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与胚胎学 第11、12、13和14章 消化管、消化腺、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组胚教学大纲(8年制,第7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供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目录前言第14章消化管第1章组织学绪论第15章消化腺第2章上皮组织第16章呼吸系统第3章结缔组织第17章泌尿系统第4章血液第18章男性生殖系统第5章软骨和骨第19章女性生殖系统第6章肌组织第20章胚胎学绪论第7章神经组织第21章胚胎发生总论第8章神经系统第22章颜面和四肢的发生第9章眼和耳第23章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第10章循环系统第24章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第11章皮肤第25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第12章免疫系统第26章神经系统、眼和耳的发生第13章内分泌系统前言本大纲以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7版)》为依据,规定了我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本学科的教学要求。
由于该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级临床医生,而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十分基础的学科,所以,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是对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特别是病理学、生理学、产科学)最有用的知识。
按照这一原则,本大纲将教科书内容分为三级:1.掌握。
是课堂上主要讲授、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也是考试的主要内容。
2.熟悉。
是课堂上选择性讲授、学生必须阅读的内容,在考试的范围内。
3.了解。
是课堂上选择性讲授、学生应当浏览的内容(包括插入框的内容),不在考试范围内。
在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中,如教师未于课堂讲授,则学生必须自学。
此外,教师可酌情讲授学科的新进展。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对书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取精华;要注意培养对组织形态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本学科为80学时,理论课与实习课学时比约为5:4。
理论课通过教师讲课、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实习课通过观察标本,观看幻灯片、录相片等方式进行。
第1章组织学绪论掌握:组织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组织、嗜酸性、嗜碱性的概念;组织学学习方法的要点。
熟悉: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的原理和主要过程,HE染色,PAS反应。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课件:第14章 消化管
功能:分泌可溶性酸性粘液
干细胞
处于活跃的增殖状态。增殖的子 细胞,有的向上迁移,分化为表面粘 液细胞,有的停留在局部或向下迁移, 分化为其它胃底腺细胞。
内分泌细胞:ECL细胞:组胺 D细胞:生长抑素
贲门腺: 分泌粘液和少量溶菌酶
胃小凹深,腺短而弯曲分支多。
幽门腺 粘液性C为主,少量壁C,G细胞多。
小肠
上皮:单层柱状
固有层:小肠腺多,淋巴组织丰富。
粘膜肌层:内环外纵。
粘膜下层
粘液性的十二指肠腺(pH 8.2-9.3)。
肌层:内环外纵。
外膜:浆膜。
2、小肠绒毛
定义:小肠上皮和固 有层共同突入肠腔形 成的突起。
十二指肠和空肠头段 最发达。
小肠 small intestine
十二指肠
叶状
空肠
小肠绒毛(中央乳糜管)
小肠绒毛和肠腺的关系
中央 乳糜管 平滑肌 毛细血管
小肠腺
纹状缘 1吸收细胞 2杯状细胞
5干细胞 4 潘氏C 3 内分泌C
纹状缘 微绒毛
光镜模式图
微绒毛 透射电镜图
杯状细胞:
分布:散在,从小肠至 大肠段杯状C逐渐增多。 肠绒毛与肠腺均有分布
功能: 分泌粘液,润滑、保护
杯状细胞
种类多
内 分 泌
I细胞: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
细
S细胞:促胰液素
胞
酸性食糜刺激其分泌
小肠绒毛结构
中轴:固有层CT,含 ①丰富有孔毛细血管 ②1~2条中央乳糜管 ③散在纵行平滑肌
长指状
回肠
短锥状
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扫描电镜图
绒毛结构
上皮:单层柱状,含 ①吸收细胞 ②杯状细胞 ③内分泌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知识点之第12章消化管
第12章消化管【学习重点】本章主要介绍消化管的基本结构及各段的结构特点。
重点掌握食道、胃、小肠、大肠的管壁结构;了解消化管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主要学习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从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消化系统消化腺小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均开口于消化管腔大腺: 位于消化管壁外一、消化管的基本结构:从内向外,管壁分四层。
(一)粘膜:是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1、上皮:两端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中段为单层柱状上皮。
2、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富含小消化腺、血管和淋巴组织。
3、粘膜肌:薄层平滑肌,一般为内环外纵两层。
(二)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消化腺、粘膜下神经丛。
粘膜与粘膜下层突向管腔形成皱襞。
(三)肌层:两端为骨骼肌,其余部分为平滑肌。
多呈内环、外纵走向,肌层之间含肌间神经丛。
(四)外膜: 纤维膜或浆膜(结缔组织外有间皮)。
二、口腔: (自学)(一)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内有小唾液腺,无粘膜肌。
(二)舌:表面覆有粘膜,内部为骨筋肌。
舌乳头:由舌背粘膜隆起形成,主要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
味蕾:主要位于后两种舌乳头内,呈花蕾状,由味觉细胞(暗细胞、明细胞)和基细胞组成,为味觉感受器。
(三)牙:解剖上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其组织结构包括: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包绕牙髓腔,由牙小管和间质(胶原原纤维及钙化基质)构成。
牙袖质:包于牙冠部的牙本质表面,由袖柱和轴柱间质构成,为人体内最硬的结构。
牙骨质:包于牙根部的牙本质外面,其组织结构似骨组织。
牙髓:为疏松结缔组织,位于牙髓腔内。
牙周膜: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
骨膜及牙龈:包绕牙颈周围的口腔粘膜。
(四)咽:由粘膜、肌层(骨骼肌)和外膜(纤维膜)组成。
粘膜:口腔: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鼻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喉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三、食道特点:粘膜: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粘膜肌较厚,为纵行平滑肌。
《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消化管
| |第十二章消化管一、名词解释1、皱襞2、细胞内分泌小管3、intestinal villus4、肠隐窝5、纹状缘6、潘氏细胞7、味蕾8、微管泡系统9、中央乳糜管10、胃小凹11、舌乳头二、填空题三、选择题1、关于味蕾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是位于复层扁平上皮内的椭圆形小体B、由I 型细胞、II 型细胞和基细胞组成C、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均属于神经元D、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均有味毛E、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的基底面均可见与神经末梢形成突触2、关于牙本质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由牙本质小管和间质构成B、间质中含有胶原原纤维和钙化的基质C、牙本质中的胶原原纤维称牙本质纤维D、基质中无机成分占80%,故较骨质坚硬E、牙本质对冷、痛、触觉刺激较为敏感3、关于食管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B、固有层内有食管贲门腺C、粘膜肌不连续D、肌层为外环内纵的平滑肌E、外膜为纤维膜4、关于胃上皮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上皮为无杯状细胞的单层柱状上皮B、表面上皮不同于胃小凹的上皮C、上皮细胞能分泌大量粘液D、上皮细胞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E、上皮表面的粘液是胃粘膜的重要保护层5、胃上皮细胞更新的时间为A、3 天B、3 周C、1 月D、2 月E、3 月6、吸收维生素B12所需的内因子来自胃的A、主细胞B、颈粘液细胞C、胃小凹上皮细胞D、胃内分泌细胞E、壁细胞7、关于小肠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有环行皱襞B、表面有大量绒毛C、固有层内有肠腺D、固有层内有明显的神经丛E、粘膜层及粘膜下层有淋巴组织8、关于12 指肠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有许多环行皱襞B、绒毛呈叶状C、杯状细胞少D、固有层内含12 指肠腺E、粘膜肌不连续9、关于回肠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粘膜下层有时可见腺体B、杯状细胞多C、有集合淋巴小结D、靠近淋巴小结的上皮中有微皱褶细胞E、粘膜肌不连续10、光镜下,小肠区别于大肠的最主要特征是A、有许多肠绒毛B、杯状细胞较少C、无结肠带D、肠腺较短小E、有许多皱襞11、下列哪项不存在于小肠?A、absorptive cellB、goblet cellC、intestinal villusD、intestinal cryptE、Parietal cell12、粘膜肌的收缩可促使A、粘膜活动B、腺体分泌物的排出C、血液运行D、粘膜与腔内食物的接触E、以上都对13、壁细胞合成盐酸的部位在A、粗面内质网B、细胞内分泌小管C、线粒体D、微管泡系统E、高尔基复合体14、关于小肠吸收细胞的特点,下列哪项错误?A、游离面有纹状缘B、微绒毛不能伸缩C、微绒毛表面有由糖蛋白构成的含有消化酶的细胞衣D、滑面内质网膜上有甘油三酯合成酶E、相邻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15、关于胃肠道内分泌细胞,下列哪项错误?A、分布于上皮与腺体中B、有基底侧突与邻近细胞相接触C、在H.E 染色切片上容易辨认D、底部胞质含大量分泌颗粒E、分开放型与封闭型两类四、判断题1、消化管的外膜可分为纤维膜和浆膜,前者由结缔组织构成,后者由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题
滨州医学院组织胚胎学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上皮组织第3章结缔组织第4章软骨和骨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第6章肌组织第7章神经组织第9章循环系统第10章免疫系统第11章皮肤第12章内分泌系统第13章消化管第14章消化腺第15章呼吸系统第16章泌尿系统第18章男性生殖系统第19章女性生殖系统第20章胚胎学总论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是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的研究。
2. HE染色:利用苏木精和伊红对组织或细胞进行染色的方法。
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标记物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反应,结合形态学观察,对抗原做定性、定量、定位检测的技术。
4. 原位杂交技术:利用有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外源核酸(即探针)与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待测DNA或RNA互补配对,结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经一定的检测手段将待测核酸在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
5. 嗜酸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酸性。
部分细胞质及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等常呈嗜酸性。
6. 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
细胞核、核糖体等常呈嗜碱性。
第2章上皮组织一、名词解释1.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电镜下可见绒毛轴心的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丝连于胞质顶部的终末网,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2. 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粗长突起,能节律性定向摆动,电镜下纤毛中央为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为9组双联微管。
纤毛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等处。
3. 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
这种连接呈点状、斑状或带状,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侧面。
紧密连接除有机械连接作用外,还可阻挡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内,具有屏障作用。
4. 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呈斑状,细胞间隙仅2~3nm,内有等间隔连接点,胞膜中有规律分布由6个亚单位并合组成的连接小体,相邻两细胞膜中的连接小体对接,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利于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交换及细胞间信息的传递。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H.E染色:是最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
是用苏木精和伊红染料进行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是碱性染料,能和苏木精结合的称嗜碱性,呈蓝色;伊红是酸性染料,能和伊红结合的称嗜酸性,呈红色。
PAS反应:又称过碘酸-Schiff反应,简称PAS 反应,是组织化学方法中的一种,用于显示多糖和粘多糖。
PAS反应阳性时呈红色,表示有糖原和多糖的存在。
第二章细胞第三章上皮组织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其内含有许多纵行微丝。
在光镜下为所见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其功能是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能摆动的细长突起,其内含有纵行排列的微管。
纤毛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
其功能是能快速、定向和有节律地摆动,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物等向一定方向推送。
缝隙连接:又叫通讯连接。
呈斑状,相邻细胞膜上有许多柱状颗粒,每个颗粒由6个亚单位围成,中央有小管。
相邻颗粒对接,小管相通。
缝隙连接的功能是传递化学信息。
连接复合体: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连接同时出现,则称连接复合体。
基膜:是介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
PAS反应呈阳性。
电镜下基膜分为基板(由上皮细胞产生)和网板(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具支持、连接作用及半透膜性质。
第四章固有结缔组织浆细胞:形态:光镜——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偏位,染色质呈车轮状,胞质嗜碱性;电镜——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丰富。
功能: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考的可能性不大)分子筛:是由透明质酸借蛋白质与其他糖胺多糖结合而构成有许多微小空隙的网状结构。
小于空隙的水、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可以通过;大于空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和肿瘤细胞等则不能通过,构成局部可限制性扩散的防御屏障,可防止细菌蔓延。
第五章软骨和骨骨单位:位于骨密质的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纵行圆筒状结构域,又称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为长骨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以中央管为轴心,10-20层骨单位骨板呈同心圆环绕;内含组织液、血管和神经,并有骨小管相互通连等。
消化管《组织学与胚胎学》 ppt课件
8
9
9
Ⅰ、muco三sa、口腔(oral cavity)
上皮:未角化复层扁平
固有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淋巴细胞;
感觉神经末梢;小唾液腺
Ⅱ、tongue
舌乳头(lingual papillae)
上皮与固有层共同突出形成
1. 丝状乳头(filiform papillae)
2. 菌状乳头(fungiform papillae)
1、量多,分布于腺的体、底部 2、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呈
强嗜碱性,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特点, 顶部充满酶原颗粒。
3、功能:分泌 pepsinogen 婴儿:凝乳酶(rennin),促进乳汁凝固。
neck mucous cell
位于腺颈部壁细胞之间。细胞呈柱状,核扁平,位于细胞 基部。核上方胞质中充满粘原颗粒,PAS反应阳性,分泌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5
5
digestive system
消化管(digestive tract):连续性管道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digestive gland)
小消化腺:消化管壁内
小唾液腺、胃腺、肠腺
大消化腺:实质性器官
唾液腺、胰腺、肝脏
6
6
7
7
general structure of the digestive tract
黏膜(mucosa) 上皮(epithelium) 固有层(lamina propria) 黏膜肌层(muscularis mucosa)
黏膜下层(submucosa) 肌层(muscularis) 外膜(adventitia) 纤维膜(fibrosa)
组织学与胚胎学 名词解释
组织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HE染色法:又名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或粉红色。
PAS反应:又名过碘酸希夫反应。
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
糖被强氧化剂过碘酸氧化后,形成多醛,后者再与无色的品红硫酸复合物(即希夫试剂)结合,形成紫红色反应产物第二章上皮组织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微细指状突起,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扩大细胞的表面积。
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伸出粗而长的突起,中央有两条单独的微管。
纤毛可定向摆动,从而将粘附于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及有害物排出。
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所形成的许多内褶,内褶间含有与其平行的长杆状线粒体,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第三章结缔组织分子筛:由氨基聚糖与蛋白质共价键结合而成的聚合体。
大量蛋白多糖聚合体形成有许多微孔的筛状结构,称为分子筛。
小于微孔的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等可通过;而大于孔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等则被阻挡。
趋化性:当受细菌产物,炎症变性蛋白等物质刺激后,细胞伸出伪足,沿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朝浓度高的部分定向移动,聚集到产生和释放这些化学物质的部位。
这种特性称趋化性。
第四章血液血象:血象是检查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及血红蛋白数量的总称。
网织红细胞:新生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从骨髓进入血液。
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其数量代表骨髓的造血功能。
溶血: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称溶血。
第五章软骨和骨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心软骨细胞越成熟,体积渐大,圆形或椭圆形,成群分布(多为2~6个聚集)它们由同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称为同源细胞群。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13章 消化腺
B
5.胆小管:相邻肝细胞间的胞膜向细胞内陷并对应接 合形成 ,内含胆汁
门管区
• 小叶间动脉:肝A的分支 • 小叶间静脉:门V的分支 • 小叶间胆管:胆小管汇合
肝的血液循环:
门V 小叶间V
肝血窦
肝A
小叶间A
V
中央V
小叶下 肝V
下腔V
胆汁排出途径
肝细胞 分泌
胆小管
小叶间胆管
左、右肝管
胆囊 胆囊管
胆总管
十二指肠
肝的功能
合成—蛋白质、糖原、胆固醇、胆盐 储存—糖原、维生素 分泌—胆汁 解毒—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防御—肝巨噬细胞 造血(胎儿期)
第四节 胆囊和胆管
一、胆囊 分底、体、颈三部分,颈部连胆囊管。 胆囊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 黏膜面有发达的皱襞,胆囊收缩排空时,皱襞
体积 数量
分布
功能
A细胞 大 B细胞 小 D细胞
20% 周边
高血糖素
75% 中央
胰岛素
5% A、B细胞间 生长抑素
第三节 肝
组织结构
被膜和小叶间 隔
肝小叶 门管区
肝小叶
中央静脉 肝板 肝血窦 窦周间隙 胆小管
门管区
小叶间动脉 小叶间静脉 小叶间胆管
一、肝小叶
1.中央静脉 小静脉, 管壁多孔,成筛状
2. 肝板(肝索)
肝细胞 形态:大、多边形
LM—胞质嗜酸性,可有双核
EM— 微体 内含物 溶酶体
SER RER
线粒体
肝细胞超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
细胞器 线粒体
RER SER
Golgi
功能 供能
合成蛋白质
合成、转运胆汁;糖、脂、类固醇激素 代谢;解毒
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知识点之第13章消化腺
第13章消化腺【学习重点】本章主要介绍消化腺的基本结构及消化系统中大消化腺的结构特点。
重点掌握胰腺内、外分泌部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意义、掌握肝脏的结构与功能意义;掌握肝血循环和胆汁排出途径。
掌握浆液性腺泡、粘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的形态结构;了解三大唾液腺的结构特点;了解胆囊的结构。
学习本章须与“消化管”的内容密切联系。
【主要学习内容】一、睡液腺(一)分泌部(腺泡):1.浆液性腺泡:腺细胞单层,呈锥形或立方形,基部胞质嗜碱性,顶部胞质嗜酸性,含大量分泌颗粒,核圆位于基底部。
分泌浆液,内含淀粉酶。
2.粘液性腺泡:腺细胞单层,呈锥形或立方形,胞质色浅(粘原颗粒被溶解),核扁位于基底部。
分泌粘液。
3.混合性腺泡:由浆液性腺细胞和粘液性腺细胞共同组成,常见形式为在粘液性腺泡的底部附有几个浆液性细胞,称为半月。
(二)导管: 闰管→纹状管(分泌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总导管上皮:单扁、单立单层柱状单层柱状单柱、假复柱复扁(三)唾液腺的特点三大唾液腺的比较分类腮腺下颁下腺舌下腺腺泡纯浆液性腺泡以浆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性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性腺导管闰管长,纹状管较短闰管短,纹状管发达无闰管,纹状管较短分泌物量占唾液的25% 占唾液的70% 占唾液的5%分泌物主要成分唾液淀粉酶含唾液淀粉酶和粘液主要为粘液二、胰腺(一)外分泌部的特点腺泡:纯浆液性细胞组成,腺细胞具有合成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腺腔内有泡心细胞,为插入腺泡的闰管细胞。
导管:闰管长,无纹状管。
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主导管(二)内分泌部胰岛:散在于腺泡之间的染色浅的细胞团,腺细胞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主要有四种细胞: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数量20% 70% 5% 很少分布外周部中央散在于A、B细胞之间周边或散在于外分泌部分泌物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胰多肽功能使血糖升高使血糖降低抑制A、B细胞分泌抑制胃肠运动三、肝脏(一)概述:肝脏的主要功能:产生胆汁,合成多种蛋白,参与物质代谢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消化管(人卫版)
---------------------------------------------------------------最新资料推荐------------------------------------------------------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消化管(人卫版)组织胚胎学教案章节:第十一章消化管目的要求:掌握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小肠粘膜的结构。
了解食管的结构特点;大肠和阑尾的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15 分钟)二、食管(10 分钟)三、胃(20 分钟)四、小肠(30 分钟)五、大肠(10 分钟)六、消化管的分泌性免疫系统(5 分钟)重点: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小肠粘膜的结构。
难点:主细胞和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时间15ˊ 教学内容第十一章消化管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一)粘膜粘膜( mucosa)是消化管壁的最内层,也是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组成。
1.上皮:衬于消化管的腔面。
1 / 7胃和肠为单层柱状上皮,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口腔、食管和肛门等为复层扁平上皮,能适应摩擦,主要起保护作用。
2.固有层:位于上皮的深层,由细密结缔组织组成,有的部位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淋巴组织。
小肠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面隆起,形成很多指状突起,称肠绒毛,以扩大小肠的表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
它们的收缩能改变粘膜的形状,协助吸收营养物质,促进血液和淋巴流动及腺体分泌物的排出。
(二)粘膜下层粘膜下层( submucosa)为疏松结缔组织,连结粘膜与肌层。
该层内含较大的血管和淋巴管,并有粘膜下神经丛。
在食管和十二指肠粘膜下层内分别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
(三)肌层肌层( muscrlaris)位于粘膜下层的深层,较厚。
除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外括约肌处为骨胳肌外,其他均由平滑肌组成。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考试重点内容
一.绪论组织分为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
人体组织的四大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组织. HE染色即苏木精-伊红染色.二.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的基本特征:1。
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外基质2。
明显极性3。
有游离面和基底面4.大多无血管,有丰富神经末梢(选择、名解)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单扁内皮:心、血管、淋巴管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单立肾小管、甲状腺单柱胃、肠、胆囊、子宫假复呼吸管道复扁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角化:皮肤表皮复柱眼睑结膜、男性尿道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呼吸管道,含有柱状细胞(最多)、锥形细胞、梭形细胞、杯状细胞。
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矮柱状,增殖分化中间层—多边形细胞浅层—梭形或扁平细胞外分泌腺有导管,内分泌腺无导管.微绒毛和纤毛的区别: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上皮细胞侧面四种连接名称:紧密连接,缝隙连接,中间连接、桥粒. 基膜分基板和网板,基板靠近上皮,网板与结缔组织相连。
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的基本特征:1。
细胞少,种类多,无极性2。
细胞外基质由纤维和基质组成3.起连接、支持、保护、储存营养和物质运输的作用4。
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结缔组织的分类:致密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组成:1。
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白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2.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3。
基质—蛋白多糖、纤维黏连蛋白、组织液。
纤维细胞是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具有趋化性。
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主要位于病原微生物易于入侵的部位以及慢性炎症部位.功能:1.合成和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2.参与体液免疫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形态似纤维细胞,参与结缔组织和小血管修复.肥大细胞:易染,水溶。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14章消化腺
(二)内分泌部
胰岛(pancreas islet) • 分布:腺泡之间,胰尾部较多
• 组成:胰岛细胞成团、索 状,细胞间毛细血管丰富
• 染色: HE 染色不易区分
特染或免疫组化染色可区
分各种内分泌细胞
胰腺内分泌部三种细胞(TEM)
← 分泌颗粒 ☆细胞核 AC:A细胞 BC:B细胞 DC:D细2胞2
(二)内分泌部
胰腺 ☆胰岛 胰腺A细胞
胰腺B细胞
胰腺D细胞
23
胰岛三种细胞颗粒在电镜下的比较
A cells
B cells
D cells
24
(二)内分泌部
胰腺内分泌部细胞
细胞 数量
分布 体积 分泌物
A 细胞 B 细胞 D 细胞 PP细胞 D1细胞
20% 胰岛的周边 较大 高血糖素glucagon
27
猪肝
肝小叶横切面 △中央静脉 ▲门管区28
(一)肝小叶
肝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为多面棱柱体
一般结构: • 中央静脉(central vain)
小叶下静脉 中央静脉
• 肝板(肝索)
• 肝血窦(hepatic sinusoid)
• 窦周隙(perisinusoidal space)
• 胆小管(bile canaliculus)
•功能:
胰腺腺泡与泡心细胞模式图
18
19
(一)外分泌部
2. 导管 开口
• 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主导管→十二指肠乳头
• 闰管较长,无纹状管
• 导管上皮能分泌水和电解质
胰腺
闰管
泡心细胞
20
(一)外分泌部
3. 胰液
• 无色无味碱性液体,1-2L/日。 • 包含水、离子、胰脂肪酶、胰淀粉酶、蛋白酶原、 蛋白酶抑制物 • 酶原激活物:肠激酶,胰蛋白酶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2章 消化管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2章消化管第12章消化管A型题1.关于味蕾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是味觉感受器B.是感觉神经元C.是感觉上皮细胞D.舌尖的味蕾感受甜咸味刺激E.舌背部的味蕾感受苦味刺激2.复层扁平上皮与单层柱状上皮交界处位于:A.食管与胃贲门之间B.口腔与咽之间C.咽与食管之间D.胃与十二指肠之间E.回肠与盲肠之间3.关于人食管结构,哪一项错误?A.腔面有7~10条纵行皱襞B.黏膜上皮为角化的复层上皮C.黏膜肌层为一层纵行的平滑肌D.黏膜下层内含粘液腺E.管壁内既有平滑肌,又含骨骼肌4.关于胃黏膜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为单层柱状上皮B.含少量杯状细胞C.细胞顶部含大量粘原颗粒D.HE染色标本中着色较淡E.上皮细胞可分泌粘液5.消化管壁可分为A.内膜、中膜、外膜B.内膜、中膜、浆膜C.内膜、中膜、纤维膜D.内皮、肌层、纤维膜E.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6.胃黏膜之所以能抵御胃液侵蚀,主要是因为A.胃液中的消化酶B.上皮细胞分泌碱性粘液,具有保护作用C.杯状细胞分泌保护性粘液D.微绒毛屏障E.胃黏膜表面存在粘液-碳酸氢盐屏障7.消化管壁内的神经丛可位于A.上皮层B.黏膜层C.固有层D.肌层E.外膜8.胃黏膜上皮的表面粘液细胞分泌A.胃蛋白酶原B.5-羟色胺C.粘液D.内因子E.H离子9.胃底腺的主细胞可分泌A.盐酸B.胃蛋白酶C.胃蛋白酶原D.内因子E.维生素B1210.胃底腺壁细胞合成盐酸的部位是A.滑面内质网B.粗面内质网C.高尔基复合体D.微管泡系统E.细胞内分泌小管11.关于壁细胞合成盐酸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先由细胞质内的碳酸酐酶催化CO2与H2O形成H2CO3 B.先由细胞质内的碳酸酐酶催化H2CO3解离生成H+C.H+被主动运输到细胞内分泌小管D.Cl-也经小管泡系被主动到细胞内分泌小管E.H+与Cl-在细胞内分泌小管内结合形成HCl 12.盐酸的主要作用是A.促进内因子吸收B.稀释毒物C.消化蛋白质D.激活胃蛋白酶原和杀菌E.消化淀粉13.内因子是由何种细胞分泌?A.胃腺主细胞B.颈粘液细胞C.壁细胞D.内分泌细胞E.吸收细胞14.壁细胞分布于A.胃底腺的底部B.胃底腺的底部和颈部C.胃底腺的底部和峡部D.胃底腺的颈部和峡部E.胃底腺的颈部15.关于胃酶细胞结构特点,哪一项错误?A.细胞呈柱状B.细胞质嗜酸性C.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D.细胞质内含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E.分泌胃蛋白酶原16.哪一种结构特点与壁细胞无关?A.细胞质嗜酸性B.可分泌盐酸C.细胞质内富含线粒体D.细胞质内富含粗面内质网E.细胞内含细胞内分泌小管17.哪一个器官的黏膜上皮内不含杯状细胞?A.胃B.空肠C.回肠D.结肠E.十二指肠18.细胞内分泌小管由A.壁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B.壁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C.主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D.主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E.M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成19.小肠环行皱襞由A.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B.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C.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D.黏膜和部分黏膜下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E.黏膜和肌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20.小肠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是A.绒毛表面的粘液层B.微绒毛表面的细胞衣C.吸收细胞的粗面内质网D.吸收细胞的滑面内质网E.小肠表面的纹状缘21.中央乳糜管A.是毛细血管,与脂肪吸收有关B.是毛细血管,与氨基酸吸收有关C.是毛细淋巴管,与单糖吸收有关D.是毛细淋巴管,与脂肪吸收有关E.是小淋巴管,与脂肪吸收有关22.哪一种结构与扩大小肠的表面积无关?A.绒毛B.微绒毛C.小肠腺D.柱状细胞E.环形皱襞23.小肠绒毛A.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B.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而成C.由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而成D.由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而成E.与水电解质转运相关24.组成小肠腺的主要细胞有A.柱状细胞、扁平细胞、潘氏细胞B.柱状细胞、潘氏细胞、壁细胞C.柱状细胞、壁细胞、主细胞D.柱状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E.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25.肠腺潘氏细胞内的嗜酸性分泌颗粒内含有A.蛋白酶B.脂酶C.组织胺酶D.溶菌酶E.过氧化物酶26.关于大肠的结构特征,哪一项错误?A.黏膜无绒毛B.上皮由柱状细胞组成C.肠腺长而密D.肠腺的杯状细胞含量多E.固有层内有较多的孤立淋巴小结27.关于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哪一项错误?A.胃上皮及腺内B.小肠上皮及腺内C.食管上皮内D.结肠的上皮及腺内E.阑尾的上皮及腺内28.存在于消化管固有层内的腺体有A.食管腺,贲门腺,胃底腺B.食管腺,幽门腺,胃底腺C.贲门腺,胃底腺,十二指肠腺D.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肠腺E.食管腺,十二指肠腺B型题备选答案(第29~32题):A.细胞内分泌小管B.中央乳糜管C.横小管D.纵小管E.E.有孔毛细血管29.合成盐酸的部位是30.运输乳糜微粒的是31.运输氨基酸的是32.运输葡萄糖的是备选答案(第33~38题):A.杯状细胞B.壁细胞C.主细胞D.颈粘液细胞E.潘氏细胞33.细胞质内含溶菌酶的细胞34.能分泌胃蛋白酶原的细胞35.能分泌盐酸的细胞36.能分泌内因子的细胞37.能分泌凝乳酶的细胞38.细胞质内含肽酶的细胞备选答案(第39~44题):A.D细胞B.I细胞C.G细胞D.EC细胞E.D1细胞39.能分泌5-羟色胺的细胞是40.能分泌生长抑素的细胞是41.能分泌血管活性肠多肽的细胞是42.能分泌胃泌素的细胞是43.能分泌缩胆囊素-促胰酶素的细胞是44.能分泌多种肽的细胞是12th Digestive Tract 参考答案A型题1.B 味蕾是味觉感受器,由味细胞和基底细胞构成,其细胞类型属感觉上皮,细胞基底部与味觉神经末梢形成突触。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十四章 消化管
(1)parietal cells are seen under TEM to have an extensive intracellular canalicular system and an elaborate tubulovesicular membrane system, numerous mitochondria with complex cristae are also evident. These cells secrete HCL and intrinsic factor. (2) chief cells are typical protein-secreting cells and secrete pepsin in an inactive precursor form designated pep-sinogen.
(3)mucous neck cells secrete a soluble mucus. (4) endocrine cells secrete their product into the lamina propria. (5) stem cells are relatively small in size, they differentiate into new cells to replace the existing surface epithelial cells of the gastric glands. The muscularis externa of the stomach is relatively thick, with three layers of smooth muscle , a thin serosa covers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tomach.
组织学与胚胎学14-消化管
2、味蕾(taste bud ) 味觉感受器,卵圆形小体, 主要分布于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由三种细胞组成: 1. 暗细胞:
2. 明细胞:
3. 基细胞:
干细胞,可分化为暗细胞和明细胞
牙 髓
2、牙: (1)牙质: 釉、骨、本质; (2)牙髓:由结缔组织构成 、神经、血管; (3)牙周组织 :牙龈,于牙颈部,含血管; (4)牙周膜:纤维结缔组织、固定。
回肠为集合淋巴小结图32概述食管大肠小肠淋巴组织内分泌细胞表面积的三级放大一般结构小肠三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环行皱襞较高多小肠绒毛较高多短锥形杯状细胞较少较多淋巴小结孤立孤立集合概述食管大肠小肠淋巴组织内分泌细胞表面积的三级放大一般结构小肠三段图3334图35概述食管大肠小肠淋巴组织内分泌细胞淋巴组织丰富概述食管大肠小肠淋巴组织内分泌细胞黏膜淋巴小结咽回肠和阑尾最发达和弥散淋巴组织弥散分布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间质树突状细胞m细胞概述食管大肠小肠淋巴组织内分泌细胞?微皱褶细胞microfoldcellm细胞散在分布于集合淋巴小结顶部的上皮内游离面有微皱褶基底面胞膜内陷凹腔内嵌有多个淋巴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图38概述食管大肠小肠淋巴组织内分泌细胞m细胞m细胞抗原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淋巴小结或淋巴结增殖分化幼浆细胞进入淋巴血循环返回消化管黏膜分化浆细胞分泌iga分泌片上皮细胞产生形成siga消灭抗原概述食管大肠小肠淋巴组织内分泌细胞m细胞进入散在分布图39分为
舌肌
味 蕾
2、舌乳头(lingual papilae) 为舌背部粘膜形成的乳头状突起 (1)丝状乳头:遍布于舌背,数量最多。 (2)菌状乳头:多散在分布于舌尖、舌缘,较少。 (3) 轮廓乳头:位于舌界沟前方,10余个。
菌状 乳头 神 经 纤 维
丝状 乳头 脂肪 细胞 结缔 组织 味腺
《组织学与胚胎学》同步练习题——消化管(含答案,人卫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同步练习题——消化管(含答案,人卫版)第十一章消化管一、概念题,(胃底腺 ,(皱襞,(食管贲门腺 ,(胃粘膜屏障 ,(内因子 ,(胃蛋白酶,(细胞内小管 ,(胃小凹,(幽门括约肌 10 (绒毛11 (环行皱襞 12 (淋巴集结(集合淋巴小结) 13 (中央乳糜管 14 (杯状细胞15 (淋巴孤结(孤立淋巴小结) 16 (结肠带17 (基底颗粒细胞二、填空题18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从内向外依次分为 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19 (消化管粘膜可分为 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20 (食管固有层内的腺称 _________ ,粘膜下层内的腺称 _________ 。
21 (食管的_________ 内含有食管腺,其导管穿过 _________ 开口于食管管腔。
22 (胃的粘膜表面有很多小的凹陷,称 _________ ,其底有 _________ 开口。
23 (组成胃粘膜上皮的细胞主要是 _________ ,其顶部胞质内充满 _________ 。
24 (胃粘膜屏障是指胃粘膜表面的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125 (胃腺可分为三种,分别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26 (胃腺主要有 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三种细胞组成。
27 (壁细胞的功能主要是分泌 _________,此外还能分泌一种 _________,称_________ 。
28 (胃的肌层较厚,由 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三层平滑肌组成。
29 (淋巴组织在肠壁内的分布共有三种形式,分别是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组织学及胚胎学内分泌系统
Follicular epithelial cells:
squamous(扁平) to low columnar(矮柱状) in shape, depending on the state of their activity; 具有双向分泌功能;
synthesize and secrete the hormones thyroxine (T3, T4) ;
Parafollicular cells(滤泡旁细胞):
located between the follicular cells and basal bamina;
pale-staining and rounded or polygonal in shape; responsi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calcitonin(降钙
细胞器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滑面内质网、管状嵴 线粒体和脂滴多 和膜包分泌颗粒多
分泌含氮激 素细胞 RER、Golgi、 secretory granules
分泌类固醇激 素细胞
SER、mit、 lipid droplet、 raw materials
2. Thyroid(甲状腺)
located in the anterior part of the neck ,immediately below the larynx (喉) . consists of two lateral lobes (侧叶)connected
Secretion of T4 and T3 is under the control of TSH secreted by the anterior hypophysis (垂体前叶).
甲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有层:小肠腺,中央乳糜管.
粘膜肌层:内环外纵.
粘膜下层
粘液性的十二指肠腺(pH8.2-9.3),
肌层:内环外纵.
外膜:浆膜.
2、小肠绒毛
定义:小肠上皮和固 有层共同突入肠腔形 成的指状突起
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扫描电镜图
绒毛结构
上皮:单层柱状,含 ①吸收细胞 ②杯状细胞 ③内分泌细胞
中轴:固有层CT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1.粘膜层: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2.粘膜下层: 3.肌层: 4.外膜:
上皮:两端-复扁,其余:单柱 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
➢ 粘膜 (毛细血管、神经、胃肠腺体)
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
*绒毛:上皮 + 固有层向管腔突起。
➢粘膜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 肌层:内斜,中环,外纵 外膜:浆膜
1、胃粘膜上皮
表面粘液细胞
表面粘液细胞
光镜特点: 细胞柱状 核位于基部 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 功能: 分泌不可溶性粘液覆盖 上皮,起重要保护作用
胃 粘 膜 的 上 皮 及 固 有 层
2、固有层
胃底腺 fundic glands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小肠绒毛
1.小肠结构特点:
(1)有许多环行皱襞。
(2)有许多肠绒毛。
(3)上皮
为单层柱状上皮。
(4)
固有层含有大量的肠腺及淋巴细胞,或密
集成淋巴小结,并可突入粘膜下层。
(5)12指肠 粘膜下层有12指肠腺。
(6)外膜大部分为浆膜,少部分为纤维膜。
粘膜:
小肠
上皮:单层柱状,吸收C+杯C+内分泌C.
一、胰腺
分头、体、尾三部分
外分泌部 内分泌部
两部分构成
胰腺低倍
内分泌部
外分泌部
(一)胰腺外分泌部
(一)外分泌部
--为复管泡状腺,腺泡+导管组成。 1、纯浆液性腺
特点: 2、闰管长。
功能: 分泌胰液
胰腺高倍
浆液性腺泡
导 管: 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主导管
小叶内导管与小叶间导管
小叶内导管 腺泡
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二种。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主要由胰腺组织受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在正常
情况下,胰液内的胰蛋白酶原无活性,待其流入十二指肠,受到胆 汁和肠液中的肠激酶(enterodinase)的激活作用后乃变为有活性 的胰蛋白酶,方具有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1.十二指肠壶腹部的 阻塞引起胆汁返流 (biliary reflux)
位置:固有层.
组成:1.主细胞※ 2.壁细胞※ 3.颈粘液细胞 4.内分泌细胞 5.干细胞
壁细胞(泌酸细胞)
壁细胞(parietal cell): 泌酸细胞 分布:颈、体部为多
体积较大,呈圆锥形; LM 结构: 核圆居中,有双核;
胞质嗜酸性.
功能:分泌盐酸、内因子
盐酸的功能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变成胃蛋白酶 ②杀菌
糖尿病
糖尿病(DM, Diabetes Mellitus) 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 伴随因胰岛素(Insulin)分泌和(或)作用缺 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原理 当人体中缺乏胰岛素或者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
作用或者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时,血 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按正常方式进入细胞内进行代 谢,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异常增高,并从尿 中排出,发生糖尿病。
2.胰液分泌亢进使胰 管内压升高
激活了胰蛋白酶,
后者又激活了其它酶反应, 如弹性硬蛋白酶(elastase) 及磷脂酶A (phospholipase A), 对胰腺发生自身消化作用, 促进了其坏死溶解。从而 引起急性胰腺炎 。
(二)胰腺内分泌部--胰岛
胰岛(pancreatic islet)
定义:散在于胰腺外分泌部间,大小不 等,染色较浅的内分泌细胞团。
汇合为小叶下静脉。
2、肝板/索
①由肝细胞组成的板状结构; ②围绕中央静脉周围呈放射状排列; ③板上有分支,并互相吻合成网; ④板上有孔,使相邻肝血窦相通。
肝细胞(hepatocyte)
L.M: 胞体大,多边形,分界清。 细胞核:大而圆居中、可有双核。 细胞质:嗜酸性,含散在的嗜碱性物质
功能: 合成和分泌胆汁.
合成血浆蛋白质. 解毒,生物转化
肝细胞三种不同的功能面 ①血窦面 ②胆小管面 ③细胞连接面
血窦面 胆小管面
细胞连接面
肝索与肝血窦
3、肝血窦
①位于肝板之间, ②是扩大了的毛细血管,腔大不规则; ③内皮细胞间有间隙,内皮外无基膜; ④内皮上有孔,孔上无隔膜; ⑤窦内为血液,含巨噬细胞。
肝血窦
肝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s)
陷形成的结构,其底为胃腺的开口。 (3)表面上皮为单层柱状的表面粘液细胞,分泌
含高浓度碳酸氢根的不可溶性粘液。 (4)固有层含大量胃腺,开口于胃小凹底部。 (5)肌层厚,三层平滑肌组成。 (6)外膜为浆膜。
胃底
胃 Stomach
粘膜层: 单层柱状上皮:表面粘液细胞(注 意:无杯状细胞) 固有层:胃腺 粘膜肌层:内环外纵
肝小叶
(一)肝小叶
①肝的基本结构单位
②多面棱柱体,长2mm,宽1mm
③肉眼观呈颗粒状,人约50万~100万个
④组成:
中央静脉 肝板/肝索 肝血窦 窦周隙 胆小管
猪肝
人肝
1、中央静脉(central vein)
a. 位于肝小叶长轴的中央; b. 为小静脉; c. 壁上有肝血窦的开口,故壁不完整。
➢ 粘膜下层(submucosa):结缔组织
小型消化腺(食管腺、十二指肠腺)
*皱襞:粘膜+部分粘膜下层向管腔突起
两端:骨骼肌
➢ 肌层:内环外纵 其余:平滑肌 ➢ 外膜 两端:纤维膜(结缔组织)
其余:浆膜(结缔组织 + 间皮)
消 化 管 一 般 结 构
二、胃
1.结构特点:
(1)有许多纵行皱襞。 (2)表面有许多胃小凹,即表面上皮向固有层凹
第11章 消化管
温州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刘芬 liufen6459@
重点
1.P126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2.P131 胃 3.P135 小肠
消化系统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 组成,主要对食物进 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 化,将大分子物质分 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 单糖、甘油酯等,吸 收后供机体生长和代 谢的需要;并将食物 残渣排出体外。
糖尿病人饮食的基本方法 注意饮食卫生,改变饮食结构,忌腥,饮食多
样化,一日三餐,不吃零食,一般每顿饭量七成 饱,水果每日二两左右为宜。
糖尿病预防 ➢遗传性糖尿病通常发病较早,体型消瘦且往往 早年夭折。 ➢成年型糖尿病很多是因肥胖而造成,因而可由 适当的饮食来预防或控制。饮冷开水泡茶,长时 间连续饮用. 适量服用些维生素C片剂.
8.小肠上皮吸收的各种物质都进入固有层的有孔 毛细血管
liufen6459@
第12章 消化腺
温州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刘芬 liufen6459@
重点
1、P146 胰腺 2、P148 肝
消化腺的概况
小消化腺(管壁内):必须借助显微镜观看 食管腺、胃腺、肠腺
大消化腺(管壁外):肉眼可见 大唾液腺、胰腺、肝
练习
1.胃酶细胞胞质嗜酸性.分泌盐酸、内因子
2.胃粘膜上皮分泌含高浓度HCO3-的不可溶性 粘液凝胶
3.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和杀菌
4.胃底腺与胃小凹相通
练习
5.胃腺和小肠腺内都有干细胞.能增殖分化更新上 皮细胞
6.LM下的纹状缘就是EM下的微绒毛
7.扩大小肠表面积的是长而弯曲的肠管、环 行皱 襞、绒毛和微绒毛
小 肠 结 构
三、小肠(small intestine)
---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粘膜
上皮 固有层 小肠绒毛 粘膜肌层
环行皱襞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皱襞
绒毛
三、小肠
三个概念:
皱襞:粘膜和粘膜下层向上隆起 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向上突起 肠腺:绒毛根部的上皮向固有层
CT内陷形层的盲管状结构
绒毛
皱襞
顶端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
功能: 溶菌酶、防御素, 杀灭肠道微生物
小肠腺
潘氏细胞
小肠 small intestine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小肠腺和十二指肠腺
小肠扩大表面积的结构:
❖长而弯曲的肠管 ❖环行皱襞 :粘膜 + 粘膜下层
中央乳糜管 ❖绒毛 :上皮 + 固有层 有孔毛细血管
散在平滑肌 ❖ 微绒毛(纹状缘):细胞膜 + 细胞质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 胃上皮表面覆盖的粘液层 厚主要由不可溶性粘液凝胶 构成,并含大量HCO3‐。 ❖ 粘液层将上皮与胃蛋白酶 隔离,而高浓度HCO3‐使局 部 pH 为 7 , 既 抑 制 了 酶 的 活 性,又可中和渗入的H+,形 成 H2CO3 , 后 者 被 胃 上 皮 细 胞的碳酸酐酶迅速分解为 H2O和CO2。 ❖ 胃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也 使胃能及时修复损伤。
消化管粘膜层比较
名称 粘膜表面
上皮 固 有 层
胃
胃小凹
单层柱状 胃腺
无L小结
小肠
绒毛
单层柱状 纹状缘
杯状细胞 小肠腺 L小结
乳糜管
胃底腺:主,壁,颈粘液,内分泌,干细胞. 小肠腺:吸收,杯状,潘氏,内分泌,干细胞.
本章重点与小结: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胃粘膜的结构层次 ❖胃底腺的形成,主细胞、壁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和功能 ❖小肠粘膜的结构层次,粘膜上皮的细胞构成 ❖小肠绒毛、小肠腺、十二指肠腺的结构特点及相互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