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瓶换酒3(稿件)

合集下载

空瓶换酒公式空瓶换水公式空瓶换饮料公式行测

空瓶换酒公式空瓶换水公式空瓶换饮料公式行测

空瓶换饮料/酒公式推导(以下推导基于不可拆借)很多公务员考试培训教材提供空瓶换饮料的公式为:当n 个空瓶可以换1瓶饮料,手里有a 个空瓶时,可换饮料数为1-n a ,其实这个公式是错误的,举个简单例子:假设每2个空瓶可换1瓶饮料,当手里有4个空瓶时,则可换124-=4瓶,根据常识即可知结果是错误的。

现在对空瓶换饮料公式进行推导:当拿n 个空瓶换第1瓶饮料,则手里剩的空瓶数为a-n+1=a-(n-1);再拿n 个空瓶换第2瓶饮料,则手里剩的空瓶数为a-n+1-n+1=a-(n-1)*2; 再拿n 个空瓶换第3瓶饮料,则手里剩的空瓶数为a-n+1-n+1-n+1=a-(n-1)*3 · ·· ·再拿n 个空瓶换第x 瓶饮料,则手里剩的空瓶数为a-(n-1)*x 当a-(n-1)*x<n 时,就无法再换饮料了,因此可推出:设a-(n-1)*x=p,则n>p>=1,→a-p=(n-1)*x→x=1a --n p →x=1a -n -1-n p 当p=n-1时,x=1a -n -1 →a=(x+1)*(n-1)→当a 为n-1倍数时,p=n-1当p<n-1时,0<1-n p <1, 则x=1a -n综上,当a 为n-1的倍数时x=1a -n -1,否则x=1a -n 现在用具体实例进行验证:当每3个空瓶可换1瓶饮料,手里有11个空瓶时: 换第1瓶饮料后,则手里剩的空瓶数为11-3+1=9; 换第2瓶饮料后,则手里剩的空瓶数为9-3+1=7; 换第3瓶饮料后,则手里剩的空瓶数为7-3+1=5; 换第4瓶饮料后,则手里剩的空瓶数为5-3+1=3; 换第5瓶饮料后,则手里剩的空瓶数为3-3+1=1; 因为11不能被3-1整除,x=51311=-当每4个空瓶可换1瓶饮料,手里有15个空瓶时: 换第1瓶饮料后,则手里剩的空瓶数为15-4+1=12; 换第2瓶饮料后,则手里剩的空瓶数为12-4+1=9; 换第3瓶饮料后,则手里剩的空瓶数为9-4+1=6; 换第4瓶饮料后,则手里剩的空瓶数为6-4+1=3; 因为15能被4-1整除, x=411415=--。

逻辑思维训练600题

逻辑思维训练600题

逻辑思维训练600题1.沙漠探险有位探险家,用6天时间徒步横穿沙漠。

如果1个人只能搬运1人4天所需的粮食和水,那么,这个探险家需要雇佣几个搬运工呢?2.年龄猜测今年,一个4口之家的年龄总和是100岁,父亲比母亲大2岁弟弟比姐姐小8岁。

10年前他们全家人的年龄总和是65岁。

猜测一下,今年每个人的年龄是多少岁?3.需要几面镜子有两个人,一个人脸朝南,另一个人脸朝北,请问:至少需要几面镜子才能使两个人相互看得见对方?4.今天星期几今天的三天前是星期五,那么,请问明天的后两天是星期几?5.司令的年龄在一项活动中,你是司令,手下有2名军长,6名团长,7名排长,10名士兵,那么,请你猜猜司令的年龄。

6.空瓶换酒问题有个啤酒商为了促销新品牌的啤酒,规定3只空酒瓶可以换1瓶啤酒。

每瓶啤酒3元,有个人一共喝了15瓶啤酒,只花了30元,请问他是怎么做到的?7.生死大冒险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生活着土人,他们不愿意被外人打扰。

一天,一个探险家来到了岛上,被土人抓住。

土人的祭司告诉他:“你临死前还可以有机会留下一句话,如果这句话是真的,你将会被烧死,是假的,你将被五马分尸。

“可怜的探险家如何才能活下来?8.游水的鱼一条鱼儿在水中悠闲地游水。

能否移动3根火柴,使这条鱼向相反的方向游?9.称球游戏假设你有8个球,其中一个略微重一些,但是找出这个球的唯一方法是将两个球放在天平上对比。

最少要称多少次才能找出这个较重的球?10.审问嫌犯4个杀人嫌疑犯正在受审,每个嫌疑犯都被问了一个问题。

他们的回答分别是---甲:“乙杀了人。

”乙:“丁杀了人。

”丙:“我没有杀人。

”丁:“乙在撒谎。

”4个人的回答中只有一个是坦白正确的,其他的三个人都在说谎。

那么,到底是谁杀了人?11.蜗牛爬出来一只蜗牛要从井底爬到井口。

白天蜗牛要睡觉,晚上才出来活动,一个晚上蜗牛可以向上爬3尺,但是白天睡觉的时候会往下滑2尺,井深10尺,问蜗牛几天可以爬出来。

12.移动玻璃杯佳佳的妈妈是水泥厂的化验员。

【2020国考省考公务员笔试真题强化训练】【名师专项点拨-数资】数量关系3 高照 (讲义+笔记)

【2020国考省考公务员笔试真题强化训练】【名师专项点拨-数资】数量关系3 高照 (讲义+笔记)

【名师专项点拨-数资】数量关系3(讲义)植树问题【例1】(2018天津事业单位)在某马路一旁,每隔10米种植一棵树,则需要18颗树,如果每隔5米种植一棵树,则需要()颗树。

A.32B.33C.34D.35【例2】(2018联考黑龙江)一条笔直的林荫道两旁种植着梧桐树,同侧道路每两棵梧桐树间距50米。

林某每天早上七点半穿过林荫道步行去上班,工作地点恰好在林荫道尽头。

经测试,他每分钟步行70步,每步大约50厘米,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达工作地点。

那么,这条林荫道两旁栽种的梧桐树共有:A.44棵B.42棵C.22棵D.21棵【例3】(2018广东)某公园有一个周长为1千米的长方形花坛,计划在其周围每隔100米放置一个垃圾桶。

现已将所需垃圾桶全部放在其中一个放置点(如图所示),接下来要用手推车将垃圾桶运到每一个放置点。

假如该手推车每次最多能运3个垃圾桶,则将垃圾桶运到最后一个放置点时手推车行程最少为()米。

A.1600B.1800C.1900D.2200【例4】(2019银行招考)甲乙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是500米,沿直线每隔10米种一棵树,那么一行能种多少棵树?()A.50B.49C.51D.48方阵问题【例1】(2018新疆)某部队的全体官兵刚好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人数是128人,则该部队共有多少名官兵?A.529B.783C.1089D.1122空瓶换酒公式【例1】(2019银行招考)8个空的牛奶瓶可以免费兑换1瓶牛奶,小明现在有85个空瓶,最多可以免费喝几瓶牛奶?A.10B.11C.12D.13统筹运输问题【例1】(2013天津)某个公司在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各有一个仓库,四个地方依次排列,大致都在一条直线上,分别相距6千米、10千米、18千米,甲仓库有货物4吨,乙仓库有货物6吨,丙仓库有货物9吨,丁仓库有货物3吨。

如果把所有的货物集中到一个仓库,每吨货物每千米运费为100元,请问把货物放在哪个仓库最省钱:A.甲B.乙C.丙D.丁【例2】(2018联考江西)在一条公路上每隔10里有一个集散地,共有5个集散地,其中一号集散地有旅客10人,三号集散地有25人,五号集散地有45人,其余两个集散地没有人。

换啤酒问题

换啤酒问题

换啤酒问题:小明的父亲从商店买回10瓶啤酒,商店规定3个空瓶可换回一瓶啤酒,若小明的父亲不再给钱,他一共可喝上多少瓶啤酒?其解法是:10瓶喝完,可换回三瓶;再喝完,则剩余4个空瓶,又换回一瓶,喝后剩下2个空瓶,此时借进1空瓶,则又可换回1瓶,喝完后还所借1空瓶.总计可喝15瓶.此过程中“一借”可谓巧.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和灵性.数学学习内容远离生活无疑是导致学生对数学无兴趣的根本原因,它使本该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死气沉沉.有鉴
活中学数学。

针对消费者谈促销策略

针对消费者谈促销策略

一、免费品尝新产品入市,由于产品或者品牌在市场的影响力不足、消费者认知度较低,企业希望快速建立品牌的影响力并引起消费者尝试购买的欲望,所以会专门制作一些小包装酒,供消费者免费品尝,一般为125毫升。

还有为了建立意见消费群体,专门针对这些搞些品鉴活动,赠送些主推产品,一般一人赠送两瓶酒。

有的还专门搞些路演活动,品尝与买赠促销活动同时进行,采取路演与买赠活动,一般多出现于中低端酒。

二、兑奖券派发有的厂家为了刺激消费者主动购买,或刺激消费者尝试消费本产品,会印制一批彩色的兑奖小票,说明活动的截止时间、活动的产品、买赠的方式、参与的售点,消费者凭此小票就可到终端活动售点进行“买一赠一”活动,或免费获得赠送酒两瓶。

厂家根据售点的小票的收集数量进行统一兑现。

此促销手段,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小票一定要加盖印章,以控制流量,随发随印;针对终端的密集消费群集中发放;发放要选对发放点(居民社区,乡镇逢集、庙会、商业门店等),保证发放效果;进行发放前和反馈后单点的数量统计,进行反馈率的统计,以便于调整策略;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15天或20天为一周期;保证对活动售点的与时兑现。

三、报纸媒体促销区域性的厂家也会选择当地比较有影响力的报纸媒体进行促销活动,让消费者规定日期尝试消费本产品或者购买消费本产品。

一般采取的都是报纸剪角方式,在报纸活动报道的一角,附加活动的兑现剪角,消费者凭剪角就可到终端售点换得1瓶品尝酒或者凭剪角在购买可以打折或冲抵现金,刺激消费者消费或品尝到本品。

厂家根据终端的剪角数量进行兑现,同时也检阅了报纸媒体促销的反馈率。

四、价格折扣价格折扣是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分为直接折扣和间接折扣两种方式,前者是直接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后者则不变动价格,而是让消费者以相同的价格可以得到比以前更多的产品。

前者比较敏感,容易引起较大的变动;后者属于变相降价,在消费者心理上有个缓冲的过程。

优点是,生效快;增加短期内的销量;可增加消费者的购买量;对消费者最具冲击力;紧急对抗竞争者行动最有效;受中间商欢迎,更受本企业的业务员欢迎。

二年级秋季总结

二年级秋季总结

二年级秋季复习大纲第一讲:平面图形计数进阶一、单层规则图形1、特点:基本图形手拉手、肩并肩站成一排2、方法:开火车基本图形个数倒数依次加到1二、多层规则图形1、数长方形(1)普通:长边线段总数×宽边线段总数(2)变形:先去掉,再添回来,后算增加的2、数三角形(1)普通:每层个数×层数(2)变形:先分层,后补漏三、不规则图形分类法:按大小、方向数数数下图图形个数三角形()个长方形()个第二讲:一笔画游戏一、一笔画1、笔不离纸2、不走回头路3、必须是连通图4、看奇点{0个:同进同出2个:一进一出二、多笔画1、变多笔画为一笔画目的:破坏奇点,减少个数方法:在奇点之间添/去线2、最少笔画奇点个数÷2三、点线图1、区域成点2、通道成线两图各有几个奇点?请标示出奇点位置,能否一笔画?如果不能至少填几天线段可以一笔画?第三讲:巧算加减法进阶一、核心:凑整法(看个位)1、加法凑整:个位相加为02、减法凑整:个位相同3、带着前面的符号搬家4、化加为乘5、加减抵消二、添、去括号(改变计算顺序)1、“-”后:括号里+、-变号2、“+”后:括号里+、-不变三、基准数法1、找都接近的2、找各自接近的巧算下题(1)4016-358-1016-642 (2)69+73+71+75+68+74第四讲:带余除法初步一、带余除法(余<除数)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2、商×除数+余数=除数3、(被除数-余数)÷商=除数4、余<除数除数最小:余数+1余数最大:除数-1二、常见问题1、最多除数→固定要求2、分配工作一起分3、与和差倍综合三、除法竖式1、高位→低位2、商→乘→减→比→落计算(1)84÷3=(2)65÷4=第五讲:数列规律进阶一、数列按一定规律排成的一列数二、数列的分类1、等差数列:相邻两数之间同加/减同一个数2、规律差数列:相邻两数之间的差有规律3、跳跃数列:数忽大忽小(隔着看)4、等比数列:相邻两数之间同乘/除以同一个数5、兔子数列:从第三个数开始,后面每一个数都是前面两个数之和一般;乘法兔;个位兔;三脚兔6、平方数列:自己×自己三、数表图(位置)1、小凑大2、数列规律找出下列数列规律,并填写完整(1)6,10,14,18,22,26,30,(),38,42(2)4,21,43,70,102,(),181,228(3)1,5,25,125,625,(),15625(4)2,3,4,9,6,27,8,81,10,(),(),729,14(5)4,7,11,18,29,(),76,123(6)361,324,289,256,(),196,169,144第六讲:找规律综合一、简单型1、与位置有关2、与数量有关3、与方向有关4、与颜色有关二、组合型左右、上下组合三、移动型有序移动四、旋转型1、方向:顺时针、逆时针2、旋转+自传3、补缺法五、数图综合1、与数列规律结合2、与周期问题综合下图是用棋子摆成的图形,按以下规律继续摆下去,第8幅图形需要()枚棋子。

三年级奥数教程第14讲 趣味问题

三年级奥数教程第14讲 趣味问题

三年级奥数教程第14讲趣味问题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有趣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懂题意,然后要经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巧妙地解决.例1、有一杯牛奶,小萍喝了半杯后,将它加满水,然后她又喝了半杯后,再加满水.最后全部喝完.问:小萍喝的牛奶多,还是喝的水多?分析与解一杯牛奶,喝了半杯,加上半杯水后又喝了半杯,再加了半杯水.所以,前后两次总共加水一杯.因为牛奶也是一杯,所以小萍喝的牛奶和水一样多.答:小萍喝的牛奶和水~样多.随堂练习1两瓶同样多的白酒和红酒.先用一个小杯在白酒瓶内舀一小杯白酒,放入红酒瓶内.然后再在已经掺了点白酒的红酒瓶内舀一小杯倒入白酒瓶.问:是白酒里面含的红酒多,还是红酒里面含的白酒多?例2、把一根木料截成4段用12分钟.照这样的速度,要是把同样的木料截成8段,要用多少分钟?分析与解锯木头所用的时间,就是拉锯子所用的时间.截成4段木料,只要锯3次就可以了.所以,每锯一次用的时间是4(=12÷3)分钟.截成8段木料总共要锯7次,所以截成8段木料用的时间为28(=4×7)分钟.答:截成8段木料要用28分钟.随堂练习2一根木料截成2段用4分钟.用12分钟可以把这根木料截成几段?例3、用一根绳子去测一口井的深度.把绳子三折后去测量,井口外余下3米.把绳子四折后去测,井口外余1米.问:这口井深多少米?这根绳长是多少米?分析与解绳子三折,井口外余的绳子总长为3×3=9(米).四折,井口外绳子总长是1×4=4(米).这表明4倍的井深比3倍的井深多5(=9—4)米.而4倍的井深比3倍的井深正好多1个井深.所以,井深为5(米).绳长为(5+3)×3=24(米).答:井深5米.绳长24米.随堂练习3 用一根绳子测井深.绳子五折后,井口外余3米.绳子七折后,井口外余l 米.问:井深多少米?绳长多少米?例4、一个人和尚带着两个小和尚去河对岸的寺院.河上没有桥,他们又都不会游泳.为了过河,他们找来一只空船,船最多载重50千克,而大和尚正好重50千克,两小和尚各重25千克.问:他们怎样才能全部过河?分析与解因为载重刚好等于大和尚体重,所以第一次不可能让大和尚过河(如果第一次大和尚过河,那么小船就无法回来再带小和尚).所以,我们有下面的方案:第一次两个小和尚一起过河,让一个小和尚将小船划回来;第二次让大和尚独自一个人划船过去,让另一个小和尚将船划回来;第三次两个小和尚一起划过河.随堂练习4 一个人用一只小船过河,他带了三样东西,一只狗、一只鸡、一篮青菜.他每次只能带一样东西过河,而且没人的时候狗会吃鸡、鸡会吃菜.这个人应该怎样过河,才能保证三样东西都完整?例5、酒厂为了推销某个新品牌,规定每3个这种品牌的空酒瓶就可以换回一瓶啤酒.萍萍家一次买了18瓶啤酒,喝完后就拿空瓶去换酒,再喝再换,直到不能再换为止.问:萍萍家一共可以喝多少瓶啤酒?分析喝完18瓶后,可换6瓶啤酒.再喝完6瓶后,又可换2瓶啤酒.2瓶喝完后,可先借1瓶啤酒来喝,喝完后,正好将3个空瓶还回去,抵消所借的1瓶啤酒.解 18+18÷3+18÷3÷3=26,26+1=27.答:萍萍一家一共可以喝27瓶啤酒.随堂练习5店规定3个空汽水瓶可以换一瓶汽水,晶晶买了10瓶汽水,喝完后用空瓶去换汽水.晶晶一共可以喝到多少瓶汽水?例6、玩猜扑克游戏.其中一个人从9张不同的扑克中任意地选定1张,让另外一人猜他选的是哪张,猜的人可以让选牌人回答一些提问.问:猜的人至少要问选的人几次,才能找出那张扑克?应该怎样进行?分析与解果一张、一张地问选牌人的话,需要问8次才能找出扑克.如果改成两手各拿一张,问选牌人扑克在哪只手中,就最多只问4次.所以,要想问的次数最少,猜牌人一定要同时用上两只手,每只手上可以多拿几张牌.首先将9张扑克平均分成三份,然后任意取出两份,一手一份,问选牌人:“所选的扑克在哪只手中?”如果所选的1张在一只手中,那么只要再将这只手上的3张牌分成三份,每只手上各拿1张,剩下l张.再问选牌人:“所选的扑克在哪只手中?”这样问两次,就可以将所选的扑克找出.如果第一次问所选的1张不在两只手上,那么必在剩下的3张中,同样再问一次便可将所选的l张扑克找出.显然仅问一次,回答有两种情况,无法将所选的扑克找出.所以至少要问两次.随堂练习6 同时吃掉三条鱼要3分钟.照这样的速度,100只猫同时吃掉100条鱼要多少分钟?读一读………………………………………………七桥问题哥尼斯堡是德国的一座名城,人杰地灵,这里诞生了大哲学家康德(I.Kant,1724~1804)和大数学家希尔伯特(D.Hilbert,1862~1943).帕瑞格尔河从城中穿过,河中有两个岛A与D,河上有七座桥连接这两个岛及河的两岸B、C,如图l所示.人们提出一个问题:能否经过每座桥恰好一次,既无重复也无遗漏?很多人都来试验,但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后来,大数学家欧拉(L-Euler,1707~1783)知道了这个问题.他巧妙地证明了这件事是不可能的.欧拉首先用4个点A、B、C、D来代表两个岛与河的两岸,用相应点的连线表示岛与岸或岛与岛的桥.这就得出图2.其中B、D之间的一条线,表示河岸B与岛D之间有一座桥.B、A之间的两条线,表示河岸B与岛A之间有两座桥.C的情况与B类似.D、A之间的连线,表示D、A之间有一座桥.这样,七桥问题就化成图2能否一笔画成的问题。

空瓶换酒的诱惑(四年级小学数学拓展课案例精选)

空瓶换酒的诱惑(四年级小学数学拓展课案例精选)
11+3+1+1=16
4+1=5 4+1+1=6
12+4+1=17 13+4+1+1=19
买来的瓶 数
3
3÷3=1
4
4÷3=1…1
5
5÷3=1…2
6
6÷3=2
7
7÷3=2…1
8
8÷3=2…2
9
9÷3=3
10
10÷3=3…1
11
11÷3=3…2
12程 第1次
13
12÷3÷33=0=4……21
(8+1) ÷3=3
(1+2)÷3=1 2÷3=0…2
(2+1) ÷3=1 (2+2) ÷3=1…1
3÷3=1
买来的瓶 数
2
置换过程 (除法算式分步表示) 2÷3=0…2
5
5÷3=1…2
8
8÷3=2…2
11
11÷3=3…2
14
14÷3=4…2
17
17÷3=5…2
20
20÷3=6…2
换的瓶数
(用加数分别表示依次置换 来的瓶数)
9
9÷3=3
3÷3=1
18
18÷3=6
6÷3=2
27
27÷3=9
9÷3=3
3÷3=1
换的瓶数 (用加数分别表示依次置换
来的瓶数)
1
2
3+1=4
一共可喝的瓶数
3+1=4 6+2=8 9+3+1=13
6+2=8
18+6+2=26
9+3+1=13

有借有还——精选推荐

有借有还——精选推荐

有借有还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任秀丽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设想:“有借有还”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我们在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中坚持这样的一个理念:注重数学活动的过程,即注重数学领域内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__数学知识的教学。

因此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借有还”的解题策略,并能运用这种解题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并能初步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围绕这一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力求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一、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先从“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生活常理引入,希望同学们也能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然后再引入到数学王国之中,让学生把这种“有借有还”的数学思想运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之中,最后再一次拓展延伸到生活之中,如此安排,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二、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本课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如“巧解计算题”、“巧解图形问题”、“空瓶换啤酒”等栏目。

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本课力图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

对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设立了相应的情境,并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探究与交流,以使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统筹问题”典型题选讲

“统筹问题”典型题选讲

统筹问题”典型题选讲统筹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是一个研究怎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问题。

随着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越来越接近生活,注重实际,这类题目出现的几率也越来越大。

所以我们有重点研究统筹问题的必要。

华图教育集团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李委明老师特别选择了一些统筹问题的典型题进行讲解,希望能对各位考生备战国考有所帮助。

一、时间安排问题【例1】(山西2009-105)妈妈给客人沏茶,洗开水壶需要1分钟,烧水需要15分钟,洗茶壶需要1分钟,洗茶杯需要1分钟,拿茶叶需要2分钟,依照最合理的安排,要几分钟就能沏好茶?A16分钟B17分钟C18分钟D19分钟[答案]A[解析]时间统筹:烧水的同时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总共需要1+15=16(分钟)【例2】(河北选调2009-59)星期天,小明的妈妈要做下列事情:擦玻璃要20分钟,收拾厨房要15分钟,拖地要15分钟,洗脏衣服的领子、袖口要10分钟,打开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要40分钟,晾衣服要10分钟,干完所有这些事情至少需要多少分?A.110B.95C.70D.60[答案]C[解析]时间统筹:打开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完成擦玻璃、收拾厨房、拖地的工作。

总共需要10+20+15+15+10=70(分钟)【例3】(山西2009-98)A、B、C、D四人同时去某单位和总经理洽谈业务,A谈完要18分钟,B谈完要12分钟,C谈完要25分钟,D谈完要6分钟。

如果使四人留住这个单位的时间总和最少,那么这个时间是多少分钟?A.91分钟B.108分钟C.111分钟D.121分钟[答案]D[解析]时间统筹:尽量让谈话时间短的人先谈,以节省总谈话时间。

那么谈话依次需要6、12、18、25分钟,第一个人D需要停留6分钟,第二个人B需要停留6+12=18(分因此选择乙仓库最省钱。

【例8】如图,姚乡长召集甲、乙、丙、丁、戊、己六个村的干部参加会议,这六个村子每两个村子之间的间隔和每个村参加会议的人数如图所示。

酒店酒吧标准存货量规定(标准版)

酒店酒吧标准存货量规定(标准版)

酒吧标准存货量规定
目的:
1.确保销售的酒水与收入一致;
2.防止各吧台的酒水积压、丢失。

规定:
1.酒吧酒水的标准存货量应满足三天的周转量。

财务部成本控制人员应该每三个月根据各酒吧实际的消耗量更新标准存货量。

2.任何情况下,酒吧服务员不能擅自为本店同事、朋友、亲属免费提供饮料或自饮酒水。

3.各酒吧服务员每天必须正确填写收发存报表,做到帐实相符。

4.所有酒水的标准存货量的变更及品种的更换必须经餐饮部经理批准,并以书面的形式报与财务部存档。

5.餐厅与厨房之间酒水的相互调拨,应按实际调拨数量填写酒水调拨单,以便正确记录各部门的消耗成本及酒水的实际库存量。

6.财务部成本控制人员每月不得少于两次对吧台进行随机检查,确保标准存货量与实际存量一致。

7.对每次的抽查应有书面记录,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报告餐饮部经理及财务总监,查明原因。

8.经审批的标准吧台存货量,各营业点不得进行私自更改,如有任何变动,必须书面报告财务部。

9.针对整瓶销售的酒类,各部门的领货必须严格按照以一换一、以空瓶换整瓶的原则,按实际销售量进行补货。

10.各吧台服务员必须每日根据实际的销售数量填写领货单,经成本控制经理审批,确保与所制定的标准库存量相一致。

核心点拨1、题型简介统筹问题主要...

核心点拨1、题型简介统筹问题主要...

数学运算问题一共分为十四个模块,其中一块是盈亏问题。

核心点拨1、题型简介盈亏问题早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第六章——盈不足章节中就曾记载:盈就是有余,亏就是不足的意思。

把一定数量的物体分给若干个对象,按某种标准分,结果刚好分完,或多余(盈),或不足(亏),再按另一种标准分,又出现分完、多余或不足的结果,根据每次的结果来求物体以及分配对象的数量的问题,就称为盈亏问题。

2、核心知识一般情况下,盈亏问题强烈推荐各位考生使用方程法。

公务员考试中,抽屉原理问题通常与其他问题相结合来进行考查,一般只有抽屉原理1、抽屉原理2和逆用抽屉原理三种类型。

解抽屉原理问题的常用的方法是遵循最差原则,即考虑最差情况,其本质都是抽屉原理问题的基本原理。

无论“抽屉”大小、种类怎么变化,同学只要牢牢把握这三种类型和解题原则,就能轻松搞定抽屉原理问题。

核心点拨1、题型简介抽屉原理的一般含义:假如有n+l或多于n+l个元素放到n个集合中去,其中必定至少有一个集合里至少有两个元素。

在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中,考查抽屉原理问题时,题干通常有“至少……,才能保证……”。

掌握抽屉原理问题,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至少……”的问题。

2、核心知识(1)抽屉原理1:将多于n件的物品任意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件数不少于2。

(也可以理解为至少有2件物品在同一个抽屉),一般遵循最差原则,即考虑极端情况,最差的情况。

从各类公务员考试真题来看,“考虑最差情况”这一方法的使用广泛而且有效。

(2)抽屉原理2:将多于m×n件的物品任意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的件数不少于m+1。

(也可理解为至少有m+1件物品在同一个抽屉)(3)逆用抽屉原理即是对抽屉原理2的逆向思维,从“抽屉物品数量件数不少于m+1”推出m,然后根据公式,得出抽屉数量n。

在公务员考试中,和差倍比问题通常只有以下三种类型,无论考察哪种形式,只要分析题意,找出倍比对应的已知量,进而去求未知量,同时熟悉题型的主要解题方法,即公式法,方程法,利用整除的性质(建议采用方程法),这样就能轻松搞定和差倍比问题。

古代空瓶换酒原题目

古代空瓶换酒原题目

古代空瓶换酒原题目
(中英文实用版)
古代空瓶换酒,这一独特的交换方式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由于商品经济的不发达,货币交换并不普及,人们便采用了这种独特的交换方式来满足生活中的需求。

古代空瓶换酒的具体操作方式是这样的:当一个人需要酒时,他可以拿着空瓶子去酒铺,用空瓶子换取一定数量的酒。

然后,当他喝完酒后再拿着空瓶子去酒铺换取更多的酒。

这种交换方式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酒铺老板相信这个人会用空瓶子再次换取酒,因此愿意将酒给他。

在我国的历史上,空瓶换酒的现象历经了多个阶段。

最初,这种交换方式只存在于酒铺与顾客之间。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空瓶换酒逐渐演变为一种更为普遍的交换方式,不仅用于酒,还用于其他商品。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空瓶换酒不仅方便实用,而且可以促进商品的流通,推动经济的发展。

与现代交换方式相比,古代空瓶换酒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它不需要货币,方便了交换过程中的结算。

其次,它鼓励人们节约资源,重复利用物品,有利于环境保护。

最后,它增强了人际间的信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拥有了货币等更为先进的交换方式,但古代空瓶换酒的现象仍值得我们深思。

在资源日益紧张、环境问题严重的今天,如何借鉴古代空瓶换酒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此外,如何在现代社会建立起基于信任和互助的交换方式,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总之,古代空瓶换酒现象是我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交换方式,它体现了古人智慧与创造力。

从空瓶换酒的现象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如资源利用、人际信任等。

空瓶换酒

空瓶换酒

4.5空瓶换酒例1.某商店出售啤酒,规定每4个空啤酒瓶可以换1瓶酒,张叔叔买了24瓶啤酒,他一家前后最多能喝到多少瓶啤酒?例2.学校开校运会,要发给师生960人每人一瓶汽水,商店规定5个空汽水瓶可以换1瓶汽水,那么,为了使师生都能喝上一瓶汽水,学校至少要买多少瓶汽水?例3.某校六年级的80名同学与2名老师共82人去公园春游,学校只准备了180瓶汽水,总务主任向老师交待每人供应了3瓶汽水(包括老师)不足部分可到公园里购买,回校后报销,到了公园,商店贴有告示:每5个空瓶可换一瓶汽水,于是要求大家喝完汽水后空瓶由老师统一退瓶,那么用最佳方法筹划,至少还要购买多少瓶汽水回学校报销?练习五1、小明一家喝了汽水都把空汽水瓶收存,准备交社区服务中心回收,这天看到商店贴有告示,可用5个空汽水瓶换1瓶汽水,他们家这时已经收存了54个空汽水瓶,反复用空汽水瓶换汽水,可以喝多少瓶汽水?还剩多少个瓶?2、5个空瓶可以换一瓶汽水,某班同学喝了161瓶汽水,其中有一些是用喝完汽水的空瓶换的,那么他们最少买了多少瓶汽水?3、学校师生1194人外出参观,计划每人发2瓶汽水每瓶汽水售价1.8元,商店规定每6个空瓶可以换一瓶汽水,带队老师合理筹划,可收空瓶换汽水,使每人按要求喝到汽水后,节省了多少钱?4.6行程问题例1.陈伟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他步行1千米用的时间比骑自行车多9分钟,现他要骑自行车前往相距15千米的某地,要行多少小时?例2.李华每天上学先步行14分钟,再跑步3分钟到达学校;有一天他上学先跑步6分钟,再步行到学校,这一天他比平时早6分钟到校。

他放学回家全程都步行,要走多少分钟?例3.张平从甲地步行到乙地,每走30分钟休息10分钟,一共用了110分钟;从乙地返回甲地,走的速度是去时的1.2倍,每走20分钟休息10分钟,从乙地回到甲地用了多少分钟?例4.小强从学校往少年宫看演出,如果每分钟走75米,正好能按时到达,实际他每分钟多走15米,提前6分钟到少年宫,学校离少年宫多少米?例5.小明上午8时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12千米;小强上午8时40分钟骑自行车从B地到A地,每小时行16千米,两人在A,B两地间路程的中点处相遇。

古代空瓶换酒原题目

古代空瓶换酒原题目

古代空瓶换酒原题目(实用版)目录1.古代空瓶换酒的来源和含义2.古代空瓶换酒的故事传说3.古代空瓶换酒的现代意义正文在古代,空瓶换酒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空瓶换酒,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空瓶子去换取酒。

这种行为看似荒谬,但在古代却并非如此。

本文将从古代空瓶换酒的来源和含义、故事传说以及现代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古代空瓶换酒的来源和含义。

空瓶换酒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文为“瓶之罄矣,以空瓶易酒”。

从字面意义上看,空瓶换酒是指用一个空瓶子去换取酒。

但在古代,它实际上是一种隐喻,象征着“以无用之物,换取有用之物”。

换句话说,空瓶换酒是一种对资源的巧妙利用,体现了古代人们珍惜资源的观念。

接下来,我们来讲述一下古代空瓶换酒的故事传说。

据说,古代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因为家中贫寒,难以维持生计。

有一天,他发现家中有一个空瓶子,于是便拿去换取了酒。

当他喝完酒后,他发现瓶子里竟然还剩下一些酒。

孟尝君非常高兴,便将剩下的酒倒入瓶子里,再次拿去换取了酒。

就这样,他用一个空瓶子不断地换取酒,最终度过了难关。

这个故事传颂了空瓶换酒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古代空瓶换酒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空瓶换酒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含义,但它仍然具有启示作用。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古代人们珍惜资源的观念和勤劳精神。

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这种观念和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此外,空瓶换酒也提醒我们,不要轻易放弃,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资源,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综上所述,古代空瓶换酒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瓶换酒——由一道“生活中的数学题”引发的思考·邓忠洪摘要:既注重生活经验,又具有数学头脑的人,他不仅学会生活,而且能享受生活——用所有的空瓶,换最多的酒来畅饮!生活为我们数学提供了素材,创设了情景,只要我们学会用数学思维方法来解决中生活的数学问题,那么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就会好,幸福指数就会高,生活就一定甜甜美美。

关键词:生活数学问题思考生活中有许多客观事物的存在,很多人都熟视无睹觉得理所当然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更没有必要运用数学思维来思考,就像当年大家没有发现苹果为什么只往地上掉一样。

所以,我们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必须有意引导,转变学生思考问题的观念——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维来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为我们数学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创设了情景,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用数学思维方法来解决中生活的很多问题。

一、【现象】小学有这样一道“生活中的数学”题:“某商店出售啤酒,为了回收空瓶,规定每3个空瓶可以换一瓶啤酒。

爸爸买了11瓶啤酒,他最多可以喝多少瓶啤酒?(思路点睛:第一次喝完后的空瓶可再换啤酒。

)”笔者发现两种现象——收集到两种解答方案,一种是“商家”用他的生活经验设计的,这种现象(方案)还比较普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另一种是“消费者”结合生活,用我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设计的,这种现象(方案)极其少见,多数人认为只是理论而已,不切实际,生活中根本行不通。

商家(生活经验)【思路点睛——第一次喝完后的空瓶可再换啤酒】:解:11-2=9(瓶) 9÷3=3(瓶) 3÷3=1(瓶)1+2=3(瓶) 3÷3=1(瓶) 11+3+1+1=16(瓶)答:他最多可以喝16瓶啤酒。

消费者(数学方法)【思路点睛——每( )个空瓶可以换一瓶啤酒喝】:买 第一次换第二次换第三次换酒喝了瓶子被换走 酒喝了瓶子还剩下“空瓶换酒”(生活经验)示意图每(2)个空瓶可以换一瓶啤酒(喝) “空瓶换酒”(数学方法)示意图 = =每3个空瓶可以换一瓶啤酒(走)解:11÷(3-1)+11=16.5(瓶)答:他最多可以喝16瓶半啤酒。

小学中高段还可以用小数、分数和比例来解。

解:11×(1+21)=16.5(瓶)(1个空瓶可以换21瓶酒喝) 或11×212 =16.5(瓶)(空瓶个数和换喝瓶数比为2∶1) 答:他最多可以喝16.5瓶啤酒。

二、【思考】对比两种解题思路和方法,笔者很有感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 思考一:我们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

两种方法最后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用2个(或1个)空瓶能否换啤酒喝,如果能的话,又能换多少啤酒喝。

如同甲、乙两人各有2个空瓶,面对商家的规定“每3个空瓶可以换一瓶啤酒”,最后甲换了一瓶来喝,而乙呢,认为换不到,提着2个空瓶,看着甲喝。

乙不思考自己为什么换不到,反而埋怨商家不公平。

对待“空瓶换酒”这类生活数学问题,会不会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就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甲既懂数学又懂生活,人家畅饮美酒;只会生活经验的乙呢,他只有提着两空瓶暗暗落泪的份。

首先,我们要正确解读“规定”。

俗话说,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面对同一问题,具有数学思维的人常常会有出乎意料的解决效果。

商家的“每3个空瓶可以换一瓶啤酒”这个“死规定”,我们可以看成“每2个空瓶可以换1瓶啤酒喝(喝完后瓶子是商家的)”这个“人性化规定”。

规定在这里只是一个框架,它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而不是商家眼中的“死规定”。

只要商家有“空瓶换酒”之规定,那么这个规定的实质就是指空瓶不再是空瓶,空瓶在这里就是能喝的酒,至于几个空瓶可以换一瓶酒喝,那要看具体规定了。

规定“每3个空瓶可以换一瓶啤酒(走)。

”即3个空瓶可以换1个空瓶和它里面的酒,则每2个空瓶就可以换一瓶啤酒喝,只是喝完后的空瓶是商家的。

商家眼里的规定是死的,他那样教条地生搬硬套就是要消费者没事找事,非要每3个空瓶才换一瓶啤酒给你,喝完后的空瓶,哪怕被你消费者带走。

其次,我们要准确地理解“问题”。

因为空瓶不再是空瓶,它能换成酒。

所以“问题”——最多可以喝多少瓶啤酒——该这样理解:不留一个空瓶,将所有的空瓶都换成啤酒喝,这样才是最多可以喝多少瓶啤酒。

而不只是第一次喝完后的空瓶可再换啤酒,或把前几次多的空瓶换了,剩下一两个少的空瓶,认为不能换,只好“丢弃”。

规定和问题不一致,规定是换“走”,要带瓶,而问题是换“喝”,不带瓶。

这只是概念变了,而空瓶与啤酒之间的换算关系没变。

问题在这里不可能改变,只能变通规定来适应问题。

在我们消费者眼中,空瓶不再是空瓶,而是啤酒,即2个空瓶可以换一瓶啤酒喝,只是喝完后的这个空瓶是属于商家的。

也就是说“一个空瓶等同于半瓶啤酒”。

第三,我们要规范地引导“思路”。

解决该问题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又是什么。

前者认为重点是明确第一次喝完后的空瓶可再换啤酒,难点是步骤多。

其实本无难点,而是人为地制造出了难点。

后者认为重点是利用等量转化,将规定中的“换走”,改变为问题中的“换喝”。

只要抓住了这个重点,本题就不存在难点了,进而转化为一道简单的题了。

题目后所谓的“思路点睛——第一次喝完后的空瓶可再换啤酒”实质在“画蛇添足”,把学生往“死规定”上引,将一般问题复杂化了。

这样学生会把1、2个空瓶白白“浪费”,不能换成“酒”喝,那么解决不了最多可以喝多少瓶啤酒中的“最多”的这个问题。

而第二种思路点睛——每(2)个空瓶可以换一瓶啤酒(喝)——它才真正起到了思路点睛的作用,将看似复杂的问题简捷化了。

一次性地把11个空瓶换完,避免了换了喝,喝了又换,还要分几次换,甚至换不完,达不到“最多”的目的。

思考二:我们应该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诠释生活,从而享受生活。

具体怎样用空瓶换酒呢?我们采用数学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

数学理论:商家的“每3个空瓶可以换一瓶啤酒”之“死规定”,我们可以看成“每2个空瓶可以换1瓶啤酒喝(喝完后瓶子是商家的)”这个“人性化规定”。

于是,此类题就变得简单了——“某商店出售啤酒,为了回收空瓶,规定每2个空瓶可以换1瓶啤酒喝(喝完后瓶子是商家的)。

爸爸买了11瓶啤酒,他最多可以喝多少瓶啤酒?”这种方法解答,一次性的把11个空瓶换完,很快地得出正确的结果。

生活实践:如果商家容易沟通,那么爸爸可以先“赊”1瓶啤酒,喝完后加上自己带来的2个空瓶共3个空瓶,再还给商家。

这就享受了“用2个空瓶换一瓶啤酒喝(喝完后的空瓶是商家的)”这种生活。

如果商家非要按“死规定”,爸爸可以找朋友帮忙,先从好朋友处借1个空瓶,然后加上自己的2个空瓶,换一瓶啤酒走,喝完后再将这个空瓶还给好朋友。

试问,商家吃亏没有?明显没有。

好朋友呢?也没有。

这样,爸爸就顺利地用2个空瓶换了一瓶啤酒来喝。

本题中,最后只剩1个空瓶,又怎样换酒喝呢。

第一,可以看成半瓶啤酒,暂时存放在那里,等以后有空瓶一起再换来喝。

第二,可以找朋友合作。

他出2个空瓶,和爸爸这1个空瓶一起去换一瓶啤酒走,俩朋友碰杯,朋友一半,爸爸一半,喝完后的空瓶归朋友。

这样,爸爸和朋友俩人都用1个空瓶换来了半瓶啤酒来喝。

所以爸爸最多可以喝16瓶半的啤酒。

我们不仅仅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还能在生活实例中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

小学数学中一些具体的思维方法——这里的空瓶换酒问题中用到的转化、代换等——在生活中到处可见。

所以,许多解决生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反之,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许多思路和方法,也正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把解决生活问题的思路、方法,科学地移植或借鉴到数学学习中,用来解决数学问题,学生更易于理解掌握。

思考三:我们可以根据生活素材来构建“数学模型”。

弗赖登塔尔说“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学习数学化”。

数学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

数学模型具一般化、典型化和精确化的特点,所以数学建模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猜想与验证。

这个思维过程可以概括为“实践操作——提出猜想——进行验证——自我反思——建立模型”这个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思维,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情景中发展数学思维,体会到数学与大自然和社会的联系。

如果学生学会了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来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那么再难的题也将会难不倒他们了。

如“某商店出售啤酒,为了回收空瓶,规定每7个空瓶可以换两瓶啤酒。

妈妈买了5瓶啤酒,她最多可以喝多少瓶啤酒?”解:5÷(7-2)×2+5=7(瓶)答:她最多可以喝7瓶啤酒。

再如“某商店出售啤酒,为了回收空瓶,规定每3个空瓶可以换一瓶啤酒。

爸爸喝了16瓶半啤酒,他至少买了多少瓶啤酒?”分析:规定每3个空瓶可以换一瓶啤酒走,理解成每2个空瓶可以换一瓶啤酒喝,即买的瓶数是换喝的2倍。

然后运用“和倍问题”就能解答了。

解:16.5÷(3-1+1)×(3-1)=11(瓶)或16.5÷(1+21)=11(瓶)(1个空瓶可以换21瓶酒喝) 或16.5×122 =11(瓶)(空瓶个数和换喝瓶数比为2∶1) 答:他至少买了11瓶啤酒。

试问,用第一种方法能正确解答该问题吗?显而易见不能。

可见规范的思路和数学模型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三、【结论】“空瓶换酒”这类生活中的数学题的正确解答过程告诉我们: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培养数学思维、训练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灵活运用数学思维来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树立运筹优化的意识和数学头创新精神,为他们今后能无数学头脑的人,不被生活抛弃,也要被生活捉弄;有脑的人,他不仅学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注重生活经验,会生活,而且能享受生活,生活一定幸福美满。

(作者单位:资阳市雁江区第七小学,四川,资阳,641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