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既是一篇科普读物,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

它所追踪的时间脚印不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在岩石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然后理清文章思路,体味课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学情分析】
课文所指脚印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脚印,而是在岩石的生成过程中留下的。

并且作者在文中举例子、下定义等一系列说明方法,多种方法综合运用,通俗易懂,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速读、跳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弄清说明的层次和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说明的层次、语言特色和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
阅读较长文章,把握说明的层次。

【教法学法】
速读法、跳读法、“巧妙裁剪”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把时间比作一去不复返的流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这里人们把时间比作为飞速的“箭”和“梭”…… 其实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

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的一篇文章,主要描绘了作者在地质考察中所发现的一些地质现象,并通过这些现象揭示了时间的痕迹。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同时,文章还涉及了一些地质学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散文类文章有了一定的接触和理解。

但是,对于地质学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地质学知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文章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缺乏直观的感受,因此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相关的自然景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中所涉及的地质学知识,理解文章主题“时间的脚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难点:掌握文章中所涉及的地质学知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相关的自然景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地质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痕迹,引出本文。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

3.讲解:针对文章中的地质学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分享自己的感悟。

5.总结:对文章进行总结,强调时间的痕迹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

6.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地质现象,体会时间的痕迹。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8 时间的脚印》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8 时间的脚印》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8 时间的脚印》一. 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时间的流逝,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无形和无处不在,从而引导他们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课文以时间的脚印为线索,描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时间的痕迹,使学生认识到时间对万物的影响。

教材通过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让他们明白时间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思考分析的能力。

他们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时间的课文,对时间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时间的感知可能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时间对他们的意义,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了解时间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对时间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了解时间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时间对他们的意义,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和讨论法。

问题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讨论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时间对他们的意义,引导他们进入课文学习。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间的无形和无处不在。

3.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时间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4.思考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时间对他们的意义,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8 《时间的脚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展示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和无穷魅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既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又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质变化的基本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同时提高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表面形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文本理解、分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基本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2.教学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地质学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注意课文中出现的地质学术语。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互相交流心得。

4.教师引导: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以及相关的地质学术语。

《时间的脚印》教案范文(精选6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范文(精选6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范文(精选6篇)《时间的脚印》教案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时间的脚印》教案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时间的脚印》教案1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

它所追踪的时间脚印不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在岩石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弄懂文章内容,然后理清文章思路,体味课文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

(3分钟)今天老师准备用43分种的时间,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本需要两个45分种才能学完的文章。

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有)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咱们来个男女生竞赛怎么样?(好!)学习这篇课文,老师设计了许多问题,有抢答题,有必答题,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积极作答,等课结束时,咱们看看是男生得分多,还是女生得分多?(在黑板右边设立男女生积分榜)从现在开始计时,谁愿意帮老师记录这43分钟时间?(许多,指一名)你准备用什么记录这43分钟时间?(用表)这位同学想到了用表记录时间,说明表可以记录时间。

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表以外,可以记录时间的还有什么?(学生发言)同学们知道岩石也可以记录时间吗?(知道或不知道)同学们想知道岩石又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吗?(想)今天咱们要用43分钟学的这篇课文《时间的脚印》就是专门给大家介绍这方面的知识的。

二、析题、介绍作者、确定学习目标(4分钟)1、《时间的脚印》,时间没有脚,说它有“脚印”,这是什么修辞方法?“脚印”又是什么意思?这是一道2分抢答题。

(拟人)(痕迹、印迹、踪迹)2、一句话介绍作者:陶世龙,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3、这篇课文知识点很多,不可能在这么短短的43分钟面面俱到,那么咱们应重点学什么呢?还是看看编者在“预习提示”中怎么给我们“提示”的吧。

《时间的脚印》参赛说课稿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时间的脚印》参赛说课稿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时间的脚印》参赛说课稿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参赛说课稿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间的脚印》参赛说课稿(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间的脚印》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上课时我主要用诵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完成学习任务。

下面是我上课过程:一、导入(漫谈时间话题导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特别是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生活时代,我们更要爱惜时间。

“成功的人都会利用时间。

“”不珍惜时间的人将会被时间抛弃”。

我们来看这幅“钟表图”,(PPT投影图片)我问大家:”时间是什么?”(投影释义)那人类是怎么记录时间的呢?”古人发明了“沙漏”,现代人有了钟表、日历......孰不知大自然也有许多种时间的记录方式,如躺在山野中的岩石,(展示岩石图片)它就是原始的”钟表“,它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无声的讲述着自然传奇故事,给我们大量的历史信息,今天,我们跟随作家陶世龙一起来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时间的脚印》。

二、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岩石记录时间(历史)的相关知识,掌握本文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

(重点)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难点)3、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投影介绍作者陶世龙(投影作者资料,学生齐读了解识记)四、识记字词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 龟裂(jūn) 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五、阅读课文通过三读课文完成学习目标1、一读课文,梳理层次,明确说明对象,说明顺序。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说课稿【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说课稿【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说课稿【精编】一. 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绘不同地质时期的地貌特点,展现了地球的演变过程。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激发学生对地质学、地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本文通过对时间的脚印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认识到时间的宝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界的景观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对地球演变的历史、地质学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可能会感到困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地质时期及其特点,掌握相关专业术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认识到时间的宝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中所涉及的地质时期及其特点,相关专业术语的掌握。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地貌景观的理解,以及对地球演变过程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观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问题驱动,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时间的脚印吗?”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地质时期及其特点,标注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地貌景观,交流各自的看法。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重点解释课文中的专业术语。

5.实践环节:让学生观察图片、模型等,加深对地质景观的认识。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感悟时间的流逝,认识到时间的宝贵。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时间的脚印的短文。

《时间的脚印》公开课教案

《时间的脚印》公开课教案

《时间的脚印》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时间的脚印》及其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时间概念和地质历史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各种地质现象,如沉积岩、化石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质现象与时间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地质现象的看法。

第二章:时间的概念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包括地球时间和中国历史时间。

让学生了解时间单位,如世纪、年代、年、月、日等。

2.2 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时间的概念和单位。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时间,如夏朝、商朝、周朝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时间的概念和单位。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时间。

第三章:地质年代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地质年代的概念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各个地质年代的特征和代表性生物。

3.2 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地质年代的概念和分类。

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地质年代的特征和代表性生物。

3.3 教学方法使用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地质年代的概念和分类。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各个地质年代的特征和代表性生物。

第四章:时间的脚印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时间在地球表面的留下的脚印,如化石、沉积岩等。

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这些脚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4.2 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时间在地球表面的留下的脚印,如化石、沉积岩等。

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这些脚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4.3 教学方法使用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时间在地球表面的留下的脚印。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这些脚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时间概念和地质历史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进一步学习地质知识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通过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时间的脚印》公开课教案

《时间的脚印》公开课教案

《时间的脚印》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时间的脚印》的主题和内容。

激发学生对时间和地质变迁的兴趣。

1.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发学生对时间的思考。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1.3 教学内容展示不同地质时期的地层和化石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地质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1.4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展示的地质图片和化石。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地质变迁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时间的概念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流逝和不可逆性。

2.2 教学方法使用时间相关的道具和示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时间。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时间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3 教学内容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如秒、分钟、小时等。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流逝和不可逆性,以及时间对生活的影响。

2.4 教学活动使用计时器等道具,让学生亲身体验时间的流逝。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时间流逝的感悟和时间管理的方法。

第三章:时间的测量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和技术。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测量的意义和应用。

3.2 教学方法使用古代和现代的时间测量工具,如日晷、沙漏等,进行展示和操作。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时间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和现代的时间测量工具和技术,如日晷、沙漏、钟表等。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4 教学活动展示古代和现代的时间测量工具,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时间测量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章:时间的记录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时间的记录方法和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记录的重要性and效益。

4.2 教学方法使用时间记录的相关工具和示例,如日历、钟表等,进行展示和操作。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时间记录的好处和应用。

4.3 教学内容介绍时间的记录方法和方式,如日历、钟表、时间管理工具等。

《时间的脚印》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时间的脚印》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时间的脚印》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地质变迁,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课文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了我国地质地貌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地理知识,对地球表面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地质变迁的认识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还缺乏足够的感知,需要通过课文引导,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掌握地质变迁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地质变迁的基本知识。

2.难点:对地质变迁现象的理解和运用,培养环保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自然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文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掌握地质变迁的基本知识。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地质变迁现象,并结合实际情况,思考人类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质变迁及其影响。

5.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次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6.总结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总结课文所学,培养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2.地质变迁的基本知识3.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和地质变迁知识的掌握程度。

《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时间的脚印》教案篇1教学目标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__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 体会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清__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清__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示)。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屏幕显示标题)二、识记字词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粗糙(cāo) 龟裂(jūn) 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课文1.打开书63页。

《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__的引子,又紧扣题目。

我们一正文。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提纲如下:(屏幕显示)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2.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

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看我们的第二部分。

第五段独句成段,引出下文。

从结构上讲,这是一个过渡段。

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得同学读第六自然段。

读得好极了。

本段点明了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

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这是总起段。

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研读课文8至18自然段。

《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时间的脚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时间的脚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科技之光”,所选课文涉及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时间的脚印》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以及岩石记录的丰富的历史痕迹。

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生动,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文学性。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科普说明文可能还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分析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通过品味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 教学难点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说课稿(2)

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说课稿(2)

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我国地质变迁的历史,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地质变迁的知识,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提高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自然科学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他们对地质变迁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描述可能存在理解障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质变迁的基本知识,认识课文中的专业术语,提高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树立探索科学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质变迁的知识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地质变迁的基本知识,标记出不理解的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修辞手法。

5.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谈谈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时间的变迁,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以时间的脚印为载体,展示了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和丰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时间的魅力。

课文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时间观念方面仍有待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时间的价值,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寓意,认识到时间的价值,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张展示时间变迁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自读: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理解课文大意。

3.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寓意。

4.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时间观念的认识。

5.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时间观念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理解课文大意的程度。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

这篇课文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地形地貌,发现地球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据,揭示了地球历史的变迁。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文学性,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地球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对地球演变的过程,以及科学家是如何通过地形地貌来研究地球历史,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质学家是如何通过地形地貌研究地球历史的。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质学家是如何通过地形地貌研究地球历史的。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球演变的过程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实验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演变的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4.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地质学家是如何通过地形地貌研究地球历史的。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6.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8-时间的脚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8-时间的脚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8-时间的脚印》一. 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科普作家刘东升的作品。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和地貌变化的特点,揭示了自然地理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

文章语言生动,事例典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阅读理解方面,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地质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关键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和地貌变化的特点,掌握文章中的关键概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和地貌变化的特点,文章中的关键概念。

2.难点:对专业术语和地质概念的理解,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地质模型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质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质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地理现象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和地貌变化的特点,画出文章中的关键概念。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地质概念,互相解答疑问。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5.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质现象在身边的应用。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地质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

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时间的脚印说课稿一、说教材《时间的脚印》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课文,以抽象的时间为线索,通过描绘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变迁,展现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留下的印记。

本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引导他们思考时间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大自然中时间的脚印,如山川河流的变迁、生物的演化等;第二部分,阐述人类社会中时间的脚印,如城市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等;第三部分,总结时间对个人成长的影响,鼓励人们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1.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比喻,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激发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时间,认识到时间的宝贵,从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分析时间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变迁,启发学生思考时间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地位:本文位于初中语文教材的第三册,属于记叙文单元。

本单元主要围绕“时间”主题展开,本文作为开篇之作,既奠定了整个单元的情感基调,又为后续课文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

主要内容:1. 描述时间在大自然中的脚印,如地壳运动、生物进化等。

2. 描述时间在人类社会中的脚印,如城市变迁、科技进步等。

3. 总结时间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课文的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提高语文素养。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学会倾听、表达和思辨,提高思维品质。

(3)通过写作练习,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时间的脚印》说课稿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时间”吗?你能谈一下自己对“时间”的感受吗?的确,时间不是可看可触的物质,但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未来构成的连绵系统。

它是物质的运动,是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那你们注意观察过自然界昭示我们时间流逝的现象吗?不错,树木的年轮、四季的轮回……可你们知道时间是怎样在岩石上打下烙印的吗?(一)明确目标1.理解本文说明的科学常识。

2.理解本文的说明层次。

3.学习探究自然奥秘的规律性知识。

(二)整体感知1.本文共31个自然段,连同写在前面的四句诗,我们请32个同学(或32人次)来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勾画出生字词,勾画出不懂的科学术语或原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或语段。

2,朗读后教师按学习小组评价朗读的水平,然后要求大家默读,默读的过程中仍思考朗读时思考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3.要求同学借助字词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然后解释词语。

腐蚀(shí):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

(本文用①义项)浑浊(hún):(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kū):海水枯干,石头粉粹。

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山麓(lù):山脚。

粗糙(cāo):(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龟裂(jūn):裂开缝隙。

刨刮(bào):刮平。

沟壑(hè):山沟。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钟鼎文(dǐng):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汉铜器的文字。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是殷人占卜的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

楔形文字(xie):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马连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代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

(三)教学过程1.学生讨论:你读了本文,了解了哪方面的知识?讨论明确:(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时间的脚印教案六篇

时间的脚印教案六篇

Just because I wanted to survive, I started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to let go.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时间的脚印教案六篇时间的脚印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__思路。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3、体会__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两件物品)同学们知道实物投影仪上的东西是什么吗?它们是雨花石和三叶虫化石标本。

谁能说出他们的作用?雨花石可以欣赏,三叶虫化石标本可供科学研究。

除此以外,在科学家,尤其是地质学家的眼里,它们还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质学家陶世龙先生所写的说明文:《时间的脚印》。

二、整体感知课文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我们接触较少,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字词,特别是“龟裂”和“楔形”。

(齐读)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读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__的内容。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3、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文中的重要语句,读后完成下列填空题:从()可以看出地壳的活动;()可以说明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可以帮助认识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

4、那么,了解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举例回答。

教师小结: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三、质疑并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问: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为什么要接着写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我觉得这一部分可以删去。

对此说法,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须言之成理。

四、课堂反馈1、这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作者却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说说你的具体感受。

__标题便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

时间在不断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就使无形的时间有形化了,既生动形象又很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
《时间的脚印》说课稿
说课者:吴丽珠一、说教材
本文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

本单元的目标是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敢于质疑问难、自主思考的品格。

由于本课又是自读课文,所以我打算本课用导学案来讲授,有目的的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通过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享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这样可以更好地将课堂还给学生,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

2.明确单句成段的句子的作用,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四、说教学方法
对本课时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

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

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翻开时间的书页。

(二)自主预习
1.检查预习
给加点字注音。

掸()踪迹()()装置()()烘烤()()腐蚀()()沙砾()()山麓()()沟壑()()龟裂()()帷幕()()海枯石烂()()()()
(三)合作探究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2)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
(3)说说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

(4)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引出话题(—段)——记录时间
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毁灭与(—段)时间的脚印(—段)无字的(—段)读懂岩石的记录的意义增加 .
(—段)找寻 .
(设计意图:梳理课文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


2.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
(2)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诗?
(3)第4自然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
(4)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

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

阅读第22~29自然段并分组讨
论,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5)阅读第28、29自然段,回答问题:人类是怎样根据化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设计意图: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3.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找出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分析它们承启了哪些内容,体会独句成段的作用。

(2)找出文中的拟人句,体会其中的表达作用。

(3)“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这一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4)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设计意图:明确单句成段的句子的作用,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简要概括这篇散文的中心主旨。

本文是一篇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

文章从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

作者借助生动有趣的向我们展示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并说明地球上还有更丰富的记录,号召读者去。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5.课堂小结
六、说板书设计
引出话题(—段)——记录时间
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毁灭与(—段)时间的脚印(—段)无字的(—段)读懂岩石的记录的意义增加 .
(—段)找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