资却随之增加!这意味着他改变选择的自由越来越小"对于专业技能的所有者来说!如果专业不对口!所学无用武之地!潜能不能发挥出来!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人力资本所有者在进出企业时!不得不考虑自己的人力资本特性的适应性!这形成了一种客观性限制!它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本的流动性!使得人力资本所有者具有一种退出企业的$惰性%!从而具有承担企业风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社会分工越细!专业技能的投资越多!这种限制就越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资本中的固定资产出现了柔性特征!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不可流动性都在逐渐增强!而物质资本的专用性和不可流动性却在降低"证券市场的发展为物质资本所有者的产权实现和风险规避找到了最便利的途径和方式!而且物质资本还可以进行组合投资降低风险"但是至今还没有一个这样的市场能够使人力资本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产权得到全面而及时地实现"也正是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反映了社会分工对人力资本所有者进入和退出企业的客观性限制!人力资本退出企业的成本越来越大"""!三"承担风险的能力""人们通常将分担风险作为可抵押性的标准"其实费茨罗和穆勒的$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指的就是其可抵押性"证券市场的流通快捷和便利!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都使得物质资本的可抵押性降低!而人力资本的可抵押性却在加强"由于人力资本是主动性资产!它不仅具有分担风险的能力!还具有主动化解和消除潜在经营风险或危机的能力"由于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的天然不可分离性!企业可以通过签订长期合约限制人力资本的流动性!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团队特征及其它客观性限制!使得人力资本所有者离开企业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面临巨大的损失!人力资本所有者必然会想办法力图挽救企业"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最本质的区别应该是人力资本是活的!具有主动性!有很大的潜力"当人力资本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发挥出来时!承担风险的能力是无法估计的"而物质资本是死的!物质资本中的一部分&&&固定资产只能在企业破产时!偿还一部分债务"但是在知识经济社会!科技日新月异!这些资产类的资本也许在企业破产时已经是一堆破烂!可抵押性大大降低"""!四"对生产的贡献大小""]K‘K-和5=-I K H@B提出!$对任何关键性资源的控制权都是权力的一个来源!其中的关键性资源可以是物质资本也可以是人力资本!这要看谁对生产的贡献大"%经济高速发展的美国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世纪’%年代美国经济增长有三大谜团’产出增长率远远超出了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的同时!其资本形成的速度却在下降(美国资本充裕!它的出口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却不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经济学家认为人力资本对生产贡献的增大是这三大谜团的谜底"二战中物质资本受到重创的日本和德国战后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一些贫穷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并不能使他们脱离贫穷!这些都说明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在企业初创时期!企业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对物质资本的需求强烈!而当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物质资本的贡献在逐步渐小!人力资本的贡献却在上升"""!五"团队特征""人力资本的团队特征!也使得人力资本所有者存在对企业的信赖性!从而承担着相应的退出风险"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同时!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也日渐突出和重要"团队合作性是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的重要特征"劳动者在不同的团队产生的价值不同!人力资本与其它资本最本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很大的潜能!产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协调程度"对于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物质资本来说!其功能大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性质!相互之间是完全独立的!与在哪个企业里使用是没有关系的"但人力资本则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集体里发挥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其功能具有很大的弹性!当劳动者与劳动者或者劳动者与企业关系不协调时!他可能会$关闭%部分或全部的人力资本!而且人力资本的雇佣者&&&企业对这样的现象无法控制!除非把人力资本解雇"一般而言!团队中的老成员不愿意退出!一旦退出!就难以加入新的团队!即使能够加入!也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而且加入之初是不能分享到该团队的$共同贡献%的"所以人力资本的这种团队特征也构成了人力资本所有者退出企业的障碍!使劳动者不得不留在企业里!主动或被动地承担企业的风险"二!发展趋势""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之上的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的智能化的地位获得空前提高!人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主体!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首要要素!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主要由脑力劳动创造!以智力和知识为主的人力资本成为经济运行的根本基础和发展动力"与此相联系的是社会财富的分配将发生一次大转移!从以资本为轴心转向以知识为轴心!谁拥有更多的知识!谁就拥有更多的发财致富的机会和本钱!拥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是个人#企业和国家的首要财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投入而不是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的投入!经济增长将完全集约化!经济发展真正实现可持续化"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将成为核心资源!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世界银行发表的报告指出’当前世界财富的#)d是由人力资本)即知识资本*构成的"而在知识经济社会!劳动依靠知识教育培养劳动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时劳动力将全部转化为人力资本"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人力资本的作用超过物质资本的作用!物质资本稀缺性被人力资本所代替!人力资本谈判力超过物质资本!物质资本将会退出收益分享!只能获得利息!由人力资本独享剩余收益!其分配格局是’物质资本&&&利息!人力资本&&&工资h利润"参考文献"+&,段纯杰\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资本化与企业培训创新+R,9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冯子标\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研究+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刘智勇!曾爱青\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应享有公司所有权+R,\商业研究!!%%"!)!"*\+),陆根尧\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效应+J,\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彭坤明\知识经济与教育+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时永顺\人力资本的本质特征与企业产权+R,\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赵增耀\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评介+R,\西北大学学报!&(()!)&*\+*,张文贤!高伟富\人力资源会计+J,\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汪继友$#"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共同参与企业产权安排研究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共同参与企业产权安排研究
同方 式。
[ 关键 词] 人力资本 ; 产权 ; 结构 ; 制度 [ 中图分类号 ]25 4 F7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0— 7 X 20 ) 一O4 —0 10 9 1 (020 4 O6 4
同 , 动 力 这 一 生 产 要 素 的所 有 者 — — 劳 动 者 在 劳 动 力 市 场 劳
I 售 劳 动 力 , 方 在 这 一 流通 过 程 中取 得 的 只 是 对 劳 动 力 - 出 买
这 个 商 品 的 支 配 权 , 要 使 用 此 生 产 要 素 进 行 生 产 , 然 需 他 仍 要 通 过 卖 方 — — 劳 动 者 来 使 用 劳 动 力 、因此 , 动 者 在 市 场 劳 上 让 渡 的 只 是 劳 动 力 的 使 用 权 , 并 未 放 弃 劳 动 力 的 昕 有 而 权 , 也 是 劳 动 力 这 一 生 产 要 素 不 同于 其 它 生 产 要 素 的 一 个 这

“ 企业是人 力资本和非人 力资本共 同订 立的特 殊市场 合
约 。 这 一 理 论 的提 出 是 对 传 统 企 业 理 论 的 挑 战 。 “ 新 古 ” 在 典企 业 理 论 模 型 中 , 工 的 讨 价 还 价 能 力 几 乎 等 于 零 ; 在 员 而 工 人 自治 的 企 业 理 论 模 型 中 , 东 的讨 价 还 价 的 能 力 又 被 剥 股
随着技术 的进步和人力 资本 总量 的迅速 膨胀 , 经济学 日 益重视知识外 溢 , 即强调人 力资本积 累研究 与开 发等对经 济 增长 的重要作用 。人 力资本 要求参 与 企业产 权分配 , 即拥 有 企业 的控制权 与剩余 利润索取 权 , 有其 多方面 的理论基 础。 1劳动力个 人 所 有 制 。劳 动 力 指 劳 动 者 的 劳 动能 力 。 . 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一卷 中 , 第 阐述劳 动力 成为商 品的前提 条 件时说“ 劳动力所有 者 要把 劳动 力 当作 商 品出卖 , 就必 须 它 能够支配它 , 从而必 须是 自己 的劳 动能 力 、 自己人 身 自由的 所有者” 即劳动 力个人 所 有制 是 劳动 力成 为商 品 和劳动 力 , 市场得 以存在 的先决条件 。同时 , 动者 “ 为人 , 劳 作 必须总 是 把 自己劳动力 当作 自己的财产 , 而 当作 自己的商 品。而要 从 做到这一点 , 他必须始 终让买者 只是在一 定期 限 内暂 时支 配 他 的劳动 力 , 使用他 的劳动力 , 就是 说 , 也 他在让 渡 自己的劳 动力 时 , 不放弃对 自己劳 动力 的所 有权 。@由此 , 以看 出 , ” 可

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博弈的资本结构研究

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博弈的资本结构研究
以后 来 , 位 美 国 教 授 又 提 出 了修 正 观 点 : 司 所 得 税 观 点 与 权 两 公
衡理论观点 。
合 约 进 行 合 作 , 业 在 竞 争 与 发 展 的 过 程 中 损 失 的 交 易 成 本 将 企 远 远 大 于 双 方 进 行 合 作 所 产 生 的 制 度 成 本 , 里 的 制 度 成 本 当 这 然 包 括 了委 托 一 代 理 过 程 中 的监 督 成 本 。 而人 力 资 本 所 有 者 更
变化 。

理论 、 号传递理论和啄食 顺序 理论 等。代理成本 理论指 出随 信
着 公 司 债 权 资 本 的增 加 , 权 人 的 监 督 成 本 也 随 之 提 高 , 债 债权 人 因 此 会 要 求 更 高 的利 率 , 这 部 分 提 高 的 利 率 也 就 是 代 理 成 本 而 最 终 肯 定 由股 东 承 担 , 而 导 致 股 东 价 值 的 减 少 。信 号 传 递 指 进 的 是 传 递 获 利 能 力 和 风 险 方 面 的 信 息 , 括 企 业 看 待 股 票 市 价 包 的 信 息 。啄 食 理 论 认 为 要 考 虑 资 本 筹 集 的 顺 序 , 留存 收 益 的 先 内 部筹 资 , 选 择 其 他 外 部股 权 筹 资 。 再
多 的作 为 新 经 济 社 会 的重 要 阶层 的 出 现 , 身 人 力 资 本 的存 量 本 的提 高 , 的 提 升 与 社 会 对 其 的投 资 、 庭 的 投 资 、 人 的 投 资 质 家 个
在 进 入 企 业 前 所 付 出的 机 会 成 本 也 是 非 常 大 的 , 以 优 秀 的 企 所 业 家 就 天 经 地 义 的 要 求 企 业 物 质 资 本 的 所 有 者 支 付 更 多 的 报

企业家人力资本计量模型探讨

企业家人力资本计量模型探讨

J 12 0 u. 0 8
V0 .2 NO 4 1 0 .
企业家人 力资本计量模型探讨
张 亘 稼
( 安 石油 大 学 经 济 管理 学院 , 西 西安 70 6 ) 西 陕 1 0 5
摘 要 : 对 目前 企 业 家人 力 资本 难 以 准 确 计 量 的 问题 , 先 对 人 力 资本 及 企 业 家人 力 资 本 进 行 了概 述 ; 次 针 首 其
维普资讯
20 0 8年 7月 第 2 0卷 第 4期
重 庆 邮 电 大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 f h n qn nv ri fP s n e c mmu i t n (o il c n e o r a o o g i gU i s yo ot a d T l o C e t s e nc i s S ca S i c ) ao e
方 式 进 行 生 产 , 业 家 对 企 业 生 产 的 边 际 贡 献 无 企

人 力资本及企业家人 力资本 Βιβλιοθήκη ( ) 力 资 本 一 人
人力 资本 概 念 萌 芽 于 2 0世 纪 6 0年 代 初 , 由
美 国著名 的 经 济 学 家 、 贝 尔 经 济 学 奖 获得 者 西 诺 奥 多 ・w ・舒尔 茨 首 次 提 出 。人力 资 本是 相 对 于

1 9 0 ・
维普资讯
人具 备 的才 干 、 识 、 能 和 资 历 , 知 技 是人 类 自身 在
经济 活动 中获 得收 益并 不 断 增值 的能 力 。 他 认 为 ” 人力 资本 可 以通 过 一 定 的 投 资 形 成 , 用 于 购买 与
当今 世 界 经 济 发 展 史 表 明 , 企业 家 是 经 济 发

物质资本选择人力资本的博弈分析

物质资本选择人力资本的博弈分析
l c i n; g m e c o r ton c dii o ato a o pe a i on ton
从 人 类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历 史 进 程 看 , 类 人 的 劳 动 创 造 了 极 为 丰 富 的 物 质 财 富 与 精 神 财 富 ,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无 疑 遵 循 着 从 劳 动 力 到 人 社 力 资 本 ( 狭 义 人 力 资 本 , 较 高 层 次 的 科 技 指 即 型 、 理 型 和 生 态 位 人 力 资 本 的 总 和 ) 到 物 管 再 质 资 本 的 宏 观 历 史 进 程 。 而 , 现 实 的 社 会 经 然 在
Abs r c t a t:The p pe ,f rt is i a r o he fr ttme,a l s s t h r c e itc x s i n t s uma na y e wo c a a t rs is e i tng i he u eofh n c pia :s t e e nt g e a i n a bu e uc a i Da wi i m n o s s a a e a r p t e n o a t l e l me s a gr g to nd r a r tc r n s a d pr po e g m f i a t r f r r v nue a l c ton.The p p rf t e a s C— pr du ton f c i n f n e m p e,de c d t o ee lo a i a e ur h rt ke D o c i un to ora xa l du e hec n— d to nd c ncuson ofc o r tv me f t ra a t l o s l c ii n a o l i o pe a i e ga or ma e i lc pia t e e t huma a ia n l i a e n c p t la d e ucd t d s ome dip a i a s ofhu n a t 1 s l y sgn l ma c pia . Ke r s:huma a t lus y wo d n c pia e;s te e n s a gr g to e l me t g e a i n;b e u r tc Da wi i m ;g m e f i l ur a c a i r n s a ara—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博弈分析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博弈分析

定程 度 上反 映 了一个 国家的经 济力 量 。企业 经济
能 否获 得持续 高 速 的增 长 , 键 是 取 决 于 该 企业 的 关 人 力 资本及 其投 资 。人 力 资本 日益成 为企 业经 济增 长的决 定 因素 和 主要动 力 。2 0世纪 9 0年 代 美 国企 业 调查 统计 分 析认 为 , 员工 培 训 每 投 入 1美元 就 对 能得 到 5 0美元 的经 济效益 。为 了增 强核 心竞 争力 , 世 界各 大 企业 纷 纷 采 取 措施 , 大 培 养 、 引人 才 、 加 吸 开发 人力 资源 的 力度 , 加人 力资本 投 资 , 升 自己 增 提 的人力 资本优 势 。摩 托罗 拉 、 三星 、 松下 、 洁 、 当 宝 麦 劳 、 想 、 尔 、 钢 等 一 些 著 名 的 大企 业 都 非 常 重 联 海 宝

略 。我 们运用博弈论对 企业人力 资本 投资作分 析 , 分 别说 明企业应 当进行 人 力 资本投 资 和投 资后 应 采取 措施保 证人力 资本投 资收益 的获取 。
二 、 念 和 假 设 概 ( ) 念 界 定 一 概
企 业 是 国家经 济 的微 观 主 体 , 企业 的 竞 争力 在

方面的 , 中一个主要原 因就 是人力 资本投 资 收益的 其 滞后性 和不确 定性 , 担心 员 工“ 了翅膀 就 飞走 ” 得 硬 , 不偿失 。企业是否增加人 力资本投 资 , 工是 否留任 员
企业 , 是利益 的博弈 , 果是 选择 有 利 于 自己的战 都 结


导 言
视员 工培 训工 作 , 建立 了培训 学校或 中心 , 每年投入 相 当多的 经 费 定 期 培 训 员 工 。摩 托 罗 拉 公 司 1 9 92 年在 员工 培训 方 面增 加 经 费 4 0万 美 元 , 增 培训 0 新 科 目 10种 , 司由此获 利 5 美元 。 0 公 亿 我 国加入 WT 意 味 着我 国 的企 业将 面 临更 大 O, 的挑 战 , 才 的匮乏 和 流失是 我 们 面临 在 又倡 导 以人 为本 , 构建 和谐社 会 和 环境 友 好型社会 , 励 自主创新 、 造 品牌 , 鼓 创 努力提 高 我 国企 业的 国际竞争力 。要实 现这些 目标 , 最关键 的 要素就

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回报率关系研究——基于世代交叠模型的视角

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回报率关系研究——基于世代交叠模型的视角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Material Capital Retur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LG Model 作者: 王询[1] 孟望生[1,2]
作者机构: [1]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2]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出版物刊名: 当代财经
页码: 5-15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7期
主题词: 人力资本投资 世代交叠模型 物质资本回报率
摘要: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源泉,探求两者的变化关系对增长理论的补充与完善至关重要。

基于世代交叠模型视角,建立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回报率的关系模型,通过数理推导得出人力资本投资与预期物质资本回报率呈反向变化关系,与国民消费偏好和人力资本的劳动量生成弹性呈正向变化关系。

用中国1 978-201 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需要引导民众进行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强经济发展潜力。

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分析

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分析

在会计学界,也存在着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广泛争论。

从表面上看,人力资源会计的体系近乎完善,但迄今却仍未在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问题的症结何在?有些会计学者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会计赖以构建的基本理论供给不足。

所有的人力资源都是人力资本吗?人力资本是接受激励还是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如何在财务报告中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本?这些问题的回答有赖于前面的经济学问题的答案。

因为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经济学理论。

一、人力资本概念的界定事实上,古典劳动价值理论一直都是侧重于对简单劳动的分析,认为劳动能力是由天赋等外来因素决定的。

舒尔茨将其归结于劳动同质性假设,即相同的劳动创造相同的价值。

但在人力资本的理论框架,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是不可能相同的,尽管他们与相同数量的物质资本结合,创造价值也会不同。

同时,就传统资本理论而言,它是建立在资本同质性假设,即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之上的,但这至多是在市场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时的一种理想状态。

在人力资本概念产生以后,即使两个拥有相同的人力资本(这在实现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即人力资本价值转移到新创造的价值中去的过程中,两者也不可能产生相同程度的增值。

因此,对人力资本概念的界定,应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一方面要把人力资本与一般劳动力区分开来,打破劳动同质性假设;另一方面又必须把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区分开来,打破资本同质性假设。

1.人力资本不同于一般劳动力。

人力资本的自然根源在于劳动力,但又有别于劳动力。

只有当劳动力的交换或使用给其所有者带来超过劳动力投入价值时,劳动力才是人力资本。

显然,企业中并非每一个员工的劳动都能带来高额的超过其劳动力投入价值的价值。

人力资本也应该是外生的,即其是人力投资的结果,但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风险性。

人力投资风险在理论上主要是由教育体制和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求规律造成的。

前者主要是指由于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高分低能”的情况,这样的人力投资,其价值不仅很低,而且价值得到实现的可能性也很小。

基于博弈理论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分析

基于博弈理论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分析

蚌埠
2 34 ) 30 1
要】 文章运用博弈理论对企业关 于劳动力人力 资本投 资决策进行 分析 。通过 建立人 力资源投 资的支付矩 阵, 分析在无
人 力资源投 资 Ns ah均衡
【 献标识码】 文 A 【 文章 编 号 ] 6 2 8 7 (0 80 -0 7 -0 17- 7720)6 05 2
很多企业都利用各种形式提高本企 业 的人力 资本存 量 。但 是 在培训的过程之 中, 免会 出现一些 产权 和 收益分 配之 间 的 难
矛盾 , 主要是集 中在人力资本承 载主体与其他 所有 者 ( 别是 特 他人 或企业 ) 之间 的矛盾 。人力资本 既然是 一种资 本 , 力投 人 资也是 一种实 际 的投 资行为 , 么就不 可避 免地 存 在着 一个 那 与物质资本相 同的产 权归属 关系 问题 , 必然 也存 在着 人力 资 本产权分割 的困难 , 同一 人力 资本可 以同时归 属 于不 同 的 即 所 有者 , 或者说 , 同 的所 有者 可 以共 同拥 有 同一 人力 资本 ;困难 , 即人们 之 所 以要进行人力资 本的投 资 , 就是 预期要 在这 种投 资上 获取 收
工 之 间 的均 衡 。
理, 加强 了人力资源投资力度 。但是 在投资 的过程 之 中, 还是
有很 多企业在人 力 资本投 资的成 本和 收益 之间进 行 着博 弈。 企业 给予 员工进 行投 资 , 可关 于最终 获得 收益 的是人 力资 本 投资者 ( 企业) 还是人力资源 载体 ( 动力) 劳 方面 的问题一直 困 扰着企业 。文章试 图从博弈理论 角度 对企业人 力 资本投资 进 行深入分析 , 为企业人 力资本 投资 决策 提供理 论指 导 与政 策 建议 。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

VS
政策建议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和政策引导来增加特定 行业和地区的物质资本积累,从而提高全 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质量。例如,加大 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鼓励企业进行技术 创新和设备更新等。
04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全要素 生产率的互动关系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互补性
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是相互依存的,人力资本需要通过物质资本来实现其价值,而 物质资本也需要人力资本的投入来提高生产效率。
间接效应
物质资本的积累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提升,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例如,高级设备需要更高技能的 操作人员来使用和维护,这就会促进人力资本的提升。
物质资本的异质性与全要素生产率
物质资本的异质性
由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企业之间的 物质资本存在差异,因此其对全要素生 产率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例如,高科 技行业中的物质资本往往比传统制造业 更为先进,因此其全要素生产率也相对 较高。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全要 素生产率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引言 • 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 • 物质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 •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全要素
生产率的互动关系 •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2 3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的经济竞争日益 激烈,各国纷纷加大投资以提升自身经济实力。
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激发人们的创 新精神,产生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思 想,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优化资源配置
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改善人们的资 源配置能力,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 加合理的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人力资本的异质性与全要素生本,如不同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等。这种异质性会影 响人们对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基于博弈视角分析企业经理人人力资本定价问题

基于博弈视角分析企业经理人人力资本定价问题

大 ,其专用性就越强 ,可替代性就越差 ,在更大 的 程度 上承 担着 企 业 的 风 险 ,这 就 是 人 力 资 本参 与 企 业剩余分配 的理论基础 。而经理人人力 资本又是企 业 最重 要 的人 力 资本 ,因 此 下 面我 们 主要 探 讨 一 下 经理人 人力 资本 定价 问题 。
WANG Ke u y ,Z HANG T n q a ogu n
(. col f con,Sa dn stt o ui s n eh o g ,Y n i 6 05 hn ; 1Sho o cut hn ogI tue f s es dT cnl y a t 4 0 ,C ia A ni B n a o a2 2 Is t eo C a E o o c hn ogIstt o ui s adT cnl , at 60 5 hn ) .ntu f ol cm mi,S adn tue f s es n eho g Y n i 40 ,C i it ni B n o y a2 a
科技 竹

S‘P rPan ( n o  ̄ M alg mel te e t‘ ( n d Tc‘ olg i h l e a l /sa( l h
文 章编 号 : 10 7 9 (0 ) 1 00— 6 5 2 1 j 0—0 2 O 19一 4
基 于 博 弈视 角 分析 企业 经理 人 人 力资 本 定 价 问题
稳定值。
关 键 词 :人 力 资 本价 值 ; 演化 博 弈 ;均 衡 中 图分 类号 :F 7 . 25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G a e A n l ss o um a Ca t l S V aue o r o a in ’ sH a dlr m a y i n H n pia ’ l f Co p r to n es

浅谈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发布时间:2011-7-11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吴成颂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但是由于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得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供给难以满足这种日益增加的需求。

文章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分析出发,对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如何增加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的意见和建议。

对优秀乃至卓越的企业家的渴求是所有企业的共同愿望。

而企业家具有的这种决定企业命运的能力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企业家自身所具有的“企业家人力资本”。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定价问题关注和研究得较多,而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供给问题关注较少,其实,只有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供给增加了,才会有效缓解需求不足的问题,在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讨论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问题其实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相比可能有较大的扭曲,因此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供给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供给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我国目前的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供给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在对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增加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的意见和建议。

一、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关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和界定。

李忠民基于可观察的现象将能力划分为四种:基础性的一般能力、完成特定意义工作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相应地,根据这四种能力划分出四种典型的人力资本类型,即一般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管理型人力资本和企业家型人力资本。

他认为企业家型人力资本就是面对不确定市场具有决策、配置资源能力的人力资本,即在不确定性中构建新生产函数的人力资本。

焦斌龙在李忠民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企业家人力资本,并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一般规定性概括为:为完成企业生产性和交易性的功能,保证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契约有效实施而具有的“利用资本的经营能力”和“降低交易费用能力”的总称。

【推荐下载】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推荐下载】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本文讲述了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赶快仔细阅读下吧。

【摘要】文章对一些学者就人力资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进而得出了相关结论:人力资本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是人力资本的本质要求,收入分配理论的演进过程实质上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两者之中,谁的谈判力强,谁在收入分配中就越具有发言权。

【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 研究综述; 分配理论一、人力资本定义的若干观点1960 年舒尔茨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但是关于人力资本的定义,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人力资本就是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状况的总和,其代表人物是舒尔茨。

该定义是以人力资本的内容为出发点,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

第二种观点认为人力资本就是人们在教育、职业培训、健康、移民等方面的投资所形成的资本,其代表人物是贝克尔。

该定义是以人力资本的形成为出发点,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资本、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的货币和消费能力的投资。

第三种观点认为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体内,能够物化于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该观点以李忠民为代表。

该定义突出人力资本内生的抽象性的一面,认为:人力资本属于价值范畴,是有意识投资的产物,能够促进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和财富的增进,应和非人力资本一样分享收益。

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定义是外因论、描述性的定义,而李忠民的定义则是内因论、抽象性的定义,都体现了人力资本的根本特征: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身上的人力,即人的体力和脑力,它在使用中可以作为获利的资本。

为此,认为人力资本就是指凝结在人体的体力和智力中所具有的劳动力价值的总和。

二、人力资本及其分配理论研究综述(一)国外的成果有关人力资本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

人力资本与物资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比较分析

人力资本与物资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比较分析

人力资本与物资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比较分析张思军 徐运保摘 要:本文利用一般产出函数,在中国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进行了估计。

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的贡献率要大于物质资本的贡献率,但是差距不是很大。

关键词:人力资本;物资资本;经济增长率;贡献率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8)4-024-02作 者:张思军,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徐运保,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湖南,湘潭,411104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60年代,以舒尔茨(Schu lts,T W,1960年)、贝克尔(Becker,)、丹尼森(Denison,E F,1967年)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引入了所谓的“人力资本”概念来分析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性,从而开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

同时丹尼森还分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方法。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卢卡斯(Rebet Lucas,1988年)、罗默(Paul R omer,1990年)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学派,则直接把人力资本纳入经济增长模型来进行分析,通过人力资本对产出贡献测算来解析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周天勇,1994年;沈利生等,1999年;张帆,2000年;闫淑敏等,2002年;胡永远,2003年等学者对人力资本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但在对人力资本对产出的贡献作定量的分析,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有认为人力资本的贡献率要大于物质资本的贡献率的(如沈利等,张帆,闫淑敏等),也有得出人力资本的贡献率要小于物质资本的贡献率的(如胡永远等)。

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年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在人力资本存量统计上力求完善,力求反映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

二、模型构建用来定量分析人力资本对产出贡献的模型很多,有利用曼丘、罗默和韦尔的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模型(1992年),有利用明塞尔的模型的,但是大多数学者利用的模型则是在C-D 函数形式的基础上略加修改而成的。

人力资源开发多主体博弈及演化模型

人力资源开发多主体博弈及演化模型

人力资源开发多主体博弈及演化模型•引言•人力资源开发博弈理论•人力资源开发多主体博弈模型•人力资源开发演化模型•实证分析与讨论目•结论与展望录引言CATALOGUE 01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力资源开发多主体博弈及演化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人力资源开发博弈理论CATALOGUE02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博弈理论概述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定义:参与人完全了解其他参与人的策略和支付,这种情况下,每个参与人都可以通过选择最优策略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例子:囚徒困境、纳什均衡等。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定义:参与人只能部分了解其他参与人的策略和支付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种情况下,每个参与人只能根据不完全的信息来选择最优策略。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例子:拍卖博弈、委托代理博弈等。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VS人力资源开发多主体博弈模型CATALOGUE03模型构建确定参与主体确定博弈策略建立博弈关系图求解纳什均衡利用纳什均衡的概念,求解不同主体在不同策略下的最优选择,即求解纳什均衡。

分析求解结果根据求解结果,分析不同主体在不同策略下的博弈结果,以及不同策略对各主体的影响。

定义博弈收益博弈收益,如政府的人力资源开发收益、企业的员工招聘和培训成本等。

分析模型稳定性针对求解得到的纳什均衡,分析模型的稳定性,判断各主体在何种情况下会改变其策略。

提出政策建议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良性发展。

模型局限性讨论模型的局限性,包括假设条件、数据来源等,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010302人力资源开发演化模型CATALOGUE0403博弈收益演化模型构建01博弈参与人02博弈策略演化模型求解初始状态演化模型的初始状态是指各个参与人在初始时刻的策略选择。

演化规则在演化模型中,每个参与人根据其他参与人的策略选择,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能力和企业家人力资本概念辨析

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能力和企业家人力资本概念辨析

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能力和企业家人力资本概念辨析内容摘要:在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中,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能力和企业家人力资本是内涵相近的三个常见概念,本文在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辨析,并指出在研究中应根据其特点加以区分。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能力企业家人力资本关于企业家精神的解析企业家精神的确切含义究竟是什么,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定义。

Morris(1998)初步统计了有关期刊和教科书中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界定,发现至少有77种之多(Mayer,2001),主要是强调了财富的创造性、企业的创造、革新的创造、变革的创造、工作机会的创造、价值的创造,以及成长性的创造。

国内的研究多是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汪丁丁(2000)把企业家精神概括为三方面:首先是熊彼特所说的“创新精神”,其次是韦伯所说的“敬业精神”,第三是诺斯从新制度经济学里提出来的“合作精神”。

高希均(2000)认为企业家精神有四个特质:具创意,有胆识,敢投资,担风险。

贾良定、周三多(2006)借用德国古典哲学“精神”概念的结构,认为企业家精神由知识素养(理论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和伦理品质(自由精神)三个层面构成。

在国外的研究文献中,与企业家精神相对应的词是“entrepreneurship”。

国内对其的翻译除了企业家精神之外,还有创业、创业学、创业精神等。

因为早期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主要以小型、中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把握并利用机会创建新的企业,所以企业家精神就被理解为创业精神。

如Venkataraman(1997)就将企业家精神的研究领域定义为“目的是理解机会是如何导致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发展、产生和应用的,是谁控制着这一过程,这一过程的具体步骤是什么的学术领域”。

随着新经济的出现,处于全球化浪潮中的企业必须不断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动态竞争环境,企业家精神就不仅是关于创建企业的行为,它还涉及到企业的创新和变革。

当前,随着企业家精神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不少学者如庄子银(2005)等已将对企业家个人、企业组织的微观视野扩展到社会层面,着手研究如何引导区域或国家创建具有企业家精神特征的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进而使企业家精神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

人力资本异质性及其评价模型

人力资本异质性及其评价模型

人力资本异质性及其评价模型一、选题思路:人力资本思想起源于对人的经济价值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研究课题。

说他古老是因为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威廉·配第(1623-1687)在其代表作《政治算术》中提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而首先较为系统地论述人力资本思想的则是古典政治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1723—1790),他的许多思想成为后来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直接源泉。

1776年,亚当·斯密就在其名著《关于国民财富的原因与性质研究(国富论)》中指出“学习是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徒弟,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多已经实现并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

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富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富的一部分" 。

庸俗经济学派的代表任人物法国的让·萨伊(1767-1823)、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64)英国的约翰·穆勒(1806-1873),他们在各自的著作中都阐述过有关人力资本的一些重要思想。

新古典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英国的阿尔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法国的莱昂·瓦尔拉斯(1834-1910)等人都论述过有关人力资本的思想。

说他年轻是因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其的研究逐渐的增多起来。

在这些研究中,马歇尔对人力资本的论述则是较为经典的,并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他认为“人是生产的主要要素和唯一目标”,并且明确指出:“一切资本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投在人身上面的资本",从而对人力资本的基本特性及其与工业组织、制度之间的关系问题、企业家人力资本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人力资本概念是由欧文。

费雪在1906年发表的《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书时最先明确提出的,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在就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时发表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人力资本概念才被正式纳入主流经济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所 有 者 ( 人 )2。在 现 代 企 业 中 , 理 层 收 购 工 [ ] 管 ( O) MB 体现 了企 业剩余 控 制权 向人 力 资本 所 有 者 之
间 的转移 , 年薪 制 、 而 股票期 权 、 工持 股计 划 等实 现 员 了企业人 力 资本所 有 者分 享企 业剩 余 索取 权 。
者能 够在 不确 定 的市 场 环 境 中发 现 并 建 立起 新 的生
产 函数 , 即企 业家 的 创业 或 者创 新 ; 业 家人 力 资 本 企 作 为 生产 要素 , 入 到 生 产 过 程之 中 , 现 出 明显 的 投 呈 收益 递增 性 , 而与 一般 生产 要 素相 区别 。国内学者 丁 栋 虹 也认 为 : 企业 家是 在动 态经 济 中拥有 实 现边 际报 酬 递 增生 产力 的异质 型人 力资 本 的人 , 业 家人力 资 企
交 易 性 的功能 , 证人 力 资本 与物 质资本 契 约 的有 效 保 实 施 而具有 的“ 用资 本 的经 营能力 ” “ 低交 易费 利 和 降
用 的能力 ” 的总称 [ 。 5 ]
1 2 企 业 家 人 力 资 本 的 特 征 .
余 控制权 在 企业 各产 权 主 体 中 的分 配 。 由于 企 业 是
1 2 1 异质 性 ..
舒尔 茨认 为 , 一般 的人 力资 本 具有 获利 能力递 减 的特 点 , 即具 有 同质 性 , 企 业 家 人 力 资 本 则具 有 获 而 利能 力递 增 的特 点 , 即企业 家人 力 资本 最大 的特征 就 是 异 质性 。这 种异 质性 表 现 : 业 家人力 资本 的所 有 企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6 期
20 8 正 0





Vo . 1 8。No 6 .
6月
Sce c c ol gy a n i n e Te hn o nd I dus r ty
J n , 20 u e 08
文 章 编 号 : 6 1 1 0 ( 0 8 O —0 2 — 0 1 7 — 8 7 2 0 )6 0 9 3
资 本 的 关 系一 直 是 经 济 学 者 们 关 注 的 热 点 问题 。 本 文 在 现 有 研 究 成 果 的 基 础 上 , 用 博 弈 理 论 工 具 , 这 一 问 题 进 行 利 对
更 进 一 步地 探 讨 。
关 键 词 : 业 家 人 力 资 本 ; 质 资 本 ; 弈模 型 企 物 博
本 具 有异 质性 的特 征 。 ]
1 2 2 稀 缺 性 ..
1 企业家人 力资本 的 内涵及 其产权 特征
1 1 企 业 家 人 力 资 本 的 涵 义 .
关 于什 么 是 企 业 家人 力 资 本 , 玉 杰 、 晓 剑 认 兰 陈 为: 企业 家人 力 资本是 指 企业 家 的经 营才 能 和创新 能
人力 资本 与 物质 资本 的一 个特 别合 约L , 代 的企 业 1现 ]
不 可能 只有一 个产 权 主体 , 的来 说可 以分 为 物质 资 总
本 和企业 家 人力 资 本 。根 据 企 业 人 力 资 本 存 量 的不 同和质量 的差 异 , 我们 将企 业 中 的人力 资本 所有 者 界 定 为经 营型 人力 资本 所有 者 ( 业 家) 管理 型 和技 术 企 、 型 人力 资本所 有者 ( 理 、 经 技术 人员 ) 和生产 型 人力 资
讨 论 , 别是 近几 年来 , 关 这 方 面 的研 究 成 果 更 是 特 有
力 , 已经 成 为新 经 济 时 代 最 为稀 缺 的 资源 , 现 代 它 是 经 济 增长 中最 具有 能 动性 的 因素 , 具有 边 际报酬递 增 的特 征[ 。李 忠 民从 能力 的角 度 , 人力 资 本分 为 四 3 ] 把 种 , 中企 业 家人 力 资 本 是 指 面 对不 确 定 市 场 , 有 其 具 决策 、 配置 资 源能 力 的人力 资本 , 即在不 确定 市场 中 , 构 建 新生 产 函数 的人 力资 本 。 ]
中 图分 类 号 :F 7 . 1 2 2 9 文 献标 志 码 : A
企业 的 资本是 由物质 资本 和人 力 资本 组成 , 业 企 产 权安排 经 常被简 化 成“ 资本雇 佣 劳动 ” 者“ 或 劳动 雇 佣 资本” 的话题 。 自从 2 O世 纪 9 O年 代 中期 以来 , 以 张 维迎 、 周其 仁 、 竹 兰等 为代 表 的一批 经 济学 家 , 方 掀 起 了一场 对 于人力 资 本 与 物 质 资 本 之 间 关 系 的 激 烈
收 稿 日期 : 0 8 3 1 2 0 —0 — 7
基 金 项 目 :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研 究 项 目(5D6 0 8 ) 安 徽 自然 科 学基 金 项 目( 7 4 6 4 ) 教 0J 3 0 5 ; 0 0 1 2 8 作 者 简 介 : 德 良 (9 2 ) 男 , 徽 凤 阳 人 , 徽 财 经 大 学 商 务 学 院 讲 师 , 究 方 向 : 力 资 源 与 企 业 理 论 ; 玉 杰 孙 17一 , 安 安 研 人 兰
频 频见 于各类 学术 期 刊 , 正体 现 了人。
根据 上述 对企 业 家概 念 的界定 , 企业 家人力 资 将
本 概 括为 : 以经 营企 业 为 职 业 , 完 成 企 业生 产 性 和 为
企 业产 权安 排 的实 质 是 指 企 业 剩 余 索 取 权 和 剩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博弈模型研究
孙 德 良 ,兰 玉 杰
( 徽 财 经 大 学 ,安徽 蚌 埠 2 3 3 ) 安 3 0 0 摘 要 : 业 的 资 本 总 的 来 说 分 为 物 质 资 本 和 人 力 资本 , 企 业 家人 力 资 本 是 现 代 企 业 中 最 重要 和 最 稀 缺 的 人 力 资 本 , 企 而 对 于企 业 的 生 存 和 发 展 起 到 决 定 性 作 用 , 产 权 特 征 决定 了必 然要 分 享 企 业 剩余 控 制 权 和 剌 余 索取 权 。人 力 资 本 与 物 质 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