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战争的描写特点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经典之作,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历史人物为主线,以英雄人物间的斗智斗勇、权谋之争为主要情节,描写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的战争环境。

以下是《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1.看似英勇无敌的英雄形象:小说中塑造了许多英勇无畏、勇猛善战的英雄形象,如关羽、张飞等。

他们在战场上几乎无敌,马术、武艺、兵器使用等方面都非常出众。

通过精彩的战斗描写,体现了英雄人物的英勇与过人之处,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在《三国演义》中,战争是残酷和无情的。

小说中的战争常常伴随着杀戮、血腥和死亡,无数士兵和将领在战场上残忍地丧生。

例如,小说中描述了战争中的百姓遭受军队的掠夺和屠杀,以及士兵们在战斗中的残忍行为。

这些描写凸显了战争对社会的危害和个人的悲剧,使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

5.忠诚与背叛:《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中,忠诚与背叛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许多人物在战争中表现出忠诚和背叛的行为,例如,关羽对刘备的忠诚和宋宪背叛刘备等。

这些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战争对人们忠诚与背叛观念的冲击。

6.敌我矛盾的对立与较量:《三国演义》中呈现了多个势力之间的敌我矛盾,如刘备与曹操、曹操与孙权等。

小说通过细致的对比描写,展示了各个势力的优劣与强弱,使读者对敌我双方的对立与较量有更加具体的了解。

7.宏大的战场与气势恢宏的场面:《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场面非常壮观,所展现的战争规模非常宏大。

战场上刀光剑影、箭雨纷飞,各种兵器、战马、军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战争画面。

这些场景描写给人一种气势恢宏的感觉,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战争的力量和威严。

总之,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小说中通过英勇的英雄形象、智勇双全的战争策略、残酷无情的战争场面等多方面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那个混乱时代的战争环境,使读者陷入其中,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战争激烈与紧张。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1、战争的多样化
书中描述了上百次战争,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或分伏击战、偷袭战;或分阵地战,游击战;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形式多样化。

2、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
如曹操南侵并非毫无目的,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

3、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
关键在于运筹者的智能,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能不能客观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静处事。

大小战争的胜负无不与斗智用计拉上了关系。

4、着重写人,不着重写战争过程
吸收《左传》描写战争的经验而详写谋略,略写战斗过程;详写占得上风者,略写位处下风者;详写将胜者,略写将败者。

通过几场交锋,逐步将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来。

试论《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及其成就

试论《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及其成就

试论《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及其成就《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和成就,可以概括为六个字:丰富、深刻、生动。

丰富,是指它写出了战争的多姿多彩,互不雷同;深刻,是指它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思想启示;生动,是指它的描写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特别是通过战争的描写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下面我们结合一些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据统计,《三国演义》全书写了大大小小四十多次战争,但每次战争不论是大的战役还是规模较小的战斗,作者写来都是各具面貌。

最突出的是三大战役的描写,三大战役是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此三役直接影响到三国时期的历史进程,在全书的艺术构思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赤壁之战是孙刘联盟打败挥师南下的曹操,结果是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彝陵之战是刘备伐吴而大败,导致蜀汉政权从此走向了衰亡。

这三次战役有其相似之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攻;结果以弱胜强。

《三国演义》写战争写得很深刻,主要表现在它并不仅停留在两军对垒、两将交锋等程式化的描写上,而是从多方面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政治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

《三国演义》写战争不完全是一种军事力量(如兵力、粮草等)的较量,而是更着重于表现指挥员的战略、战术思想是否正确,突出了战争中人的主观作用,将斗武和斗智、斗勇结合起来。

尤其是对于像官渡、赤壁和彝陵之战这样规模宏大的战役,作者总是将各战役特定的环境、条件,双方的战略布署,战术运用,力量对比,矛盾转化等等都作了具体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示出战争中矛盾转化的过程和胜败的原因。

因此,不必等到最后的结果,读者就能从小说对战争进程的描写中,判断出胜负。

先看官渡之战。

当时的江东集团,孙策初亡,大权交给了孙权,孙权吸纳鲁肃等谋士的意见,采取顺从曹操的策略,以图发展;而曹操原听从了张紘的建议,奏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战争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众多英雄人物在战火中展现出了自己的勇猛、聪慧和忠诚。

例如,关羽单刀赴会,一刀三斩华雄;张飞勇猛无畏,单枪匹马击退魏军等都是战争描写中的经典形象。

这些英雄形象不仅展示了他们的个人英勇,也展现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成为读者崇拜和敬仰的对象。

四、战争描写充满情感。

三国时期的战争是悲壮的,是英雄气概的体现。

小说中战争的描写往往伴随着许多悲壮的情节,比如赤壁之战中刘备与张飞告别的场景,吕布被杀的惨烈描写,甚至刘备临终前对刘禅的嘱托等。

这些情节中流露出的悲壮和情感,使读者更加投入到战争的叙事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不幸。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以其壮丽的气势、丰富的策略性、突出的人物形象、充满情感和准确的历史背景成为小说的精彩之处。

读者通过对这些战争描写的阅读,不仅能在文学艺术上得到享受,更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复杂,体验到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斗志。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特别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 势,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 将己方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又巧妙而正确地确定和运用火力 攻等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之敌。反观曹操一方,自恃兵 力雄厚,目空一切,骄傲自大,盲目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 自己的优势逐步丧失,最终遭致惨败。
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 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 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与袁军交战不利,退回营垒坚守。
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曹操烧掉袁绍粮草辎重,然后发动奇袭最后以 全面胜利宣告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 十万。
《三国演义》反映了统冶阶级的内部矛盾酿成的军阀混战,给人们 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
例如:第四回写道:董卓“尝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 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 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焚烧人头, 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
《三国演义》于战争描写中体现了谋略的综合应用。因为三国军事 家们个个皆稍通兵学,因此在他们指挥的冬季战役中,兵学理论与 军事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三国时期大小一百多次战役中, “心战、 奔袭、设疑,离间、火攻、空城计、美人计、苦肉计等各种军事奇 计纷纷运用,特别是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夷陵之战, 军事谋略和战术用法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 战争。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 两岸。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蜀军的作战 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 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 此战,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阵 亡数万人, 《傅子》更是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 。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摘要:《三国演义》在中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书,其中的战争是很激烈,很热闹的,但里边也很有一些讲究和门道,值得我们去思索和体会。

本文结合专门描写战争的古书《孙子兵法》和《左传》,分别从战争描写的结构、视角、语言特点、叙事节奏、情节描写、描写手法等六个方面对《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三国演义战争艺术《三国演义》在中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书,其中的战争是很激烈,很热闹的,但里边也很有一些讲究和门道,值得我们去思索和体会。

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文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国的战争描写既符合冷兵器时代大小规模战争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以主帅的“谋略”得失为成败关键的原则,为军事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具有科学价值的材料,又不失优美的文采,刻划了一个系列化的历史人物的艺术长廊。

小说吸收和发展了《左传》描写战争的方法,对战争的描写并不是停留在两军对垒、两阵对决、两将交锋等程式化、简单化的描写上,而是从多方面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注重从宏观和侧面描写来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预示战争的结局;同时对战争中精彩的场面,也不乏细致、生动的描写。

特别是在决定魏、蜀、吴三国命运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的描写上,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那么,它在战争描写方面的主要艺术特点都有哪些呢?一、战争描写符合古代战争规律小说战争描写体现了以“人谋”为成败关键的原则。

作者在第三十八回借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口向刘备点明“三分天下”的大计时说:“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

①”人谋即战略战术的正确安排。

在小说数量众多的大大小小战争描写中,最终获胜的一方,必是主将运用了正确的战略与战术,战前戒骄戒躁,审时度势,谨慎用兵的结果。

高明的主帅甚至能预料敌人的动机,两兵虽未相交,却已胜券在握。

反此道而行的一方则必败无疑。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品描述了中国三国时期(220-280年)的历史故事,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以描写战争为主题的代表作之一。

在小说中,作者罗贯中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英雄豪杰们的故事,也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

随着小说的推出,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学经典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的特点和艺术手法的剖析,来探究小说中战争描写的深刻内涵。

一、战争场面的描写在《三国演义》中,描写战争的场面是非常丰富和生动的。

作者通过对每个战场的细致刻画,生动地表现了双方的阵容、兵器、血腥、杀戮甚至死亡、自杀等悲剧场景,营造了一种壮烈的氛围。

在这些场面中,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战争技巧和战争策略。

比如,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水军被火攻击败,而在长坂桥之战中,张飞和关羽联手进行暴击,斩杀了马超。

这些战争场面不仅展现了当时最先进的战争技术,还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果敢勇毅”和“死战不退”的精神。

二、人物塑造与战争描写的结合在《三国演义》中,人物塑造与战争描写是密不可分的。

主要人物如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人都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而且在战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

在“兵法”层面上,主人公刘备的《先主锦囊计》以及唐代李冰所作的《三十六计》等战略文本的引用,更是为小说增添了不少战争策略的花样与深度。

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其在战争中更能体现出自身的能力,让读者不仅能领悟战斗策略思想,更深刻地了解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命运。

三、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在小说的战争描写中,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方式。

小说中大量描写诸侯的私人情感、政治角逐和明显的大话、诡计等,这些因素都被巧妙地纳入战争场面的描写之中。

因此,形成的战斗场面不仅表现出了战争本身,也揭示了一些特定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命运的推移。

比如,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军的情绪波动和缺乏沟通导致了最终失败。

《三国演义》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艺术成就1、既尊重历史,又不受史实限制的七三实虚比例关系,开创了历史演义的体式范例,影响了后代所有的同类小说的创作体式。

2、出色的战争描写全景军事文学一部三国时期的战争史,大小40余场战争,三大战役,又濮阳、街亭等战,堪称我国军事文学的典范之作。

其描写战争,有以下特点:(1)以斗智为主展开战争描写战略决策和战术运用、斗智斗勇的结合。

把战争写得变化万千,丰富多彩。

如赤壁战,9回篇幅,头三回集中写战略决策,在曹魏83万大军的威胁下,诸葛亮奔走于夏口、柴桑间,争取与东吴结盟;孙吴内部展开战略决策的激烈辩论,主战、主和各执一端,孙权由狐疑不定到誓死抗战;诸葛亮舌战斗智,激将等法齐用。

决策过程迭宕起伏,变化莫测。

战争进程中,又展开孙、刘之间又联合又斗争;东吴内部主战主和的矛盾;主战派内部瑜、肃对待同盟军不同策略的矛盾。

小说把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结合起来,使战略决策的描写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斗智斗勇相结合,还突出孙刘联军战术运用正确,从而揭示战争胜利的原因。

紧紧抓住北人不习水战的线索,写联军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而曹军又如何设法摆脱不利,终因种种失误而导致失败。

周瑜利用蒋干进行反间计,除掉深谙水战的蔡瑁、张允;庞统献连环计;黄盖的苦肉计这一切谋略战术的运用,使隔江水战有了靠近的可能性在围绕不习水战线索展开描写的同时,又兼及荆州新附之兵人心不稳,曹操对之心存疑忌,庞统教徐庶脱身计,散布西凉马腾谋反,杀奔许都来的谣言,使曹不得不分散兵力。

谋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武将披坚执锐,斩将搴旗。

小说史上尚无一部作品能把战争写得如此如火如荼,丰满有力,饶有趣味,发人深思。

(2)全景军事文学A长达百年间的重大战役,著名战斗;战役的全景鸟瞰,战斗场面的特写镜头;既有火攻(博望、赤壁、上方谷、藤甲兵、其百里连营)又有水淹(曹漳河淹冀州、关水淹七军);既有设伏劫营(甘宁百骑劫魏营),又有围城打援;水上交战,陆地交锋;车战、马战、徒手肉搏(许褚裸衣斗马超、张飞夜战葭萌关)写出了古代战争的一切形式。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以下是对三国演义的战争简要概述,仅供参考:《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战争描写。

这些战争描写不仅气势磅礴,而且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令人陶醉。

首先,《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充满了磅礴的气势。

作者通过生动的笔触,将战争的规模、气氛和紧张程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赤壁之战的描写中,曹操的二十万大军在长江上展开了一场浩浩荡荡的进攻,而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则以弱胜强,通过巧妙的战术和谋略,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智慧。

其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在战争描写中表现得尤为鲜明。

每个将领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例如,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描写中,关羽英勇善战,气势如虹,展现了他的勇猛和豪情壮志。

而诸葛亮则以智谋著称,他在战争中往往能够出奇制胜,令人惊叹。

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后,《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情节跌宕起伏,令人陶醉。

作者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心的构思,将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夷陵之战的描写中,刘备率领大军进攻东吴,但最终被陆逊用火攻打败。

这场战争的描写充满了戏剧性和悬念,让人不禁为刘备的失败感到惋惜。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战争的磅礴气势和人物的鲜明性格特点,也体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些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智慧。

同时,《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也是一部历史巨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后人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小说,它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下面我来说说书中战争描写的特点吧!1。

选择典型环境,展开细致的描写。

不管是黄巾起义还是诸侯讨伐董卓,又或者是孙刘联盟抗曹,都是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之中展开描写的,作者抓住当时发生的典型事件,展开了细致而有层次的描写,使人读了如临其境。

2。

表现复杂性格,揭示矛盾斗争。

在《三国演义》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并不是单纯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而是错综复杂的、尖锐激烈的矛盾斗争,体现了“仁”“智”“勇”“忠”“奸”等多种人物性格。

作者对这些矛盾斗争都进行了深入的描写,这些矛盾冲突为《三国演义》提供了广阔的描写舞台,同时也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意义。

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描写的主要内容,占去全书五分之四以上篇幅。

它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能表现出作者卓越艺术才能的地方。

小说不仅结构宏大,气势磅礴,还写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对比鲜明。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在战争中歌颂正义,鞭笞邪恶;在战争中描写战胜者,塑造战败者。

在同一场战争中,胜[gPARAGRAPH3]与失败者之间的强烈对比,使整部小说笼罩着一种紧张、悲壮的气氛。

2。

短小精悍。

《三国演义》不像《水浒传》那样拥有巨大的篇幅,但仍然洋洋洒洒,将人物之多,战争之频繁,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是因为作者采用了简洁凝练的手法,去掉冗杂拖沓的情节,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幅鲜明的图景,使读者耳目一新。

3。

合理安排。

《三国演义》将诸葛亮、曹操、关羽等人放在第一章,因为他们一登场就是高潮,一开始就精彩纷呈。

许多英雄人物往往是先被打败,然后又经过奋力搏杀最终战胜对手,赢得胜利。

正是由于这些非凡的战绩,使小说充满了神奇、惊险的色彩。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斩魏延、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是脍灸人口的篇章。

《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特点

《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特点

《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特点
《三国演义》最擅长描写战争,它描写战争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形式之多样、规模之宏大,在世界文学史中是罕见的。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有:
首先,作者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而是着重表现每次战争的不同条件,特别是具体条件下战略战术的运用,突出战争指挥者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对战争成败的重要意义,因此它不仅描写了战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揭示出战争的某些客观规律,而且写出了各次战争的特点。

其次,小说所描写的系列战争彼此关联照应,轻重主次配合协调,全部描写匀称和谐而又波澜起伏。

第三,在以写战争为主的同时,也展开其他活动的描写.而这些活动又与战争的进程有机联系。

如“赤壁之战”杀伐之际,庞统挑灯攻读、曹操横槊赋诗等插曲都富有诗情画意,不但揭示出战争的客观规律,也使节奏富于变化,张弛有致,更切合艺术欣赏的要求。

第四,着眼于最富于戏剧冲突的事件和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情节,通过战争进程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刻画了众多人物的思想性格。

如赤壁之战中描写具有英雄才略的周瑜和诸葛亮。

曹操两次派蒋干过江和支使蔡中、蔡和诈降,都被周瑜将计就计,巧妙地加以利用。

但周瑜的安排都不出诸葛亮所料,而且周瑜假借断粮道、造箭来陷害诸葛亮的计谋,也被诸葛亮识破。

这些自然写出了诸葛亮的才能气度处处超过周瑜。

总之,这部小说中的战争描写,不仅仅歌颂了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赞美了智,传递了美。

古代文学名篇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古代文学名篇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古代文学名篇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古代文学名篇《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以描绘三国时期的战争与政治斗争为主线,展现了众多英雄人物的智勇与气概。

在整部作品中,战争描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动的文字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与英勇,以及背后隐藏的伟大智慧和战略策略。

第一部分:战争的背景与开端《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起点,随后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乱时期。

在整个作品中,战争是人物命运的转折点,决定了王朝更迭和人物命运的走向。

作者通过对黄巾起义的描写,营造出紧张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战争氛围。

起义军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力量,但最终却因为内部纷争而败于曹操的铁蹄之下。

这场起义为整个故事奠定了战争的基调,也为后续的战争描写打下了基础。

第二部分:战争的策略与智慧《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不仅仅只有血腥的厮杀和拼搏,更多地是关于智慧和策略的较量。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赤壁之战。

在这场著名的战役中,刘备与孙权联合对抗曹操。

通过巧妙地利用地理环境和火攻等手段,他们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强大军队。

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刘备和孙权的智谋,也彰显了团队协作和合纵连横的力量。

第三部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并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和血腥,反而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融入到战争的现场。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战船相撞、火光四起的场景令人震撼,战场上的残暴和死亡无处不在。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的过程中,描述了长时间的决战和负重前行的艰辛,体现出了古代战争的惨烈与残酷。

第四部分:战争的英勇与坚韧虽然战争带来了血腥与死亡,但《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也展现了英勇和坚韧的一面。

无论是曹操、刘备、孙权还是其他各方势力的将领,他们都以勇敢和毅力闻名于世。

他们不畏艰险,奋勇杀敌,不断努力争取胜利的机会。

他们的英勇与坚韧精神成为整个作品中最为令人敬佩的特征之一。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描写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描写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描写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堪称是一部永恒的经典。

作为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其中丰富而激烈的战争场景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赤壁之战到火烧连营,这些战争描写展现了那个动荡且英雄辈出的时代的壮烈与悲凉。

本文将重点分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描写,以期更好地体会其中包含的战争哲学和英雄气概。

第一段: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战争场景之一就是赤壁之战。

在这场关键的战役中,曹操率领庞大的军队欲夺取江南,而刘备与孙权则联手对抗。

小说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双方精锐的对决。

烈日炎炎下,火光冲天时,曹军与联军展开了激战,双方你来我往,不分胜负。

笔者感到,罗贯中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战争的残酷和英勇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如临其境。

第二段:火烧连营在《三国演义》中,火烧连营也被赞誉为一次战术上的伟大行动。

在此战中,诸葛亮巧妙地设计了火攻,成功的迷惑了敌军,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描写中,笔者特别留意到火焰的描述,作者通过细腻的文字,在读者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熊熊烈火的图景。

同时,他还描写了敌军在火海中的绝望与困惑,这种描写很好地展示了诸葛亮的智计,同时也传递了战争中充满变数和无奈的现实。

第三段:长坂坡之战再来看一场著名战役——长坂坡之战。

在这次战役中,刘备和张飞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追兵,展现了他们的勇猛无比。

战斗中,罗贯中通过描写战场环境和战斗细节,将读者直接置身于激烈的战争之中。

士兵们奋勇杀敌的场景以及英雄们仗剑厮杀的形象尽显威风,令人为他们的英勇壮举欢呼。

第四段:定军山之战定军山之战也是《三国演义》中的知名战役。

在此战中,虎将张辽坚守定军山,以少胜多,展现了他杰出的统帅才能。

通过对摆阵过程的精彩描写,罗贯中将其中蕴含的兵法智慧与张辽的军事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阵型的布局、指挥官的决策,每个细节都让人们见识到战争的重要性以及对军事智慧的需求。

第五段:小吕洞宾飞剑斩华雄除了以上几个著名的大型战争场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也为读者呈现了一些个人英雄的决斗之战。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气势磅礴场景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气势磅礴场景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与气势磅礴场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这部小说囊括了诸多历史事件和众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其中战争描写与气势磅礴的场景是其一大特色。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战争场景入手,探讨其描写手法和对气势磅礴的呈现。

首先,我们来看曹操与刘备之间的战争场景。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分别代表了政治上的权谋和仁义。

曹操擅长运筹帷幄,计谋多样,他的战争场景多将军帐中的局势、谋略设计和士兵行军列阵等细节描写得栩栩如生。

例如,在夺取荆州的战役中,曹操亲自上阵指挥,他布下各种奇谋计策,运用火攻、偷袭等手段,使得整个战争场面紧张刺激,而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曹操的谋略和对战争的掌控力。

这种场景描写使得战争情节更加紧凑,更加吸引读者的眼球。

而刘备则代表了仁义和英雄气概。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领导的蜀国所展现的战争场景往往注重对英雄形象和团结精神的表现。

以赤壁之战为例,刘备与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的大军。

在这场战役中,刘备和诸葛亮运筹帷幄,巧妙地利用火攻击败了曹操。

整个战役场景描写中,对刘备的仁义和团结精神的赞美渗透其中,使得整个战争场面显得威武而壮观,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除了曹操和刘备的战争描写,关羽的战斗场景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大亮点。

关羽被誉为“武圣”,他的战斗场景往往描述得非常英勇和霸气。

在与曹操的战斗中,关羽表现出了自己的勇猛和过人的战斗技巧。

无论是与曹操的正面交锋,还是与许褚等曹军将领的战斗,关羽的剑法和刀法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对关羽战斗的描述,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关羽的威武和神勇,使得整个战争场景更加震撼人心。

再来看吕布的战斗场景,他是一个勇猛无比的战士,所展现的战斗场景总是让人血脉喷张。

无论是与关羽的战斗,还是与张飞的交锋,吕布总是能够在战场上展现出令人惊叹的个人能力。

他的英勇与强大的气势磅礴被描写得淋漓尽致。

吕布的战斗场景中往往有激烈的对话和高潮迭起的剧情,使得整个战斗更加紧凑和刺激,给人带来无尽的惊喜和震撼。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战争描写而蜚声中外。

本文将就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展开讨论,通过对其描写手法和效果的分析,探究其所传递的观点和价值。

一、战争描写的背景与氛围在三国演义中,战争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也是故事发展的核心元素之一。

作者通过详细描绘战争背景和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感受到紧张的战争环境。

例如,在描写战争爆发前,作者经常会先描述一味以和平繁荣为主的岁月,使得战争的突然爆发更加显得惊心动魄。

这种手法让读者体会到了长期和平环境突然间被战争席卷而来的恐惧和不安。

二、战争的规模与兵力统计在战争描写中,作者经常会详细统计各方势力的兵力和战力。

通过对战争规模的描写,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方力量的强弱对比,进而推测出战争的发展态势。

例如,在描写赤壁之战时,刘备联合孙权,以三万弱兵对抗曹操的南征大军,这种弱小势力的胜利给予了读者巨大的震撼和激励。

使人们明白,在逆境中也可以奏响正义的战歌。

三、战争中的英雄形象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以塑造各方英雄形象为重点,通过他们的英勇无畏、智勇双全,展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风采。

例如最为经典的关羽单刀赴会的场景,展示了关羽英勇无畏、战胜强敌的英雄气概。

这些英雄形象不仅展现了个体的力量,更代表了一种价值观念,即以勇气和信仰战胜困难。

四、战争中的智谋与计谋除了英雄形象,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还充分展现了智谋与计谋的重要性。

通过描写各方将领巧妙运用智谋制胜,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悬疑性和可读性,更反映了智慧与智慧之间的较量。

例如,在濮阳之战中,曹操用火攻击败刘备,充分展现了曹军的智谋和战术水平。

这种精心策划的战术使整个战争产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和紧张的氛围。

五、战争带来的破坏与震撼战争描写中,作者并没有回避战争带来的破坏与震撼。

通过描写战场上的惨烈景象和平民百姓的苦难,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威力。

例如,在描写火烧赤壁的场景中,曹操的大军被孔明所设的火计击败,整个水上战场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这种惨烈的描写令人痛心。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是一个各方势力军阀割据、战争频发的换乱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宏大而残酷的战争史。

而《三国演义》就是以这个历史时期为题材的,描写整个三国的形成和三国最终统一归晋的伟大历史小说。

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战争的历史性再现,因而战争描写成了小说的主基调,体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一、在描写战争的进程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塑造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在描写战争时,十分注重人物的刻画,在紧张激烈的战争中展现各色人物的性格和神态,成功的塑造出各种各样形神兼备穷形尽相的人物形象。

小说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就是如此。

例如在赤壁大战中,在紧张激烈的环境下,曹操却横槊赋诗歌以咏志,霸气十足;赤壁惨败后他竟“三次大笑”。

他在一场惨烈的杀戮中败下阵来仓皇而逃,却仍笑说:“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

诸葛、周瑜毕竟智谋不足,到底是无能之辈。

”这种败军之将反过来讥笑对手无能的反常行为,表现了曹操这一人物的独特性格:虽处劣势逆境仍雄心勃勃,不坠青云之志。

再如在讨伐陶谦的战斗中,曹操为泄其父被杀之怒气,下令攻破城池后,将城中百姓全部屠戮,甚至还发掘坟墓,暴露了曹操的极尽凶残的一面。

在西凉与马超的大战中,曹操为了逃命脱袍割须;在被追赶落马后,巧妙的绕树而行。

虽然出足了洋相,但是他在危急之中仍然沉着应对,体现了他的足智多谋与临危不惧。

在当阳之战中,当曹操在观阵中,看到赵云力杀群雄毫无畏惧,赞叹道“真虎将也!”并说“吾当生致之”。

命令众将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

一句赞叹,一个命令,把曹操重才爱将的形象成功地刻画出来。

通过这一系列战争的刻画,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就跃然纸上。

优秀的小说往往能够以寥寥数笔写出多层次的事件与人物。

当阳之战,不但写出了曹操的形象与气质,更成功的塑造了张飞这个人物形象。

当他听说赵云去投奔曹操时,他勃然大怒,草率地认为赵云定是贪图富贵背信弃义。

但当看到赵云向他求救时,又义无反顾地让赵云先走,自己阻挡追兵,表明了张飞行动鲁莽,性格率直的一面。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一、战争场景的描写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描写生动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刘备和孙权联军与曹操大军展开激烈的对抗。

小说中描写了江水波涛汹涌,火光冲天,战船相撞,箭矢纷飞,形成了一幅壮观的战争画面。

另外,在定军山之战中,张飞在陷阵营中大喊“谁敢过我此阵!”,形成了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

这些战争场景的描写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也让人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

二、战略策略的运用在三国演义中,各个势力的领导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战略策略。

刘备善于联合他人,形成强大的联军,以抵抗曹操的进攻。

孙权则利用水军的优势,巧妙地运用火攻,对曹操大军进行重创。

曹操则以兵力雄厚、兵器精良著称,善于运用计谋迅速攻城。

这些战略策略的运用不仅展现了各个领导者的智慧和胆识,也为整个战争剧情的发展带来了悬念和变数。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不仅展示了各个势力的战斗力量,也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形象。

例如,关羽在长坂坡一战中单枪匹马击退曹军数万大军,展现出了他的勇猛无畏;赵云在长坂坡救出刘备时,以身体为盾,展现出了他的忠诚和勇敢;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运用火攻,展现出了他的智谋和决断力。

这些英雄形象的塑造不仅让人们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也为整个战争故事增添了色彩。

四、战争的意义与影响三国演义中的战争不仅仅是一场纷争,更是一场国家之间的斗争和人性的考验。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在这场战争中,有人得到了荣耀和权力,有人失去了亲人和家园,有人受伤又奋起,有人被背叛又崛起。

战争的意义和影响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使人们对战争的深层次思考。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以其生动丰富的场景描写、战略策略的运用以及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战争画卷。

通过对战争的描写,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紧张,也可以思考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三国演义作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战争描写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举例说明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

举例说明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

举例说明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它是一部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历经千年,在大家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小说中有数不尽的战争场面,这些战争场面不仅有悲壮的氛围,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

下面我们就从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来探究这部小说的深刻含义。

一、强调团队作战在三国演义的战争场面中,常常出现的是一些团队作战的场景。

三国时期,周围的环境非常苛刻,战争的环境也非常恶劣。

因此,许多战争都是团队合作完成的。

在书中,吕布、刘备、曹操等领袖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进行作战,这一特点使得整个战争更具备进攻性和实用性。

二、战争场面热血激昂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面是极具热血气息的,这一特点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战争中的紧张与激情。

例如,在那个时期的血腥战争中,士兵们要面对生命和死亡的考验。

而这种紧张的氛围,也使得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面变得非常刺激。

三、制胜有术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面也强调了制胜的重要性。

在书中,领袖们都有各自的战胜方法。

例如,曹操善于运用谋略,使敌人举步维艰,而孙权则善于在水中作战,将敌人打败。

这种战争中的策略性,也在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英雄形象鲜明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面,也形象地展现了在那个时代的英雄。

例如,关羽是被高度崇拜的一位英雄,他一身威武的形象,给了人们巨大的鼓励和勇气。

而他的死亡,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这种英雄性的形象,成为三国演义中的独特之处。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面,既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

每一场战争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意义,这正是三国演义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摘要:本文从《三国演义》描写战争各具特色,将政治、外交与战争相交织,重视战略决策,在战争中写人物,在战争中穿插轻松、富有诗意的场面五个方面来论述《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关键词:三国演义战争描写各具特色矛盾交织重视战略《三国演义》全书运用现实主义笔法,采用“七实三虚〞的方法,共写了四十余次战役,上百个战斗场面,包容了这一历史时期所有重大的战役,再现了当时那纷争动荡的社会现实。

在战争描写中作者善于抓住每场战争的特点,将战争写得各具特色,有声有色,绝少雷同。

作者写这些战争或从大处着眼写全局,或从小处着手些片段;或以寡敌众弱胜强,或以强制弱众对寡;或旷日持久的对垒,或短兵相接的速决;既有上百万人参加的大战,也有千百人出场的小打;既有先胜后败转胜为败,也有先败后胜转危为安;既有刀枪相向沙场搏杀,也有运筹帷幄出奇制胜。

作者描写的这些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战争,充分展示了战争的特殊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国演义》描写战争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等交织在一起,突出交战各方的各类矛盾冲突,为战争的结局埋下伏笔、做好铺垫;《三国演义》描写战争重视写统帅部的运筹帷幄,战略决策及战术的运用,多以计谋、兵法定胜负,为战争的结果设悬念、定格局;《三国演义》描写战争把着眼点放在最富有戏剧冲突的事件和最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情节上,不使复杂的情节掩盖人物的思想、性格,使人物性格、思想在复杂的情节中更加鲜明突出;《三国演义》描写的战争,多数并不表现的惨烈可怕,而如一首首英雄的史诗,常在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中穿插一些轻松的场面,将战争写得张弛有度,富有诗情画意,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三国演义》人众亊繁,矛盾复杂,描写战争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形式之多样、规模之宏大,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全书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这三大战役为主要线索,中间夹杂了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的战役,形成了一个战争体系,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现谨从《三国演义》将大小四十余次战役,上百个战斗场面写得多姿多彩、各不相同、千变万化;将政治斗争、外交斗争与战争交织在一起;重视统帅部的战略决策、战术的运用;在复杂的情节中反映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思想;在紧张的气氛中穿插轻松的场面,将战争写得张弛有度,极富节奏感;这五个方面来分析《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一、各具特色写战争,战斗场面不雷同。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中,作者善于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把战争写的各具特点、有声有色、绝不雷同。

有时从大处着眼写全局,有时从小处着手写细节;或者以少胜多弱克强,或以多胜少强凌弱;既有旷日持久的对垒,也有短兵相交的速决;不但有上百万人参加的大战,而且有千百人出场小打;有先胜后败,也有转败为胜;有刀枪相向的疆场搏杀,更有幕后运筹出奇制胜;这样写充分展示出了各场战争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如其中的三个大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这三大战役有其共同的特点,即:均为以多胜少、以弱胜强、均都运用了火攻,但作者却将其写得各不相同。

先以交战双方而言:官渡之战是曹操对袁绍,赤壁之战则是孙刘联军对曹操,彝陵之战则是陆逊对刘备;从战场环境而言也不尽相同,官渡之战主战场在黄河边的平原地带,赤壁之战的主战场则在长江上,彝陵之战的主战场则在深山密林中;再从用火的目标来看也各不一样,官渡之战烧的是袁绍的粮草,赤壁之战烧的是曹操的战船,彝陵之战烧的是刘备的军营;最后从决定战一胜负的因素来看,也各不一般,官渡之战曹操胜在能虚心听取谋士的建议、采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而袁绍则听不进去别人的忠言和劝告,一意孤行、错失良机导致战场惨败;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在东吴军队善于水上作战和诸葛亮、周瑜等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以及巧借东风等方面,而曹操则输在兵士不习水战、连船练兵及对黄盖诈降的轻信等因素;彝陵之战东吴则胜在陆逊的沉着冷静、对战局的准确洞察及其超凡卓越的军事才能、良好的军事素养;刘备则败在盲目自大、骄傲轻敌、对自己的对手认识不足、了解不够,以及其在率兵打仗方面的才能平庸。

作者能将有很大的共同之处的三场大战役写得各具特色、各不相同、千变万化、且都有声有色,精彩绝伦,可见作者在这方面费了相当的心思,花了不少的气力,更可看出做作者写这些大场面方面的非凡造诣。

二、政治外交相交织,刀兵唇舌俱惊心。

《三国演义》描写战争,将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与战争交织在一起来写,这样既利于表现与战争相关的复杂形势,有利于突出诸方面的矛盾冲突,使战争局面更加复杂,使战争场面更加宏大,使战争气氛更加风起云涌,使读者觉得扑朔迷离、紧扣心弦,觉得刀兵未动,却已是杀机四伏、争斗激烈。

如第四十四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中:曹操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下江南欲吞并东吴。

此时此刻,东吴内部政治争斗已是非常激烈,以张昭为代表的文官多想投降,以鲁肃为代表的武将主张抵抗,两派之争相当激烈,他们在孙权面前陈述观点,据理力争,各不相让,使孙权不知如何是好,难以决断,进退两难,这就是内部的政治争斗。

而在东吴内部争执不断、孙权左右为难,形势极不明朗的情况下,诸葛亮只身过江,来到东吴,与江南的文臣刚一照面,张昭等人便相继发难、唇枪舌剑、轮番攻击;诸葛亮则不慌不忙、沉着应战、针锋相对、据理力辩、言辞犀利、势孤而理不孤,尽挫江南一班文臣锋芒,或使其无言以对,或使其满面羞愧,还有后面的智激周瑜,这即为外交争斗,唇枪舌战,精彩绝伦。

作者将这些内部政治争斗、外在外交之争,与后面的赤壁大战交织在一起写,既充分表现了当时的复杂形势,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以及相关集团的矛盾冲突,又生动的反映了结盟、共同拒曹的全过程,还为曹操兵败,孙权、刘备取胜埋了伏笔,下了注脚,这没有硝烟的战场,斗争却激烈异常,更扣人心弦。

又如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一回”,周瑜请刘备会面,设宴相待,并埋伏刀斧手五十人于衣壁中,抛杯为号,欲除刘备欲为国除去后患。

饮宴之时,周瑜起身把盏,待发现刘备身后一人按剑而立,到弄清此人为斩颜良、诛文丑的关羽时,吓得汗流浃背,因而不敢轻举妄动,刘备安然返回,这在三江口之战前,此后,蒋干向曹操自荐:“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周瑜于群英会上设下圈套,使用反间计,让蒋干盗书,借曹操之手除了蔡瑁和张允。

这一着妙棋,无异于斩掉了曹操的左右手,既除去了心腹大患,又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这也是将各怀心事、暗藏杀机的外交斗争与短兵相接、战场争锋交织在一起来写,使的各方的矛盾冲突更加突出,既反映了孙吴联盟的不坚固,又为曹操连船练兵的原因作了解释。

这足见作者的苦心经营,一番匠心,把战场明争与战场外暗斗结合起来写,使读者的心随之起伏,情随之波动。

三、运筹帷幄重决策,奇谋妙计定成败《三国演义》写战争着重于写统帅部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着重于战略决策及战术的应用,往往以奇谋妙计定成败,多出奇制胜,突出了统帅部、谋士团在战争的重要作用。

如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听取许攸的建议,劫乌巢、烧粮草,以七万军胜袁绍七十余万众;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与诸葛亮不谋而合,决定用火攻,施苦肉计让黄盖诈降,接着又派庞统过江授曹操连环计,最后火烧赤壁,所以孙刘联军以数万之众胜曹操八十余万;在彝陵之战中,陆逊以十万兵敌刘备七十余万精兵,先坚壁不出,后火烧连营,转守为攻,迫使刘备败走白帝城。

这三次重大战役,均以少胜多,以弱克强,都是用了火攻,都体现了统帅部或谋士团的正确决策、运筹帷幄、妙施巧计、连环用计、计中有计、重视战略、战术的应用,才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才得以决胜千里。

就穿插于这几场大战之中的小仗也是如此,不用说诸葛亮火烧博望、白河水淹、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火烧葫芦峪,这些战例无不闪着智慧的光芒。

更有苟攸献计劫粮车、许攸定计诀漳河、郭嘉遗计定辽东、徐庶用计袭樊城、庞统计取涪水关,等多谋善断、长于神机妙算的谋士;还有张辽将计就计战合淝、巧设伏兵逍遥津;黄忠巧计夺取黄天荡、以逸待劳占对山;赵云据汉水以寡胜众;关云长计拔襄阳郡、放水淹七军;姜伯约背水破大敌、弃粮胜魏兵;这些有勇有谋、长于领兵作战的武将;就连勇猛过人、脾气暴躁的张飞也能智取瓦口隘、义释严颜,竟然也粗中有细、偶然用计。

这么多的战例,或设伏、或劫营、或水淹、或火攻;或江上水战、或陆地车攻、或马上对阵;或声东击西、或围城打援、或调虎离山;形式多样、规模不一、见仁见智、各显其能、兵法战策、多在其中,难怪人们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通俗兵略。

四、情节事件显性格,战争之中写人物。

《三国演义》将人物置身于事件冲突之中、战争纷争之内,让人物去表现,以此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使人物形象在复杂的情节中更加鲜明。

且不说于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事件来突显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特点;且不说于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义释曹操、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战长沙等事件来表现关羽的神勇无敌、忠肝义胆;且不说于长坂坡单骑救主、截江夺阿斗、据汉水以寡胜众、凤鸣山力斩五将等事件来塑造赵云英勇盖世、一身是胆;且不说于立马长板桥、义释老严颜、葭萌关下战马超、智取瓦口隘来表现张飞的勇猛过人、粗中有细。

单说以造箭欲除诸葛亮、遣丁奉、徐盛追杀诸葛亮、被三次气死等事件来反映周瑜的妒贤嫉能、心胸狭窄;单说以不听诸葛亮的叮嘱、不听王平的劝谏,在山顶扎营,失掉街亭等来表现马谡的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特点;单说以甘被杖责,书信诈降,放火烧船,冒火冲杀诸事件来表现黄盖的忠勇果敢、不计个人得失。

《三国演义》于诸多战争中塑造了许许多多人物形象,他们或足智多谋,或昏庸无能;或英雄盖世,或软弱无能;或是忠肝义胆的大丈夫,或为阴险奸诈的伪君子。

那么多的人物在上演着一场场历史大剧,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战争中把人物表现的各具特色、活灵活现、形神兼备、生动鲜活。

五、轻松场面巧穿插,张弛有度写战争。

《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战争,即便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这样大的战争场面、少有血流成河、尸骨如山那样惨烈的场面描写往往却在大战在即、战云密布、刀出鞘、弓上弦的紧张气氛中插入一些轻松的场面、将战争写得张弛有度,极富诗情画意,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如赤壁之战前:周瑜不管曹操大兵压境,敌众我寡之势,在蒋干来做说客时,大摆筵席、群英会上舞剑作歌,这即为大将风度、英雄襟怀;诸葛亮草船借箭时,靠近曹军水寨,传令擂鼓呐喊,鲁肃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劝其只顾饮酒取乐,置身如此凶险之地,诸葛亮泰然自若、谈笑风生且明知周瑜要以此来加害自己,仍是沉着冷静、淡然置之;更有曹操大船设宴、横槊赋诗、“对酒当歌”、“慨当以慷”,拥兵百万、心雄万夫、踌躇满志、志在一统江山、平定天下,真乃一时之雄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