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课件

合集下载

八声甘州PPT讲课课件

八声甘州PPT讲课课件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 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争知 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羁旅漂泊、抒发感慨。 秋色的萧瑟凄凉。
词句洗练,气势磅礴,境界开阔。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写出高远的景色和开阔博大的形象,具 有盛唐博大高远的气象。以上写仰望,往下 转写俯视。
2、多用赋体。吸收辞赋和骈文的长 处,极善铺叙,并在铺叙中渲染情感。
3、雅俗并陈。有“凡有井水处,皆 能歌柳词”之美誉。
柳永对词的独特贡献
前期
晏殊、张先、 晏几道、欧阳修
柳永
承袭“花间”余 绪
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
后期
苏轼、周邦彦
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 江水,无语东流。
4、柳永还善于运用铺叙手法
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耆卿词,细密而妥溜, 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
宋人李之仪也指出:柳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跋吴 思道小词》)。
清人周济也评论柳词“铺叙委婉”(《介存斋论词杂著》)。 陈廷掉也说:“奢卿词善于铺叙”(《白雨斋词话》)。
柳永创造性地以赋为词,运用铺叙手法, 具体细致地叙事、写人、绘景、抒情,从 而增添了词的艺术表现力。 可以说,柳永是第一位大量运用铺叙手法 的词人。

3、采撷、融化前人语句、意境;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原本于高峰《秋月
北固晚望》的“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 流。”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源于谢眺《之宣城郡出 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加上 “误几回”,焦灼情感较原诗更强烈。 “红衰翠减”出自李商隐《赠荷花》中的“翠减红 衰愁煞人。”

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PPT

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PPT

诗人趣事
诗人的那些不被知晓却很有趣的传闻和故事。
奉旨填词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洞晓音律,早年亦颇好其 词。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即位后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 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 冲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 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 宋人严有翼亦载有此事,说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 填词”,并说自此后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圣旨 填词柳三变”。
眠花宿柳
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她们的生活处 境。演出效果取决于演技和所演唱的词,演技靠个人的勤奋练习,而词则靠词 人填写。歌伎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观众,往往主动向词人乞词,希望不断获 得词人的新词作,使自己成为新作的演唱者,以给听众留下全新的印象,同时 也希望通过词人在词中对自己的赞赏来提升名气。柳永落第后,频繁地与歌伎 交往,教坊乐工和歌伎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 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歌伎是柳永 词的演唱者和主要歌咏对象,存世柳词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约150首,歌伎 激发了柳永的创作热情,满足了他的情感追求,促成了他的创作风格,也奠定 了他的文学地位。
写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适逢北宋安定统一,首都歌楼妓 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 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 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这首词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诗词赏析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诗句的内容既包括表层内容, 又包括深层的含义。联系意象和意理解感悟诗歌的内容,从 而理解诗歌的诗意美。

《八声甘州》ppt课件

《八声甘州》ppt课件
乐章集凡一百五十 馀曲 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 田蹊径 柳氏家 法 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
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 之大 其词对后 世词家及金元戏曲 明清小说有
重大影响
柳词内容有三类:
1 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 望海潮最为有名 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 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人的离愁别绪与冷落清秋的景物相互交融;达到了高度的艺术 境界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 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 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望; 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 恁闲愁
一 本词主要写的是什么
八声甘州对潇潇 暮雨洒江天
柳永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是北宋专力写词的第一人 排行第七;人称柳七; 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他在扩大词境 发 展慢词 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其词多写城市风光;尤长于抒发羁旅行役 之情;善于铺叙;情景交融 代表作有 八声甘州 望海潮 雨霖铃 夜半乐等 著有 乐章集 所著
2 描写男女情爱 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 们的深切同情的;如 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 恨的;如 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 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 迷 仙引
3 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 雨霖铃 八声甘 州 夜半乐是这部分词的代表作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八声 甘州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道出了居无定处; 四海漂泊的乡思愁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 铃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 夜半乐和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 八 声甘州中主人公颓唐的心情将秋日景象涂抹上浓重的阴影 词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_ppt课件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_ppt课件

南北朝•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 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既欢 怀禄情,复协沧州趣。
误:用的极好,把思念之情表达的更加急切, 思念之情更深。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处。”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暮雨上至潇潇下用洒字来形容就使人仿佛听到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那是一阵秋天凉爽萧疏的雨而经过这番雨秋就变得更清了秋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偏以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之洗使人感到生动真切觉雨后清空清朗之状如在目前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 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 东流。
吊柳会(吊柳七):柳永去世后,无亲人祭 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 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亦称为“群妓合金葬柳七” 这种风俗一直持 续到宋室南渡。
后人有诗题柳永墓云:乐游原上妓如云, 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 及众红裙。
沈祖棻:用一“对”字起领,勾画出词人正面对一 幅暮秋季节、傍晚时间的秋江雨景。“暮雨”上至 “潇潇”,下用“洒”字来形容,就使人仿佛听到 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那是一阵秋天凉爽 萧疏的雨,而经过这番雨,“秋”就变得更“清” 了,秋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偏以为秋之清是由于 暮雨之洗,使人感到生动、真切,觉雨后清空、清 朗之状,如在目前。《九歌•大司命》:“使冻雨兮 洒尘”句,可能使柳永受到启发。“洒江天”也是 洒向空气中的灰尘,但由此想出“洗清秋”,构思 就更新颖。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梳洗罢,独倚 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课件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课件

2、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但对上片中的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却 大加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 高处。” 请结合苏语加以赏析。
明确:该句在物像上选取大尺度、大范围 ,广阔辽远的景象。风既寒且急,行旅必 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 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 没。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形象鲜明,使 人读之如亲历其境。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 词作家。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 ,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 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那 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 ,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 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 ,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 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
2、该词上片用了哪些意象?营 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明确:该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暮 秋之景。词人用暮雨、霜风、冷 落的关河、残照、红衰翠减、无 语长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 、荒凉、肃杀的气氛。
3、自由诵读词的下片抒情,可分几个 层次?
①“不忍登高· · · · · · 何事苦 淹留” 哀叹长年漂泊,有家难归。 ② “想佳人· · · · · · 识归舟”,设想佳 人也在楼上盼望自己
(三)三读诗歌,把握寓意
八 声 甘 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顒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作者抒发了自 己思乡怀人之 情,那他为什 么不回去呢? 你如何看待这 个问题?
1.赏析“洗”字 妙在何处。 2.赏析“渐霜风渐 紧,关河冷落,残 照当楼”。

5八声甘州PPT课件

5八声甘州PPT课件

2020/5/6
大学语文 八声甘州
5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参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种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是一首离别之作。写作者从昼到夜,从户外 到室内,一天的所思所想。用晓畅、精炼的语言,把
心中难以名状的“闲愁”细腻地表现出来。
而正是这些作品,反映了歌者和听者复杂的情感,
不但受到妓女的欢迎,也受到全社会的欢迎。
柳词也有真情流露的一面,即失意的文人与沉
沦下潦的歌妓舞女间的“心有灵犀”,从中表现出 平
2020/5等/6 、同情的观念。 大学语文 八声甘州
29
这类词中,既有落魄江湖无可奈何而沉迷于风月 场中纵情声色的一面,如《鹤冲天》“未遂风云便, 争不恣狂荡”,“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 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2020/5/6
大学语文 八声甘州
19
❖ 没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 仁宗反复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
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 仁
宗的痛点上。 ❖ 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 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
2020/5/6
大学语文 八声甘州
10
词的分类
❖ 依词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 ❖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
❖ 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 ❖ 长调:九十一字以外。 (清毛先舒《填词名解》)
小令、中调、长调跟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八声甘州柳永 ppt课件

八声甘州柳永  ppt课件
开阔博大。 阔江天景色,境界雄浑高远,好似全宇宙
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渐霜风凄惨” ,有的版本作“渐霜
风凄紧”,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PPT课件
12
“紧”比“惨”字好。因为柳永在这里是 把悲慨结合在景象之中,并没正面写感情。 不同李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全是正面写感情。柳永是 把深剧的感情,融在所写的景物里。“惨” 字是写感情的字词,而且太重,用在这里 情调不调合。“紧”是写风,指强劲的风, 与前面的“潇潇暮雨”相呼应,写秋天的 雨雨风风的交相侵袭。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PPT课件
11
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然而对“渐霜 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却大加赞 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这唐三人句高词处不”仅:点把出山了水季自节然、和环自境、时 间和己地的点感,情而结且合展在现一了起骤且雨表冲现洗得后苍茫浩
•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 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 春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仁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任作白衣PPT课卿件 相,风前月下填词。4 ”
八声甘州
柳永
《甘州》曲本身也是一个大曲,
《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
段改制的。因这个词调上下阕用了八个
“不忍”一句承上启下拓开词意,
“望”字兴起思乡怀人之情,
“叹”字转回到自身萍踪浪迹的处境。
“想”字引出对方倚楼怅望的形象,既写自身,
又用来对照双方相思之情,显得情深意长。
PPT课件
15
用散文化的笔法改写词的 上片或下片。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_课件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_课件

三、名句默写 ①碧云天,黄叶地。秋_色__连__波_____,波上寒烟翠 ____________。《苏幕遮·怀旧》 ② _山__映_斜__阳__天__接__水____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苏幕遮·怀旧》
③沙上并禽池上暝,_云__破__月__来_花__弄__影_____。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④ _重__重_帘__幕__密__遮__灯_____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 落红应满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⑤是处红衰翠减,___苒__苒__物_华__休________。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4.《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下片所有景物描 写都暗扣一种事物,请说说这是哪种事物。 【提示】 “风”字又是贯穿整个下片的关键词。 因为“风”起春寒,鸟儿才紧紧依偎;因为“风”散 浮云,月亮才得以重现;因为“风”起,残花月下 始弄“影”;因为“风”起,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 满径”。
5.赏析《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的“洗” 字。 【名师点拨】 ①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 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 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 朗之状如在眼前;②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 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苏幕遮(碧云天)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诗海探珠
幕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诗海探珠
代悲白头翁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八声甘州》PPT课件

《八声甘州》PPT课件
时间——暮秋、傍晚(“暮雨”、“清秋残 照”)
天气——雨、风(潇潇、霜风凄惨) 所感——霜风凄紧 所见——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红衰翠减、
物华已休、江水东流
赏析“洗”字
• A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 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 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 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
用了反写的手法,先写自己的思念,再 写远在家乡的佳人对自己的思念,然后又 写自己的思念,虚实结合,抒情浓烈而深 挚,绵绵不绝。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 气之一,唐朝时是一 个重要节日。
• 词人为什么“不忍登高”?
圣 且去浅斟低唱, 旨 何要浮名?
忍把浮名,换 了浅斟低唱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 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 役之情。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 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创作慢词独 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 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 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其 词对后 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 大影响。
• 上片景物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 故以“不忍“二字总括。
•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 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 的原因:
• 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 收”;
• 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 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 苦。
• 3、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 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 情?

自由诵读,思考全词主要写什么内容?抒发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怀人——“想佳人” 作者抒发的是羁旅之愁,飘泊之恨。是一首 怀乡思人之作。

《八声甘州》PPT课件(共16张PPT)

《八声甘州》PPT课件(共16张PPT)
(这时让我们感到整个江天、关河、冷雨、霜风都集 于“当楼”,从而感受到诗人难以形容的羁旅愁思)
2.自由朗读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说说这些意象组合成怎样意境?
一阵骤雨过后,秋色更加凄冷,傍晚的 江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 抹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 遍地,满眼残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 人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 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 空添几许伤感。 (残秋雨景图)营造了一 种萧瑟、清冷的意境。
布置作业: • 1. 将这首词改为二三百字的散
文,要求意境、情感与原词相 符。 • 2.背诵全诗
• 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层层铺垫,衬托。
上片:——状写登高所见之景(层层铺叙)
1.开头两句,以“对”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雨景。 “对”字,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 “洗”字,描摹出秋天雨后天空清朗的状态
2.接三句以“渐”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 霜风凄冷:使游子觉得寒风渐冷渐急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所见之景一片凄凉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梳洗 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 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头,方才知道误认了。 如此再三再四,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 的深情啊!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是多么 值得珍惜啊! (佳人望归图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旨
• 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 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生的内心矛盾 与苦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 代中下层士子典型的生活遭遇和思 想情绪。
1.体会词中意象的抒情作用及“从对 方着笔”的抒情方法;
2.感受词人登楼临远所抒发的羁旅思 归之情;
3.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掌握鉴 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八声甘州PPT精选文档

八声甘州PPT精选文档

作者补叙: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 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 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 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 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 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 的《鹤冲天》:

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
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
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
——梁衡《读柳永》 16
13
14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 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 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 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 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 金葬之南门外。
15


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职才能有
结构安排。
4
鉴赏上片
• 1.描写了哪些形象?各自有何特征?
• 雨—潇潇
秋—清
• 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
• (日)照—残
红翠—衰减
• 物华—休
长江水—无语
景物形象通常称作意象
5
2.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意境?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江上,经过一番雨
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 ,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晖照耀在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 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营造了 一种萧瑟、清冷的意境。

八声甘州 精品课件

八声甘州 精品课件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 永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 耆卿,是北宋专力写词的第一人。排行第七, 人称“柳七”,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 田”。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 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其词多写城市风光,尤长于抒发羁旅行役 之情,善于铺叙,情景交融。代表作有《八声 甘州》、《望海潮》、《雨霖铃》、《夜半乐》 等。著有《乐章集》。 所著《乐章集》凡一 百五十 馀曲。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 径”、“柳氏家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 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可见柳词影响之大。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 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
同样是写词,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 引处,即能歌柳词”。那么这首思乡词 能够引起我们巨大的共鸣,除了它本身 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借景抒情 虚实相生 对面写法
柳永词的影响
1、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柳永大 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 以来词坛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 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 进。
名家点评: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
家。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像 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不像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 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 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 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 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斯论欧洲文艺 复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 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在市井 这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 ——梁衡《读柳永》
1、参考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争知我· · · · · · 正恁凝愁”,回应上 层,再抒相思之愁。
(二)二读诗歌,评品赏析
八 声 甘 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顒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2、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但对上片中的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却 大加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 高处。” 请结合苏语加以赏析。
明确:该句在物像上选取大尺度、大范围 ,广阔辽远的景象。风既寒且急,行旅必 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 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 没。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形象鲜明,使 人读之如亲历其境。
作者抒发了自己思乡怀人之情,那他为什 么不回去呢?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念利名、憔悴长萦绊。” ——柳永《戚氏》
所以,作者在既没有取得“名”,也 没有取得“利”的情况下,近年来还是落 拓江湖,东飘西荡,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困 惑。对于归乡,更是有一种千回百转、四 顾茫然的矛盾心态。个中酸甜苦辣,大概 只有作者自己才能体会了。
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
3、词的下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 明确:虚实结合。词人先表现了自 己的思乡之情,描绘了自己思念家 乡而望家乡不见的场景;然后又通 过想象写家中的妻子登楼远望游子 的情景;最后又回到现实写自己倚 栏凝愁的情景。由实而虚,由虚到 实,两面的情景互相烘托,把词人 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兴时说,这 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 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在市井这 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 华。
——梁衡《读柳永》
1.赏析“洗”字 妙在何处。 2.赏析“渐霜风渐 紧,关河冷落,残 照当楼”。
3.词的下片主要采 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赏析“洗”字。
• A、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 ,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 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 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 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 • B、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 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 无际。
2、该词上片用了哪些意象?营 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明确:该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暮 秋之景。词人用暮雨、霜风、冷 落的关河、残照、红衰翠减、无 语长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 、荒凉、肃杀的气氛。
3、自由诵读词的下片抒情,可分几个 层次?
①“不忍登高· · · · · · 何事苦 淹留” 哀叹长年漂泊,有家难归。 ② “想佳人· · · · · · 识归舟”,设想佳 人也在楼上盼望自己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 词作家。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 ,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 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那 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 ,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 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 ,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 成,都市通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景 渐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顒望, 情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1.全词中哪个语 句最能体现词人 情感的?词眼? 2.这首词上下片 在表达方式上是 如何分工的? 3.该词上片用了哪 些意象?营造了一 种怎样的气氛? 4.下片抒情,可 分几个层次?
八声甘州
柳永
作者简介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 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 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 、柳三变、柳耆卿、柳七、柳屯 田时,都指一个人。他才华横溢 ,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 和内容。 他的词分三类: 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 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 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一)一读诗歌,整体把握
(三)三读诗歌,把握寓意
八 声 甘 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顒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作者抒发了自 己思乡怀人之 情,那他为什 么不回去呢? 你如何看待这 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