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纯形法的机械手位姿逆解算法
机器人逆解算法
机器人逆解算法机器人逆解算法近年来,机器人已经成为了很多领域的重要工具。
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
其中,机器人逆解算法就是很重要的一种算法。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机器人逆解算法。
一、什么是机器人逆解算法机器人逆解算法主要用于解决机器人的位置求解问题。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求解出机器人每个关节的角度。
这个过程也被称为“逆运动学”。
二、机器人逆解算法的工作原理机器人逆解算法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的步骤来概括:首先,要利用机械臂的正运动学方程来确定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然后就可以使用逆解算法来计算每个关节的角度。
具体而言,逆解算法可以分为几个步骤:1.确定运动学参数。
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包括机器人的关节长度、机器人手臂各个件的相对位置和各个关节限制。
2.求解正运动学方程。
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方程是一组方程式,可以通过这组方程式求解机器人的姿态,进而得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
3.使用逆解算法。
在知道了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后,可以使用成熟的逆解算法来反向计算出每个关节的角度。
但是,由于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方程式比较复杂,所以还需要借助计算机程序来帮助进行计算。
4.运算。
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出角度之后,即可将计算结果反馈给机器人,使其能够实现特定的动作。
三、机器人逆解算法的应用机器人逆解算法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姿态控制、机器人运动规划、机器人轨迹规划和机器人仿真等方面。
比如,在制造业中,机器人逆解算法常被用于对零件进行精确加工,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此外,机器人逆解算法还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导航、机器人探测和机器人遥控等方面。
在这些应用中,机器人逆解算法可以帮助机器人快速、准确地完成特定的任务,提高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四、机器人逆解算法的未来发展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机器人逆解算法也将不断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机器人逆解算法将更加精简、高效,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实现实时的逆解计算。
基于位姿分离的机械臂解析求逆优化算法
2 -90 0030 0
θ2
[-96,131]
3 0 0340 0
θ3
[-190,60]
4 -90 0035 0345 θ4 [-170,170]
5 90 0
0
θ5 [-119,119]
6 -90 0
0
θ6 [-360,360]
12 正向运动学求解 机械臂的正向运动学求解是指已知机械臂各
关节变量,求取末端位姿的过程[15].根据表 1中 的 DH参数和式(1),得到机械臂末端坐标系相 对于基坐标系的变换矩阵,即
541
迭代次数.上述几种智能算法虽然在不同维度上 进行了改进,但在稳定性、控制精度等方面仍面临 巨大挑战,而解析法恰巧避免了上述问题.韩硕[10] 与程浩田[11]将几何法与矩阵逆乘相结合,求解精 度较 高,但 算 法 较 为 抽 象 繁 琐.李 海 [12]减 少 了 矩 阵逆乘的次数,但仍停留在对 4维矩阵的处理层 面,运算量较大.
r32 =s23(c4c5s6 +s4c6)+c23s5s6
(3)
r13 =-c1(c23c4s5 +s23c5)-s1s4s5 r23 =-s1(c23c4s5 +s23c5)+c1s4s5 r33 =s23c4s5 -c23c5
px=c1(a3c23 -d4s23 +a2c2 +a1) py=s1(a3c23 -d4s23 +a2c2 +a1) pz=-a3s23 -a2s2 -d4c23
[ ] 06T=01T12T23T34T45T56T=
R3×3 0
P3×1 = 1
பைடு நூலகம்
r11 r12 r13 px
r21 r22 r23 py
r31
r32
r33
基于解析法和遗传算法的机械手运动学逆解
1 引 言
带有 冗余 自由度 的机械 手 比非 冗余 的机械手 具有更 好
ABS TRACT: h sp p rp e e td a l o t m rs li g t ei v re kn mai so ln r - T i a e r s ne n a g r h f ov n n e s i e t fp a a DOF r d n a tma i — i o h c 3 e u d n np
摘要 : 研究优化机械手轨迹规划 问题 , 机械手运 动时要具有稳定性避障性能 。针对平面 3自由度冗余机 械手优化控制 问题 . 建立机械手的结构模型。提出用解 析法 和遗传算法相结合满 足具有计算量 小和适应性强 的特 点。在给定机械手 末端执行
器的运动轨迹 , 按着机械手冗余 自由度 , 运动轨迹上每个 点对 应的关节角有 无穷多个解 。而通 过算法可以找 到一组最优 的
关节角 , 可得到优化机械手运 动过程 中柔顺性 和避 障点 。仿真结果表 明, 该算法可 以快速收敛到全局最 优解 . 可用于计算冗 余机械手运动学逆解 , 并可实现机器人 的轨迹规划 和避 障优化控制 。
关键词 : 冗余机械手 ; 动学 ; 逆运 解析法 ; 遗传算法 ; 迹规划 ; 障 轨 避
uao y c mbnn ayia to t e ei ag r h ltr b o iiga l t lmeh dwi g n t oi m.T e po oe lo tm sc aa tr e ,rd cd s n c h cl t h rp sd ag r h wa h rce zd b e u e i i
Delta机器人逆解算法
应用领域的拓展
01
02
03
工业自动化
将Delta机器人逆解算法 应用于更广泛的工业自动 化领域,如装配、包装、 检测等。
服务机器人
将Delta机器人逆解算法 应用于服务机器人领域, 如医疗护理、餐饮服务、 家庭助理等。
农业自动化
将Delta机器人逆解算法 应用于农业自动化领域, 如采摘、种植、灌溉等。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技术挑战
Delta机器人逆解算法在技术上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模型误差、传感器噪声、动态环境等 。
应用挑战
在实际应用中,Delta机器人逆解算法需要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机器视觉、传感器融合 等,以实现更复杂任务。
机遇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Delta机器人逆解算法的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 力。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Delta机器人逆解算法有望实现更高级的功能和性 能。
在求解过程中,需要考虑机器人的约束条件,如关节角度 范围、奇异位形等,以确保求解得到的关节角度是可行的 。
逆解算法的求解方法
解析法
通过代数方法求解逆解方程,得到精确的关节角度。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几何 形状和运动学模型,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多解或无解的情况。
数值法
采用迭代或搜索的方法求解逆解方程,通过不断逼近目标位置和姿态,得到近似 解。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几何形状和运动学模型,但计算量大且可能陷入局部 最优解。
逆解算法的优化策略
初始值选择
选择合适的初始值对于数值法的 求解至关重要,可以加速收敛并 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常用的方 法包括随机初始值、基于解析法
的初始值等。
约束处理
在求解过程中考虑约束条件,可 以采用罚函数法、增广拉格朗日 乘数法等方法处理约束,确保得
scara运动正逆解
scara运动正逆解Scara运动正逆解一、引言Scara(Selective Compliance Assembly Robot Arm)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机器人,其运动学分析中的正逆解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重点介绍Scara机器人的正逆解方法,并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二、Scara机器人的正解Scara机器人的正解是指根据给定的关节角度,计算出末端执行器(通常是机械手)的位姿(位置和姿态)。
Scara机器人通常由两个旋转关节和一个平移关节组成,即3自由度。
在正解计算中,需要利用运动学模型和几何关系来推导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
具体来说,Scara机器人的正解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1. 根据关节角度和机械臂的几何参数,计算出机械臂各个关节的转换矩阵。
2. 将各个关节的转换矩阵相乘,得到整个机械臂的转换矩阵。
3. 从整个机械臂的转换矩阵中提取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信息,包括位置和姿态。
需要注意的是,Scara机器人的正解计算中需要考虑到各个关节之间的约束条件,以及机械臂的工作空间限制。
通过正解计算,可以得到机械臂在给定关节角度下的位姿信息,为后续的路径规划和控制提供基础。
三、Scara机器人的逆解Scara机器人的逆解是指根据给定的末端执行器的位姿,计算出相应的关节角度。
逆解计算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轨迹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Scara机器人的逆解计算相对复杂,需要利用几何关系和三角函数等知识进行推导。
具体来说,Scara机器人的逆解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1. 根据给定的末端执行器的位姿,计算出末端执行器的转换矩阵。
2. 根据Scara机器人的几何参数和工作空间限制,推导出关节角的可能解。
3. 利用三角函数和几何关系,计算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关节角度。
在逆解计算中,需要考虑到机械臂的工作空间限制和关节角度的连续性等问题。
由于Scara机器人的逆解计算相对复杂,通常需要借助计算机算法进行求解。
四、Scara机器人的正逆解应用Scara机器人的正逆解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机械手臂的运动学逆解与轨迹规划算法研究
机械手臂的运动学逆解与轨迹规划算法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自动化的迅速发展,机械手臂在生产制造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机械手臂的运动学逆解与轨迹规划算法研究则是实现机械手臂自动控制的基础。
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探讨,分析其意义和挑战,以及目前的研究成果。
第一部分:运动学逆解机械手臂的运动学逆解是指在给定的目标位置和姿态时,求解机械手臂的关节角度。
这一问题在机械手臂的运动控制中至关重要。
传统的运动学逆解方法包括解析法和数值法。
解析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精确解法。
通过建立机械手臂的几何模型和运动方程,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运算得到逆解。
然而,由于机械手臂的结构和约束条件复杂多样,解析法往往无法得到解析解,使得这种方法适用性有限。
数值法则是通过迭代计算的方式求解运动学逆解。
典型的数值法包括牛顿-拉夫逊法和雅可比逆法。
这些方法通过不断迭代,逼近目标位置和姿态,直至达到精确解。
数值法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但计算量大,收敛速度较慢。
第二部分:轨迹规划在机械手臂执行任务时,需要按照既定的路径运动。
轨迹规划是指在给定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之间,找到一条连续且平滑的路径。
这条路径需要考虑机械手臂的结构、约束条件以及运动速度、加速度等因素。
常见的轨迹规划算法包括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和样条插补等。
直线插补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直接连接起始点和终止点,但在复杂任务中效果有限。
圆弧插补则通过构建多个圆弧段来实现平滑路径,但只适用于特定情况。
样条插补是一种更加通用的轨迹规划方法。
它通过建立机械手臂的位置和速度函数,并通过控制点来拟合曲线,实现路径规划。
样条插补具有较好的平滑性和连续性,适用于各种复杂任务。
第三部分:研究进展与挑战在机械手臂的运动学逆解与轨迹规划算法研究领域,近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提出新的算法和方法,以提高运动学逆解的精准度和轨迹规划的效果。
同时,这一领域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机械手臂的结构和约束条件多样化,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逆解和轨迹规划。
机械手的运动学逆问题求解方法研究
机械手的运动学逆问题求解方法研究引言:机械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物流等领域的机械设备。
机械手能够在指定的空间内进行精确的运动和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然而,机械手的运动学逆问题求解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机械手的运动学逆问题求解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是描述机械手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
一般来说,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可以分为正解和逆解两个问题。
正解问题是已知机械手的关节角度,求解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而逆解问题则是已知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求解机械手的关节角度。
在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中,主要涉及到欧拉角、旋转矩阵和转子角等概念。
通过这些概念的运用,可以建立机械手的正逆解模型,并提供了解决机械手运动学逆问题的可能性。
二、机械手运动学逆问题的求解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机械手的运动学逆问题求解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解析法:解析法是通过手工推导和计算,直接求解机械手的关节角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速度快,而缺点是只适用于简单的机械手模型,对于复杂的机械手模型难以求解。
2. 迭代法:迭代法是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逐步逼近解。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牛顿迭代法和雅可比迭代法。
这两种方法通过迭代计算,不断逼近机械手的关节角度,直到满足给定的末端执行器位置和姿态要求。
3. 优化法:优化法是通过寻找最优解的方法,求解机械手的关节角度。
常用的优化算法有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这些优化算法通过搜索操作,不断寻找最优解,从而求解机械手的关节角度。
以上三种方法在机械手的运动学逆问题求解中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机械手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是非常重要的。
三、机械手运动学逆问题求解的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手运动学逆问题求解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1. 传统算法的改进:传统的迭代法和优化法在机械手运动学逆问题求解中存在一些限制,如求解速度慢、计算精度不高等。
位姿解算方法
位姿解算方法
位姿解算是一个在机器人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主要涉及到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的确定。
为了描述位姿,我们通常在物体上设置一个坐标系,然后在某个参考坐标系中描述该位姿的位置和姿态。
在视觉中,常用的位姿解算方法有基于单目相机的解算方法、基于双目相机的解算方法以及基于深度相机的解算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实际应用的需求。
此外,位姿解算还涉及到坐标系的变换,包括旋转向量和平移向量的理解,以及坐标系定义和的变换关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位姿解算的方法,可以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或查阅专业书籍文献。
机器人学导论第4章操作臂逆运动学
机器人学导论第4章操作臂逆运动学机器人学导论第4章操作臂逆运动学主要内容是探讨机器人操作臂的逆运动学问题。
逆运动学是指在已知末端点的位置和姿态的情况下,求解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角度。
在机器人操作中,逆运动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机器人应该如何运动来达到所需的目标位置和姿态。
在本章中,首先介绍了机器人操作臂的结构和坐标系的选择。
机器人操作臂通常由多个关节组成,每个关节可以旋转或者移动。
不同的坐标系选择会对逆运动学的求解产生影响,因此在选择坐标系时需要仔细考虑。
接下来,本章介绍了机器人操作臂逆运动学的求解方法。
逆运动学的求解通常需要解决一系列非线性方程组,因此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求解逆运动学问题。
其中包括解析法和数值法。
解析法是通过解析求解方程组来得到逆运动学解的方法,它的优点是计算速度快,但是只适用于简单的机器人结构。
数值法则是通过迭代计算的方法来逼近逆运动学解,它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但是计算速度较慢。
在解析法中,本章介绍了两种常见的求解方法,分别是几何法和代数法。
几何法通过几何关系来求解逆运动学,它的思想是将机器人操作臂的各个关节看作一个几何图形,通过解几何问题来求解逆运动学。
代数法则是通过建立机器人操作臂的关系方程组来求解逆运动学,它的优点是可以求解更复杂的机器人结构。
在数值法中,本章介绍了两种常见的数值方法,分别是迭代法和优化法。
迭代法通过不断重复迭代来逼近逆运动学解,它的思想是通过不断调整关节的角度来使得末端点的位置和姿态逐步趋向于目标值。
优化法则是通过建立逆运动学问题的优化模型来求解逆运动学解,它的优点是可以考虑更多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最后,本章还介绍了一些逆运动学问题的特殊情况,比如奇异位置和工作空间。
奇异位置是指在一些位置上,机器人操作臂的自由度降低,这会导致逆运动学问题无解或者存在无穷多解。
工作空间是指机器人操作臂能够到达的所有位置和姿态构成的空间,工作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对逆运动学的求解也会产生影响。
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机械手运动学逆解
Ινϖερσε σολ υτιον φορ τηε μ ανιπυλ ατορ κινεμ ατιχσ ωιτη χονφιδ ενχε τηρεσηολ δ
τ Τ θ θ ε ε ε ε ε ε ε ε θ θ θ ε ε ε ε ε ε ε ε
图
ƒ
≥ ∏
机械手结构参数
≥ ∏
的运动学反解及耗时 τ Τ 分别为执行的时间和重 复的次数 Ε 为目标函数要求的精度 初始角度变量 可以随机选择 为 θ
蒋新松 机器人导论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20 × √ 2
刘永超 遗传算法解机械手运动学逆解 机器人
× ∏ ⁄ ≥ 109 ≥ ≠ ≤ ≥ √ ≥ ∞ ° ∞ ∏ ⁄ • ±∏ 9 ° ⁄ ∂ ≥ ≥ 112 ∏ ≤ ∂ ∞ ∏ √ × ∏
Η ι 度 Α ι
范围 度
∗ ∗ ∗ ∗ ∗ ∗
表4
Τ αβλ ε4
用信赖域方法解 ΠΥ Μ Α 机械手全部解与精确解比较
Χομ παρεδ ωιτη τηε οϖεραλ λ σολ υτιονσ ανδ τηε πρεχισε σολ υτιονσ οφ ΠΥ Μ Α μ ανιπυλ ατορ
否则 ξ κ
使在这个邻域内 θκ σ 与目 标函数一致 然后利用这个 ν 维二次模型确定搜索 方向 σκ 信赖域的模型为
θ
κ
4
例子 Ε ξαμ πλ εσ
本方法最初是为解决水下监控机械手在线运动
σ
φ ξκ σ τ + σ+ [
γΤ κσ ηκ
Τ σ Γ κσ
学反解而导出的一种方法 在作业时 机械手末端操 纵器被要求垂直于导管架焊缝并实时跟踪于它 本 方法具有超线性的收敛速度 可以在线求解 以下的几个例子是分别基于 ≥
4自由度机械臂正逆解公式推导
4自由度机械臂正逆解公式推导本文将介绍4自由度机械臂的正逆解公式推导。
首先,我们将介绍机械臂的基本结构和运动学模型,然后推导机械臂的正解和逆解公式。
最后,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来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公式解决机械臂的运动问题。
机械臂的基本结构和运动学模型机械臂由多个连杆和关节组成,可以实现各种姿态的运动。
在运动学分析中,通常将机械臂建模为一系列刚体,每个刚体由一个坐标系来描述。
这些坐标系之间通过关节连接,形成了一个运动链。
在机械臂的运动学分析中,我们将使用以下术语:- 前置坐标系:机械臂的基本坐标系,通常位于机械臂的起始位置。
- 关节角度:每个关节的旋转角度,用θ1、θ2、θ3、θ4表示。
- 连杆长度:连接相邻关节的连杆的长度,用L1、L2、L3、L4表示。
- 末端坐标系:机械臂的末端坐标系,通常位于机械臂的末端。
机械臂的正解公式推导机械臂的正解是指在已知关节角度和连杆长度的情况下,求出机械臂末端坐标系在前置坐标系中的坐标。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机械臂的正解:x = L2sinθ2 + L3sin(θ2 + θ3) + L4sin(θ2 + θ3 + θ4)cosθ1y = L1 + L2cosθ2 + L3cos(θ2 + θ3) + L4cos(θ2 + θ3 + θ4)cosθ1z = L4sinθ1 + L2sinθ1cosθ2 + L3sinθ1cos(θ2 + θ3) + L4sinθ1cos(θ2 + θ3 + θ4)这些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机械臂末端坐标系相对于前置坐标系的x、y、z坐标。
机械臂的逆解公式推导机械臂的逆解是指在已知机械臂末端坐标系在前置坐标系中的坐标的情况下,求出每个关节的旋转角度和连杆长度。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机械臂的逆解:θ1 = atan2(z, x)θ2 = atan2(sqrt(x^2 + z^2 - L1^2), L1) - atan2(z, x)θ3 = atan2(sqrt((x - L4cosθ1)^2 + (z - L4sinθ1)^2 - L2^2 - L3^2), L2 + L3) - atan2(L3, sqrt((x - L4cosθ1)^2 + (z - L4sin θ1)^2 - L2^2 - L3^2))θ4 = atan2((y - (L2cosθ2 + L3cos(θ2 + θ3) + L4cos(θ2 + θ3 + θ4)cosθ1)), (L4sin(θ2 + θ3 + θ4)sinθ1))这些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每个关节的旋转角度和连杆长度,使得机械臂末端坐标系的x、y、z坐标等于指定的值。
机械手逆运动学分析、仿真及轨迹规划 毕业论文
机械手逆运动学分析、仿真及轨迹规划课题来源随着机械及其控制科学的发展,具有模拟人体手臂运动功能,用以完成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操作的机械手应运而生。
它不但可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而且能够在特殊环境下工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此它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为了适应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应对其原理技术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
然而由于设备、专业知识储备以及时间的限制,此课题仅针对机械手的逆运动学分析、逆雅可比矩阵求解及轨迹规划进行理论性研究。
机器人的基本运动学分析可分为正运动学分析与逆运动学分析两个范畴:所谓正运动学,就是解决将运动参数由关节空间向操作空间映射的问题;而所谓逆运动学,就是解决将运动参数由操作空间向关节空间映射的问题。
换言之,正运动学是结果逻辑,而逆运动学是条件逻辑。
机器人的轨迹规划是通过具体的技术手段使机器人端部执行机构按预定的轨迹实现实时运动。
本课题正是通过Matlab 编程的方法实现机器人逆运动学分析及轨迹规划两大问题运算结果的可视化。
一、本课题的基本内容1.了解关于机械手的相关知识、表示术语等;2.学习并掌握机械手逆运动学的分析方法——坐标变换法;3.研究机械手的逆雅可比矩阵的求解方法;4.基于Matlab实现教学机械手逆运动学编程,并封装;5.研究直线运动和圆弧运动轨迹规划算法及基于Matlab的编程实现。
二、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1.编制出实现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Matlab程序,实现运算结果的可视化;2.系统的正确封装;三、论文提纲1.绪论;2.机械手概况;3.根据机械手的模型图建立D-H坐标系;4.确定机械手连杆及关节参数;5.确定相邻两连杆间的坐标变换矩阵及其逆变换;6.为所研究的机械手做正运动学分析;7.为所研究的机械手做逆运动学分析;8.研究机械手对应形位逆雅可比矩阵的算法;9.在关节空间实现机械手的轨迹规划;10.用Matlab实现上述操作并进行仿真验证;11.参考文献,附录及谢辞。
基于几何法的机器人运动学逆解
杂性 ,要 建立通 用算 法相 当困 难。
目前 ,快速 计 算 运动 学 逆 解 问 题 的 方 法 有很
多种 。机 器人 操作 臂运 动学 逆解 的方 法主 要分 为
两类 :数 值求 解 和 封 闭解 。 在一 个 单 一 串 联 链 中
?)逆解 的唯 一性和 最优 解 在 解运 动学 方程时 ,可 能会 遇到 逆解 不唯 一, 即多 重解 的情 况。机 器 人 运 动 学 逆解 的 数 目 决 定 于 关节 数目 、连杆 参数 和关 节变 量的 活动 范围 。一 般 情况 下,连 杆长 度非 零的 数目 越多 ,到达 某一 个 目标 点的 方式 也 越 多,则 机 器 人 运 动学 逆 解 数 目 越 多。 多 重解 又 往 往与 优 化 联系 在 一 起。如 何 从 这 些 多重解 中选 择 其 中 最优 的 一 个 ?这是 我 们 要 研 究 问题 的关 键。在不同 的情 况下 ,采 用的 最优 原则 也 是不 同 的,通 常 采 用 的 是“最 短 行 程 ”准 则 ,即 最 优解 为每 个关 节的 移动 量为 最小 的解 。因此 ,在 没 有障 碍物 的情 况 下,寻 求 运 动 学 逆 解 的最 优 解 就是在 关节 空 间中 选 取 一 个 最 接 近起 始 点 的 解。 为了衡量“最接近的程度”,根 机器人手臂连杆 的尺 寸较 大,而 手爪 的连 杆尺 寸较 小的 实际 情况 ,
收稿日期:(##(0#"0#* 作者简介:李友虎,男, (+’$#0 ),讲师,华中科 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 向: 控技术、机械设计。
’
基于几何法的机器人运动学逆解———李友虎 叶伯生 朱志红
述这 些 坐 标 系 之 间 的 相 对 关 系。!"#$%&’ 和
基于单目视觉的机器人逆运动学分析.
邮局订阅号:82-946360元/年技术创新机器人技术《PLC 技术应用200例》您的论文得到两院院士关注1引言机器人视觉是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机器人的智能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许多视觉伺服控制系统采用基于位置的控制方式,当运动目标的轨迹易于用直角坐标表达时多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但是该控制方式对三维物点与二维像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十分敏感。
因此,建立摄像机图像像素位置与场景点位置之间的关系是机器人视觉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实现前提。
机器人逆运动学问题就是已知机器人的手爪位姿求解各关节变量的值。
它是机器人轨迹规划和运动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机器人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实验室KDL-600机器人为实验对象,运用数学建模方法确定从图像到实际工作空间的映射关系,从而求解出各关节角变量的值。
2数学基础2.1机器人位姿描述文献中采用位置矢量描述点的位置,而用旋转矩阵描述物体的方位。
要完全描述刚体B 在空间的位姿(位置和姿态,通常将物体B 与某一坐标系{B}相固接。
{B}的坐标原点一般选在物体B 的特征点上,如质心等。
相对参考坐标系{B},坐标系{B}的原点位置和坐标轴的方位分别由位置矢量和旋转矩阵描述。
这样刚体B 的位姿可由坐标系{B}来描述,即有{B}={}。
2.2齐次坐标变换对于任意一点在两坐标系{A}和{B}中的描述和具有以下变换关系,此变换式对于点而言是非齐次的,但是可以表示成等价的齐次变换形式,其中,4×1的列矢量表示三维空间的点,称为点的齐次坐标,仍然记为和。
可把上式写成矩阵形式,其中表示齐次变换矩阵,它综合地表示了齐次变换和旋转变换。
2.3变换方程必须建立机器人各连杆之间,机器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运动关系,用于描述机器人的操作。
在图1所示的有向变换图中,{B}代表基坐标系,{T}代表工具系,{S}代表工作站系,{G}代表目标系,它们之间的位姿关系可用相应的齐次变换来描述:表示工作站系{S}相对于基坐标系{B}的位姿;表示目标系{G}相对于{S}的位姿;表示工具系{T}相对于基坐标系{B}的位姿。
机械臂运动学逆解
机械臂运动学逆解引言•业界普遍采用机械臂的方式进行自动化生产,如装配、搬运、焊接等。
在机械臂的控制中,机械臂的运动学逆解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根据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计算出关节角度的过程,以便控制机械臂的运动。
1. 机械臂运动学基础1.1 机械臂的坐标系•机械臂通常使用笛卡尔坐标系来描述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它包括三个坐标轴(x、y、z)和起始点的位置。
此外,通常还有一个姿态描述,比如欧拉角或四元数,来描述姿态的变化。
1.2 关节角度的定义•机械臂通常由多个关节连接而成,每个关节都有一个关节角度,用于控制机械臂的运动。
关节角度的定义可以根据机械臂的类型和结构来确定,比如旋转关节、滑动关节等。
2. 运动学逆问题的定义2.1 前向运动学问题•在机械臂的控制中,通常需要根据给定的关节角度,计算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这个问题被称为前向运动学问题,它是一个已知输入(关节角度)到输出(末端执行器位置和姿态)的映射。
2.2 逆向运动学问题•与前向运动学问题相反,逆向运动学问题是指已知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求解出对应的关节角度。
这个问题是机械臂运动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机械臂控制中的关键环节。
3. 运动学逆解的方法3.1 解析法•解析法是一种基于几何计算的逆解方法,通过使用几何关系和三角函数来计算出关节角度。
它提供了一种直接、高效的方法来求解机械臂的逆向运动学问题。
但是,解析法只适用于简单的机械臂结构,对于复杂的机械臂,往往无法找到解析解。
3.2 迭代法•当解析法无法求解逆向运动学问题时,迭代法成为一种常用的解决方法。
迭代法通常基于两个步骤:求解前向运动学问题和修正关节角度。
通过不断迭代这两个步骤,直到满足末端执行器位置和姿态的要求,就得到了机械臂的逆解。
4. 运动学逆解的应用4.1 机械臂路径规划•机械臂的运动学逆解可以应用于机械臂路径规划中。
路径规划的目标是找到一条机械臂的轨迹,使得末端执行器能够按照要求的位置和姿态进行运动。
基于平行机构的简便机器人运动学逆解算法
第18卷第2期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V o l .18,N o .2 2005年6月BASI C SC IENCES JOURNAL OF TEXT I L E UN IVERSIT IESJun .,2005 文章编号:100628341(2005)022*******基于平行机构的简便机器人运动学逆解算法汪成龙1,赵春翔2,金 京1,李 国1(1.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2.武警学院数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6)Ξ摘要:在机器人结构中,通过引入平行四边形机构,充分发挥其连杆的平移特性,可简化合并2平行回转轴关节的运动变换矩阵;当与另一正交回转关节组成基本运动单元时,能综合表示为一个等效变换矩阵.仅须2单元串联就能构造6回转关节机器人,且所推导的关节控制角公式简单,便于并行运算.经模拟试验表明:其逆解时间可缩减50%,运算精度提高80%.关键词:机器人;基准坐标;关节;运动学逆解问题;变换矩阵中图分类号:T P 242 文献标识码:A 一般类型的6回转关节机器人,能导出6个含关节控制量的高非线性代数方程,其位姿求解问题极具挑战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获得32次多项式的封闭解[1].用多项式连续技术对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确定可能解不大于16个[2].虽然R aghavan 和Ro th 已基本解决了运动学逆解问题[3],但寻求更为安全、快速的求解方法一直不曾间断.问题的核心是由一组关节和连杆组成的机器人,其关节属复杂的广义自由度,尽管通过齐次变换矩阵可建立各关节与末端位姿间的关系,但空间变换的矩阵点积运算令关节控制量相互耦合,至今仍缺乏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2,3].经研究发现,若在机器人结构中引入平行机构,就能实现将多个变换矩阵并为一个,有效降低运动学逆解的阶数.当3个相邻回转关节能组合并等效为一个当量关节时,变换矩阵T =0T 11T 2…n -1T n 的n 值仅为传统算式的1 3.6关节机器人能基本满足多数工业用途.推导简单的由末端位姿直接求取关节控制量的公式,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深远的意义.1 引入平行机构的回转关节特性分析当把机器人连杆换为平行四边形机构时,其运动特性会发生一定变化,具体分析如图1和表1所示.虽图1 由平行机构取代机器人连杆的原理简图然替换会增加结构的复杂性,但由于末端仅存在平移运动,使牵连坐标系uO v 内的运动能直接在回转关节坐标xOy 内描述,可减少一次绕z 轴的旋转变换.基于此特征,在任何机器人结构中进行连杆的平行机构代换,都将导致齐次变换矩阵的简化.表1 平行机构对牵连坐标系的影响特征分析末端坐标系控制角相对自由度运动轨迹连杆随回转关节转动Ω1圆平行四边形机构仅存在相对平移Ω1圆Ξ收稿日期:2005203204通讯作者:汪成龙(19662),男,四川省巴中县人,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机构的自动分析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E 2m ail :w angchenglong @ .图2 回转轴平行2关节的运动分析当相邻两关节的回转轴平行时,引入平行四边形机构如图2所示.用极坐标描述各位置矢量P (长度为R 、方位角取Ω),可抽象出连杆与末端间的位置几何关系.若已知末端矢量P (R ,Ω),虽然任取杆长R i 会增加设计的灵活性,但活动空间内部将产生空洞或重叠,并使逻辑分析与运算关系更为复杂.为简化运算,选结构参数R 1=R 2=L .经推导,有回转关节控制角为Κ=90°-0.5co s -1(R 2(2L 2)-1),Ω关节1=Ω±Κ,Ω关节2=Ω Κ.(1)因末端相对于基准坐标仅存在平移,能实现在半径为2L 的平面圆域内任意定位,只要给定位置矢量P (R ,Ω),就可求解两关节控制角.2 活动空间扩展与基本运动单元形成为将末端的活动空间扩展至三维,须增加一回转关节以变换定位方向,原理简图如图3所示.若设此运动链为机器人设计的基本运动单元,则末端至参考坐标系的变换矩阵可表示为图3 基本运动单元的结构几何描述T =co s Αsin Α0R co s Ωco s Α-sin Αco s Α0R co s Ωsin Α001R sin Ω0001.等效于将3个回转关节的位姿变换简化为1个,其运动学逆解难度被有效降低.当末端位姿给定时,绕z 轴的转角Α即为方位变换关节参数,而R 和Ω则可用于定位关节控制角的计算.一般在半径为2L 的球形域内具有两确定解以供选择,能用于规划路径或躲避障碍.由于单元内各关节功能明确,与末端位姿关系简单,若能将其模块化、标准化,则机器人结构设计时仅需进行简单的选择串联.图4 两运动单元的正交串联结构3 构造6回转关节机器人并推导逆解公式一般末端姿态控制至少需要2个方位角,但一个运动单元却仅能提供一个方位控制,因此单元串联成为必然.取正交方位以简化求解过程,构造图4所示的机器人运动链.其中A 运动单元的方位关节能绕坐标轴z 旋转,而串联B 运动单元的方位关节则可绕坐标轴v 旋转,允许末端具有任意姿态,即所设计的机器人运动链,其末端姿态仅由方位关节控制.若在基准坐标系内用角Α和Β表示,无须求解复杂的齐次矩阵,就能直接确定方位关节控制量.其关系为Η方位关节A =Α,Η方位关节B =Β.(2)设末端的基准坐标为P (x ,y ,z ),要更准确表达各要素间的几何关系,可择O x ’y ’z ’作分析研究的参照系,并对末端坐标进行变换,关系式为x ’=x co s Α+y sin Α,y ’=-x ’sin Α+y co s Α,z ’=Α.(3)若用图5描述其相应的空间位置关系,则在O x ’y ’z ’坐标系内,A 运动单元的位置矢量P A 处于x ’O z ’平面,可由与z ’轴间的夹角ΩA 和长度R A 表示;而B 运动单元在相对坐标系O uvw 内,具有方位角971第2期 基于平行机构的简便机器人运动学逆解算法图5 以矢量方式描述的位置几何关系R A sin ΩA +R B sin ΩB sin Β=x ’,R B co s ΩB =y ’,A co s ΩA +R B sin ΩB co s Β=z ’.(4)在运动单元B 的有效空间内选择合适的R B 时,(4)式可变形为ΩB =co s-1(y ’ R B ),R A =(x ’-R B sin ΩB sin Β)2+(z ’-R B sin ΩB co s Β)2,ΩA =co s -1((x ’-R B sin ΩB sin Β) (z ’-R B sin ΩB co s Β)),(5)显然,依据(R A ,ΩA )与(R B ,ΩB ),由(1)式能求解相串联2个运动单元内的4个定位关节控制角.由此可见,组合一定量的回转关节,并依据其独特的位姿控制功能封装为基本运动单元(文中仅讨论最典型的一类),会使设计构造机器人从简单的关节组合,变为选择串联标准化的运动单元模块.为构造分析更为复杂、灵活的系统奠定基础.具体应用时,该6回转关节机器人的求解步骤为:(1) 由末端控制姿态直接确定两串联运动单元的方位角Α和Β;(2) 在运动单元B 的有效活动空间内,选择合适的位置矢量长度R B ;(3) 依据末端位置坐标(x ,y ,z ),并考虑结构尺寸的影响,由(3),(5)式计算串联单元内,定位关节应实现的位置矢量,即R A ,R B ,ΩA ,ΩB ;(4) 将位置矢量(R i ,Ωi )代入(1)式,经并行计算能立即获得4定位关节控制角.4 应用特征分析由于变换矩阵T =0T 11T 2…n -1T n 为4×4阶,其中可用于关节量求解的表达式仅有12项,且其项数及阶数一般会随机器人关节数n 的增加而增加.因矩阵点积关系会急剧膨胀,并最终导致关节控制量难以求解.尽管人们尝试用各类方法(选择特殊的坐标系与几何参数,使用高效的逆解算法)进行化简,但至今仍缺乏更为简便的手段[4,5].引入平行四边形机构能充分发挥其连杆的平移特性,使关节变换矩阵的合并化简成为可能.目前,商业广泛应用的六关节串联机器人已有通用的运动学逆解公式,但仅当3相邻关节轴交于一点或平行时才有显式解[5].给定末端在基准坐标系内的位姿,就能求解各关节控制量并进行相应驱动,但所能达到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却与逆解算法密切相关.以典型的斯坦福机器人为例,引入平行四边形机构时(变异型),一次位姿变换所需运算量与原型间存在明显差异,如表2所示.一般关节量逆解速度受算法选择与工作主频影响,且单次变换位姿所需的运算时间难以度量,故检测时可设置20s 定时器,循环执行一次变换并统计重复次数N ,则20 N 即为单次变换速度.若再由所得控制角计算末端位置,可分析其运算定位精度.经C ++编程运行有表3所示结论,即变异型能提高位置变换速度1倍而运算所导致的定位偏差仅为原型的1 5. 表2 机器人Stanfo rd 与其变异型间的运算量差异 表3 平行机构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分析斯坦福机器人乘除、开方(次)加减法(次)正、反三角函数(次)变异型1598原 型472117斯坦福机器人单次位姿变换时间 m s 最大定位偏差变异型17.50.023原 型39.20.1当运用基本运动单元构造机器人时,其逆解过程可并发处理,关键问题是如何在各单元的有效空间内合理分配控制量.因单元内回转关节轴相互平行或垂直,且承载与安装端经过严格的相对坐标调整,以消除结构尺寸影响,减少运算参数,一旦给定单元末端位姿就能立即化为关节量,将一次性耦合求解转化为分层并行处理.无论是运动变换矩阵,还是逻辑功能组合都获得相当简化.5 结束语在机器人结构设计中,引入平行四边形机构,极大地简化了运动变换矩阵,使关节控制量的求解难度081 纺 织 高 校 基 础 科 学 学 报 第18卷大幅降低,甚至直接获取.提出了将关节组合为基本运动单元,通过单元叠加构造应用部件,充分运用封装模块改变传统的机器人设计方法,使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事此项工作.参考文献:[1] D IETM A I R .T he Gough p latfo r m can have 40real po stures [A ].P roc Sixth Intern W o rk shop on A dvances in Robo tK inem atics [C ].K luw er A cadem ic Publishers ,2001.7216.[2] HU ST Y .A n algo rithm fo r so lving the direct k inem atics of Gough p latfo r m s [J ].M echanis m and M ach ine T heo ry ,2002,(4):65270.[3] KAN E .T he use of Kane ’s dynam ical equati on in robo tics [J ].T he Int J Robo tics R es ,2004,(7):13219.[4] 张启贤.位置逆解算法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47(2):16219.[5] 理查德・摩雷.机器人操作的数学导论[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262143.A si m ple ar ith m etic for Robot ’s i nverse k i nematicproblem s based on parallel m echan is mW A N G Cheng 2long 1,ZH A O Chun 2x iang 2,J IN J ing 1,L I Guo1(1.Co ll .of M ach .and E lct .,XAU EST ,X i ’an 710048,Ch ina ;2.D ep t .of M ath .,T echno logy Institute of Po lice Fo rce ,X i ’an 710036,Ch ina )Abstract :In a robo t structu re ,the m o ti on tran sfo r m ing m atrix can be si m p lified o r com b ined if the axes of tw o revo lving jo in ts are in the sam e directi on by in troducing p arallel m echan is m .A fter connected to ano ther p erp endicu lar jo in t ,an essen tial m o ti on un it is fo r m ed and an equ ivalen t tran sfo r m ing m atrix is ach ieved .Fo r tw o un its in a series connecti on w ill con struct a robo t w ith six revo lving jo in ts ,and si m p le fo r m u las p roduced o r direct angle com p u tati on of con tro l jo in ts is easy to be parallel app lied .Si m u lating tests show that ti m e of its inverse k inem atics can be sho rtened by 50p ercen t and its com pu ting p recisi on can be i m p roved by 80percen t .Key words :robo t ;w o rld coo rdinate ;jo in t ;inverse k inem atics p rob lem s ;tran sfo r m ing m atrix编辑、校对:董军浪181第2期 基于平行机构的简便机器人运动学逆解算法。
机械臂逆解解析法
机械臂逆解解析法机械臂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手臂运动的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工业生产线、医疗手术等。
机械臂的运动控制是实现其各种功能的关键。
而机械臂逆解解析法就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方法,用于根据目标位置来计算机械臂的关节角度,从而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
机械臂逆解解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机械臂的运动学模型,通过数学计算得出机械臂关节角度的解析解。
在机械臂运动学中,关节角度是描述机械臂位置和姿态的重要参数,通过控制关节角度可以实现机械臂的运动。
逆解解析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一种数学方法,通过给定的位置和姿态信息,计算出机械臂各个关节的角度,从而实现精确控制。
机械臂逆解解析法的实现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机械臂的运动学模型:根据机械臂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建立机械臂的运动学模型。
运动学模型通常采用DH参数法或者Puma 法表示,用于描述机械臂各个关节之间的位置和姿态关系。
2. 确定目标位置和姿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机械臂的目标位置和姿态。
目标位置和姿态可以通过外部传感器获取,也可以由运动规划算法计算得出。
3. 建立逆解方程:根据机械臂的运动学模型和目标位置姿态,建立逆解方程。
逆解方程是一个包含各个关节角度的方程组,通过求解该方程组可以得到机械臂的关节角度解析解。
4. 求解关节角度:根据逆解方程,使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机械臂的关节角度。
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包括牛顿迭代法、高斯消元法等。
5. 控制机械臂运动:根据计算得到的关节角度,通过控制器控制机械臂的运动。
控制器通常使用PID控制算法或者其他高级控制算法,根据机械臂的实时状态调整关节角度,实现精确控制。
机械臂逆解解析法的优点是能够得到关节角度的解析解,计算速度较快。
逆解解析法不仅可以用于机械臂的运动控制,还可以用于机械臂的路径规划和碰撞检测等应用。
但是逆解解析法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只适用于特定类型的机械臂结构,无法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等。
机械臂逆解解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机械臂运动控制方法,通过数学计算得出机械臂关节角度的解析解,实现精确控制。
位姿分离逆运动学程序
位姿分离逆运动学程序近年来,位姿分离逆运动学程序(IPPM)作为一种受欢迎的方法,已经在机器人运动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IPPM是一种运动学算法,可以根据机器人的位置(位置)和姿态(朝向),以及单元测量的输入模型,来计算机器人末端坐标系中所需控制向量的动作。
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机器人系统,并可以实现精确的末端位姿控制。
IPPM在机器人系统中的优点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IPPM把机器人的运动分解为位置和姿态的解耦,这样做的设计概念使机器人的运动更加精细、稳定。
根据系统设计的灵活性,机器人系统可以调整速度和位置,从而使机器人可以更快更精准地完成动作。
IPPM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有效地控制机器人在特定空间中的位置,可以准确定位所需要操作的位置。
使用IPPM,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发机器人系统。
有许多研究者开发了不同的IPPM算法,以优化性能。
例如,Luo 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K-最近邻法的IPPM算法,改进了传统IPPM算法的性能,其结果显示,该算法计算更快,准确性也更高。
另外,Berkhout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概率格模型的IPPM算法,它能够加快解算速度,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此外,对于位置失精的机器人系统,也可以开发IPPM算法来优化性能。
例如,Miao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器的IPPM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位置失精问题,同时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另外,IPPM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其他传感器,如激光雷达,用于优化机器人导航。
例如,Tanaka等人使用基于多维度的IPPM算法,实现了基于激光雷达的机器人路径规划,从而在稳定、准确和有效的情况下,实现了机器人的精确导航。
总之,IPPM技术在机器人运动学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性能,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机器人系统,对于机器人导航,也可以有效地解决位置失精问题。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期待更多基于IPPM的改进算法将出现在未来的机器人应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n 维单纯形初始化:
(1)、根据迭代的初始点生成由 n+1 个 n 维向量表示的顶点( p(i),i = 1, 2,..., n +1)组成的
单纯形,同时给定镜像系数αm > 0 ,扩展系数αe > 1、压缩系数αc ∈ (0,1) 和迭代中止条件,如: J ≤ ε ,或 Jk − Jk−1 ≤ δ ,δ > 0
2、问题描述
机械手位姿逆解问题是指在给定工具坐标系中的目标位姿和当前位姿的信息后,求取由 当前位姿到达目标位姿所需的关节转角,即根据给出或推导得到机械手的位姿正解映射矩阵
516
gst (θ) 和目标位姿矩阵 ggoal ,求取满足(1)的向量 θ :
Π gst (θ) = n eξˆiθi • gst (0) = ggoal i =1
基于单纯形法的机械手位姿逆解算法
蔡骅
胡维礼 李 胜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系,南京 210094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纯形方法的机械手位姿逆解的分步求解方法。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单纯形法
大范围收敛和计算简单的特性,在不计算目标函数一阶导数的情况下,确定极值点的查找方向与步长,多
次迭代,直至目标函数满足所给条件。最后,用一个六自由度的肘机器人验证了该求解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字:单纯形法、运动逆解、机械手
Π e 6 ξˆiθi
i =1
⋅
gst (0)
其中:
⎡cosθ1 − sinθ1 0 0⎤
eξˆ1θ1
=
⎢ ⎢
sin
θ1
cosθ1
0 0⎥⎥
⎢0
0 1 0⎥
⎢ ⎣
0
0 0 1⎥⎦
⎡1 eξˆ3θ3 = ⎢⎢0
⎢0 ⎢⎣0
0 cosθ3 − sinθ3
0
0 sin θ3 cosθ3
0
0
⎤
l1
(1
−
cos
(1)
其中: gst : Q → SE(3) ;n 为机械手的关节数;θi 为第 i 个关节的转角(针对纯转动关节)
或位移(针对纯移动关节),ξˆi 为各关节的运动旋量矩阵。 gst (0) 为给定当前位姿矩阵信息,
ggoal ∈ SE(3) 为给定的目标位姿矩阵。
SE(3) 是 机 械 手 位 置 空 间 p ∈ R3 与 姿 态 空 间 SO(3) 的 组 合 , 即 :
3.2 计算查找方向:
(2)、计算 n+1 个顶点的函数值,即计算 J (i) = f (p(i) ) ,
(3)、找出使 J 为最大的最高点 p(max) ,使 J 为最小的最低点 p(min) ,使 J 为次高的次 高点 p(sub) ,其中:max,min,sub ∈[1, 2,...n +1] ;判断 J (min) 是否满足中止条件,如成立,则 p(min)
向量的函数。
i =1
从(2)可推得:
⎡Se ⎢⎣ 0
pe 1
⎤ ⎥⎦
−
F(θ)
⎡ ⎢⎣
S0 0
p0 1
⎤ ⎥⎦
=
0
(3)
取目标函数 f (θ) 为:
f (θ) =
⎡Se ⎢⎣ 0
pe 1
⎤ ⎥⎦
−
F(θ)
⎡ ⎢⎣
S0 0
p0 ⎤ 1 ⎥⎦ F
(4)
其中: • 表示求矩阵的 Frobenius 范数。 F
本文尝试利用单纯形算法解决机器人位姿逆解的问题,这种算法具有大范围收敛的特 性,而且计算简单,不需要计算目标函数的一阶导数,并针对多自由度的机械手提出了一种 分步求解的方法,以降低每次求解的维数,大大提高了多自由度机械手的求解精度和求解速 度。 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问题描述:简要介绍了机械手位姿逆解问题的提出 和优化方法在其中的应用;(2)单纯形算法:简要介绍了经典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3)示 例与仿真结果:主要通过一个 6DOF 机械手说明了分步单纯形方法在其中的应用,通过与共 轭梯度法比较,说明了该方法在计算时间上的优越性。另外,通过与不采用分步方法的单纯 形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说明了在高自由度机械手中采取分步方法的必要性。
如果 f (p(min) ) ≤ f (p(mirror) ) ≤ f (p(sub) ) ,则 p(max) = p(mirror ) ;转至(3);
如果 f (p(mirror) ) ≤ f (p(min) ) ,则转至(7);
如果
f (p(sub) ) ≤
f (p(mirror ) ) ≤
,则 f (p(max) )
An algorithm of Inverse Kinematics for Manipulators based on Simplex
Cai Hua Hu Weili Li Sheng
The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10094
为所求向量,否则,继续(4)。
∑ (4)、计算除最高点外的 n 个顶点组成的几何体的中心: p(mid) = 1 ( n+1 p(i) ) n i=1,i≠max (5)、确定查找方向: D = p(mid ) − p(max)
3.3 计算查找步长:
(6)、计算镜像点及其函数值: p(mirror ) = p(mid ) + αm (p(mid ) − p(max) ), f (p(mirror ) )
p(compress0 )
= p(mirror) ,转至(8);
如果
f (p(max) ) ≤
,则 f (p(mirror) )
p(compress0 )
= p(max) ,转至(8);
(7)、扩展计算: p(expand ) = p(mid ) + αe (p(mirror ) − p(mid ) ), f (p(expand ) )
⎡1 eξˆ2θ2 = ⎢⎢0
⎢0 ⎢⎣0
0 cosθ2 − sinθ2
0
0 sin θ 2 cosθ2
0
0⎤
−l0 sinθ2
⎥ ⎥
l0
(1
−
cos 1
θ2
)
⎥ ⎥ ⎦
⎡cosθ4 − sinθ4 0 (l1 + l2 ) sinθ4 ⎤
eξˆ4θ4
=
⎢ ⎢
sin
θ
4
cosθ4
0 (l1 + l2 )(1− cosθ4 )⎥⎥
如果 f (p(expand ) ) ≤ f (p(mid ) ) ,则扩展成功: p(max) = p(expand ) ;转至(3); 如果 f (p(expand ) ) > f (p(mid ) ) ,则扩展失败; p(max) = p(mirror) ;转至(3);
(8)、压缩计算: p(compress)
对于简单结构的机械手,其封闭解经过数学推导很容易得到,但随着机械手的灵活性增 加,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普通方法很难得到它的封闭解公式,即使利用分解消元法[1]可以 得到,结果也很复杂,不适合实际应用,因此对于结构复杂的机械手通常采取数值解法来得 到位姿逆解。目前,求取位姿逆解的数值解的方法主要有牛顿法、最速下降法、信任域法、 遗传算法等[2,3],这些方法大多数都要用到目标函数的导数信息,包括一阶偏导和二阶导数 的Hessian矩阵,计算繁琐。
517
单纯形法在这两点上克服了其他算法的不足,它在保证大范围收敛的特性的同时,只要求目 标函数连续即可,在实际计算时不需要求取目标函数的一阶导数。
单纯形法的基本思想[4]就是针对n维向量给出n+1 个点,将选取的n+1 个点作为n维单纯 形的n+1 个顶点,求取n+1 个顶点上的函数值,找出其中带有最大函数值的顶点(最高点)、 最小函数值的顶点(最低点),仅低于最高点的顶点(次高点)。通过反射、扩展和压缩求取 一个新的较好的顶点代替最高点,形成一个新的单纯形,或者通过向最低点收缩形成一个新 的单纯形,已逐步逼近函数的极小值点。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t is proposed that a substep algorithm of inverse kinematics for manipulators based on simplex. This method utilized the feature of simplex: large-scale convergence and simple compute. This algorithm doesn’t need to computer the first derivative of objective function and determine the searching direction and step. After iterations, the algorithm can converse the solution of problem. At last, a case of manipulators with 6 DOF is given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is algorithm are shown. Keywords: Simplex Inverse Kinematics Manipulators
g
st
(0)
=
⎡ ⎢ ⎣
Rcurrent 0
⎡1 0 0 0⎤
⎢0
01
0
⎥
⎢ ⎣
0
00
1
⎥ ⎦
⎡ cosθ6 0 − sinθ6 l0 sinθ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