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统计平均数共25页文档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4 平均数丨苏教版 (共16张PPT)
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11
10
9
8
7
6
6
5
4
3 2 1
0 李小刚
9 7 6
张明 王宇 陈晓杰
(个)
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11 10
10
9
8
7
7
6
5
5
4
4
3 2
1
0 吴燕 刘晓娟 史敏敏 孙芸
( 个 ) 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11
10 9 8
76
6
9 7 6
5
4 3
2 1 0
李
张王 陈
小 明宇 晓
钢
练习八T1
14cm
研学导异
24cm 16cm
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14+24+16=54(cm) 54÷3=18(cm)
练习八T2
研学导异
练习八T3
研学导异
答:他的身高可能是155厘米。 答: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
练习八T4
拓学展异
练习八T4
8
7 6 5
4 3
2 1 0
李小钢 张明 王宇 陈晓杰
(个)
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11 10
10
9
8
7
7
6
5
5
4
4
3 2
1
0 吴燕 刘晓娟 史敏敏 孙芸
4
沈明芳
研学导异 ( 个 )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吴燕 刘晓娟 史敏敏 孙芸 沈明芳
平均数在什么范围内?
研学导异
( 个 ) 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苏教版数学《平均数》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平均数》说课稿苏教版数学《平均数》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首先我从教材分析说起,“平均数”作为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
它是在学生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条形统计图(一个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以及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先总后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
但平均数的概念与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
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仅让学生达成求平均数的方法,那么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在生活的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储备要求,一是统计的初步知识,二是平均分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学生原来的知识中学过。
(2)学生的能力结构分析:通过统计图表和统计初步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调查、统计的意识;而且,学生已初步具有“移多补少”使两数相等的能力。
学习目标:1、学生能结合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通过“移多补少”,使学生经历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数据从不相等到相等的过程,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求平均数的作用以及求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在练习题中点题达成目标。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以及在生活中(比较用)的意义,感受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和价值,掌握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平均数。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新课程新理念,我充分用老师引导-学生自出探究-形成知识巩固与提高的教学主线,为学生的知识生产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
我力求体现以内容定教法,教法为内容与学生服务的宗旨,力求体现教师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情境,并采用课件和说教同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直观明了的理解什么是平均数和平均数的意义。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讲义-第八讲平均数(含答案)
倍数
(279 + 86) + 4 = 91(分)………..(分)
(279+90) ÷4=92(分)……1(分) (279+93) ÷4=93(分) 也可以直接根据总分判断,总分是 4 的倍数,也就应该是 2 的倍 数,只有 279+93=372(分)满足条件,所以应选 C
例 2.1.18 在一次讲故事比赛中,亮亮的得分情况如下。 9.5 分 9.2 分 8.8 分 8.4 分 8.7 分 9.1 分 9.2 分
【解析】 (1) (18 17 19 16 20 18) 6 18 (分)(2) 9时分-1时8 分 8 42
题模二: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随练 2.5 小明和小刚练习 50 米蛙泳,每次的成绩如下。
小明 小刚
第一次 110 秒 104 秒
第二次 102 秒 110 秒
第三次 112 秒 107 秒
第四次 100 秒
平均
(1)他们两人的平均成绩各是多少?并填在表格里。 (2)假如要选他们两个当中的一个去参加比赛,你认为应该选谁?为什么? 【答案】 (1)(110+102+112+100)÷4=106(秒) (104+110+107)÷3=107(秒) 小明:106 秒 小刚:107 秒 (2)应该选小明,因为小明更快。 【解析】 (1)(110+102+112+100)÷4=106(秒) (104+110+107)÷3=107(秒) 小明:106 秒 小刚:107 秒 (2)应该选小明,因为小明更快。
变少了
例 2.1.12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43+244+245+246+247+248+249 =246×□ =□ (2)949+947+945+943+941 =□×□ =□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平均数》说课稿苏教版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实践活动丰富:本节课设计了多种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绘制统计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增加后平均体重 = (35 + 40 + 45 + 50 + 60) ÷ 5 = 46kg
平均体重增加了1kg。
3. 极端值对平均数的影响:
- 课本第51页练习题11:一个小组有5名学生的成绩分别是80、85、90、95和100。如果最高分和最低分都不计入平均分,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 答案:不计最高分和最低分,平均成绩 = (85 + 90 + 95) ÷ 3 = 90
- 课本第53页练习题18:一个篮球队有5名队员,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80cm。如果有一名队员因伤退出,替换他的新队员身高为175cm,那么篮球队的平均身高会发生什么变化?
- 答案:原平均身高 = 180cm
新平均身高 = (4 × 180cm + 175cm) ÷ 5 = 179cm
平均身高降低了1cm。
2. 软件资源:教学PPT、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课件、练习题库。
3.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课堂互动平台。
4. 信息化资源:电子白板、教学APP(支持数据分析的数学工具)。
5.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情境教学、互动问答、个别辅导。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发布预习资料,包括《平均数》概念介绍PPT和预习问题,要求学生预习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研究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的内容,练一练、练八1、4教学目标:1.感受求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2.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研究、合作交流展示一、自学展示1.出示例3主题图。
谈话:四年级第一小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
你想了解他们的比赛情况吗?出示:男女套圈成绩统计图。
你认为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你是怎样比出来的?2.学生根据预成果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提前使用研究单预以后所填的自己的比较方法)3.学生讨论后,集体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以下几种方法,明确:①比较每个组的最好成绩,只反映了小组里某个人的套圈成绩,不能反映整个小组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
②由于男、女生人数不相等,比套中的总个数也不能反映小组套圈成绩总体水平。
③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较合理。
4.揭示课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经常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像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要看哪个小组套得准一些,可以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也就是男、女生套中个数的平均数。
得到结论,并填到研究单上。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二、合作探究1.求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使用研究单,交流已填好的自己的方法。
)学生活动后,指名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并组织讲评。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方法:1)移多补少的方法——利用统计图说明把多的移给少的,使4人比赛成绩相等的过程,得到平均每人套中7个。
谈话: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移给少的(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板书:移多补少),求出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这里的7表示什么?让学生说说7表示什么?指出7是6、9、7、6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精品课件 29.平均数练习
分层 练 习
⑶小强身高145厘米,他到一个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池塘
里游泳,还是会有危险。 ( )
分层 练 习
2.实验小学6个年级举行献爱心捐款活动,第一天捐了480元,
第二天捐了500元,第三天捐了520元,第四天捐了540元。
①平均每个年级捐了多少元?列式( B )
②平均每天捐了多少元?列式( A )
①小军身高170cm,他可能是排球队员。 (
②排球队员身高一定都是168cm。 ( ③排球队员身高可能都不是168cm。 ( ) )
)
分层 练 习
1.明辨是非:
⑴电梯里有8人,平均每人的体重是60千克, 每人的体重一定都是60千克。( ) ⑵健民食品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900元。 张华是这个公司的员工,她的月平均工资不 可能低于2900元。 ( )
分层 练 习
3.诗歌朗诵比赛中,评委老师给吴萌打出的分数如下表:
评委 评分 陆老师 王老师 叶老师 施老师 马老师 李老师 毛老师 90 68 89 96 92 88 86
最低分
最高分
⑴在评委老师给出的分数中,最高是多少分?最低呢?
⑵按照比赛规则,计算选手的平均分要去掉一个最高分 和一个最低分。你能按规则计算吴萌的平均得分吗?
(90+89+92+88+86)÷5=89(分)
自主 检 测
1.选择 ①某一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24千克,下面的叙述正确的 是( B )。 A 这个小组同学的体重都是24千克。 B 这个小组同学的体重有可能都不是24千克。 C 这个小组同学的体重有可能都超过24千克。
自主 检 测
②学校篮球队有10名队员,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56CM。 李明的身高是150CM。 他加入篮球队后,队员的平均 身高比原来( A ) A 比原来矮 B 和原来一样 C 比原来高 ③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是34,最小的是19,这组数据的 平均数( C ) A 比34大 B 比19日小 C 比34小且比19大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平均数
橘子销售量统计图
数量/箱
10月24日
12
11
10
9
8
8
10 7
7
6
6
54
4
3
2
1
0
一
二
三
四
五
哪几天卖出的苹果箱数超过了平均数?卖出的橘子呢?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各小组长带 领小组成员计算本 组平均体重。
(2)比一比哪组 平均体重最重,哪 组最轻?
你对同学或自己 有什么建议?
11 10 10
9
8
7
7
6
5 4
4
5 4
3
2
1
0
吴燕 刘晓娟 史敏敏 孙芸 沈明芳
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想法吗?
(6+9+7+10)÷4 =32÷4 =8(个)
(5+4+7+5+4) ÷5 =25 ÷5 =5(个)
( 个 ) 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 个 ) 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11
11
10 9 8
9 7
( 个 ) 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11 10 10
9
8
7
7
6
5 4
4
5 4
3
2
1
0 吴燕 刘晓娟 史敏敏 孙芸 沈明芳
怎样比才是是合理的?
( 个 ) 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11
10 9 8
9 7
7
6
6
6
5
4
3
2
1
0
李小刚 张明 王宇 陈晓杰
( 个 ) 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4 平均数丨苏教版.doc
《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分析比较,掌握移多补少法和用总数除以个数的求平均数的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感受到平均数和整组数据的关系,理解平均数是一个变化的量;4、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构建统计模型。
教学重难点:1、通过操作和分析比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感受到平均数和整组数据的关系,理解平均数是一个变化的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教什么学科的吗?(数学),其实老师以前还教过体育课,体育课上有很多好玩的游戏,其实游戏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用我们的数学知识去解决。
请看(出示主题图)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他们遇到什么问题了呢?(联系实际的情景创设,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课件出示:男生队一共套中了28个圈,女生队一共套中了30 个圈。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了?生:女生队赢了!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女生队的总数比男生队的多。
)师:哦,比较他们的总数可以得出女生队赢了,那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再继续往下看。
课件出示:男生队4人;女生队5人;师:这时候你们还能确定是女生队的成绩好一点了吗?生分组讨论,交流。
汇报:不是的。
师:谁能把你们组的想法写到黑板上并和其他小组的人分享。
生扮演:284-4=7 304-5=6 (并说明想法)师:看来在人数不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光比较总数,而是要比较每个人的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条件的逐步呈现,让学生经历从比较总数到比较平均数的简单过程,初步建立平均数的表象;为后面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和如何求平均数打下伏笔。
)师:他们比赛的时候老师也在现场,拿到了真实的比赛数据,同学们认为结果会和你们刚才想的一样吗?(设计悬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出示主题图:男生队和女生队比赛情况的条形统计图;师:请拿出你们的作业纸,看一看你们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一想,你们刚才算出来的7和6都到哪里去了?学生分组讨论思考。
无锡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集体备课教案
无锡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有一定的能力。
但是,对于平均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加强,需要通过实例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2.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平均数。
3.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入和巩固平均数的概念。
2.准备练习题,用于让学生进行操练和巩固。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如:“小明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去买饮料,他们一共买了6瓶饮料,平均每人分得2瓶。
”让学生思考,引出平均数的含义。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通过示例,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如:“一组数据中有5个数,分别为2、3、4、5、6,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平均数的计算练习,如:“一组数据中有8个数,分别为1、2、3、4、5、6、7、8,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课件)
移多补少
145 145
145 145
140 142 145 148 150
3 5
答:这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5厘米。
四3班第一组五名男生的身高如下表:
姓名小林Βιβλιοθήκη 身高/厘米150 140 多10
小宁
小力
小军
小平
142
140
145
148
140
140
140
多2
多5
多8
10+2+5+8 =25(厘米)
四3班第一组五名男生的身高如下表:
总时间
240÷30=8(小时) 240÷20=12(小时) 8+12=20小时
答:这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往返一次平均每小时行24千米。
某旅馆要定制一批新床,如果按照旅客的平均身高定制床的长度,这样合理吗?
不合理
平均数是在最大数与最小 数之间的一个数据。
如果按平均身高来定制新床, 那么身高大于平均身高的那 部分旅客用起来就不方便了。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求平均数的方法
移多补少 先合后分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四3班第一组五名男生的身高如下表:
姓名
小林
小宁
小力
小军
小平
身高/厘米 150
142
140
145
148
这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先合后分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150+142+140+145+148 )÷ 5 =725÷5 =145(厘米)
平均数?
A BC
平均数?
平均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4 平均数丨苏教版 (共17张PPT)
三、巩固深化①
调皮的小强想到河沟里游泳, 河沟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
小刚想:我身高150厘米, 下河游泳是绝对不会有危险的。
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三、巩固深化②
小歌手比赛得分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平均分
张华
9.6
9.8
9.7
9.9
1
8
王珊
9.4
9.5
9.5
9.6
9.9
9.58
三、巩固深化③
3
6
2
3
7
3
第二组每人1分钟投篮情况统计表
周军
向政
杨光
邹凡
6
4
3
7
平均每人投篮个数:5个
二、进一步认识
第一组每人1分钟投篮情况统计表
王明 张华 刘刚 周胜 刘毅 文松 总数
平均数
3
6
2
3
7
3
244Biblioteka 第二组每人1分钟投篮情况统计表
周军
向政
杨光
邹凡
总数 平均数
6
4
3
7
20
5
四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 。
一、初步感知
第一组一共投了24个。 第二组一共投了20个。
哪个组的投篮水平要高一些?
第一组每人1分钟投篮情况统计表
王明 张华 刘刚 周胜 刘毅 文松 总数
3
6
2
3
7
3
24
第二组每人1分钟投篮情况统计表
周军
向政
杨光
邹凡
总数
6
4
3
7
20
第一组每人1分钟投篮情况统计表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平均数|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平均数|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的平均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
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解决与平均数相关的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用具:计算器、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这么多的数学运算,那么有没有一种运算,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加起来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2. 举例说明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例1:有5个数,分别是2、3、5、7、9,求这5个数的平均数。
解答:平均数= (2 3 5 7 9) ÷ 5 = 53.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器或手工计算,验证例1的计算结果。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出示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计算平均数。
案例1:小明家一个月的水电费分别是120元和80元,求这个月小明家的平均水电费。
案例2:小华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前三次的成绩分别是85分、90分、95分,求小华这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案例分析。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1:计算以下数据的平均数:8、4、6、2、10练习题2:小刚在一次语文考试中,前三次的成绩分别是80分、85分、90分,求小刚这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图、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为后续学习更多的统计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平均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是对其本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求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加起来除以数据的个数。
2.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均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入和解释平均数的概念。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如“小明生日邀请了5个同学,共收到了8个礼物,平均每个同学送了几个礼物?”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平均数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数据,如“一组数据:1,2,3,4,5”,让学生尝试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求平均数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给出一些数据,要求学生求出平均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平均数的问题,如“平均数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等,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平均数》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平均数的认识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平均数是十分重要的统计量,常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常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或比较不同组别在某些方面的差异。
例3是在学生认识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积累了一些统计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收集、整理数据能力的基础上,教学简单的平均数。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了同学们进行套圈比赛的问题情境,以“为什么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怎样求平均数→平均数说明了什么”为线索,安排了四个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第一层次,教材结合现实情境提出“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的方法,并通过交流,认识到男、女生人数不相等时,比最好成绩不合理,比总数也不合理,可以“分别求出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再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的含义。
第二层次,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的问题,同时呈现了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移多补少,二是先求和再平均分。
并结合演示和交流,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指出:“7”是6、9、7、6这四个数的平均数。
第三层次,让学生独立解决“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的问题,并对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进行比较,得出男生套得准一些的结论。
第四层次,引导学生交流对平均数的认识,同时指出“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进一步明确平均数的本质特征。
这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感受平均数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作用,体会平均数的学习价值。
随后的“练一练”要求学生“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看看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并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平均数含义的理解,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统计平均数共27页文档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4.4平均数 教案
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1、平时你们都喜欢玩什么游戏啊?(请2、3人说)2、师:昨天啊,四年级的小朋友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套圈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教学新课1、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比赛规则。
(请一个学生读)2、师:这场激烈的比赛结束了,你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请2、3人说)生:男生赢还是女生赢?3、师:看来我们都比较关注到底是男生赢还是女生赢,那就让我们首先看看男生的比赛情况吧!(出示男生成绩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看到了哪些信息?(请2、3人说)你发现的真准,你一眼就看出来了,你观察地真仔细,真棒。
4、看完了男生套圈的成绩,想不想看看女生的成绩。
(出示女生成绩统计图)。
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也请你说说看到了哪些信息?(请2、3人说)5、师:看了这些信息,你能不能说说到底是男生赢了还是女生赢?(请2、3人说)6、师:同学们说的都可真好,各有各的道理,老师都不知道听谁的了,你还有更好的办法介绍给老师吗?7、生1:看他们一个人套中了几个圈,(答案接近了,但是我们这是男生和女生进行的比赛,所以我们可以分别求出。
谁能说的更清楚一些)生2:求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圈。
师:这是一个好方法。
那你会求吗?拿出课堂本请你分别求出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圈。
做好的同学抱臂坐正。
8、好,下面我们请同学先来汇报你是怎么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的。
学生说,老师板书。
那我们一起来看,他第一步求的是什么?(4个男生总的套圈数)他第二步表示什么意思?(把总数平均分成了4份,再求平均数)那谁来说说女生第一步求的是什么,那第二步呢?9、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你们,为什么第一个除以4,第二个要除以5呢?(男生是4个同学,用四个同学的总数平均分成4份,所以要除以4 女生是5个同学,用5个同学的总数平均分成5份,所以要除以5)你解释的可真清楚,真好。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8:平均数-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8:平均数-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平均数的产生和意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平均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计算器和一些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的特点。
2. 提问:这组数据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组数据的总和是100,平均每项数据是25。
4. 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就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二、探究(15分钟)1. 分组活动:每组学生用准备好的小物品,进行平均数的实验。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平均数的产生和意义。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4. 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应用(10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进行解答。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辅导。
3.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巩固(5分钟)1.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辅导。
3.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