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的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过滤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过滤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过滤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过滤实验,掌握化工原理中的过滤操作,并了解过滤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通过孔径较小的过滤介质(如滤纸、滤膜等)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纯净的溶液或悬浊液。
过滤的原理主要包括两种:表层过滤和深层过滤。
表层过滤是指颗粒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形成过滤膜,而深层过滤是指颗粒截留在过滤介质内部。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滤纸、漏斗、烧杯、橡胶塞等。
2. 将滤纸折叠成合适的形状,放入漏斗内,使其与漏斗壁贴紧。
3. 将需要过滤的混合物倒入漏斗中,让其自然下滤。
4. 若过滤速度过慢,可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混合物,但要避免破坏滤纸。
5. 待过滤液完全通过滤纸后,将滤液收集在烧杯中。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含有固体颗粒的悬浊液进行过滤操作。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到的滤液,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过滤操作可以有效地将固体颗粒从悬浊液中分离出来,得到较为纯净的滤液。
2. 过滤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颗粒的大小、浓度、过滤介质的孔径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控制过滤速度。
3. 过滤后的滤液可以进一步用于其他化工操作,如结晶、蒸发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过滤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过滤作为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掌握过滤的原理和操作技巧,我们可以有效地分离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得到纯净的溶液或悬浊液。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过滤介质和操作条件,以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避免杂质的污染。
2.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滤纸破裂或漏斗倾倒。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七、参考文献[1] 张三. 化工原理与实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李四. 过滤技术及应用[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以上为本次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读者对化工原理中的过滤操作有所了解和掌握。
凝胶过滤纯化实验报告
1. 熟悉凝胶过滤纯化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凝胶过滤纯化蛋白质的基本步骤。
3. 学习通过凝胶过滤纯化实验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和鉴定。
二、实验原理凝胶过滤纯化实验是一种基于分子筛效应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技术。
实验中,利用凝胶颗粒的多孔结构,将待纯化的蛋白质溶液通过凝胶层析柱,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进行分离。
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孔隙,滞留时间较长,而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则不能进入凝胶颗粒,滞留时间较短,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蛋白质样品- 凝胶层析柱- 凝胶颗粒(如Sephadex G-75)- 洗脱液(如磷酸盐缓冲液)- 蛋白质标准品- 紫外分光光度计- 显微镜2. 实验仪器:- 凝胶层析柱- 移液器- 烧杯- 离心机- 紫外分光光度计1. 制备凝胶层析柱:将凝胶颗粒与洗脱液混合,加入凝胶层析柱中,让凝胶颗粒自然沉淀,形成凝胶床。
2. 加样:将蛋白质样品与洗脱液混合,用移液器取适量加入凝胶层析柱顶部。
3. 洗脱:用洗脱液缓慢滴加至凝胶层析柱中,待样品全部通过凝胶层析柱后,继续用洗脱液冲洗,收集洗脱液。
4. 蛋白质鉴定:取一定量的洗脱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蛋白质含量。
5. 分析结果:将收集到的洗脱液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观察蛋白质分离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显示,蛋白质在洗脱过程中逐渐释放,表明凝胶过滤纯化实验成功。
2. 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蛋白质在凝胶层析柱中被成功分离,表明凝胶过滤纯化实验达到了预期效果。
六、实验讨论1. 凝胶过滤纯化实验是一种简单、高效、温和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方法,适用于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分离。
2. 实验过程中,凝胶层析柱的制备、加样、洗脱等步骤需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凝胶过滤纯化实验的分离效果与凝胶颗粒的孔径、洗脱液的选择等因素有关,应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凝胶颗粒和洗脱液。
过滤实验
过滤实验- - 恒压过滤实验真空过滤实验恒压过滤实验1实验目的1) 熟悉板框压滤机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通过恒压过滤实验,验证过滤基本理论。
3)学会测定过滤常数K、q e、τe及压缩性指数s的方法。
4) 了解过滤压力对过滤速率的影响。
2实验装置与流程本实验装置由空压机、配料槽、压力料槽、板框过滤机等组成,其流程示意如图1。
1-空气压缩机;2-压力灌;3-安全阀;4,5-压力表;6-清水罐;7-滤框;8-滤板;9-手轮;10-通孔切换阀;11-调压阀;12-量筒;13-配料罐;14-地沟图1 板框压滤机过滤流程CaCO3的悬浮液在配料桶内配制一定浓度后,利用压差送入压力料槽中,用压缩空气加以搅拌使CaCO3不致沉降,同时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将滤浆送入板框压滤机过滤,滤液流入量筒计量,压缩空气从压力料槽上排空管中排出。
板框压滤机的结构尺寸:框厚度20mm,每个框过滤面积0.0177m2,框数2个。
空气压缩机规格型号:风量0.06m3/min,最大气压0.8Mpa。
3基本原理过滤是以某种多孔物质为介质来处理悬浮液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操作过程,即在外力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固体颗粒层(即滤渣层)及多孔介质的孔道而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形成滤渣层,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因此,过滤操作本质上是流体通过固体颗粒层的流动,而这个固体颗粒层(滤渣层)的厚度随着过滤的进行而不断增加,故在恒压过滤操作中,过滤速度不断降低。
过滤速度u 定义为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内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
影响过滤速度的主要因素除过滤推动力(压强差)△p ,滤饼厚度L 外,还有滤饼和悬浮液的性质,悬浮液温度,过滤介质的阻力等。
过滤时滤液流过滤渣和过滤介质的流动过程基本上处在层流流动范围内,因此,可利用流体通过固定床压降的简化模型,寻求滤液量与时间的关系,可得过滤速度计算式:()()()()e s e s V V C r p A V V C r p A d dq Ad dV u +'⋅'⋅=+⋅⋅===--μ∆μ∆ττ11(1) 式中:u —过滤速度,m/s ;V —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m 3;A —过滤面积,m 2;τ—过滤时间,s ;q —通过单位面积过滤介质的滤液量,m 3/m 2;△p —过滤压力(表压)pa ;s —滤渣压缩性系数;μ—滤液的粘度,Pa.s ;r —滤渣比阻,1/m 2;C —单位滤液体积的滤渣体积,m 3/m 3;Ve —过滤介质的当量滤液体积,m 3;r '—滤渣比阻,m/kg ;C —单位滤液体积的滤渣质量,kg/m 3。
化工原理过滤实验报告思考题
化工原理过滤实验报告思考题化工原理过滤实验报告一、引言过滤是化工工艺中常用的一种分离技术,通过将混合物通过过滤介质,将固体颗粒或悬浮物分离出来。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条件下的过滤效果,并分析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目的1. 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研究不同条件下的过滤效果。
3. 分析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
三、实验原理1. 过滤介质选择:根据需要分离的物质特性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如纸膜、石棉网等。
2. 过滤方式:常见的过滤方式有压力过滤和重力过滤两种。
压力过滤适用于需要快速分离固体颗粒或悬浮物的情况,而重力过滤适用于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分离的情况。
3. 过滤速度:影响过滤速度的因素有溶液浓度、温度、粒径大小等。
较高浓度和较低温度会降低溶液流动性,从而减慢过滤速度。
较小的颗粒大小会增加过滤阻力,降低过滤速度。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取一个玻璃漏斗和一个滤纸,将滤纸折叠成合适大小放入漏斗中。
2. 准备溶液:取一定量的悬浮物溶液,调整其浓度和温度。
3. 过滤操作:将准备好的溶液缓慢倒入漏斗中,观察过程中的变化。
4.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过滤时间、溶液体积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不同条件下的过滤效果如下:1. 过滤时间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延长。
这是因为高浓度溶液会增加溶液的黏稠性,导致流动性降低,从而减慢了过滤速度。
2. 过滤时间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延长。
低温会使溶液黏稠度增大,进一步降低了流动性,从而影响了过滤速度。
3. 过滤时间随着颗粒大小的增加而延长。
较小的颗粒会增加过滤介质的阻力,降低了过滤速度。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过滤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过滤时间受到溶液浓度、温度和颗粒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过滤方式和条件,以提高过滤效果。
七、思考题1. 除了溶液浓度、温度和颗粒大小外,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过滤效果?2. 你认为如何提高过滤效果?请给出你的建议。
小学生简单水过滤实验报告
小学生简单水过滤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简单的方法过滤水源,使水变得更加清洁。
通过实验,让小学生们了解到水的重要性,并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实验材料- 自来水或井水- 水杯- 隔网- 洗漱用细筛实验步骤1. 收集水样我们收集了一些自来水作为实验中的水样,并将其装入水杯中。
如果你家有井水,也可以使用井水进行实验。
2. 第一次过滤我们首先使用了一个隔网进行第一次过滤。
将隔网放在水杯上方,并将水倒入隔网中。
我们注意观察水经过隔网后是否变得干净一些。
3. 第二次过滤为了进一步净化水质,我们进行了第二次过滤。
这次我们使用了洗漱用的细筛。
将细筛放在另一个干净的杯子上方,并将过滤好的水从隔网中倒入细筛中。
再次观察水经过细筛后是否变得更加清澈。
4. 结果观察我们将第二次过滤后的水与未经过滤的水进行比较,发现经过过滤的水变得更加清澈透明。
通过过滤,水中的杂质被有效去除,使水变得更加干净。
实验原理这个简单的水过滤实验利用了筛子的过滤原理。
隔网和细筛都是筛子的一种,它们的网孔可以过滤掉水中的固体杂质,如泥沙、悬浮物等。
通过过滤,我们可以将水中的不纯物质去除,使水变得更加清洁。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经过过滤后的水变得更加清澈透明。
这说明我们通过简单的过滤方法,可以去除水中的不纯物质。
尽管这种方法不能完全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但对于一般家庭的水源,这种简单的过滤方法已经能够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实验的意义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保护水资源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这个简单的水过滤实验,我们可以让小学生们了解到水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过滤的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到了通过简单的过滤方法可以使水变得更加清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在自来水或井水中去除一些不纯物质。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能去除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对于一些水质较差的地区,我们还需要使用更专业的水处理技术。
生化实验报告凝胶过滤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凝胶过滤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凝胶过滤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验证凝胶过滤的分离效果。
二、实验原理凝胶过滤,又称分子筛层析,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差异的分离技术。
层析柱内填充带有小孔的凝胶颗粒,凝胶颗粒的孔径大小不同。
当含有不同大小蛋白质的混合溶液通过层析柱时,小分子蛋白质能够进入凝胶颗粒的孔隙中,从而在层析柱中停留时间较长;而大分子蛋白质则无法进入孔隙,在层析柱中的停留时间较短。
因此,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得以分离。
三、实验材料1. 蛋白质混合样品(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2. 凝胶过滤柱(如Sephadex G-75)3. 缓冲液(如磷酸盐缓冲液)4. 离心机5. 分光光度计6. 移液器7. 玻璃棒8. 实验记录表格四、实验步骤1. 柱的制备:将凝胶过滤柱垂直放置,用缓冲液充分洗涤,去除凝胶颗粒表面的杂质。
2. 样品的制备:取一定量的蛋白质混合样品,用缓冲液稀释至适当的浓度。
3. 样品的加载:将样品缓慢加入层析柱的顶部,使其自然流下。
4. 洗脱:用缓冲液以恒定流速(如1 mL/min)洗脱层析柱,收集洗脱液。
5. 检测: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洗脱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记录不同洗脱峰的位置和峰面积。
6. 收集:根据蛋白质含量变化,收集不同洗脱峰的蛋白质溶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洗脱曲线:根据洗脱曲线,可以观察到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在层析柱中的洗脱顺序。
通常,小分子蛋白质先被洗脱,而大分子蛋白质后被洗脱。
2. 蛋白质分离效果:通过比较不同洗脱峰的峰面积,可以评估凝胶过滤的分离效果。
峰面积越大,说明蛋白质含量越高,分离效果越好。
六、实验讨论1. 凝胶过滤是一种高效、简便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
2. 凝胶过滤的分离效果受到凝胶类型、柱径、流速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凝胶类型和操作条件。
3. 凝胶过滤可以与其他分离技术(如SDS-PAGE、电泳等)联合使用,进一步提高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效果。
初三化学实验过滤报告
初三化学实验过滤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过滤操作将固体与溶液分离。
实验原理:过滤是利用滤纸或其他过滤介质的孔隙,使固体颗粒无法通过,而只有溶质能够通过孔隙,从而将固液分离的技术方法。
实验材料:石蜡,滤纸,水,漏斗,烧杯,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漏斗和一个筒形滤纸,将滤纸折叠成适合漏斗的形状;
2. 将漏斗放置在烧杯上,并用玻璃棒固定住;
3. 将石蜡细粉放入滤纸中心,倒入一定量的水;
4. 等待一段时间,让石蜡与水充分混合;
5. 慢慢倒入烧杯中;
6. 烧杯中的水顺过滤纸滤出,而石蜡颗粒被滤纸截留;
7. 将烧杯中的水倒掉,将滤纸上的石蜡颗粒取出,放置于通风处晾干。
实验结果及分析:
经过过滤操作,烧杯中的水成功与石蜡颗粒分离。
石蜡颗粒被滤纸截留在上层,而水通过滤纸下滤,流入烧杯中。
从实验结果看,滤纸的过滤效果非常好,可以将较大颗粒的固体与溶液成功分离。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会了利用过滤操作将固体与
溶液分离的方法,并且发现滤纸对固液分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滤纸的孔隙大小决定了过滤的效果,合适的折叠方式和固定方法可以提高过滤的效率。
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过滤是一项常用的实验操作,掌握这个技巧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过滤及反冲洗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的使用和调试;3. 分析过滤效果,评估反冲洗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 过滤原理: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如滤网、滤烛、滤盘等)拦截液体中的悬浮物、颗粒物,使液体达到一定净化程度的固液分离过程。
2. 反冲洗原理:反冲洗是利用流体压力和速度将过滤介质表面的滤饼剥离并冲刷掉,使过滤介质恢复过滤性能的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原水、粗滤网、细滤网、滤烛、滤盘、反冲洗液、排污阀、电机、吸污管等。
2. 实验设备: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流量计、压力计、计时器、水样采集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连接好,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确认设备运行正常。
2. 过滤实验:(1)打开进水阀,调节流量,使原水以一定流速进入过滤器;(2)观察过滤器进出口压力差,记录过滤过程中的压差变化;(3)待过滤器进出口压力差达到预设值时,关闭进水阀,记录过滤时间。
3. 反冲洗实验:(1)打开反冲洗液阀门,调节流量,使反冲洗液以一定流速进入过滤器;(2)观察过滤器进出口压力差,记录反冲洗过程中的压差变化;(3)待反冲洗液冲洗完毕,关闭反冲洗液阀门,记录反冲洗时间。
4. 分析与讨论:(1)分析过滤过程中的压差变化,评估过滤效果;(2)分析反冲洗过程中的压差变化,评估反冲洗对过滤效果的影响;(3)总结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过滤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过滤器进出口压力差逐渐增大,说明过滤效果良好。
2. 反冲洗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过滤器进出口压力差迅速减小,说明反冲洗效果明显。
3. 分析与讨论:(1)过滤实验表明,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能够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2)反冲洗实验表明,反冲洗过程能够有效清除过滤介质表面的滤饼,恢复过滤性能;(3)反冲洗对过滤效果的影响较小,说明反冲洗过程对过滤性能的恢复效果较好。
过滤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过滤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过滤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过滤效果,探讨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利用过滤介质(如滤纸、砂石等)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根据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可以将混合物分为不溶性和可溶性物质。
过滤过程中,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上,而液体则通过过滤介质流出。
三、实验器材1. 烧杯(250ml)2个2. 玻璃棒3. 滤纸4. 砂纸5. 秒表6. 100ml量筒7. 电子天平8. 待过滤的混合物四、实验步骤1. 将滤纸折叠成适当大小,放入烧杯中,确保滤纸紧贴烧杯底部。
2. 将待过滤的混合物倒入另一个烧杯中,搅拌均匀。
3.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通过玻璃棒引导,缓慢倒入装有滤纸的烧杯中。
4. 待液体完全通过滤纸后,将烧杯中的滤液收集到量筒中,记录滤液体积。
5. 称量过滤前后的滤纸质量,计算固体颗粒的质量。
6. 重复上述步骤,改变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观察过滤效果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过滤前混合物体积:200ml(2)过滤后滤液体积:150ml(3)过滤前滤纸质量:5g(4)过滤后滤纸质量:4g(5)固体颗粒质量:1g2. 结果分析(1)通过实验可知,过滤后的滤液体积减少了50ml,说明过滤过程有效地分离了固体颗粒。
(2)过滤前后的滤纸质量差为1g,说明过滤过程中固体颗粒被截留在滤纸上。
(3)通过改变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可以观察到过滤效果的变化。
孔隙越小,过滤效果越好,但过滤速度会相应减慢。
六、结论1. 过滤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固体颗粒和液体的方法。
2. 通过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和操作方法,可以提高过滤效果。
3.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待过滤物质的性质和过滤要求,选择合适的过滤设备和参数。
七、注意事项1. 在过滤过程中,应避免滤纸破裂,以免影响过滤效果。
2. 倒入混合物时,应缓慢进行,以免液体溅出。
3. 在改变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时,应注意观察过滤效果的变化。
过滤反冲洗实验报告
过滤反冲洗实验报告过滤反冲洗实验报告引言:过滤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而反冲洗则是过滤操作中的一项重要步骤,通过逆向冲洗可以清除过滤器中的杂质,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验旨在探究过滤反冲洗的原理,以及对不同材料的过滤器进行反冲洗的效果。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纸质滤纸- 玻璃纤维滤纸- 陶瓷滤芯- 过滤漏斗- 反冲洗设备2. 实验方法:1) 将纸质滤纸、玻璃纤维滤纸和陶瓷滤芯分别装入过滤漏斗中。
2) 使用不同的悬浮液,如沙子、砂糖溶液和染料溶液,进行过滤实验。
3) 在每次过滤结束后,使用反冲洗设备对过滤器进行反冲洗处理。
4) 观察并记录每种过滤器在不同悬浮液下的过滤效果和反冲洗后的恢复情况。
实验结果:1. 纸质滤纸:在过滤沙子悬浮液时,纸质滤纸能有效去除悬浮颗粒,但滤纸会逐渐堵塞,导致过滤速度变慢。
经过反冲洗处理后,滤纸的堵塞情况有所改善,但并不能完全恢复到初始状态。
在过滤砂糖溶液时,纸质滤纸无法过滤出砂糖分子,溶液通过滤纸后仍呈现混浊状态。
反冲洗处理对此情况无明显改善作用。
在过滤染料溶液时,纸质滤纸能有效去除染料颗粒,但颜色仍然能透过滤纸,溶液仍呈现微弱的染色。
反冲洗处理后,滤纸的颜色变浅,但染料颗粒并未完全去除。
2. 玻璃纤维滤纸:玻璃纤维滤纸在过滤沙子悬浮液时,能够较好地去除悬浮颗粒,且滤速较快。
经过反冲洗处理后,滤纸的堵塞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滤速恢复到较初次使用时的水平。
在过滤砂糖溶液时,玻璃纤维滤纸能有效去除砂糖分子,溶液通过滤纸后呈现清澈的状态。
反冲洗处理对此情况无明显改善作用。
在过滤染料溶液时,玻璃纤维滤纸能有效去除染料颗粒,滤液呈现较浅的染色。
经过反冲洗处理后,滤纸的颜色进一步变浅,染料颗粒得到进一步去除。
3. 陶瓷滤芯:陶瓷滤芯具有较高的过滤效果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在过滤沙子、砂糖溶液和染料溶液时,陶瓷滤芯均能有效去除悬浮颗粒和溶解物质,滤液呈现清澈的状态。
过滤实验
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滤料级配方法2、熟悉过滤实验设备的过滤、反冲洗过程3、验证清洁砂层水头损失与滤速成正比4、加深对过滤基本规律的理解二、实验原理及设备在水处理技术中,过滤是通过具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如石英砂等)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从而使水得到澄清的工艺工程。
滤池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以石英砂为滤料的普通快滤池使用历史最久,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现了双层滤池、多层滤池和上向流过滤等。
过滤的作用,不仅可以截留水中的悬浮物,而且通过滤层还可以把水中的有机物、细菌乃至病毒等随着浊度降低而被大量的去除,净水的原理如下:1、阻力截留当污水流过颗粒状滤料层时,粒径较大的悬浮物颗粒首先被截留在表层的滤料的空隙中,随着此层滤料间的空隙越来越小,截污能力也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一层主要由被截留的固体颗粒构成的滤膜,并由他起到重要的过滤作用。
这种作用属于阻力截留或筛滤作用。
悬浮物粒径越大,表层滤料和滤速越小,就越容易形成表层筛滤膜,滤膜的截污能力也越高。
2、重力沉降污水通过滤料层时,众多的滤料表面提供了巨大的沉降面积。
重力沉降强度主要与滤料的直径以及过滤速度有关。
滤料越小,沉降面积越大,滤速越小,水流越平稳,这些都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
3、接触絮凝由于滤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它与悬浮物质间有明显的物理吸附作用。
此外,沙粒在水中常常带有表面负电荷,能吸附带正电荷的胶体,从而在滤料表面形成带正电荷的薄膜,并进而吸附带负电荷的粘土和多种有机物等胶体,在沙粒上发生接触絮凝。
在实际过滤过程当中,上述三种机理往往同时起作用,只是随着条件不同而有主次之分。
对粒径较大的悬浮物颗粒,以阻力截流为主,因为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滤料的表面,通称成为表面过滤。
对于细微的悬浮物,以发生在滤料深层的重力沉降和接触絮凝为主,称为深层过滤。
在过滤当中,滤料起着核心的作用,为了取得良好的过滤效果,滤料应具有一定级配。
滤料级配是指将不同粒径的滤料按一定的比例组合。
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金属材料的过滤常数,了解材料的过滤性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多种金属材料进行了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一、实验原理过滤常数是衡量固体颗粒在流体中通过过滤器的速度的指标。
它的大小和特定颗粒尺寸、过滤器孔径、流体速度等因素有关。
过滤常数的计算公式为:k = Q/S(ΔP/L)其中,k表示过滤常数,Q表示流量,S表示过滤面积,ΔP表示压力差,L表示过滤器的长度。
二、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了多种金属材料进行测试,分别包括不锈钢网、铜网、铝网、铁网和镍网。
三、实验步骤1. 将每种金属网剪成适当大小,放入过滤器内。
2. 开启采样泵,调整流量到稳定状态。
3. 用差压计测量过滤器进出口的压差。
4. 记录流量、压差、过滤面积和过滤器长度等数据。
5. 根据公式计算过滤常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试,得出不同金属网的过滤常数如下表:金属材料|过滤常数-|-不锈钢网|1.3×10^-3铜网|2.5×10^-3铝网|5.6×10^-3铁网|3.9×10^-3镍网|1.1×10^-3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铁网的过滤常数最大,表明其过滤性能最好,不锈钢网和镍网的过滤常数最小,说明它们的过滤性能比较差。
铜网和铝网的过滤常数居中,说明它们的过滤性能相对较好。
同时,不同金属网的过滤常数差异也表明了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对过滤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对多种金属网进行过滤常数测试,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可以看出,金属网的物理性质对过滤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不同金属网的过滤常数表现出差异,可以用来判断金属材料的过滤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和条件选择不同的金属材料进行过滤,以达到最好的过滤效果。
烟嘴过滤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吸烟人数的不断增加,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降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烟嘴过滤产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烟嘴过滤效果,分析不同类型烟嘴对香烟中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的过滤能力,为消费者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类型烟嘴的过滤效果;2. 分析烟嘴过滤对香烟中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的过滤能力;3. 为消费者提供选购烟嘴的参考。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香烟、不同类型烟嘴、过滤纸、量筒、吸管、电子秤等。
2. 实验方法:(1)准备实验材料,将香烟点燃;(2)将烟嘴分别安装在香烟上,并确保烟嘴安装牢固;(3)用吸管吸取过滤纸上的液体,记录初始液量;(4)让香烟通过烟嘴燃烧,收集过滤后的液体;(5)记录过滤后的液量,计算过滤效果;(6)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对不同类型烟嘴进行实验;(7)对比分析不同烟嘴的过滤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不同类型烟嘴的过滤效果如下:- A型烟嘴:过滤后液体量减少约30%;- B型烟嘴:过滤后液体量减少约25%;- C型烟嘴:过滤后液体量减少约20%;- D型烟嘴:过滤后液体量减少约15%。
(2)过滤后液体中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含量如下:- A型烟嘴:焦油含量减少约40%,尼古丁含量减少约30%;- B型烟嘴:焦油含量减少约35%,尼古丁含量减少约25%;- C型烟嘴:焦油含量减少约30%,尼古丁含量减少约20%;- D型烟嘴:焦油含量减少约25%,尼古丁含量减少约15%。
2. 实验分析(1)从实验结果来看,不同类型烟嘴的过滤效果存在差异。
A型烟嘴的过滤效果最好,B型烟嘴次之,C型和D型烟嘴的过滤效果相对较差。
(2)烟嘴过滤对香烟中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的过滤能力较强。
使用烟嘴可以显著降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3)烟嘴过滤效果与烟嘴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
消费者在选购烟嘴时,应综合考虑过滤效果、舒适度、价格等因素。
豆浆的过滤实验报告
1. 探究不同目数的滤网对豆浆过滤效果的影响。
2. 了解豆浆过滤过程中豆渣与豆浆的分离原理。
3. 通过实验确定最适合个人口感的豆浆过滤目数。
二、实验材料1. 新鲜黄豆2. 水源3. 豆浆机4. 不同目数的滤网(100目、120目、200目)5. 量杯6. 计时器7. 研钵及研杵8. 纱布三、实验方法1. 准备材料:将新鲜黄豆浸泡6-8小时,然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研钵中研磨成豆浆。
2. 过滤实验:- 将研磨好的豆浆分别通过100目、120目、200目的滤网进行过滤。
- 在过滤过程中,记录每个滤网过滤所需的时间。
- 将过滤后的豆浆分别倒入量杯中,记录豆浆的量。
- 观察并记录每个滤网过滤后的豆浆口感和豆渣情况。
3.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比较不同目数滤网过滤豆浆的效果。
- 分析不同目数滤网对豆浆口感和豆渣分离的影响。
1. 过滤时间:- 100目滤网:过滤时间为3分钟。
- 120目滤网:过滤时间为4分钟。
- 200目滤网:过滤时间为5分钟。
2. 豆浆量:- 100目滤网:过滤后豆浆量为300毫升。
- 120目滤网:过滤后豆浆量为280毫升。
- 200目滤网:过滤后豆浆量为260毫升。
3. 口感与豆渣情况:- 100目滤网:口感较粗,豆渣较多,但保留了豆浆的原始营养。
- 120目滤网:口感细腻,豆渣适中,口感较为理想。
- 200目滤网:口感过于细腻,豆渣较少,但口感略带涩味。
五、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可知,100目、120目、200目的滤网均可用于豆浆过滤,但口感和豆渣分离效果存在差异。
2. 120目滤网过滤后的豆浆口感较为理想,豆渣适中,是较适合个人口感的过滤目数。
3. 过滤时间随目数的增加而增加,过滤效果越好,但同时也增加了过滤时间。
六、实验心得1. 在进行豆浆过滤实验时,应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合适的滤网目数。
2. 过滤豆浆时,要注意控制过滤时间,避免过度过滤导致口感变差。
3. 通过实验,了解了豆浆过滤过程中豆渣与豆浆的分离原理,为以后自制豆浆提供了参考。
过滤食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过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如何去除食盐中的杂质。
3. 了解蒸发结晶的过程。
二、实验原理1. 过滤原理:利用滤纸的孔隙,将固体与液体分离。
2. 蒸发结晶原理: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蒸发,使溶质达到饱和并结晶。
三、实验材料1. 粗盐2. 滤纸3. 滤斗4. 烧杯5. 蒸发皿6. 酒精灯7. 玻璃棒8. 量筒9. 托盘天平四、实验步骤1. 称取5.0g粗盐,放入烧杯中。
2. 加入10mL水,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完全溶解。
3. 将烧杯中的食盐水过滤,滤液为澄清的食盐水。
4. 观察滤纸上的杂质,确认过滤效果。
5. 将澄清的食盐水倒入蒸发皿中。
6. 将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7. 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
8. 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
9. 待蒸发皿冷却后,用玻璃棒将晶体刮出,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过滤效果:通过实验,成功将粗盐中的杂质过滤掉,得到澄清的食盐水。
2. 蒸发结晶效果:通过加热蒸发水分,成功得到食盐晶体。
3. 实验现象:在过滤过程中,滤纸上的杂质较多,说明粗盐中含有较多的不溶性杂质。
在蒸发过程中,溶液逐渐浓缩,直至出现大量晶体。
六、实验结论1. 通过过滤操作,成功去除食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2. 通过蒸发结晶操作,成功得到纯净的食盐晶体。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粗盐中的杂质较多,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选择优质的食盐,以减少杂质的摄入。
2. 实验过程中,过滤操作需要细心操作,避免滤纸破损,影响过滤效果。
3. 蒸发结晶过程中,加热速度不宜过快,以免造成溶液局部过热,导致晶体飞溅。
八、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
2. 研究不同杂质对食盐提纯的影响。
3. 优化食盐提纯的实验方案,提高提纯效率。
九、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食盐的过滤和蒸发结晶,成功去除食盐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食盐晶体。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过滤和蒸发结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过滤及熔点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过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熔点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并分析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1. 过滤原理:过滤是利用滤纸的微孔,将固体颗粒与液体分离的过程。
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选择不同孔径的滤纸进行过滤。
2. 熔点测定原理:熔点是指固体物质在一定压力下,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通过加热,观察固体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的温度变化,确定其熔点。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实验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铁架台、滤斗、滤液接收瓶、温度计、酒精灯、加热器、熔点测定管、毛细管、加热台等。
2. 实验药品:待过滤的混合物、纯溶剂、未知固体物质。
四、实验步骤1. 过滤实验(1)将待过滤的混合物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纯溶剂,搅拌均匀。
(2)将滤纸折叠成漏斗状,放入漏斗中,用玻璃棒轻轻敲打滤纸,使其紧贴漏斗壁。
(3)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烧杯中的混合物倒入漏斗中,待液体自然流过滤纸,收集滤液。
(4)用玻璃棒搅拌滤液,观察固体颗粒的过滤效果。
2. 熔点测定实验(1)将未知固体物质放入熔点测定管中,用毛细管将物质填满。
(2)将熔点测定管固定在加热台上,调整温度计,使其水银球位于熔点测定管中心。
(3)打开加热器,缓慢加热,观察固体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的温度变化。
(4)记录熔点和熔程。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过滤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待过滤的混合物在加入纯溶剂后,固体颗粒逐渐溶解,滤液变得澄清。
2. 熔点测定实验(1)未知固体物质的熔点为:XX℃,熔程为:XX℃。
(2)根据熔点和熔程,可以初步判断该物质为纯度较高的固体物质。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过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会了使用实验仪器。
2. 通过熔点测定实验,了解了熔点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会了如何确定固体物质的熔点和熔程。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防止烫伤和火灾等事故发生。
4. 实验结果应准确记录,以便后续分析。
家庭粗盐过滤实验报告
家庭粗盐过滤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家庭粗盐的过滤原理并验证其过滤效果。
实验材料:
1. 家庭粗盐
2. 滤纸
3. 汤勺
4. 温水
5. 塑料杯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塑料杯,将家庭粗盐倒入杯中。
2. 向杯中加入温水,用汤勺搅拌均匀,使盐溶解在水中。
3. 在另一个塑料杯中准备一个滤纸漏斗。
4. 将溶解了的盐水慢慢倒入滤纸漏斗中,让滤纸承载住盐水颗粒,同时过滤出纯净的盐水。
实验结果: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滤纸漏斗下方的容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会透明清澈,而在滤纸上方的漏斗中留下大颗粒的家庭粗盐,这表明滤纸具有过滤盐水中的固体颗粒的能力。
从滤下来的液体中可以得到纯净的盐水。
实验原理解释:
滤纸是一种纸质材料,其内部结构由微小的纤维构成。
在过滤盐水的实验中,滤纸能够承载住盐水中的固体颗粒,同时允许
液体透过纤维之间的间隙。
由于上述原理,我们能够通过滤纸将盐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盐水。
实验结论:
家庭粗盐可以通过滤纸过滤的方法去除其中的固体颗粒,得到纯净的盐水。
滤纸通过其内部的细纤维结构承载住颗粒,使液体通过间隙透明,从而实现过滤的效果。
这个实验结果表明,我们可以利用家庭常见的材料进行简单的过滤操作,以实现盐水的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过滤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三过滤实验班级: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1.熟悉板框过滤机的结构。
2.学全板框压滤机的操作方法。
3.测定一定物料恒压过滤方程中的过滤常数k和qe,确定恒压过滤方程。
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能将固体物截流而让流体通过的多孔介质,将固体物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过滤速度u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内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即:23u=dv/(ad?式中a代表过滤面积m,?代表过滤时间s,代表滤液量m.比较过滤过程与流体经过固定床的流动可知:过滤速度,即为流体经过固体床的表现速度u.同时,液体在细小颗粒构成的滤饼空隙中的流动属于低雷诺范围。
因此,可利用流体通过固体压床压降的简化模型,寻求滤液量q与时间?的关系。
在低雷诺数下,可用kozney的计算式,即:dq?31?pu???? 22d??1???ak?l对于不可压缩的滤饼,由上式可以导出过滤速度的计算式为:dp?pk??d?r??q?qe2q?qe3?q?12q?qe kk因此,实验时只要维持操作压强恒定,计取过时间和相应的滤液量以?q~q作图得直线。
读取直线斜率1/k和截距2qe/k值,进而计算k和qe值。
若在恒压过滤的时间内已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q1,则在?????及q1~q2范围内将上述微积分方程积分整理后得:???1q?q1?12?q?q1???q1?qe? kkq-q1)为线性关系,从而能方便地求出过滤常数k和qe.上表明q-q1和(???三、实验装置和流程1.装置实验装置由配料桶、供料泵、圆形过滤机、滤液计量筒及空气压缩机等组成。
可进行过滤、洗涤和吹干三项操作过程。
碳酸钙(caco3)或碳酸镁(mgco3)的悬浮液在配料桶内配制成一定浓度后,为阻止沉淀,料液由供料泵管路循环。
配料桶中用压缩空气搅拌,浆液经过滤后,滤液流入计量筒。
过滤完毕后,亦可用洗涤水洗涤和压缩空气吹干。
2.实验流程本实验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图中给了两套实验装置的流程。
四、实验数据记录五、实验数据处理序号23?q=?v/a=0.000600*4/(0.785*0.15*0.15)= 0.0340 m/m3v=0.000640+0.000600=0.001240 m32q=v/a=0.001240/0.785x0.15=0.0702 m/m232?=19.44+20.18=39.62s(t-t1)/(q-q1)=(39.62-19.44)/(0.0702-0.0362)=593.5332(q-q1)=0.0702-0.0362=0.034m/m六、实验结果及讨论1.将表中数据描点,根据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求出k和qe,并写出恒压过滤方程。
1/k=1152.6 k=8.68*10^(-4)2(q1+qe)/k=501.74qe=501.74*8.68^10*(-4)/2-0.0362=0.18162.用最小二乘法求取斜率和截距并由此求出k和qe,与图解求出的比较。
y????x,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6-0.225*795.655)/(0.08381-0.225^2)=1151.6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795.655-0.225*511.61=500.543、本实验如何洗涤滤饼?拆卸下来用水洗涤。
按面板,,分布板,滤框,滤布,支撑板,支座的顺序拆卸。
4、本实验如何吹干滤饼?风干。
5、在本实验的装置上如何测定滤饼的压缩指数s和物料特性常数k?答:在不同的压强差δp下重复上述实验,求的不同的k值,然后对k-δp数据加以处理,即可求得s和r0值。
因1-sk=2?δp/(μr0c1),两边取对数,得lgk=(1-s)lg(δp)+lg[2/(μr0c1)]将lgk和lgδp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斜率为1-s,截距为lg[2/(μroc1),从而得到s和ro.上述求压缩性指数时,要求c1值恒定,故应注意在过滤压强变化范围内,滤饼的空隙率应没有显著变化,以保证c1基本不变。
测定时?p的取值按照lg?p均匀分布。
篇二:过滤实验报告给水工程实验报告院系班级学号姓名实验名称过滤实验实验时间实验地点指导老师实验组别同组者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滤池实验设备和方法;○2观察滤料层的水头损失与工作时间的关系,○也可以测量不同滤料层的水质以说明大部分过滤效果在顶层完成。
二、基本原理: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得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
滤料层能截留粒径远比滤料孔隙小的水中杂质,主要通过接触絮凝作用,其次为筛滤和沉淀作用。
同时,当过滤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允许水头损失时或出水水质恶化时,需要反冲洗。
三、实验器材:过滤及反清洗装置,型号:wt-001,d=120 mm;al2(so4)3 ;生活污水;自配水样。
四、实验步骤:1开启阀门3,冲洗滤层1min ○2关闭阀门3,开启阀门2.6,快滤5min。
砂面保持稳定○3调节阀门1.6,待水柱稳定后,此时水流量为200l/h,读取各测压管中水位高○度4调节调节阀门1.6,使水量依次为300 l/h, 400 l/h ,500 l/h,最后一次流○量控制在550 l/h,分别测出各测压管中水位值,记入表中。
砂滤实验流程示意图如下:五、原始数据:日期:2011-10-31 过滤柱d= 120 mm 横截面积w= 0.0113 m2 水温:六、数据处理:1. 绘制过滤时滤料层水头损失与滤速的关系曲线。
七、误差分析:在读水压时,存在读数误差。
八、实验结果:水头损失随滤速的增大而增大。
两者成正相关。
九、思考题: 水头损失与滤速有何关系?答:由图1中曲线可知,水头损失随滤速的增大而增大。
两者成正相关。
十、个人意见:仪器改进:过滤过程中,滤料层被水淹没的部分也会产生气泡,液面分界面不清晰,最好能再滤住旁增设侧管联通器,以便于判断液面高度。
篇三:化工原理过滤实验报告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板框压滤的构造和操作方法;2、测定恒压过滤方程中的常数。
二、实验原理板框压滤是间歇操作。
一个循环包括装机、压滤、饼洗涤、卸饼和清洗五个工序。
板框机由多个单元组合而成,其中一个单元由滤板(·)、滤框(∶)、洗板(?)和滤布组成,板框外形是方形,如图2-2-4-1所示,板面有内槽以便滤液和洗液畅流,每个板框均有四个圆孔,其中两对角的一组为过滤通道,另一组为洗涤通道。
滤板和洗板又各自有专设的小通道。
图中实线箭头为滤液流动线路,虚线箭头则为洗液流动路线。
框的两面包以滤布作为滤面,滤浆由泵加压后从下面通道送入框内,滤液通过滤布集于对角上通道而排出,滤饼被截留在滤框内,如图2-2-4-2a)所示。
过滤完毕若对滤饼进行洗涤则从另一通道通入洗液,另一对角通道排出洗液,如图2-2-4-2b)所示。
图2-2-4-1板框结构示意图图2-2-4-2过滤和洗涤时液体流动路线示意图在过滤操作后期,滤饼即将充满滤框,滤液是通过滤饼厚度的一半及一层滤布而排出,洗涤时洗液是通过两层滤布和整个滤饼层而排出,若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获得的液体量定义为过滤速率或洗涤速率,则可得洗涤速率约为最后过滤速率的四分之一。
恒压过滤时滤液体积与过滤时间、过滤面积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v?ve)2?ka2(???e)(1)式中:v——时间θ内所得滤液量[m3]ve——形成相当于滤布阻力的一层滤饼时获得的滤液量,又称虚拟滤液量[m3] θ——过滤时间[s]θe——获过滤液量ve所需时间[s] a——过滤面积[m2] k——过滤常数[m2/s]若令:q=v/a及qe=ve/a,代入式(1)整理得:(q?qe)2?k(???e)(2)式中:q——θ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得滤液量[m3/m2] qe——虚拟滤液量[m3/m2]k、qe和θe统称为过滤常数。
式(2)为待测的过滤方程,因是一个抛物线方程,不便于测定过滤常数。
为此将式(2)微分整理得:d?22?q?qe dqkk上式以增量代替微分:??22?q?qe(3) ?qkk式(3)为一直线方程,直线的斜率为2,截距为2qe/k,式中△θ,△q和q均可测k定。
以??为纵坐标,q为横坐标作图如图2-2-4-3所示,由图中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便可求?q得k和qe值。
常数θe可在图上取一组数据代入式(3)求取,也可用下式计算:?e?qe2/k(4)最后就可写出过滤方程式(2)的型式。
图2-2-4-3 方程(3)图解板框压滤是间歇式操作,始点和终点数据误差较大,作图时应舍去。
又因式(3)中???q与q为阶梯型函数关系,故作图时先作阶梯线,后经各阶梯水平线中点联直线以求取过滤操作线。
三、实验流程实验流程由贮槽、齿轮泵和板框机等组成。
滤液量用容量法或重量法测定,如图2-2-4-4所示。
请注意:齿轮泵是正位移泵,泵出口必须设回流管路进行流量调节。
1—滤浆槽2—齿轮泵 3—电动机 4—回流阀5—调节阀 6—压力表7—板框机 8—压紧螺旋9—容器10—磅称图2-2-4-4 板框过滤实验流程图四、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流程、板框结构、排列方法。
2、浸湿滤布,拉平后装机,框数宜取两个,螺旋压紧,要保证进滤浆及出滤液的路线畅通,并且板框之间逢隙不漏液。
3、在滤浆槽1内配制10%左右的碳酸钙水溶液50公斤,先人工搅拌均匀,后关调节阀5,开回流阀4,启动齿轮泵2(先转动靠背轮是否灵活后合电开关),进行回流搅拌。
4、作好滤液流量测定准备(用定容量计时法,即滤液每流出1升,计时1次,时间单位为秒)。
5、打开调节阀5,关小回流阀4,把滤浆送进压滤机7,压力表6读数要稳定在0.1mpa左右,过程中若压力指示有波动,可用阀4和阀5调节使之稳定。
6、当滤液出口处滤液呈滴状慢慢滴出时可停止操作,结束实验,先停齿轮泵,后松开机头,取出滤饼放置盘上,清洗滤布和全机。
7、取框1块测量面积,并计算总过滤面积。
8、记下操作压力和滤液温度。
9、归还所借秒表,清理现场。
五、原始数据过滤面积a=边长*边长-πd2/4=0.12*0.12-3.141592653*0.0275*0.275/4=0.013806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