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金属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6)
初中化学金属的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的教案学科:化学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特性和性质2. 学习金属元素的分类3. 掌握金属元素的常见用途教学重点:1. 金属的特性和性质2. 金属元素的分类3. 金属元素的用途教学准备:1. 班级幻灯片2. 金属元素的示例3. 实验材料:金属样品、盐酸、氧气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金属元素的图片或实物示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金属的好奇心。
二、讲解金属的性质和特性(10分钟)1. 讲解金属的晶体结构、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特性2. 通过举例子来说明金属的延展性和可铸性等性质三、金属元素的分类(15分钟)1. 介绍常见金属元素的分类:贵金属、过渡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等2. 讲解各类金属元素的共同特点和区别四、金属元素的用途(15分钟)1. 介绍金属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如金属制品、建筑材料、电子产品等2. 讨论学生对金属的用途的认识和看法五、实验演示(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来验证金属的一些性质,比如金属在酸中的反应、金属在氧气中的燃烧等六、课堂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讨论金属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调查一个金属制品的生产过程,并写出一个简短报告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金属的性质和特性,认识到金属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例和实验演示来增强学生对金属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上数学华东师大版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数学华东师大版教学计划根据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材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可以制定如下的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数与代数运算1.1 数的开方1.2 乘方和乘方根1.3 分式与运算1.4 代数式的加减法1.5 代数式的乘法1.6 代数式的除法第二单元:图形的初步认识2.1 点、线、面和体2.2 图形的基本要素2.3 线段的长度2.4 角的认识2.5 角的度量2.6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三单元:多边形3.1 多边形的认识3.2 正多边形3.3 回顾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3.4 等腰三角形3.5 直角三角形3.6 任意三角形第四单元:一次函数4.1 一次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4.2 一次函数的图像4.3 一次函数的性质4.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五单元:数据与统计5.1 统计调查5.2 统计数据的处理5.3 平均数的概念5.4 中位数的概念5.5 众数的概念5.6 统计图的制作与应用第六单元:方程与不等式6.1 方程的认识6.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6.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4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6.5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第七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7.1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7.2 坐标的概念7.3 点的坐标7.4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第八单元:平行线与比例8.1 直线的分类8.2 平行线的判定8.3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8.4 比例的概念8.5 相似的图形及其性质以上为八年级上数学华东师大版教学的大致计划,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还需要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2024年华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2024年华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一元二次方程5.1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5.2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5.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2. 第六章:二次函数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6.2 二次函数的性质6.3 二次函数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
2.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
3. 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2.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一块长方形的地,面积为100平方米,长比宽多5米,求长和宽”。
2. 知识讲解:(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
(2)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
(3)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
3. 例题讲解:(1)解一元二次方程:x^2 5x + 6 = 0。
(2)求一元二次方程2x^2 4x 6 = 0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
(3)二次函数y = x^2 2x 3的图像和性质。
4. 随堂练习:(1)解一元二次方程:x^2 3x 4 = 0。
(2)求一元二次方程x^2 2x + 1 = 0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
(3)分析二次函数y = x^2 + 2x + 1的图像和性质。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2.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
3. 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一元二次方程:x^2 + 5x + 6 = 0。
(2)求一元二次方程3x^2 6x + 2 = 0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
(3)分析二次函数y = x^2 + 4x 5的图像和性质。
5.3金属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3)
【课前自学】1、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都是有组成的;质子数都为8的氧原子总称为元素,质子数都为6碳原子的总称为元素,质子数都为1的氢原子总称元素;一个水分子有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水中由无数个水分子,因此,也有无数个氧原子和氢原子,它们分别总称为氧元素和氢元素.因此,水是由元素和元素组成。
2、元素符号通常以它们的表示。
3、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已达种,其中自然界中已发现的元素有种,其余种为人工合成元素。
4、元素的分布极不均匀:宇宙中元素最多,其次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 ,其次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地核中的主要元素是和;空气中元素最多,其次是。
【课堂探讨】(一)元素1、元素具有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2)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元素、原子、分子、物质间的关系图如下:(1)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规范说法有:(以水为例)(a)水由元素与元素组成;(b)水有构成;(c)一个水分子有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2) 由原子或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汞食盐)(a)汞由元素组成;食盐由元素和元素组成;(b)汞由汞构成;食盐由钠和氯构成;(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命名与书写:命名规则:书写原则:表示元素符号的字母,第一个必须写,第二个必须写,即“一大二小”2、认识常见的元素:(1)写出以上各元素的元素符号;(2)写出上述元素中第一个字母为“A”的元素;第一个字母为“C”的元素;第二个字母为“l”的元素;元素的分类: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大类。
一般金属元素的名称中有金字旁(除汞外);非金属元素中,有“气”字旁为气态非金属元素,有“石”字旁为固态非金属元素,有“シ”字旁为液态非金属元素。
(3)上表属于金属元素的有;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4)完成课后练习P150 2~4题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如:C可表示碳(2)表示一种物质,如:Cu可表示铜这种(3)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可表示一个氧注意:元素符号前的数字,只表示原子个数例:“H ”表示的意义:;。
初中化学金属的应用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的应用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金属的基本性质,掌握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分析金属材料的
优缺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金属的基本性质,例如导电性、导热性等。
2. 提出问题:金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二、学习(20分钟)
1. 展示不同金属材料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金属材料。
2. 教师简要介绍几种常见金属的性质及应用场景,例如铝制品、铁制品等。
3. 学生讨论:金属的哪些性质使其在这些应用中表现良好?为什么选择这种金属材料?
三、实践(15分钟)
1. 准备一些金属材料的实物样品,让学生观察、摸索,感受金属材料的特点。
2.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种金属材料,并设计一个应用场景,展示金属的用途及优点。
四、总结(10分钟)
1. 整理学生的设计作品,让学生展示并交流各自的见解。
2. 老师总结金属的应用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让学生撰写一篇小结,总结金属的应用场景和优势,并思考未来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清晰理解金属的基本性质及应用场景,具备分析金属材料优劣的能力,并能够展示创新设计的作品。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化学教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 化学的定义及应用领域*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2.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和命名规则3. 化学反应与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平衡原理4. 酸、碱和盐* 酸碱性及判断方法* 盐的概念和制备方法三、教学方法1. 观察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
2. 模拟实验法:使用模型或模拟装置进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 探究性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基础知识框架。
3. 实验操作: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和记录。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相关规律和知识点。
5. 拓展应用: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记录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表。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过程、结果和结论等。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和改进实验设计和操作方法。
4.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化学教材》2. 实验材料: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和器材3.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相关图表和实验步骤以上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化学教案》的大致内容和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适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六章第5节固态物质(课件25)
可制作:各种切割工具、钻探用的钻头等, 掺杂质的金刚石还是半导体,宝石级的金刚石称为钻石。
金刚石钻头
牙医钻头
钻石
金刚石和石墨比较
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差很大,但化学性质相同。
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的 物理性质相差这么大?
三、石墨与金刚石性质差异的原因
颜色 熔点(℃) 沸点(℃)
金黄色
1064
2807
紫红色
1083
2567
银灰色
1535
2750
无色
˃3500
4827
黑色 3652(升华) 4827
白色 900(分解)
-
银白色
-39
357
无色
0
100
无色
-117.3
78.5
无色
-56.2
-78.44
无色
-218.4
-182.9
无色
-259.1
-252.8
三、石墨与金刚石
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晶体单质。
石墨(C)
石墨黑灰色的不透明的晶体。 质软、滑腻,轻轻摩擦便留下痕迹。 石墨的导电性能良好。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可制作:铅笔芯、电极、电刷、润滑剂等。
笔芯
石墨电极
三、石墨与金刚石
金刚石也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晶体单质。
金刚石(C)
金刚石是无色或略带颜色的晶体。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导热性很好。点燃Biblioteka C+O2CO2
提升理解:化学性质取决于内部微粒种类。
注意:上述几种碳单质实际还是不同的物质,虽 然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化学性质也并不完全 相同,而是非常类似。
5.3金属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1)
1、将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中扩散速度较快,说明微粒运动速度与有关。
2、将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充分混合,体积小于200毫升,说明。
【课堂探讨】(一)分子、原子、离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原子、离子之间存在空隙1.分组活动:观察高锰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溶解。
将一小粒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假设:如果水分子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是静止不动的,有扩散现象。
如果水分子之间不留一点空隙,紫色的高锰酸根离子在水中扩散。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分子、离子在;(2)分子与分子之间、离子与离子之间。
2、演示:观察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的变化。
将装有半管水和半管酒精的长玻璃管反复翻转,你看到的现象是。
实验结论: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有间隙。
一般来说:气体微粒间隔比较大,固体微粒间隙较小。
3、演示:两种液体的扩散现象,两种气体的扩散现象。
小结1: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分子、原子与离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二)分子、原子、离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1、分组活动:将针筒一端堵住,把活塞往里推空气柱,发现到一定距离就非常。
将针筒一端堵住,把活塞往里推水柱,发现比推空气柱更。
结论:微粒之间存在着。
2、分组活动:拉伸棉线和铁丝。
结论:微粒之间存在着。
小结2: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即和。
3、补充:分子引力实验。
如右图所示。
(三)用有关微粒的知识解释水的三态变化①冰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是因为冰中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它们按一定顺序排列,水分子只能在一定位置上振动;②冰→水: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作用力减弱,水分子可以脱离原位置,所以水有流动性;③水→水蒸气:温度继续升高,水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水分子间作用力减弱,分子之间的间隙更大;100℃时,水成为水蒸气,即水分子挣脱相互间的束缚,向外扩散运动,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
(四)完成思考与讨论。
注意:先描述现象,再进行解释。
初中金属的性质教案
初中金属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 认识同类物质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4.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或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有关的化学问题。
5.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6. 认识合金及其特性,知道几种常见的重要合金。
7. 感受金属材料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 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质;2. 金属的化学性质。
3. 金属活动性顺序。
4. 置换反应。
教学难点:1. 金属化学性质的初步探究。
2.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解释一些相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用具:试管;铝、铁、铜、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金属?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15分钟)1. 金属的密度:通过实验测量铝、铁、铜的密度,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密度特点。
2. 金属的导电性: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丝通电后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导电性。
3. 金属的延展性: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丝加热后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延展性。
三、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15分钟)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通过实验观察铁、铝、铜在空气中的氧化现象,引导学生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 金属与酸的反应:通过实验观察铁、铝与稀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了解金属与酸的反应。
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通过实验观察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引导学生了解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如何影响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如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二、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15分钟)1. 通过实验观察铁、铝、铜与稀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发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2.掌握常见金属的活泼性、稳定性等特点;3.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炼实验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金属的活泼性;2.金属的稳定性;3.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三、教学步骤与重点:步骤一:引入新知1.利用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空气中会发生氧化,这是因为金属有什么特性呢?为什么一些金属易氧化,而另一些金属不易氧化?2.导入新课,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包括活泼性和稳定性。
步骤二:学习活泼性的特征及表现1.设计简单实验,将锌粉分别与铁片、铜片、镁粉、钠片接触,观察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总结活泼性的特征及表现。
3.让学生探究为什么锌粉片能与铜离子溶液反应得更快、更剧烈?步骤三:学习金属稳定性的特征及分类1.利用周期表,将常见金属分成活泼金属、稳定金属两类,并列举代表性金属。
2.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编写实验记录,说明下列金属属于活泼金属还是稳定金属:铁、银、钾、铝、锌、铜。
步骤四: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1.设计实验,分别让铜、铁与硫反应,观察实验现象。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总结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规律。
3.提问: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吗?为什么?四、教学延伸1.在家庭实践中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现象,如铁器生锈等,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探究常见金属对水的反应情况,如钠与水反应得更剧烈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能够初步理解金属的活泼性、稳定性等概念。
通过教师引导和问答,学生能够提炼实验规律,并分析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
但是,由于课时有限,学生掌握的金属化学性质还较为简单,尚未涉及稀有金属、金属合金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他们主动探究。
初中化学第八单元金属教案
初中化学第八单元金属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2. 掌握金属的常见用途和生产方法。
3. 学会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
4.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
教学难点:1. 金属的性质与非金属性质的区分。
2. 金属与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锌片、铜片、铝片、硫酸铜溶液、盐酸、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教学资料:教材、幻灯片、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入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让学生观察金属的外表和物理性质,提出关于金属的问题。
二、讲解金属的性质和分类(10分钟)1. 介绍金属的普遍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塑性等。
2. 分类:常见金属的分类和应用,如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实验一:金属的活动性实验。
将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2. 实验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实验。
将铝片放入盐酸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四、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10分钟)1. 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金属氧化、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2.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金属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五、实验讨论(10分钟)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讨论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
六、课堂练习(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分类,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设计和实验讨论的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金属第八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第八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金属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掌握金属的常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能够对金属进行分类和鉴别;4. 了解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金属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金属的分类和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1. 金属的化学性质;2. 金属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科书、课件和实验器材;2. 幻灯片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观察金属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探讨金属的性质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金属的基本性质和特点(10分钟)1. 介绍金属的性质和特点:延展性、导电性、弹性、光泽等;2. 讲解金属晶体结构和金属键的形成;3. 分类介绍金属的种类和常见金属元素。
三、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5分钟)1. 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导电性等;2. 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活动性、与酸和氧化物的反应等。
四、讲解金属的分类和鉴别(10分钟)1. 分类介绍金属:贵金属、常见金属、稀有金属等;2. 讲解金属的鉴别方法:观察性质、进行实验测试等。
五、讲解金属的应用(10分钟)1. 介绍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2. 讲解金属的重要性和意义。
六、实验操作(15分钟)进行一些简单的金属实验,如金属的导电性实验、酸和金属的反应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金属性质和特点的理解。
七、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金属的性质、分类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金属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化学金属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单元教案
教材:初中化学教材
教学目标:
1. 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金属的应用和相关知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引导学生讨论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金属的兴趣。
二、呈现(15分钟)
1. 给学生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并进行实验展示;
2. 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酸、氧气的反应等,并进行相关示范实验。
三、实践(20分钟)
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金属与盐酸的反应情况;
2. 让学生进行金属的硬度测试,并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之间的联系。
四、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性质及应用;
2. 讨论金属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探讨可以采取的环保措施。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金属的性质及常见应用,并写一篇小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加实践,深化对金属的认识。
教学反思:
金属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应用,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八年级科学上册 5.4金属的化学活动性第二课时学案 华东师大版
第五章§5.4金属的化学活动性(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探索铁钉生锈的条件2、知道铁锈、铜锈的形成与成份3、方法:实验、观察、控制变量法二、课前预习1、铁生锈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铁锈的化学式是。
2、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看到过铜锈?铜锈的化学式是。
三、课内导学1、猜猜看把一团光亮的细铁丝塞入大试管中,将试管倒插水中后再固定好(如右图),放置足够的时间(约一周,室温不变)后,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生成,试管内水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此时试管内的压强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
猜想1:铁生锈离不开水上述装置中,试管里先装满水再倒播固定好(如右图),放置足够的时间(约一周,室温不变)后,铁丝表面有铁锈生成吗?猜想2:铁生锈离不开空气2、师生活动 A、观察铁锈、铜锈等实物B、观察教材第112页图5.4.3~5.4.5C、探索铁钉生锈的条件3、金属生锈的条件:(师生小结)4、防止金属生锈的措施(学生讨论,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小结)5、炼铁的两个化学方程6、金属的“焰色反应”,阅读P114材料。
四、当堂练习1.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应()A.先用布擦干,再用带油的布擦拭B.在自行车表面刷一层油漆C.用布擦干即可D.晾干后,用盐酸除去锈层2.下列有关金属说法正确的是()A.铝在空气中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B.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也不生锈C.钛具有耐腐蚀性,说明钛很不活泼D.镀锌的“白铁皮”不易生锈,说明锌没有铁活泼3. 在下列条件中,铁最容易生锈的是 ( )A.仅与空气接触 B.仅与水接触 C.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D.不与空气和水接触4.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输油铸铁管道被腐蚀速度最慢的是 ( )A.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 B.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C.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含砂粒较多,潮湿透气的土壤中5.为了防止钢铁制品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涂油②刷油漆③保持干燥④镀上其他金属⑤烤蓝⑥包塑料布A.①②③⑥B.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五、学后反思(结构导图)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5.3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学案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学习目标】1.知道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
2.认识人体心脏的形态,了解心脏各部分结构的特点。
3.观察心脏的结构是怎样适应其泵血功能的。
4.学会描述三种血管的分类特点和功能特点。
【学习重难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了解心脏各部分结构的特点。
【学习过程】1.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靠_____________系统来完成的。
2.血液循环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
3.心脏的结构如何?4.心脏是如何控制血流方向的?5.心脏___________________的次数称为心率。
一般健康人休息时的心率为_______次/分钟,运动时可增加到_______次/分钟以上。
6.血管分为哪三种?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如何?7.奔跑时,你会感到心脏跳得特别激烈,呼吸也加深了,这是为什么?8.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和氧,是如何到达全身所有的组织和细胞的,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又是如何被运走的?9.心脏的结构①心脏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能够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只能向一个方向开口的________分隔成上下两个腔。
②整个心脏内部可分为四个腔: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它们分别与________相连。
________(心腔)与________(血管)相连;________(心腔)与________(血管)相连;________(心腔)与________(血管)相连;________(心腔)与________(血管)相连。
③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________;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________。
它们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血管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11.动脉:运送血液______心脏(填“离开”或“回到”),管壁较____,弹性____,血流____;静脉:运送血液______心脏(填“离开”或“回到”),管壁较_____,弹性_____,血流_____;毛细血管:连接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血管,壁极______,只由一层______细胞组成,径极______,只允许红细胞呈__________通过,管内血流速度______,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充分的进行交换。
八年级科学上册 5.4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案(二) 华东师大版 教案
2、金属锈蚀的简单防护方法
教学
后记
(反思)
学生大胆猜测使铁生锈的因素。
实验探究:钢铁锈蚀的主要因素。
展示:其中一组同学设计的实验(一周后)。
提示:探究方案设计要注意什么?(对照、控制变量)
解释:由于这一探究过程用时较长,因此我在一周前完成了一个设计方案。
简单介绍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展示方案设计,相互评价补充
学生通过观察展示的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得出钢铁锈蚀的主要因素:钢铁的锈蚀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物质有关。
让学生再次熟悉“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
(展示一组实验设计方案,穿越时空限制,让学生能直观看到反应较慢的实验现象)
过渡
引出金属的防护
腐蚀对于金属来说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疾病”,那么我们如何来防止金属的锈蚀呢?
引导:同学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你所见到的或使用过的防护方法。
学生交流汇总。
激发学生情感,产生防止金属锈蚀的意识
难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启发、归纳、讲练结合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长时间使用的某金属制品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使用较长时间的各种金属制品
课前收集
让学生自己发现金属使用中的遗憾
引入
讲述(问题呈现)
让学生观察课前收集来的各种金属制品,你发现了什么?
大家的发言突出了这些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但是唯一遗憾的是:这些金属都会不同程度的锈蚀,尤其是铁制品。你是否留意过……
播放录象,让学生掌握常用的金属的防护知识,并能运用于实际。
华师大版科学 八上 物质的构成 教学案(基础)下
华师大版科学八上物质的构成教学案(基础)下(八上)第六章物质的构成(下)化学式与化合价及相对分子质量1.化学式(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如:水的化学式是H2O氧气的化学式为O2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2)化学式的写法、读法(3)单质化学式的写法①用元素符号表示金属单质如Fe、Al、Cu某些固态非金属如P 、C、S稀有气体单质如He、Ne、Ar②气态或液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里含有原子的个数,如O2、三氧化二铁氖气(3)化学式的读法顺序:先写后读,后写先读.①单质读元素名称;气体单质读元素名称加“气”.②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向左读某化某.③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④有变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高价读某化某,低价读某化亚某.(4)化学式的意义宏观:①该种物质②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①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有哪几种原子构成,毎种原子各有几个.注意:物质、元素用“组成”原子、分子用“构成”宏观上:①表示水这种物质②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H2O微观上:①表示一个水分子②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nH2O n个水分子、2H2O 2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2)化学式或者元素符号前带数字,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具有的意义宏观微观H 氢元素一个氢原子2——2个氢原子2.化合价 (1)定义: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例如H 2O :a.H 的化合价为+1价 b.O 的化合价为-2价c.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2)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也叫根。
化学式中有一些原子集团,如OH -、CO 32-、HH2 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 1个氢分子; 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氢气中含有大量的氢分子(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 2H 2—— 2个氢分子NO3-、SO42-、这些集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我们把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也叫做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分类方法。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组成,并能进行分类。
3、了解表示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符号的意义。
【课前自学】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碳:;氯:;铜:;钙:
2、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S:;Si:;N:;Na:;Ag:;Al:
3、用符号和数字表达含义:(1)5个铝原子;(2)氧元素;
(3)一个氮原子;(4)3个镁原子;
4、根据元素符号表达式,将水(H2O),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进行分类、并写出分类依据。
【课堂探讨】
(一)、单质
1、定义:由组成的某一种物质叫单质。
2、常见的单质有:金、铜、等。
3、单质的种类:
金属: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常温下为固态(金属元素中都有“钅”
字旁,除了汞(Hg)之外,都是固态除了汞是液态外)单质固态非金属:其元素名称中都有“石”字旁,如:硫
液态非金属:其元素名称中都有“氵”旁,如:溴
非金属
气态非金属:其元素名称中都有“气”字头,如氧,氢等,
其中还有稀有气体,如:氦(He),氖(Ne),氩
(Ar),氪(Kr),氙(Xe),氡(Rn)
2、表示单质的符号及其意义:
化学符号:
(1)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
(2)双原子分子如:氟F2、氯Cl2、溴Br2、碘I2、氢H2、氮N2、氧O2
(3)多原子分子如:O3、P4等
意义:
符号Cu能表示:铜这种物质;铜元素;一个铜原子。
符号O2能表示:氧气这种物质;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一个氧气分子;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二)、化合物
1、定义:由组成的某一种物质叫化合物
2、常见的化合物有:水、氯化钠、高锰酸钾、二氧化碳等。
聚氟乙烯(特氟隆)就是用在不粘锅上面的化合物,氟化钙(也叫萤石)也是化合物。
1、常见化合物的符号:
水:H2O 二氧化碳:CO2过氧化氢:H2O2甲烷:CH4食盐:NaCl
2、化学物符号的意义:如:H2O
(1).表示某物质,如:H2O表示水;
(2).表示物质的组成,如:H2O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表示一个某分子或一个某原子。
如:H2O表示H2O表示一个水分子;
(4).表示构成物质的分子中原子个数或原子个数比。
如:H2O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三)不同化学符号的比较:
2H表示:,H2中2表示:
2H2O中前一个2表示:;后一个2表示:
【课堂小结】
单质、化合物的区分依据:是否由元素组成。
常见单质与化合物举例;
常见单质与化合物的符号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