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关山月》教学案例
关山月-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关山月-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标如下:1.学习并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产生背景、演奏技法以及音乐特点;2.学习并掌握《关山月》的乐曲结构和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3.练习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关山月》的曲式、旋律、节奏等基础知识,并提高学生的理解、表达和演奏能力;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该曲品味,理解其中的情感和表现手法,并通过演奏表现出来。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1. 音乐背景介绍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产生和历史背景。
2. 特点分析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器、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
3. 乐曲解析介绍《关山月》的曲式、节奏、旋律以及表现手法。
4. 学习演奏通过老师演奏示范,让学生掌握演奏技巧、气息掌握等方面的诀窍。
5. 学生表演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演奏该曲,并尝试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6. 互动交流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升音乐品味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使用如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产生和历史背景。
2.演示法:通过老师演奏示范和教学演奏技巧,让学生掌握该曲的演奏技巧。
3.听辨法:让学生通过对小提琴演奏的感受,增强音乐欣赏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主要使用如下方式进行学生的教学评估:1.老师的个人观察,包括学生的表演情况、表现能力及反馈等方面;2.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性、表现能力及与他人的互动沟通等方面。
六、教学建议1.体验感更重要:作为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让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尝试感受传统音乐带来的情感;2.创新思路:在学习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新的想法与方法,从而挖掘更多的音乐表达方式;3.重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品味:带领学生学习了解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曲式结构以及表达手法,更需要让学生通过感受,进一步理解、吸收和领悟其中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第1课关山月(教案)
在本次《关山月》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挺浓厚的。通过提问和讨论,他们展现出了对月亮、关山等意象的好奇心,这让我觉得教学导入部分做得不错,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然而,在讲解诗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虽然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对比来解释,但显然这部分内容对一些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第1课关山月(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课关山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诗词曲欣赏,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词朗诵: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关山月》。
2.词语解析:解析诗中重要词语,如“关山”、“月”、“笛”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对于诗歌主题的挖掘,可以通过设置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情境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关山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欣赏月亮时,有没有想过它在古人的诗词中有着怎样的意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对月亮的独特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意象:《关山月》中“关山”、“月”、“笛”等意象的运用,表现出边塞的雄浑与悲壮,通过具体分析这些意象,使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美。
陆游《关山月》大学语文课件教学教材
《关山月》在陆游作品中的地位
01
《关山月》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其豪放的风格、激昂的感 情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陆游的 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02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陆游的文学风 格和思想感情,也代表了南宋文 学的最高水平,在中国文学史上 具有重要地位。
02
《关山月》的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忧国忧民
陆游在《关山月》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 展现了作者强烈的家国情怀。
《关山月》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了后代诗人创作的 灵感来源。许多诗人借鉴了陆游的创作手法,通过描绘自然 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思想。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山月》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 典之作。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 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关山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陆游《关山月》大学语文课件 教学教材
目
CONTENCT
录
• 《关山月》的创作背景 • 《关山月》的内容解析 • 《关山月》的文学价值 • 《关山月》的教学策略与建议 • 《关山月》的课后拓展与思考
01
《关山月》的创作背景
陆游的生平与文学风格
陆游(1125-1210),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 著名诗人。他生活在战乱频仍的时代,一生坎坷,却始终坚持民族 气节,致力于收复失地。
100%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全面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 程,从宏观角度理解《关山月》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80%
《唐宋诗词鉴赏》
通过对唐宋时期诗词的鉴赏,提 高对《关山月》的审美能力和文 学鉴赏水平。
关山月-语文版唐宋诗词鉴赏教案
关山月-语文版唐宋诗词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并理解《关山月》这首唐诗的背景和意境;2.学习并掌握本诗的韵律和表现技巧;3.分析本诗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4.开展诗歌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2.电子白板、PPT等多媒体设备;3.播放器和选中的《关山月》音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习过的唐宋诗词,激发学生对唐宋诗词的兴趣。
2. 欣赏音乐及赏析(20分钟)先让学生欣赏关山月的音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接着请学生观察图片,从“彩云间,朝陌上,客舍青青柳色平”这一句开始,让学生逐一感受本诗的意境和韵律。
通过音乐和画面的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唐诗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3. 体验故事情节(15分钟)让学生尝试把唐诗《关山月》中的情节搬上舞台,安排几个学生扮演主人公,其他同学扮演众人,让其即兴表演唐诗中的情节,以达到感知情感的效果。
4. 分析诗歌的形式、主题和意境(15分钟)老师演绎一遍《关山月》,再让学生一起朗诵,跟随韵律划分出上下句和一定格律。
通过学生的理解来分析主人公的情感表达,最后聚焦于关山月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从音乐和意象上感受诗歌的悲壮和深沉。
5. 理解和解读诗歌(20分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课堂上的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和修辞的手法,掌握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
6. 探究有关得到诗歌中的表达,让学生感到它的神彩熠熠,对唐宋诗词印象加深,受益终身。
四、课堂作业1.自主创作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2.熟读背诵《关山月》一首诗歌。
五、教学总结通过对唐诗《关山月》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学生掌握了唐诗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技巧,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唐宋诗词的内涵和修辞手法,并深入领悟唐宋文学的精髓。
《关山月》教学设计范文
《关山月》教学设计《关山月》教学设计范文《关山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准确朗读《关山月》。
2、体会守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要点剖析:如何体会边疆战士的思乡之情是重点,通过配乐朗读体会这种情感。
教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开启诗《向清晨问好》二、新授诗1、谈话: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课件出示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知道谜底吗?(月亮)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
板书课题:《关山月》唐李白,齐读课题。
2、读诗悟意。
⑴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幅图,请看大屏幕:谁起来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这些将士们望着月亮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边看图边听老师朗读这首诗。
⑵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准确好吗?开始吧。
⑶生读古诗。
(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得很准确的话,就奖励自己一个笑脸)⑷谁想起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生评价)⑸谁起来说说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⑹是呀,一轮明月从天山升起,高高地悬挂在苍茫的云海间。
同学们试想一下,那里没有人烟,多么凄凉呀!让我们用缓慢的语速把这种凄凉读出来,好吗?谁愿意起来试一试?⑺远征的将士们看见月亮就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想起自己的亲人,大家的心早已随风飞回了自己的家乡。
同学们,当你离开亲人时,你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诗,好吗?自己练习朗读这首诗,读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配乐)⑻谁起来展示一下你的背诵。
(配乐)⑼情感升华四、课外拓展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另外一首边塞诗,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出示课件)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读一读,同学们认真听。
3、自由读。
4、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吧,能被下来的就把高山上的小旗也涂上颜色。
陆游《关山月》教学案例(2)
陆游《关山月》教学案例(2)
五、资料归纳: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
《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
《读陆放翁集》:
(一)诗界千年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二)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梁启超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关山月》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关山月》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教学内容为语文版高中三年级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为分析、理解、鉴赏、评价明末清初文学巨匠李清照的词作《关山月》。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词作。
2.帮助学生理解李清照词作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
3.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鉴赏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1.识别词作的韵律、格律和章法结构。
2.理解和解读词作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基调。
3.对词作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评价。
4.帮助学生培养写作技巧和提升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发言和交流。
2.教师呈现《关山月》,介绍其作者李清照的个人及作品背景,增强学生对词作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2. 课堂讲解(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认真研读《关山月》,分析其韵律、格律、章法结构,推敲其词句构成和韵脚配比。
2.教师让学生理解词作的文化背景及词人的生平故事,显现其感情基调所在,并通过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词作的情感氛围。
3.教师探讨和分析词作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将所读词作的多种因素整合思考,理解和评价词作的艺术魅力。
3. 课程练习(30分钟)1.学生自由进行文学创作,学习应用所学到的技巧和方法,通过模仿李清照等名家的作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产生自己的文学作品。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关山月》的配合悦读,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4. 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对全堂学生所完成的文学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归纳和总结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有效提升学习成效。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词作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并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技巧和方法进行文学创作。
《关山月》教学设计
《关山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关山月》。
这是一首描绘战争背景下,士兵与家人离别,表达深情思念的诗歌。
诗歌通过描绘边塞的苍茫景象,表现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关山月》;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3. 引导学生体会战士们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背诵和理解;难点:诗歌中意境的把握和战士精神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战争背景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英勇;2. 诗歌讲解: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解释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3. 意境体会: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景象,体会战士们的精神;4. 课堂练习:让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相关的填空、问答练习;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怀;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结合家人,思考战士们的牺牲和家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关山月》板书内容:1. 诗歌结构2. 重点词语解释3. 意境描绘4. 战士精神七、作业设计1. 背诵《关山月》;2. 结合家人,思考战士们的牺牲和家庭的重要性,写一篇感悟;3. 分析《关山月》的韵律特点,写一段赏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把握。
作业设计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让学生从家庭的角度思考战士们的牺牲,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他关于战争的诗篇,如《滕王阁序》、《兵车行》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战士们的英勇精神。
陆游《关山月》教学案例
陆游《关山月》教学案例一、教学流程:1、导读。
让学生齐背的《书愤》,感受诗人爱国情怀,营造浓郁学习氛围。
2、诵读。
依次是学生自由读、集体读、个人小组挑战读、教师示范读。
3、抄读。
学生认真抄读该诗,指定一名学生到台上将诗抄写在黑板上,并让学检查抄写有无失误。
4、研读。
学生阅读课后注释及教材相关链接。
5、读。
依次是体裁、诗作内容、诗人情感、抒情主人公形象、写作技巧。
指导学生括内容时,按照“人物+事件”格式进行。
学生集体回答和单个提问相结合。
6、扩读。
一是陆游的《病起书怀》,一是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
前者由学生试着讲解,后者教师作总结用,突出“亘古男儿一放翁”之高度评价即可,不做过多阐释,最终归结到诗人的爱国精神。
二、备课过程:《关山月》比较简单,学生手头资料也比较丰富,一是学案上的赏性文章,二是教材上的课下注释和“相关链接”。
只要学生能认真阅读,对诗的理解不成问题。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案上的内容又比较多,我侧重指导学生跟教材走。
教材辅助学习资料简洁明了权威,适合作为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参考材料。
作为诗歌,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应是其重要目标,而诵读形式忌单一单调,所以拟安排集体读、单个读、小组读、教师读。
为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实行对抗形式较为灵活。
但这个小组读,实在是课堂上灵机安排的,课前并没有预设此环节。
可见,备课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
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机智对讲好一节课很是关键。
选修《宋词鉴赏》,诗歌抄读或背默环节我很重视。
此一环节,看是雕虫小技,却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从实践情况看,简单易行,学生欢迎,效果明显,有利于学生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夯实根基。
在此次教学中仍为必选。
只是考虑到文章偏长,学生可能不能熟练背默,而采取了抄的办法。
学生在黑板上所抄内容,是师生分诗歌时所要运用到的,要考虑它在黑板上所处的位置,要给课堂板书留足空间。
这是小细节,细节也不可忽视。
因为,板书内容完整、布局合理美观,能给学生提供更直观清晰系统的知识网络。
《关山月》教案:掌握阅读技巧,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关山月》这篇文章的阅读及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节;2.理解作品中的语言和辞方法;3.学会通过阅读分析作品的结构;4.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关山月》的阅读和分析,学会掌握阅读技巧,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学会通过阅读分析作品的结构。
教材分析《关山月》是明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描写了作者离别恋人的心理和情感。
这篇文章采用了唯美的语言和诗意化的表达方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步:预习在开始阅读《关山月》之前,要对文学词汇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或字典查询文学术语的含义,如词牌、押韵、比兴等。
同时,通过介绍辛弃疾及其作品的背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第二步:阅读阅读时,要注意读懂文章的语言和结构,认真揣摩作者的用词和修辞,以理解作者试图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转述文章,对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多加思考,或寻找外部资料加以解释。
第三步:分析在阅读《关山月》之后,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形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例如,分析词牌的选择与作品主题的关系,揣摩作者的抒发情感的手法等。
同时,可以将作品放入时代背景中看待,探讨作者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贡献。
第四步:评价通过分析和思考,学生应该对《关山月》的情节和主题都有了深入的认识,可以就文章中所描写的情感、文学风格和意义等方面进行个人评价和解读。
第五步:反思完成阅读和分析之后,学生还需要通过反思和总结体会到阅读的过程和收获。
问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本课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点,是否还有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以便更好地实现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方式1.讲解与引导型教学,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2.讨论型教学,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3.互动式教学,通过与学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1课古风新韵《关山月》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关山月》相关的意象或情感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创意表达活动。学生可以选择绘画、写作或表演的形式,表达对《关山月》意境的理解。
-诗词主题把握:理解杜甫通过《关山月》所传达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强调其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
举例:《关山月》中“戍楼望辽阳,想象边塞风光”,需讲解“戍楼”和“辽阳”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
-诗词韵律与节奏: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古典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较难把握,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和教师示范来突破。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关山月》的背景、意象和情感,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欣赏其他古典诗词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分析方法。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风新韵《关山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欣赏古诗时,有没有遇到过难以理解的意象和情感?”例如,《关山月》中的“月”不仅仅是自然之景,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关山月》的意境和情感。
4.诗词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中提炼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探讨《关山月》的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大学语文关山月教案
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 2023年月日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陆游《关山月》一诗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关山月》的诗歌背景和主题。
2.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抒情的深度和广度。
2.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关山月》一诗的兴趣。
2. 播放与陆游生平或爱国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引发学生对爱国主题的思考。
二、诗歌分析1. 背景介绍:讲解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南宋与金朝之间的战争形势。
2. 主题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关山月》一诗的主题,包括爱国情怀、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对和平的渴望等。
3. 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如爱国情怀、思乡之情等。
2.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诗歌中爱国主题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阅读陆游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其文学成就。
2. 撰写一篇关于《关山月》一诗的赏析文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分享课后阅读陆游诗作的体会。
二、诗歌赏析1. 选取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深入分析。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如爱国情怀、忧国忧民等。
三、课堂讨论1. 分析诗歌中抒情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2. 结合时代背景,探讨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四、总结1. 总结《关山月》一诗的主题、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山月》一诗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关山月》教案:热爱阅读,追逐梦想的起点
《关山月》教案:热爱阅读,追逐梦想的起点近年来,一个追求高效率、高收益的社会背景愈加鲜明,而对于那些有着精神追求的人来说,是时候要反省一下其中的成长历程了。
因为在强调资源的压力下,选择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事物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人们越来越难以保持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思考和表现。
教育背景下,我们应当把保证孩子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振奋精神与保持柔软的思维风格非常重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让孩们了解一些基础知识,以及为他们提供一些相关的教材。
对于这一目标,《关山月》是一个好选择。
《关山月》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的散文之作。
它以幽默的笔触和优美的文字,讲述了羊群中一只白羊展现出惊天动地的勇气和智慧,从而展现了人性中的善、美、勇和智慧。
文章感人至深,令人印象深刻。
读完《关山月》,人们不仅能增加文化素质,更能获得思考和语言表达的感觉。
在教师使用《关山月》时,应该重视以下几点:一、适当的阅读时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的阅读时间也有所差异。
小学生一般需要在学校安排的语文课程中花费一定的时间来阅读;而初中和高中生则有更多的阅读时间。
教师应检查自己的学生们阅读的时间是否适当,并在实践中调整时长以使其适中。
二、注意语文素质教师应注意学生的语文素质。
在学习《关山月》之前,老师应专注于学生的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
如果学生们没有足够的语言素质,在学习文章时,他们可能会遇到难题。
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并为他们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使他们学到更多的语言知识。
三、传递文化关于文化的传递,教师应该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
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语言及以及文章的背景。
四、尊重教材内容教师应该遵循教材的原始尊严。
在讲解文章时,要尊重、理解和介绍作者的真实意图,让学生物尽其用。
教师还要把握学生的成长时,教会他们思考、审查和评论文章。
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思维风格,引导学生们在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中去发掘文章的内涵,并了解文章背后更深更复杂的意义。
陆游《关山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屡次遭受投降 派旳打击,但爱国之志一直不渝,死时还念念 不忘国家旳统一,是南宋伟大旳爱国诗人。
作品简介
陆游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 年,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诗 旳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 中体现抗金报国旳作品,最能反 应那个时代旳精神。诗旳风格豪 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 “小太白”之称。 著有《剑南诗 稿》、《渭南文集》、《南唐 书》、《老学庵笔记》等。
朗读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参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解题
《关山月》属乐府旧题。《乐府解题》说:“《关 山月》,伤离别也。”这种离别,总是与征战联络在一 起旳。《乐府解题》对于“关山月”三字旳出处,引古 诗《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四句作为解释。
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陆游被再次免官, 从此闲居成都。其间,宋朝大片中原地域被金人占 领而不能收复,陆游面对南宋半壁江山,感叹万端, 于是在成都用乐府旧体写了三首诗,即《关山月》、 《出塞曲》、《战城南》,三首古体诗自成一组, 集中体现了诗人训斥朝廷议和、要求恢复中原旳爱 国精神。这首《关山月》,写得尤其沉痛悲怆,为 陆游乐府诗中旳名篇。
2.善于选用经典事物体现主题。 人物:将军、战士、遗民; 地点:朱门、戍楼、中原; 事物:歌舞、白发、泪痕。 3.语言高度凝练。 呈现了南宋十几年来旳一种缩影,是宋金长久对峙 局面旳真实写照。
4.诗中对比鲜明,情景交融,爱国之情极其浓烈。 诗人把“高官乐”、“战士苦”、“遗民泪”三个画 面放在一起,形成了鲜明旳对比,使主题得到了升华;把 空旷、清冷旳月夜和战士、遗民以及作者本人那种凄楚旳 心境巧妙地融为一体;字里行间,爱国之情极其浓厚而强 烈。
大学语文陆游关山月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其爱国精神;掌握《关山月》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关山月》的主题思想;2. 把握《关山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体会陆游在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2. 理解《关山月》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陆游的生平及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陆游的诗歌为何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二、课文分析1. 朗读《关山月》,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分析《关山月》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3. 分析《关山月》的主题思想,探讨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三、讨论与赏析1.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如“关山月”、“朱门”、“戍楼”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比、象征、抒情等手法。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关山月》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引导学生思考:陆游的爱国情怀对我们有何启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关山月》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提问:陆游的爱国情怀对我们有何启示?二、诗歌朗诵与赏析1. 学生分组朗诵《关山月》,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 讨论陆游的爱国情怀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2. 结合时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大业。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陆游的爱国情怀。
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关山月》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关山月》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关山月》学案
陆游专题《关山月》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诗歌中相关的文化和文学知识。
2. 知人论世,了解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缘景明情,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关山月宋代: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知背景】公元1163年(隆兴元年)宋军在符离大败之后,十一月,孝宗诏集廷臣,权衡与金国议和的得失,后达成和议。
到了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陆游53岁),此时距当年下诏议和已十五年了,南宋朝廷不思恢复,沉浸在苟安的和平里,诗人感伤时事写下此诗。
【晓知识】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正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和戎.()诏下十五年(2)厩.()马肥死弓断弦(3)戍.()楼刁斗催落月(4)中原干戈.()古亦闻【学习引导】1.翻译诗歌(如果有特别难懂的典故或词语,老师可以在此处或诗歌的下面给注释)(翻译到练习本上)2.将你不能准确理解的诗句写在本子上,上课时重点听老师解读。
【师生互动】认真听老师讲课,做好笔记,解决不懂的问题。
【探疑解惑】1.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在全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 品味“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沉沉”一词的好处。
3. 结合全诗赏析“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4. (深层探究)诗歌忌重字,“将军不战空临边”和“沙头空照征人骨”两句诗重复用“空”字,你认为这样写是否是败笔。
【探疑解惑】教师参考答案1.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在全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总领全诗。
《关山月图文并茂话设计》优秀教案
设置诗词效果
对比教学文字横排效果和文字竖排效果,并设置适当的字体、字色、字号及文字图层的半透明效果。教师提示学生,教材文字效果不是唯一方案,学生可心根据自己的审美自行设计。
对比观察
既让学生学会基础操作,又留有创作空间。
三、学生练习
交流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
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作品进行交流评价。
1、打开“关山月”素材图片。
2、创建“图层出不穷”,在“图层1”中绘制一个圆形选区。
3、选择“选择”→“羽化”命令,设置羽化半径为3像素。
4、将选区填充为白色。
5、在“图层1”中再绘制一个稍大的圆形选区,设置羽化半径为10像素。按下键盘上的“Deete”键,将新选区中的白色图形部分删除。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三点:一是月亮一定在新建的图层上绘制;二是一定要在创建选区前在选项栏中设定羽化值;三是用油漆桶填充选区的颜色取决于前景色设置的颜色。
教学重点
弯月的绘制及文字编辑
教学难点
图像和文字在主题设计中的恰当结合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课通过讲授法、启发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创作能力。
教学环境及
资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 已做好的图像(关山月效果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评价。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小结
带领学生共同归纳本节课主要知识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配合教师总结本课内容。
再次巩固本节课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体会“选区”和“羽化”的作用;
(2)掌握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关山月》教学案例
陆游《关山月》教学案例
一、教学流程:
1、导读。
让学生齐背陆游的《书愤》,感受诗人爱国情怀,营造浓郁学习氛围。
2、诵读。
依次是学生自由读、集体读、个人小组挑战读、教师示范读。
3、抄读。
学生认真抄读该诗,指定一名学生到台上将诗抄写在黑板上,并让学检查抄写有无失误。
4、研读。
学生阅读课后注释及教材相关链接。
5、析读。
依次是诗歌体裁、诗作内容、诗人情感、抒情主人公形象、写作技巧。
指导学生概括内容时,按照“人物+事件”格式进行。
学生集体回答和单个提问相结合。
6、扩读。
一是陆游的《病起书怀》,一是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
前者由学生试着讲解,后者教师作总结用,突出“亘古男儿一放翁”之高度评价即可,不做过多阐释,最终归结到诗人的爱国精神。
二、备课过程:
《关山月》比较简单,学生手头资料也比较丰富,一是学案上的赏析性文章,二是教材上的课下注释和“相关链接”。
只要学生能认真阅读,对诗的理解不成问题。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案上的内容又比较多,我侧重指导学生跟教材走。
教材辅助学习资料简洁明了权威,
适合作为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参考材料。
作为诗歌,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应是其重要目标,而诵读形式忌单一单调,所以拟安排集体读、单个读、小组读、教师读。
为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实行对抗形式较为灵活。
但这个小组读,实在是课堂上灵机安排的,课前并没有预设此环节。
可见,备课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
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机智对讲好一节课很是关键。
选修《唐诗宋词鉴赏》,诗歌抄读或背默环节我很重视。
此一环节,看是雕虫小技,却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从实践情况看,简单易行,学生欢迎,效果明显,有利于学生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夯实根基。
在此次教学中仍为必选。
只是考虑到文章偏长,学生可能不能熟练背默,而采取了抄的`办法。
学生在黑板上所抄内容,是师生分析诗歌时所要运用到的,要考虑它在黑板上所处的位置,要给课堂板书留足空间。
这是小细节,细节也不可忽视。
因为,板书内容完整、布局合理美观,能给学生提供更直观清晰系统的知识网络。
对诗歌的分析,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般情况下,学生读得热热闹闹,但一到分析内容环节,就显得力不从心。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难点。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恰当,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合乎诗歌鉴赏规律的过程。
所预设的每一个问题要向学生传递明确的思考方向,否则,学生会无所适从。
所以,我选择了诗歌体裁、诗作内容、诗人情感、抒情主人公形象、主要手法等。
我还对诗歌中“岂有逆胡传子孙”句有不同看法,拟以此引导学生质疑。
由于历史局限,诗人有狭隘的民族观念。
从历史进程看,宋以后
的元、清,都是“逆胡”,都曾一统中华,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可惜此点在实际操作中遗忘了。
我一直很重视课堂的拓展延伸,因为就诗论诗,虽讲得深刻,仍免不了失之于视野太窄。
课堂拓展延伸之目的,一是巩固深化新知,二是丰富充实课堂,三是激活学生思维。
但拓展内容是需要细加研究的,如选择哪首诗,侧重讲什么,和教材构成对比抑或类比,是否扣合本节课教学目标等。
我拟讲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其理由是,两首诗都是用乐府旧题写的,都写了边塞征战生活,都表达了对战争的看法。
陆诗由于时局,渴盼战争,以收复失地,一统天下;李诗则由于诗人生活于盛唐,边塞征伐不断,看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有渴盼和平,反对无休止战争之意。
而“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之深意亦蕴含其中。
但两首诗的比较,对学生或许难度太大了。
所以思忖再三,就放弃了。
正踌躇之际,我忽然想起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名言,就想查一下它的出处。
打开电脑网页,浏览《病起书怀》整首诗内容,感觉甚佳。
我又无意中找到了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其中“亘古男儿一放翁”一句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灵,于是就确定拓展这两首诗。
对于梁启超的诗,我只熟悉对陆游高度评价的那句,于是我又进行细致查阅,这次发现,令我收获颇丰。
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共四首,第一次翻
检的是前两首诗放在一块解读的,由于当时该下班了,我匆匆抄下来就完了。
如果没有再次审慎地查实,我或许就会误人子弟了。
由此看出,备课一定要细心,浮光掠影式的收集资料,是不科学的,是不负责任的。
拓展内容确定下来后,我并没有确定怎样用,至于课堂上让一位学生试着解读《病起书怀》,把两首诗统一到爱国主旨之下,都是课堂上灵动应对的结果。
概括起来,此次备课活动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是要按常规课去备,要备实用性的课,要善于把平时积累的好的教学经验展示出来,要自信,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
二是要精益求精,不要敷衍应付,不论何时,都要力求知识的科学性;
三是备课活动不只指上课前的准备,整个课堂都在备课,课堂上的机智应变,也是备课活动的一部分;
四是要始终牢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知识是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能力是学生要增长的能力,情感是学生要体验的情感,教师绝不可越厨代庖。
围绕学生备课,而不是围绕老师备课,是每个教师应该铭记的。
三、几点不足:
1、掌声多,笑声多,太喧嚣。
2、预设多,学生质疑不足,课堂生成不足。
3、语言锤炼不够。
四、亮点细节:
1、刘家敏同学在独自讲解《病起书怀》时,虽很吃力,但不放弃,最后终于完成。
我几次有让她坐下之意,但她的自信、坚持使她战胜了自己,迈向了成功。
这告诉我,要相信学生的潜力,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还课堂与学生,还时间与学生,还自由与学生,是新课改之要义,是每个教师的努力方向。
2、拓展内容紧扣《关山月》,且贯穿爱国精神主旨。
3、指导学生在诵读时要挺直胸膛,双手拿书,和眼睛保持最佳距离,小细节孕育大关怀。
五、资料归纳: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醺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
《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
《读陆放翁集》:
(一)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二)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
胡尘意不平。
——梁启超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