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核系统的并行算法和实例分析
多核CPU下的并行计算研究
多核CPU下的并行计算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CPU的性能和核心数量不断提升。
目前,多核CPU已经成为了现代计算机的标配,它们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和线程,从而提高计算机的处理能力。
然而,如何更好地利用多核CPU的性能以实现并行计算,一直是计算机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多核CPU下的并行计算研究。
一、多核CPU的优势多核CPU是指在同一芯片上集成了多个CPU核心的计算机处理器。
与单核处理器相比,多核CPU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线程,从而使得计算机的速度得以加快。
在数据密集型计算和并行计算任务中,多核CPU的优势更加明显。
例如,图像处理、科学计算、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应用程序,都可以从多核CPU的并行计算能力中受益。
二、并行计算的概念并行计算是指利用多个计算资源同时处理同一任务的计算方式。
在并行计算中,任务被分成多个子任务,并分配到不同的计算资源上执行。
子任务之间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有依赖关系的。
并行计算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显著缩短计算任务的完成时间。
三、多核CPU下的并行计算模型在多核CPU下实现并行计算需要设计一种合适的并行模型。
而并行模型的设计需要考虑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数据访问的并发性,粒度的大小等方面。
当前比较常用的并行计算模型有以下几种。
1.数据并行数据并行是最常见的并行计算模型之一。
在这种模型中,任务被划分为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处理不同的数据。
数据并行可分为水平数据并行和竖直数据并行。
水平数据并行将数据划分成多份,不同处理器对不同的数据片段进行处理。
竖直数据并行通常是将每个处理器的任务划分为多个操作,每个操作之间需要访问相同的数据。
2. 任务并行任务并行是一种将多个任务划分为多个子任务的并行计算模型。
在这种模型中,任务被划分为多个平等的子任务,每个处理器处理一部分任务。
任务之间通常是并行执行的,并且不同处理器之间不存在共享的数据。
3. 流水线并行流水线并行是一种多个处理器执行多个任务的并行计算模型。
基于多核集群系统的并行编程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主要 对并行计 算的编程模 型进行 了研 究 , 包括 MP I 和O p e n MP两种编程模 型 , 同时提 出了一种层 次化混合编程模 型。并 以计算 订的问题 为例 , 用 c语 言设 计 了混合编程模 型下的程序 , 在 以多核 处理 器作为节点的曙光 T C 5 0 0 0集群 上 对三种编程模型下的求 叮 T 程序进 行 了实验 , 同时将 实验结果进行 了性能分析和 比较。结果表明该混合并行算法具有更好
I S SN 1 0 0 9- 3 0 4 4
E — m a i l : x s j l @d n z s . n e t . c n
h t t p : / / ww w. d n z s . n e t . e n T e h + 8 6 — 5 5 1 — 6 5 6 9 0 9 6 3 6 5 6 9 0 9 6 4
a n a l y s i s a n d c o mp a r i s o n o f e x p e r i me n t a l r e s u l t s .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e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l y h y b r i d p a r a l l e l a l g o r i t h m h a s b e t t e r
随着社会 对计算机性能 的要 求越来越 高 , 对高速并行计 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多核集群 系统 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现在 的并行 计 算机体 系结 构中绝大部分都是集群 体系结构 , 并且大多数 的集群 节点是多核 S MP 。因此多核集群系统具有一下特点 : 每一个节
基于多核处理器的多任务并行处理技术研究
能主要有 : 降低 单个 问题求解 的时间 ; 加问题求解 规模 、 增 提高 问题求解精度 ; 容错 、 高的可用性 、 高吞吐率 。并行 计算 面 更 提
实验结果表 明, 改进后的算法可 以充分利用 多核处理器并行处理数据的特点, 提高并行加速 比, 大大提高数:处理效率。 活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多核 多任务 并行算法 任务并行库 V . E SN T
T 31 P0 文献标识码 A
RE SEARCH ON ULTI CoRE. M . BAS ED II M 7
G s f n提 出了和阿 姆尔达 定律 不 同的假 设 来证 实加 速 ut s ao 系数是能超越 阿姆 尔达定律 的限制的 , ut sn认为软件 中的 G sf ao 串行部分是 固定 的, 不会随规模 的增大 而增 大 , 假设并行 处理 并 部 分的执行 时间是固定 的。G s f n定律用公式描述为 : ut s ao
间和计算节 点都 扩大 P倍时 , 程序 中并行工作负载增加的倍数 。
Sp ( )= ( f+C( ) 1一 ) f+G p ( / ) p ( /( ( ) 1一 p 在 加速 比模 型中考虑 了 cce与主 存之 间 的调 度开 销 , ah 对 加 速 比的分 析更加准确 , 在一定 程度上可 以解释实 验 中出现的
个 相对独立 的数 据区 , 由不 同的处 理器分别 处理 。并行算 法 的
处理器 的性能 , 随着芯片制程工艺 的不断进步 , 单个 芯片上集 成 的晶体管数 已超过数亿 , 传统处理器体 系结构技术面临瓶颈 , 很
C语言中的并行计算与多核处理器编程
C语言中的并行计算与多核处理器编程C语言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和科学计算等领域的高级编程语言。
它以其高效性和灵活性而闻名,而并行计算和多核处理器编程是当今计算机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C语言中的并行计算和多核处理器编程,包括并行计算的概念、多核处理器的原理以及如何有效地在C语言中实现并行计算。
一、并行计算的概念并行计算是指多个操作同时进行,以提高计算速度和系统性能的计算方式。
与串行计算不同,串行计算是指按照顺序逐个执行操作。
并行计算的主要形式有数据并行和任务并行。
数据并行是指将大规模的数据集分解成多个小规模的数据集,然后分配给多个处理器同时处理。
任务并行是指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然后分配给多个处理器同时执行。
二、多核处理器的原理多核处理器是指在一个物理芯片上集成了多个处理器核心,每个处理器核心都具有独立的运算和存储能力。
多核处理器通过并行计算的方式,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提高系统的性能。
多核处理器采用了多级缓存、数据共享和并行调度等技术,以实现任务的分配和协调,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处理器的资源。
三、C语言中的并行计算在C语言中实现并行计算需要依赖并行计算库和多线程编程技术。
常用的并行计算库有OpenMP和MPI。
OpenMP是一种基于共享内存的并行计算库,可以通过在代码中插入指令来实现并行化。
MPI是一种基于消息传递的并行计算库,用于在不同处理器之间进行通信和协调。
同时,C语言还提供了多线程编程技术,可以通过创建多个线程来实现并行计算。
四、多核处理器编程在多核处理器编程中,任务的划分和调度是关键。
可以通过任务划分和负载均衡来实现有效的并行计算。
任务划分是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然后分配给多个处理器核心执行。
负载均衡是保持各个处理器核心的工作量大致相同,避免出现任务执行时间过长或者某个处理器核心空闲的情况。
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线程库如pthread来创建多个线程,并利用线程的特性进行任务划分和负载均衡。
基于多核集群系统的并行编程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多核集群系统的并行编程模型的研究与实现摘要:主要对并行计算的编程模型进行了研究,包括 mpi 和openmp 两种编程模型,同时提出了一种层次化混合编程模型。
并以计算π的问题为例,用 c 语言设计了混合编程模型下的程序,在以多核处理器作为节点的曙光 tc5000 集群上对三种编程模型下的求π程序进行了实验,同时将实验结果进行了性能分析和比较。
结果表明该混合并行算法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和加速比。
关键词:层次化;混合编程;多核集群;性能分析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0-2349-04随着社会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速并行计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核集群系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现在的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绝大部分都是集群体系结构,并且大多数的集群节点是多核 smp。
因此多核集群系统具有一下特点: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共享存储的多处理机,而节点间是分布式的内存结构,它结合了基于分布式存储和基于共享存储的处理器的优点。
因此在多核集群系统上可以进行多种并行程序设计和实现,包括可以在节点间执行的基于消息传递的纯 mpi 编程模型,可以在节点内(多核 smp)执行的基于共享内存的openmp 编程模型,以及 mpi+openmp 的混合编程模型。
本文将对以上提到的三种并行编程模型进行研究,并对计算π的算法分别进行了三种编程模型的程序设计,最后用以多核处理器作为节点的曙光 tc5000 作为实验工具,对所设计的程序进行实现,并进行了性能比较。
1 mpi编程模型和openmp 编程模型在并行计算领域内,主要的并行编程模型有三类模型:数据并行、消息传递、共享变量。
其中基于消息传递的 mpi 编程模型和基于共享变量的 openmp 编程模型是最为流行的并行编程模型。
1.1 mpi 编程模型消息传递界面 mpi (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是一种消息传递接口,是目前国内外最主流的编程模型之一。
应用多核CPU的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
应用多核CPU的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多核CPU已经成为了标配。
多核CPU 可以同时执行多条指令,使得计算机系统的吞吐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然而,要发挥多核CPU的性能,需要开发一些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充分利用多核CPU的计算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应用多核CPU的高性能计算技术的研究。
一、并行计算并行计算是指在一台计算机上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并行计算可以通过多线程、多进程或向量计算来实现。
其中,多线程是最常用的技术,因为它比其他技术更容易实现和管理。
多线程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多核CPU的计算能力,因为每个线程可以在一个CPU核心上执行。
在并行计算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数据同步。
由于多个线程或进程同时执行,它们可能会访问同一个内存区域。
如果不进行同步,就会产生数据冲突,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因此,需要采用一些同步机制,例如互斥锁、读写锁、条件变量等。
二、CUDA技术CUDA技术是一种由英伟达公司开发的并行计算技术,它可以在GPU上同时执行多个线程。
CUDA技术可以充分利用GPU的计算能力,因为GPU可以同时处理大量的数据。
相比之下,CPU更适合处理复杂的控制流程。
CUDA技术可以用于许多应用程序,例如科学计算、图形处理等。
在CUDA技术中,每个线程都可以访问独立的内存空间,因此不需要同步机制。
但是,需要考虑如何将数据从主机内存复制到GPU内存。
数据复制是一个耗时的操作,如果复制的数据量很大,就会影响程序运行的效率。
因此,需要采用一些优化技术,例如异步数据复制、零拷贝技术等。
三、MPI技术MPI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技术,它可以将多个计算节点组合成一个计算集群,以充分利用各个节点的计算能力。
MPI技术可以用于许多应用程序,例如分子动力学模拟、天气预报、金融风险评估等。
在MPI技术中,每个计算节点都有独立的内存空间,因此需要采用一些数据通信机制来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
高性能计算使用GPU和多核CPU进行并行计算
高性能计算使用GPU和多核CPU进行并行计算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性能计算已经成为了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领域,高性能计算的需求更是日益增长。
在高性能计算中,GPU和多核CPU作为并行计算的主要方式,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GPU是图形处理器,其设计初衷是为了提高计算机在图形渲染方面的性能。
但是,由于其高并行计算的特点,GPU也被广泛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分析等领域。
与传统的CPU相比,GPU可以通过数据并行的方式同时执行多个指令。
这使得在某些应用场景下,GPU可以比CPU 提供更高的计算性能。
多核CPU也是并行计算的另一种方式。
与GPU相比,多核CPU通常拥有更高的时钟频率和更多的缓存,可以更好地支持单线程的应用程序。
但是,当需要执行多线程应用程序时,多核CPU的性能不如GPU。
GPU和多核CPU的并行计算方式各有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并行计算方式。
例如,GPU适用于并行计算密集型任务,而多核CPU适用于更为通用的任务。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利用GPU和多核CPU的并行计算能力。
在使用GPU进行并行计算时,需要将计算任务分解成较小的任务,并将其分配到各个GPU核心上。
这可以通过诸如CUDA、OpenCL等GPU编程框架来实现。
而在使用多核CPU进行并行计算时,可以使用诸如OpenMP、MPI等多线程编程框架。
然而,并行计算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在并行计算中如何处理数据的一致性、如何避免死锁等问题都需要仔细地考虑。
此外,在使用GPU进行并行计算时,由于GPU通常拥有大量的核心,其能耗也相对较高。
因此,如何平衡性能和能耗也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GPU和多核CPU的并行计算技术在高性能计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并行计算方式,并且合理地利用并行计算技术,以便提高计算性能和效率。
并行计算:利用多核处理器和集群提高性能
并行计算:利用多核处理器和集群提高性能并行计算是指同时利用多个处理器或计算机集群来并行处理计算任务的一种计算模式。
随着多核处理器和集群计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开始采用并行计算技术来提高性能和效率。
本文将从多核处理器和集群计算的原理、优势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并行计算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一、多核处理器的原理及优势1.多核处理器的原理多核处理器是指在一个物理芯片上集成了多个处理核心,每个核心都可以独立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多核处理器的原理是通过并行处理多条指令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当一个核心在执行一条指令时,其他核心可以同时执行其他指令,从而实现并行处理。
2.多核处理器的优势多核处理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性能:多核处理器能够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计算速度和响应能力。
(2)节省能源:相比传统的单核处理器,多核处理器在执行相同任务时可以实现更高的能效比,从而节省了能源。
(3)增强可靠性:多核处理器通过分布式处理和故障容忍等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降低成本:多核处理器的集成化设计可以降低系统的成本,提高系统的性价比。
二、集群计算的原理及优势1.集群计算的原理集群计算是指通过连接多台计算机来构建一个高性能计算系统,各个计算节点之间通过网络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和协同计算。
集群计算的原理是通过将大规模的计算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然后分配给不同的计算节点并行处理,最后将结果合并输出。
2.集群计算的优势集群计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扩展性:集群计算系统可以根据应用需求动态扩展计算节点,以满足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计算任务。
(2)高性能:集群计算通过并行处理和数据分布式存储等技术可以实现高性能的计算和数据处理。
(3)灵活性:集群计算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不同的计算节点和网络拓扑,以实现不同的计算模式和数据流程。
(4)成本效益:集群计算系统可以通过利用廉价的商用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来构建高性能的计算平台,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运维成本和投资成本。
多核处理器下的并行计算模型设计
多核处理器下的并行计算模型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单核处理器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
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多核处理器成为了当代计算机系统的主流选择。
多核处理器通过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来提高计算性能,并且在并行计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在多核处理器下设计并行计算模型的相关内容。
在设计多核处理器下的并行计算模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任务划分与调度、数据共享与同步、负载均衡与性能优化。
首先,任务划分与调度是并行计算模型设计的基础。
任务划分是将原来的串行计算任务划分成若干个并行的子任务,以便能够在多核处理器上同时执行。
任务调度是将这些子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核心进行执行,确保每个核心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在任务划分时,需要考虑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合理划分子任务的粒度以提高计算效率。
在任务调度时,需要考虑核心之间的负载平衡,避免某个核心负载过重而导致性能下降。
其次,数据共享与同步是多核处理器下并行计算模型设计的关键问题。
多核处理器上的不同核心共享一定的内存空间,因此需要设计合适的数据共享机制。
常用的数据共享机制包括共享内存和消息传递。
共享内存是指所有核心可以直接访问同一块内存,需要通过锁等机制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消息传递是指核心间通过发送消息来进行数据通信,需要设计消息传递的协议和接口。
在设计数据共享与同步机制时,需要考虑数据一致性和并发冲突的问题,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最后,负载均衡与性能优化是设计多核处理器下并行计算模型的关键目标。
负载均衡是指在多核处理器上均匀分配任务,使得每个核心的负载尽量平衡,以提高整体的计算性能。
常用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静态负载均衡和动态负载均衡。
静态负载均衡是在任务划分时就确定任务的分配策略,适用于任务负载稳定的情况。
动态负载均衡则是根据任务的执行情况实时调整任务的分配策略,适用于任务负载变化较大的情况。
在性能优化方面,可以通过调整任务的划分粒度、调整数据共享机制、优化任务调度算法等方式来提高计算性能。
并行处理的实现方法
并行处理的实现方法
并行处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法:
1. 多线程并行任务:基于多线程的并发任务设计,把不同的任务分配给操作系统某个进程的多个线程去处理,这样,各个线程只负责处理已分配的独享权限的任务,从而实现在单台处理机上的任务并发。
2. CPU多核的并行任务:充分利用多核CPU的每一个核去构建并行程序,而非像多线程那样去共享一个CPU核的进程资源,这种并行处理是高效的,然而基于这种方案的并行设计很可能比较复杂,工程实施和维护的代价也比较高。
3. 并行任务本身的并发:更高层面的并发设计,它脱离了线程和进程层面,把某个具体的任务和具体的处理机提前建立一个对应的map关系,任务处
理机仅仅负责处理和他建立对应关系的任务,而对单个处理机而已仅仅是一个串行的任务处理机,这样整个并发模型的构建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尤其适应企业分布的环境的任务处理。
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想要实现并行处理的程序,需要对程序进行并行化处理,也就是将工作各部分分配到不同处理进程(线程)中。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存在相互关联的问题,因此不能自动实现并行处理。
另外,并行也不能保证加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并行处理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C语言的多核编程与并行执行
C语言的多核编程与并行执行概述C语言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可以用于开发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
在当今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多核处理器已经成为主流。
多核处理器具有多个独立的CPU核心,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为了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的潜力,开发人员需要使用适当的技术和编程模型来进行多核编程和并行执行。
本文将介绍C语言中的多核编程和并行执行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并提供一些实例来帮助读者理解。
什么是多核编程和并行执行多核编程是指在多核处理器上编写代码以利用多个CPU核心并行执行任务的过程。
在单核处理器上,程序的执行是线性的,即一次只能执行一个指令。
而在多核处理器上,不同的CPU核心可以同时执行不同的代码片段,从而加快程序的执行速度。
并行执行是指多个任务同时进行,每个任务在一个独立的线程中执行。
通过在不同的CPU核心上创建线程,可以实现多个任务的并行执行。
多核编程的挑战虽然多核处理器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但多核编程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数据共享和同步在多核编程中,多个线程可以同时访问和修改共享的数据。
这可能导致数据竞争和不一致的结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人员需要使用同步机制来确保线程之间的正确协同工作,例如使用互斥锁、条件变量等。
负载平衡在多核处理器上,任务的负载应该平衡在不同的CPU核心上。
如果负载不平衡,某些核心可能一直处于空闲状态,而其他核心却忙于处理更多的任务。
开发人员需要设计和实现合适的调度算法来平衡任务的负载。
可扩展性多核编程要求程序能够有效地扩展到多个CPU核心上。
如果程序的设计和实现不具备可扩展性,增加CPU核心的数量可能无法提高性能。
开发人员需要使用可扩展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来实现可扩展的程序。
C语言中的多核编程技术C语言提供了一些用于多核编程的技术和库。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线程库C语言提供了线程库(pthread)来创建和管理线程。
线程库提供了创建线程、销毁线程、同步线程等功能。
基于TMS320C6678的多核DSP并行处理应用技术研究共3篇
基于TMS320C6678的多核DSP并行处理应用技术研究共3篇基于TMS320C6678的多核DSP并行处理应用技术研究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不断提升,现代社会对计算处理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但传统的单核张量处理器受到性能瓶颈的限制,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高负载任务时面临着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
为此,多核处理器正在被广泛应用和研究,并成为当前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热点技术。
基于TMS320C6678的多核DSP并行处理就是其中一种应用技术,它利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的特殊结构和灵活性,在数据处理、信号处理、声音处理等方面表现出眼花缭乱的性能。
该技术在信息处理、通信、影像处理、控制及自动化等领域广泛应用,并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多核DSP并行处理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利用多个处理核心的协作,将每个处理核心的任务进行分解并行执行。
TMS320C6678作为TI公司推出的多核DSP,通过采用基于C66x核心的对称多处理(SMP)和低延迟互联技术,在多处理器之间实现高效通信、高性能计算和低功耗运行,实现高性能计算需求的快速响应。
多核DSP并行处理技术在应用中还可以选用一些常用的并行编程模型来进行代码开发与优化。
其中,OpenMP模型适用于多线程程序,可以在多核心某一个处理器上执行,可以较容易地实现自动化并行计算; pthread模型为应用提供了多线程机制,可以用于多核DSP系统共享内存下的多线程并行计算; MPI模型则是适用于多节点通信和分布式计算,更适合大规模的并行计算,这种模型需要考虑数据分布等问题,对编程能力要求较高。
在多核DSP并行处理的应用实例中,通信领域是其中之一。
以TMS320C6678为核心的网关系统,将数据在两个不同的网络之间转发,通过在不同节点的DSP中使用OpenMP编程模型,提高数据处理并行性能。
此外,多核DSP并行处理技术还在无线通信、人工智能、视觉、图像分析、智能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应用广泛性和高并发性也确实满足了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
并行算法与并行计算:利用多核处理器提升性能
并行算法与并行计算:利用多核处理器提升性能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多核处理器已经成为主流。
并行算法和并行计算正因此变得日益重要,它们可以充分发挥多核处理器的性能,提升计算效率。
本文将介绍并行算法与并行计算的概念、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以及多核处理器对并行计算的影响。
一、并行算法与并行计算概念1.1并行算法并行算法是指能够并行执行的计算机算法。
与串行算法相比,它可以充分利用硬件的并行性能,提高计算速度。
并行算法可以分为数据并行和任务并行两种方式。
数据并行是指将数据分成多个部分,分配给不同的处理器进行并行计算。
例如,对一个大型矩阵进行相乘运算时,可以将矩阵分成多个小块,然后分配给不同的处理器并行计算。
任务并行是指将计算任务分成多个子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处理器并行执行。
例如,对一个复杂的任务进行分解,然后分配给多个处理器同时计算,最后将结果合并得到最终的结果。
1.2并行计算并行计算是指利用多个处理器同时执行计算任务,以提高计算效率的计算模式。
它可以通过多核处理器、多处理器集群、GPU等硬件实现。
并行计算可以分为共享内存并行和分布式并行两种模式。
共享内存并行是指多个处理器共享同一块内存,通过并行的方式访问内存中的数据,从而实现并行计算。
例如,多核处理器就是一种典型的共享内存并行的硬件架构。
分布式并行是指多个处理器分布在不同的计算节点上,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协作,实现并行计算。
例如,计算节点可以是多台计算机组成的集群,每台计算机上运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二、并行算法与并行计算的基本原理2.1并行计算模型并行计算模型是指描述并行计算过程的抽象模型,有助于理解并行计算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常见的并行计算模型包括SPMD模型、MIMD模型和SIMD模型。
SPMD(Single Program Multiple Data)模型是一种最常见的并行计算模型。
它是指多个处理器执行相同的程序,但处理不同的数据。
通常通过线程和进程的方式来实现。
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计算性能与能效研究
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计算性能与能效研究多核处理器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单核处理器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多核处理器的发展成为应对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和实现并行计算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计算性能和能效,并研究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一、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计算性能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计算性能是衡量其计算能力的重要指标。
多核处理器通过将任务分配给多个核心,并同时执行不同的指令来实现并行计算。
它能够显著提高计算速度和处理能力,从而加快任务完成时间。
提高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计算性能有几种方法。
首先,任务的并行化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将任务分解为多个可独立执行的子任务,并将这些子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核心进行并行计算,可以显著提高整体计算速度。
此外,合理地设计并行算法,优化计算和通信开销,也是提高并行计算性能的关键因素。
并行计算性能的衡量标准之一是加速比。
加速比指的是使用多核处理器与使用单核处理器相比,完成同一任务所需的时间比例。
加速比越大,则表示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计算性能越好。
除了加速比,还有其他指标用于衡量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计算性能,如吞吐量和效率。
二、多核处理器的能效研究能效是评估多核处理器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
提高多核处理器的能效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并对环境产生更小的影响。
提高多核处理器的能效有多种方法。
首先,优化任务的调度算法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
通过动态调整任务的执行次序和核心的频率,可以提高处理器的能效。
此外,降低功耗、优化缓存和内存系统、使用低功耗的硬件器件等也是提高能效的策略。
能效的衡量标准之一是能耗-性能比(Energy-Performance Ratio)。
能耗-性能比越高,则表示多核处理器在完成相同计算任务的情况下,所消耗的能源越少,能效更高。
三、多核处理器的相关技术和方法为了提高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计算性能和能效,研究人员开发了许多相关技术和方法。
多核技术与并行计算
多核技术与并行计算多核技术指的是在一颗处理器芯片上集成多个核心,每个核心都可以执行独立的指令流。
相比于传统的单核处理器,多核处理器可以更好地提高计算性能和系统的响应速度。
多核技术可以通过将计算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核心并行执行,充分利用处理器的计算能力。
同时,多核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好的能耗控制和散热技术,使得处理器能够更好地在同一时间处理更多的任务。
并行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指的是同时执行多个计算任务来提高计算速度和效率。
并行计算可以将一个复杂的计算问题分解成多个独立的子问题,并将这些子问题同时并行计算。
最后,将这些子问题的计算结果组合在一起,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
并行计算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分析、图像处理等领域,能够快速处理大规模的计算任务。
多核技术与并行计算有着密切的关系。
多核技术提供了硬件平台支持,使得并行计算得以实现。
通过多核技术,可以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核心并行执行,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和效率。
并行计算则是一种在多核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多核处理器的计算能力。
在使用多核技术和并行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正确划分任务和数据,并将其分配给不同的核心并行执行。
这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设计合适的并行算法和数据结构。
其次,要注意任务之间的协调和同步,避免出现数据竞争等并发问题。
这可以通过同步机制和互斥锁等技术来解决。
此外,还需要合理管理和调度多个核心的资源,以实现更好的性能和效率。
多核技术和并行计算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科学计算领域,多核技术和并行计算可以大大加快模拟和仿真的速度,帮助科学家更快地解决各种复杂的科学问题。
在数据分析领域,多核技术和并行计算可以快速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从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在图像处理领域,多核技术和并行计算可以实时处理图像和视频数据,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总之,多核技术和并行计算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的计算能力和并行计算的方法,可以提高计算性能和效率,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分析和图像处理等各个领域。
基于多核机群的人工鱼群并行算法
基于多核机群的人工鱼群并行算法作者:李双等来源:《计算机应用》2013年第12期摘要:针对人工鱼群算法在复杂多峰函数优化问题上寻优精度低、后期搜索能力减弱且运行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核机群的人工鱼群并行算法(PDNAFS)首先对人工鱼群算法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采用动态权衡因子策略并适时引入小生境机制,提出一种新的人工鱼群(DNAFS)算法;然后根据多核机群的并行编程模型(MPI+OpenMP),对DNAFS算法进行并行设计与分析,提出基于多核机群的人工鱼群并行算法;最后在多核机群环境下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复杂多峰函数优化问题的收敛速度和寻优性能,并获得了较高的加速比关键词:人工鱼群算法;动态权衡因子;小生境;并行算法; MPI+OpenMP中图分类号:TP301.6; TP18 文献标志码:A0引言函数优化问题是在工程、数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类优化问题,传统的优化方法对目标函数要求苛刻且对于复杂多峰函数的优化有效性低人工鱼群算法(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AFSA)的提出,为多峰复杂函数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该算法在搜索空间的问题上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1],并且算法对初值的设定要求不高,初值随机产生或设定成固定值都可以但是AFSA的寻优精度不高,算法在运行后期搜索速度慢,盲目性较大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算法进行了不同方面的改进:文献[2]采用优胜劣汰策略筛选精英人工鱼群,以及对觅食行为进行改进,结合模式搜索法提高了算法搜索最优解的精度;文献[3]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通过引入变异算子策略和消亡操作对部分个体进行重新初始化或变异,具有较好的优化性能,但是算法的收敛时间还有待提高;文献[4]提出了一种新的小生境人工鱼群(Niche Artificial Fish Swarm,NAFS)算法,通过引入小生境排挤机制来维持种群的多样性,提高了算法的收敛精度,但是算法执行的随机性较强,使得算法后期搜索的稳定性较差;文献[5]提出一种基于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加速的并行人工鱼群算法,通过人工鱼的个体寻优进行并行化设计,提高了算法的运行速度,但是人工鱼算法的随机化程度很高,从而产生了影响负载均衡的多分支问题目前的人工鱼群算法在获取问题的精确解以及运行时间上的能力相对较差,制约了人工鱼群算法的应用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多核机群的人工鱼群并行算法,以解决大规模复杂多峰函数优化问题1相关工作1.1人工鱼群算法基本思想1)觅食行为2)聚群行为3)追尾行为4)行为选择根据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人工鱼探索其当前所处的环境状况并进行评价,从而从1)~3)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行为执行5)公告板公告板记录人工鱼最优状态gbest,各人工鱼每次寻优完成后就比较自身状态与公告板状态,若较优,则用自身状态取代公告板状态1.2人工鱼群算法优势与不足1)人工鱼视野与步长对算法收敛性的影响视野(visual)与步长(step)对算法的收敛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较大的视野有利于人工鱼发现全局极值并收敛,较小的视野又可以使算法收敛到较好的结果步长是0到step之间的随机值,这样虽然能够降低参数的敏感度,但是在算法运行前期可能产生的过小步长不利于算法早期的快速收敛,过大的步长又可能引起震荡现象的出现[6]所以在视野与步长参数的设置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开始时使用较大的视野与步长使算法快速收敛,然后逐渐减小视野与步长的值来提高算法的收敛精度2)种群多样性对算法收敛性的影响种群的多样性对AFSA寻优性能有明显影响,算法在运行前期,种群的多样性相对较强,收敛速度相对较快,但是随着算法的运行,大量鱼群聚集于局部最优点周围且不易跳出,造成种群多样性降低,从而导致求解数据精度变差因此通过保持种群的多样性来提高算法的收敛性能是一种有效的手段1.3小生境技术小生境[7-9]原指在生物界中,相同种类的生物生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小的生活环境,不同种类的个体则分离开科学研究中,小生境技术表现为:在一个固定规模的群体中形成许多子种群,每个子种群对应问题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即是对应找出一个峰值这样就避免大量数据聚集于局部最优点附近而造成种群多样性减少,因此可以考虑在算法中适时地引入基于共享机制的小生境技术来增加种群多样性基于共享机制的选择策略如下:1)计算个体之间的海明距离,生成小生境群体;2)小生境内执行寻优运算;3)利用共享机制更新个体的适应度值,对于适应度值低的个体施加罚函数来增加其淘汰率2新的人工鱼群算法DNAFS根据前面对人工鱼群算法收敛性能的分析,引入动态权衡因子策略,对人工鱼搜索过程中的步长和视野范围进行动态调整,在算法运行后期,引入小生境技术,设计了基于动态权衡与小生境技术的串行式人工鱼群算法DNAFS(Dynamic weigh Niches Artificial Fish Swarm),以提高算法的个体寻优速度以及增强整体的负载平衡能力2.1引入动态权衡因子策略对于多峰复杂函数的优化,在算法运行前期,采用较大的步长和视野,使人工鱼在较大的范围内粗略搜索,提高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在算法运行后期,逐渐减小步长和视野范围,使算法定位在最优解附近进行局部精细搜索步长step和视野visual按式(1)动态调整:其中:α为动态权衡因子,取值区间为(0,1),由于step是正数,这样的取值能保证在运行初期由于α很小,步长step和视野visual相应会较大,随着迭代次数变大α也逐渐变大,步长step和视野visual又逐渐减小,从而使视野随迭代次数的增加逐渐变小,减小了算法的强随机性,较好地平衡全局搜索能力和加强局部搜索能力;iter为当前迭代次数;Imax为最大迭代次数2.2小生境技术引入的时机根据种群多样性对人工鱼群算法收敛性能影响的分析可知,算法的早期收敛速度较快,因此直接引入小生境技术不合适当后期鱼群出现聚集现象时,引入小生境机制增加种群的多样性,聚集程度用式(2)表示:其中:dcj是鱼群中心位置的鱼个体与其他鱼个体之间的距离;n为种群规模;ε为较小的常数阈值,它的取值根据具体的种群规模来确定,经多次验证,一般取[0, lnn]较为合适当中心位置的鱼个体与其他鱼个体之间的平均距离小于ε时,说明大部分鱼群已经收敛到局部最优值或者全局最优值附近,此时引入小生境技术,生成新的人工鱼群体,利用前面提到的小生境技术的共享机制,使人工鱼群保留群体最优个体,直到满足终止条件2.3DNAFS算法过程DNAFS算法与AFS算法流程基本相同,改进部分分别在:1)计算人工鱼步长step和视野visual时引入了动态权衡因子策略减少搜索的强随机性;2)在鱼群搜索后期通过判断鱼群聚集程度引入小生境技术使鱼群跳出局部最优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初始化人工鱼规模n、视野visual、步长step、拥挤度因子δ、最大尝试重复次数Try_numbermax,最大迭代次数Imax等参数;步骤2计算每条人工鱼的适应度值,并与公告板状态比较,若优于公告板状态,则将其值赋予公告板;步骤3按式(1)计算人工鱼的步长step和视野visual;步骤4判断当前视野中适应度值最大的个体和中心位置个体的适应度值以及拥挤度情况,试探性执行追尾和聚群行为,否则执行觅食行为;步骤5按式(2)判断鱼群的聚集程度,若成立,引入小生境技术执行,否则执行下一步;步骤6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若满足,输出最优值结果;否则转步骤2执行3基于MPI+OpenMP的人工鱼群并行算法3.1人工鱼群并行算法的设计在每一次迭代中,各个小鱼群在寻找最优解时是独立进行的,作为MPI进程分配到各个处理机上执行,具体到进程内,人工鱼个体的觅食、聚群、追尾行为也是独立的,并且主要集中在for循环中实现,用OpenMP生成线程并行执行,整个寻优过程中相互间的通信共享在于局部最优值与全局最优值之间,因此,提出基于动态权衡与小生境技术的人工鱼群并行算法(Parallel Dynamic weigh Niches AFS, PDNAFS)3.2PDNAFS算法具体实现在集群机下,使用MPI_INIT初始化,将划分好的小鱼群作为一个进程分配到不同的处理机上利用MPI实现并行,进程间通过消息传递交换信息,使用OpenMP编译指导语句在MPI 进程内创建线程组来完成小鱼群内人工鱼的寻优部分(主要是觅食、聚群、追尾行为),其中MPI进程中通过ompset_numthreads()来确定OpenMP并行区域的线程数量;在结束OpenMP多线程并行区域之后,MPI可以进行节点间的通信,实现局部最优解与全局最优解之间的比较与替换,当所有的任务完成以后,使用MPIFINALIZE结束MPI进程并行算法主要步骤如下:4仿真实验及分析选取文献[3]提出的改进人工鱼群算法(下文称改进AFS)和文献[4]提出的小生境人工鱼群算法(NAFS)与本文提出的基于动态权衡小生境串行人工鱼群算法(DNAFS)和动态权衡小生境人工鱼群并行算法(PDNAFS)进行性能对比分析仿真实验在4台CPU为AMDAthlon 64位酷睿双核PC,内存4GB;通信协议为TCP/IP;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编程语言为C++;IDE为Visual Studio2005(OpenMP);MPI为mpich21.2winia32的集群环境下进行4.1测试函数及相关参数表1为实验选取的5个典型基准函数及其取值范围和最优解其中:f1是一个变峰、多极值点函数,该函数峰值较密且函数值之间相差较大,算法中,取visual=4,step=1;函数f2的局部极大值点有无数个,此函数最大值的周围有一圈脊(局部极大值点),值为0.99028,一般算法极易停滞在该处,取step=0.5,visual=6;f3的最佳点在端点(2.048,-2.048)取得,取visual=6,step=0.5;f4是Benchmark函数中的Sphere函数,该函数是连续的单峰函数,最小值为0,取visual=1,step=0.05;f5是Benchmark函数中的Griewank函数,该函数是复杂的非线性多峰值函数,最小值为0,取visual=10,step=0.8这5个函数可以有效测试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以及对最优点位置的逼近能力仿真实验中,本文算法采用的其他运算参数为:n=30,Try_numbermax=10,δ=06,最大迭代次数设置为1000,函数维数为504.2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采用每个函数独立运行30次的平均值1)固定迭代次数为1000,算法的运算结果、寻优精度对比如表2所示对于复杂函数f1、f3,DNAFS算法虽然表现出很好的寻优能力,但是它的收敛时间不太理想,这是因为改进后的算法在运行时存在小生境的重新生成以及人工鱼适应度值的更新等问题,PDNAFS算法的寻优精度与文献[3]的改进AFS算法相当;对于函数f2,一般算法在0.99028附近极易陷入该局部极值点,而无论改进后的串行还是并行算法都具有较好的突破局部最优的能力,且PDNAFS 的寻优精度明显优于对比的三种算法;对于单峰函数f4,DNAFS算法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而PDNAFS算法并没有体现出它的优势;对于非线性多峰函数f5,PDNAFS算法能快速搜索到最优解附近,搜索精度明显高于NAFS算法2)函数f1~f5在集群机下独立运行30次的函数值优化曲线分别如图2~6所示,其中图2~4与文献[3]中改进AFS算法对比,图5、6与文献[4]的NAFS算法对比对于函数f1,f2,f3,DNAFS算法在平均迭代600次后能找到函数最优值且趋于稳定,PDNAFS算法在平均迭代次数为400时找到函数最优值,收敛速度略优于文献[3]中改进的AFS算法,而AFS算法在达到迭代次数1000时仍没有准确搜索到全局最优点对于函数f4,DNAFS算法收敛的速度明显快于改进的AFS算法,与NAFS算法的寻优速度不相上下由图6可知在处理多峰函数时,DNAFS算法和PDNAFS算法都能够进行比较全面的解空间的搜索,并且都优于NAFS算法PDNAFS算法在后期收敛的效率明显提高,这是因为并行程序运行时存在线程间的启动、切换、销毁等开销,随着寻优难度的增加,PDNAFS算法的并行优势就开始体现出来3)表3是DNAFS算法与PDNAFS算法在迭代1000次之后的加速比,可以看出采用多核机群的并行算法有效提高了计算性能,不过并没有达到理论上的线性加速比,这是因为机群中进程的启动、进程间数据传递、进程内的线程启动等都会造成通信延时,影响机群总体运行效率但是总体来说PDNAFS算法还是获得了较高的加速比和收敛效率5结语本文通过在基本人工鱼群算法原有结构上引入动态权衡因子策略和小生境技术,提高了算法寻优精度;利用 MPI+OpenMP 混合编程模式,实现了在多处理器计算机集群体系结构特下的人工鱼群并行算法;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改进后的算法的有效性和较强的鲁棒性,为高维多峰函数以及大规模复杂工程的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下一步工作是将智能群算法在OpenMP、MPI、TBB等并行编程模型下进行对比分析,并尝试将TBB与MPI结合,为多核处理器集群提供有效的并行层次化结构的同时也提高算法的可扩展性参考文献:[1]李晓磊,邵之江,钱积新.一种基于动物自治体的寻优模式:鱼群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22(11):32-38.[2]邓涛,姚宏,杜军.多峰函数优化的改进人工鱼群混合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2,32(10):2904-2906.[3]陈广洲,汪家权,李传军等.一种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及其应用[J]. 系统工程,2009,27(12):105-110[4]王培崇,雷凤君,钱旭.改进人工鱼群算法及其收敛性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3):616-620[5]胡一凡.基于GPU加速的并行人工鱼群算法及其应用[D].杭州:浙江大学,2011.[6]李晓磊.一种新型的智能优化算法——人工鱼群算法[D]. 杭州:浙江大学,2003.[7]王培崇,钱旭,雷凤君.新的混合小生境鱼群聚类算法[J]. 计算机应用,2012,32(8):2189-2192.[8]华杰,崔杜武.基于个体优化的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J]. 计算机工程,2010,36(1):194-196.[9]LING Q, WU G, YANG Z Y, et al. Crowding clustering genetic algorithm for multimodal function optimization [J]. Applied Soft Computing, 2008, 8(1): 88-95.。
计算机系统中的多核处理器与并行计算
计算机系统中的多核处理器与并行计算计算机系统的发展逐渐走向多核时代。
多核处理器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带来了许多优势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多核处理器的优势,以及使用并行计算方法来优化多核处理器性能的重要性。
一、多核处理器的优势多核处理器是一种将多个处理核心集成在同一个芯片上的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单核处理器,多核处理器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计算性能:多核处理器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实现更高的计算效率。
每个处理核心都可以独立执行自己的任务,从而加快计算速度。
2. 改善系统响应能力:多核处理器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请求,并行运算使得系统能够更快地响应用户的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3. 降低能耗:相比单核处理器,多核处理器可以根据负载情况动态调整功率分配,实现能耗的动态平衡,从而降低系统的能耗。
4. 提高系统可靠性:多核处理器的冗余性较高,即使一个核心出现故障,其他核心仍然可以正常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5. 适用于并行计算:多核处理器天生适用于并行计算,能够更好地发挥并行计算的优势,提高计算效率。
二、并行计算在多核处理器中的重要性并行计算是一种同时执行多个计算任务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计算速度和效率。
在多核处理器中,充分利用并行计算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
以下是并行计算在多核处理器中的重要性:1. 任务划分和调度:并行计算可以将大型计算任务划分为多个小任务,由不同的核心同时执行,从而减少计算时间。
通过合理的任务调度算法,可以将不同任务分配到不同核心上,实现负载均衡。
2. 数据共享和通信:多核处理器中的核心之间可以进行高速数据共享和通信。
并行计算可以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子任务,每个核心独立处理一部分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共享和通信来实现结果的合并和整合。
3. 数据冗余和容错性:并行计算可以通过数据冗余的方式提高系统的容错性。
多核处理器中的不同核心可以独立计算相同的任务,然后通过数据融合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多核处理器任务并行调度算法设计与优化
多核处理器任务并行调度算法设计与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核处理器成为了当前计算机系统的主要设计方向之一。
多核处理器拥有多个处理核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提高计算机的处理性能和并行计算能力。
然而,如何有效地调度和管理多核处理器上的任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多核处理器任务并行调度算法的设计与优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多核处理器任务并行调度算法的基本原理。
多核处理器上的任务调度是指将不同的任务分配到不同的处理核心上,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处理器的利用率和性能。
而并行调度算法则侧重于如何将任务分配到不同的处理核心上,并保持任务之间的并行执行,以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处理。
在多核处理器上,任务并行调度算法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如果一个任务依赖于另一个任务的结果,那么在调度时需要确保被依赖的任务先于依赖任务调度执行。
其次是处理核心之间的负载均衡。
为了实现最佳的性能,需要确保每个处理核心上的任务负载平衡,避免出现某个处理核心负载过高而其他核心空闲的情况。
最后是通信开销。
在多核处理器上,任务之间的通信会引入额外的开销,调度算法需要尽量减少通信开销,提高整体的执行效率。
在设计多核处理器任务并行调度算法时,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经典算法。
首先是最短作业优先(SJF)调度算法。
该算法将任务按照执行时间进行排序,先执行执行时间最短的任务,从而减少任务的等待时间,提高整体的处理效率。
其次是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
该算法按照任务到达的顺序进行调度,保证任务的公平性,但不能有效地利用处理器资源。
再次是最高响应比优先(HRRN)调度算法。
该算法通过计算任务等待时间和服务时间的比值,选择具有最高响应比的任务进行调度,以提高任务的响应速度和处理器利用率。
最后是多级反馈队列(MFQ)调度算法。
该算法将任务分为多个队列,根据任务的优先级进行调度,优先处理优先级高的任务,并逐渐降低任务的优先级,以实现负载均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Phenom II X6 1055T 6 cores)
时间(us) 10000 加速比 6 5 1000 4 100 3 2 10 1 1 1000 数组大小 10000 100000 1000000 0 serial_sum parallel_sum2 speedup
软件光栅化渲染器中的并行算法
常用的并行计算库介绍
OpenMP
语言级的并行扩展,使用简单 对parellel_for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parellel_for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缺乏对线程和内存的控制机制
TBB
基于C++模板库 基于C++模板库 功能强大,提供了丰富的并行化模式(parallel_for, 功能强大,提供了丰富的并行化模式(parallel_for, parallel_reduce, parallel_scan, parallel_pipline…),并行化容 parallel_pipline… 器,轻量级锁等等… 器,轻量级锁等等…
一个简单的例子:数组求和 一个简单的例子:
串行版本
float serial_sum(const float* numbers, int count) { float sum = 0; for(int i = 0; i < count; ++i) sum += numbers[i]; return sum; }
内存分配器
根据对象的生存期配备若干组对象分配器 每线程独享一组对象分配器
舞台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并行算法
系统简介
舞台机械驱动是由一系列开关、传感器、制动器、变频器、马达 等部件组成的,通过一个IO设备来实现控制系统对机械驱动装置 等部件组成的,通过一个IO设备来实现控制系统对机械驱动装置 的控制 控制系统和IO设备通过以太网通讯(UDP协议) 控制系统和IO设备通过以太网通讯(UDP协议) 控制系统以恒定的时钟间隔向IO设备发送若干组控制信号,同时 控制系统以恒定的时钟间隔向IO设备发送若干组控制信号,同时 接收IO设备返回的若干组反馈信号,根据传感器反馈的当前状态 接收IO设备返回的若干组反馈信号,根据传感器反馈的当前状态 计算下一时钟周期的控制信号 一个任务由一组驱动装置协同运行,驱动之间需要保持同步控制 一个大型的舞台需要控制系统同时操纵200多个驱动装置 一个大型的舞台需要控制系统同时操纵200多个驱动装置 时钟间隔尽可能的短,以提高控制精度(>500Hz) 时钟间隔尽可能的短,以提高控制精度(>500Hz)
实现一个最简单的并行计算框架
namespace Parallel { struct Kernel { virtual void Execute(int index) = 0; }; void Initialize(int maxThread = -1); void Destroy(); void For(int from, int to, Kernel* kernel); int WorkerCount(); int CurrentWorkerId(); };
性能比较
性能测试(Phenom II X6 1055T 6 cores)
时间(us) 1000000 100000 10000 1000 100 10 1 1000 数组大小 10000 100000 1000000 加速比 0.042 0.041 0.04 0.039 0.038 0.037 0.036 serial_sum parallel_sum speedup
有IO就有时序,小心同步问题 IO就有时序,小心同步问题
避免使用锁
锁的开销往往很大 容易出错
定制并行环境下的内存分配器
Cache的影响 Cache的影响
任务的分解要考虑如何利用好cache 任务的分解要考虑如何利用好cache 避免false避免false-sharing
共享内存 VS 消息传递
共享内存
基于多核系统的并行算法和实例分析
免费的午餐结束了
并行时代已经到来
频率提升受到限制 多核CPU成为主流并向着更多的核发展 多核CPU成为主流并向着更多的核发展
为什么我们需要并行计算?
更快的完成计算(更低的延迟) 处理更大规模的问题(更高的吞吐量)
为什么并行计算是一个难题
本质上说并行计算是一种优化的手段 糟糕的并行算法在并行化上所产生的额外开销常 常大于计算本身 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自动的把串行程序并行化 没有银弹——库、框架、语言、开发工具 没有银弹——库、框架、语言、开发工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决方案:
基于Tile的任务划分,将屏幕划分为若干Tiles 基于Tile的任务划分,将屏幕划分为若干Tiles 利用Binning算法将图元分配到Tile中 利用Binning算法将图元分配到Tile中 并行的光栅化这些Tiles 并行的光栅化这些Tiles
基于Tile的光栅化流水线 基于Tile的光栅化流水线
MapReduce的基本框架:
Node 1 Node 2
Decompose
Reduce
Node n
任务分解需要考虑的问题
任务之间的独立性 任务的粒度
粒度太大,容易出现负载不均衡 粒度太小,并行化的Overhead会影响性能 粒度太小,并行化的Overhead会影响性能
并行环境下的内存问题
内存访问对处理器来说是一种IO 内存访问对处理器来说是一种IO
Hybird3D简介 Hybird3D简介
一款基于软件并行算法的光栅化/ 一款基于软件并行算法的光栅化/光线跟踪混合渲染器
什么是光栅化?
将几何图元转换成点阵图像的处理过程
传统的光栅化硬件流水线
软件光栅化的并行算法
问题:
光栅化是一个Scatter过程,难以直接并行 光栅化是一个Scatter过程,难以直接并行 传统的硬件光栅化依赖细粒度的硬件流水线来 实现,不适用于软件算法
float Reduce(){ float sum = 0; for(int i = 0; i < Parallel::WorkerCount(); ++i) sum += results[i]; for(int i = 0; i < count % Parallel::WorkerCount(); ++i) sum += numbers[count - i - 1]; return sum; } }; SumKernel kernel(numbers); Parallel::For(0, Parallel::WorkerCount(), &kernel); return kernel.Reduce(); }
一个幼稚的并行实现: 一个幼稚的并行实现:
float parallel_sum(const float* numbers, int count) { float sum = 0; struct SumKernel : Parallel::Kernel{ float results[MAX_THREAD_COUNT]; const float* numbers; SumKernel(const float* numbers){ thisthis->numbers = numbers; ZeroMemory(results, sizeof(results)); } void Execute(int index){ results[Parallel::CurrentWorkerId()] += numbers[index]; } float Reduce(){ float sum = 0; for(int i = 0; i < Parallel::WorkerCount(); ++i) sum += results[i]; return sum; } }; SumKernel kernel(numbers); Parallel::For(0, count, &kernel); return kernel.Reduce(); }
伪代码实现
struct tile { list<primitive> primitives[thread_count]; }; Bin primitives to tiles parallel for(primitive in primitives) for each(tile in tiles) if(primitive intersect tile) insert primitive to tile[curr_thread] Render the tiles parallel for(primitives in tiles) merge the primitive lists into one list for each(primitive in primitive list) raster the primitive
所有的核心可以访问在同一地址空间的内存 高性能的数据共享 需要小心的同步内存的访问 适用于多线程模型
消息传递
每个任务有独立的内存地址空间 使用收发消息来实现任务之间的数据交换 通讯的代价很大 适用于分布式系统
抽象内存IO模型 抽象内存IO模型 Scatter vs Gather
Scatter
for(i = 0; i < N; ++i) A[F(i)] = B[i];
如何应对? 如何应对?
算法是并行计算的灵魂 用并行的思想重新思考算法
并行算法的核心问题 任务分解
基于时间的分解
Pipeline
将任务在时间上分解为若干独立的步骤,为每个步骤都赋予一个执行单元,所 有的执行单元一起协同工作就构成了流水线。
一个简单的4级指令流水线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