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老旧社区空间更新改造模式的评估与思考——以北京双榆树为例

合集下载

北京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政策梳理与柔性化策略研究双重老龄化视角

北京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政策梳理与柔性化策略研究双重老龄化视角

感谢观看
三、双重老龄化视角
1、老年人口结构变化对小区更 新的影响
随着北京老年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在老旧小区更新 改造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和特点,确保改造后的社区能够满足他们的需 求。
2、更新改造后的社区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在更新改造后,社区应配备适合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如老年人活 动中心、健身设施、图书馆等。此外,应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提高老年人的 社交互动和身心健康。
一、政策梳理
1、改造目标与政策法规
北京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的目标是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同时 提升城市形象。相关政策法规包括《北京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管理办法》、《北 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作的意见》等。
2、改造政策实施情况
北京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基础设施、环 境治理、建筑修缮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居民意见难以协调、资金来源不足等。
1、加强维护管理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老旧小区的巡查和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建筑老化、 设备陈旧等问题。同时,可以引入专业的维护团队,为小区提供长期稳定的维护 服务。
2、改进基础设施
对于环境配套设施不完善的老旧小区,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更新改造水、 电、暖等基础设施,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可以引入智能家居、节能 环保等技术手段,提高小区的科技含量。
3、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开展消防、安防等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小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 救能力。同时,可以加强与警务部门的合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 小区的安全稳定。
4、鼓励居民参与
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应积极邀请小区居民参与其中,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 建议。这不仅可以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还可以提高改造方案的科学性和 可行性。

浅析北京旧城老住宅区的更新改造

浅析北京旧城老住宅区的更新改造

从2 O世纪 5 O年代到 8 O年代,我国建立并实行
计划 经 济 体 制 的 城 市住 房 制 度 。 同时 , 为 了 解 决 住 房 短 缺 问 题 ,我 国建 设 _ r大 最 的 城 市 住 宅 。 北 京 也 在 社 会 主 义 福 利 分 房 体制 下 发 展 l 『大 量 住 房 。 但 随
ns i t r uc t i o n
建 设 的 地 块 已经 不 多 。特 别 是 《 物 权 法 》 颁 布 实 施 以来 , 国家 对 土 地 的征 收 受到 限 制 , 城 市 建 设 用 地 愈 发 成 为 稀 缺 资 源 ,也 间接 提 升 了 老 住 宅 区 改 造 在
改 善 城 市 住 房 条 件 中 的 重 要性 。 同 时 ,由 于 土 地 使
城市 建筑 l 研 究・ 探讨 I U R B A N I S M A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l R E S E A R C H . DI S C U S S I ON
妾 . 曼 ~ 墨 1 一 一 一 啪 ~ ~ 一 ~ 一 ≥ 一 帅 伽 一 一
Ci t y

一 黄
婧 ■ H u a n g J i n g
d m _ 皇
m o d

c 如 帅
【 摘
要】北京在旧城老住宅 区的更新改造中 .不 同利益体
的 标 准 较 低 ,加 上 建 设 年 代 较 为 久远 , 住 宅 大 多 逐 渐老化, 能 满 足 现 代 居 民的 生 活 需求 。
公共 空 间 缺 乏 、基 础 设 施 衰 退 等 问题 ,其 内 部 的 功 能 和 结 构 已远 不 能 满 足 现 代 人 的 生 活 需 要 。

北京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北京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北京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一、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概念及背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当今社会,城市老旧小区已经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由于城市早期建设时期的城市规划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老旧小区存在着基础设施老化、居民生活质量低下、容积率低等问题,导致其逐渐成为城市病,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有机更新作为一种更新模式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通过对老旧小区的集中整治,改善其环境及居民居住条件,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质量。

二、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存在的问题1.产权难题:老旧小区由于历史原因,公共设施缺乏,专有和共有建筑混杂,居民产权关系复杂,导致更新操作困难。

2.核心路段使用问题:老旧小区一般都位于城市核心区域,其公共交通服务不足,若要对老旧小区进行有机更新,需要调整核心路段等城市交通布局。

3.施工难题:老旧小区人口稠密,属于繁忙区域,如对其进行有机更新,必定会给邻里社区带来影响,所以需要制定完备的周边社区影响分析报告。

4.经济问题:老旧小区居民经济状况较为一般,其住房质量、卫生设施等也非常有限,如果政府兜底资金不到位,居民无力改善自己的房屋结构,那么举办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必定无法展开。

5.文化遗产考虑问题:一些老旧小区是城市文化遗产,除了被城市规划局保护以外,如何在维持老旧小区原有风貌的同时,达到有机更新的要求,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6.社区居民反应问题: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将直接影响当地的社区居民,如果居民对更新反应强烈,就容易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推进。

7.政策法规问题:目前对于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有关政策法规尚不完备,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支持。

三、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应对措施1.政策法规制定:有关部门应出台政策法规,为有机更新提供政策支持,并加大资金投入。

2.居民意见征集:在推进有机更新的过程中,应及时向周边的居民征集意见,充分取得当地居民的认可。

3.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有机更新属于创新的城市治理方式,政府应加强其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市民参与其中。

老旧住宅区改造调查及研究以北京居住区为例

老旧住宅区改造调查及研究以北京居住区为例

老旧住宅区改造调查及研究以北京居住区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老旧住宅区的改造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发展的重要议题。

这些住宅区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社区居民的深厚情感,如何在保留历史记忆的满足现代居住需求,成为改造过程中的关键。

本文旨在以北京市的老旧住宅区为例,深入探讨其改造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类似城市的旧城改造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研究将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对北京市老旧住宅区的改造情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通过文献回顾,梳理国内外老旧住宅区改造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北京市老旧住宅区的实际情况,包括建筑风格、配套设施、居民需求等;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居民对改造的期望和建议,为改造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北京市老旧住宅区改造的背景和必要性,明确改造的目标和意义;二是梳理北京市老旧住宅区改造的历史和现状,总结改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三是探讨北京市老旧住宅区改造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资金筹措、居民意愿、历史文化保护等;四是提出北京市老旧住宅区改造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政策支持、规划设计、社区参与等;五是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北京市老旧住宅区改造的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不仅有助于推动北京市老旧住宅区的改造工作,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也可为其他城市的旧城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老旧住宅区的改造与更新,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其老旧住宅区的改造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国内外关于老旧住宅区改造的理论与实践,为后续的实地调查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老旧住宅区改造往往与城市规划、建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密切相关。

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

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

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许多城市的老工业区逐渐走向衰败和废弃。

这些旧工业区不仅造成了城市功能区域的失衡,还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

因此,如何进行旧工业区的城市更新,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北京为例,探讨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策略与实践。

一、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意义与挑战1. 意义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开展,首先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将旧工业区改造成为现代化产业园区,引入高新技术和创新产业,可以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结构和效益。

其次,旧工业区城市更新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

旧工业区通常存在大量污染土地和厂房,更新后可清除环境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

同时,优化功能布局、改善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合度。

最后,旧工业区城市更新可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将废弃的土地资源进行更新利用,使得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2. 挑战旧工业区城市更新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资金投入问题:旧工业区的更新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清除旧设施、环境治理和新建基础设施等。

如何筹措足够的资金成为一大难题。

(2)土地使用和产权问题:旧工业区的土地使用和产权比较复杂,涉及到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多个方面的权益。

如何合理调整旧工业区的土地使用权、产权以及利益分配等问题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3)产业结构转型问题:旧工业区的更新要求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传统产业转向现代服务业和创新产业。

如何吸引优质企业、人才和创新资源,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重要挑战。

二、北京旧工业区城市更新实践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面临着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挑战。

下面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经开区)为例,介绍北京在旧工业区城市更新方面的实践。

浅谈老旧小区改造模式的思路与实践

浅谈老旧小区改造模式的思路与实践

浅谈老旧小区改造模式的思路与实践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发展不断加速,城市的整体框架在急剧扩张,由此也出现了大量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但是我国一直在老城区改造方面发展非常缓慢。

对于城市建设来说“新”是其主要的一个侧重点,在这种形势下所有城市都逐渐体现出了老城和新城的并存局面,在这种局势下针对老旧小区改造模式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模式;问题;途径引言我国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能够拉动国内投资和需求发展,而且对于我国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也有积极促进作用,针对老旧小区居住安全性、居住条件差的问题进行改善是我国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目前我国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老旧小区从抗震加固、建筑节能等多个层面已经完成10亿平方米的住宅改造。

但是,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因部分小区的产权主体、房产市场变化状况、城市居民消费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老旧城区改造一直以来发展较为缓慢。

1 老旧城区改造模式思考1.1组织方式固化社区更新是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要形式之一,社区改造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多主体事权、多元利益需求、社会自治意识增强的推动[1]。

当前我国大部分老旧小区在改造过程中仍然采取政府主导的工程化模式,老旧小区改造由于受到工期紧、经费有限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在改造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选择容易推进的事项来进行改造,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对于改造工程并不满意。

虽然很多地方政府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实现了部门之间的明确分工,但是不同部门之间并未构建起统一化的工作机制。

一些城市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经常出现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的突出矛盾。

另外,一些主管部门在老旧小区改造的文化保护指导和监督方面相对比较薄弱,而且由于法律法规在制定和落实存在不完善之处,对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发展形成制约。

1.2改造内容碎片化从国内外社区改造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系统性开展社区改造综合性工程更受青睐,在社区改造方面涉及到社会、经济、产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2024年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范文

《2024年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范文

《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更新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旧工业区的城市更新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背景与意义,并以北京为例,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更新策略。

二、北京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背景与意义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拥有众多旧工业区。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区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转型等挑战。

旧工业区的城市更新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还能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北京旧工业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空间布局混乱:许多旧工业区空间布局混乱,建筑老旧,缺乏统一规划。

2. 产业结构滞后:部分工业区产业结构滞后,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求。

3. 环境污染:部分旧工业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影响居民生活。

4. 土地利用效率低:一些区域土地利用效率低,缺乏活力。

四、北京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1. 规划先行,统一布局- 制定详细的城市更新规划,明确更新目标、任务和时序。

- 统一规划空间布局,优化交通网络,提升区域连通性。

- 结合区域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

2. 产业升级,激发活力- 引导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方向转型。

- 引进新兴产业,如科技、文化、创意等产业,激发区域活力。

- 培育创新创业氛围,吸引人才聚集。

3. 环境治理,提升品质-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 绿化美化环境,增加公共绿地和休闲空间。

- 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4. 土地利用优化,提高效率-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通过土地整理、腾退等方式,为城市更新提供空间。

-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实现多方共赢。

五、实施建议与保障措施1. 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推动旧工业区的城市更新。

2. 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更新,形成合力。

《2024年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范文

《2024年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范文

《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旧工业区的城市更新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旧工业区的更新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背景与意义,分析北京旧工业区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有效的更新策略,以期为北京市的旧工业区改造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二、北京旧工业区的现状与挑战北京的旧工业区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这些区域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城市化的深入,这些区域面临着诸多挑战。

1. 土地利用效率低:部分旧工业区土地利用不够集约,存在闲置和低效利用的现象。

2. 环境污染严重: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亟待解决。

3. 基础设施落后:部分区域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4.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工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三、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意义城市更新是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对于北京的旧工业区而言,城市更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

2. 改善人居环境:优化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3. 促进产业升级:引导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方向转型。

4. 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城市更新,吸引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策略针对北京旧工业区的现状与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城市更新策略:1. 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明确更新目标与任务,合理布局产业、居住、交通等功能区。

2. 环境保护与治理并重: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3. 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优先改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条件。

4. 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方向转型,同时吸引新兴产业入驻。

老旧小区的宜居微观更新探讨

老旧小区的宜居微观更新探讨

老旧小区的宜居微观更新探讨引言:老旧小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很多老旧小区因为历史原因或者发展的滞后不得不面临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污染、交通不便等问题,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和不适[1]。

如何改善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当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老旧小区宜居微观更新的重要性、方法和措施以及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为改善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1.老旧小区的宜居微观更新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城市居住,老旧小区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1 提高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老旧小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些老旧小区建筑年代久远,设施老化、落后,环境状况较差,居民生活质量普遍较低。

因此,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可以通过对小区的公共设施、环境、交通等方面进行改善以改变老旧小区的落后面貌,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

例如,通过加强绿化建设,增加小区的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率,可以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和清新的空气质量;通过优化交通出行方式,缓解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方便居民的出行和生活;通过卫生管理和公共设施改善,可以提高小区的卫生环境和居住安全性,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1.2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老旧小区的宜居微观更新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在城市化进程中,老旧小区不仅是城市的历史遗存,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落后等因素,老旧小区存在着环境脏乱差、设施陈旧、交通拥堵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因此,对老旧小区进行宜居微观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2]。

北京老城社区更新实践

北京老城社区更新实践

北京老城社区更新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的老城区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城市,拥有着大量的老城区,其中不乏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老城社区。

老城社区更新实践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本文将从政府政策、社区参与和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介绍北京老城社区更新实践的情况。

一、政府政策的推动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城社区更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规划方案,推动了老城社区的更新实践。

2018年,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高居住品质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多项政策措施,包括改造项目给予财政资金支持、推动多种所有制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配套等。

政府的政策支持为老城社区更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为社区更新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社区参与的重要性老城社区更新的实践中,社区居民参与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社区居民是老城社区的主体,他们熟悉社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对于社区的发展和更新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

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意见反馈是老城社区更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京老城社区更新实践中,政府和企业积极开展居民座谈会、征求意见、公开透明的方式与居民们进行沟通和协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使居民成为社区更新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形成了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老城社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古建筑、宗教场所、历史文化街区等。

在进行老城社区更新的过程中,保护和传承老城社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至关重要的。

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法规,对老城社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缮,推动老城社区更新与文物保护相结合。

修复和保护老旧建筑、规划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让老城社区的历史和文化更好地得到传承并得到发展。

通过保护文化遗产,不仅能够增加老城社区的丰富文化魅力,也可以为社区更新提供更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2024年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范文

《2024年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范文

《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旧工业区的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北京为例,对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北京旧工业区概况北京的旧工业区多分布于市中心及近郊地区,这些区域在过去的工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这些区域逐渐出现了产业空心化、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已成为北京市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必要性旧工业区的城市更新对于北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更新改造,可以改善旧工业区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

其次,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进入。

此外,旧工业区的更新还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针对北京的旧工业区,应采取综合性的城市更新策略。

1. 规划引领策略制定科学的城市更新规划,明确更新目标、更新内容和更新时序。

同时,要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确保更新改造符合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

2. 产业升级策略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推动产业升级。

同时,要保留和发扬旧工业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园区。

3. 基础设施建设策略加强旧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的基础设施水平。

同时,要注重绿化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4. 社区参与策略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过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要关注低收入群体的利益,确保他们在更新改造中受益。

五、实施建议1.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

2. 强化监管和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对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更新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4年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范文

《2024年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范文

《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特别是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中,旧工业区的城市更新对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以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北京为例,探讨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策略和实施路径。

二、北京旧工业区的现状与挑战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旧工业区在历史上曾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的推进,这些区域逐渐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一些老旧工厂和仓库因为年久失修而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地区产业单一,缺乏经济效益的活力;还有一些区域在转型过程中存在产业、环境和文化的断裂等。

三、城市更新的策略面对上述挑战,北京采取了多方面的策略来推动旧工业区的城市更新。

1. 制定明确的规划和目标针对旧工业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城市更新规划,明确更新的目标和方向。

规划应注重产业升级、环境改善和社区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

2. 产业升级与转型通过引进新的产业和技术,推动旧工业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例如,可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提升区域的产业价值。

3. 改善环境与基础设施加强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的环境质量和生活便利度。

例如,改善交通状况、增加绿化面积等。

4. 保护与传承文化与历史在更新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和传承旧工业区的文化和历史。

通过保留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景观,使新老元素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5. 社区参与与共建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城市更新的过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实施路径与案例分析以北京某旧工业区为例,该区域在更新过程中采取了上述策略。

首先,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城市更新规划,明确了更新的目标和方向。

随后,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加强了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区域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条件。

《2024年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范文

《2024年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范文

《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旧城居住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老旧房屋、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对旧城居住区进行有机更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北京旧城居住区的现状及问题北京旧城居住区多以低矮的老式住宅为主,建筑密度大,空间布局混乱。

这些住宅区普遍存在房屋老旧、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同时,由于历史原因,这些住宅区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不能简单地进行大规模拆除重建。

此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城居住区的住房需求和公共服务设施压力日益增大。

三、有机更新的原则与目标针对北京旧城居住区的问题,有机更新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护历史文化、改善居民生活、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标是通过对旧城居住区的改造,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形象,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适宜的有机更新途径1. 保护与修复相结合在有机更新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

同时,对老旧住宅进行适度改造,提高其使用功能和舒适度。

通过保护与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存。

2. 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为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应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包括改善供水、供电、燃气、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

通过完善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感。

3. 推动社区参与与共建在有机更新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居民参与决策和建设。

通过建立社区委员会、居民代表大会等组织,推动社区参与与共建,实现居民自治和民主管理。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

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

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旧城居住区的更新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旧城居住区存在着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居民生活质量低下等一系列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

因此,探索适宜的有机更新途径,成为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首先,有机更新需要以人为本。

旧城居住区改造前,必须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和利益,与居民展开广泛的沟通和协商。

在制定更新方案时,应将居民的需求和意见纳入考虑,使其能够真正从更新中受益。

社区居民应被赋予参与决策的权利,以保证整个更新过程的公正和公开。

其次,有机更新需要注重保护文化遗产。

北京作为中国的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旧城居住区的更新中,应重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避免过度拆除,尽可能保留和修复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场所。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使其得以与现代化的城市更新相结合。

第三,有机更新需要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旧城居住区的更新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改造,更涉及到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环境的改善。

因此,在更新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配套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还应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与此同时,更要注重环境保护,提升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第四,有机更新需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政府在有机更新中应起到领导和推动的作用,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指导。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有机更新规划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更新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引入专业的运营和管理方,提高更新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北京旧城居住区的有机更新是一项复杂而严峻的任务,但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有机更新需要以人为本,重视保护文化遗产,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并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只有通过综合利益的平衡,充分发挥多方参与的作用,才能实现旧城居住区的有机更新,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老龄化背景下老旧小区环境改造的适老性设计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老旧小区环境改造的适老性设计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老旧小区环境改造的适老性设计研究何凌华摘要:老旧小区的老龄化率远远高于城市平均水平,老社区是城市养老建设的一处主“战场”,老社区如何适应“养老”的新要求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尤其在9073居家养老的国家政策背景下,提升老旧小区的适老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老旧小区在老年人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然后从绿地、道路、场地、设施四个方面提出了老旧小区在综合改造中的适老化对策。

最后文章以北京双榆树社区为例,结合海淀区的综合改造,验证综合改造在老旧小区的适老性改造方面的实现程度。

关键词:老旧小区环境改造适老性设计目前我国已确立的9073的养老体系,社区作为主要开展场所,其居住环境无疑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依托。

建设于上世纪60至80年代的老社区在中国社区发展史上独树一帜,至今仍有30年的使用寿命,它们在传承时代记忆的同时,也面临着老龄化程度高、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等困境。

明确老社区居住环境弊病、寻找相应解决办法不仅契合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更可为社会养老模式的全面建立提供经验。

1.背景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机构日渐难以负荷。

面对紧迫的养老形势,我国提出了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的“9073”养老模式,即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学界多关注居家养老体系在新社区的建构,而忽视了老社区中的养老问题。

老旧小区特指20世纪90年代以前(即1990年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小区。

由于建成年代早,建设标准和配套指标普遍偏低,房屋老化、配套不齐、绿化面积小、停车位不足等问题突出,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小区内部存在着违章建筑、配套设施被挤占、市政设施无人修理等严重问题。

当初的青壮年住户如今已步入老年,老龄化程度高的老旧小区同时面临着社区环境的适老性程度低、养老配套设施不足、老年人出行活动困难的老龄化问题。

考虑到房屋质量与房屋本身的结构建造有很大关系,因此房屋自身的建筑改造不在本文的考虑范围内。

《2024年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范文

《2024年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范文

《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篇一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更新成为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品质的必经之路。

特别是在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其历史沉淀厚重的工业区域也急需完成更新和升级的使命。

本文以北京为例,深入探讨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策略,旨在为其他城市的工业区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北京旧工业区的现状北京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工业发展历史悠久。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旧工业区逐渐面临功能落后、环境脏乱、设施陈旧等问题。

这些区域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潜力。

三、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必要性旧工业区的城市更新是提升城市品质、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通过更新,可以改善区域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北京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策略1. 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在更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区域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资源条件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

要科学布局,优化空间结构,确保新区域的产业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

2. 保护与开发并重在更新过程中,要充分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和工业遗迹,使其成为新区域的亮点和特色。

同时,也要注重开发新的产业和项目,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3. 引入市场机制,激发活力在更新过程中,要引入市场机制,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本参与其中。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方式,激发市场的活力,推动区域的快速发展。

4. 注重社区参与,共建共享在更新过程中,要充分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更新过程中来。

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五、实施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旧工业区的城市更新提供政策支持。

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政策,以鼓励企业和资本参与其中。

老旧社区改造方案申论作文

老旧社区改造方案申论作文

老旧社区改造方案申论作文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旧社区的改造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社区的整体形象,必须制定具体可行的改造方案。

首先,改造老旧社区的重点是改善基础设施。

许多老旧社区的道路狭窄、拥挤,给居民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

因此,可以考虑进行道路的拓宽和修整,确保交通畅通。

同时,增加公共停车位,解决停车难题。

为了方便老年人的出行,可以在必要的地方设置无障碍设施,提供便利。

其次,改造老旧社区需要注重改善住房条件。

许多老旧社区的住房既老旧又破败,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引入市场力量,鼓励开发商翻新老旧住房,提供优质的住房产品。

同时,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提供适当的补贴和支持,降低改造的成本,吸引开发商参与进来。

此外,老旧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也是需要改善的重点。

许多老旧社区缺乏公园、健身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等,居民的娱乐和休闲需求得不到满足。

因此,可以进行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娱乐和休闲场所。

在建设过程中,还应注重环境保护,增加绿化和景观设计,打造宜居的社区环境。

最后,改造老旧社区还需要注重社区管理和文化建设。

社区管理是保障社区良好秩序和居民安全的关键。

可以设立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社区管理,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

同时,注重文化建设,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社区活动,增加社区凝聚力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改造老旧社区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综合施策。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改善住房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区管理和文化建设,可以提升老旧社区的整体形象,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旧社区改造案例范文

旧社区改造案例范文

旧社区改造案例范文近年来,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我国许多地方开始对旧社区进行改造和更新。

这些旧社区通常存在着原始建筑陈旧、设施老化、环境脏乱等问题,不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

然而,经过改造后的旧社区焕然一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城市的新亮点。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成功的旧社区改造案例。

首先是上海的嘉定区青年新村改造项目。

青年新村是上海城市的一个老旧社区,改造之前的青年新村原始建筑年代久远,居民生活条件较差。

但是,通过城市规划者的努力,这个旧社区得到了很好的改造。

他们在改造中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历史风貌,并增加了休闲娱乐设施和商业街区,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商业环境。

此外,改造后的青年新村还引入了大量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使整个社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另一个成功的旧社区改造案例是广州花城广场。

花城广场是广州最大的老旧社区之一,也是广州市政府重点改造的项目。

在这次改造中,广州市政府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在社区内增设了公园、儿童活动场所、健身设施等公共设施,提高了社区的居住和生活品质。

此外,他们还利用建筑立面进行艺术装饰,使整个社区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通过这次改造,花城广场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还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形象。

最后,我想介绍的是北京的胡同整治工程。

北京的胡同是城市的一大特色,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一些胡同面临着改造的问题。

通过胡同整治工程,北京将老旧胡同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在胡同中增设了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

这不仅让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还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活动和社交场所。

胡同整治工程的成功经验也给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让更多的老旧胡同焕发出新的生机。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旧社区的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还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品位。

这些成功的旧社区改造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加强绿化和景观设计等,都是成功改造的重要因素。

相信随着城市发展的推进,更多的旧社区将得到改造和更新,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对北京旧城居住区更新的反思和探索

对北京旧城居住区更新的反思和探索

对北京旧城居住区更新的反思和探索
业祖润;高羚耀
【期刊名称】《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19)001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市现在所进行的大规模房屋危改中大量本地居民外迁这一事实,以及住房产业飞速发展的社会问题,力图发现城市进行更新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
【总页数】4页(P1-4)
【作者】业祖润;高羚耀
【作者单位】建筑系,北京,100044;建筑系,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2
【相关文献】
1."菊儿胡同”试验后的新探索--为<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一书所作序 [J], 吴良镛
2.对开封旧城居住区改造的反思与探索 [J], 高翔;张楠
3.关于探索北京旧城四合院渐进式有机更新的建议 [J], 李海燕;徐鑫;薛晶
4.新时代北京市老旧城区更新改造探索 [J], 徐毅敏;彭翔;纪俊新
5.浅析北京旧城大规模改造的弊端──探索旧城有机更新之路 [J], 魏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旧社区空间更新改造模式的评估与思考——以北京双榆树为例何凌华摘要:城市进入存量发展阶段,中心城区大量的老旧住宅区则是这些存量用地中的主角。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各地实施抗震加固和建筑节能等改造,已完成住宅改造约10亿平方米。

目前的更新提升多以物质层面的问题出发,针对旧、破、乱等要素进行质量、安全、美观方面的提升。

这种单纯以问题出发的改造角度,忽视了老旧小区自身优势的挖掘,忽视了当地居民的真实诉求。

文章以北京双榆树地区的更新改造模式,追踪近年来双榆树地区所进行的改造项目,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研究发现,这种基于“城市美化运动”的更新改造模式,忽视了老旧小区既有的空间特征及社会特征,许多工程项目并没有起到改善当地居住环境的意图,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尺度、空间以及场所。

同时,告知式的公众参与无法将居民诉求反映在具体的改造内容上。

文章从实际使用的视角出发,评估双榆树的更新改造成果,反思老旧社区更新提升的改造原则,探讨建立社区公众参与有效机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老旧社区空间,更新改造模式,评估,双榆树1 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的时代背景在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建设用地资源紧缺、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态势的倒逼之下,城市发展要从传统的增量扩张向存量提升转型。

城市发展进入了以城市更新为主线的阶段,即推动城市更新,转向存量规划:以提高城市活力和品质为目标,积极探索渐进式、可持续的有机更新模式。

中心城区大量的老旧住宅区则是这些存量用地中的主角,以往大规模拆除式的旧城改造已不再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1980-2000年我国新增住宅面积约80亿平方米,其中需要改造的约40亿平方米。

建于20 世纪70-80年代左右的老旧住宅小区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老化、建筑年久失修、生命通道堵塞、交通组织不畅、停车矛盾突出、小区环境差、物业管理欠缺等诸多问题。

虽然现状问题很多,但传统的老旧小区路网较密、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完善、邻里关系和睦等因素也是老旧小区的既有优势所在。

在城市更新中如何进一步发挥老旧小区的既有优势,以人民的利益诉求出发提高生活品质成为老旧小区更新提升的重点。

北京双榆树地区自2008年奥运会起,开始了一系列的城市更新提升工作,但是实际实施的更新提升总是与本地居民的真实诉求背道而驰,那么政府的提升改造、居民的真实诉求、规划的指导作用这三者是如何在其中协调,成为本次研究的起源。

居住社区不仅是城市空间结构体系中的基本单元,更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层载体,老旧小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依托社区居委会、街道办展开,可以很好地域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

老旧小区更新整治规划有条件成为推动社区治理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之一。

2 北京老旧小区更新提升基本内容与工作流程2000年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加快城市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试行)》,真正掀起了危旧房进行大规模改造的高潮。

2012年北京市将老旧住宅区的改造再次提上工作日程。

政府要求在“十二五”的时期内,完成近60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

政府圈定的改造范围为:建于1990年及以前的,未建立长期有效管理机制的老旧小区或单栋住宅楼。

表1 政府对老旧小区改造的责任分工(来源:作者根据资料自绘)具体的更新改造内容包括两大部分:(1)房屋建筑本体改造:对建于1980 年及以前的老旧住宅进行抗震鉴定,对不符合结构抗震标准的老旧房屋进行抗震加固。

对建于1990 年及以前的老旧住宅楼,经过排查质量检测之后酌情进行热计量改造、节能改造以及“平改坡”改造。

组织清洗粉刷楼体,规整管线;改造水电等老化设备管线。

可根据小区的具体需要选择性进行增设电梯、规整空调及线缆、应用太阳能设施、绿化屋顶及整治地下室等相关改造。

(2)小区公共部分改造:改造小区无障碍设施、消防设施以保证居民的生命安全;改造补建信报箱、水电等管网线路及相关设备;对小区外部道路、景观、绿化及照明设施进行改造整治以美化老旧小区外部公共居住空间环境;根据各小区实际情况可酌情进行应用雨水收集系统、补建停车位、完善安防设施、补修围墙、建设娱乐设施等改造。

在改造操作流程层面,政府也提出了在“全面排查”阶段积极组织公众参与,但在方案设计阶段,缺乏公众参与的组织,社区居民难以参与。

表2 老旧小区改造操作流程(来源:作者根据资料自绘)3 双榆树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评估不考虑奥运会期间临街界面的整治,双榆树社区的更新改造正式开始于2011年,住宅建筑及环境的改造内容主要以“北京老旧小区改造”要求为主。

同时,在2011-2017年期间进行了多次“拆违拆临”的街道治理,街道于2017年进行了“开墙破洞专项治理”。

在多次的更新提升中,双榆树地区的居住环境到底得到了怎样的提升?这些提升是否满足了本地居民的生活诉求是本次评估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3.1 双榆树社区特点3.1.1 区位概况双榆树社区位于北京西北三环外,是一片建设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开放式的居住社区。

本文所涉及的双榆树社区位于中关村街道,由双榆树北里、双榆树西里、双榆树东里社区组成,不包括三环内的双榆树南里社区。

双榆树社区西侧为科技创新功能,由北至南分布有北理工大学、人民大学以及中国智库——中关村。

东侧包围着众多大院、科学院大院、航天大院以及农科院大院。

几乎完全开放的双榆树社区则成为众多封闭大院区域中的一小块开放式街区。

图1 双榆树社区的地理位置(来源:作者自绘)3.1.2 空间形态(1)道路结构历史形成的小街区密路网是双榆树社区重要的空间形态特征。

双榆树的路网结构由主干、次干、支路、社区支路以及步行路组成,密集开放的路网让社区四通八达。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社区支路在其中的重要角色,社区支路同时兼顾车行交通、人行交通、停车问题,服务人群以本社区为主,可以称之为名副其实的共享道路。

经实际测量,道路宽度一般为3-4米,较窄的路网降低了车速,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出行环境。

图2 双榆树社区的道路结构(来源:作者自绘)(2)服务设施双榆树地区的服务设施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社区规划建设时确定的公益设施,这类设施虽然在如今面临着一些数量不足的问题,但在空间分布上仍然较好地满足了社区使用的需要;另一类为商业服务设施,这其中一部分为规划建设明确的商业服务设施建筑,但还有很大一部分设施是在长期社会发展中自发形成的。

由于双榆树地区开放性社区以及密路网的特点,沿街商业发展的较为发达,这些自发形成的设施一般选择租用办公或住宅建筑的底层空间,或利用一些夹角空间等自发建设。

图3 双榆树社区的服务设施布局(来源:作者自绘)(3)公共空间作为老旧小区,双榆树地区自身所拥有的公共空间较小,且周边3公里内没有大型城市公园。

全区仅有一个社区公园,虽然面积不超过1公顷,由于毗邻社区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本身的空间组织较好,公园的利用率较高。

但一个社区小公园还是难以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社区居民大多数的日常活动一般以宅前绿地及街道空间为主,可以说,这些空间成为双榆树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空间。

图4 双榆树社区的公共空间(来源:作者拍摄)3.1.3 社区人群双榆树社区大多数是海淀区各事业单位原来的分配住房,因此到如今老年人口占有较大的比例。

但随着老人年龄增大,一些老人将位于高层的住房进行买卖置换,青年人随之而来,双榆树地区的人口结构也在面临着变化。

因此,在考虑社区更新改造问题时,更需要关注社区人群的组成特点,提供符合人群需求的空间改造内容。

3.2 双榆树建筑环境改造评估3.2.1 建筑质量的提升——重工程完成不重实际使用在近年依次开展的老旧小区整治项目中,双榆树社区的所有居住建筑都得到了建筑配套设施改善、建筑质量提升、建筑节能等改造措施。

具体包括增加保温层、外墙粉刷、更换窗户、更换单元防盗门、增加统一的报箱、更换下水管道系统以及热计量模式改造。

我们从下表可以看出居民实际的使用情况,对于大部分的更新改造,居民的态度还是积极配合的。

但是我们也看出,大部分的功能效果并不理想,对于一些居民急需的功能,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表4 双榆树社区对居住建筑改造的意愿反馈(来源:作者根据调查问卷整理)3.3 双榆树景观环境改造评估无论是老旧小区环境改造还是“拆违拆临”的空间利用都涉及社区景观环境的改造,本文将从宅间绿地、社区公园、拆临用地三个方面评估双榆树景观环境的改造情况。

3.3.1宅间绿地——简单治理的绿化环境双榆树地区即不同于单位大院式的居住小区,也不同于拥有多级绿地系统的新建小区,居民活动的首要空间就是位于楼下的宅间绿地。

对比新建小区,老旧社区虽然在景观环境上有较大差距,但其在大龄乔木方面还有拥有相对优势的。

同时,双榆树社区还有许多果树类的植株,丰富了景观环境的趣味,如桑树、海棠、柿子、核桃等。

但在实际景观环境提升中,宅间绿地的改造并没有利用现有优势,改造方式较为简单:拆除私自占有园林绿地的私搭小院、增加草地和花池。

对于这种改造方式,社区居民的认可度较弱,尤其较为年轻的居民。

大多数的居民认为宅间绿地的改造应该以大型乔木为主,增加硬地活动面积,妥善处理活动空间与停车空间的关系,为本地居民创造首要活动场地。

对于年龄较长的老人,对自治的种植园有一定需求,原有的私搭小院的主要功能就是种植活动,在调研中,64%的老人认为社区提供小面积的种植空间为更好地丰富老年生活。

因此,在本阶段的更新提升中,宅间绿地的提升较为简单,没有满足居民对活动空间的实际需求。

3.3.2 社区公园——不被信任的人民双榆树社区公园是双榆树地区唯一的集中开敞空间,是一个90米×100米的方形区域。

虽然面积不大,在这个社区公园承载了社区居民大部分的场地活动,空间划分合理、无障碍设施完备使其成为社区最受欢迎的活动场地。

在更新改造工作中,并没有对其空间进行进一步的提升,而是在原有的软隔离的灌木外增加了防护栏杆。

究其原因是因为保护植物不被破坏,但这种改造无论对于景观效果还是居民使用都无法起到正向效果。

在调查中,89%的居民都认为增加栏杆并没有很大必要,反而对于社区小公园42%的居民认为需要增加儿童场地和设施,76%的居民认为需要增加座椅、灯光等配套设施。

可以说,社区公园在功能方面并没有得到实质的提升,目前的改造只能理解为方便园林管理。

图5 双榆树社区公园的硬质隔离(来源:作者拍摄)3.3.3 拆违拆临用地——统一透绿难成体系拆违拆临用地是近几年街道整治所产生的一类空间类型,在改造原则上是利用拆除空间增加绿化面积。

在这个原则下,双榆树地区大部分的这类空间都被恢复成了花池。

从实际情况来看,拆违拆临后的空间较为零碎,以花池填补原有空间可以在景观视觉上有一定的提升,但从空间使用的角度来看,造型简单的花池无法产生更多的功能效应,零散的布局也难以形成景观绿化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