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原理与实践
如何学习好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如何学习好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学习好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需要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将从理论的学习、实践的参与以及课外学习等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学习好行政管理理论需要系统、深入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可以选择相关的教材或者学术期刊进行阅读,深入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学术讲座、论坛等形式的学术交流,与专业人士和学者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最新的理论进展和研究成果。
其次,对于行政管理实践的学习,可以通过参加实习、实训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和参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
可以选择参加政府部门、企业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的实习,通过实践了解行政管理在不同组织形式中的具体运作模式,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形式,了解社会管理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技能。
另外,课外学习也是学习好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方式。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培训课程等形式,拓展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同时,也可以积极参与学术研究、课外项目等形式,拓展知识面,增加实践经验,提升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学习好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需要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参与实践活动,积极参与课外学习,多方面提
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行政管理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管理实践。
罗宾斯《管理学:原理与实践》(第7版)中英文对照PPT第3章
管理者制定的决策
计划 什么是组织的长期目标 领导 我应该如何处理员工缺乏动力的情况
采取什么战略可以最好地实现这些目标
组织的短期目标是什么
在特定情境下,什么是最有效的领导风格
某些改变将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
制定个体目标有多困难
组织 应该有多少员工向我直接汇报
何时是激发冲突的好时机
控制 组织中什么活动需要控制
• 非程序化决策 Nom programmed Decision
– 一个需要定制解决的独一无二、不会重复发生 的决策 – The decisions are unique and nonrecurring
3-14
程序化决策Programmed Decision P68
• 政策 Policies
– 为重复问题制定决策而设定参数的一个普遍的指导
3-12
问题的类型 Types of Decisions P67
• 结构性问题 Structured problems – 直观的、熟悉和易于决定的问题 – The goal of decision maker is clear, the problem familiar , 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blem easily defined and complete. • 非结构化问题 Ill-structured problems – 新的或是不寻常的,有关此类问题的信息是模糊的、 不完全的 – They are new or unusual. Informatio about such problem is ambiguous or incomplete.
Chapter
决策基础
Foundations of Decision Making
罗宾斯《管理学:原理与实践》(第7版)中英文对照第3章 ppt课件
决策基础
Foundations of Decision Making
ppt课件
学习目标 Learning Outcomes P56
• 描述决策过程中的步骤 Describ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 解释管理者用于决策的三种方法 Describe the three approaches managers can use to make decisions • 描述决策类型和管理者面临的决策情境 Describe the types of decision-making conditions managers face • 讨论群体决策Describe group decision making • 讨论决策制定的当代专题 Describe contemporary issues in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
• 直觉 (Heuristices) – 运用经验原则以简化决策Use “rules of thumb”to simplify their decision making – 可能导致错误和偏见
Lead to errors and biases in processing and evaluating information
• 管理者受限于自身获得信息的 能力
Managers make decision rationally limited by their ability to process information
• 管理者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做 出决策,他们只能寻求满意
Managers can’t possible analyze all information on all alternatives, they satisfice rather than maximize.
物流管理的原理与实践
物流管理的原理与实践物流管理指的是针对货物的流通进行有效监控、协调、控制及优化的过程,它包括多个环节,例如采购、生产、运输等等,这些环节如果缺乏协调,就会造成生产的延误或成品的滞留,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物流已经成为了企业运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此,正确理解物流管理的原理是企业成功进行物流管理的重要前提。
一、物流管理的重要性物流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生产以及成品的销售到顾客,实现货物的高效流通。
如果一个企业要想成功经营,就必需将物流管理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来实现。
由于物流管理牵涉的技术和手段非常广泛,例如后勤储存、运输以及销售等方面,如果这些环节能够得到协调和协作,就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物流管理的核心原理1. 节省成本企业进行物流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省成本。
要实现节省成本需要从多个环节入手,例如精简物流链路、降低库存、优化运输流程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2. 提高效率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需提高效率,物流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物流管理不到位,就会造成延误,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地为市场提供产品,进而损失市场份额和利润。
提高效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运输效率等等。
3. 强化服务物流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果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处理不好,就可能会对顾客的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
精细化的物流管理可以提供具有差异化的服务,例如速度快捷、及时配送、庐无暇破损等等,从而提高客户口碑和忠诚度。
三、物流管理的实践与应用1.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信息化的背景下,许多企业借助信息管技术,实现对企业物流管理进行优化。
现代物流管理中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例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规划运输路线、确保货物安全以及减少运输成本。
2023年管理学原理与实践第七版罗宾斯博士管理学最新力作知识要点归纳
管理学原理与实践(第七版罗宾斯博士管理学最新力作)知识要点归纳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1、组织:就是将某些人系统旳安排在一起,以到达某些特定目旳。
2、管理者:指旳是在一种组织中直接督导他人工作旳那群人。
3、高层管理者:是那些位居组织顶层或靠近于顶层旳人员。
4、中层管理者:位于组织旳基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之间。
5、基层管理者:是直接负责非管理类员工平常活动旳那些人6、管理:是指通过与他人共同努力,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旳把事情做好旳过程。
7、效率:是指对旳旳完毕一项任务,用一定旳投入获得最大旳产出,或用最小旳投入获得一定旳产出。
8、效果:是指做对旳旳事,通过完毕这些工作任务从而协助组织到达既定目旳。
9、管理者旳四项职能:①计划:包括设定组织目旳,确定战略,以及制定计划来协调活动。
②组织:包括决定要执行哪些任务,谁来执行,任务怎样分派,谁向谁汇报,由谁制定决策等等。
③领导:指导并鼓励有关人员并处理冲突④控制:督导活动。
保证可以按计划实行10、管理者应具有旳职技能:①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所具有旳与工作有关旳知识或技术来完毕工作任务旳能力②人际关系技能:指管理者与其他个体和群体良好合作旳能力③理念技能:指分析和判断复杂形势旳能力④政治技能:指建立权力基础并构建合理旳社会关系旳能力11、小企业:指员工在500人如下,不必非得从事全新旳或者具有创新实践性旳实践活动,相对来讲对其所在行业影响甚微旳独立经营单位。
第二章管理环境1、地球村:是全球范围内生产和销售产品和服务旳无边界世界旳概念2、跨国企业:是指在多种国家经营旳多种国际企业①多国企业:其管理和其他决策权都集中到商业运行所在旳当地国家②全球化企业:其管理决策权和其他决策权都集中在母国③无边界组织:消除人为地理障碍旳组织方式3、全球筹供:从全球任何地方购置最廉价旳原材料或雇佣最廉价旳劳动力,其目旳是运用低成本以增强竞争力。
4、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一种组织授予另一种组织使用其品牌名称、技术或者产品规范旳权利,作为回报它可以得到一整笔费用或者一般是基于销售额旳一定比例提成。
管理学原理在工作实践中的运用课件
1.照明实验(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
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的 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也许影响工人生产 效率的是疲劳和单调感等,于是当时的实验 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 生产效率提高”。研究人员面对此结果感到 茫然,失去了信心。从1927年起,以梅奥教 授为首的一批哈佛大学心理学工作者将实验 工作接管下来,继续进行。
• 吴广扬管理的定义:管理,顾名思义,管着最基 本的行为和执行着最初心理想的问题,就叫管理。
• 亨利·法约尔在其名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 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 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的: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和控制。法约尔对管理的看法颇受后人的推 崇与肯定,形成了管理过程学派。孔茨是二战后 这一学派的继承与发扬人,使该学派风行全球。
二、行为பைடு நூலகம்学理论对管理学的贡献
( 一)霍桑实验
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泰罗、法约尔等人在不同的方面对 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他们有一个共 同的特点,都着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而未给 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以足够重视。他们的理论基于这样一种假 设:社会是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的;他们在思想上、行 动上力争获得个人利益,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收入,即“经济 人”;管理部门面对的仅仅是单一的职工个体或个体的简单总和。 在这种认识下,工人被安排去从事固定的、枯燥的和过分简单的 工作,成了“活机器”。从上世纪20年代美国推行科学管理的实 践来看,泰勒制在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使工人的劳动 变得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因而引起了工人们的强烈不满;另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有着较高文化水平和技 术水平的工人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单纯用古典管理理论和方法 已不能有效控制工人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
罗宾斯管理学原理与实践
国际管理
01
国际管理定义
国际管理是指企业在国际经营过程中,对组织、计划、实施、控制等管
理职能的协调与整合,以实现企业国际经营目标的过程。
02
国际管理内容
国际管理涉及国际市场环境分析、国际战略规划、国际组织结构设计、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
03
国际管理挑战
国际管理面临的管理挑战包括政治风险、汇率风险、文化差异、信息不
组织结构调整
企业需要不断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市场变 化和业务发展需求。
变革领导力
领导者需要具备推动组织变革的能力,激发 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
01
总结词
数据在管理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数据驱动的管理决
策是未来的趋势。
03
数据驱动决策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 段,实现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
引导员工适应组织变革,推动组织的持续 创新和发展。
控制
控制目标
设定明确的控制目标,确保组织的各项活动与计 划相符合,以达到预期的绩效。
风险评估与管理
及时识别和评估组织面临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措 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ABCD
控制过程
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和流程,对组织的各项活动 进行监督和评估。
反馈与调整
根据控制结果和反馈信息,对计划和组织活理对于企业国际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企业了解不同国家的管理实 践和文化差异,促进企业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06
未来管理挑战与展望
技术与创新管理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成 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数字化转型
管理原理与实践期末复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以下不属于法约尔五大管理职能的是?A.分工B.指挥C.控制D.计划正确答案:A解析:分工不属于管理职能2、以下不属于法约尔14项管理原则的是?A.集中原则B.纪律原则C.优先原则D.公平原则正确答案:C解析:优先原则不属于14项管理原则3、以下不属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内容的是?A.作业管理B.组织管理C.管理哲学D.经验管理正确答案:D解析:泰勒用标准化管理替代了经验管理4、以下不属于权变理论的研究要素的是?A.环境条件B.工作量C.领导者D.被领导者正确答案:B解析:工作量不属于,应该为工作任务结构5、以下不属于系统的是?A.一个人B.一个公司C.一个英语小组D.一支笔正确答案:D解析:一支笔没有与外界环境交互,不属于系统6、马斯洛需求层次不包括?A.生理需求B.社交需求C.尊重需求D.关爱需求正确答案:D7、以下不属于《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范畴的是?A.组织B.领导C.决策D.人事正确答案:B8、以下关于中庸观念正确的是?A.中庸观念抑制了中国的发展B.意思是让我们做普通人,不求上进C.中庸的意思是平庸D.中庸观念具有辩证思维正确答案:D9、和谐管理的内涵不包括?A.人与人B.人与自然C.人与社会D.自然与社会正确答案:D解析: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不属于管理范畴10、以下属于程序化决策的是?A.战略并购B.签订销售合同C.新产品开发D.市场开发正确答案:B解析:其他均属于非程序化决策11、以下不属于理性决策过程的是?A.评估决策效果B.明确决策问题C.分析备择方案D.执行方案正确答案:C12、多元化战略的优势不包括?A.占据多个市场B.充分利用资源C.形成垄断D.分散风险正确答案:C解析:形成垄断优势与多元化战略无关13、以下哪个公司不能做差异化战略?A.生产同质化产品的公司B.具有特别服务的公司C.具备品牌优势的公司D.产品性能好品质高的公司正确答案:A解析:生产同质化产品的公司其产品与其他公司相似,无法进行差异化战略。
管理学原理与实践.pptx
学习要求
课前系统阅读管理学教材,分析相关案例,了解管理 学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列出不明点;
课中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交流、听讲、提问、参 与讨论等,加深对管理知识的理解,学习运用方法和 技巧
课后及时复习,阅读相关论著,参与实践练习,完成 作业,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课程成绩构成
制定战略,检查会议执行情况 制定战略,检查陷入混乱的时期 调度、询问、授权,安排下级工作
参与工会进行合同的谈判
案 例:
王新是一家生产小型机械装配厂总经理。每天王新到达工作岗位时都随身带 来了一份列出他当天要处理的各种事物的清单。清单上的有些项目是它总部的上级电 话通知他需要处理的,另一些是他自己在一天多次的现场巡视中发现的或者他手下报 告的不正常的情况。
第一节 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 让别人做事
管理就是 牟取剩余
管理就是 管人理事
管理就 是协调
管理就 是领导
管理就 是决策
国外学者对管理的认识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 尔
“管理就是决策。”——赫伯特·西蒙
“管理就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的更有效 率。”—《管理学》罗宾斯
“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 率的完成既定的目标。”——《管理学》哈罗得·孔茨
“管理是社会的一具器官,因其具有功效而存在。他认为管 理并不是工商企业的独有的专利,属于每一个社会机构”— —彼得·德鲁克
国内学者对管理的认识
“管理就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 进行的协调活动。”——周三多等
试用管理者角色理论分析王新担任着哪些角色?
管理者需具备的技能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认知)技能
管理的概念、职能及性质_管理学原理与实践_[共6页]
第一章管理概述【引导案例】天鹅、狗鱼和虾有一次,天鹅、狗鱼和虾,一起想拉动一辆装着东西的货车,三个家伙套上车索,拼命地用力拉,可还是拉不动车子。
车上装的东西不算重,只是天鹅拼命向云里冲,虾是向后倒拖,狗和鱼直向水里拉动。
究竟哪个错?哪个对?用不着我们多讲,只是车子还停留在老地方。
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挥,天鹅、虾和狗鱼都按自己的方向使劲,结果只能是这辆货车原地不动。
在一个组织里,员工之间不协调,工作就开展不好,只会把事情弄糟,引起痛苦烦恼,更无效率可言。
让员工有序工作,让组织高效率运转,这就需要有效的管理。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职能及性质在人类社会中,管理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
任何事情成也管理,败也管理。
当人类社会开始工业化时,管理学才应运而生。
与数学、物理学、化学、哲学、史学等学科相比,管理学确实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但其发展特别迅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空前巨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社会的任何伟大进步都包含着管理学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那么,到底什么是管理?它的职能和性质有哪些?本节将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管理的起源与发展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近一二百年前的工业革命时期,管理学与古典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相比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但人类的管理活动则历史悠久,管理活动是伴随着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出现并逐步完善的。
从人类早期的群居生活和原始社会的分工劳作,到国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管理也从无意识进入有意识的阶段。
可以说,管理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纵观人类历史,管理活动可谓无处不在。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依靠单个人的力量难以在狩猎、采集活动中获得稳定的食物,人类为了生存,开始了长期的群居生活与共同劳动,于是出现了早期的生产与生活协作。
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群居生活逐渐形成了氏族、部落等组织的雏形,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公共事务和协作协调,这为早期管理活动的出现创造了可能。
PDCA基本原理与实践
po p1 99 7
by
FD Zo ne .o rg
PLAN—計畫
類型/5W2H
5W2H
說明 要做的是什麼?該項任務能取消 主題做什麼(what) 嗎? 為什麼這項任務是必須的?澄清目 目的為什麼(why) 的 位置在何處做 在哪兒做這項工作?必須在那兒做 (where) 嗎? 什麼時間是做這項工作的最佳時 順序何時(when) 間?必須在那個時間做嗎? 誰來做這項工作?應該讓別人做 人員誰來做(who) 嗎?為什麼是我做這項工作? 如何做這項工作?這是最好的方法 方法怎麼做(how) 嗎?還有其他方法嗎? 成本花費多少(how 現在的花費是多少?改進後將花費 much) 多少?
by
人員(man)
方法(method)
po p1 99 7
FD Zo ne .o rg
管理(management) 問題特性 環境(environment)
材料(material)
機器(machine)
PLAN—計畫5M1E法
l例:電著不良原因分析圖
方法(method) 人員(man) 著荷方 法不良 槽液 溫度 不足
措施:王女士現在已經發現了可行有效的訓練計 畫,她決定繼續保持這個練習—溜狗+步行市內觀光。
po p1 99 7
檢查:王女士兩周練習了13天,每天最少20分鐘。 早晨的新鮮空氣讓她感覺溜狗非常愉快,她的血壓也開 始降低了。
by
FD Zo ne .o rg
PDCA循環運用舉例
就這樣,王女士經過兩次PDCA迴圈, 找到了可行有效的訓練計畫。這個例子或許 能夠說明PDCA迴圈是如何為管理體系的每
po p1 99 7
by
FD Zo ne .o rg
管理学原理完整版
管理学原理完整版管理学原理是指在管理实践中所运用的基本原则、概念和方法,它以组织的目标为核心,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达到使组织在不断发展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实现长期稳健的发展。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的职能、管理学的方法和管理学的实践应用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管理学的基本原理1.目标原则:目标是管理的核心,管理者应该明确组织的目标,并指导员工一起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2.效率原则:当资源有限时,应该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效果。
3.合理组织原则:将工作分解、分类、分工和分层,使之形成有机的组织,从而使组织运行高效且秩序井然。
4.权责相关原则:权力与责任应当相互匹配,在分配职责和权限时应注重平衡。
5.控制原则:管理者应对组织运行的情况进行不断监控与调整,确保组织实现预期目标。
6.合作原则:协调各种不同意见,合作和协同工作来解决问题。
7.适应原则:管理者要不断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和创新。
二、管理学的职能管理学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1.计划:即确定目标和选定达成目标的途径,制定计划是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
2.组织:将具有相互关联的各种工作活动组合成整体,达到全面协调和有效管理目的。
3.领导:管理者应对组织成员和资源进行有效的激励,使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化。
4.协调:促进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从而最大化效率和提高质量。
5.控制:对组织运行的情况进行监控,包括各项指标的跟踪,对运行情况出现问题时进行调整,确保组织实现预期目标。
三、管理学的方法管理学的方法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五项管理职能所用到的相关技术和工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方法:SWOT分析、长期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等。
2.组织方法: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分工细化、优化整合等。
3.领导方法:灵活的激励机制、良好的团队氛围,领导者的能力与知识等。
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原理指的是有条不紊地将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实践中的一种管理理论。
这种理论由美国产业工程领域的泰勒和吉尔布雷斯等人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是从制造业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是通过研究和分析工作过程、设计标准化作业程序、培训工人、建立激励机制等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的理论。
本文将重点介绍科学管理原理的核心概念及其应用实践。
一、科学管理原理的核心概念1. 分工与专业化原则泰勒认为,将工作从整体分解为更小的部分,再让专门的人负责完成这些部分所组成的工作流程,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这就是分工原则,同时也推崇专业化原则。
专业化不仅仅是指人们需要具备一定技能和能力,更是指人们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形成一种专业化的工作行为模式。
泰勒的思想意味着劳动生产率随着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加强而不断提高,这对于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标准化与程序化原则标准化与程序化原则是科学管理原理的基础之一。
这条原则的核心理念是,如果某一工序的标准化和程序化达到了一定程度,那么相应的效率会有一定的提高。
标准化和程序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工作标准:将工作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设定每个任务的标准要求。
(2) 设计优化工作程序:通过分析工作流程,找出优化和改进的空间。
(3) 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方法:制定系统化的工作过程,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够使用无误的方法工作。
3. 科学选人、培养人才原则科学选人、培养人才是指在雇佣和管理过程中,应该以科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人才,通过培训和激励使其具备较为全面的能力和知识,但对人才的要求是一定的,例如要符合工作任务的性质、要求和公司价值观。
此外,在对人员进行招聘、培训和激励时,还应充分考虑人员的个性和特长,而不仅仅以标准化和标准化标准为基础来制定管理政策。
4. 经济利益原则经济利益原则是指在管理决策中应该考虑经济效益,以制定使公司长久发展的策略。
管理的原理与实践
管理的原理与实践管理是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和科学。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围绕管理的原理与实践展开讨论,探索管理的本质、原则和方法,为管理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首先,管理的原理是管理实践的基础。
管理的原理包括许多方面,比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计划是管理的第一步,它涉及到设定目标、制定战略和规划资源的分配。
组织是指如何合理地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组织能够高效地运转。
领导是管理的核心,领导者需要具备激励员工、解决问题、制定决策等能力。
控制是管理的最后一环,它需要对组织的运行进行监督和调整,确保目标的实现。
其次,管理的实践是管理原理的具体应用。
管理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管理原理,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需要具备很多技能,比如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建设能力等。
管理者还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因为管理环境一直在变化,管理者需要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以适应新的挑战。
在管理的实践中,管理者还需要关注员工的发展和激励。
员工是组织的重要资源,管理者需要激励员工,激发他们的工作潜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组织做出贡献。
同时,管理者还需要关注员工的发展,为他们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总之,管理的原理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管理者需要深刻理解管理的原理,灵活运用管理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实现组织的目标。
希望本文能够为管理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管理挑战,取得更好的管理成果。
管理学原理与实践读后感
管理学原理与实践读后感学习过管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管理学存在着“管理理论丛林”这一现象,真是由于“管理理论丛林”现象的存在,使得管理学的职能,原理,方法及定义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我们离管理学统一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但是时至今日,“管理丛林”现象仍然没有能够得到解决。
我个人认为管理学之所以出现了丛林现象就是因为研究管理学的学者分别属于不同的派系,他们都侧重研究管理学的某个方面。
所以我认为,只有统一了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才有可能统一管理学的只能,原理以及定义。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见解,大家要是有什么其他的意见的想法,我们可以共同讨论。
在我的管理学学习过程中,教授曾经传授给我们两条管理学的公理:第一,管理是一种行为。
第二,管理的行为主体是组织。
管理和组织的关系就是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而作为一个组织都具备三个特点:目的性,整体性和开放性。
同时,组织的构成要素有:组织环境,组织目的,管理主体以及管理客体。
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上谈,研究的问题仍然紧紧围绕“什么就是管理学”和“怎样展开管理”而进行的。
应该说,管理学的一切原理和方法都是受管理的本质的制约。
但是管理学界一直对管理的本质有着一个统一的定义。
例如:孔茨把管理的本质归结为协调。
但是,我们却看见协调在管理中并不是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他们只是强调协调存在于管理的各个环节。
我指出,管理的本质必须归咎于效率,效率可以说道就是管理的灵魂。
因为效率既就是管理者毕生精力所崇尚的目标,又就是来衡量一个企业或是一个非政府顺利的关键要素之一和管理胜败的关键所在。
只有赢得了一个较低效率就可以确保非政府较好快速的运作。
行为主体就是组织本省,组织本身的目的应该说是基本上不变的,就是组织者的利益。
而管理的环境,管理的主体以及客体却随着组织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一家工厂的管理和一家商店的管理就会截然不同;高素质人才的管理和简单劳动者的管理就会截然不同;一家跨国公司的管理和一家小型零售店的管理同样也会截然不同。
管理的基本原理实践应用
管理的基本原理实践应用首先,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是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指的是管理者需要明确组织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策略。
管理者应该懂得如何将目标分解成可行的任务,并将其分配给适当的人员和部门。
管理者还需要提供支持和资源,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个人和团队目标。
目标导向的实践应用包括:确保目标达成的沟通和协调、追踪和评估目标的实现情况、调整计划以适应变化的情况等。
第二个基本原理是适应性。
适应性管理意味着管理者应该能够适应并回应环境中的变化和挑战。
这包括对变革的灵敏度和适时地调整管理策略和做出决策。
适应性还包括对不同员工和团队的灵活性和包容性,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调整管理方式以提高绩效。
适应性的实践应用包括持续学习和发展管理技能、灵活的组织结构和流程、开放和透明的沟通等。
第三个基本原理是跨功能的合作。
跨功能的合作强调了不同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间的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促进跨部门的合作和协调。
跨功能的合作可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员工的满意度。
跨功能合作的实践应用包括建立清晰的沟通渠道、促进信息共享和解决冲突、跨部门项目和团队的协调管理等。
第四个基本原理是员工激励。
员工激励意味着管理者需要提供适当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动力。
激励可以是经济性的,例如提供薪资、奖金、福利等,也可以是非经济性的,例如提供培训、晋升、认可等。
管理者还需要倾听员工的声音并关注他们的需求,以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员工激励的实践应用包括设定明确的目标和绩效指标、提供发展机会和奖励、及时反馈和赞赏等。
最后一个基本原理是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者应该不断寻找提高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机会和方法,并积极实施这些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需要管理者具备创新和思考的能力,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的建议。
持续改进的实践应用包括进行绩效评估和反馈、定期的员工培训和发展、建立学习型组织等。
管理者在组织管理活动的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
管理者在组织管理活动的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
组织管理活动的实践,包括管理方略、组织结构、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分析组织、决策和治理等,这些活动对企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管理者在实践中一定要遵
守下列基本原则。
第一,要按照公平、正义和公正的原则履行职责。
管理者应当以公正的态度来处理所
有事务,不能受到任何人的影响或偏见,也不应违反公平的原则。
第二,要尊重个体的权力。
管理者应该尊重个体的权力,倡导多元化的管理,在管理
中要尊重每个个体的权利、意见和感受。
第三,要实行民主化管理。
管理者应当进行民主管理,鼓励个体参与管理过程,通过
充分参与来提高组织的效率。
第四,要加强责任心和组织视野。
管理者不但要落实职责,而且要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对组织未来发展具有持久的眼光,展望未来发展,有远见的面对未来的挑战。
第五,要注重合作与沟通。
管理者应当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尊重组织间的沟通,帮
助形成良好的沟通环境,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实现良性循环,提升组织发展效率。
最后,要注重发展管理动力。
管理者应该注重培养发展动力,提供足够的保障,建立
良好的员工关系,给予员工良好的发展机会,以激发员工积极性,为组织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管理学教材有哪些
大学管理学教材有哪些大学管理学教材是培养管理人才的重要教材之一,它涵盖了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
在大学的管理学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本较为常见的大学管理学教材。
1. 《管理学》(作者: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是一本广泛使用的大学管理学教材。
该教材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内容包括组织行为、领导、决策、沟通、组织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以简明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管理学的重要概念和实践技能。
2. 《现代管理学导论》(作者: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库尔特)《现代管理学导论》是一本以系统的方式介绍管理学的教材。
该教材涵盖了管理学的主要领域,包括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
教材结合了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和实践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管理学理论的应用。
3. 《管理学原理》(作者:吴晓波)《管理学原理》是一本由中国管理学专家吴晓波编写的教材。
该教材以管理学原理为基础,介绍了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教材内容覆盖了管理学的基本知识、管理决策、组织管理、领导力等方面。
吴晓波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将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管理知识。
4. 《管理学原理与实践》(作者:李旭红、王宁、王志刚)《管理学原理与实践》是一本综合性的管理学教材。
教材将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涵盖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该教材以案例为基础,帮助学生了解管理学理论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现代管理学》(作者:刘百战)《现代管理学》是一本综合性的管理学教材,为大学管理学专业的必修教材。
该教材涵盖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内容包括个体行为、组织行为、领导与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二、合理组织生产过程_管理原理与实践_[共3页]
管理原理与实践务性运作与制造性生产有着明显的区别:服务性运作的质量标准难以确定。
服务的质量往往因人而异,根据顾客的感知、情绪和服务氛围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同样的教师,讲授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评价往往不同;同一个美发师的服务,不同顾客的满意度也不相同。
另外,服务的产出是无形的,不可存储的,其服务过程就是产品,这个产品是即时提供的。
因此,它既没有数量也没有味道更不能保存。
例如:律师不可能将法律咨询的过程存储下来,等客户需要的时候提供;美发店也不可能将对客人的美发过程存储下来,等客人需要时提取出来。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能把制造性生产的管理方法简单地搬到服务业中。
二、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的各个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形成有机的系统,以最经济的方式和较高的效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重要目标。
(一)生产系统的功能生产系统(Production System),是企业运行的一个子系统,是支持企业生产运行的系统。
生产系统将各种输入资源经过生产过程,转换成输出产品或服务,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生产信息的跟踪和反馈。
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经济的生产方式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进行生产,使输出的产品价值大于输入,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
生产系统具有怎样的功能是由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决定的。
虽然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千差万别,但生产系统往往需要具有以下的功能。
(1)创新性。
创新是指生产系统研发新产品的能力。
用户对产品的品种、款式、功能等要求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生产系统应具有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生产系统的创新性不仅表现在适应产品品种变化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及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上。
(2)质量。
生产系统应从产品设计、原材料供应、制造工艺和生产技术等多个生产环节严格把关,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使顾客满意。
(3)成本。
在产品性能、功能、质量等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只有相对较低的价格往往才能赢得市场,同时还要保证企业有获利生存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原理与实践(主编—陈琳)第一章导论1.(论述管理的概念和职能)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四层含义:①管理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②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③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④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有效的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组织外的特定条件。
可见,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是组织资源,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古典学派如泰罗,法约尔等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活动。
决策学派的代表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P3--P42.管理的特征:(论述)a.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首先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是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发方法论。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的自身特点和客观规律。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法选择的技巧性。
管理既离不开科学性,又离不开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不是一种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只强调管理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将会导致管理的随意性;不注重管理的艺术性只强调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科学将变成僵硬的教条。
总之,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统一于实践之中的。
b.管理是效率与效果的统一管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指导人们“正确的做事”,已达到管理效效率的目的。
管理通过目标的的选择和资源的分配,引导人们“做正确的事”已达到管理效果上的目的,所以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P53.管理的性质P6管理二重性的含义:管理二重性就是指管理具有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4.管理者的概念与分类:管理活动通常是由人来承担的,人是管理的主体,因此把执行管理任务的人通常称为管理者。
按管理者的层次划分可把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按管理人员的领域划分可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P75.管理者的素质:素质通常是指事物内在的特征。
狭义的说,素质是指生理与心理范畴内人的先天遗传的解剖生理特点;广义讲,素质包括素养、性格、品质和能力。
罗伯特-卡茨提出有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三种基本的技能:技术性技能、人际性技能、概念性技能。
P116.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P13--P14①环境是组织管理系统建立的客观基础。
组织的使命是组织存在的依据,它来自于环境对组织的要求。
②环境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③组织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二章1.决策的定义:指在既定环境下,管理者从备选方案中选择一项行动方案的过程。
即人们对行动目标和手段的一种选择或抉择。
P232.决策在管理的地位:西蒙曾经说过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活动的中心就是决策。
P243.决策的类型P25-P28①决策问题的重复性程度分类: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②按决策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分类: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③按决策问题的可控程度分类: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指各个备选方案都只有一种确定结果的决策。
④按决策主体分类: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⑤根据决策时间的紧迫性分类:知识敏感型决策和时间敏感型决策⑥按决策的起点分类: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4.决策的6项基本要素:决策者、合理性的决策标准、决策目标、决策对象、决策工具、决策结果。
P294.决策目标:是指决策行动所期望达到的成果和价值。
P315.决策的程序(简答):诊断问题、确定目标、收集信息科学预测、拟定方案、选定方案、检验决策。
P326.定量决策方法:其核心是把决策的变量和变量、变量和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式表示出来,建立数学模型。
7.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法、决策表法8.定性的决策方法P41①专家会议法:就是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通过会议的形式,对产品市场发展前景进行分析预测,然后在专家判断的基础上,综合专家意见,得出市场预测结论。
②头脑风暴法:也称非交锋式会议。
其含义是指会议不带任何限制条件鼓励与会专家独立、任意的发表意见,没有批评或评论,以激发灵感,产生创造性思维。
③德尔菲法:是在专家个人判断和专家会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专家调查法。
程序是建立预测工作小组、选择专家、设计调查表、组织调查实施、汇总处理调查结果。
第三章计划1.计划的定义:计划就是组织根据环境的需要和自身特点,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并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来协调、组织各类资源以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2.计划的内容:做什么(what to do)、为什么做(why to do it)、什么时候做(when to do it)、何地做(where to do it)、谁去做(whoto do it)、怎么做(how to do it) P663.计划的作用P66①计划是管理活动的依据②计划是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手段③计划是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手段④计划是管理者制定控制标准的依据3.计划的类型P69①根据时间的跨度分可以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②根据计划设计的广度分可以分为战略计划和行动计划③根据计划的对象和应用范围分可以分为综合计划、部门计划和项目计划。
④根据明确性分可以分为具体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4.计划的表现形式:宗旨、目标、战略和策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
P715.计划工作流程(简答):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
3)研究过去。
4)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6)制定主要计划。
7)制定派生计划。
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P726.影响计划的因素:1)组织的层次2)组织的生命周期3)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4)未来许诺的期限5)管理者对计划的态度6)经验7.计划工作的方法:滚动计划法、甘特图法、计划评审技术法、运筹学方法甘特图的定义:它基本上是一种线状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安排的活动、线条表示在整个期间上计划的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
7.目标管理:1954年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
8.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特点(简答)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和方法。
其特点:①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②强调自我控制③注重管理实效,是一种成果管理。
目标管理的具体过程:目标制定与展开、目标的实施、目标成果的评价。
9.战略管理的过程(论述)战略管理,主要是指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过程①确定组织当前的宗旨、目标和战略。
②分析环境③发现机会和威胁④分析组织资源⑤识别优势和劣势⑥重新评价组织的宗旨和目标⑦制定战略⑧实施战略⑨评价结果10.分析环境PEST分析模型:政治环境(political)、经济人口环境(economic)、技术自然环境(technological)、社会文化环境(social)11.迈克尔。
波特五力模型: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
12.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把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结合在一起,用系统的分析的思想,对研究的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第四章:组织原理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2.组织的特点:一定数量成员、相对明确的目标、相对明确的分工、相对稳定的规则。
3.组织设计:就是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建、变革和再设计。
4.现代组织设计的一般原则(简答):1)任务和目标原则2)分工和协作的原则3)命令统一原则4)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原则5)职、权、责、利相应的原则6)执行与监督机构分设的原理5.组织设计的步骤①职务设计与人员配备②部门划分③结构的形成与优化6.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上级直接领导与其指挥下属的人数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并且应该是有效的。
管理层次也称组织层次,它是描述企业纵向结构特征的一个概念。
7.几种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①直线制结构(适合小企业,效率高)②职能制结构(适合中性企业)③直线职能制④事业部制结构⑤矩阵型结构⑥网络型结构8.组织变革:指对组织结构、组织关系、职权层次、指挥和信息系统所进行的调整和改革。
9.当代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论述题)①中心两极化: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竞争加剧,企业的重点部门由过去的生产转向研究开发和市场销售。
从企业经营的过程来看,企业的结构特征正在形象的由“橄榄形”转变为“哑铃型”。
②外形扁平化: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企业的应用,企业的信息收集,整理、传递和经营控制手段的现代化,金字塔式的传统层级结构正在向少层次、扁平式的组织演进。
③运作柔性化:柔性的概念最初起源于柔性制造系统指的是制造过程的可变性、可调整性、描述的是生产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④团队组织:这里的团队是在企业内部形成的具有自觉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独立作战的集体。
⑤虚拟组织:是一种企业形态的创新⑥无边界组织:一种边界灵活没有局限性能够使信息、资源、观念和思维自由且快速流动穿行的组织形态。
⑦学习型组织(简答):通过创造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10.组织文化:一般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从而区别于其他组织。
它是组织中成员的一种共同的认知,能够强烈的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为。
11.组织文化的功能(简答):1)自我内聚功能2)自我改造功能3)自我调控功能4)自我完善功能5)自我延续功能第五章1.领导的作用:协调作用、指挥作用、激励作用。
2.领导职能:指指导和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其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或艺术。
3.领导的内容和作用(简答)领导工作的实质在于领导者在充满艺术性的领导过程之中,巧妙的将组织成员个人愿望和需求的满足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作用主要体现有1)协调作用2)指挥作用3)激励作用4.权利的类型:法定权力、奖赏权力、强制权力、专家权力、感召权力5.权利使用的三条原则(简答):慎重用权、公正用权、例外处理。
6.领导与管理的异同:从本质上讲,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利的基础上对下属发号施令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