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22.1一元二次方程-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2.1一元二次方程-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2.1 一元二次方程-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基本形式、适用范围以及解法等内容。

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基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形式•掌握判别式的计算方法,能够判断方程解的情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够正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四、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五、教学过程5.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知识,找出其中的难点与疑问。

5.2 导入新知识•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一元二次方程。

5.3 讲解新知识•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形式,引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5.4 练习与展示•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5.5 拓展•讲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探究解题思路。

5.6 提高•针对一些解法困难的问题,给出帮助与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7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六、课后练习•练习册第22页1~10题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和展示等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在授课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还有些陌生,需要通过分组训练和个人指导来加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在课堂练习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修正和纠正。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2.6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2.6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22.2.6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六)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变化率的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变化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 百分数的概念在生活中常常见到,而量的变化率更是经济活动中经常接触,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问题:某商品经两次降价,零售价降为原来的一半,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一样。

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精确到0.1%)二、探索解决问题分析:“两次降价的百分率一样”,指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降价的百分数是一个相同的值,即两次按同样的百分数减少,而减少的绝对数是不相同的,设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若原价为a ,则第一次降价后的零售价为(1)a ax a x -=-,又以这个价格为基础,再算第二次降价后的零售价。

思考:原价和现在的价格没有具体数字,如何列方程?请同学们联系已有的知识讨论、交流。

解 设原价为1个单位,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得(1-x) 2=21 解这个方程,得 x =222± 由于降价的百分率不可能大于1,所以x =222+不符合题意,因此符合本题要求的x 为 222-≈29.3%.答: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29.3%.三、拓展引申某药品两次升价,零售价升为原来的 1.2倍,已知两次升价的百分率一样,求每次升价的百分率(精确到0.1%)解,设原价为a 元,每次升价的百分率为x ,根据题意,得2(1) 1.2a x a +=解这个方程,得3015x =-±由于升价的百分率不可能是负数,所以3015x =--不符合题意,因此符合题意要求的x 为3019.5%5x =-+≈答:每次升价的百分率为9.5%。

四、巩固练习P37 练习1、2小结:关于量的变化率问题,不管是增加还是减少,都是变化前的数据为基础,每次按相同的百分数变化,若原始数据为a ,设平均变化率为x ,经第一次变化后数据为(1)a x ±;经第二次变化后数据为2(1)a x ±。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 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知识与技能:1.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a(x-k)2=b(a≠0,ab≥0)的方程.2. 灵活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 使学生了解转化的思想在解方程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综合运用探究式、启发式、活动式等几种方法进行教学.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求知的欲望,体验求知的成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合理选择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较熟练地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怎样解方程(x+1)2=256?解:(方法1)直接开平方,得x+1=±16.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15,x2=-17.(方法2)原方程可变形为(x+1)2-256=0.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1+16)(x+1-16)=0,即(x+17)(x-15)=0.所以x+17=0或x-15=0.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15,x2=-17.【教学说明】让学生说出作业中的解法,教师板书.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例1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3x+1)2=7;(2)y2+2y+1=24;(3)9n2-24n+16=11.解:(1)直接开平方,得3x+1=±7.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317-±. (2)原方程可变形为(y+1)2=24. 直接开平方,得y+1=±62.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62.(3)原方程可变形为(n -34)2=911. 直接开平方,得n -34=±311.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 =3114 . 【教学说明】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 +m )2=n (n ≥0)的方程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漏掉负根.例2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5x 2-4x =0; (2)3x (2x +1)=4x +2; (3)(x +5)2=3x +15. 解:(1)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 (5x -4)=0. 所以x =0或5x -4=0. 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 1=0,x 2=54. (2)原方程可变形为6x 2-x -2=0. 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6(x -32)(x +21)=0.所以x -32=0或x +21=0.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 1=32,x 2=-21.(3)原方程可变形为x 2+7x +10=0. 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 +2)(x +5)=0. 所以x +2=0或x +5=0.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 1=-5,x 2=-2.【教学说明】解这里的(2)(3)题时,注意整体化归的思想.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3(x -1)2-6=0; (2)x 2-4x +4=5; (3)(x +5)2=25; (4)x 2+2x +1=4. 解:(1)x 1=1+2,x 2=1-2. (2)x 1=2+5,x 2=2-5.(3)x 1=0,x 2=-10. (4)x 1=1,x 2=-3.2.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x 2+x =0;(2)x 2-23x =0;(3)3x 2-6x =-3;(4)4x 2-121=0;(5)(x -4)2=(5-2x )2.解:(1)x 1=0,x 2=-1. (2)x 1=0,x 2=23.(3)x 1=x 2=1. (4)x 1=211,x 2=-211. (5)x 1=1,x 2=3.3. 把小圆形场地的半径增加5 m 得到大圆形场地,场地面积增加了一倍,求小圆形场地的半径.解:设小圆形场地的半径为x m. 则可列方程为2πx 2=π(x +5)2. 解得x 1=5+52,x 2=5-52(舍去). 答:小圆形场地的半径为(5+52)m.【教学说明】可由学生自主完成例题,分小组展示结果,教师点评.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回忆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2. 对于形如a (x -k )2=b (a ≠0,b ≥0)的方程,只要把(x -k )看作一个整体,就可将其转化为x 2=n (n ≥0)的形式用直接开平方法解.3. 当方程出现相同因式(单项式或多项式)时,切不可约去相同因式,而应用因式分解 法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探究,掌握基本方法和步骤,合理、恰当、熟练地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整体化归的思想.2. 配方法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掌握配方法的推导过程,熟练地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 在配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掌握一些转化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配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并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发现并理解配方的方法.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 m ,且面积为16 m 2,场地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设场地的宽为x m ,则长为(x +6)m. 根据矩形的面积为16 m 2,得到方程为x (x + 6)=16. 整理,得x 2+6x -16=0.【教学说明】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如何解方程x 2+6x -16=0?问题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现在会解什么样的一元二次方程?举例说明. 【教学说明】用问题唤起学生的回忆,明确我们现在会解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等号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即(x +m )2=n (n ≥0),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可求解.问题2: 你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吗?(1)(x +3)2=25;(2)x 2+6x +9=25;(3)x 2+6x =16;(4)x 2+6x -16=0.【教学说明】教师启发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将x 2+6x -16=0转化为(x +3)2=25的形式,从而求得方程的解. 解:(1)移项,得x 2+6x =16. 两边都加上9,即(26)2,使左边配成x 2+bx +b 2的形式,得x 2+6x +9=16+9, 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形式,得(x +3)2=25. 开平方,得x +3=±5,(降次) 即x +3=5或x +3=-5.解一次方程,得x 1=2,x 2=-8.【归纳总结】将方程左边配成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从而可以直接开平方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作配方法. 例1 填空:(1)x 2+8x + 16 =(x + 4)2;(2)x 2-x +41=(x -21)2;(3)4x 2+4x +1=(2x +1)2.例2 解方程:(1)x 2+6x +5=0; (2)2x 2+6x +2=0; (3)(1+x )2+2(1+x )-4=0. 解:(1)x 1=-1,x 2=-5. (2)x 1=-2325-,x 2=2325-. (3)x 1=5-2,x 2=-5-2.【教学说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完成例题,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归纳. 【归纳总结】利用配方法解方程应该遵循的步骤: (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 +c =0; (2)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3)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a ;(4)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此时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形式,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2x 2-4x -8=0;(2)x 2-4x +2=0;(3)x 2-21x -1=0. 2. 如果x 2-4x +y 2+6y +2 z +13=0,求(xy )z的值. 【答案】1. 解:(1)x 1=1+5,x 2=1-5. (2)x 1=-2+2,x 2=2+2. (3)x 1=41+417,x 2=41-417. 2. 解:由题意知,x =2,y =-3,z =-2. 所以(xy )z=(-6)-2=361.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先创设情境导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直接开平方法来解,从而探索出配方法的一般步骤,熟练运用配方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3. 公式法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2. 会熟练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引导学生推导出求根公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情感态度:经历探索求根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运用.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用配方法解方程:(1)x 2+3x +2=0;(2)2x 2-3x +5=0. 解:(1)x 1=-1,x 2=-2.(2)无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问题:已知ax 2+bx +c =0(a ≠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 1=a ac b b 242-+-,x 2=aac b b 242---.【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的题目已做得很多,现在不妨把a ,b ,c 也当成具体的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推导下去.探究: 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 ,b ,c 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 +c =0,当b 2-4ac ≥0时,将a ,b ,c 代入式子x =aac b b 242-±-就得到方程的根,当b 2-4ac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x =aac b b 242-±-叫作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教学说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配方法推出求根公式,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可让学生小组展示. 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①2x 2-4x -1=0; ②5x +2=3x 2; ③(x -2)(3x -5)=0; ④4x 2-3x +1=0. 解:①x 1=1+26,x 2=1-26.②x 1=2,x 2=-31.③x 1=2,x 2=35.④无解.【教学说明】(1)②,③要先化成一般形式;(2)强调确定a ,b ,c 的值,注意它们的符号;(3)先计算b 2-4ac 的值,再代入公式.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x 2+x -12=0; (2)x 2-2x -41=0; (3)x 2+4x +8=2x +11; (4)x (x -4)=2-8x ; (5)x 2+2x =0; (6)x 2+25x +10=0. 解:(1)x 1=3,x 2=-4. (2)x 1=232+,x 2=232-. (3)x 1=1,x 2=-3.(4)x 1=-2+6,x 2=-2-6. (5)x 1=0,x 2=-2. (6)无解.【教学说明】用公式法解方程的关键是要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求解.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 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 2. 公式法的概念.3. 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五、教学反思在学习活动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思考,比较观察,交流与表述,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师生的双边活动,适时调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4.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知识与技能:1. 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2. 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1. 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产生过程.2. 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1. 体验数学的简洁美.2. 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的判别式的正确理解与运用.难点: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运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用公式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x 2+5x +6=0;(2)9x 2-6x +1=0;(3)x 2-2x +3=0. 解:(1)x 1=-2,x 2=-3. (2)x 1=x 2=31.(3)无解.【教学说明】让学生亲身感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回顾已有知识.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观察解题过程,可以发现:在把系数代入求根公式之前,需先确定a ,b ,c 的值,再求出b 2-4ac 的值,它能决定方程是否有解,我们把b 2-4ac 叫作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即Δ=b 2-4ac .我们回顾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发现:(x +a b 2)2=a acb 2244-.【归纳结论】(1)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aacb b 242-+-,x 2=aacb b 242---;(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ab2;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例1 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定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2x 2-3x -23=0;(2)16x 2-24x +9=0;(3)x 2-42x +9=0;(4)3x 2+10x =2x 2+8x . 解:(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无实数根.(4)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例2 当m 为何值时,方程(m +1)x 2-(2m -3)x +m +1=0.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没有实数根. 解:(1)m <41且m ≠-1.(2)m =41. (3)m >41. 【教学说明】注意(1)中的m +1≠0这一条件.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 方程x 2-4x +4=0的根的情况是(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一个实数根D. 没有实数根2. 已知x 2+2x =m -1没有实数根,求证:x 2+mx =1-2m 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答案】 1. B2. 证明:∵x 2+2x =m -1没有实数根, ∴4-4(1-m )<0,解得m <0.将方程x 2+mx =1-2m 化为x 2+mx +2m -1=0,∴Δ=m 2-8m +4. ∵m <0,∴Δ>0,∴x 2+mx =1-2m 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 用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1)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2. 运用根的判别式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隐含条件. 【教学说明】可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回忆整理,再由小组代表陈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教师适时的点拨下,学生在发现归纳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思维能力.5.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与技能:1.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关系的运用.2. 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观察判断到发现关系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规律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情感态度: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初步体验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态度及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的运用.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的运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 完成下列表格: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①用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两根之和为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两根之积为常数项) ②设方程x 2+px +q =0的两根分别为x 1,x 2,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x 1+x 2=-p ,x 1x 2=q ) 2. 完成下列表格:问题:上面发现的结论在这里成立吗?(不成立) 请完善规律:①用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两根之和为一次项系数与二次项系数之比的相反数,两根之积为常数项与二次项系数之比)②设方程ax 2+bx +c =0的两根分别为x 1,x 2,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x 1+x 2=-a b ,x 1x 2=ac)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通过以上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对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这一规律是否成立?试通过求根公式加以说明.ax 2+bx +c =0的两根分别为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则x 1+x 2=-a b ,x 1x 2=ac .【教学说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求根公式推导出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1 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1)x 2-6x -15=0; (2)3x 2+7x -9=0; (3)5x -1=4x 2.解:(1)x 1+x 2=6,x 1x 2=-15.(2)x 1+x 2=-37,x 1x 2=-3. (3)x 1+x 2=45,x 1x 2=41. 【教学说明】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找出对应的系数.例2 已知方程2x 2+kx -9=0的一个根是-3,求另一根及k 的值. 解:另一根为23,k =3. 【教学说明】此题有两种解法,一种是根据根的定义,将x =-3代入方程先求k ,再求另一个根;一种是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答.例3 已知α,β是方程x 2-3x -5=0的两根,不解方程,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βα11+; (2)βα22+; (3)βα-. 解:(1)βα11+=-53. (2)βα22+=19.(3)βα-=29或βα-=-29.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 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1)x 2-3x =15; (2)5x 2-1=4x 2; (3)x 2-3x +2=10;(4)4x 2-144=0; (5)3x (x -1)=2(x -1); (6)(2x -1)2=(3-x )2.2. 两根均为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A. 7x 2-12x +5=0B. 6x 2-13x -5=0C. 4x 2+21x +5=0D. x 2+15x -8=0【教学说明】两根均为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满足两根之和为负数,两根之积为正数.【答案】1. 解:(1)x 1+x 2=3,x 1x 2=-15.(2)x 1+x 2=0,x 1x 2=-1.(3)x 1+x 2=3,x 1x 2=-8.(4)x 1+x 2=0,x 1x 2=-36.(5)x 1+x 2=35,x 1x 2=32. (6)x 1+x 2=-32,x 1x 2=-38. 2. C 【教学说明】可由学生自主完成抢答,教师点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2.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成立的前提条件.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先由学生探究特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再猜想一般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从理论上加以推导证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性质和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和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例子让学生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

2.利用数形结合法,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

3.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

2.准备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用于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准备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

例如,某商品打8折后售价为120元,求原价。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同时,通过例子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2.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2.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教学设计
3.学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性质,包括: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无实数根;
4.能够运用公式法求解实际问题中涉及的一元二次方程,并解决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以下能力:
1.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的规律;
1.基础练习题:完成课本P118页第1、2、3题,巩固求根公式的应用。
2.提高练习题:完成课本P119页第4、5题,进一步掌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性质及求解方法。
3.实际应用题:根据以下情境,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
(1)某学生参加篮球比赛,比赛开始时,他距离篮筐3米。在比赛过程中,他向前跳起,跳跃高度为0.5米。求他距离篮筐的最短距离。
(3)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5.课后反思: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并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以提高学习效率。
作业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3.遇到问题时,积极思考,可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4.课后反思要真实、具体,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某商品的成本为1000元,售价为x元。根据市场调查,每提高10元售价,销量增加5件。已知该商品销售总收入与成本相等时,求售价x。
4.探究性问题:小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并在下节课上分享讨论成果。
(1)为什么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中要加上“±”?
(2)当判别式Δ=b²-4ac=0时,方程的解具有什么特点?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过程和合作交流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数学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数学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在面对困难时,敢于挑战,勇于克服。
例题:
(1)某商品的进价为x元,售价为2x元。若在销售过程中,每卖出一件商品,商家需要支付0.5元的运费。在某一月份,商家卖出该商品100件,总收入为y元。求商品的进价x和售价2x。
(2)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3厘米,面积为24平方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3.思考拓展题:针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些拓展性较强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拓展:
(1)引导学生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了解判别式与方程解的关系。
(2)拓展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领域,如物理学中的运动问题、几何图形的面积问题等。
(3)引入数学史,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在数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使学生在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他们需要面对更复杂的数学关系和求解方法。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浓厚,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于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有一定的认识,这为本章节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一元二次方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首次接触二次方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判别式等,为学生后续学习函数、不等式等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熟练运用一次方程和不等式解决问题。

但一元二次方程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本质。

同时,学生对于解方程的技巧和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判别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判别式等知识点。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教学视频:准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视频,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解法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解一个实际问题: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相交于A、B两点,已知A点坐标为(1,0),求B点的坐标。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 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 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2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0)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3.会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学重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会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2.理解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合理性.教学过程:一做一做:1.问题1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解析】我们可以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现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 米,不难列出方程 x (x +10)=900整理可得x 2+10x -900=0. (1)2.问题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解析】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 )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 )倍,即5(1+x )(1+x )=5(1+x )2万册.可列得方程5(1+x )2=7.2,整理可得 5x 2+10x -2.2=0. (2)3.思考、讨论这样,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02=++c bx ax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共同特点:(1)都是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ax 2+bx +c =0(a 、b 、c 是已知数,a ≠0). 其中叫做二次项,叫做二次项系数;叫做一次项,叫做一次项系数,叫做常数项.三、例题讲解与练习巩固例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试说明理由. (1)(2)(3)(4)【答案】(2)是一元二次方程.例2. 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 (2)(x -2)(x +3)=8; (3)【解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方程的右边为0;二是左边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此外要使学生意识到: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是包括符号的.例3. 方程(2a —4)x 2—2bx +a =0, 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本题先由同学讨论,再由教师归纳.【答案】当a ≠2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 =2,b ≠0时是一元一次方程;例4.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 2+3x -5m +4=0有一根为2,求m .【解析】一根为2即x =2,只需把x =2代入原方程.练习:1.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 (2) 2x (x -1)=3(x -5)-4;(3)【答案】(1)2x 2+3x -2=0; 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系数3和常数项-2(2)2x 2-5x +19=0 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系数-5和常数项192ax bx 3523-=+x x 42=x 2112x x x =-+-22)2(4+=-x x y y =262)2()43)(3(+=-+x x x 02=++c bx ax x x 3222-=()()()()2311222-+=+--y y y y(3)2y 2-7y +6=0 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系数-7和常数项62.关于的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是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是一元一次方程?【答案】在m ≠3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在m =3且n ≠0时是一元一次方程3.已知x =0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k - 1)x 2+3kx +4 -4︱k ︳=0的解,求k .【答案】k =-1.四、小结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0),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都是根据一般式定义的,这与多项式中的项、次数及其系数的定义是一致的.3.在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五、作业:0)3(2=++-m nx x m 02=++c bx ax。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教学内容:22.1一元二次方程。

课本P17页~P20页。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2、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教学难点关键:难点一般形式中的条件,关键是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方法:练习引导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练习1、学习问题1:绿苑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准备在两幢楼房之间,设置一块面积为900平方米的矩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分析:采用表格分析法设长方形的宽为x米,填表如下:长(米)宽(米)面积(平方米)X+10x 900X(x+10)=900整理,得2109000x x+-=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右边是0.2、学习问题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

示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分析: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万册,明年年底的图书数表示为万册。

列方程为:2x+=5(1)7.2整理,得2x x+-=510 2.20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右边是0.二、引导1、观察问题1和问题2列出的方程,指出它们含有几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是整式方程还是分式方程?2、学生回答,教师梳理形成知识体系数。

三、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1、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三个特点:一元,二次,整式方程;3、一般形式20,(,,++=是已知数,0)ax bx c a b ca≠,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4、应用例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3x+5y=3 B、x2=4 C、 x2-4=(x+2) 2D、 ax2+bx+c=0解:A有二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B是一元二次方程;C化为一般形式后,未知数的次数是1,不是一元二次方程;D当a=0时,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为高中数学打基础。

本章通过引入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性质及应用。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代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合作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因式分解法和求根公式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一元二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交流中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元二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总结解题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解题方法,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4.课堂讲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因式分解法和求根公式的运用。

5.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数学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数学上册22.1: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同时,我采用了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全面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审题、仔细计算、总结经验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情境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例如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一元二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2.教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法等,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几何、物理、化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4.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中的符号语言,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1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课程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1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课程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设计方案
山西省侯马市第五中学校解玲玲
课题名称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学前分析
通过提供实际问题的情境,学习本课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生活中方程知识的实际意义。并且在复习相关知识、应用建模思想、列出方程的同时,引导学生切实体会已有方程知识的不足,确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拓展和探究,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5(1+x)²=7.2→5x²+10x-2.2=0
【概括】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请指出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C.整式方程D.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4.关于x的方程(m+1)x2+2mx-3=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任意实数B. m≠-1 C. m>1 D. m>0
5.方程:3X-1=0;3X2-1=0;2X2-1=(X-1)(X-2);
3X2+Y=2X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6.把下列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且指出其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其中_____是二次项,____是一次项,_______是常数项.
2.方程(3x-7)(2x+4)=4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其中二次项系数为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_.
3.方程mx2+5x+n=0一定是( ).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创新教案】用一元二次方程解一般应用问题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创新教案】用一元二次方程解一般应用问题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一般问题【学习目标】1. 根据实际问题会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出实际问题的解;2. 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3.体会通过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领悟数学建模思想,体会如何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情感态度】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感知方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交流互动,逐步培养合作的意识及严谨的治学精神.【学习重点】体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一、知识回顾知识点1:基本知识(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配方法;公式法。

(3)判别式:①当判别式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当判别式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4)根与系数的关系:设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根分别为,则,.知识点2: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1)“审”。

阅读理解题意,确定已知,未知,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设”。

在审题的基础上设立未知数帮助理解,建立相等的数量关系。

(3)“列”。

根据题意,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解”。

就是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

就是解应用题既要检验有无增根,又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6)“答”。

就是书写答案。

但要注意,求出解后,要进行检验。

知识点3: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题型(1)平均增长(降低)率问题(包括百分率,折旧率,利息率)(2)数字问题(3)开放题型的讨论二、学习新知例1:小明同学将100元压岁钱第一次按一年期储蓄存入“少儿银行”,到期后将本金和利息取出,并将其中50元捐给“希望工程”,剩余的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这时存款的年利率调到第一次存款时年利率的一半,这样到期后,可得本金和利息共63元,求第一次存款时的年利率.解:设第一次存款时间利率为.解之:,(舍去)答:第一次存款的年利率为10%.例2:汽车交易市场有一辆原价为12万元的车,但已使用三年,如果第一年的折旧率为20%,以后其折旧率有所变化,现知第三年这辆轿车值7.776万元,求这辆轿车第二年,第三年平均的折旧率.解:设这辆轿车的第二、第三年平均折旧率为.∴,(舍去)答:平均折旧率为10%.例3:一个容器中盛满的纯药液,倒出纯药液后,用水加满,再倒出等量的液体,再用水加满,此时容器中的药液与水之比为,问每次倒出液体多少升?解:设每次倒出液体∴(舍去)答:每次倒出液体为6升.P42习题22.3及P45复习题中选择.。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1)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1)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案(1)教学内容:直接开平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直接开平方法,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些特殊的方程;2、 通过列解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3、 体会降次的思想。

教学重点:直接开平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练习引导法一、练习把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13)1()3(22-=--+x x x x (2)13632352+=--+x x x x2、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5)3()9(22=----x m x m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3、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有一个根是—1,则c b a ,,之间的关系是 ;二、学习直接开平方法。

1、复习平方根。

如果)0(,2≥=a a x ,那么 x 叫做a 的平方根,记作)0(,≥±=a a x 。

2、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例1、解下列方程(1)02432=-x (2)045)32(2=--x 解:(1)移项,得 2432=x化二次项系数为1,得82=x直接开平方,得228±=±=x即,22,2221-==x x(2)移项,得 45)32(2=-x直接开平方,得534532±=±=-x转化为二个一元一次方程,得 ,5332=-x 或,5332-=-x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2533,253321-=+=x x 例2、解下列方程(1)0121)1(642=--x (2)0)32(25)13(922=--+x x解:(1)移项,得 121)1(642=-x两边同时除以64,得 64121)1(2=-x 直接开平方,得 8111±=-x 移项,得 8111±=x 计算,得83,81921-==x x (2)移项,得 22)32(25)13(9-=+x x两边同时除以9,得 22)32(925)13(-=+x x 直接开平方,得 )32(3513-±=+x x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1912,1821==x x 练习:课后练习1。

22.1 一元二次方程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22.1 一元二次方程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能分清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及系数、一次项及系数、常数项.￿【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情态态度】￿进一步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和列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问题1:绿苑小区规划设计时,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矩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只列方程)￿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可以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设绿地的宽为x米,不难列出方程:￿x(x+10)=900.￿整理,得+10x-900=0.￿①￿问题2: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只列方程)￿分析: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已知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图书数的(1+x)倍,即5(1+x)(1+x)=5(万册).￿可得出方程:5=7.2.￿整理可得5+10x-2.2=0. ②￿￿二、探索新知￿1.请回答下面问题:￿(1)上面两个方程整理后是整式方程吗?含有几个未知数?￿(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的最高次数是几?(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交流)￿答:这两个方程(1)都是整式方程;(2)都只含一个未知数;(3)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都是2.￿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个整式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例1】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3x+2=5x-3;(2)=4;(3)(x-1)(x-2)=+8;(4)(x+3)(3x-4)=;￿(5)+2-3=0;(6)+2x=x(+x)+3.￿￿分析:(1)、(3)、(4)、(6)需要先整理成最简形式再进行判断.￿解:其中(1)、(3)是一元一次方程;(2)、(4)、(6)是一元二次方程.￿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bx+c=0(a、b、c是已知数,a≠0).其中a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例2】把方程3x(x-1)=2(x+2)+8化成一般形式,并指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解:去括号,得3-3x=2x+4+8.￿化简,得3-5x-12=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12.￿￿【说明】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明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具有的两个特征:一是方程的右边为0;二是左边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此外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是包括符号的,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差异实质上是系数的差异.但同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写出的一般形式可能不同(只是符号不同),一般我们写二次项的系数为正的那个.￿三、巩固练习￿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4x+2=0;(2)+x-=0;(3)=0(x,y都是未知数);(4)+x=0;￿(5)=(x-1)(x+1);(6)=+2.￿￿2.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指出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答案:1.(1)(6)￿2.(1)原方程变形为=0.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为-2.￿(2)原方程变形为+3=0.二次项系数为2,一次项系数为-7,常数项为3.￿(3)整理,得=0.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5,常数项为0.￿(4)整理,得-11=0.二次项系数为2,一次项系数为-5,常数项为-11.￿￿四、应用拓展￿【例3】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解:当a≠2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2,b≠0时是一元一次方程.￿￿【例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一根为2,求m.￿分析:一根为2即x=2,只需把x=2代入原方程.￿解:将x=2代入原方程,得4(m-1)+6-5m+4=0.解得m=6.￿￿五、归纳小结￿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都是根据一般形式定义的,这与多项式中的项、次数及其系数的定义是一致的.￿￿3.在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后作业※￿1.教材习题22.1第1、2、3题.￿。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2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2

课题 公式法【学习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 2+bx +c =0(a ≠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学习重点】求根公式法的应用. 【学习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法的推导.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用配方法解方程2x 2+4x +1=0并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公式法的推导过程 阅读教材P28~P31的内容.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因为a ≠0,方程两边都除以a ,得x 2+ba x +c a =0,移项,得x 2+b a x =-c a .配方,得x 2+2·x·b 2a +(b 2a )2=(b 2a )2-c a ,即(x +b 2a )2=b 2-4ac 4a 2,因为a ≠0,所以4a 2>0,当b 2-4ac ≥0时,直接开平方,得x +b 2a =±b 2-4ac 2a .所以x =-b2a ±b 2-4ac 2a .即x 1=-b +b 2-4ac 2a ,x 2=-b -b 2-4ac 2a .x =-b±b 2-4ac 2a(b 2-4ac ≥0).归纳:1.此公式使用的前提条件是b 2-4ac ≥0,如果b 2-4ac <0,方程无实数根,此时就不能将a ,b ,c 代入公式来计算.所以,用公式法解方程时,首先求它的判别式b 2-4ac 的值,如果为非负数,然后再代入公式求解.2.我们可以不解方程,用它的判别式即可知道方程的解的情况.知识模块二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范例:解下列方程:(1)2x 2+x -6=0;(2)x 2+4x =2.解:(1)a =2,b =1,c =-6,b 2-4ac =12-4×2×(-6)=1+48=49,所以x =-b±b 2-4ac2a=-1±492×2=-1±74,即x 1=32,x 2=-2. (2)将方程化为一般式,得x 2+4x -2=0.因为b 2-4ac =24,所以x =-4±242=-2±6,即x 1=-2+6,x 2=-2- 6仿例:解下列方程:(1)5x 2-4x -12=0;(2)4x 2+4x +10=1-8x.解:(1)因为b 2-4ac =256,所以x =-(-4)±2562×5=4±1610=2±85,即x 1=2,x 2=-65.(2)整理,得4x 2+12x +9=0.因为b 2-4ac =0,所以x =-12±08,即x 1=x 2=-32.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公式法的推导过程知识模块二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范例:(方法二)解:配方得:(x +2)2=6,∴x +2=±6,∴x +2=-6,x +2=6,∴x 1=-2-6,x 2=-2+ 6.四、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学习目标】掌握b 2-4ac >0,ax 2+bx +c =0(a ≠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反之也成立;b 2-4ac =0,ax 2+bx +c =0(a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反之也成立;b 2-4ac <0,ax 2+bx +c =0(a ≠0)没有实数根,反之也成立;及其它们关系的运用.【学习重点】b 2-4ac >0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2-4ac =0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 2-4ac <0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学习难点】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b 2-4ac 的情况与根的情况的关系.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x 2+x -1=0;(2)x 2-2x +1=0;(3)2x 2-2x +1=0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推导 阅读教材P 31~P 32的内容.在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配方过程中,得到(x +b 2a )2=b 2-4ac4a 2(*),只有当b 2-4ac ≥0时,才能直接开平方,得x +b2a =±b 2-4ac 4a 2也就是说,只有当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系数a 、b 、c 满足条件b 2-4ac ≥0时才有实数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直接判定根的情况.分析:观察方程(*),我们发现有如下三种情况: (1)当b 2-4ac >0时,方程(*)的右边是一个正数,它有两个不相等的平方根,因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b +b 2-4ac 2a ,x 2=-b -b 2-4ac 2a;(2)当b 2-4ac =0时,方程(*)的右边是0,因此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b2a ;(3)当b 2-4ac <0时,方程(*)的右边是一个负数,而对于任何实数x ,方程左边(x +b2a )2≥0,因此方程没有实数根.b 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用它可以直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实数根的情况;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知识模块二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 归纳:应用:(1)不解方程,判别方程根的情况. 注:先化成一般形式.(2)已知根的情况,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注:考虑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范例1: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3x 2=5x -2;(2)4x 2-2x +14=0;(3)4(y 2+1)-y =0.解:(1)3x 2-5x +2=0,∵Δ=(-5)2-4×3×2=1>0,∴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Δ=(-2)2-4×4×14=0,∴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4y 2-y +4=0,∵Δ=(-1)2-4×4×4=-63<0,∴原方程无实数根. 范例2:求证:关于x 的方程x 2+2kx +k -1=0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证明:∵Δ=(2k)2-4×1×(k -1)=4k 2-4k +4=4(k -12)2+3又(k -12)2≥0,∴Δ=4(k -12)2+3>0.∴关于x 的方程x 2+2kx +k -1=0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推导知识模块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四、检测反馈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x1,x2与系数a、b、c之间的关系;2.能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式和已知一个根的条件下,求出方程的另一根,以及方程中的未知系数;3.会求已知方程的两根的倒数和与平方和;4.在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猜想——证明”的研究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学习重点】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运用.【学习难点】由于式子的抽象性,两根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中的符号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2.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什么?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怎样确定?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阅读教材P33~P35的内容.填表,观察、猜想方程x1,x2x1+x2x1x2x2-2x+1=0 1,1 2 1x2+3x-10=0 2,-5 -3 -10x2+5x+4=0 -1,-4 -5 4问题:你发现什么规律?(1)用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2)x 2+px +q =0的两根x 1,x 2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归纳证明:如果关于x 的方程x 2+px +q =0的两根是x 1,x 2,则有:x 1+x 2=-p ,x 1x 2=q. 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得到方程的两根分别为x 1=-p +p 2-4q 2,x 2=-p -p 2-4q2,所以x 1+x 2=-p +p 2-4q 2+-p -p 2-4q 2=-p ,x 1·x 2=-p +p 2-4q 2·-p -p 2-4q2=(-p )2-(p 2-4q )4=q.升华问题:已知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为x 1,x 2,求证:x 1+x 2=-b a ,x 1x 2=ca .证明:方程两边同时除以a ,得:x 2+b a x +c a x =0,由前面得到的结论知:x 1+x 2=-b a ,x 1x 2=ca . 知识模块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归纳应用: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前提条件是方程有实数根,所以根与系数关系通常和方程的判别式结合使用.2.能够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对代数式进行灵活变形,是学习使用根与系数关系的必要条件.范例1:口答下列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1)x 2-2x -15=0;(2)x 2-6x +4=0;(3)2x 2+3x -5=0;(4)3x 2-7x =0;(5)2x 2=5.解:(1)x 1+x 2=2,x 1·x 2=-15;(2)x 1+x 2=6,x 1·x 2=4;(3)x 1+x 2=-32,x 1·x 1=-52;(4)x 1+x 2=73;x 1·x 2=0;(5)x 1+x 2=0,x 1·x 2=-52范例2: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 -1=0的两根,求1α+1β的值. 解:∵α+β=2,α·β=-1,∴1α+1β=α+βαβ=2-1=-2.仿例:若α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 -1=0的一根,β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 -1=0的一根,求βα+αβ的值.解:①当α=β时,原式=1+1=2;②当α≠β时,α+β=2,αβ=-1,∴原式=α2+β2αβ=(α+β)2-2αβαβ=22-2×(-1)-1=-6,∴βα+αβ的值为2或-6. 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模块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四、检测反馈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实践与探索(1)【学习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2.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学习重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学会分析方程的解,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复习:解方程:(1)(20-x)(30-x)=200;(2)100(1+x)2=121.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简单的几何图形问题阅读教材P38~P39的内容.学校生物小组有一块长32m、宽20m的矩形试验田,为了管理方便,准备沿平行于两边的方向纵、横各开辟一条等宽的小道,要使种植面积为540m2,小道的宽应是多少?分析:问题中没有明确小道在试验田中的位置,试作出图1,不难发现小道的占地面积与位置无关,设小道宽为xm,则两条小道的面积分别为32xm2和20xm2,其中重叠部分小正方形的面积为x2m2,根据题意,得32×20-32x-20x+x2=540.升华:如果设想把小道平移到两边,如图2所示,小道所占面积是否保持不变?在这样的设想下,所列方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处理问题是否方便些?归纳: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分析题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弄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2)设未知数,一般采取直接设法,有的要间接设;(3)寻找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要注意方程两边的数量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相同;(4)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5)检验.因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可能不符合题意,如:线段的长度不能为负数等,因此,解出方程的根后,一定要进行检验.知识模块二百分率问题范例:某药品经过两次降价,每瓶零售价由56元降为31.5元,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解:设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得56(1-x)2=31.5,解这个方程,得x1=0.25,x2=1.75.因为降价的百分率不可能大于1,所以x2=1.75不符合题意.经检验,x=0.25=25%符合本题要求.答: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25%.仿例:某超市一月份的营业额为200万元,三月份的营业额为288万元,如果每月比上月增长的百分数相同,求平均每月的增长率.解:设平均每月增长x,则200(1+x)2=288,∴x1=20%,x2=-2.2(不合题意,舍去).答:平均每月增长20%.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简单的几何图形问题范例:(方法二)解:设小道的宽为xm,则(20-x)(32-x)=540,∴x1=2,x2=-50(不合题意,舍去).答:小道的宽为2m.知识模块二百分率问题四、检测反馈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实践与探索(2)【学习目标】1.使学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为数学模型;2.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领悟数学建模思想,体会如何寻找实际问题中等量关系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3.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感知方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交流互动,逐步培养合作的意识及严谨的治学精神.【学习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401202亿元,翻一番是多少?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复杂的应用问题阅读教材P40~P41的内容.范例:(1)小明把一张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的四周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再折叠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如图.如果要求长方体的底面积为81cm2,那么剪去的正方形边长为多少?(2)如果按下表列出的长方体底面积的数据要求,那么剪去的正方形边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折叠成的长方体的侧面积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折叠成的长方体底面积(cm2) 81 64 49 36 25 16 9 4剪去的正方形边长(cm)折叠成的长方体侧面积(cm2)解:剪去的正方形边长依次为:0.5,1,1.5,2,2.5,3,3.5,4.折叠成的长方体侧面积分别为:18,32,42,48,50,48,42,32.从计算的数据可以看出,开始时,随着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的增加,侧面积也随着增加,增大到50后,又逐步减少.仿例:如图,要利用一面墙(墙长为25米)建羊圈,用100米的围栏围成总面积为400平方米的三个大小相同的矩形羊圈,求羊圈的边长AB,BC各为多少米?解:设AB的长度为x,则BC的长度为(100-4x)米.根据题意得(100-4x)x=400,解得x1=20,x2=5.则100-4x=20或100-4x=80.∵80>25,∴x2=5舍去.即AB=20,BC=20.答:羊圈的边长AB,BC分别是20米、20米.知识模块二增长率问题范例:某工厂计划在两年后实现产值翻一番,那么这两年中产值的平均年增长率应为多少?如果调整计划,两年后的产值为原产值的1.5倍、1.2倍……那么两年中的平均年增长率分别应调整为多少?如果第二年的增长率为第一年的2倍,那么第一年的增长率为多少时,可以实现两年后产值翻一番?解:设原产值为1,则两年后为2,设每年的增长率为x,则(1+x)2=2,∴x1=-1+2≈41%,x2=-1-2(不合题意,舍去).答:每年的增长率约为41%.讨论:另两问合作讨论.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复杂的应用问题知识模块二增长率问题四、检测反馈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2章小结与复习【学习目标】1.灵活运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3.了解数学解题中的方程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整体思想;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灵活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难点】解题分析能力的提高.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1.形如ax 2+bx +c =0(a ,b ,c 是已知数,a ≠0)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其中a 、b 、c 分别叫做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典例1:关于x 的方程(a -1)x 2+3ax -3=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a ≠1__.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 典例2:用配方法解方程:3x 2+8x -3=0.解:移项得:3x 2+8x =3,配方得:(x +43)2=259,x +43=±53,∴x 1=13,x 2=-3.典例3:用公式法解方程:1-x =3x 2.解:原方程化为:3x 2+x -1=0,∴x =-1±12-4×3×(-1)2×3,∴x 1=-1-136,x 2=-1+136.知识模块二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典例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2x +m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实数m 的最大整值;(2)在(1)的条件下,方程的实数根是x 1,x 2,求代数式x 21+x 22-x 1x 2的值.解:(1)∵一元二次方程x 2-22x +m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Δ=8-4m >0,解得m <2,∴整数m 的最大值为1;(2)∵m =1,此一元二次方程为x 2-22x +1=0,∴x 1+x 2=22,x 1·x 2=1,x 21+x 22-x 1x 2=(x 1+x 2)2-3x 1·x 2=8-3=5.知识模块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典例5:某商场将某种商品的售价从原来的每件40元经两次调价后调至32.4元. (1)若该商场两次调价的降价率相同,求这个降价率;(2)经调查,该商品每降价0.2元,即可多销售10件.若该商品原来每月可销售500件,那么两次调价后,每月可销售该商品多少件?解:(1)设降价率为x,则40(1-x)2=32.4,x1=0.1=10%,x2=1.9(不合题意,舍去)答:这个降价率是10%;(2)(40-32.4)÷0.2×10=380,∴两次调价后,每月可销售该商品为500+380=880(件)答:两次调价后,每月可销售该商品为880件.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知识模块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模块三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四、检测反馈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设计

2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问题一: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现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 米,则长为米,可列方程整理得【答案】现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 米,可列方程x (x +10)=900整理可得x 2+10x -900=0.问题二: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已知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万册.可列得方程整理可得【答案】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可列得方程5(1+x )2=7.2,整理可得 5x 2+10x -2.2=0.二、一元一次方程:问题三: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元一次方程,那么方程和是一元一次方程吗?答案显而易见,不是.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0900102=-+x x 02.21052=-+x x【答案】方程,中都只含有1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都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 +c =0(a 、b 、c 是已知数,a ≠0)其中a 叫做二次项系数、b 叫一次项系数,c 叫常数项.三、例题讲解例: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答案】原方程可化为:3x 2-5x -12=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12.四、巩固练习: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六、作业:备课资料:A 组:1.填空:⑴下列有8个方程:①② ③④⑤⑥ ⑦⑧其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⑵将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⑶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之和为.⑷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满足,那么方程必有一个0900102=-+x x 02.21052=-+x x 82213++=-)()(x x x 23123x x =+5=+y y 0322=-+x y 012=+++x n m mnx )(04322=+-x x 0312=++y y 22143)(-==+y y y )(002≠=++p m qx px 2532+=x x 01422=-+x x )(002≠=++a c bx ax 0=++c b a根为.【答案】⑴①⑤⑧;⑵3x 2-5x -2=0 ;⑶5;⑷12.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2)(3);(4)【答案】(1)6x 2+7x -3=0;二次项系数6、一次项系数7和常数项-3(2)5x 2-26x +5=0二次项系数5、一次项系数-26和常数项5(3)3x 2-5x =0;二次项系数3、一次项系数-5和常数项0(4)5y 2+36y -32=0二次项系数5、一次项系数36和常数项-32B 组:1.写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 (2)( 【答案】(1)(二次项系数ab 、一次项系数c 和常数项d(2)(二次项系数(m -n )、一次项系数m 和常数项n 2.把方程 (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答案】(m +n )x 2+(m -n )x +p -q =0 (二次项系数m +n 、一次项系数m -n 常数项p -q .3.试判断关于x 的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指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答案】(1-2k )x 2+(k 2-k -1)x =0.当1-2k ≠0时是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1-2k 、一次项系数k 2-k -1常数项0x x 7362-=x x 26552=+42213-+=-)()(x x x 223423)()(-=+y y 02=++d cx abx )0≠ab ()02=++-n m x n m )n m ≠02=++d cx abx )0≠ab ()02=++-n m x n m )n m ≠p q nx mx nx mx -=++-22)0≠+n m )0≠+n m x k x kx x =+--)(122。

HS华师版 初三九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分课时 含反思)

HS华师版 初三九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分课时 含反思)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3.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强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一、情境导入参加一次集会,如果有x个人,每两人之间都握一次手,共握了21次手,请你列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方程,并判断方程是什么类型?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识别下列选项中,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x2+1x2=1 B.3x2-2xy-5y2=0C.(x-1)(x-2)=3 D.ax2+bx+c=0解析:选项A中的方程分母含有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选项B中的方程含有2个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0时,选项D中的方程不含二次项,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排除A、B、D,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将方程化简后再进行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条件:一是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二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三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确定字母系数关于x的方程(k+1)x+k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k-1|=2,k+1≠0,∴⎩⎪⎨⎪⎧k=3或k=-1,k≠-1.∴k=3.方法总结: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满足的条件: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构造方程,解出字母取值,并利用二次项系数不为0排除使二次项系数为0的字母取值,从而确定字母取值.探究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1)3x 2-2=5x ;(2)9x 2=16;(3)2x (3x +1)=17;(4)(3x -5)(x +1)=7x -2.解析:先分别将各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指出它们的各部分的名称.解:(1)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 2-5x -2=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2.(2)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9x 2-16=0,二次项系数是9,一次项系数是0,常数项是-16.(3)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6x 2+2x -17=0,二次项系数是6,一次项系数是2,常数项是-17.(4)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 2-9x -3=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9,常数项是-3.方法总结: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和常数项,必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特别要注意确认各项系数和常数项一定要包括前面的符号.探究点三:列一元二次方程(2015·深圳一模)在一张矩形的床单四周绣上宽度相等的花边,剩下部分面积为1.6m 2.已知床单的长是2m ,宽是1.4m ,求花边的宽度.请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析:设花边的宽度为x m ,则由图可知剩下部分的长为(2-2x )m ,剩下部分的宽为(1.4-2x )m.∵剩下部分面积为1.6m 2,∴可列方程(2-2x )(1.4-2x )=1.6.方法总结:列方程最重要的是审题,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恰当的设出未知数,准确地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探究点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类型一】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方程x -2x =0的解为( )A .x 1=1,x 2=2B .x 1=0,x 2=1C .x 1=0,x 2=2D .x 1=12,x 2=2解析:把各选项中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只有选项C 中的x 1=0,x 2=2都能使方程x 2-2x =0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意义求字母或代数式的值已知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 +x +1=0的一个根,则m 的值是( )A.1 B.-1C.0 D.无法确定解析:根据方程的根的概念,直接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但考虑到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能等于0.由此得,(m-1)+1+1=0,解得m=-1,此时m-1=-2≠0,∴m=-1.故选B.方法总结:方程的根是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在涉及方程根的题目中,我们一般是把这个根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转化为求待定系数的方程来解决问题.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第1课时直接开平方法1.学会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2.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的方程.3.体验类比、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情境导入一个正方形花坛的面积为10,若设其边长为x,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可列出怎样的方程?用怎样的方法可以求出所列方程的解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直接开平方法【类型一】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运用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4x2=9;(2)(x+3)2-2=0.解析:(1)先把方程化为x2=a(a≥0)的形式;(2)原方程可变形为(x+3)2=2,则x+3是2的平方根,从而可以运用开平方法求解.解:(1)由4x2=9,得x2=94,两边直接开平方,得x=±32,∴原方程的解是x1=32,x2=-32.(2)移项,得(x+3)2=2.两边直接开平方,得x+3=± 2.∴x+3=2或x+3=- 2.∴原方程的解是x1=2-3,x2=-2-3.方法总结:由上面的解法可以看出,一元二次方程是通过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这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类型二】直接开平方法的应用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ab>0)的两个根分别是m+1与2m-4,则ba=________.解析:∵ax2=b,∴x=±ba,∴方程的两个根互为相反数,∴m+1+2m-4=0,解得m=1,∴一元二次方程ax2=b(ab>0)的两个根分别是2与-2,∴ba=2,∴ba=4,故答案为4.【类型三】直接开平方法与方程的解的综合应用若一元二次方程(a+2)x-ax+a-4=0的一个根为0,则a=________.解析:∵一元二次方程(a+2)x2-ax+a2-4=0的一个根为0,∴a+2≠0且a2-4=0,∴a=2.故答案为2.【类型四】直接开平方法的实际应用有一个边长为11cm的正方形和一个长为13cm,宽为8cm的矩形,要作一个面积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之和的正方形,边长应为多少厘米?分析:要求新正方形的边长,可先求出原正方形和矩形的面积之和,然后再用开平方计算.解:设新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根据题意得x2=112+13×8,即x2=225,解得x=±15.因为边长为正,所以x=-15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只取x=15.答:新正方形的边长应为15cm.方法总结:在解决与平方根有关的实际问题时,除了根据题意解题外,有时还要结合实际,把平方根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负值舍去.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利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本质是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过程.同时体会到解一元二次方程过程就是一个“降次”的过程.第2课时因式分解法1.认识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依据.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一、情境导入我们知道ab=0,那么a=0或b=0,类似的解方程(x+1)(x-1)=0时,可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x+1=0或x-1=0来解,你能求出(x+3)(x-5)=0的解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类型一】利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x2+5x=0;(2)(x-5)(x-6)=x-5.解析:变形后方程右边是零,左边是能分解的二次三项式,可用因式分解法.解:(1)原方程转化为x(x+5)=0,∴x=0或x+5=0,∴原方程的解为x1=0,x2=-5;(2)原方程转化为(x-5)(x-6)-(x-5)=0,∴(x-5)[(x-6)-1]=0,∴(x-5)(x -7)=0,∴x-5=0或x-7=0,∴原方程的解为x1=5,x2=7.【类型二】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x2-6x=-9;(2)4(x-3)2-25(x-2)2=0.解:(1)原方程可变形为:x2-6x+9=0,则(x-3)2=0,∴x-3=0,因此原方程的解为:x1=x2=3.(2)[2(x-3)]2-[5(x-2)]2=0,[2(x-3)+5(x-2)][2(x-3)-5(x-2)]=0,(7x-16)(-3x+4)=0,∴7x-16=0或-3x+4=0,∴原方程的解为x1=167,x2=43.方法总结: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①将方程的右边化为0;②将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一个因式分别为零,就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探究点二:用因式分解法解决问题若a、b、c为△ABC的三边,且a、b、c满足a2-ac-ab+bc=0,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析:先分解因式,确定a,b,c的关系,再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a2-ac-ab+bc=0,∴(a-b)(a-c)=0,∴a-b=0或a-c=0,∴a=c或a =b,∴△ABC为等腰三角形.三、板书设计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否分解是关键,因此,要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知识,提高用分解因式法解方程的能力.在使用因式分解法时,先考虑有无公因式,如果没有再考虑公式法.2.配方法1.了解配方的概念,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探索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熟练地运用配方法解决有关问题.一、情境导入李老师让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x2-6x-5=0,同学们都束手无策,学习委员蔡亮考虑了一下,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14,再把方程左边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你能按照他的想法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配方法【类型一】配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5时,此方程可变形为( ) A.(x+2)2=1 B.(x-2)2=1C.(x+2)2=9 D.(x-2)2=9解析:由于方程左边关于x的代数式的二次项系数为1,故在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然后将方程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右边化简即可.因为x2-4x=5,所以x2-4x+4=5+4,所以(x-2)2=9.故选D.方法总结: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一般步骤:(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使方程的左边只留下二次项和一次项;(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类型二】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解方程:x-4x+1=0.解析:二次项系数是1时,只要先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然后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方程配成(x+m)2=n(n≥0)的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解:移项,得x2-4x=-1.配方,得x2-4x+(-2)2=-1+(-2)2.即(x-2)2=3.解这个方程,得x-2=± 3.∴x1=2+3,x2=2- 3.方法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实质上就是对一元二次方程变形,转化成开平方所需的形式.【类型三】用配方解决求值问题已知:x2+4x+y2-6y+13=0,求x-2yx2+y2的值.解:原方程可化为(x+2)2+(y-3)2=0,∴(x+2)2=0且(y-3)2=0,∴x=-2且y=3,∴原式=-2-613=-813.【类型四】用配方解决证明问题(1)用配方法证明2x-4x+7的值恒大于零;(2)由第(1)题的启发,请你再写出三个恒大于零的二次三项式.证明:(1)2x2-4x+7=2(x2-2x)+7=2(x2-2x+1-1)+7=2(x-1)2-2+7=2(x-1)2+5.∵2(x-1)2≥0,∴2(x-1)2+5≥5,即2x2-4x+7≥5,故2x2-4x+7的值恒大于零.(2)x2-2x+3;2x2-2x+5;3x2+6x+8等.【类型五】配方法与不等式知识的综合应用证明关于x的方程(m-8m+17)x+2mx+1=0不论m为何值时,都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析:要证明“不论m为何值时,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需证明二次项系数m2-8m+17的值不等于0.证明:∵二次项系数m2-8m+17=m2-8m+16+1=(m-4)2+1,又∵(m-4)2≥0,∴(m-4)2+1>0,即m 2-8m +17>0.∴不论m 为何值时,原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配方法解方程就是将方程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的过程.因此需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式的形式.3.公式法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2.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一、情景导入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你能否用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问题:已知ax 2+bx +c =0(a ≠0),且b 2-4ac ≥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 1=-b +b 2-4ac2a,x 2=-b -b2-4ac 2a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3x 2-8=7x 化为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其中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方程的根为____________.解析:将方程移项可化为3x 2-7x -8=0.其中a =3,b =-7,c =-8,因为b 2-4ac =(-7)2-4×3×(-8)=145>0,代入求根公式可得x =7±1456.故答案分别为3x 2-7x -8=0,3,-7,-8,7±1456.方法总结: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是由方程的系数a ,b ,c 确定的,只要确定了系数a ,b ,c 的值,代入公式就可求得方程的根.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3x 2-5x +2=0; (2)2x 2+3x +3=0; (3)x 2-2x +1=0.解析:先确定a ,b ,c 及b 2-4ac 的值,再代入公式求解即可. 解:(1)-3x 2-5x +2=0,3x 2+5x -2=0. ∵a =3,b =5,c =-2,∴b 2-4ac =52-4×3×(-2)=49>0,∴x =-5±492×3=-5±76,∴x 1=13,x 2=-2;(2)∵a =2,b =3,c =3,∴b 2-4ac =32-4×2×3=9-24= -15<0,∴原方程没有实数根;(3)∵a =1,b =-2,c =1,∴b 2-4ac =(-2)2-4×1×1=0, ∴x =2±02×1=2±02,∴x 1=x 2=1.方法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首先应将其变形为一般形式,然后确定公式中a ,b ,c 的值,再求出b 2-4ac 的值与“0”比较,最后利用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根(或说明其没有实数根).【类型二】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综合运用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2和6,第三边是方程x 2-10x +21=0的解,则第三边的长为( )A .7B .3C .7或3D .无法确定解析:解一元二次方程x 2-10x +21=0,得x 1=3,x 2=7.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第三边还应满足4<x <8.所以第三边的长x =7.故选A.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会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行取舍.三、板书设计经历从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到解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探索求根公式,通过对公式的推导,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适用于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数式通性,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1.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能运用判别式,在不解方程的前提下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重点、难点)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探究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猜想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一、情境导入老师写了4个一元二次方程让同学们判断它们是否有解,大家都才解第一个方程呢,小强突然站起来说出每个方程解的情况,你想知道他是如何判断的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类型一】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1)2x 2+3x -4=0; (2)x 2-x +14=0;(3)x 2-x +1=0.解析:根据根的判别式我们可以知道当b 2-4ac ≥0时,方程才有实数根,而b 2-4ac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由此我们不解方程就能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解:(1)2x 2+3x -4=0,a =2,b =3,c =-4,∴b 2-4ac =32-4×2×(-4)=4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x 2-x +14=0,a =1,b =-1,c =14.∴b 2-4ac =(-1)2-4×1×14=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x 2-x +1=0,a =1,b =-1,c =1.∴b 2-4ac =(-1)2-4×1×1=-3<0.∴方程没有实数根.方法总结: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不解方程,可由b 2-4ac 的值的符号来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当b 2-4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 2-4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 2-4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类型二】由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系数的取值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2B .a <2C .a <2且a ≠1D .a <-2解析:由于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判别式大于0,得到一个不等式,再由二次项系数不为0知a -1不为0.即4-4(a -1)>0且a -1≠0,解得a <2且a ≠1.选C.方法总结:若方程有实数根,则b 2-4ac ≥0.由于本题强调说明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为0.因此本题还是一道易错题.【类型三】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三角形的综合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边长,求证:关于x 的方程b 2x 2+(b 2+c 2-a 2)x+c 2=0没有实数根.解析:欲证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只需证明它的判别式Δ<0即可.由a ,b ,c 是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可知a ,b ,c 都是正数.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a +b >c ,a +c >b ,b +c >a .证明:∵b 为三角形一边的长,∴b ≠0,∴b 2≠0,∴b 2x 2+(b 2+c 2-a 2)x +c 2=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Δ=(b 2+c 2-a 2)2-4b 2c 2=(b 2+c 2-a 2+2bc )(b 2+c 2-a 2-2bc )=[(b +c )2-a 2][(b -c )2-a 2]=(b +c +a )(b +c -a )(b -c +a )(b -c -a )=(a +b +c )[(b +c )-a ][(a +b )-c ][b -(a +c )].∵a ,b ,c 是三角形三条边的长,∴a >0,b >0,c >0,且a +b +c >0,a +b >c ,b +c >a ,a +c >b .∴(b +c )-a >0,(a +b )-c >0,b -(a +c )<0,∴(a +b +c )[(b +c )-a ][(a +b )-c ][b -(a +c )]<0,即Δ<0.∴原方程没有实数根.方法总结:利用根的判别式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常根据判别式得到关于三角形三边的式子,再结合三边关系确定Δ符号.【类型四】 利用根的判别式解决存在性问题是否存在这样的非负整数m,使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2m-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若存在,请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不存在,理由如下:假设m2x2-(2m-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2m-1)]2-4m2>0,解得m<14.∵m为非负整数,∴m=0.而当m=0时,原方程m2x2-(2m-1)x+1=0是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与假设矛盾.∴不存在这样的非负整数,使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易错提醒:在求出m=0后,常常会草率地认为m=0就是满足条件的非负整数,而忽略了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这一隐含条件,因此解题过程中务必考虑全面.三、板书设计本节课是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学习根的判别式的应用.学生容易在计算取值范围的时候忘记二次项系数不能为零,这是本节课需要注意的地方,应予以特别强调.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2.会不解方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解决问题.一、情境导入一般地,对于关于x的方程x2+px+q=0(p,q为已知常数,p2-4q≥0),试用求根公式求出它的两个解x1、x2,算一算x1+x2、x1·x2的值,你能得出什么结果?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类型一】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关于方程根的代数式的值已知m、n是方程2x2-x-2=0的两实数根,则1m+1n的值为( ) A.-1 B.12C.-12D.1解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求出m+n和mn的值,再将原代数式变形后,整体代入计算即可.因为m、n是方程2x2-x-2=0的两实数根,所以m+n=12,mn=-1,1m+1n=n+mmn=12-1=-12.故选C.方法总结:解题时先把代数式变形成与两根和、积有关的形式,注意前提: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时,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类型二】根据方程的根确定一元二次方程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分别是4和-5,则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 ) A.x2-6x+8=0 B.x2+9x-1=0C.x2-x-6=0 D.x2+x-20=0解析:∵方程的两根分别是4和-5,设两根为x1,x2,则x1+x2=-1,x1·x2=-20.如果令方程ax2+bx+c=0中,a=1,则-b=-1,c=-20.∴方程为x2+x-20=0.故选D.方法总结:先把所构造的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定为1,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一元二次方程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类型三】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方程的解已知x=4是一元二次方程x-3x+c=0的一个根,则另一个根为________.解析:设另一根为x1,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4=3,∴x1=-1.故答案为x=-1.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问题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解决.【类型四】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确定字母系数关于x的方程x-ax+2a=0的两根的平方和是5,则a的值是( ) A.-1或5 B.1C.5 D.-1解析:将两根平方和转化为用两根和、积表示的形式,从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设方程两根为x1,x2,由题意,得x21+x22=5.∴(x1+x2)2-2x1x2=5.∵x1+x2=a,x1x2=2a,∴a2-2×2a=5.解得a1=5,a2=-1.又∵Δ=a2-8a,当a=5时,Δ<0,此时方程无实数根,所以舍去a=5.当a=-1时,Δ>0,此时方程有两实数根.所以取a=-1.故选D.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将与方程两根有关的式子转化为用两根和、积表示的形式,从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问题.注意不要忽略题目中的隐含条件Δ≥0,导致解答不全面.【类型五】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和根的情况的综合应用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6)x+2ax+a=0的两个实数根.(1)是否存在实数a,使-x1+x1x2=4+x2成立?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请你说明理由;(2)求使(x1+1)(x2+1)为负整数的实数a的整数值.解:(1)根据题意,得Δ=(2a)2-4×a(a-6)=24a≥0.解得a≥0.又∵a-6≠0,∴a ≠6.由根与系数关系得:x1+x2=-2aa-6,x1x2=aa-6.由-x1+x1x2=4+x2得x1+x2+4=x1x2,∴-2aa-6+4=aa-6,解得a=24.经检验a=24是方程-2aa-6+4=aa-6的解.即存在a=24,使-x1+x1x2=4+x2成立.(2)原式=x1+x2+x1x2+1=-2aa-6+aa-6+1=66-a为负整数,则6-a为-1或-2,-3,-6.解得a=7或8,9,12.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是通过求根公式得到的,在利用此关系确定字母的取值时,一定要记住Δ≥0这个前提条件.22.3 实践与探索第1课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几何问题1.掌握面积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2.继续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3.通过探究体会列方程的实质,提高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一、情境导入如图,在长为10cm,宽为8cm的矩形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全等的小正方形,使得留下的图形(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原矩形面积的80%,你能求出所截去小正方形的边长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图形面积问题【类型一】利用面积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用10米长的铝材制成一个矩形窗框,使它的面积为6平方米.若设它的一条边长为x米,则根据题意可列出关于x的方程为( )A.x(5+x)=6 B.x(5-x)=6C.x(10-x)=6 D.x(10-2x)=6解析:设一边长为x米,则另外一边长为(5-x)米,根据它的面积为6平方米,即可列出方程得:x(5-x)=6,故选择B.方法总结:理解题意,恰当的设未知数,把题中相关的量用未知数表示出来,用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矩形钢片,将它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x cm的小正方形,做成一个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求小正方形的边长.解析: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则长方体盒子底面的长、宽均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再根据面积,即可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则可得这个长方体盒子的底面的长是(80-2x)cm,宽是(60-2x)cm,根据矩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即可表示出矩形的底面积,方程可列为(80-2x)(60-2x)=1500,整理得x2-70x+825=0,解得x1=55,x2=15.又60-2x>0,∴x=55(舍).∴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5cm.方法总结:要从已知条件中找出关键的与所求问题有关的信息,通过图形求出面积,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整理即可.【类型二】整体法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如图,在一块长为22米,宽为17米的矩形地面上,要修建同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两条道路分别与矩形的一条边平行),剩余部分种上草坪,使草坪面积为300平方米.设道路宽为x 米,根据题意可列出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解析:解法一:把两条道路平移到靠近矩形的一边上,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草坪的长为(22-x )米,宽为(17-x )米,根据草坪的面积为300平方米可列出方程(22-x )(17-x )=300.解法二:根据面积的和差可列方程:22×17-22x -17x +x 2=300.方法总结:解答与道路有关的面积问题,可以根据图形面积的和差关系,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求解;也可以用平移的方法,把道路平移构建特殊的图形,并利用面积建立方程求解.【类型三】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动点问题如图所示,在△ABC 中,∠C =90°,AC =6cm ,BC =8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边AC向点C 以1cm/s 的速度移动,点Q 从C 点出发沿CB 边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移动.(1)如果P 、Q 同时出发,几秒钟后,可使△PCQ 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2)点P 、Q 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的一半.若存在,求出运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这是一道动态问题,可设出未知数,表示出PC 与CQ 的长,根据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解.解:(1)设x s 后,可使△PCQ 的面积为8cm 2,所以AP =x cm ,PC =(6-x )cm ,CQ =2x cm.则根据题意,得12·(6-x )·2x =8.整理,得x 2-6x +8=0,解这个方程,得x 1=2,x 2=4.所以P 、Q 同时出发,2s 或4s 后可使△PCQ 的面积为8cm 2.(2) 设点P 出发x 秒后,△PCQ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一半.则根据题意,得12(6-x )·2x =12×12×6×8.整理,得x 2-6x +12=0.由于此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不存在使△PCQ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一半的时刻.三、板书设计与图形有关的问题是一元二次方程应用的常见题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或补全成规则图形,找出各部分面积之间的关系,运用面积等计算公式列出方程;对图形进行分割或补全的原则:转化成为规则图形时越简单越直观越好.第2课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平均变化率、利润问题1.掌握用“倍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2.会解有关“增长率”及“销售”方面的实际问题.一、情境导入月季花每盆的盈利与每盆的株数有一定的关系.每盆植3株时,平均每株盈利4元;若每盆增加1株,平均每株盈利减少0.5元.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5元,每盆应多植多少株?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率问题【类型一】增长率问题某工厂一种产品2013年的产量是100万件,计划2015年产量达到121万件.假设2013年到2015年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相同.(1)求2013年到2015年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2)2014年这种产品的产量应达到多少万件?解析:(1)通过增长率公式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出增长率;(2)依据求得的增长率,代入2014年产量的表达式即可解决.解:(1)设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100(1+x)2=121,解得x1=0.1,x2=-2.1(舍去).答:这种产品产量的年增长率为10%.(2)100×(1+10%)=110(万件).答:2014年这种产品的产量应达到110万件.方法总结:增长率问题中可以设基数为a,平均增长率为x,增长的次数为n,则增长后的结果为a(1+x)n;而增长率为负数时,则降低后的结果为a(1-x)n.某工厂使用旧设备生产,每月生产收入是90万元,每月另需支付设备维护费5万元;从今年1月份起使用新设备,生产收入提高且无设备维护费,使用当月生产收入达100万元,1至3月份生产收入以相同的百分率逐月增长,累计达364万元,3月份后,每月生产收入稳定在3月份的水平.(1)求使用新设备后,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长率;(2)购进新设备需一次性支付640万元,使用新设备几个月后,该厂所得累计利润不低于使用旧设备的累计利润?(累计利润是指累计生产收入减去旧设备维护费或新设备购进费)解析:(1)设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建立等量关系,即3个月之和为364万元,解方程时要对结果进行合理取舍;(2)根据题意,建立不等关系:前三个月的生产收入+以后几个月的收入减去一次性支付640万元大于或等于旧设备几个月的生产收入-每个月的维护费,然后解不等式.解:(1)设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有100+100(1+x)+100(1+x)2=364,即25x2+75x-16=0,解得,x1=-3.2(舍),x2=0.2,所以2月,3月生产收入的月增长率为20%.(2)设m个月后,使用新设备所得累计利润不低于使用旧设备的累计利润,根据题意有364+100(1+20%)2(m-3)-640≥90m-5m,解得,m≥12.所以,使用新设备12个月后所得累计利润不低于使用旧设备的累计利润.方法总结: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或是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得到方程,通过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当方程的解不只一个时,要根据题意及实际问题确定出符合题意的解.【类型二】利润问题一学校为了绿化校园环境,向某园林公司购买了一批树苗,园林公司规定:如果购买树苗不超过60棵,每棵售价为120元;如果购买树苗超过60棵,每增加1棵,所出售的这批树苗每棵售价均降低0.5元,但每棵树苗最低售价不得少于100元.该校最终向园林公司支付树苗款8800元.请问该校共购买了多少棵树苗?解析:根据条件设该校共购买了x棵树苗,根据“售价=数量×单价”就可求解.。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 22.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 22.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图23.1.1我们是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再将圆划分成一个个扇形,上图23.1.1就是反映学校学生上学方式的扇子形统计、说出上右图中的圆心解、优弧、劣弧。

1、将图形23.1.3中的扇形AO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某个角度,得到图23.1.4中的图形,同学们可以通过比较前后两个图形,发现AOB =∠,AB AB =。

实质上,AOB ∠确定了扇形AOB 的大小,所以,在同一个圆中,如果圆心角相等,那么它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图23.1.3图23.1.43)如图,在⊙AB ︵=AC ︵,∠B =70(第4题)=CD ︵=DE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得到了圆不仅是中心对称图形,而由圆的对称性又得出许多圆的许多性)同一个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弧相等,所)在同一个圆中,如果弧相等,那么所对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

(3)在同一个圆中,如果弦相等,那么所对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圆心角、弧、弦关系图 23.1.5图 23.1.6试一试如图23.1.7,如果在图形纸片上任意画一条垂直于直径CD 垂足为P ,再将纸片沿着直径CD 对折,比较AP 与PB 、AC ︵与你能发现什么结论?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例截面如图示,如果油面宽是谈一下本节课的收获?还有何困惑?究竟什么样的角是圆周角呢?像图(3)中的解就叫做圆周角,而图(2)、(4)、(5)中的角都不是圆周角。

同学们可以通过讨论归纳如何判断一个角是不是圆周角。

(顶(第1题)图23.1.9图23.1.10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

由上述操作可以猜想:在一个圆中,一条弧所对的任意一个圆周角的大小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如图使折痕经过圆心况:(1)折痕是圆周角的一条边,内部,(3)折痕在圆周角的外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内容:课本P17页~P46页。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和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是一种最基本的方程.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的解决原理和步骤;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
(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3.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解与实际问题解的区别.
教学关键
1.分析实际问题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3.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的推导.
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6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2.1 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7课时
22.3 实践与探索4课时
小结与复习题4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