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年段的暗箱课中发展儿童的科学思维
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在多年的观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或7岁)、具体运算阶段(6岁或7岁-11岁或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或12岁-14岁或15岁)。
其中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只能依靠感知和动作来适应外界环境。
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又分为六个小阶段: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最初习惯阶段(1个月―4或4个半月)、有目的习惯阶段(4或4个半月―9或10个月)、方法和目的分化与协调阶段(9或10个月―11或12个月)、感知动作智慧阶段(11或12个月―18月)和智慧的综合阶段(18―24月)。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智慧的成长突出地表现在三方面:(1)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即儿童确信眼前消失了的东西依旧存在。
(2)在“客体永久性”概念建立的同时,儿童的空间――时间组织也达到一定水平。
因为儿童在寻找物体时,他必须在空间上定位来找到它。
又由于这种定位总是遵循一定的顺序发生的,故儿童又同时建构了时间的连续性。
(3)出现了因果性认识的萌芽,这与客体永久性意识的建立及空间一时间组织的水平密不可分。
儿童最初的因果性认识产生于自己的动作与动作结果的分化,然后扩及客体之间的运动关系。
当儿童能运用一系列协调的动作实现某个目的(如拉枕头取玩具)时,就意味着因果性认识已经产生了。
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引发了一场儿童智力观的革命。
虽然这一理论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争论,但这是“迄今被创造出来的唯一完整系统的认知发展理论”。
需要注意的是,皮亚杰在每一阶段标注年龄只是为了表示各阶段可能出现的年龄范围,受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各阶段出现的平均年龄有很大差别。
提示:为儿童提供可操作的材料和可探索的环境,充分利用儿童好奇心强、喜欢探究等认识特点,并注重儿童智力发育所处的阶段,因材施教,这是皮亚杰的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如何在幼儿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如何在幼儿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在幼儿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至关重要。
科学思维能够帮助孩子探索和理解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推理、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要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并不容易。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在幼儿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一、引入科学概念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科学概念来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实物、图片或故事来引起孩子的兴趣,并与他们分享相关的科学知识。
例如,当教授有关动物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具体的动物模型或图片,向孩子们介绍它们的特征和习性,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二、提供实践机会为了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他们需要有机会进行实践和探索。
教师可以设置各种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
例如,在教授有关水的课程时,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进行实验,观察水是如何流动和变化的。
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操作,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科学概念,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提倡问题解决科学思维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答案。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孩子们的思考。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使用观察、实验和推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四、培养观察和记录能力观察是科学思维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来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教师可以设计观察活动,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可以用绘画、文字或是图片等方式记录下来。
通过观察和记录,孩子们可以更好地应用科学思维,并逐渐培养出科学的思考方式。
五、提供合作学习机会合作学习是培养科学思维的有效策略之一。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学习活动,让孩子们一起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
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孩子们可以相互启发和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或展示活动,促进孩子们交流和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成果。
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一种探索、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是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教学的价值、目标、区域、准备、介绍、重点、方法、过程、反思以及案例等方面论述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一、教学价值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具有以下重要价值:首先,科学思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使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其次,科学思维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推理推断。
最后,科学思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使他们能够面对困难并寻找解决方法。
二、教学目标在培养幼儿科学思维的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具备以下能力: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出问题和建立假设的能力;进行实验和观测的能力;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能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区域为了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我们需要创设丰富的教学区域。
如科学实验区、观察区、探索区等。
这些区域应当包含一系列与幼儿所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和实践活动,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中,老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选择适合幼儿的教材和工具。
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案例、实例或故事,以引发孩子的思考和讨论。
此外,教师还需要对教学区域进行整理和布置,保持整洁和安全。
五、教学介绍在教学介绍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材料、图片和实物等方式,引入本次科学实践的主题。
通过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使他们对科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培养科学思维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让幼儿学会观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第二,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让幼儿进行实验和观测,并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能力。
第四,及时总结和归纳幼儿的实践经验,培养他们的归纳和分类能力。
七、教学方法在培养科学思维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期是培养科学思维的关键时期,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大脑处于发育的黄金时期,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方面,教育者和家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观察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以及实践体验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一、观察力培养观察力是科学思维的基础。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创设丰富多样的观察环境: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和道具,例如放大镜、显微镜、标本等,让幼儿观察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对象。
2. 组织观察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引导他们观察展品,并陪伴他们观察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3. 开展观察游戏: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游戏,例如观察室内外的天气变化、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等,通过游戏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强调问题解决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出引导性问题:在幼儿面临问题时,鼓励他们思考并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水会沸腾?为什么树叶会变色?2. 引导幼儿思考多种解决方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探索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鼓励他们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践体验科学思维需要通过实践体验来巩固。
培养幼儿的实践体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进行实验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例如水的流动实验、植物生长实验等,让他们亲身参与其中,从实践中感受科学。
2. 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物体的浮力等,让他们亲自动手探索和发现科学现象。
3. 制作科学模型: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参与科学模型的制作,例如制作简易显微镜、制作太阳系模型等,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提高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通过以上观察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以及实践体验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一种基于观察、探索和实践的思考方式,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提供合适的环境、鼓励自主探索和激发兴趣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一、提供合适的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首先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充满探索的机会和资源,例如科学实验室、自然观察区和科学工具等。
同时,环境中的材料和设备应该易于操作和理解,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环境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例如在角落里放置一些有趣的物品,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和探索。
二、鼓励自主探索在培养科学思维的过程中,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索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实践,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发表观点。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培养出观察、分析和推理等科学思维的能力。
三、激发兴趣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实验、游戏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或项目,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通过激发幼儿的兴趣,可以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情,进而激发其科学思维的发展。
四、跨学科整合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需要将科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例如,在语言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描述、讲解和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进行简单的度量和统计等操作。
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可以帮助幼儿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培养其科学思维的综合能力。
五、鼓励合作与分享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也需要鼓励合作与分享的精神。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制定实验计划、观察现象和解释结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学习成果,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促进幼儿之间的学习互动和思维碰撞,从而进一步培养其科学思维的能力。
幼儿培养之发展孩子的科学思维
幼儿培养之发展孩子的科学思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科学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幼儿阶段就开始发展孩子的科学思维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科学思维。
简单来说,科学思维就是一种能够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它让孩子们学会用理性和逻辑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去探索未知。
观察是科学思维的第一步。
对于幼儿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新鲜和有趣的。
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昆虫鸟兽,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比如水的流动、物体的下落等。
当孩子观察到一些现象时,他们可能会产生疑问,这就是好奇心的萌芽。
提问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表达方式。
当孩子问“为什么天是蓝色的?”“为什么月亮会变形状?”时,我们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要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引导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
通过提问,孩子的思维会更加活跃,他们会不断地思考和寻找答案。
假设是在观察和提问的基础上进行的。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对一些现象进行假设。
比如,当孩子看到种子埋在土里会发芽,他们可能会假设如果把种子放在水里会不会发芽。
这种假设能够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实验是验证假设的重要手段。
对于幼儿来说,实验不需要多么复杂和精确,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体验过程。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比如用醋泡鸡蛋观察鸡蛋壳的变化,或者把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会看到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这会让他们对科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分析是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总结的过程。
当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通过分析,孩子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得出结论是科学思维的最后一步。
让孩子根据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分析的过程,得出自己的结论。
即使结论可能不太准确,我们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思考的成果。
探索科学发展各年级教材中的科学思维解析
探索科学发展各年级教材中的科学思维解析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而科学思维是科学活动的核心。
在各年级的科学发展教材中,科学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不同年级的教材中提取出一些例子,对科学思维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了解科学思维的培养过程。
一、小学阶段的科学思维解析小学科学教材注重培养观察、分类、提问和探究等基本科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动物分类时,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此外,小学科学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和探究能力。
比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教材可能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树木会生长得那么高?”,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来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二、初中阶段的科学思维解析初中科学教材的内容更加深入和广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也更具有挑战性。
在物理学习中,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例如,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和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思维能力。
在化学学习中,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教材可能会提供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解释现象,并提出合理的猜想。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化学知识,更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
三、高中阶段的科学思维解析高中科学教材的内容更加深入和专业,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更为系统和全面。
在物理学习中,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模型建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力学时,教材会引导学生通过建立物体受力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建模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生物学习中,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例如,在学习遗传学时,教材可能会以某种遗传特征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通过统计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更能够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科学思维。
发展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发展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如何有效地发展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成为了教育界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
首先,为幼儿提供探索自然的机会是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自然界互动,幼儿可以观察、实验和提出问题。
例如,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植物园或者自然博物馆,让他们亲自接触、观察动植物,了解它们的习性、生长过程等。
此外,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身参与,如观察水的气化与凝结,揭开生活中一些自然现象的奥秘。
通过这些探索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其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是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观察是科学探索的基础,只有做到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问题和现象,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为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游戏与活动进行训练。
例如,组织幼儿参加“观察比赛”或“找不同”游戏,让他们仔细观察场景或图片,提高对细节的把握能力。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通过与幼儿一起观察、记录自然现象,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引导他们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此外,启发幼儿的思维能力也是培养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
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索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思考。
例如,可以与幼儿一起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热水会蒸发?”;通过故事、玩具等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发幼儿对科学问题的思考。
“情景启发法”是激发思维的一种有效策略,可以培养幼儿观察、联想、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也是发展科学思维的重要方面。
科学思维需要付诸实践,通过亲自动手,幼儿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为了培养实践能力,教师和家长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
例如,在家庭和学校中设置科学实验室,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自己亲自验证和发现。
幼小衔接开发幼儿的科学思维
幼小衔接开发幼儿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对幼儿的综合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幼儿时期是培养科学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我们应该注重开发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科学探究意识、提升观察能力以及促进科学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开发幼儿的科学思维。
一、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究意识的关键时期。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发现欲,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幼儿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并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释。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提升观察能力观察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高幼儿的观察精度和观察细致性。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例如听觉、触觉等,全面观察事物,培养幼儿的多层次观察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幼儿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培养幼儿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三、促进科学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探索,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察和记录能力,引导幼儿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形成科学概念和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实验成果,鼓励幼儿分享和交流,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阶段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的重要时期。
通过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提升观察能力以及促进科学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开发幼儿的科学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引导、组织和展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培养之发展孩子的科学思维
幼儿培养之发展孩子的科学思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科学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科学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呢?首先,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我走?”家长和老师要珍视这些问题,不要敷衍了事,而是要耐心地和孩子一起探讨,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
比如,当孩子问为什么天是蓝的,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在晴朗的日子里观察天空,然后简单地给他们解释是因为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
提供丰富的探索机会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探索元素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摆弄、实验。
比如,在家里设置一个小小的科学角落,放置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放大镜、磁铁、三棱镜等,让孩子可以自主地去探索和发现。
在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科学小实验活动,如观察植物的生长、溶解现象等。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孩子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科学的奥秘,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是发展科学思维的重要一环。
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从颜色、形状、大小到质地、习性等方面。
例如,在公园里观察花朵,比较不同花朵的颜色和形状;观察小动物的活动,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比如“找不同”“猜猜看”等。
观察力的提高能够让孩子获取更多的信息,为后续的思考和分析提供素材。
鼓励孩子提出假设和猜想。
当孩子面对一个现象或问题时,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测。
比如,看到冰块融化,问问孩子他们觉得为什么冰块会融化,可能会变成什么样。
即使孩子的想法不太准确,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和他们一起探讨,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假设。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逻辑游戏,如拼图、分类、排序等,让孩子学会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推理。
小学教育培养孩子科学思维的重要阶段
小学教育培养孩子科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导言科学思维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科学思维的关键时期。
通过科学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以及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重要阶段1:培养好奇心和观察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观察力是培养科学思维的第一步。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科学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等活动,引发孩子的好奇心。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可以观察到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寻找答案。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观察实验,让孩子动手进行观察和记录。
重要阶段2:培养实验探索精神在小学阶段,孩子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是培养科学思维的关键。
实验探索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比如,在学习物体的浮力时,可以让孩子自己设计一个漂浮的船,观察不同材料的浮力差异。
通过参与实验,孩子们可以探寻事物的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要阶段3: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还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思维不仅仅是观察和实验,更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和尝试解决。
比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有些植物在阳光下生长得更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验来找到答案。
此外,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十分重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或项目探究,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会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重要阶段4:培养科学态度小学阶段还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包括对待科学的兴趣与尊重、树立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科学活动,如科学展览、科学实验表演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儿童科学实验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儿童科学实验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指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从事科学活动时所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能力。
儿童时期正是培养科学思维的关键时期,科学实验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帮助孩子培养科学思维。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儿童科学实验来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1. 选择适合孩子的实验主题科学实验的主题应该与孩子的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相匹配。
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能够激发孩子兴趣和好奇心的实验主题,如水的性质、空气的存在、植物的生长等。
这些实验主题既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能够引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要创设一个安全、整洁、有序的实验环境。
确保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并将实验材料准备齐全。
此外,要给孩子们一个合作的平台,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 提供开放性问题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向孩子们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进行「水的性质」实验时,可以问孩子们「水是如何变成冰的?」等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索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4. 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和记录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们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下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非常重要。
可以让孩子们用绘画、文字、摄影等方式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这样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和规律。
5. 鼓励孩子思考和提出假设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可以鼓励孩子们思考和提出自己的假设。
例如,在进行「植物的生长」实验时,可以问孩子们「如果给植物浇入不同的水,它们的生长情况会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孩子们提出假设,可以培养他们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培养实验精神和科学道德科学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得出正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实验精神和科学道德。
在实验过程中,要教育孩子们遵守实验规则,不损坏实验器材,不浪费资源。
同时,要鼓励孩子们勇于尝试,勇于面对实验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儿童教育中的科学思维发展
儿童教育中的科学思维发展科学思维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对于儿童的教育来说,科学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思维发展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还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儿童教育中科学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并介绍相关的培养方法。
一、科学思维的定义和特点科学思维是指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等方式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1. 探索精神:科学思维要求儿童具有探索未知和质疑现象的精神,能够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
2. 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强调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够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并进行推理和归纳。
3. 创造力:科学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鼓励儿童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要求儿童具备实验和观察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验证自己的观点。
二、科学思维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对于儿童的教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促进认知发展:科学思维帮助儿童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观念,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准确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科学思维鼓励儿童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创造力:科学思维让儿童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创新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促进综合能力发展:科学思维要求儿童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协作精神。
三、儿童教育中培养科学思维发展的方法在儿童教育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和发展科学思维:1. 科学实验:开展小型的科学实验,让儿童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2. 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儿童主动思考,并通过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3. 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如科普书籍、科学实验工具等,激发儿童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爱。
儿童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儿童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科学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对科学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儿童教育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一、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在儿童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科学教育能够激发孩子对于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通过进行实验、观察和提出问题,孩子们不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科学教育能够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科学原理。
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重要技能。
二、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1. 设计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培养孩子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设计实验,孩子们可以学会观察、提问、预测和验证。
父母或者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项目,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
例如,可以给孩子们准备几个不同形状的瓶子和一些水,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倒入相同的水量,让孩子们观察水的高度是否一样。
通过这样的实验,孩子们可以了解到瓶子的形状对于水的高度会产生影响。
2. 提出问题科学思维的关键在于提出问题。
孩子们应该被鼓励在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
例如,当孩子们在公园观察到一只蚂蚁搬运食物时,可以引导他们提出问题:“为什么蚂蚁能够搬动比自己体重还重的物体?”然后,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并寻找答案。
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培养科学观察力科学观察力是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们应该被鼓励观察并记录他们所看到的事物。
例如,当孩子们在花园里发现一只蝴蝶,可以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蝴蝶的颜色、形状和行为,并记录这些观察结果。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们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并培养他们的细致思维。
4. 发展科学推理能力科学推理是培养科学思维的关键能力之一。
幼小衔接中的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培养
幼小衔接中的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培养幼小衔接是教育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它既是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过渡期,也为孩子们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小衔接中的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培养的方法和具体技巧。
一、培养科学探究兴趣科学探究是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的关键。
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定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通过开展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帮助孩子们亲自动手,体验科学的乐趣。
比如,在幼儿园和小学中,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
这种参与式的学习将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利用科学游戏提高学习兴趣:科学游戏是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的有效途径。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可以使幼儿在玩耍中学习。
比如,设计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游戏,让幼儿们在游戏中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并通过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究。
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是通过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来理解和探究世界的能力。
幼小衔接阶段是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的关键时期。
以下是一些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具体技巧:1. 引导正确的提问: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解答问题。
培养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和质疑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思考和探索。
2. 培养系统性思维:教育者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习整理事物的能力,例如将相似的事物进行分类,通过制作图表或标签的方式帮助他们思考问题。
这种系统性思维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知识的框架,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学概念。
3. 提倡合作学习:通过与同伴共同探索、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在科学实践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注重实践和应用:在幼小衔接的教学中,注重将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通过关注实际问题和应用环境,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让孩子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让孩子成为未来的科学家科学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它是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探索和理解世界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他们发展创新、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孩子培养科学思维,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一、培养观察力观察是培养科学思维的基础。
通过观察,孩子可以认识到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父母可以组织一些观察活动,例如带孩子去公园寻找不同种类的植物、动物,或者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等。
同时,引导孩子仔细观察,记录下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并帮助他们分析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二、进行实验探索实验是培养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
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孩子可以学习到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记录结果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测量不同材料的密度、观察植物的生长与不同环境的关系等。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自主尝试。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一些有关科学的文章或者观看科学类节目,并与他们一起讨论。
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分析观点的正确与否、评估证据的可靠性等,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解决实际问题将科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够增强小学生的科学思维。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针对身边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帮助他们逐步实施。
例如,孩子发现家里的植物长得不好,可以一起调查植物需要的养分以及环境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植物生长状况。
五、鼓励探索精神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例如参加科学实验课程、参观科技馆和博物馆等。
同时,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培养创造力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科学思维,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科学思维不仅有助于解决科学问题,还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大班小科学家培养大班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
大班小科学家培养大班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大班小科学家:培养大班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是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培养儿童科学思维能力是促使他们对世界产生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重要途径。
在大班阶段,儿童开始展示出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为大班儿童创造一个培养科学思维的环境。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大班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多样化的科学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我们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多样化的科学学习环境。
这意味着在教室中设置科学角落,提供丰富的科学实验器材和材料,以及展示各种与科学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孩子们可以在这个环境中自主地触摸、观察、实验,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经验式学习的重要性大班儿童正处于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的阶段,因此,经验式学习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儿童可以亲身体验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从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学习有关物体浮沉的原理时,可以让孩子们亲自观察并进行实验。
这样的学习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三、引导科学思维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需要指导和引导。
教师和家长应该提供适当的问题,鼓励儿童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进行实验和观察来验证这些假设。
这样的实践帮助孩子们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孩子们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接受教师或家长的答案。
四、科学活动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除了课堂学习,参与科学活动和课外实践对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也非常重要。
组织参观科技馆、动手制作科学实验器材、参与科学竞赛等活动,都可以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这些活动可以让儿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增强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结论:在大班阶段,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创造多样化的科学学习环境、进行经验式学习、引导科学思维和结合科学活动与课外实践,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大班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近年来,“科学思维”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科学思维能够开启孩子的智力潜能、提高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科学思维的培养之道,本文将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1. 学习科学知识要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孩子需要先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
因此,家长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创造出丰富的学习机会。
例如,在烹饪、拼图、实验室、微距摄影等各种情境下,“试验性”地探索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地理等知识点,以及学习解决有趣问题的方案。
2. 提高观察力科学思维的核心是观察力。
孩子需要了解如何关注并记录他们观察到的事物、行为和过程,以及将他们所观察到的情况、状态和变化描述清晰。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比如说,在家里的花园里观察季节的变化,或者利用放大镜观察树皮的纹理等等。
3. 鼓励提问科学推理和探究的关键是提问。
当孩子在观察事物时,家长可以要求他们提出问题。
并鼓励他们不断地思考和研究,以回答这些问题。
但是,家长也应该注意,不要干扰孩子独立思考的过程。
4. 实践科学方法Science通过实验方法开展研究。
我们鼓励孩子们在许多场景中实践科学方法。
对于家长来说,帮助孩子学习怎么样提出科学性问题和制定假设,组织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得出结论是非常重要的。
5. 提倡追寻独立性孩子要想拥有独立思考,就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独立做事的能力。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独自完成一些任务,比如简单的家务、读书笔记、阅读和理解科学文章等等。
同时,鼓励并表扬他们对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要想提高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培养和帮助。
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创造有趣而引人入胜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科学思维技巧,拓宽视野,提升对世界的认知能力。
这样,孩子们就能够在更广阔的领域积极投入和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并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导幼儿的科学思维
引导幼儿的科学思维引言: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引导幼儿发展科学思维是学前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科学思维能够帮助幼儿培养逻辑思维、观察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引导幼儿发展科学思维这一主题展开论述,分为观察与探索、提问与解答、实践与创新三个部分。
观察与探索:观察与探索是幼儿学习科学思维的基础。
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物体、动植物或天气现象,并通过提问引发他们的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带幼儿去植物园,让他们观察不同植物的形状、颜色和生长状况,然后提问幼儿:你们觉得为什么有些植物长得高,而有些植物长得矮呢?通过这样的观察和思考,幼儿可以逐渐形成科学思维。
提问与解答:提问与解答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并激发他们对科学问题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答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幼儿:为什么天上的云会变成雨呢?然后利用实验器材和图示等教具,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最终让他们发现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进而形成雨水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提问和解答,幼儿可以培养出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与创新:实践与创新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的关键环节。
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和创新,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并让幼儿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水与冰的实验,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比如设计一个简易的小发电机或者制作一个简单的测温器。
通过实践和创新,幼儿可以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结语:引导幼儿发展科学思维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与探索、提问与解答以及实践与创新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实验能力和创造力等科学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不同年段的暗箱课中发展儿童的科学思维
发表时间:2018-04-09T09:44:40.47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3期作者:孙静妮
[导读] “解暗箱”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方法。
本文提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事物间的相关性、统一性、因果性,学会通过直接观测、类比推理、建模验证等方法“解暗箱”,从而优化思维品质,提升探究能力。
孙静妮(无锡市亭子桥中心小学江苏无锡 214007)
摘要:“解暗箱”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方法。
本文提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事物间的相关性、统一性、因果性,学会通过直接观测、类比推理、建模验证等方法“解暗箱”,从而优化思维品质,提升探究能力。
关键词:解暗箱;科学思维;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3-0181-0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从外面打不开,又看不见里面状态的事物,我们称它为“暗箱”。
其实,“暗箱”就在我们身边。
比如,西瓜在没有切开之前就是一个“暗箱”,看纹路、掂重量、弹声音,这样挑西瓜的过程就是在“解暗箱”。
不打开“暗箱”,只从外部考察输入、输出的关系从而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一种“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方法。
从工程技术到社会领域,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系统,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解暗箱”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认识方法。
“解暗箱”作为一种重要的探究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本文结合低中高年段的教学实践,阐述在这一类课堂中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和价值。
一、关注相关性,在直接观测中“司外揣内”。
暗箱求解可以说古已有之,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司外揣内”就是典型的“解暗箱”。
“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这说的就是内与外的相关性,一定的物质内部状态必定释放出一定的外部信息。
我们可以根据暗箱的“外泄”信息,利用已有的规律和经验去分析,推知暗箱的结构和可能具有的性质。
低年级《暗箱里的秘密》一课,重点活动是“滚小球”。
这里的暗箱结构相对简单,主要是借助感官直接观测,判断盒子里障碍物的位置。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怎样借助“滚小球”活动让暗盒能“说话”,并让学生听懂暗盒的“悄悄话”呢?这需要教师对“滚小球”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捕捉暗盒内“辐射”出来的每一个信息。
教学中可以通过几个问题帮助他们找到“滚小球”的要诀:
1.还是上下晃动吗?(平放,慢慢倾斜盒子,让小球沿着边滚起来, 要一条边一条边依次试)
2.动作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慢一点,快了听不清楚)
3.怎么能更清楚地听到小球滚动的声音?(把耳朵凑近了听,保持安静)
4.怎么去感受小球碰到泡沫块时的变化?(还有一个感官能帮忙,可以用手摸着盒子的边来发现滚动感、撞击感的变化)
滚、倾、听、摸是4个获取暗盒内部信息的外部动作,赋予变化的暗盒信息,不仅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促使他们去直觉想象和思考判断。
这里师生都会产生困惑,就是“该不该打开盒子?”和“到底谁对谁错?” 我们不妨想想,“打开”和“不打开”哪个更有价值?答案是肯定的,“未知”比任何东西都要让人上瘾。
若打开了,谜不在了,好奇消失了,学生的探究也就停止了。
不打开暗箱就意味着要用更多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结论,要在一次次剖析暗箱中趋于客观事实。
二、关注统一性,在类比推理中“望表知里”。
事物总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于世界之中,内在结构与外在功能是系统的辩证统一,结构是功能的根据,功能是结构的表现。
“解暗箱”就是通过考察暗箱的输入和输出信息的动态过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进而推测、探求系统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
所以“解暗箱”的实质就是由功能探索结构,其出发点就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中年级《关节》一课,重点是了解关节的运动特点及原理,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但对于身体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学生既无法通过自我审视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也无法用操作实证来检验自己的猜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陌生的、不熟悉的问题与已经熟悉的问题或其他相似事物进行类比,从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属性角度出发,从结构与功能的辩证逻辑关系上加以推理检验。
教学中可以通过“猜—比—拼—画”四个活动来“解暗箱”:
1.猜:猜测肩关节连接方式,并交流猜测(用图示展现思维过程,暴露前概念)
2.比:观察相似动物的肩关节关节面(类比结构,感知接触面形状)
3.拼:用造型泥塑组合拼装球窝、旋转和铰链关节(认识关节类型,理解链接方式决定活动方式)
4.比:对比髋关节和肩关节的不同,寻找深、浅球窝在灵活度和作用性方面的差异(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关系,形成科学概念)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人类生命现象的认识,是建立在观察自然的基础之上,是以周围世界中一些最常见的事物作为参照,是以认识自然同样的规律来认识自己的。
“解暗箱”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归纳、演绎和类比,关注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从外显运动推测内在状态,由内部结构认识外部作用,在思辨中对话真实的生命系统。
像这样“望表知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认识方法。
(三)关注因果性,在建模验证中“以象测藏”。
人体外部发烧,揭示内部炎症,地表突发狗吠鸡飞,反映地壳变迁,地震即将发生。
现象和本质,输入与输出,确有一定因果关系。
如果有这样一个系统,它对外部刺激有着与“暗箱”原型相同的反应,那这个系统就可能是“暗箱”的答案。
怎样“设计”这样的系统呢?依据因果关系,应该以条件相类、环境相似、功能相同为前提,建立一个关于研究对象的模型,然后通过研究人为的模型,大胆猜测想象,进行模式运演,从而解开暗箱的奥秘。
高年级《探测暗盒里的电路》一课,主要围绕检测“电路暗盒”这个活动展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简单电路”是学生很难理解的概念,而内部不可见的“电路暗盒”就难上加难了。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学生认知障碍的核心,根据电路各组成部分的特性及检测结果,利用简易材料制作能实现同样效果的电路模型,对暗盒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作出基于事实的假说。
这里的“解暗箱”大致有“检测—猜测—模拟”三步:
模拟求解是基于观察实验后更深层次的探究,是另一种验证。
构建模型进行解释的价值在于过程,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可能性分析和因果推断, 逆向推理出暗箱内元件及结构,不断完善修正,使建立的模型逐步接近暗箱的内部结构,最终达到模型和暗箱的同构。
“解暗箱”并
不是直接认识,而是另辟蹊径,从系统外部的信息出发,“以象测藏”,倒着展开思路,分析产生这些外部信息的内在原因和条件,从而逆向推理出暗箱的本质及内涵。
因此,“解暗箱”体现了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