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导论 PPT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区域经济学(课件)
内涵
指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 进城乡之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 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标
包括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 乡收入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
推进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措施
推进城市化进程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措施,加快城市化进 程。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优质公共资源 在区域间均衡配置。
04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城市化进程及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
包括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等方 面。
影响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迁移、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城乡统筹发展内涵与目标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 制度保障等措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等措施,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 发展。
它反映了区域经济活动中各要素之间 的空间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经济 发展的重要基础。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
均质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分布相对均匀,没有 明显的中心和外围之分。
极核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 集聚,形成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
点轴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沿着交通线、动力线 等线状基础设施呈带状分布,形成多 个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轴。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3.区位经济学
•区位经济学
•廖什《区位经济学》 •廖什理论的根本出发点 •廖什的经济区边界的分类 •五组平衡方程 •假设条件 •举例:啤酒企业 •正六边形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v 三、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产生
•形成时间: 20世纪50年代
•背景:19世纪末,德国工业的
• 大发展
•工业区位论
•韦伯建立了工业区位论 •韦伯理论的基本框架
•聚集经济效益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v 二、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v (一)古典区位理论
3.运输区位论 •代表人物:胡佛
•运输区位论
•胡佛主要著作:《区位理论与 • 皮革制鞋工业》和《经济活动 • 的区位》
二、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二)新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
•研究的中心:将制度要素引入到区 域分析当中,研究政府及其体制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制定相应 的区域政策,协调区域发展。
•内容:(1)通过政府的干预而导致 • 生产的空间转移。 • (2)产业和部门规划。 • (3)缩小区域差距
•主要目标:八个
•自然地理 •地理学家认为区域之间的 学对区域 过渡不是跳跃的,而是渐进
的认识 的、互相衔接的。
•经济地 理学对区 域的认识
•经济地理 学对区域
•1、类型区
的认识 •2、系统区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地理 学与区域经 济学的关系
•两者日益靠拢,日趋融合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导论
区域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发展是通过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及区际相互合作来 实现的,区域经济发展就构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 区域经济体现了国民经济系统中的横向联系,而产业经济 则代表国民经济系统中的纵向联系。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 经济发展就集中反映了国民经济系统中的横向联系和纵向 联系的变化,构成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所谓“条块”矛盾。 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表现为宏观经济(国民经济总体)、中 观经济(区域和产业经济)、微观经济(企业和个体经济)三个 层次。
经济区域的概念理解
第一章 第一节
经济区域是人类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 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 会综合体(白雪梅,1998)。 经济区域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市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是特定地域范围内资源要素和产品、产业相对密 集分布和联系的空间性经济活动总体(陈鸿宇,1998) 经济区域是人类活动、社会化大生产在市场力量作用下 的产物,是在考虑了行政区划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 上具有密切相关性、同类性和联系性并且不能无限细分的 某一空间范围或地域经济综合体,它必须具备市场主体、 经济核心区、非核心区和要素流通网络四个最基本单元以 及具有协调和组织内部经济活动和外部经济联系的能力。
资金流
信息流 技术流
区 域 联 系
非 实 物 流
空 间 联 系
城市与区域
城市与城市
图1-1 区域联系框架
我国区域联系的特征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联系表现为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竞争关系。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区域利益的导向性和生产要素供给的有限性,导致 区域间的经济竞争。任何区域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其它区域而 获得长久的发展,因此每个区域的经济竞争是在区域间相互 依赖基础上进行的。 区域联系表现为互利互惠前提下的合作关系。相关区域在 自愿的基础上平等参与,依投入大小分享利益,分担风险。
《区域经济分析》课件
总结词
区域经济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同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区域经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强地区经济的竞争力。此外,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THANKS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总结词
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详细描述
农业化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地区内的农业资源,通过发展农业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总结词
以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详细描述
城市化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地区内的城市资源,通过城市化进程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注重提高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
总结词
点轴开发理论是区域经济学中关于区域开发和空间布局的理论,它强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点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同时以轴为通道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和集聚。
详细描述
点轴开发理论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选择具有优势的地区作为点,以点为中心集聚资源和人口,形成增长极。同时,通过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轴线,将各个点连接起来,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这种点轴开发模式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空间布局和协调发展。
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政策倾斜、技术水平等不同因素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原因
表现
通过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区域经济第一章区域经济概论.ppt
区域经济第一章区域经济概论.ppt第一章区域经济概论一、经济区域二、区域经济学三、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讨论:谈到区域经济学,你首先想到什么?1、经济区域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经济联系紧密、体系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一般按照地理、行政、文化、经济特征划分区域。
讨论:撒哈拉沙漠是不是一个经济区域?2、经济区域形成的原因(1)自然禀赋差异即要素分布的非均衡性。
(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3)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4)创新能力的集中性。
(5)产品和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1、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
研究对资源、要素和市场在空间上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科学。
2、经济学经济学:研究资源稀缺性的学问。
例如: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资源稀缺性问题。
讨论:区域经济学研究什么资源的稀缺?3、区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区域内经济发展、区域间经济关系。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空间和时间,经济学研究,也不能例外。
过去主流经济学家将过多的精力用于经济的时间特征研究,随着经济资源的消耗,空间的区位优势开始显现。
4、区域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区域经济问题大量涌现:(1)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的不良后果。
(2)地区发展差距、特别是东西差距拉大。
(3)某些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滞缓和衰退。
(4)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和地区结构趋同。
(5)行业和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
(6)环境生态破坏,影响可持续发展。
5、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兴起(1)经济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以至工程技术专家投身到区域经济研究的领域。
(2)不同级别、不同范围和规模的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一个接着一个的召开。
(3)各大学和机构被邀请参加地区发展规划研究咨询、评审和委托研究的请柬应接不暇。
(4)每年有关地区发展战略、地区规划研究的成果,不下数百部。
讨论:关于湖南(中国、全球)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知道多少?6、区域经济学的现实意义(1)我国是一个自然、人文条件差异大、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
第1章 导论4 区域经济学教学课件_124
2.区域经济
二、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 客观依据
▪ 自然禀赋的差异性 ➢ 自然条件的不同:区域差异可以理解为“级差收益” ➢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资源的优化配置 ➢ 生产要素的不均衡分布和不完全流动性
▪ 经济活动的极化性 ➢ 规模经济 ➢ 聚集经济
▪ 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 运输成本、储藏成本和空间成本
的分析方法进行区域经济的研究
四、中国区域经济学形成与发展
1978年以前——区域经济学萌芽时期
生产力布局研究的主要内容
生产力布局的原则
区域经济的主要特点 积极效果 产生的问题 延缓了发展速度、造成巨大的经
济损失、丧失区域分工效益、区域经济研究僵 化
中西部的原材料、农产品等
国家调拨 低价格
▪ 创新能力的部分排他性和竞争性
550公里冻土段铁路
大芬村---油画村
三、研究对象
▪ 几种不同的观点
▪ 定义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 展规律和区际经济关系以及与 此有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四、主要研究内容
▪ 经济活动的区位理论
▪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与组织、区域空间Hale Waihona Puke 构、区域基▪ 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现代区域经济学主要流派
一、新经济地理学派
1.建立区域经济分析的模型框架 2.新经济地理学派的五大传统理论
二、新制度学派
1.通过政府的干预导致生产的空间转移 2.产业和部门规划是区域政策的第二个部分 3.缩小区域差距是区域政策的第三个部分
三、区域管理学派
1.区域经济发展管理 2.区域人口管理 3.区域环境管理
➢均质区域(homogeneous region):根 据区域内某些重要因素特征的一致性或相 似性进行划分的区域 。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01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 人才短缺等。
02
对策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加强人才培 养等。
03
优化产业结构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4
加强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加强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04
区域经济政策与实践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
01
区域经济政策定义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改善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 域发展差距而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
02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 济发展理论、区域差异理论、区域产 业结构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制定区域 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
03
区域产业结构与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区域产业结构
指一个区域内各种产业部门的构 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 例。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区 域产业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按三次产业分类、按资源密集度 分类等。
区域产业结构的特
点
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地域性、历史 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 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区域产业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
03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 这些政策工具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案例
01
欧盟的区域经济政策
欧盟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均衡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如
区域经济学课件 第1章-导论
地方纯原料 (原料重量全部转至成品)
地方失重原料 (原料重量部分转至成品)
35
如何布局?
原料指数(MI)=生产中耗用的地方原料重量/制成品重量 MI>1,工业为原料地指向,(水泥、造纸、面粉、葡萄酒) MI<1,消费地(市场)指向,(啤酒、酱油) MI=1,可灵活布局,(石油精制、医疗器械)
1. 自由农作圈,鲜菜、牛奶等鲜活农产品。
润
2. 林业圈,生产木材,供城市做饭、取暖、建筑和
家具。
3. 轮作农作圈,生产谷物和饲料作物,轮作以解决
肥料不足问题。
4. 谷草农作圈,该圈面积大,生产谷物和牧草。
5. 三圃农作圈,谷物—牧草—休闲三圃制,供应城
市经过加工的畜产品(鸡蛋)和少量谷物。
运输区位论 美国空间经济学家胡佛
特点: 从单一的企业出发,研究成本和运费的最低化。
23
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Thunen,区位理论的鼻祖。 1826,《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
济的关系》
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论形成背景
1)背景:在自给性农业转向专业型农业时代,探索合理农业的 生产方式。 2)杜能认为,在土地肥沃程度相等条件下,农场距离都市远近 不同,农业经营方式也不同,农业收益就有差别。 3)假定:“孤立国”。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社会经济单位。
埃德加・胡佛提出区域经济学的三个(旧)基石 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 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45
第四节 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
一、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胡佛在其《区域经济学导论》一 书中,最早构建了一个区域经济学 体系。
第二章-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
18
三 、人口的集中与城市的形成
1、人口集中的原因 (1)最早,由于手工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需要人; (2)自然灾害及战争破产的农民; (3)近代,收入水平差异,向往城市生活; 2、各种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集中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出
现,造就了城市。
.
19
四、城市的有序化进程
(一)企业组织的变化 1、一体化: (1)纵向一体化 (2)横向一体化 2 纵向分解:
图 2-11 经济规模
M
.
起始规模(S)。 这是一个盈亏平衡规模; 最小经济规模(MES),指 盈利水平可达到基准收 益率水平的规模; 最优规模M。 在区间[ S,M ]都是经 济规模。
28
5:影响企业最优规模的因素
(1) 技术经济因素——技术经济规模 企业最优技术经济规模指用当代最先进的设备
.
10
2、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1)利益驱动机制 (利润、效用、福利最大化) (2)市场调控机制 (由企业抉择) (3)宏观调控机制 (国家投资手段、财税、转移支付) (4)目标驱动机制 (建立国家、区域、企业发展目标体系)
.
11
三、公共设施的区位选择
1、费用最小化: 出行设施 2、福利最大化: 保险服务设施
技术联系 技术相互依赖、灌溉系统、通讯系统。
社会性联系 访问形式、亲戚关系、仪式、典礼和宗教活动、社会团体间相 互作用。
服务联系 能量流和网络、信贷和金融网络、教育、培训、医疗、职业、 商业和技术服务形式、交通运输服务系统。
政治、行政、组织结构关系、政府预算流、组织间相互依赖、权力-批准-监 组织联系 督模式、行政区间交易模式、非正式的政治决策链。
会知名度,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 ➢ 从融资角度,可给企业带来融资渠道拓宽、融资能力提高;
区域经济学课件-导论
a.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到一个地点;
b.所有活动在整个区域内呈现均匀分布
c.经济活动毫无系统模式,随机的分布
d.以上都不对
由于集中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不可能将 生产要素进行彻底的分割,并将其均衡 地分布在所有的地区。必须考虑到规模 经济和聚集的要求,在条件好的地方, 集中布局各类产业。聚集区的形成又带 来人口的增加,从而形成城市,成为地 区的经济中心。
步高涨。
(3)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
传统理论:强调资本积累 经济增长要素
新增长理论:突出知识积累的作用 经济总量的增长 区域发展表现: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升级
《区 域 经 济 学》
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某一特定空间,
课件 不管其发展水平如何,最终都能在某一
特定空间上找出它的“影子”。这种经 济活动与特定空间的结合,产生了区域 经济学(Regional or Spatial Economics)。
讨论:谈到区域经济学,你首先想到什么?
导论
一、区域与经济区域 二、区域经济学 三、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创新能力的集中性:
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创新能力上的巨大差 异,而这种差异又影响区域间发展速度 的差异,这种发展速度的差异是区域分 异的主要的条件。
(5)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区域经济学导论15页PPT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5
区域经济学导论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工业区位论 •背景:19世纪末,德国工业的 大发展 •韦伯建立了工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
•韦伯理论的基本框架
•聚集经济效益
(1)运费指向论 运费主要取决于重量和运距,工业生产与分配中 的运输重量主要来源于原料(包括燃料)以及最 终产品的重量。 按原料的空间分布状况可分为遍在原料和局地原 料。遍在原料即为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原料,例如 普通砂石等;而那些只有在特定场所才存在的原 料,例如,铁矿石、煤炭、石油等则为局地原料。 根据局地原料生产时的重量转换状况不同,将其 分为纯原料和损重原料。纯原料即在工业产品中 包含有局地原料的所有重量,而损重原料则为其 部分重量被容纳到最终产品中。
三、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史使命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宏观、中观、微观。 中国区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 命: 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 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第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千差万别。 第三,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各级政 府将在很长时期内承担区域经济发展第 一主体的重任。
东盟十国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二、区域经济学
狭义的区 域经济学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 际关系的科学。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 的科学
区域 经济学
广义的区 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 学与地理 学的关系
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 学相结合的产物 。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三、区域开发
定义: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 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 发展的过程。 影响:该主观行为如果是科学合 理的,就会促进区域经济的 发展,如果是伪科学的、不 合理的,就会限制 区域经 济的发展。 与区域经济发展之不同:三点 与区域规划之不同:两点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区域经济 学研究的 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区际关系 第四部分: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 第五部分: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 第六部分:区域经济学的展望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区域开发
例: 嵩明县规划和嵩明县区域开发。
第一章 导论
重点问题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
关键词及思考题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的主要力量来自于经济学和地 理学 广义的对象: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狭义对象: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 区际关系的科学。 如何突出区域经济学的应用性
传统意义 上的区域
区域经济学 研究的区域
请介绍一下 你的学校,或者你的家乡所在的 区域。
地理学上的区域: 地球表面的一个地理单元。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行政区域:以国家行政机构所管辖的范围。
中国行政区域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 区域:作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域,
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 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 对较大的空间范围。这样的区域小至县、 乡、村,大到省和国家,以及由若干国家 共同开发的某些跨国界的区域,比如亚太 地区、东北亚、南极、太平洋等等。
第一章 导论
重点问题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
关键词及思考题
重点问题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现代区域经济学的流派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区域
全国国土,一 国范围内特定 的区域,以及 跨国界的特定 区域
中国区域经济学 的特殊历史使命
第一章 导论
重点问题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
关键词及思考题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二、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一)古典区位理论
1、农业区位论 为解决两 个问题
《孤立国 同农业和 国民经济 的关系》
杜能
理论的四 P=V(E+T) 个假设
杜能认为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有利完 全取决于利润(P),而利润是由农业生产成 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与运费(T)这三 个因素决定的。 其数学表达式为: P=V(E+T)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二、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3)集聚指向论 集聚因子就是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 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与此相反, 分散因子则是集聚的反作用力,是随着消 除这种集中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 。
区域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
如何突出区域经济学的应用性
第一,要对在现实的区域经济运行中可能产 生的重大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释,而这些 问题不仅仅限于狭义区域经济学的内容。 第二,要为现实区域经济运行中问题的解决 提供思路和方法,需要了解、总结国内外 的发展经验,特别是揭示中国半个世纪以 来区域经济的运行轨迹,也即需要对中国 区域经济运行作实证分析。突出这两点, 正是本书的基本特点
最小运费原理。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 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这里,可以用上述的原料指数以及区位重量来得出一般的 区位法则: (1)原料指数(Mi)>1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2)原料指数(Mi)<1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3)原料指数(Mi)=1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 都可(自由区位)。
练习题
啤酒厂应布局在 A.大麦产地 B.有优质水源的地区 C.靠近市场的地区 D.空气洁净地区
(2)劳动费指向论 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费指向仅限 于节约的劳动费大于增加的运费。即在低 廉劳动费地点布局带来的劳动费用节约额 比由最小运费点移动产生的运费增加额大 时,劳动费指向就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