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继承问题
宅基地继承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宅基地继承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一、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
是指建了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的土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备建房用的规划地三种类型。
根据我国现行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宅基地和宅基地之上所建的房屋是不同的所有权的客体,是两个分别存在的物,但客观实际中,这两个独立的物确需相互依存,宅基地是其上房屋存在的基础,而地上房屋直接体现了宅基地的价值,因此,虽然是两个独立的权利物,在实现权利的过程中又必须相互作用。
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宅基地和自留地,属于集体所有”,从上述诸多规定不难看出,我国目前对宅基地的申请、取得、转让等都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同时《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继承法》亦明确“公民房屋是公民个人合法财产,可以作为遗产予以继承”。
也就是说,宅基地和宅基地上所建的房屋之所有权是分离的。
二、现行法律的漏洞与矛盾对于在被继承人与继承人为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且未分户的情况下,继承人基于与被继承人的身份关系可以继承房屋,继承人依其集体经济成员资格可以继承宅基地使用权,这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都是相符的,也不会存在继承人继承了房屋却面对得不到房屋所依附的宅基地使用权的问题。
比如以下几种情况: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子女在城市完成了大学学习,留在城市工作、定居,户口也从农村迁往城市。
这些子女如果继承父母在农村的房屋,他们是否取得宅基地使用权,是否有资格使用宅基地?是否应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该子女已经不再是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规定当然不能取得宅基地,但却有继承的权力,如果继承其父母的房屋,那么就会在房屋私人所有权与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之间产生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外出务工,户籍仍然留在农村,但在城市已经安居立业,其已经不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共同劳动,实质上已经脱离了集体经济组织。
宅基地继承最新政策是什么(国家对农村宅基地最新规定)

宅基地继承最新政策是什么(国家对农村宅基地最新规定)【引言】近年来,随着拆迁政策的不断完善拆迁补偿也变得越来越合理,因为拆迁“一夜暴富”的情况越来越少,但大家对于老家宅基地的关注度却并没有降低,毕竟宅基地拆迁后至少还能分到一套房子也值不少钱。
但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现在很大一部分生活、居住在农村的中、青年都早已变更为城镇户口,然而由于宅基地特殊的土地性质,如何继承老家宅基地就变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父母过世后,老家宅基地该如何继承”。
【父母过世宅基地如何继承】很多生活在农村的居民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宅基地属于自己的个人财产。
然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宅基地本质上属于村集体组织土地,村民只有宅基地的使用权(一般情况下,这个使用权是没有期限限制的),简单理解就是宅基地是村里面的地,但是村民可以用于盖房子保障自己的住房需求。
1.与父母在同一户头上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是以“户”为单位,而非以“人”为单位使用的,也就是说宅基地使用权是归属于一户居民的,所以如果子女与父母在同一户口上,并且属于所在村子的村集体组织成员,那么父母过世后,宅基地的使用权自然就“落”到子女名下,无需“继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2.与父母属于同一村集体组织村民但已经分户或已经变更为城镇户口宅基地的“继承”问题,需要分为宅基地(土地)和地上房屋(地上物)两个部分。
宅基地(土地):前面说到宅基地属于村集体组织土地,不属于村民个人财产,所以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宅基地不属于村民生前的个人合法财产,不能作为村民的遗产被继承。
宅基地继承最新政策是什么(国家对农村宅基地最新规定)宅基地继承最新政策是什么(国家对农村宅基地最新规定)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农村宅基地房屋能继承吗?

农村宅基地房屋能继承吗?农村宅基地怎么继承法律常识:农村宅基地不能继承。
农村宅基地是农户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的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村民个人只有使用权、不可以作为遗产继承,但可由继承人继续使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农村宅基地房屋能继承吗?一、农村宅基地房屋能继承吗农村宅基地不能继承,但是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继承,继承了宅基地上的房屋从而就取得了宅基地的使用权。
取得宅基地使用权须具备如下条件:(1)继承者是农村户口;(2)没有其他宅基地;(3)宅基地有房产证。
二、房屋继承的步骤怎么走办理房产继承手续须经过房屋评估、继承公证、申请产权登记等办理过程。
凡领取《房地产权证》的房屋,当房屋的权属人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就可以申请办理该房屋继承登记。
大致步骤如下:1、房屋评估:首先须通过评估公司对房屋进行市值评估。
评估公司会根据房屋所处的路段、坐向、楼层、楼龄等重要因素,作出专业的价格分析和楼价评估,定出准确的物业市值价格。
2、继承公证:申请人应当到房屋所在地的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领取继承公证书。
在办理公证时,须提供房屋权属人的死亡证明书、合法机关出具的合法继承人名单证明,以及原房屋权属人立有的遗嘱(如有遗嘱),亦应提交遗嘱原件。
若部分合法继承人自愿放弃继承权,须出具放弃财产承诺证明。
3、房屋测绘:申请人须到房地产测绘部门申请办理房屋面积测绘或转绘手续,领取测绘成果或者附图,以便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4、继承登记:申请人持房地产权证、继承公证书、房屋测绘等证明到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继承登记手续。
农村宅基地继承流程是怎样的

农村宅基地继承流程是怎样的
接下来,乡(镇)农村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会公示继承申请。
根
据《农村宅基地条例》,乡(镇)农村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会将继承
申请公示在村委会或乡镇政府公示栏上,公示期一般为30天。
公示期内,任何人都有权利提出异议。
如果有异议,乡(镇)农村居民委员会或村民
委员会会核实并作出处理。
如果没有异议或经处理后异议不成立,就可以
进入下一步。
然后,乡(镇)农村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会进行宅基地继承确认。
在公示期结束后,如果没有异议,继承人可以申请继承确认。
继承人需要
向乡(镇)农村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提交继承确认申请书,并提供相
关证明材料。
乡(镇)农村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会核实申请材料,并
进行现场调查。
调查结果确认继承人真实合法后,乡村居民委员会或村民
委员会会作出宅基地继承确认决定,并给予继承人宅基地的权属证明。
最后,继承人需要办理权属变更手续。
在取得宅基地继承确认决定和
权属证明后,继承人需要将宅基地权属变更登记。
继承人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如继承确认决定、权属证明、宅基地权属变更登记申请等,到农村不
动产登记中心进行登记手续办理。
在完成登记手续后,继承人就成为新的
宅基地权属人,获得宅基地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农村宅基地继承流程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异,具体的操作步骤还需根据当地的相关法规进行办理。
此外,如果宅基地权
属人在去世前已经办理了宅基地抵押、租赁等手续,继承人还需与相关权
利人进行协商处理,确保继承权益的顺利转移。
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能否继承,宅基地上的房屋怎么继承

农村宅基地的使⽤权能否继承,宅基地上的房屋怎么继承农村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作住宅基地⽽占有、利⽤本集体所有的⼟地。
那么农村宅基地的使⽤权能否继承,宅基地上的房屋怎么继承?下⾯随店铺⼩编⼀起来了解下吧。
农村宅基地的使⽤权能否继承,宅基地上的房屋怎么继承宅基地使⽤权的继承存在争议,⽐较通⾏的观点是:宅基地的所有权和公民私房的使⽤权是分离的,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私房的所有权属于私房产权⼈。
宅基地的使⽤权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但公民继承了房屋,宅基地的使⽤权也就随着房屋⽽转移给新的所有⼈。
这也只是具体执⾏国家的⾏政法规,⽽不是继承的结果。
农村宅基地使⽤权是可以进⾏继承的。
即使是城市户⼝,仍有权继承被继承⼈的宅基地使⽤权。
若进⾏宅基地使⽤权转让,⾸先要持被继承⼈的死亡证明办理⼟地使⽤权变更登记,同时出售的对象也只能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宅基地上的房屋怎么继承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屋则属于公民个⼈财产,可以继承。
实践中,农民宅基地的继承问题可以分为下列情况:如果继承⼈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可以经批准后取得被继承房屋的宅基地;如果不符合申请条件,则可以将房屋卖给本村其他符合申请条件的村民,如果不愿出卖,则该房屋不得翻建、改建、扩建,待处于不可居住状态时,宅基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
继承⼈是城市居民的,⽐照上述不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情形处理。
地随房⾛(房地⼀体主义),如果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建造,则该房屋因其拥有完全产权⽽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然后再进⾏房屋所有权的变更,宅基地可以继续使⽤。
以上知识就是店铺⼩编对“农村宅基地的使⽤权能否继承,宅基地上的房屋怎么继承”这个问题进⾏的解答,读者如果需要法律⽅⾯的帮助,欢迎到店铺进⾏法律咨询。
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继承吗?继承的事项有哪些? 【婚姻家庭法律知识】

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继承吗?继承的事项有哪些?【婚姻家庭法律知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继承吗?继承的事项有哪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农村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是基于“村民”的特定身份取得,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权,不能随意对宅基地进行处置。
所以宅基地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
但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公民个人所有,可以继承。
注意:继承过户的对象只能是有继承关系的亲属。
死者过世后,继承人需要去公证处办理公证。
热门城市:二连浩特市律师平顶山律师滕州市律师锡林浩特市律师昌吉市律师阿巴嘎旗律师许昌律师长兴县律师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继承这个问题,大家对此的回答各不相同,但是,其实法律是对这个问题有着明确的规定的。
那么,大家对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可以继承的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将会为大家解读一下相关的法律知识。
一、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继承根据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也属于集体所有。
”由此可以得出,宅基地的所有权是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其次,谁有权使用宅基地?宅基地的使用权主体是特定的,仅限本集体经济组织特定的成员享有使用权,不可将其出卖、转让;第三,宅基地使用权是以户为单位的,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第四,宅基地的使用权具有不可流转的特性,特定村民申请取得宅基地后只可自己建房,不可将其出卖、转让、抵押;最后,宅基地具有流转的一体性。
二、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继承注意事项宅基地的房屋被继承的时候,现实中继承人的身份有两种可能,一是城镇居民,二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如果继承人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根据宅基地使用权的特殊性,集体成员取得宅基地使用权是基于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如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死亡那么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就终止,其生前享有的宅基地使用权也应当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但是法律规定宅基地由村民按户申请使用,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权应属于村民户内家庭成员共同共有,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人只是家庭的代表人,其并不能独占宅基地使用权。
民法典规定宅基地可以继承吗

民法典规定宅基地可以继承吗在农村地区,⼀般宅基地是⽐较多的,对于宅基地所有权⼀般都是属于集体所有的,所有如果要建造房屋的话必须要提交申请,还有其他相关的问题很多⼈不懂,那么民法典规定宅基地是否可以继承?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的解答。
⼀、民法典规定宅基地可以继承吗《民法典》规定,继承⼈只能继承⾃然⼈死亡时遗留的个⼈合法财产,⽽宅基地所有权是属于集体所有的,并不是个⼈财产,所以不能继承,但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继承。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条宅基地使⽤权⼈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地享有占有和使⽤的权利,有权依法利⽤该⼟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第⼀千⼀百⼆⼗⼆条遗产是⾃然⼈死亡时遗留的个⼈合法财产,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除外。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民共和国⼟地管理法》第九条城市市区的⼟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留地、⾃留⼭,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第六⼗⼆条农村村民⼀户只能拥有⼀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积不得超过省、⾃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均⼟地少、不能保障⼀户拥有⼀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地利⽤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永久基本农⽥,并尽量使⽤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编制乡(镇)⼟地利⽤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宅基地⽤地,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
农村村民住宅⽤地,由乡(镇)⼈民政府审核批准;其中,涉及占⽤农⽤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村宅基地改⾰和管理有关⼯作。
农村房屋继承法新规定(5种情况子女不能继承)

农村房屋继承法新规定(5种情况子女不能继承)房屋子女继承法新规定,不需公证如何继承房产,父母农村房屋如何继承是的,根据新规定,继承父母房产不需要公证了。
以前,在遗产继承中,为了保证权利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需要办理公证。
继承者自行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前往房管部门办理房子过户的手续;携带法院发放的判决书或者调解书,前往房管局机进行过户登记;如果继承人同意,那么可以前往公证机关办理相关的公证手续,并凭借公证文书办理过户手续。
遗产继承作为一种继承方式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不需要公证的,当然,如果需要公正的也可以到专门的公证机构去办理,相关程序参照法律依据。
公证不是遗产继承的必经程序。
但为了以防对财产继承发生纠纷,可以对遗产继承进行公证。
关于农村房屋继承最新法律规定而且根据国土资源局印发的《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行)》规定,城镇的子女若是继承了占用宅基地的房屋,可按照相关规定办理确权登记。
根据法律规定,房屋的继承顺序如下:配偶继承。
如果死者有配偶,则配偶继承的优先权最高。
如果死者没有子女,配偶继承全部财产;如果有子女,则配偶继承全部财产的一半;子女继承。
法律主观:农村房屋可以继承,农村房屋属于被继承人的合法私有财产,当然可以作为遗产继承。
而且继承房屋的人自然可以获得房屋所在土地的宅基地使用权。
农村宅基地不能单独继承。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村集体,使用权属于村内房屋所有权人,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权,不能随意对宅基地进行处置。
而且根据国土资源局印发的《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行)》规定,城镇的子女若是继承了占用宅基地的房屋,可按照相关规定办理确权登记。
农村宅基地继承新政策如下:宅基地只能在本村团体内流通。
依据《土地管理法》,宅基地并不是实在含义上的产业,仅仅一种使用权,拥有权归村团体。
农村宅基地房屋继承新政策是怎么规定的农村宅基地继承新政策如下:宅基地只能在本村团体内流通。
依据《土地管理法》,宅基地并不是实在含义上的产业,仅仅一种使用权,拥有权归村团体。
农村宅基地继承权过户流程

农村宅基地继承权过户流程一、农村宅基地继承过户流程是怎样的?农村宅基地是不能继承的故此也就不存在继承过户流程了,但是宅基地上的自建房是可以继承的,具体继承的流程如下:1、房屋评估:继承人委托评估公司对所房屋进行评估。
2、继承公证:到被继承房产公证处办理房产继承公证,领取继承公证书。
3、房屋测绘:到房地产测绘部门申办房屋面积测绘或转绘手续,领取测绘成果或者附图(为产权登记做准备)。
4、继承登记:到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继承登记手续。
二、继承公证怎么办理继承人需要携带以下资料到公证处办理即可:①继承人的死亡证明;②被继承人房屋产权证明或其他凭证;③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④死者所在单位或居委会所开具的法定继承人证明;⑤继承人身份证。
其他情况:经法院判决、裁定或调解的房产继承,必须缴交法院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等。
三、房屋过户费用1、继承主要费用:继承权公证继承过户与买卖和赠与相比,税费支出是最低的,因为继承的房产没有营业税、个税和契税。
继承人凭遗嘱办理继承权公证,凭继承权公证书到房管局转名。
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继承是遗产人死后才可以进行产权过户,所以这种过户方式的人比较少。
同时,继承房产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房产继承有两种形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即法律规定的遗产继承人,遗嘱继承必须是遗产人死前曾做过公证的遗嘱才有法律效力;第二,遗产应当是被继承人生前属于个人所有的财产;第三,因遗产是所有继承人的共同财产,房产的分割协议,需要每个继承人同意并签字方可生效。
2、赠与主要费用:个税、契税、公证费如果以赠与方式过户,是没有营业税的,但因为赠与是被认为无偿受赠的行为,所以需要受赠人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时还需要契税和赠与公证费,这些费用要远远高于买卖过户的税费。
不过,对于赠与的房产,银行一般会认定受赠方免费接受赠与的行为,没有实际交易产生,因此受赠房屋不能办理按揭贷款。
农村地区的宅基地一般是一家有一个,虽然若是之前获得宅基地的使用者死亡之后,并不会影响到其他主体对宅基地的使用,但是这是由于宅基地上的房屋是可以被继承的,并不是因为宅基地本身可以继承。
子女可以继承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吗

子女可以继承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吗1、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以宅基地本身不可以继承。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2、但宅基地的使用权可以继承。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已经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继承及变更登记的方法:参照《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因依法转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依法改变土地使用权的,在合同生效后30日内向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
3、农村的房屋可以继承。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七十六条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继承及变更登记的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
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
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当事人申请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登记事项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要材料。
5、对于规划新农村的楼房,从法律上讲儿女享有同等的分配权益。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遗产继承的法定顺序如下: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024年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研究》范文

《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问题逐渐凸显。
宅基地作为农民的重要财产,其使用权的继承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涉及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因此,对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的深入研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基本概念及法律地位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给农民用于建造住宅的土地。
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民依法享有的在宅基地上建造住宅、种植林木等活动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宅基地使用权具有物权属性,可以依法继承。
三、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主要依据《继承法》及相关土地管理政策。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1. 继承权不明确: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不完整或存在争议,导致继承权不明确。
2. 继承程序复杂: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包括土地登记、权属确认等,给继承人带来不便。
3. 土地资源浪费:部分农民在继承宅基地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有效利用土地,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四、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改进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更加明确、细致的法律法规,明确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条件和程序,为农民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导。
2. 简化继承程序:简化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程序,降低继承门槛,方便继承人办理相关手续。
3. 加强土地利用监管:加强对宅基地使用的监管,鼓励农民合理利用土地,防止土地资源浪费。
4.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流转等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案例分析以某地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为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发现该地区在宅基地使用权继承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农民对宅基地使用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土地闲置;二是继承程序繁琐,影响了继承人的积极性。
《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研究》范文

《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宅基地使用权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生活的基础和重要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公正、合理地处理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问题,既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旨在通过对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的深入研究,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基本概念及特点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民依法取得的,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土地使用权。
其基本特点包括:一是无偿性,农民在取得宅基地使用权时一般无需支付土地出让金等费用;二是长期性,宅基地使用权具有相对稳定的期限,一般与农民的居住生活相伴随;三是排他性,即农民享有独占的、排他的宅基地使用权。
三、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现状及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继承过程中出现诸多争议和纠纷;二是继承权分配不公,部分地区存在按照家庭成员人数平均分配的现象,忽视了对宅基地实际使用价值的考虑;三是继承程序繁琐,农民在办理继承手续时面临诸多困难。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的原因分析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的产生,既有法律法规方面的原因,也有农村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首先,相关法律法规对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争议。
其次,农村社会传统观念对宅基地的重视程度较高,使得继承成为了一种文化传统。
此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相关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也是导致继承问题的重要原因。
五、解决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的对策建议针对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
明确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条件和程序,规范继承过程中的行为准则。
同时,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2. 公平分配继承权。
《2024年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研究》范文

《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中国农村,宅基地是农民生活的基础,对于农民而言具有重要的财产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旨在探讨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相关法律问题、社会影响及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法律问题1. 法律现状目前,我国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法律主要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区差异,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
总体来说,宅基地使用权可由农民的直系亲属继承,但需符合一定条件和程序。
2. 法律争议在宅基地使用权继承过程中,存在以下法律争议:(1)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2)继承权的取得和丧失条件;(3)继承权的分配方式;(4)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等。
这些争议往往导致继承纠纷频发,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
三、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社会影响1. 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的解决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合理的继承制度可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合理的继承制度可能导致宅基地的浪费和低效利用,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纠纷往往涉及家庭关系、亲情关系等,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对农村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解决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四、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解决方案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解决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继承条件等,确保继承过程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同时,应加强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防止宅基地的非法转让和滥用。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农民依法依规进行继承。
同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发挥其在调解继承纠纷中的作用。
3. 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需要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更加公平、透明、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
农村那些事:农村已分户建房的子女能否继承农村父母的宅基地房产

农村已分户建房的子女能否继承农村父母的宅基地房产浙江诺力亚律师事务所宋凯健一、案情简介:张老汉和老伴在农村宅基地上建有一栋房子,建房后生有两个子女,大儿子张强,小女儿张丽。
大儿子成家后与张老汉分户并在同村申请到了新的宅基地建房。
小女儿嫁到隔壁村,户口也迁到了夫家。
后张老汉及其老伴因车祸去世,走的急,死前未留下遗嘱。
现两个子女为父母宅基地房产的归属发生争议二、法律分析:(一)问题一:宅基地能否继承宅基地为集体所有,并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张老汉等实际享有的是宅基地的使用权。
真正能够作为遗产继承的是宅基地上的房产,因为继承了宅基地上的房产,同时也继承了相应的宅基地使用权。
(二)问题二:大儿子认为妹妹已经嫁出去,并落户夫家。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且妹妹已经不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无法继承父母的农村房产。
那大儿子的理解对吗?是不正确的。
我国法律规定男女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小女儿虽然出嫁,但依然享有继承权。
虽然小女儿已经落户别的村,已经不再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法申请本集体组织的宅基地。
但现有法律并未禁止其他经济组织成员继承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房产。
故小女儿依法可以继承父母的房产。
(三)问题三:小女儿认为哥哥已经申请了新的宅基地,并建房,不能再继承父母的房产,否则违反农村的一户一宅原则。
那小女儿的理解对吗?也是不正确的。
所谓一户一宅是指“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这是原则性的规定,但继承是特例,这一情况实际是可以突破一户一宅原则的特殊情况。
故大儿子依法也是可以继承父母的房产的。
(四)问题四:两个子女如何分割宅基地房产如没有遗嘱,法律规定的第一顺位的继承人为配偶、父母、子女,假设张老汉及其老伴的父母均已过世,则张强与张丽各享有宅基地房产权属的二分之一。
同时,根据两个子女对父母的抚养情况等,可适当进行调整。
三、律师建议:宅基地房产的继承虽然能通过法院解决,但建议通过协商处理,诉讼是最后的途径。
有时赢得了官司,但失去了情亲。
农村宅基地继承问题如何处理

一、农村宅基地继承问题如何处理1、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被继承人的个人合法财产,继承人均有继承权。
2、被继承人为农村户口,可以继续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
3、宅基地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如果继承人不属于农民户口的,不再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
4、村委会有权将宅基地使用权收回,被继承人可以将宅基地上的附着物拆除清理,或者按规定将该处住宅卖给本村有宅基地使用权的村民。
在我国广大农村,宅基地的管理从理论上来讲实行的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使用制度。
即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公民可以依法取得对宅基地的使用权。
宅基地作为特殊财产,虽然不能以一般财产的继承方式来继承,但是可以依法取得对该宅基地的使用权。
农村宅基地继承问题如何处理二、城镇户口的人能否继承农村房屋公民的房屋属于个人的合法财产,按照我照继承法的规定是可以继承的。
不论是农村村民,还是城市户口的公民,都可以按照继承洪法的规定享受继承权,并且有权按照个人的意愿处置个人所有的房产,即城市户口的公民可以继承农村房屋。
但是城市户口的公民在继承农村房屋时还要受到土地法的限制。
城市公民只能继承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而对支撑此房屋的宅基地是不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
对于所继承的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问题,实践中通常分情况处理。
如果继承人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可以经批准后取得被继承房屋及其宅基地;如果不符合申请条件,则可以将房屋卖给本村其他符合申请条件的,如果不愿出卖,则该房屋不得翻建、改建、扩建,待处于不可居住状态时,宅基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
继承人如果是城市居民,比照上述不符合宅基地早申请条件的情形处理。
也就是说,按照法律规定的地随房走的原则,城市居民可以基于房屋所有权而继续使用宅基地,但是不得进行翻建、改建、扩建等。
三、农村宅基地的继承顺序是怎样的宅基地不属于遗产,不得继承,但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村民个人所有,是可以被继承的。
农村宅基地是仅限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符合规定的成员,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标准享受使用,用于建造自己居住房屋的农村土地。
《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研究》范文

《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问题逐渐凸显。
宅基地作为农民的重要财产,其使用权的继承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因此,对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及法律地位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给农民用于建造住宅和辅助设施的土地。
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民依法享有的在宅基地上建造、使用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的重要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
三、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宅基地的分配和使用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导致宅基地使用权的归属不明确;另一方面,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对于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方式和条件缺乏明确规定,导致继承纠纷频发。
四、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主要问题(一)宅基地使用权归属不明确由于历史原因和土地管理制度的缺陷,农村宅基地的归属往往存在不明确的情况。
这导致在继承人继承宅基地使用权时,无法确定其权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二)继承方式和条件缺乏明确规定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于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方式和条件缺乏明确规定。
这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于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存在不同的理解和操作方式,加剧了继承纠纷的发生。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角色缺失在宅基地使用权继承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弱化,其在宅基地使用权继承中的角色往往被忽视或弱化,导致继承问题的解决缺乏有效途径。
五、解决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的建议(一)明确宅基地使用权的归属为解决宅基地使用权归属不明确的问题,应加强土地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明确宅基地的归属和权利义务关系。
同时,应加强土地登记和权属证书的发放工作,确保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得到法律保护。
农村房屋财产继承权怎么规定 - 遗嘱

农村房屋财产继承权怎么规定 - 遗嘱农村房屋财产继承权怎么规定现在很多继承问题,有的家庭可以通过协商进行解决,而有的家庭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最后诉讼到法院,现在很多人越来越关注继承领域的法律规定。
那么农村房屋财产继承权怎么规定的呢?接下来我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一、农村房屋财产继承权怎么规定的国家土地局关于《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九条规定:继承房屋取得的宅基地,可确定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
宅基地所有权不能继承,但可以继承宅基地的使用权。
农村宅基地房屋继承条件: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继承人必须是村集体成员。
二、继承权的接受和放弃、丧失继承权的接受与放弃是不可转让的。
继承权的接受,是指享有继承权的继承人参与继承、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意思表示。
自继承开始,客观意义的继承权也就转化为主观意义的继承权,继承人得自主决定是行使继承权、接受继承,还是放弃继承权。
依我国《继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未表示放弃继承权的,视为接受继承。
继承的放弃,是指继承人作出的放弃其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的意思表示。
继承权的放弃,是继承人对其继承权的一种处分。
继承权的放弃,须以明示的方式作出。
继承权的放弃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
继承权的放弃不能附加任何条件。
继承权的转让问题:继承权是一种以身份关系为前提的财产性权利,基于其人身属性,继承权是不可以转让的。
继承权的丧失可分为绝对丧失与相对丧失。
继承权的绝对丧失,又称继承权的终局丧失,是指因发生某种法定事由,继承人的继承权终局的丧失,该继承人绝对不得也不能享有继承权。
继承权的相对丧失,又称继承权的非终局丧失,是指因发生某种法定事由继承人的继承权丧失,但在具备一定条件时继承人的继承权最终也可不丧失。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法律效力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转让,有下列转让情况,应认定无效:1、城镇居民购买。
最高法院关于农村宅基地的解释全文

最高法院关于农村宅基地的解释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对农村宅基地的法律解释,包括对农村宅基地的权属、使用、收益和继承等问题的明确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农村宅基地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农村宅基地的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农村宅基地相关案件中,对农村宅基地的权属、使用、收益和继承等问题所作的法律解释。
该解释对于解决农村宅基地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宅基地的权属问题
1. 农村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2. 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人应当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宅基地分配方案使用宅基地。
二、农村宅基地的使用问题
1. 农村宅基地主要用于农民住宅建设,不得改变用途。
2. 农民对宅基地有占有、使用、收益和有限制的处分权。
三、农村宅基地的收益问题
1. 农村宅基地的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2. 农民可以依法将宅基地的收益用于个人生活所需。
四、农村宅基地的继承问题
1. 农村宅基地不能作为遗产继承,但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依法继承。
2. 房屋继承人继续享有宅基地使用权,但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宅基地分配方案。
农村宅基地能否继承?

农村宅基地能否继承?作者:刘爱霞姚惠颖来源:《资源导刊》 2014年第2期刘爱霞姚惠颖案例张辉(化名)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
三兄弟各有一处宅基地,其二哥张建(化名)房屋一座,共三间屋。
1992年,村委调整宅基地,将张建房屋占地范围的少部分调给他人,并答应为张建另划一处宅基地,但附加条件是张建必须将房屋拆除。
对村委的宅基地调整意见,张建开始是同意的,但事后又反悔了。
20年过去了,张建的房子没有拆除,村里也没有为其另划宅基地。
2012年9月,张建因病去世,由于生前无配偶子女,临终前立下遗嘱,房产由三弟张辉继承。
张辉按遗嘱继承张建的房屋后,向村委提出请求:村委为其二哥重新划分一处宅基地,并且由自己继承。
分析笔者认为,张辉只能继承张建宅基地上建成的三间房屋的使用权,其他要求不能予以批准。
首先,从法律角度来看,张辉为已故二哥张建提出另批宅基地的请求,法律是不允许的。
《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
申请批划宅基地是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生前的权利,张建已经去世,生前无配偶子女,人去世后民事权利能力丧失,当然不能再享有申请批划宅基地的权利。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我国目前土地和房屋是分别实行管理的,依据法律规定,宅基地是农民基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而享有的,可以用于修建住宅的集体建设用地,农民无须交纳任何土地费用即可取得,是一种福利性质的,一般来讲不能继承。
但宅基地上建成的房屋则属于公民个人财产,可以继承。
其次,从法理角度来看,又分为一般和特殊两种情形。
就一般情形而言,从权利拥有者来说,宅基地使用权是按户分配的,属于家庭共有,不是任何一个家庭成员的个人财产和权利。
家庭成员中一人去世,不影响这个家庭的存在,因此不存在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
就特殊情形而言,存在家庭成员去世后该家庭真的已不存在的情形,比如张建的情况。
还有如老两口系农业人口在家,子女系非农业人口在外,老两口去世后该农业人口家庭真的不再存在。
农村老人去世后宅基地该如何处理

农村老人去世后宅基地该如何处理
2、子女户口迁出的,农村父母去世后,父母所享有的宅基地由村集体收回。
如果宅基地上有房屋的,可以子女依法继承,不论子女户口是否在本村内。
在房屋存续期限内,房屋占有范围内的宅基地可以继续使用至房屋消灭时止。
3、目前农村五保户以及其他无子女老人的供养可以由集体组织供养,也由其他亲人或者其他人员供养,而在供养时可以签订供养协议,确定宅基地的继承方式,如果老人是被其他亲人或者其他人员供养,那么宅基地以及房屋就有其他人员继承。
二、申请宅基地所具备的条件
1、年满20周岁在本村落户的农村公民,因结婚等原因,确需新建住宅分户的;
2、原住宅影响村镇规划或因国家、集体建设需要搬迁的;
3、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需要新建住宅的;
4、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定居(出具批准证明),且农村确无住宅的;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农村分户的条件
1、非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可以继承父母的宅基地,不
再准予分户。
如果家里两个女儿,也是无法分户的,因为女儿是要嫁出去的,嫁出去之后就和别人家的儿子是一户了。
女儿无法分户。
如果是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是具备分户条件的。
2、年满18周岁,经济条件独立,已婚。
儿子必须是经济不再依靠父母,而且娶了媳妇,非常需要独立分开的住处。
3、离婚分户。
如果夫妻间确实已经离婚的,那就可以分户了。
有的夫妻就想到用假离婚的方法骗取宅基地,这种方式一旦被查出来,那是要受到刑罚处罚的,一定要谨慎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农村宅基地继承问题摘要关于农村宅基地继承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并却没有明确的规定。
法学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议,从社会现实和司法实践的总体趋势来看,因工作、升学、婚姻等原因进入城镇的农村子女,应该有权继承农村父母的宅基地及其附属其上的房屋。
我国继承法修改在即,更应该借此机会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
关键词宅基地农村房屋继承法作者简介:赵文娟、刘方舒,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009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2-269-02在农村,土地房屋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农村房屋该不该继承以及该如何继承,随着继承法修改提上立法议程,这一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建立有效的法律制度,规范完善农村土地房屋的继承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一、农村宅基地及其继承的有关基本问题(一)有关宅基地的法律规定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只存在国家土地所有制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两种形式。
相应地,宅基地的所有权也只能属于国家或农村集体所有,城镇居民和农村村民只能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
本文只涉及农村宅基地的相关问题。
《物权法》第152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由此可见,宅基地是指居民用于建造住宅而使用的土地,包括曾建过房屋、已建有房屋和将要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
虽然我国《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但其作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受到保护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物权法》上宅基地使用权是一种非常明确的用益物权,只是有其特殊性。
第一这种用益物权的取得有其特殊要求;其一为身份条件限制申请者须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何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国家并未给出统一的标准,在实践中有的地方制定了有关界定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法规或规章,但并不明确。
如山东省在2004年7月颁布的《山东省实施办法》中界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村村民常住人员,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本村出生且户口未迁出的;(2)与本村村民结婚且户口迁入本村的;(3)本村村民依法办理领养手续且户口已迁入本村的;(4)其他将户口依法迁入本村,并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接纳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
”然而这一地方法规仅就在农村土地承包中认定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作出规定,是否适用于农村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尚未确定。
取得宅基地使用权除了要求特殊身份外,还要符合“一户一宅”的原则也就是法律在每户拥有的宅基地使用权的数量上有所限制。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在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这种用益物权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不限制流转,并且不能设置抵押。
第二作为一种用益物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在行使时还有一定限制,即不得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上设置抵押权。
(二)关于宅基地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学者观点宅基地之上房屋继承的相关规定。
《继承法》第3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民法通则》第75条第1款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的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从以上法律条文的规定可以看出,农村房屋作为公民的合法财产是允许继承的。
但根据我国《物权法》第9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10条第2款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
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第31条规定:“依照本法第30条规定享有不动产物权的,处分该物权时,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不发生物权效力。
”依据上述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为,房屋的取得和变动,都必须办理登记否则不发生效力。
农村房屋可以继承这是无可争议的。
然而作为房屋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可以继承,这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学者对此存在不同的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依照现行《宪法》、《民法通则》、《物权法》、《土地管理法》以及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规定,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仅限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居民,而不包括城镇居民,一旦发生继承就会突破主体的限制性条件,违背了宅基地本身为对农民的一种福利的制度设计初衷。
而且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八条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并不是《继承法》规定的个人合法财产,农村居民对于宅基地不享有所有权。
宅基地非私有财产性,宅基地取得的特殊条件要求等特点决定了在丧失村民身份的情况下,宅基地使用权也自然灭失。
因此宅基地使用权不可以作为遗产继承。
有的学者持有肯定观点,认为《物权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范围内的建设使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
因此宅基地使用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应该属于公民的合法财产之一,应该可以继承;并且根据我国物权法上的“地随房走”的原则,宅基地的随房屋进行继承也符合原则。
本人倾向于这一观点,持肯定观点的学者抹杀了他物权的继承性,他物权作为一种合法的财产权,在他物权的法律限度内可以继承。
二、农村宅基地继承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同一宗宅基地房产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权人不一致在农村父母去世,子女继承父母的房屋并没有按照法律的规定办理相关的不动产产权变动登记手续,导致现实中有很多宅基地的使用人与宅基地使用权证书上所载明的所有人不一致,当然这也为其重新申请宅基地产生“一户多宅”现象埋下了隐患;出现宅基地使用权所有人和实际使用人不一致的另一种原因是,社会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到城市务工,农村闲置的房屋就出租等方式由第三方使用,这也导致实际上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所有人和使用人不一致。
这种现象产生的问题是在城镇化拆迁过程中,引发拆迁款争议纷争。
(二)立法的不完善导致宅基地继承的司法实践不统一,存在一案多判现象法律并未明确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及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法律规定不明确,导致实践中没有法规可循,在司法判决中易发生不确定性。
因升学、就业、婚姻等原因户口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的子女,作为现下的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继承发生时是否可以按照继承法的规定,在继承父母房屋的同时一并取得宅基地使用权没有明确立法规定。
对这一问题各地的司法判决标准不统一,一般会出现的两种情况,一是一刀切,严格保护农民的私有财产所有权,允许继承自由流转;二是区别对待,对于拥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继承人允许其继承,而对于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继承人,通常法院会裁决或者责令继承人限期拆除宅基地上的附着物或者将农村房屋出售给本村内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村民。
无论依据以上何种情况进行断案,就全国甚至是同一地方而言都将产生同案不同判现象,不利于司法公正。
(三)继承发生后,事实上产生一户多宅现象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继承人继承所得房屋普遍存在不办理相关房产手续,而作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本规划区内的宅基地,因此就容易导致继承人一户多宅。
三、保护农村宅基地继承的相关立法建议(一)进行相关立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因升学、就业、婚姻等原因户口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的子女,是否拥有宅基地的继承权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法律规定不明确就容易引起纷争,也不利于发挥法律的指引和预测的作用。
我国历来重视农村问题,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城镇化进程加快进行的今天,如何保证这些农村进城者的利益至关重要,明确保护有关农村进入城镇者的原农村的权利,有利于其缩小与本城镇居民的差距,加快融入城镇的步伐,进而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我国《继承法》自1985年10月正式实施至今已有28年了,今时今日的社会环境已经与当时立法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的私有财产增加,继承的内容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丰富,用益物权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财产权它的继承应该得到继承法的明确承认和保护。
(二)具体立法建议1.由法律明确农村房屋及其附属宅基地的可继承性,并在继承中不限制本集体经济组织的身份。
这样做的原因有:(1)由法律直接规定农村宅基地的可继承性提高立法位阶,利于法律的统一,维护法律的权威,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农村的实际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界定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意义变小,因此在继承中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会人为的加重城乡之间的差距,不利于城镇化进程。
(3)就我国农村的实际而言,只限定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拥有继承权,会加深农村的重男轻女习气。
因为通常而言女子会因为婚姻原因离开本集体经济组织,而男子则大部分留在本村集体经济组织,限制身份的继承很大一部分就是限制了女子的农村房屋继承权这样做有悖男女继承权平等的原则。
2.允许农村房屋的合法流转。
废除建设部颁发的《房屋登记办法》第87条的规定,禁止对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
而其上位法《宪法》第13条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物权法》第9条明确规定不动产物权的变更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
财产的生命力在于流转,允许农村房屋的合法流转就为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注入了活力,农村房屋的合法流转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又可以促进城乡互动,加快城镇化进程。
3.对于继承取得的房屋,要与同宗宅基地使用权一起办了相关的变动登记手续,明确房屋和宅基地使用权权属。
这样做既有利于监督,明确掌握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宅基地使用权归属情况,有利于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4.坚持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必须与附属其上的房屋一并进行,不可以单独继承。
这是坚持地随房走正确原则的体现也是农村宅基地价值的根本体现。
5.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条件下收回宅基地的法律制度。
制定法律规定,明确在给予一定补偿的条件下,对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宅基地使用权收回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这样做可以有效减少继承发生后产生的一户多宅现象,减少农村房屋宅基地的闲置现象,保护土地资源防止浪费现象发生,又可以对那些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的财产利益予以重视和保护。
参考文献:[1]贾宝金.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继承房屋的法律问题.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34卷.[2]姜红仁.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法律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12(2).。