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课(第5课时)

合集下载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法和减法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动物、水果等,用于创设情境。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华有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6的乘法口诀(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6的乘法口诀(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 6的乘法口诀(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6的乘法口诀(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课时,主要内容是6的乘法口诀。

这一章节通过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6的乘法口诀。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和记忆6的乘法口诀;2. 能够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记忆6的乘法口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含6的乘法口诀的内容和练习题;2. 乘法口诀表;3. 练习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故事中会涉及到6的乘法口诀的计算,让学生初步接触到6的乘法口诀。

2. 讲解:我会使用PPT课件,详细讲解6的乘法口诀的内容。

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和记忆6的乘法口诀。

3. 练习:在讲解完6的乘法口诀后,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我会出示一些运用6的乘法口诀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反馈。

4. 团队合作: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游戏。

游戏中,每个小组需要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计算正确的题目越多,得分越高。

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运用和巩固6的乘法口诀。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6的乘法口诀:1×6=62×6=123×6=184×6=245×6=306×6=36七、作业设计(1) 1×6=(2) 2×6=(3) 3×6=(4) 4×6=(5) 5×6=(6) 6×6=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6的乘法口诀的意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5练习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5练习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5练习五|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五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概念和方法;2.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整十或整百的例子,并能自主完成此类减法的运算;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其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二、教材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章数的认识,第五节减法口诀,练习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整十或整百的减法计算方法。

难点:把握整十或整百的减法计算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1.让学生背诵“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加数被零加不变”的口诀;2.让学生运用这些口诀,快速计算出例子。

步骤二:引入新知1.通过课堂案例引导,让学生了解减法及其应用场景;2.让学生掌握“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概念和定义;3.通过课堂演示和板书,教授整十或整百的减法计算方法;4.给学生一些例子,让他们自己尝试计算。

步骤三:巩固知识1.给学生一组计算练习题和一些思维题,让他们自行完成;2.给学生半个小时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完成练习题和思维题;3.讲解练习题答案和思维题解法;4.答疑和讨论。

五、教学方法1.课堂案例引导;2.课堂演示和板书;3.个人思考和计算;4.课堂讲解和讨论;5.互动和答疑。

六、教学反思1.学生对整十或整百的减法计算方法掌握较快,但对难度较大的思维题掌握稍有欠缺。

下一节课应继续加强思维题的讲解;2.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并在短时间内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整十或整百的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应及时反复复习和练习。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 练习课(第5课时) 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 练习课(第5课时) 教学课件

1×6= 65 6×5= 30
4.[教材P61 练习十三 第4题] 2 × 5 = 10 ( 支 )
6 × 3 = 18 ( 本 )
5.[教材P61 练习十三 第5题]
1只 6条腿,
3只
( 18 )条腿,
6只 ( 36 )条腿。
三、巩固练习
6×5+6= 36 6×6= 36
2. 4×6-10=14 5×6+24= 54
24
30
2×6+5= 17 3×6-7= 11
12
18
[教材P61 练习十三 第3题]
6×6+6= 42 36
3×6-3= 15 18
3.看谁算的都对。[教材P61 练习十三 第6题]
3×6= 18 6×4= 24 5×2= 10
[ P36]
( 4 )×5=20 6×( 4 )=24 2×( 5 )=10
5×( 4 )=20 6×( 3 )=18 6×( 6 )=36
( 2 )×4=8 ( 5 )×6=30 ( 6 )×2=12
表内乘法(一)
练习课(第5课时)
R·二年级上册
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二六—— 十二 五五——二十五 四五——二十 四六—— 二十四 六六—— 三十六
一六—— 得六 三五——十五 三六——十八
二、基础练习
1. [教材P61 练习十三 第1题]
6×3+6= 24 6×4= 24
6×4+6= 30 6×5= 30
1.在○里填上“+”“-”或“×”。
[教材P62 练习十三 第8题]
3○+ 3=6 4○× 3=12
5○× 6=30
3○× 3=9 2○× 6=1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5课时练习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5课时练习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5课时练习五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5课时练习五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的第5课时练习五,这是北师大版的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在这一课时中,复习和巩固第七单元中所学的知识。

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如何将不同分母的分数进行运算。

而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课时的主题,让学生们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重要性。

2. 讲解与演示:我会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们介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当场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选择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知识进行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的第5课时练习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小华有3个苹果,小明有5个苹果,他们一起吃,每个人能吃几个苹果?”这个问题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并且能够自然地引入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5课《练习八 》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5课《练习八 》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5课《练习八》教案一. 教材分析《练习八》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混淆、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如:小猫和老鼠比赛摘桃子,小猫摘了3个,老鼠摘了5个,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

如:图片中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让学生操作并回答。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如:小组成员互相出题,计算并交换答案。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如:设置一个闯关游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题目。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第五单元第六单元表内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第六单元表内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材第78页的内容。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

难点: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筛选有用的信息,正确地解决问题。

课件。

指名背诵前面所学过的8的乘法口诀,教师给同学们准备一些奖品奖励背诵的好的同学。

师:今天我们用刚复习过的8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3。

)师:同学们,在文具店里有这么多文具,你喜欢什么作奖品?学生提出各种文具:铅笔、文具盒、橡皮等。

文具盒每个8元;橡皮每个2元;日记本每个4元;铅笔每支3元。

师:老师想买3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钱?2.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要解决“买3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钱?”这个问题,你应该选择哪些信息呢?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生:1个文具盒8元和3个这两条信息。

师:怎么解答这个问题呢?同学们可以自己先写一写或画一画。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决的策略。

汇报方法:生1:画图。

8元_______8元______8元?元生2:列式8+8+8=24(元)。

生3:列式8×3=24(元)。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填空:1个文具盒是8元,要求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就是求( )个( )元一共是( )元。

指着算式[8×3=24(元)]问:这里的8表示什么?(板书:1个文具盒的价钱。

)这里的3表示什么?(板书:买的个数。

)24是指什么?(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7单元第5课时 练习五(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7单元第5课时 练习五(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7单元第5课时练习五(1)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2.学生能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运算规则,如个位数相同的加减数相减,十位数相同的加减数相减。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简单加减问题。

4.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内容,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10以内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运用运算规则,快速计算结果。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运用运算规则,快速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小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导入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

例如:小明家里有60个苹果,他把其中的一些苹果送给了朋友,还剩下42个苹果,问他送了多少个苹果?这道题目可以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知道了自己手中的苹果数,如何计算朋友得到的苹果数目?2. 提出问题,启发思考提出以下问题:(1)求19减去9的结果。

(2)求35加上5的结果。

通过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建立加减法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10以内两位数的运算。

3. 课堂讲授(1)10以内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例如:35 + 12 = ?首先,我们将35和12的个位数相加,得到5+2=7,再将十位数相加,得到3+1=4,将7和4相连,则35+12=47。

这是一种通用的加法计算方法,适用于所有10以内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2)10以内两位数的减法运算例如:39 - 16 = ?首先,我们将39中的6和16进行相减,得到3,再用9减去1,得到8,将8和3相连,则39-16=23。

这也是一种通用的减法计算方法,适用于所有10以内两位数的减法运算。

4. 练习习题练习5(1):18 + 13 = ?解题思路:将个位数相加得到1+3=4,将十位数相加得到8+1=9,将4和9相连,则18+13=31。

第三单元第5课时《单元综合复习》示范课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第5课时《单元综合复习》示范课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5课时单元综合复习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标题是数一数与乘法,突出数数活动与认识乘法之间的关系。

数数活动不仅是理解数概念的基础,也是理解四则运算的有效途径。

数数的结果可以用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来表示,当相同加数个数较多时,无论写算式还是计算都显得很麻烦,为了追求算式的简洁,在这一类特殊的加法算式基础上很自然地引出了乘法算式。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理解产生乘法的必要性,也沟通了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教科书在几次数糖块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几个几个”数的活动经验。

对于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分别说出算式中的加数是几,有几个几相加,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

1/ 9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而乘法的初步认识属于一节概念课,尽管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并不陌生,甚至好多人已经会背诵乘法口诀,但对于乘法的意义并不了解,更不清楚乘法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学了加法还要再学乘法等。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选用他们熟知的素材,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沟通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教学目标:1.在“数一数”活动中,感受相同数连加的特点,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2.能根据具体情境或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能借助直观手段和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与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能结合画图和操作,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教学重点:能借助直观手段和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解决“够不够”问题(典中点习题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解决“够不够”问题(典中点习题课件)

辨析:每节车厢不是用2个车轮,而是用4个车 轮;不是组装4节车厢,而是7节车厢。
提升点 会分析图意,选择喜欢的方法解决
问题 3.上体育课。
5×4+4=24(人) 5×4+6=26(个) 26>24会议,够坐吗?
7×4=28(个) 8×2=16(个) 28+16=44(个) 45>44 答:不够坐。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3.( )里最大能填几?(选题源于教材P85第7题)
( 7 )×4<29 ( 6 ) ×8<55
45>5×( 8 ) 40 > ( 4 ) ×9
7×4( 7 )<50 6× ( 9 )<55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知识点
用多种策略解决“能不能”“够不够” 的问题
1.北顺小学二(1)班有男生18人,女生16人。一起
6 表内乘法(二)
第7课时 多种方法解决乘法问题
RJ 2年级上册
教材习题
1.一件衬衣用9个扣子, 6件用多少个扣子?(选题源于 教材P85第2题)
9×6=54(个)
2.李叔叔运来30盆鲜花,他 想摆出像右面这样的一个 花坛,这些花够吗?(选题源于教材P85第3题)
5×5=25(盆) 25+2=27(盆) 27<30 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 练习课

第5课时练习课教材第81~83页“练习二十”。

1.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

全班齐背9的乘法口诀。

师:今天我们继续巩固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基础练习,巩固所学1.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第一组算式,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6×9可以表示6个9相加;5×9+9可以表示5个9加上1个9也是6个9;7×9-9可以表示7个9减去1个9也是6个9,所以这3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再计算另外两组算式,全班交流。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之间的联系,例如怎样记6×9的结果,可以通过记住“五九四十五”或“七九六十三”来进行推理。

设计意图:利用题组沟通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记忆9的乘法口诀,同时还可以深化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思考的能力。

2.完成教材第82~83页“练习二十”第10题。

师:水上乐园里有游船项目,一种是手划船,一种是脚踏船。

手划船限坐4人,脚踏船限坐3人。

谁知道“限坐”是什么意思?【学情预设】“限坐”就是最多只能坐那么多人,不能超过。

师:要求“9只脚踏船最多可坐多少人”,应该选择什么信息来解决问题?【学情预设】脚踏船限坐3人。

师: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学生单独练习,同桌互说题意并交流解题方法,再指名一名同学说出解题方法。

【学情预设】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9=27(人)。

师: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只要学生提的问题合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学情预设】例如:9只手划船最多可坐多少人?4×9=36(人)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5课时 练习五(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5课时 练习五(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5课时练习五(1)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的图形,学会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点;2.学会在图形中数出不同的图形元素;3.发现图形元素间的关系并得到简单的结论;4.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观察判断图形是否相同;2.数出图形中不同的单元数量;3.发现不同单元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数出不同单元的数量;2.发现不同单元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元素来发现关系;2.发现单元间的对称性。

五、教学准备1.教案、黑板、粘纸、笔;2.练习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展示两张类似的图形,让学生观察两者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的单元数量和单元的类型,让学生开始关注图形中的具体元素。

2. 练习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图形,并让学生数出其中的单元数量。

然后,教师画出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图形,让学生数出其中的新的单元数量。

学生可以使用纸片或粘纸来重复图形并将单元总数标记在每个图形上。

学生可以自行组合单元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将相关答案列在黑板上。

通过观察和分析答案,学生将发现单元有一个对称性,即一个单元的形状和数量与其与之相邻的单元相同。

教师鼓励学生发现单元之间的其他关系,并将这些关系记录下来。

4. 作业教师将一些类似的图形放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自行观察并标注其中的单元数量。

学生可以在练习册上完成这些问题,并尝试发现不同单元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并分析图形中的不同单元,发现之间的关系。

学生需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来数出每个单元的数量,并花时间思考如何将不同单元组合在一起以寻找它们之间的链接。

此外,本课程还帮助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该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其他数学和科学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5的乘法口诀》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5的乘法口诀》冀教版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5的乘法口诀》教案
师:你们觉得我们今天学的知识会和哪个数有关?你能猜出我们今天要学什么吗?
师:正如你们说的,大家一起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好吗?(板书课题)考。

学生自由猜一猜:我们今天学的知识会和5有关。

讲授新课 1.创编5的乘法口诀
(1)一颗五角星
师:一颗五角星有5个角,有几个5呢?
师:1个5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呢?
师小结:一五得五表示5×1或1×5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

一五表示1×5,得五表示得数5。

这两个五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学生:1
个5。

学生:5
×1=5,1×
5=5。

学生:一
五得五。

学生自由
说一说,然后
反馈结果。

学生:不
在编制口诀
的过程中,采用
“扶”、半“扶”
和半“放”的形
式让学生自编,
让学生始终处于
主体地位。

使学。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练习课(教材93,94,95,96页)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练习课(教材93,94,95,96页)

2:15
2:30
2:45
3:00
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画出最后一个时针 和分针。
知识点5:看钟表和将要走过的时间,判断 横线上的时间。
1.(教科书 第95页第10题)
过5分是
__6_:_3_0___
(教科书 第95页第10题)
过一刻是
__6_:_0_0___
过半小时是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R·二年级上册
练习课
知识点1:理清3件事的时间先后顺序, 写出可能的时间。 1.(教科书 第94页第4题)
小红可能在什么时间去摘西红柿?圈一圈。
2. 圈出小红打羽毛球的时间。
知识点2:根据所给的时间段选择相应的 活动所对应的时间。 1.(教科书 第94页第5题)
把时间和相应的活动连起来。
2.小红的半天。
2.想一想,填一填。 (1)分针从12走到8,走了( 40)分。 (2)时针从12走到8,走了( 8 )时。 (3)分针从4走到9,走了( 25 )分。 (4)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多,走到1, 走了( 13时)。
知识点4:认钟表的时间,找出时间排列 的规律,根据所给时间画出分针。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画出最后一个钟面的时 针和分针。(教科书 第95页第8题)
__3_:_3_0___
2.填出横线上的时间。
课堂小结
1 厘清3件事的时间先后顺序,写出可能的时间。 2 根据所给的时间段选择相应的活动所对应的时间。 3 根据时针和分针所走的格数判断所走的时间。 4 认钟表的时间,找出时间排列的规律,根据所给时
间画出分针。 5 看钟表和将要走过的时间,判断横线上的时间。
时 间 7:00~7:30 8:00~8:30 9:00~9:30

数学二年级上册 表内乘法(二) 练习课(第5课时)

数学二年级上册 表内乘法(二) 练习课(第5课时)

4×6-24=0 4×9+8=44
巩固练习 二、45名学生参加团体操比赛,想排成下面这 样的队形,人数够吗?
6×7+2=44(人) 或6×8-4=44(人) 答:44<45,人数够。
巩固练习 三、王师傅运来30个车轮,先组装了4辆自行车, 用剩下的车轮组装7辆三轮车,够吗?
4×2=8(个) 3×7+8=29(个) 29<30,够 答:用剩下的车轮组装7辆三轮车够。
3×7=21(条) 21<25 7<10 答:工人师傅想做7个凳子,够。
提升练习
(
)里最大能填几[教材?P85 练习二十一 第7题]
(7
)×4<29
8
45>5×7 (
)6
7×( 4
)<50
9
(
)×8<55
40>(
)×9
课堂小结 1.说说你的掌握情况; 2.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与疑惑。
巩固练习 一、算一算。 5×9+12=57 6×8-21=27 5×9+29=74 7×8-6=50 7×9+30=93 6×8-4=44
[教材P85 练习二十一 第4题]
14 21 28 35 42 49 56 63
8 16
32 40 48 56 64 72
9 18 27 36
54 63 72 81
解决问题练习
1.小亮一共有40个车轮,他能组装出一列有6节
车厢的小火车吗?为什么?
[教材P85 练习二十一 第6题]
6×6+8=44(个)
车头用了8 个车轮。
答:44个>40个,不够
解决问题练习 2.二(1)班41个同学,想站成像下面这样的 队形进行广播操表演,这些同学够吗?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

前面7排4个座位 + 最后一排5个座位
4×7=28(个) 28+5=33(个)
33>32
答:坐得下。
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
问:这辆车能不能坐下。
怎样解答?
优翼
方法二:
左边座位 + 右边座位 + 最后一排5个座位
左边:2×7=14(个) 右边:2×7=14(个) 14+14+5=33(个) 33>32 答:坐得下。
(教材P84 做一做)
幼儿园35个小朋友每人吃1个鸡蛋,这些 鸡蛋够吗?
方法二:
6×4=24(个)或 4×6=24(个)
5×2=10(个)或 2×5=10(个)
24+10=34(个)
34<35
答:这些鸡蛋不够。
巩固运用
1.李叔叔运来30盆鲜花,他 想摆出像右面这样的一个 花坛,这些花够吗? 5×5+2=27(盆) 27<30 答:这些花够。
(教材P85 T3)
2.小亮一共有40个车轮,他能
(教材P85 T6)
组装出一列有6节车厢的小 火车吗?为什么? 6×6+8=44(个)
车头用了 8个车轮。
44>40
答:他不能组装出一列有6节车厢 每节车厢6个车轮 的小火车,因为轮子不够。
3.( )里最大能填几?
(教材P85 T7)
( 7 )×4<29 7×( 7 )<50 40>( 4 )×9
45>5×( 8 ) ( 6 )×8<55
6×( 9 )<55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第85页第2题,第4题,第5题。 2.完成《学练优》或《新领程》本课时相关练习。
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6 表内乘法(二)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2024(新插图)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课件

2024(新插图)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课件

90
60
72
90 83
60
83
72
90
提高练习
[教材P15 练习二 第3题]
1 小兰喜欢收集邮票,下面是她收集邮票的种类和枚数。
(1)风景邮票和人物邮票共有多少枚?
31+22=53(枚)
答:风景邮票和人物邮票共有53枚。
提高练习
[教材P15 练习二 第3题]
1 小兰喜欢收集邮票,下面是她收集邮票的种类和枚数。
R·二年级上册
练习课
复习回顾
加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笔算 个位要对齐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笔算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的应用
专项练习
□ 1
里应该填几?[教材P15 练习二 第6题]
26+48=□7 4 37+12=□4 9
39+14=□5 3 54+16=□7 0
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
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7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81 32+18=50
37+38=75 9+56= 65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第5课时确定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第5课时确定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第___ 周星期_____ 第 __ 节 _____年___ 月 ___ 日第五课时解决问题确定长度单位一、教学目标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三、教学准备习题图片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口语训练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

(二)、导入新课学校升旗台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长吗?(三)、探究新知1、现在我们知道旗杆的高度是13()2、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用尺量一量,13厘米只有一拃长,不可能。

我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底下。

5、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6、总结判读方法可以想像一下其中一个长度合不合理。

也可以用已知的长度去比一比。

(四)、当堂练习1、完成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课本第9页第8题。

(五)、归纳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确定长度单位厘米、米七、教学反思:八、课后练习:1.画一画。

(1)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支铅笔长20( )。

(2)旗杆高10( )。

(3)一根手指大约宽1( )。

(4)一块橡皮长3( )。

3. 一支铅笔用去了8厘米,还剩12厘米,这支铅笔原来有多长?(5分)4. 量一量,小蜗牛要爬( )厘米才能吃到树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2=27(盆) 30盆>27盆,够。
知识点3:熟练计算乘加、乘减的算式
6×9+5= 59 3×5-15= 0 9×9-3= 50 8×7+6= 62
知识点4:用所学过的加、减、乘法 运算解决相关问题 小亮一共有40个车轮,他能组装出 一列有6节车厢的小火车吗?为什么?
除此以外,将本文件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应获 得授权,如发现未经授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加侵权 者的法律责任。
武汉天成贵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
练习课
R·二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用所学过的加、减、乘法 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用所学过的加、减、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巩固 知识点1: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裁缝店做了几件衬衣,已知一件衬衣用 9个扣子,6件用多少个扣子?
9×6=54(个)
知识点2:用所学过的加、减、乘法运 算解决相关问题 李叔叔运来30盆鲜花,他想摆出像右面 这样的一个花坛,这些花够吗?
( 6 )×4<26
37>6×( 6 )
43>6×( 7 )
46>5×( 9 )
8×( 7 )<57
( 7 )×9<64
( 4 )×8<40
三、课堂小结
1.说说学生的掌握情况; 2.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与疑惑。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 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为什么要用 乘法、加法或减法来解决这道题。因此在课堂中,我对教 材的练习题进行了再创编,然后充分运用主题图,在学生 观察主题图后,先让学生提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自 己解决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 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解题方法。回忆这节课的成 功之处就是自主探究的模式在本节课上体现得比较明显。
本节课的另一个优点就是练习题的设计比较有层次。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回归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最后,设计了富有开放性、创造性的题目,发散了学 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明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 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 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8×5+2=42(人) 42>41,不够。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6+3= 51
7×4-5= 23
5×9-13= 32
3×8+7= 31
4×9+14= 50
5×4-20= 0
4.小明一共有28个车轮,他可以组装出 一列有5节车厢的小火车吗?为什么?
4×5+6=26(个) 28>26,够。
5. ( )里最大能填几?请写出来。
6×6+8=44(个) 44个>40个,不够
知识点5:解决有关乘法的估算问题
( )里最大能填几吗?
( 7 )×4<29
45>5×( 8 )
7×( 7 )<50
( 6 )×8<55
40>( 4 )×9
6×( 9 )<55
二、巩固提高 1.一串香蕉9根,3串香蕉有多少根?
9×3=27(根)
2.二(1)班41个同学,想站成像下面 这样的队形进行广播操表演,这些同 学够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