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的关系—教师版

合集下载

点、线、面的关系教案

点、线、面的关系教案

点、线、面的关系教案。

本文将讨论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它们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一、点、线、面的定义1.点的定义:点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元素,是没有大小和形状的。

点用字母表示,如A、B、C等。

2.线的定义: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有长度和方向,但没有宽度和深度。

线用字母表示,如AB、CD、EF等。

3.面的定义:面是由无数条线段组成的,有形状和大小,有宽度和深度。

面用字母表示,如三角形ABC、矩形ABCD等。

二、点、线、面之间的关系1.点与线的关系:一个点可以在一条线上或不在一条线上。

2.点与面的关系:一个点可以在一个面内、在一个面外或在一个面上。

3.线与面的关系:一条线可以在一个面内、在一个面外或与一个面相交。

4.面与面的关系:两个面可以相交、垂直相交、平行或重合。

三、点、线、面在几何学中的应用1.点的应用:点在几何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点可以用来表示图形中的角点、交点、重心等。

2.线的应用:线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线可以用来表示图形的边界、对称轴、中垂线等。

3.面的应用:面在几何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比如面可以用来表示图形的面积、周长、重心、外接圆等。

四、点、线、面的实际应用点、线、面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几个实际案例。

1.点的应用:我们边有很多日常用品上都有点的标记。

例如:电子产品上的电源开关、墙上的插座、汽车仪表盘上的指针等,都是点的应用。

2.线的应用:线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比如路线图、地图、建筑设计图等,都是线的应用。

3.面的应用: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衣服上的图案、墙纸等都是面的应用。

五、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点、线、面的定义,初步掌握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了解点、线、面在几何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内容:点、线、面的定义、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点、线、面在几何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

第34讲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老师)

第34讲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老师)

课 题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年 级 授课对象编写人时 间学习目标(1)线与面的位置关系; (2)面与面的位置关系;学习重点、难点 (1)面与面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第一部分 知识点讲解1. 平面的概念及表示:① 平面的概念:平面是无限伸展的;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两部分。

② 平面的画法:画法:通常画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

———水平平面:通常画成锐角成45°,横边等于邻边的两倍。

非水平平面:只要画成平行四边形。

直立的平面:一组对边为铅垂线。

相交的平面:一定要画出交线;遮住部分的线段画虚线或不画。

③ 平面的表示: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表示,如平面α(通常写在一个锐角内);也可以用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BC 。

④ 点与平面的关系:点A 在平面α内,记作A α∈;点A 不在平面α内,记作A α∉. 2.公理1:(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即直线在平面内,或者平面经过直线)(2)、符号:点A 的直线l 上,记作:A ∈l ; 点A 在直线l 外,记作A ∉l ; 直线l 在平面α内,记作l ⊂α。

(3)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A l B l A B l ααα∈∈∈∈⇒⊂ 3.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记写:平面ABC 。

4 .公理3:(1)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2)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 ,记作α∩β=a 。

(3) 符号语言:,P A B A B l P l ∈⇒=∈ 5.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共面直线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6.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7.等角定理:(1)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角相等。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2课 点 线 面-苏少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2课 点 线 面-苏少版

一、课题名称:《点、线、面》苏教版第四册第12课二、设计思路1、在《美术课程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点线面》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从而欣赏感受“点、线、面”并学习运用点、线、面去装饰物体。

教材中选入了与生活直接相关的各种图片,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了解大千世界都是由点、线、面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感受艺术可以表现生活,艺术可以表达情感。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之前安排了《花儿朵朵》、《我爱树木》、《树上树下》、《水墨画树》等课,这几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并了解了点线面在水墨画中丰富的变化。

而《点线面》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点线面的特点,组合及变化规律等,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

而在本节课之后是《会变的花树叶》这节课主要是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来装饰花树叶,《点线面》的教学也为此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欣赏各类图片中感受点、线、面的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小组合作创作等自主的学习方式,驱动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创新让作品赋予情趣性与独特性。

让学生初步了解用点、线、面等装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点、线、面的结合与变化,在此基础上尝试着用手工或绘画设计点、线、面作品。

五、教学难点点、线、面的使用要富有变化,有节奏感,不能单一。

六、教学准备教师: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陶泥、彩笔、作业纸等。

七、教学过程(一)动画欣赏,激励兴趣。

听雨声、看动画,感受点、线、面结合与变化所带来的乐趣,简单的认识点、线、面的视觉形象。

设计理念:运用情境法,采用听、想、看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探究欲,同时活跃学生的思维。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案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案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点、线、面模型。

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点、线、面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2. 点、线、面的概念讲解:讲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价值。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6. 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和思考深度。

练习正确率:统计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作业完成质量: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解题思路的清晰性和答案的准确性。

3. 评价内容:学生能否准确描述点、线、面的概念及其特征。

学生是否能理解并应用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决简单问题。

学生是否能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和运用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七、教学拓展:1.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空间几何模型制作,如点、线、面的小模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空间关系。

6.2.1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案—— 高一数学湘教版必修第三册

6.2.1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案—— 高一数学湘教版必修第三册

点、线、面位置关系(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三种位置关系,会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表示三种位置关系。

2、理解公理3、公理4的概念,与会用公理3、公理4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理解定理1(等角定理)。

二、教学重点:直线与面的位置关系,公理3、公理4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利用公理3、公理4解决证明题。

四、教学过程:1、学习直线与面的位置关系(三种关系)练习:(1)如图,指出长方体ABCD-A’B’C’D’中,各个面所在的平面与棱AA’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2)以下命题(其中a,b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若a⊂b,b⊂α,则a⊂α;⊂若a⊂α,b⊂α,则a⊂b;⊂若a⊂b,b⊂α,则a⊂α;⊂若a⊂α,b⊂α,则a⊂b.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2、公理3(平行定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这个性质也叫作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

公理4: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的交集是一条过该点的直线。

例5:如图,已知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四条边AB,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的平行四边形。

3、定理1(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1) (2)EAHBCD G F 练习:已知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CD 、AD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MNA ′C ′是梯形.练习:如图所示,已知E,E1分别是正方体ABCD -A1B1C1D1的棱AD,A1D1的中点,求证:⊂C1E1B1=⊂CEB.课堂小结: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三种: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2、如何利用公理3、公理4解决问题。

3、等角定理的应用。

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教师版)

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教师版)

学生姓名: 年级: 学科: 授课教师:上课时间: 课时计划:第( )课时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难点重点:①平面的概念与基本性质②空间直线、平面之间的各种位置关系难点:①应用平面基本性质证明点共线、线共点、点线共面等②应用公理4及等角定理解决有关问题③异面直线的判定、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知识归纳1.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经过这个公共点的公共直线即交线.2.空间两条直线(1)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异面.(2)平行直线①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3)异面直线①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对于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则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称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2π⎛⎤ ⎥⎝⎦.3.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直线和平面相交或平行统称直线在平面外.4.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1)平行——没有公共点;(2)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思想方法点拨一、共线与共面问题证明共线时,所共的直线一般定位为两个平面的交线;证明共面问题时,一般先由已知条件确定一个平面(有平行直线的先用平行直线确定平面),再证共它元素在该平面内.二、平移转化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平移直线.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是用过空间任意一点分别引它们的平行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来定义的.因此,平移直线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课堂典例讲练A B C到α的距离都相等,则正确的结论是( D )1.已知平面α外不共线的三点,,A. 平面ABC必平行于αB. 平面ABC必与α相交∆的一条中位线平行于α或在α内C. 平面ABC必不垂直于αD. 存在ABC2.若空间中有四个点,则“这四个点中有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是“这四个点在同一平面上”的( A )(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3.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称此直线与平面构成一个“正交线面对”。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教学备课与方法总结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教学备课与方法总结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教学备课与方法总结在数学教学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是基础的几何概念之一。

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方法选择,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本文将总结教师在备课中的关键要点,并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教学备课要点在备课阶段,教师应当重点关注下述要点,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1.1 清晰的教学目标:明确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和判断点线面的相对位置。

1.2 预习教材:熟悉教材中有关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知识点,了解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难点。

1.3 设计示例问题:编写一些具体的问题,以点线面为对象,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提高他们对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理解。

1.4 准备教学素材:寻找合适的图片、幻灯片或其他辅助材料,用以展示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

1.5 确定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教学、实例演示、讨论交流、课堂练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 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教师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1 直观教学: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的展示方式,让学生观察点线面的不同位置关系,并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和特点。

例如,可以使用纸板模型来演示点在线上、面上的情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2 实例演示: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实例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

例如,在纸上画出若干点和线,要求学生判断这些点和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2.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整体交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2.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针对点线面位置关系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练习题可以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点线面”相结合,让作文教学更丰满

“点线面”相结合,让作文教学更丰满

“点线面”相结合,让作文教学更丰满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让写作更生动、更有趣味,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而“点线面”作文教学法的提出,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点线面”作文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作文教学分为“点”“线”“面”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点线面”相结合,让作文教学更丰满的教学法。

首先是“点”作文教学,也就是具体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在“点”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小的训练和指导,比如如何构思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开头,如何使用形象生动的描写语言等。

通过这些“点”的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使他们的文章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其次是“线”作文教学,也就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逻辑进行训练。

在“线”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思考文章的结构,比如如何合理安排段落,如何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篇章关系等。

通过这些“线”的训练,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组织自己的思维,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和合理。

最后是“面”作文教学,也就是对文章的内涵和意境进行培养。

在“面”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或者文学作品,学会欣赏和理解其中的深层内涵,以及如何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营造文章的意境。

通过这些“面”的训练,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使他们的作文更加有内涵和韵味。

除了以上的“点线面”作文教学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作文教学。

可以开展一些以作文为主题的讨论活动,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学习借鉴,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还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作文范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点线面”作文教学法的提出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丰富了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理清点线面,构建习作单元教学

理清点线面,构建习作单元教学

理清点线面,构建习作单元教学点、线、面是视觉艺术中最基础的元素,是构建画面和艺术作品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视觉艺术的教学中,点线面的学习和应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构建习作单元教学以点线面为主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元素的概念、特征和应用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视觉艺术能力。

一、点线面的概念和特征点是最简单的元素,仅由位置所确定,没有长度、宽度和深度。

线是由点连接而成,具有长度和方向。

面是由线和点所围成的区域,具有长、宽、面积和形态。

点线面的关系是:点组成线,线组成面。

点、线、面具有以下特征:1. 点具有明显的位置特征,但没有大小和形态;2. 线具有长度和方向,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3. 面具有形态和面积,可以是平面或立体的形式。

二、习作单元教学设计1. 课时一:点的运用(1)点的基本特征介绍教师介绍点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激发学生对点的兴趣和好奇心。

(2)点运用的练习教师以简单的线条组合为例,指导学生运用不同大小、颜色和形态的点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3)课后作业让学生自由创作一幅“点之间的关系”主题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点运用的想象力。

(2)面运用的练习教师提供各种形态的几何图形和素材,让学生自由组合和填色,以表现不同的意境和氛围。

(1)点线面元素组合的介绍教师引导学生对点、线、面进行整体性的理解,介绍点线面组合构图的基本方法和套路。

三、教学设计理念点线面是视觉艺术的基本元素,也是构建画面和艺术作品的核心要素,习作单元教学能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应用这些元素,提高他们的视觉表现力和创意性。

本教案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以引导、激发和支持为主,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发掘自我潜力,提升视觉和创意能力。

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与认知需求,并在实践中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在快乐和探索中成长和进步。

03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师版

03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师版

1第1页共18页教学辅导教案学生姓名年级高二学科数学上课时间2017年月日教师姓名课题人教A版必修2 第二单元点线面的位置关系1.已知a,b是异面直线,直线c平行于直线a,那么c与b()A.异面B.相交C.不可能平行D.不可能相交解析:选C由已知直线c与b可能为异面直线也可能为相交直线,但不可能为平行直线,若b∥c,则a∥b.与a,b是异面直线相矛盾.2.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为()①经过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②梯形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③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最多可以确定三个平面;④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重合.A.0 B.1C.2 D.3解析:选C①④错误,②③正确.3.已知空间中有三条线段AB,BC和CD,且∠ABC=∠BCD,那么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A.AB∥CDB.AB与CD异面C.AB与CD相交D.AB∥CD或AB与CD异面或AB与CD相交解析:选D若三条线段共面,如果AB,BC,CD构成等腰三角形,则直线AB与CD相交,否则直线AB与CD平行;若不共面,则直线AB与CD是异面直线.4.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1C与EF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连接B1D1,D1C,则B1D1∥EF,故∠D1B1C为所求,又B1D1=B1C=D1C,∴∠D1B1C=60°.答案:60°5.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既与AB共面又与CC1共面的棱的条数为________.解析:如图,与AB和CC1都相交的棱有BC;与AB相交且与CC1平行的棱有AA1,BB1;与AB平行且与CC1相交的棱有CD,C1D1,故符合条件的棱共有5条.答案:51.证明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解]已知:如图所示,l 1∩l2=A,l2∩l3=B,l1∩l3=C.求证: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法一:(纳入平面法)∵l1∩l2=A,∴l1和l2确定一个平面α.∵l2∩l3=B,∴B∈l2.又∵l2⊂α,∴B∈α.同理可证C∈α.又∵B∈l3,C∈l3,∴l3⊂α.∴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法二:(辅助平面法)∵l1∩l2=A,∴l1,l2确定一个平面α.∵l2∩l3=B,∴l2,l3确定一个平面β.∵A∈l2,l2⊂α,∴A∈α.∵A∈l2,l2⊂β,∴A∈β.同理可证B∈α,B∈β,C∈α,C∈β.∴不共线的三个点A,B,C既在平面α内,又在平面β内.∴平面α和β重合,即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2.已知△ABC在平面α外,其三边所在的直线满足AB∩α=P,BC∩α=Q,AC∩α=R,如图所示.求证:P,Q,R三点共线.[解]证明:法一:∵AB∩α=P,∴P∈AB,P∈平面α.又∵AB⊂平面ABC,∴P∈平面ABC.∴由公理3可知,点P在平面ABC与平面α的交线上,同理可证Q,R也在平面ABC与平面α的交线上. ∴P ,Q ,R 三点共线. 法二:∵AP ∩AR =A ,∴直线AP 与直线AR 确定平面APR .又∵AB ∩α=P ,AC ∩α=R ,∴平面APR ∩平面α=PR . ∵B ∈平面APR ,C ∈平面APR ,∴BC ⊂平面APR . ∵Q ∈BC ,∴Q ∈平面APR ,又Q ∈α, ∴Q ∈PR ,∴P ,Q ,R 三点共线.3.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判断下列直线的位置关系: (1)直线A 1B 与直线D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直线A 1B 与直线B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3)直线D 1D 与直线D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4)直线AB 与直线B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答案] (1)平行 (2)异面 (3)相交 (4)异面4.如图,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 1A =AB ,E ,F 分别是BD 1和AD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CD 1,EF 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 取CD 1的中点G ,连接EG ,DG , ∵E 是BD 1的中点, ∴EG ∥BC ,EG =12BC .∵F 是AD 的中点,且AD ∥BC ,AD =BC , ∴DF ∥BC ,DF =12BC ,∴EG ∥DF ,EG =DF , ∴四边形EFDG 是平行四边形, ∴EF ∥DG ,∴∠DGD 1(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CD 1与EF 所成的角.又∵A 1A =AB ,∴四边形ABB 1A 1,四边形CDD 1C 1都是正方形,且G 为CD 1的中点,∴DG ⊥CD 1, ∴∠D 1GD =90°,∴异面直线CD 1,EF 所成的角为90°. 5.下列说法:①若直线a 在平面α外,则a ∥α;②若直线a ∥b ,直线b ⊂α,则a ∥α;③若直线a ∥b ,b ⊂α,那么直线a 就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 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A.0B .1C .2D .3[答案] B一、平面的基本性质名称图示文字表示符号表示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A ∈l ,B ∈l ,且A ∈α,B ∈α⇒l ⊂α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P ∈α,且P ∈β⇒α∩β=l ,且P ∈l二、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 1.位置关系的分类⎩⎨⎧共面直线⎩⎪⎨⎪⎧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夹角)(1)定义:设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中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 (2)范围:⎝⎛⎦⎤0,π2. 三、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图示符号表示公共点个数直线l 在平面α内l ⊂α 无数个 直线l 与平面α相交l ∩α=A一个 直线l 与平面α平行l ∥α0个四、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 图示符号表示 公共点个数两个平面平行α∥β0个两个平面相交α∩β=l无数个(这些公共点均在交线l 上)[例1] 证明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 [解] 已知:如图所示,l 1∩l 2=A ,l 2∩l 3=B ,l 1∩l 3=C . 求证:直线l 1,l 2,l 3在同一平面内. 法一:(纳入平面法)∵l 1∩l 2=A ,∴l 1和l 2确定一个平面α. ∵l 2∩l 3=B ,∴B ∈l 2.又∵l 2⊂α,∴B ∈α.同理可证C ∈α. 又∵B ∈l 3,C ∈l 3,∴l 3⊂α. ∴直线l 1,l 2,l 3在同一平面内. 法二:(辅助平面法)∵l 1∩l 2=A ,∴l 1,l 2确定一个平面α. ∵l 2∩l 3=B ,∴l 2,l 3确定一个平面β. ∵A ∈l 2,l 2⊂α,∴A ∈α. ∵A ∈l 2,l 2⊂β,∴A ∈β.同理可证B ∈α,B ∈β,C ∈α,C ∈β.∴不共线的三个点A ,B ,C 既在平面α内,又在平面β内. ∴平面α和β重合,即直线l 1,l 2,l 3在同一平面内.[例2] 已知△ABC 在平面α外,其三边所在的直线满足AB ∩α=P ,BC ∩α=Q ,AC ∩α=R ,如图所示.求证:P ,Q ,R 三点共线.[解] 证明:法一:∵AB ∩α=P ,∴P ∈AB ,P ∈平面α. 又∵AB ⊂平面ABC ,∴P ∈平面ABC .∴由公理3可知,点P 在平面ABC 与平面α的交线上,同理可证Q ,R 也在平面ABC 与平面α的交线上. ∴P ,Q ,R 三点共线. 法二:∵AP ∩AR =A ,∴直线AP 与直线AR 确定平面APR .又∵AB ∩α=P ,AC ∩α=R ,∴平面APR ∩平面α=PR . ∵B ∈平面APR ,C ∈平面APR ,∴BC ⊂平面APR . ∵Q ∈BC ,∴Q ∈平面APR ,又Q ∈α, ∴Q ∈PR ,∴P ,Q ,R 三点共线.[例3] 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判断下列直线的位置关系: (1)直线A 1B 与直线D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直线A 1B 与直线B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3)直线D 1D 与直线D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4)直线AB 与直线B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答案] (1)平行 (2)异面 (3)相交 (4)异面[例4] 如图,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 1A =AB ,E ,F 分别是BD 1和AD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CD 1,EF 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 取CD 1的中点G ,连接EG ,DG , ∵E 是BD 1的中点, ∴EG ∥BC ,EG =12BC .∵F 是AD 的中点,且AD ∥BC ,AD =BC , ∴DF ∥BC ,DF =12BC ,∴EG ∥DF ,EG =DF , ∴四边形EFDG 是平行四边形, ∴EF ∥DG ,∴∠DGD 1(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CD 1与EF 所成的角.又∵A 1A =AB ,∴四边形ABB 1A 1,四边形CDD 1C 1都是正方形,且G 为CD 1的中点,∴DG ⊥CD 1, ∴∠D 1GD =90°,∴异面直线CD 1,EF 所成的角为90°. [例5] 下列说法:①若直线a 在平面α外,则a ∥α;②若直线a ∥b ,直线b ⊂α,则a ∥α;③若直线a ∥b ,b ⊂α,那么直线a 就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 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A.0B.1C.2D.3[答案]B1.若点Q在直线b上,b在平面β内,则Q,b,β之间的关系可记作()A.Q∈b∈βB.Q∈b⊂βC.Q⊂b⊂βD.Q⊂b∈β答案:B2.两个平面若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A.相交B.重合C.相交或重合D.以上都不对答案:C3.下列对平面的描述语句:①平静的太平洋面就是一个平面;②8个平面重叠起来比6个平面重叠起来厚;③四边形确定一个平面;④平面可以看成空间中点的集合,它当然是一个无限集.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④4.设平面α与平面β交于直线l,A∈α,B∈α,且直线AB∩l=C,则直线AB∩β=________.答案:C5.将下列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1)a⊂α,b∩α=A,A∉a.(2)α∩β=c,a⊂α,b⊂β,a∥c,b∩c=P.解:(1)(2)6.如图,AA1是长方体的一条棱,这个长方体中与AA1异面的棱的条数是()A.6B.4C.5 D.8答案:B7.已知AB∥PQ,BC∥QR,∠ABC=30°,则∠PQR等于()A.30°B.30°或150°C.150°D.以上结论都不对答案:B8.已知正方体ABCD­EFGH,则AH与FG所成角的度数是________.答案:45°9.给出下列说法:(1)若直线上有两个点在平面外,则直线上至少有一个点在平面内;(2)若直线上有两个点在平面外,则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在平面内;(3)若直线上有两个点在平面外,则直线上所有点都在平面外;(4)若直线上有两个点在平面外,则直线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内;(5)若a,b是异面直线,c∥a,那么c与b一定是异面直线.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4)10.如图所示,空间四边形ABCD中,AB=CD,AB⊥CD,E,F分别为BC,AD的中点,求EF和AB所成的角的大小.答案:45°11.若a,b,c是空间三条直线,a∥b,a与c相交,则b与c的位置关系是()A.异面B.相交C.平行D.异面或相交答案:D12.如图所示,在三棱锥S­MNP中,E,F,G,H分别是棱SN,SP,MN,MP的中点,则EF与HG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D.平行或异面答案:A1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则在正方体中,AB与CD的位置关系为()A.相交B.平行C.异面而且垂直D.异面但不垂直答案:D14.下列命题:①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②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③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④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15.若P是两条异面直线l,m外的任意一点,则()A.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平行B.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垂直C.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相交D.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异面答案:B16.M∈l,N∈l,N∉α,M∈α,则有()A.l∥αB.l⊂αC.l与α相交D.以上都有可能答案:C17.如图所示,用符号语言可表示为()A.α∩β=l B.α∥β,l∈αC.l∥β,l⊄αD.α∥β,l⊂α答案:D18.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则a与β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19.经过平面外两点可作该平面的平行平面的个数是________.答案:0或120.三个平面α,β,γ,如果α∥β,γ∩α=a ,γ∩β=b ,且直线c ⊂β,c ∥b . (1)判断c 与α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判断c 与a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1)c ∥α.因为α∥β,所以α与β没有公共点,又c ⊂β,所以c 与α无公共点,则c ∥α. (2)c ∥a .因为α∥β,所以α与β没有公共点,又γ∩α=a ,γ∩β=b ,则a ⊂α,b ⊂β,且a ,b ⊂γ,所以a ,b 没有公共点.由于a ,b 都在平面γ内,因此a ∥b ,又c ∥b ,所以c ∥a . 21.直线a ,b ⊂平面α,且a ,b 成的角为40°,经过α外一点A 与a ,b 都成30°角的直线有且只有________条. 答案:222.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C 1D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A 1B 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答案:1323.如图,点P ,Q ,R ,S 分别在正方体的四条棱上,且是所在棱的中点,则直线PQ 与RS 是异面直线的一个图是________.答案:③24.如图所示,E ,F 分别是长方体A 1B 1C 1D 1­ABCD 的棱A 1A ,C 1C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B 1EDF 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设Q 是DD 1的中点,连接EQ ,QC 1. ∵E 是AA 1的中点, ∴EQ ∥A 1D 1.又在矩形A 1B 1C 1D 1中,A 1D 1∥B 1C 1,∴EQ ∥B 1C 1(平行公理). ∴四边形EQC 1B 1为平行四边形.∴B 1E ∥C 1Q . 又∵Q ,F 是DD 1,C 1C 两边的中点,∴QD ∥C 1F . ∴四边形QDFC 1为平行四边形. ∴C 1Q ∥DF .又∵B 1E ∥C 1Q ,∴B 1E ∥DF . ∴四边形B 1EDF 为平行四边形.25.已知三棱锥A ­BCD 中,AB =CD ,且直线AB 与CD 成60°角,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求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解:如图,取AC 的中点P ,连接PM ,PN ,因为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所以PM ∥AB ,且PM =12AB ; PN ∥CD ,且PN =12CD , 所以∠MPN (或其补角)为AB 与CD 所成的角.所以∠PMN (或其补角)为AB 与MN 所成的角.因为直线AB 与CD 成60°角,所以∠MPN =60°或∠MPN =120°.又因为AB =CD ,所以PM =PN ,①若∠MPN =60°,则△PMN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PMN =60°,即AB 与MN 所成的角为60°.②若∠MPN =120°,则易知△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 =30°,即AB 与MN 所成的角为30°.综上可知:AB 与MN 所成角为60°或30°.1.三个公理的作用(1)公理1的作用:①检验平面;②判断直线在平面内;③由直线在平面内判断直线上的点在平面内.(2)公理2的作用:确定平面的依据,它提供了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条件.(3)公理3的作用:①判定两平面相交;②作两相交平面的交线;③证明多点共线.2.异面直线的有关问题(1)判定方法:①反证法;②利用结论即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如图.(2)所成的角的求法:平移法.3.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三个步骤(1)作:根据所成角的定义,用平移法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证:证明作出的角就是要求的角;(3)计算:求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得出.可用“一作二证三计算”来概括.同时注意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取值范围是0°<θ≤90°.13.下列命题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若直线与平面有两个公共点,则直线在平面内;②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③若直线l与平面α相交,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直线都是异面直线;④如果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则另一条直线一定与该平面相交;⑤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直线平行或异面;⑥若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直线b⊂β,则直线a∥b.答案:①⑤14.求证:如果两两平行的三条直线都与另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四条直线共面.解:已知:a∥b∥c,l∩a=A,l∩b=B,l∩c=C.求证:直线a,b,c和l共面.证明:如图所示,因为a∥b,由公理2可知直线a与b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α.因为l∩a=A,l∩b=B,所以A∈a,B∈b,则A∈α,B∈α.又因为A∈l,B∈l,所以由公理1可知l⊂α.因为b∥c,所以由公理2可知直线b与c确定一个平面β,同理可知l⊂β.因为平面α和平面β都包含着直线b与l,且l∩b=B,而由公理2的推论2知,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所以平面α与平面β重合,所以直线a,b,c和l共面.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②圆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③任意四点确定一个平面;④两条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和一个平面相交,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和这个平面相交;②一条直线和另一条直线平行,它就和经过另一条直线的任何平面都平行;③经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有一个平面与另一条直线平行;④两条相交直线,其中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则另一条一定与这个平面平行.A.0 B.1C.2D.3答案:C3.在底面为正六边形的六棱柱中,互相平行的面视为一组,则共有________组互相平行的面,与其中一个侧面相交的面共有________个.答案:464.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线段A1C与平面ABC1D1交于点Q,求证:B,Q,D 1三点共线.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1B,CD1.显然B∈平面A1BCD1,D1∈平面A1BCD1.∴BD1⊂平面A1BCD1.同理BD1⊂平面ABC1D1.∴平面ABC1D1∩平面A1BCD1=BD1.∵A1C∩平面ABC1D1=Q,∴Q∈平面ABC1D1.又∵A1C⊂平面A1BCD1,∴Q∈平面A1BCD1.∴Q∈BD1,即B,Q,D1三点共线.5.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各边AD,AB,BC,CD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GH交于一点P,求证:点P在直线BD上.证明:∵EF∩GH=P,∴P∈EF且P∈GH.又∵EF⊂平面ABD,GH⊂平面CBD,∴P∈平面ABD,且P∈平面CBD,又P∈平面ABD∩平面CBD,平面ABD∩平面CBD=BD,由公理3可得P∈BD.∴点P在直线BD上.6.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问:(1)AM和CN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2)D1B和CC1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解:(1)不是异面直线.理由:∵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MN∥A1C1.又A1A∥D1D,而D1D∥C1C,∴A1A∥C1C.∴四边形A1ACC1为平行四边形.∴A1C1∥AC,得到MN∥AC.∴A ,M ,N ,C 在同一个平面内,故AM 和CN 不是异面直线.(2)是异面直线.证明如下:假设D 1B 与CC 1在同一个平面D 1CC 1内,则B ∈平面CC 1D 1,C ∈平面CC 1D 1, ∴BC ⊂平面CC 1D 1.而BC ⊥平面CC 1D 1,BC ⊄平面CC 1D 1,∴假设不成立,故D 1B 与CC 1是异面直线.7.已知ABCD ­A 1B 1C 1D 1是正方体,求异面直线A 1C 1与B 1C 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如图所示,连接A 1D 和C 1D .∵B 1C ∥A 1D ,∴∠DA 1C 1即为异面直线A 1C 1与B 1C 所成的角.∵A 1D ,A 1C 1,C 1D 为正方体各面上的对角线,∴A 1D =A 1C 1=C 1D ,∴△A 1C 1D 为等边三角形.即∠C 1A 1D =60°.∴异面直线A 1C 1与B 1C 所成的角为60°.8.已知三棱锥A ­BCD 中,AB =CD ,且直线AB 与CD 成60°角,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求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解:如图,取AC 的中点P ,连接PM ,PN ,因为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所以PM ∥AB ,且PM =12AB ; PN ∥CD ,且PN =12CD , 所以∠MPN (或其补角)为AB 与CD 所成的角.所以∠PMN (或其补角)为AB 与MN 所成的角.因为直线AB 与CD 成60°角,所以∠MPN =60°或∠MPN =120°.又因为AB =CD ,所以PM =PN ,①若∠MPN =60°,则△PMN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PMN =60°,即AB 与MN 所成的角为60°.②若∠MPN =120°,则易知△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 =30°,即AB 与MN 所成的角为30°.综上可知:AB 与MN 所成角为60°或30°.9.如图所示,G 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DD 1延长线上的一点,E ,F 是棱AB ,BC 的中点.试分别画出过下列各点、直线的平面与正方体表面的交线.(1)过点G 及AC ;(2)过三点E ,F ,D 1.解:(1)画法:连接GA交A1D1于点M,连接GC交C1D1于点N;连接MN,AC,则MA,CN,MN,AC为所求平面与正方体表面的交线.如图①所示.(2)画法:连接EF交DC的延长线于点P,交DA的延长线于点Q;连接D1P交CC1于点M,连接D1Q交AA1于点N;连接MF,NE,则D1M,MF,FE,EN,ND1为所求平面与正方体表面的交线.如图②所示.。

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教案

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教案

第10讲 §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习目标: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掌握平行公理,掌掌握平行公理,掌握等角定理,掌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及垂直. ¤知识要点:1.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ììïííîïî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共面直线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或夹角). ,a 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与点O 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 通常取在异面直线的一条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为(0,90]°,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叫两条异面直线垂直,记作a b ^.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可以归纳为四步:选点→平移→定角→计算. ¤例题精讲:【例1】已知异面直线a 和b 所成的角为50°,P 为空间一定点,则过点P 且与a 、b 所成角都是30°的直线有且仅有(°的直线有且仅有( ). A. 1条B. 2条C. 3条D. 4条解:过P 作a ¢∥a ,b ¢∥b ,若P ∈a ,则取a 为a ¢,若P ∈b ,则取b 为b ¢.这时a ¢,b ¢相交于P 点,它们的两组对顶角分别为50°和130°. 记a ¢,b ¢所确定的平面为β,那么在平面β内,不存在与a ¢,b ¢都成30°的直线.°的直线. 过点P 与a ¢,b ¢都成30°角的直线必在平面β外,这直线在平面β的射影是a ¢,b ¢所成对顶角的平分线.其中射影是50°对顶角平分线的直线有两条l 和l ¢,射影是130°对顶角平分线的直线不存在.故答案选B. 【例2】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为D 1C 1和B 1C 1的中点,P 、Q 分别为AC 与BD 、A 1C 1与EF 的交点. (1)求证:D 、B 、F 、E 四点共面;四点共面; (2)若A 1C 与面DBFE 交于点R ,求证:P 、Q 、R 三点共线. 证明:(1)∵ 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BB //1DD ,∴BD //11B D . 又 ∵ 111B D C 中,E 、F 为中点,为中点, ∴ EF //1112B D . ∴ //EF BD , 即D 、B 、F 、E 四点共面. (2)∵)∵ 1Q AC Î平面,Q BE Î平面,1P AC Î平面,P BE Î平面,∴ 1AC BE PQ = 平面平面. 又 1AC BE R = 平面, ∴ 1R AC Î平面,R BE Î平面, ∴ R PQ Î. . 即即P 、Q 、R 三点共线【例3】已知直线a //b //c ,直线d 与a 、b 、c 分别相交于A 、B 、C ,求证:a 、b 、c 、d 四线共面. 证明:因为a //b ,由公理2的推论,存在平面a ,使得,a b a a ÌÌ. 又因为直线d 与a 、b 、c 分别相交于A 、B 、C ,由公理1,d a Ì. 假设c a Ë,则c C a = , 在平面a 内过点C 作//c b ¢, 因为b //c ,则//c c ¢,此与c c C ¢= 矛盾. 故直线c a Ì. 综上述,a 、b 、c 、d 四线共面. 点评:证明一个图形属于平面图形,证明一个图形属于平面图形,需要紧扣公理需要紧扣公理2及其三条推论,及其三条推论,寻找题中能确定平面的寻找题中能确定平面的已知条件. 此例拓展的证明先构建出一个平面,此例拓展的证明先构建出一个平面,然后从假设出发,然后从假设出发,然后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推出矛盾,推出矛盾,矛盾的原因是假设矛盾的原因是假设不成立,这就是证明问题的一种反证法的思路.【例4】如图中,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E 、F 分别是AD 、AA 1的中点. (1)求直线AB 1和CC 1所成的角的大小;所成的角的大小;(2)求直线AB 1和EF 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1)如图,连结DC 1 , ∵DC 1∥AB 1,∴ DC 1 和CC 1所成的锐角∠CC 1D 就是AB 1和CC 1所成的角. ∵ ∠CC 1D =45°,°, ∴ AB 1 和CC 1所成的角是45°. (2)如图,连结DA1、A 1C 1, c'b a d c a C B A P Q F ED 1C 1B1A 1D C BA¤学习目标:¤知识要点:¤例题精讲:321DACDEHF GA B D E F G H A B C D E F G M O 解:依题意,因为AA 1、BB 1、CC 1相交于一点O ,且1AO OA =1BO OB =1CO OC , 所以AB ∥A 1B 1,AC ∥A 1C 1,BC ∥B 1C 1. 由平移角定理得∠BAC =∠B 1A 1C 1,∠ABC =∠A 1B 1C 1,△ABC ∽△A 1B 1C 1,所以111ABC A B C S S D D =(23)2=49. 点评:利用平移角定理,可证明空间两个角相等或两个三角形相似、全等;利用平行公理,可证明空间两条直线平行,从而解决相关问题. 第12讲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学习目标: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判定,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掌握转化思想掌握转化思想“线线平“线线平行Þ线面平行”. ¤知识要点:1. 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直线和平面平行. 2. 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为:,,////a b a b a a a a ËÌÞ. 图形如右图所示. ¤例题精讲:【例1】已知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E 、F 分别为AB 、PD 的中点,求证:AF ∥平面PEC证明:设PC 的中点为G ,连接EG 、FG . ∵ F 为PD 中点,中点, ∴ GF ∥CD 且GF =12CD . ∵ AB ∥CD , AB =CD , E 为AB 中点,中点,∴ GF ∥AE , GF =AE , 四边形AEGF 为平行四边形. ∴ EG ∥AF ,又∵又∵ AF Ë平面PEC , EG Ì平面PEC , ∴AF ∥平面PEC . 【例2】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棱BC 、C 1D 1的中点. 求证:EF ∥平面BB 1D 1D. 证明:连接AC 交BD 于O ,连接OE ,则OE ∥DC , OE =12DC . ∵ DC ∥D 1C 1, DC =D 1C 1 , F 为D 1C 1的中点,的中点,∴ OE ∥D 1F , OE =D 1F , 四边形D 1FEO 为平行四边形. ∴ EF ∥D 1O . 又∵又∵ EF Ë平面BB 1D 1D , D 1O Ì平面BB 1D 1D ,∴ EF ∥平面BB 1D 1D . 【例3】如图,已知E 、F 、G 、M 分别是四面体的棱AD 、CD 、BD 、BC 的中点,求证:A M ∥平面EFG . 证明:如右图,连结D M ,交GF 于O 点,连结OE , 在BCD D 中,G 、F 分别是BD 、CD 中点,中点, ∴//GF BC ,∵G 为BD 中点,中点, ∴O 为M D 中点,中点, 在AM AMD D D 中,∵E 、O 为AD 、M D 中点,中点, ∴//EO AM , 又∵A M Ì平面EFG ,EO Ì平面EFG , ∴A M ∥平面EFG . 点评:要证明直线和平面平行,只须在平面内找到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就可以了. 注意适当添加辅助线,重视中位线在解题中的应用. 【例4】如图,已知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 //平面P AD ;(2)若4MN BC ==,43PA =,求异面直线P A 与MN 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1)取PD 的中点H ,连接AH ,由N 是PC 的中点,的中点, ∴ NH //=12DC . 由M是AB 的中点,的中点,∴ NH //=AM ,即AMNH 为平行四边形. ∴ //MN AH . 由,MN PAD AH PAD ËÌ平面平面, ∴ //MN PAD 平面. (2) 连接A C 并取其中点为O ,连接OM 、ON ,∴ OM //=12BC ,ON //=12P A ,所以ONM Ð就是异面直线P A 与MN 所成的角,且MO ⊥NO . 由4MN BC ==,43PA =, 得OM =2,ON =23 所以030ONM Ð=,即异面直线P A 与MN 成30°的角点评:已知中点,牢牢抓住中位线得到线线平行,通过线线平行转化为线面平行.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面直线所成角,方法的关键也是平移其中一条或者两条直线,方法的关键也是平移其中一条或者两条直线,方法的关键也是平移其中一条或者两条直线,得到相交的线线角,得到相交的线线角,得到相交的线线角,通过解三角形通过解三角形而得. 第13讲 §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学习目标: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面面平行的判定,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应用及转化的思想. ¤知识要点: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用符号表示为:,,////,//a b a b P a b b b b a a a ÌÌ=üÞýþ . ¤例题精讲:【例1】如右图,如右图,在正方体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P 分别是C 1C 、B 1C 1、C 1D 1的中点,求证:平面MNP ∥平面A 1BD . 证明:连结B 1D 1,∵P 、N 分别是D 1C 1、B 1C 1的中点,∴的中点,∴ PN ∥B 1D 1. 又B 1D 1∥BD ,∴PN ∥BD . 又PN 不在平面A 1BD 上,∴PN ∥平面A 1BD . 同理,MN ∥平面A 1BD . 又PN ∩MN =N , ∴平面PMN ∥平面A 1BD . 【例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1)求证:平面A 1BD ∥平面B 1D 1C ;(2)若E 、F 分别是AA 1,CC 1的中点,求证:平面EB 1D 1∥平面FBD . 证明:(1)由B 1B //=DD 1,得四边形BB 1D 1D 是平行四边形,∴B 1D 1∥BD , 又BD Ë平面B 1D 1C ,B 1D 1Ì平面B 1D 1C ,∴BD ∥平面B 1D 1C . 同理A 1D ∥平面B 1D 1C .而A 1D ∩BD =D ,∴平面A 1BD ∥平面B 1CD . (2)由BD ∥B 1D 1,得BD ∥平面EB 1D 1.取BB 1中点G ,∴AE ∥B 1G .从而得B 1E ∥AG ,同理GF ∥AD .∴AG ∥DF .∴B 1E ∥DF . ∴DF ∥平面EB 1D 1.∴平面EB 1D 1∥平面FBD . 【例3】已知四棱锥P-ABCD 中, 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点M 、N 、Q 分别在P A 、BD 、PD 上, 且PM :MA =BN :ND =PQ :QD . 求证:平面MNQ ∥平面PBC . 证明: PM :MA =BN :N D=PQ :QD . ∴ MQ //AD ,NQ //BP , 而BP Ì平面PBC ,NQ Ë平面PBC , ∴ NQ //平面PBC . 又 ABCD 为平行四边形,BC //AD , ∴ MQ //BC , 而BC Ì平面PBC ,MQ Ë平面PBC , ∴ MQ //平面PBC . 由MQ NQ =Q ,根据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根据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平面MNQ ∥平面PBC . 点评:由比例线段得到线线平行,由比例线段得到线线平行,依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线面平行,依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线面平行,依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线面平行,证得两条相交直证得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后,转化为面面平行. 一般证“面面平面”问题最终转化为证线与线的平行. 【例4】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边长为2,侧棱13A A =,M 、N 分别为A 1B 1、A 1D 1的中点,E 、F 分别是B 1C 1、C 1D 1的中点. (1)求证:平面AMN ∥平面EFDB ;(2)求平面AMN 与平面EFDB 的距离. 证:(1)连接11A C ,分别交MN 、EF 于P 、Q . 连接AC 交BD 于O ,连接AP 、OQ . 由已知可得//MN EF , ∴ //MN EFDB 平面. A 1 A B 1 B C 1 C D 1 D G E FN M P D C Q B A 由已知可得,//PQ AO 且PQ AO =. ∴ //AP OQ , ∴ //AP EFDB 平面. ∴平面AMN ∥平面EFDB . 解:(2)过1A 作平面AMN 与平面EFDB 的垂线,垂足为H 、H’,易得111'2A H A P HH PQ ==. 由22221122383()42AP A A A P =+=+=, 根据11A AMN A A MN V V --=, 则 13821111233232A H ´´´´=´´,解得131919A H =. 所以,平面AMN 与平面EFDB 的距离为61919. 点评:第(1)问证面面平行,转化途径为“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第(2)问求面面距离,求面面距离,巧妙将中间两个平面的距离,巧妙将中间两个平面的距离,巧妙将中间两个平面的距离,转化为平面另一侧某点到平面距离的比例,转化为平面另一侧某点到平面距离的比例,转化为平面另一侧某点到平面距离的比例,然后利用然后利用等体积法求距离. 等价转化的思想在本题中十分突出,我们可以用同样的转化思维,将此例中的两个平面的距离,转化为求点B 到平面AB ’C 的距离. 第14讲 §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学习目标: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性质,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灵活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线线”“线面”平行的转化平行的转化..¤知识要点: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即:////a a a b b a b a b üïÌÞýï=þ . ¤例题精讲: 【例1】经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B 1作一平面交平面AA 1D 1D 于E 1E ,求证:E 1E ∥B 1B证明:∵:∵ 11111111//,,AA BB AA BEE B BB BEE B ËÌ平面平面, ∴ 111//AA BEE B 平面. 又 11111111AA ADD A ADD A BEE B EE Ì= 平面,平面平面, ∴ 11//AA EE . 则111111//////AA BB BB EE AA EE üÞýþ. 【例2】如图,//AB a ,//AC BD ,C a Î,D a Î,求证:AC BD =. 证明:连结CD ,∵//AC BD ,∴直线AC 和BD 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记为b ,∵,C D a Î,,C D b Î,∴CD a b = ,∵//AB a ,AB b Ì,CD a b =∴//AB CD ,又∵//AC BD , ∴ 四边形四边形ACDB 为平行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AC BD =.【例3】如右图,平行四边形EFGH 的分别在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上,求证:BD //平面EFGH . 证明:∵证明:∵ //EH FG ,EH Ë平面BCD ,FG Ì平面BCD , D 1C 1B 1A BC D A 1E 1E A a B CD ββa ab∴ //EH BCD 平面. 又 ∵ EH ABD Ì平面,BCD ABD BD = 平面平面, ∴ //EH BD . 又 ∵ EH EFGH Ì平面,BD EFGH Ë平面, ∴ //BD EFGH 平面. 点评:转化思维链是“由已知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此题属于教材(必修②人教A 版)中第64页的3题的演变, 同样还可证//AC 平面EFGH . 【例4】已知直线a ∥平面α,直线a ∥平面β,平面α 平面β=b ,求证//a b . 证明:经过a 作两个平面g 和d ,与平面α和β分别相交于直线c 和d ,∵ a ∥平面α,a ∥平面β,∴a ∥c ,a ∥d ,∴c ∥d ,又 ∵d Ì平面β,c Ë平面β,∴c ∥平面β,又 c Ì平面α,平面α∩平面β=b ,∴ c ∥b ,∵a ∥c , ∴ a ∥b . 点评:利用公理4,寻求一条直线分别与a ,b 均平行,从而达到a ∥b 的目的,这里借用已知条件中的a ∥α及a ∥β来实现.证线线平行,可由公理4进行平行传递,也可以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及后面的面面平行的性质得到线线平行. 这里采用作辅助平面,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得到线线平行. 第15讲 §2.2.4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学习目标: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面面平行的性质,掌握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握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灵活运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掌握“线线”“线面”“面面”平行的转化. ¤知识要点:1. 面面平行的性质:面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a b a b a b g a g b ==Þ . 2. 其它性质:①//,//l l a b a b ÌÞ; ②//,l l a b a b ^Þ^;③夹在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例题精讲:【例1】如图,设平面α∥平面β,AB 、CD 是两异面直线,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且A 、C ∈α,B 、D ∈β. 求证:MN ∥α. 证明:连接BC ,取BC 的中点E ,分别连接ME 、NE , 则ME ∥AC ,∴,∴ ME ∥平面α, 又 NE ∥BD , ∴ NE ∥β, 又M E ∩NE =E ,∴平面MEN ∥平面α,∵MN Ì平面MEN ,∴MN ∥α. 【例2】如图,A ,B ,C ,D 四点都在平面a ,b 外,它们在a 内的射影A 1,B 1,C 1,D 1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在b 内的射影A 2,B 2,C 2,D 2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BCD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 A ,B ,C ,D 四点在b 内的射影A 2,B 2,C 2,D 2在一条直线上,在一条直线上,∴A ,B ,C ,D 四点共面.四点共面.又A ,B ,C ,D 四点在a 内的射影A 1,B 1,C 1,D 1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平面ABB 1A 1∥平面CDD 1C 1.∴AB ,CD 是平面ABCD 与平面ABB 1A 1,平面CDD 1C 1的交线.的交线.∴AB ∥CD .同理AD ∥BC .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例3】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E 、F 、G 是侧面对角线上的点,且BE CF AG ==,求证:平面EFG ∥平面ABC . d g b a _b _acd b a E N M DB C A证明:作1EP BB ^于P ,连接PF . 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面11ABB A 中,易知111A B BB ^,又1E P B B ^,所以11////EP A B AB . ∴ 11BE BP BA BB =,//EP 平面ABC . 又∵又∵ BE CF =,11BA CB =, ∴ 11CF BP CB BB =,∴ //PF BC ,则//PF 平面ABC . ∵ EP PF P = ,∴,∴ 平面PEF //平面ABC . ∵ EF Ì平面PEF , ∴ EF //平面ABC . 同理,GF //平面ABC . ∵ EF GF F = ,∴,∴ 平面EFG //平面ABC . 点评: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策略,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策略,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策略,关键在于选择或添加关键在于选择或添加适当的平面或线,并抓住一些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如比例线段等. 此题通过巧作垂线,得到所作平面与底面平行,由性质//,//l l a b a b ÌÞ易得线面平行,进而转化出待证的面面平行,突出了平行问题中转化思想. 【例4】如图,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面对角线1AB ,1BC 上分别有两点E 、F ,且11B E C F =. 求证:EF ∥平面ABCD . 证明:过E 、F 分别作AB 、BC 的垂线,EM 、FN 分别交AB 、BC 于M 、N ,连接MN . ∵ BB 1⊥平面ABCD , ∴BB 1⊥AB ,BB 1⊥BC ,∴ EM ∥BB 1,FN ∥BB 1, ∴EM ∥FN , ∵ AB 1=BC 1,B 1E =C 1F ,∴AE =BF , 又∠B 1AB =∠C 1BC =45°,°,∴Rt △AME ≌Rt △BNF ,∴EM =FN . ∴ 四边形MNFE 是平行四边形,∴EF ∥MN . 又MN Ì平面ABCD ,∴EF ∥平面ABCD . 证法二:过E 作EG ∥AB 交BB 1于G ,连接GF , ∴1111B E B G B A B B =,11B E C F =,11B A C B =,∴1111C F B G C B B B=, ∴FG ∥B 1C 1∥BC . 又∵EG FG =G ,AB BC =B ,∴平面EFG ∥平面ABCD . b 又EF Ì平面EFG ,∴EF ∥平面ABCD . 点评:在熟知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之后,空间平行问题的证明,紧紧抓住“线线平行Û线面平行Û面面平行”之间的互相转化而完成证明. 第16讲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学习目标: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判定,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判定,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会用定义和判定定理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关系. 掌握线面角的定义及求解. ¤知识要点:1. 定义:如果直线l 与平面a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 与平面a 互相垂直,记作l a ^. l -平面a 的垂线,a -直线l 的垂面,它们的唯一公共点P 叫做垂足.(线线垂直®线面垂直)2. 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垂直. 符号语言表示为:若l ⊥m ,l ⊥n ,m ∩n =B ,m Ìa ,n Ìa ,则l ⊥a3.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它是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几何法一般先定斜足,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几何法一般先定斜足,再作垂线找射影,再作垂线找射影,再作垂线找射影,然后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解,然后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解,然后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解,可可以简述为“作(作出线面角)→证(证所作为所求)→求(解直角三角形)”. 通常,通过斜线上某个特殊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段,垂足和斜足的连线是产生线面角的关键. ¤例题精讲:【例1】四面体ABCD 中,,,AC BD 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且22EF AC =,90BDC Ð= ,求证:BD ^平面ACD . 证明:取CD 的中点G ,连结,EG FG ,∵,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EG 12//AC =,12//FG BD =. G N M FE E C D B A D 1C1B 1A 1又,AC BD =∴12FG AC =,∴在EFG D 中,222212EG FG AC EF +==, ∴EG FG ^,∴BD AC ^,又90BDC Ð=,即BD CD ^,AC CD C = , ∴BD ^平面ACD . 【例2】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A 1B 1的中点,求直线AE 与平面ABC 1D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解:取CD 的中点F ,连接EF 交平面11ABC D 于O ,连AO . 由已知正方体,易知EO ^平面11ABC D ,所以EAO Ð为所求. 在Rt EOA D 中,1112222EO EF A D ===,2215()122AE =+=, 10sin 5EO EAO AE Ð==. 所以直线AE 与平面11ABC 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105. 【例3】三棱锥P ABC -中,PA BC PB AC ^^,,PO ^平面ABC ,垂足为O ,求证:O 为底面△ABC 的垂心. 证明:连接OA 、OB 、OC ,∵,∵ PO ^平面ABC , ∴ ,PO BC PO AC ^^. 又 ∵ PA BC PB AC ^^,, ∴ BC PAO AC PBO ^^平面,平面,得AO BC BO AC ^^,, ∴ O 为底面△ABC 的垂心. 点评:此例可以变式为“已知PA BC PB AC ^^,,求证PC AB ^”,其思路是接着利用射影是垂心的结论得到OC AB ^后进行证明. 三条侧棱两两垂直时,也可按同样的思路证出. 【例4】已知Rt ABC D ,斜边BC //平面a ,,A a Î AB ,AC 分别与平面a 成30°和45°的角,已知BC =6,求BC 到平面a 的距离. 解:作1BB a ^于1B ,1CC a ^于1C ,则由//BC a ,得,得 11BB CC =,且1CC 就是BC 到平面a 的距离,的距离,设1CC x =,连结11,AB AC ,则1130,45BAB CAC Ð=Ð= ,∴2,2AC x AB x ==,在Rt ABC D 中,6,90BC BAC =Ð= ,∴223624x x =+,∴6x =,即BC 到平面a 的距离为6.点评:由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直接作平面的垂线段即为线面距离. 此题通过两条垂线段把所已知的线面角同时作出,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方程思想容易解决问题第17讲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学习目标: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面面垂直的判定,掌握二面角和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理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会用判定定理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关系,会用所学知识求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 ¤知识要点:1. 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dihedral angle ).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记作二面角AB a b --. (简记P AB Q --)2. 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l a b --的棱l 上任取一点O ,以点O 为垂足,在半平面,a b 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 的射线OA 和OB ,则射线OA 和OB 构成的AOB Ð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范围:0180q °<<°. 3. 定义:两个平面相交,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记作a b ^. 4. 判定: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例题精讲:【例1】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分别取边BC 、CD 的中C 1B 1C B A aBD CA E F G 点E 、F ,连结AE 、EF 、AF ,以AE 、EF 、F A 为折痕,折叠使点B 、C 、D 重合于一点P . (1)求证:AP ⊥EF ;(2)求证:平面APE ⊥平面APF . 证明:(1)如右图,∵∠APE =∠APF =90°,PE ∩PF =P ,∴ P A ⊥平面PEF . ∵EF Ì平面PEF ,∴P A ⊥EF . (2)∵∠APE =∠EPF =90°,AP ∩PF =P ,∴PE ⊥平面APF . 又PE Ì平面P AE ,∴平面APE ⊥平面APF . 【例2】如图, 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DA == ,,E F G 分别是,,CD DA AC 的中点,求证:平面BEF ^平面BGD . 证明:,AB BC G =为AC 中点,所以AC BG ^. 同理可证,AC DG ^ ∴ AC ^面BGD . 又易知EF //AC ,则EF ^面BGD . 又因为EF Ì面BEF ,所以平面BEF ^平面BGD . 【例3】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1CC 的中点,求证:1A BD BED ^平面平面. 证明:连接AC ,交BD 于F ,连接1A F ,EF ,1A E ,11A C . 由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易得11A D A B =,E D E B =,F 是BD 的中点,的中点,所以1,A F BD EF BD ^^,得到1A FE Ð是二面角1A BD E --的平面角. 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则,则22222112(2)6A F A A AF =+=+=,222221(2)3EF CE CF =+=+=,22222111(22)19A E AC CE =+=+=. ∴ 22211A F EF A E +=,即1A F EF ^,所以1A BD BED ^平面平面. 点评:要证两平面垂直,证其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这也是证两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此题由几何图形的特征,作出待证的两个垂直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4】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2AB ,D 、E 分别是侧棱BB 1、CC 1上的点,且EC =BC =2BD ,过A 、D 、E 作一截面,求:(1)截面与底面所成的角;(2)截面将三棱柱分成两部分的体积之比 解:(1)延长ED 交CB 延长线于F , 1//,,.1202DB EC BD EC FB BC AB ABF =\==Ð=° 又, ∴ 30BAF BFA Ð=Ð=°,90FAC Ð=°. ∵,AA AF AC AF ¢^^, ∴ ,A F A E E A C^Ð为截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Rt △AEC 中,EC =AC ,故得∠EAC =45°. (2)设AB =a ,则31132,,,238A BCED BCED AA a BD a EC a Vh S a -¢===\=×=, 23333332,428A B C ABC ABC ADE A B C VS AA a a a V a ¢¢¢¢¢¢¢-D -¢=×=×==. ∴ 3A D E A B C A B C D E V S ¢¢¢--=. 点评:截面问题的研究,需注意结合截面的性质. 如何作出截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然后把截面的看成一个平面图形. 求二面角时,抓住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两线垂棱),找出其平面角,解直角三角形. 第18讲 §2.3.3 线面、面面垂直的性质¤学习目标: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面面垂直的有关性质,掌握两个性质定理及定理的应用关性质,掌握两个性质定理及定理的应用..¤知识要点:1. 线面垂直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线面垂直®线线平行)2. 面面垂直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若a b ^,l a b = ,a a Ì,a l ^,则a b ^.(面面垂直®线面垂直)¤例题精讲:【例1】把直角三角板ABC 的直角边BC 放置于桌面,另一条直角边AC 与桌面所在的平面a 垂直,a 是a 内一条直线,若斜边AB 与a 垂直,则BC 是否与a 垂直?垂直? E D C 1B 1A 1C BA A C α B a⊥平为底面,按同样的方法即棱锥的侧棱均相等或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这里用到了证明垂直问题的转化思想,即“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上述第¤学习目标: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通过直观感知、间位置关系的命题¤例题精讲:【例1】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在其面的对角线A 1B 、AC 上运动,且A 1M =AN ,求MN 的最小值. 解:设AN =x ,作NG ⊥AB 于G 点,连MG . ∵BC ⊥AB ,∴NG ∥BC ,又由A 1M = AN 可得MG ⊥AB , ∴ MG ∥B 1B . 由等角定理知∠MGN =∠B 1BC =90°, ∴ NG =22NA =22x ,MG =22BM =2(2)2x -. ∴ MN 2=NG 2+MG 2=22221121(2)21()2222x x x x x +-=-+=-+. ∴ 当x =22时,MN 2有最小值12,MN 有最小值22. 【例2】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1CC 的中点,F 是AC ,BD 的交点,求证:1A F BED ^平面.证明:∵:∵ 1AA ABCD ^平面,∴,∴ 1A A BD ^. 又∵AC BD ^,∴,∴ 1BD AA F ^平面, 得1A F BD ^. 取BC 中点G ,连结1,FG B G , ∴ 11//A B FG . ∵1111A B BCC B ^平面,∴,∴ 11A B BE ^. 又∵正方形11BCC B 中,E ,G 分别为1,CC BC 的中点,的中点, ∴1BE B G ^,∴ 11BE A B GF ^平面, 得1A F BE ^. 又∵EB BD B = , ∴1A F BED ^平面. 【例3】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A 1B 1、A 1D 1的中点,E 、F 分别是B 1C 1、C 1D 1的中点. (1)求证:E 、F 、B 、D 共面;(2)求证:平面AMN ∥平面EFDB . 证明:(1)连接11B D . ∵ E 、F 分别是B 1C 1、C 1D 1的中点,∴的中点,∴ 11//EF B D . 又 ∵ 11//DD BB 且11DD BB =, ∴ 11//BD B D . 根据平行公理4,得到11//EF B D ,所以E 、F 、B 、D 共面. (2)连接11A C ,分别交MN 、EF 于P 、Q . 连接AC 交BD 于O ,连接AP 、OQ . 由已知可得//MN EF , ∴ //MN EFDB 平面. 由已知可得,//PQ AO 且PQ AO =. ∴ //AP OQ , ∴//AP EFDB 平面. ∴平面AMN ∥平面EFDB . 点评:证面面平行,可以是“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例4】(05年春季高考上海卷.19)已知正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723,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60 .(1)证明:PA BC ^; (2)求底面中心O 到侧面的距离. 解:(1)证明:取BC 边的中点D ,连接AD 、PD ,则AD BC ^,PD BC ^,故BC ^平面APD . ∴ PA BC ^. (2)由题意可知点O 在AD 上,PO OD ^. 过点O 作,OE PD E ^为垂足,连接PO . ∵ BC ^平面APD , ∴ BC OE ^,又有OE PD ^,∴ OE ^平面PBC ,即OE 为点O 到侧面的距离. ∵ AD BC ^,PD BC ^, ∴ P D A Ð是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即60PDO Ð=°. 设OE =h ,则2OP h =,23sin 603OE h OD ==°,323AD OD h ==,4sin 60AD AB h ==°. ∴ 221(4)sin60432ABC S h h D =°=,由体积2318372343233h h h =××=,解得,解得3h =,即底面中心O 到侧面的距离为3. 点评:立体几何中的证明,我们要牢牢抓住“转化”这一武器,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垂直与平行,都可互相转化,转化的理论依据是这三种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的理论依据是这三种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性质定理等. GFEDCB A D 1C 1B 1A 1。

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

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考情分析1.本讲以考查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为主,同时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2.有时考查应用公理、定理证明点共线、线共点、线共面的问题.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基础知识1.平面的基本性质(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2)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3)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位置关系的分类(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定义:设a,b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作直线a′∥a,b′∥b,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或夹角).②范围: .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在平面内三种情况.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两种情况.5.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6.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注意事项1异面直线的判定方法:(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点A与平面内一点B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2)反证法:证明两线不可能平行、相交或证明两线不可能共面,从而可得两线异面.2. (1)公理1的作用:①检验平面;②判断直线在平面内;③由直线在平面内判断直线上的点在平面内.(2)公理2的作用:公理2及其推论给出了确定一个平面或判断“直线共面”的方法.(3)公理3的作用:①判定两平面相交;②作两平面相交的交线;③证明多点共线.题型一平面的基本性质【例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Q、R分别是AB、AD、B1C1的中点,那么,正方体的过P、Q、R的截面图形是( ).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解析如图所示,作RG∥PQ交C1D1于G,连接QP并延长与CB交于M,连接MR交BB1于E,连接PE、RE为截面的部分外形.同理连PQ并延长交CD于N,连接NG交DD1于F,连接QF,FG.∴截面为六边形PQFGRE.答案D【变式1】下列如图所示是正方体和正四面体,P、Q、R、S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则四个点共面的图形是________.解析在④图中,可证Q点所在棱与面PRS平行,因此,P、Q、R、S四点不共面.可证①中四边形PQRS为梯形;③中可证四边形PQRS为平行四边形;②中如图所示取A1A与BC的中点为M、N可证明PMQNRS为平面图形,且PMQNRS为正六边形.答案①②③题型二异面直线【例2】4.已知异面直线a,b分别在平面α,β内,且α∩β=c,那么直线c一定( )A.与a,b都相交B.只能与a,b中的一条相交C.至少与a,b中的一条相交D.与a,b都平行解析:若c与a、b都不相交,则c与a、b都平行.根据公理4,则a∥b.与a、b异面矛盾.答案:C【训练2】在下图中,G、H、M、N分别是正三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GH、MN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有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解析如题干图(1)中,直线GH∥MN;图(2)中,G、H、N三点共面,但M∉面GHN,因此直线GH与MN异面;图(3)中,连接MG,GM∥HN,因此GH与MN共面;图(4)中,G、M、N共面,但H∉面GMN,∴GH与MN异面.所以图(2)、(4)中GH与MN异面.答案(2)(4)题型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3】如图,矩形ABCD中,AB=2,BC=4,将△ABD沿对角线BD折起到△A′BD的位置,使点A′在平面BCD内的射影点O恰好落在BC边上,则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如题图所示,由A′O⊥平面ABCD,可得平面A′BC⊥平面ABCD,又由DC⊥BC可得DC⊥平面A′BC,DC⊥A′B,即得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90°.【变式3】A是△BCD平面外的一点,E,F分别是BC,AD的中点.(1)求证:直线EF与BD是异面直线;(2)若AC⊥BD,AC=BD,求EF与BD所成的角.(1)证明假设EF与BD不是异面直线,则EF与BD共面,从而DF与BE共面,即AD与BC共面,所以A、B、C、D在同一平面内,这与A是△BCD平面外的一点相矛盾.故直线EF与BD是异面直线.(2)解如图,取CD的中点G,连接EG、FG,则EG∥BD,所以相交直线EF与EG所成的角,即为异面直线EF与BD所成的角.在Rt△EGF中,由EG=FG=AC,求得∠FEG=45°,即异面直线EF与BD所成的角为45°.题型四点共线、点共面、线共点的证明【例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和AA1的中点.求证:(1)E、C、D1、F四点共面;(2)CE、D1F、DA三线共点.证明(1)如图,连接EF,CD1,A1B.∵E、F分别是AB、AA1的中点,∴EF∥BA1.又A1B∥D1C,∴EF∥CD1,∴E、C、DF四点共面.1、(2)∵EF∥CD1,EF<CD1,∴CE与D1F必相交,设交点为P,则由P∈CE,CE⊂平面ABCD,得P∈平面ABCD.同理P∈平面ADD1A1.又平面ABCD∩平面ADD1A1=DA,∴P∈直线DA,∴CE、D1F、DA三线共点.【变式4】如图所示,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H分别是边AB、AD 的中点,F、G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求证:三条直线EF、GH、AC交于一点证明∵E、H分别为边AB、AD的中点,∴EH綉BD,而==,∴=,且FG∥BD.∴四边形EFGH为梯形,从而两腰EF、GH必相交于一点P.∵P∈直线EF,EF⊂平面ABC,∴P∈平面ABC.同理,P∈平面ADC.∴P在平面ABC和平面ADC的交线AC上,故EF、GH、AC三直线交于一点.【例5】l1,l2,l3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l1⊥l2,l2⊥l3⇒l1∥l3B.l1⊥l2,l2∥l3⇒l1⊥l3C.l1∥l2∥l3⇒l1,l2,l3共面D.l1,l2,l3共点⇒l1,l2,l3共面解析在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不一定平行,故A错;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第三条直线,则另一条也垂直于第三条直线,B正确;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不一定共面,如三棱柱的三条侧棱,故C错;共点的三条直线不一定共面,如三棱锥的三条侧棱,故D错.答案B巩固提高1.设A、B、C、D是空间四个不同的点,在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若AC与BD共面,则AD与BC共面B.若AC与BD是异面直线,则AD与BC是异面直线C.若AB=AC,DB=DC,则AD=BCD.若AB=AC,DB=DC,则AD⊥BC解析:A中,若AC与BD共面,则A、B、C、D四点共面,则AD与BC共面;B中,若AC与BD是异面直线,则A、B、C、D四点不共面,则AD与BC 是异面直线;C中,若AB=AC,DB=DC,AD不一定等于BC;D中,若AB=AC,DB=DC,可以证明AD⊥BC.答案:C2.已知a、b、c、d是空间四条直线,如果a⊥c,b⊥c,a⊥d,b⊥d,那么( )A.a∥b且c∥dB.a、b、c、d中任意两条可能都不平行C.a∥b或c∥dD.a、b、c、d中至多有一对直线互相平行解析:若a与b不平行,则存在平面β,使得a⊂β且b⊂β,由a⊥c,b⊥c,知c⊥β,同理d⊥β,所以c∥d.若a∥b,则c与d可能平行,也可能不平行.结合各选项知选C.答案:C3.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与b,必存在平面α,使得( )A.a⊂α,b⊂αB.a⊂α,b∥αC.a⊥α,b⊥αD.a⊂α,b⊥α解析:不相交的直线a,b的位置有两种:平行或异面.当a,b异面时,不存在平面α满足A、C;又只有当a⊥b时,D才可能成立.答案:B4.已知空间中有三条线段AB、BC和CD,且∠ABC=∠BCD,那么直线AB 与CD的位置关系是( )A.AB∥CDB.AB与CD异面C.AB与CD相交D.AB∥CD或AB与CD异面或AB与CD相交解:若三条线段共面,如果AB、BC、CD构成等腰三角形,则直线AB与CD相交,否则直线AB与CD平行;若不共面,则直线AB与CD是异面直线,故选D.答案:D5.a,b,c是空间中的三条直线,下面给出三个命题:①若a∥b,b∥c,则a∥c;②若a与b相交,b与c相交,则a与c相交;③若a,b与c成等角,则a∥b.上述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只填序号)解析:由基本性知①正确;当a与b相交,b与c相交时,a与c可以相交、平行,也可以异面,故②不正确;当a,b与c成等角时,a与b可以相交、平行,也可以异面,故③不正确.答案:①答案:90°。

第8讲 点线面位置关系教师

第8讲  点线面位置关系教师

第8讲点线面位置关系[玩前必备]1.平面的基本性质平面内容作用图形基本性质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即直线在平面内或平面经过直线)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基本性质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即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确定平面及两个平面重合的依据基本性质3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判断两平面相交,线共点,点共线的依据(2)平面基本性质的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2.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关系图形语言符号语言a ∥b a ∥αα∥β相交关系图形语言符号语言a ∩b =A a ∩α=A α∩β=l 独有关系图形语言符号语言a ,b 是异面直线a ⊂α3.异面直线①概念: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②判断方法:与一平面相交于一点的直线与这个平面内不经过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玩转典例]题型一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例1如图,用符号表示下列图形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解在(1)中,α∩β=l ,a ∩α=A ,a ∩β=B .在(2)中,α∩β=l ,a ⊂α,b ⊂β,a ∩l =P ,b ∩l =P .[题型练透]1.根据下列符号表示的语句,说明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画出相应的图形:(1)A ∈α,B ∉α;(2)l ⊂α,m ∩α=A ,A ∉l ;(3)平面ABD ∩平面BDC =BD ,平面ABC ∩平面ADC =AC .解(1)点A 在平面α内,点B 不在平面α内,如图①.(2)直线l 在平面α内,直线m 与平面α相交于点A ,且点A 不在直线l 上,如图②.(3)平面ABD 与平面BDC相交于BD ,平面ABC 与平面ADC 相交于AC ,如图③.题型二点、线共面问题例2如图,已知:a ⊂α,b ⊂α,a ∩b =A ,P ∈b ,PQ ∥a ,求证:PQ ⊂α.解因为PQ∥a,所以PQ与a确定一个平面β.所以直线a⊂β,点P∈β.因为P∈b,b⊂α,所以P∈α.又因为a⊂α,所以α与β重合,所以PQ⊂α.[题型练透]1.已知:如图所示,l1∩l2=A,l2∩l3=B,l1∩l3=C.求证: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证明方法一(纳入平面法)∵l1∩l2=A,∴l1和l2确定一个平面α.∵l2∩l3=B,∴B∈l2.又∵l2⊂α,∴B∈α.同理可证C∈α.∵B∈l3,C∈l3,∴l3⊂α.∴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方法二(辅助平面法)∵l1∩l2=A,∴l1和l2确定一个平面α.∵l2∩l3=B,∴l2,l3确定一个平面β.∵A∈l2,l2⊂α,∴A∈α.∵A∈l2,l2⊂β,∴A∈β.同理可证B∈α,B∈β,C∈α,C∈β.∴不共线的三个点A,B,C既在平面α内,又在平面β内.∴平面α和β重合,即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题型三点共线与线共点问题例3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B的中点,F为AA1的中点.求证:CE,D1F,DA三线交于一点.证明如图,连接EF,D1C,A1B.∵E为AB的中点,F为AA1的中点,∴EF綊12A1B.又∵A1B綊D1C,∴EF綊12D1C,∴E,F,D1,C四点共面,∴D1F与CE相交,设交点为P.又D1F⊂平面A1D1DA,CE⊂平面ABCD,∴P为平面A1D1DA与平面ABCD的公共点.又平面A1D1DA∩平面ABCD=DA,根据基本性质3,可得P∈DA,即CE,D1F,DA相交于一点.例4已知△ABC在平面α外,其三边所在的直线满足AB∩α=P,BC∩α=Q,AC∩α=R,如图所示.求证:P,Q,R三点共线.证明方法一∵AB∩α=P,∴P∈AB,P∈平面α.又AB⊂平面ABC,∴P∈平面ABC.∴由基本性质3可知:点P在平面ABC与平面α的交线上,同理可证Q、R也在平面ABC与平面α的交线上.∴P,Q,R三点共线.方法二∵AP∩AR=A,∴直线AP与直线AR确定平面APR.又∵AB∩α=P,AC∩α=R,∴平面APR∩平面α=PR.∵B∈平面APR,C∈平面APR,∴BC⊂平面APR.∵Q∈BC,∴Q∈平面APR,又Q∈α,∴Q∈PR,∴P,Q,R三点共线.[题型练透]1.如图,已知D,E分别是△ABC的边AC,BC上的点,平面α经过D,E两点,若直线AB 与平面α的交点是P,则点P与直线DE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P ∈直线DE 解析因为P ∈AB ,AB ⊂平面ABC ,所以P ∈平面ABC .又P ∈α,平面ABC ∩平面α=DE ,所以P ∈直线DE .2.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G ,H 分别在BC ,CD 上,且BG ∶GC =DH ∶HC =1∶2.(1)求证:E ,F ,G ,H 四点共面;(2)设EG 与FH 交于点P ,求证:P ,A ,C 三点共线.证明(1)∵E ,F 分别为AB ,AD 的中点,∴EF ∥BD .∵在△BCD 中,BG GC =DH HC =12,∴GH ∥BD ,∴EF ∥GH .∴E ,F ,G ,H 四点共面.(2)∵EG ∩FH =P ,P ∈EG ,EG ⊂平面ABC ,∴P ∈平面ABC .同理P ∈平面ADC .∴P 为平面ABC 与平面ADC 的公共点.又平面ABC ∩平面ADC =AC ,∴P ∈AC ,∴P ,A ,C 三点共线.题型四异面直线的判定例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将它还原为正方体,那么NC ,DE ,AF ,BM 这四条线段所在的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有多少对?试以其中一对为例进行证明.解将展开图还原为正方体(如图).NC与DE,NC与AF,NC与BM,DE与AF,DE与BM,AF与BM,都是异面直线,共有6对.以NC与AF是异面直线为例证明如下:方法一连接BE,若NC∥AF,则由NC∥BE,可知AF∥BE,这与AF与BE相交矛盾.故NC与AF不平行.若NC与AF相交,则平面ABFE与平面CDNM有公共点,这与正方体的性质矛盾.故NC 与AF不相交.所以NC与AF异面.方法二连接BE,如图,因为直线NC⊂平面BCNE,直线AF∩平面BCNE=O.O∉直线NC,所以NC与AF异面.[题型练透]1.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为棱C1D1,C1C的中点,有以下四个结论:①直线AM与CC1是相交直线;②直线AM与BN是平行直线;③直线BN与MB1是异面直线;④直线AM与DD1是异面直线.其中正确的结论为________.(注: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序号都填上)答案③④解析因为点A在平面CDD1C1外,点M在平面CDD1C1内,直线CC1在平面CDD1C1内,CC1不过点M,所以AM与CC1是异面直线,故①错;取DD1中点E,连接AE,则BN∥AE,但AE与AM相交,故②错;因为B1与BN都在平面BCC1B1内,M在平面BCC1B1外,BN 不过点B1,所以BN与MB1是异面直线,故③正确;同理④正确,故填③④.[玩转练习]1.下列四个选项中的图形表示两个相交平面,其中画法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画两个相交平面时,被遮住的部分用虚线表示,并画出两平面的交线.2.空间中,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是()A.三个点B.四个点C.三角形D.四边形答案C解析由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得:在A中,不共线的三个点能确定一个平面,共线的三个点不能确定一个平面,故A错误;在B中,不共线的四个点最多能确定四个平面,故B 错误;在C中,由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不共线,因此三角形能确定一个平面,故C正确;在D中,四边形有空间四边形和平面四边形,空间四边形不能确定一个平面,故D错误.故选C.3.如果A点在直线a上,而直线a在平面α内,点B在α内,可以表示为()A.A⊂a,a⊂α,B∈αB.A∈a,a⊂α,B∈αC.A⊂a,a∈α,B⊂αD.A∈a,a∈α,B∈α答案B解析A点在直线a上,而直线a在平面α内,点B在α内,表示为:A∈a,a⊂α,B∈α,故选B.4.空间四点A,B,C,D共面而不共线,那么这四点中()A.必有三点共线B.必有三点不共线C.至少有三点共线D.不可能有三点共线答案B解析A,B,C,D共面而不共线,这四点可能有三点共线,也可能任意三点不共线,A错误;如果四点中没有三点不共线,则四点共线,矛盾,故B正确;当任意三点不共线时,也满足条件,故C错误;当其中三点共线,第四个点不共线时,也满足条件,故D错误,故选B.5.有下列说法:①梯形的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平面内;②三条平行直线必共面;③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必重合.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0B.1C.2D.3答案B解析因为梯形的上下底互相平行,所以梯形是平面图形,故①正确;三条平行直线不一定共面,如三棱柱的三条侧棱,故②错误;若两个平面的三个公共点不共线,则两平面重合,若三个公共点共线,两平面有可能相交,故③错误,故选B.6.三条两两相交的直线最多可确定的平面的个数为()A.1B.2C.3D.无数答案C解析在空间中,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最多可以确定3个平面,如图所示.PA,PB,PC相交于一点P,则PA,PB,PC不共面,则PA、PB确定一个平面PAB,PB,PC确定一个平面PBC,PA,PC确定一个平面PAC.故选C.7.如图,点P,Q,R,S分别在正方体的四条棱上,且是所在棱的中点,则直线PQ与RS 是异面直线的一个图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③解析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可得.8.三条平行直线最多能确定的平面的个数为________.答案3解析当三条平行直线在一个平面内时,可以确定1个平面;当三条平行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可以确定3个平面.综上,最多可确定3个平面.9.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l,直线a⊂α,直线b⊂β,a∩b=M,则M________l.答案∈解析因为a∩b=M,a⊂α,b⊂β,所以M∈α,M∈β.又因为α∩β=l,所以M∈l. 10.已知A∈α,B∉α,若A∈l,B∈l,那么直线l与平面α有________个公共点.答案1解析若直线l与平面α有两个公共点,则l⊂α,那么B∈α,这与B∉α矛盾,∴l∩α=A. 11.已知:A∈l,B∈l,C∈l,D∉l,如图所示.求证:直线AD,BD,CD共面.证明因为D∉l,所以l与D可以确定平面α,因为A∈l,所以A∈α,又D∈α,所以AD⊂α.同理,BD⊂α,CD⊂α,所以AD,BD,CD在同一平面α内,即它们共面.。

高中数学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2

高中数学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2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平行关系基础知识回顾:◆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 1、 线线平行(初中,略) 2、 线面平行例:已知两个全等的矩形 和 不在同一平面内,、分别在它们的对角线 , 上,且 .求证:平面练习:已知 , 是异面直线,求证:过直线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与 平行.3、 面面平行例: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M 、N 、P 分别是C 1C 、B 1C 1、C 1D 1的中点,求证;(2)平面MNP//平面A 1BD .练习:如上图,求证面A 1BD P//面CB 1D 1垂直关系基础回顾 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1、线线垂直(异面垂直,略) 2、线面垂直例:如图,在三棱锥S-ABC 中,侧面SAB 与侧面SAC 均为等边三角形,∠BAC=90°,O 为BC 的中点。

(1)证明:SO ⊥平面ABC ;ABC S O练习: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每个侧面均为正方形,D 为底边AB 的中点,E 为侧棱1CC 的中点.(Ⅰ)求证:CD ∥平面1A EB ; (Ⅱ)求证:1AB ⊥平面1A EB ;3、面面垂直例;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证:平面A 1BD ⊥平面A 1C .练习:已知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是菱形,⊥︒=∠PD DAB ,60平面ABCD ,PD=AD , 点E 为AB 中点,点F 为PD 中点. (1)证明平面PED ⊥平面PAB ;综合训练:(棱柱型)1,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G 、H 分别为棱BC 、CC 1、C 1D 1、AA 1的中点,O 为AC 与BD 的交点(如图),求证:(1)EG ∥平面BB 1D 1D ; (2)平面BDF ∥平面B 1D 1H ; (3)A 1O ⊥平面BDF ; (4)平面BDF ⊥平面AA 1C .2、如图,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各棱长都相等,D 、E 分别是CC 1和AB 1的中点,点F 在BC 上且满足BF ∶FC =1∶3(1)若M 为AB 中点,求证 BB 1∥平面EFM ;(2)求证 EF ⊥BC ;(棱锥型)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侧棱PA 垂直于底面,E 、C 1B 1ABCDE F MA 1ABCDA 1B 1C 1D 1DBCEB 1C 1 A A 1F 分别是AB 、PC的中点(1)求证 CD ⊥PD ;(2)求证 EF ∥平面PAD ;2、如图,在正三棱锥A —BCD 中,∠BAC =30°,AB =a ,平行于AD 、BC 的截面EFGH 分别交AB 、BD 、DC 、CA 于点E 、F 、G 、H(1)判定四边形EFGH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设P 是棱AD 上的点,当AP 为何值时,平面PBC ⊥平面EFGH ,请给出证明(不规则型) 1、都平行平面的 , 是两异面直线且分居在平面的两侧. ,是两端点分别在 , 上的任意一条线段( 不同于,不同于 ),若 与 平面交于点 , 与 平面交于点 .求证: .2、如图,AB 是⊙O 的直径,PA 垂直于⊙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任意一点.求证:平面PAC ⊥平面PBC .选择填空专练:1.设a ,b 是异面直线,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_①过不在a 、b 上的一点P 一定可以作一条直线和a 、b 都相交 ②过不在a 、b 上的一点P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和a 、b 都垂直③过a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垂直 ④过a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平行2. , 是空间两条不相交的直线,那么过直线 且平行于直线 的平面( ). A .有且仅有一个 B .至少有一个 C .至多有一个别 D .有无数个A BCDEF PGH F E DCB A4.、已知点 是两条异面直线 , 外一点,则过 点且与 , 都平行的平面的个数是A .0B .1C .0或1 5、.设 , 是平面 外的两条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 ,,则; ②若,,则; ③若, 与 相交,则 与 也相交; ④若 与 异面,,则.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6、.设α、β、γ为平面, m 、n 、l 为直线,则m 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A .,,l m l αβαβ⊥=⊥ B .,,m αγαγβγ=⊥⊥C .,,m αγβγα⊥⊥⊥D .,,n n m αβα⊥⊥⊥(课后练习)a 与直线b垂直,b又垂直于平面α,则a 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A. a ⊥αB. a ∥αC. a ⊂αD. a ⊂α或a ∥α 3.直线a与直线b垂直,a平行于平面α,则b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 A.b∥α B.b⊂α C.b与α相交 D.不确定4、菱形ABCD 在平面α内,PC ⊥α,则PA 与对角线BD 的位置关系是 ( ) (A )平行 (B )斜交 (C )垂直相交 (D )异面垂直5. 已知直线m 、n ,平面α、β,且m ⊥α,n β⊂,给出下列命题:①若α∥β,则 m ⊥n ;②若m ⊥n ,则α∥β;③若α⊥β,则m ∥n ;④若m ∥n ,则α⊥β.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③④6① ⎩⎨⎧α⇒α//////b b a a ;② ⎩⎨⎧α⇒⊥α⊥//b b a a ;③ ⎩⎨⎧α⊥⇒⊥αb b a a //;④ ⎩⎨⎧α⇒β⊥β⊥α//a a (a , b 为不重合的直线,α,β为不重合的平面),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7、若平面α⊥平面β,直线n α⊂,直线m ⊂β,m ⊥n ,则 ( )A .n ⊥βB .n ⊥β且m ⊥αC .m ⊥αD .n ⊥β与m ⊥α中至少有一个成立8.若直线l 、m 与平面α、β、γ满足:β∩γ=l ,l ∥α,m α⊂,m ⊥γ,则有 A .α⊥γ,l ⊥m B .α⊥γ,m ∥β C .m ∥β,l ⊥m D .α∥β,α⊥γ。

6.2.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湘教版必修3教案

6.2.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湘教版必修3教案

6.2.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湘教版必修3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维空间中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2.能够应用空间几何图形来解决问题;
3.发现和探究空间几何常识,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点、线、面之间的基本关系;
2.如何应用这些关系在空间几何中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
1.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上的点
(2)不在直线上的点
(3)异面直线
2.点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位于平面上的点
(2)位于平面外的点
(3)异面平面
(4)交于一点的平面
3.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和平面交于一点
(2)直线在平面上
(3)直线与平面平行
(4)直线与平面垂直
4.问题探究
(1)直线交于平面的问题
(2)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解与演示
2.个人独立或小组合作练习
3.课堂讨论与解答
五、教学评估
1.平时练习(40%)
2.课堂表现、合作和讲解(40%)
3.期末考试成绩(20%)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几何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演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空间概念。

此外,问题探究环节的设立,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表现,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点,线,面的关系

点,线,面的关系

点,线,面的关系我尊敬的老师傅周海先生离开我们已二十年了。

他去世后,我先后到陵园去看望过三次。

今年清明节,本想再去杭州看看长眠在钱塘江陵园的老师,不知是这几年熟悉的老师们陆续离世,还是十年疾病缠身的母亲去世后,内心的莫名烦躁,失落,抑郁,打破了我许多的计划。

在清明节给母亲扫墓后的次日,呆家里翻阅着过去老师的信息。

记忆中父亲在很早的时候就对我说过,你不要用合影摆出是某某的弟子唬人,如果画的不好,把老师的面子都丢尽了。

自此我不是很热衷和老师,名人等合影。

仔细想想,在傅周海老师门下十五年竟未与老师单独合影图片,每次出行南昌住在老师家时,那怕夜深,老师也会抽出时间坐在书房聊授艺事。

今天从师母的微信中下载了照片心中甚是想念。

老师西去后,师母出了一本诗画集,里面写了许多思念老师的诗句,感受着爱情的凄凉凄美之情。

照片陈述他们美好爱情,美好生活,见证那些幸福的日子。

老师说: 一幅好画的构成离不开点、线、面的组合,点、线、面的组合又离不开你的修养。

你对绘画的认识水平高低决定你的绘画高低。

书法的构成也是点、线、面。

好的画像一组音乐,画中的气韵生动如音乐中讲究起伏,点乐,线乐,块面般的交响乐。

至今这些话引领我探寻艺术之路。

老师除了绘画之外,还教我们要在生活中怎样对待生活。

对人生逆境要如书法行笔般潇洒,在高山坠石中求险趣。

1998年10月15日,在参加一场全国水墨评比工作中,天妒英才,老师由于疲劳过度,突发脑溢血去世。

他的离去是中国书法界,工艺美术界的巨大损失,也是我们学生终生的伤痛。

如今师母卜翠敏先生年过七十,一个人过着简朴的生活。

时光岁月不饶人,师母也步入老龄,但对待专业绘画,她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心态充满干劲。

平常去看望,她依旧像老师在世时一样把绘画心得传授我们,让学生们分享成果,使我们受益匪浅。

回首往事,傅周海老师用其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传业授道,不正是让无数的学生构成了一幅多彩点、线、面的桃李画卷?虽然离开我已二十年,但他授业犹如森林之氧充实滋养着我,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小学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点、线、面》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点、线、面》教案、教学设计

《点、线、面》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点、线、面是构成画面最基本的要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点、线、面的美,学会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表现画面并合理搭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点线面在美术设计、创作中的作用,掌握简单的点线面组合。

【难点】将不同的点线面进行组合,理解点线面在美术创作的重要作用,创作新颖的作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笔,颜料,剪刀,胶水,纸等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充当魔法师,通过变魔术的方式,变出小球和丝巾。

引导学生通过变出来的物品联想到点、线、面。

顺势就引出本节课的新课——《点线面》环节二:新课讲授1.认识点线面通过播放大屏幕的图片,有夏日的星空、点线的小鸟、漂亮的花裙子,让学生发现图片中的点。

继而再播放课件,创设情境魔法精灵点要去找朋友,引出线和面。

让学生初步感知点线面的关系。

2.欣赏点线面点线面构成了生活中的基本元素,请学生来寻找生活中的点线面。

再次说明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

于是在大屏幕呈现作品《倒立的小孩》和《春如线》,让学生欣赏并分组讨论画面中的点线面带给大家什么样的感受。

3.示范点线面通过教师示范,直观演示的方法展示运用点线面基本元素进行创作。

首先将长颈鹿的主体画大一点,根据长颈鹿花纹的特点,画好它身上的一个个的面。

接着再用短短的线表现好它身上的毛。

最后用大大小小的圆点,给画面上添加背景。

环节三:课堂练习作业内容:绘画一幅点线面元素的作品,作业要求:题材不限,颜色丰富,可以具象也可以抽象,并给作品取个名字,巡视指导:提醒注意线条更加流畅。

环节四:展示评价自评、互评、师评环节五:小结拓展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知道点线面构成了美的作品和美的画面,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感受生活的美体验生活的美,做一个热爱生活的好学生。

点线面位置关系教案

点线面位置关系教案

4.已知a、b为不垂直的异面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a、b 在α上的射影可能是①两条平行直线;②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③同一条直线;④一条直线及其外一点. 则在上面的结论中,正确结论的编号是(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三:课堂研讨例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CC1、AA1的中点,画出平面BED1F与平面ABCD的交线.例2 如图所示,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分别在AB、BC、CD上,且满足AE∶EB=CF∶FB=2∶1,CG∶GD= 3∶1,过E、F、G的平面交AD于H,连接EH.课堂检测——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姓名:1.若直线a与b是异面直线,直线b与c是异面直线,则直线a与c的位置关系是 .2.给出下列命题:①若平面α内的直线a与平面β内的直线b为异面直线,直线c是α与β的交线,那么直线c至多与a、b中的一条相交;②若直线a与b为异面直线,直线b与c平行,则直线a与c异面;③一定存在平面α和异面直线a、b同时平行.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3.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则异面直线A1B与A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4.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和AA1的中点.求证:(1)E,C,D1,F四点共面;(2)CE,D1F,DA三线共点.1.已知a,b是异面直线,直线c∥直线a,则c与b的位置关系 .①一定是异面直线②一定是相交直线③不可能是平行直线④不可能是相交直线2.若P是两条异面直线l、m外的任意一点,则说法错误的有(填序号).①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平行②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垂直③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相交④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异面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AA1、CC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A1D1、EF、CD都相交的直线有条.4.如图,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BC、CD、DA上的点,且EH与FG相交于点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优教育个性化辅导讲义科目:高一数学题目:空间几何体年级:高一教师:KEN授课日期:一、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直线在平面内。

用途:常用于证明直线在平面内.公理2: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推论1:直线与直线外的一点确定一个平面.推论2: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推论3: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用途:用于确定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两个平面的交线). 用途:常用于证明线在面内,证明点在线上.例1 如图10,用符号语言表示下列图形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图10解:在(1)中,α∩β=l,a∩α=A,a∩β=B. 在(2)中,α∩β=l,a⊂α,b⊂β,a∩l=P,b∩l=P.练习:1.画图表示下列由集合符号给出的关系:(1)A∈α,B∉α,A∈l,B∈l;(2)a⊂α,b⊂β,a∥c,b∩c=P,α∩β=c.解:如图11.图112.根据下列条件,画出图形.(1)平面α∩平面β=l,直线AB⊂α,AB∥l,E∈AB,直线EF∩β=F,F∉l;(2)平面α∩平面β=a,△ABC的三个顶点满足条件:A∈a,B∈α,B∉a,C∈β,C∉a.答案:如图12.图12例2 已知直线a和直线b相交于点A.求证:过直线a和直线b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图13证明:如图13,点A是直线a和直线b的交点,在a上取一点B,b上取一点C,根据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有一个平面α,因为A、B在平面α内,根据公理1,直线a在平面α内,同理直线b在平面α内,即平面α是经过直线a和直线b的平面.又因为A、B在a上,A、C在b上,所以经过直线a和直线b的平面一定经过点A、B、C.于是根据公理2,经过不共线的三点A、B、C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所以经过直线a和直线b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练习:求证: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四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证明:如图14,直线a、b、c、d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A、B、C、D、E、F,图14∵直线a∩直线b=A,∴直线a和直线b确定平面设为α,即a,b⊂α.∵B、C∈a,E、F∈b,∴B、C、E、F∈α.而B、F∈c,C、E∈d,∴c、d⊂α,即a、b、c、d在同一平面内.例2 如图15,已知α∩β=EF,A∈α,C、B∈β,BC与EF相交,在图中分别画出平面ABC与α、β的交线.图15解:如图16所示,连接CB,∵C∈β,B∈β,∴直线CB⊂β.图16∵直线CB⊂平面ABC,∴β∩平面ABC=直线CB.设直线CB与直线EF交于D,∵α∩β=EF,∴D∈α,D∈平面ABC.∵A∈α,A∈平面ABC,∴α∩平面ABC=直线AD.练习:1.如图17,AD∩平面α=B,AE∩平面α=C,请画出直线DE与平面α的交点P,并指出点P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图17解:AD 和AC 是相交直线,它们确定一个平面ABC ,它与平面α的交线为直线BC ,DE ⊂平面ABC , ∴DE 与α的交点P 在直线BC 上.2.如图18,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8 cm ,M 、N 、P 分别是AB 、A 1D 1、BB 1的中点,图18(1)画出过M 、N 、P 三点的平面与平面A 1B 1C 1D 1的交线,以及与平面BB 1C 1C 的交线. (2)设过M 、N 、P 三点的平面与B 1C 1交于点Q ,求PQ 的长.解:(1)设M 、N 、P 三点确定的平面为α,则α与平面AA 1B 1B 的交线为直线MP ,设MP∩A 1B 1=R ,则RN 是α与平面A 1B 1C 1D 1的交线,设RN∩B 1C 1=Q ,连接PQ ,则PQ 是所要画的平面α与平面BB 1C 1C 的交线.如图18. (2)正方体棱长为8 cm ,B 1R=BM=4 cm ,又A 1N=4 cm ,B 1Q=31A 1N, ∴B 1Q=31×4=34(cm ).在△PB 1Q 中,B 1P=4 cm ,B 1Q=34cm ,∴PQ=10342121=+Q B P B cm.例3 已知△ABC 三边所在直线分别与平面α交于P 、Q 、R 三点,求证:P 、Q 、R 三点共线. 解:如图19,∵A、B 、C 是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图19∴过A 、B 、C 有一个平面β.又∵AB∩α=P ,且AB ⊂β,∴点P 既在β内又在α内.设α∩β=l,则P ∈l,同理可证:Q ∈l,R ∈l, ∴P、Q 、R 三点共线. 练习: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于三条直线,若这三条直线不平行,求证:这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已知平面α、β、γ两两相交于三条直线l 1、l 2、l 3,且l 1、l 2、l 3不平行. 求证:l 1、l 2、l 3相交于一点.证明:如图20,α∩β=l 1,β∩γ=l 2,α∩γ=l 3,图20∵l 1⊂β,l 2⊂β,且l 1、l 2不平行,∴l 1与l 2必相交.设l 1∩l 2=P ,则P ∈l 1⊂α,P ∈l 2⊂γ, ∴P∈α∩γ=l 3.∴l 1、l 2、l 3相交于一点P .二、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1.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传递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述: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范围:;(2)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例1 如图6,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图6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连接EH ,因为EH 是△ABD 的中位线,所以EH∥BD,且EH=BD 21. 同理,FG∥BD,且FG=BD 21. 所以EH∥FG,且EH=FG.所以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 练习:1.如图6,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且AC=BD. 求证:四边形EFGH 是菱形.证明:连接EH ,因为EH 是△ABD 的中位线,所以EH∥BD,且EH=BD 21. ⎧⎨⎩ 共面:a b=A,a//b异面:a与b异面//,////a b b c a c ⇒(]0,90θ∈︒︒同理,FG∥BD,EF∥AC,且FG=BD 21,EF=AC 21. 所以EH∥FG,且EH=FG.所以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 因为AC=BD,所以EF=EH. 所以四边形EFGH 为菱形.2.如图6,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且AC=BD ,AC⊥BD. 求证: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证明:连接EH ,因为EH 是△ABD 的中位线, 所以EH∥BD,且EH=BD 21. 同理,FG∥BD,EF∥AC,且FG=BD 21,EF=AC 21. 所以EH∥FG,且EH=FG.所以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 因为AC=BD ,所以EF=EH.因为FG∥BD,EF∥AC,所以∠FEH 为两异面直线AC 与BD 所成的角.又因为AC⊥BD,所以EF⊥EH. 所以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例2 如图7,已知正方体ABCD —A′B′C′D′.图7(1)哪些棱所在直线与直线BA′是异面直线? (2)直线BA′和CC′的夹角是多少? (3)哪些棱所在直线与直线AA′垂直?解:(1)由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棱AD 、DC 、CC′、DD′、D′C′、B′C′所在直线分别与BA′是异面直线. (2)由BB′∥CC′可知,∠B′BA′是异面直线BA′和CC′的夹角,∠B′BA′=45°,所以直线BA′和CC′的夹角为45°. (3)直线AB 、BC 、CD 、DA 、A′B′、B′C′、C′D′、D′A′分别与直线AA′垂直. 练习:如图8,已知正方体ABCD —A′B′C′D′.图8(1)求异面直线BC′与A′B′所成的角的度数;(2)求异面直线CD′和BC′所成的角的度数.解:(1)由A′B′∥C′D′可知,∠BC′D′是异面直线BC′与A′B′所成的角,∵BC′⊥C′D′,∴异面直线BC′与A′B′所成的角的度数为90°.(2)连接AD′,AC,由AD′∥BC′可知,∠AD′C是异面直线CD′和BC′所成的角,∵△AD′C是等边三角形.∴∠AD′C=60°,即异面直线CD′和BC′所成的角的度数为60°.例3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AA1和棱CC1的中点.求证:EB1∥DF,ED∥B1F.证明:如图9,设G是DD1的中点,分别连接EG,GC1.图9∵EG A1D1,B1C1A1D1,∴EG B1C1.四边形EB1C1G是平行四边形,∴EB1GC1.同理可证DF GC1,∴EB1DF.∴四边形EB1FD是平行四边形.∴ED∥B1F.练习:如图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A1、AB的中点,试判断下列各对线段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图10(1)AB与CC1;(2)A1B1与DC;(3)A1C与D1B;(4)DC与BD1;(5)D1E与CF.解:(1)∵C∈平面ABCD,AB⊂平面ABCD,又C∉AB,C1∉平面ABCD,∴AB与CC1异面.(2)∵A1B1∥AB,AB∥DC,∴A1B1∥DC.(3)∵A1D1∥B1C1,B1C1∥BC,∴A1D1∥BC,则A1、B、C、D1在同一平面内.∴A1C与D1B相交.(4)∵B∈平面ABCD,DC⊂平面ABCD,又B∉DC,D1∉平面ABCD,∴DC与BD1异面.(5)如图10,CF与DA的延长线交于G,连接D1G,∵AF∥DC,F为AB中点,∴A为DG的中点.又AE∥DD1,∴GD 1过AA 1的中点E.∴直线D 1E 与CF 相交.例4 如图11,点A 是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AD=BC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且EF=22AD ,求异面直线AD 和BC 所成的角.图11解:设G 是AC 中点,连接EG 、FG.因E 、F 分别是AB 、CD 中点,故EG∥BC 且EG=BC 21,FG∥AD,且FG=AD 21.由异面直线所成角定义可知EG 与FG 所成锐角或直角为异面直线AD 、BC 所成角,即∠EGF 为所求. 由BC=AD 知EG=GF=AD 21,又EF=22AD,由勾股定理可得∠EGF=90°.练习:1.设空间四边形ABCD ,E 、F 、G 、H 分别是AC 、BC 、DB 、DA 的中点,若AB=212,CD=24,且HG·HE·sin∠EHG=312,求AB 和CD 所成的角.解:如图12,由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知,HG∥AB,HE∥CD,图12∴∠EHG 就是异面直线AB 和CD 所成的角. 由题意可知EFGH 是平行四边形,HG=2621=AB ,HE=3221=CD ,∴HG·HE·sin∠EHG=612sin∠EHG.∴612sin∠EHG=312.∴sin∠EHG=22.故∠EHG=45°.∴AB 和CD 所成的角为45°.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例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②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④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A.0B.1C.2D.3分析:如图2,图2我们借助长方体模型,棱AA1所在直线有无数点在平面ABCD外,但棱AA1所在直线与平面ABCD相交,所以命题①不正确;A1B1所在直线平行于平面ABCD,A1B1显然不平行于BD,所以命题②不正确;A1B1∥AB,A1B1所在直线平行于平面ABCD,但直线AB⊂平面ABCD,所以命题③不正确;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无公共点,l与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没有公共点,所以命题④正确.答案:B练习:请讨论下列问题:若直线l上有两个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讨论直线l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图3解:直线l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如图3),直线与平面平行或直线与平面相交.//ll Allαααα⊂⎧⎪=⎧⎨⊄⎨⎪⎩⎩例2 已知一条直线与三条平行直线都相交,求证:这四条直线共面.已知直线a∥b∥c,直线l∩a=A,l∩b=B,l∩c=C.求证:l与a、b、c共面.证明:如图4,∵a∥b,图4∴a、b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α.∵l∩a=A,l∩b=B,∴A∈α,B∈α.又∵A∈l,B∈l,∴AB⊂α,即l⊂α. 同理b、c确定一个平面β,l⊂β,∴平面α与β都过两相交直线b与l.∵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α与β重合.故l与a、b、c共面.练习:已知a⊂α,b⊂α,a∩b=A,P∈b,PQ∥a,求证:PQ⊂α.证明:∵PQ∥a,∴PQ、a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β.∴P∈β,a⊂β,P∉a.又P∈α,a⊂α,P∉a,由推论1:过P、a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β重合.∴PQ⊂α.例3 若两条相交直线中的一条在平面α内,讨论另一条直线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解:如图5,另一条直线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在平面内或与平面相交.图5用符号语言表示为:若a∩b=A,b⊂α,则a⊂α或a∩α=A.练习:若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在平面α内,讨论另一条直线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分析:如图6,另一条直线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与平面平行或与平面相交.图6用符号语言表示为:若a与b异面,a⊂α,则b∥α或b∩α=A.例4 若直线a不平行于平面α,且a⊄α,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α内的所有直线与a异面B.α内的直线与a都相交C.α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a平行D.α内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分析:如图7,若直线a不平行于平面α,且a⊄α,则a与平面α相交.图7例如直线A′B 与平面ABCD 相交,直线AB 、CD 在平面ABCD 内,直线AB 与直线A′B 相交,直线CD 与直线A′B 异面,所以A 、B 都不正确;平面ABCD 内不存在与a 平行的直线,所以应选D. 答案:D 练习: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A 、B 、C 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且A ∉α,给出以下三个命题:①△ABC 中至少有一条边平行于α;②△ABC 中至多有两边平行于α;③△ABC 中只可能有一条边与α相交. 其中真命题是_____________.分析:如图8,三点A 、B 、C 可能在α的同侧,也可能在α两侧,图8其中真命题是①. 答案:①2.若直线a ⊄α,则下列结论中成立的个数是( )(1)α内的所有直线与a 异面 (2)α内的直线与a 都相交 (3)α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a 平行 (4)α内不存在与a 平行的直线 A.0 B.1 C.2 D.3 分析:∵直线a ⊄α,∴a∥α或a∩α=A. 如图9,显然(1)(2)(3)(4)都有反例,所以应选A.图9答案:A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例1 已知平面α,β,直线a,b,且α∥β,a ⊂α,b ⊂β,则直线a 与直线b 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解:如图5,直线a 与直线b 的位置关系为平行或异面.图5例2 如果三个平面两两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有多少条?画出图形表示你的结论.αβαβαβ⎧⎪⎧⎨⎨⎪⊥⎩⎩平行://斜交:=a 相交垂直:解: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它们的交线有一条或三条,如图6.图6练习: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在下列条件中,可判定α∥β的是( )A.α、β都平行于直线l、mB.α内有三个不共线的点到β的距离相等C.l、m是α内的两条直线,且l∥β,m∥βD.l、m是两条异面直线,且l∥α、m∥α、l∥β,m∥β分析:如图7,分别是A、B、C的反例.图7答案:D例3 α∩β=l,a⊂α,b⊂β,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画图表示.解:如图8,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平行、相交、异面.图8练习α∩β=l,a⊂α,b⊂β,b∩β=P,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画图表示.解:如图9,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相交、异面.图9直线a、b不可能平行,这里仅要求学生结合图形或实物模型加以体会,学完下一节后可以证明.例4 如图10,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AA1、D1C1的中点,过D、M、N三点的平面与正方体的下底面相交于直线l,图10(1)画出l的位置;(2)设l∩A1B1=P,求PB1的长.解:(1)平面DMN与平面AD1的交线为DM,则平面DMN与平面A1C1的交线为QN.QN即为所求作的直线l.如图10.(2)设QN∩A1B1=P,∵△MA1Q≌△MAD,∴A1Q=AD=a=A1D1,∴A1是QD1的中点.又A1P∥D1N,∴A1P=21D1N=41C1D1=41a. ∴PB1=A1B1-A1P=aaa4341=-.练习画出四面体ABCD中过E、F、G三点的截面与四面体各面的交线.解:如图11,分别连接并延长线段EF、BD,图11∵线段EF、BD共面且不平行,∴线段EF、BD相交于一点P.∴连接GP交线段CD于H,分别连接EG、GH、FH即为所作交线.三、平行关系(包括线面平行,面面平行)1.线面平行:①定义: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②判定定理:(线线平行线面平行)③性质定理:(线面平行线线平行)2.线面斜交:①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若直线与平面斜交,则平面的斜线与该斜线在平////a ba abααα⎫⎪⊄⇒⎬⎪⊂⎭⇒////aa a bbαβαβ⎫⎪⊂⇒⎬⎪=⎭⇒l Aα=面内射影的夹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