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再 现性或复验性:是不同的测量系统(尤指不同操 作者)在测量相同样品的同一特征值的差异程度
测量系统B
测量系统C
再现性 测量系统A
测量系统分析中的概念(续)

线性:
指测量系统在不同测量范围(或量程)内测量偏倚的差值
真值 偏倚
测量值的均值
真值 偏倚
测量值的均值
在低量程下测零件
在高量程下测零件
测量系统分析中的概念(续)
测量系统稳定性 相对稳定性 = × 100 % 公差
测量系统缺乏稳定性 的可能原因
•仪器没有按要求经常做校准 •对于气动仪器可能需气压调节或过滤器 •某些电子仪器需预热 •仪器需做维护
测量系统线性的确定
•进行测量系统线性研究,需知道样本零件 的真值,可以请权威的标准部门用当代最 精密的仪器代为测量
MaxX 0.0237 MinX 0.0226 XDiff 0.0011
测量系统R&R报告
零件号和零件名 YSK30-6A电机 质量特征公差 0-0.03mm 从计算中可得 R = 按测量单位分析(绝对分析)
测量仪器名 百分表 测量仪器号 测量仪器类型 0.00617
日期
23/12/99
完成者:工业工 程项目组 Xdiff = 0.0011 占公差的百分比 %(相对分析)
1 / d 2*
3 0.709 0.524
重复性与再生性
%R&R=73.2%
测量系统R&R分析的主要 公式
重复性
E.V . = ( R )(1 / d 2 )(6)
再生性
* A.V . = [( X Diff )(1/ d2 )(6)]2 - [(E.V.)2 /(nr)]2
重复性与再生性
R & R = ( E.V .) + ( A.V .)
测量系统分析的准备工作(续)
7、考虑以下问题
• 若使用同一厂商制造的相同型号的仪器会有什么差 别?
• 不同品牌的仪器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 测量过程是否对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灰尘、 振动等比较敏感? • 操作工的经验对测量过程有何影响? • 测量方法的改变对测量过程的影响是否敏感? • 样本零件的准备工作如擦洗、混合、去毛刺等对测 量结果有何影响?
0.00456
0.00778
合计 X A R A 0.00456 R B 0.00778 合计 0.01234 R 0.00617
合计 X B Trials D4 ( R ) ×( D4 ) = UCLR 2 3.267 (0.00617)× (2.575) 3 2.575 =0.01589
RA
RB
界水平。测量能力是否可以接受取决于测量的重要
程度和成本因素 • P/T比率>30% 测量系统能力过低,应查明原 因,减少测量系统的变异
测量系统分析的准备工作
1、明确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
2、确定所需数据信息 3、确定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 4、确定参加测量系统分析的工人数 5、确定需使用的样本零件数
6、确定重复测量次数
真值
测量值的均值
偏倚
测量系统分析中的概念(续)
• 偏倚 • 精度 参照标准的真值与其测量值的均值之差 测量系统在测量特定样本时若干个测量值之
间的吻合程度或波动程度,它包括两个方面:重复性和 再生性。
• 重复性
同一个操作者采用同样的测量仪器对同样的
样品同一测量特性进行测量时的差异程度。
重复性
测量系统分析中的概念(续)
测量误差分类
系统误差(可分析控制,可消除) 随机误差(难以控制和消除)

精密度:测量结果受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准确度:测量结果受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确度:测量结果受系统和随机误差综合影响 的程度
复杂原因误差:即由系统和随机原因综合引起,难以判
定原因的误差。处理比较困难。
测量系统误差的来源
观测的过程误差
• 测量能力 - 是反映测量系统在对其特定的测量对象测量时测量
值的变异程度,表示测量能力的指标有P/T比率 (精度/公差比率)
• P/T比率 - 测量系统的精度与公差范围的比率,常用百分数表

6 E P / T比率 = × 100 % USL - LSL

E 表示测量误差的标准差
测量系统分析中的概念(续)
100 ( E.V .) %E.V.= TOLERANCE = 69 % %A.V.=6.7%
重复性
仪器变异
测量轮数 2
3
E.V.=( R )( 1 / d 2 )(6) =
n=零件数
(0.00617 )(0.591)(6) 测量系统 2 = 0.02187
1/ d2
0.887 0.591
r=测量轮数 A.V.=0.002 R&R=0.02198
测量系统分析的准备工作(续)
8、确定测量次数及每个零件的测量位置 9、对样本零件标上序号,注意不要让操作工发现 这个标记 10、采用数据搜集表格采集数据 11、若测量数据的来源多于一个,选择测量系统 分析所研究的数据来源
12、按随机顺序测量样本零件
13、保持所有测量尽量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14、随机抽取被测样本零件 15、在测量过程中保持正常的操作条件 16、不要让操作工之间彼此看测量数据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研究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在不同情况有 不同方法。
一、仪器在每次测量之间和之后都要做调整
每次调整偏差(绝对值)之和 测量系统稳定性 = 测量次数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续)
二、仪器间隔一定时间做调整
测量系统稳定性 = X (时间1 ) -X (时间2)
举例:某仪器每周调整一次,第一周测量某样本零 件的均值 X = 0.8075 ;第2周调整前同样测该样 本零件均值 X = 0.7995 则 稳定性=0.8075-0.7995=0.008
测量者
测量过程 测量方法
测量仪器
测量结果 (输出)
环境
与操作
测量数据分类
极差法
•计量值(可以连续测量的数据) •计数值(不能连续计量的数据)
计件数:不合格品数 计点数:缺陷数
均值极差法
方差分析法 图表法 长的方法 短的方法
测量在质量管理的作用

测量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 一环。是企业许多相关质量管理工 作的起点。测量信息的可靠性,真 实性,对企业质量状况揭露,质量 问题揭露有重要作用,是企业开展 相关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
• 维修前后对测量设备的比较 • 在正常仪器维护条件下,测量结果误差很大 • 测量仪器进行了改装,如更换了重要零部件 • 进行工序能力分析时需要考虑测量仪器的测量能力
测量系统分析中的概念
• 真值 :被测对象客观存在的实际值,理论 上 讲 ,这个值是客观存在的 • 偏倚 :实际观测值的均值与真值之差
使用能力符合要求的测量
系统。
测量误差产生两类风险
1.错报风险:即把合格的判断为不合格。 2.漏报风险:即把不合格判断为合格。
测量误差的存在,对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可信性提出 了挑战和质疑。使测量结果本身存在一定风险。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测量 系统分析
• 决定是否接受一台新仪器
• 一种测量设备与另一种的比较
测量系统线性=最高量程上的测量精度误差—最低 量程上的测量精度误差
相对线性 测量系统线性 100% 量程差值
测量系统缺乏线性的原因
•测量系统在高低量程上未做正确地校准 •最大和最小校验标准有误差 •测量仪器已磨损老化 •测量系统的内部设计需重新评审
• 上述公式基于三个 LSL USL
假设:
1、测量误差彼此
独立
2、测量误差与零 件大小彼此独 立 3、测量误差为正 态分布
6 E
6
对测量系统能力的要求
• P/T比率<10%
测量系统能力满足要求。若工序
要达到 ±6 的目标,P/T比率须小于5% • P/T比率在10%~30%之间 测量系统能力处于边
测量系统分析
通向6sigma管理之路
统计工具

依据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应用中性质划 分,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三大工具。
1.分析类工具:如因果图;多变异分析;测量系 统重复性与再生性分析等。 2.控制类工具:如SPC等。 3.优化类工具:如DOE,可靠性工程等。
什么是测量系统
参照标准 操作
被测对象 (输入)
过程实际误差
测量误差
长期 过程误差
短期 过程误差
样本内误差
测量仪器引起 的误差
操作员引起 的误差
准确性
可重复性
稳定性
线性
可再现性
误差处理
系统误差:分析产生误差的系统原因,控制
或消除根源;进行校准;对误差 X 性质进行分析,进行误差补偿。 随机误差:简单: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 高级:对测量系统能力进行分析,
测量系统R&R计算表
系统 样品号 1 2 3 4 5 6 7 8 9 总计 1 A第1轮 0.025 0.03 0.014 0.008 0.040 0.048 0.010 0.010 0.025 0.210 2 第2轮 0.02 0.045 0.015 0.010 0.040 0.045 0.020 0.010 0.025 0.230 0.210 0.200 0.230 0.0237 3 第3轮 0.020 0.030 0.015 0.010 0.040 0.045 0.010 0.010 0.020 0.200 4 极差 0.005 0.015 0.001 0.002 0 0.003 0.010 0 0.005 0.041 5 B第1轮 0.020 0.025 0.020 0.010 0.040 0.030 0.010 0.020 0.020 0.195 6 第2轮 0.015 0.040 0.015 0.010 0.030 0.040 0.015 0.010 0.030 0.205 0.195 0.210 0.205 0.0226 7 第3轮 0.020 0.030 0.020 0.010 0.040 0.040 0.015 0.015 0.020 0.210 8 极差 0.005 0.015 0.005 0 0.010 0.010 0.005 0.010 0.010 0.07
2
2
解决重复性较差的方法
1、近期法 2、长期 法 重复测量取平均 更新仪器
重复性较差的可能原因
• • • • •
测量仪器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
Fra Baidu bibliotek
测量仪器精度达不到要求
测量仪器需重新设计
零件的装夹方式需进一步改进
存在松动连接,接地不良,干扰等
再生性较差的原因
•操作工未能得到正确使用仪器的培训
•仪表盘上面读数不清楚,或精度差 •仪器未校准 •两个测量系统的设计不同,制造时间也不同 •两个测量系统的工作环境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