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1 等腰三角形训练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等腰三角形(第4课时)
课堂小结
等腰三角形 的拓展
等边三角形 的判定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特殊的直角三 角形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 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 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探究新知
方法总结 选用等边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技巧 (1)如果已知三边关系,则选用等边三角形定义来判定. (2)若已知三角关系,则选用三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 角形来判定. (3)若已知是等腰三角形,则选用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 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来判定.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在△ABC中,∠A=60°,要使△ABC是等边三角形, 则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AB=AC或∠B=∠C .
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 ∴∠BAC=∠ABC=60°,AB=AC=BC, ∴∠EAF=∠EBD=120°, ∵BE=CD,∴BE+AB=BC+CD,即AE=BD,
课堂检测
BE = AF, 在△AEF和△BDE中, ∠EBD =∠EAF, ∴△AEF≌△BDE(SASB),D∴=EFA=EE,D,
证明:∵AD∥BC,∠A=120°,∴∠A+∠ABC=180°. 即∠ABC=180°-∠A=180°-120°=60°, ∴∠ABD=∠DBC=30°. ∴△BDC是直角三角形(∠又BD∵C∠=9C0=°60).°, 又∵CD=4 cm,∴BC=2CD=2×4=8(cm).
课堂检测
拓广探索题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F分别在BC,AB,CA边延 长线上,且BE=AF=CD. 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3节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图⑤中,∵AB∥DE,∴∠A=∠D=30°,∵∠BCD=∠A+∠B=60°,
∴∠B=60°﹣∠A=30°,∴∠B=∠A,∴△ABC 是等腰三角形;
能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有 4 个,故选:C.
例 2:如图,在△ABC 中,AB=AC,∠BAC=108°,BD=AD=A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
CBE 是等腰三角形.∴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8 个.故选:D.
B.6
C.7
D.8
例 3:已知:如图△ABC 中,∠B=50°,∠C=90°,在射线 BA 上找一点 D,使△ACD 为等腰三角
形,则∠ACD 的度数为
.
解:如图,有三种情形:
①当 AC=AD 时,∠ACD=70°. ②当 CD′=AD′时,∠ACD′=40°. ③当 AC=AD″时,∠ACD″=20°, 故答案为 70°或 40°或 20°
C.50°、60°
D.100°、30°
解:A、∵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为30°、60°,∴第三个内角为 180°﹣30°﹣60°=90°,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
B、∵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为 40°、70°,∴第三个内角为 180°﹣40°﹣70°=70°,
∴这个三角形由两个内角相等,∴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故选项 B 符合题意;
反证法
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 由此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 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 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用反证法证题的一般步骤:
1. 假设: 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2. 归谬: 从这个假设出发进行推理,得出与定义、基本事实、 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
《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证明PPT(第3课时)
已知: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ABC=15°,CD是腰AB上的高求证:CD= Nhomakorabea1
2 AC
.
证明: 如图,在等腰△ABC中,∠ABC=∠ACB=15°,∠CAD为△ABC的外角
∴∠CAD=∠ABC+∠ACB=30°
又:CD⊥AD
∴△ACD为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边是斜边的一半
活动探究
问题1:前面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反过来,有两个角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如是,你能说明理由吗?与同伴交流.
活动探究
问题2:如图在△ABC中,∠B=∠C,要证明AB=AC,你是怎样构造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的,你是怎样证明的?与同伴交流.
证法一:作AD⊥BC于点D.(如图所示) 在△ABD和△ACD中, ∵∠B=∠C, ∠BDA=∠CDA, AD=AD, ∴ △ABD≌△ACD (AAS). ∴ AB=A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已知:△ABC. 求证:∠A、∠B、∠C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证明:假设∠A、∠B、∠C中有两个角是直角,不妨设∠A和∠B是直角, 即∠A=90°, ∠B=90°, 于是∠A+∠B+∠C=90°+90°+∠C>180°, 这与三角形内角和 定理相矛盾, 因此“∠A和∠B都是直角”的假设不成立. 所以,一个这与三角形内角和 定理相矛盾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1.1 等腰三角形
第3课时
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 2 理解反证法的基本证明思路,并能简单应用.
预习检测
1.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 相等 .简写成 “ 等边对等角 ”;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 相 重合 .( 简写成“ 三线合 ” ) 3.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如果把这个定理反过来说,这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进行交换,这句话怎么 说;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述为:“ 等角对等边 ”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1等腰三角形 2课时 导学案(最新北师大版)
1.1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有 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 ,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 ;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公理、定理、证明公理:公认的 称为公理。
定理:经过证明的 称为定理。
证明: 的过程称为证明。
3、证明的一般步骤是:根据题意 ;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 ;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 。
对假命题的判断,只要举 来证明即可。
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定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结合实例体会反正法的含义。
三、自学提示: 1、你知道吗?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见课本P2想一想) 2、你发现了吗? (1)把探究1中剪出的△ABC 沿折痕AD 对折,根据得到的信息,填入右表:(2)从上表中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角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底边上的中线,高线,顶角平分线有什么样的特点吗? (3)你能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吗?求证: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 ΔABC 中,AB=AC.求证: ∠B= ∠C.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简写成“ ”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 、底边上的 、底边上的 相互 。
【我是小翻译】请将等腰三角形性质(文字语言)“翻译”成图形和符号语言。
B五、夯实基础: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顶角为______.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00°,它的底角为______.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4.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_______.5.在△ABC 中,AB=AC ,∠1=∠2=55°,则BD=5,CD=____。
6.在△ABC 中,AB=AC ,BM=CM ,∠BAM=35°,则∠CAM=_____°,∠AMB=_____°。
2019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证明1.1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一课一练基础闯关(新版)北师大版
等腰三角形一课一练·基础闯关题组等腰三角形中相关线段的性质1.(2017·和县模拟)等腰三角形顶角是84°,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的度数是( )A.42°B.60°C.36°D.46°【解析】选A.如图:△ABC中,AB=AC,BD是边AC上的高.∵∠A=84°,且AB=AC,∴∠ABC=∠C=(180°-84°)÷2=48°;在Rt△BDC中,∠BDC=90°,∠C=48°;∴∠DBC=90°-48°=42°.2.(2017·崇州市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E=35°,则∠BAC的度数为( )世纪金榜导学号10164004A.40°B.45°C.50°D.55°【解析】选A.∵AE∥BD,∴∠CBD=∠E=35°,∵BD平分∠ABC,∴∠CBA=70°,∵AB=AC,∴∠C=∠CBA=70°,∴∠BAC=180°-70°×2=40°.3.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 )A.15°B.17.5°C.20°D.22.5°【解析】选A.∵∠ABC的平分线与∠ACE的平分线交于点D,∴∠1=∠2,∠3=∠4,∵∠ACE=∠A+∠ABC,即∠1+∠2=∠3+∠4+∠A,∴2∠1=2∠3+∠A,∵∠1=∠3+∠D,∴∠D=∠A=×30°=15°.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cm和9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 【解析】①若腰长和腰长的一半的和是9,则腰长为6,底边长为15-×6=12,∵6+6=12,∴此时不能组成三角形;②若腰长和腰长的一半的和是15,则腰长为10,底边长为9-×10=4,能组成三角形,∴它的周长为10+10+4=24(cm).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4cm.答案:24cm【易错提醒】此类问题要分情况进行讨论,且要注意检验得到的三边能否构成三角形.【备选习题】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周长分为15和27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 )A.6B.22C.6或22D.10或18【解析】选A.设AD=x,则当2x+x=15时,x=5,即AB=AC=10,∴底边长为27-5=22(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舍去);当2x+x=27时,x=9,即AB=AC=18,∴底边长为15-9=6(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综上可知,底边BC的长为6.5.如图,已知△ABC中,AB=AC,BD,CE是高,BD与CE相交于点O. 世纪金榜导学号10164005(1)求证:OB=OC.(2)若∠ABC=50°,求∠BOC的度数.【解析】(1)∵AB=AC,∴∠ABC=∠ACB,∵BD,CE是△ABC的两条高线,∴∠BEC=∠BDC=90°,∴△BEC≌△CDB.∴∠DBC=∠ECB,BE=CD.在△BOE和△COD中,∵∠BOE=∠COD,BE=CD,∠BEC=∠BDC=90°,∴△BOE≌△COD,∴OB=OC.(2)∵∠ABC=50°,AB=AC,∴∠A=180°-2×50°=80°,∴∠DOE+∠A=180°,∴∠BOC=∠DOE=180°-80°=100°.题组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1.(2017·南充中考)如图,等边△OAB的边长为2,则点B的坐标为( )A.(1,1)B.(,1)C.(,3)D.(1,)【解析】选D.如图所示,过点B作BC⊥AO于点C,∵△AOB是等边三角形,∴OC=AO=1,∴在Rt△BOC中,BC==,∴B(1,).2.如图,直线y=2x+4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OB为边在y轴右侧作等边三角形OBC,将点C向左平移,使其对应点C′恰好落在直线AB上,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世纪金榜导学号10164006【解析】∵直线y=2x+4与y轴交于B点,∴x=0时,得y=4,∴B(0,4).∵以OB为边在y轴右侧作等边三角形OBC,∴C在线段OB的垂直平分线上,∴C点纵坐标为2.将y=2代入y=2x+4,得2=2x+4,解得x=-1.所以点C′的坐标为(-1,2).答案:(-1,2)3.如图,△ABD,△ACE都是等边三角形,BE和CD交于O点,则∠BOC=________度.【解析】∵△ABD,△ACE都是等边三角形,∴AD=AB,∠DAB=∠EAC=60°,AC=AE,∴∠DAC=∠EAB,∴△DAC≌△BAE(SAS),∴DC=BE,∠ADC=∠ABE,∠AEB=∠ACD,∴∠BOC=∠CDB+∠DBE=∠CDB+∠DBA+∠ABE=∠ADC+∠CDB+∠DBA=120°.答案:120【变式训练】如图,O为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OCB=∠ABO,则∠BOC的度数是________.【解析】∵△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OCB=∠ABO,∴∠OBC+∠OCB=∠OBC+∠ABO=∠ABC=60°,∴在△OBC中,∠BOC=180°-(∠OBC+∠OCB)=180°-60°=120°.答案:120°4.(2017·宁夏中考)在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中,P是BC边上任意一点,过点P分别作PM⊥AB,PN⊥AC,M,N分别为垂足.求证:不论点P在BC边的何处时都有PM+PN的长恰好等于三角形ABC一边上的高.【证明】连接AP,过C作CD⊥AB于D,∵△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S△ABC=S△ABP+S△ACP,∴AB·CD=AB·PM+AC·PN,∴PM+PN=CD,即不论点P在BC边的何处时都有PM+PN的长恰好等于三角形ABC一边上的高.5.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接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BQ=BP,连接CQ.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世纪金榜导学号10164007【解析】猜想:AP=CQ.证明:在△ABP与△CBQ中,∵AB=CB,BP=BQ,∠ABC=∠PBQ=60°,∴∠ABP=∠ABC-∠PBC=∠PBQ-∠PBC=∠CBQ,∴△ABP≌△CBQ,∴AP=CQ.(2017·淄博中考)在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过点D分别作DE⊥AB,DF ⊥AC,垂足分别为E,F,则DE+DF=______.【解析】如图,作AG⊥BC于点G,∵△ABC是等边三角形,∴∠B=60°,∴AG=AB=2,连接AD,则S△ABD+S△ACD=S△ABC,∴AB·DE+AC·DF=BC·AG,∵AB=AC=BC=4,∴DE+DF=AG=2.答案:2【母题变式】[变式一](2017·唐河县期末)如图,在△ACB中,有一点P在AC上移动,若AB=AC=5,BC=6,则AP+BP+CP的最小值为( )A.4.8B.8C.8.8D.9.8【解析】选D.从B向AC作垂线段BP,交AC于P,点P即为所求.设AP=x,则CP=5-x,在Rt△ABP中,BP2=AB2-AP2,在Rt△BCP中,BP2=BC2-CP2,∴AB2-AP2=BC2-CP2,∴52-x2=62-(5-x)2,解得x=1.4,在Rt△ABP中,BP==4.8,∴AP+BP+CP的最小值为5+4.8=9.8.[变式二]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A. B.C. D.不能确定【解析】选B.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3,所以等边三角形的高是.设点P到三边的距离分别为h1,h2,h3,则×3(h1+h2+h3)=×3×,所以h1+h2+h3=.[变式三]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高为4,在这个三角形内有一点P,若点P到AB的距离是1,点P到AC的距离是2,则点P到BC的距离是__________.【解析】如图,连接PA,PB,PC,作PD⊥AB于点D,PE⊥BC于点E,PF⊥AC于点F,AH⊥BC于点H,则PD=1,PF=2,AH=4,∵△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AC,∵S△ABC=S△APB+S△BPC+S△CPA,∴AH·BC=PD·AB+PE·BC+PF·AC,∴4=1+PE+2,∴PE=1,即点P到BC的距离为1.答案:1[变式四]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P是等边三角形内一点,则P到三边的距离之和是________.【解析】如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等边三角形的高为a,连接PA,PB,PC,设点P到AB,BC,AC边的距离分别为h1,h2,h3,则S△ABC=a·a=AB·h1+BC·h2+AC·h3,即a·a=a·h1+a·h2+a·h3, 整理得,h1+h2+h3=a,即P到三边的距离之和是 a.答案: a。
1.1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课件)八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D
B
E
C
五、当堂达标检测
5.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BD是AC边上的中线,BD=BE,求∠EDA的度数.
解:
∵ △ABC是等边三角形,
B
∴∠CBA=60°.
∵BD是AC边上的中线,
∴∠BDA=90°, ∠DBA=30°.
C
∵ BD=BE,
∴ ∠BDE=(180 °-∠DBA) ÷2 = (180°-30°)÷2=75°.
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线相等.
你能证明你
的猜想吗?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一:等腰三角形的重要线段的性质
猜想证明
1.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A
已知:如图, 在△ABC中, AB=AC, BD和CE是
△ABC的角平分线.
D
E
求证:BD=CE.
B
1 2
C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D
C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4)如果AD= AC,AE= AB,那么BD=CE吗?
A
为什么?
E
解:(4)BD=CE.
证明:∵AB=AC,AD= AC,AE= AB,
∴AD=AE.
在△ABD和△ACE中
∵AD=AE,∠A=∠A,AB=AC,
∴△ABD≌△ACE(SAS).
∴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6.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D平分∠BAC交BC于点D,点M,
N分别在AB,AC边上,AM=2MB,AN=2NC.求证:DM=DN.
证明: ∵AM=2MB,∴AM= AB.
(八年级数学)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 等腰三角形(2)
1.1等腰三角形(2)一、交流预习1、已知△ABC 和△DEF ,请按要求画图:(1)AB 和DE 边上的高; (2)BC 和EF 边上的中线;(3)∠C 和∠F 的平分线。
2、等腰△ABC 中,若有一个角等于50°,则其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二、互助探究1、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
分别画出两个底角的平分线并量一量,然后完成证明。
证明: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 中,____________,BD 和CE 是△ABC 的_____________。
求证: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请继续研究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分别有什么关系?请师友组之间交流证明方法。
2、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AB =AC 。
求证:AB CAB C3、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AB =AC 。
求证: 结论:4、等边三角形是_____的等腰三角形,它的三边______,三个内角______并且都等于_____。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BC 。
求证:∠A =∠B =∠C =600 证明:三、互助提高参考上面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的证明方法完成下面练习。
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分别在边AC 和AB 上, (1)如果∠ABD =31∠ABC ,∠ACE =31∠ACB 。
求证:BD =CE 。
(2)如果AD =21AC ,AE =21AB 。
求证:BD =CE 。
ABCABC五、巩固练习1、求等边三角形两条中线相交所成锐角的度数。
已知:等边△ABC中,,求:的度数。
画图2、如图,在△ABC中,D,E是BC的三等分点,且△ADE是等边三角形,求∠BAC的度数。
1、如图,AB=AC,BD平分∠ABC,交AC于D。
若BD=BC,求∠A的度数,2、已知,在△ABC 中,AB =AC ,D 为BC 的中点,点E ,F 分别在AB 和AC 上,并且AE =AF ,求证:DE =DF 。
《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证明PPT课件(第3课时)
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钝角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45°”时,首先应该假
设这个三角形中( D )
A.有一个内角小于45° B.每一个内角都小于45° C.有一个内角大于等于45° D.每一个内角都大于等于45° 2.如图,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过点O作BC的平行线与AB ,AC分别相交于点M,N.若AB=5,AC=6,求△AMN的周长.
证明:∵∠BAC=75°,∠ACB=35° ∴∠ABC=180°-∠BAC-∠ACB=70° ∵BD平分∠ABC ∴∠DBC=∠ABC=35° ∴∠DBC=∠ACB=35° ∴DB=DC ∴△BCD为等腰三角形
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变式训练2 如图,在△ABC中,∠BAC=75°,∠ACB=35°,∠ABC 的平分线BD交边ຫໍສະໝຸດ C于点D.求证:△BCD为等腰三角形.
AB=DC,
证明:在△ABD和△DCA中,BD=CA,
AD=DA,
∴△ABD≌△DCA(SSS) ∴∠ADB=∠DAC ∴EA=ED ∴△AED是等腰三角形
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例2 (教材第9页例3)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已知:△ABC. 求证:∠A,∠B,∠C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相等,要么不相等.假设AB=AC,那么根据“等边对等角”
论坛 :
定理可得∠C=∠B,但这与已知条件∠B≠∠C相矛盾,因
www. 1ppt.
此AB≠AC.
cn
反证法概念:P先PT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 相矛盾的结果课,件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反证法.
即“等角对等边”.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优秀作业课件(BS)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8.(8分)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必为锐角. 证明:假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角∠B,∠C都是大于等于90°的角, 则____∠__B__+__∠__C_≥_1_8_0_°________, 从而__∠__A_+__∠__B_+__∠__C_______>180°, 这与__三__角__形__内__角__和__为__1_8_0_°__矛盾. 则假设___不__成__立_____, 所以∠B,∠C只能为__锐__角. 故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必为锐角.
6.(4 分)用反证法证明“ 5 是无理数”时,最恰当的证法是先假设 5 是( C ) A.分数 B.整数 C.有理数 D.实数
7.(4 分)(驻马店月考)在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 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 60°”时, 应首先假设___在__一__个__三__角__形__中___,__三__个__内__角__都__小__于__6_0_°_________.
数学 八年级下册 北师版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1 等腰三角形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1.(4 分)在△ABC 中,已知∠B=∠C,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B) A.AB=BC B.AB=AC C.BC=AC D.∠A=60° 2.(4 分)满足下列哪组条件可使△ABC 是等腰三角形( D ) A.∠A=50°,∠B=60° B.∠A=50°,∠B=100° C.∠A+∠B=90°
第10题图
11.如图,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 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B=5,AC=4,则△ADE的周长是__9__.
第11题图
三、解答题(共36分) 12.(10分)如图,在四边形ABDC中,AB=AC,∠B=∠C,求证:BD=CD.
1.1 等腰三角形2 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A
已知:如图,在ΔABC中,∠B=∠C。 求证:AB=AC
证明: 作∠BAC的平分线AD 则∠1=∠2
在△BAD和△CAD中 ∠1=∠2 ∠B=∠C AD=AD (公共边)
12
B
DC
你还有其 他证法吗?
∴ △BAD ≌ △CAD (AAS)
∴ AB= A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等腰三角形是怎样定义的?
A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B DC
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
成“等边对等角”) 。
③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 上的高重合(也称为“三线合一”).
探究新知
1.我们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反 过来还成立吗?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 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吗?
3、等边三角形中,高、中线、角平分线共有( A ) A.3条 B.6条 C.9条 D.7条
课堂小结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名 称
图形
性质
等
A
三条边都相等
边
三个角都相等,且都为60°
三
角B
C 三线合一
形
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反证法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
复习旧知
既是性质又
是判定
注意:在同 一个三角形 中应用哟!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 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A
几何语言:
∵∠B =∠C (已知)
∴ AB=AC(等角对等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1等腰三角形(教案)
举例:在平面几何中,当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可1)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学生需要理解并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会混淆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高、角的平分线的关系,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加深理解。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质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得相对较好,但在实际应用和判定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这次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等腰三角形是指有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其独特的性质和应用方面。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等腰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5.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到困惑。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腰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总结回顾环节,我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并鼓励他们提出疑问。从学生的提问来看,他们在某些知识点上还存在盲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 下册 数学 PPT课件 精品课件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直角三角形(一)
范例讲解 例2、写出命题“如果两个有理数相等,那么它 们的平方相等”的逆命题,这两个命题都是真命 题吗? 解:其逆命题为“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平方相等,
那么这两个有理数也相等” 原命题是真命题,而逆命题是假命题 训练题: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它们是真 命题还是假命题。 (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2)如果a是偶数,b是偶数,那么a+b是偶数。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 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没有与60m长的南北边线垂直的边线
∴没有一条边线为东西向
ⅳ、观察下面两个命题: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 平方。
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 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它们的条件和结论之间有什么关系?
合作交流 ⅴ、观察下面三组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发烧, 如果小明发烧,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每对命题的真假:
(1)四边形是多边形;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如果ab=0,那么a=0 b=0
解:(1)多边形是四边形.原命题是真命题, 而逆命题是假命题.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原命题与逆命题同为真命题.
(3)如果a=0,b=0,那么ab=0. 原命题是假命题,而逆命题
是真命题.
1.(钦州·中考)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两直角边AC=6 cm,BC=8 cm,现将△ABC折叠, 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BE的长为( ) (A)4 cm (B)5 cm
北师大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 优秀课件
由题得AB=15×2=30(海里)
N B 72° 36° C
∵ ∠A= ∠C
∴ BC=AB=30 (海里)
36°
A
2、如图, △ABC中, ∠A=36°,AB=AC, BD平分 ∠ABC, DE∥BC, EF平分∠AED,问在这个图形中,有 那几个等腰三角形?请分别写出来.
A
△ABC、 △BCD 、△EBD、 △EDF 、△FAE 、△ADE、 △ABD
的形式.而已知中的角平分线和平 行线告诉我们图形中有等腰三角形
M
D
出现,因此,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B
N C
4、已知五个正数的和等于1,用反证法证明:这五个数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1/5.
证明: 设这五个正数为a1、a2、a3、a4、a5 假设这五个数中没有一个大于或等于1/5,即都小于1/5, 那么这五个数的和a1+a2+a3+a4+a5就小于1. 这与已知这五个数的和a1+a2+a3+a4+a5=1相矛盾. 因此, 假设不成立,即这五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 1/5成立.
36°
F
E 36°72°D
73263°°6°
B
72°
C
想一想
小明说,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相等.
即在△ABC中, 如果∠B≠∠C, 那么AB≠AC.
A
B
C
你认为这个结论成立吗? 如果成立, 你能证明它吗?
小明是这样想的:
如图, 在△ABC中, 已知∠B≠∠C, 此时, AB与AC要
B
C
在△ABD和 △ACD中
D
∵∠B=∠C. ∠ADB=∠ADC.AD=AD
北师大初二数学8年级下册 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1.1 等腰三角形 同步练习(含答案)
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如图,已知AB=DC,∠ABC=∠DCB,能直接判断△ABC≌△DCB的方法是()A.SAS B.AAS C.SSS D.ASA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ABC≌△A′B′C′,其中∠A=36°,∠C′=24°,则∠B =.3.如图,以△ABC的顶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交BC边于点D,连接AD.若∠B=40°,∠C=36°,则∠DAC的大小为.4.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BC上,AB=AD=DC,∠C=35°,则∠BAD=度.第4题图 第5题图5.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边BC上,∠BAD=∠CAE.若BC=15,DE=6,则CE的长为.6.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边AC上一点,AB=BD=DC,∠ABD=20°,AE ∥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求∠AEB的度数.7.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平分线,BD=5,则CD等于()A.10 B.5 C.4 D.3第7题图 第8题图8.如图,为了让电线杆垂直于地面,工程人员的操作方法通常是:从电线杆DE上一点A往地面拉两条长度相等的固定绳AB与AC,当固定点B,C到杆脚E的距离相等,且B,E,C在同一直线上时,电线杆DE就垂直于BC.工程人员这种操作方法的依据是()A.等边对等角B.垂线段最短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9.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AB=6,CD=4,则△ABC的周长是.10.如图,已知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AC=80°,AD⊥BC,AD=AB,连接BD并延长,交AC的延长线于点E,求∠E的度数.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7,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3 B.17C.13或17 D.13或1012.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的锐角为50°,则∠B等于.13.如图,AD,C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AB=AC,∠CAD=20°,则∠ACE的度数是()A.20°B.35°C.40°D.70°第13题图 第14题图14.如图,在△ABC中,AC=BC,点D和E分别在AB和AC上,且AD=AE.连接DE,过点A的直线GH与DE平行.若∠C=40°,则∠GAD的度数为()A.40°B.45°C.55°D.70°15.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K≌△BKN.若∠MKN=52°,则∠P的度数为()A.38°B.76°C.96°D.136°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36度.17.如图,在△ABC中,∠BAC=90°,E为边BC上的点,且AB=AE,D为线段BE 的中点,过点E作EF⊥AE,过点A作AF∥BC,且AF,EF相交于点F.求证:(1)∠C=∠BAD;(2)AC=EF.18.如图,在△ABC中,AB=AC,AD⊥BC,CE⊥AB,AE=CE.求证:(1)△AEF≌△CEB;(2)AF=2CD.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如图,在△ABC中,AB=AC,下列条件中,不能使BD=CE的是()A.BD,CE分别为AC,AB上的高B.BD,CE为△ABC的角平分线C.∠ABD=13∠ABC,∠ACE=13∠ACBD.∠ABD=∠BCE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在△ABC中,AB=AC,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BD=CE B.AE=ADC.OC=DC D.∠ABD=∠ACE3.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4.如图,在等边△ABC中,AD⊥BC于点D.若BD=2,则AC=()A.2 B.3 C.23D.4第4题图 第5题图5.如图,在等边△ABC中,D是AC边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BD=DE,则∠CDE 的度数为()A.15°B.20°C.30°D.40°6.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C∥BD,则∠CBD=.第6题图 第7题图7.等边△ABC的边长如图所示,则y=.8.如图,直线a∥b,△ABC的顶点C在直线b上,边AB与直线b相交于点D.若△BCD 是等边三角形,∠A=20°,则∠1=.9.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为BC延长线上一点,点E为CA延长线上一点,且AE=CD,求证:BE=AD.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为中线,AD=AE,点E在边AC上,求∠EDC 的度数.11.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变成一个四边形,则图中∠1+∠2的度数为()A.180°B.220°C.240°D.300°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如图,等边△OAB的边长为2,则点B的坐标为()A.(1,1) B.(1,3)C.(3,1) D.(3,3)13.如图,点A,B,C在一条直线上,△AB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E,交BD于点P,连接CD,分别交BE,AE于点Q,M,连接BM,PQ,则∠AMD的度数为()A.45°B.60°C.75°D.90°第13题图 第14题图14.三个等边三角形的摆放位置如图所示,若∠1+∠2=120°,则∠3的度数为.15.如图,在等边△ABC中,D是BC上的一点,延长AD至E,使AE=AC,∠BAE 的平分线交△ABC的高BF于点O.求∠E的度数.16.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M是线段BC上任意一点,点N是线段CA上任意一点,且BM=CN,BN与AM相交于点Q.(1)求证:AM=BN;(2)求∠BQM的度数.17.已知,如图所示,P为等边△ABC内的一点,它到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为h1,h2,h3,△ABC的高AM=h,则h与h1,h2,h3有何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1.在△ABC中,已知∠B=∠C,则()A.AB=BC B.AB=ACC.BC=AC D.∠A=60°2.如图,在△ABC中,AD平分外角∠EAC,且AD∥BC,则△ABC一定是()A.任意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3.下列条件中不能说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有两个内角分别是70°,40°的三角形B.有一个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C.一个外角是130°,与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为50°的三角形D.有两个内角分别是70°,50°的三角形4.如图,AC,BD相交于点O,∠A=∠D.如果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得△BO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你补充的条件不能是()A.OA=OD B.AB=CDC.∠ABO=∠DCO D.∠ABC=∠DCB第4题图 第5题图5.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DE∥BC交AC于点E.若DE=5,AE=7,则AC的长为.6.如图,AD平分∠BAC,AD⊥BD,垂足为D,DE∥AC.求证:△BDE是等腰三角形.7.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AF与DE交于点G,求证:GE=GF.8.用反证法证明“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应先假设()A.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都大于45°B.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都不大于45°C.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大于45°D.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9.如图,已知AB∥CD,CD⊥EF,垂足为N,AB与EF交于点M,求证:AB⊥EF.(用反证法证明)10.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为1,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顶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顶点C有()A.8个B.7个C.6个D.5个11.如图,已知△ABC,点D,E分别在边AC,AB上,∠ABD=∠ACE,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AE=AD B.BD=CEC.∠ECB=∠DBC D.∠BEC=∠CDB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已知,如图,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BD+CE=5,则线段DE的长为()A.5 B.6 C.7 D.813.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时,应假设.14.如图,下列4个三角形中,均有AB=AC,则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不能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填序号).,①) ,②) ,③) ,④)15.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的中点,F为CA的延长线上一点,过点F作FG⊥BC于点G,并交AB于点E,求证:(1)AD∥FG;(2)△AEF是等腰三角形.16.如图,在等边△ABC中,AB=6,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CE =CD,DF⊥BE,垂足为F.(1)求BD的长;(2)求证:BF=EF.17.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 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点E.(1)当∠BDA=115°时,∠EDC=,∠DEC=;点D从B向C 运动时,∠BDA逐渐变小(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 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第4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在△ABC中,若AB=AC,∠A=∠C,则△ABC是()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不等边三角形D.不能确定2.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其中等边三角形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如图,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含有30°角的三角板拼接在一起,则拼接后的△ABD是等边三角形.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在一个池塘两旁有一条笔直小路(B,C为小路端点)和一棵小树(A为小树位置).测得的相关数据为:∠ABC=60°,∠ACB=60°,BC=48米,则AC=米.5.如图,在△ABC中,点D是AB上一点,且AD=DC=DB,∠B=30°.求证:△ADC 是等边三角形.6.如图,点D,E在线段BC上,BD=CE,∠B=∠C,∠ADB=120°,求证:△ADE 为等边三角形.7.如图,在Rt△ABC中,∠C=90°,AB=8,∠A=30°,则BC=()A.8 B.6 C.4 D.2第7题图 第8题图8.如图,在△ABC中,∠C=90°,AC=2,∠B=30°,点P是BC边上一动点,连接AP,则AP的长度不可能是()A.2 B.3 C.4 D.59.如图,在一次暴风灾害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2米处折断,树的另一部分倒地后与地面成30°角,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6米.第9题图 第10题图10.如图,这是某超市自动扶梯的示意图,大厅两层之间的距离h=6.5米,自动扶梯的倾角为30°.若自动扶梯运行速度v=0.5米/秒,则顾客乘自动扶梯上一层楼的时间为26秒.11.如图,在△ABC中,∠ACB=90°,∠A=30°,CD⊥AB于点D,BC=8 cm,求AD的长.12.如图,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使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已知CD=1,∠B=30°,则BD的长是()A.1 B.2C.3D.23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如图,∠AOB=60°,OA=OB,动点C从点O出发,沿射线OB方向移动,以AC 为边在右侧作等边△ACD,连接BD,则BD所在直线与OA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垂直D.平行、相交或垂直14.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 =PN.若MN=2,则OM=()A.3 B.4 C.5 D.6第14题图 第15题图15.如图,已知直线l1∥l2,含30°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在l1上,30°角的顶点A在l2上.如果边AB与l1的交点D是AB的中点,那么∠1=.16.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AF平分∠CAB,交CD 于点E,交BC于点F.若AF=BF,求证:△CEF是等边三角形.17.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B=∠D=60°,连接AC.(1)如图1,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BE=CF.求证:①△ABE≌△ACF;②△AEF是等边三角形;(2)若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则在直线CD上是否存在点F,使△AEF是等边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图2备用).参考答案: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如图,已知AB=DC,∠ABC=∠DCB,能直接判断△ABC≌△DCB的方法是(A) A.SAS B.AAS C.SSS D.ASA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ABC≌△A′B′C′,其中∠A=36°,∠C′=24°,则∠B=120°.3.如图,以△ABC的顶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交BC边于点D,连接AD.若∠B=40°,∠C=36°,则∠DAC的大小为34°.4.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BC上,AB=AD=DC,∠C=35°,则∠BAD=40度.第4题图 第5题图5.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边BC上,∠BAD=∠CAE.若BC=15,DE=6,则CE的长为4.5.6.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边AC上一点,AB=BD=DC,∠ABD=20°,AE ∥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求∠AEB的度数.解:∵AB=BD,∠ABD=20°,∴∠ADB=80°.∵BD=DC,∴∠CBD=40°.∵AE∥BD,∴∠AEB=40°.7.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平分线,BD=5,则CD等于(B)A.10 B.5 C.4 D.3第7题图 第8题图8.如图,为了让电线杆垂直于地面,工程人员的操作方法通常是:从电线杆DE 上一点A 往地面拉两条长度相等的固定绳AB 与AC ,当固定点B ,C 到杆脚E 的距离相等,且B ,E ,C 在同一直线上时,电线杆DE 就垂直于BC.工程人员这种操作方法的依据是(C)A .等边对等角B .垂线段最短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D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9.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若AB =6,CD =4,则△ABC 的周长是20.10.如图,已知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BAC =80°,AD ⊥BC ,AD =AB ,连接BD 并延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求∠E 的度数.解:∵AB =AC ,∠BAC =80°,AD ⊥BC ,∴∠BAD =∠CAD =12∠BAC =40°.∵AD =AB ,∴∠BDA =12×(180°-40°)=70°.∴∠E =∠BDA -∠CAD =70°-40°=30°.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7,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B)A .13B .17C .13或17D .13或1012.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的锐角为50°,则∠B等于70°或20°.13.如图,AD,C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AB=AC,∠CAD=20°,则∠ACE的度数是(B)A.20°B.35°C.40°D.70°第13题图 第14题图14.如图,在△ABC中,AC=BC,点D和E分别在AB和AC上,且AD=AE.连接DE,过点A的直线GH与DE平行.若∠C=40°,则∠GAD的度数为(C) A.40°B.45°C.55°D.70°15.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K≌△BKN.若∠MKN=52°,则∠P的度数为(B)A.38°B.76°C.96°D.136°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36度.17.如图,在△ABC中,∠BAC=90°,E为边BC上的点,且AB=AE,D为线段BE 的中点,过点E作EF⊥AE,过点A作AF∥BC,且AF,EF相交于点F.求证:(1)∠C=∠BAD;(2)AC=EF.证明:(1)∵AB=AE,D为线段BE的中点,∴AD⊥BC.∴∠C+∠DAC=90°.∵∠BAC =90°,∴∠BAD +∠DAC =90°.∴∠C =∠BAD.(2)∵AF ∥BC ,∴∠FAE =∠AEB.∵AB =AE ,∴∠B =∠AEB.∴∠B =∠FAE.∵EF ⊥AE ,∴∠AEF =90°=∠BAC.在△ABC 和△EAF 中,{∠B =∠FAE ,AB =EA ,∠BAC =∠AEF ,∴△ABC ≌△EAF(ASA).∴AC =EF.18.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CE ⊥AB ,AE =CE.求证:(1)△AEF ≌△CEB ;(2)AF =2CD.证明:(1)∵AD ⊥BC ,CE ⊥AB ,∴∠AEF =∠CEB =∠ADC =90°.∴∠AFE +∠EAF =∠CFD +∠ECB =90°.又∵∠AFE =∠CFD ,∴∠EAF =∠ECB.在△AEF 和△CEB 中,{∠AEF =∠CEB ,AE =CE ,∠EAF =∠ECB ,∴△AEF ≌△CEB(ASA).(2)∵△AEF ≌△CEB ,∴AF =BC.在△ABC 中,AB =AC ,AD ⊥BC ,∴CD =BD.∴BC =2CD.∴AF =2CD.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如图,在△ABC中,AB=AC,下列条件中,不能使BD=CE的是(D) A.BD,CE分别为AC,AB上的高B.BD,CE为△ABC的角平分线C.∠ABD=13∠ABC,∠ACE=13∠ACBD.∠ABD=∠BCE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在△ABC中,AB=AC,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C)A.BD=CE B.AE=ADC.OC=DC D.∠ABD=∠ACE3.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CE⊥AB于点E,BD⊥AC于点D.求证:CE=BD.证明:∵CE⊥AB,BD⊥AC,∴∠AEC=∠ADB=90°.又∵AC=AB,∠A=∠A,∴△ACE≌△ABD(AAS).∴CE=BD.4.如图,在等边△ABC中,AD⊥BC于点D.若BD=2,则AC=(D)A.2 B.3 C.23D.4第4题图 第5题图5.如图,在等边△ABC中,D是AC边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BD=DE,则∠CDE 的度数为(C)A.15°B.20°C.30°D.40°6.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C∥BD,则∠CBD=120°.第6题图 第7题图7.等边△ABC的边长如图所示,则y=3.8.如图,直线a∥b,△ABC的顶点C在直线b上,边AB与直线b相交于点D.若△BCD 是等边三角形,∠A=20°,则∠1=40°.9.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为BC延长线上一点,点E为CA延长线上一点,且AE=CD,求证:BE=AD.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BAC=∠ACB=60°.∴∠EAB=∠DCA=120°.在△EAB和△DCA中,{AE=CD,∠EAB=∠DCA,AB=CA,∴△EAB≌△DCA(SAS).∴BE=AD.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为中线,AD=AE,点E在边AC上,求∠EDC的度数.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D为中线,∴AD⊥BC,∠CAD=30°.∵AD=AE,∴∠ADE=∠AED=12(180°-∠CAD)=75°.∴∠EDC=∠ADC-∠ADE=90°-75°=15°.11.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变成一个四边形,则图中∠1+∠2的度数为(C)A.180°B.220°C.240°D.300°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如图,等边△OAB的边长为2,则点B的坐标为(B)A.(1,1) B.(1,3)C.(3,1) D.(3,3)13.如图,点A,B,C在一条直线上,△AB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E,交BD于点P,连接CD,分别交BE,AE于点Q,M,连接BM,PQ,则∠AMD的度数为(B) A.45°B.60°C.75°D.90°第13题图 第14题图14.三个等边三角形的摆放位置如图所示,若∠1+∠2=120°,则∠3的度数为60°.15.如图,在等边△ABC 中,D 是BC 上的一点,延长AD 至E ,使AE =AC ,∠BAE 的平分线交△ABC 的高BF 于点O.求∠E 的度数.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BF 是△ABC 的高,∴∠ABO =12∠ABC =30°,AB =AC.∵AE =AC ,∴AB =AE.∵AO 为∠BAE 的平分线,∴∠BAO =∠EAO.在△ABO 和△AEO 中,{AB =AE ,∠BAO =∠EAO ,AO =AO ,∴△ABO ≌△AEO(SAS).∴∠E =∠ABO =30°.16.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M 是线段BC 上任意一点,点N 是线段CA 上任意一点,且BM =CN ,BN 与AM 相交于点Q.(1)求证:AM =BN ;(2)求∠BQM 的度数.解:(1)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ABC =∠C =60°,AB =BC.在△AMB 和△BNC 中,{AB =BC ,∠ABM =∠C ,BM =CN ,∴△AMB ≌△BNC(SAS).∴AM =BN.(2)∵△AMB ≌△BNC ,∴∠MAB =∠NBC.∴∠BQM =∠MAB +∠ABQ=∠NBC +∠ABQ=∠ABC=60°.17.已知,如图所示,P 为等边△ABC 内的一点,它到三边AB ,AC ,BC 的距离分别为h 1,h 2,h 3,△ABC 的高AM =h ,则h 与h 1,h 2,h 3有何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解:猜想:h 1+h 2+h 3=h.证明:连接PA ,PB ,PC.∵S △PAB =12AB·h 1,S △PAC =12AC·h 2,S △PBC =12BC·h 3,S △ABC =12BC·h ,S △PAB +S △PAC +S △PBC =S △ABC ,∴12AB·h 1+12AC·h 2+12BC·h 3=12BC·h.∵△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BC.∴h 1+h 2+h 3=h.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1.在△ABC 中,已知∠B =∠C ,则(B)A .AB =BCB .AB =AC C .BC =ACD .∠A =60°2.如图,在△ABC中,AD平分外角∠EAC,且AD∥BC,则△ABC一定是(C)A.任意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3.下列条件中不能说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是(D)A.有两个内角分别是70°,40°的三角形B.有一个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C.一个外角是130°,与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为50°的三角形D.有两个内角分别是70°,50°的三角形4.如图,AC,BD相交于点O,∠A=∠D.如果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得△BO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你补充的条件不能是(C)A.OA=OD B.AB=CDC.∠ABO=∠DCO D.∠ABC=∠DCB第4题图 第5题图5.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DE∥BC交AC于点E.若DE=5,AE=7,则AC的长为12.6.如图,AD平分∠BAC,AD⊥BD,垂足为D,DE∥AC.求证:△BDE是等腰三角形.证明:∵DE∥AC,∴∠CAD=∠ADE.∵AD平分∠BAC,∴∠CAD=∠DAE.∴∠DAE=∠ADE.∵AD⊥BD,∴∠DAE+∠B=90°,∠ADE+∠BDE=90°.∴∠B=∠BDE.∴BE=DE.∴△BDE是等腰三角形.7.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AF与DE交于点G,求证:GE=GF.证明:∵BE=CF,∴BE+EF=CF+EF,即BF=CE.在△ABF和△DCE中,{AB=DC,∠B=∠C,BF=CE,∴△ABF≌△DCE(SAS).∴∠AFB=∠DEC,即∠GFE=∠GEF.∴GE=GF.8.用反证法证明“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应先假设(A)A.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都大于45°B.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都不大于45°C.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大于45°D.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9.如图,已知AB∥CD,CD⊥EF,垂足为N,AB与EF交于点M,求证:AB⊥EF.(用反证法证明)证明:假设AB与EF不垂直,则∠AME≠90°.∵AB∥CD,∴∠AME=∠CNE.∴∠CNE≠90°,与已知条件CD⊥EF相矛盾.∴假设不成立.∴AB⊥EF.10.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为1,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顶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顶点C有(A)A.8个B.7个C.6个D.5个11.如图,已知△ABC,点D,E分别在边AC,AB上,∠ABD=∠ACE,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D)A.AE=AD B.BD=CEC.∠ECB=∠DBC D.∠BEC=∠CDB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已知,如图,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BD+CE=5,则线段DE的长为(A) A.5 B.6 C.7 D.813.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时,应假设_这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是直角或钝角.14.如图,下列4个三角形中,均有AB=AC,则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的一条直线不能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②(填序号).,①) ,②) ,③) ,④)15.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的中点,F为CA的延长线上一点,过点F作FG⊥BC于点G,并交AB于点E,求证:(1)AD∥FG;(2)△AEF是等腰三角形.证明:(1)∵AB=AC,D是BC的中点,∴AD⊥BC.∴∠ADC=90°.∵FG⊥BC,∴∠FGC=90°.∴∠ADC=∠FGC.∴AD∥FG.(2)∵AB=AC,D是BC的中点,∴∠BAD=∠CAD.∵AD∥FG,∴∠F=∠CAD,∠AEF=∠BAD.∴∠F=∠AEF.∴AF=AE.∴△AEF是等腰三角形.16.如图,在等边△ABC中,AB=6,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CE =CD,DF⊥BE,垂足为F.(1)求BD的长;(2)求证:BF=EF.解:(1)∵BD是等边△ABC的中线,∴BD ⊥AC ,AD =CD.∵AB =6,∴AD =3.在Rt △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BD =AB 2-AD 2=33.(2)证明:∵BD 是等边△ABC 的中线,∴BD 平分∠ABC.∴∠DBE =12∠ABC =30°.∵∠ACB =60°,∴∠ACE =120°.又∵CE =CD ,∴∠E =∠CDE =180°-120°2=30°.∴∠DBE =∠E.∴BD =ED.又∵DF ⊥BE ,∴BF =EF.17.如图,在△ABC 中,AB =AC =2,∠B =∠C =40°,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D 不与B ,C 重合),连接AD ,作∠ADE =40°,DE 交线段AC 于点E.(1)当∠BDA =115°时,∠EDC =25°,∠DEC =115°;点D 从B 向C 运动时,∠BDA 逐渐变小(填“大”或“小”);(2)当DC 等于多少时,△ABD ≌△DCE ?请说明理由;(3)在点D 的运动过程中,△ADE 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 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解:(2)当DC =2时,△ABD ≌△DCE.理由:∵∠C =40°,∴∠DEC +∠EDC =140°.∵∠ADE =40°,∴∠ADB +∠EDC =140°.∴∠ADB =∠DEC.又∵AB =DC =2,∴△ABD ≌△DCE(AAS).(3)可以,∠BDA 的度数为110°或80°.第4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在△ABC中,若AB=AC,∠A=∠C,则△ABC是(B)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不等边三角形D.不能确定2.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其中等边三角形是(D)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如图,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含有30°角的三角板拼接在一起,则拼接后的△ABD是等边三角形.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在一个池塘两旁有一条笔直小路(B,C为小路端点)和一棵小树(A为小树位置).测得的相关数据为:∠ABC=60°,∠ACB=60°,BC=48米,则AC=48米.5.如图,在△ABC中,点D是AB上一点,且AD=DC=DB,∠B=30°.求证:△ADC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DC=DB,∠B=30°,∴∠DCB=∠B=30°.∴∠ADC=∠DCB+∠B=60°.又∵AD=DC,∴△ADC是等边三角形.6.如图,点D,E在线段BC上,BD=CE,∠B=∠C,∠ADB=120°,求证:△ADE 为等边三角形.证明:∵∠B=∠C,∴AB=AC.又∵BD=CE,∴△ABD≌△ACE(SAS).∴AD=AE.∵∠ADB=120°,∴∠ADE=60°.∴△ADE为等边三角形.7.如图,在Rt△ABC中,∠C=90°,AB=8,∠A=30°,则BC=(C)A.8 B.6 C.4 D.2第7题图 第8题图8.如图,在△ABC中,∠C=90°,AC=2,∠B=30°,点P是BC边上一动点,连接AP,则AP的长度不可能是(D)A.2 B.3 C.4 D.59.如图,在一次暴风灾害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2米处折断,树的另一部分倒地后与地面成30°角,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6米.第9题图 第10题图10.如图,这是某超市自动扶梯的示意图,大厅两层之间的距离h=6.5米,自动扶梯的倾角为30°.若自动扶梯运行速度v=0.5米/秒,则顾客乘自动扶梯上一层楼的时间为26秒.11.如图,在△ABC中,∠ACB=90°,∠A=30°,CD⊥AB于点D,BC=8 cm,求AD的长.解:∵∠ACB=90°,∠A=30°,BC=8 cm,∴∠B=60°,AB=2BC=16 cm.∵CD⊥AB,∴∠BDC=90°.∴∠DCB=30°.∴DB=12BC=4 cm.∴AD=AB-DB=12 cm.12.如图,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使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已知CD=1,∠B=30°,则BD的长是(B)A.1 B.2C.3D.23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如图,∠AOB=60°,OA=OB,动点C从点O出发,沿射线OB方向移动,以AC 为边在右侧作等边△ACD,连接BD,则BD所在直线与OA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 A.平行B.相交C.垂直D.平行、相交或垂直14.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 =PN.若MN=2,则OM=(C)A.3 B.4 C.5 D.6第14题图 第15题图15.如图,已知直线l1∥l2,含30°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在l1上,30°角的顶点A 在l2上.如果边AB与l1的交点D是AB的中点,那么∠1=120°.16.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AF平分∠CAB,交CD 于点E,交BC于点F.若AF=BF,求证:△CEF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F平分∠CAB,∴∠CAF=∠BAF.∵AF=BF,∴∠BAF=∠B.∴∠CAF=∠BAF=∠B.∵∠ACB=90°,∴∠CAF+∠BAF+∠B=90°.∴∠BAF=∠B=30°.∵CD⊥AB,∴∠ADE=∠CDB=90°.∴∠BCD=∠DEA=60°.∴∠CEF=60°.∴∠CFA=∠CEF=∠ECF=60°.∴△CEF是等边三角形.17.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B=∠D=60°,连接AC.(1)如图1,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BE=CF.求证:①△ABE≌△ACF;②△AEF是等边三角形;(2)若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则在直线CD上是否存在点F,使△AEF是等边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图2备用).解:(1)证明:①∵AB=BC,∠B=60°,∴△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同理,△ADC也是等边三角形,∴∠B=∠ACF=60°.又∵BE=CF,∴△ABE≌△ACF(SAS).②∵△ABE≌△ACF,∴AE=AF,∠BAE=∠CAF.∵∠BAE+∠CAE=60°,∴∠CAF+∠CAE=60°,即∠EAF=60°.∴△AEF是等边三角形.(2)存在.证明:在CD的延长线上取点F,在BC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CF=BE,连接AE,EF,AF.与(1)①同理,可证△ABE≌△ACF,∴AE=AF,∠BAE=∠CAF.∴∠BAE-∠CAE=∠CAF-∠CAE,即∠BAC=∠EAF=60°.∴△AEF是等边三角形.。
北师版八下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1.1.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习题课件】
课堂导练
5.下列性质中,等边三角形具有且等腰三角形也具有的是( D )
A.三条边相等
B.三个内角相等
C.有三条对称轴
D.是轴对称图形
课堂导练
6.如图,已知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PAD 是等边三角形, 则∠BPC 等于( C ) A.20° B.25° C.30° D.35°
北师版 八年级下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 等腰三角形 第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课堂导练
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__相__等____,两腰上的高__相__等____, 两腰上的中线__相__等____.
课堂导练
2.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BD,CE 分别平分∠ ABC 和∠ACB,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C ) A.BD=CE B.OB=OC C.OC=DC D.∠ABD=∠ACE
AE=AD, ∴△ABE≌△ACD(SAS).
课后训练 12.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M 是 BC 上的一点,N 是 CA 上
的一点,且 BM=CN,直线 AM,BN 相交于 Q 点. (1)若 M 是 BC 的中点,N 是 AC 的中点,如图
①所示,求∠BQM 的度数;
课后训练
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 M 是 BC 的中点, ∴AM⊥BC,即∠QMB=90°. ∵△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 N 是 AC 的中点, ∴BN 平分∠ABC,则∠QBM=30°. ∴∠BQM=180°-∠QMB-∠QBM=180°-90°-30°=60°.
课后训练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
3.下列各图中,已知AB=AC,写出x的值. x=___7_0____ x=___3_0____ x=___3_5____
4.(例2)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
BD=CE.求证:AD=AE. 证明:∵AB=AC, ∴∠B=∠C(等边对等角).
AB AC(已知) 在△ABD与△ACE中,B C(已证)
第3关 12.在△ABC中,AB=CB,∠ABC=90°,F为AB延长线
上一点,点E在BC上,且BE=BF.
(1)求证:△ABE≌△CBF;
(2)若∠CAE=30°,求∠ACF的度数. (1)证明:∵∠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
∴∠CBF=∠ABE=90°在△ABE与△CBF中 AB CB ABE CBF BE BF
11.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边上的中点, 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 求证:DE=DF. 证明:∵DE⊥AB,DF⊥AC,∴∠DEB=∠DFC= 90°∵AB=AC,∴∠B=∠C∵D是BC边上的中点,∴BD =CD在△BDE与△CDF中
DEB DFC B C ∴△BDE≌△CDF(AASB)D, C∴DDE=DF
2
2
中,
AE AF
∴△AEC≌△AFC(SAS)∴1EC=2FC,∴这两根彩线
的长相等;
AC AC
AB=DE,AC=DF,BE=CF.求证:∠A=∠D.
证明:∵BE=CF,∴BE+EC=CF+EC,
即BC=EF.
AB DE(已知)
在△ABC与△DEF中,
BC AC
EF DF(已知)
∴△ABC≌△DEF(SSS).∴∠A=∠D.
2.如图,AB平分∠CAD,∠1=∠2. 求证:△ABC≌△ABD. 证明:∵AB平分∠CAD,∴∠CAB= ∠DAB∵∠1=∠2∴∠CBA=∠DBA(等 角的补角相等)在△ABC与△ABD中,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全章热门考点整合专训作业pptx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六个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4.【2022·梧州】如图,在△ABC中,AB=AC,AD是△ABC
的角平分线,过点D分别作DE⊥AB,DF⊥AC,垂足分别
是点E,F.则下列结论错
∴AC=
− =
∴点A的坐标为
1
2
3
4
,
5
6
7
−
= ,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8.【教材P34复习题T11变式】如图,在△ABC中,∠C=90°,
∠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
∴∠CED=∠CD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又∵∠CDB=∠CDE+∠EDB,∠CED=∠B+∠EDB,
∴∠CDE=∠B=45°.
∴∠ADC+∠EDB=180°-∠CDE=135°.
又∵∠ADC+∠ACD=180°-∠A=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