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的变化单元综合测试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上)沪科版(解析版)
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以下温度估测中,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市冬季寒冷的室外温度可达到-65℃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36.5℃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约38℃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答案】B【解析】A.北京市冬季最低气温在-20℃左右,故A错误;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5℃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正确;C.人体正常体温在36.5℃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故C错误;D.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才是0℃,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寒冷冬天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在玻璃的外侧B.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清明断雪,谷雨断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因为冰块液化【答案】B【解析】A.“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故A错误;B.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因为医护人员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罩镜片变成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D.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因为冰块熔化成了水,故D错误。
故选B。
3.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B.“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解析】A.蜡烛“流泪”是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B.雨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D.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本文档为word格式。
下载后可以修改,直接打印!):第12章1。
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
以下温度值最接近实际()a .健康成人的体温为39℃±b .使人感到温暖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5℃.淋浴的适宜水温为60℃±d .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冰点为0℃±2。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以下陈述中的错误是()a .测量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b的测量范围。
温度计可用于测量标准大气压c下沸水的温度。
当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球应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常用的温度计不能离开物体观察温度。
温度计可以观察远离人体的温度。
如图1所示,在物质状态的下列变化中,吸热变化是()图14。
图2是在物质状态变化期间某一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
从图像中获得的以下信息是()a。
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
它的熔点是50℃。
在AB部分,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在BC部分,物质不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在截面CD中,物质处于液态图25。
印度经历了高温天气。
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烘烤,斑马线变得扭曲和模糊,如图3所示以下关于这种情况的陈述是正确的()图3A .沥青被烘烤成熔化现象B .沥青是结晶C .沥青被烘烤成放热过程D .沥青被烘烤成汽化现象6年,一些酒店的洗手间安装了热风干手器。
当它们被打开时,热空气被吹到手上,很快就蒸发掉了手中的水分。
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
它加速了水面上的空气流动,并提高了水温b。
它提高了水温,并增加了水面面积c。
它加速了水面上的空气流动,并增加了水面面积d。
它提高了水温,增加了水面面积,并加速了水面上的空气流动。
加油站都有以下提示:请“停车加油”、“禁止吸烟”和“不要使用手机”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并引起火灾,因为液体汽油在常温下( a)很容易改变其状态。
汽化b .液化c .熔化d .固化8。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白色气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分别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D.乙、丙两人的体温可能会高于39.5℃2.下列示例中是为了防止熔化或者凝固产生不利影响的是A.冬天将室外水箱中的水放掉B.将玻璃熔化制成玻璃板C.冰冻食品可以保鲜D.发高烧的病人利用冰袋降温3.贵港市区夏季最高气温约为()A.10℃B.20℃C.35℃D.55℃4.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学生书桌高约为200m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D.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压强约为6110Pa5.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6.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第4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B.该物质的熔点为4℃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了12min7.如图所示是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8.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9℃、﹣30℃)()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煤油温度计D.以上都可以9.如图所示,会“冒烟的”炒酸奶是非常受欢迎的路边小吃。
初中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2.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B.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C.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D.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观察温度3.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A.B.C.D.4.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5.印度曾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B.沥青属于晶体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D.沥青被烤化属于汽化现象6.某些宾馆的洗手间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分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7.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8.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的现象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汽化的现象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液化的现象9.生活中人们发现,如果不小心被同样温度的水和水蒸气烫伤,往往是被水蒸气烫伤更严重。
2022-2023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如图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正确的是A.B.C.D.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温度约为-5℃3.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
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下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A.打在枝头的霜B.屋檐下的冰挂C.消融的雪D.山间的云雾4.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A.B.C.D.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6.在雨、露、雾和霜这些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A.雨B.露C.雾D.霜7.雷州半岛常年干旱少雨,严重影响了我市的工农业生产.今年2月21日我市在廉江高桥镇发射了6枚火箭,利用火箭把催化剂播撒到云中实现了人工降雨.催化剂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了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凝华、液化D.升华、液化8.由于天气炎热,会议室内开着空调,一位参加会议的同学发现会议室的玻璃窗上结了层小水珠,对这种现象的下述解释中正确的是()A.低温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侧形成了小水珠B.高温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室内一侧形成了小水珠C.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窗室内一侧形成了小水珠D.室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窗室外一侧形成了小水珠9.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把它伸进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受热,致使镜片脱落10.小明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35分钟】一、选择(每个3分,共3×10=30分)1.(2018•江苏)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答案】D【解析】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露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B不符合题意;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D符合题意。
2.(2018•保定)如图所示,表示晶体凝固过程的图象是 ( )【答案】C【解析】晶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所以C选项正确。
3.(2019•岳州)已知萘的熔点是80.5℃,则温度为80.5℃的萘所处的状态是( )A.固态 B.液态 C.固液混合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晶体的温度到达熔点或凝固点时,刚开始熔化或凝固时,处于固态或液态;中间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最后完全熔化或凝固,是液态或固态。
因此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4.(2017•南皮县模拟)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答案】D【解析】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在其表面液化形成小水珠;故B错误;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D正确;故选D。
5.(2018•衡水)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
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48℃【答案】B【解析】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分析图象可知,CD段已全部变为液态,继续吸热升温,所以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从图象可以看出,物质的初温是40℃,所以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加热5分钟时,该晶体处于熔化过程,应为固液混合态,此时的温度还是48℃,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C.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在3s~5s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2 . 下列论断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衣服一旦冰冻就不会变干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C.液态石蜡在凝固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D.热水可能比冷水蒸发的慢3 . 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小丽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A.身高16dmB.人步行速度10m/s、C.体温37°CD.1min心跳75次4 .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内能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内能是指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5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冷水一定比热水的内能小,是因为冷水温度较低B.内燃机的冷却液需要用比热容较大的物质C.用火炉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D.中午海滩上沙子比水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6 . 对教材中的图片,下列描述合理的是()A B CDA.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要接触金属笔卡B.用手掌代替橡皮小槌,无法完成膝跳反射实验C.两小球能相互吸引,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D.吸烟损害吸烟者身体健康,对周围人的健康没有影响7 . 下列估测中,与实际偏差较大的是()A.将两个鸡蛋举高,做功B.家用电熨斗工作电流约为C.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D.人体正常温度约为36.5℃8 . 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37.0℃B.37.5℃C.38.0℃D.39℃9 . 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气温升高,液体膨胀,液体上升B.若气温升高,气体膨胀,液体上升C.若气温下降,气体缩小,液体下降D.A和B两点的值,B点的温度值要大点10 . 一位经验不足的护士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下去,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单元测试卷(沪科版)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A卷·重点题型+基础卷】重点题型归纳题型1:温度与温度计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是23℃C.人洗澡淋浴的适宜温度约是7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100℃【答案】B【解析】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是36~37℃,故A不符合题意;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3℃左右,故B符合题意;C.人洗澡淋浴的适宜温度约是40℃,故C不符合题意;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小于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实验室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答案】热胀冷缩-22【解析】[1]大部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室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如图,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越往下越大,因此应读零下,读数为-22℃。
3.如图:操作中正确的是图。
其他操作错误的原因分别是(1);(2);【答案】丁甲乙: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和底丙: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液体中【解析】[1][2][3]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即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等。
故操作中正确的是图丁;甲乙两图错误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和底;丙图错误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液体中。
题型2:判断物态变化及其现象4.“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
”梵净山主峰时而薄雾缭绕,时而雾散峰青。
此现象主要包含下列哪两种物态变化()A.熔化和凝华B.液化和汽化C.汽化和熔化D.凝固和升华【答案】B【解析】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雾散是因为小水珠汽化成了水蒸气。
故选B。
5.下列景色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鹅塘明梅村山顶树上挂的冰柱B.钟山十里画廊荷叶上晶莹的露珠C.富川麦岭田野里凝重的霜D.姑婆山山顶轻柔的雪【答案】B【解析】A.冰柱是由于水的凝固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露是水蒸气的液化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霜是由于水蒸气的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雪是由于水蒸气的凝华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的变化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沪科版)
《温度与物态的变化》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以下物态变化中,有一个过程与其他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或放热情况都不同的是()A.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B.樟脑丸放在衣柜中变小C.铁块在炼钢炉中熔化的过程D.湿衣服变干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临沂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3.冬天乌苏里江气温低到﹣50℃,冰面之下的河水仍然在流动,则与冰交界处水的温度是()A.﹣50℃B.0℃C.低于0℃,高于﹣50℃D.无法判断4.有甲、乙两支量程相同的温度计,它们()A.长度相同B.玻璃泡大小相同C.分度值相同D.能够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相同5.小胡为了测量一个保温瓶热水的温度;他将很少的热水倒入茶杯,然后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去测量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后指出小胡的测量方法有下列几点做得不对,小明的观点中有一点是错误的,它是()A.不能将热水倒入茶杯,这样会使测量出的温度偏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对齐,不能斜视D.读数时,应该先将温度计从热水中取出,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6.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用常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B.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C.如果没有用酒精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D.常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7.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8℃,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是37.5℃和38.5℃,那么两次测完后记下的数据是()A.37.5℃和38.5℃B.37℃和38.5℃C.38℃和38.5℃D.38℃和38℃8.下列实例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给发烧的病人用酒精擦拭身体以进行物理降温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9.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球状物,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起到调温的作用。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卷(新版)沪科版
第十二章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2.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C.凝固现象 D.凝华现象3.图1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图1 图24.如图2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 min是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 min是物质处于液态5.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子,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3,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图3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6.放在燃气灶上的一锅水在加热时质量变少,加热过程中水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7.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
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8.如图4所示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该图像描述的过程可能是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图49. 关于图5所示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图510.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6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图6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二、填空题11.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现象,当打开冰箱门时,往往会看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中学教材全解)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检测题(含解析) 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 )A.30 ℃B.33 ℃C.37 ℃D.39 ℃2. 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护路工人在路面上撒盐。
这是因为( )A.盐从雪中吸热B.盐使雪的熔点降低C.盐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 ℃而熔化D.盐起化学作用3. 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图1中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AB CD图14. 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B.水银比酒精的沸点高C.水银比酒精的凝固点高D.水银比酒精的凝固点低5.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B.水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放热C.往豆浆中加糖,豆浆会变甜,这是液化现象D.冰块的形成是凝华现象6. 豆腐光滑细嫩,经冰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 )A.豆腐中有空气,使豆腐体积变大B.豆腐热胀冷缩而形成的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形成的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7. 一保温筒内盛有20 ℃的水,把水蒸气缓缓地通入筒中,在图2中表示水和水蒸气混合后共同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是()A B C D图28. 同学,你注意观察了吗?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请你作出正确判断(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9. 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冰花”,形态各异。
随着太阳升起, “冰花”会慢慢消失。
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熔化后凝固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10. 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瓶装液化气主要是通过降温的方式液化的B.冰箱冷藏室是利用冷凝管内制冷剂熔化吸热来制冷的C.广州市是沿海城市,春季经常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使家中的地板很潮湿,甚至连天花板都挂满了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冬天,天气寒冷,好多地区的树枝上都出现了“雾凇”,“雾凇”的美景是凝固现象11. 长岛是一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试卷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物理学习要走进生活,留心观察皆学问。
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 .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 .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 .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2. (2分) (2018九上·天津月考) 如图所示,在玻璃注射器内吸入一定量的某种液体,然后排出内部的空气,并用橡皮塞封住注射孔。
这时人无论怎样用力推动活塞,也难以使其体积发生微小的变化。
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说明该液体压缩成固体了,所以体积不变B . 说明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很难被压缩C . 说明该液体分子的体积大,压缩不动D . 说明液体分子间有引力,所以很难被压缩3. (2分) (2018八上·康巴什期中)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B .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 .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 .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4. (2分) (2018八上·涡阳期末) 如图是冰的熔化曲线,下面有关该图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 AB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 . BC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 . CD段呈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D . 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5. (2分) (2020八上·通榆期末) 深秋的早晨,发现湖中水面结了一层薄冰(不计蒸发吸热),由此可知昨夜的最低气温是()A . 0℃B . 0℃以下C . 0℃以上D . 0℃或0℃以下6. (2分)(2017·山西模拟) 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章节检测卷(带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章节检测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汽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凝固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小水珠是熔化现象2.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0℃、―3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A.酒精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3.人造雪花是冬奥会雪道用雪的主要来源,它是由雾炮车喷射的微细水滴遇冷形成的小冰晶。
上述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凝华D.液化4.炎热的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外表有“霜”,如图所示。
“霜”的形成是()A.熔化现象B.凝固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5.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清晨,河面上的一团团“白气”,是河里的水蒸发成的水蒸气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施放出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成的气态二氧化碳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口的“白气”,是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D.冬天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时,瓶口周围的“白气”,是热水瓶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6.有三种液体分别用相同的热得快加热,如图是加热时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如果b、c质量相同,b的比热小于c的比热B.如果b、c是不同种液体,b的沸点大于c的沸点C.如果a、b是不同种物质,它们的沸点相同D.如果a、b是同种物质,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7.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现象,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金属盘底面水变多B.烧杯中冰变少C.推动液态乙醚变多D.碘锤中碘粒变少8.如图甲所示,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装有少量等质量的M、N两种固态物质。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疫情期间坚持做晨检。
小明某早晨测量体温时,示数为36.3℃,他应该判断自己的体温()A. 偏低了B. 属正常C. 偏高了D. 无法确定2.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红外线属于可见光B. 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 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D. 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把水银甩下去3.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复学期间学校坚持每天早中晚给同学们测量一次体温。
下面属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是()A. 0℃B. 36.8℃C. 68℃D. 100℃4.有一天小明要出去买菜,因为还是在疫情期间,他戴好口罩,按正常的步行速度走到超市门口,保安人员拿着测温枪往小明额头上扫了一下,测温枪显示的示数是36.3℃,根据以上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小明的体温不正常 B. 小明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C. 戴好口罩可以隔离病毒D. 测温枪测温利用了电磁波5.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
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A. 熔化吸热B. 熔化放热C. 汽化吸热D. 升华吸热6.下列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A. 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 盛夏,河面上形成雾C. 深秋,草地上形成霜D. 严冬,窗玻璃上出现冰花7.常温常压下,酒精、汽油、水和水银(汞)四种物质都是()A. 燃料B. 导体C. 液体D. 金属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湿衣服晾干B. 冰棒周围冒白气C. 冰雪消融D. 用久的灯泡内壁发黑9.湿毛巾晾晒后会变干,这是因为湿毛巾上的水发生了()A. 熔化B. 蒸发C. 沸腾D. 升华10.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的现象属于()A. 汽化B. 液化C. 熔化D. 凝华1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 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C. 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D. 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1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 雾的形成B. 霜的形成C. 水结成冰D. 露的形成13.如图所示,人们常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为运输食品降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干冰()A. 汽化吸热B. 熔化吸热C. 凝华放热D. 升华吸热14.一个带盖的水箱里盛有一些0℃的冰和水,把它搬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0℃的教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水箱里()A. 都变成冰了,连水气也没有B. 都变成水了,同时也有水气C. 只有冰和水,不会有水气D. 冰、水和水气都存在15.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
初中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测试题(答案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2.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A.缓慢加热B.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D.缩短实验时间3.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4.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5.水被加热烧开后,锅内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上方也有“白色气体”( )A.前者主要是由锅中水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B.前者主要是由锅中水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C.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D.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6.豆腐光滑细嫩,经冰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原因是()A.豆腐冷缩而成的B.豆腐膨胀而成的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形成的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形成的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二、填空题8.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_____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图像,则____是晶体,____是非晶体。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练习题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的“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 春天冰雪消融,这是液化现象C. 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这是汽化现象D. 冬天,草地上出现的白霜,这是凝华现象2.如下图所示的4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A.冰凉的衣服晾干B.春天冰雪消融C.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3.某种物质熔点为232℃,在这种温度时该物质的状态应为()A. 固态B. 液态C. 固液共存状态D. 上述情况都有可能4.如图所示的图象中,属于晶体熔化图象的是()A. B. C. D.5.已知液态的二氧化碳、氧和氮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78℃、﹣183℃和﹣196℃.如果在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方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物质,则首先液化而分离出来的是()A. 氧B. 氮C. 二氧化碳D. 它们同时液化,无法分离6.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C. 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冰冷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
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B. 液化C. 先汽化后液化D. 先液化后汽化8.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观点你认为合理的是()A.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和人体体温接近的温度B. 宜城夏天最高气温可以达到23℃C. 用湿抹布擦电冰箱冷冻室内壁时,抹布会粘在上面是因为水发生了凝固D. 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60℃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通常看到从壶嘴中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B. 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门,看到从门里放出“白气”,是冰箱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C. 冬天,人在室外讲话,常常会看到口中冒着“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热而形成的D. 通常所说的“白气”,其实质是雾状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10.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保鲜,这是因为干冰()A. 蒸发时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B. 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C. 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D. 液化时吸收大量的热11. 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积水干涸C. 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D.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12.一代伟人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 熔化和汽化B. 凝固和液化C. 凝固和凝华D. 汽化和升华二、填空题13.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_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_______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________,此过程会________(吸热/放热).15.“做一做”:对着手背吹气、哈气,你的感觉是吹气时手背较冷,这是因为吹气加快了手背表面空气的流动,________,所以出现了刚才的感觉;而哈气时感觉到暖和是因为________,所以产生了不同的感觉。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达标检测卷 (
第十二章达标检测卷(100分,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A.0 ℃ B.10 ℃ C.40 ℃ D.100 ℃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A.钢铁 B.玻璃 C.蜡块 D.沥青3.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
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第4题图)4.如图是邵阳市新宁崀山八角寨美景:峰峦浓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
其中雾的形成是( )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5.深秋,屋顶瓦上结了一层霜,霜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 B.液化 C.熔化 D.凝固6.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第6题图)7.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图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8.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上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液化现象 B.凝华现象 C.汽化现象 D.升华现象9.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D.冰棍是水凝固形成的10.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是(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死病菌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在火焰上烤一下C.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D.防止水蒸气液化(第11题图)11.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与物态的变化》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以下物态变化中,有一个过程与其他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或放热情况都不同的是()A.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B.樟脑丸放在衣柜中变小C.铁块在炼钢炉中熔化的过程D.湿衣服变干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临沂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3.冬天乌苏里江气温低到﹣50℃,冰面之下的河水仍然在流动,则与冰交界处水的温度是()A.﹣50℃B.0℃C.低于0℃,高于﹣50℃D.无法判断4.有甲、乙两支量程相同的温度计,它们()A.长度相同B.玻璃泡大小相同C.分度值相同D.能够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相同5.小胡为了测量一个保温瓶热水的温度;他将很少的热水倒入茶杯,然后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去测量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后指出小胡的测量方法有下列几点做得不对,小明的观点中有一点是错误的,它是()A.不能将热水倒入茶杯,这样会使测量出的温度偏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对齐,不能斜视D.读数时,应该先将温度计从热水中取出,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6.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用常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B.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C.如果没有用酒精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D.常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7.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8℃,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是37.5℃和38.5℃,那么两次测完后记下的数据是()A.37.5℃和38.5℃B.37℃和38.5℃C.38℃和38.5℃D.38℃和38℃8.下列实例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给发烧的病人用酒精擦拭身体以进行物理降温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9.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球状物,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起到调温的作用。
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A.B.C.D.10.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名称铁钢铜金固态水银固态氮熔点(℃)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10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B.金块掉入铁水中会熔化C.在﹣265℃时氮是液态D.﹣40℃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二.多选题(共5小题)11.下列对物体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固态物质的排列规则,就像学生做广播体操一样B.液态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操场上踢足球的学生一样可以在球场上跑动C.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力,就像下课以后的同学可以自由活动D.以上都不正确12.为了比较两种新型保温材料甲和乙的保温效果,将这两种保温材料分别做成形状、结构、厚度完全相同的保温筒,两保温筒内同时分别放置完全相同、温度均为80℃的恒温源,其截面图如图1所示。
将两保温筒放在室温为20℃的房间内,每隔10min测量一次两保温筒外表面A点和B点处的温度,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2所示,图中图象Ⅰ表示保温材料甲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Ⅱ表示保温材料乙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实验过程及图象,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可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B.甲材料的保温效果比乙材料的保温效果好C.乙材料的保温效果比甲材料的保温效果好D.如果把两保温筒内80℃的恒温源换成﹣18℃的恒温源,其它条件不变,则无法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13.根据表1提供的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固态酒精﹣117固态水银﹣39冰0铜1083钢1515A.南极的冬季气温一般都在﹣40℃以下,测量南极气温应选择酒精温度计B.通过表1可知常温下水银是液态的C.钢块掉入铜水中会熔化D.酒精在﹣121℃是固态14.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待测温度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则温度计可能被胀破B.使用前先认清它的分度值,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温度值C.体温计不可离开人体读数D.如果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的量程,则测不出温度值15.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主要区别是以下选项的那几点()A.分度值不同B.量程不同C.原理不同D.构造不同三.填空题(共5小题)16.在雨、雪、霜、雾、露、雹、冰、水蒸气、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中,属于固态的有,属于气态的是。
17.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现在室外的气温大约是“﹣25℃“读做。
18.摄氏温度是把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规定为100℃。
19.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20.实验室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在图中,温度计(甲)的读数是℃,(乙)的读数是℃。
四.计算题(共1小题)21.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1)这三种物质中,和可能是同种物质;(2)的质量一定比的质量大。
五.解答题(共3小题)22.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其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
一个充满气体的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容器中,细管中的红色液面清晰可见。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所以细管中的液面将(选填“升高”或“降低”),细管上的最大刻度值应在管的(选填“上端”或“下端”)。
23.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长20cm,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长为40cm,将它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长25cm,此液体的温度是℃。
24.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在增大(选填“密度”或“质量”或“内能”).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2018年沪科九上物理《温度与物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以下物态变化中,有一个过程与其他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或放热情况都不同的是()A.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B.樟脑丸放在衣柜中变小C.铁块在炼钢炉中熔化的过程D.湿衣服变干【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A、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B、樟脑丸放在衣柜中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C、铁块在炼钢炉中熔化的过程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D、湿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及吸热和放热情况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临沂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
故A符合题意;B、临沂市冬季气温较低,室外最低气温在﹣10℃左右。
故B不符合题意;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故C不符合题意;D、摄氏温度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对物体长度、质量、温度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体温、气温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3.冬天乌苏里江气温低到﹣50℃,冰面之下的河水仍然在流动,则与冰交界处水的温度是()A.﹣50℃B.0℃C.低于0℃,高于﹣50℃D.无法判断【分析】水与冰的交界处,水和冰的温度是相同的,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解答】解:冰下和水的交界处,有冰有水,其温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知道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
4.有甲、乙两支量程相同的温度计,它们()A.长度相同B.玻璃泡大小相同C.分度值相同D.能够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相同【分析】温度计上标识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是此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也就是量程。
【解答】解: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如果相同,叫它们的测量范围相同,也就是量程相同,但它们的长度、细管内径、玻璃泡的体积、分度值等可以都不一定相同。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温度计量程的理解,需要注意:被测温度不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之内,不计无法准确测量温度,还可能损坏温度计。
5.小胡为了测量一个保温瓶热水的温度;他将很少的热水倒入茶杯,然后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去测量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后指出小胡的测量方法有下列几点做得不对,小明的观点中有一点是错误的,它是()A.不能将热水倒入茶杯,这样会使测量出的温度偏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对齐,不能斜视D.读数时,应该先将温度计从热水中取出,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分析】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平齐,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器壁和底部,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解答】解:A、不能将热水倒入茶杯,这样会使测量出的温度偏低,正确,将热水倒入茶杯的过程中,会向周围散发热量。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指的对,玻璃泡应该与水完全接触。
C、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对齐,不能斜视,正确。
D、读数时,应该先将温度计从热水中取出,以提高测量的准确,不对,因取出再读数,结果会偏低。
故选:D。
【点评】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注意严格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操作规程操作。
6.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用常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B.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C.如果没有用酒精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D.常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分析】(1)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体温计由于下方有一小细弯管,离开人体后温度不会下降,因此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实验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一般为﹣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