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章:走进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对科学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科学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实验,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第二章:探索物质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形态、颜色、味道、气味等。
2. 学习使用科学的工具和仪器进行物质观察和实验。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基本性质2. 科学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物质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思考。
2. 讲解: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解释科学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物质观察和实验,使用科学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和观察。
第三章:力的奥秘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力的基本性质。
2. 学习使用力的工具进行力的测量和实验。
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和作用2. 力的基本性质3. 力的工具的使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有趣的力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力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力的基本性质,讲解力的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力的测量和实验,使用力的工具进行实验和观察。
第四章:声音的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
2. 学习使用声音的工具进行声音的观察和实验。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基本特性3. 声音的工具的使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有趣的声音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解释声音的基本特性,讲解声音的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声音的观察和实验,使用声音的工具进行实验和观察。
第五章:地球与宇宙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位置和特点,对宇宙产生兴趣。
2. 学习使用天文工具进行地球和宇宙的观察和实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新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新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1.2实验课题:研究杠杆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和药品:铁架台杠杆尺钩码实验设想: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过程:1.认识器材。
2.组装设置。
3.变换支点位置进行试验。
现象观察:省力的情况有一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
实验结论: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省力。
反之费力。
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和支点到阻力点相等,不省力也不费力。
1.3实验课题:天平的使用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器材和药品:天平砝码实验设想:天平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过程:1.认识天平的组成部分。
2.学习用天平称量。
现象观察:1.天平由底座、托盘架、托盘、标称、平衡螺母、分度盘、游码组成。
2.称物体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实验结论:天平可以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
1.4实验课题:研究轮轴作用实验目标:认识轮轴是一种省力的机械。
实验器材和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实验设想:定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过程:1.组装一个轮轴。
2.在轮上用力,轴上挂重物。
在轴上用力,轮上挂重物。
现象观察:在轴上挂重物测力计读数小,反之则大。
实验结论:轮上用力省力,轴上费力。
1.5实验课题: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实验目标:知道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省力。
实验器材和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测力计实验设想: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实验过程:1.组装定滑轮。
在滑轮上挂物体。
在另一端用测力计提起重物,读出测力计的读数。
2.组装动滑轮。
在滑轮上挂物体。
在另一端用测力计提起重物,读出测力计的读数。
3.把两次的读数进行对比。
现象观察:用定滑轮提起重物的读数大。
用动滑轮提起重物的读数小。
实验结论: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省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深入理解作者揭示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辩证统一”的艺术规律,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
二、学习作者举一反三地说明抽象事理的方法以及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说明语言。
三、培养学生梳理思路和概括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体会作者引入音乐、舞蹈、绘画艺术来说明建筑艺术特点的方法。
二、理解“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如何有机统一。
[教学设想]分汲取、解读(第一课时)与探讨、拓展(第二课时)两个学习步骤,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有所发现,体会作者广博的学识,领略中国艺术博大精深之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说明:在于引发学生对作者以及作者的学识深入探讨的兴趣)你去过西安、见过西安的城墙吗?你能想象如果北京城墙不拆,现在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吗?“北京的城墙可以建成环城公园,这将是一个长达3975公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立体公园。
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憩。
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这段话是著名建筑家、本文作者梁思成在50年代对保留北京城墙的意义所作的形象展望。
如今,“文化遗产”意识深入人心,人们保护古建筑的觉悟越来越高,当年,梁思成为保留中国古建筑和北京城墙的奔走呼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是什么赋予了这位建筑学家极富穿越感的远见卓识呢?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文章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二、通读全文,整体把握1蓖ǘ寥文,你能否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在哪几段?并试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观点。
点拨:学习运用关键句(体现行文思路的句子)确定文章主要内容,学会从各段的重复性语句中提炼概括作者观点。
明确:作者观点——重复与变化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建筑之美,两者缺一不可。
(可通过关注第1段对“重复与变化”的解题和第2段段尾、第8段过渡段落中反复出现的“统一”一词,作出提炼与概括。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一、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材料:激光笔、白纸、直尺、铅笔。
4. 步骤:(1)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中传播的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2)让学生用激光笔在白纸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用直尺和铅笔测量光斑之间的距离。
(3)让学生分析光传播的特点,引导学生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5. 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注意安全,避免激光笔直射眼睛。
二、实验二:制作简易温度计1. 目的:通过制作简易温度计,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计。
3. 材料:酒精、玻璃管、胶带、温度计模板。
4. 步骤:(1)让学生观察标准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让学生根据模板制作简易温度计,将酒精倒入玻璃管中。
(3)让学生观察简易温度计的液面变化,与标准温度计进行对比,记录数据。
5. 注意事项: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玻璃管的清洁,避免酒精泄露。
三、实验三:探究浮力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
3. 材料:橡皮泥、玻璃管、水、尺子。
4. 步骤:(1)让学生观察橡皮泥在空气中的状态,记录观察结果。
(2)让学生将橡皮泥放入玻璃管中,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浮沉情况,用尺子测量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3)让学生分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浮力计算公式。
5.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玻璃管的倾斜度,确保水不会溢出。
四、实验四:制作太阳能小车1. 目的:通过制作太阳能小车,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原理: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小车运动。
3. 材料: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小车模型、导线、开关。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第一章:分子的运动1.1 实验目的(1)观察分子的运动现象;(2)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
1.2 实验原理分子在不断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1.3 实验材料澄清石灰水、盐、胡椒粉、玻璃棒、水。
1.4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板上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2)将盐和胡椒粉分别撒在澄清石灰水上;(3)观察胡椒粉和盐在石灰水中的运动现象。
1.5 实验现象胡椒粉和盐在澄清石灰水中不断运动,呈现出布朗运动的现象。
1.6 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第二章:制作太阳能烧水器2.1 实验目的(1)了解太阳能的利用;(2)学会制作太阳能烧水器。
2.2 实验原理太阳能可以通过集热器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2.3 实验材料硬纸板、透明塑料袋、水、容器、吸管。
2.4 实验步骤(1)将硬纸板剪成圆形,中间挖空,制成集热器;(2)将透明塑料袋套在集热器上,确保密封;(3)在塑料袋内倒入适量水,放入容器;(4)用吸管将塑料袋吹满气体,排出空气;2.5 实验现象在阳光下,太阳能烧水器中的水温逐渐升高。
2.6 实验结论太阳能可以通过集热器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第三章:制作风车3.1 实验目的(1)了解风能的利用;(2)学会制作风车。
3.2 实验原理风能可以通过风车转化为机械能。
3.3 实验材料纸板、木棒、塑料瓶、彩纸、剪刀、胶水。
3.4 实验步骤(1)将纸板剪成圆形,作为风车的底座;(2)在木棒一端粘贴塑料瓶,作为风车的叶片;(3)在纸板上剪出风车的轴孔,将木棒穿过轴孔,固定在纸板上;(4)将彩纸装饰风车叶片,增加美感;3.5 实验现象在风力作用下,风车转动。
3.6 实验结论风能可以通过风车转化为机械能。
第四章:探索光的传播4.1 实验目的(1)了解光的传播原理;(2)学会使用激光笔进行光的传播实验。
4.2 实验原理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3 实验材料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3篇)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3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篇一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努力,但缺乏灵活性。
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接触自然的机会很少,但自身的特点让学生更愿意接触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册科学是小学阶段科学的最后一册,包括了五个单元,共23课,从人的发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讨科学的奥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不同的科学角度出发,重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学习,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自主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解释实验结果。
1、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在探索、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课堂教学,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3.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分组自行实验,得出自己的结论,找出实验结果,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得出关于实验现象或结果的结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入并应用科学,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寻找科学方法,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学会科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3、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了解自然,了解科学,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提高对科学和环境的认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篇二六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分组实验如:第一单元2课《杠杆的科学》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第4课《轮轴的`秘密》7课《斜面的作用》第二单元1课《抵抗弯曲》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8课《用纸造一座“桥”》第三单元2课《电磁铁》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第四单元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实验名称: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实验目的:1、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检查食物中的淀粉、脂肪。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热爱科学的品质。
实验器材:馒头、花生、萝卜、滴管、小烧杯、碘酒实验步骤:1、将碘酒滴到馒头上,观看馒头有什么变化;2、将碘酒滴到萝卜上,观看萝卜有什么变化;3、将花生米压碎,擦在纸上,看纸上留下什么。
实验结果:1、馒头颜色变蓝,萝卜没有变化,说明馒头中含有淀粉,萝卜中不含淀粉;2、纸上留下油迹。
实验结论:馒头含有淀粉,花生含有脂肪,萝卜不含有淀粉和脂肪。
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实验名称解释能量的转换实验准备肉火柴、花生米、铁丝、木板、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若干)、温度计实验步骤一、.点燃花生米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2、将花生米小心地穿在铁丝上,并将铁丝固定在木板上,注意高度略低于三角架。
3、用火柴小心地点燃花生米。
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二、加热水1、将三角架放置在点燃的花生米上,并迅速放上石棉网及装了水的烧杯,将温度计悬垂于水中。
2、等花生米燃烧完毕后,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并记录。
实验结论:人滑动火柴,动能转化为热能,火柴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热能、光能。
点燃花生米后,花生米产生热能、光能,使水变热,花生米的热能转化为水的热能。
第七课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实验器材:月相盒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及操作要点1)介绍月相盒 1.小电筒代表太阳;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 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2)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3)观察总结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1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1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
板书:白醋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3、实验: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三、验证产生气体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
(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
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
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四、小结: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6篇)六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逐步形成主动积极收集资料、依据计划进行研究的探究习惯。
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镜的反光作用,知道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5、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教师:下载并整合的远程教育资源中关于光的传播教学课件;镜子,铝板,纸板,凸透镜等。
学生:模拟建筑物(纸箱),电筒,弯管吸管;镜子,铝板,纸板等。
一、谈话导入。
医院的长通道为什么会出现采光问题?(2)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为什么会出现影子?学生猜测,大胆假设。
师生共同利用弯管吸管观察日光灯,通过这一小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1)谈话:通过弯管不能看见日光灯,说明了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学生交流,师生评议。
(日光灯不能透过弯管进入我们的眼睛,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了解什么是光源。
教师和学生共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光源。
(3)课件演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利用课件直观地演示光直线的传播的现象,了解古人怎样研究和利用光直线传播原理的。
(墨翟)1、谈话:光是直线传播的,能不能让光改变方向?怎样才能解决采光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进行假设。
2、实验探究:我们能利用手中的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个地方吗?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师生共同利用镜子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定某一个方位,让每一组学生利用镜子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
在使用镜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再次实验。
师生利用各种粗糙程度不同、颜色不同的材料,依次进行反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材料的反光特点。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颜色的光;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哪些发现?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到记录本上。
202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节:引入- 课程名称:科学课程名称:科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研究,学生将会了解到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并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到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并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 前置知识:无前置知识:无第二节:教学内容2.1 单元一:科学与生活2.1.1 课堂活动:科学实验-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 教学重点: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教学重点: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实验图片或一个实验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导入知识:回顾学生已经学过的科学实验知识。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实践加深对科学实验步骤和原则的理解。
4. 总结回顾:学生交流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5. 练巩固:布置实验报告的写作作业,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2.2 单元二:物质的组成和转化2.2.1 课堂活动:观察物质的特性-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特性,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特性,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和特性。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和特性。
-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例展示不同物质的特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导入知识:回顾学生已经学过的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知识。
3.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特性,记录观察结果。
4. 分析总结: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不同物质的特性,并归纳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规律。
5. 练巩固:布置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的特性。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5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5篇)篇1: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P22~P23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总体思路;能使用简单表格整理相关实验数据;能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愿意合作和沟通;愿意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与科学相关的社会问题。
3、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知道牛奶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牛奶的用途。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那你知道牛奶有什么好处吗?牛奶中富含维生素A,可以预防皮肤干燥及暗沉,使皮肤白皙,有光滑。
(二)猜想假设大家收集的资料真全面啊!那么关于牛奶,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呢?看来你们都是注意观察的好孩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三)制定方案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谁愿意把我们小组的实验设计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我们小组四位同学每人进行其中一种混合实验。
一定要记录好实验现象。
(四)实施探究1能具体说说什么能让牛奶变吗?当醋放入牛奶中时,牛奶中会发生混合物凝集。
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有絮状物产生。
向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加入盐,牛奶不会发生变化。
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2、交流有关引用牛奶的知识有人习惯空腹喝牛奶,这不科学。
牛奶不宜久煮或加热次数过多。
(五)展示交流用牛奶做胶水。
谁愿意和你分享你们团的制作方法?第一步:将40l的脱脂牛奶倒入一个杯子在,加入10l的醋,搅拌一下,使其充分混合。
第二步:用纱布过滤上述混合物。
第三步:用玻璃棒将纱布中收集的固体物质倒入杯子中。
第四步:在杯中加入适量的小苏打,搅拌。
(六)拓展创新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
让老师来听一听,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那你知道这么好喝酸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下面老师教教大家如何做酸奶,好不好?篇2: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课题《做酸奶》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及工作单位韩城市新城三小薛亚焕教材分析这节课的主要活动是让学生体验制作酸奶的实际过程,感受细菌与我们息息相关,同时认识到并非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从而消除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
最新新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新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科学教案1:生活中的光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来源和传播方式;2. 掌握通过光传播声音的原理;3. 观察和描述光的传播路径;4. 学会使用凸透镜放大光。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2. 辅助教具:手电筒、半透明白纸、凸透镜等;3. 实验器材:光箱、凸透镜、纸片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引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2. 导学:引导学生观察手电筒发光和光的传播路径。
3. 实验:利用光箱、半透明白纸和凸透镜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和凸透镜放大光的效果。
4. 讲解:讲解光的来源、传播方式和光的作用。
5. 操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实验现象,并描述自己的发现。
6. 总结:概括总结光的特点和作用。
7. 提高: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深化学生对光的认识。
8. 作业:布置相关练题,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对光的理解;2. 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3.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4. 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科学教案2:机械与动力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机械的结构和原理;2. 掌握杠杆原理和轮轴原理;3. 学会观察和描述运动过程;4. 培养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2. 辅助教具:滑轮、绳子、小车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机械和动力的思考。
2. 导学: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过程。
3. 实验:利用滑轮、绳子和小车进行实验,研究杠杆原理和轮轴原理。
4. 讲解:讲解机械的结构和原理,以及杠杆和轮轴的工作原理。
5. 操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观察机械运动和实验现象,并描述自己的发现。
6. 总结:概括总结机械的种类和原理。
7. 提高: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加深学生对机械和动力的理解。
8. 作业:布置相关练题,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第一章:实验基本原则与安全1.1 实验基本原则介绍实验的基本原则,如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
通过实例解释这些原则在实验中的应用。
1.2 实验安全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介绍实验室中的常见安全标志和急救措施。
讨论如何预防实验中的安全事故发生。
第二章:实验设计与方法2.1 实验设计解释实验设计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练习设计实验。
2.2 实验方法介绍常用的实验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体验不同实验方法的应用。
第三章:实验操作与技巧3.1 实验操作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如实验准备、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流程。
3.2 实验技巧介绍实验中常用的技巧,如精确测量、数据处理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实验。
第四章:实验数据分析4.1 数据收集讲解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和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准确地收集实验数据。
4.2 数据分析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图表绘制、数据分析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5.1 实验报告基本结构介绍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如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等。
讲解实验报告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第六章:探究实验与验证实验6.1 探究实验介绍探究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探究实验。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练习进行探究实验。
6.2 验证实验解释验证实验的概念和作用。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验证实验。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练习进行验证实验。
第七章:实验仪器与设备7.1 常见实验仪器介绍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仪器,如显微镜、天平、温度计等。
讲解每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悉这些仪器。
7.2 实验设备与器材介绍实验室中的常见设备和器材,如加热器、试管、烧杯等。
讲解每种设备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一、第一章教案:物质与材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2. 教学内容a. 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物质的观察和实验3. 教学步骤a. 引入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讲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进行物质观察和实验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显微镜、试管等。
二、第二章教案:地球与宇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位置和结构,掌握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
2. 教学内容a. 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3. 教学步骤a. 引入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讲解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4. 教学资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气候图表等。
三、第三章教案:生物与环境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2. 教学内容a.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3. 教学步骤a. 引入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4. 教学资源生物标本、生态瓶、观察工具等。
四、第四章教案:人体与健康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
2. 教学内容a.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健康的生活方式c. 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3. 教学步骤a. 引入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c. 观察和实验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4. 教学资源人体模型、健康宣传资料、实验器材等。
五、第五章教案:科学与技术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应用。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一、实验主题:探究光的传播1. 实验目的:(1)了解光的传播特点;(2)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实验材料:激光笔、白纸、木板、直尺、铅笔。
3. 实验步骤:(1)让学生站在教室的一角,用激光笔向对面的墙壁射出一束光;(2)观察光在墙壁上的传播路径,记录光点的位置;(3)改变激光笔的位置,重复步骤2,观察光点位置的变化;(4)讨论光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4.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并观察到了光的传播路径。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特点。
二、实验主题:探究声音的产生1. 实验目的:(1)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2)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实验材料:气球、直尺、桌子、铅笔。
3. 实验步骤:(1)将气球放在桌子上,用铅笔扎一个小孔;(2)用直尺敲击气球,观察气球的振动和声音;(3)改变敲击气球的力度,重复步骤2,观察声音的变化;(4)讨论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条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4.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声音的响度与振动的幅度有关。
我们也知道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三、实验主题:探究浮力1. 实验目的:(1)了解浮力的概念;(2)掌握阿基米德原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实验材料:塑料球、水、量筒、直尺、铅笔。
3. 实验步骤:(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面高度;(2)将塑料球放入量筒中,观察并记录水面上升的高度;(3)改变塑料球的位置,重复步骤2,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4)讨论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4.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并且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惯。
二、活动内容和组织安排1. 实验活动:由教师向学生示范及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记录。
- 实验一:植物的生长与光照关系- 实验二:物质溶解与溶解速度- 实验三:简单电路的搭建与用途- 实验四:水中的溶解氧与水质关系2.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到室外或实验室外进行相关观察,并进行记录与归纳。
- 观察一: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观察二:植物的生长环境- 观察三:动物的栖息地- 观察四:天文现象的观察3.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小型研究项目,包括现象观察、问题提出、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等。
- 探究一:声音传播的原理及应用- 探究二:材料的导电性与使用- 探究三:物体的浮沉规律- 探究四:空气的存在和压强三、活动评价与反思- 活动结束后,通过对学生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及实验结果的评价,帮助他们总结经验。
- 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 鼓励学生反思自身在科学实践中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四、活动效果的考察- 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汇报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对活动效果进行考察。
- 可以利用学生的作品、报告或展示来展示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五、其他补充事项- 活动过程中需确保学生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 活动中提供必要的实践工具和材料,确保实践条件的满足。
- 活动前教师需充分准备,了解实验流程和注意事项。
以上为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的内容和组织安排。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一、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材料:激光笔、白纸、直尺、铅笔。
4. 步骤:a. 让学生拿着激光笔,将光射向白纸。
b. 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
c. 观察并讨论光的传播特点。
5. 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安全,避免激光笔照射眼睛。
二、实验二:制作简易放大镜1. 目的:通过制作简易放大镜,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2. 原理:凸透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形成放大的虚像。
3. 材料:两片玻璃、透明胶带、笔。
4. 步骤:a. 将两片玻璃中间保持一定距离,用透明胶带固定。
b. 在玻璃片上画出凸透镜的形状。
c. 将画有凸透镜的玻璃片放在书上,观察放大效果。
5. 注意事项:确保玻璃片干净,避免划伤学生。
三、实验三:探究浮力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 材料:塑料球、水、电子秤、细线。
4. 步骤:a. 用细线将塑料球系住,挂在电子秤上,记录塑料球的重力。
b. 将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塑料球的状态。
c. 用电子秤测量塑料球的重力,记录数据。
d. 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讨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5. 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安全,避免塑料球掉落砸伤。
四、实验四:制作太阳能小船1. 目的:通过制作太阳能小船,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原理: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小船前进。
3. 材料:太阳能电池板、小船模型、电线、电池、剪刀、胶带。
4. 步骤:a. 将太阳能电池板与电池连接,用胶带固定在小船上。
b. 将电线连接到小船的底部,确保电路通畅。
c. 将小船放在阳光下,观察小船的运动。
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
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第一章:科学实验基本操作1.1 实验目的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书写、数据记录和处理等。
1.2 实验原理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如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等。
1.3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如显微镜、试管、滴定管等。
1.4 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如取样、称量、溶解、过滤等。
1.5 实验记录与分析教授学生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和进行数据分析,如制表、作图、计算等。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2.1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2 实验原理讲解物质变化的原理,如分子运动、化学反应等。
2.3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如烧杯、试管、指示剂等。
2.4 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加热、搅拌等。
2.5 实验记录与分析教授学生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和进行数据分析,如判断变化类型、分析反应速率等。
第三章:简单机械3.1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如杠杆、滑轮等。
3.2 实验原理讲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如力臂、力的分解等。
3.3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工具,如杠杆、滑轮、测力计等。
3.4 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简单机械在工作过程中的作用,如平衡条件等。
3.5 实验记录与分析教授学生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和进行数据分析,如计算力臂、分析机械效率等。
第四章:电磁现象4.1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如电流、磁场等。
4.2 实验原理讲解电磁现象的原理,如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
4.3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如电池、导线、磁铁等。
4.4 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磁现象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如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等。
4.5 实验记录与分析教授学生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和进行数据分析,如测量电流大小、分析磁场分布等。
第五章:生态系统5.1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如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能量流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长条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小锯 片。: 3~5 条不同颜色的毛巾,染成不同颜色的馄饨皮或面皮, 用泡沫塑料剪成不同板块。
1、折叠的不同颜色的毛巾表示不同的地层。 2、一块长条形 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学生从两端往中间 用力挤压,泡沫断裂。 3、用一叠染成不同颜色的馄饨皮表示不 同的地层,学生从两端向外用力拉,可看见中间的地层形成裂 缝,裂缝越来越深,最后完全分离。 4、用一块事先染出不同层 次的长条形泡沫塑料块表示地层,在上面画出一条河,然后从中 间斜着切开。学生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 错位方式。
第一课 :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做一个生态瓶 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 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 分的整体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 分的整体。
第五课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岩石、塑料瓶、酒精灯、镊子、水
1、
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水中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 烈晃动
将集块岩时放入油水的塑料瓶中剧
3、 变化
观察豌豆在石膏糊中发芽后石膏的
岩石破碎
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作用,岩石破碎、叫风化。
第六课 实验名称 解释能量的转换 实验 准备 肉火柴、花生米、铁丝、木板、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若 干)、温度计 实验步骤 一、 . 点燃花生米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2、将花生米小心地穿在铁丝上,并将铁丝固定在木板上,注意高度略低于三角 架。 3、用火柴小心地点燃花生米。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第二课:
实验内容
改变生态瓶
实验目的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 实说话。
实验器材
生态瓶、小鱼、水草
实验步骤
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1.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 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2. 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 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2、将碘酒滴到萝卜上,观看萝卜有什么变化;
3、将花生米压碎,擦在纸上,看纸上留下什么。 变蓝,萝卜没有变化,说明馒头中含有
实验结果: 1、馒头颜色
淀粉,萝卜中不含淀粉;
2、纸上留下油迹。
实验结论: 馒头含有淀粉,花生含有脂肪,萝卜不含有淀粉和脂肪。
第四课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火山、地震改变着地形地貌,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 起的。
第七课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及操作要点
1)介绍月相盒 1. 小电筒代表太阳; 2. 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 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
3. 月
2)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1. 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
2. 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
3)观察总结
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 下弦月→蛾眉月 。
第八课
实验名称 :模拟月相的变化 实验目的: 1、观察月相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塑料球 黑墨水 蜡烛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第三课:
实验名称: 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实验目的: 1、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检查食物中的淀粉、脂肪。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热爱科学的品质。
实验器材: 馒头、花生、萝卜、滴管、小烧杯、碘酒
实验步骤: 1、将碘酒滴到馒头上,观看馒头有什么变化;
1、折叠的不同颜色的毛巾表示不同的地层。 2、一块长条形 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学生从两端往中间 用力挤压,泡沫断裂。 3、用一叠染成不同颜色的馄饨皮表示不 同的地层,学生从两端向外用力拉,可看见中间的地层形成裂 缝,裂缝越来越深,最后完全分离。 4、用一块事先染出不同层 次的长条形泡沫塑料块表示地层,在上面画出一条河,然后从中 间斜着切开。学生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 错位方式。
实验过程 1 把塑料球的一半用黑墨水涂黑 2 在地面上画上直径一米和 0.5 米的两个同心圆,小圆代表地球,大圆代表月 球的公转轨道。其中一名同学站在同心圆的圆心上。
3 一名同学手举塑料球站在图中标出的四个位置上,站在中央的同学观察白半 球的外形。
4 如果这名同学站在同心圆的外侧继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注:只能让塑料球 的一面面向圆心的同学。 提示:也就是说,月球始终只以一面朝向地球的,我们永远也看不到月球的另 一面。 实验结果:
二、加热水 1、将三角架放置在点燃的花生米上,并迅速放上石棉网及装了水的烧杯,将温 度计悬垂于水中。 2、等花生米燃烧完毕后,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并记录。 实验结论 :人滑动火柴,动能转化为热能,火柴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产生 热能、光能。点燃花生米后,花生米产生热能、光能,使水变热,花生米的热 能转化为水的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