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06稳n性分析

合集下载

调配型酸性乳饮料稳定剂的复配研究

调配型酸性乳饮料稳定剂的复配研究

调配型酸性乳饮料稳定剂的复配研究罗玲泉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武汉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40)摘 要:在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刺槐豆胶、瓜尔豆胶三种稳定剂单体进行影响调配型酸性乳饮料稳定性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进行稳定剂的复配研究。

结果表明:三种稳定剂控制调配型酸性乳饮料稳定性的单一临界添加量分别为0.25%、0.2%、0.25%(质量分数);复配时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072%、0.042%、0.059%,总添加量为0.173%时,调配型酸性乳饮料稳定性最佳,其离心率的最小值为2.408%。

关键词:稳定剂;调配型酸性乳饮料;离心率Study on Stability of Formulated Sour Milk Drink with Mixed StabilizersLUO Ling-quan(Wuhan Institute of Technical Center, Bright Dairy and Food Co. Ltd., Wuhan 430040, China)Abstract:On the single-factor test basis of impact of CMC-Na, locust bean gum and guar gum on the stability of formulatedsour milk drink, the Box-Behnken design was used to study the compound of the three stabiliz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implex critical additive volume of CMC-Na, locust bean gum and guar gum is 0.25%, 0.2%, 0.25% to control centrifugal percentof formulated sour milk drink respectively. While mixed, the proper additive volume is 0.072%, 0.042% and 0.059% respectively,total volume is 0.173%.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minimum centrifugal percent of product is 2.408%.Key words:stabilizer;formulated sour milk drink;centrifugal percent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630(2009)06-0288-04收稿日期:2008-06-19作者简介:罗玲泉(1981-),男,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乳品工艺。

CNAS—GL03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CNAS—GL03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Guidance on Evaluating the Homogeneity and Stability of Samples Used for Proficiency Testing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六月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1.前言比对样品的一致性对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至关重要。

在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时,组织方应确保能力验证中出现的不满意结果不归咎于样品之间或样品本身的变异性。

因此,对于能力验证样品的检测特性量,必须进行均匀性检验和(或)稳定性检验。

对于制备批量样品的检测能力验证计划,通常必须进行样品均匀性检验。

对于稳定性检验,则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计划的要求来决定。

对于性质较不稳定的检测样品如生物制品,以及在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中传递周期较长的测量物品,稳定性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均匀性检验或稳定性检验的结果,可根据有关统计量表明的显著性或样品的变化能否满足能力验证计划要求的不确定度进行判断。

本指南为这种判断和评价提供了指导。

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CNAS能力验证计划中的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也可为其他机构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提供参考。

3.参考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ISO/IEC指南43-1《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1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GB/T 15483.1)ISO 13528:2006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中所用的统计方法》ISO指南35 《标准物质定值——一般原则和统计原理》APLAC PT001 《校准实验室间的比对》APLAC PT002 《检测实验室间的比对》CNAS-RL02 《能力验证规则》4.均匀性检验4.1 均匀性检验的要求和方法4.1.1 对能力验证计划所制备的每一个样品编号。

曲轴用34CrNiM06高强结构钢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曲轴用34CrNiM06高强结构钢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温 流 变应 力 随 变 形 温 度 的 降低 和 应 变 速 率 的 增 加 而 逐 渐 增 加 ; 在 变形过 程 中, 变 形 温 度 和 应 变速 率 均 对 3 4 C r Ni Mo 6
钢 的动 态再 结晶和动 态回复产生重要影响 , 升 高变形温度或 降低 应变速率 , 均有利 于变形过程 中动 态再 结晶的发 生,
Ab s t r a c t Th e h o t p r e s s u r e d e f o m a r t i o n t e s t s we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b y u s i n g Gl e e b l e - 2 0 0 0 s i mu l a t o r a t t h e t e mp e r a —
c r a n k s h a f t s 。a n d t h e c u r v e o f i t s f l o w s t r e s s we r e o b t a i n e d .B y s t u d i e d t h e d a t a ,t h e f l o w s t r e s s c o n s t i t u t i v e e q u a t i o n , h o t d e f o r mi n g a c t i v e e n e r g y 。a n d t h e Z p a r a me t e r we r e o b t a i n e d .Th e c u r v e o f f l o w s t r e s s o f 3 4 Cr Ni Mo 6 s t e e l i n d i e a — t e d t h a t t h e f l o w s t r e s s wa s i n c r e a s e d wi t h t h e d e c r e a s e o f t e mp e r a t u r e o r i n c r e a s e o f t h e s t r a i n r a t e . Du r i n g t h e d e — f o r ma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s t r a i n r a t e t o o k i mp o r t a n t e f f e c t o n d y n a mi c r e c r y s t a U i z a t i o n a n d d y n a mi c r e c o v e r y . I t wa s p r o p i t i o u s t o d y n a mi c r e c r y s t a U i z a t i 0 n wi t h r a i s i n g t e mp e r a t u r e o r r e d u c i n g s t r a i n r a t e ,a n d a l s o ma d e f o r t h e r e f i n e —

微波仿真论坛_06_optimetrics入门(1)

微波仿真论坛_06_optimetrics入门(1)
5-4
Parameter Sweep(参数扫描)
参扫目的:端口外半径固定,确定50欧 姆同轴线内半径。
5-5
添加参数扫描

添加扫描变量
5-6
设置计算
5-7
计算结果
Z 0 50 r _ inner 0 0.21mm
5-8
显示计算结果
5-9
Optimization(优化)
5-10
HFSS的优化器
5-31
稳定性分析结果
5-32
例 1: 参变量研究
微带低通滤波器 端口2 空气盒
S21 被自动提取 出来,研究带滤波器
5-33
例 2: Optimetrics
微波带通滤波器

TM
l1
设计变量

l2
l1
过孔1半径 d1 过孔1半径 d2 谐振器长度 l1 谐振器长度 l2
5-18
遗传算法定义

遗传算法是从代表问题可能潜在的解集的一个种群( population)开始的,而一个种群则由经过基因(gene )编码的一定数目的个体(individual)组成。每个个体实 际上是染色体(chromosome)带有特征的实体。染色体作 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即多个基因的集合,其内部表 现(即基因型)是某种基因组合,它决定了个体的形状 的外部表现,如黑头发的特征是由染色体中控制这一特 征的某种基因组合决定的。因此,在一开始需要实现从 表现型到基因型的映射即编码工作。由于仿照基因编码 的工作很复杂,我们往往进行简化,如二进制编码,初 代种群产生之后,按照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原理,逐 代(generation)演化产生出越来越好的近似解,在每 一代,根据问题域中个体的适应度(fitness)大小选择 (selection)个体,并借助于自然遗传学的遗传算子( genetic operators)进行组合交叉(crossover)和变异 (mutation),产生出代表新的解集的种群。这个过程 将导致种群像自然进化一样的后生代种群比前代更加适 应于环境,末代种群中的最优个体经过解码(decoding ),可以作为问题近似最优解。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及预防控制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及预防控制

阵爿不为对角阵,与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不都与z坐标系统的坐标轴平行,那么线性系统2=AZ的稳定子空间所张成的超平面不是z坐标系统的坐标平面,而是与各坐标平面成一定角度,如图3.1所示。

图3.1n=3对Z=AZ系统的稳定子空间所张成的超平面Fig.3.1Theextra—planeofstablesun·spaceofZ=AZsystem(n=3)
当n>3时这样的超平面无论在数学表达和直观性上,都不如z;=0的坐标平面,因此线性变换Y=U’1x=VX实际上是坐标系的旋转,使得经非线性变换后,线性系统的稳定子空间为一坐标平面。

因此NormalForm变换的几何机理为:对式(3,1)在主导不稳定平衡点处作超切平面,如图3.2(a),再对式(3.1)作坐标旋转Y=U~X=VX,使得该超切平面与z,=0的坐标平面平行,如图3.2(b),旋转后的坐标系统为Y,在主导不稳定平衡点的邻域,作非线性映射,将局部不变稳定流形的二阶部分零化,消除凹凸不平,使得局部不变稳定流形映射为≈=0的超平面,如图3,3所示。

图3.2n=3时线性映射的』L何机理
Fig.3,2Thegeometricalmechanismoflinearmapping(n=3)。

线性常时滞时变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分析

线性常时滞时变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分析

文中用到一些符号,其中 Rn 表示n 维实向量空
不超过预定的边界。本文研究的是第二种类型。
有限时间有界性理论表明,如果初始状态和外部
输入是有界的,则系统状态在预先给定的有限周期内
不会超过预定的边界[13-15],因此,有限时间稳定是有限
时间有界的一种特例。文献[
16
17]研究了异步切换系
统的输入-输出有限时间稳定性问题。Ama
性的前提下,系统状态在一个相对有限的周期内收敛
到平衡点[10-11];另一种类型的有限时间稳定性理论是
时间稳定的充分条件;其次,提出了状态反馈控制器的
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这种控制器的可
[ ]
由 Ama
t
o等 12 提出的,根据该理论,如果初始状态是
行性。
范数有界的,则系统的状态在给定的有限时间区间内
ZR2019MF027)资助
Suppo
r
t
e
dbyt
h
e Na
t
i
ona
lNa
t
u
r
a
lS
c
i
e
n
c
eFound
a
t
i
ono
fCh
i
n
a(
11701537);
t
he Na
t
u
r
a
lS
c
i
e
n
c
eFound
a
t
i
ono
fSha
ndongPr
ov
i
n
c
e
(
ZR2019MF027)
收稿日期:
2022

基于准多项式的二阶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基于准多项式的二阶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性, 导致系统的超调量变大, 调节时间大大加长 , 甚至出现振荡 、 发散 , 系统的动态 品质大大下降。 因此 , 时滞 系统 的稳定性分析是一 个很有意义的领域。 文献 [ ] 】 给出了判别时滞系统特征方程稳定性的充要条件 ; 文献
[] 2 对一阶时滞系统的稳定性进行 了分析 ; 文献[ ]给出了同时存在状态和输入滞后系统的稳定判据。 3 本文根据 B l a e m n&C o e l ok 论文[ ]中判断准多项式稳定的两个定理推导了二阶时滞系统 的控制参数 1
( (

=1 ( ) + > + ( ) 0 1
>0
考虑开 环稳定 系 统 : I i }>0 L >0 I>0, , ,T
得 I 一 到。 ÷ i } >
是稳定的。 下列定理给出了 5 () s 稳定的充要条件 : 引理 1 () 5 s 定义为( )令 , j 2 , s= w得到
5 J ( £ )=5( W)+庐 W) ( ,
其中 5( ) 5( 分别代表 5 )的实部与虚部。 ,W 和 ) ( 在假设条件 12下, s 稳定 的充要条件是 : , 5 () a ,W)和 5 ( )5( W)只含有 交替 出现 的实 根 ;
稳 定域
1 原 理 基础
很多过程控制含有时滞问题。 这些时延使动态模型的特征方程具有以下形式 : 5 s =d s () ()+e n( )+esn( )+… +es n ( ) 1s -22s T -m s T 其中 ,()n()i=12 …m是 s d s , s ,, 的多项式 , 是时滞 , 这种形式称为准多项式。 对于( ) , 1 式 假设 a e [ () )dg c s ]=n dg n() f 和 e [ s ]<n =12 … , ; , ,, , n

舰船柴油机用34CrNiM06钢工艺性能的研究

舰船柴油机用34CrNiM06钢工艺性能的研究

0 引 言
表 2 3 Cr j 6 4 NMo 钢不 同淬火温度与实测性能
热处理工 艺 淬火温 冷却 度/ ℃ 介 质
80 4 油
3CNMo 钢 是 随 着某 型号 舰 船 柴油 机 引进 的德 4 ri 6 国钢 种 , 于 曲轴 、 用 连杆 和 重要 螺 栓 的制 造 , 我 国标 在 准 中没 有 规 定 , 一 种 新 钢 种 。由 于 没有 3 C N Mo 是 4ri 6 钢 的常规数 据 , 了解该 材料 的工 艺性 能和 力学性 能 , 为 我 们 进 行 了淬 火 1艺 、 二 回火 工 艺 、 氮化 工 艺试 验 , 定 确
钢 略 高 。 从 回 火 曲 线 上 看 出 , 4 rio 3 CNM 6钢 与 1C2 4 8 rNi WA钢 , 着 回火 温 度 变 化 力 学 性 能 没 有 明 随 显不同。由于 3CNM 6 4 ri o 钢含有 M 元素无回火脆性 , o 这 给 回火 带来 很 大方便 。
22 回 火 工 艺 的 确 定 .
3CNM 6 4 ri o 钢是 中碳合金结构钢 , 化学成份 , 见表 1 。钢 的 含合金 元素 总量 为 09 %~ .% ,8 rN4 . 5 3 7 1C2 iWA 钢为 41%~ . % , 比较最高合金 含量相差 1 。 . 5 75 相 3 倍 由于 3CNM 6 4 r i o 钢合金元素含量少 , 冶炼 、 轧制生产 比 1C2 iWA钢容 易得 多 , rN4 rN4 8 1C2 iWA钢 是空 淬钢 , 8 轧 制后 必 须缓 冷 , 后 60℃长 时 间软化 退火 1 然 6 。 。另外 低 倍缺陷检查 , 如轴心晶间裂纹 、 层状断口、 发纹等缺陷都 少 于 l C 2 iWA钢 。 材料 与工 艺决 定 了 3 CN M 6 8 rN4 4 ri o 钢 的生 产成 本应 远 低 于 1C2 iWA钢 (4 r i 6 rN4 8 3 CNMo 钢 价格 为 20 万元/人 民币 ,8 rN4 .5 t 1C2 iWA钢价格 为 48 .万

质量的稳健性优化设计

质量的稳健性优化设计



实施稳健技术的目的:减少产品性能和技术功 能波动,既减少输出质量特性围绕设计目标值 T的波动,就要给出基本功能波动的度量。 保证基本功能的性能稳健取决于两点: 一是输出质量特性本身的波动小; 二是该质量特性应尽可能接近设计目标值。 性噪比函数S/N能准确地反映这两个特性。
选择有效的输出质量特性、可控和噪声因素

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最大份额的日本电气产 品以及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等都是在这种设计概 念下取得了最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在放宽工艺 要求,降低制造成本的条件下制造出高品质的 产品。


稳健性设计是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田 口玄一博士于70年代初创立的质量管理新技 术。这是一种最新颖、科学、有效的稳健性优 化设计方法。该理论和方法不仅受到日本同时 也受到欧美各国应用统计学家、质量管理专 家、工程设计专家和企业人士关注,并在工程 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而人们将这种方法 和理论称之为“田口方法”。

田口博士的三次设计方法是利用产 品的性能指标同有关的各个参数之间函 数关系的计算,优选出好的参数组合, 以使产品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化质量成 本和最低化设计要求。这种方法主要用 于可计算性产品的参数设计。
三 次 设 计


三次设计通常有: 直接择优——指能够根据某一数量化的指标, 直接判别设计条件的优劣,选择优良的设计参 数组合; 稳定性择优——指在考虑影响产品性能指标各 因素都有误差波动的情况下,先选取好的条件 和参数组合、使产生的性能指标尽可能稳定在 设计的目标值附近,再规划各零部件或参数的 波动幅度,使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能充 分照顾到质量效益。
4
技术开发阶段的源头质量

确定基本功能的理想功能

系统稳定性判别方法

系统稳定性判别方法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实际上是系统根轨迹的一 些基本性质,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则,将能帮助我们 更准确、更迅速的绘制根轨迹。
一.根轨迹的对称性
实际系统的特征方程的系数是实数,其特征根为 实数或共轭复数,因此,根轨迹对称于实轴。
二.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的起点对应于 K1 0 时特征根在S平面上 的分布位置,而根轨迹的终点则对应于 K1 时, 特征根在S平面上的分布位置。
1
0
s
0
1
s
0111
s
s 1
1s 1
s
1 1
可见传函的极点在-1处位于左半平面,故系统输出稳定。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是从能量观点进行稳定性分析,当一个系
统被激励后,其储存的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弱,到达平衡 状态时,能量将得到最小值,那么这个平衡状态是渐进稳定的。 反之,如果系统不断从外界吸收能量,储能越来越大,那么这个 平衡状态就是不稳定的,如果系统的储能既不增长也不消耗,那 么这个平衡状态就是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
1、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基本形式表明,如果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s)在s复数平面的虚轴jω上既无极点又无零点,那么有 Z=P-N
P是开环传递函数在右半s平面上的极点数。
N是当角频率由ω=0变化到ω=+∞时 G(jω)的轨迹沿逆时针 方向围绕实轴上点(-1,j0)的次数。如果Z=0,则闭环控制系统 稳定;Z≠0,则闭环控制系统不稳定。
对于给定的一个系统,如果能找到一个正定的标量函数V(x), 根据该函数导数来确定能量随时间的变化。
标量函数的符号性质:设V(x)是向量x的标量函数,且在x=0 处,恒有 V(0)=0,那么在所有定义域中的任何非零向量x, 若V(x)>0,则V(x)正定;若V(x)≥0,则V(x)半正定。若V(x)<0, 则V(x)负定;若V(x)≤0,则V(x)半负定;若V(x)>0或V(x)<0, 则V(x)不定

07第五章 劳斯稳定性判据

07第五章 劳斯稳定性判据

a1s a0 0
2. 对于二阶系统,
只要 a1 , a0 都大于零,系统就是稳定的。
2 a a 1 1 4 a 2 a0 2 a2 s a1s a0 0 s1, 2 2a2 只有 a2 , a1 , a0 都大于零,系统才稳定(负实根或实部 为负)。
a0 s1 , a1
对于三阶或以上系统,求根是很烦琐的。于是就有了以 下描述的代数稳定性判据。
06-7-20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3
5.3 代数稳定性判据
5.3.1 劳斯稳定性判据 设线性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n1
a0 s a1s
n
an1s an 0
则该系统稳定的条件为: a. 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 ai (i 0,, n 1) 都不等于零; b. 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 a i 的符号都相同;
i ( s ii ) i i 1 i2 2 2 s p s 2 s j 1 i 1 j i i i
n1
aj
n2
06-7-20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9
c(t ) e
j 1
n1
p jt
i eii t cos i 1 2 t i eii t sin i 1 2 t
符号相反,计作一次符号变化。 【例5-3】: s 4 2s3 s 2 2s 1 0
s4 s3 s2 s s
06-7-20
1 0
1 2 0( )
1 1 2 0 1 0
令 0 则 2 故 第一列不全为正,系统不稳 定,s右半平面有两个极点。

2
2 2 2 2 0 0 1 0 0

粤海铁路轮渡货物运输稳定性试验研究

粤海铁路轮渡货物运输稳定性试验研究

安全管理 | SAFETY MAnAgEMEnT文章编号:1004-2024(2020)12-0060-06 中图分类号:U294.2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669/ki.issn.1004-2024.2020.12.11铁路轮渡运输是铁路在水上延伸运输的传统模式,铁路列车开进渡船,通过渡轮将水域与陆路的铁路线连接起来,实现直达运输。

铁路轮渡运输采用滚动装卸方式替代吊机装卸方式,具有低碳优势,可以避免铁水联运途中两装两卸、效率低、周期长、损耗大、成本高等缺点[1]。

全球的铁路轮渡线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其中欧洲约占45%,北美约占30%,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约占25%。

我国有粤海铁路轮渡、烟大铁路轮渡和长江铁路轮渡。

粤海铁路轮渡于2003年初投入运营,对海南的经济发展和自贸港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关于粤海火车轮渡、海南西环线海口南段开通运营及办理货物直通运输的通知》(铁运函[2003] 47号)规定对平车、罐车等车型、敞车装载的货物高出端侧墙等情况限制通过,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轮渡的运输能力。

近年来,随着海南省经济的发展,进出海南岛货物种类日益增多,对放开装载车型限制有着强烈需求[2-3]。

目前由于缺乏铁路列车渡船设计能力下的实际航运测试数据,装载技术条件不尽完善。

因此,为最大限度解除目前对平车、罐车等车型的限制,充分释放粤海铁路轮渡铁水联运能力,需要开展粤海轮渡铁路列车甲板货车装载技术条件理论及试验研究。

1 粤海铁路轮渡货物运输稳定性模型构建铁路列车在渡船甲板上有车钩拉牵加固和千斤顶支撑,但由于船体振动、摇摆产生的惯性加速度和倾角会对车辆及所装载货物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既粤海铁路轮渡货物运输稳定性试验研究李可佳,陆 松,殷 涛,刘 飞(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 要:粤海铁路轮渡作为连接海南与大陆铁路的通道,推动了海南的经济发展和自贸港建设。

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和稳定性评价指南-2006

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和稳定性评价指南-2006

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Guidance on Evaluating the Homogeneity and Stability of Samples Used for Proficiency Testing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六月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1.前言比对样品的一致性对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至关重要。

在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时,组织方应确保能力验证中出现的不满意结果不归咎于样品之间或样品本身的变异性。

因此,对于能力验证样品的检测特性量,必须进行均匀性检验和(或)稳定性检验。

对于制备批量样品的检测能力验证计划,通常必须进行样品均匀性检验。

对于稳定性检验,则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计划的要求来决定。

对于性质较不稳定的检测样品如生物制品,以及在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中传递周期较长的测量物品,稳定性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均匀性检验或稳定性检验的结果,可根据有关统计量表明的显著性或样品的变化能否满足能力验证计划要求的不确定度进行判断。

本指南为这种判断和评价提供了指导。

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CNAS能力验证计划中的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也可为其他机构实施能力验证计划提供参考。

3.参考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ISO/IEC指南43-1《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1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GB/T 15483.1)ISO 13528:2006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中所用的统计方法》ISO指南35 《标准物质定值——一般原则和统计原理》APLAC PT001 《校准实验室间的比对》APLAC PT002 《检测实验室间的比对》CNAS-RL02 《能力验证规则》4.均匀性检验4.1 均匀性检验的要求和方法4.1.1 对能力验证计划所制备的每一个样品编号。

M06代数方程与差分方程模型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M06代数方程与差分方程模型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 1971年第一代供临床应用旳CT设备问世.
• 螺旋式CT机等新型设备被医疗机构普遍采用.
• CT技术在工业无损探测、资源勘探、生态监测 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旳应用.
什么是CT,它与老式旳X射线成像有什么区别?
概念图示 一种半透明物体嵌入5个不同透明度旳球
单方向观察无法拟定 让物体旋转从多角度观察能
aij~直接消耗系数——第j部门单位产出 对第i部门旳直接消耗
aij xij / x j
每个部门旳总产出等于总投入
xj~第j部门旳总投入
A (aij )nn
x (x ,x )T
1
n
d (d ,d )T
1
n
n
xi aij x j di j 1
x Ax d
模型应用 x Ax d (I A)x d, x (I A)1d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0.159 0.171 0.002
0.047 0.512 0.001
0.080 0.502 0.001
0.008 0.257 0.013
0.054 0.238 0.010
0.002 0.226 0.023
• 运送 0.021 邮电
0.031
0.045
0.104
0.029
0.027
批农零业餐每饮1亿元产0.0出27直接消耗0.004.1559亿元0农.04业9产品 0直.02接7 消耗00.1.07516亿元工业0.0产50品
• 根据各部门间投入和产出旳平衡关系,拟定各部 门旳产出水平以满足社会旳需求 .
• 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列昂节夫提出和研究.
• 从静态扩展到动态,与数量经济分析措施日益融合, 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

06薄壁结构的构造和受力03_图文

06薄壁结构的构造和受力03_图文

临界荷载为板保持微弯曲状态的最小荷载,故取n=1;
2a2D m2 1 2 2D a2b2 m2 1 2 2D
Nx,cr
m2

a2
b2


b2
m2

a2
b2

k
b2
x,cr

N x,cr t
12
k
1 2

2E
b/t 2
2
9 / 625
1 9 2
2
/ 81
纯弯曲板的屈曲系数
不同面内荷载作用下板的弹性失稳
均匀受剪板的弹性失稳
对角线方向因受压而屈曲, 板屈曲波长与另一对角线方 向的拉力有关,对于长板, 屈曲时的半波长度约为板宽 的1.25倍。
用迦辽金法求解屈曲荷载
非均匀受压简支板
板中面力为:Nxy Nyx pxy pyx ,Nx N y 0 板的平衡方程为:
板失稳的特点:
板屈曲时产生出平面的双向弯曲变形(凸曲现象),故板上任何一
点的弯矩
M
x
、M
y
和扭矩
M
以及板的挠度
xy
w
都与此点的坐标有关。
板的平衡方程属于二维偏微分方程,除了均匀受压的四边简支的理
想矩形板可直接求解分叉屈曲荷载外,对于其他受力条件和边界条
件的板,用平衡法很难求解;需用能量法或数值法求解。
薄壁结构的构造和传力
许震宇
薄板弯曲
板受轴压的稳定性
主要内容:
薄板的屈曲
小挠度理论板的弹性曲面微分方程
能量法计算板的弹性失稳荷载
不同面内荷载作用下板的弹性失稳 几种边缘荷载共同作用下薄板的临界条件

钢结构的-稳定性验算

钢结构的-稳定性验算

第七章 稳定性验算整体稳定问题的实质:由稳定状态到不能保持整体的不稳定状态;有一个很小的干扰力,结构的变形即迅速增大,结构中出现很大的偏心力,产生很大的弯矩,截面应力增加很多,最终使结构丧失承载能力。

注意:截面中存在压应力,就有稳定问题存在!如:轴心受压构件(全截面压应力)、梁(部分压应力)、偏心受压构件(部分压应力)。

局部稳定问题的实质:组成截面的板件尺寸很大,厚度又相对很薄,可能在构件发生整体失稳前,各自先发生屈曲,即板件偏离原来的平衡位置发生波状鼓曲,部分板件因局部屈曲退出受力,使其他板件受力增加,截面可能变为不对称,导致构件较早地丧失承载力。

注意:热轧型钢不必验算局部稳定!第一节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一、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注意:轴心受拉构件不用计算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轴心受压构件往往发生整体失稳现象,而且是突然地发生,危害较大。

构件由直杆的稳定状态到不能保持整体的不稳定状态;有一个很小的干扰力,结构的弯曲变形即迅速增大,结构中出现很大的偏心力,产生很大的弯矩,截面应力增加很多,最终使结构丧失承载能力。

这种现象就叫做构件的弯曲失稳或弯曲屈曲。

不同的截面形式,会发生不同的屈曲形式:工字形、箱形可能发生弯曲屈曲,十字形可能发生扭转屈曲;单轴对称的截面如T 形、Π形、角钢可能发生弯曲扭转屈曲;工程上认为构件的截面尺寸较厚,主要发生弯曲屈曲。

弹性理想轴心受压构件两端铰接的临界力叫做欧拉临界力:2222//λππEA l EI N cr == (7-1)推导如下:临界状态下:微弯时截面C 处的内外力矩平衡方程为:/22=+Ny dz y EId(7-2) 令EI N k/2=,则: 0/222=+y k dz y d (7-3)解得:kz B kz A y cos sin += (7-4)边界条件为:z=0和l 处y=0;则B=0,Asinkl=0,微弯时πn kl kl A ==∴≠,0sin 0 最小临界力时取n=1,l k /π=,故 2222//λππEA l EI N cr == (7-5)其它支承情况时欧拉临界力为:2222/)/(λπμπEA l EI N cr ==(7-6)欧拉临界应力为: 22/λπσE cr =(7-7)实际上轴心受压杆件存在着各种缺陷:残余应力、初始弯曲、初始偏心等。

关于有限元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安全系数的定义问题

关于有限元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安全系数的定义问题
s
(6)
其中, Fξ1 为 F 1 在 s 上的点 ξ 的值。由式(3)~(6)得
F 3 = Fξ1
(7)
即 F 3 为 F 1 在 s 上某一点的值。但是如果剪应 力的方向沿滑面 s 发生改变,并不能确保式(7)总是 成立,此时定义 3 的意义就更加模糊。
3 在有限元法中安全系数的合理选用
在有限元法中,本构关系的引入使得任一点的
作者简介:郑 宏(1964–),男,博士,1985 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三峡大学特聘教授,主要 从事岩土力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hzheng@。
• 2226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年
年前 25 a 间的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在边坡稳定性 分析中的应用状态做出了非常精彩的总结。 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安全系 数,但是不同的场合或不同的方法所使用的安全系 数的定义是有区别的,如果不加区别地对基于不同 定义的安全系数所算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就会得出一 些不适当的结论。本文讨论了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 元法中 3 种常用的安全系数定义之间的关系,指出 在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边坡稳定性时,基于定义 2 所 算得的安全系数和临界滑面都不同于基于定义 3 的 相应结果,同时利用定义 3 所求得的计算结果会表 现出一些明显不合理的现象。
(实际上是 F 2 )之间的差异较大,就认为有限元所求
得的安全系数不可靠,这实际上是混淆了 2 种场合 下的安全系数的概念。 然而,如果利用有限元法来计算基于强度储备 概念的安全系数,一般都采用强度折减技术,即通 过不断地按同一比例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并 将边坡达到临界平衡状态 [16] 时所对应的折减系数 取为 F 2 。虽然尚未从理论上证明基于有限元——强 度折减技术所算得的安全系数与基于较严格满足平 衡条件的极限平衡法所算得的安全系数的一致性, 但是文[2~16]的研究表明,这两者的计算结果非常 靠近。不仅如此,文[26]的算例还揭示基于这两者 的临界滑面也非常一致。而且,如果要发生滑坡, 临界滑面上的点必将都处于塑性流动状态,即都位 于由极限平衡状态的强度参数所决定的屈服面上, 就应该以此状态作为极限状态来考察目前尚处于安 全状态的边坡的安全储备情况。因此,作者认为如 果要使分析结果与极限平衡法的计算结果具有可比 性,那么强度折减技术应作为基于变形分析的边坡 稳定性分析的首选方法。当然,强度折减法目前尚 存在两方面的不足:其一是计算量过大,为了使边 坡达到极限状态,通常需求解很多个非线性问题; 其二是不能考虑应力路径对于边坡安全系数的影 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4 (0,0)
− (r1 + r2 )
r1 r 2
不稳定
P1, P2 是一个种群存活而另一灭绝的平衡点 P3 是两种群共存的平衡点
第七章 稳定性模型
P1稳定的条件 σ1<1 ?
19
平衡点稳 定性的相 轨线分析
(1) σ2>1, σ1<1
⎛ x1 x2 ⎞ ϕ ( x , x ) = 1 − x1 − σ x2 & x1 (t) = r1x1 ⎜1− −σ1 ⎟ 1 2 1 ⎟ ⎜ N N1 N2 N2 ⎠ ⎝ 1 ⎛ x1 x2 ⎞ x1 x2 & x2 (t) = r2 x2 ⎜1−σ2 − ⎟ ψ ( x1 , x2 ) = 1 − σ 2 − ⎟ ⎜ N1 N2 ⎠ N1 N 2 ⎝
ax + by = 0 平衡点P0(x0,y0)=(0,0) ~代数方程 的根 cx + dy = 0 若从P0某邻域的任一初值出发,都有 lim x (t ) = x0 , t →∞
lim y (t ) = y0 , 称P0是微分方程的稳定平衡点 t →∞
⎡a b ⎤ 记系数矩阵 A = ⎢ c d⎥ ⎦ ⎣
12
x0 稳定, 可得到稳定产量
第七章 稳定性模型
在捕捞量稳定的条件下, 图解法 控制捕捞强度使产量最大 F ( x) = f ( x) − h( x) y y=rx y=E*x x y=h(x)=Ex f ( x ) = rx (1 − ) P* hm N P h h ( x ) = Ex y=f(x)
& x = F ′( x0 )( x − x0 ) (2)
不求x(t), 判断x0稳定性的方法——直接法 (1)的近似线性方程
F ′( x0 ) < 0 ⇒ x0稳定(对(2), (1)) F ′( x0 ) > 0 ⇒ x0不稳定(对(2), (1))
第七章 稳定性模型
3
& 线性常系数 x(t ) = ax + by 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 微分方程组 y(t ) = cx + dy &
平衡点 P0(0,0) 特征根
λ1,2 = (− p ± p − 4q) / 2
2
微分方程一般解形式
c1e + c2e
λ1t
λ2t
λ1,2为负数或有负实部
p>0且q>0 p<0或q<0 平衡点 P0(0,0)稳定 平衡点 P0(0,0)不稳定
5
第七章
稳定性模型
第七章
稳定性模型
6
(二阶)非线性 (自治)方程
N2 S 2
S1 0
第七章
N1 / σ 2
稳定性模型
N1 x1

从任意点出发(t=0)的相轨 线都趋向P1(N1,0) (t→∞) P1(N1,0)是稳定平衡点
p = − ( f x1 + g x 2 )
, q = det A pi , i = 1, 2,3, 4
平衡点 Pi 稳定条件: p > 0 且 q > 0
第七章 稳定性模型
18
种群竞争模型的平衡点及稳定性
平 衡点
p
r1 − r2 (1 − σ 2 )
q
− r1r2 (1 − σ 2 )
稳定条件
p1 ( N1 ,0)
& x1 (t ) = f ( x1 , x2 ) 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 & x2 (t ) = g( x1 , x2 )
g ( x 1 , x 2 ) = 0 的根
0
平衡点P0(x10, x20) ~ 代数方程
f ( x1 , x 2 ) = 0
若从P0某邻域的任一初值出发,都有 lim x1 (t ) = x1 , t→∞
第七章
记 F ( x ) = f ( x ) − h( x )
x & x ( t ) = F ( x ) = rx (1 − ) − Ex N
11
• 不需要求解x(t), 只需知道x(t)稳定的条件
稳定性模型
x 产量模型 x ( t ) = F ( x ) = rx (1 − ) − Ex & N E F ( x) = 0 x 0 = N (1 − ), x1 = 0 r 平衡点
第七章
稳定性模型
15
模型假设 • 有甲乙两个种群,它们独自生存
时数量变化均服从Logistic规律;
x1 & x1 (t ) = r1 x1 (1 − ) N1
x2 & x2 (t ) = r2 x2 (1 − ) N2
• 两种群在一起生存时,乙对甲增长的阻滞作 用与乙的数量成正比; 甲对乙有同样的作用。
9
7.1
背景
捕鱼业的持续收获
• 再生资源(渔业、林业等)与 非再生资源(矿业等) • 再生资源应适度开发——在持续稳 产前提下实现最大产量或最佳效益。
问题 及 分析
• 如果使捕捞量等于自然增长量,渔 场鱼量将保持不变,则捕捞量稳定。 • 在捕捞量稳定的条件下,如何控 制捕捞使产量最大或效益最佳。
第七章
模型
⎛ ⎛ x1 x2 ⎞ x2 ⎞ x1 & x1 (t ) = r1 x1 ⎜1 − ⎜ ⎟ ⎜ N −σ1 N ⎟ x2 (t) = r2 x2 ⎜1−σ2 N − N ⎟ ⎟ & 1 ⎝ ⎝ 1 2 ⎠ 2⎠
对于消耗甲的资源而 言,乙(相对于N2)是甲 (相对于N1) 的 σ1 倍。
第七章 稳定性模型
S1 : ϕ > 0, ψ > 0
x2
N2 /σ1
S3
ϕ =0
ψ =0
& & S1 : x1 > 0, x 2 > 0 & & S 2 : x1 > 0, x 2 < 0
& & S 3 : x1 < 0, x 2 < 0
P1
t ↑ → x1, x2 ↑ t ↑ → x1 ↑, x2↓ t ↑ → x1, x2↓
⎡ fx A=⎢ ⎣gx
1
1
fx ⎤ ⎥ gx ⎦
2 2
P0
p>0且q>0 平衡点 P0稳定(对2,1)
第七章 稳定性模型
⎧λ2 + pλ + q = 0 ⎪ ⎨ p = −( f x + g x ) ⎪ ⎩ q = det A
1 2
P0
p<0或q<0
8
平衡点 P0不稳定(对2,1)
第七章
稳定性模型
⎡ f x1 A=⎢ ⎣ g x1
⎡ ⎛ 2 x1 σ 1 x2 ⎞ ⎟ − ⎢ r1 ⎜1 − ⎜ N1 N2 ⎟ f x2 ⎤ ⎢ ⎝ ⎠ ⎥=⎢ g x2 ⎦ ⎢ − r2σ 2 x2 N1 ⎢ ⎣
pi
r1σ 1 x1 − N2
⎤ ⎥ ⎥ ⎛ σ 2 x1 2 x2 ⎞ ⎥ ⎟⎥ r2 ⎜1 − − ⎜ N1 N 2 ⎟⎥ ⎝ ⎠⎦
稳定性模型
10
产量模型 假设
x(t) ~ 渔场鱼量
• 无捕捞时鱼的自然增长服从 Logistic规律 x & ) x ( t ) = f ( x ) = rx (1 − N r~固有增长率, N~最大鱼量 • 单位时间捕捞量与渔场鱼量成正比 h(x)=Ex, E~捕捞强度
建模
捕捞情况下 渔场鱼量满足
σ2>1, σ1<1
p2 (0, N2 )
− r1 (1 − σ 1 ) + r2 − r1r2 (1 − σ 1 ) σ1>1, σ2<1
⎛ N1 (1− σ1 ) N2 (1− σ 2 ) ⎞ r1 (1−σ1 ) + r2 (1−σ2 ) r1r2 (1− σ1 )(1− σ 2 ) p3 ⎜ σ1<1, σ2<1 ⎜ 1− σ σ , 1− σ σ ⎟ ⎟ 1−σ1σ2 1− σ1σ 2 ⎝ 1 2 1 2 ⎠
稳定性判断
F ′( x0 ) = E − r , F ′( x1 ) = r − E
E < r ⇒ F ′( x0 ) < 0, F ′( x1 ) > 0
E > r ⇒ F ′( x0 ) > 0, F ′( x1 ) < 0
E~捕捞强度
x0稳定, x1不稳定
x0不稳定 , x1稳定
r~固有增长率 x1 稳定, 渔场干枯
13
效益模型
假设
在捕捞量稳定的条件下,控制捕捞强度 使效益最大.
• 单位捕捞强度费用c 收入 T = ph(x) = pEx 支出 S = cE
• 鱼销售价格p
单位时间利润
R = T − S = pEx − cE

稳定平衡点 x 0 = N (1 − E / r )
E R ( E ) = T ( E ) − S ( E ) = pNE (1 − ) − cE r r c r E R = (1 − ) < E* = 求E使R(E)最大 2 pN 2 rN c2 渔场 x = N (1 − E R ) = N + c (1 − 2 2 ) hR = R 4 p N 2 2p 鱼量 r
2
一阶微分方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 & x = F (x) (1) 一阶非线性(自治)方程
F(x)=0的根x0 ~微分方程的平衡点
& x x=x = 0 ⇒ x ≡ x0
0
设x(t)是方程的解,若从x0 某邻域的任一初值出发, 都有
lim x(t ) = x0 , 称x0是方程(1)的稳定平衡点 t →∞
第七章 稳定性模型
14
7.3 种群的相互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