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有关Q波知识

合集下载

2024年大学物理波动课件

2024年大学物理波动课件

大学物理波动课件引言波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的领域广泛,包括声波、电磁波、机械波等。

本文旨在介绍大学物理中波动的基本概念、波动方程、波动特性以及波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波动知识。

一、波动的基本概念1.1波的定义波是一种能量传递的方式,它是由振源产生的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

波可以分为两大类:机械波和电磁波。

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如声波和水波;而电磁波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如光波和无线电波。

1.2波的参数波的参数包括波长、波速、频率和振幅。

波长是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通常用λ表示;波速是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通常用v表示;频率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点的完整波的个数,通常用f表示;振幅是波的振动幅度,即波的最大偏离度。

二、波动方程2.1机械波方程机械波的波动方程可以表示为:y=Asin(2πft2πx/λ+φ)其中,y表示介质中某一点的位移,A表示振幅,f表示频率,λ表示波长,x表示该点距离振源的距离,φ表示初相位。

2.2电磁波方程电磁波的波动方程可以表示为:E=E0sin(2πft2πx/λ+φ)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E0表示振幅,其他参数与机械波方程相同。

三、波动特性3.1干涉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相遇时,它们的振动叠加产生的现象。

当两个波峰相遇时,振动加强;当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减弱。

干涉现象广泛应用于光学、声学等领域。

3.2衍射衍射是指波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衍射现象广泛应用于光学、声学等领域,如光栅、声呐等。

3.3折射折射是指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折射现象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如透镜、棱镜等。

3.4反射反射是指波遇到界面时,部分能量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反射现象广泛应用于光学、声学等领域,如镜子、回声等。

四、波动应用4.1声学领域波动在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利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教学内容:1. 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2. 波的现象与声波【要点扫描】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机械波.2、产⽣条件:(1)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2)有能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3、分类:①横波:质点的振动⽅向与波的传播⽅向垂直.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②纵波:质点的振动⽅向与波的传播⽅向在⼀直线上.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疏的部分叫疏部,液体和⽓体不能传播横波。

4. 机械波的传播过程(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后⼀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质点的振动。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3)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相邻的波⾕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两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中央间的距离,振动在⼀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2. 周期与频率.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不变。

波从⼀种介质进⼊另⼀种介质时,唯⼀不变的是频率(或周期),波速与波长都发⽣变化.3. 波速:单位时间内波向外传播的距离。

v=s/t=λ/T=λf,波速的⼤⼩由介质决定。

(三)说明:①波的频率是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质点的振动是⼀种受迫振动,驱动⼒来源于波源,所以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是波源的频率.波速是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介质能传播波是因为介质中各质点间有弹⼒的作⽤,弹⼒越⼤,相互对运动的反应越灵敏,则对波的传播速度越⼤.通常情况下,固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对纵波和横波,质点间的相互作⽤的性质有区别,那么同⼀物质对纵波和对横波的传播速度不相同.所以,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振动频率⽆关.波长是质点完成⼀次全振动所传播的距离,所以波长的长度与波速v和周期T有关.即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由以上分析知,波从⼀种介质进⼊另⼀种介质,频率不会发⽣变化,速度和波长将发⽣改变.②振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由近及远传播,离振源较远些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些,这样各质点的振动虽然频率相同,但步调不⼀致,离振源越远越滞后.沿波的传播⽅向上,离波源⼀个波长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个周期,相距⼀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步调是⼀致的.反之,相距1/2个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步调是相反的.所以与波源相距波长的整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同步(同相振动);与波源相距为1/2波长的奇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步调相反(反相振动.)(四)波的图象(1)波的图象①坐标轴:取质点平衡位置的连线作为x轴,表⽰质点分布的顺序;取过波源质点的振动⽅向作为y轴表⽰质点位移.②意义:在波的传播⽅向上,介质中质点在某⼀时刻相对各⾃平衡位置的位移.③形状:正弦(或余弦).要画出波的图象通常需要知道波长λ、振幅A、波的传播⽅向(或波源的⽅位)、横轴上某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状态(包括位移和振动⽅向)这四个要素.(2)简谐波图象的应⽤①从图象上直接读出波长和振幅.②可确定任⼀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③可确定任⼀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的⽅向.④若已知波的传播⽅向,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向.若已知某质点的振动⽅向,可确定波的传播⽅向.⑤若已知波的传播⽅向,可画出在Δt前后的波形.沿传播⽅向平移Δs=vΔt.波的现象与声波(⼀)波的现象1. 波的反射: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的现象.(1)波⾯:沿波传播⽅向的波峰(或波⾕)在同⼀时刻构成的⾯.(2)波线:跟波⾯垂直的线,表⽰波的传播⽅向.(3)⼊射波与反射波的⽅向关系.①⼊射⾓:⼊射波的波线与平⾯法线的夹⾓.②反射⾓:反射波的波线与平⾯法线的夹⾓.③在波的反射中,反射⾓等于⼊射⾓;反射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都跟⼊射波的相同.(4)特例:夏⽇轰鸣不绝的雷声;在空房⼦⾥说话会听到声⾳更响.(5)⼈⽿能区分相差0.1 s以上的两个声⾳.2. 波的折射:波从⼀种介质射⼊另⼀种介质时,传播⽅向发⽣改变的现象.(1)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都发⽣了改变.(2)折射⾓:折射波的波线与界⾯法线的夹⾓.(3)⼊射⾓i与折射⾓r的关系v1和v2是波在介质I和介质Ⅱ中的波速.i为I介质中的⼊射⾓,r为Ⅱ介质中的折射⾓.3. 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衍射是波的特性,⼀切波都能发⽣衍射.产⽣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波长⼩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大学物理课件-波动

大学物理课件-波动
以波速 u 沿 X 軸逆向傳播的簡諧波 t 時刻的波形如下圖
A
D
B
C
(1)A點的速度大於零;
(2)B點靜止不動;
(3)C點向下運動;
(4)D點的振動速度小於零。
結束選擇
請在放映狀態小下議點擊鏈你接認為3是對的答案
以波速 u 沿 X 軸逆向傳播的簡諧波 t 時刻的波形如下圖
A
D
B
C
(1)A點的速度大於零;
分別引起 P 點的振動
y1 A1 cos w t + ( j 1
y2 A2 cos w t + ( j 2
合成振幅公式
A1
A
2pr1 )
l
2pr2 )
l
A2
合振動
y y1 + y2
A cos (w t + j )
A
A12 A22
2 A1 A2 cos (j 2 j 1
2p
r2
l
r1
)
j
y1 y2 兩振
(2)B點靜止不動;
(3)C點向下運動;
(4)D點的振動速度小於零。
結束選擇
請在放映狀態小下議點擊鏈你接認為4是對的答案
以波速 u 沿 X 軸逆向傳播的簡諧波 t 時刻的波形如下圖
A
D
B
C
(1)A點的速度大於零;
(2)B點靜止不動;
(3)C點向下運動;
(4)D點的振動速度小於零。
結束選擇
18.6
幾何描述
波面 波前
振動相位相同的點連成的面。 最前面的波面。
波前 波面 波線
平面波(波面為平面的波) 球面波(波面為球面的波)
波線(波射線) 波的傳播方向。在各向同性媒質中, 波線恒與波面垂直。

公共基础知识波的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波的基础知识概述

《波的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波是自然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看到的光,到地震产生的地震波、无线电通信中的电磁波等,波无处不在。

理解波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应用科学技术以及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波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对波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

二、波的基本概念1. 定义与特征波是一种扰动或振动在空间或介质中的传播现象。

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周期性: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周期,即完成一次完整的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2)振幅:表示波的强度或大小,通常是波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到平衡位置的距离。

(3)波长:指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通常用希腊字母λ表示。

(4)频率:单位时间内波完成的周期数,用赫兹(Hz)表示。

频率与周期成反比关系,即 f = 1/T,其中 f 是频率,T 是周期。

2. 波的分类波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1)按介质分类:- 机械波:需要依靠介质才能传播的波,如声波、水波等。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 电磁波:不需要介质就能传播的波,如可见光、无线电波等。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为3×10⁸m/s。

(2)按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的关系分类:- 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如电磁波中的光波、绳子上的波动等。

横波具有偏振现象。

- 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的波,如声波、弹簧上的波动等。

纵波具有疏密相间的特点。

三、波的核心理论1. 波动方程波动方程是描述波的传播规律的数学方程。

对于机械波,波动方程可以表示为:y(x,t)=A*sin(kx - ωt + φ)其中,y(x,t)表示在位置 x 和时间 t 处的位移,A 是振幅,k 是波数(k = 2π/λ),ω 是角频率(ω = 2πf),φ 是初相位。

对于电磁波,波动方程可以用麦克斯韦方程组来描述,该方程组揭示了电场和磁场的相互关系以及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机械波知识点公式

机械波知识点公式

机械波知识点公式在物理学中,机械波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许多关键的知识点和公式。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机械波。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等。

机械波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即波源;二是要有能够传播这种振动的介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机械波的一些重要公式和概念。

一、波长(λ)波长是指在一个周期内,波传播的距离。

它的单位通常是米(m)。

如果我们用图像来表示机械波,波长就是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二、频率(f)频率是指波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它与周期(T)之间的关系是:f = 1 / T周期则是波源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

三、波速(v)波速是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其公式为:v =λf这个公式表明,波速等于波长与频率的乘积。

需要注意的是,波速的大小由介质的性质决定,不同的介质中,波速通常是不同的。

比如,声波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就不一样。

四、机械波的图像通过机械波的图像,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波的特征。

在图像中,横坐标通常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的位置,纵坐标表示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图像中的峰值表示波的振幅(A),振幅反映了波的能量大小。

五、波的干涉当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在干涉区域,有些地方振动加强,有些地方振动减弱。

加强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减弱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

六、波的衍射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即波会绕过障碍物或从小孔中“钻”过去继续传播。

衍射现象的明显程度与波长和障碍物的尺寸有关。

波长越长,障碍物尺寸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

七、多普勒效应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比如,当波源靠近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升高;当波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降低。

心电图分析思路 3

心电图分析思路 3

未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
心肌梗死时ST段
抬高常为弓背向 上型,判断可以 通过连接J点与T 波的顶点来明确
ST段抬高(STEMI)
ST段抬高(正常及正常变异)
ST段抬高(鉴别)
左 室 肥 厚 左 束 支 阻 滞 急 性 心 包 炎
Brugada
高 钾
前 间 壁 心 肌 梗 死
前 间 壁 心 肌 梗 死 合 并 右 束 支 阻 滞
T波
T波:表示心室复极。
T波
T波:方向与QRS波群方向一致
1、低平:(<同导联R波的1/10) 2、双向 3、倒置 不对称性:倒置幅度<0.2mv,多是继 发性的、缺血性的变化 对称性:缺血性(冠状T,具有定位 性、 动态变化) a、V1-V3可多变,但若V1直立则V5、V6 不能倒置,若V3倒置,则V1、V2不能直立
电解质与心电图—高钾
电解质与心电图
低钙: ST、QT延长 高钙: ST、QT缩短
心电图危急值
慢(<45次/分):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 快(>180次/分):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
过速 新发异常Q波 异常ST-T改变 新发的束支阻滞 预激伴房颤 多源室早及RonT室早 高钾心电图改变
小结
寻找认识 P 波,弄清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 认真测量P波和 QRS-T 波群 需要注意 PR 段和 ST 段 J 波也要小心 别忘了 Q-T 间期 有时候记得 U 波 急危情况优先报告 随时联系临床,总是前后对比
心电图机的发展
心电技术的发展
单导联 三导联 六导联 十二导联 十五 导联 十八导联 24导联 普通心电图记录 心电图监护 动态心 电图运动心电图 形态学分析 R-R间期分析 散点图分 析 每天都在进 步…………………………………………… ………………………………………………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一. 教学容:1. 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2. 波的现象与声波【要点扫描】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一)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机械波.2、产生条件:(1)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2)有能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3、分类: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谷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直线上.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疏的部分叫疏部,液体和气体不能传播横波。

4. 机械波的传播过程(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3)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二)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相邻的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两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中央间的距离,振动在一个周期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2. 周期与频率.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不变。

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唯一不变的是频率(或周期),波速与波长都发生变化.3. 波速:单位时间波向外传播的距离。

v=s/t=λ/T=λf,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三)说明:①波的频率是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质点的振动是一种受迫振动,驱动力来源于波源,所以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是波源的频率.波速是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介质能传播波是因为介质中各质点间有弹力的作用,弹力越大,相互对运动的反应越灵敏,则对波的传播速度越大.通常情况下,固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大,气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小.对纵波和横波,质点间的相互作用的性质有区别,那么同一物质对纵波和对横波的传播速度不相同.所以,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振动频率无关.波长是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所传播的距离,所以波长的长度与波速v和周期T有关.即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由以上分析知,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会发生变化,速度和波长将发生改变.②振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由近及远传播,离振源较远些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些,这样各质点的振动虽然频率相同,但步调不一致,离振源越远越滞后.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离波源一个波长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个周期,相距一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步调是一致的.反之,相距1/2个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步调是相反的.所以与波源相距波长的整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同步(同相振动);与波源相距为1/2波长的奇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步调相反(反相振动.)(四)波的图象(1)波的图象①坐标轴:取质点平衡位置的连线作为x轴,表示质点分布的顺序;取过波源质点的振动方向作为y轴表示质点位移.②意义: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③形状:正弦(或余弦).要画出波的图象通常需要知道波长λ、振幅A、波的传播方向(或波源的方位)、横轴上某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状态(包括位移和振动方向)这四个要素.(2)简谐波图象的应用①从图象上直接读出波长和振幅.②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③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的方向.④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若已知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确定波的传播方向.⑤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画出在Δt前后的波形.沿传播方向平移Δs=vΔt.波的现象与声波(一)波的现象1. 波的反射: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的现象.(1)波面:沿波传播方向的波峰(或波谷)在同一时刻构成的面.(2)波线:跟波面垂直的线,表示波的传播方向.(3)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方向关系.①入射角:入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②反射角:反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③在波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都跟入射波的相同.(4)特例:夏日轰鸣不绝的雷声;在空房子里说话会听到声音更响.(5)人耳能区分相差0.1 s以上的两个声音.2. 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1)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了改变.(2)折射角:折射波的波线与界面法线的夹角.(3)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v1和v2是波在介质I和介质Ⅱ中的波速.i为I介质中的入射角,r为Ⅱ介质中的折射角.3. 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衍射是波的特性,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病理性Q波的特点

病理性Q波的特点

病理性Q波的特点心电图用于临床已有100年以上的历史,体表心电图迄今仍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最常用诊断方法。

这是因为体表心电图为无创性检查,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在床旁进行,短时间内即可作出诊断。

正常心脏,心室除极是从室间隔开始,其激动方向从左、后、上向右、前、下或上进行,故在左胸前导联或某些导联可出现小q波,称为间隔q波。

由于室间隔除极时间仅为0.01s,故正。

常人间隔q波时间一般不会超过0.03s,深度不会超过后继R波的1/4,或有切迹则为异常Q波。

引起Q波的病因很多,还可有正常变异性Q波故Q波的临床分析诊断尤为重要急性心肌梗塞时较特异及持久的心电图改变是出现异常的病理性Q 波,但异常的Q波不一定都是心肌梗塞。

非梗塞性Q波Q波多窄<0.04秒,R波较高无ST-T期改变T波直立,Q波常孤立出现,并常伴心电轴偏移,如在上下一肋间描记Q波消失。

(1)在肥胖、妊娠、腹水和横位心时,Ⅲ导联可有深Q波,Ⅱ、aVF导联亦有Q波,但Q波不深也不宽,在深吸气及坐位描记时变小或消失。

而在下壁心肌梗塞时,Ⅲ导Q波大小不变。

心脏横位时avF导联可呈QS型,顺钟向转位时,V1-V3可呈QS型,电解质紊乱者及少数正常人亦可出现。

(2)心室肥厚①左心室肥厚时,V1~V3可呈QS型,ST段也可抬高,但左胸导联仍呈qR型,R波高大,无导常Q波,低一肋间呈rS型。

但与心肌梗塞不同的是,抬高的S T段弓背向下,且RV5、V6高电压(>2.5mV),V3R导联也是QS 型。

如果V1~3呈 QS型,而V3R、V5、V6呈rS型时,考虑心肌梗塞。

②右室肥厚:右胸导联出现QR型,但V4、V5导联无异常Q波,Rv1增高。

(3)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V1、V2导联可出现深而宽的QS波,伴ST段抬高,但QRS波增宽≥0.12秒,有别于前间壁心肌梗塞。

①左束支传导阻滞:V1、V2、V3,有时III、avF导联可出现QS型。

②右束支传导阻滞:V1导联通常呈rsR’型,有时起始r波处在等电位线其后S波酷似q波而呈qR型。

电磁波的频率波长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电磁波的频率波长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电磁波的频率波长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充满科技与信息的时代,电磁波无处不在。

从手机通讯到微波炉加热食物,从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到卫星导航,电磁波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深入理解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就必须掌握其频率、波长和能量这三个关键知识点。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电磁波的频率。

频率指的是电磁波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

简单来说,频率就像是电磁波振动的快慢。

比如,广播电台中常提到的调频(FM)和调幅(AM),其中的“频”指的就是频率。

频率越高,电磁波的振动就越快;频率越低,振动就越慢。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例如,低频的电磁波,如长波和中波,能够沿着地球表面传播较远的距离,因此常用于远距离的广播通讯。

而高频的电磁波,如微波和毫米波,则具有更强的方向性和穿透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卫星通讯、雷达等领域。

接下来谈谈电磁波的波长。

波长是电磁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它与频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公式:波长=光速÷频率。

由于光速是一个恒定的值,所以频率越高,波长就越短;频率越低,波长就越长。

电磁波的波长范围非常广泛,从极长的无线电波,其波长可以达到数千千米,到极短的伽马射线,波长可能只有原子核大小的级别。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比如,波长较长的无线电波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则容易被大气层吸收。

然后是电磁波的能量。

电磁波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也就是说,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其能量越大;频率越低的电磁波,能量越小。

这个关系可以用公式:E = hf 来表示,其中 E 表示能量,h 是普朗克常数,f 是频率。

高能量的电磁波,如 X 射线和伽马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电离能力,能够对生物体造成损害,但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而低能量的电磁波,如无线电波和红外线,相对较为安全,广泛应用于通讯、加热等方面。

第九讲有关Q波知识

第九讲有关Q波知识

(七)有关Q波知识下面讲各种Q波:正常Q波、异常Q波、边界性Q波、等位性Q波等有关知识正常Q波又称隔Q波,称位置性Q波也可以,是指正常室间隔自左向右除极,所产生指向右前方的向量投影在不同导联所形成Q波。

这种Q波深度小于同导联R波的1/4(III、aVR除外) ,时限约为0.02s,一般情况下< 0.03s。

异常Q波(abnormal Q wave)是指Q波时间≥0.04秒,深度≥R波的1/4,或Q波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导联。

异常Q波包括病理Q波和正常变异性Q波两大类,前者又分梗死性Q波与非梗死性Q波。

后者见于肺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室肥厚、室内传导异常等正常变异型Q波,应密切结合临床及心电图其他改变进行综合分析。

异常Q波可以把它归纳成一下几点:①Q波时限≥ 0.04s。

②Q波电压>1/4R。

③伴Q波粗钝或切迹。

④原有R波消失呈QS波。

目前有不少学者提出病例性Q波应该为:相邻两个导联出现时限≥30ms,振幅≥0.1mV(老标准为≥1/4R)的Q波,不包括III、aVR导联。

就可以诊断了。

病理性Q波可能比较容易理解,是由于心肌病变所造成的异常Q波,其心电图特点为:①面对坏死区的导联出现时间≥0.04秒,电压>同导联的1/4R波。

其中时间比电压更重要,多伴有ST-T演变。

②通常出现在相关的一组导联(即具有梗死定位性,多个较单个导联病理性Q波的诊断价值大。

③对间隔、下壁所出现的异常Q波,必须充分结合临床资料,慎重除外心脏转位、肺气肿、肺心病、左室肥厚及预激综合征等,才能诊断陈旧性间壁或下壁心肌梗死。

正常变异性Q波,见于肺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室肥厚、室内传导异常等。

这里所说的心肌炎、心肌病的异常Q波,算不算病理性Q波值得商榷!1)正常Q波又称隔Q波,称位置性Q波也可以,是指正常室间隔自左向右除极,所产生指向右前方的向量投影在不同导联所形成Q波。

隔Q波深度小于同导联R波的1/4(III、aVR除外) ,时限约为0.02s,一般情况下< 0.03s ,III、aVR可达0.04s,但其升支与降支均应该光滑无明显鈍挫,不能有明显鈍挫、粗钝。

高二物理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图像;波长、频率和波速粤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物理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图像;波长、频率和波速粤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物理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图像;波长、频率和波速粤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1、波的形成和传播2、波的图像3、波长、频率和波速二. 知识归纳、总结:〔一〕波的形成和传播传播机械波的物质,如水、绳、空气等,可以分成许多小局部,每一小局部都可以看做质点,当其中一个质点振动时,由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就带动相邻的质点振动起来,该质点又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起来,这样振动的状态就传播出去,形成了机械波。

说明〔1〕各质点的振动周期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一样。

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跟着波源做受迫振动,每个质点的振动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频率一样。

〔2〕离波源越远,质点的振动越滞后,但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起振方向一样。

〔3〕波传播的是振动这种形式,而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波传播的是振动这种形式,介质的每个质点只在自己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如运动会上表演麦浪的团体操,许多学生手举麦穗,随着音乐声依次上下起伏,于是就形成了像一大片金黄的滚滚的麦浪,可是,这里的每个学生谁也没有向前移动一步,仅把起伏的运动形式依次传出去了。

〔4〕波在传递运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能量和信息。

由于质点间的弹力作用,先振动的质点要对相邻的后振动的质点做正功,后者对前者做负功,因而离波源近的质点把机械能传递给离波源远的质点。

〔5〕机械波的形成是有条件的:一是必须有持续振动的波源,二是必须有传播的介质。

〔二〕横波和纵波从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之间关系来看,机械波有两种根本类型:①横波:质点振动的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做横波,如绳波。

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去的最低处叫做波谷,横波是以波峰波谷这个形式将机械振动传播出去的,这种波在传播时呈现出凸凹相间的波形。

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做纵波。

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做密部,质点分布最疏的地方叫做疏部,纵波在传播时呈现出疏密相间的波形。

高三波形图知识点总结

高三波形图知识点总结

高三波形图知识点总结波形图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图示方式,用来表示电信号、声音、光波等的变化过程。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波形图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掌握了波形图的相关概念和特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波动有关的问题。

本文将对高三波形图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波动的基本概念波动是指能量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波动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类型。

机械波需要介质才能传播,如水波、声波等;而电磁波则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如光波、无线电波等。

二、波的表示方法1. 波的形状表示:波形图通常用曲线来表示波动的形状。

根据波的形状不同,可以分为正弦波、方波、脉冲波等。

2. 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波形图中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或其他物理量。

在波形图中,一段时间内波的形状在空间上重复出现,这被称为周期。

波的周期可以用波长来表示,波长是指波在一个完整周期内的长度。

三、波的特点1. 振幅:波形图中曲线的峰值和谷值之间的差值被称为振幅,用A表示。

振幅反映了波的能量大小。

2. 频率和周期:波形图中曲线在单位时间内重复出现的次数被称为频率,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Hz)。

频率的倒数即为周期,用T表示,单位是秒(s)。

3. 波速:波动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波速,用v表示,单位是米每秒(m/s)。

波速与波长和频率之间存在关系,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4. 相位差:相位是指同一时刻处于不同位置的两个波的状态。

相位差是两个波的相位之差,用Δφ表示。

四、常见的波动现象1. 衍射:波通过一个小孔或者绕过一个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是波的特性,它使波从原来的直线传播路径发生偏离。

2. 反射:当波遇到一个界面时,会经历反射现象。

反射是波由界面返回原来介质的过程。

3. 折射:波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五、波动的应用1. 声纳技术:利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可以进行声纳探测、通讯和测距等应用。

波的基本概念和波动的传播方式

波的基本概念和波动的传播方式

波的基本概念和波动的传播方式一、波的基本概念1.波的定义: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2.波的类型:根据介质的性质,波可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

3.波的要素:波的基本要素包括波长、频率、振幅、周期和速度。

–波长(λ):波的一个完整振动周期所对应的介质长度。

–频率(f):单位时间内波的完整振动周期数,单位为赫兹(Hz)。

–振幅(A):波的最大位移,反映了波的能量大小。

–周期(T):波的一个完整振动所需的时间,与频率互为倒数。

–速度(v):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波长和频率有关。

4.波的表示:波可以用数学函数(如正弦、余弦函数)来表示,称为波动方程。

二、波动的传播方式1.机械波的传播:–纵波: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如声波。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如光波。

2.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可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与介质无关。

3.波动的传播条件:–介质的存在: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波源:波动的产生需要波源,即振动的起始点。

4.波动的干涉和衍射:–干涉:两个或多个波相遇时,波的振动方向相加或相消的现象。

–衍射: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弯曲的现象。

5.波动的传播规律:–惠更斯原理:波动过程中,每个波前上的点都可以作为新的波源,形成新的波前。

–反射和折射: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以上是关于波的基本概念和波动传播方式的知识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波长为 10 cm 的横波在介质中传播,波速为 500 m/s,求该波的频率和周期。

方法:根据波速公式v = λf 和周期公式 T = 1/f,可以得到频率f = v/λ = 500m/s / 0.1 m = 5000 Hz,周期 T = 1/f = 1 / 5000 Hz = 2 × 10^-4 s。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波的现象与声波

一. 教学内容:1. 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2. 波的现象与声波【要点扫描】波的性质与波的图像(一)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机械波.2、产生条件:(1)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2)有能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3、分类: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谷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直线上.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疏的部分叫疏部,液体和气体不能传播横波。

4. 机械波的传播过程(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3)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二)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相邻的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两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中央间的距离,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2. 周期与频率.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不变。

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唯一不变的是频率(或周期),波速与波长都发生变化.3. 波速:单位时间内波向外传播的距离。

v=s/t=λ/T=λf,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三)说明:①波的频率是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质点的振动是一种受迫振动,驱动力来源于波源,所以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是波源的频率.波速是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介质能传播波是因为介质中各质点间有弹力的作用,弹力越大,相互对运动的反应越灵敏,则对波的传播速度越大.通常情况下,固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大,气体对机械波的传播速度较小.对纵波和横波,质点间的相互作用的性质有区别,那么同一物质对纵波和对横波的传播速度不相同.所以,介质对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振动频率无关.波长是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所传播的距离,所以波长的长度与波速v和周期T有关.即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由以上分析知,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会发生变化,速度和波长将发生改变.②振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由近及远传播,离振源较远些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些,这样各质点的振动虽然频率相同,但步调不一致,离振源越远越滞后.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离波源一个波长的质点的振动要滞后一个周期,相距一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步调是一致的.反之,相距1/2个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步调是相反的.所以与波源相距波长的整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同步(同相振动);与波源相距为1/2波长的奇数倍的质点与波源的振动步调相反(反相振动.)(四)波的图象(1)波的图象①坐标轴:取质点平衡位置的连线作为x轴,表示质点分布的顺序;取过波源质点的振动方向作为y轴表示质点位移.②意义: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③形状:正弦(或余弦).要画出波的图象通常需要知道波长λ、振幅A、波的传播方向(或波源的方位)、横轴上某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状态(包括位移和振动方向)这四个要素.(2)简谐波图象的应用①从图象上直接读出波长和振幅.②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③可确定任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的方向.④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若已知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确定波的传播方向.⑤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画出在Δt前后的波形.沿传播方向平移Δs=vΔt.波的现象与声波(一)波的现象1. 波的反射: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的现象.(1)波面:沿波传播方向的波峰(或波谷)在同一时刻构成的面.(2)波线:跟波面垂直的线,表示波的传播方向.(3)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方向关系.①入射角:入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②反射角:反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③在波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都跟入射波的相同.(4)特例:夏日轰鸣不绝的雷声;在空房子里说话会听到声音更响.(5)人耳能区分相差0.1 s以上的两个声音.2. 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1)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了改变.(2)折射角:折射波的波线与界面法线的夹角.(3)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v1和v2是波在介质I和介质Ⅱ中的波速.i为I介质中的入射角,r为Ⅱ介质中的折射角.3. 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衍射是波的特性,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有关Q波知识下面讲各种Q波:正常Q波、异常Q波、边界性Q波、等位性Q波等有关知识正常Q波又称隔Q波,称位置性Q波也可以,是指正常室间隔自左向右除极,所产生指向右前方的向量投影在不同导联所形成Q波。

这种Q波深度小于同导联R波的1/4(III、aVR除外) ,时限约为0.02s,一般情况下< 0.03s。

异常Q波(abnormal Q wave)是指Q波时间≥0.04秒,深度≥R波的1/4,或Q波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导联。

异常Q波包括病理Q波和正常变异性Q波两大类,前者又分梗死性Q波与非梗死性Q波。

后者见于肺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室肥厚、室内传导异常等正常变异型Q波,应密切结合临床及心电图其他改变进行综合分析。

异常Q波可以把它归纳成一下几点:①Q波时限≥ 0.04s。

②Q波电压>1/4R。

③伴Q波粗钝或切迹。

④原有R波消失呈QS波。

目前有不少学者提出病例性Q波应该为:相邻两个导联出现时限≥30ms,振幅≥0.1mV(老标准为≥1/4R)的Q波,不包括III、aVR导联。

就可以诊断了。

病理性Q波可能比较容易理解,是由于心肌病变所造成的异常Q波,其心电图特点为:①面对坏死区的导联出现时间≥0.04秒,电压>同导联的1/4R波。

其中时间比电压更重要,多伴有ST-T演变。

②通常出现在相关的一组导联(即具有梗死定位性,多个较单个导联病理性Q波的诊断价值大。

③对间隔、下壁所出现的异常Q波,必须充分结合临床资料,慎重除外心脏转位、肺气肿、肺心病、左室肥厚及预激综合征等,才能诊断陈旧性间壁或下壁心肌梗死。

正常变异性Q波,见于肺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室肥厚、室内传导异常等。

这里所说的心肌炎、心肌病的异常Q波,算不算病理性Q波值得商榷!1)正常Q波又称隔Q波,称位置性Q波也可以,是指正常室间隔自左向右除极,所产生指向右前方的向量投影在不同导联所形成Q波。

隔Q波深度小于同导联R波的1/4(III、aVR除外) ,时限约为0.02s,一般情况下< 0.03s ,III、aVR可达0.04s,但其升支与降支均应该光滑无明显鈍挫,不能有明显鈍挫、粗钝。

常见位置性Q波的导联除aVR外,还有aVL、V1导联、下壁导联及V5V6导联。

图3-94正常Q波的心电图1.jpg (88.99 KB, 下载次数: 5)下载附件2011-7-27 12:19 上传本图II、III、aVF、V5、V6有正常隔Q波。

Q波深度小于同导联R波的1/4(III、aVR除外) ,时限约为0.02s,Q波升支与降支均光滑无明显鈍挫。

1)位置性Q波位置性Q波(positional Q wave)凡由于心脏位置连同室间隔位置发生改变所引起的Q波改变,称为位置性Q波。

正常时室间隔左室面位于左后方,右室面位于右前方。

当一侧心室肥厚、心脏顺钟或逆钟向转、横隔升高或降低等,均可以使心脏位置连同室间隔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使心室早期除极方向发生改变,致使原来为qR型的小q波加大或原为rS型的小r波消失,形成Q波或QS波。

图3-95aVR、aVL、V1、V2位置性Q波2.jpg (50.97 KB, 下载次数: 5)下载附件2011-7-27 12:19 上传本图aVL、aVR导联的Q波时限达0.04-0.05s,电压大于1/4R,V1、V2导联呈QS型,V3导联R波电压矮,并小于50%RV4,符合传导正常的位置性Q波诊断标准。

(图051864-黄XX,超声心脏正常)但这份图的诊断,可以诊断为右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不能诊断正常心电图凡由于心脏位置连同室间隔位置发生改变所引起的Q波改变,称为位置性Q 波。

这是临床心电学词典上的解释。

实际上还应该包括,正常通道的心脏除极异常或旁道传导使心脏除极所产生的位置性Q波或隔Q波。

包括下壁导联、左胸导联及高侧壁导联的隔Q波!这里主要讲宽时限的位置性Q波。

常见的有:1、传导异常致位置性Q波----完全性左束支阻滞(V1、V2)、预激综合征致下壁或侧壁导联呈QS波等。

2、传导正常的位置性Q波。

常见于aVR、aVL、III、V1导联的Q波或QS波。

图3-96aVL导联位置性Q波23.jpg (101.41 KB, 下载次数: 4)下载附件2011-7-27 12:19 上传本图aVL导联与aVR导联一样呈QS型或Qr型。

本图成年人逆钟向转位的心电图。

aVR、aVL均呈QS或Qr型,即Q波电压大于R波。

Q波时限约0.05秒。

超声检查心脏正常。

图3-97气胸所致位置性Q波3--I、aVL导联呈QS波4.jpg (140.86 KB, 下载次数: 4)下载附件2011-7-27 12:19 上传气胸时I、aVL导联异常QS波。

当然还有左胸导联低电压与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等心电图改变。

气胸时心脏相对悬垂位。

心脏额面初始除极向量垂直向下时,aVL的图形可以与aVR完全一样。

气胸消失后心电图转为正常。

图3-98气胸所致位置性Q波4--广泛导联等位性Q波及异常Q波5.jpg (52.82 KB, 下载次数: 3)下载附件2011-7-27 12:19 上传本图为26岁男性自发性左侧气胸心电图。

图II、III、aVF导联呈rsr`s`型,r波电压小于等于0.1mV,V2-V5都有小Q波,OV2>QV3>QV4>QV5符合等位性Q 波,V6呈QS型。

图3-99广泛导联等位性Q波及异常Q波复查图6.jpg (80.73 KB, 下载次数: 2)下载附件2011-7-27 12:19 上传这是经抽气治疗,未完全恢复时记录的心电图,原来的等位性Q、异常Q波消失了。

图3-100特殊位置性Q波5-- B型预激综合征致:7.jpg (139.96 KB, 下载次数: 3)下载附件2011-7-27 12:20 上传左右室后壁或左右室后间隔旁道所致的A型或B型预激综合征,可使心室初始除极方向发生改变,使正常呈rS型的II、III、aVF及V1导联的r波消失,而呈QS波或Qr型。

很多没有见过这样的图,或见的少,容易误诊为异常Q波,特别还有点ST段上斜性抬高,容易误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注意,如果呈明显弓背型抬高还是要注意考虑心梗。

类似图经常见到。

补充两例如下:图3-101特殊位置性Q波5--B型预激下壁导联呈QS波8.jpg (118.85 KB, 下载次数: 2)下载附件2011-7-27 12:20 上传男27岁,常规体检心电图。

这个图下壁导联还有电压很低的小r波----正向deltal波。

V1呈QS型,RV2<50%RV3,RV2电压约0.1mV,加上II、III、aVF与V1V2导联ST段也上斜型抬高0.1-0.2mV,很容易误诊急性下间壁心肌梗死。

图3-102特殊位置性Q波6--- A型预激综合征9.jpg (69.39 KB, 下载次数: 3)下载附件2011-7-27 12:20 上传本图为典型的A型预激综合征(左后间隔旁道)心电图。

II、III、aVF导联呈QS波型,其正常R波消失是由负向预激向量所抵消。

如在非预激综合征出现如此Q波属异常Q波。

有时左室游离壁旁道,I、aVL导联也可以呈QS型,要注意鉴别图3-103特殊位置性Q波7-A型预激综合征10.jpg (128.09 KB, 下载次数: 2)下载附件2011-7-27 12:20 上传本图男56岁,房颤伴A型预激综合征(左后间隔旁道)心电图。

这幅图下壁导联呈QS型。

图3-104特殊位置性Q波8----A型预激综合征致I-aVL导联异常Q波:11.jpg (151.33 KB, 下载次数: 3)下载附件2011-7-27 12:20 上传本图为典型的A型预激综合征(左室游离壁偏后侧旁道)心电图。

这幅图I、aVL导联也可以呈QS型,属于左室游离壁旁道负向deltal波所致。

要注意与异常Q波鉴别。

3)异常Q波常Q波:①Q波时限≥ 0.04s (目前主张用0.03s )。

②Q波电压>1/4R。

③伴Q波粗钝或切迹。

④原有R波消失呈QS波。

图3-105异常Q波112.jpg (116.14 KB, 下载次数: 4)下载附件2011-7-27 12:20 上传本图II、III、AVF、V5、V6导联呈QS或 qR型,Q波时限0.03~0.06s,II、V4-V5导联Q波>1/4R,RV2>RV3(胸导联R波递减或丢失)。

患者一年前患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过,多次心电图与此次相同。

一般急性梗死后半年,梗死相关导联还有ST段抬高,考虑室壁瘤形成,但该患者无室壁瘤。

图3-106异常Q波213.jpg (64.2 KB, 下载次数: 3)下载附件2011-7-27 12:20 上传本图II、III、aVF导联Q波时限0.05s~ 0.06s ,电压>1/4R,伴粗钝切迹。

V1呈rS型,V2导联r波消失,呈QS型,V3-V6导联均呈qrS型,其Q波均>1/4R,虽Q波时限不宽,也属异常改变,故诊断异常Q波。

图3-107异常Q波3--或称为异常小Q波14.jpg (91.16 KB, 下载次数: 2)下载附件2011-7-27 12:20 上传这里的异常Q波是指不该出现Q波的导联出现Q波或Q波不符合正常隔Q波的规律的Q波,Q波时限较小,电压也不足1/4R。

这种异常小Q波常见于:陈旧性前间壁(V1-V2)、前壁(V3-V5)心肌梗死、心肌病、右心室肥大,心室肥大伴心力衰竭、Mahaim氏预激、间隔支阻(V1V2)。

大家看看这份图的异常小Q波是什么原因所致?考虑马海氏预激可能比较合理!本图为40岁男性患者的心电图,胸导联V2-V4导联有小Q,II、III、aVF、V6导联QRS起始处顿挫可以考虑为delltal波。

考虑马海氏预激所致。

注意正常逆钟向转位时V3V4可以有小Q波,但前提是V5V6也有正常隔Q 波,而且要符合QV3<QV4<QV5<QV6的特征。

现在V5V6根本无Q波,所以V3V4有Q波就绝对是不正常的至于是什么原因,是另一个问题。

最好给提示。

象这个图P-R也正常(0.13s),可以提示马海氏预激。

此外,这份图还符合早期复极综合征!图3-108异常Q波4—异常小Q波15.jpg (80.61 KB, 下载次数: 3)下载附件2011-7-27 12:20 上传本图为4岁男孩心电图,常规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V1导联R波电压高达2.4mV,伴V1、V2小Q波,QV5>QV6。

查心脏B超显示: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4mm),右心室中等度扩大。

伴V1、V2有小Q波右室高电压,是绝对异常现象V5V6导联的Q波虽然时间不宽,电压也小于1/4R,但QV5明显大于QV6,也是属于不正常的Q波。

儿童右胸导联出现异常小Q波常为右室肥大心电图特征,而左胸导联出现异常Q波常是左室肥大的心电图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