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讲 药动学
药动学概述PPT讲稿
推动着药物开发研究和临床药物治疗的发展,成为最具活力的药学新 学科。
二、药动学的发展
• 新药开发研究中的药动学:
• 临床前药动学(Pre-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是药物开发研究进入临床以前,以实验动物进 行的药动学研究工作,又称基础药动学研究或动 物药动学研究。
优点:
• 能更精细表征任何器官或组织中药物浓度的经时过程。 • 生理模型各参数采用真实解剖值,故机体生理病理的
改变而引起药物处置动力学的变化,能通过某些参数 的改变来估计。
• 种属之间的数据可以互相推算。
(3) 群体药物动力学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 群体药物动力学是将药代动力学模型与群
• 代谢(Metabolism):
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 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 排泄(Excretion):
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物排除至体外的 过程。
药物体内过程
Absorption
决定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速度与量
Distribution
1953年 Dost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了Pharmacokinetics这一术语; 20世纪60年代 随着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痕量分析成为可能,人们可 以了解许多药物在体内的变化情况,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1972年在美国马里兰洲波兹大国立卫生科学研究所(N.I.H)由国际卫 生科学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Health Sciences)召开的药理学与药动学国际会议上,正式确认为独立的学科;
药动学概述
药动学概述一、药动学定义药动学是应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即ADME 过程)的量变规律的学科,即药动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一)治疗浓度范围治疗浓度范围即治疗窗,是指给药后产生药效的最低有效浓度和产生毒性的最低中毒浓度之间的浓度范围。
治疗窗窄的药物,其治疗浓度相对较难控制,易发生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常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二)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的关系对于大多数药物及其制剂,药物进入体内后,血中的药物浓度与药物作用靶位的实际浓度呈正相关,从而间接反映药物的临床效应,包括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药动学中常以血液中的药物总浓度作为观察指标。
三、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参数(一)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药动学的研究中,将药物制剂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受试者,然后按照适当的时间间隔抽取血样,检测血样中的药物浓度,每一个取血时间点有一个对应的药物浓度,由此就得到一系列的血药浓度相对于时间的实验数据,简称为药-时数据。
将其用坐标图表示,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简称药-时曲线。
血管内给药的药-时曲线通常为曲线,而血管外给药的药-时曲线一般为拋物线。
根据研究的需要,常将药-时曲线的不同时间段用吸收相、平衡相和消除相来表示,表明该时间段(时相)体内过程的主要影响。
(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中,药-时曲线与时间轴共同围成的面积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简称药-时曲线下面积,用AUC表示。
其与药物吸收的总量成正比,能够反映药物吸收的程度。
AUC越大,表明制剂中的药物被生物体吸收越完全。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是评价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重要参数。
(三)峰浓度和达峰时间血管外给药的药-时曲线一般为拋物线,其中有两项特征性参数,即血药峰浓度和达峰时间。
血药峰浓度即药-时数据中的最大浓度,用C max表示,C max的大小能够反映药物的疗效情况和毒性水平。
药动学-PPT资料86页
第六节 Interaction of Drug and Receptor
44
一、受体概念
Definition of Receptor
Any [large] molecule in a cell to which a drug binds to produce its effect
任何能与药物结 合产生药理作用 的细胞上的大分 子
Drug concentration
100 80 60 40 20 0
0.1
1
10 EC50 100 1000 10000
D rug concentration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51 51
Relationship between drug concentration and biological response
60
激动药
激动药 +递增剂量 的竞争性拮抗药
剂量比
最大效应(%)
对数浓度(激动药 ) 61
剂量比 (Dose ratio)
增加后的激动药剂量(D’) 原激动药剂量(D)
拮抗参数(antagonist parameter, pA2, ) p for logarithm, like pH; A for antagonist
18
6. 特异质反应
(idiosyncrasy)
特异质病人对某种药物反应 异常增高
遗传性 G-6-PD(葡萄糖-6-磷
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磺胺
后可致溶血
19
20
药物即毒物,利弊并存, 必须权衡,正确应用
21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22
量反应及质反应:
药动学 PPT课件
峰值(Cmax)与达峰时间(Tpeak)
• 峰值(Cmax) – 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 • 达峰时间(Tpeak) – 用药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所需要的时 间
曲线下面积 AUC
• Area under the curve • 血药浓度(C)随时间(t)变化的积, 反映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 (AUC)n = Σ(t i+1-ti)(Ci+C i+1 ), i = 0(n-1)
生物转化的第二步
• 又称Ⅱ相反应,即结合Conjugation • 母体药物分子中的极性基团,或通过氧 化、还原、水解引入的极性基团,与体 内水溶性较大的内源性物质结合后,进 一步增加极性和水溶性,利于药物排出 体外。 • 主要有4种方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硫 酸酯的形成、乙酰化、硫氰酸盐化。
排泄 Excretion
其他概念与参数
• 房室模型 • 表观容积分布 • 血浆清除率
表观分布容积 Vd
•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 药物在体内达到平衡后,按血药浓度(C) 推测体内药物总量(A)在理论上应占有 的液体容积
Vd (L)
药物总量(mg) 血浆药物浓度(mg/L)
A C
生物转化的第一步
• 又称Ⅰ相反应,药物经过氧化、还原或 水解,极性增强。 • 药酶:代谢药物的酶系统 • 肝药酶:肝脏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 系统,故又称微粒体酶。是药物生物转 化的主要酶系统, 70多种。
药酶诱导剂与药酶抑制剂
• 使肝药酶活性增加或药酶合成加速的药 物称为药酶诱导剂。 • 使肝药酶活性降低或药酶合成减慢的药 物称为药酶抑制剂。
Vd的意义
• 推算欲达有效血药浓度应给药的剂 量。 • 提示药物在血液及组织中的相对量。
药动学课件PPT课件
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体外研究
通过在肝脏细胞、酶或组织中进行药物代谢研究,可以了解药物的代谢过程和机制。这种 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实验条件下控制各种参数,但无法完全模拟体内环境。
在体研究
通过给动物或人服用药物,并测量其代谢产物和排泄情况,可以了解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更接近体内环境,但实验条件和操作相对复杂。
药动学参数的意义与作用
意义
药动学参数能够反映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率,帮助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体内过程,为药物的 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用
指导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预测不同个体内的药物暴露水平,评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风险,以及为 新药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药动学参数的应用实例
实例1
通过计算药物的半衰期,医生可以确定给药 的间隔时间,确保药物在体内维持有效的血 药浓度。
疾病状态
某些疾病如肾衰竭、肝硬化等可 能影响药物的排泄,需根据个体 情况调整给药方案。
药物排泄的研究方法
尿液检测
通过收集尿液检测药物及其代谢 产物的浓度,了解药物排泄的情
况。
血药浓度监测
通过监测血药浓度了解药物在体内 的动态变化,推断药物的排泄情况。
药代动力学研究
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了解药 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 泄等过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 据。
药动学课件ppt
目录
CONTENTS
• 药动学简介 • 药物吸收 • 药物分布 • 药物代谢 • 药物排泄 • 药动学参数计算
01 药动学简介
CHAPTER
药动学的定义
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 布、代谢和排泄(ADME)过程的学 科,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 和作用规律。
药理学02药动学
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
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观察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药动学和药 效学表现。
临床研究
通过临床试验,评估药物在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监测其药 动学参数。
数学建模
建立药动学和药效学的数学模型,用于预测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表 现,以及优化给药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联合用药
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排泄速 度。
药物排泄的研究方法
尿液检测
通过检测尿液中药物的浓度,了解药物排泄的情况。
血液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药物的浓度,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
动物实验
利用动物模型研究药物的排泄机制和过程。
体外实验
利用离体器官或组织进行研究,了解药物排泄的机制。
06
人体试验
通过在人体上进行药物吸 收试验,研究药物的吸收 特性,如药代动力学研究。
体外实验
利用离体组织或细胞进行 药物吸收研究,如细胞培 养、组织切片等实验方法。
03
药物分布
药物分布的机制
被动扩散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被动转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与 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
主动转运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如Na+依赖性转运、 Ca2+依赖性转运等。
主动转运
药物通过细胞膜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逆 浓度梯度转运,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
3
胞饮
大分子和脂溶性药物通过细胞膜的特殊转运方式, 即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将药物包裹在内,从而 完成药物的转运。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脂溶性、解离度、分子大小等都会影响其吸收速率 和程度。
药动学2精简PPT课件
静脉注射?
24
(一)胃肠给药: 1.口服给药 (Oral ingestion):
• 胃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面大小: (m2)
口腔 0.5~l.0 胃 0.1~0.2 小肠 100 大肠 0.04~0.07 直肠 0.02
2
2
导学 1.熟悉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影响简单扩散
的因素
2.掌握药物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
及其影响因素。
3.熟悉一些药药动学的概念和参数 (时效曲线、房室模型、生物利用度、表观分 布容积、清除率、一级和零级动力学。
4.掌握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及坪值的含义与
意义。
3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Drug Transport
膜面积:面积越大扩散越快。 浓度差:药物在脂质膜的一侧浓度越高,扩 散速度越快;到膜两侧浓度相同时,扩散 停止。
8
③药物在体液中的解离度:
药物的解离度对简单扩散影响很大。 大多数药物都是弱酸性或弱碱性的,在溶液 中,都以非离子型和离子型两种形式存在。
HA H+ + A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常只有非离子型的部分才能以脂溶扩散方式 通过脂质膜。
• (4)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 许多细胞膜上有跨膜蛋白 trans-membrane protein, 控制内源性生理物质进出细胞。糖,递质,离子
• 跨膜蛋白在细胞膜一侧与药物结合,发生构型 变化,穿过细胞膜,在另一侧,将药物释放。
• 特点:选择性, 竞争性
21
膜动转运(cytosis)---通过膜的运动而转运大分子物质
药理学 第二讲 药动学
讨论
如下图,同一药物相同剂量的3种制剂,在口
服后分别测得的3条时量曲线(A、B、C), 其血药曲线下面积(AUC)值均相等,讨论3 种制剂的疗效那个最好?为什么?
• 消除半衰期 • 稳态血药浓度 • 生物利用度
• 概念: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 t1/2的意义:
1.t1/2反映机体消除药物的能力与消除药物的 快慢程度
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通过排泄器官或 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肾脏(最主要)、肺、胆道、唾液腺、乳腺……
影响肾脏排泄的因素: 1. 肾功能 2. 尿液pH值
胆汁排泄
& 肝肠循环
• 由肝细胞分泌到胆汁中的某些药物与葡萄糖醛酸 结合型的代谢产物,排泄入小肠后被酶水解又成 为原型药物并被肠粘膜上皮细胞重吸收由肝门静 脉进入全身循环,这种现象为肝肠循环。
◆皮下注射:吸收较慢 ◆肌内注射:较皮下注射吸收快
皮下、肌内注射吸收速度与局部组织 血流量及药物制剂有关
◆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无吸收过 程,起效快
上腔静脉 药物经肝静脉 入全身循环
药物经肝门静 脉入肝脏
小肠吸收药物
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受 到胃肠道和肝脏细胞 的酶灭活代谢导致进 入体循环的活性药量 减少,这种现象称为 首关消除。
100、50、25、12.5…….
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浓度按恒定的量消除 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 药物剂量过大,超过恒比消除极限,机体
以此方式消除
1000、800、600、400、200、100……
• 时量关系:血药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
变化的规律
• 时效关系:药物效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的规律
曲线下面积(AUC): 反应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
第二章药动学讲义第二部分
相对生物利用度:
新制剂与老制剂优劣的比较 F = (AUC新制剂 AUC老制剂) × 100%
C
老制剂
新制剂
t
药学院药理系
二、生 物 利 用 度( Bioavailability )
2. 反应吸收速度: 比较达峰时间 t max
血 药
峰浓度 A药 Cmax
浓 度
B药
t 1max t 2max
排 泄
药物
结合
药物
药学院药理系
药物代谢酶系肝微粒体酶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系
CYP1B1 CYP2A6
CYP1A1/2
CYP2B6
Non-CYP
CYP2C8
enzymes
CYP2C9
CYP3A4/5/7
CYP2C19
CYP 2D6 CYP2E1
药学院药理系
药物对肝微粒体酶活性的影响
药酶诱导 (Induction):使药酶活性增强。 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利福平引起地高辛 代谢加快
药学院药理系
影响吸收的因素
不不同同给药药物途制径剂药吸物收吸快收慢快依慢次依为次:为: •• 溶吸液入剂>舌>混下悬>肌剂注> >颗皮粒下剂注>射胶>囊口剂服>>片直剂肠>
>皮包肤衣片 • 静脉注射(静滴)药物直接入血、无吸收
过程,起效快
药学院药理系
三、药 物 的 分 布 (Distribution) 药物从血液转运到组织器官的过程
药学院药理系
谢谢
药学院药理系
THANK YOU
Intramuscular and subcutaneous injection 被动扩散+过滤 吸收快而全
最新第2章药动学PPT课件
plasma drug concentration
CmaxA
increase risk of toxicity
FigCm.axB3-10
MEC for adverse response
MEC for
CmaxC desired response
最低中毒浓度
安 药峰浓度 全
范 围
最低有效浓度
代谢排泄过程
潜伏期
有效期
残留期
T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AUC是评价药物吸收
程度的一个重要指
C
标,常用于制剂的质
量评价。可用梯形
面积法估算。
T
梯形面积法 求AUC0t
药代动力学参数
▪ 速率过程与速率常数 ▪ 一级速率过程与线性动力学过程 ▪ 即单位时间内药物转运或消除按恒定比例
非解离
解离(分布 )
解离(分布 ) 非解离
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高 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内浓度高
4 组织的亲和力
(1)药物在亲和力高的组织分布较多。
(2)例:①碘 甲状腺 ②钙
骨骼③ 汞、砷来自肝、肾5 体内屏障
(1) 血脑屏障:是位于血-脑,血-脑脊液,脑脊 液-脑三者之间的屏障,它可限制某些物质 进入脑组织。
其他排泄 药物也可自唾液、汗液排泄,粪便中药物多数是口服未吸收的药
途径
物
药动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称时
量关系。以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和以 时间为横坐标作图可绘出药物浓度-时间 曲线图,简称为时量曲线或药时曲线。
药物的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
精品医学课件-药动学
弱酸性药物:
[H+] [A-]
Ka(解离常数)=
[HA]
[A- ] pH-pKa = log
[HA]
弱硷性药物: [H+] [B]
Ka=
[BH+] pKa-pH = log[BH+]
[B ]
pH=pKa时, [HA]=[A¯] pH=pKa时,[B]=[BH+]
b. 胎盘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几乎所有药物 都能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只是程度和快慢不同。
另外还有血-眼屏障、血-关节囊屏障。
胎盘屏障——胎盘屏障的穿透 性和一般细胞膜相似。
⑤ 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药物与器官或组织的亲和力越大,它在该组织 中的分布就越多。
⑥ 病理因素
严重的寄生虫病、失血性疾病或营养不良患畜, 由于血浆蛋白大大减少,可使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增加, 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
一、 吸收 Absorption
➢ 药物从用药部位经过细胞组成的屏障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 程称为吸收。 ✓ 药物作用强度和起效时间:吸收量的多少,吸收速度快慢。 ✓ 药物被吸收量的多少以及吸收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药 物被吸收的途径,即给药途径。 药物被吸收的途径从总体看有两种:
➢ 消化道吸收 ➢ 消化道外吸收
(二)消化道外吸收
通过各种注射、吸入或局部给药等方法的吸收。 ➢ 静脉注射 Intravenous (i.v) ➢ 吸入 Inhalation ➢ 肌肉注射 Intramuscular (im.)
皮下注射 Subcutaneous (sc.) 腹腔注射 Intraperitoneal (i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注:静脉注射 F=1
意义:剂型、批号不同;生物利用度有差别;可影响 血药浓度;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性。
2014-2-18
2.房室模型 ★根据药动力学特性,将身体视为一系统分 为若干房室, ★是一假想空间与解剖部位与生理功能无关 ★将转运速率相同的部位视为同一房室 常见: (1)一房室模型:体内药物瞬间在各部位达 到平衡。如全麻药
④可被某些药物诱生而增加活性→酶诱导剂 凡能增强肝药酶活性或增加肝药酶生成的 药物称为肝药酶诱导剂 ⑤可被某些药物抑制使酶活性减弱→酶抑制 剂:能减弱肝药酶活性或减少肝药酶生成 ★肝脏功能决定着药物的灭活
四、药物的排泄 概念: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 过程,是药物作用彻底消除的过程,大多 数以被动转运方式排泄 ☆肾是主要排泄器官,胆道、肠道、肺、乳 腺、唾液腺、汗腺及泪腺的等也可排泄某 些药物
2014-2-18
血浆中 细胞外液 全身体液 某一器官或组织
40L
100L
6.清除率(CL)
单位时间内机体能将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清 除干净. CL=k· Vd
意义:清除率主要反映肝肾功能状态;不受血药浓度 的影响.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应适当调整剂量或延长给药时 间;以免过量蓄积中毒。
2014-2-18
(2)二房室模型:药物在某些部位的药物浓 度和血液中的浓度迅速达到平衡,而在另 一些部位中的转运有一速率过程但彼此近 似,前者被归为中央室,后者归为外周室 ①中央室:血液、心、肝、脑、肺、肾 ②周围室:肌肉、皮肤、脂肪、骨髓
3.药物的消除动力学 药物自血浆的消除是指进入血液循环的药 物由分布、代谢和排泄,C不断衰减的过程 (1)恒比消除: 单位时间内体内药量以恒定比例消除又 称一级动力学消除 机体消耗功能正常,体内药量未能超过机 体的最大消除能力时,大多数药物等比消 除
(6)体内屏障 ①血脑屏障:指血-脑之间有一种选择性阻止 多种物质由血入脑的屏障,大多数药物较 难透过,有利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 的相对稳定。(P-C、脑胶质C瘤) ②胎盘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 分子量﹤600,A类药物,胎儿
三、药物的代谢 1.概念:药物在生物体内所发生的化学结构 和理化活性的改变,也称为生物转化。 ☆肝脏是代谢的主要器官,其次是肠、肾、 肺和血浆等 2.转化方式: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Ⅰ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Ⅱ相反应:结合
确定给药时间 预测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 预测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
5.表观分布面积
假设药物在血浆和组织内分布达到平衡;按照 血药浓度(C)推算药量总量(A)在理论上应占有的 体液容积。
A(mg) Vd(L)= C(mg/L)
意义:进行血药浓度与药量的换算 可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例:70kg正常人 总体液大约为42L 5L 10-20L
(一)肾排泄 肾排泄药物的方式 (1)过程:肾小球滤过(尿液PH对药物重吸 收和排泄的影响?) 肾小管重吸收 肾小管分泌巴比妥→尿液碱化 (碳酸氢钠静点)
(2)肾排泄的特点: ①肾小管重吸收 ②竞争抑制现象:丙磺舒&P-C (3)影响肾排泄药物的因素 ①肾功能 ②尿液PH值
(二)胆汁排泄:某些药物经胆汁分泌可治 疗胆道感染,如红霉素、利福平 ★肝肠循环:有些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再 随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在肠中经水解后再 吸收的过程。 ☆进入肝肠循环的药排泄变慢,作用时间延 长;C两个高峰(地高辛) ☆吸收:首过消除 排泄:肝肠循环
3.转化的酶 (1)专一性酶:儿茶酚胺(单胺氧化酶)、 乙酰胆碱(胆碱酯酶) (2)非专一性酶 ★肝药酶: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中,为肝微 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该系统中主要的酶 是细胞色素P-450(与CO结合后吸收光谱主 峰在450纳米处)转化体内各种药物
☆肝药酶特点: ①专一性差 ②个体差异大:如乙醇脱氢酶 ③酶活性易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增强或 减弱现象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二、药物的速率过程 三、药动学的基本参数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2014-2-18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可概括为 ☆转运:吸收、分布、排泄 ☆转化:代谢 ◆药物跨膜转运方式主要有: ☆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从高浓度→低浓 度侧扩散 1.特点:①顺浓度差 ②不耗能 ③不需要载体 ☆单纯扩散、滤过扩散:分子 量小、极性小、脂溶性大 ☆易化扩散:载体、离子通道 ☆药物大多数药物是以单纯扩 散进行转运
5.病理状态:如巴比妥类中毒应用中枢兴奋 药不引起惊厥而正常状态下用巴比妥类可 以起抽搐、惊厥 二、药物因素 1.药物的化学结构 结构相似作用相似:苯二氮卓类 结构相似作用相反:维生素K→华法林 2.剂量与制剂方面的影响
三、给药方法 1.给药途径 (1)口服:慢 (2)注射给药:快、急救 皮下、肌肉、静注、静推、皮内、动脉注射 注:链霉素、去甲肾上腺素、kcl (3)吸入给药
5.联合用药 6.利用负反馈用药 7.预防和处理耐药性 8.调节免疫机能 9.稳定内环境
2.给药时间和次数 催眠药 助消化药 驱虫药 刺激性药物
3.药物相互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使药物效 应↑→协同,↓→拮抗 (1)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 (2)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3)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提高疗效的措施 1.因病择药 2.迅速升高血药浓度 3.最佳时间给药 4.最佳疗程
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
程 。CO2、O2、N2、乙醇、尿素等。
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的 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响被动转运的因素 (1)脂溶性:脂溶性越大易通过细胞膜 (2)分子量:小分子药物易通过细胞膜 (3)解离度:药物的极性高,则解离度大, 脂溶性小,离子化的形式不易通过细胞膜。
☆特点: ①结合型和游离型处于动态平衡中 ②结合型药物不能通过细胞膜暂时失去药理 活性,不被代谢,称药物在体内的储存库 ③有饱和现象 ④有竞争抑制:华法林&保泰松(风心病)
(3)体液PH值:C外液7.4;C内液7.0 (4)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碘→甲状腺;氯 喹→肝内;钙→骨骼 (5)局部器官的血流量:肝、肺、脑、肾
不同给药途径的药时曲线
2014-2-18
二、药物的分布 1.概念:药物吸收入血后从血液向组织、细 胞间液和细胞内液转运的过程。 2.特点 (1)是药物消除的方式之一,大多数为被动 转运方式 (2)药物的分布不均匀、不同步 (3)如果是主动转运方式则药物可集中在某 一待定器官(碘、钙)
3.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1)理化特性:脂溶性、分子大小 (2)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主要与血浆中 的白蛋白结合
7.稳态血药浓度
恒比消除和恒量消除的药物;连续恒速或分次恒量给 药;给药速度大于消除速度;血药浓度升高;体内药物蓄积, 当给药速度等于消除速度时;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 水平;称稳态血药浓度(Css)
2014-2-18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机体方面 1.年龄:老人和小儿(18-60) 2.性别:如女性妊娠、哺乳期 3.个体差异 4.心理精神因素:安慰剂(没有药理活性)
(2)零级动力学消除 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能力有限,机 体消除功能低下或用药剂量过大超过机体 的最大消除能力时,机体消除达饱和,按 恒量消除
4.半衰期 概念: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即药物消除一半时所用的时间,是药动学 的又一重要参数。T1/2=0.693/K 意义:药物分类的依据
2014-2-18
★主动转运:从低浓度→高浓度 ☆特点①逆浓度差 ②消耗能量 ③需要载体:细胞膜提供 ④饱和限速 ⑤竞争抑制
一、药物的吸收 1.概念: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 过程。 2.给药途径
①口服给药:吸收部位 小肠 影响吸收的因素:药物的崩解度、胃肠液PH、胃排空速 度、食物、首过消除 ②舌下和直肠给药 ③肌内和皮下给药 ④吸入给药 ⑤经皮给药 ⑥血管内给药 无吸收过程
(三)肠道排泄 (四)其他途径排泄 ①乳汁:阿托品、吗啡 ②唾液腺、汗腺:利福平 ③肺:挥发性药物,如乙醚(测酒驾)
第二节 药物的速率过程
一、血药浓度变化的时间过程 (一)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时量曲线:指血药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规律
2014-2-18
(二)时量曲线的意义 1.时量曲线的形态 2.时量曲线的时间段 3.曲线下面积
2014-2-18
潜伏期:用药开始到产生疗效的时间 持续期:药物维持基本疗效的时间 残效期:药物浓度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但未 完全消除,此期反复用药易蓄积中 毒。 ☆两个水平:中毒浓度、有效浓度 三个过程: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 两个点:起效、峰值
二、药动学的基本参数及意义
1.生物利用度 机体吸收进入血循环的药量与给药剂量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