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

合集下载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维柯提出应该建立一种相当于 逻辑学、哲学的“新科学”。克 罗齐认为它就是“美学”。 维科对“诗性智慧”的揭示深 入到了一个重要的根基,这就是 诗性活动的本性和它在人类文化 中的奠基地位。
美学概论
第一节 美学学科的发展史
四、鲍姆嘉登对“美学”的设定
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1714—1762)对诗性活动领域的分析,不 是返回到历史的起源处,而是纯粹对人的心智的逻辑分析。 他把审美现象这种感性的活动置于理性认知之前,把它确定为朦胧 的认识活动。并对应地提出了相对于逻辑学的“aesthetics”,即“感性 学”,它就是一种研究感性观念或者“朦胧的观念”的学问。作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它给感性认识提供规则,并探求“感性认识的完善”—— 美。 贡献:
鲍姆嘉登不像其他的理想主义者那样,把感性的领域彻底排斥在知
识的领域之外,而是把它归于知识和认识的范围,为“美学”这个学科 在整个的知识体系中赢得了一个存在的地位。
美学概论
第一节 美学学科的发展史
五、美学概念在中国的确立
首先使用汉字“美学”以此来翻译aesthetics是日本人中江肇民 之所以用“美学”一词主要有两点, 一是当时著名的学人采用此词,二 是“美学”一词在晚清的教育体制 和学术体制改革中正式进入中国的 教育体制和学术体系。 中国学界普遍认为“美学”作为 aesthetics这一学科的名称,本身 就包含了中国文化的特性和中国现 代文化面对外来文化时的一种态度。 中江肇民(1847-1901)
美学概论
第二节 美学研究什么
(三)美的现象的历史性 美的现象的复杂性还在于,它不是一旦存在,就一劳永逸地存
在,而是随时代、文化和个性变化而不断变迁的。这就是美的现象
的历史性。 它说明:(1)没有固定不变的美,也同样没有所谓的“美本 身”;(2)美的现象无论是随时代变化,还是随文化和个性而不 同,都说明美的现象是随人的审美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

美学概论资料

美学概论资料

04
美的创造与表现
艺术家的审美创造

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力
•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 能够将美的元素融入艺术作品

艺术家的审美创作过程
• 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加工
• 对艺术形式的创新和探索
⌛️
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 塑造美的形象和意境
• 传达美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美的传达与表现技巧
01
美的传达技巧
• 运用适当的艺术语言和形式

⌛️
美学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艺术创作美学
•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美的追求
• 如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

艺术创作美学的方法
•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 能够将美的元素融入艺术作品
⌛️
艺术创作美学的作用
• 提高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 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趣味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ATC H I N G
•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神学美学
•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美学观念
• 现代美学:康德、黑格尔、尼采等哲学家的美学理论
03
美学的研究领域
• 美学理论:研究美的本质、特性等问题
• 美学史:研究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 美学批评: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
西方美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美学思想的起源
• 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东方美学思想的起源
• 中国:孔子、老子、庄子等先秦诸子学派的美学观念
• 印度:梵高、世尊、龙树等佛教美学思想
• 日本:空海、良宽、正冈子规等日本美学观念
东方美学思想的发展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艺术概论总结摘要一、名词解释1、艺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或结构,或者说是,是一种有意义的、高级的形式和结构。

2、审美:一种可以通过判断来定性的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可以通过形象来体认,通过快感来表述的体验活动。

3、非审美:较为宽泛的意义上说,是指与审美活动无关的、主要通过概念来理解的认识活动,具体地说,是主体对艺术的非审美学方面的性质和特征的认识、评价和判断,或者说是主体对审美对象的认知和评价。

4、反艺术:一种标榜或实现艺术表现的个性化而采取的极端的反艺术传统和规则的行动(包括创作本身),其标志就是对传统的艺术语言的解构。

5、自然生成:主要是指,符码和意象以及情感和意义的合成,并非人为拼贴,而是水到渠成、自然的生成。

6、艺术:一种交流信息、表现情感和意义的自律而又自洽的符号系统。

7、意象:艺术家创作过程中,在实境向虚境转化的时候,象与意开始融合,情与景形成统一,最后生成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感性形象。

8、艺术技巧:专门化的形式操作的才能,是艺术家在创作中选择和处理各种素材、塑造形象所采用的适合的方法和手段。

9、艺术风格:谈论艺术总体性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谈论艺术的差异性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视角。

10、优美:处于矛盾相统一的一种平衡状态,一种比较单一的、无深度的、透明的建构。

11、美感: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情感。

12、崇高:主体的一种精神奇遇,一种在感性与理性的对抗中使精神无限增值的奇遇,具有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遇的强劲气势。

13、幽默:是人的天性的一种自然流露,和即时即兴的表现。

14、讽刺:描绘这种有限的主体与腐化堕落的外在世界之间矛盾为己任的艺术形式。

在文学艺术中,讽刺是讽刺家机智幽默表达自己的批判观念,使其批判悬有娱乐性和战斗性的一种风格和技巧。

15、滑稽:指某种智力上的缺陷、不协调、不一致;是形式对内容的充分,某种物质性质的不一致,是道德的缺陷。

16、荒诞、掏空了精神的世界和主体,是失去了方向、目的、价值与意义的世界与主体,同时也是陌生的、疏远的、歪曲的世界和主体。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目录绪论第一章美的起源第二章美的本质第三章审美领域第四章形式美论第五章审美类型第六章美感经验第七章艺术美参考教材《美学原理》王德胜绪论:什么是美学?什么是美?这些问题众说纷纭。

第一节美学的历史与现状自有人类生活以来,审美活动就一直存在。

大约在18世纪中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了。

一、历史上的美学美学的诞生、发展、成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一)古典阶段前美学时期:西方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

中国从先秦两汉到近代。

中国古代文献有零散的关于美的论述。

《国语》中的伍举论美:“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孔子说《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而《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直至近代王国维,中国美学开始与西方接轨。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古希腊的学者已经对¡°美是什么¡±、¡°美的事物是怎么产生的¡±等问题作了大量探讨,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西方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柏拉图第一个提出¡°美是什么¡±的疑问,并试图给美下定义。

亚里士多德的名著《诗学》则对当时所有艺术形态进行了分析。

古典时期的前美学特征:1、零散的涉及了美的基本问题。

2、美学没有脱离宗教、哲学、道德的范畴。

3、强调美与真善、特别是美与善的统一。

(二)美学学科的建立与成熟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建立,并在德国古典哲学那里趋于成熟,完成了系统化、形态化的理论建构。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1714一1762 )1735年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已经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1750年,他正式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来表明感性认识的理论,规定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鲍姆嘉通的主要观点第一,人类的心灵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知”对应逻辑学,“意”对应伦理学,应该成立一门新的科学专门研究感性认识。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大希庇阿斯篇》把现实世界中美的事物、美的现象和“美本身”分开:“什么东西是美的”vs “美是什么”结论:美是难的柏拉图认为存在一种绝对的美,即美的“理念”(Idea)二、对美的本质的讨论分为哪几个方面和代表性观点(一)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1、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数的)和谐。

“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2、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美学观点:(1)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

(秩序、明确和匀称)(2)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

3、博克:美是物体的一些特征而引起的(小、光滑、各部分见出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二)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1、从客观的精神本体来说明美的本质。

(1)柏拉图:美是理念(2)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艺术表现绝对精神的形式是直接的,它用的是感性事物的具体形象。

第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但强调内容的决定作用。

第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客观的理念对人来说是主观的。

黑格尔:艺术发展史。

象征型:东方艺术。

精神内容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物质溢出精神古典型:希腊雕刻。

内容和形式契合。

特点是静穆和悦。

浪漫型:近代基督教艺术。

精神溢出物质,主观性突出。

2、从观赏者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

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如果你要在这圆上去找美,无论用感官还是用数学推理在这圆的一切属性上去找美,你都是白费气力。

”评论:以上对美的本质的两类的看法的共同点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把主体和客体分成两个互相外在的东西,然后以客观的态度对对象(这对象也可能是主体)进行外在的描述性观测和研究。

20世纪西方美学思维模式的转变主客二分:“主体—客体”的认识天人合一:“人—世界”的体验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思维模式的转变对美学研究意义: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对审美活动的研究三、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本质的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美是什么”?“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美在物还是在心”大讨论中的四种不同观点(四派):美是客观的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美是主观的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客观派”与“主观派”:(一)蔡仪:美是客观的“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美学及其对象●学习美学的意义●学习美学的方法第一节美学及其对象美学是研究现实美、艺术美和审美感受的科学。

一、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审美意识萌芽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人的审美意识是在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中萌芽和发展起来的。

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了美,发现了美,产生了对美的认识和反映,产生了审美意识和观念。

2. 古代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先秦时期“以和为美”的思想史伯:“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

“和六律以聪耳”;“物相杂故曰文”;“和五味以调口”。

以和为美,意即美是差异因素的协调统一,单一雷同不会有美。

★古希腊时期的“美是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就是和谐与比例”;赫拉克利特:“对立造成和谐”★孔子的“成于乐”、“游于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提出与确立鲍姆嘉通是美学学科确立的奠基人把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第一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1750年正式出版美学专著,初步确立了美学的对象和任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美学观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和唯物史观基础上;坚持了科学方法论原则三、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现实美、自然美天体宇宙、山水风光、朝霞彩虹、花草虫鱼、社会美人类的创造活动和成果、人物美。

●研究艺术美艺术美是现实美集中深刻典型的反映,是人们对现实审美关系的最高形式。

●研究主体的审美心理研究审美活动中的美感问题,研究审美知觉、审美联想和想象等等当代西方美学的“移情说”、“异质同构说”、“距离说”四、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美学和哲学区别:内容上各自对象范围不同;形式上一个高度抽象一个相对具体。

联系:一方面,哲学为美学提供方法论指导;另一方面,美学研究成果又推动哲学发展2. 美学与伦理学区别:对象不同联系:起初两者都包含在哲学中;美以善为基础;社会作用上两者相辅相成3. 美学与心理学区别:对象、范围不同联系:一方面,美学研究与发展要借助于心理学成果;另一方面,美学发展又促进心理学发展。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一、美是怎样产生的本质特征:美的本质问题是解决美学中其他问题的基础,它决定了作为它的反映形态。

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

人类曾经提出美与善(美善相乐)、美与恶(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等观点。

美是一种社会存在,并非自生自在。

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有密切关系。

美产生的两个条件:1)人类必须从自然界取得一定的自由,自然界从与人完全敌对的、恐怖的变成有利有益的对象,2)人的感官必须从动物性的变成人的社会性的器官。

此两方面的条件实际上是人类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美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依据。

二、美是怎样发展的美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呈现两种趋向:一是美的非功利趋向——由“有用即美”到美用结合再到非功利的“纯美”。

二是审美对象由人的制造物向自然、社会领域拓展。

(一)美先于艺术1、美与艺术不能等同,是两个范畴的内容,美产生于艺术之前,美大于艺术。

例1: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制作在满足人们的实用要求中,注意了产品的灵巧和实用,以引起人们的精神愉悦。

例2:西班牙原始壁画是有宗教巫术色彩的。

2、美的属性(1)美的形象性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只有形象才是外在的显现。

例1:泰山之美在其形象之美。

汉武帝:“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例2:《红楼梦》贾宝玉的描写:“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2)美的感染性例:贝多芬演奏的效果——1824年。

(3)美的功利性是指美对人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有利、有益、有用,至少无害的特性。

(二)形式美的出现1、是美由“有用即美”到美用结合再到“纯美”的发展过程的具体体现。

(教材)2、形式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

例:几何纹饰的演化、太极图形。

三、为什么研究美的本质(一)怎样解释“美的本质”:1、澄清两个问题:什么是美的?什么是美?举例: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美是难的”。

美本身不是外在的性质,而是事物的内在内容。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认为,审美与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自从19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的民族学家和艺术史学家中就广为流传审美发生于劳动的理论,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是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和他的《没有地址的信》。

这种观点在我国学术界与文艺理论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至今仍有较大影响。

异化劳动:指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的一种必然的扭曲形式,它的基本意思是异己化劳动、敌对化劳动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

狭义的美,指的是优美。

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雅典、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崇高:又称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

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

从审美形式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键、奇特的特色审美直觉:审美直觉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经过复杂的逻辑或智力操作过程,在大脑存储的现有经验与实践基础上直接,迅速地获得的对于审美对象的认知。

它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直接性,突然性,穿透性。

审美判断:指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活动时所具有的特定心理感受和评判过程艺术审美价值:艺术的审美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性价值,通过物态化的形式体现了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其中不仅包括艺术家创造性活动的价值,而且包括艺术对人的审美塑造价值。

概括的说,艺术审美价值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情感创造和超越现实两方面。

审美文化:以人的精神体验和审美的形式观照为主导的社会感性文化。

代表了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简述审美主体、审美客体的基本特征审美主体:①审美主体是在具有社会属性前提下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②主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③审美主体的心理机制是在人类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审美客体:①审美客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它的变化发展标志着人类生产劳动的历史进程。

②审美客体的发展有着一个由生活形态到审美意象再到艺术形象的变化过程。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艺术想象与生活 艺术激情与生活 梵高油画.ppt 梵高油画
艺术技巧与生活
3.艺术美与艺术家 3.艺术美与艺术家 的创造性劳动 (1)主体与客体 (2)内容与形式
十 艺术美
思考题: 思考题: 1.什么是艺术美? 1.什么是艺术美? 什么是艺术美 2.如何理解艺术美中的主客体关系 如何理解艺术美中的主客体关系? 2.如何理解艺术美中的主客体关系?
2.关于美与美学的感受 2.关于美与美学的感受 (1)《乐记》曾侯乙墓编钟.ppt 乐记》曾侯乙墓编钟.ppt 顾恺之“以形写神”与谢赫“气韵生动” (2)顾恺之“以形写神”与谢赫“气韵生动” 洛神赋.ppt 洛神赋.ppt (3)古希腊的美学思想
一 什么是美学
3.美学学科的产生 3.美学学科的产生 (1)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美学之父 鲍姆加登 “感觉学” 感觉学” 1750 Aesthetica 感觉学 理性) 逻辑学 知(理性)—逻辑学 意志) 伦理学 意(意志)—伦理学 感性) 美学 情(感性)—美学 康德、 (2)康德、黑格尔对美学学科知识的系统化 (3)中国美学家王国维
八 自然美
1.什么是自然美? 1.什么是自然美? 什么是自然美 2.自然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2.自然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八 自然美
展子虔《游春图》 展子虔《游春图》
八 自然美
宋徽宗《池塘秋晚图》 宋徽宗《池塘秋晚图》
八 自然美
3.自然美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3.自然美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1)自然作为人的生活环境 (2)自然美中的形式美
司母戊鼎.ppt 飞天图.ppt
对称均匀
紫禁城.ppt
调和对比 比例
人体比例图.ppt
清明上河图.ppt
九 形式美
思考题? 思考题? 1.什么是形式美? 1.什么是形式美? 什么是形式美 2.形式美的构成法则有哪些 形式美的构成法则有哪些? 2.形式美的构成法则有哪些?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绪论一.美学的学科定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个层次:(一).人文科学(二).特殊的人文科学(三).综合的人文科学(一).人文科学1.对象。

人文科学的对象包括人的精神价值、理想观念和心理愿望(主观领域)美学的对象是人的审美对象(审美活动),属于主观领域中从心理愿望到精神的提升过程。

理由(在审美现象中最基本的层次是心理愿望,审美中有个心理变化,有提升的过程)2.方法。

美学属于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采用方法基本相同,都采用观察、归纳、实验、统计、模型等方法,目的是揭示出客观存在的规律。

人文科学采用的是通过对象的指引与暗示,去体验、阐释、沉思和追问,目的是提供某种启示。

美学与人文科学相似,主要通过对对象的体验来进行哲理阐释和思考。

(二).特殊的人文科学1.对象的特殊性。

审美现象(审美活动)的对象是情感。

(美、丑)理由2.方法的特殊性。

①.以感性作为基础的,注重对经验的把握。

②.除了遵循抽象的逻辑外,还遵循情感逻辑。

(三).综合的人文科学1.对象的复杂性。

美学审美活动涉及审美对象的性质、主体的心理活动、社会文化的语境以及文化传统。

美学还要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多角度地去研究。

审美对象自然艺术作品社会生活现象2.方法的复杂性。

特殊的学科。

既要以感性为基础,又要理性的思辨的能力,理性思维。

处理对象的复杂性,又要吸收多种学科方法,方法交叉。

方法复杂性自上而下的美学。

理论→现象自下而上的美学。

现象→理论二.美学的历史概况.(一).西方. 1750年鲍姆加登《美学》——标志美学诞生.(二).中国.(一)西方1.本体论阶段(古希腊---16世纪)。

依附在哲学中。

本体:世界万物存在的最后依据。

美学:美。

各种美的现象之后的根据。

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贺拉斯朗吉努斯普洛汀(古罗马)阿奎那斯(基督教)2.认识论阶段(17世纪---19世纪)哲学:本体→认识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美学:美→美和人的认识能力美是如何被人认识到、把握到的。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引言美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美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也是一门正在走向成熟的科学。

美学课程主要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着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化功能。

特别是针对社会上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给学生精神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学课程可以在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重要作用,发挥美育陶冶情性、开启智力、以美储善、以美塑形的教育功能,以塑造学生的美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导论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1、在中国古代(1)大羊为美:以用为美、以饰为美;(2)无害为美:《国语》伍举论美;(3)中和为美:《毛诗序》:发乎情,止乎礼仪;(4)仁为美: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3)充实之谓美:孟子“充实之谓美”的论断;(4)老庄美丑关系和审美态度的表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道体即美”、“美即逍遥和自由”;(5)《乐论》是中国最早的美学专著2、在西方(1)古希腊时期:①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美是和谐与比例”;②苏格拉底论美和善;③柏拉图的“美的理念”;④亚里士多德以“艺术摹仿说”为核心的美学思想。

(2)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神学的附庸;(3)启蒙时期: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母嘉通出版《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

(4)德国古典美学:美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①康德(《判断力批判》);②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著三卷本《美学》巨著。

(5)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美学的研究对象:(1)美学是以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是研究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2)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审美客体——美的现象;审美主体——主观的美感;以及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和审美关系的物化形态(艺术)。

2、美学研究的方法:(1)方法论原则: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然是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2)具体方法:①艺术学的方法;②心理学的方法;③社会学的方法;④发生学的方法;⑤科学实证法。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第一章1.美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感受与理解距离说布洛——审美要保持超功利的心理距离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的距离说——主张在艺术欣赏时绝不能陶醉在审美里面,钻进象牙塔,而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站在维护社会文明的立场采取一种文化批判的态度(强调的是必须与纯粹审美的欣赏保持一定的距离)一个强调超社会功利性的审美心理特征,一个强调艺术的审美与社会功利的密切联系。

理解美:美学是对美的现象,我们对于美的现象的判断,以及我们创造美的现象的行为动机等,把本来属于本能和感受领域的审美生活提高到理解水平。

2.独立美学P5“美学之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了第一部美学专著《美学》,他认为美学就是研究情感的学问,所以他的著作译成中文是感性学。

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3.美学的泛化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心理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格尤塔心理学美学社会学:丹纳《艺术哲学》,接受美学人类学:人类学美学哲学,生命美学(叔本华,尼采),存在主义美学等美学的构成(李泽厚《美学四讲》)美学分为哲学美学、历史美学(审美意识史、艺术风格史美学史)、科学美学(基础美学、实用美学)基础美学:心理学美学,艺术学美学,分析美学等实用美学:文艺批评和欣赏的一般美学;各文艺部类美学(如音乐美学、电影美学等);装饰美学;社会美学(涉及社会生活、组织、文化、环保、生态平衡等);教育美学;科技生产美学(产品设计、生产流程、声光等)等。

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美学研究的对象1.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鲍姆加登最早提出了这种观点: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2.美学是艺术哲学(黑格尔“只有艺术中才有真正的美”)3.美学是关于美和艺术的科学(车尔尼雪夫斯基)4.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与现实的上身美关系的科学(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指的是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主体(人)要求客体(对象)能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而客体也能够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的一种特殊关系。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35.什么是审美文化:审美文化分为狭义的审美文化和广义的审美文化.所谓狭义的审美文化,是因为并非所有的文化都是审美的,文化诸因素中具有审美特质的那一部分才是审美文化.所谓广义的审美文化,是认为凡文化皆具有审美的性质,凡是审美皆属文化的范畴.
36.社会审美思潮的发展规律;1由点到面.2循环往复.3偶然多变.
3、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分为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4、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性;运动型;逼真性;假定性。
5、休闲美系统的三个要素:休闲自由(条件);休闲意蕴(内核);休闲体验(中介)。
6、时尚的一般特征:商业性;消费性;短暂性;平面性。
7、时尚的审美特征:超功利性;新颖性;感染性。
1.人的本质是什么?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就是人的本质.其一,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其二,人的活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能够按照社会的需要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实践中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能力.
A、填空
1、在抽象的形式美和具体的美得形式之间,存在着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2、科学美的特征:是指抽象简洁;和谐规律;新奇深刻。
B、选择
1、形式美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诉之于听觉的声音的美。另一类是诉之于视觉的形状、颜色、线条、空间的美。
2、形式美的构成:形式美的第一要素是色彩;第二要素是形状;第三要素是声音。
2、人生境界与艺术境界的关系?审美境界是包含了艺术境界的一种审美意境,而人生境界又是包含了审美境界的、从而是在更为广阔的人生领域中生成的审美情境,在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的转换生成中,人的修养、心灵、精神上的完善与否成为重要的条件。因此,人生境界成为艺术境界的基础,艺术境界则是人生境界的诗意表现。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鲍姆嘉通: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 鲍姆嘉通对美学学科建立的贡献 一,明确主张感性认识应受到重视,并提出应有 相应的科学——感性学(美学)来研究。美学 终于有了确定的研究对象 二,初步确定了美学研究的范围,即感性认识能 力(主体审美能力)以及它的产品——艺术 (诗),把认识论推及到艺术学。 三,对感性的认识能力,如感知、表象、记忆、 想象等,做了多层面的分析,注意到感性认识 与理性认识共存、互渗、互补、互促的关系, 表明已开始对主体的审美能力作多侧面的综合 考察和研究。
美学的学科性质
• 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美学就是研究人的意义世 界和价值世界。其有两个特征:一,美学与人生有着十分密切的 联系。二,美学与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 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 • 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美学与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学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美 学与语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学和人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美 学与宗教、神话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学和社会学、民俗学、文 化史等有密切联系。
• 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的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 之物,——不但它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 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一个 非常小的活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 的时间内,以致模糊不清;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例如 一个万里长的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 不出它的整一性。 ——《诗学》 • 第一,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 • 第二,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他的尺度理论产生于四因 说。即质料因、形式因(即柏拉图的“理式”),动力 因和目的因。 • 如果说柏拉图开启了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的先河,那 么亚里士多德则标明了从客观现实、从事物的自然属性 上寻求美的方向。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1、中和――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

其特征是强调审美中的合适尺度和恰当分寸;强调各种因素的和谐兼容多样统一。

其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2、审美趣味――指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审美能力和鉴赏力是趣味的内在方面,兴趣和品味是外在表现。

3、审美形态――指人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境界的感性形式与存在形态,及其在逻辑上的归类和总结。

4、惊异――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存在状态。

它始于主客区分,继于主体对客体的探索。

审美惊异不是一般生活中的好奇、惊诧。

并非一种单纯的感性刺激,一种主观的任意,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召唤;审美惊异也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5、审美关系――人与对象关系之一种。

其特殊性表现为主体与对象的融合、无利害关系。

6、气韵――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

其特征是审美对象洋溢着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的活动,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而且这种生命的波动又具有一定的节奏和规律性,形成美的形象和美的感受,并且在文字、线条、色彩和声音等表现形式之外,给人留下很多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7、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像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是主体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通过自己不断积累日益丰富的审美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使自己的审美体验不断得到升华,从而形成的高层次、高品味的审美追求。

8、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在审美活动中,伴随着审美对象与主体同时生成,主体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对审美对象的反应、感受或体验。

9、优美――传统而普遍认识的审美形态。

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它唤起人圆满轻松的审美愉悦,是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完整实现的状态,或者说是人的本质力量与异己力量在审美活动中达到高度吻合一致的状态。

10、丑――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西方美学的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

中国美学经历的阶段:清末明初美学,五四美学,30-40年代美学,50-70年代美学,80年代美学,90年代美学。

美学的两义。

美论美学:主张美是关于美的学问。

感觉论美学:认为美学是关于感觉的学问美学属性:就是美学作为学科的基本属性审美沟通七要素:审美体验审美鉴赏审美文本审美语境审美符码审美媒介审美文化审美文化是神没沟通在其中发生并产生影响的现成审美符号系统及其传统的集合体。

美学当代性是指美学主要把握当代审美与艺术问题领域,可以内在地通向传统性。

美学是一门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去研究人的审美沟通的人文学科,简单讲是美学是研究神没沟通的人文学科。

审美文本是审美中的文本简称,凡是审美沟通中可以激发主体审美体验的符号表意系统,无论其是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系统,都是审美文本。

审美文本层面是指审美文本的以感兴为核心的多层次构造,包括兴媒层,兴辞层,兴象层,兴味层等层面。

审美文本的价值形态是只特定审美文本呈现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意义系统及其评价状况。

审美文本的古典价值形态,是指那些在中西方历史中已获得相对固定的经典地位的价值形态。

如优美与壮美,悲剧与喜剧,阳刚与阴柔,典雅与自然。

悲剧通过呈现人类生活冲突来激起悲情,从而使人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战胜或化解现实的苦难。

喜剧通过呈现那种荒谬背理的人物及其行动,使人认清他们的存在无根据,通过笑直接否定它的合理性。

审美文本的现代价值形态是指在20世纪以来的中西方历史中已经和正在获得一定主导地位并与古典价值构成消解或悖逆关系的价值形态,如反审美,泛悲剧,审美与生活互渗,全球审美化,无意识的商品化,超级真是,后情感主义等。

审美体验是特殊的瞬间性人生经历,代表着人生意义的瞬间生成。

是日常体验的升华,它是个体在亲自活动中对理想的生命形象的直觉。

日常体验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体验。

为审美体验提供丰厚的基础,并可以转化为审美体验。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第一章话说美学(美学学种论)一、何谓“美学”1、18世纪中叶,德国著名的美学家鲍姆加通(1750年),在英国经验主义哲学思潮,德国理性主义两大思潮的背景下,做为德国理性思潮的代表人物,出版一本《Aesthetica》(“感性学”),实质上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美学,他认为一切科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而是人的心理现象,这实际上讲的就是美学。

研究人心理不同构成要素,就成了不同的学科,包括:知——逻辑学情——感性学意——伦理学2、关于美学的争议(1)美学本应姓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苏格拉底中国洪毅然表示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由美而引发的情感,而非感性。

(2)美学本应叫“艺术哲学”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艺术理论家亚里士多德《诗学》,诗学实际上就是艺术学。

德国黑格尔(18C末19C初德国古典美学代表人物之一)《美学》三大卷“我们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者更确切一点是美的艺术的哲学。

”中国朱光潜“艺术心理学”北大宗白华《美学散步》《艺境》马奇人大哲学系《艺术哲学》武大刘纲纪《艺术哲学》(3)美学本应为美感学(审美心理)17、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代表休谟“主观决定一切,美学就是研究美感心理现象,客观的美是不存在的,美是人心中的一种快感愉悦。

”在中国80年代美学热潮中李泽厚的“向内转”是在“人本哲学”思潮下产生的,尊重人的价值,人性哲学。

(4)美学应为审美关系学(法国)狄德罗“审美关系学”,“美学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关系,而它们之间是丰富多彩的。

没有人与现实的关系,就没有世界的美。

”(中国)王朝闻《美学概论》,“美学是研究关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

”以上学说中,美和艺术是建立在客观美的基础上,而美感则是建立在主观美的基础上,审美关系学,人以自己的情感感受客观美,将主客观结合起来,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错误就是“以偏概全”。

3、为美学正名(1)美学——是一门以人类的审美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美
它是美学研究的中心范畴,能引起人美感的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是内容与形式,真与善,规律性与目的性,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主观性,客观性,新颖性等属性的统一。

2. 美学
它是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中,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美,自然美,特别是对艺术美进行审创造和审美欣赏的经验总结。

它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和欣赏美。

3. 美感
它是人们在接触到客观的审美对象时,所引起的感知,想象,情感。

理解等审美感受,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

4.审美素质
关于美的创造,欣赏,评价等方面的素质,也是人必须的一种文化素质,人们将它渗透到创造主体的心智中去,使之变成一种改造客观世界和完善自身的价值取向
5.审美能力
是人们在创造与欣赏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评价没,表现美,创造美等方面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
1.在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首先提出并加研究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2.提出“美是理念感性显现”的美学家是
A.柏拉图
B.黑格尔
C.休谟
D.博克
3.“美不常珍,恶不终弃”说明美的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社会性
4.弗洛伊德认为,自然风景之所以美,是人们把他当成了()的代替品
A.母亲
B.情人
C.父亲
D.自身
5.美感是下列何者的产物
A.社会实践
B.主观愿望
C.主观意志
D.生物本能
6. 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说明
A.耳朵很重要
B.感官的重要性C把握音律很重要 D.个体美感的获得,是通过感官去感知,通过心灵去领悟
7. 美学家狄德罗说过:卢浮宫的没,不论是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

这说明()
A.美有主观性
B.美有客观性
C.美有社会性
D.美有实践性
8.“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反映了诗人的()情绪。

A.兴奋欢乐
B.追忆
C.思恋
D.通感
9.人类的审美意识最早出现于
A.中古时代
B.近古时代
C.奴隶时代
D.远古时代
10.“美是比例与和谐“的美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毕达哥拉斯学派
D.亚里士多德
11.《欧米哀尔》的作者是
A.罗素
B.达芬奇
C.罗丹
D.米洛
12.“移情说”,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费希特
B.丹纳
C.克罗齐
D.立普斯13.《淮南子》中说“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它说明美具有
A.多样性
B.客观性
C.社会性
D.相对性
14.某些原始人把上门牙敲掉而以为美,于是整个部落的人都将上门牙敲掉,这种现象说明原始人的审美活动具有
A.愚昧性
B.重复性和雷同性
C.落后性
D.跟风性
15.黄山一堆乱石头,在()的作用下,变成了“猴子观海”“猪八戒吃西瓜”4
A.直觉与感受
B.想象与联想
C.鬼斧神工
D.冰川作用
16.风景画最早诞生于
A.荷兰
B.法国
C.西班牙
D.英国
1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
A.以意境为主,意象辅之
B.以意象为主,意境辅之
C.意境意象并举,无主次
D.意境意象都不突出
18.“曲高和寡”“知音难求”反映了接受主体与作品之间的
A.矛盾
B.鸿沟
C.不一致
D.不协调
19.“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这就是
A.观
B.悟
C.品
D.体
2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给人以优美感受的自然景观是
A.荷塘月色
B.电闪雷鸣
C.瀑布飞流
D.春暖花开
E.波涛汹涌
2.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
A.净化
B.升华
C.提高
D.纯化
E.美化
3.以下作品是从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的是
A.果戈里的《死灵魂》
B.罗丹的《老妓》
C.米勒的《扶锄的农民》
D.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E.徐悲鸿的《奔马》
4.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寒波澹澹起,百鸟悠悠下” 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鼓舞人们去
A享受美 B爱美 C欣赏美 D追求美 E创造美
6.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书法家运笔必须注意的三个方面是
A笔骨 B.笔法 C.笔锋 D.笔势 E.笔力
7.下列作品表现意象感性特征的名画是
A.八大山人的《猫》
B.《向日葵》
C.《思想者》
D.《巴尔扎克》
E.
《文心雕龙》
8.以下给人优美感受的作品是
A.《蒙娜丽莎》
B.《命运交响曲》
C.《春江花月夜》
D.《蓝色多瑙
河》 E.《欧米哀尔》
9.下列说法中说明美的多样性的是
A.“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毫无感觉”
B.“食必常饱,然
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C.“佳人不同体,那不同眠,而皆悦于目” D.“西施,王嫱状貌不同,世称其美好钧也” E.“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10.不可能出现在原始人所画的洞穴壁画中的是
A.山川树木 B.晨雾晚霞 C.野牛 D.绿草如茵 E.野马
四.简答题
1.简述美感与美的关系
2.谈谈丑的审美意义
五.论述题
意象的孕育是意象生成的第一阶段,意象的孕育指艺术意象在艺术家头脑里的构思过程。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意象的孕育与产生,2)意象
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体(客观事物)在这种
相遇中,与主体情意结合形成头脑中的形象(意象),3)意象的
产生,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得到物化(物态化)内在的情意转化成
外在的形象(意象)
是以王维《鹿柴》为例,分析意境和意向的关系
联系:意境和意象都是主体与无相碰撞时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都
具有主客一体,物我合一的特征。

区别:1.意象主要是指审美的广度,意境主要指审美的深度。

意境
深邃,意象广阔。

2. 意象具有形而下的特征,以个别,特殊为表现形态,意境具有形
而上的特征,指向一般性,普遍性。

意境不能离开意象而独立存在,但又必须超越意象方能达到;意象以个别、特殊为特征形态,意境则通向一般,有普遍性。

3.意象主要属于艺术范畴,意境主要属于哲学范畴
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所以,境界有审美的,亦有非审美的,如道德、宗教、学术等境界。

这是意象所不及的。

简答题
美和美感的关系是,同时诞生,同时存在,美是客观的,美感是主观的。

作为同一活动中的主客两方,美和美感就必须相互依存,同生同在,但是他们也不是绝对的主观和绝对的客观,而是相对来说,美是客观的,美感是主观的。

此外,美感的形成是社会实践和自然界人化的结果,并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不断丰富,也是历史传承的结果,所以我们的审美实践中的美感无意中都带有了前人的审美经验的总结,受到了前人的影响。

历史传承的文明是客观世界中的存在,它的影响使我们的主观的美感中掺杂了客观的经验总结;人化的审美对象,相对的客观审美对象也相应产生了相对主观的美感。

所以美感也是相对主观的。

11、理解丑的美学意义?
答:丑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

它和美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

没有丑,就不可能有美。

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

恶和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

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

最后,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转化成艺术中的美,即“花丑为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艺术力量。

第一,丑的现实表现是实在的,可以说是广泛的表现。

有时候,这么丑文化的美是对比的美,但却不能说美是对比的,才诞生丑。

我们只能承认丑是根据需要和对比产生的。

2. 其次,丑的社会性是有辩论的色彩性,我们生活里没有丑的事物,也绝对没有漂亮的眼睛3. 再则,我们已经被现行的理论给搞糊涂了。

我们认为。

丑对美学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它的对比性,而在于它最忠实的现实表现。

我们认为一个文艺作品中的丑,不是对作品的解释,而且对事物的内容作出的解释。

4. 丑的美学意义非凡,也是在于它能够比视觉的美,触觉的神经,以及听觉的有序,更容易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