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马厩村沈家浜村落景观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乡村马厩村沈家浜村落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8-05-28T11:30:13.0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作者:张钰[导读] 摘要:通过对马厩村沈家浜现状条件分析,在尊重地方场所和文脉精神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马厩文化内涵,应用各类景观小品与植物群落景观特征,营造一个具有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的优美村落。
嘉兴市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通过对马厩村沈家浜现状条件分析,在尊重地方场所和文脉精神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马厩文化内涵,应用各类景观小品与植物群落景观特征,营造一个具有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的优美村落。
关键词:马厩;美丽乡村;景观;文化
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成为城乡建设的重要议题,浙江省于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继而深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部署“美丽县城”建设,经过多年建设,浙江省城市、乡村建设风貌焕然一新,“两美浙江”战略目标日益明晰。
一、项目背景
江南好,马厩忆翩翩。此地景公训万马,腾蹄仰啸裂云天。史记几千年。
1.1地理区位
马厩村位于平湖市曹桥街道南部,东靠百寿村和当湖街道通界集镇,北邻严家门村,西南与海盐县西塘桥镇相邻,是区域立体交通的交汇中心。马厩集镇位于村域北部,是平湖市成形最早的古镇之一。
1.2上位规划解读
根据《平湖市”金平湖.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1-2015)以及《曹桥街道总体规划》(2001-2020),规划马厩村为“菜花飘香”旅游路上的一个节点,重点对马厩集镇进行整体规划政治,对相关路线环境进行改造建设,深入挖掘马厩文化,保护自然环境,保持水乡的脉络与肌理,把马厩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
1.3设计范围
本项目设计总面积约27864平方米。通过延续传统村落的肌理、传统水乡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地块内丰富的河流水系、生态植被,深挖马厩文化,改造和新建相结合,来凸显水乡特色,还原农村质朴清新的风貌。
二、基地分析
2.1历史文化分析
马厩村历史文化底蕴浓厚,一些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及传统特色的民间活动传承延续至今。马厩庙大桥是目前平湖境内保存最完好的花岗岩三孔石拱桥,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马厩大王庙位于马厩庙大桥北桥堍西侧;马厩“手马灯”民间艺术传承已久,在第三十一届龙潭庙会上荣获全国金奖。
2.2.道路交通分析
马厩村对外交通主要依托金黄公路、通马公路和金野公路,对外交通较为通畅。现状主干道通马公路宽度约8米,基本满足村民的日常通行需求,入户道路宽度约2-3米,以水泥路面为主。
2.3建筑风貌分析
农居建筑主要沿通马公路呈带状分布,现状建筑大部分质量较好,为近几年新建或在原建筑基础上进行的改造,外墙以面砖装饰为主;部分建筑年代较远,外墙以涂料为主,缺少保养与维护,外观已显陈旧。
2.4绿化景观分析
虽然村内部分区域已建有绿道系统,沿河绿化种植尚好,并有较为成熟的植物群落,但绿化景观整体比较薄弱,品种单一,缺少季相植物。植被绿化主要沿河流、道路分布,缺少维护与管理,缺少供人们集中休憩的绿地中心。
三、设计思路
3.1完善设施,实现生活和美。
以“人”的需求为导向,坚持民生优先,功能全面,建设生活丰富、富有品质的“美丽乡村”。
3.2优化空间,妆扮村容优美。
以现有村庄空间肌理为基础,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同时融文化展示于一体,建设村落生活空间和谐精致的“美丽乡村”。
3.3提升环境,塑造村落秀美。
以提升村落整体环境品质为目的,对村庄换将风貌进行提升改造,建设村貌协调、环境秀美的“美丽乡村”。
四、设计原则
4.1以人为本、生态宜居
充分考虑村民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合理安排公共开敞空间,完善配套设施,营造自然、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
4.2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设计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等实际,因地制宜,挖掘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体现时代风貌和江南水乡特色。
4.3立足当前、谋划长远
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既满足当前建设需要,又要充分考虑长远发展,合理把握近期和中长远期目标成果的关系,促进生态景观的可持续性。
五、总体策略
通过“修复环境、重塑文脉、整理风貌、完善功能”四大策略实现乡村风貌的提升。通过对马厩地域特色、人文历史的分析,对沈家浜土地利用、空间结构、道路交通、景观风貌等进行总体布局;新建与改造相结合,整治与提升相结合,传统风韵与现代特色相结合,建设特色鲜明、生态宜居、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新村落。
六、具体设计
6.1总体布局:
通过以线串点带面,点、线、面三者相结合,全面提升沈家浜生态绿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点:以公共活动空间绿化景观建设为亮点,打造马厩传统文化为中心的公共活动区。线:以沿路、沿河绿化带提升为基础,形成一条串联村域且具有丰富植物景观季相的绿廊,展现村域的绿化风貌和地域特色。面:以宅前屋后庭院绿化建设为重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6.2 道路整治
道路系统是村落的基本骨架之一,规划主次分明的路网,能实现景观与功能的结合,优化乡村内部结构,完善对外交通。主干道通马公路已建设除外,其余次干道为联系村民生产、生活的村巷道路,面层为水泥路面,建议进行白改黑,同时对部分尚未完成硬化的路段进行硬化处理;通过架设桥梁,沟通沈家浜东南片区与马厩集镇,形成环状路网系统,完善村内道路结构。
6.3建筑景观
对乡村现有的建筑按照保护、保持、整治、整修的方式提出保护和更新。具有一定历史内涵、文化价值的古民居以保护为主。外饰面较新且能体现现代乡村特色的建筑,保持原貌并予以及时维修,对建筑立面进行整治,使其与周边建筑协调统一,与景观风貌相辅相成。
6.4绿化环境与人文景观建设
对村内乱堆乱放、影响村容整洁的区域进行整治,通过邻里空间、绿地空间、游憩空间进行重点建设,以绿化建设为基础,挖掘地域特色,提取乡村传统符号,如:栓马柱、马槽等文化元素,利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重新演绎,将传统与现代景观相结合,形成“古为今用、和谐美观”的景观效果。主要将文化因子融入到景观小品、指示系统等设施内,形成乡土特色鲜明的景观标识。
6.7公共活动空间
乡村公共空间具有人群的聚集性和活动的滞留性,是人们最易识别和记忆的部分,也是乡村特色的魅力所在。无论在村落的布局上、公共空间在布局上、景观效果上形成强烈的中心感,具有向心性和标志性。通过对村落内部的空间梳理,对闲散荒废地、空置地进行整理和有效利用,合理组织地块内部绿地景观,打造亲切、宜居的乡村环境。
桥头主题公园:依托原有沿河绿道,结合新建桥梁景观设置桥头中心绿地,在广场中央设置栓马柱阵列,以此作为场地精神的象征,结合开放小草坪,使其成为两个斑块居民饭后闲聊休憩的场所,并以植物及条形坐凳将场地进行半包围围合,使得场地具有一定的向心力。
亲水小游园:保留水体的边界形态,保持水的自然生态性,设置亲水栈道贯通形成连续变化的流动空间,营造 “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致。结合河道景观建设休闲广场,布置花架、座椅、健身设施,点缀栓马柱、马槽花钵等特色景观来丰富场地特征,使玩耍、休憩和邻里交往功能紧密结合,提高生活品质,使其成为邻里直接联系的纽带和核心。
七、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和谐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普遍目标,但每个美丽乡村的建设应要根据每个乡村的实际情况,各自区位、交通、资源特点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使每个乡村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各具特色,拥有自己的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珂.闵庆文.窦鹏辉.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M】.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5:235-248
[2] 陶良虎.陈为.卢断传.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建设的理论实践与案例【M】.人民出版社2014:18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