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赏析题
诗经二首赏析练习题(含答案)
诗经二首赏析练习题(含答案)
一、《关雎》
1.诗歌开头运用什么手法?作用如何?
运用“兴”的手法,诗歌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匹配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听到雎鸠鸟清新婉转的歌唱而春心荡漾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情。
2.说说下列诗句的作用。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既写出了姑娘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思念情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逼真形象。
“悠哉”连用,深刻地表达了这个男子长夜不寐,绵绵不断的难耐的相思之苦。
(3)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既描写了君子和淑女结为伉俪之好时那种载歌载舞,尽兴狂欢的场面,又把青年人愿望实现后相处和谐,相亲相爱的欢乐感情深刻地表现出来。
但这并非是已然的事实,而是“君子”由“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而生的幻想。
描绘这一美满结合,突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思念之深。
也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3.“诗无邪”,你是怎样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综观全诗,充满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歌颂了“乐而不淫”的
纯真爱情。
二、《蒹葭》
1.诗歌如何抒发对伊人的怀念之情的?
作者是借景抒情。
作者以蒹葭起兴,先描绘出一幅清秋河边肃杀凄清的图画,来衬托自己追寻意中人未得,迷茫失落的惆怅之情。
2.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综观全诗,它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不仅使诗歌内容层递,逐步展示主人公急切寻找意中人而不得见的惆怅之情,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诗经二首赏析选择题
《诗经二首》一、关雎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 “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4、对诗中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中的“淑女”是说这个女子很有道德。
B、“君子好逑”中的“君子”在当时是对贵族的泛称,可见“君子”的社会地位不低。
C、“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睡着和醒来,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D、“参差荇菜”中的“参差”,形容荇菜不仅长得茂盛,而且长得十分整齐。
5、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二、蒹葭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欢迎阅读。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áo )好逑(hǎo )(qiú)寤寐(wù)(mèi )溯洄(sù)(huí)坻(Chí)荇菜(xìng )2.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 _篇,包括风、雅、颂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C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诗经二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部编八下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解析版)
第12课《诗经二首》一、填空题1.(1)《诗经》是我国________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________篇,也称“________”,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诗中以“_____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琴瑟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情境,在横线上填写古诗词名句。
(1)《关雎》以雎鸠和鸣起兴,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歌来表现小伙子对美丽而贤惠姑娘喜爱。
(2)如果一个人想形容所爱的人在远方,他可以用《蒹葭》中的两句诗歌来表达,最适合的两句诗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4.(2022春·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选出下列对《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中写深秋露重霜浓,水边芦苇苍苍,诗人冒着秋寒徘徊岸边,思慕的人儿却在水一方。
B.全诗分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先写景,接着点明主题,再描绘追寻的情状。
(完整word版)《诗经两首》赏析题.docx
《诗经两首》理解性内容要点一、《关雎》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6.诗中是 _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7.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8.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9.本诗所表现的内容是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运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兴手法10.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11.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二、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阴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诗经二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2.蒹葭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5.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6.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7.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8.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9.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10.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
11.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12.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13.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14.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
15.关雎1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17.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8.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19.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20.梦寐以求,寤寐思服。
21.悠哉悠哉,展转反侧。
22.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2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24.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25.窈窕淑女,钟鼓乐之26.【基础知识累积】27.给以下加点字注音28.雎鸠(jū)(jiū)窈窕(yǎo寤寐(wù)(mèi)溯洄(sù)(29.填空题。
)(ti áo)好逑(hǎo)(qiú)huí)坻(Chí)荇菜(xìng)(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祥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_篇,包含风、雅、颂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依据不一样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纳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统率《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对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讲解不妥的一项为哪一项(C)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纳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相同的人。
诗经两首中考题
诗经两首赏析题关雎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4.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5.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6.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7.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8、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9、本诗所表现的内容是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运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兴手法10、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11、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2.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3、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4、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5、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D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6、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7、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8、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9、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10、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1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2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jūjiū窈窕yǎotiáo好逑hǎoqiú寤寐wùmèi溯洄sù huí坻chí荇菜xìng2、填空题:⑴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⑵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⑶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C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二、简答1、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2、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它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这首诗还描写了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景象;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爱情的真挚和执着的追求..3、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诗经两首赏析题
诗经两首赏析题之巴公井开创作《关雎》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 .3、诗中描写感情波涛的诗句是 .4、56、结合你平常所学,7.这首诗暗示了我国古代庖动听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8.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 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9.诗中写河洲的水鸟, 写采摘荇菜, 起什么作用?10.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1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如手法, 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 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整齐荇菜, 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 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 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 可见君子思恋之苦.《蒹葭》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蒹葭》选自《诗经·年夜雅》, 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选自《诗经·秦风》, 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B、全诗重章反复, 一意化为三叠, 具有音乐美, 用韵先响后喑, 先扬后抑, 余音绕梁, 极具感染力.C、全诗三章, 每章八句, 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 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 似乎“她”就在面前, 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2.对这首诗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 突出景物特点, 渲染气氛.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弥补, 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暗示路途的艰难阻隔.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 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3.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 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B.古诗中, “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 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 又特指主人公凄婉难过的情感.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 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烘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成得的难过心情.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 暗示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成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 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4、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 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 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B、“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这是实写之词, 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 他因此上下追寻.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 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 可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 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动.D、全诗一唱三叹, 委婉深入, 充沛暗示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5、对这首诗赏析不妥的一项是()A 全诗分为三章, 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 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 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处所有流水环境, 仿佛置身于州岛上, 可望而不成及.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 是美的化身, 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分歧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 因此, 从诗的内容看, 它应是一首叙事诗.二、简答题1、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缔造可望不成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2.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3、“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 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5、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6、重章叠唱是《诗经》典范的艺术特色,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7、这首诗共三章, 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 霜露茫茫, 这是《诗经》中罕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8、为了见到意中人, 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9、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 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答: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窈窕()()好逑()()寤寐()()溯洄()()坻()荇菜()2、填空题: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年龄时期的诗歌共篇, 包括三部份.⑵《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分歧内容的表达需要, 分别采纳的艺术手法.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妥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 这里用作动词, 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 这里用作动词, 且表使动.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采纳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 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 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 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难过.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 选自《诗经·周南》.二、简答1、《诗经》中, 经常年夜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 这类辞汇年夜都是形容词, 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 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 并体会其作用.答:2、阅读《蒹葭》一诗, 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3、比力《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诗经两首赏析题《关雎》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3.诗中描写感情波涛的诗句是_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4、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5、本诗所暗示的内容是由恋爱引起的相思之苦,.这表达了古代庖动听民对恋爱(对美满生活,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8.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 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1)可以充沛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9.诗中写河洲的水鸟, 写采摘荇菜, 起什么作用?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10.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会, 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整齐荇菜, 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 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 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 可见君子思恋之苦.《蒹葭》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先扬后抑, 余音绕梁, 极具感染力.C、全诗三章, 每章八句, 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 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 似乎“她”就在面前, 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2.对这首诗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 突出景物特点, 渲染气氛.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弥补, 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暗示路途的艰难阻隔.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 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3.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D)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 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B.古诗中, “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 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 又特指主人公凄婉难过的情感.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 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烘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成得的难过心情.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 暗示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成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 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4、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 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 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B、“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这是实写之词, 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 他因此上下追寻.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 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 可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 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动.D、全诗一唱三叹, 委婉深入, 充沛暗示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5、对这首诗赏析不妥的一项是(D)A 全诗分为三章, 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 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 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处所有流水环境, 仿佛置身于州岛上, 可望而不成及.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 是美的化身, 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分歧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 因此, 从诗的内容看, 它应是一首叙事诗.二、简答题1、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缔造可望不成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2.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凄清而凄凉的秋景烘托人物内心的空虚难过之情3、“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 既点明了地址和景物, 又点明了时节, 渲染了一种凄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4、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 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5、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对美好恋爱(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6、重章叠唱是《诗经》典范的艺术特色,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全诗三章, 采纳重章叠唱的形式, 一唱三叹, 节奏鲜明, 旋律优美(1 分), 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7、这首诗共三章, 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 霜露茫茫, 这是《诗经》中罕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1)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 渲染凄清的气氛, 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布景.8、为了见到意中人, 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2)①他失落臂霜露浓重, 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 逆流而上, 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 勇于追求恋爱, 感情执着专一.9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 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答:(3)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 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 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 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烘托得生动感人.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jū)(jiū)窈窕(yǎo)(tiáo)好逑(hǎo)(qiú)寤寐(wù)(mèi)溯洄(sù)(huí)坻(chí)荇菜(xìng)2、填空题:⑴《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年龄时期的诗歌共有305篇, 包括风、雅、颂三部份.⑵《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分歧内容的表达需要, 分别采纳赋、比、兴的艺术手法.⑶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妥的一项是(C)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 这里用作动词, 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 这里用作动词, 且表使动.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关雌》中“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采纳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 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 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 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难过.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 选自《诗经·周南》.二、简答1、《诗经》中, 经常年夜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 这类辞汇年夜都是形容词, 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 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 并体会其作用.《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 “窈窕”(叠韵)暗示淑女向美丽, “整齐”(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 “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 既有和谐的声音, 又有生动的形象.《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 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 渲染了气氛.2、阅读《蒹葭》一诗, 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 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 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 它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 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这首诗还描写了河边路途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景象, 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恋爱的真挚和执著的追求.3、比力《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关雌》着重于叙事, 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 《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 《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 浑然一体, 用作起兴。
《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诗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欢迎阅读。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áo )好逑(hǎo )(qiú )寤寐(wù )(mèi )溯洄(sù )(huí )坻(Chí )荇菜(xìng )2.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 _篇,包括风、雅、颂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C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精品习题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诗经二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一、《关雎》一、理解性默写: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选择题:1、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
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分析:D、“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是错误的。
2、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分析:A、不是比喻手法,而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3、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常用“赋”、“比”、“兴”手法。
B、艺术手法主要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
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完整版)《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赏析选择题
《诗经二首》一、关雎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 “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4、对诗中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中的“淑女”是说这个女子很有道德。
B、“君子好逑”中的“君子”在当时是对贵族的泛称,可见“君子”的社会地位不低。
C、“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睡着和醒来,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D、“参差荇菜”中的“参差”,形容荇菜不仅长得茂盛,而且长得十分整齐。
5、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二、蒹葭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诗经二首》简答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诗经二首》简答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译文】
蒲草苍苍,白露凝成霜。
所谓的那个人,就在水的那一边。
顺着水流向上游,道路阻碍且漫长。
逆着水流游走,她宛若在水中央。
【主题思想】
描写了男子对心仪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表现了爱情的纯美和坚定。
简答题:
1、《蒹葭》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请简述。
答:《蒹葭》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男子对心仪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表现了爱情的纯美和坚定。
2、诗中的“蒹葭”和“水”有何象征意义?
答:蒹葭象征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坚定,水象征两人之间的距离和难以逾越的阻碍。
3、诗中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前者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执着追求,即使道路阻碍且漫长也要不断前行;后者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渴望,即使逆水而上也要与她相遇。
4、诗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和“宛在水中央”为何用“所谓”和“宛”?
答:用“所谓”和“宛”是为了表达男子对女子的神秘感和美好的想象,暗示两人尚未相遇,只存在于男子的心中。
5、诗中的“白露为霜”和“宛在水中央”有何意象?
答:前者表现了时节的变换和寒冷的气息,暗示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已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后者表现了男子对女子的渴望和追求,暗示两人之间的距离遥远但男子仍然坚定地追求。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的“伊人”,就在水的岸边。
我沿着水流向上游,道路崎岖难行。
我沿着水面游动,伊人就像在水中的小岛上一样。
蒹葭采采,白露未停。
所谓的“伊人”,就在水的涯边。
《诗经二首》(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2课《诗经》二首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
②(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
③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1.重章叠句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人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
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分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诗歌的章法结构。
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
这首诗共有三章,结构大体相似,只有个别字词的区别。
所以采用的是“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
这首诗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人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
作答时可找出文中“比”的句子,即运用比喻手法的地方;“兴”的句子,即诗歌中开头借助何物引起所要歌咏新娘的。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 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题整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题整理1.连用两个“悠”字的表达效果体现了作者对君子长夜难眠、思绪万千相思之苦的淋漓表达。
2.本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参差荇菜……辗转反侧”这几句写了男子对采着姑娘的思念,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难眠的程度。
4.整首诗围绕一个“求”字展开,表达了男子对爱情(美好女子)的执着追求。
5.“友”这里是“亲近”的意思,即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6.本诗以雎鸠、荇菜起兴,按照爱慕→思念→愿景的脉络行文,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7.一个“流”字形来地写出了少女顺着水的流向时左时右采摘荇菜的忙碌情景与体态的婀娜优美,极具动态美和青春活力。
8.《关雎》中叠字、叠韵等重章叠句手法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9.XXX所说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指的是本诗男女言情之作,表现出美好、喜悦而不低俗,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10.本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运用了比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11.错误选项是B,正确的是A。
2.诗中描写的是怎样的故事情节?请简要叙述。
诗中描写了一个女子因为父亲的命令而嫁给了一个不爱的男子,但她心中仍然深爱着自己的前夫,一直在思念他。
最终,在前夫的劝说下,她决定不再忍受痛苦,离开了那个不爱的丈夫。
3.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女子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如“凄凄惨惨戚戚”、“悠悠我心”、“彼何人哉?”等,都表现了女子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4.诗中的“子衿”指的是什么?有何象征意义?子衿”指的是女子的衣领。
它象征着女子的身份和地位,也代表着女子的忠贞和坚守。
5.本诗的主题是什么?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的主题是爱情和婚姻自由。
《诗经二首》赏析中考题综合
9.( 2010 四川省眉山市, 11, 3 分)阅读下边一诗,回答后来问题。
蒹葭(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1)简要剖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2 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 1 分)【答案】( 1)经过描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显现了一幅萧瑟、冷淡的秋景,借景抒怀(或情况交融)( 1 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梦寐以求凄清、冷淡(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1 分)。
( 2)苍、霜、方、长、央。
( 1 分,漏一字不得分)19.( 2012·贵州省安顺市)阅读下边古诗,按要求达成10— 12 题。
( 6 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光景描绘,这些光景描绘向我们显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 (2 分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点,请简要剖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成效。
(2 分 )【答案】10、( 2 分)这首诗向我们显现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悲凉)的晚秋画面。
11、( 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神往或相思之苦。
(意对即可)12、(共 2 分)全诗三章,采纳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亮,旋律优美( 1 分),并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感情的逐层加深,拥有激烈的感染力( 1 分)。
《诗经二首》一、基础知识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雎鸠( jū)(ji ū)窈窕(yǎo)( tiǎo)好逑( h ǎo)( qiú)寤寐( wù)(mèi)溯洄( sù)( huí)坻(ch í)荇菜(xìng)2、填空题:⑴《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两首赏析题之欧阳语创编
诗经两首赏析题《关雎》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
3、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4、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5、本诗所表现的内容是。
运用的艺术手法是6、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7.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8.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9.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10.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1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蒹葭》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
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理解性内容要点
一、《关雎》
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6.诗中是_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7.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8.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9.本诗所表现的内容是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运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兴手法
10.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11.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二、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阴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
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3.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4.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
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5.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D )
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
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
7.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8.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3.(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14.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
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jū)(jiū)窈窕(yǎo)(tiáo)好逑(hǎo)(qiú)
寤寐(wù)(mèi)溯洄(sù)(huí)坻(chí)荇菜(xìng)
2、填空题:
⑴《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⑵《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⑶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二、简答
1、《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
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2、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它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这首诗还描写了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景象,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爱情的真挚和执著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