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不过+NP”构式研究

合集下载

“放着+NP+不+VP”构式研究

“放着+NP+不+VP”构式研究
部 现实语 言 的普遍 语 法 , 也 不 强 调 人 类共 有 的生
常 见格 式 , 在 日常 口语 中使 用 频 率 很 高 。 它 以 “ 放 着 +N P+不 +V P ” 为框架 , 是 词 汇 上 半 固定 的图式 性 构 式 ( s c h e ma t i c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 其 中“ 放 着” 、“ 不” 是 相对 固定 成分 , “ N P ” 、 “ V P ” 是变 量 , 分 别 由名词 或名 词 性 短语 、 动词 或 动 词 性 短语 等 充 当。例如 : ( 1 ) 肖济 东 离职 后 , 没 有 到 南 方也 没 有 到 哪 家独 资或合 资 企业 去 挣 大钱 , 却 当起 了出租 车 司
不 +V P ” 这一 格 式 “ 表 示 某种 状 态 十 分 正 常 或 条
形式或功能上有点儿不能从其组成成分或已存在
的其他 构式 中严 格 预 测 出来 , 这 一 型式 就 可 以认 定 为是 一个 构式 。构 式是语 言 中的基 本单 位 。
件十分优越 , 却要放弃。有时含有惋惜或责备的 意 味” ④。本 文 将 含 有 语 义 偏 移 的 “ 放 着 +N 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像 掐 了脑 袋的苍蝇 一样 !( 老舍《 龙 须 沟》 )
吕叔湘先 生在 《 现代 汉语八 百词》 中指 出,
“ 放着 +N P+不 +V P ” 格式“ 表 示 应该 做 的 事 情
没有 做 , 反 而做 了不 该做 的事 ” ②。张 建新 先 生 在 《 汉语 口语 常用 格式 例 释 》 中指 出 , “ 放 着 +N P+
山东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s HA N D 0 N G N 0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Hu m 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本文运用认知功能语法和语义学的一些概念和理论,讨论了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较高的典型的情态动词“能”。

本文主要从否定角度对“能”的语法特征作穷尽性地分析,从而充分揭示出该情态动词在现代汉语里的地位。

这对认识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语法意义具有较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全文共八章,约 15 万字。

第一章交待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意义、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几个基本假设,并对语料的选定作了说明。

第二章是“否定”和“情态动词”研究的综述。

为了准确地把握课题的研究情况,以时间先后为线索,全面梳理了“否定”和“情态动词”研究的脉络。

第三章分析“Neg+能+Vp”构式。

在讨论“一/三人称+不能+Vp”时,说明了“负向义/正向义 Vp”和情态动词“能”的组配情况。

由于“能”的语义限制,在肯定陈述句里,“能”不能和负向义 Vp 搭配。

在讨论“你+不能+Vp”时,我们主要从言语行为的角度,与“别+Vp”进行对比分析。

在分析“一量名+都/也+不能+Vp”时,我们指出该构式不是全称否定句,而是对“潜力”或“许可”的否定。

关于“没+能+Vp”,我们以“作用力图式”理论解释了该构式的认知特征,指出该构式缺乏说话者的“主观性”,从这种意义上讲,该构式是“非情态句”,整个构式的基本语义是主语在心理上愿意做“V”,可是由种种条件的干扰,没做成“V”。

第四章讨论“Neg+M+Neg+Vp”构式。

主要讨论了“不能不+Vp”和“不能没+Vp(或 Np)构式。

在“不能不+Vp”的语气强弱、语义解读上,存在歧义,主要是因为其层次切分不同造成的;由于交际的需要,说者选择不同的结构层次切分来表达强弱不同的语气和不同的语义,并指出“不能/不+Vp”,“不能不/Vp”的解释之间存在着语法范畴上的高度对立性。

本章还讨论了“不+能+没(有)+Vp1+就+Vp2”,重点探讨了事件“没+Vp1”和“Vp2”之间的关系。

这两个事件是内容上连贯、时间上连续的事件。

NP和VP的结构简述

NP和VP的结构简述

第一章NP和VP的结构简述1.1句的静态构件前文已提出,任何现代英语简单句的静态结构均如下图所示:s—NP VP —{Det (M) Head (M) (NPa)}{Pron}{[C]} (Aux) Head (NPi)(NPd)(C)(A)[A]Diagram (2) 图中符号表示的分句构件:S =简单句Simple sentenceNP =名词短语Noun phraseVP =动词短语Verb phraseDet =限定词DeterminerM =修饰语ModifierHead =短语中心词NPa =同位语AppositivePron =代词Pronoun[C]=分句ClauseAux =助动词AuxiliaryNPi =间接宾语Indirect objectNPd =直接宾语Direct objectC =补语ComplementA =状语Adverbial (构成基本句型成分)[A]=状语Adverbial (非基本句型成分)()=可能发生或谓语动词后可构成句型的选项{ }=名词短语的实现选项1.2NP的结构成分简述及所在章节提示NP —{ Det (M) Head (M) (NPa) }{Pron}{[C]}Diagram (3) 图(3)表示凡名词短语就有也只有三种实现:NP = Det (M) Head (M) (NPa)=Pron=[C]1.2.1名词短语的第一实现:NP = Det (M) Head (M) (NPa)Det这一实现是最常见的名词短语,此时限定词Det是不可或缺的短语构件:a girlone roommy family this questi onTom ' problem no city etc.限定词的成员主要源于传统词类中的冠词、 部分代词、数词、量词和名词属格。

限定词的语法属性,限定词与名词中心词搭配情形以及限定词自身的相互关 系共同构成第二章的语法内容;核心限定词冠词的讨论见第三章。

“NP了”的认知构式剖析

“NP了”的认知构式剖析

“NP了”的认知构式剖析“NP了”结构是汉语口语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句式。

本文从构式语法角度来探究这一结构,通过对“NP”性质的分析,进一步对“NP了”的构式义进行界定,并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探讨了一些特殊类“NP”能否能进入“NP了”结构。

“NP了”结构的经济简明性适合语言发展的趋势,这是它得以广泛使用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标签:“NP了” 构式认知一、引言《现代汉语词典》对“了”有两种解释:①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②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

“了”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常用的动态助词,它反映的是一种动态,不是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它表示的是事件在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动态。

“了”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大家对这一用法已达成共识。

但在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出现了“NP了”这样一种结构,这种结构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NP了”结构中“NP”主要指一般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例如:“大姑娘了”“处长了”“博士了”“春天了”“星期天了”等等。

二、构式语法理论及“NP了”结构的界定Goldberg(1995,1996,2005)在分析论元结构时认为任何一个构式都有其自身的意义,假如“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先前的构式中推知。

有关构式的另一种说法是:任何语言表达形式,只要它的形式、语义或功能的某些方面是不可预测的,就都可称之为构式。

笔者认为“NP了”结构是一种构式,它具备构式语法的所有特征。

根据构式语法的定义:任何语言表达形式,只要它的形式、语义或功能的某些方面不能从其组成成分或其他构式中推知出来,就属于构式。

“NP了”结构中,“NP了”结构的意义不能从其组成成分“NP”和“了”中推知出来,即整体意义大于部分意义之和,“NP了”结构本身具有独立性意义。

也谈“一V就是NP”结构

也谈“一V就是NP”结构

摘要:“一v就是np”结构对v和np都有选择性限制。

进入本结构v的种类的不同导致了v 与np不同的内部语义关系。

另外,“一v就是np”结构还存在一种比较特殊的类。

关键词:“一v就是np”结构;语法;语义;功能意义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6-0000-01“一v就是np”格式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种凝固性结构,这种结构要求“v”前的成分必须是数词“一”,“就是”后的成分只能是体词性成分“np”,如:①你一出去就是十天半个月,现在这一天就如同二十年,我等得及吗?(张西莲、田陇《街道食堂》);②这一等就是20多天。

(徐钟《中大奖后的悲喜剧》)。

上面两个句子,“就是”后面为“数量(名)”结构,都属于我们通常所谓的体词性成分,我们用np来代替,并将这一格式定为“一v就是np”结构。

一、内部语法结构形式首先,格式中动词v的情况。

(1)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动词多数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动作动词,以单音节为主,也有少数双音节动词出现的情况。

例如:一买就是宝马/一收拾就是几个小时。

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动词词汇中占大多数,因此能够在“一”后出现的动词范围很广泛。

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持续动词和非持续动词都可以出现。

例如:一买就是宝马(及物)/一休息就休息了几个小时(不及物);一看就看了几个小时(持续)/一死就死了几十个人(非持续)。

(2)不能进入该格式的动词主要有以下几类:①能愿动词。

如“能、会、可以、愿意、要、想要、敢、应该”等,几乎都不能进入“一v就是np”结构。

②关系动词。

关系动词表示主语与宾语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不具有动作性。

如“有、姓、当作、像、如、等于、大于、属于、包括”等,另外还有判断动词“是”,都不能进入该格式。

③形式动词。

形式动词没有具体的动作行为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后面必须带动词或动词性结构充任的宾语。

有“加以”、“给以”、“予以”、“给予”、“进行”、“作”等,均不能进入该格式。

语块是构式和词项的中介——以现代汉语“V起NP来”为例

语块是构式和词项的中介——以现代汉语“V起NP来”为例

构式限制了能进入的动词类型, 动词则凸显构式语义框架 的某个显著方面。动词所代表 的事件是构式
所 代表 的事 件 的一 个 子 类 和 具 体 实 例 。对 于 认 知 构 式 语 法 这 些 观 点 , 进 构 式 语 法 代 表 学 者 Co 激 rf t (09 指 出 ,o br(06: 6 对 动词 和构 式 的讨 论依 旧没 有 阐述 清 楚动 词 意 义 和构 式 意义 之 间 的 20 ) G l eg20 § ) d 关 系 。Co (0 14 ) 出 了一 个 映射模 型 : rf 20 :6 提 t 一个 词语 可进 入 不 同构 式 , 个构 式 的 内部 角 色 可 由许 多 一 不 同的词语 填充 。构式 惟 一 的 句法 关 系 就 是 构式 和 组成 成分 之 间的 “ 分一 整体 ” prw oe 关 系 。 部 ( a .hl) t
乙构式如 “ 赵括谈起兵法来头 头是 道” , ) 运用构式 语法理 论 , 出构 式 内部 结构 的模型假设 : 构式一语块一 提 “ 词项 ” 。主要观点是 : 语块是构式和词项 的中介 。具体 观点是 :. 1 构式 中心论 : 构式义是第一位的 ;. 2 构式 由语 块构成 : 一个构式 的语义单元 由构式 内部各个语块分 担 ;. 3 语块对入选词项进行遴选和制约 : 项的 自由变异 词 度在语块 范围内实现 , 语块 内部词项与词项互相制约 , 同承载该语 块语义 。该模 型是构式语 块分析法 的理 共


问题 的提 出
以下两 组都 含有 “ V起 N P来 ” 为什 么 甲组 的 “ , V起 N P来 ” 以带 “ , 乙组 不 能? 可 了” 而 ( 组 :1 甲) ( )唐 宪 宗到 了晚 年 , 信起 佛 法 来。 迷 ④

汉语构式“V+了+有+数量结构+(NP)”的认知语法研究

汉语构式“V+了+有+数量结构+(NP)”的认知语法研究

汉语构式“V+了+有+数量结构+(NP)”的认知语法研究“V了+有+数量结构+(NP)”是现代汉语口语中的一种常见构式,例如:吃了有几十个饺子,等了有四十多分钟,去了有十来次等。

该构式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对某事件所涉及的数量作出主观性估测,而非对其数量状况进行客观精确的描述。

有许多学者对该结构进行了研究,然而他们几乎都只关心“有”字在该结构中的词性、语义、功能和句法特征等问题,即坚持词汇中心论,而忽视了该构式的整体作用。

因此这些研究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本文认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构式,即坚持语言模块观,主要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V了+有+数量结构+(NP)”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本文尝试结合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试图对该构式进行详细的描写和深层的解释。

首先,作者对该构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性研究。

通过分析该结构所表达出来的意义并不能够完全从其构成成分中预测出来,进而证明该结构实际是语言中的一种独特构式。

并基于语料考察以及对相关构式的对比分析,得出了该构式的意义和功能,即对所涉及的数量作出主观性估测。

然后,本文对该构式所体现的认知和语用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概括,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该构式有表大表多的语义倾向;第二,该构式在情态上要求或然性,在时态上要求已然性;第三,该构式的信息焦点在于其中的数量结构。

最后,作者对该构式的这些特点进行了应用,结合语料分析,明确了哪些动词和数量结构一般能够进入该构式。

其次,本文致力于对该构式进行解释性分析,尝试对其产生机制以及识解过程进行研究。

基于构式语法中的继承连接理论,构式不是互不关联、独立地存在于语言之中,而是处于有结构性的构式网络之中。

一个构式的产生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基于一定的理据。

Goldberg认为,如果构式B从构式A中继承相关意义或者形式,那么构式A 就为构式B的存在提供理据。

因此,本文一方面重点探究了该构式和与其相关的重要构式之间的继承关系。

另一方面,该构式的内部结构也得到了分析。

多维变换与构式分析——以“L+V着+NP”及相关句式为例

多维变换与构式分析——以“L+V着+NP”及相关句式为例
多维变换与构式分析
多维变换与构式分析
— —
以“+ L v着+ P 及相关句式为例 N”
雍 茜
f 海师 范大学对 外汉语 学院, 上 上海 2 0 3 ) 024
摘 要: 四类句式“+ P着+ P ( LV N ”A式 )“ P V + L ( 、N + P 在+ ”B式)“ 、在+L V + P ( + P N ”C式) L ( 在+ 和“ + 正) V +P( P N ”D式 ) 通过 多维度变换分析显现 出各 自不同的句式义 , 这四类 句式的变换 皆有 交叉。不 同构 式对 动词 的 不 同选择 制 约 了相 互 间 的 自由变换 ,动 词 不 同的 词 汇意 义使 得相 同构式 浮现 构式的意义浮现与相关构 LV N”
件 分析
收稿 日期 :0 0 1- 2 1—18
我们看 到 A式 统管着上文表 1 的例 ( )例 1, ( )例( ) 3 、 6 和例(2 , 1 )它们也分别有着 自己不同的 变体。根据 以往的结论 , ( ) 例 1表示静态的存在 , 例 () 3表示活动的进行 , 那么我们推论例( ) 既可 以 6则 表示静态存在也可表示活动进行 。 1和例 ( ) 例( ) 3是 狭义同构 , 而例( ) 6 是个歧义结构。例( )e 坐” 1e 的“ 语义特征可以描写为[ 附着状态] 活动性] + 【 _ 。该类 动词有 : , 躺 坐等。 3 , 1 ) 例( )例(2 中的“ 和“ 的 演” 游” 语义特征可以描写为卜 附着状态] 活动性】 [ + 。该类 动词有 : , 演 唱等。例( ) 6 中的“ 的语义特征可以 写” 描写为[ +附着状态] 活动性] [ + 。该类动词有 : , 挂 写 等, 因而由该类动词构成的 L V 着 + P有一定的 +P N 歧 义性 。 ( ) 一 A式 的构式 义 陆俭 明用构式语法来解释现代汉语 中表示存 在义的句式( 存现句) N 1 V + + P ” 这样 : P + P 着 N 2。 “ 的句式可以称作 “ 存在构式” , 该构式有 3 个构成要 素: 存在物 、 存在处所 、 存在方式, 表示存在物 以某种 方式存在于存在处所m 。 3 这 个要素在词汇 层 面上投射为 N 2N 1 V P 、P 和“ P着 ” , 在认知层面上 则投射 为一个存在 的场景, 按照“ 整体大 于部分之 和” 的原则, 该场景的意义并不能 由词或词 素的结 构组合来推知, 而是该构式本身就具有这样一种意 义 , 立存 在 的 。 是独 ( ) 二 构式义对动词的选择与意义浮现 进入 A式的动词, 要具备 以下两个条件 : 表示 某种持续的状态 ;跟人或事物常规的存 在方式有 关 。由于构式要求吸纳与其语义相容的动词 , 那么 表示 存在 义 的 A式 则排斥 了非持续 性动词 的进 入 。因而例( 1没有相关 的 A式变换。另外 , 1) 构式 要求动词需要能表示人或事物的常规存在状态 , 观

汉语表达“非主题判断”的主语编插式:“NP+的+VP”

汉语表达“非主题判断”的主语编插式:“NP+的+VP”

汉语表达“非主题判断”的主语编插式:“NP+的+VP”闫梦月【摘要】汉语“NP+的+VP”结构的总体语法表现有三:一是音系、结构的整体性,内部成分结合紧密,韵律上是个整体,VP是其表义的核心,NP对VP有修饰限定作用;二是功能的非独立性,一般不能独立成句而是作为句子的主宾语或有标记话题出现,内嵌于主句;三是表达非主题判断,表达以事件为中心的简单判断。

相对于表同义命题的独立事件句“NP+VP+了”,形式有所缩减,独立性低,NP 没有话题性。

它是汉语表达非主题判断的“主语编插式”,作用是为主句提供语用预设,自身不传递新信息,属于无焦点结构。

“主语编插”的语法手段还普遍存在于其他语言中。

%NP+de+VP has three grammatical features. Firstly it is complete in its phonological and syntactic structure;its internal components are closely combined;it is a complete unit in rhythm;VP is its semantic nucleus and is modi-fied by NP. Secondly it is functionally dependent and cannot be used as an independent sentence. Usually it can be imbedded in a sentence as subject, object or a marked topic. Thirdly it usually expresses a thetic judgment which con-veys a simple event-central judgment. Compared the independent sentence which expresses a synonymous proposi-tion, it is reduced in form with no topic (NP) and functionally dependent. NP+de+VP is a type of subject-incorpora-tion which expresses thetic judgment and can provide the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for the sentence. It is a no-focus construction which conveys no new information. Subject-incorporation is also universally used in many other lan-guages.【期刊名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44)005【总页数】5页(P139-143)【关键词】NP+的+VP;主语编插式;非主题判断;内嵌语用预设;无焦点结构【作者】闫梦月【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一、引言汉语中有一类“NP+的+VP”结构,NP与VP原为主谓关系,NP可以是VP的施事(agent)、经历者(experiencer)或受事(patient)等。

构式语法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

构式语法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

构式语法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构式语法自20世纪90年代被国内学者们关注以来,现已有若干文献对其进行了评价或用以探讨汉语问题及多种语言现象。

不能否认的是构式语法为分析一些汉语语法现象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学者们对这一语法理论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

本文以构式语法的概念和特点为切入点,以大量文献为基础,综述了国内学者对构式语法的争议、评价和反思,总结了学者们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双及物构式、特殊构式和汉语词类构式的研究成果以及最终获得的构式语法对语言习得的启示。

标签:构式语法论元结构构式义词汇义不可预测性一、引言构式语法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这一理论是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背景,符合认知语言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完形原则;同时又与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①(Frame Semantics)具有内在联系。

研究构式语法的学者认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构式,构式是形式、语义及话语功能匹配的符号单位。

近十年来,构式语法受到国内学者的极大关注。

“Construction”的翻译也从“句式”“框架”“构块”到“构式”②。

从对文献的介绍、评价,到尝试着用构式语法理论分析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再到这一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都有不少论述,如:张伯江(1999,2000)、沈家煊(1999,2000)、董燕萍&梁君英(2002)、纪云霞&林书武(2002)、陆俭明(2004,2008)、袁毓林(2004)、王黎(2005)、刘丹青(2005)、严辰松(2006)等。

构式语法理论在国内的研究已经从简单的引进介绍到质疑反思并应用到汉语研究中。

本文首先阐述了构式的概念和特点,总结了国内学者对构式语法理论的反思和讨论,然后综述了构式语法理论分析汉语语言现象的相关成果,最后概述了学者们通过构式语法对语言习得的启示。

二、构式的定义及其特点的探讨(一)构式的定义Goldberg(1995)在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中发现,同一动词在不同的句式中,其意义无法在原有的词语意义中找到相对应的解释,这时,她把含有这个动词的句式归结为一个新的构式。

关于“NP的VP”结构中心语问题的一点思考

关于“NP的VP”结构中心语问题的一点思考

收稿 日期 :0 8 2—1 20 —1 9 作者简介 : 小烈 ( 98一 , , 姚 1 7 ) 男 安徽铜 陵人 , 中央 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 用语 言学专业 博士研究 生。主要研究方 向: 式语 言学 。 形
在判定 向心结构 的 中心词 或 中心语 时采 取 的是 “ 形类

等 同” 准。这 里所说 的“ 标 形类 ” 本质 上指 的是名 词 、 动 词这样 的词 类概 念 ( r-l s, 由于分 析对象 既包 wodc s)但 a
d cn r o sr cin 和 离 心 结 构 (x cnrcc n o e ti cn tut ) c o e oe ti o -
“ 字结构是 向心结构 , 却无 法协 调“ 的” 但 NP的 V ” P 之类 的结构与 向心结构 理论之 间的矛盾 ; 有人则 依据生成语法理论将“ 分析为“ 字结构 的中心 语 , 的” 的” 由此 引发 了激烈 的争论 。本文试 图寻找争论
的根 源 , 并做 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 关键词 :NP的 V ” “ P 结构 ; 向心结 构理论 ; 中心语理论
分歧 的集 中体现。本文试 图探求争论 的根源 , 并就这 问题做 出 自己的一点 思考 。 布 龙菲 尔德 的“ 向心结构 理论 ” 布龙菲尔德 13 年提出了著名 的向心结构(n 93 e-


短语。当中心词是一个词时, 或者当中心语所带的从 属成分 只有一个 时 , 者是 基本 一 致 的 。布龙 菲 尔德 二
个 争论 的热 点 。近几年 来 ,当代语 言 学 》 《 连续 刊 载
司 富 珍 ] 熊 仲 儒 周 国 光 5、 长 安 邓 思 、 引、 4]吴 _ 引、 颖 [等人 的文章 , 的” 结构 的 中心语 问题展 开讨 7 ] 就“ 字 论, 这实 际上是 结构 主义 和生成 语法 在这 一 问题 上 的

基于语篇的现代汉语“NP的VP”构式研究

基于语篇的现代汉语“NP的VP”构式研究

基于语篇的现代汉语“NP的VP”构式研究“NP的VP”作为一种极具汉语特点的结构,近一个世纪来,对其讨论一直没有停止。

已有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着眼于结构本身的构成及其句法性质的研究;二是着眼于该短语的语篇功能的研究。

本文从元语言理论入手,结合篇章分析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认为,“NP的VP”是前提陈述的元语用法,“NP的VP”中的V是元语引述的结果,在引述过程中增加了指称义,动词词性并未在引述前后发生变化,“NP的VP”的形成动因是语用上的篇章事件回指。

同时,在篇章视角下的“NP的VP”考察可以突破静态研究中不考虑语境的局限,分析语境与“NP的VP”形成的关系;并通过主宾语位置上“NP的VP”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梳理句法位置与“NP的VP”形成的关系。

全文包括绪论和结语,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意义和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为理论部分,分别介绍了“元语言”的逻辑哲学和语言学定义,并将语言学中的元语言划分为语义元语言和语用元语言,语义元语言中的“元语言”体现其对“对象语言”的释义功能,而语用元语言中“元语言”则是语义之外为语言交际服务的辅助性语言。

本章还对比分析了“元语言”与“元话语”之间的关系,并描述和分析了“元语言”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主要考察主语位置上“NP的VP”与前提陈述的联系。

首先,“NP的VP”可分为“专指”和“通指”两类。

在语义指向上,又可分为“回指”与“外指”两大类。

基于VP与前提陈述中的谓语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关系,“回指”又可分为拷贝式、替换式和推出式三种方式。

“外指”则可以根据语境特征分为交际II 背景和知识背景两类。

回指的“NP的VP”和前提陈述存在于特定交际背景中的外指的“NP的VP”属于专指,具有引述性元语的性质,而前提陈述存在于参与交际方的共同知识背景中的外指的“NP的VP”则多属于通指。

另外本章还分析了表回指的“NP的VP”中VP的元语性质,同时也对“NP的VP”所指称事件的已然性与否的决定因素作出了解释。

“NP了”构式的形成机制

“NP了”构式的形成机制

二、 新 旧“ NP了” 构 式的 差异 性与相 关 性 新 旧“ NP 了 ” 结 构 之 间 存 在 一 些 明 显 的 差
学生 了, 还这 么淘气 ” 、 “ 快月 底 了, 报 表 该 汇 总
了” 。邢福 义 ( 1 9 8 4 ) E 4 3 有 专 门研 究 “ NP 了” 结 构 的文章 , 是 较早 也较 重要 的一 篇 , 邢 文 分 析 了“ NP 了” 句式作 为分 句 构 成 更 大句 法 单 位 的基 本 格式
2 5 8 3 2 5 B D 2 5 E 5 2 5 AE 2 5 9 E 2 5 E 5 2 5 9 0 2 5 8 D 2 5 E 4 2 5 B A% 2 5 8 6

8 2・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 1 2 卷
不 同之处 在于 , 邢 张二 位 是 从 NP的 语 义 特 征 人 手, 李 文则 是从 “ 了” 的 语 法 功 能 人 手 。庞 加 光 ( 2 0 1 4 ) [ 7 ] 从构式 的概 念结 构 角 度 解 释 了“ NP了”
名 词性 成分后 面 , 也仅 限于 表人 、 表 时间和表 数量
几 个有 限 的语 义 类 别 , 同时还 在 句 法 和语 篇方 面 有 诸 多限制 。而 “ 真相了” 、 “ 悲剧了” 等 结 构 突破 了前述 限制 , 是其 不 同以往之 处 。同 时 , 这类 新 的 “ NP了” 现 象 不独 出 现在 网 络语 言 中, 在 日常生 活 中也 时有 使用 ①:
和变换 条 件 。提 出“ NP了 ” 是 非 主谓 句 , 具有 自 足性 , 没有 否定 形式 等 观点 , 同时 提 出能够进 入该
句式 的 NP具有 推移性 特 征 。张谊 生 ( 2 0 0 2 ) _ 5 ] 认 为 NP是顺 序名 词 , “ NP了 ” 表 状 况 变化 , 这 与邢

威胁构式NP+再+VP探析

威胁构式NP+再+VP探析

威胁构式NP+再+VP探析威胁构式(Threat Constructions)是指在英语中形式为“威胁(threat)+介词(to或against)+动词或名词短语”的句子结构。

例如,“威胁对他的职业生涯构成威胁”(Threats against his career threaten him)和“威胁硬招来对策”(Threats of astrong response invite retaliation)都是典型的威胁构式。

这种句式在英语中广泛使用,并且常常被用于政治、军事、商业和社交等场合。

本文将从NP+再+VP这一结构入手,深入探析威胁构式的语言学特点和使用规律。

NP+再+VP是指名词短语(NP)和动词短语(VP)之间加上“再”(again)这个词汇。

在英语中,“再”有多种用法,常用于表示重复、重新或再次等含义。

例如,“再见”(goodbye)即为“再”(again)和“见”(see)的缩写,“再试一次”(try again)则表示让对方重新进行一次尝试。

在威胁构式中,NP+再+VP的用法则表示在之前的威胁条件下,另一方又做了某些事情,进而加剧了威胁的直接或间接后果。

例如,“如果你再不做出补救措施,我就会报警”(If youdon't take remedial action again, I will call the police)中的“再”就表示如果对方再不采取措施,那就是说之前已经威胁过对方采取一些行动。

在威胁构式中,NP通常是指在被威胁方面的人或群体,VP则是威胁方面的内容或行动。

当NP+再+VP时,表示威胁的内容或行动被再次加深或恶化,加大对NP造成威胁的影响。

例如,“如果你再对我说一句话,我就会打你!”(If you say one more word to me again, I will hit you!)中的“再”表示对方之前已经说过话,但对方还坚持说话,进而加剧了威胁的力度。

“致事+V了+NP主体役事+数量(名)短语”致使句的构造及相关问题

“致事+V了+NP主体役事+数量(名)短语”致使句的构造及相关问题

语言学研究D O I :10.3969/j.i s s n .1003-0964.2023.05.021 致事+V 了+N P 主体役事+数量(名)短语 致使句的构造及相关问题刘人宁(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摘 要:根据结果成分 数量(名)短语 的语义类别, 致事+V 了+N P 主体役事+数量(名)短语 句式可分为四个小类㊂各个小类的动词的类不同,由致使动词构成的 致事+V 了+N P 主体役事+数量(名)短语 句式是原型句式,其余类型的句式是扩展句式㊂原型句式的致使义来自于致使动词的致使义,扩展句式的致使义来自于句式㊂在原型句式里,役事是致使动词的经验者,所以该句式的役事都是经验者㊂该句式是在自动句基础上通过插入致使轻动词 使 ㊁引进致事㊁提升V 自㊁合并等操作手段构成的,致使轻动词 使 是该句式的语义结构核心和句法组构核心㊂该句式有双宾句和 主语+动词+宾语+补语 句两种类型㊂ 我吃了一身汗 不包含致使义㊂关键词:动词的类;致使义;构造;核心O S I D :中图分类号:H 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23)05-0134-07一㊁引言 致事+V 了+N P 主体役事+数量(名)短语 致使句是指例(1)(注:本文例句大多数选自时贤论文,见参考文献,不一一注明出处;个别自造的例子在文中注明)类句子:(1)妈妈临走包的饺子吃了我好几顿㊂在例(1)里,动词 吃 的客体 妈妈临走包的饺子 是致事,做主语;动词 吃 的施事 我 是役事,做宾语; 数量 短语 好几顿 表示结果㊂为研究方便,我们将例(1)类致使句称为A 式㊂A 式违反了论元阶层原则和句法结构之间的对应规则: 原本参与活动的施事者以经验者的身份出现在使役结构中的宾语位置,而原本活动的对象,即客体,则以使因的身份出现在使役结构中的主语位置㊂ [1]117学界对A 式有多种称呼:反转使役结构[1]117㊁倒置致使句[2]㊁客体归因句[3]㊁使因突显类结果补语构式[4]40㊁双重使动句[5]㊁致事型数量动结式[6]㊂郭姝慧[2]根据结果成分 数量(名) 短语的语义类别将A 式分为四类:周遍义数量短语类㊁时量短语类㊁动量短语类和金钱数量短语类㊂分别记作A 1㊁A 2㊁A 3和A 4㊂例如:(2)那个瓶子摸了他一手油㊂(A 1)(3)那个实验做了他整整一晚上㊂(A 2)(4)那篇文章改了我好几遍㊂(A 3)(5)一个国际长途就打了我整整一个月的工资㊂(A 4)学界对A 式的研究集中在句式构造㊁致使义的来源和结构性质三个方面㊂(一)关于A 式的构造1.从轻动词角度看何元建㊁王玲玲[7]认为A 式在深层结构上存在着一个零形式使役轻动词v ,轻动词v 吸引下层动词提升到轻动词v 的位置并与之合并㊂他们把零形式使役轻动词v 的运用扩大化了㊂如他们认为 他吓了我一跳 的致事 他 如果是由施事改做的,那么致事 他 是从底层从句主语位置提升来的㊂如下所示:<致事> (施事) <客事>(6)他k 吓了i -v (t k t i 我 一跳)但底层从句 他吓了我一跳 的动词 吓 是致使收稿日期:2023-04-20;修回日期:2023-07-02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A H S K Z 2020)作者简介:刘人宁(1991 ),女,河南罗山人,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语法学㊂㊃431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第43卷 第5期 2023年9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43N o .5S e p.202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动词,可为施事 他 指派致事;致使动词 吓 的上层不存在一个零形式使役轻动词v,致事 他 和致使动词 吓 都无须提升㊂2.从事件整合角度看施春宏[8]㊁李宗宏[4]和石村广[6]都认为A式是由使因事件和使果事件整合而成,但他们三人关于A式的整合过程不同㊂下面各以一例的整合过程说明他们的区别㊂施春宏认为例(3)是在使因事件 他做那个实验 和使果事件 他做了整整一晚上 整合的重动句基础上经过删除㊁提升等操作手段整合而成的㊂如下所示:(7)他做那个实验做了整整一晚上㊂ң做那个实验做了他整整一晚上㊂ң那个实验做了他整整一晚上㊂李宗宏认为例(2)由事件a 他摸了那个瓶子 和事件b 他摸了一手油 整合而成,首先将两个事件主体 我 合并作为构式的宾语置于动词之后;接着将两个事件中的动词 摸 合并作为构式的谓语;第三步,将两个 了 合并置于构式谓语之后;第四步,将事件b中的结果成分 一手油 指派为构式中的结果成分;最后,再将事件a的受事 那个瓶子 话题化并前移到构式的主语位置上㊂石村广认为例(3)是在一元隐性动结式 他做了整整一个晚上 的基础上通过使动化引进致事构成的,而一元隐性动结式 他做了整整一个晚上 是由 他做 和 他{失掉}了整整一个晚上 整合而成(注: {}表示括号内的成分是隐含成分)㊂他们三人的研究存在两个问题㊂第一,有的A式不能分析出两个事件,例如: (8)一场非典休息了我两个月㊂上例不是由 我休息了一场非典 和 我休息了两个月 两个事件整合而成,因为 我休息了一场非典 不成立㊂上例只能分析为 因为一场非典,我休息了两个月 ㊂ 一场非典 表示个体,因此上例只包含一个事件㊂第二,随意设定两事件谓词㊂施春宏和李宗宏认为该句式中使因事件和使果事件的动词相同,石村广认为使果事件的谓词隐含㊂但这不符合语言事实㊂例如:(9)这笔买卖一下子赚了我十几万㊂上例不是由 我赚这笔买卖 和 我赚了十几万 整合而成,只能由 我做这笔买卖 和 我赚了十几万 两个事件整合而成㊂两个事件的动词不同,因此两个事件不能整合成重动句;两个事件的动词也不能合并作为构式的谓语;且使果事件的谓词没有隐含,就是动词 赚 ㊂(二)A式致使义的来源顾阳[1],何元建㊁王玲玲[7]认为A式的致使义来自于深层结构的零形式使役轻动词v,但他们没有说明零形式使役轻动词v出现的条件限制: 什么时候用一个实实在在的词,什么时候用零形式,是受比句法更高层次的系统决定的㊂句法的作用仅仅是,如果词库输出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词,它就生成使动句;如果词库输出的是零形式,它就生成役格句 [7]㊂郭姝慧[2]和李宗宏[4]认为A式的致使义来自于构式,他们注意到了构式对动词词义的压制,但忽略了动词词义对构式的反压制㊂石村广认为A 式包含双重致使义:第一层致使义来自于一元隐性动结式;第二层致使义来自于动宾结构, 当在动结式的句首添加致事论元时,该谓语成分本身必须蕴涵致使意义 ㊂但例(4)的 我改了好几遍 ㊁例(9)的 我赚了十几万 都没有隐含一个结果谓词,本身也没有致使义;且动宾结构不一定必然表示致使义,如 我恨死他了 只表示自动㊂(三)关于A式的结构性质关于A式的结构性质,学者们争议的焦点是数量(名)短语是宾语还是补语㊂很显然,一律将数量(名)短语分析为补语(如李宗宏㊁石村广)或宾语[9]61都违背语言事实㊂我们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从构式与动词的互动探究A式致使义的来源,从 自动-使动 的对立探究A式的构造㊁组构核心和结构性质,从述补式的自动㊁使成㊁使动和指动的四分格局探讨 我吃了一身汗 的致使义问题㊂二、从构式与动词的互动看A式致使义的来源(一)A式各小类动词的类A式是使动句,因为A式可以变换为 使 字句㊂例如:(10)那碗汤喝了他一身汗㊂ң那碗汤使他喝了一身汗㊂(11)这篇文章写了我一个晚上㊂ң这篇文章使我写了一个晚上㊂(12)那几十袋子米来来回回搬了我好几趟㊂ң那几十袋子米让我来来回回搬了好几趟㊂(13)一顿饭吃了我五百块㊂ң一顿饭让我吃了五百块㊂A式各小类动词的类不同,其致使义的来源就㊃531㊃刘人宁. 致事+V了+N P主体役事+数量(名)短语 致使句的构造及相关问题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不同㊂郭姝慧[2]认为进入A式的动词只能是活动动词,但她的文章里有一个例子的动词是非活动动词㊂如 这么冷的天,冻了我一身鸡皮疙瘩㊂周红[3]认为进入A1和A2的动词必须是二价动词㊂刘街生[5]认为进入A1的动词主要是及物动词,少数是不及物动词;进入A2和A3的动词还可以是表示生理㊁心理活动的动词㊂例如:(14)那碗面吃了我一身汗㊂(15)这凳子坐了我满屁股灰㊂(16)痛了她一个月㊂李宗宏[4]和石村广[6]认为进入A式的动词可以是形容词㊂例如:(17)这天热了我一身痱子㊂据考察,A4的动词只能是二价及物动词,因为其后的 数量(名) 短语是动词的受事或者结果㊂例如:(18)这顿饭花了我三百块钱㊂(19)那把菜刀切了他一个大血泡㊂A1㊁A2㊁A3的动词可以是及物动词㊁不及物动词㊁形容词㊂如例(14)㊁例(15)和例(17)是A1式,其动词 吃 坐 热 分别是及物动词㊁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㊂例(11)㊁例(8)和例(16)是A2式,其动词 写 休息 痛 分别是及物动词㊁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㊂例(12)是A3式,其动词 搬 是及物动词,由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构成的A3式如下所示㊂(20)小品‘红高粱篮球队“笑了我88次,不愧是赵本山得意弟子㊂(百度)(21)那个瓶子烫了他一跳㊂(自造)A1㊁A2㊁A3的动词还可以是表示心理和生理的致使动词㊂例如:(22)这件事急了他一身汗㊂(23)我把你们的好姻缘拆散了,苦了你一辈子,落得这个下场㊂(24)不过转念之间,他还是不肯放弃这份乐趣,从床上一个虎跳似的跳下地来,倒吓了阿巧姐一下㊂上面三例动词词义里都有致使义,这可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里得到证明:急2:使着急㊂[10]609苦3:使痛苦;使难受㊂[10]753吓:使害怕㊂[10]1415例(22)㊁例(23)和例(24)的致使动词含有致使义,且 数量(名) 短语与动词之间没有致使义,因此这三例的致使义来自于致使动词的致使义㊂其余的由非致使动词构成的A式的致使义都来自于句式㊂(二)构式义与动词义的互动尽管G o l d b e r g认为 构式本身具有意义,该意义独立于句子中的词语而存在 [11]1,但也认为 语法的运作绝对不是完全自上而下的,即构式简单地将其意义强加于意义固定的动词㊂实际上我们有理由认为语法分析既是自上而下的也是自下而上的 [11]23㊂既然构式义与动词义有互动性,那这种互动就应该是双向的,不仅构式义会对动词义有影响,而且动词义应该对构式义要有所作用才能称之为互动[4]110㊂王寅认为 构式义是在典型的时间模型和动词的原型性用法中被提炼出来的 ,同时他认为英语中的双宾构式的原初意义是在典型给予类动词 g i v e 等用法中逐步形成的,典型动词 g i v e 的词汇意义被固化于构式之中,从而形成了 双宾构式 ㊂这类构式在频繁地使用中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也就代表了 g i v e 这类典型动词的意义㊂此后当其他非典型的给予类动词进入构式后,受 构式压制 从而带上了 传递 之义[12]111㊂李宗宏认为 构式义产生于典型的词汇义 ,使因突显类动结式这类构式最初的原型意义来自于 吓㊁气㊁急㊁烦 等表示人类心理活动的动词作V1的动结式㊂由于这类词本身就含有 使动 的意味,当它们进入构式后对构式产生了压制,也让构式带上了这种 使动 义㊂随着构式的频繁使用,使动义逐渐稳定下来成为构式义㊂此后当构式中进入其他动词(如动作动词)时,这些动词会受到这种构式压制从而也具有 使动 义[4]111㊂根据G o l d b e r g㊁王寅㊁李宗宏关于词义和构式义相互压制的观点,我们认为A1㊁A2和A3的致使义来自于表示心理和生理的致使动词,这类致使动词本身含有致使义,它们进入A1㊁A2㊁A3后对构式产生了压制,让构式带上了致使义㊂随着A1㊁A2㊁A3的频繁使用,致使义逐渐成为构式义㊂此后当构式中进入其他动词(如形容词㊁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时,这些动词受到构式压制从而具有致使义㊂A4的动词与其后的数量名短语之间是动作和受事的关系,A4的动词都是动作动词,不是致使动词,因此A4的致使义不是来自于动词的词义,而是承继A1的致使义㊂G o l d b e r g认为构式之间具有承继关系,当A1的动词扩展到及物动词后,数量名短语有可能扩展为及物动词的结果宾语,并进一步扩展为及物动词的受事宾语㊂例如:(22)这件事急了他一身汗㊂(14)那碗面吃了我一身汗㊂(19)那把菜刀切了他一个大血泡㊂㊃631㊃第43卷第5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9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8)这顿饭花了我三百块钱㊂前两例是A1式,后两例是A4式㊂例(22)是A1的原型句式, 急 是致使动词,数量名短语 一身汗 是补语㊂例(14)是例(22)的扩展,动词扩展为及物动词;例(19)是例(14)的扩展,数量名短语扩展为结果宾语,例(18)又是例(19)的扩展,数量名短语扩展为受事宾语㊂在这层层承继中,原型构式A1的致使义也被继承下来㊂在A1和A4里,动词都表示致使方式,数量名短语都表示结果,所以A1可以扩展为A4㊂由致使动词构成的A式是A式的原型句式,在原型A式里,役事是致使动词的经验者㊂其他类型的A式是原型A式的扩展,所以A式的役事都是经验者㊂三㊁从 自动-使动 的对立看A式的构造㊁组构核心及结构性质(一)A式的构造徐通锵[13]认为使动是汉语中和自动相对的一种句式,A式都可以变换为自动句㊂我们将自动句称为B式㊂例如:A式ңB式(22)这件事急了他一身汗㊂ң他急了一身汗㊂(3)那个实验做了他整整一晚上㊂ң他做了整整一晚上㊂(4)那篇文章改了我好几遍㊂ң我改了好几遍㊂(18)这顿饭花了我三百块钱㊂ң我花了三百块钱㊂B式的动词都不含致使义,是自动词,记作V自㊂A式的动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词义里包含致使义的动词,称作固定致使动词;一类是临时具有致使义的动词,称作临时致使动词㊂这两类致使动词都记作V使㊂L a k o f f认为致使词语是由所对应的表始动词(i n c h o a t i v e)在语句的深层结构中提升(r a i-s i n g)而形成的,即实现所谓的致使转换(c a u s a t i v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㊂M c C a w l e y[14]认为致使动词的出现是通过谓词提升(p r e d i c a t e r a i s i n g),即将谓词从低级的语句S向高级语句S提升,使其共处一个层次并形成相应的单一成分(c o n s t i t u e n t)后再经过词汇插入转换(l e x i c a l i n s e r t i o n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而形成的㊂从词义之间的关系上看, V使 等于 使 V自 ,即 V使 是在 V自 的意义上添加致使轻动词 使 构成的㊂致使轻动词 使 的添加必然在句法上引进一个致事㊂因此A式可看做是在V自构成的B 式基础上通过插入致使轻动词 使 ㊁引进致事㊁提升V自㊁合并和插入致使动词 V使 等操作手段构成的㊂由固定致使动词构成的A式的构造过程如下:图1固定致使动词构成的A式在图1里,S自表示底层语句是一个自动句,S使表示上层语句是一个使动句㊂在自动句的上层插入一个致使轻动词 使 ,致使轻动词 使 引进一个致事,将底层的自动词 急自 提升到致使轻动词 使 的位置,并与之合并构成 使 急自 ,再插入固定致使动词 急使 代替 使 急自 就构成A式㊂由临时致使动词构成的A式的构造过程如下:图2临时致使动词构成的A式在图2里,S自表示底层语句是一个自动句,S使表示上层语句是一个使动句㊂在自动句的上层插入一个致使轻动词 使 ,致使轻动词 使 引进一个致事,将底层的自动词 愁自 提升到致使轻动词 使 的位置与之合并,致使轻动词 使 以零形式与 愁自 合并构成临时致使动词 愁使 ㊂由临时致使动词 V使 构成的A式在句法构造上没有致使动词 V使 插入转换这个环节㊂(二)A式的组构核心自动句B式的语义构件有三个:主体㊁动作/状态㊁结果成分㊂A式是由果朔因,在自动句B式的基础上经过使动化而来的A式的语义构件有五个:致事㊁致使轻动词 使 ㊁役事㊁动作/状态㊁结果成分㊂这五个语义成分的组构中心是致使轻动词 使 ,因为自动句B式的动词只能给其主体指派主事的语㊃731㊃刘人宁. 致事+V了+N P主体役事+数量(名)短语 致使句的构造及相关问题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义角色,不能给其主体指派役事的语义角色,更不能将致事与自动句B式组构在一起㊂只有致使轻动词 使 才能将致事与自动句B式组构起来,才能将自动句B式的主语指派为役事,将自动句B式的动词及其结果成分 数量(名) 短语指派为补事㊂致事㊁役事和补事都是致使轻动词 使 的配价成分[14],致使轻动词 使 与致事㊁役事㊁补事之间的关系是高层次的语义关系㊂因此致使轻动词 使 是A 式的语义结构核心,同时是A式的句法组构核心㊂因为致事不是动词的配价成分,所以A式致事主语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㊂李宗宏认为 凡是参与事件的其他语义角色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进入构式中成为主语 [4]44㊂A式的主语不仅仅是动词的客体,还可以是目的㊁结果㊁材料㊁工具㊁处所㊁原因㊂例如:(25)这批钢材跑了我两个月才跑下来㊂(目的)(26)这一幢楼盖了他们整整五年㊂(结果)(27)那些毛线织了我足足三个月㊂(材料)(28)这床厚被子捂了孩子一身大汗㊂(工具)(29)筒子楼住了我们十几年,也该到享福的时候了㊂(处所)(8)一场非典休息了我两个月㊂(原因)A式的致事还可以是施事㊂例如: (30)我和老师都狠狠吓唬了他一通,几天缓不过劲儿来㊂A式的致事还可以是事件㊂事件可以归为原因㊂例如:(31)干等,票送不来,急我一头汗㊂A式的致事还可以跟动词没有语义关系,如 这笔生意赚了我十几万 的 这笔生意 跟动词 赚 没有语义关系㊂石村广[6]认为动结式的致事可以跟句中的两个谓词都没有语义关系㊂胡帮岳认为 反转使役句 中的受事客体却不能受核心谓词支配 [16]201㊂这正说明A式(包含动结式)的动词不是语义结构核心和句法组构核心㊂(三)A式句法结构的性质A式是在自动句B式的基础上通过插入致使轻动词 使 ㊁引进致事主语㊁提升自动词㊁合并等操作手段构成的,其结果是自动句B式的主语成了A 式的宾语㊂因此,A式各小类的句法结构性质可从其相应的基础句式自动句B式的句法结构性质推知:A式各小类的句法结构等于在其相应的基础句式自动句B式的句法结构上增加一个宾语㊂A1的基础句式自动句是 主语+动词+补语 ,如例(22)的基础句式自动句是 他急了一身汗 , 一身汗 是形容词 急 的补语,因此A1是 主语+动词+宾语+补语 句㊂A2的基础句式自动句是 主语+动词+时量补语 ,如例(3)的基础句式自动句是 他做了整整一晚上 , 一晚上 是动词 做 的时量补语,因此A2是 主语+动词+宾语+补语 句㊂A3的基础句式自动句是 主语+动词+动量补语 ,如例(4)的基础句式自动句是 我改了好几遍 , 好几遍 是动词 改 的动量补语,因此A3是 主语+动词+宾语+补语 句㊂A4的基础句式自动句是 主语+动词+宾语 ,如例(18)的基础句式自动句是 他花了三百块钱 , 三百块钱 是动词 花 的受事宾语,因此A4是 主语+动词+宾语+宾语 句㊂由上可知,A1㊁A2和A3是 主语+动词+宾语+补语 句,A4是双宾句㊂四㊁从自动㊁使成㊁使动和指动的四分格局看述补式 我吃了一身汗 的致使义问题黏合式述补结构V1V2与其论元构成的动结式有自动㊁使成㊁使动和指动四种类型㊂例如:(32)张三睡醒了㊂(33)李四累病了㊂(34)我们打破了玻璃㊂(35)艰苦的工作累病了李四㊂(36)我们看完了书㊂前两例是自动动结式,动词V1和补语V2的语义指向都是主语;第三例是使成动结式,动词V1的语义指向是主语 我们 ,补语V2的语义指向是宾语 玻璃 ;第四例是使动动结式,动词V1和补语V2的语义指向都是宾语 李四 ㊂第五例是指动式,动词V1的语义指向是主语 我们 ,补语V2的语义指向是动词 看 ㊂由于指动式不含致使义,而且也不能转换成使动式,所以本章只讨论自动式㊁使成式和使动式三类动结式之间的关系㊂刘街生[5]认为 这碗面吃了我一身汗 是双重使动句,其中 我吃了一身汗 与自动动结式 姐姐走累了 一样都是使动句㊂关于自动动结式是否含有致使义,学界存在着争议㊂吴为善[17]㊁严辰松[18]和石村广[6]认为自动动结式含有致使义,沈家煊[19]和宋文辉[20]认为自动动结式没有致使义㊂我们认为 我吃了一身汗 和自动动结式都不包含致使义,理由如下:第一,因果关系不等于致使关系㊂因果关系与致使关系是上下位语义关系,周红认为 因果范畴是更高一层次的 [3]㊂刘街生[5]认为,在 我吃了一身㊃831㊃第43卷第5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9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汗 里,动词 吃 表示原因事件, 一身汗 表示由 吃 导致的结果事件,因此 我吃了一身汗 是使动句㊂这是把因果关系等同于致使关系㊂宋文辉认为: 致使事件,除了包含使因事件和结果事件之外,还需明确区分致使者和受使者,并凸显二者之间的力的作用㊂ [20] 我吃了一身汗 没有明确区分致事(致使者)和役事(受使者),也没有凸显致事和役事之间的力的作用㊂因此 我吃了一身汗 不是致使句,不包含致使义㊂如果认为 我吃了一身汗 含有致使义,那么致使句式的范围就会无限地扩大, 我听了很高兴 也可归为致使句,因为动词 听 表示原因事件, 很高兴 表示由 听 导致的结果事件㊂第二,致使关系要用动宾结构表示,役事要在宾语位置上㊂石村广认为 汉语动结式的致使意义来源于 动宾 的语序 ㊂ 我吃了一身汗 没有役事宾语,因此句子没有致使义㊂宋文辉认为 张三看呆了 是从 看 这个行为发出者的角度来组织事件的,强调的是 张三 自己 看 ,自己 呆 , 张三 自身很难被概念化为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因而不能概念化为及物的致使事件㊂其实 张三看呆了 不含致使义,是因为这个句子没有役事宾语㊂第三, 我吃了一身汗 的语义不能分解为 使 字句㊂使成动结式和使动动结式的语义都可分解为 使 字句[21]㊂例如:(34)我们打破了玻璃㊂ң我们打玻璃,使玻璃破了㊂(35)艰苦的工作累病了李四㊂ң艰苦的工作使李四累病了㊂虽然使成动结式和使动动结式都含有致使轻动词 使 ,但致使轻动词 使 在两式的位置不同:使成动结式的致使轻动词 使 在致使方式和结果补语之间,使动动结式的致使轻动词 使 在致事和役事之间㊂自动动结式不含致使轻动词 使 ㊂吴为善认为 他跑累了 表示 他 (致使者)通过 跑 (致使方式)使自身(被致使者) 累 (致使结果)㊂我们也可以认为 我听了很高兴 表示 我 (致使者)通过 听 (致使方式)使自身(被致使者) 很高兴 (致使结果)㊂吴为善在释义时添加了一个役事宾语 自身 ,他等于在解释使动动结式 (三千米)跑累了他 的句义㊂这句话表示 他 (致使者)通过 跑 (致使方式)( 三千米 )使自身(被致使者) 累 (致使结果)㊂第四,从来源上看,自动动结式的述补结构V1V2表示因果关系,而使成动结式的述补结构V1V2表示致使关系㊂使成动结式的述补结构V1V2来源于余健萍[22]所说的乙式,是在致使动词V2的基础上添加致使方式V1形成的㊂潘允中指出: 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后来的发展之一,是变成动补结构㊂ 演变规律大致是使动法ң动+ 而 +补ң动补 , 例如:远之ң推而远之ң推远 [23]㊂致使动词具有致使义,在使成动结式的述补结构V1V2的历时形成过程中,致使动词的致使义与致使方式合并㊂使成动结式的述补结构V1V2在历时形成过程中有 V1O使V2 V1使O V2 V1O V2 等同义形式,表示致使义的致使轻动词 使 最终与方式动词V1合并[24]㊂自动动结式的述补结构V1V2来源于余健萍所说的甲式,即 V1(不及物动词)ңV1而V2ңV1V2 ㊂两个动词之间具有因果关系㊂例如:(36)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至,饮酒醉㊂(‘史记㊃匈奴列传“)(37)匈奴右贤王当卫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㊂(‘史记㊃卫将军骠骑列传“) (38)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㊂(‘论语㊃季氏“)(39)夷齐北至于首阳之山,遂饿而死㊂(‘庄子㊃让王“)(40)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㊂(‘说苑㊃立节“)上面的两个谓词V1和V2之间都没有致使义,当两个谓词凝固为动结结构后,V1V2仍然没有致使义,但动结结构V1V2有因果关系㊂以上的研究说明, 我吃了一身汗 和自动动结式 姐姐走累了 都不包含致使义,动词与补语之间仅仅具有因果关系㊂有些自动动结式可以变换为使动动结式,如例(33)和例(35)有变换关系有些自动动结式不能变换为使动动结式㊂例如:(32)张三睡醒了㊂ң#(两个小时)睡醒了他㊂自动动结式和使动动结式的V1V2形式上相同,因此使动动结式的述补结构V1V2是自动动结式的述补结构V1V2的一部分,这部分能够构成自动和使动两种交替句式的述补结构V1V2被称作作格动词㊂如 累病 走累 看烦 等㊂刘凤樨认为 无施事性与外力致使为汉语使动转换的两大特征 [25],这类述补结构V1V2都具备这两大特征㊂ V使+了+数量(名)短语 也具备这两大特征,所以 V使+了+数量(名)短语 能够构成自动(B式)和使动(原型A式)两种交替句式㊂扩展句式的 V了+数量(名)短语 承继了原型句式 V使+数量(名)㊃931㊃刘人宁. 致事+V了+N P主体役事+数量(名)短语 致使句的构造及相关问题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NP+谁+都+不+VP”类否定歧义句研究

“NP+谁+都+不+VP”类否定歧义句研究

“NP+谁+都+不+VP”类否定歧义句研究
于明月;李琳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
【年(卷),期】2018(000)005
【摘要】生活中,人们总能说出一些让人困惑的句子来,如:"小明谁都不认识"意思可以是"小明不认识任何人",也可以是"任何人都不认识小明"。

大家几乎都知道这句话有歧义,却很少有人理解产生该歧义的原因。

句式"NP+谁+都+不+VP"中,NP_1和NP_2(谁)作为施事和受事指向不明,从生成语法来看,该句是由于移位产生歧义的。

当然产生歧义的原因并非任意,该句式中任何一个成分都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对NP_1、NP_2(谁)、都不、VP成分分别进行分析,并在最简方案框架下,对该句式产生歧义的原因进行解释,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此类否定歧义句。

【总页数】5页(P78-82)
【作者】于明月;李琳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2
【相关文献】
1."NP+(不/没)+VP"语义结构歧义研究 [J], 姜颖
2.“放着+NP+不+VP”构式研究 [J], 刘静敏
3."把+NP+都+VP"结构与"都"的语义指向 [J], 李文富
4."V 得+NP+都+VP"格式浅析 [J], 余霞
5.“NP+谁+都+不+VP”类否定歧义句研究 [J], 于明月;李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P了”构式的识解过程研究的开题报告

“NP了”构式的识解过程研究的开题报告

“NP了”构式的识解过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变得越来越普遍,在日常交流中也越来越普遍。

其中,NP了这个网络用语已经成为了大众化的用语,大量的人在日常交流中都会使用它。

虽然NP了不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用语,但是它还是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一些场合甚至会带有误解。

因此,对于NP 了这个词组的深入探究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NP 了这个网络用语的识解过程。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将探讨以下问题:1. 如何使用NP 了这个网络用语?2. NP 了这个网络用语的识解过程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3. 如何有效地应用NP 了这个网络用语?例如,怎么避免它在不适当的场合引起误解?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深度访谈、文本分析和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具体来说:1.深度访谈:我们将对数十名使用NP了这个网络用语的被试进行深度访谈,以了解他们如何使用和理解这个网络用语。

2.文本分析:我们将通过对网络文章、社交媒体和聊天记录等大量文本材料的分析,以了解NP了这个网络用语的使用和理解情况。

3.实验研究:我们将设计一些实验,以探究不同因素(如语境、年龄、性别等)如何影响NP了这个网络用语的识解过程。

四、预期结果通过深度访谈、文本分析和实验研究等方法,本研究预计能够得到以下结果:1.完整的NP了这个网络用语的使用场景、使用方式和使用目的。

2.NP了这个网络用语的可行性以及造成误解的可能因素。

3.NP了这个网络用语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变量对识别过程的影响。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加深人们对NP了这个网络用语的理解,有效地使用和避免误解具有重要的提醒意义,同时也为网络语言的研究和掌握提供了一些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 第 3 4卷第 2期
Vo 1 . 3 4 No . 2
绥 化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S u i h u a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4年 2月
F e b. 2 01 4
“ V +不 过 + NP ’ ’ 构 式 研 究

这些特 殊结构表示 比较进行研究 的 , 所 以我们可
以看 出 , 对 于 比较句 的结构类 型研究 中“ 比” 字句 的研究 比较充分 , 而对 于其 他表示 比较的特殊结 构则研究的就很 少 , 本论 文对表示 比较句 的一种 ( 一) V +不过 + N P的构式义
二、 “ V +不 过 + NP " 结构
义, 我们先来看一下 以下几 个例句 : 不过 ” 》 就对 “ 不过 ” 的 多种意 义 和多种 形式 进行 ( 1 ) 不 管在树 干里 隐藏 多么深 的害 虫、 幼 虫或 了分析说 明 ; 赵新《 “ 不过 ” 补语 句的历史考 察》 中 虫卵, 都逃 不过啄 木鸟的舌头 。 将“ 不过 ” 所 带 的补语 分 为可 能补语 、 结果 补语 、
刘 瑞 民
( 温州 大学人 文学院
浙江温州
3 2 5 0 3 5 )

要: 本 文运 用构式语法理论 以及语 义特征 分析 法研 究“ v+不过 + N P ” 这一构 式比较 义的产
生 ,以及 可以进入这一构 式的动词 的特 点 ,并对这 一语 法结构衍 生 出来的相应 结构 “ V OV +不过
过+ N P表示 比较 , 其构 式义 为不 能胜过 , 不能超 在动词 或形容词 之后做补语 , 表示 “ 不 超过” 的含
过, 具有竞赛 斗争 的意思 , 再如 “ 印尼男 队的水平 义 , 我 们所 研 究 的 V +不 过 + N构 式 中的 “ 不过” 下 降了 , 打 不过 中国队 ” 、 “ 胳 膊总 归扭不过大腿 ” 就属 于词组形式 的“ 不过” , 因为析 , 研 究这两种 结构之 间在表 情达意上的异 同。
关键词 : V +不过 + NP; V oV +不过 + N P ; 构式义 ; 语 义特征
中图分 类号 : H1 4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0 4 3 8 ( 2 0 1 4 ) 0 2 — 0 1 0 4 — 0 4
冤而逝。
相 当于 V + 不了 + N P 。 再如“ 你连一分 钟也骗不过
张斌 先生 曾提到 “ 不过 ” 的意思 , 有“ 不超过 、
我” ; 例句( 2 ) 中的 V +不 过 + N表 示动作行 为不 能 不 通过 、 可是、 仅仅 ” 等等 诸 多涵 义 , 它可 以做 连 再持续 , 再 如“ 符广 尚家的泥房岌 岌可危 了 , 恐怕 词 、 副词 以及 附着词 附着 在形 容词 之后 ( 如乖 巧 捱不过 明年 的几场大雨 ” 等等 ; 例句( 3 ) 中的 V + 不 不过 、 聪 明不过 ) , “ 不过 ” 还可 以以词组 的形式 跟
( 2 ) 这位铁 骨铮铮 的元 帅 , 在七 十六 岁高龄 时 程度 补 语 和状 态 补语 四类 ; 李 昌年 的《 动词 “ 不
终于熬不过病痛 的折磨 , 于1 9 7 4 年 1 1月 2 9日含 过 ” 表示 的 比较意 义和 双重 词性 、 词义 及有关 的
辨析》 中对“ 不过” 用在形容 词后面和用 在动词后 ( 3 ) 我 们 亚洲黄 皮肤 人 就是 跑 不过 黑皮肤 的 面所表示 的意义进 行 了研 究。这些研究使得我们 人 。 对“ 不过 ” 有 了全 面 的认识 , 也 帮助 了我对 “ 不过 ” 例句 ( 1 ) 中的 V +不 过 + N P表 示 动作 行 为不 在 V +不 过 + N P结构 中所 起 的作 用 有 了确定 的 能完成或不 能实现 , 这个 结构 中的 v +不 过 + N P . 认识 。


概 况
特殊结构即“ V + 不过 + N P ” 进行研 究。
根据搜 集 的资料来看 , 王岩对 “ 不过 ” 进行 了
比较句 的结 构类型有 多种 多样 , 如对于 “ 比” 研究 , 但仅 限于词性 和词义 的演变研究 , 还没有对 不过 ” 的结构进行研究。 对“ V + 不过 + N P ” 这 字句 的研究 , 如刘月华 在《 实 用现代汉语语 法》 中 含有“ 对 于“ 比” 字句 的研究 、 邵敬 敏《 “ 比” 字句 替换 规 结构进行过研究到 目前为止还没有 ,但这一结 再 x不过 ” 却有人研究过 , 如杨煜 律 当议》 《 语义 对 “ 比” 字 句 中助动词位 置 的制约》 构 的类似结 构“ “ 再 x不过 ” 格 式研究》 , 但他 的研 究主要是从语 等, 还 有对特 殊 的 比较 结构 进行研 究 的 , 如赵 丽 《 哲《 “ s比 N P还 N P ” 构式探 析》 、 余 俊 宏《 “ x比 N 法机制 的角度进行 的。其他 的关于这个结 构进行 可见 , 现在 的学者对这一结构 还N ” 句式新探》 、 武钦青《 特殊 比较句 “ 一 M 比一 研究 的文章还很少。 M” 构式义探微及其主观化分析》 、 戚 晓杰 、 姜维枫 表示 比较义还没有注意到 ,这也就是本篇论文的 本篇论 文将分别对“ V + 不过 + N ” 。 《 ( 醒世姻缘传 ) “ X + V P +比较标记 + Y ”式 差 比句 研究意义所在 。 研究他们 比较义的产生 。 研究》 。 从所有 比较句的文章 中, 只有这 四篇是对 结构进行研究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1 0 — 1 4
作者简介: 刘瑞民( 1 9 8 7 一 ) , 男, 山东潍坊人 ,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历史语言学 。
1 0 4
“ V + 不过 + N P ” 这 一结构 实际上 有三种 构式 不少 学 者 已经 做过 专 门 的研 究 如 沈 家煊 《 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